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人工降雨的好处范文

人工降雨的好处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人工降雨的好处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第1篇:人工降雨的好处范文

一、 有计划的补充演示实验,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创新意识。

九年级学生是初次接触化学科,对于这一未知领域,学生充满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化学教学中往往需要补充一些趣味性比较强的化学实验,这样可以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又能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如:讲《绪言》教学中,我除了做好教材中的几个演示实验外,还补充了几个趣味实验,如:“磨棒点灯”、“烧不坏的手帕”、“铁树开花”等。这样使学生感觉到化学是一门其乐无穷的学科,又培养了他们学习的兴趣。又如:讲到“金属活动顺序表中,排在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时,我们可以让学生探讨是不是所有的金属都可以直接把排在其后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这时我们可以用金属钠和某些盐(如CuSO4溶液)反应,通过实验可以看到的现象是有蓝色沉淀生成,同时有无色气体放出。并不是我们事先猜想的有红色固体铜析出。通过引导学生分析:这是因为钠的金属活动性很强,以至能和水反应生成了氢氧化钠和氢气(2Na +2H2O = 2NaOH+H2),而氢氧化钠溶液再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了我们看到的蓝色氢氧化铜沉淀(2NaOH+CuSO4=Cu(OH)2+Na2SO4)。

经常使用这种探究性实验,就会引导学生学会探索一些未知领域,激发兴趣、扩宽知识面、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二、利用生活常识,激发学习兴趣,进入探究情境。

问题是探究的起点,也是探究的归宿,探究的成效如何取决于问题的设计。课堂中的提问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观察能力是很有好处的,但在教学中发现,由于农村中学的学生起点低,学习兴趣不高,一但老师提出问题,大多数学生低下头,没有思考很怕老师叫到自己,甚至有些同学装作睡觉,这时我们只有自问自答,课堂气氛不活跃。针对这种情况,我发现利用生活常识设计启发性问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注意力集中,产生求知的欲望。例如:学习CO2的性质时,我提出如下问题:(1)、根据近年来天气越来越热,为什么?有没有解决的方法?(2)、这几年来广东很多地方出现旱情,很多地方都进行了人工降雨,人工降雨是有人在天空中撒水吗?由于这两个探究性的问题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从而引起了学生激烈的讨论,使学生产生了探究的兴趣,启发了学生学习的思维。然后我再进行演示实验,使学生了解到原来是人们生活、生产中燃料燃烧产生大量的CO2气体,地球上CO2气体越来越多气温不断上升,而产生了“温室效应”,随之有效的解决方法也就可探究而知了。然后再进一步归纳人工降雨的原理,这样学生便会有恍然大悟之感,教学效果显著,课堂气氛也很活跃,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随之学生探究思维的主动性、积极性也被调动起来。

三、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教学中,我们农村教师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积极地去思考问题,使学生具有足够的再创造空间,特别是在课堂上创设各种情境更有利于营造自然、和谐、轻松的愉快的课堂气氛。

例如:在讲解CO还原Fe2O3的实验中,我先要求学生点燃CO时要检验其纯度,这时有很多学生问为什么?针对这个问题我没有立即回答,而是又提出一个新的问题,同学们在家里都烧过开水,有时不小心水开时会溢出来,水洒在通红的煤火上,火不但没有熄灭,反而“呼”地一声蹿出很同的火苗来,这是为什么?我看到很多学生都在思考,因为这个问题是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遇到过的,并且他们知道水是能灭火的,为什么到了这里又不行呢?看着他们疑惑的眼光,我进行解释,原来是水和炽热的碳发生化学反应,生成CO和H2,CO和H2都具有可燃性,因此在燃烧过程中会蹿出很高的火苗来,如果是在有限的空间里就会发生爆炸,特别是CO和H2混有空气后点燃更容易爆炸,听到这里很多同学都知道为何要检验其纯度了。通过生活中的问题情境,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启发学生思维,使学生在思考中提高认识,掌握新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得到了乐趣,增强学习信心,又培养了他们善于思考能力。

四、充分结合当地农业资源优势,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分析能力。

第2篇:人工降雨的好处范文

关键词 气候变化;水文水资源系统;影响

中图分类号P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3)92-0011-02

当今社会,由于人类不合理的活动导致全球温度不断上升,冰山不断融化,水质变化,臭氧层出现空洞等诸如此类的后果导致人类的生活空间不断被压缩。气候的变化也走入了全球多个国家的视野,引起了各国社会、学术界、公众的注意。

1 气候变化对我国水文水资源系统的影响研究的重要性

气候的变化不仅会引起降水量、水质等方方面面的改变,而且还会导致水资源在时间和空间上重新分配。

我们都知道:水是许多污染物的载体和溶剂,随着气候的变化,会对水中的污染物扩散等方面产生影响。如,过高的温度将会加快水的营养化速度,导致存在于淤泥中的污染物再次释放;风力提高会增加溶于水中污染物的扩散速度,导致污染面积加大。因此研究气候变化对我国水文水资源的影响,对于我国在未来对有限的水资源进行开发利用,社会、经济等各方面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中国的气候变化

中国的气候变化与世界的气候变化是相似的。近几十年来,我国的气温上升了0.4℃左右,略低于全球平均的0.6℃。近年来全球温度逐渐上升,中国的温度也在升高。中国变暖最明显的地区在西北、东北和华北地区,尤其是西北(如陕西、甘肃等)。长江以南地区趋势不显著,有些地区(如四川)出现变冷。

气候变暖给中国的气候带来了许多变化。我国海平面逐渐上升,平均上升速度在1.4~3.0mm/年左右要在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等地区。由于气温上升的缘故,冰川融化,这导致冻土面积减少了10%左右,冬季降雪逐年减少。近几年来来,青藏高原东部,及云南的湖泊面积明显变小。入湖水量锐减,许多河流,径流量都呈下降趋势。内陆河流量明显变小,甚至出现断流的情况,土地沙漠化程度不断加深。

全球气候变化将导致我国高寒地区冰川萎缩,以冰川补给为源头的河流也将逐渐减少:气候变化可能导致我国主要流域进一步变干或变湿,我国水资源系统对气候变化的敏感度与脆弱度相一致,其中最脆弱的地区位于我国的西北干旱地区。

3 气候变化对我国水文水资源系统的影响

气候变化对我国水文水资源系统的影响有多方面,下面从降水量对水质的影响,温度对水质的影响,温度和降水量对水中离子浓度的影响这三个主要方面来看气候对我国水文水资源系统的影响。

第一,降水量对我国水文水资源系统的危害,雨水降到地面形成地表水流在地面流

过会带走地面的灰尘等对人体有害的物质,然后汇入河流或者水库,河流或者水库有一定的自我恢复能力,它们会借助此能力将对人体有害的那些物质净化掉,而一旦降水量过大,将太多的有害物质带入,超出了河流的净化能力,就会造成河流或者水库被污染,导致水质变差。相反,降水量小又会导致干旱,空气中的有害微粒会变多,对人体造成更大的危害。在夏天,由于水中的温度升高,这会造成水中的含氧量降低,细菌的有氧呼吸加剧,有机物会大量分解,消耗有限的氧气,水的自我净化能力不断降低,导致水质不断恶化。在人群集中的地区,大量降雨会导致人类产生的生活垃圾被雨水带入河流或者水库,使水质降低。

第二,温度对我国水文水资源系统的危害。近几年来,最明显的变化就是气温不断上升,气温的上升将会促使水温度的升高,而温度升高可以导致水的富营养化、改变水层的分布和加快水中化学反应的速度等多方面。水体的富营养化主要受到两个方面的影响,一是人的不合理的活动,二是气候的变化。我们可以在日常生活中看到凡是有人居住的地方,周围的水中就含有高浓度的矿物质,水中藻类植物疯长。而气候的变化对系统的影响也不可忽视,尤其是温度的变化。温度升高后会导致藻类植物提前生长,而且温度升高会导致矿物质的浓度变高,这给藻类植物的疯长提供了有利的环境条件和物质条件。当秋天来临,藻类植物会腐烂在水中,对水体造成污染。另一方面,由于气候条件的变化,温度升高会导致水温上升,在高温环境下,会将水体中厌氧环境的敏感性提高,影响水中的生物。

第三,温度和降水量对水中离子浓度的影响。全球气温升高和降水增加,直接影响到水中的离子浓度变化,从而导致水域盐化和矿化速度加快。气温变高,加速水体的增发速度,而如果此时降雨量锐减,水中的盐浓度就会升高,从而出现矿化现象。气候变化和降水量降低是导致湖水矿化现象的主要原因。近几年来,我国新疆的柴窝堡湖泊发生的重矿化现象就是气候变化造成的[1]。

4 气候变化对我国水文水资源系统的影响研究方法

气候变化对我国水文水资源系统的影响研究方法有许多,这里选取其中几个主要的方法来简要介绍。它们分别是影响评价方法、气候变化情景的生成技术、水文模拟技术。

首先是影响评价方法。影响评价方法又称“what-if”方法,即如果气候发生变化,那么我国水文水资源系统会发生哪些变化。这个方法主要有三步:

第一步,定义气候变化的情景模式,建立水文水资源系统模型。第二步,将气候变化的情景模式输入模型,模拟水资源系统循环过程。第三步,得出结论,即评价气候变化对我国水文水资源系统的影响。

这三个步骤中,建立水文水资源系统模型最为重要也最困难。

其次是,气候变化情景的生成技术。目前世界上,生成气候变化情景的方法有3种基本方法,它们分别是任意情景设置、长系列水文气象资料的统计相关法、基于GCMs输出等。常用的是基于GCMs输出。

最后是水文模拟技术。在选择水文模型是要注意三个方面:第一是模型的内在精度,第二是模型率定,第三是和参数变化。目前,用于气候变化评价对我国水文水资源系统影响的模型主要有以下三大类:

第一,经验统计模型。建立同期径流、降水与气温的观测资料三者之间的相关关系,以这个关系来预测气候变化评价对我国水文水资源系统影响的趋势。

第二是概念性水文模型。它是以水文现象的物理过程为基础的模型,利用该模型,我们可以研究气候、径流的因果关系,以及流域水资源对不同气候条件的影响。

第三是分布式水文模型。它是根据不同的地理条件,将流域划分为几个模拟单元,用一组参数反映每个单元上的特性[2]。

5 降低气候变化对水资源不利影响的对策及措施

我们只有一个地球,如今由于气候的不断变化,地球被破坏的惨不忍睹,尤其是水资源。我们人类想要在地球继续繁衍下去就必须采取措施来降低气候变化对水资源不利影响。

第一,植树造林,涵养水源。树木的好处有许多,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防止水土流失,据调查林地比农田拥有更强的蓄水能力,提高森林覆盖率可以降低洪水的强度,提高土壤的蓄水量。土壤蓄水量可以通过转换来增加枯水季节的地表径流量和水资源,同时也能改善生态环境,将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大大提高。

第二,加强有关科研工作。我国是一个水资源分布不均的国家,有的地区水资源丰富,有的却是严重匮乏,而要想解决这个难题,有两个方法。第一是加大对人工降雨的研究,尽可能低的降低人工降雨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其次就是进行调水,将水资源丰富的地区调往匮乏地区。例如我国的南水北调工程,这个工程从根本上解决了部分地区的缺水状况。

第三是提高水的利用率。在诸多用水的部分中,数农业用水和工业用水最为厉害。在农业用水方面,我们有必要加强农业的水利建设,研究并推广抗旱和节水技术,从节约和高效率利用双管齐下来达到科学用水的目的。在工业用水方面,我们应该提高水的利用率,同时国家应该出台强制性政策,对那些污染水的企业进行大量的罚款,同时对那些在用水方面表现好的公司给予一些优惠措施,鼓励他们科学用水。

第四,加强节水宣传及节水教育工作。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要想从根本上解决浪费水的现象就必须从人民大众着手,加强宣传和教育,使全国人民养成节约用水的良好风尚。

第五,加强水资源管理。河道堵塞,淤泥丛生也会造成水质的下降,我们想要提高水质就要疏通河道,清除河面上的垃圾。

6结论

“亡羊补牢,犹为未晚”,气候变化经开始了,我国的水文水资源系统也已经遭到破坏,我们不可能马上阻止,但是我们可以尽最大努力来降低气候变化对我国的水文水资源系统的影响,只要上面所提到的措施得到实施,我相信我们的天将变得更蓝,山将变得更绿,水文水资源系统将得到恢复。

参考文献

第3篇:人工降雨的好处范文

19世纪80年代后期,工业革命迅速地推动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类大规模地建工厂,大规模地发展工业.然而,随着工业的发展的同时,工厂排出的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等废气造成了严重的污染,改变了大气成分.20世纪中期世界公害事件分别是:马斯河谷事件.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多诺拉事件.是俣事件.四日事件.米糖油事件.富山事件和伦敦烟雾事件.这些事件对人类的危害是严重的.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一系列危害呢?是人类自身造成的.

随着二氧化碳的增多,使全球的气候变暖,使两极的冰川融化.使海平面上升淹没土地.现代人类为了满足自身对水的需求,大量的钻井或从河中引水.无论是从河引水还是钻井都会对水循环造成影响.如:人类引用地表径流的水(河水),会使水流入海洋的数量相对减少的.从而会使水蒸发的量减少,会使水汽输送量减少,从而使降水减少的这样会导致干旱灾害.现代的气候出现许多异常的现象.如:冬季不热,冬季不下雪.这样会引发生物灾害的发生.人类为了减轻干旱所带来的损失就实施人工降雨.但这样会使我们付出沉重的代价.我的朋友,当你看到这些现象后,你还认为自然界是平衡的吗?我们生活中所用的许多材料都是通过化学反应得到的.质量守恒定律结示质量在转化的过程中是不会改变的.但在反应中难免会有能量的耗散(一些物质通过反应转化成二氧化碳或水).我的朋友,当你看到这些现象后,你还认为自然界是平衡的吗

在我们所居住的地球上蕴藏着丰富的能源,包括可再生能源和非可再生能源.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能源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从地球上消失.化石能源是我们利用比较普遍的能源.煤的燃烧会措施大量的热能被我们所利用,但是,我要问朋友们一句:煤化成了灰还能恢复原来的煤吗?是不可能的.能量守恒定律是这样表述的:能量既不会消灭,也不会创生,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他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而在转化的过程中,能量的总量是不变的.能量在转化过程,虽然数量没有减少.但可利用的品质却降低了.而那未被利用的能量却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煤的部分热量会使环境的温度上升造成温室效应.看到能源一点一点的从地球上消失,我的朋友,当你看到这些现象后,你还认为自然界是平衡的吗?

假如你流落荒岛,你只有的食物一只鸡和15千克的玉米.让你从以下的生存策略中选择一种能让你维持更长的时间等待救援.1.先吃鸡,再吃玉米.2.先吃玉米,同时用一部分玉米喂鸡,吃鸡产的蛋,最后吃鸡.大多数人选择第二种做法.但是正确的做法是第一种.初级消费者吸收了生产者的能量.而能量在转化的过程中会有能量的流失.现代有许多的人追求高营养的食物(吃野味)我认为这是一种愚蠢的作法.人吃野兔,而兔吃野草使草的部分能量的流失.而营养价值最高的食物是野草.也就是说,野草比野兔的营养价值高,野菜对人的身体大大有好处.粮食.蔬菜.奶类.果类才是最好的食物.因此.我们应建立一个人人不吃肉的社会.

有一个人捉了一只兔子,那人不肯放它.现在又不是过去那种缺少粮食的年代,我们被迫只有吃兔子.我劝说让那人放兔子,但那人不肯,他将兔子活活的玩死.我内心十分的悲伤,我不仅要问:人的恻隐之心何在?杀了兔子破坏了生物减的食物链.灰导致鹰无食可吃,必然灰影响鹰的数量的减少或死亡.一种生物都有自身存在的价值与理由.而我们人类有权利剥夺生物存在吗?(为了自己的利益)我认为是没有的.因此,我们要尊重生命,善待生物.

事物的发展总是前进和上升的,是旧事物的灭亡新事物的产生.达尔文在进化论中就提出:物竟天择,适者生存.的观点在地球上最强的群体是人类.难道要让所有的生物都为人类服务吗?难道要让所有的生物都灭亡只剩下人类吗?但是我的朋友们请不要忘记了大自然的存在.大自然就像一只沉睡的狮子,如果你过多的地对它进行掠夺,那么有一天它会吃掉你的.有一次,我去动物园,看到动物都懒洋洋的躺在地上等着人类提供的食物.朋友们!这是生物在进化吗?我认为这是生物的退化而不是进划.

20世纪后期生物加速了灭亡,而人类的经济却加快了发展.资源越用越少,动物越来越少.生物的多样性逐渐消失.影响生物界不平衡和对生物界平衡破坏最大的是化学工业.化学工业使大气成分迅速改变.动物呼吸了有污染的空气逐渐死亡.大气成分的改变使人类患上许多的疑难杂症.甚至出现温癔横行.大气改变破坏了生物界的平衡,只使生物灾害的发生.

我的朋友,当你看到这些现象后,你还认为自然界是平衡的吗?

在客观规律面前,我们应遵循事物的客观规律.现代的矛盾是人类发展与事物界的矛盾.我们应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犋进,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我们一定要抛弃那种涸泽而渔的做法.

到底应采取那些措施才能使自然界平衡呢?

首先,关闭一些重污染的工厂,禁止使用化学武器.二战时,美国向日本投下的两颗原子弹使我们刻骨铭心.发展化学工业时,要特别注意污染的问题.要严格控制废气的排放量.将污水等有害物质要进行处理,达到标准后再排放.要在发展工业时特别注意安全防止有害物质泄露.

其次,要减少化石那样的使用.减少二氧化碳对人类的危害.大力开发新能源.将能源进行循环利用.减少能量的耗散.多开发可利用资源.减少非可再生能源的利用.世界上一切的能量的来源是太阳,因此,要多利用太阳的能量.在利用能源时,要把握一个尺度.因为能源的储存量毕竟是有限的.如果超出这个限度,那么会使资源枯竭的.能源要再生必须经过一定的周期.如果超出这个周期或破坏了它的循环就进行开采,那么会导致该能源永远地从地球上消失.

再次,人类应与自然和谐相处.不过多地开采树木.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关心自然,不捕杀野生动物.不吃野生动物,退耕还林,退田还湖.

最后,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因为导致生物界不平衡的制造者是我们人类. 控制人口数量,对于经济的发展有巨大的意义.

总而言之,要改变生物界的不平衡关键靠我们自己.朋友们!作为未来世界主人的我们.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因此,让我们从生活中的小事做起.珍惜粮食,珍惜水资源吧!为社会做贡献吧!全球会因你的一分贡献而变的更加美好.而你又有什么理由不参加何乐而不为呢?

第4篇:人工降雨的好处范文

关键词:园林绿化;养护工作;研究

中图分类号: TU986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随着我国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不断深入,我国各个城市都开始大力推广园林绿化养护的建设,这不仅改善了城市的环境,也提高了一个城市品位,使人们的生活更加和谐,城市更加的美丽。因此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背景下,园林绿化养护工作应该注意工作中的细节,并且依据科学的园林绿化养护方法,不断地提高园林绿化养护的工作质量,为人民群众营造一个良好的绿色生活环境。

一、园林绿化养护的重要性

在园林绿化当中,种植和养护是最重要的两个方面,两者缺一不可,相辅相成。园林部门一定要对这两个方面同时重视,不能只重视种植忽视了养护或者只重视养护而忽视了种植,这样都会让园林绿化的工作受到严重的制约。在园林绿化工作当中,种植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养护工作才是做好园林绿化工作的关键所在。做好养护工作的好处非常多,可以巩固园林绿化的成果,对于城市的建设非常有利;让园林植被的成活率有效的提升,让园林的种植成本降低;让环境的客观稳定性得以保持,形成更加良好的生态环境。

二、园林绿化养护的工作分析

1、园林绿化养护中的施肥管理工作分析

在园林绿化养护中的施肥管理工作中,施肥是影响植物生长的重要环节。首先,应该在植物的种植之前进行基肥处理,然后在植物生长的前期以及后期进行科学合理的追肥。同时前期施肥又分为在植物开花前追肥和分化期追肥,并且要依据植物的种类、种植地区以及种植年龄等进行施肥。通常在早春或者晚秋对植物进行施肥,一般不要选择在夏季施肥。具体的施肥次数应该是每年或者每两年施肥一次,并且对植物根外进行施肥的时候,一般选择在每天的下午四点之前和上午十点之后,也就是在室外空气比较干燥和温度较高的时候进行。

2、园林绿化养护中的排水、灌水工作分析

在园林绿化养护中的排水灌水工作中,首先园林的绿化养护盘灌要把干基设计为圆心,在盘内实施灌水养护,并且盘深一般控制在15-30cm。其次要以树冠滴水作为标准,在灌水养护中进行松土工作,使水分能够充分渗透到土壤中,然后在将围埂铲平。当使用穴灌养护时,先在树冠投影的进行挖穴处理,然后灌入水。通常情况下,具体的挖穴数量由树冠的大小决定,并且直径一般为30cm,数量控制在8-12的范围内,穴深要保证控制在不伤害树根的范围内,最后在实施灌水以后,要做还原土壤处理。同时为了提高穴灌的效率,可以在干基的一定范围内埋入两到四个长度为80cm、直径为10-15cm的毛蕊管或者瓦管,并且在埋设结束后,在管内装入碎石或者碳末等填充物,如果经济条件充足,还可以埋设环管并且与竖管连接,灌水结束后及时关闭顶盖,需要灌水时再将其打开。而喷灌养护方式可以有效的节约至少20%的水量,同时还主要使用人工降雨机械化灌溉技术,工作效率比较高,但是需要全套的输水管道以及降雨设备,物资以及人力消耗比较大。还有一种滴管养护技术方法,此技术主要采用小水流对植物根部进行侵湿灌水养护,不仅节约大量的水,还降低了劳动力的投入,具有一定的智能性、机械性,能够实现植物的自动化养护管理,就目前情况来看,是最合理的灌溉方式。

3、园林绿化养护中的修剪管理工作分析

在园林绿化养护中的修剪管理工作中,首先应该明确修剪的具体程序,并且掌握修剪的技术规范和特殊要求,在实际工作中,还要对植物进行实地观察研究,使进行修剪工作时,做到心中有数、胸有成竹。其次在修剪过程中要遵守以下原则:因地制宜、因枝因树,并且要在修剪之后随之取下落枝,同时对于修剪后得植物要进行养护修整和涂漆处理。通常植物的修剪顺序应该从植物的上部开始,并且由大到小,由内向外,逐步向下修剪,同时把所有的死枝、断枝、病虫害枝以及交叉枝一并取出。在修剪养护工作中,还要确保切口的平滑、干净,病虫害枝和枯死枝要修剪到健康组织分枝处,并且在修剪伤口处进行涂料处理,对其进行消毒。

4、园林绿化养护中的病虫害管理工作分析

对于园林植物的病虫害防治工作的进行,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方法: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以及化学防治。生物防治就是以鸟治虫、以虫治虫、以激素或者菌类制虫以及以生物制虫。物力防治就是通过诱饵诱杀、灯光诱杀、人工捕捉、采卵块虫或者热处理等方式对害虫进行防治。而化学防治就是利用高效、低毒害、保护天敌、无污染等化学药剂进行病虫害防治,在化学防治中,严格禁止毒性化学药剂、有机氯以及含汞化学药剂等化学药剂的使用。同时在对植物进行病虫害防治工作时,要依据不同的对象,抓住准确的治理时期,对症下药且安全用药,不要为了使防治效果更佳明显,而随意的增加药剂的浓度,与此同时,还要依据实际情况,定期的更换药剂。对于新的药剂,不要盲目使用,首先要经过必要的试验过程,确保有效安全后在对植物进行使用。

三、园林绿化工程养护技术要点的控制措施

1、科学规划因地制宜

在最初的设计过程中,设计者应带根据园林部门所服务的社会环境进行园林种植的规划,一般从城市文化内涵、城市生态环境以及城市的客观自然环境等一些方面进行规划,这样做的目的是使园林绿化工作融人人们的城市生活中而不会显得十分突兀。在植物选种方面,需要进行精心挑选,严格按照科学方式进行种植,提高成活率:在进行施工的过程中,要按照规划进行实施,如施工中途有所变动,则要经过主管部门同意方可进行计划的更改;在对种苗的运输过程中,要注意轻拿轻放,不在运输过程中造成损失。此外,在每个环节需要安排适当人员进行工作,并且人员安排要有固定的岗位。

2、加强园林绿化养护管理措施

2.1科学化设计和种植

首先对所栽种的植物要进行深入了解,其生存条件是首先要考虑的问题,比如土壤酸碱度是否需要进行调整,土壤的湿度以及土壤中微生物的含量和种类是否有助于植株的成活等,都是需要考虑的问题。工作人员在日常工作重要多学习、多参考,多实践。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深入发展,将会有越来越多的新型植株进入城市绿化的行列中,而这就需要园林工作者不断的去学习,保持在本领域的先进性,更好的为关爱人民群众,服务社会民生。

2.2园林绿化修剪的养护管理

绿化修剪是园林工作的重要部分。在进行园林植株修剪时,要根据植株的特点进行,并且在修剪结束后,需要对植株进行彻底清理,不允许枯枝烂叶在植株中存在,更不能够将一些害虫留在修剪完毕的植株上,还要在植株的被修剪处涂抹油漆,以防止其感染病毒。在修剪的程序上,要本着从大到小、从上到下的原则进行,在剪切植株时,要保证切口干净、清洁。在时间的选择上,可以考虑植物的休眠期,如冬季或是早春,植物在休眠的时间段内代谢缓慢,一般不会影响到植物的成长状态。

2.3树木的病虫害防治

绿化树木主要的虫害有天牛、木虱、潜叶蛾、潜叶虎、介壳虫、金龟子等。近年来在乔木灌木中木虱危害较严重,其次是介壳虫,采用常规杀虫剂、速扑杀,介特灵等均能达到防治效果。主要的病害有:根腐病。白粉病、炭疽病等,常用的防治药物有托布津、多菌灵,炭疽病等,常用浓度800-1000倍。除了药物防治外,栽培上要经常清理枯枝落叶,保持清洁,同时要排除渍水,必要时修剪后喷药。

结束语

城市环境和美好过程中,园林绿化是非常有效的实施措施,良好的园林绿化景观,不仅仅能够更好的满足人们在视觉上的需求,同时也能满足人们在心理上的享受,这样也能更好的提升城市的形象。对园林绿化景观建设和养护管理工作都要重视,采取有效的措施,这样能够促进其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校.园林绿化养护工作要点及建议[J].科技创新导报,2014,(08).

[2]陈志坚.浅谈园林绿化养护工作要点[J].农民致富之友,2014,(17).

第5篇:人工降雨的好处范文

第一章

声现象

第一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产生: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例:鼓面碎纸屑跳动;

吊着的小球被振动的音叉弹开

(碎纸屑、小球的作用为把不易观察到的微小现象放大成明显、易观察的现象,这种方法叫做放大法或者转换法)

2、传播:声以波的形式通过介质传播

3、介质

分类: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传声

‚真空不能传声

举例:宇航员在太空不能直接对话

从玻璃罩中抽出空气,闹钟声音逐渐变小直至消失

4、声速

声速与介质种类

、介质温度有关

V固>V液>V气

空气中温度越高传播速度越快

‚15℃空气,声速:340m/s

ƒ回声测距计算:s=vt/2

声波遇到障碍物要发生反射的现象叫回声

第二节、我们怎样听到声音

1、人听到声音的两个途径:

通过人耳:物体振动产生声波介质骨膜振动听小骨振动

听觉神经大脑

‚骨传声:物体振动产生声波骨头听觉神经大脑

‚说明固体能够传声,且传音效果比空气好

举例:贝多芬失聪后利用骨传声创作乐曲;

咀嚼口香糖、饼干觉到的声音比周围人感觉到的更大

2、双耳效应:声源到两耳距离不同,导致声音传入两耳的时刻、强弱、步调不同

双耳效应是判断声源方位的重要基础,其他应用:双声道立体声

第四章

、声音的特性(超级超级重点)

1、乐音三要素:

音调:声音高低称为音调,频率大则音调高

(每秒振动次数称为频率,单位:赫兹,符号:Hz,人耳听觉频率

可听范围20~20000Hz,低于20Hz为次声波,高于20000Hz为超声波)

‚响度:声音强弱叫做响度,与振幅、距离有关

(振动幅度的大小称作振幅)

ƒ音色:与发声体材料、结构有关

例:

音调:小提琴改变琴弦松紧(定弦),改变音调

吸管长度不同,吹气音调不同

养蜂人区分蜜蜂是否采蜜

暖水瓶灌水声音变化

一玻璃杯先后倒入不同量的水,细棒轻敲,频率不同

医生检查病人腹部积水

女高音音调高于男低音

响度:男低音响度大于女高音

震耳欲聋

音色:人耳能区分出不同乐器的声音、声纹锁的原理、只闻其声便知其人

第四节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1、噪声来源:物理学角度: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

‚环境保护角度: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工作的声音

2、噪声强弱:听觉下限0dB,理想安静环境30-40dB,超过50dB影响休息,

超过70dB影响学习工作,超过90dB影响听力,150dB失听力

3、控制噪声的途径(重点)

声源处减弱(例:消声器、无声手枪、禁止鸣笛等)

‚传播过程中减弱(例:远离噪声源、隔音板、关闭门窗、设立屏障或植树等)

ƒ人耳处减弱(例:耳塞、耳罩、防声头盔等)

第五节

、声的利用

1、超声波

超声波具有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易获得较集中的声能的特点

1)声能传播信息:

举例回声定位(蝙蝠利用超声波夜飞、声呐测距、超声波检测物体)

‚B超(是超声波)

2)声能传播能量:

举例,超声波清洗污垢、超声波治疗结石、

声波熄灭烛焰、造成破坏、超声波除尘、

超声波焊接

3、次声波

火箭发射、飞机飞行以及火山爆发、陨石坠落、地震、海啸、台风、雷电都会产生次声波。

次声波传得很远,很容易绕开障碍物,且无孔不入

第二章《物态变化》知识小结

一、温度

1、定义: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2、单位:

国际单位制中采用热力学温度。(单位:开尔文

K)

常用单位是摄氏度(℃)

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度,沸水的温度为100度,它们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叫1摄氏度

例:某地气温-3℃读做:零下3摄氏度或负3摄氏度

换算关系T=t

+

273K

3、测量——温度计(常用液体温度计)

温度计构造:下有玻璃泡,里盛水银、煤油、酒精等液体;内有粗细均匀的细玻璃管,在外面的玻璃管上均匀地刻有刻度。

温度计的原理: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

③分类比较

分类

实验用温度计

寒暑表

体温计

用途

测物体温度

测室温

测体温

量程

-20℃~110℃

-30℃~50℃

35℃~42℃

分度值

1℃

1℃

0.1℃

特殊构造

玻璃泡上方有缩口

使用方法

使用时不能甩,测物体时不能离开物体读数

使用前甩可离开人体读数

常用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使用前:观察它的量程,判断是否适合待测物体的温度;并认清温度计的分度值,以便快速准确读数。

使用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中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气

凝固

放热

熔化

吸热

液化

放热

汽化

吸热

升华

吸热

凝华

放热

二、物态变化

物态变化的名称及吸热放热情况:

1、熔化和凝固

同种物质的熔点凝固点相同。

① 熔化:

定义:物体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

晶体物质:海波、冰、石英、水晶、食盐、

非晶体物质:松香、石蜡玻璃、沥青、蜂蜡等

明矾、奈、各种金属等

熔化图象:

熔化图象:

熔化特点:固液共存,吸热,温度不变

熔化特点:吸热,温度不断上升,

硬-软-黏-稠-稀,最后变为液态。

熔点

: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熔化的条件:⑴

达到熔点。⑵

继续吸热。

凝固

定义

: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

凝固图象:

凝固图象:

凝固特点:固液共存,放热,温度不变

凝固特点:放热,逐渐变稠、变黏、变硬、最后

凝固点

:液体凝固成晶体时的温度。

成固体,温度不断降低。

凝固的条件:⑴

达到凝固点。⑵

继续放热。

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

区别:晶体都有一定的熔点和凝固点;非晶体则没有一定的熔点和凝固点。

熔化和凝固曲线图

AD是晶体熔化曲线图:

晶体在AB段处于固态,

在BC段是熔化过程,吸热,温度不变,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CD段处于液态;

DG是晶体凝固曲线图:

DE段于液态,

EF段落是凝固过程,放热,温度不变,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FG处于固态。

2、汽化和液化:

① 汽化:

定义: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

两种方式:蒸发

沸腾

定义:液体在任何温度下,只发生在液体表面的缓慢的汽化现象

叫蒸发。

影响因素:⑴液体的温度;⑵液体的表面积

⑶液体表面上的空气流动。

作用:蒸发吸热(吸外界或自身的热量),具有制冷作用。

沸腾

定义: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点:

液体沸腾时的温度。

沸腾条件:⑴达到沸点。⑵继续吸热

沸点与气压的关系: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液面上方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

图象:

蒸发与沸腾的异同:

相同点:都是汽化现象,完成这一过程都需要吸热。

不同点:

蒸发

沸腾

发生条件

任何温度下进行

只在一定温度下(沸点)进行

发生位置

只在液体表面发生

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

剧烈程度

缓慢的

剧烈的

液化

定义: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

的过程叫液化。

方法:⑴

降低温度;⑵

压缩体积。

好处:体积缩小便于运输。

作用:液化

3、升华和凝华:

①升华

定义: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吸

热,易升华的物质有:碘、冰、干冰、樟脑、钨。

②凝华

定义: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放

4、注意生活中的物态变化实例

(1)大气循环中

①属于液化的:云

②属于凝华的:雪

冰花(在玻璃窗的内侧)

(2)干冰(固态CO2)

①人工降雨

当干冰撒到空中,升华,吸收大量的热,使周围空气的温度降低,周围空气中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降雨

②舞台效果的烟雾---

把干冰撒到舞台,升华,吸收大量的热,使周围空气的温度降低,周围空气中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悬浮在空气中,就是看到的烟雾。

(3)“白气”不是水蒸气,是水蒸气液化而成的小水珠。

①夏天吃冰棒,冰棒冒的“白气”,是冰棒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冰冷的冰棒,液化成的小水珠。

②开锅冒的“白气”,是锅里冒出的水蒸气(无色),遇到锅外的冷空气,液化而成的小水珠,悬浮在空中。

第三章

光现象

知识点归纳

一、光的色彩

颜色

1.

光源: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光源分为:天然光源和人造光源

2.

光的色散:

太阳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组成的。

3.色光的混合:

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

颜料的三原色是:红、黄、蓝。

4.物体的颜色:

我们所看到的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透过它的色光决定的

我们看到的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

透明物体对光的作用:透明物体只能透过和它颜色相同的光,吸收和它颜色不同的光

例如:红色玻璃只能透过红光

不透明物体的颜色:不透明物体只能反射和它颜色相同的光,吸收和它颜色不同的光

二、人眼看不到的光

不可见光包括有:红外线和紫外线。

特点:红外线能使被照射的物体发热,具有热效应(如太阳的热就是以红外线传送到地球上的);

紫外线最显著的性质是能使荧光物质发光,另外还可以灭菌。

三、光的直线传播

很重要

1.

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

举例:激光测距、影子、手影、日食月食、小孔成像

小孔成像特点:倒立的实像

2.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是3×108米/秒,而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也认为是3×108米/秒。

四、平面镜

1.平面镜成像特点:(1)

平面镜成的是虚像;(2)

像与物体大小相等;(3)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4)像与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另外,平面镜里成的像与物体左右倒置。

2.平面镜应用:(1)成像;(2)改变光路。

举例:牙医使用、潜望镜、照镜子、

湖水倒影、水中月镜中花

3.平面镜在生活中使用不当会造成光污染

五、光的反射

1.我们能看到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这些物体反射的光射入了我们的眼睛。

2.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注:光路是可逆的)

3.漫反射和镜面反射一样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4.球面镜

包括凸面镜(凸镜)和凹面镜(凹镜),它们都能成像。

具体应用有:车辆的后视镜、商场中的反光镜是凸面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手电筒的反光罩、太阳灶、医术戴在眼睛上的反光镜是凹面镜,对光有会聚作用。

第四章、折射

透镜

(一)

光的折射

1、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会发生变化,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

注意:在两种介质的交界处,发生折射的同时必发生反射,

2、光的折射规律: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随着增大;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变,在折射中光路可逆。

理解:折射规律分三点:(1)三线共面

(2)两线分居(3)两角关系分三种情况:①入射光线垂直界面入射时,折射角等于入射角等于0°;②光从空气斜射入水等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③光从水等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故折射角与入射角存在相等、大于或小于的关系。

属于折射现象的:凸透镜成像(放大镜、照相机、投影仪等)、筷子放水中弯了

、看水中鱼位置比实际高

(二)

透镜

1、透镜及分类

透镜:透明物质制成(一般是玻璃),至少有一个表面是球面的一部分,且透镜厚度远比其球面半径小的多。

分类:

凸透镜:

边缘薄,

中央厚

凹透镜:

边缘厚,

中央薄

2、透镜示意图:

凸透镜:

凹透镜:

3、主光轴,光心、焦点、焦距

a.主光轴:通过两个球心(透镜由两个球面镜构成,固有两个球心)的直线

b.光心:主光轴上有个特殊的点,通过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

c.焦点:凸透镜能使跟主轴平行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点叫透镜的焦点,用“F”表示

。虚焦点: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经凹透镜后变得发散,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在主光轴上一点,这一点不是实际光线的会聚点,所以叫虚焦点。

d.焦距: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焦距,用“f”表示。

每个透镜都有两个焦点、焦距和一个光心。

3、透镜对光的作用

凸透镜:对光起会聚作用;

凹透镜:对光起发散作用

4.通过透镜的光路图像的绘制

1、过光心的光线经透镜后传播方向______________,如下图:

2、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后________;经凹透镜后__________,但其反向延长线必过________(所以凸透镜对光线有________作用,凹透镜对光有________作用)如下图:

3、经过凸透镜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后__________;射向异侧焦点的光线经凹透镜后平行于主光轴;如下图:

5、粗略测量凸透镜焦距的方法:使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太阳光是平行光,使太阳光平行于凸透镜的主光轴),下面放一张白纸,调节凸透镜到白纸的距离,直到白纸上光斑最小、最亮为止,然后用刻度尺量出凸透镜到白纸上光斑中心的距离就是凸透镜的焦距。

(三)

凸透镜成像规律

1、凸透镜成像规律

物距(u)

成像大小

虚实

物像位置

像距(v)

应用

u

>

2f

缩小

实像

透镜两侧

f

v

照相机

u

=

2f

等大

实像

透镜两侧

v

=

2f

f

u

放大

实像

透镜两侧

v

>

2f

幻灯片、投影仪

u

=

f

不成像

u

f

放大

虚像

透镜两侧

v

>

u

放大镜

【凸透镜成像规律口决记忆法】

“一倍焦距分虚实,二倍焦距分大小;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缩小;物在间像在外,物在外像在间”

(四)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

1、照相机与眼睛

a.

人的眼睛与照相机都利用凸透镜成像规律,使物体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b.

近视眼需佩戴凹透镜,老花眼需佩戴凸透镜。

2、望远镜与显微镜

a.

构造:由两个透镜组成,分为目镜(靠近眼睛的透镜)和物镜(靠近物体的透镜)。

3、投影仪:为了使幕上的像“正立”(朝上),幻灯片要倒着插。

第五章

物体的运动

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最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

2.长度的国际单位是米,用符号:m表示,

我们走两步的距离约是

1米,课桌的高度约0.75米。

3.长度的单位还有千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它们关系是:

Km---------m--dm—cm—mm-----------um---------nm

10

10

10

10

4.刻度尺的正确使用:

(1).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它的零刻线、量程和最小刻度值;

(2).用刻度尺测量时,尺要沿着所测长度,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

(3).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最小刻度值的下一位;

(4).

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5.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

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它只能尽量减少,而不能消除,常用减少误差的方法是: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6.特殊测量方法:

(1)累积法:把尺寸很小的物体累积起来,聚成可以用刻度尺来测量的数量后,再测量出它的总长度,然后除以这些小物体的个数,就可以得出小物体的长度。如测量细铜丝的直径,测量一张纸的厚度.

(2)平移法:方法如图:(a)测硬币直径;

(b)测乒乓球直径;

(3)替代法:有些物体长度不方便用刻度尺直接测量的,就可用其他物体代替测量。

如(a)怎样用短刻度尺测量教学楼的高度,请说出两种方法?

(b)怎样测量学校到你家的距离?

(c)怎样测地图上一曲线的长度?(请把这三题答案写出来)

(4)估测法:用目视方式估计物体大约长度的方法。

二、速度

1.

速度:用来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2.

速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公式:s=vt

速度的单位是:米/秒;千米/小时。1米/秒=3.6千米/小时

3.

平均速度:在变速运动中,用总路程除以所用的时间可得物体在这段路程中的快慢程度,这就是平均速度。

三、直线运动

1.

匀速直线运动:快慢不变、经过的路线是直线的运动。这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

2.

变速运动:物体运动速度是变化的运动。

四、世界是运动的

1.

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改化叫机械运动。

2.

参照物:在研究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或者说被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参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