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塑料污染现状范文

塑料污染现状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塑料污染现状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塑料污染现状

第1篇:塑料污染现状范文

关键词: 薄膜覆盖技术土壤污染 防治对策

中图分类号:TQ337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塑料薄膜覆盖技术的产生改变了农业的生产方式,提高了农业生产力,我国农业发展一直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始使用的塑料薄膜覆盖技术,后来超过世界上其他国家的总和,不仅塑料薄膜使用量排在首位,而且塑料农膜产品也居于第一。随着塑料薄的生产和使用,也随之出现塑料薄膜对土壤产生污染的现象,需要对其进行防治。

一、塑料薄膜覆盖技术发展现状

日本和欧美发达国家于20世纪50年代初就开始将塑料薄膜应用于农业生产。我国于20世纪70年代末才开始在农业生产上使用塑料地膜覆盖技术,但却后来居上,取得了塑料农膜产量和使用量两个世界第一,大致相当于世界其他国家总和的1.6倍。农用塑料薄膜主要是棚膜和地膜,另外还包括遮阳网、防虫网、饲草用膜以及农用无纺布等。塑料薄膜广泛用作日光温室、塑料大棚及各种塑料小拱棚的覆盖材料。目前,我国各种棚膜年使用量约150万吨,年更新需求量约70万吨。其中我国地膜覆盖面积平均每年增长66.67万公顷左右,目前地膜覆盖面积已达1300多万公顷以上,每年地膜的实际消费量约45万吨,居世界首位。我国适宜推广地膜覆盖的农田面积约3700万公顷。有专家预测,到2010年地膜覆盖面积将扩大到3.1亿亩,推广普及率将达到41.3%。随着农业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对地膜的需求量仍会继续增长。随着农用薄膜用量的不断增加,农用薄膜的土壤污染问题也日益突出,已引起各方面的重视。

二、对土壤污染现状及产生的原因

目前多数农用薄膜为聚乙烯成分组成,这种材料的性能稳定,在自然环境中,其光解和生物分解性均较差,残膜仍留在土壤中很难降解。据农业部组织的地膜残留污染调查结果表明,地膜残留污染较重的地区,其残留量在90~135 kg/ hm2,高者达270 kg/hm2。我国农膜年残留量高达35万t,残膜率达42%。据对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的调查发现,在被调查的16个县市中,废旧地膜平均残留量为37.8 kg/ hm2,其中最严重的地块达268.5 kg/ hm2,由于地膜污染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在1500万元以上。还有数据表明,1998年农膜用量达120.1万t,其中地膜68.84万t,覆盖面积967.4万hm2,是1982年的80余倍。当土壤中含废旧农膜过多时,耕作层土壤结构遭到破坏,土壤孔隙减少,土壤通气性和透水性降低,影响了水分和营养物质在土壤中的传输,使微生物和土壤动物的活力受到抑制。同时,也阻碍了农作物种子发芽、出苗和根系生长,造成作物减产。据黑龙江农垦环保部门测定,当土壤中残膜含量为每亩3.9 kg时,可使玉米减产11%~23%,小麦减产9.0%~16.0%,蔬菜减产14.6%~59.2%。新疆生产建设兵团130团测定,连续覆膜3~5年的土壤,种小麦产量下降2%~3%,种玉米产量下降10%,种棉花下降10%~23%。连续覆膜的时间越长,残留量越大,对农作物产量影响越大,连续使用15年以后,耕地将颗粒无收。由此可知农用薄膜对土壤的污染已相当严重。

与国外农用薄膜污染相比较,我国农膜污染更加严重。除了一些普遍性的问题外,其主要原因是:农膜质量不佳、农用薄膜管理使用制度不健全和可降解性塑料研制的不尽完善。

1、农用薄膜质量问题

国产农膜强度低,耐用性差,使用寿命短。其主要原因是农膜的熔融指数(MI)偏高。如国外制做棚模的树脂MI仅为0.5-lg/l0分,而国内用料大多为2.6-3.4g/l0分,甚至有的高达7g/10分,一些不宜用作农膜的树脂(如耐老化性差的高密度聚乙烯)也被用作农膜原料,其用量占农膜用量的1/5。这些劣质农膜易破碎,不易清除,这是造成残膜污染的重要原因。

2、残膜的环境管理薄弱

1)、残膜清除率低残膜清除率低的原因,除农膜质量问题外还有人为的因素。由于残膜收购价格太低,调动不起农民的积极性,人们只注意清理大张的残膜,而忽视了小块的只捡地表的,而不翻挖土里的。另外,清膜方式主要采用清除率低的人工方法,而未应用先进的机械设备,残膜率高达50%。

法规体系不健全我国目前尚未建立农膜环境方面的法规及农膜土壤残留标准,土壤残膜污染实际上处于放任自流的状态。而日本法律明确规定,不论使用何种农膜,农作物收割后不许有农膜存在,否则将罚款同时,日本也积极开展回收业务,使残膜得以再生和再利用。

三、 农用薄膜污染的防治对策

1、开发应用优质农膜

农膜的强度和耐老化性主要与树脂性能、农膜厚度以及是否加入抗氧化剂等老化助剂有关。田间试验表明,农膜树脂耐老化性能由高到低的顺序为:线性低密度聚乙烯、低密度聚乙烯、高密度聚乙烯。因此,要提高现有基础树脂的质量,必须开发生产农膜专用料和耐老化助剂另外,耐老化农膜的厚度必须在0.0l2mm以上,才能保证农膜使用后仍可大块

2、推广可降解农膜

降解农膜主要有以下三类:光降解、生物降解和光一生物降解。

农膜的光降解是将铁盐等光敏剂加到线性低密度聚乙烯和低密度聚乙烯等聚合物中,在光照的作用下,一般三个月左右能自动解体,使其较大的分子量降解到5000以下,并可被土壤微生物进一步降解。光降解受地理、气候制约大,很难达到较准的时空性,且不完全降解,因此应完善光降解类型,提高技术指标。

3、以天然纤维制品代替塑料农膜

利用天然产物和农副产品的秸秆类纤维生产农用薄膜,可部分取代农用塑料,这是一种根治残膜污染的有发展前景的途径。

4、加强环保宣传教育,制定奖惩政策

大力宣传农田残膜危害土壤,污染环境的严重性,深化农村广大群众对残膜危害的认识,真正提高群众的环保意识;同时实施奖惩政策,把清除农田残膜变成广大农民的自觉行动。

5、注重残膜的回收和加工利用

第2篇:塑料污染现状范文

关键词:现代生物技术环境保护前景规划

1.我国生态环境现状

目前我国由于工业“三废”污染、农用化肥和农药的污染以及废弃塑料和农用地膜的污染,严重的影响了我国的生态环境,使得水污染日益加剧,水资源严重短缺,全国600多个城市中已有一半城市缺水,农村则有8000万人和6000万头牲畜饮水困难;土壤污染严重,耕地面积锐减,近10年来每年流失的土壤总量达50亿t,土地荒漠化日益加剧;森林覆盖面积下降,草场退化,每年减少森林面积达2500万亩;人们的身体健康受到严重威胁,疾病发病率急剧上升。因此,加大环境保护和环境治理力度,加快应用高新技术,如现代生物技术来控制环境污染和保持生态平衡,提高环境质量已成为环保工的工作重点。

2.现代生物技术与环境保护

现代生物技术是以DNA分子技术为基础,包括微生物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基因工程等一系列生物高新技术的总称。现代生物技术不仅在农作物改良、医药研究、食品工程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且也随着日益突出的环境问题在治理污染、环境生物监测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生物技术作为一种高新技术,已普遍受到世界各国和民间研究机构的高度重视,发展十分迅猛。与传统方法比较,生物治理方法具有许多优点。

生物技术处理垃圾废弃物是降解破坏污染物的分子结构,降解的产物以及副产物,大都是可以被生物重新利用的,有助于把人类活动产生的环境污染减轻到最小程度,这样既做到一劳永逸,不留下长期污染问题,同时也对垃圾废弃物进行了资源化利用。利用发酵工程技术处理污染物质,最终转化产物大都是无毒无害的稳定物质,如二氧化碳、水、氮气和甲烷气体等,经常是一步到位,避免污染物的多次转移而造成重复污染,因此生物技术是一种既安全又彻底消除污染的手段。生物技术是以酶促反应为基础的生物化学过程,而作为生物催化剂的酶是一种活性蛋白质,其反应过程是在常温常压和接近中性的条件下进行的,所以大多数生物治理技术可以就地实施,而且不影响其他作业的正常进行,与经常需要高温高压的化工过程比较,反应条件大大简化,具有设备简单、成本低廉、效果好、过程稳定、操作简便等优点。

所以,当今生物技术已广泛应用于环境监测、工业清洁生产、工业废弃物和城市生活垃圾的处理,有毒有害物质的无害化处理等各个方面。

3.现代生物技术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3.1污水的生物净化

污水中的有毒物质的成分十分复杂,包括各种酚类、氰化物、重金属、有机磷、有机汞、有机酸、醛、醇及蛋白质等等。微生物通过自身的生命活动可以解除污水的毒害作用,从而使污水中的有毒物质转化为有益的无毒物质,使污水得到净化。当今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细胞技术处理污水就是生物净化污水的方法之一。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细胞技术是酶工程技术。固定化酶又称水不溶性酶,是通过物理吸附法或化学键合法使水溶性酶和固态的不溶性载体相结合,将酶变成不溶于水但仍保留催化活性的衍生物,微生物细胞是一个天然的固定化酶反应器,用制备固定化酶的方法直接将微生物细胞固定,即是可催化一系列生化反应的固定化细胞。运用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细胞可以高效处理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无机金属毒物等,此方面国内外成功的例子很多,如德国将能降解对硫磷等9种农药的酶,以共介结合法固定于多孔玻璃及硅珠上,制成酶柱,用于处理对硫磷废水,去除率达95%以上。

3.2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

重金属污染是造成土壤污染的主要污染物。重金属污染的生物修复是利用生物作用,削减、净化土壤中重金属或降低重金属的毒性。其原理是:通过生物作用改变重金属在土壤中的化学形态,使重金属固定或解毒,降低其在土壤环境中的移动性和生物可利用性,通过生物吸收、代谢达到对重金属的削减、净化与固定作用。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过程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的含量,激发微生物的活性,由此可以改善土壤的生态结构,这将有助于土壤的固定,遏制风蚀、水蚀等作用,防止水土流失。

3.3白色污染的消除

废弃塑料和农用地膜经久不化解,估计是形成环境污染的重要成分。据估计我国土壤、沟河中塑料垃圾有百万吨左右。塑料在土壤中残存会引起农作物减产,若再连续使用而不采取措施,十几年后不少耕地将颗粒无收,可见数量巨大的塑料垃圾严重影响着生态和环境,研究和开发生物可降解塑料已迫在眉睫。利用生物工程技术一方面可以广泛地分离筛选能够降解塑料和农膜的优势微生物、构建高效降解菌,另一方面可以分离克隆降解基因并将该基因导入某一土壤微生物中,使两者同时发挥各自的作用,将塑料和农膜迅速降解。同时,还需大力推行可降解塑料和地膜的研发、生产和应用。

3.4化学农药污染的消除

一般情况下,使用的化学杀虫剂约80%会残留在土壤中,非凡是氯代烃类农药是最难分解的,经生态系统造成滞留毒害作用。因此多年来人们一直在寻找更为安全有效的办法,而利用微生物降解农药已成为消除农药对环境污染的一个重要方面。能降解农药的微生物,有的是通过矿化作用将农药逐渐分解成终产物CO2和H2O,这种降解途径彻底,一般不会带来副作用;有的是通过共代谢作用,将农药转化为可代谢的中间产物,从而从环境中消除残留农药,这种途径的降解结果比较复杂,有正面效应也有负面效应。为了避免负面效应,就需要用基因工程的方法对已知有降解农药作用的微生物进行改造,改变其生化反应途径,以希望获得最佳的降解、除毒效果。要想彻底消除化学农药的污染,最好全面推广生物农药。

所谓生物农药是指由生物体产生的具有防止病虫害和除杂草等功能的一大类物质总称,它们多是生物体的代谢产物,主要包括微生物杀虫剂、农用抗生素制剂和微生物除草剂等。人们正在研究将外源毒蛋白基因如编码神经毒素的基因克隆到杆状病毒中以增强杆状病毒的毒性;将能干扰害虫正常生活周期的基因如编码保幼激素酯酶的基因插入到杆状病毒基因组中,形成重组杆状病毒并使其表达出相关激素,以破坏害虫的激素平衡,干扰其正常的代谢和发育从而达到杀死害虫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孔繁翔.环境生物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第3篇:塑料污染现状范文

一、有关白色污染的相关知识

1、白色污染的危害。

白色污染的危害是多方面的,埋入土壤中的塑料制品,对耕作和播种造成了极大困难,影响了农作物对水分、养分的吸收,污染地下水,使农作物减产甚至不产。如果将塑料燃烧,则会产生大量有害气体,破坏环境。将塑料倒入海洋(海洋中塑料的分解需250年),若被海鸟、鱼类误食,会造成这些动物死亡,若是缠住一些舰船的螺旋桨,则会造成海上交通事故。

2、目前国际上较为先进的白色污染治理办法。

白色污染形成的关键是塑料不易分解,因此,科学家研制了多种自毁可降解塑料,如生物自毁塑料、化学自毁塑料、医用自毁塑料等。

制造这些塑料的指导思想是:在塑料中加入某种化学物质,使塑料能被光照、细菌或其他化学物质溶解或消除。这些方法的共同特点是造价昂贵,无法与便宜的不可降解塑料竞争。我们盼望着早日出现可以与不可降解塑料一样便宜的可降解塑料能够回收、再生、利用。

二、调查情况

我们小组在学校随机挑选50人参加我们的问卷调查,共收回45份,占90%(调查问卷附表),结果如下:

问题一:你知道什么是白色污染吗?

调查者中,有2/3表示知道白色污染,而有1/3表示不清楚。结果表明,大部分中学生是知道什么是白色污染的,这与学校教育有很大关系(高二化学教材对于白色污染有过讲解)。但仍有一部分(1/3)的人不清楚,这表明,学校还应加强对学生的教育。

问题二:你经常购买小食品吗?

71.1%的人偶尔购买小食品,22.2%的人经常购买,只有6.7%的人不买小食品。这是因为,学生族很少有时间在家吃早饭,所以来学校购买食品充饥的人很多,而食品包装袋绝大部分都是塑料制品(请看以下的调查),这就为校园白色污染的产生提供了前提条件。

问题三:你如何处理塑料袋?

上图显示只有7人(占15.6%)将塑料袋随地乱扔,而扔进垃圾箱的占80%,但这并不表示大部分塑料袋进入垃圾箱中,因为据我们小组成员观察发现,很多人虽然知道应当把塑料袋扔入垃圾箱内,却总是扔到垃圾箱旁,风一吹,塑料袋就满校园乱飞了。另外值得提出的是,在两位选择其他的同学中。一人表示会把塑料袋扔进视线所见的垃圾箱内。我们发现。校园内垃圾箱以前并不多,而且大多锈迹斑斑的,沉重、固定的老式垃圾箱十分不方便。不过本学期开始后,学校增加了垃圾箱的数量,这对于防治校园白色污染是有帮助的。

问题四:请同学对校园白色污染的处理方法提出一些建议。

提供建议如下:

(1)学校应教育同学们增强环保意识,多宣传白色污染的危害。

(2)同学们不要随意扔垃圾,对随地扔废弃物的人讲讲环保的重要性。

(3)学校统一将垃圾分类、回收,集中处理。

(4)增设垃圾箱,放在白色污染严重的地方(如小卖部门口)。

(5)设计一个环保标志,挂在醒目的地方。

(6)尽量减少用塑料袋包装物品,并杜绝使用一次性发泡饭盒(现在校食堂使用的一次性饭盒就是国家禁止使用的饭盒,但仍在使用)。

(7)呼吁全社会增强环保意识。

(8)学校不要焚烧垃圾。

通过本次调查,我们得出以下结论:

①大部分学生对于白色污染比较了解,但仍有部分人对白色污染的概念不清楚,这需要学校增强环保方面的教育。

②相当一部分人虽然知道什么是白色污染,但依然使用或随手丢弃白色污染物。由此可见,学校培养学生环保的观念十分重要,同时学校也要作出实际行动,如多设置分类垃圾箱,组织回收有价值的垃圾等。

三、学校白色污染现状调查

通过上一阶段的调查,我们已经调查清楚了学生对白色污染的了解情况,与同学们初步探讨了如何防治校园白色污染。这一阶段我们的主要目的是调查我们学校白色污染的情况,并对处理方法进行可行性探讨。

第4篇:塑料污染现状范文

1、白色污染的危害。

白色污染的危害是多方面的,埋入土壤中的塑料制品,养分的吸收,污染地下水,如果将塑料燃烧,则会产生大量有害气体,破坏环境。将塑料倒入海洋(海洋中塑料的分解需250年),若被海鸟、鱼类误食,会造成这些动物死亡,若是缠住一些舰船的螺旋桨,则会造成海上交通事故。

2、目前国际上较为先进的白色污染治理办法。

白色污染形成的关键是塑料不易分解,因此,科学家研制了多种自毁可降解塑料,如生物自毁塑料、化学自毁塑料、医用自毁塑料等。

制造这些塑料的指导思想是:在塑料中加入某种化学物质,使塑料能被光照、细菌或其他化学物质溶解或消除。这些方法的共同特点是造价昂贵,无法与便宜的不可降解塑料竞争。我们盼望着早日出现可以与不可降解塑料一样便宜的可降解塑料能够回收、再生、利用。

二、调查情况

我们小组在学校随机挑选50人参加我们的问卷调查,共收回45份,占90%(调查问卷附表),结果如下:

问题一:你知道什么是白色污染吗?

调查者中,有2/3表示知道白色污染,而有1/3表示不清楚。结果表明,大部分中学生是知道什么是白色污染的,这与学校教育有很大关系(高二化学教材对于白色污染有过讲解)。但仍有一部分(1/3)的人不清楚,这表明,学校还应加强对学生的教育。

问题二:你经常购买小食品吗?

71.1%的人偶尔购买小食品,22.2%的人经常购买,只有6.7%的人不买小食品。这是因为,学生族很少有时间在家吃早饭,所以来学校购买食品充饥的人很多,而食品包装袋绝大部分都是塑料制品(请看以下的调查),这就为校园白色污染的产生提供了前提条件。

问题三:你如何处理塑料袋?

上图显示只有7人(占15.6%)将塑料袋随地乱扔,而扔进垃圾箱的占80%,但这并不表示大部分塑料袋进入垃圾箱中,因为据我们小组成员观察发现,很多人虽然知道应当把塑料袋扔入垃圾箱内,却总是扔到垃圾箱旁,风一吹,塑料袋就满校园乱飞了。另外值得提出的是,在两位选择其他的同学中。一人表示会把塑料袋扔进视线所见的垃圾箱内。我们发现。校园内垃圾箱以前并不多,而且大多锈迹斑斑的,沉重、固定的老式垃圾箱十分不方便。不过本学期开始后,学校增加了垃圾箱的数量,这对于防治校园白色污染是有帮助的。

问题四:请同学对校园白色污染的处理方法提出一些建议。

提供建议如下:

(1)学校应教育同学们增强环保意识,多宣传白色污染的危害。

(2)同学们不要随意扔垃圾,对随地扔废弃物的人讲讲环保的重要性。

(3)学校统一将垃圾分类、回收,集中处理。

(4)增设垃圾箱,放在白色污染严重的地方(如小卖部门口)。

(5)设计一个环保标志,挂在醒目的地方。

(6)尽量减少用塑料袋包装物品,并杜绝使用一次性发泡饭盒(现在校食堂使用的一次性饭盒就是国家禁止使用的饭盒,但仍在使用)。

(7)呼吁全社会增强环保意识。

(8)学校不要焚烧垃圾。

通过本次调查,我们得出以下结论:

①大部分学生对于白色污染比较了解,但仍有部分人对白色污染的概念不清楚,这需要学校增强环保方面的教育。

②相当一部分人虽然知道什么是白色污染,但依然使用或随手丢弃白色污染物。由此可见,学校培养学生环保的观念十分重要,同时学校也要作出实际行动,如多设置分类垃圾箱,组织回收有价值的垃圾等。

三、学校白色污染现状调查

通过上一阶段的调查,我们已经调查清楚了学生对白色污染的了解情况,与同学们初步探讨了如何防治校园白色污染。这一阶段我们的主要目的是调查我们学校白色污染的情况,并对处理方法进行可行性探讨。

第5篇:塑料污染现状范文

要改变人们的消费习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社会生活正向便利化发展。顺应这种需求,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离不开一次性泡沫塑料饭盒、塑料袋等物品。这些使用方便、价格低廉包装材料的出现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便利。但另一方面,这些包装材料在使用后往往被随手丢弃,造成“白色污染”,成为极大的环境问题。要改变依赖塑料袋的习惯,我们需要打一场治理“白色污染”的持久战。

首先,要明确指出“白色污染”的危害性。

一、破坏市容环境。遗弃的塑料制品随处可见,是造成环境脏、乱、差的一个重要原因,也破坏景观,影响城市形象。在生活中,人们随意抛弃的废旧塑料制品,造成塑料垃圾的消耗量、废弃量十分惊人,在公园的绿树丛中、绿荫地上、花坛里不时可见扎眼的“白色”。一阵风吹过,路边的塑料袋吹上了天空,像一只只断了线的风筝。“白色污染”给我们的身边“装饰”了一道不和谐的“风景”。这种随处可见的污染环境现象太普遍了,也太可怕了。

二、危害人体健康。遗弃的塑料制品会成为蚊蝇和细菌生存、繁殖的温床,危害人体健康。?一次性发泡塑料饭盒和塑料袋盛装食物严重影响我们的身体健康。当温度达到65℃时,有害物质就会渗入到食物中,会对人的肝脏、肾脏及中枢神经系统等造成损害。在我国,我们用的超薄塑料袋几乎都来自废塑料的再利用,是由小企业或家庭作坊生产的。这些生产厂家用废弃的塑料桶、盆、一次性针筒等塑料制品制成各种塑料袋。用这种塑料袋装饭菜,不仅危害环境,更危害自己的身体健康。

三、影响农作物生长。农田里使用过的塑料薄膜老化后被遗留在田地里,经过长期积累越来越多,造成土壤板结,影响农作物吸收养分和水分,导致农作物减产。若把这些废塑料聚堆直接进行焚烧处理,又将给环境造成严重的二次污染。塑料焚烧时,不但产生大量黑烟,而且会产生二恶英——迄今为止毒性最大的一类物质。二恶英不仅严重危害植物及农作物的生长,而且对人和动物的肝脏及大脑有严重的损害作用。

四、危及动物安全。散落在江河湖海及田野的废塑料碎片容易被家畜及水生物误食,会引起牲畜的消化道疾病,甚至死亡。新闻媒体时有这样的报道,有些地方发生牛、羊等家畜误食塑料薄膜,而后不得不宰杀的事;人们在大海里发现死鲸,解剖死鲸的时候,人们发现鲸的死亡是因为胃里塞满了塑料袋;还有海豚、海龟等海洋动物也因为误食塑料袋而引发死亡的事也时有发生。

其次,要做好对“白色污染”的防治工作。

一、政府职能部门要加大对各类市场、超市的监管力度。虽然人人都有限塑的义务和责任,但监管人员限塑的义务和责任要远远大于普通民众,因此,要想使“禁白”现状得到根本上的改变,监管人员应严格履行限塑的监管职责,并强化监管问责,应将监管质量与监管人员的职位、岗位进行有机挂钩。

二、回收废塑料并使之资源化是解决白色污染的根本途径。其实,塑料和其他材料比,有一个显著的优点:塑料可以很方便地反复回收使用。废塑料回收后,经过处理,既能重新成为制品,亦可制得汽油、柴油等。近年来,我国非常重视对包装材料的回收处理,通过生产、使用、回收、再利用的良性循环,基本能做到减少“白色污染”,但要想彻底清除“白色污染”,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们应配合政府有关部门,鼓励人们把废弃物分类,以便回收工作能顺利地进行。

三、应尽量减少对一次性塑料餐具和塑料袋的使用。任何一次性餐具不仅不利于环保,也是对资源的最大的浪费。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不应过度依赖塑料袋。在商场、超市购物时,本来可以用一两个塑料袋分类装好的商品,商品重量也完全在袋子的承受范围之内的,有些顾客却硬是要求多拿一两个袋子,在不经意间就造成了浪费。大部分消费者把超市塑料袋带回家中当垃圾袋使用,丢弃后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因此,我们应尽量拒绝使用塑料袋买菜或盛装食物,买菜可用菜篮子或布袋避免使用上的一次性,减少对环境的污染。而盛装食物可以使用自备的不锈钢或塑胶饭盒,既卫生,又环保,还不会对身体造成危害。

第三,加强环保宣传,提高公民的环保意识,在社会上形成良好的环保氛围,是解决白色污染及其他各种形式污染的前提。

第6篇:塑料污染现状范文

关键词:校园垃圾;现状问题;分类处理;升级策略

据调查,全世界平均每天新增加垃圾490万吨,高出其可再生资源的近6倍。这些垃圾一方面侵占土地,污染土壤,水,空气,影响环境卫生;另一方面本身又含多种有用物质,是一种资源,如果将这些生活垃圾资源化回收利用,将是人类一笔可观的财富。垃圾分类与回收处理是校园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校园垃圾分类可大幅度地减少垃圾增加带来的污染,节约垃圾无害化处理费用,有利于进行资源再利用,在校园中开展垃圾分类回收利用的活动不但可以使资源循环再利用节省资源,还可以培养学生环境保护的意识,普及垃圾分类知识,提高全民环保意识,全面推广垃圾分类回收处理,努力建设一个和谐美丽节约型的社会。

一、校园垃圾分类与组成

据调查,目前各高校的垃圾排放量与日俱增,对环境的压力越来越大,如废纸,塑料,废电池,果皮等,这些垃圾绝大部分是可回收利用的资源。美国环境学家内贝尔研究认为,生活垃圾90%都是可以回收的,这些潜在的原料资源可重新在资源循环中发挥作用。

在校园垃圾中,废纸约占10%,塑料包装约占5%,电池,碎玻璃约占5%,食物等饮食垃圾比重较大,约占80%。总体上看,在教学区的垃圾以废纸为主,数量所占比例较高,在食堂主要是餐饮垃圾,包括塑料餐盒和食物等,宿舍区主要有塑料食品包装,瓜皮,果核等。而以上校园垃圾可以归类于可回收物、不可回收物及有毒有害垃圾三大类。

(一)可回收物

可回收物指适宜回收循环使用和资源利用的废物。主要包括:

(1)纸类。未严重玷污的文字用纸,包装用纸和其他纸制品等,如打印纸、宣传单、报纸、各种包装纸、办公用纸、广告纸片、纸盒等。

(2)塑料。废容器塑料,包装塑料等塑料制品,如各种塑料袋、塑料瓶、泡沫塑料、一次性塑料餐具、硬塑料等。

(3)金属。各种类别的废金属物品,如易拉罐、铁皮罐头盒、铅皮牙膏皮等。

(4)玻璃。有色和无色废玻璃制品。

(5)织物。旧纺织衣物和纺织制品。

(二)不可回收物

不可回收物指在自然条件下易分解的垃圾,如果皮,菜叶,剩菜剩饭,花草,树枝,树叶等。

(三)有毒有害垃圾

有害垃圾指对人体健康或者环境造成现实危害或者潜在危害的废弃物,也包括对人体健康有害的重金属或有毒物质废弃物,如废电池、废荧光灯管、水银温度计、打印机墨盒等。

二、校园垃圾处理现状及问题

经过为期两个月的走访调查,笔者总结归纳了中国矿业大学南湖校区垃圾处理的现状,现状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不同功能分区的主要垃圾成分不同

中国高校大多数功能分区明显,一般分为教学区、宿舍区、后勤服务区(食堂、教育超市、小卖部等)等,各不同功能区的垃圾成分差异很大。校园垃圾产生系数为0.5kg/人•d,可堆肥类约占80%,废纸约占5.0%,废橡塑占5.0%,废金属、废玻璃、废织物共占5%左右,其他垃圾占5%左右。教学区以可回收类废物为主,宿舍区以可回收类和可堆肥类为主,食堂产生的垃圾绝大部分是厨余等可堆肥类垃圾。

表1校园功能分区主要垃圾组成

校园功能分区 主要垃圾组成

宿舍区 塑料28%,废纸15%,废金属14%,果皮12%,废布料7%

教学区 废纸47%,塑料21%,废金属6.9%

后勤服务区(食堂、教育超市、小卖部等) 厨余垃圾55%,塑料食品袋20%,一次性筷子5%

(1)学生宿舍区主要是学生日常生活、休息的区域,学生生活丢弃物是其垃圾的主要来源。垃圾主要种类有:废纸(箱),塑料食品袋(瓶),果皮,废电池,生活废物,学生生活区的垃圾组分中塑料等可回收物品所占比例较大,这与学生的生活习惯相关。如在宿舍楼栋中,因为宿舍离食堂较远,许多同学叫外卖或吃方便面,这不但增加了垃圾桶内一次性塑料盒,方便面盒(袋)的数量,而且导致垃圾桶里有许多油或汤等不利于清洁的垃圾,这些废物不仅味道不好闻,而且还引来许多的蚊子。

(2)教学区的垃圾主要来源于学生学习及教师办公等,其垃圾组分主要是废纸,塑料食品袋,果皮,废电池,废文具;其中塑料、纸张等可回收物品所占比例较大,特别是现在许多同学早上带早餐到教室里吃,塑料食品袋较多,对这2个区域可回收资源的回收可大大减轻学校的垃圾运管压力,节约人力、物力,同时有助于垃圾的资源化,减少垃圾对自然环境的污染。

(3)后勤服务区(食堂、教育超市、小卖部等)的垃圾主要是塑料食品袋、剩菜剩饭、一次性筷子、果皮等等,而食堂的剩菜剩饭是食堂员工统一收集、处理,并由学校后勤部门统一管理,故食堂部分不做考虑,其它的垃圾组成与学生生活区相似,多数可回收。

(二)垃圾箱布局不合理、功能不明显

(1)中国矿业大学南湖校区垃圾箱布局较为凌乱散杂,而且多为单一的绿色垃圾箱,垃圾是混放的,并非“可回收垃圾箱”,这不利于垃圾的分类回收。教学区每个楼层每2个教室之间放置一个直径约25厘米、高约80厘米的圆柱体铁皮垃圾桶,塞入口较小、内部容量小,经常出现垃圾溢出情况,有损于公教区的环境美观度。宿舍区每个楼层只放置了一个直径约为50厘米、高约1米的蓝色垃圾桶,但是宿舍区每天产生垃圾量远远大于该蓝色桶的容载量,多数时间垃圾都是溢出或者堆放在垃圾桶周围,由于气候原因或者处理不及时导致垃圾桶区域杂乱无章、气味异常,进而降低了学生生活的幸福感。然而公共场合的垃圾箱放置地点不合理,有些应该放置垃圾箱的地方没有垃圾箱,或有的地方垃圾箱数量比较少,同学们有垃圾没地方丢,这会导致垃圾乱丢乱放。

(2)部分垃圾箱清理不及时,破损垃圾箱更换周期长,导致垃圾溢出垃圾箱。这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学校里产生垃圾的速度太快,量太多。二是学校后勤监管部门并未管理到位,后勤人员责任意识淡薄。

(三)校园垃圾基本采用袋装化

在可降解或可再生的塑料袋还未普及的年代,垃圾袋装化其实是人们为了干净、方便,反而却增加了白色污染,消耗了资金以及污染程度也与日俱增。假设500只(少估)以每只塑料袋0.1克计算要造成50克/月的白色污染。而且,有的塑料垃圾袋不结实或者没有把垃圾袋口扎紧,使垃圾散漏,这样使不少垃圾箱脏臭不堪,再加上人为破坏和浪费的,长此以往开支较大。

由此可见,垃圾袋装化并未起多大正面作用。相反,垃圾袋装化几乎失去了实际意义。

(四)学生的环保意识有待提高

即使学校设有“可回收垃圾箱”,一些同学也会不分类和乱分类,这关系到分类意识问题。垃圾的分类意识不强,看似分类的垃圾箱事实上和以前的效果是一样的。而且可回收和不可回收的界限不明,一些较为严格的分类并非为同学们所熟悉。而且部分学生环保意识淡薄,养成随手随地丢弃垃圾的不良习惯,将丢弃垃圾作为投篮游戏,致使部分垃圾遗弃在垃圾桶周围。

三、校园垃圾处理不当的危害

固体垃圾是校园各种污染物的最终形态,它的性质多种多样,成分也十分复杂,浓集了很多有害成分。固体废物对环境的危害极大,污染也是多方面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占用校园土地面积,破坏地貌,影响美观

目前校园内的固体垃圾主要选择用露天堆存的方法来存储垃圾,这是一种最原始的存储垃圾的方法,固体废物如果不加以利用和处理,只能占地堆放。土地是宝贵的资源,而校园内的土地更是寸土如金,然而目前固体废物的堆积侵占了校园部分土地,造成了极大的损失。

(二)污染校园空气

固体垃圾中所含的粉尘及其他颗粒物在堆放时会随风飞扬,这些粉尘或颗粒物大多含有对人体有害的成分,有的还是病原微生物的载体,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有些固体废物在堆放或处理过程中也会向大气散发出有毒气体,危害更大。由固体废物进入大气的放射尘,一旦侵入体内,还会由于形成内辐射而引起多种疾病。由于气候变化、堆放杂乱等原因,部分校园垃圾往往会变质腐败,散发腐烂恶臭,严重污染了校园空气,不利于广大师生的正常学习工作。

(三)危害师生人体健康

未经处理的校园固体垃圾可产生粉尘和有害气体进入大气,或者产生渗滤液污染水体和土壤,最后都可能以各种方式和途径由呼吸道、消化道和皮肤进入人体,危害在校师生的人体健康,使师生可能患各种各样的疾病。特别是危险性废物对人类的危害更加严重。

四、校园垃圾分类回收与处理的建议

针对中国矿业大学南湖校区校园垃圾处理的现状问题以及垃圾处理不当造成的严重后果,笔者认为实现校园垃圾分类回收再生可节省能源,防止公害,净化环境,回收资源,意义深远。

(1)逐步加大环保设施特别是分类垃圾桶的投入,并使其布局更为合理。如:在每个教室摆放小垃圾篓;增加篮球场等活动人员较多的地方的垃圾桶数量。与此同时还要及时建立垃圾分类回收体系,每一类垃圾不仅要告诉人们包括什么,同时还要说明不包括什么,当人们投放垃圾时,不能确定它属于哪一类,就可以放置在其余类垃圾桶中。要根据盛放垃圾的不同把分类投放的垃圾箱(袋)涂以醒目的不同颜色,并在垃圾箱上标注文字、图形,便于识别。

(2)加强对学生环保意识、垃圾分类意识及文化素质修养的培养,督促学生不乱扔垃圾并促使其养成良好的垃圾分类回收处理习惯。建议学校定期组织学生调查校园内垃圾情况,这有助于使学生认识到校园垃圾的严重性。同时多开展面向社会的公益活动,如在每年4月22日地球日、6月5日世界环境日时,组织学生上街宣传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等知识,使环保意识深入人心。

(3)加大对环保和垃圾分类知识的宣传。举行以环保和垃圾分类知识为主题的政治学习、举办相关知识竞赛、班级内定期举行相关的主题班会等都可使同学们更好地理解此方面知识。

(4)校内设废品回收中转站(派专人管理),强制规定分时分类丢垃圾并制定废品回收制度。规定同学们以寝室为单位,先将垃圾进行分类后再投放至楼道垃圾桶。各寝室分好类的垃圾以月为时间单位,各院系轮流将可回收垃圾交至废品回收中转站,中转站卖出废品得到的资金可以转化为对垃圾分类方面的投入。同时,根据各院系每月废品回收总量和其总人数的比例对表现好的院系给予适当精神奖励或物质奖励,院系对表现好的班级或个人也给予适当奖励。

(5)后勤部门建立环保巡逻队。队员在校内进行不定时巡逻,若发现乱扔垃圾者可进行适当惩罚。如惩罚其负责打扫某一区域的卫生,让乱扔垃圾的同学体会到保洁工作的辛苦。

(6)生活垃圾分类收集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只有社会形成了封闭的"分类收集-回收再利用-消费-再分类收集"的资源循环利用环,建立起完整的系统,分类收集才可能持久,才会有生命力。因此,校园垃圾处理是一项大工程。在这项大工程中,不但要做好垃圾分类回收与处理的研究,而且更应在现实生活中做好具体的垃圾分类回收与处理工作。只有这样才能为垃圾处理创造好的条件,使垃圾真正成为未来一种新的能源。垃圾分类收集是垃圾分类处理的前提,而垃圾分类处理是垃圾分类收集的保障和延续。因此,要及时建立与垃圾分类回收体系相配套的垃圾分类处理循环利用体系。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分别处置,落实责任,明确到人。学校可以组织回收废品活动,包括回收废电池,废纸,饮料瓶及其他可回收的废品。垃圾分类收集只是一种中间手段,它有利于生活垃圾处理和资源再利用,但不可能代替任何垃圾处理技术和方式。因此,在倡导垃圾分类的同时,必须重视垃圾无害化处理的设施建设。

五、结语

随着学校规模的不断扩大、学生人数的增加以及师生生活水平的提高,校园生活垃圾数量也不断增加。垃圾的简易排放和不当处理易造成巨大的环境污染,垃圾的分类回收与再利用既可以有效控制因垃圾的不当处理而导致的环境污染,有效减少资源的浪费,同时还能取得一定的经济效益。因此,建立一个合理健全的垃圾分类体系,确立一套有效可行的管理办法来对垃圾进行科学回收与处理,可以最大化地实现垃圾的源头减量化和垃圾的资源化,从而获得良好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

而且,垃圾分类回收处理是校园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校园垃圾分类可大幅度地减少垃圾增加带来的污染,节约垃圾无害化处理费用,有利于进行资源再利用。在校园中开展垃圾分类回收利用的活动,不但可以使资源循环再利用,节省资源,还可以培养学生环境保护的意识。普及垃圾分类知识,提高全民环保意识,全面推广和落实完善的垃圾分类处理政策,建设一个和谐,美丽,节约型的社会。

参考文献:

[1]李秋群. 校园垃圾处理的调查与建议.《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34)

第7篇:塑料污染现状范文

关键词:农业新技术;农业污染源;面源污染

中图分类号: X5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0)-08-0159-2

据2007年我国开展的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数据公报:农业污染源的调查包括了种植业的38239个,其中种植业主要污染物流失(排放)情况:种植业总氮流失量159.78万t,总磷流失量10.87万t;种植业地膜残留量12.10万t,地膜回收率80.3%。重点流域排放情况:重点流域种植业主要水污染物流失量:总氮:71.04万t,总磷:3.69万t。可见,农业污染源造成面源污染的问题严峻,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控制。本文着重分析了农业污染源污染现状,论述了推广少耕免耕、测土配方施肥、生态拦截、循环农业等农业新技术,有效控制农业面源污染的措施。

1 农业污染源污染现状

1.1 化肥

生产和使用化肥,是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化肥作为一种基本肥源,是发展农业、森林和草原等绿色资源的重要物质基础,也是提高粮食产量,增加农民收益的手段。据统计,近10多年来,我国化肥总使用量由1996年的3827.9万t,增加到2005年的4766.2万t,其中氮素合计达到2730.5万t氮,增加迅猛,成为世界第一。但我国化肥的利用率平均只有30%,这不仅造成农民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还造成严重的农业面源污染、江河湖泊富营养化、近海赤潮频发,对土壤、大气、生物和人体健康产生严重危害。据估算,我国农田径流和淋溶进入水体的氮素对水体氮素面源污染的贡献率为490万-500万t,成为江河湖泊水库富营养化的主要污染源,污染水体。

1.2 农药

农药对人类的贡献是有目共睹的,但农药的负面影响也被人们认识并引起高度重视,农药污染已在许多国家造成公害。农药的大面积使用、不合理运用,使部分农药流失,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对人类的健康、动植物的生存造成严重危害。据文献报道,中国目前喷施的农药,利用率一般为10-30%,而据中国统计,2005年,我国农药使用量为146.0万t,这样至少有87.6万t农药残留在环境中,挥发到空气,流入水体,沉降聚集在土壤,成为农业污染源,严重污染土壤、大气、地下水和农产品,并通过食物链的富集作用转移到人体,危害人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1.3 农膜

农膜是中国现代化农业发展中主要的生产资料,农膜在农业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是继种子、化肥、农药之后的第四大农业生产资料。2005年,我国农用塑料薄膜使用量为176.2万t(中国统计)。另据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数据公报表明,2007年种植业地膜残留量为12.10万t,地膜回收率为80.3%,这样我国年有20%左右的农用塑料薄膜约2.4万t直接丢弃在田间,破坏土壤物理性状,阻碍土壤水肥的运移,抑制作物生长发育,严重的影响人类健康,成为农业生产过程中的“白色污染”。

1.4 秸秆

农作物秸秆既是农业的主要副产品之一,又是传统农业的基本生产要素。农作物秸秆是农村能源的主要来源,被广泛用作饲料、肥料和燃料,但如果不合理使用,大量焚烧秸秆,将产生大量二氧化碳,使大气受到严重污染,加剧大气的温室效应,导致大量有机物不能回到农田,使农田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遭到破坏,土壤肥力下降,引起水土流失,影响农业生态环境的平衡和农作物产量的提高。据专家测算,目前我国的秸秆产出量已超过7亿t。由于农作物秸秆运输难、加之农忙时节劳动力缺乏,储存场地少,收集、运输等经济实用技术装备不足,大量农作物秸秆没有成为农村的主要能源来源,而是被农民大量焚烧或丢弃在田头,不仅大量浪费资源,而且成为了严重的社会问题和农业的另一面源污染源,污染环境。

2 控制农业面源污染的措施

在农业科学工作者的研究和努力下,一批农业新技术得到了广泛推广和应用,有效地促进了农业的增产增收,是减少农业污染源,控制农业面源污染的有效措施。

2.1 少耕免耕技术

少耕免耕技术是本世纪农业技术领域中推广行之有效保护性耕地的新技术。它减少因为频繁的耕翻导致的土壤侵蚀和土壤地力退化,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培肥地力,保护土壤、水和气农业环境,提高作物抗病虫能力,增加农业效益。据试验测定,少耕免耕技术与犁铧翻耕技术相比:减少地表径流量50-60%,减少土壤流失80%左右,提高水分利用效果12-16%,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0.03-0.06%;提高粮食产量13-16%并减少秸秆的污染。据广西农业部门统计,广西推广免耕技术达2200多万亩,有效减少了大量稻草的焚烧或丢弃,并且培肥地力,降低化肥的使用量,从而有效控制秸秆、化肥污染源造成的面源污染。

2.2 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核心是调节和解决作物需肥与土壤供肥之间的矛盾。同时有针对性地补充作物所需的营养元素,作物缺什么元素就补充什么元素,需要多少补多少,实现各种养分平衡供应,满足作物的需要;提高肥料利用率和减少化肥用量,提高作物产量,改善农产品品质,节支增收。根据专家测算,到201O年全国推广测土配方施肥,肥料利用率提高5个百分点;每年节约氮肥410万吨,从而减少化肥的污染源,有效控制江河湖泊富营养化。

2.3 “三避”(避雨、避寒、避晒)技术

“三避”技术是广西农业部门在总结农民群众实践的基础上,集成创新,提升和大力推广的以地膜覆盖、塑料大棚、树冠盖膜避寒、盖棚避雨、网棚遮阳、果实套袋等为代表的避灾栽培技术。“十五”以来,广西累计推广“三避”技术面积3670万亩,新增农业效益60亿元以上。“三避”技术的推广有效地减少了病虫害的发生,减少了农药的使用量,控制农药的污染。但要加强农用塑料薄膜的回收,控制白色污染的发生。

2.4 生态拦截技术

当前农业部门正在推广应用的生态拦截技术是:生态拦截带和生态拦截沟,实现生态拦截技术的自我维护,有效解决化肥利用率低,氮磷向水体迁移,造成江河湖泊等水体富营养化的问题,控制农业面源污染的扩大发生。

2.5 循环农业技术

循环农业是指在农作系统中推进各种农业资源往复多层与高效流动的活动,以此实现节能减排与增收的目的,促进现代农业和农村的可持续发展。通俗地讲,循环农业就是运用物质循环再生原理和物质多层次利用技术,实现较少废弃物的生产和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农业生产方式。广西农业部门着重推广“猪+沼+果+灯+鱼”、“猪-沼-稻(免耕抛秧)+灯+鱼”、“猪+沼+果+灯+蛙”等生态循环农业模式和农村清洁工程,使农业生产过程中化肥、农药的使用量减少、秸秆有效地利用,各类污染物的产生量相对降低,形成低投入、高产出、低消耗、少排放的农业循环经济体系, 以最少的废弃物的生产,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实现农业和农村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黄国勤主编.中国耕作学[M].新华出版社,2001.

[2] 罗河胜.塑料材料手册[M].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 2006.

第8篇:塑料污染现状范文

校园是美好的,这里有孜孜不倦学习的同学,有幽香的书籍,有辛勤的教师,还有同学们纯真的友谊。校园是师生的乐园,是求知求学的圣地。校园的优美环境主要是靠师生维持的。然而,大部分学生对环境的概念比较模糊,尤其随地乱丢垃圾的现象屡屡可见。每次大扫除后,校园里虽然暂时呈现清洁的景象,但要不了多久,又垃圾遍地。尤其塑料制品(白色垃圾)给校园带来了极大的危害,更是一言难尽。为了雪洗“白色灾难”之耻,我开展了“当一次校园清洁工”的校园社会实践活动,并且进行了多方面的调查研究,查阅了各种资料,进行了分析总结。

一、学校的环卫工作现状和今后的发展目标

我校现占地300余亩,师生人数2400多人。四十多个教学班,分成高中部和初中部,两幢教学楼,三幢宿舍楼。教学楼每一层楼都设有垃圾桶,甚至每个班级内部也有垃圾桶。宿舍楼每间宿舍内及每个楼道的转折点处和宿舍楼旁都设有垃圾桶,甚至操场、大路的每个角落都设有垃圾桶。虽然如此,但校园里的地面上仍随处可见垃圾,尤其是学校大路、宿舍楼道更是不堪入目。学校领导虽三令五申,但效果并不显著。更有甚者,有时前边的同学刚打扫完,后边的同学路过后又是一片狼藉。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我校曾多次进行整改,提出“还校园以清洁,死抓卫生死角”的口号和校园内不见一纸一屑,并把其作为今后校园环卫工作的发展方向。

二、搞好校园环境,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为了实现以上目标,还校园以清洁,并增添校园的靓丽美景和人文情怀,我开展了“当一次校园清洁工”的校园社会实践活动,活动内容如下:

我将所任课班级分成四个小组:第一小组负责观察和捡拾教学大楼楼道的垃圾;第二小组负责捡拾男生宿舍楼道及其附近区域的垃圾;第三小组负责捡拾女生宿舍及其附近区域的垃圾;第四小组负责捡拾球场及其学校大道的垃圾。一天下来,捡拾了三次,即早自习前一次,中午上课前一次,晚自习前一次。每个同学仅垃圾就足足捡了四大袋。这项实践活动使所有参与者都受到了思想洗礼。每位同学都立志维护好校园卫生,从自己做起,今后绝不乱扔垃圾,效果甚好。

三、清洁的校园让师生都受益

大家齐动手,校园更清洁。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校园卫生死角得到彻底清理,甚至将路边的小石子都一一捡走,学生还将校园路边低洼处整平、踩实。有的学生还对校园绿化树进行浇水培土。通过一天共三次(课余时间)的劳动,树林里的落叶被清除了,操场边的道路被填平了,缺少的绿化树被补种了,花草树木重新修剪了,道路两边的枯草碎石被清扫了,校园里的垃圾被清理了,校园更清洁、更靓丽了。同学们看着更加漂亮的校园,抹着额头的汗水,个个都露出了满意的笑容。整个活动极富创造性和实践性,并取得了比预期还好的效果。

四、污染的校园,师生皆受害

(一)视觉、嗅觉上的危害

散落在校园中的垃圾不仅破坏了校园景观,还对师生身体极为不利。如散落在校园中的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和漫天飞舞或悬挂枝头的超薄塑料袋,给师生的视觉和嗅觉带来了不良刺激,既不美观又臭气熏天。

(二)潜在的危害

1.塑料制品等白色废弃物在土壤中大面积残留,长期积累,不仅会造成土壤板结,影响绿化地吸收养分和水分,还会导致花草树木物生长减缓,乃至变异死亡。

2.抛弃在陆地上或水中的塑料废弃物,被动物当做食物吞食后,会导致动物中毒乃至死亡,人在食用吞食塑料废弃物的动物后,会对人体造成极大的伤害,甚至留下后遗症。

3.生活垃圾中的塑料废弃物质量轻、体积大,很难处理。风一吹来,四处飞舞,会造成连锁污染,害人不浅。

4.部分塑料含有毒性,如果用做餐具或食品包装的材料,会对师生的健康极为不利。

5.污染废气等排放到空中,使臭氧层变薄,造成紫外线变强,对人体伤害极大。

6.乱扔垃圾的行为在同学间互相影响,学生盲目从众,人人乱扔垃圾,危害无穷。

五、造成“校园污染”的主要原因

1.塑料垃圾没有得到妥善管理和处置,垃圾没有实行分类收集,能回收循环利用的未回收利用。

2.师生的环保意识比较淡薄,滥用和随意乱倒塑料制品现象相当普遍。优美的校园环境是维护出来的,不是打扫出来的。

3.我校现有校纪校规没有较好落实。我校虽有健全的规章制度,但部分师生仍不够重视,我行我素,视而不见。

4.尽管国家出台了相关法律法规,但是总的来讲,仍有部分企业在违法生产塑料制品,还有部分超市及小摊小贩违法使用和向学生提供塑料购物袋。

六、行动起来治理校园垃圾污染,还校园清洁卫生

通过这次实践活动,我们了解到:白色塑料袋等制品在给人带来方便的同时,使人们出门十分狼狈。校园,这个人们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乐园,应肩负解决环境问题这一刻不容缓的重大任务。然而要改变这种状况,光靠一师一生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强化环保意识。校园环境的污染和破坏不是一个人造成的,保护环境应该是全校、全社会乃至全球人类面临的重大问题。每个人都有保护环境的义务。同时,我们也懂得:改善地球环境,是我们这代人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我们应该努力增强环保意识,节约资源,绿色生活,绿色消费。如果全球人人破坏环境,天天破坏环境,时时破坏环境,处处破坏环境,地球就会变成巨大的垃圾场;如果全球人人环保,天天环保,时时环保,处处环保,就能创造一个美好的世界。让我们携起手行动起来,共同努力保护好地球――我们共同的美丽家园。

为此,我们建议从自己做起,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真正做到:

1.不乱扔垃圾及废弃物,将垃圾放到指定的垃圾箱内,分类放置,以便回收利用或处理。

2.我校早已设置了多处垃圾存放处,要积极参与和宣传。

3.垃圾入箱,绝不乱扔,点点滴滴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4.尽量不用或少用塑料袋,要积极使用可再生利用的用品,减少白色污染。

5.发现身边有破坏环境的行为时,要加以劝止,推己及人,共同维护。

6.开展“见到垃圾顺手捡”活动,大家齐动手,还校园清洁靓丽。

7.通过黑板报、粘贴画等方式加大宣传力度,及时宣传倡导师生强化环保意识。

第9篇:塑料污染现状范文

关键词:环境污染;绿色化学;建议

中图分类号:F42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064(2017)02-0011-01

随着经济的发展,环境污染问题日趋严重,工业化学作为经济发展支柱给人们带巨大受益的同时也向们的生活里注入了大量的化学垃圾,大自然是公平的,在人们为了求发展不断的获取压榨自然资源的情况下出现了一系列的恶劣现象,温室效应加重,雾霾、扬沙等等。因此,立绿色化学迫在眉睫,而绿色化学是化学科学与化学工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的经济发展是最不经济的。人们要发展必须兼顾自然社会经济等个方面的平衡。北京作为首都更应走在发展的前沿,大力发展绿色化学,将资源重复有效利用,把浪费减少到最低,把污染减少到最小,从根本上治理环境污染,还北京一个好天气,还世界一片蓝天。

1 白色污染的治理

绿色化学又称为环境无害化学、环境友好化学或清洁化学,是指化学反应和过程以原子经济性为原则即在获取新物质的化学反应中充分利用参与反应的每一个原料原子,在化学反应开始时就采用污染预防的科学手段。因而,过程和终端均为零排放和零污染,是一门从源头阻止污染的化学。

白色污染目前已经被国家列为三大环境治理任务之一,白色污染塑料包装袋,一次性筷子等等,人们从多年的经验总结中得出一套治理白色污染的方法,使用可降解的塑料包装物,例如光降解塑料,生物降解塑料,生物-阳光双降解塑料等等,这些方法在我国已经进入试用阶段,北京发展较为迅速,经济发展的同时餐饮业也被带动起来,加大对白色污染的治理力度可不容缓。提倡绿色化学研制更多绿色有机材料,将污染物从根源挖除,是城市化建设的最低发展要求。

2 水污染治理

水是生命之源,是一生命的开始,地球尽管被70%的水覆盖,但是能利用的淡水资源却少之又少。由于经济发展的需要,城市化用水紧缺,加上乱排乱放的现象越来越严重,污水的合理循环利用是发展之首。无磷洗涤剂的研制和推广,减少了城市周围湖泊的磷污染,使得水中生物不再受到化学废弃料的侵扰。中水道技术是一种污水合理利用的技术,即中水回收,这种技术带来明显经济效益的同时,并且有效的减少了用水量,提高了用水效率。对于大城市来说这项技术给人民生活带来巨大的便利,也带来了明显的经济效益。绿色化学不是被动的治理污染而是主动的治理,从根源处防止污染,我们应重视绿色化学,并推广整体社会的绿色化学理念,强化化学意识,从而保护环境。

3 绿色化学的重要性及发展前景

生活中的化学无处不在,在经济高速发展的的今天,绿色化学改变了人的生活方式,也提升了资源的利用价值,降低了生产成本,符合人们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我们的地球只有一个,无止境的索取最终酿成的后果只有人们自己承担,化学工业生产的产品与人们息息相关,大量的废弃物严重的危害着环境和人类的健康,因此,绿色化学作为最有效直接的改变现状的方法,我们应该牢牢抓住,只有建立环境友好的产业才能获取更高的利润,从根上铲除病源。

绿色化学当前已经成为新兴的发展趋势,科学家们已经认识到利用原子反应技术从根本上防止污染的产生,才是绿色化学的真谛。绿色化学可以有效的解决日益恶化的环境,奇缺的能源,并且还能确保人民生活质量安全。它正朝着节能环保以及循环利用的方向发展,政府的大力支持,国家颁布的各种法律政策等都对其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在环境、资源、生命、健康等多个领域我们应拓宽绿色化学的发展道路,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绿色化学的发展是一片光明的。

4 结语

绿色化学的发展势头之迅速受到了广大科学家的重视,研制出新一代绿色化学制品是带动经济发展的前提。这要求科学研究者研制出新一代绿色化学能源,并对新能源不断地探索和研究,让绿色化学深入到千万民众家中,建立安全、健康、绿色的社会。绿色化学走在国际化学科学研究的前沿,并得到了政府和社会的大力支持,这使得其发展道路畅通无阻,在当今越来越重视环境污染的局势下,每一次新的尝试都可能带来巨大的改变,无论是在经济上,还是在人们生活中,绿色化学都占有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北京作为一线城市其环境也受到极高的重视,在经济发展的步伐下,更应发展绿色化学,使得资源重复有效利用,为城市人民生活打下基础。即使我国在绿色科研方向发展慢了些,但是依然相信,绿色化学仍然是所有经济发展的基础,我们只有一个地球,我们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兼顾环境保护,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敏.绿色化学的伦理思考[D].南京师范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