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产业融合的好处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春江水暖鸭先知。在AMD全球高级副总裁、大中华区总裁邓元鋆看来,PC早已不是AMD的全部,消费导向、云计算和融合才是未来要把握的制胜点——以APU为核心,把握消费者的主流需求,让“超轻薄”成为对抗超极本的利器;洞察行业趋势,以高密度、低功耗为优势,把握云计算的行业需求;聚焦新兴市场,坚定大中华区的核心地位,与合作伙伴共进退。
在这样的布局下,AMD对未来的市场有何预期?作为PC融合发展的重要布局,AMD将如何推动APU下一步的发展,实现战略与行动的配合?计世传媒集团副总编孙定与邓元鋆进行了深入交流。
打造产业链实现共赢
孙定:在你加入AMD的近两年中,对大中华区做了哪些改变?AMD对下一阶段开疆拓土有怎样的规划?
邓元:在我加入AMD时,我们正要推出APU这个对于行业有着革命性意义的产品。那时,如何把CPU(中央处理器)和GPU(图形处理器)融合,提高计算效率,是整个行业的趋势。现在,越来越多的内容都是多媒体的信息,只有加快处理的速度和图形能力才可以顺应市场的发展方向。在我看来,IT产业的未来发展趋势是融合,AMD是全球惟一同时拥有CPU和GPU精深技术的厂商,APU的出现,实现了两者的“真融合”。而我的重要任务,就是让行业、合作伙伴和消费者了解AMD的技术,推出更多创新的产品。
作为一家科技公司,AMD有很多创新。尤其在AMD并购了ATI后,在图形方面的技术有了很多突破,可以说AMD最新的GPU产品是全球功能最强大的。我们相信,要把领先的技术转变为消费者能用的产品,芯片始终是产品的驱动力所在。
孙定:目前,大中华区在AMD全球处于怎样的战略地位?
邓元:大中华区是AMD全球最重要、最大的地区。除此之外,大中华区也是PC产业链最重要的基地,全球很多OEM、ODM厂商都在这里。所以AMD大中华区的重点之一,就是跟这些合作厂商建立更好的合作,让更多的笔记本电脑、台式机甚至其他产品都用AMD的芯片。
此外,大中华区除了是销售、合作伙伴和产业链的重要基地,也是AMD重要的研发基地之一,我们在上海、北京都有研发中心。这些研发中心担负了AMD全球重要的研发工作,包括产品设计、客户定制化需求等。去年,AMD也把全球客户支持中心搬到了大中华区,以便从技术和设计层面给OEM提供更快速响应的支持。同时,大中华区还是AMD全球测试、封装、生产方面最重要的生产基地。可见,大中华区在AMD全球处于一个多么重要的地位,因为它的每个角色都是举足轻重的。
孙定:在你上任后的这段时间里,是如何推进OEM、ODM厂商接受AMD技术和产品的?未来还将有哪些进展?
邓元:我们与合作伙伴的进展非常不错。AMD第一代APU推出以来,在全球市场,APU产品发货量已超过5000万颗。在全球我们有超过100款基于APU设计的产品,包括主流笔记本电脑、超轻薄笔记本、一体机、台式机、平板电脑等产品。宏碁、华硕、戴尔、富士通、惠普、联想、微星、三星、索尼、东芝等在内的主要OEM厂商,均已推出了基于APU的多款 PC产品。
今年6月,第二代APU产品以后,APU技术迄今已经有320多款定型设计,充分得到了OEM厂商的支持。尤其是基于APU的笔记本电脑产品,在全球和大中华区都取得了非常大的市场份额,这充分证明了我们的技术是符合产业发展方向的,是受到合作伙伴和消费者、用户支持的。
特别是在大中华区,AMD的市场份额在一年多时间内增长了超过6个百分点,这在目前的大环境中是非常不错的。
未来的主流是超轻薄
孙定:你曾经表示,“有了APU,AMD将变得更全能。”那么采用第二代APU设计的产品,将给消费者带来什么好处?
邓元:第一个好处是电池的续航时间非常长。超过12小时的续航时间,在笔记本电脑电池续航能力方面居于行业领先;第二个好处是产品本身的图形性能提升56%,双显卡交火技术更可使图形性能提高75%,达到高清效果;第三个好处是用户体验的提升。相比上一代APU上网速度提升了3倍,办公速度提升2倍,查杀病毒的扫描速度可提升大约3倍。
对于一般的用户来说,除了工作需求,上网、看视频、玩游戏基本上是笔记本电脑的最主要用途。一直以来,游戏体验是AMD的强项,而有了APU之后,用笔记本玩游戏的体验更好了。最重要的是,AMD一贯秉承高性价比的优势,APU的出现更加强了这一点。
孙定:今年业界对于轻薄笔记本的热情达到了,你认为,这种趋势是否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引领PC产业的导向?AMD提出的“超轻薄”在与英特尔“超极本”的正面交锋中,最大的差异化是什么?
邓元:目前笔记本电脑的主要发展方向是用户越来越喜欢轻、薄的设计,对材料和外观设计的要求也在提高。AMD认为,这是消费者的主流要求,而不仅仅是高端的用户才需要。所以我们在第二代APU出来之前,就与OEM、ODM厂商针对“超轻薄”的市场来做设计。而且越来越多的人觉得价格很重要,所以我们一定要将这类产品提供在主流价位,不会定在比较高的价格,否则就不是主流产品了。现在用第二代APU的超轻薄产品已经上市,4000多元就可以买到,未来主流厂商陆续都会推出自己的产品。
三网融合:信息时代大趋势
从20世纪50年代末开始,-计算机的出现和逐步普及,把信息对整个社会的影响逐步提高到一种绝对重要的地位。信息量,信息传播的速度,信息处理的速度以及应用信息的程度等都以几何级数的方式在增长,特别是互联网的出现,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习惯,催生了大量与互联网有关的新兴行业,把人类带人了计算机互联网信息时代。
随着信息高速公路迅速地在世界各地兴建、延伸和交织。电子科技的发展逐步进入了通信、计算机和有线电视三大热门技术的相互渗透、相互交融阶段。业务的综合化和数字化,互联网、电信网和广电网互相融合(三网融合),实现网络的彻底智能化、畅通化正成为一种趋势。
三网融合的概念与美国的信息高速公路密切相关。1993年9月美国克林顿政府决定耗资约4000亿美元,历时20年,实施“国家信息基础设施行动计划”,也即“信息高速公路计划”。在美国政府的报告中,信息高速公路被定义为“国家信息设施是一个能给广大用户提供大量信息的,由通信网络、计算机、数据库及日用电子产品组成的完备网络,能使所有人享用信息,并在任何时间和地点,通过声音、数据、图像或影视相互传递信息。”美国在实施该计划时,遇到的主要问题是不同网络间的连接。当时美国的电信法规为了防止垄断;严格限制电话、电脑和电视公司相互进入对方市场。这些规定客观上造成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而且给网间互联带来一系列困难,成为建设信息高速公路的主要障碍。在此背景下;1996年美国修订《电信法》,取消电信、电视互不进入对方市场的限制。从此,美国的电信业、电视业和计算业实现了爆发式发展。
从全球的范围来看,三网融合已不是什么新鲜事,欧美及日本在三网融合方面早已形成较为成熟的形势。在美国,原先分属不同领域的企业所提供的服务差异越来越小, “语音+视频+数据”一体化的模式日趋普遍,并正朝着“语音+视频+数据+无线”的方向发展。在法国,家庭消费者已充分享受到了三网融合带来的好处,市场研究机构Pyramid在一份最新的报告中指出,到2014年法国50%以上的家庭享受三网融合的服务,法国的三网融合目前正走在发展的快车道上。
我国的三网融合与发达国家相比起步晚,1998年,中国政府提出要“三网融合”,并将之列入国家“九五”、“十五”,计划和“十一五”规划,但时至2009年成效仍不明显。时间进入2010年1月13日,国务院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加快推进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三网融合的步伐。并在会上提出了推进三网融合的阶段性目标:2010年至2012年重点开展广电和电信业务双向进入试点,探索形成保障三网融合规范有序开展的政策体系和体制机制,2013年至2015年,总结推广试点经验,全面实现三网融合发展,普及应用融合业务,基本形成适度竞争的网络产业格局,基本建立适应三网融合的体制机制和职责清晰、一协调顺畅、决策科学、管理高效的新型监管体系。
新融合新格局新享受
2010年6月30日国务院三网融合工作协调小组审议批准了北京、上海、哈尔滨、大连、南京等12个城市作为第一批三网融合试点城市。近期又有权威人士表示,试点指导意见也即将出台,标志着三网融合逐步进入深水区,产业竞争格局也必将出现新的变化。从微观角度来看,三网融合的直接受益者将是三大网络运营商,广电网、电信网、以及互联网,虽然具体的融合方案仍未出台,但IPTV(交互武网络电视)控制权交给广电网后,政策倾斜使有线网成为三网融合的主角,成为三大网络运营商的最大受益者。从三网融合的最终目标来看,三网融合就是要达到运营商各发挥所长,为消费者创造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文化娱乐节,从而达到各取所需的目的,因此,从另一方面,互联网和电信网也得到更多的客户,三网融合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三方共赢的局面。从宏观角度来看,三网融合将不仅仅是三大运营商的融合,而是整个产业的融合,三网融合将带动上游设备提供商下至内容制作商的整个产业链的变革,整个产业链由近及远将不同程度的受益。
业内分析师指出:三网融合历经数年曲曲折折的最终因素,还是三方利益的权衡问题,从三大运营商各自的利益角度考虑,广电要的是控制权和主导权,而三网融合赋予广电的不仅仅是控制权和主导权,还带来了广电AURP值(用户平均消费额)的上升,但同时也将广电网从之前地方垄断经营拖入三大网络运营商的竞争局势中来。对于电信网和互联网来说,融合给他们带来了更大的客户群体,电信网与互联网较早地实现市场化竞争,更能适应三网融合后的竞争格局。
对于消费者来说,三网融合带来的好处显而易见。以前看电视、打电话、上互联网,用户需要不同的线路,并向不同的运营商支付费用。当三网融合以后,只需一条线路,即可实现此前多条线路的日常信息业务。如果选用无线接入,家里甚至都不需要接线了。随着电信运营商和广电运营商在视频传输领域长期的相对垄断状态被打破,各大运营商的竞争将会加剧,用户选择权增大,生活、办公及娱乐时可选择的内容更丰富、更便捷,资费也会打包下调。
三网融合引爆新机遇
科技改变生活,随着移动通信技术、芯片技术、屏幕技术的演进与成熟,消费者的生活习惯随之变化。为更好争夺消费者的注意力,一个全面融合与变革的新信息时代已经开启,有线、互联网、电信三网融合,屏幕(终端)的融合、平台和内容应用的融合,其中平台和内容应用是吸引用户注意力的决定因素。融合带来更广阔的天空,不论是终端、网络还是平台,融合之后的市场规模将比单一领域市场规模扩大数倍,各个行业将面临巨大的市场提升空间。
有线网络:主题投资内涵丰富
三网融合的加速推进,有利于有线网络的价值提升,主要体现在:一是数字化/双向化改造有望加快,有利于提升有线网络的质量,增强有线运营商的长期竞争力;二是网络整合有望加速,省网整合和跨省扩张,有利于有线运营商用户规模效应的提高;三是互动增值业务和与电信运营商的错位竞合业务,有利于提升有
线运营商的ARPu值(用户平均消费额),四是布局上游内容,谋求从媒介向媒体转变。
看好大都市有线网络,宽带接入业务需要网络支持双向互动,而中国有线网络实现双向化改造的比例不到15%,且大部分集中在一线城市(京沪广深)和省会城市。因此,从网络现实基础分析,三网融合业务更适合在大城市首先推进。当然,从用户消费能力上看,大城市也比较适合开展融合业务。
电信服务:竞争加剧长期利好
中金公司认为,三网融合以后,电信行业高利润高垄断的宽带业务将会面临广电带来的竞争,但短期来讲对电信运营商冲击不大。首先2-3年内只是试点,加上广电运营商目前网络双向化的程度很低,又不是整网,区域性较强,不具有出口带宽资源和移动接入,整体营销能力不强,对于电信运营商宽带方面无法构成很大的威胁。如果电信运营商面对潜在竞争,加速对宽带市场的开发和占领,反而可能对短期的盈利有一定的提升。
长期看是利好,因为电信运营商可以在IPTV方面进行发力。IPTV在很多方面都比有线电视更具优势,包括业务展现内容和方式可以更加丰富、管控方面比较安全、系统扩容需求相对有线小以及全网经营等。而且我们认为凭着运营商雄厚的资金实力、丰富的营销经验以及扎实的网络准备,在IPTV方面的运作会比广电做宽带更占优势。
目前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在宽带能力上都做好了准备,至少在城市基本上都做到了2M宽带覆盖能力,这已经可以提供基本IPTV业务了。高速宽带来说,中国电信城市8M以上覆盖能力也有70%,联通现有4M以上宽带覆盖能力也能达到65%左右,对进一步提升IPTV服务质量提供了基础。
内容产业:内容为王时代到来
影视行业趋势向好。目前,中国影视行业的渠道单一,电影主要为电影院,电视剧主要电视台,电影票房收入60亿元,国产电视剧交易金额为50亿元,产业规模并不大,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尤其三网融合后,电影和电视剧均有望进入有线付费、IPTvN互联网渠道,将极大提升同一内容的市场价值。
动漫市场存在巨大提升空间。据相关部门调查显示,目前中国儿童人均玩具消费约为10美元,不仅远低于美日的300美元左右,也低于全球平均水平的34美元,主要原因在于动漫玩具比例较低、国内人均收入水平不高和品牌意识不强等。三网融合后,动画片的播出渠道也将增加,有望提升国内动漫玩具的比例,结合消费结构的升级,国内动漫玩具的市场空间有望获得巨大提升。
付费频道价值有望得到重估。当前国内付费频道收入非常低下,三网融合后带来的渠道开放,将刺激有线运营商(数字电视)和电信运营商(IP,TV)对于差异化付费频道内容的需求,届时付费频道的价值有望得到重估。免费电视台主要依靠广告收入的盈利模式,多渠道介入也有利于提高其覆盖人群,对广告价值的提升也有一定正面作用。当然从长期来看,如果海量的互联网内容进入有线网络,将加大与传统内容提供商之间的竞争。一 软硬件设备行业:率先受益
广电与电信运营商为在将来的融合环境中占据更有利的市场地位,必在融合完成之前加强自身资源的竞争力。按照当前成本静态计算,广电行业为融合宽带数据业务而改造现有网络的必要资本开支达到1985亿元;而电信行业为提供IPTV等业务对现有宽带网络升级改造的资本开支也将达到944亿元。与广电和电信相关的软硬件设备行业将直接受益于这2929亿元。其中,机顶盒投资(含数字和双向机顶盒)预计501亿元,光纤缆投资244亿元,光通信设备投资1241亿元以及运维支撑系统(BOSS)88亿元等。
接收终端:3c融合
中国屯子商会副会长王宁指出“三网融合将成为中国消费电子发展的一次机遇,三网融合政策的推出将推动消费电子的发展,未来手机行业和电视产业及终端产品将步入智能化、网络化时代。”
三网融合距离我们还有多远?它将给我们的社会和生活带来哪些深度变革?三网融合将对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带来哪些机遇和挑战?作为三网融合的两大执行主体,电信与广电的胶着与博弈一直是关注的焦点,博弈各方还需要在体制、技术及业务的哪些方面进行跨越和调整,才能达到真正的双赢?三网合一后,我们是否将看到一种全新的产业格局?
大家都知道,三网融合是指电信网、计算机网和有线电视网三大网络通过技术改造,能够提供包括语音、数据、图像等综合多媒体的通信业务。从硬件设施角度看,三网融合的关键是融合网络建设和融合终端的使用;从内容看,三网融合的关键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是融合网络和终端中所承载的内容,其二是基于内容资源和融合网络业务的商业模式。由此可见,三网融合是一种创新的网络模式,是一种创新的硬件模式,更是一种全新的商业模式。
新的商业模式伴随着新的产业格局,新格局的产业链中各环节的机遇也不尽相同。
有线运营商
根据广电总局年初的《2010年中国广播电影电视发展报告》指出,随着三网融合的付诸实施,视听新媒体将加速发展,成为广播电视发展的重点和方向。
而目前全国的有线电视运营商在网络覆盖率以及服务视听服务上占据着天然的优势。另外,双向开放政策将使得有线运营商能进入电信服务领域,但限制电信公司进入有线运营商的核心业务领域;其次,三网融合还将加快有线网络整合,很可能建立一个全国性的有线公司,一旦建成,它将有能力与电信企业竞争。从服务内容的创新上说,有线运营商具备进入电信运营商领域的实力,同时保留了原来的核心内容。
三网融合,在内容取胜的今天,有线运营商在这场博弈中有略微的先天优势。
电信运营商
三网融合政策将对电信企业呈基本中性的影响。虽然有线运营商不太可能成为固网运营商的强劲对手,但他们的确在视频和电视领域占据了主导地位。中国移动若能与有线运营商达成合作伙伴关系,将受益于该政策。
三网中的电信网和互联网基本都掌握在电信运营商手中,故而在新的一轮三网融合带动下,电信运营商需要加大基础带宽以及光纤的投入,使得进入传统电视、电影领域成为现实。
目前的互联网上推出了很多的IPTV,虽然可以满足观看电视节目的基本需求,但电视频道的限制,以及视频质量不够理想,此外还有传输视频信号的延迟,都大大降低了网络电视的使用效果。所以,电信运营商在已有的规模前提下,继续在网络传输速度上投入,部署光纤设备到终端,那么第三网的蛋糕也将是电信运营商的。
但电信运营商面临着两个问题需要政策的支持。一是如何进入有线电视的核心领域,提供更完整的服务内容;二是加大电信运营商通传统有线运营商的合作,资源充分利用共享。所以说,在此次博弈中,电信运营商优势、劣势各半,同时,基础投入也是比较大的。
设备厂商
纵观整个三网融合产业链中,最大的赢家就是三网的设备厂商。设备厂商将借助此次机会迎来新的发展契机。未来3年里,电信公司和有线运营商将增加骨干网和宽带网络基础设施的资本支出。因此,最受益的行业将是设备生产商行业,包括光设备、光纤/光缆以及IT支持系统和三网合一的终端产品。
有线运营商可能会加快最初的双向网络升级计划,同时,大举投资建设一个全国性的光纤骨干网,将原先各地区分隔的有线电视网络连接起来。预计一旦全国有线运营商启动全国骨干网建设,有线运营商的资本支出将大幅增加。即便组建全国有线运营商的计划被放弃,政府也已建议到2015年实现100%数字化。因此,粗略估算显示,据报道网络升级总成本将达到1420亿元,大部分将发生在2010年~2012年。
电信运营商也必须大举投资,用光纤到户技术逐步取代现有的ADSL宽带网络,以提供更高速的宽带服务。电信运营商应将用户的平均带宽从目前的2M提高至8M,并将光纤到户的用户总数从目前的3000万提高到2011年的8000万。根据政府的指导意见,未来三年中,该领域的总投资将达到1500亿元。
如此巨大的设备投入,不仅仅是中兴、华为这样的电信、光纤设备商的利好消息,支持新的三网融合的系统也给软件提供商和运营商带来了新的商机。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三网融合是一个创新的商业模式,也是一次孕育广阔前景的商机!
三网融合究竟有多远?
百里/文
一方面享受有线电视、电脑、手机、电话等现代科技带来的多彩生活,另一方面,羁绊的电线、电话线、网线又困扰着我们。最近又有新闻报道,我国的互联网资费是韩国互联网资费的130多倍……我们不能不寄希望于既能满足消费者休闲、娱乐与社交等多样化需求,还可以破除垄断,推动竞争,降低信息流动和社会经济运行交易成本的“三网融合”。
2010年初的“两会”让我们对国内“三网融合”的成功充满期望。如今,金虎之年已经过半,三网融合的“实质性进展”究竟怎样?
众所周知,三网融合不仅是电信网、互联网和有线电视网的物理融合,而主要是指高层业务应用的融合,兼有网络层的互联互通、无缝覆盖和业务层的互相渗透与交叉。其中,具有公益属性的广电和完全市场化的电信怎样融合,是目前“三网融合”的桎梏。
国内有3000多家相互独立、各自为政的有线运营商,甚至同一省份内不同地市运营商之间都没有任何关联,有线电视网络化的规模效应无从考量。正常情况下,三网融合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其涉及的数字技术、光通信技术、软件技术究竟是否成熟?比如,互联网与电信网的融合产生了VoIP(互联网电话或IP电话),有线电视网与互联网的融合形成IPTV、VOD等究竟能不能“飞入寻常百姓家”?缺乏统一标准,缺乏推行手段,缺乏独立的第三方监管……三网融合的推动进展不容乐观。
“三网融合”的路程究竟有多远?去年,国家发改委就已经制定了让“广电得面子,电信赢空间”的《关于2009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工作意见》,指出所谓实质性进展,是实现广电和电信企业的双向进入。毫无疑问,这又是政府在既得利益团体的胶着与纠结中调和出的最终方案。这不禁让人联想起去年的3G牌照发放,移动、电信、联通各执一牌,轰轰烈烈地开展起3G市场的争夺。运营商为争抢优质资源而竞争,电信企业存在着大量的低水平的重复建设,造成了大量国有资产闲置和资源浪费。从“无线城市”的精彩开局和无奈结局到3G建设过程中的无序竞争都可见一斑。还有数据显示,电信企业投资数千亿用于电信基础建设,由于缺乏统筹规划,重复投资问题突出,网络资源利用率普遍偏低,通信光缆利用率仅为1/3左右,且增加了企业的折旧和运行维护费用。
在“三网融合”的建设过程中,广电和电信确实会在互联网接入、手机电视、在线视频、IPTV等领域展开竞争,如果各利益主体固执己见,各自为政,国有资产谈何保值增值?如果各自进行大规模网络建设,将重蹈3G电信产业资源浪费的覆辙。任何企业都不能尽占所有资源,也不能因为缺少什么,就自己去建设什么,合理组合、活用资源,对于“三网融合”下的电信和广电企业,才是真正“三网融合”的解决之道。
资源浪费会成为延误“三网融合”时间进度的罪魁祸首,资源合理利用和充分共享才能推进“三网融合”的实质性进展。“两会”对“三网融合”的要求的确让业界为之一振,更多机会即将横空出世。相关企业应该在“三网融合”即将到来的黎明,寻求市场需求空间、研发成熟的IT技术、建立适宜的业务模式、形成可观的产业规模,而对于我们普通用户来说,什么时候能够实现手机、电视和电脑屏幕的“三屏”融合,什么时候能够让家里的各种布线减少一些,什么时候能够合理资费,到那个时候,才是真正的“三网融合”。
三网融合催生跨领域平台
王甲佳/文
7月28日,南京一个化工厂的爆炸再次敲起了安全警钟。我当时身处南京,警醒深刻。这起重大事故再度引发了人们对于城市地下管线管理的深度思考,这些思考包括“拉链马路”的无奈与多头管理造成的城市之脆弱。
其实,高层关于三网融合的思量又何尝不是出于这方面的考虑呢?希望最大程度地整合资源,增强资源的战斗力。广电系统与工信部系统三网融合方案的一波三折,其实也与城市管线管理局面基本是同构的。可喜的是,这个局面很快就会消融,大家对于融合后的美景充满期待。不过,我所期待的并不是资费的下调。
据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研究部新近的一组数据显示,我们宽带的价格是韩国的124倍,2008年,我国上网接入速率为1.8Mbps,韩国为40Mbps。2008年,我国宽带用户平均月资费83.8元,相当于每Mbps46.6元。融合之后,应该会有极大的下调空间,加上去年开始的3G网络建设因素,这自然是极大的惠民好事。
我所期待的,也并不是两家分别在节目源、传播通路上做多大的合作和融合,乃至因为竞争带来的一些好处。虽然行业有差异,但是,如此竞争带来好处的体验,我们通过中石油、中石化,以及中国电信、中国移动的情况是可以一样得到的。
我所关心的是另外一个景象,即融合后形成的崭新跨领域平台,将会对既有的电信网、互联网、电视网的生态产生什么影响?对广大群众的生活带来什么影响?会不会在这样的巨无霸的地盘上涌现出与之前迥然不同的生产方式,涉及到多媒体信息的获取方式、传播方式与制作方式?
我们不妨畅想一下可能的场景:喜欢DV的张小鹏,经常能敏感地捕捉到隽永故事的场景,比如老夫妻俩怡心地在公园里面散步,小朋友与狗狗亲切地招呼,中学生自愿者为等红灯的路者撑遮阳伞……早先,他只是将这些场景录制下来,自己编辑一下,加一些旁白然后与朋友分享,也传到视频网站去供不熟悉的人观看与下载。假设他在三网融合之后,成为注册编外录影志愿者,这些素材传到国家网络电视素材与节目中心,供各大网站、电视台选用,每次被选用他都可以得到一笔费用。这个场景假设存在的话,我们进一步思考,传统的电视节目制作流程、网站资讯更新过程将有条件发生颠覆性的变化,也就是由众多的“小生产者”参与到大部分节目、资讯采集、制作与传播中来,民间自由的博客、播客等行为有一个官方的主渠道得以承载。网络电视组织与管理机构只需要做传播架构与选题规划,控制一些开关,就可以获得超越当下大工业模式的电视、网站的运营效果。这自然是信息消费与价值传播角度的假设。
我们再看三网融合之后,对经济活动的可能影响。在带宽上,好比获得了将全国高速公路网、全国高速铁路网叠加的资源,这和上面提到的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研究部的数据相比,将有一个质的飞跃,几乎是天壤之别。G级到桌面不会再是梦想,网络资源的调取和本地机会相差无几,同时,由于资源的高度聚合,国家的投资将更具深远眼光,网络覆盖的密度将超越当前,直至偏僻的山村,电视机不仅仅是居民家里的娱乐资讯装备,还将成为各类经济体包括家庭的重要生产工具、交易工具、通讯工具与交通工具。这将带来诸多产业的深度变化。
由于橱柜行业的特殊性,近年来,虽然不少橱柜企业纷纷试水电子商务,但电商难以与行业有效融合也成为不争的事实。“电子商务”这一香饽饽,对橱柜行业而言,如今却成为了各企业难啃又难弃的“鸡肋”。在电商市场涨势如潮的环境下,橱柜电商化显然路途艰难。
橱柜电商化:没有硝烟的战役
当前,中国橱柜电商化的路径已经基本浮出水面。众多橱柜品牌制造商并没有建立建设平台的计划,多是依托第三方平台商。
不过,相对于家电、百货等领域的电商化发展速度“突飞猛进”,近年来橱柜电商化步伐则较为缓慢:一是橱柜网上销售客单较低,;二是销售的商品多是五金类的小件标准品,并未实现全品类电商。
对此,守正伙伴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潘守正告诉《中国企业报》记者,“橱柜厂家做电商主要选择第三方平台冲销量,而传统的线下渠道商做电商还是通过平台收租金,最终的送货、安装等服务还需要线下经销商来提供,这种延续此前的成功经验在拓展新的业务领域,显然会遭遇发展困境”。
去年开始,橱柜电商化的问题开始暴露,并成为引发消费者投诉的重点:很多橱柜商品并非标准件,消费者买回去后往往会出现无法安装使用;很多橱柜商品涉及送货上门、安装服务,但电商平台却并不提供。橱柜电商研究人士唐人将其概括为,“线上下不来,线下上不去”,线上的电商普遍无法顺利地完成线下服务的部分。而传统橱柜渠道商,在电商发展上又进展不顺。
“传统的橱柜企业还处在原有模式优化、升级阶段,比如在厂商的产销一体化上,并没有形成强大的品牌影响力。同时,赚的不是卖货的钱而是租金的地产模式,这也会让他们在转型过程中瞻前顾后,面临很大的探索周期”,潘守正还认为,橱柜厂家的高度分散,没有形成全国性的影响力品牌以及橱柜卖场的地产模式,没有形成像家电业苏宁、国美那样的强势渠道,都成为当前困扰橱柜电商化的阻力。
橱柜O2O:产业方向尚未明确
近年来,橱柜电商化发展还处在行业内部的“自娱自乐”、“小打小闹”,却又面临着投资无回报的尴尬。在多位橱柜业内人士看来,“关键是在橱柜的电商化商业模式的探索以及未来发展趋势方面,整个产业还处在一个探索阶段,并没有一个可以进行大面积复制、大规模扩张的模式出现”。
对于属于耐用品的橱柜产品来说,存在着“低关注度、高参与度”的特性。由于消费者对品牌的不熟悉,在线购买时很容易跳转,想让顾客在网上马上做出购买决定很困难。那么,未来橱柜电商化发展,到底会在哪种商业模式体系推动下才能获得快速发展。
张先伟认为,“未来主流趋势是线上线下相融合的O2O模式,一切以满足客户方便、快捷、又能充分进行体验的模式。但当前其发展需要解决供应链效率问题,组建生态圈中各角色共生共存的价值网络”。
潘守正也认为,“谁能优化整个产业链,让消费者真正得到好处,能够买到又便宜又好的橱柜产品,谁就能获得最大的成功。O2O提供的不仅仅是一个体验的场所,更大的意义在于大品牌的曝光度、信任度的建立,随处可见的店面就是品牌的活广告”。
【计世网 独家】(记者毛江华)微软在中国研发上的巨大投入,彰显的是其对移动、互联网、数字娱乐、新兴市场的巨大野心。跨国企业在中国的创新,除了可以带动产业链共同发展之外,毋庸讳言还有着商业利益的追逐。
9月10日,微软中国研发集团宣布正式启用深圳新园区,微软亚洲硬件中心和微软移动互联网技术(中国)研发中心近300名研发人员全部进驻。
“深圳研发团队将是微软和产业合作的一个桥梁,微软将在深圳进一步促进整个产业链的创新。”微软公司全球资深副总裁、微软中国研发集团主席张亚勤表示。此前的8月28日,在“技术全球化与中国自主创新研讨会”上,张亚勤大谈“创新的全球性”,认为跨国公司要想在中国创新成功,必须与中国的信息产业融合成长。
因此,业内有分析人士认为,创新,尤其是在中国的创新已在微软全球战略中扮演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那么,微软创新在中国究竟肩负着怎样的神秘使命?在中国的创新有哪些特殊的意义呢?
神秘的使命
“微软中国研发集团在深圳的两支研发团队所定位的是产品服务开发以及产业合作。”微软亚洲硬件中心总监胡君明告诉记者。
据了解,从1998年微软中国研究院成立,到2004年微软亚洲工程院成立,再到2006年微软把在华所有的研发机构整合成微软中国研发集团,微软在中国已经形成了从基础研究、技术创新到产品开发、产业合作的比较完整的研发体系。
“微软中国将会成为微软全球战略的核心部分。”微软公司全球资深副总裁、微软中国研发集团主席张亚勤认为,在过去的10年中,中国的经济发展速度很快,已经成为了世界创新的源泉和人才的源泉。
张亚勤认为,在一定程度上,此番两支研发团队搬迁至深圳新园区,体现了微软中国研发集团“中国智造,慧及全球”这一重要使命。目前,成立于2004年的微软亚洲硬件中心已承揽了微软硬件领域,包括鼠标、键盘、摄像设备、家庭游戏及便携式音乐播放器在内近50%的研发与创新项目;而成立于2005年的微软移动互联网技术(中国)研发中心主要致力于向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市场提供Windows Live移动产品和服务。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自8月23日起,使用诺基亚S60手机的11个国家的用户都可以下载并使用Windows Live Hotmail、Windows Live Messenger、Windows Live Contact和Windows Live Spaces软件包。这些主流的Windows Live服务,就是由微软移动互联网技术(中国)研发中心所研发的。而5月30日推出的盖茨最为看好的Microsoft Surface――一款看似咖啡桌的触摸电脑,可实现直观的人机互动,也凝结着中国人的智慧。
“来自中国人的创新正担负着微软未来的发展方向。”不少业内分析人士认为。目前,微软中国研发集团的研发方向分别是:移动通信和嵌入式系统、互联网技术产品和服务、数字娱乐、服务器和工具以及新兴市场。
这很容易让人联想到2005年9月CEO鲍尔默对微软进行的重组。当时,鲍尔默将微软分为三大业务群:桌面,服务器、工具和商业企业,互联网、娱乐和移动终端。而微软的触角也就从桌面伸向商业企业、家庭娱乐、移动终端、新兴市场……延伸到IT甚至ICT融合的各个角落。
桌面被视为微软“碗里的饭”,商业企业市场被视为微软“锅里的米”,互联网、娱乐和移动终端被视“田里的苗”。可以看出,微软在中国的创新和研发的主要定位是“耕种田里的苗”以及进一步“煮好锅里的米”。对此,张亚勤也并不否认,“我们的研发方向体现了微软全球的需要和技术产业发展的趋势。”
利益的驱动
“微软在中国首先是一个中国的企业,而包括微软等外企在中国的研发与创新,是中国整体自主创新很重要的一部分。”张亚勤认为,“微软的创新必然和中国的信息产业相融合,只有中国信息产业成功,微软才有可能成功。”
此番,微软进一步加大对深圳研发团队的投入,在一定意义上也考虑到了创新和中国的产业融合发展的原因,胡君明用“贴近人才、贴近市场、贴近消费者”来加以概括。
胡君明坦言,中国尤其是深圳的硬件人才很多。2004年,微软亚洲硬件中心成立时,只有包括胡君明在内的4位研发人员;而现在,亚洲硬件中心的研发人员将近200人。“在深圳还有一个好处就是,我们离合作伙伴很近。”
据了解,微软自己没有工厂,所有产品的生产都是和合作伙伴一起完成的。在珠江三角洲,不仅活跃着和微软关系密切的制造PC的OEM厂商,还有12家公司帮助微软采购子系统、零件,而微软的零部件供货商有100多家,85%也聚集在此地。这使得微软可以从第一线伙伴处捕获灵感,促进创新成为必然。
“微软的战略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合作和双赢,不仅仅是自己成功,而且要和产业合作、共同创新。”张亚勤反复强调。早在2006年,微软中国研发集团成立了一个战略合作部门,专门促进微软和产业、政府以及企业间的合作。
2006年11月,微软中国研发集团甚至破天荒地向两家中国公司转让了“移动图片”、“移动视频优化”和“个性化人脸卡通”3项专利技术的使用权,并由此拉开了微软向中国创新的成长型公司授权专利的序幕。
“研发和创新向中国迁移,对微软而言,是孕育着巨大商业机会的理性选择。”业内分析人士表示,中国有世界上最大的手机市场、最大的电子消费品市场、第二大的互联网市场,而互联网、移动和PC正在逐步融合,新产业将在中国蓬勃发展。因此,对微软而言,失去了中国等于失去了未来。
点评
同所有的商业企业一样,微软任何形式的创新都有其自身的商业目的。
对微软而言,无论是移动领域、数字娱乐,还是互联网服务领域,它不仅不是王者,还是后来者。显然,“扶众”发展是其在新领域中顺利淘金的最好招数。最具体的,就是和产业链的各方“融合发展,共同创新”。
这一点,在Symbian操作系统占据主导地位的移动终端领域体现得最为淋漓尽致。在该领域,微软采取的是开源的策略,这意味着众多的互联网软件开发商,可以痛快地开发出各种各样基于Windows Mobile的应用。
双十一有什么好处?卖家买家互得利
天猫11·11购物狂欢节并非外界的所谓电商大战,而是中国经济转型的一个信号,新的商业模式大战传统商业模式,制造业贸易商们将会发现:今天的形势变了,新经济起来的时间到了。
目前中国消费者的网购行为已根本改变了中国零售业的格局,并且不可逆转,没有回头路可走了。电子商务作为一种消费模式,它所能够提供的优势已经被消费者广为接受,形成了与线下并行的两种消费习惯。电子商务平台、传统零售商以及物流快递行业正加快融合,深深地改变了中国的商业社会形态。
信息革命正在重塑世界流通业的格局。这个大背景也给中国流通业提供了独特的历史性发展机遇。中国如能够在这次流通业态革命中保持领先,必将建立中国流通业的可持续性比较优势。
从此前的高速发展态势看,中国电子商务爆发出来的力量是非常庞大的,而且未来还有非常大的潜力。电商所产生的消费品交易,对拉动内需有着巨大的作用。
电商不同于传统商业形态的优势就是不太受地理区域的限制,商业经济较落后的地方,商品销售也可以在线交易后通过物流配送完成。
而传统商业和品牌由于受到物理条件限制,覆盖率没有电子商务那么高。电商平台提供的商品价格也非常有吸引力,更能刺激消费。这些未来都还能进一步拉动中国内需的增长,而从这点理解,电子商务的发展也还有巨大的空间。
我们大可不必把“双十一”的火爆场面都归功于网络营销的威力。透过“双十一”现象,我们看到的应是其背后消费者对于合理价格、高性价比商品的巨大渴求。天猫们只不过是在这个大背景下为人们创造了一个由头、打造了一个平台。
关键词 光纤;三网融合;FTTH
中图分类号TN9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0)26-0205-02
0 引言
现在社会的发展突飞猛进,在高科技和社会经济的带动下信息化的发展形成了必然的趋势,通信行业的发展重心正逐渐从固话业务向数据业务转变,同时根据用户不断对带宽需求的增加逐渐从传统的电缆接入模式转向光缆接入。2010年1月1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加快推进 “三网融合”,因此“三网融合”成为业界关注的热点,人们普遍看好信息产业广泛的市场前景。因此,怎样拓展通信行业的发展、怎样能够推动三网融合发展成为关键,本文对以上问题进行了探讨和分析。
1 利用光纤组建宽带传输网的优势
随着光纤以及光器件价格的不断降低,在成本上已经充分具备实现宽带光纤接入的可能性。传统的接入模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用户对带宽的需求,既有的接入网已经成为网络带宽的“瓶颈”, 而接入网是连接城域网、骨干网和用户驻地网的桥梁,因此我们计划采用光缆来组建接入网。
1.1 光纤接入能提供高带宽
光纤通过复用技术和数据压缩技术能够满足高数据通信对传输速度和带宽的需求。
1.2 光纤接入的衰减度极低
光信号通过光纤进行传输具有很低的衰减性,因此就可以不采用中继器的情况下就可以进行长距离传输,这样既能够减少中间环节的投资又可以减少断点降低投资成本费用。
1.3 光纤接入有很强的保密性
光信号传输时不受电磁影响,采用的是非电子的。SDH传输体制简化了信号的互通以及信号的传输、复用和交叉连接过程,是一种新型的完整严密的传送网技术体制,有全世界统一的网络节点接口。采用SDH组网技术还可以构成具有高度可靠性的自愈环结构,确保实现业务的透明性,这对某些方面的业务应用十分重要。SDH传输体制安排有丰富的开销比特用于网络的管理和维护;它有统一的标准光接口,能够在基本光缆段上实现横向兼容。
2 三网融合的意义和好处
三网只有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以原有业务为主,逐步开展其他网络业务,并引入适度的竞争,才能推进我国信息产业的发展,并进而逐步走向三网融合。
2.1 三网融合的概念和意义
所谓三网融合是指电信网、计算机网和有线电视网三大网络通过技术改造,能够提供包括语音、数据、图像等综合多媒体的通信业务,它并不意味着三大网络的物理合一,而主要是指业务应用的融合。三大网络通过技术改造,能够提供包括语音、数据、图像等综合多媒体的通信业务,老百姓通过一张网络可以完成上网、看电视、打电话等几乎所有的日常信息处理。
在这个发展过程当中,应该说它既然是一个国家战略,是政府制造的一种新需求,当然也是老百姓所欢迎的。它肯定能使相关产业的发展,可以使信息服务业得到长足的进步,它能使得信息网络制造业得到一个新的发展空间,它可以使得各种软件服务业也得到长足的进步。也可以使教育、医疗、卫生、健康以及我们可以设想的信息所能抵达的地方,都是可以受益的地方,所以说它是一个信息服务业的强大的渗透性,决定了它对各行各业都有很大的驱动力和支撑性。
2.2 三网融合的好处
第一,可以大大的减少基础建设投入,避免线路重复减少,并且可以简化网络管理,使维护成本降低;第二,三网融合可以打破了广电运营商和电信运营商在视频传输领域的垄断统治地位;第三,将使网络性能得以提升,网络从各自独立的专业网络向综合性网络转变,资源的有效利用率将能够大大提高;第四,信息服务将由单一业务转向多媒体综合业务,能够和国际发展方向真正接轨;第五,通过融合可以衍生出了更加丰富的增值业务类型,如视频邮件、网络游戏、图文电视和VOIP等,积极地拓展了既有业务提供的种类范围,是业务的整合,它不仅仅继承了原有的话音、数据和视频业务,而且通过网络的整合,能给百姓带来更多的实惠,看电视、上网、打电话资费可能打包下调。
3 光纤FTTX的种类和接入技术标准
光纤通信(FTTx)一直以来都被看做是继DSL宽带接入方式之后最具市场前景的宽带接入方式,与常见的双绞线通信不同,其具有工作频率更高,容量更大(可以根据用户需要升级到10~100Mbps的独享带宽),衰减更小,不受强电干扰,抗电磁脉冲能力较强,保密性好等特点。
3.1 光纤FTTX种类
光纤宽带通信(FTTx)包含多种接入形式,如常见的FTTP(光纤到驻地,FiberToThePremise)、FTTB(光纤到大楼,FiberToTheBuilding)、FTTC(光纤到路边,FiberToTheCurb)、FTTN(光纤到邻里,FiberToTheNeighborhood)、FTTZ(光纤到小区,FiberToTheZone)、FTTO(光纤到办公室,FiberToTheOffice)、FTTH(光纤到户或光纤到家庭,FiberToTheHome)等。而对于众多的家庭用户来说,FTTH是最佳的选择,该形式可将光纤及光网络单元(ONU)直接连接到家庭,是各种光纤宽带接入中除FTTD(光纤到桌面,FiberToTheDesk)外最贴近用户的光纤接入形式。而随着光纤宽带接入形式上的广义化,需要说明的是,目前的FTTH宽带接入已不单纯指光纤到家庭,已泛指FTTO、FTTD、FTTN等各种光纤到户的接入形式。
3.2 光纤FTTH接入技术标准
目前看来,带宽独享的ADSL2+、FTTH已成宽带未来发展的主流趋势。在FTTH的技术上,在APON(ATMPON)之后,目前有由ITU/FSAN制定的GPON标准,和由IEEE802.3ah工作组制定的EPON两大标准在竞争。GPON技术是基于ITU-TG.984.x标准的新一代宽带无源光综合接入标准,可用带宽约为1111Mbit/s,虽然技术实现复杂,但具有高带宽、高效率、大覆盖范围、用户接口丰富等优点,被一些欧美运营商视为实现接入网业务宽带化的较理想技术。
4 光纤的新结构不断涌现及FTTH的光缆结构
4.1 光网络的发展使得光缆的种类结构不断更新来适应需求
近几年,光缆的种类结构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根据使用的网络环境对光缆结构有了明确的类型的选择,如骨干网光缆、城域网光缆、接入网光缆、局域网光缆等,具体运用的条件还有可依据的细分的标准及指标,这决定了大范围内光缆光纤传输特性的要求;光缆结构除了与使用环境有关外,更多的与其施工方法、维护方法有关,需要统一考虑,同时随着新材料的出现,使得光缆的结构也有了更多的改进,如纳米材料、阻燃材料、干式阻水料等的采用,使光缆性能有明显改进。新一代的全光网络就是要求光缆能够提供更宽的带宽、更多的波长、使传输速率更高、更加方便施工安装维护使用、使用寿命更加延长等。
4.2 FTTH的光缆结构
FTTH所用光缆根据使用的环境不同可分室外光缆和室内光缆,光缆在FTTH网络系统中根据使用的位置不同也可分为主干光缆、配线光缆和用户光缆。
室外光缆:可以使用现有的杆路架空敷设、地埋和管道用光缆,并且也可以使用用气吹微型光缆和路面微槽光缆。室内光缆和室外光缆两用光缆:有阻燃和防雷的要求,结构一般为全介质光缆。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光缆引入的方式对光缆强调了应有较大的抗张能力。
室内光缆:根据施工使用用途可分为设备互连用光缆、水平布线光缆和垂直布线光缆。主干光缆是用于FTTH线路终端设备和端光分配架到光分配点ODF之间的光缆,配线光缆是指光分配点至用户家里接入点之间的光缆,根据光缆分配点至用户接入点之间的位置距离,配线光缆可选用室外光缆或室内光缆。用户光缆主要是用户接入点到用户终端的光缆。
今天看来,也许最终作为投资方的三星公司看中的不仅是当地有关部门能够提供的优惠政策,还有陕西对信息产业的重视和信息化建设迅猛的发展速度。据了解,目前陕西省不仅信息化指数位居西部地区第一,而且还在西部地区率先出台了云计算规划,越来越多的信息化应用在政府、制造业、航空业、物流等领域得到普及,也涌现出了如延长石油、陕鼓、西飞这样的两化融合试点企业。
信息化应用提升工业创新
作为我国西部老工业基地的发源地,陕西省一直是经济转型发展和利用信息化发展传统工业的重点区域。对于陕西省的信息化发展水平,陕西省工信厅副厅长蔡苏昌的评价非常中肯:“陕西信息化的进程在西部是相对超前,不过与发达省份相比较还是有五到十年的差距,应该说这个差距是巨大的,但是这几年追赶的速度我们是明显加快的。”
据了解,根据信息化发展趋势,陕西省在“十二五”期间提出了建设数字陕西、智慧陕西的目标。在信息化基础设施和重大项目工程方面主要围绕了两网、四库、两中心、一平台的的顶层设计路径来完成,以避免不必要的浪费,通过信息化服务社会。具体两网即指电子政务内网和外网,四库是人口库、法人库、地理信息库、宏观经济库;两中心是指省市两级信息化服务中心,一平台是指县级的服务平台。
“其中人口库的建立特别值得一提,它是省卫计委用两年时间完成的,对我省的人口普查工作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蔡苏昌透露。人口准确率以月为单位,也就是说将每个月人口变化的情况以月为单位进行统计,人口变化情况准确到月,这在全国尚属首例,所以国家人口卫计委数据库建设现场会选在陕西召开。
7大信息化工程
据记者从陕西省工信厅相关部门了解的消息,近年来的陕西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作将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积极推行“137行动计划”,即围绕实现一个总体目标,坚持三大推进策略,实施七大重点工程,调高、调优、调强工业结构,不断增强工业核心竞争力。
具体来说,这七大信息化工程包括企业生产制造数字化工程、产品数字化与智能化提升工程、信息化节能减排应用工程、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工程、油气田矿山数字化工程、智能电网工程、新型业态培育工程。据西安市工信局信息化推进处负责人马哲元介绍,西安市已经确定了汽车、电子信息、装备制造业、食品、铝及铝加工、建材、医药、纺织服装、新材料、烟草等10个行业为信息化改造重点行业,并选取25家龙头企业作为全市“两化融合”示范企业予以重点支持。
目前西咸新区规模以上企业计算机辅助设计(CAD)应用普及率达到90%,计算机辅助制造(CAM)应用普及率达到40%,其中流程性生产企业智能控制技术应用普及率达到85%以上,土地投资强度超过3000万元/公顷,资源能耗达到0.324吨标煤/万元,工业废气处理率大于90%,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95.0%。高新区、经开区等产业高度集聚区研发(R&D)平均投入占销售收入比重超过5%。
按照规划,到2015年,陕西全省80%以上大中型企业实现研发设计、生产过程控制、产品营销和企业管理等信息系统集成,达到深化应用阶段,信息技术在工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基本形成产品研发、生产、销售、服务等环节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的新型工业体系,使陕西省两化融合水平达到深度融合。
云计算和大数据的优势
作为陕西省云计算、大数据发展高地,西咸新区沣西新城的大数据中心规划早已经在酝酿。事实上,陕西是云计算、大数据在全国范围内落地最早的省份之一。陕西的政务云平台是全国的试点,当全国其他省份对云计算、大数据的发展还停留在概念层面上的时候,陕西已经做出了产业园区的规划,组建了研究机构,建设了一个大数据平台,开展了一批大数据的产业链,具有起步早、动作快、取得了初步的成效等特点。
陕西省选取了云计算、大数据作为信息化发展的突破口,不断地创新产业模式,开辟新路径,西咸新区云计算发展创新试点示范城市也正式获得了国家发改委、工信部批准,那么在发展云计算、大数据方面陕西有哪些优势?
1、规划先行,注重特色
建设新型农村社区,其核心是新型二字,新型农村社区不是简单的平改楼,小并大,而应是农村城市化理念,新村新貌新气象,在本土上实现公共服务覆盖农村,具备新功能,现代化产业体系为支撑的新家村,农民自主创业,就近择业,使农民不离乡土而过上城市化生活,建设农村成为自我发展充满新活力的新型农村社区。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标准是什么,到底建成什么样子,成为当前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中核心问题,各个区域间经济发展水平之高低不等,农民生活方式,生产方式等也不尽相同,另外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标准也不同,那么农村新型社区的建设就必须因地制宜,先行规划,并注重体现其区域特色。
新型农村社区规划建设应把握五个基本原则,一是实现城乡经济一体化发展,把农村纳入所在城市的统一规划建设。二是促进特色产业园区和新型农村社区的统一规划建设,使农民可就近择业。三是推进农村人口向城镇和社区发展、土地向规模经营发展、产业向园区发展。四是实现农村社区服务、居住、组织、经济等相融合。五是结合实际努力打造城中村改造、功能区整合、中心村融合等不同类型的新型农村社区。具体到某个社区,则要结合产业发展、区位优势等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个性化的规划建设,传承农村文明,凸显田园风光,打造特色社区,不搞一刀切。
2、产业支撑,统筹建设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同农民生产方式转变需同步,使农民群众积极参与农村新型社区建设,尊重农民群众意愿,坚持以农民为主体,农民既可从事农业生产,也可进行第二三产业,就近就业。建设产业支撑的新型农村社区,有序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和产业园区的统一规划建设,使农民实现就地居民化,农村实现农村城镇化。
3、改革攻坚,多元筹资
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资金问题最为关键,钱从哪里来?除了开发带动、市场运作实现资金平衡外,对于资金缺口,应建立政府引导、企业参与等多元化筹资渠道。一是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筹集社区建设资金。二是政府统筹建立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基金,重点支持传统农村社区建设。三是财政给予新型农村社区、特色产业园区专项资金补助。四是完善利益回报机制,进行区域整体开发,把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与产业园区建设结合起来。五是整合部门资源,支持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六是通过改革,将农村各种资源尽可能资产化、资本化,把资源盘活用好。
4、以人为本,保障农民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