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传统媒体现状分析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 新媒体广告概念及新媒体广告分类
新媒体包括数字电视、网络、数字广播、移动电视、手机短信、数字报纸、数字杂志、桌面视窗、数字电影、触摸媒体等,几乎囊括了所有的新媒体形态。新媒体也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乐趣和方便,带动了整个信息产业的发展和需要。
新媒体广告就是指借助新兴媒体为媒介进行的广告传播形式。其中主要包括有数字电视广告、触摸媒体广告和互联网广告。
1、数字电视广告,增强了广告传播与受众群体的人际互动,服务性、娱乐性效果突出,广告画面清晰,内容完整,增强了广告的观众印象,贴近人们购买心理。
2、触摸媒体广告,包括了户外触摸显示频以及智能触摸手机,这种媒体主要迎合了年轻受众的接受心理,以快速的,有针对性的广告信息获取途径迎合了广告受众的需要,同时让广告信息传播直接到达目标消费者。
3、互联网络广告,借助于网络传播无限广阔的虚拟空间,使信息传递更加快捷、方便、多样、广泛。网络广告常见的形式有使用新闻组广告、使用电子邮件和电子邮件列表广告、插入式广告、搜索引擎广告、聊天室广告、文本链接及浮动广告以等。
二、新媒体广告特点
1、媒体的整合性特征。新媒体整合了传统媒体优势,结合报纸、广播、电视的特点,使文字、图片、声音、影像、动画等要素融合起来,实现了平面与立体结合,使受众有了如同亲身体验的,因此新媒体广告被接受度较高。此外新媒体广告的强大信息检索功能,能更直接的给受众带来所需要的由各种传播符号整合而成的广告信息。
2、媒体的互动性特征。互动性特征指的是在传播过程中产生的双向甚至多向的互动传播,是人类的传播行为中传播主体与客体所追求的方向,新媒体就有这样的优势,其互动性表现在目标受众具有对信息控制性的操作权和选择权,这就改变了传统媒介传播信息过程中受众只有被动地收看和收听,也正因为这个,新媒体被人们快速接受。新媒体广告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选择。对于受众不喜欢的信息,他可以进行操作跳过或者关闭,而对于受众喜好的信息,他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深入了解,甚至直接发表自己的看法。这个特征对于使用者来说不仅给他带来了方便和可靠,而且自由灵活的操作与选择已经成为人们的首选。
3、媒体的表现超文本性特征。新媒体融合了诸多媒体特点,它将艺术与科技结合在一起,其中超文本性就是网络的信息组织方式,新媒体广告借助于这一与传统印刷文本不同的方式“自由运动的非顺序写作方式”1即非连续性的特点给予受众展现其所想看见的多元的,富于创造力的广告信息。当然高品质的新媒体广告需要诸多因素的配合,不仅包括了程序设计,还需要视觉传达方面的设计等等,正是这样才创造出不同的表现方式。
4、媒体的传播多层次性特征。新媒体广告的传播具有多层次性,主要是因为新媒体传播的多层次性,尤其是网络传播中,传播主体与受众的身份越来越模糊,有时候得到一条广告信息的同时,受众还会将这条信息迅速转发出去,所以这样的传播必然是多层次的,另外新媒体广告传媒形态多样,可以覆盖不同年龄、学历、收入层次的受众群。
三、 新媒体广告发展现状分析
1. 广告新媒体现状
媒体的经济命脉是广告,新媒体广告的多样化和覆盖率,得到广告主的青睐,这样就使传统媒体的生存基础——广告市场遭受较大的影响。根据摩根士丹利的分析预测,目前在国内,新媒体市值超过600亿,未来五年,国内的新媒体将以平均每年15%左右的用户增长率、30%以上的收益增长率发展。2新媒体广告已经开始改变着人类生活形态与行为方式,城市受众对广告的获知途径已经悄然转变,新媒体广告孕含着巨大的投资价值。
2.新媒体广告受众接触分析
中国传媒大学新媒体研究院院长赵子忠认为:新媒体领域聚集了大量新兴注意力资源。3以互联网为例,互联网受众的主要年龄段为18至35岁,移动媒体增值业务的使用者也主要集中于年轻受众群体,年轻化受众代表着将来的社会主流话语权,对这些受众的注意力资源的掌握,是新媒体拥有的重要社会资产。虽然发生了上述变化和调整,这些重新聚集的社会资产依然需要通过货币化来体现其价值。
四、新媒体广告的发展反思
随着新媒体广告慢慢被受众接受认可,广告主对新媒体广告亲睐的同时还应该留意其中很多潜在的问题 。
第一,弥补公信力不足。新媒体的发展面临着很多传统媒体所没有的优势,但不可否认的是也存在着很多不足,例如其中的权威性可信度常常受到质疑,这点对于广告传播来说无疑是致命的,受众在接受广告信息的过程中对信息信任与否直接关系到广告的经济效益,因此如果新媒体,特别是网络传播信息的真假难辨,良莠不齐必然会引起受众的排斥心理,所以新媒体广告效果较好的往往还是在传统媒体上过的,所以目前还是应该与传统媒体进行广告整合传播策划。
第二,重视广告互动。新媒体广告之所以受欢迎,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它的互动效果,但是广告主不能让这种互动形同虚设,既然能让受众提要求,有反馈,就应该重视受众的反馈信息,而不是视而不见,不加改进,或者受众反馈后没有回应。
第三,利用先进手段,创意为王。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新媒体的发展必然引起新媒体广告的进一步兴盛,这种新兴的媒体形式可以使受众接触到更新型的广告形式,了解更多的信息,但是在视觉与听觉享受的同时也需要有广告创意的吸引才能让受众接纳更多的广告内容。广告主应该注意在创意方面多下工夫,使受众不仅自己接受信息还可以用作娱乐向其他人转发信息,达到信息的二次传播。
在新媒体时代已经来临的今天,新媒体广告已经为广告主和广告逐渐接受,但真正将新媒体广告的优势发挥出来才是广告传播发展的未来方向。
注释:
[1]黄少华,翟本瑞.网络社会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
关键词:3G手机媒体;传统媒体;移动互联网
手机在当前已是十分普遍的一种通讯工具,近年来由于互联网发展、移动技术和3G技术的不断发展升级,手机不仅仅是作为人们打电话交流的工具。3G是把无线通信技术和互联网等多媒体通信融合在一起的新型通信系统。通过3G无线网络技术,与互联网通信技术相结合,手机还能在线处理图像、观看视频、倾听音乐、浏览网页、召开会议等多项信息服务。手机媒体在3G技术的支持下,极大扩展了其应用范围,满足人们对信息的需求,丰富了人们的生活和娱乐方式,已成为一种新型的大众传媒工具,并从侧面改变了人们对传统媒体的依赖性,其发展前景不可限量。
一、手机作为大众传媒的新特点
1.商业化
在3G背景下,信息的传播方式发生根本改变,简单来说,各种信息均可通过数字编码发送至信息终端-手机中去,与接入互联网的电脑已没有差别,因此用户数量正逐年呈井喷式增长。目前全国手机上网用户已经达到3.63亿,知道3G的用户占比为69.5%,打算使用3G业务的用户占比为26.4%,正是手机媒体庞大的用户群体,孕育了广阔的市场商机,2011年,手机网站较过去增长了将近29倍,从2008年的14万家,增长到410万家。不少用户在手机媒体中在线付费进行信息下载,将互联网消费模式,如网购、付费阅读、付费音乐下载、付费收看电影视频等成功延伸至手机媒体中,并因手机媒体的便捷性还发展出手机钱包、手机银行、手机支付等多种方便用户支付行为的新方式,从此带动了诸多领域产业链和商家企业的发展。
2.个性化
手机媒体是大众化与个性化的完美结合,它能够通过各大运营商,如网络、通信、信息、传媒等,在信息化基础上,不仅能实现传统电话、短信方式沟通等大众化需求,还能依照用户不同需求,定制出个性化单向功能服务特点,如彩铃、游戏、微博、移动电子商务等,真正成为个人移动多媒体智能终端。使得手机媒体既能作为视听享受的娱乐百宝箱,又能成为商务办公的万能工具箱,依靠3G技术,手机已成为有别于四大传统媒体之外的“第五媒体”。
二、手机媒体在新闻传播活动中的优势
1.信息传播方式的自由化
互联网的普及使得人们对信息获取方式有了巨大改变,对信息的需求也远远超过以往,通过网络获取信息已是人们的生活常态,但因为硬件过于庞大,无论是台式电脑还是笔记本,都无法完成随时随地对信息进行获取与处理的需求。而3G手机媒体的出现,将这一问题完美解决,并依靠手机自身的摄像、文字录入功能,使用户能对任何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情以E-mail、微博、网站等方式实现信息共享,及时掌握信息动态,自由表达意见建议,参与到国家和政府工作当中。
2.传播功能的全面性
手机因为便携性和信息化,使其具有往多功能全方位方向拓展的可能,在当前已有手机扫描条码的使用,只要在有条码的物品或地方,用手机扫一扫,即可连上产品网页,对其信息进行浏览,实现了解、购买的需求。另外还有手机钱包、手机证件等功能,前者通过在手机中植入特定芯片,将银行账户与芯片进行同步绑定,让用户在购买商品付款时,把手机一刷,即可完成支付功能;后者通过将身份证、学生证、驾驶证等证件信息编码录入手机中,实现手机证件功能,省去忘记携带证件的后顾之忧。
3.界面沟通的互动性强
与传统媒体相比,手机媒体最大特色便是具有良好互动性。传统媒体虽也有交流沟通,但往往具有滞后性和不充分性,而手机媒体因为3G等强大技术支持和更低的技术门槛,只需接入无线信号,不用网线连接,即可实现集多种媒体于一身,在线对新闻消息、突发事件及电视电影等发表评论,与相关人员实时进行沟通交流,极大提高用户参与度和反馈效果。
三、3G技术支撑下的手机媒体对于四大媒体的影响与挑战
1.报纸杂志
3G手机媒体是对传统四大媒体的技术整合,是一种新型移动传播电子媒介,具有鲜明的符合媒体特点,作为“第五媒体”,对报纸杂志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打破报纸杂志采访与报道的时间限制,由于报纸杂志从发现新闻,去采访到组稿排版成文,周期一般在几小时左右,对于讲究时效性的报纸而言,时间就是金钱。而手机媒体属于高效快速便捷的信息传播媒介,新闻记者从发现新闻到采访,只需直接进行电话或网络连线,完成一组新闻,并实时记录时间进展,所有这些在半小时内即可搞定。另外,加强与读者直接互动,报纸杂志需要提高发行量,则必须针对读者需求进行选文组稿,传统方式只能依靠读者来信、随机采访调查进行这项工作,而手机媒体则可直接通过电子邮箱和网络通讯工具与编辑进行意见反馈,更具真实性和针对性。
2.广播
广播系统属于国有性质单位,其主要职责是代表政府与国家进行发言,与商业媒介要求有一定差别,但广播媒介的特性仍是单向传播、受时空限制和频道限制,虽在方式上逐渐呈现多样化,但限于其职责所在,依然无法真正做到与读者的真实互动沟通。而手机媒体则可让用户直接在广播系统的官方网站中直接给出自己的评论,并于主持人进行实时对话,使得信息传播更具有透明性和广泛性。
3.电视
电视媒体一直以来都是人们丰富业余生活的主要工具,其多种多样的电视节目和电视剧,为人们带来了不同的视觉享受,而同样,电视媒体需要有广告,有收视率,有意义,这离不开观众的支持。如何挖掘电视对观众的吸引力,满足观众对公共信息的传播需求,传统方式是依靠制片人、电视台导演及众多幕后人员的群策群力,只能在有限的时间内,争取到有限的观众。手机媒体打破原有电视制作的垄断模式,依靠实时信息反馈和在线交流,能不受时空限制,参与到信息制作中来。
4.互联网
互联网的出现极大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充实了人们的精神世界。它是上述三大媒体的综合体现,使信息呈现爆炸式增长,同时也带来了许多无用甚至无害的垃圾信息。虽然笔记本电脑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方便了人们的信息处理,但与手机媒体相比,其便捷性依然是小巫见大巫。通过3G技术,手机能高速方便实现信息上传下载,摆脱以往的龟速移动信息传播时代。
四、传统媒体应当积极将3G技术融入传播过程中来
3G手机媒体的广泛运用,催生了一个巨大的产业链条,为社会经济带来巨大效益,与互联网相比有过之而不及。作为传统媒体,不能因为新技术的出现而坐以待毙,而是积极与之相融合,在新战场上开辟出另一片天地,适应用户习惯改变,顺应时展潮流。
结语:
3G时代下,手机媒体必将迎来崭新的春天,对传统媒体而言,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传统媒体应据此做出调整与改革,创造二者双赢局面,促进传媒事业繁荣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艺多.关于手机媒体若干问题的研究――论手机媒体的性质、其与传统媒体的区别及发展趋势[D].东北师范大学,2006.
[2] 别林娟.手机报现状及发展研究[D].兰州大学,2009.
[3] 黄展.手机媒体的影响力[J].商场现代化,2012,(24):80-81.
[4] 文闻.地市报如何应对多元化竞争[J].新闻前哨,2012,(7):101-102.
[5]钱琦.手机媒体在体育传播中的现状分析及前景研究[D].苏州大学,2008.DOI:10.7666/d.y1409460.
[6] 张通生,杜丽芬.3G后传播时代的手机媒体[J].新闻爱好者(下半月),2009,(12):36-37.DOI:10.3969/j.issn.1003-1286-B.2009.12.020.
【关键词】 多媒体课件;现状分析;策略;教学
多媒体课件制作的现状分析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多媒体技术也在不断地溶入教育教学,然而多媒体技术只是一种技术,只是一种为了使教育教学取得更显著的效果而采取的一种手段,它不是万能的,更不可过分地夸大它的效用,而违背学生在学习中的认知特点和规律。
一、课件制作常出现的弊端
1. 课件的界面过于花哨,内容华而不实。多媒体课件需要借助一定的艺术形式,但不能单纯地为艺术而艺术,作表面文章。如色彩过于艳丽的界面、美观好看的按钮、字体变化多样的文本,虽美化了界面,方便了老师的操作,却很容易成为学生的视觉中心,从而影响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关注,影响学习效果。
2.课件呆板单调,索然无味。呆板单调的多媒体课件不仅不能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反而会削弱学生的学习激情。
二、课件制作的可操作性
多媒体课件是以计算机为操作平台的一种新型授课方式,它就不像实物展示那么实在和方便,因此要使多媒体课件能够很好地被运用,并取得较好的授课效果,多媒体课件就必须具备强大的可操作性。
首先,课件的操作界面上要有含义明确的按钮和图标,要支持鼠标操作,设置好各部分内容之间的链接,以方便地向前、后跳跃或跨跃。
其次,课件必须有交互,教师可以有选择地在课堂上使用课件的各部分。如果能制作出跟数据库结合的交互功能,将更能促进学生的横向思维,让学生的学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给学生留有思考的余地,同时延长课件的生命周期。
英语多媒体课件制作的策略
一、注重课件的实用性
据调查,目前市场上的课件一般设计得都比较漂亮,内容也较丰富,然而大部分脱离了课堂教学实际,实用性差,教师课上使用时总有不尽如人意的感觉。从设计的角度看,课件的实用性由选题决定,即确定哪些内容需用课件表现,哪些不必用课件展示。因为并不是所有内容都必须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如一目了然的内容,或通过传统媒体和其它教育媒体也能达到相同效果的内容,就没必要费时、费力地将其制作成多媒体课件。所以,设计与制作时要充分考虑课件教学的实际需要,选题须精心、准确,体现实用性。选题应注意以下四个方面: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要特别注意选题的“新”“奇”“趣”,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使他们处于主动地位,形成直接的学习动机。
例如:高中英语必修四unit 3 A taste of English humour中设计的课件warming up and listening.,用憨豆幽默短剧和微相声媒体文件引出本单元的标题A taste of English humour,让学生很快进入角色,使学生觉得难以用英语表达的warming up中的内容具体化,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体验到了说的成就感,对英语学习也有了一定的兴趣。
2.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
多媒体课件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本知识而设计的,不是简单的“黑板搬家”、“课本拷贝”,没有必要面面俱到。设计应源于课本又高于课本,突出教学重点、难点,扩充课本之外的知识。
高中英语必修四Unit2Working the land中的阅读A PIONEER FOR ALL PEOPLE要解决的重点是对中国著名的农业科学家袁隆平和他的巨大贡献的透彻理解。因此课件设计了scanning-careful reading-discussion几个步骤,通过“整体-局部-整体”的阅读层次来设计不同的阅读任务。
3.注重素质培养
高中英语教材中的课文是教学的中心。因此,教师应善于结合不同体裁和题材的文章,提高学生对阅读材料的整体理解和把握。以SEFC Book 2A Unit 1为例,该单元的Reading 部分以No Boundaries为题,介绍了科学家Stephen Hawking与病魔抗争的故事及其对生活的态度。文中以较大篇幅介绍了他对宇宙起源的研究和理解,向学生展示了一个伟大科学家的形象。为了让学生对文章的上述内容有一个整体理解,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带着以下问题去阅读:
Q1:What difficulty did Hawking have at an early age?
Q2:What attitude does Hawking have towards his life and dreams?
Q3:What contributions has Hawking made?
Q4:How does Hawking understand science? Do you agree with him?
阅读后教师可让学生用一句话、一个短语或一个单词概括文章的段落大意,以培养其快速捕捉关键信息的能力。例如:
Para.1:Hawking's thought about his life which might not last long.
Para.2:How Hawking went on with his research instead of giving up.
Para.3:How Hawking became famous in the 1970s.
Para.4:What it means to be a scientist according to Hawking.
Para.5:What the scientific method means in Hawking's view.
Para.6:Stephen Hawking's humor.
在整体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结构,以使学生对文章结构有清晰的认识:
Part 1(Para.1~2):Stephen Hawking didn't lose heart though his disease disabled him.
Part 2(Para.3~5):Something about Stephen Hawking's scientific theories.
Part 3(Para.6):Stephen Hawking's humor.
制作的课件应很好地将教学内容、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思想和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
结束语
多媒体课件的问题远不只这些,随着课件在教学中的大量开发和应用,新的问题在不断产生。解决新问题应始终坚持从现状分析和应用着手的原则,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和需要,设计出使学生能在有效时间内获得较多信息,又留有观察、思考、想象空间以及演练机会的优秀课件,这对课件设计者和一线教师来说,责无旁贷。
[参考文献]
关键词:网络传播;根本属性;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30-0200-02
一、网络传播的特点
目前,网络传播作为一种新型的大众媒介传播方式正引起越来越多人士的关注。网络传播具有不同于其他传统媒介的特点,全面认识和把握其特性,是培养、强化人们的网络意识,使网络传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网络中信息的传播是通过“0”和“1”这两个数字不同的排列顺序在计算机网络中传输实现的。网络传播的特点说到底是由网络数字化的内在特性决定的。具体说来,网络传播的特点主要有这样一些:
1.传播速度的快捷性。从20世纪70年代到现在,计算机速度提高了上百倍,但和数字网络发展的速度相比还是非常滞后。在这几十年中,随着光纤通信系统的发展,网络速度提高了上万倍。电脑技术的加速发展和Internet的异军突起,把人们推进了新一轮的速度赛跑之中。利用光缆,数字信号的传播速度达30万千米每秒,每秒几乎可以传送1万亿比特的信息。网络传播的快捷性还表现在它对信息反馈的快捷性上,它能将发生在这个世界上任何一个角落的任何能够吸引受众注意的时间迅速地呈现在公众面前。用户只需坐在电脑前敲打键盘,便可在瞬时内将信息发送出去。网络传播速度的快捷性促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模式亟须改变。
2.传播主体的虚拟性。从哲学意义上讲,“虚拟”即是符号化。[1]在网络上,影像、声音、文字等各种形式的信息最终均是以数字信号0和1的形式被传输、记录、存储和处理的,传播过程中的一切信息均是一串串生硬的符号,这造就了网络传播行为的虚拟性,传播主体身份的虚拟性也即传播主体身份的匿名性是网络传播虚拟性的主要体现。在网络上,人们通过一个个符号来标识自己,真正的身份、年龄、相貌等都被隐藏在网络的背后,无法看见。这样一个能够容纳大量信息的无限虚拟空间在网络中诞生,各类信息都可以在网络上被任何人传播,传播者和受众处于相对平等的网络环境中。不但如此,人们还可以制造出与自身情况完全相悖的假相。但应该指出的是,网络主体的“虚拟性”不同于宗教中神的“虚无性”,因为所谓虚拟并不是说网络行为不是人们真实行为的组成部分,而是指人们网络行为所依附的空间是一种不同于现实的物理空间的电子网络空间,即“虚拟的实质是间接在场”。虚拟也不是虚假,虚拟是人们为满足社会交往的需要,把现实生活的真实图景“复制”到网络上,在上面创造一个既虚拟又实在的“拟态环境”。[2]因此,可以说虚拟性是网络媒体区别于传统媒体的最大特点。但这也使得思想政治教育网络传播过程变成一个更加复杂的过程。
3.传播范围的开放性。网络传播范围的开放性,突出表现在网络传播地域的开放性和网络传播对象的开放性两个方面。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产生和不断发展,人们的交往范围实际上已经逐渐突破了地域的限制。正如有学者所指出的那样:互联网已将全世界各国紧密地联系在一起。通过网络传播的信息,每个上网者都可以选择在任何自己所愿意的时间接触自己需要的信息,也可以对相关信息实时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在线提问和交流,互动性很强,这是传统媒介所不及的。网络传播的开放性大大拓展了人们选择和利用信息资源的内容和范围,真正实现了全球范围内的“信息共享”,让更多的受众享有广泛的知情权,以达到提高受众认知的目的。但正是由于互联网络的开放性,也造成了网络上的信息源繁杂,从而网络的信息内容在教育性、科学性、准确性和权威性等方面需要加强,这无疑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增加了进行复杂的信息筛选的工作量。
4.传播信息的丰富性。与传统的信息载体相比较,互联网的信息是经过数字化处理以后存放在计算机内部的,数字化拓展了信息存储的空间。然而传统传播媒体对印刷、排版、发行、成本等要求都非常高。网络却不同,网络空间理论上是无限的,可以放置巨量的信息。此外,随着web 2.0时代的到来,人人都可成为信息的信息源,无数的信息源汇集成了巨大的信息海洋。在网上,信息内容包括世界上主要传统媒体如通讯社、报纸、电视台等的网上新闻,世界各国各个政府机构、企业、学校、民间组织的网站信息、个人的博客和微博以及关于各种各样主题的BBS讨论信息等等。大到世界政经形势、国际事务,小到社区新闻、生活琐事,人们在网上几乎可以获取想要的一切信息。
5.传播方式的多媒体性。Sun微系统公司总裁尼尔森曾经面对传统媒体感叹:为什么传统媒体的几种样式是各自独立的?为什么你必须在它们之间进行选择?尼尔森的设问在多媒体网络出现后变成了现实,自网络时代以来,随着集成电路技术从大规模集成进入超大规模集成,出现了以每秒千兆位的高速度进行运算与处理数据的集成电路。在此基础上,互联网利用计算机技术把文字、图形、声音、静态图像、视频动态图像和动画等多种媒介形态综合形成一个多媒体的信息平台,使之成为逻辑链接的平台工具,并能提供压缩、编码、编辑、加工处理、存储和展示的信息产品等多种功能。跨越了传统的文字媒介、声音媒介和视觉媒介之间难以逾越的界限和鸿沟。现在的多媒体技术可以将人与计算机的接口扩展为三维,使人直观地与计算机形式的动态封闭环境交互作用。[3]还可以改造报刊、广播和电视的传播手段,使他们接入到网络,实现其传播技术的数字化和网络化,使传统媒体与网络紧密无缝地连接,打破了传统媒介之间的分野,迈向跨媒介传播的新时代。
二、网络的根本属性
由于网络问题本身的复杂性,再加上不同人的明显个体差异和对网络的不同接触程度,国内外对网络的根本属性的理解认识不一,众说纷纭。笔者认为,网络是一种工具,并且是人类有史以来最具现代性的技术性工具之一,但如果仅仅把网络理解为一种工具,势必会低估网络的力量和网络发展的潜能,也势必会对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产生负面的影响。要把握好网络的根本属性,必须从人自身本质的发展角度来理解网络。
1.网络是人体手、眼、耳、嘴诸器官的全面延伸。传播学家麦克卢汉认为,媒介是人体器官的延伸,报刊、书籍是对人体眼睛的延伸,广播是对人体耳朵的延伸,电视是对人体耳朵和眼睛的同时延伸,电话则是对人体耳朵和嘴的延伸。但所有这些延伸的特点就是单一性。而网络则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多媒体”,它几乎汇聚了以往所有媒体的功能。通过网络,人们不仅可以读、听,而且还可以说、写,等等。这样,几乎人体手、眼、耳、嘴诸器官的功能在网络环境下都被有效地调动起来了。所以说,网络是对人体手、眼、耳、嘴诸器官的全面延伸,它是人体手、眼、耳、嘴诸器官的一种外在的综合化物质形态。
2.网络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与发展。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按照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解释,是指作为主体的人的本质力量由活动(运动)的形式转化为物质存在物,创造出外在于人的一定客体存在。因此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就是人通过实践把自己的需求、目的、思维、意识以及主观性等内在力量凝聚在一个外在的客观对象上,这些力量成为离开主体相对独立的力量,而不再作为人的机体所固有的力量归他支配。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前进,网络作为现代社会的创造物,无疑也是人所内在具有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它充分显示了人所内在具有的本质力量,不断推动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但与此同时,我们又应当充分地看到,人的本质力量说到底是人在社会实践中不断生成和积累的力量,人的本质力量是不断发展的,它的发展所产生的巨大能量作用于网络使之纵深快速发展,从而使得人类社会处在活性正循环的轨道上不断发展。
3.网络是人的生命存在的一种新形式。关于人的生命不同学科有不同的理解。从哲学的意义上讲,人的生命是人在时空中的一种存在形式。在哲学看来,“物质运动总是同时间和空间联系着的”、“时间是物质运动的持续性、顺序性”、“空间是物质的广延性或伸张性”。[4]人的生命是物质的一种存在形式。所以,人的生命是与时间和空间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说到底,它是时间和空间在生命意义上的一种延伸。为什么说网络是人的生命存在的一种新形式呢?根本的原因就在于网络对时空具有挤压的意义和功能。在现实的人的生命活动中,人的各种不同形式的实践活动总是受一定时空的制约。而在网络空间里,“过去由于地域限制造成的信息沟通不久都将消失,在世界范围内,人与人之间、人与物之间将形成全新的交流和互动关系。”[5]当信息以数码的方式组织并以电子器材作为载体传送时,速度就是时间压缩的具体呈现。当文本、声音、影像等信息形式通过全球电话网络或因特网络传送时,国界和地理距离的暂时消失就是空间压缩的具体呈现。这样,“主体的实践活动不受现实的原子世界的物质时空的制约,人们的时空观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6]通过网络,人们可以在任何一台计算机终端上进行信息交互活动。与此同时,这种信息交互是瞬时的并且在很多时候是一种对时空的超越。从人类社会现代化的发展趋势来看,越来越多的人将使用网络,现代人的生命存在只有在现实时空和虚拟时空两个时空中才能充分体现出来与有效发挥出来。
参考文献:
[1]刘友红.人在电脑网络社会里的“虚拟”生存――实践范畴的再思考[J].哲学动态,2000,(1).
[2]杨智勇.网络传播的特点及现状分析[J].科技资讯,2009,(27).
[3]吴廷俊.科技发展与传播革命[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1:308.
[4]杨河.哲学纲要[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47.
关键词:平面设计;多维化;发展趋势
伴随社会的进步,技术的提升,传统的平面设计逐步体现出多样化的发展态势:过去的纸媒市场愈来愈狭窄,也愈来愈受到诸多新媒体的冲击。在这种情况下,平面设计便要独辟蹊径探索一条属于自我的发展道路了。新时代下平面设计的改变主要表现在下述两个方面:第一,平面设计逐渐朝着交叉的媒体的方向迈进;第二,基于科学技术的对互动媒介的设计,其注重的是客户切实体验。
1多维化平面设计
多维化平面设计是一门涉及诸多内容的设计艺术,其把个体的活动、个体的感官、时空等要素杂糅到平面设计过程中,逐步构成了多维化的设计思维。设计人员依托设计语言,经过对设计对象的用心安排,让平面设计打破二维空间的制约,多角度、多层面表达作品内涵。在实践中,主要运用到现代新艺术、导视设计、室外广告设计等诸多领域中。伴随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新媒体的类型与规模快速增多,给传统媒体带来了很大程度的影响,此为平面设计的发展创造了更多机遇,其不再拘泥于二维空间,多维化平面设计逐步呈现出盎然生机。
2多维化平面设计的多重价值分析
具体而言,多维化平面设计的价值主要表现在下述几个方面。
2.1商业价值
平面设计的商业价值表现在关注度的吸引方面。随着网络和新媒体的快速发展,让信息传输、共享的效率有了很大提升,平常数量诸多的内容让人头脑中的“图形处理器”反应度下降,此导致网络中大部分质量一般的平面广告难以发挥有效的宣传功能。多维化平面广告的诞生有效缓解了此种问题,为浏览者带来了难以在网络上领略到的全新体验。多维化的设计观念强调打破维度的制约,整体运用多种空间,添加诸多的二维空间之外的多样化元素,让平面广告的视觉语言由“二维、静态、单方向传输”向“多维、动态、双方向传输”转化,为平面设计增添全新动力,开拓更广阔的空间。
2.2社会价值
当前时代,经济稳健增长,社会竞争日益升级,导致个体之间的问题逐步显著。多种文化的冲突交流,致使人们形成了多样化的道德理念与价值理念。公益广告侧重人们的公共品德,用一种愉悦、轻快的宣传方式,传输含有内在意蕴的道德内容,帮助人们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全面利用文化的融合功能。多维化平面设计的社会价值表现在更高效的工艺理念的宣传上,打破传统媒体方式,改变受众对公益广告的认知,使人们在不知不觉中被感染。不单单是公益性广告,商业广告也逐渐利用社会价值的实践作用,展现其特殊的设计观念和视野。多维化要素引起了受众对于看到的事物内在意义的考量,联系广告情境使人不自觉地想象到环境污染的危害,进而完成公益理念的传达。公益广告不应当是枯燥的教条主义,而应当是侵染、是影响,是和受众达成某种心理上的共鸣,很明显,多维化的设计方式在此方面有很大优势。
2.3艺术价值
在各种维度,艺术的表现不存在优劣、高低之分。传统平面设计在表现形式上更积极、更浓烈,设计人员依托图像、语言、色调在二维空间全力展现,旨在把受众的注意力由一个可以切实体会到的多维世界招引过来。多维化平面广告的表现形式更内敛,更迂回,其并非把受众的注意力吸引在某个维度或者某个媒体上,而是把设计融进现实生活,全方位激发受众的感官,让受众的心灵受到触动,思想产生变化。
2.4生活价值
现代人的审美趣味伴随社会发展不断变化。进入21世纪以后,经济条件更优越,在基本的生存需求被满足以后,人们逐渐考量自我存在的意义,这有利于深化人们对美的认知。多维化设计的产生从本质上来说是社会发展在生活方面的体现,运用实践所可以提供的所有科技举措与媒体方式,提升人们的生活品质,乃至满足人们对于美的诉求。实际上,多维化平面广告的目的是和受众的生活有效融合在一起。
3多维化平面设计的应用现状分析
目前,多维化平面设计已经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应用,集中体现在如下两个方面。
3.1多维化在图形方面的运用
图形是平面设计的基础元素,没有图形的平面设计作品是乏味的。图形的多维化重点表现在对摄影图片的进一步修理与设计。当代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让摄影图片打破了时空制约,摄影人员能够依据平面设计作品的需求对摄影图片加以美化,来提升摄影图片的体现力。“图”指的是二维作品,“形”指的是三维作品,两者的有效融合是达成平面设计视觉体现多维化的重要举措,同时是平面设计朝着多维化方向发展的重要渠道。
3.2多维化在文字方面的运用
文字是社会向前发展不可缺少的要素,平面设计中增添有关的文字是作品传输信号、指引消费的重要举措。在多维化平面设计中文字可和图形加以融合,也可作为独立个体加以处理。文字和图形加以融合时,设计人员一般会运用文字嵌入的形式,把文字与图形视为一个总体进行设计,此种形式会给受众的感官带来较大冲击,进而实现传输信号的目标。而将文字视为单独个体加以处理,是运用文字尺寸、色调的设计,让其体现出某种韵味,让受众较易且愿意接受。总之,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多维化平面设计已逐渐成为平面设计发展的主要趋势。而在进行多维化平面设计中,要求设计人员必须灵活运用各类元素,例如感官元素、行为元素等,通过各种元素的灵活搭配和组合,从感性和理性等多个维度增强平面设计的展现效果,实现平面设计内容的有效传达,从而最终实现平面设计所要达到的效果。而伴随设计理念、设计元素等的不断更新,多维化平面设计也必将进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下文将对多维化平面设计的发展趋势进行一定的展望。
4多维化平面设计发展趋势展望
多维化平面设计是平面设计领域的一个新的设计去趋向,其重要的特征在于突破了传统地设计理念和空间限制,尝试下采用多种材料、媒介来有效地增强平面设计的效果。结合当前多维化平面设计现状,本文认为多维化平面设计未来的发展趋势主要呈现如下特征。
4.1注重立体空间的延伸,提高信息的传递强度
多维化平面设计中,立体空间的设计将会给受众全新的观看方式,也表现出了设计者的立体化的思考空间。注重立体空间的创造和延伸,是现代平面设计的重要构成内容。以现代书籍设计为例,立足立体空间延伸的设计理念,则可以给读着一种参与体验和立体形态,可以有效地增强读着的阅读体验和兴趣。同时,在平面设计中,可以通过运用不同的技术和工艺来营造立体化的空间,即利用多种多样现代材料,结合设计者的敲打、冲压、刻刮、压印、镀金银等改变其表面性质,创造出各种立体效果,达到多维效果。
4.2注重动态空间层面的延伸,建立视觉传达空间
多维化平面设计是伴随着多媒体技术和信息技术发展下的平面设计领域一次数字革命。随着多媒体技术与新媒介的结合,形成了极富冲击力的效果。随着平面设计与科学学科的交叉,运用各类专业软件实现的图文收集、编辑以及高速传送。同时,技术发展下,人机互动逐渐成为了一种主流的形式,打破了人们固有的心理空间。一些光学技术与影视技术在平面设计领域的运用也在一定程度上使得人们能够获得一定一种造型空间以及视觉层面的心理体验,有效拓展了平面设计的视觉传达层面的动态空间。
4.3时间与空间的对接,创造平面设计的动态空间
伴随着多维形态意识的不断深入,多维平面设计会更多地考虑到时间因素,以时间元素作为设计场景的供给元素,以空间上点线面作为场所因素,通过时间与空间二者之间有机结合,创造出动态空间的形式。在平面设计中,融入意识与精神的多维度,并实现时间元素与空间元素之间的对接,充分地表现出设计者的设计意图,符合受众的关注点,形成与受众之间的思想互动。
4.4注重互动体验,强化信息传播有效性
随着互动设计理念的提出,人们对于互动要求越来越多,并促进了互动设计理念在各个设计领域的运用于延伸。当今时代下,互动代表着人们对于世界的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和认知方式,而在设计领域中运用这一理念,可以建构出一种全新的认知和体验环境。其有别于传统地设计,更加注重了受众的体验以及信息的传播。因此,注重互动的多维平面设计将成为未来平面设计的一个重要趋势。在具备互动性的平面设计中,受众与作品之间的相互作用得到了明显地持续。这是一个主动的过程,而非被动接受的过程,因而信息的传播更加高效。总之,随着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以及多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平面设计与科学学科之间的联系将会更加紧密,而各种先进的技术和设计理念将会不断地融入到平面设计领域,推动多维平面设计的快速发展,从而不断地满足受众日渐个性化、多样化的审美需求,进而促进平面设计所蕴含地信息的更为有效地传达。
5结语
多维时代下的平面设计拥有了更多活力,面对科技的提升,社会的前进,平面设计等有关工作也应紧跟时代的发展潮流,推动平面设计享有更光明的发展前景。在视觉文化与图形时代的大环境下,受多种实际要素的影响,人们看待图形的观念和形式均产生了一定的变化。单一的平面二维设计已无法满足时代需求,平面设计正想着多维化方向前进。
参考文献
[1]于莹,张家琪.感性思维和理性思维在多维化平面设计中的应用[J].设计,2016(3):140-141.
[2]李奇青.浅析多维化平面设计中的触觉设计[J].青春岁月,2015(2).
[3]胡海燕,逯海勇.平面上的空间发展——议多维化平面设计[J].艺术与设计:理论版,2011(10X):57-58.
[4]胡海燕,逯海勇.平面上的空间发展:议多维化平面设计[J].艺术与设计:理论,2011(10):57-58.
【关键词】淘宝 “双十一狂欢节” 网络营销 电子商务
2009年前,11月11日还只是人们日中调侃的“光棍节”,但如今它己不仅仅只是光棍节,还成为了人们口中津津乐道的购物狂欢节。在淘宝网的大力推广下“双十一”己经演变成了一个消费者们一年一度的购物狂欢节,也成为了国内各界电商、网商的“掘金节”。
一、“双十一狂欢节”营销概述
“双十一狂欢节”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营销节日,淘宝商家为了能够增加销售额度所创造的新型营销模式,进而增加消费者在淘宝平台上销售的积极性。
我国现阶段最大的销售平台应该就是淘宝网,淘宝网现阶段已经拥有超过5亿的用户,每天访问淘宝网的人数都能够超过6000万,淘宝网每天都能够销售超过8亿件产品。伴随着人们在逐渐使用淘宝进行网络购物中,淘宝也已经逐渐发展过程全面性的网络销售平台,不仅仅能够进行传统意义上的产品销售,还相继推出了例如“双十一狂欢节”等多种模式的营销手段。淘宝网已经成为全世界使用人数最多的网络销售平台。本文对于淘宝“双十一狂欢节”进行研究,但是由于阿里巴巴旗下有两个网络销售平台,分别是淘宝与天猫,天猫网络销售平台是在2011年从淘宝中脱离出的一种网络超市销售平台,因此本文在对于淘宝“双十一狂欢节”进行研究中,将阿里巴巴旗下的淘宝及天猫都包含在内。
二、“双十一狂欢节”营销效果
“双十一狂欢节”在五年的发展时间,已经取得了显著性成效,但是人们对于“双十一狂欢节”也存在一定质疑,淘宝每年都能够“双十一狂欢节”当天获得更高的营销额。“双十一狂欢节”在开始举办时参与的电子商务平台较少,也仅仅有部分网友会在“双十一狂欢节”当天选择网购,但是目前的“双十一狂欢节”已经成为全民集体购物的一个盛会,国内电子商务平台也在2012年开始逐渐加入到“双十一狂欢节”中。
淘宝在“双十一狂欢节”中是经济利益最显著的网络销售平台,并且在实际销售中淘宝在人们之间的知名度也在逐渐增加。淘宝网在刚开始创建“双十一狂欢节”的过程中,淘宝对于双十一宣传强度有限,仅仅有部分品牌参与到其中,并且其中主要都是服装类的品牌,此时的淘宝宣传模式也较为简单,人们对于“双十一狂欢节”的认识范围还较小,但是淘宝在首次的“双十一狂欢节”中还是获得了较高的营业额。淘宝网在这基础上决定加大对于“双十一狂欢节”的宣传力度,去年淘宝在“双十一狂欢节”当天的销售额已经高达350亿,在这场网购的盛会中,淘宝可以说是稳赚不赔,因为淘宝在仅仅作为一个销售平台,淘宝最为关键的责任就是聚集更多的品牌商家参与其中,让用户及品牌商家能够拥有良好的交易环境。
三、“双十一狂欢节”营销成功因素
淘宝创建的“双十一狂欢节”对于企业经营销售而言,就是一种节假日的营销模式,淘宝在特定的时间内举办特殊性质的销售活动。其中电子商务平台在实际销售中使用节假日销售模式已经十分普遍,主要就是利用传统性质的节日,甚至电子商务平台自身创建节假日销售环境,但是所有的节假日销售热度都没有想“双十一狂欢节”这样被人们热烈欢迎。
(一)参与产品种类众多,降价幅度明显
“双十一狂欢节”在逐渐发展中,现阶段消费者及品牌商家已经开始广泛性参与其中,真正将“双十一狂欢节”变成一场盛大的盛会。在“双十一狂欢节”发展中,各各电子商务平台已经开始广泛性参与到双十一销售中,电子商务平台也在逐渐发挥自身优点,在实际销售中已经进行了差异性销售,进而保证人们在”双十一狂欢节“能够具有较高的购买力。但是由于参与的品牌较多,造成“双十一狂欢节”后出现物流过慢的情况,部分消费者在“双十一狂欢节”中购买的产品在半个月后才到货的。
(二)“双十一狂欢节”前无缝式宣传
“双十一狂欢节”之所以能够每年都在发展,并且在今天取得如此显著的成效,关键因素就是淘宝能够在“双十一狂欢节”销售的前期进行强大的广告宣传,让人们在“双十一狂欢节”前期就能够感受到销售的氛围。
1.网络宣传起铺垫效果。在“双十一狂欢节”到来的前期,淘宝就已经在各各网站的关键位置标记进行宣传,人们在任何网站进行浏览的过程中,都能够发现与“双十一狂欢节”有关的字样。本文对于淘宝“双十一狂欢节”营销宣传效果研究中,针对2013年淘宝宣传模式进行分析,淘宝在改年对于“双十一狂欢节”进行了大量的投放,例如在人们浏览凤凰网中,就能够在凤凰网的右上角发现淘宝“双十一狂欢节”的显著字样,并且还能够直接从凤凰网跳转到淘宝官网上浏览,这种“双十一狂欢节”中打折的商品十分吸引人们眼球。
2.传统媒体营造社会舆论。淘宝在刚开始“双十一狂欢节”中对于销售意识还较为浅薄,对于销售活动准备的时间也有限,但是在伴随着“双十一狂欢节”不断发展中,现阶段淘宝已经能够开始向宣传模式推广传统媒体中,让人们对于“双十一狂欢节”更加了解。
四、结论
淘宝在“双十一狂欢节”中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在不断增加销售数量的同时,淘宝在实际销售中也面临着较多的影响,希望淘宝能够不断完善自身,保证在“双十一狂欢节”中的销售地位。
参考文献
[1]Susan T.Fiske,Shelley E.:Social Cognition,New York:McGraw -Hill,1991胡银银.光棍节网购乱象一基于传播学“使川与满足”理论分析[J].中国青年研究,2013.
[2]马红春.O2O电子商务模式在我国的应用现状分析[J].科技视界,2012(26).
[3]江阳.光棍节网商促销狂欢发展浅析[J].电子商务,2013,(1).
关键词 翻转课堂 教学模式 Excel与数据处理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x.2016.05.043
Research on the Application of Flipped Classroom in the
Teaching of "Excel and Data Processing"
CHEN Ganlang
(School of Software, South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Nanhai, Guangdong 243000)
Abstract "Excel and data processing" is a basic subject in computer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fact, practicality strong, the traditional teacher's leading teaching mode can not effectively meet the actual needs of the teaching of the course. The application of flipped classroom teaching mode in the teaching of "Excel and data processing". Firstly, the basic principle and advantages of the flipped classroom teaching mode are analyzed. Combined with the teaching practice of "Excel and data processing" course, the study of classroom innovation. Mobile Internet spawned flipped classroom teaching mode, and applied to the data information processing such as mobile Internet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lassroom and lead to changes in the role of teachers, curriculum mode, the initiative to improve students' self-study ability and learning "excel and data processing" course, the curriculum content get deeper understanding,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Key words flipped classroom; teaching mode; Excel and data processing
0 引言
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在高等教育中,计算机基础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Excel作为各专业各学科都会应用到的基础计算机应用软件,Excel与数据处理这一课程在高等教育中备受重视。①Microsoft Excel在数据组织、数据管理、数据计算、数据分析及图表分析等方面具有突出的处理能力,通过Excel可以实现数据的计算、工作表格的创建、数据输入、公式与函数的创立等,②可见,Excel与数据处理同Word、网页制作等基础性计算机课程一样,在工作和学习中都具有重要意义,对Excel与数据处理课程的学习和教育自然备受教育家们的关注。不断出台新的Excel与数据处理课程标准中,要求教师通过课堂教学,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革新传统的教学与教研方式,使得Excel与数据处理课程的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1 翻转课堂式教学模式的基本原理和“Excel与数据处理”课程教学的现状分析
1.1 翻转课堂式教学模式的基本原理
Microsoft Excel在数据组织、图表分析、数据的排序等应用中具有广泛的应用,采用翻转课堂教学能有效适应计算机信息课程例如“Excel与数据处理”课堂的教学现状,翻转课堂译自“Flipped Classroom”或“Inverted Classroom”,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老师和学生之间的角色对换,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学生可以在课堂的宝贵时间内更专注于深层次的课程学习和理解。学生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可以自主规划学习内容,根据教学提纲,采用视频讲座、听播客、阅读电子书方式,进行网络学习和互动。③④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采用微课堂教学结合多媒体教学,通过在线学习或移动学习,实现Excel与数据处理课堂教学和多媒体教学。
1.2 翻转课堂式教学模式的应用特征和当前“Excel与数据处理”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应用在未来计算机类专业基础信息类课程教学中主要的优点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是通过翻转课堂教学,为学生提供在线的计算机课程,如Excel与数据处理或者网页设计的在线指导教学,有助于促进学生知识的吸收,通过互动来完成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的教学指导,再通过课程教学改革,实施“翻转课堂”,制作数据表格和PPT,打破互动学习和教育环境之间的一种平衡态,提高教学质量和实践性,特别有利于计算机基础类知识教学。
二是通过翻转课堂教学,有利于做好师生之间的角色互换,在传统的教育思想体系下,教师在课堂上起到绝对的主导作用,这种填鸭式的教学不利于多媒体信息教学的模式,在Excel与数据处理这类课程中,能有效克服传统教育的诟病,通过翻转课堂这类新型的学习模式,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消化水平。
三是通过翻转课堂学习,能优化对Excel与数据处理课程教学的效果评估机制。当前Excel与数据处理的课堂效率和教学评估价值不够完善,不能有效满足计算机类课程的教学特点和方式方法。而翻转课堂教学能在素质教育观念影响下,加强师生互动交流,为了提高计算机课程素质教学的有效性,需要进行翻转课堂革新,提高学生学习Excel与数据处理课程的自制力和学习控制能力。
2 翻转课堂在“Excel与数据处理”教学中应用要点分析与教学改革举措
翻转课堂在“Excel与数据处理”教学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采用翻转“Excel与数据处理”课堂教学,通过“Excel与数据处理”的培养,综合现有翻转课堂设计模式得到了适合“Excel与数据处理”翻转课堂开发和设计的模式,从人才教育和培养的合理化和高度化出发,促进计算机专业人才的升级,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在新的教学模式下促进教学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当前,我国的“Excel与数据处理”课堂教学还处于调整发展期,对计算机专业人才要求门槛较高,采用翻转课堂和微课程教学,让学生展开充分的互动交流,对教育模式的革新提出了新的要求,翻转课堂的教学效果采用量化评估方法,通过考试来进行量化评估,实现翻转课堂教学从数量模式向质量模式的转变,从学历培养向素质培养模式的转变。
在基于翻转课堂的多媒体教学中,“Excel与数据处理”的课程软件可以是全屏、选定窗口或者选定范围,在教学过程中用视频的形式,来优化“Excel与数据处理”课堂教学。在翻转课堂上,可以在短时间内完成新型知识的学习,进行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转换,采用效果评估机制进行翻转课堂的多媒体课程设计,在翻转课堂的Excel与数据处理教学中,多媒体软件支持全屏、窗口、区域三种方式录制,在录制的同时可以将摄像头录制到画面中进行。以用翻转课堂的形式教学,为计算机基础教学提供高质量的微实验制作需要团队。结合翻转课堂的教学时间,基于“Excel与数据处理”进行翻转课堂教学特点分析,智能翻转课堂是由美国MaureenLage Glenn在美国迈阿密大学教授“经济学入门”时采用的教学模式,在翻转课堂教学汇总,使用视频软件录制PPT并附上讲解声音,进行“Excel与数据处理”的教学实践。结合“Excel与数据处理”课程的教学实践,进行课堂革新研究。移动互联网催生“翻转课堂式”教学模式,进而应用到数据信息处理等移动互联网信息技术课堂中,引发教师角色、课程模式的变革,通过翻转课堂,提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翻转课堂在“Excel与数据处理”教学中应用要点和当前“Excel与数据处理”课程教学改革的举措重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首先,通过翻转课堂教学,重新建构“Excel与数据处理”的学习流程,通过“翻转课堂”对Excel与数据处理的学习过程进行了重构,通过互动完成课堂中的疑难点的解答和教学,通过云平台进行知识点的汇总,实现教育均衡发展。
其次,“Excel与数据处理”课程的教学通过翻转课堂学习,不再是依赖于教师个人的能力,而是实现了与学生的教学互动和素质培养,通过对“Excel与数据处理”的任课教师制作的多媒体视频来学习课程中的知识点,在翻转课堂中,通过对“Excel与数据处理”的学习,学生能准确利用工作表及单元格数据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实现教师和学生之间的面对面互动学习。
再次,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进行“Excel与数据处理”微课程的教学,能够集众师之长,用最简洁明了的方式呈现课程中的疑难重点,而翻转课堂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的环境,可供查阅和修正在学习中遇到的难题,实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个性化沟通,通过教师的引导和答疑进行学生的学习效果的检验,由于在翻转课题中,学生可以自己掌控节奏,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实现在线课程的教学,提高“Excel与数据处理”课程教学的质量。
3 结语
本文研究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Excel与数据处理”教学中的应用。首先分析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原理和优点。结合“Excel与数据处理”课程的教学实践,进行课堂革新研究。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促进“翻转课堂式”教学模式的革新,进而应用到数据信息处理等移动互联网信息技术课堂中,引发教师角色、课程模式的变革,提高学生自学能力和学习“Excel与数据处理”课程的主动性,对课程内容获得更深层次的理解,提高教学质量,通过推动“翻转课堂”改革,有效提高“Excel与数据处理”课程的教学水平和教学实践效果。
注释
① BILINSKI P and BREMOND F. Contextual statistics of space-time ordered features for human action recognition[C]. IEEE the 9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dvanced Video and Signal-based Surveillance, Beijing, 2012: 228-233.
② PRATAP KUMAR SAHU,ERIC HSIAO-KUANG WU,JAGRUTI SAHOO,et al.BAHG:Back-Bone-Assisted Hop Greedy Routing for VANET's City Environments[J].IEEE Transactions on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s,2013,14(1):199-213.
[关键词]媒介融合;广播电视;舆论引导能力媒
介融合可以更好地实现以传播文化为目的的媒体发展,能够让信息内容更丰富、信息变现形式更生动。广播电视要不断提升自身信息传播能力,实现信息传播方式的创新突破,巩固自身的舆论引导地位。
对媒介融合的认识
媒介融合指的是音频媒介、视频媒介、印刷品媒介以及互动性数字媒体组织之间,在可操作性战略原则的引导下,更好地实现以传播文化为目的联盟。媒介融合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种动态化的发展过程。媒介融合是一种全新的信息文化传播方式,有助于各种信息在一个共同平台上实现有效整合,在整合的基础上实现信息的有效传播。媒介融合能够促进不同媒体交互性提升,这种融合对新媒体信息的生产与传播产生重大影响。媒介融合是一种技术性融合,其信息整合功用突出。在媒体融合背景下,既有丰富的文字图像,又有音频视频,可以将信息生动地展现在观众面前,产生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使得各种信息的传播更加生动形象。
广播电视舆论引导现状分析
各种媒体都具有舆论引导功能,发挥舆论引导作用,是各种媒介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信息传播媒介进行信息传播、舆论引导具有特定的模式。一般而言,媒介需要先从现实社会中选取信息素材,然后根据社会意识形态需要,依据一定的价值导向,对所收集到的信息素材进行加工,对信息素材进行重新包装,使之形成具有一定价值导向的、有一定社会针对性的、能够发挥舆论引导作用的信息内容。最后通过媒体途径把信息传播出去,以发挥舆论引导作用。广播电视通过不断包装各种信息媒介,提升其信息传播质量,保证传播内容的可读性和娱乐功能,以形成一定的舆论导向,提升市场竞争力。目前,广播电视等主流媒体地位受到各种挑战,随着社会的发展,各种新媒体不断出现,新媒体传播信息的时效性强。广播电视传播的时效性不及新媒体,体现出明显的劣势。新媒体能够凭借先进的技术手段,对社会突发性事件进行快速传播;广播电视则不具有这种优势,其舆论导向的主体地位受到冲击。在媒介融合时代背景下,提升舆论导向能力,成为广播电视发展的客观需要和必然趋势。媒介融合对广播电视发展的影响分析广播电视主要发挥舆论导向作用,使人们自觉服从集体意识,自觉遵从多数人的共同意见,使社会成员遵从主流意识、集体意识、大众意识,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在新媒体环境下,广播电视的舆论主体地位下降,观众不断减少随着信息科技手段的发展,新媒介不断产生并受到年轻人的追捧。当前,青少年群体更喜欢通过新媒介方式接受信息,因为新媒介信息传播内容更加生动、时效性更强。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介受到年轻人的冷落,这是造成广播电视观众骤减的主要原因。如果这种现象不能得到改变,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的发展将会受到极大的影响,其舆论引导主体地位将会受到挑战,新媒介的舆论影响力将会得到提升。媒介融合出现多样化的信息客户端,使媒体舆论引导的平台更加广阔,单一的舆论导向方式已变成历史,信息科技的深入发展使人类社会进入数字化时代。数字环境下,信息技术更为直接更为原始,这种信息对观众的冲击力更大,带给观众不同的情感体验。数字传媒的出现,有力地改变了广播电视时效性差的缺陷,能够实现信息的有效传播,打破传统媒介的旧格局。
广播电视舆论引导能力提升策略分析
在媒介融合时代,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要生存发展,必须不断提升自身的信息传播能力,实现信息传播方式的创新突破,探寻巩固其舆论引导地位的方式途径。
1.实现广播电视传媒转型发展
媒介融合适应社会发展趋势,广播电视舆论引导主体地位受到挑战,主要是因为广播电视不能实现传播方式的转变,不能立足现实积极创新。科技的发展使得媒介融合发展更为深入,在这种情况下,由政府主导的广播电视控制力不断减弱。网络舆论平台是开放的,交互性很强,这种平台的发展动力很足。如今政府部门也认识到网络舆论平台的重要作用,开始重视网络舆论的建设发展工作。目前社会发展还不够完善,各种矛盾问题客观存在且比较突出,化解矛盾必须要有宣泄平台,在没有更好的倾诉渠道的情况下,人们会通过网络平台表达自己的诉求,宣泄不良情绪,这也是网络舆论平台受到人们追捧的重要原因。广播电视媒体要想很好地发展,必须适应形势的变化,积极与新媒体融合,参与信息网络、数字化传播,积极重视、关注社会问题,做深入的调查和采访,调动各种能力,通过数字化的途径,为观众提供能够充分表达自己思想情绪、认识态度的合理化平台,实现与观众的交流互动,只有这样才能获得更好的发展。
2.广播电视要不断提升公信力
公信力是传媒发展的无形资产,公信力是媒体长期积累起来的诚信力量,公信力能够有效地体现媒体的权威性、社会信誉度、在公众心中的影响力等。如果媒体没有公信力,就失去了存在的必要性,就会被社会所淘汰,因此,公信力对媒体发展的影响是巨大的。与新媒体相比,广播电视的公信力较强,广播电视是正规的信息传播平台,其传播信息的可信度与可靠性相对较强,这也是社会公认的。随着社会的变化,媒介融合不断发展,各种新媒体不断产生,广播电视虽然能够保障信息传播的准确性,但不能在第一时间进行信息传播,这使得舆论引导作用力大大降低。因此,广播电视要想获得发展,必须不断提升其公信力,要积极关注社会舆论民情,对于民众所关心的问题做全面深入客观的报道,及时反映民生诉求,反映百姓要求,不断提升自身的社会公信力。
3.广播电视要努力提升舆论引导能力
[关键词] 政府信息公开;问题;举措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7. 11. 091
[中图分类号] D63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7)11- 0184- 02
1 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发展的现状分析
随着时代的发展,特别是加入WTO 之后,政治文明程度不断加强,政府信息公开成为任何一个民主国家都致力于发展的对象。法制政府的建设就是把政府的行为置于阳光下,保障行政相关人的知情权,提高我国政府的执政能力。公民对于政府机关的重大决策以及社会公共事务享有知情权,而政府信息公开是公民知情权的具体体现,进而保证公民对重大政治活动充分参与,实现公民言论自由。当前我国腐败问题日益尖锐,政府在管理过程中法律制约性不强,导致政府信息不能充分共享,缺少科学的管理方法。对于造成恶劣影响的网络舆论事件、负面新闻、不实的报道,政府相关部门了解真实情况不及时,向公众最新事件情形的报道往往比较滞后,造成舆论危机和公众的恐慌心理,导致政府公信力下降。
2 政府信息公开开展过程中的困境
2.1 政府信息公开法律体系不健全
政府信息公开日益受到国家和政府各部门的重视,在实践的过程中取得一定的成效,随着政府信息公开的深化,相关人员的腐败行为也得到有效的控制。但是,我国的政府信息公开起步比较晚,具有针对性的措施还需要时间来加以充分的完善,尤其是全国统一的《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还没有建立,对相关人员的判定缺少有力的法律条文规定。世界上的大部分国家都已经把司法机关和行政机关纳入政府信息公开的内容中去考量,但我国的《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因为法律位阶不够,而不能对行政部门和司法部门提出信息公开的要求,这也是我国立法部门应该引起重视并尽快解决的事情。
2.2 信息公开的渠道窄,方式比较单一
单一化的政府公开渠道,已经不能适应公众多样化的需求。当前,政府信息公开绝大部分仍采用传统的报刊、新闻媒体、专栏布告等,对新型网络的运用较少,自媒体时代微博、微信等使用欠缺,民众很难及时获取一手信息资源。改革阅览室,电子信息屏没有得到有效的利用,公众对政府信息的评论还存在非法干预的现象。在实际的运行过程中,我国公民主要通过政府公报来了解公开的信息,公开形式存在问答不对称的问题。政府信息公开的主动性不强烈,法律文件较为零散,经常性的机制还没有建立起来。政府部门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不足,与之相关的软件开发和配套设施的建设滞后严重。
2.3 公民对于信息公开的思想观念陈旧,责任意识不强
中国历史经历了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制度,保守的思想观念对政治民主的影响根深蒂固。公众头脑中存在官员可知,自身不可知的意识。如我国在SARS期间,SARS疫情、公布病人的具体病情,尽管可能引起公众的困扰,但民众还是积极配合,不过病人的隐私权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对于政府的信息,公众习惯于被动接受,主动参与的意识不强,特别是发现政府“负面”的报道,也因为不了解具体的法律法规、不清楚专门的举报渠道而搁置。公民对于政府信息的参与度不高,受到不法侵犯时无法形成维护自身权利的意识。推进政府信息公开,需要对公众进行专业的法律指导和专业化的训练,提高相关参与人的业务水平。
2.4 对于不予公开的救济手段规定不足
现行制度中,如果义务主体不予公开,最多只是追究内部责任,缺乏对不予公开的法律救济途径。即使在现行规定中作出规定,也属于超越职权的无效规定;对于现实生活中发生的请求公开的案例,人民法院普遍不能给予及时的救济。在我国行政信息公开制度中因为公民知情权的存在,公开信息是政府的义务,获取信息是公民的权力,行政部门如果不按照法律履行自己的公开义务,就该对公民的知情权进行保护,而现行的制度无法达到保护的目的。
3 政府信息公开的完善措施
3.1 加强有关政府信息公开的法律体系建设
在我国,由于政府信息公开制度是一种新型的法律制度,要与相关的法律制度配套使用,在制定和实施好地方性法规的基础上,考虑制定《行政信息公开法》。在构建我国透明政府的过程中,应该有计划、有步骤的实施信息公开条例,继而制定一系列的配套法律、法规和规章,真正实现透明政府的建立与完善。提高政府信息公开的法律位阶,赋予政府信息公开真正的权力,保障公民的切身利益。把政务微博、微信管理也纳入地方性法规,明确政府的责任,规范信息公开的渠道。
3.2 丰富政府信息公开渠道
我国实行行政信息公开的首要步骤就是办好政报,刊载立法过程中的调查、质询等问题。开设国家公文阅读窗口,向公众主动公开相关政府信息;对于偏远地区,要把张贴文件发放到村委单位。增加信息公开的内容和范围以及运用网络平台相关信息的新型方式,通过网络互动拓宽沟通途径。不能忽视传统媒体的角色定位,例如公开栏,电子显示屏等在不同地区的使用,满足公众对信息的需求。
3.3 增强公众主动参与政府信息公开的自信
提高广大观众作为信息知情权力的角色转变,学习法律知识以及相关的体制机制内容,使公民意识到信息公开是自身合法享有的权力,主动参与政治活动。公民可以通过政府信息平台在最短的时间内了解最新资讯,保障自身的参与权,担负起监督政府部门的责任,防范腐败事件的发生,充分享有作为公民的权力。降低政府信息公开的门槛,打破公民只能被动接受信息的旧习。
3.4 完善不予公_的救济制度
“有权利必有救济”,必须以有效的救济手段尤其是诉讼方式作为有关主体权力救济的依托,即一旦主体的该项权利受到损害,该主体可以通过有效的救济途径特别是通过法院提讼的方式获得救济,否则法律所规定的权力往往被束之高阁。从我国的实际来看,都应该有对于知情权的救济,这种救济往往是通过行政信息公开制度加以落实,所以我国行政信息公开制度应该有救济程序的保障。
主要参考文献
[1]吴根平.建立健全我国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的思考[J].广西社会科学,2008(6).
[2]卢智增.我国政府信息公开的困境及对策分析[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