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体育产业概述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本文顺应时代的要求,对于我国体育产业管理的今后发展给出自己的建议。全文共三个部分,首先,第一部分阐述了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概况,同时对于存在的一些问题也予以揭示。第二部分着重介绍了一下国外体育产业管理的先进经验。最后一部分则站在国外先进经验的立场上,对于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方向给予了笔者自己的观点。
关键字:体育产业管理;体育产业发展
一, 中国体育产业发展概况及存在问题
(一) 体育产业发展概述
我国体育产业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起步,经过20年的快速发展,产业框架基本形成,作为国民经济新怎长点的形象初步树立。特别是今年来,在国内消费需求不组,启动难度较大的情况下,体育消费持续增长,体育市场日渐繁荣,整个体育产业正在成为启动消费、扩大内需的新生力量之一,并表现出较大的增长潜力。面对我国体育产业的现状,全面探讨新世界我国体育产业进一步发展的思路及对策,据有较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二)我国体育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1.政府对学校体育产业投入量偏小,投入渠道单一
我国体育产业化以竞技运动为突破口,相比之下,学校体育产业化路子显得捉襟见肘。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各级政府对体育的投入总量虽然不断增加,但体育在政府财政支出中的比重仅为4%,而体育支出在科教文等领域中的支出只占23%。
2.地区间体育产业结构不平衡,过剩与短缺并存
由于受经济、社会、资源等因素的制约,我国社会呈现二元结构,城乡差距、东西部差距十分明显。体育产业作为各地经济发展的组成部分,也表现出明显的二元结构,在东部,尤其是沿海、沿江的大中城市,体育产业成为社会投资的热点,发展十分迅速;而在西部,体育产业尚未形成规模.
二.体育产业发展的国际比较
(一)美国体育产业
美国之所以能成为世界头后体育产业大国,其原因正如George H .saga指出:“今天美国高度商业化的体育产业现象,不是一种孤立的文化现象,它是政治、经济、和社会事件在过去两个多世纪的发展结果,它伴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它事先进的科技、工业化、城市化、人口迅速增长和资本主义的发展的衍生物。
(二)英国体育产业
英国虽然事世界上最早形成体育产业的国家,但其体育产业却是在20世纪60年代之后才开始有了较快的发展。作为最早将产权制度和法人治理结构等市场经济运行机制及制度规则引入体育运动,从而开创体育俱乐部商业化运营的英国,不仅拥有家喻户晓的赛马运动,以及商业开发程度高居欧洲5大联赛之首的“英格兰足球超级联赛”,而且也已构建起了相当完善的体育产业体系。体育已经成为整个国家经济机制的重要环节之一,体育产业的产值在英国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超过了1.7%是英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
三 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展望
1.经济的快速发展,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为体育产业的 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人均收入的变化将引起消费者支出模式的变化,即当家庭收入增加时,用于购买食物 的支出相对减少,而用于教育、卫生、娱乐 、健身等方面的支出则显著增加。另外,由于我国家庭小型化,家庭劳务随科学技术的发展,再加上社会服务化水平的提高和五天工作制的实施给人们带来了更多的闲暇,这从另一方面也刺激了人们对体育健身的需求,这两方面的共同作用无疑将扩大体育产业的发 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 奥运经济 体育产业化 体育产业
奥运会到2004年已经成功举办了28界,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举办,对北京乃至我国的经济文化,环境和社会等方面产生一系列的影响。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尤伯罗斯一改过去奥运会拒绝商业的做法,开始了奥运会史上前所未有的商业运作,尤伯罗斯开创了奥运的经济时代,我们要抓住”北京奥运”这一机遇,缩小我国体育也国外体育产业的差距,发展壮大我国体育产业,使之形成产业化。
一、体育产业化的概述
体育产业是指为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而使体育产品(劳务)进入生产,交换,消费和服务的产业门业.体育产业是一个特殊的行业,它是体育运动和产品制造,商业运作等密切结合而又有其自身发展规律的联合体,也是一种社会性极强.市场运量很大的产业;是运动,器材,组织,观众等高度合而为一的共融性产业.体育产业的发展,是一个国家体育发展到一定水准的标志,是一个国家国富民强的寒暑表。体育产业在很多国家早已是GDP的重要增长点。例如美国的体育产业居十大支柱产业第6位,仅NBA大赛带动经济增长就达40亿美元。我国的体育产业虽然近几年发展很快,但必竞刚刚起步,还在摸索中。2008北京奥运会的举办,为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推动力,给我们全面介入体育产业国际化提供一次重要机遇。我们必须珍惜这个机遇,结合我国实际,大胆创新,勇于开拓,与时俱进,迎来我国体育产业大发展的新局面。
二、我国体育产业的现状
最近几年我国体育得到了蓬勃发展,同时体育产业化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全民健身意识普遍增强,但存在的大量问题也不容忽视:
1.整体产业结构现状受到制约
产业结构现状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发展水平的标志,在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及产业结构条件下经济增长点的选择具有明显差异,在一个国家工业化没有完成时,经济的增长主要依靠工业,尤其是制造业发展,只有到了后工业化时代,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才有可能来自于第三产业。当前我国正处在标准的工业化加速器阶段,作为第三产业的体育产业要在产业结构中有明显的提升速度,并对国民经济增长起到明显的拉动作用,目前从整体上还很有限。
2.发展很不平衡
目前体育产业的发展存在着明显的不平衡状况,首先是地域间的不平衡,经济发达的东南沿海省市发展迅猛而且达到一定的质量,西部地区则发展比较滞后,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客观环境和资源方面的原因,也有主观意识和工作力度方面的问题。产业观念和市场意识有很大差别;其次是各运动项目间的产业开发不平衡.由于各项目的技术水平和在国际上取得的成绩有差别,项目的观赏性也不同,因此其产业资源价值市场容量和效益有很大差异,第三,单位间由于过去计划经济体制下,土地、房屋、设施等资产资源配置方面的差别,也造成了产业收益上的差异。
3.法制,法规还不健全
目前关于体育市场的管理尚缺乏高层次立法,管理中的一些重大问题应需要通过高层次立法予以明确。在体育市场的实际管理中,部分体育经营项目存在权限交叉,在不同的地区由不同的部门管理,甚至在同一地区由不同的部门同时管理,因此全国范围内对体育市场管理高层次的立法期望较高。很多地区的管理停留在简单审查、许可阶段,未实现积极的行业管理,进一步实现体育市场管理科学化、规范化、效益化,建立行业服务标准是当务之急。
三、北京奥运对我国体育产业化的影响
1.促进中国体育产业和企业的国际化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体育产业特别是体育产业的全球化,趋势日益明显。国外著名的体育用品公司,体育管理咨询公司和体育俱乐部纷纷进入我国市场。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利用举办奥运会之机,一方面学习国外的技术、经验。另一方面,也要注重培养我国体育产业的强势企业,力争进入国际市场,借助2008年奥运会,使我国企业包括体育企业快步走向国际,走向世界。
2.有助于体育产业规范化管理和企业制度完善
奥运会对我们调放结合发展体育产业有很大好处,比如:是否要重点支持竞技体育,放开其他体育办的产业;是否要从产业政策上鼓励民间私营企业投资体育产业,特别是一些便于市场化运营的项目。与之相应,体育经济政策要依法保护各种体育所有制体育组织的权益,鼓励体育产业中形成多种所有制的竞争格局,要利用股份制等形式来吸引和组织更多社会资本参与体育产业。
3.为体育产业和企业高级管理人才提供了最好的成长空间
在体育市场中,最重要的资源是人力资源,解决体育市场人才资源短缺和提高运作人员的素质,是体育市场向成熟发展的重要条件。体育产业的发展必须具有能够提供良好市场服务的高素质人才,否则再好的市场策略也没有意义。要实现体育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重视以人为本,大力培养产业人才,不断提高体育产业管理水平。
4.体育产业巨大的经济利益,为企业营销提供了非常大的商机
举办奥运会的影响可以分为直接受益的产业和间接受益的产业,企业可利用奥运会树立形象,提高产品质量,扩大销售渠道,加快企业发展。奥运会是企业品牌推销的最佳时机,有助于促进我国企业加快形成体育产业龙头企业的进程,有助于我国体育企业利用资本市场发展体育,有助于我国体育产业化的形成。
5.有助于我国全民健身运动和我国传统体育项目的发展
在北京举办奥运会,将有助于全民健身活动。奥运会带来了对体育的,对建身的重视,对各种有助于身心建康的锻炼方式的推广。这不仅有利于提高人民群众的身体素质,而且也是培养体育消费群体,从经济角度讲,是提高体育场馆的利用率,培养体育市场的主体,对经济发展有重大意义。
四、结束语
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申办成功和雅典奥运会上取得的历史性突破,给中国体育市场带来了无限的商机,体育产业化是我国体育事业深化改革的突破口。我们应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加速对体育经营管理人才的培养,充分遵守市场经济规律,通过体育的产业化来推动我国体育市场事业的发展,随着新世纪我国体育改革发展战略目标的确立,以及人民物质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体育产业必然拥有广阔的前景,成为我国新的经济增长点。
参考文献:
[1]刘淇:北京奥运经济研究[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2.15~28
[2]喻坚:2008年北京奥运会对中国社会文化的影响[J].山东体院学报,2002.6~9
[3]王守钧:对我国体育产业的 经济学思考.体育与科学,2002.(3)
[4]韩丹:论21实际我国的体育创新.体育学刊,2002,(1)
(一)体育经济模式概述
体育经济的发展主要有两种模式:市场主导型和政府参与型。市场主导型指体育产业发展的原动力是市场主体自身对商业利润的追求,以及不同市场主体间相互竞争产生的压力和推动力。如美国的“俱乐部+中介机构”模式,具有完善的俱乐部体制、职业联盟体制以及发达的体育中介机构;英国的“消费群+市场体系”模式,具有老牌资本主义国家的国民消费传统和完整的体育市场体系。
政府参与型是相对于市场主导型而言。在某些国家和地区,当市场调控失效或政府预期市场可能失效的时候,政府采取措施对体育经济进行宏观干预,对本国本地区体育产业的发展设定目标,并且经常利用多种手段加以引导、调控和规范体育市场主体的组建与运作。如法国对体育经济发展的宏观政策支持,日本的梯度发展战略等。
(二)山东省的体育经济模式分析
山东省体育经济模式不同于发达国家,在本课题中,我们将之定义为“政府主导―市场参与型”。从十一运会的体育经济得到动力来看,政府主导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山东省借承办十一运会的机会,全力推动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构建全民健身设施网络,力争用3至5年时间,每个市、县(市、区)建成1处相应规模的全民健身中心或健身场地,每个乡镇建成1块球类项目健身场地和1套健身路径,每个行政村建成1套包括篮球、乒乓球等项目的健身设施。
二、山东省十一运会对体育经济的作用
(一)十一运会对山东省体育经济的市场拉动
山东省利用十一运会的契机,力争通过今后五年的努力,体育产业发展实现新突破,逐步建立起以健身服务业、竞赛表演业、体育彩票业和体育用品业为支柱的体育产业体系;体育设施建设提升新层次,省、市、县(市、区)建成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体育公共基础设施,城市社区、乡镇、行政村建有健身场所,人均体育场地面积位居全国前列;体育国际交流开创新局面,体育对外交流与合作进一步活跃,不断开拓新领域,力争承办更多有较大影响力的国际体育赛事。这些举措对该地区居民的生活质量提供了攀升空间,同时对体育服务业、体育建筑业、体育表演业、体育用品业等行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二)十一运会对山东省体育经济的联动产业与就业效应
体育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国民经济其它产业的支持,体育产业的成熟和壮大也能够带动其它产业的发展。体育产业对其它产业具有强大的联动作用,在一定条件下能带动旅游业、商业、广告业、制造业、服务业、通讯业、信息业、金融业等行业的发展。体育产业作为第三产业,可以创造较多的就业机会,接纳较多的劳动力就业。1990年,英国在体育运动和体育产业中的从业人员近50万人,超过农业从业人口;德国休闲服务业从业人数超过300万人,年营业额高达4000亿马克;2008年北京奥运会给北京增加了接近10万个就业机会。
山东省充分利用带来的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推动旅游、金融、商贸、通讯、体育等产业实现新一轮发展,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济南市今年一季度围绕全运会的基础设施建设,拉动建筑业增加值增长25.5%,创造就业岗位约100万个。
(三)十一运会对山东省体育经济的人文效应
提高劳动力素质的是体育的主要作用之一,体育运动有助于改善劳动者素质,提高劳动生产率。劳动者作为生产力的首要要素,通过体育运动,其身体素质和智力素质得到提高,进而提高劳动生产率。
三、十一运会对山东省体育经济的效益分析
(一)十一运会的社会效益
体育经济的社会效益主要体现在促进人类进化、形成和改善社会、协调社会行为、提高社会生活福利等方面。
山东省把加快全民健身事业的发展纳入十一运会办赛宗旨,组织实施了“一点三线”全民健身和农村体育工程。全省规划建设全民健身工程800多项,17个市、140个县都设有健身中心或健身广场,基本形成了以济南为中心点、以市级城市为支点的沿海、沿黄和历史文化三条全民健身特色带;结合新农村建设,农民体育健身工程达到3.2万个。初步统计,四年来全省全民健身设施增加了4000多万平方米,总量增加了近50%。济南、青岛等城市健身设施条件大为改善,主要城区基本形成了“15分钟”健身圈。同时以“全民健身、共享全运”为主题,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体育活动,做到整体有规划、月月有活动、周周有项目,推动健身活动更好地融入群众的日常生活。今年开展的“百县篮球、千乡乒乓球、万人象棋”活动,全省共有16万人参加,深受广大群众的欢迎。
山东省借十一运会之际,在群众体育方面采取的有力措施,符合广大人们群众的利益,把山东省体育事业向前推进了一大步,创造了巨大的社会效益。
(二)十一运会的经济效益
体育的经济效益包括直接经济效益和间接经济效益。直接经济效益是因从事体育活动而直接所得的经济收益,如体育比赛门票收入、体育场地使用费收入、体育广告费收入、体育训练用品收入、体育纪念品收入及其他体育衍生品收入等等;间接经济效益是指由于体育活动及其相应的社会影响力,而表现为其他部门和行业所得的经济效益,如体育的广告效益、旅游业收入等。
在济南主赛区专门规划建设了全运村(包括运动员村和媒体村),力争为运动员和媒体记者参赛、工作、生活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在前有奥运会后有亚运会、世博会,又面临重大自然灾害和国际金融危机的特殊形势下,积极面向国内外市场,开发全运品牌价值,努力提高市场化办赛程度,在十一运会倒计时100天之际,已有16家国内知名骨干企业成为十一运会合作伙伴,赞助资金达6亿元,接近实现预期的市场开发目标;实施全运带动战略,借会造势,借势发展,充分利用十一运会带来的巨大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推动旅游、金融、商贸、通讯、体育等产业实现新一轮发展,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升级。
根据山东省的实际情况,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一个省份,经济基础相对于发达国家还比较薄弱,体育产业化水平不高,还没有能力单纯靠竞技体育的直接经济效益办全运会,因此,十一运会的直接经济效益会出现亏损,但间接经济效益必将获得盈利。
四、结论与建议
一是山东省的体育经济模式应该是“政府主导―市场参与型”。
二是“十一运”对山东省体育的经济表现,在于通过提供体育服务产品,起到拉动市场、增加创汇、扩大就业、联动产业等作用,从而促进地区经济增长。
[关键词]高校;体育赛事;开发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5)05-0019-02
doi: 10. 3969/j. issn.1671-5918.2015.05-010 [本刊网址]http://
高校体育产业是我国体育产业重要的组成部分,如何开发高校体育赛事市场,是高校体育产业化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因此,对高校体育赛事市场开发进行深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一、我国高校体育赛事开发现状分析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发展,我国高校体育产业在社会化、市场化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增强了高校体育的活力,丰富了其社会功能。但由于高等教育在体制和机制方面还不能适应市场发展的要求,加上管理制度、经营人才、场馆建设和思想意识等原因,使得高校体育赛事市场开发困难重重。现阶段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高校体育赛事与市场相结合的观念滞后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逐步深入,新的教育体制和机制正在形成和完善之中。但有些高校管理者只考虑自己学校完成竞赛成绩指标,关心自己参赛运动队的竞赛成绩,与市场结合、与商家配合的认识不足、观念滞后,在配合赛事作相关服务方面主动性不强,服务意识淡薄,不利于体育赛事市场开发。
(二)高校体育赛事组织结构薄弱
目前,我国高校体育赛事组织结构模式主要是:政府发起(主要是教育部和大学生体育协会),以政府支持为主,学校参与为辅的组织模式,这种以直线一职能式的组织结构,虽然符合我国国情和大学生体育水平的现状,但高校的主体地位并不明显,没有按照作为高校竞技体育管理主体来建立自身的组织机构,更多的是担任承办组织或是协办组织的角色。这种组织结构薄弱,不利于有效地利用高校体育无形资产,不利于开发体育赛事。
(三)体育赛事数量少、市场化运作水平低
目前,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计有田径、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网球、游泳、羽毛球、冰雪等24个单项协会,每个协会每年都会举办单项比赛,但是,由于这些单项比赛的参加者一般是会员学校,而这些协会的会员一般都不多,导致参赛队伍少,体育赛事数量就少。在我国高校体育赛事的运行主要是以友情赞助型和混合型运作模式为主,加上我国大学生体协受教育和体育部门双重领导,其日常工作必须会受到干涉,同时,在商业合作开发过程中,缺乏与社会和企业广泛交流和良性合作,所以,我国高校体育赛事市场化运作水平低。
(四)人才缺乏,竞技水平低
人才培养,质量是生命,特色是关键。目前,我国体育人才培养存在以下三个问题:一是课程设置单一,强调专业教育的纵向深入,必修课偏多;二是选修课不足,限选课多,任选课少;三是忽视了人文社会科学课程。专业课程结构滞后于时代的发展,灵活性、适应性较差。这必须导致我国高校人才缺乏,体育赛事的竞技水平低。
(五)收入来源与分配结构不合理
目前,我国高校体育赛事的主要收入项目包括会费捐赠、政府拨款、学校拨款、门票收入以及其他合法收入等,但媒体市场、比赛收入来源却非常缺乏,另一方面,高校体育赛事的主体是各高校运动队,它们本应在管理、利益分配中占主导地位,但由于作为绝大部分赛事组织者的大学生体育协会,在利益分配、利润流向等方面拥有主导权,因此,高校运动队在权益博弈中几乎处于完全被漠视的地位,除能象征得到一些赞助的体育用品外,基本上只能付出,得不到任何回报,造血功能严重不足,其结果,一方面各高校运动队投入不断加大,处境艰难,只能维持一种低水平竞争;另一方面,管理方赚得金银满盆,春风得意,这严重影响了高校体育赛事的良性发展。
二、高校体育赛事市场开发策略
(一)改革和完善赛事运行模式
体育赛事的组织和管理是一件非常繁杂的事务,其中涉及到体育、经济、法律、广告、传播等多门学科,这需要专业的机构来从事这方面的工作。首先,高校体育赛事应该交给专业的体育营销或者推广公司来运作,要将各种资源包括人才、市场、资金等有机地整合到一起,走商业化运作与学校支持相结合的道路。其次,我国高校体育赛事要争取以独立方式运作,避免教育和体育部门的行政干预。全国大学生体育协会及下属协会、各参赛高校等应该由组织方变为管理方,以学校社团俱乐部的形式推动赛事运作的市场化,同时,要加强管理监督机构和相应的机制的建立,严密签订合作协议,减少责任纠纷的发生;统一体育商业合作标准,更新经营理念,谋求平等合作。再次,发展我国体育产业要根据我国国情建立形式多样、灵活多变的竞赛体制,借力资本市场的平台,借鉴国外俱乐部的经营管理思路,形成体育俱乐部的运营模式:职业体育联盟、运动员、观众、体育经纪人、赞助商、各类媒体以及企业等。
(二)提高现有体育赛事的质量,打造品牌赛事
高校体育赛事的竞技水平是创立品牌赛事的基础。高校体育赛事的竞技体育水平提高了,就会有高水平的联赛、巡回赛、表演赛;有了这些赛事,可吸引大批观众到现场观看比赛,有观众就会有门票收入,高水平的赛事还会吸引电视、媒体、企业的关注,就会有转播、广告的收入,会得到企业的赞助。有了经济做后盾,又可扩大比赛的规模,提高比赛的影响力,使高校体育赛事产生自身造血机能,走上一个良性发展的轨道。其次,要打造高校品牌赛事还要进行准确的定位,高校赛事的开展要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在项目的选择上,主要是符合青年学生身心发展所需要的、社会基础条件好、方便活动开展的项目,做到有的放矢。我国大学生体育赛事起步晚、水平低,无法与社会上职业比赛相抗衡,因此,赛事市场开发要从形象设计到精神体现、从赛前宣传到比赛安排、从校园的预热活动到比赛当天的宣泄活动,全方位地、立体地展示大学生赛事的整体形象,要突显负载于大学生运动之上的精神和文化追求,向社会传达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并在比赛期间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文化活动,提供赞助商与消费者互动沟通的机会,让消费者满意,赞助商满意,达到双赢的目的。
(三)积极稳妥的开发体育赛事资源
大学生体育协会及各高校作为高校体育赛事管理和经营者,要建立市场意识,与社会建立密切的联系,了解社会对体育消费的需求,多渠道、多形式地发挥高校体育赛事资源的作用。在高校体育赛事市场开发上,要结合高校特点和实际情况,开展有着广泛群众基础,受广大学生欢迎和喜爱的学校体育赛事项目。在时间上,既要做到有一定的延续性,以利于企业宣传,又不影响学校的正常教育秩序;在赛事体系上,要力争形成不同层次、不同水平、不同风格的赛事体系,加大各高校之间的赛事联系,以赛事促沟通,以赛事促建设。突破过去的各个高校、各个院系单独办赛的方式,走出小打小闹自娱自乐的尴尬境地;要根据项目的季节性特点,合理设置比赛时间;根据学校的特色和传统,设立个性化项目,同时,根据男女平等的原则,兼顾男女项目平衡参与。其次,要大力进行高校体育赛事附加产品的开发,体育赛事附加产品的营销不仅是体育赛事收入的重要来源,也是体育赛事品牌建设的重要手段。比如,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仅标志产品和纪念币吉祥物两项就出售了2.14亿美元,雅典奥运会纪念品的零售额也高达7.28亿欧元,相比之下,我国绝大部分高校体育赛事赛事附加产品的开发严重滞后了,即便是CU-BA也只是开发了像帽子、文化衫、吉祥物等纪念品,不仅产品的种类单一,而且销售渠道也不多。因此,我国高校体育赛事在附加产品的开发上,应该从学生和赛事特色出发,开发些适合年轻人使用的像鞋子、服装、腕带、护臂、头带、各式水壶、球队标示手表、毛巾、纪念和收藏品、吉祥物以及玩偶等。
(四)加强与企业合作
高校体育赛事不应由教育行政部门及学校来承担费用,更不能依靠参赛者的参赛费来维持,高校体育赛事最大的自身优势,就是拥有数量庞大而又充满活力的消费群体。为此,高校体育赛事要积极进行赛事营销以吸引赞助商,通过加强与企业的合作,既可以给高校体育赛事注入发展资金,用于对赛事的包装、策划和推广,弥补高校体育资金的不足,又可以促进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高校体育赛事还要通过商业化运作来提高自身的造血功能,最快地摆脱落后的思维范式,以赛养赛,以赛促赛,这样高校体育赛事才能走上良性循环的发展道路。同时,高校体育赛事要为企业产品营销提供各种便利,尤其是在赛事项目设置和时间安排上,要给企业提供便利,以充分发挥广告效果。
(五)加强赛事文化建设
>> 现代区域产业经济发展概述 区域特色经济发展中的优势比较、产业选择和路径分析 主题旅游产业经济发展分析 区域产业经济发展问题及发展策略之研究 自然资源对区域产业经济发展的影响 高职艺术专业与区域产业经济发展的对接研究 海洋产业经济发展研究 区域经济发展规划中的主导产业选择研究 区域林业经济发展差异性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楚雄天然生物彝药产业经济发展资源研究分析 产业经济发展新趋势的分析与阐述 当前体育产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区域循环经济发展的阻力因素与战略选择分析 厦门CBD区域经济发展的SWOT分析及战略选择 产业经济发展规律研究 促进农村产业经济发展的几点思考 休闲产业经济发展模式探析 体育产业经济发展之我见 湖南艺术创意产业经济发展研究 香河县产业经济发展与定位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4]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A]//国务院公报2009年第34号[S]. 2009:6~10.)
[5]宋增文. 基于投入产出模型的中国旅游业产业关联度研究[J]. 旅游科学,2007,( 2 ).
[6]左冰. 中国旅游产出乘数及就业乘数的韧步测算[J].云南财贸学院学报,2002(6):30-34.
[7]王琳.天津旅游产业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力和贡献度研究[J].http://.cn/chinese/zhuanti/whbg04-05/797795.htm.
(东北财经大学 体育教研部,辽宁 大连 116025)
摘要:本文根据产业布局中应用广泛的点轴理论,结合辽宁省内现有的体育旅游资源分布现状和政策契机,创造性提出辽宁体育旅游产业发展的“双核、双轴、四区”的布局模式.
关键词 :体育旅游;产业布局;点轴理论
中图分类号:G80-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60X(2015)05-0180-02
体育旅游作为当前理论界和实业界探讨的一个热点领域,近年来不断地拉动了地方经济与国民收入的增长,发展体育旅游已成为我国部分省区十二五规划的战略重点.目前对体育旅游的研究方向主要集中于体育旅游的资源开发、营销模式和产业现状等方面,而对于推动和解决体育旅游的关键问题——产业规划、空间布局等深层内容的理论探讨较少,总体研究不足和深度不够的状况显然不利于体育旅游相关理论研究推进,亟需更加科学、深入、规范的研究.
1 点轴理论及其概述
点轴理论是经济地理学中的一个重要理论,该理论是由中心地理论、空间集聚理论和增长极等理论演变而来,最早提出者是我国地理学家陆大道先生,其理论内涵是:地域空间结构的演化是由“点”到“轴”、再由“轴”到“面”的渐进式演化过程.“点轴”理论反映了社会经济空间组织的客观规律,经国内多次产业布局和国土规划的实践论证,是目前最有效的产业布局和区域发展的空间结构模式.国内一些学者运用点轴理论进行旅游产业布局,如石培基,李国柱(2003)根据“点一轴”理论主要概念,在考察我国西北地区旅游资源及优势分布的基础上,结合当地气候特点人文特色,提出构建运用有序的旅游“点—轴”发展理论是实现西北地区旅游业要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途径.汪德根和陆林等(2005)也基于点轴理论分析了点—轴—面相结合的旅游空间结构的形成过程.马勇和李玺等(2004)在此基础上提出“随着点轴空间结构的不断演化,旅游产业网将是一个更高级的形态”的观点.在体育旅游产业空间格局分布及发展程度状况上,辽宁省各主要地区尚存在发展较不均衡、布局相对分散等问题,鉴于此,“点轴”理论对于解决体育旅游产业规划布局问题十分具有借鉴意义.
2 辽宁体育旅游产业的布局现状分析
2.1 辽宁省体育旅游产业布局的优势条件
体育旅游产业的发展需要一定的经济发展水平来支撑,由于地区资源禀赋、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差异,体育旅游产业要从经济水平较发达,区位优势明显的“核心区域”开始发展,然后向“边缘地带”进行扩散.据辽宁省体育产业和旅游产业相关调查报告统计显示,辽宁省无论是体育产业还是旅游产业的主要集中区域在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高的省会城市沈阳和港口城市大连,从产业布局的主要格局看,体育产业和旅游产业的发展规模与城市经济发展水平正相关,不仅拥有沈阳、大连两个发展势头强劲的体育旅游产业“增长极”,其他地域也依据当地的特色资源(例如丰富的山水资源、特色的民族文化传统资源)形成区域性的体育旅游产业中心,这些地区的发展规模能够产生较强的产业集聚效应,不仅能够使得不同区域各具特色的体育旅游资源沿着“梯度差”和“压力差”向周围相关地带扩散,也能形成全省综合产业规模效应.
从体育旅游产业的发展规模与发展速度上看,已形成“两个核心”与“十字状”格局,分别以沈阳、大连地域为核心的南北纵轴,和以锦州、盘锦、鞍山三城市为主的东西横轴的产业格局.通过以沈阳、大连等中心城市集团的多次覆盖与扩散,有力地推动辽宁体育旅游产业的整体快速、非均衡协调发展.
2.2 辽宁省体育旅游产业布局的发展困境
由于辽宁各个城市间在体育资源,经济发展程度,人口数量,交通设施等方面存在差异,辽宁的体育旅游产业发展存在严重区域发展不均衡现象,统计数据显示沈阳和大连在省内体育旅游产业规模占比较高,全省约48%的体育旅游产业集中在这两座城市.而铁岭、朝阳、阜新等经济发展程度相对较低的城市,体育旅游产业发展基础明显薄弱,发展步伐缓慢.而核心城市,也尚未发挥出增长极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在核心区域和个节点之间,没有形成有效的关联和互动.在体育旅游产品的开发推广过程中,区域间统一协调的体育旅游产业规划机制尚未形成,有些区域各自为战或争相仿效,缺乏创新和特色产品.因此,为促进辽宁省体育旅游产业发展,加强规划,科学布局势在必行.
3 辽宁体育旅游产业优化布局的战略选择——“双核、两轴、四区”
产业规划布局应该秉承“资源互补、均衡发展”的理念,将区域内的各个城市有机的融为一个整体,而不是彼此没有联系的单体来进行规划.在体育旅游产业一体化的规划建设中,要结合产业分布理论,从省内各城市的区位优势资源出发,合理规划、科学布局.本文根据产业布局的点轴理论,结合辽宁体育旅游产业的发展现状和特征,提出了辽宁体育旅游产业——“双核、两轴、四区”的产业布局模式.
3.1 “双核”——沈阳、大连两个核心增长极
就辽宁体育旅游产业的布局来看,以省会城市沈阳及滨海经济发达城市大连为中心的体育旅游产业布局在区域体育旅游经济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典型的双核发展模式,“双核”模式的发展容易通过“轴线”向周围快速扩散,从而推动体育旅游产业在全省的发展.作为辽宁省的省会,沈阳是集政治、经济、文化三位一体的区域中心城市.沈阳不仅拥有丰厚的文化底蕴、悠久的历史内涵,也拥有发达的现代工业体系和快速发展的服务业部门,不断吸引东北地区优秀的人才和资源向沈阳集中.大连是位于辽东半岛南端的著名港口城市,也是我国的计划单列市,副省级城市.在近年的发展中,大连行使着东北地区门户港口城市的功能,并逐渐成为东北亚的重要港口,成为东北地区经济增长的明星.沈阳、大连两地的经济总量占全省一半以上,而且,全省有一半左右的人口集中在这两个地区.因此,沈阳、大连符合增长极的相关条件.
3.2 两轴——沈大、京沈高速为依托的公路轴和以辽宁沿海旅游带为依托的滨海轴
有了增长极和发展节点,连接其中的轴线尤为关键.辽宁省内发达的交通条件有利于体育旅游产业的推广和扩散.在沈阳、大连之间有“沈大高速”、“哈达高铁”,这两条交通线路贯穿两地,“京沈高速”也将辽西地区与辽中地域有效沟通.同时,辽宁沿海高速也将大连与沿海地区(包括辽东在内)的其他城市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便利的交通网形成的轴线不仅有利于各地游客向沈阳、大连这两个增长极集中,更有利于体育旅游产业沿着交通轴线向周围地区扩散,进而带动全省体育旅游产业发展.例如闻名全国的钢都鞍山、煤炭石化之城抚顺、煤铁之城本溪、化纤之城辽阳、煤粮之城铁岭均分布在沈阳附近一百公里的半径的范围之内,并与沈阳拥有便利的交通联系,因此,这些地区自然形成了以沈阳为中心的辽宁中部经济圈、旅游区域和城市群落.处于增长极地位的沈阳对这些城市具有较强的吸纳力和辐射力.大连也是如此,其增长极的作用会不断向北部延伸,对大石桥、营口等地的体育旅游产业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3.3 四区模式
在“双核”“两轴”的基础上,为了促进体育旅游产业更完善、全面、均衡的发展,本文又提出了“四区模式”.“四区模式”是一种全面、互补、均衡、一体化的发展模式.“四区模式”不仅能够使辽宁省内体育旅游产业均衡发展,更能利用不同区域内的特色和功能,形成一体化的,具有综合竞争力的产业集聚.目前,辽宁的体育旅游产业已形成不同区位、不同功能、不同特色产业集群.根据地理、文化及经济发展状况,辽宁体育旅游整体上可以划分为:依托当地丰富的山水资源形成的辽西休闲体育旅游产业区、利用当地的民族传统体育资源构成的辽中辽南健身体育旅游产业区、开发沿海水体资源构件滨海体育旅游产业区和拥有强大经济实力和体育场所的沈大体育赛事旅游产业区四大区域.
首先,这四大区域在功能上具有互补作用.爬山、踏青使游客领略辽宁大好风光,极具民族风情的特色体育传统活动让有课感受民族文化的多姿多彩,时尚、刺激的海上风光和海上体育活动更是让人感受时代的发展、生活的丰富,充满激情的大型体育赛事,让游客沉浸在欢呼雀跃之中,其乐融融.山水体育旅游、民族特色体育旅游、海上体育旅游和大型赛事体育旅游属于体育旅游产业的不同产品.这四种产品都是根据各地区特殊的经济、社会文化开发而来,并且各具特色,能够给游客与众不同的体验,具有较强的互补性.
其次,四大区域间又便利的交通,方便游客往来,实现体育旅游产品真正的互补.在这一结构中,要使这四个区域形成真正意义上的互补,形成一体化、具有整体核心竞争力的产业布局,需要将这四个区域有效的链接起来.在“点—轴”理论为“四区模式”提供了有效的理论支撑.即通过主要交通线路将四个区域有效连接起来,为旅游产业创造良好的交通条件,便于游客、资源有效流通.辽北、辽中、辽南之间有“沈大高速”、“哈达高铁”贯穿,辽西与辽中地区也由“京沈高速”有效沟通,便利的海上交通更是将辽宁沿海地区联系起来,促进整个地区的交流.在这便利的交通轴线连接下,各地区的体育旅游产业的发展将更加紧密,形成辽宁体育旅游产业网.
参考文献:
〔1〕吴必虎,严琳.中国体育旅游发展的战略与政策[J].体育科研,2007(5):1-4.
〔2〕陆大道,等.中国区城发展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316-333.
关键词:体育旅游;开发模式;对策
前言
体育旅游是一种新兴的旅游概念。至今在学术界还没有定论,笔者认为体育旅游是体育产业和旅游产业交叉渗透产生的一个新领域,是以体育资源为基础,吸引人们参加与感受体育活动和大自然情趣的一种新的旅游形式,是体育与旅游相结合的一种特殊的休闲生活方式。
在我国体育旅游正处在起步阶段,但发展十分迅速。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开始对生活品质有了更高的要求,对旅游产品需求逐渐旺盛,特别对体育旅游这类康体休闲项目亲睐有加。目前全国各地共有100多个体育赛事或旅游节庆,同时还有11个体育旅游专项产品。国家旅游局曾推出过60项具有地方特色的大型体育健身游活动和12大类80个专项体育健身旅游产品和线路。为此许多城市和地区都在积极研究如何利用自己的旅游资源来开发体育旅游,其中青海西宁以“赛事+旅游”而形成的环青海湖旅游圈开发模式是迄今被证明最为成功的一种模式。
大渡口区作为重庆九大主城区之一,曾以钢铁工业而名噪一时,随着2011年重庆主城产业结构转型,重庆钢铁厂从大渡口区搬迁,使得大渡口区制定了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的政策,因此旅游业必将成为发展的重点。本文通过对国内体育旅游开发模式的研究,结合重庆市大渡口区的资源优势,提出适合大渡口区体育旅游的开发模式和发展对策建议。
一、体育旅游开发模式研究概述
体育旅游虽然在我国起步较晚,但伴随着国内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体育旅游业发展迅速,并且越来越得到大众广泛关注。国内学者对体育旅游开发模式从不同的视角和层面阐述了自己看法。
其中钟学思在他的论文《国内外现有体育旅游开发模式对桂林体育旅游的启示》一文中,较为系统的阐述了五类开发模式分别为:构建体育旅游圈模式、组建会员制俱乐部模式、产业非均衡协调发展模式、主题开发模式、体育旅游开发遵循政府指导下的企业化经营模式。[1] 其中不少学者对构建体育旅游圈模式有一定深入的研究,这种模式是在经济圈理论基础上形成的,强调以体育资源为核心组成具有一定地理范围的协作区域,最终发展目标是经济圈内交通和通讯联系网络化、体育旅游资源开发利用集约化等,这种模式的成功案例就是环青海湖旅游经济圈的构建。孙班军在他的论文《构建“环京津体育旅游圈”的战略构想》一文中对建设环京津体育旅游圈经行了可行性分析,张宇飞也在他的论文《构建大连体育旅游经济圈的探索》一文中对体育旅游圈经行了分析。[2]-[3] 另外学者周立华在《体育旅游资源“多类多元”开发模式构建》一文中从产业和资源两大视角阐述了他的看法。[4] 他认为体育旅游从产业角度来看可分为以旅游资源为依托开发体育旅游产品的“旅游+体育”模式和以体育资源为依托开发体育旅游产品的“体育+旅游”模式;从资源角度可分为以某一种体育旅游产品为开发目标的专一型模式,将体育与其他旅游资源相互配合整合开发的组合型开发模式,开发其他旅游时附带与旅游有关的产品模式。学者孙丰念在他的《我国体育旅游区域开发模式的研究》中,从资源、市场角度提出了资源型、市场型和创新型开发模式。[5] 资源型强调以特色体育资源为吸引力来进行开发;市场型强调以旅游者需求为导向来开发适宜的产品;创新型则强调要抓住旅游者新、奇、异的需求或重大事件来开发相应的旅游产品。
二、大渡口区体育旅游资源开发优势分析
(一)山、水、公园众多,多元化资源优势明显
重庆是一座举世闻名的山城,它最突出的特点是地形起伏有致,立体感强,大渡口区继承了重庆的地理特点,呈现山高水多的资源特性。在山体资源方面,大渡口区有金鳌山、双山、尖石山、贯金山、马鞍山等。在水体资源方面,大渡口区南部紧邻长江,有34公里的黄金水道;另外有跳蹬河、伏牛溪等支流作为补充;三峡大坝的蓄水至175米,使得大渡口的通航能力得到很大的释放,有利于水面体育旅游的开展。大渡口区现有和已经动工的公园达到42个,“公园大渡口”已经成为大渡口区“十二五”规划中的既定战略,如此规模的市政工程建设,将使大渡口成为重庆公园之城。山、水与公园资源将会形成一个良性的生态综合体,为体育旅游的开发提供基础保障,同时吸引众多的旅游爱好者前来观光游览。
(二)城市交通便利,尽显区位优势
大渡口区地处重庆主城的西南部,濒临长江,东临巴南,南接江津,西北与九龙坡接壤,是重庆市主城区12个中心组团之一,是重庆市主城都市发达经济圈的重要组成部分。大渡口区城市交通发达,公路交通和轨道交通纵横交错,重庆市内环高速公路横贯大渡口,全市首条城市快速公交已经修抵大渡口,轻轨已建成的二号线、正在建设中的五号线、八号线纵贯全区,4座长江大桥和1座铁路大桥加强了大渡口与其他主城区的联系。优越的区位和便利的交通,使得大渡口区可进入性大大的提高,旅游业极具发展潜力,为日后体育旅游的开展提供了客源市场的保障。
(三)“健康重庆”为大渡口体育旅游发展提供契机
建设宜居、畅通、健康、平安和森林重庆,是重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314”总体部署的综合性载体。“五个重庆”中的“健康重庆”旨在提高全民身体素质,丰富民众的业余体育生活,发展体育产业。“健康重庆”的提出为大渡口区体育基础设施的完善和发展全区体育事业提供了政策支持,并为其发展体育旅游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一、什么是体育经济学
体育经济需要构建自己的理论体系,这就是体育经济学所要承担的研宄任务。既然要构建自己的理论体系,相应的属性定位就是至关重要的。关于体育经济学的学科属性,大概有三种观点,一种认为体育经济学具有体育学的属性,一种认为体育经济学具有经济学的属性,一种是认为体育经济学具有多学科交叉属性。更简单一点,也有学者将体育经济概述为是指从生产和经营的角度出发,把大众的体育生活和与此相关的经济行为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作为一项特殊的产业来发展的一种经济行为。其实看看在研宄过程中关注的是什么,应用的是什么理论基础,在体育经济学的研宄中固有课题是否包含体育学的基本内容,就可以很容易分清,体育经济学应用的是经济学的相关理论原理分析市场、解决问题,与体育教学和体育训练本身并无关系。健身市场的营销理念与运营战略是大力发展体育健身产业的宏观问题,健身教练和服务人员的培养则是在此基础上进行的增值养成行为。国内外对于体育经济学的研宄思路有很大区别,国外体育经济学研宄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经济学问题,即研宄的是经济学问题,只是利用体育领域中的现象来注释和阐释而已;而国内的体育经济学研宄思路是利用经济学原理来解释体育领域中的经济问题和现象,一旦问题深入,需要提出具体的发展规律问题时,就会不知所措,无从下手。从经济学角度分析健身市场的发展现状,在相对独立完善的经济学角度上分析问题,才可能构建出相对完整的研宄框架,有据可依。
二、后奥运时代健身倶乐部发展遇到的问题
既然体育经济是隶属于经济研宄领域的问题,那么在分析后奥运时代体育产业遇到的问题时,就要与经济发展现状相结合,在现实的条件中寻找答案。奥运带给中国人民的不仅仅是国际目光的聚焦及奥运场馆的建设,后奥运时代的国民健身热潮,也在悄然兴起。首都经济贸易大学进行的一份调查问卷结果显示:2009年北京市社会生活指数呈稳中有升态势。文化娱乐和体育健身满意度成为本期指数最高的公众服务项目。文化娱乐和体育健身满意度指数由2008年的70.2提高到2009年的70.8,是所有公共服务项目中满意度指数最高的项目。而各种健身倶乐部也伴随着国民的健身热情在不断扩张,吸收会员。在倶乐部附近的街边经常可以看到发放倶乐部传单的工作人员,价格与倶乐部的品牌、新旧程度以及入会时间相联系。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各种健身倶乐部的价格拉锯战成了吸引会员的不二手段。在居民区密集的地段,一个小区中可能存在三个不同品牌的健身倶乐部,为了在有限的资源中争取到更多的客源,显示出自己的不同,倶乐部只能加大宣传力度,各种花样层出不穷,会员的不断增加也在挑战倶乐部的承受程度,只能延长闭店时间满足会员需求。
以一家大型健身倶乐部为例,其2008年的课程时间是1个小时,一个操房中大概20人左右上课,而到了2010年,不光倶乐部的价格水涨船高,课程时间也缩短到了50分钟,增加了晚上的一节课,跑步机因为会员众多不再是想跑多久就跑多久,以40分钟为限满足更多的会员,而操房中的上课会员数量更是惊人,一节瑜伽课竟然有40人之多。很多会员找到工作人员反映课程质量问题、课后更衣清洗空间过小、健身环境持续恶化等等问题,但工作人员流动性也较高,这些问题往往还没有反映到高层管理人员,他们就已经辞职不干了,而经他们入会的会员更是得不到当初入会时的各项承诺。
站在经济学的角度,经济发展必然会催生新的产业腾飞,而在新产业起步成熟的期间市场随供需关系的变化而带动价格变化,新产业的生存长短也有赖于市场发展的程度和产品认可度。从2008年至今,健身倶乐部的扩张速度都是在市场的需求带动下拉升的,快速扩张给倶乐部带来的除了金钱利益还有更多的后期服务问题。倶乐部不同于普通的产品销售,会员购买的是隐性的服务,软件课程水平和硬件设施条件都是他们衡量性价比是否满意的指标条件。在催生的倶乐部中市场销售与后期服务衔接断裂,会员的意见越来越多,这些矛盾都会引发更多的问题,当问题积聚到一定的程度,就会引发倶乐部遭遇会员锐减、资金链断裂的情况。
三、品牌认知与服务效力
一个品牌想要长久存世,必然需要有一个忠诚的客户群体,正面的品牌认知就是构成顾客忠诚度的基础。品牌偏好中的认知偏好、情感偏好决定了消费者对品牌的正面评价是感性与理性的综合体。即认知偏好是消费者理性判断后的产物,而情感偏好则是其对特定品牌情感上的认同,正是这两种偏好共同引发了行为意向偏好。需要注意的是,认知偏好可以通过企业传播的品牌信息加以建立,而情感偏好的形成则很大程度上来源于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双向沟通,这就要求企业在进行品牌营销时不能进行单向传播,仅仅按照自己的想法去策划、执行,而需充分尊重消费者,倾听他们的想法并积极沟通进而产生情感共鸣。那么在健身倶乐部的持久经营问题上,不可避免的需要进行一番正面积极的品牌认知宣传。
那么谁来做这个宣传的对象最好?倶乐部的会员。健身市场的发展离不开消费者。体育作为商品是用于满足人们高层次需要的,因而体育消费需求的弹性极大,社会对体育产品的需求量、需求结构和消费水平等都与消费者对体育商品的购买力和购买欲望直接相关。而人们要把购买欲望转化为实际的购买行为,必须具备一定的消费意愿和消费能力。消费意愿从何而来?经济市场上有一种从众心理,说的就是人群对于一件可买可不买的东西怀有的一种跟随行为。一件产品的好坏从使用过的人口中得到答案,往往比产品本身的宣传更具信服力,这种口口相传的广告,威力强大。虽然宣传力度不如电视广告覆盖范围广,但顾客忠诚度却是最高的。因为在体育产品中,共同使用课程是一种隐性的消费过程,在过程中形成的小团体可以留住更多的顾客,不管倶乐部地点如何变更,只要小团体的核心人物还在,对企业的忠诚度就还在。那么如何保有这样的核心会员?最好的办法就是控制扩张速度,在更高的战略层次上定位倶乐部服务人群,获得直接的服务反馈。举例来说,对于高端客户群,他们不在乎昂贵的会费,需要的就是完善的条件和高质量的课程。那么对于定位服务这样特定客户群体的倶乐部就要考虑如何才能最大限度的满足会员需求,对这样的会员,倶乐部的营运费用如何在经营过程中实现增长,单靠廉价会费是不能支撑太长时间的。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增加增值服务,让高端客户带来更多高端会员才是根本的解决之道。那么对于大众倶乐部,为什么也要限制扩张速度呢?对于现在的居民来说,大众健身也是在他们认可的环境下进行的健身活动,人群过于密集也会让他们放弃当前的倶乐部,转而投向其他环境更好的地方。这样的循环会让倶乐部逐渐流失原本的会员群体,一个没有固定会员的倶乐部是不可能长久经营下去的。就像前面所说,忠诚的顾客群体,不管是高端还是大众范围里的,都是一个品牌长久经营的必要良方。
四、行业规范的需求
古语《孟子离娄上》:“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成方圆。”作为一个受经济影响较大的新兴行业更是如此。娱乐健身行业是在我国经济发展迅速,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基础上逐渐发展起来的,作为一个新兴行业,在前期规范市场规则、明确行业标准是必不可少的条件。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也是发展中国家,体育健身娱乐业的管理制度和法规有待加强。虽说我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但是宏观调控仍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我国体育健身娱乐业要符合社会主义市场发展的要求,同时又要从政府的角度对体育健身娱乐业加强制度管理,规范各种管理制度。要根据体育娱乐业的特点制定出符合我国国情的行业政策、法规和规章制度。同时,体育健身娱乐业经营过程也要依据市场的要求,按市场规律、价值规律进行规范,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使我国体育健身娱乐业市场法制化、规范化,以此推动我国体育经济向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五、结论
关键词:赛事城市综合影响
中图分类号:G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 5643(2013)05―0009―04
前言
黄山市作为中国优秀的旅游城市,以其深厚的中国徽文化为依托,早已闻名于世;随着城市的发展,赛事成为促进城市发展的重要因素。世界传统武术锦标赛的前身是世界传统武术节,有“武术界的奥运会”美誉,这项赛事是国际武术联合会和中国武术协会为加大对传统武术的重视而联合主办的,至今已举办了五届。世界传统武术锦标赛作为一个新事物,很快就发挥出了巨大的生命力和影响力,每届赛事都会给武术界带来巨大的震撼力。2012年11月黄山市举办第一届全国运动会时强调“体育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近五届世界传统武术锦标赛,对于举办地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主席在出席第十几年体育赛事的发展表明赛事与城市发展之间不仅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而且影响着一个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发展。
1 赛事与举办城市概述
1.1 世界传统武术锦标赛
从2004年10月在河南郑州举办首届世界传统武术节,至2012年11月在黄山提升为世界传统武术锦标赛为止,已成功举办了五届,形成了每两年举办一次的赛事周期。并且每届赛事的举办都会给举办城市带来综合效益。
世界传统武术锦标赛,是国际武术联合会、中国武术协会联合主办的国际武术赛事,是目前规模最大、规格最高、影响最广的武术赛事,参加的拳种最多,被称为“武术界的奥运会”;表1表明世界武术锦标赛的人数逐年增加,参赛的国家和地区总体上呈上升趋势。第五届世界传统武术锦标赛有50个国家和地区参赛,243支代表队共2203名运动员,裁判员组是由112人组成的强大阵容。赛事规模达到3500人之多,达到了历届赛事之最。赛事主体“以武会友・论剑黄山”,由赛、展、论、游四大板块组成,主要有武术竞赛、首届中国(黄山)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大展、“武术・文化・旅游”论坛、“赏黄山美景、品徽州文化”游览等活动。以世界传统武术锦标赛为基础,拓展各种活动,丰富了人们的生活。
1.2 黄山市
黄山市古称徽州,是中国徽文化的发源地,有“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卫生先进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十大“中国魅力城市”、“公众最向往的中国城市”、世界特色魅力城市200强、中部最佳投资(旅游)城市、最佳资源保护的中国十大风景名胜区等荣誉称号”。近年来,黄山市充分利用本地的特色资源,探索出了一条具有黄山特色的发展之路,特别是在二十一世纪,黄山市实行体育与旅游结合,举办了一系列的大型活动和体育赛事,比如黄山国际山地车节、黄山国际登山大会、中国武术职业联赛等。
城市与赛事的关系逐渐被人们重视。黄山市2012年11月份的大型活动有第五届世界传统武术锦标赛、首届中国(黄山)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大展、第十六届中国黄山国际旅游节暨徽文化节;三件大型活动在同一月份的举办,说明黄山市人们的对大型活动的重视,也说明黄山市具有举办大型活动的经验。黄山市有深厚的武术文化渊源,徽派武术是中国地域武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深深打上中国徽文化的烙印。2011年举行的国际武术联合会会议上,全体执委被“黄山市优越的资源禀赋、丰厚的文化底蕴、完善的承办条件、丰富的办赛经验和热情自信的申办服务所折服,全票通过第五届世界传统武术节在中国黄山举行”。
2 赛事对黄山市的影响
赛事对一个城市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都会产生影响,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促进城市的发展。在武术锦标赛举办期间,安徽省体育局局长冯潮曾说:“这是一次结合体育、文化、旅游的成功盛会,希望以后地方体育可以参照‘黄山模式’,体育产业结合文化、旅游得到更大的发展。”赛事与当地旅游资源的结合已在黄山市形成了特色;黄山市作为旅游城市,抓住体育旅游的契机,打造了区域特色体育产业。第五届世界传统武术锦标赛对黄山市的影响主要是内部和外部影响以及负面影响。
2.1 内部影响
2.1.1 促进黄山市体育文化的建设
第五届世界传统武术锦标赛,黄山市投资2000多万对黄山市体育馆和黄山市全民健身馆进行了升级改造,促进体育设施的完善;吸引更多的体育产业参与到赛事中,比如武道世家、福建省伟志兴体育用品有限公司等企业。武术赛事的举办,使更多的人参与到全民健身的活动中来,在赛事期间,还举行首届中国(黄山)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大展,参赛选手以及观众都可以去参展,参赛内容涵盖面也很广,比如叠罗汉、得胜鼓等具有本地色彩的民俗体育。这对拓展人们的眼界,增强民俗文化的宣传力度,促进黄山市体育事业的发展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2.1.2 促进武术的传承和发展
第五届世界传统武术锦标赛,有“武术界的奥运会”的美誉,参加比赛的项目几乎囊括了整个武术拳种体系,这对于武术的传承和发展,无疑具有巨大的价值。锦标赛给众多的武术项目提供了舞台,使那些民间的家传或者师传武术在舞台上再现,让更多的人了解和体验不同的武术拳种。
表2显示,国际组的实际参赛人员达到1235人,占到参赛总人数的43%,说明世界传统武术锦标赛的知名度大大提升,得到了人们的认可。武术赛事的举办,是为了让更多的人或者群体参与到武术中来,以赛事宣扬武术文化,在新时代激发人们的“尚武精神”。
2.2 外部影响
黄山市是中国众多中小城市之一,能够举办这样具有国际性的大型赛事,充分证明黄山市极强的政治领导能力、雄厚的经济实力、经典的文化魅力以及群众广泛的支持力,同时也向世界展示了城市的综合影响力。
2.2.1 政治影响
赛事城市形象的塑造对知名度的提升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大型赛事投入的社会资源较多,同时产出的效益也较广,因此,大型赛事会吸引更多的政府举办。在第五届世界传统武术锦标赛上,国际武术联合会、国家体育总局、国家文化部、中国武术协会、安徽省委和省政府、安徽省体育局、安徽省文化厅、黄山市委和市政府等官员出席了开幕式。这样强大的阵容,无疑提升了黄山市的政治影响力。
同时,黄山市市委、市政府以及黄山市体育局等官员亲自带头参加赛事的运作,调配赛事的各项工作,对整个赛事的顺利进行起到了引领作用。黄山市作为赛事的承办单位,举全市之力,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直接参与的单位有黄山学院、黄山职业技术学院等,并且是赛事志愿者的主要来源,这表明承办城市有能力、有实力举办这样的大型赛事。
锦标赛期间参与的媒体众多,报纸媒体有合肥晚报、黄山日报等;网络媒体有人民网、中国广播网、安徽新闻网、安徽广播网、黄山新闻网、黄山电视台等。这样强大的媒体宣传队伍,大大提升了黄山市的城市形象和城市知名度。
2.2.2 经济影响
锦标赛的举办对经济的影响遵循社会学的网状原理。大型赛事由众多的行业架构而成,可以说赛事与社会的每一个行业都有直接或者间接的联系,以武术赛事为核心,向外扩散到社会各个领域,组成一个庞大的具有向心力的网状结构。
因此,城市以赛事为媒介,拉动体育产业以及其他行业的发展,比如交通业、餐饮业、零售业等,刺激经济增长;赛事的赞助企业、公司也会给当地的经济产生巨大的影响。第五届世界传统武术锦标赛赞助的企业有:祁门红茶、昌辉汽车电器(黄山)股份公司、远洋地产、老谢家茶、九日山、黄山市汽车电器股份公司、历元堂・徽菊、三门滩茶、中国农业银行、新安源茶、金黄山酒・徽州老窖、永佳集团、恒源祥、齐元山、黄山市(太平龙泉)、黄山经济开发区等企业;体育产业参与的企业有:武道世家、龙泉沈广隆剑铺、国际武术联合会赞助商(福建省伟志兴体育用品有限公司)、361°、李宁公司以及赛事开发的纪念品等。
2.2.3 文化影响
国际武术联合会主席于再清表示:“武术不分国界,不论肤色,它属于全人类。为促进国际武术运动的发展、扩大世界文化交流、增进世界各国人民的团结和友谊,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努力,把本届锦标赛办成一届友爱、和谐的武术盛会。第五届世界传统武术锦标赛体现了黄山徽州特色,赛事的口号“以武会友,论剑黄山”。黄山市充分利用赛事的机遇,把赛事中的武术元素与当地文化结合在一起,并且赛事在当地的宣传较好,市区的主要道路贴有武术赛事和展示的宣传标签,赛事的主干道挂满彩球,整体上有武术赛事的氛围:赛事的举办对文化产生了重大影响。
赛事对文化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走出去”:第五届世界传统武术锦标赛的举办,充分展现了黄山市的徽州特色文化,包括饮食文化、建筑文化、旅游文化、徽商文化、徽州武术文化等具有本地特色的文化,这些鲜明的地域文化通过群体参与赛事传播出去。另一个是“引进来”: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参赛人员聚集在举办城市,当地文化也在一定程度上吸收和引进外来文化。锦标赛的举办加强了黄山市的本地文化与外部文化的交融,促进了民族文化的交流。
徽文化是安徽举办武术赛事最大的优势之一。赛事的举办充分展现了黄山市的城市精神――黄山松精神、徽骆驼精神、黄山市精神。
2.2.4 社会影响
第五届世界传统武术锦标赛作为大型武术赛事,参与者涵盖了观众、运动员、媒体、赞助商等多个利益群体,呈现出复杂性、多样性的特点;同时投入的社会资源较多,包括各种能源、物料、设备、场馆等。
这样多的群体参与以及大量的社会资源投入,使赛事能够创造经济效益、产生社会价值,第五届世界传统武术锦标赛作为大型赛事,它的触角延伸到社会的各个角落。因此,举办赛事对一个城市的社会影响是不可低估的,赛事对城市的综合影响遵循网状原理,影响到社会的各个领域,赛事对社会的影响体现在国民素质上以及全民健身等方面。
2.3 负面影响
马克思认为人对世界的能动反映是充满矛盾运动的辩证过程,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大型武术赛事在中小城市举办,有其有利的一面,但也有其不利的一面,赛事对举办地的影响需要全面来看待。
第五届世界传统武术锦标赛的比赛场馆是黄山市体育馆和黄山市全民健身馆。由于参赛人员较多,场馆较少、较小,所以在比赛期间显得拥挤。比如,开幕式期间,由于场馆空间有限,所以每个代表队只能派几个代表而不能全部参加,运动员没有单独的休息室,无热身场地等等,虽然体育馆经过升级改造,但是还是不能满足赛事的需要。
3 赛事与城市的关系论证
3.1 城市实力是赛事成功举办的基础
举办大型武术赛事是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对于举办城市的选择有严格的条件,包括政府的引导、经济的支撑、人民群众的支持以及当地的人文特色。萨马兰奇曾说“钱对他来说并不重要;但对奥林匹克运动来说,却至关重要”。因此,雄厚的经济实力是举办武术赛事的资金保障。
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因素是城市发展的社会背景,是考察城市发展水平的主要因素,同时也是衡量一个城市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大型赛事具有规模大、组织工作复杂、参与群体多、社会影响力大等特点;赛事的举办受多种因素的制约,举办城市是制约赛事最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城市的雄厚实力能为赛事成功举办提供良好的条件,创造优越的赛事环境。
赛事受举办城市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因素的制约,同时赛事的举办也会影响这些因素。因此,大型赛事的举办需要具有雄厚实力的城市作为支撑,城市的综合实力是举办赛事的基础。
3.2 赛事是城市发展的重要途径
当前,赛事与城市发展的关系被人们关注,大型体育赛事对城市发展来说是把双刃剑,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一方面大型赛事的举办,能够刺激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给整个城市注入新的活力;另一方面大型赛事的成功举办,是对一个国家和地区综合实力的考验,包括交通运输能力、媒体宣传的力度等等。
3.3 赛事与城市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赛事与城市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一方面赛事需要具有雄厚实力的城市作为支撑,发展赛事规模、提高赛事质量;另一方面城市发展需要大型活动,作为城市发展的驱动力。因此,成功的赛事能够扩大城市的社会影响力,提高城市综合实力。当然不合理的赛事运作,也会给城市发展带来负面作用,影响城市发展。正确处理好城市与赛事之间的关系,能够达到良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