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居家养老难点范文

居家养老难点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居家养老难点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居家养老难点

第1篇:居家养老难点范文

一、强化舆论宣传,推进老龄工作健康发展

1、加大政策宣传力度,采取制作板报、条幅、座谈、讲座等多种形式,大力开展老龄化形势、老龄工作方针政策、老年法律法规宣传,进一步优化老龄工作环境。

2、开展敬老爱老助老主题教育活动,评选表彰“南关区十大孝亲敬老家庭”活动,主动协调新闻媒体对涌现出来的敬老好典型的宣传,努力营造尊老、敬老、助老的良好社会氛围。

3、积极总结推广老龄委成员单位、基层社区和农村开展老龄工作的典型经验,推进老龄工作的全面深入开展。认真做好《吉林老年报》的征订工作。

二、以民生工作为主线,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

1、抓好特困老人助养工作。按照市老龄办助养金“1比1”匹配政策,按时为特困老人发放助养金,努力扩大助养面。

2、进一步做好高龄老人生活补贴发放工作。按时发放高龄老人生活补贴,规范管理,统一制定《高龄老人季度走访工作手册》,防止高龄老人补贴漏报、瞒报等现象发生。做好百岁老人的春节慰问工作。

3、开通“绿色通道本文来源:文秘站 ”,方便老年人办证。对于家在区政府附近的老年人,可以不到社区直接到老龄委办理老年证;对于身体不便,不能办理老年证的老人,街道社区老龄工作者亲自到家里现场办公,热情服务,任劳任怨。

4、加强社区和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协助民政部门抓好居家养老社会化服务工作,参与谋划,积极扶持,重点抓好养老服务员公益岗位、空巢老人日常服务,促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深入开展。

三、广泛开展老年文化体育活动

1、以开展敬老月活动为契机,充分发挥社区、村组织和老年文体群团组织的作用,开展好老年文化体育活动,丰富老年人的精神生活。

2、积极参加市老龄办举办的“快乐夕阳红”老年旅游,“千名老人看长春”等大型活动。积极参加省老龄办组织的各项文体活动。

3、积极发展老年教育事业。努力办好老年大学,对区老年大学要在办学方向及方法上进行深入地探讨和研究,确实把老年大学办成有社会影响力,深受老年人欢迎的一所学校。

四、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工作

围绕当前老龄工作重点、难点问题,开展理论探讨和研究。

1、开展农村老年人养老保障方式的调查,全面了解农村老人养老、医疗、文化生活、老年维权等方面的情况,剖析影响农村老龄工作开展的瓶颈及解决问题的措施。

2、开展居家养老服务长效机制的调查,深入了解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开展情况,分析居家养老服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为推动全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提出可操作性强的对策和建议。在巩固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基础上,着力推进农村居家养老服务工作。

五、加强老龄组织机构和队伍建设

1、进一步建立健全各街道(乡)、社区(村)老龄工作组织体系,配齐配强老龄工作干部及相关人员,以适应人口老龄化的需要。

第2篇:居家养老难点范文

【关键词】 科学发展观; 老龄化; 养老服务体系; 居家养老

一、引言

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的加快,社会福利事业的发展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多年来,唐山市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理清思路、大胆探索,以政府为主导,引入市场机制,依靠社会力量,坚持多元化发展格局,初步走出了一条与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资金筹集社会化、运作方式市场化、服务对象大众化、服务机构网络化、管理方式规范化、养老服务社会化的新路子。

二、唐山市养老服务现状

(一)人口现状

唐山市现有总人口758万人,全市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为1 108 175人,占14.62%;15—64岁人口为5 772 664人,占76.19%;65岁及以上人口为 696 445人,占9.19%。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5.73%,15—64岁人口的比重上升4.73%,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1%。60岁以上老人117.5万,占全市总人口的16%,现已达到国际老龄化社会的标准。

(二)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情况

城乡居民生活质量稳步提高。截至2010年,唐山市城市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19 556元,比上年增长8.3%,比“十五”末增长86.5%,年均增长13.3%,其中,工资性收入增长4.6%,转移性收入增长12.8%,经营性收入下降34.9%,财产性收入增长96.7%;人均消费支出13 522元,同比增长4.3%;城市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2.3%,比上年下降3.6%(详见图1)。

(三)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健全

2010年年末全市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人数161.92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0.06万人,其中参保职工116.14万人,参保离退休人员45.78万人。参加新型农村养老保险人数121万人,向29.9万农民发放养老金。对高龄老人发放津贴,是社会文明进步的表现。迁安市向90至100岁的老人每人每月发放200元,100岁以上的老人每人每月发放300元,补贴标准全省最高。

(四)养老机构的基本情况

截至2010年,唐山市共有各类养老服务机构73所(不包括敬老院、光荣院),占地579亩,建筑面积16.2万平方米,总投资2.3亿元,共有床位7 361张,入住老人 4 369人。其中,具有示范作用的市直福利机构两所。市区由政府兴办的综合福利养老机构6所,县(市)办的8所;截瘫疗养院5所;社会办的养老机构52所,床位 4 616张,入住老人2 342人,收费标准从420元至 1 200元不等。已投入使用的各县(市)区社会综合福利服务中心建筑规模档次较高,具有示范辐射指导作用。

三、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工作的思路

唐山市高度重视养老服务工作,积极建设与全市人口老龄化进程相适应,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按照政策引导、政府扶持、社会兴办、市场推动的原则,逐步建立和完善以居家养老为基础、以专业化养老福利机构和社会服务组织为主体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按照“双赢双效益”的原则,尝试走居家养老服务市场化运作的路子,为社区老人提供家政服务、日间照料等多种服务项目。

敬老爱幼是我们提倡的传统美德,在相当长时期内家庭养老,特别是子女养老对中国老人仍然具有现实意义,并起着社会养老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现在谈论的家庭养老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家庭养老模式,而是对传统养老模式的继承,即“居家养老”模式,应采取以下几种形式(见图2)。

(一)整合医疗资源的“医养结合”模式

通过有效整合社区卫生服务站资源,“以医助养”。方便老人生活,部分闲置的医疗资源得到充分利用,老人可解决娱乐、就餐、午休、住宿问题,一旦身体不适、突发疾病或意外受伤,可在第一时间得到医疗救护。

(二)依托市(村)民综合服务中心或托老所的日托式养老模式

在街道或社区内建立具有日托功能的居家养老形式,综合服务中心或托老所内设活动室、休息室、餐厅及多媒体教室和排练厅等设施,老人白天集中活动,中午可以在这里休息、吃饭、就医,晚上各自回家。在运行机制上采取互助服务、志愿服务和结对帮扶相结合的办法。

(三)新建社区配备养老服务设施的养生社区模式

一是为业主建立健康档案;二是设置养生护理院;三是设立体检中心;四是配备护理呼叫系统;五是成立日间照料服务站。

(四)利用专业养老机构延伸服务到社区(村)的连锁经营模式

依托公办的养老公寓,开设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向其派驻专业服务人员,也可帮其培训服务人员,开展加盟连锁、联营。既发挥了机构优势,又降低了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设成本,完全满足老年人日常照料和护理、情感慰藉、心理咨询、娱乐、医疗需要,让子女放心、老人满意。

(五)农村互助养老模式

近年来农村老年人口不断增多,养老难、住房难突出。唐山市滦县创造性地建设了互“老年住宅区”。一是立足实际,筹资建房,老人住得顺心;二是集中居住,邻里互助,老人处得贴心;三是自我保障,集体补助,老人过得安心;四是完善设施,搞好服务,老人玩得开心。

四、养老服务绩效评估体系

居家养老服务符合中国老年人的养老需求,具有扎实的传统文化基础,因而能够取得更好的效果。经过多年的摸索与实践,唐山市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在破解养老难题、构建和谐社会中所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然而,为了最终检验居家养老服务的效果,还需要明确相应的指标或标准。比如这项工作的服务水平、规范程度等,需要从整体上运用一种恰当的方法进行科学的评估。为此,经过大量研究和多方论证,出台了一套了“居家养老服务绩效评估办法”,以期通过这种办法,进一步提高居家养老服务的整体工作水平,提升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在群众心目中的满意度,不断推进唐山市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持续健康发展。

(一)评估指标体系的设置

绩效评估是指以根据国家、省、市相关文件精神制定的指标体系为基础,按照一定的程序,运用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对一定期间组织的业绩、表现和成效进行客观、公正、准确的综合评判。绩效考评指标的确定是绩效考评工作的关键步骤,也是绩效考评工作的难点所在。因此在设置绩效考核指标的过程中,应着重贯彻的原则有:其一,目标导向原则。唐山市在选择设置指标项目时,主要是从“政府主导、依托社区、社会参与”工作机制的效果和居家老年人生活的实际受益等方面来考量的。其二,SMART原则。即目标符合具体的、可衡量的、可达到的、现实的、有时限的五项标准。

指标体系总体框架分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体系评估指标和群众满意度测评指标两大部分。这两大部分之间相互独立,各成一个体系,因而要分别确立它们的各级指标。结合评估流程的评估指标体系总体逻辑结构见图3。

(二)养老服务工作体系评估指标

评估指标分为10个。包括档案材料、室外活动场地、活动室、休息室、制度公示、标识牌、就餐条件、服务人员、消防安全设备、走访服务对象等10项内容。每项内容都作了详细的指标说明,并分为A、B、C三个等级(详见表1)。

按照以上调查内容,围绕养老服务工作的时效、质量、态度、效果等方面设置群众满意度测评指标,将最终从总体形式上对服务工作作出判断。每项分别随机抽取部分老人进行第三方独立问卷调查测评。第一步设定绩效分配系数,并与考核的分值相结合。为了在考核初期建立一定的弹性,采取了分段结合的方法,留出20%的上升空间。这样既确定了一个清晰的方向,又以一种协调的方式来执行。第二步,将各项指标全部纳入考核体系。采用相对结合的方法逐步修正考核体系,即绩效评价得分乘以20%为绩效分配增长系数(见表2)。每项人均总得分A级为90分以上,B级为60—90分,C级为60分以下(见表3)。

从表3可以看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是很难用统一的标准来衡量其成效的,因此,在进行指标设置时尽可能地做到适度合理的前瞻性,从横向和纵向上充分地比较,得出相对来说比较科学的评判标准。在某种程度上说,绩效评估是“灯塔”、是“教鞭”,能起到引导、督促、激励的作用,从而积极引导将来的发展方向。

(三)评估的具体方式方法

评估时注重实证性的考察,如现场观察、访谈、分析原始记录和档案等。广泛收集信息,全面了解情况,对获取的各种信息进行汇总和综合分析。

把握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的原则,根据各方面的信息,进行定性和定量结合的综合分析,确定评价等级。评估时既要对B级指标所包含的要素逐一评价,也要对B级指标综合考虑,按照评估指标体系逐项逐条定等量化。

(四)评估结果的认定与运用

综合工作体系和群众满意度的评估结果,唐山市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绩效评估结果分A、B、C三个等级,这样既能两者兼顾,又有所侧重。

唐山市养老服务体系标准化建设评估结果认定采用百分制的评估方法。评估考核满分为100分,对应以下三个等级。优秀等级:90分以上;合格等级:60分至90分之间;不合格等级:60分以下。

开展居家养老服务绩效评估具有战略导向的作用。从一个角度说是对“过去”的总结,肯定服务工作取得的成效,激发工作者的热情。从另一个角度说是引导“将来”,通过进行有效的绩效评估,发现工作中所存在的问题,以督促相关单位采取有效改进措施,进而取得更好的成效。

评估结果的有效运用是绩效评估工作发挥作用的关键。一方面评估结果要谨慎使用,重在持续改进,不能采取过激和片面的“末位淘汰”、“一票否决”等做法;另一方面,仍要和奖惩、告诫挂钩,给评估对象以适当压力,使之具有权威性和约束力。唐山市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绩效评估结果一方面要与年终目标考核挂钩;另一方面要与财政资助挂钩。

五、结语

老龄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独生子女家庭的增多,能否“老有所养”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唐山市正在探索建立的这一套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和评估方法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笔者认为,一方面唐山市的居家养老服务做得相当出色;另一方面需要指出的是,居家养老服务评估是一项复杂的、具有探索性的全新工作,涉及面广,各地也尚未有成功的模式和经验。唐山市居家养老服务绩效评估办法也难免会存在缺点和不足,在今后的探索实践中,需不断地加以改进和完善。总之,居家养老服务因为其深厚的传统文化基础,在中国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是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养老方式;运用该指标体系和评估方法进行居家养老服务绩效评估,在总结诸如唐山市居家养老服务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理论与实践结合,势必对推进居家养老服务起到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 王贵生.中国社区居家养老照顾服务业发展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9.

第3篇:居家养老难点范文

是整个中国社会的生活状态。本文意在以老龄化为背景,探讨滨水旧城区改造要素。

关键词:老龄化社会;居家养老;邻里场所

Summary: Jane Jacobs, to figure out the city manifested mysterious behavior, it is necessary departure from everyday life, carefully observe the most ordinary scenes and events. 21st century "is not rich first old" day-to-day living conditions of the elderlyThe living conditions of the Chinese society as a whole. This article is intended to aging as background, to investigate the Waterfront reconstruction of old urban areas elements.Keywords: aging society; aged at home; neighborhood places

中图分类号:U418.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正文:

中国正迈入老龄化社会

人口老龄化已成为影响全球经济社会的一个重要因素,对于国民经济发展水平处于起步阶段的中国来说,过早的进入老龄化社会,将给整个社会经济发展带来挑战。

联合国认为,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10%,或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7%,即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处于“老龄化社会”(Aging Society)。当5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系数达到20%或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系数达到14%时,即可认为进入“老龄化社会”。

按照联合国标准,中国从2000年开始进入老龄化社会,并且65岁及以上年龄段人口比重持续增长。

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六谱显示我国26个省份65岁及以上人口总人数比例超过7%,进入了老龄化社会。

老年人居家养老生活状态将是未来整个中国的生活状态

目前中国的养老方式主要有三种:家庭养老、机构养老以及居家养老。完全由家人照顾老人的家庭养老模式是中国的传统;机构养老在中国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正在逐步完善,而居家养老则是我国近年来针对“未富先老”的国情提出的养老方式。

家庭养老在城市呈弱化趋势,目前中国家庭规模正向两人户、三人户发展,家庭规模不断缩小,相对应的,子女长大后从父母身边分离出去,只剩下老年人独自生活的“空巢家庭”大量出现。家庭形式的改变使家庭养老的功能和效果进一步减弱。

机构养老不仅成本高而且不完善:1)供需矛盾突出;2)养老机构发展不平衡;3)养老机构服务水平低。

21世纪居家养老生命质量高,是符合中国国情的。居家养老是指老年人在家中居住,但养老服务有社会提供的一种社会化养老模式,是一个由老年人—家庭—社区—社会组成的完整体系。

城市旧城区的改造是城市开发中的重要资源

21世纪是城市的时代。旧城区改建在城市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城市发展的永恒主题,是改善民主和改善城市功能的重要载体。旧城的改造需要公众的充分参与,为人民争取最大利益是改造过程中的难点与重点。尤其21世纪的中国是老龄化社会,为老年人争取最大的利益是成功改造旧城区的必要条件。

老年人居家养老背景下城市旧城区的改造要注重邻里场所的营造

老年人居家生活最怕的就是孤独,有人情味、有意义的邻里场所空间的营造是满足老年人日常生活的必需。

邻里场所—社会文化的物质载体

人是自然和文化世界的主体;社会生活包容了人与人、人与自然界、物质与观念、主观与客观之间的相互关系;邻里场所是街区内部众多社会生活的基础之一。邻里场所与街区居民之间存在相互依赖性:前者是后者的容器,后者是前者的内容。街区文化又往往是一个城市社会文化的浓缩,使街区文化得以展开,并良性影响其他方面的运转是邻里场所塑造的价值初衷。邻里场所作为社会文化的物质载体,在塑造时具体表现为:

邻里场所空间的社会性:街区内的所有人都可以免费共享;

邻里场所空间的文化性:体现地方风俗与艺术;

邻里场所空间的识别性和归属感:体现街区特色,可以是历史文化方面、社会文化方面等;

邻里产所—多方共赢的价值体现

高品质里尼场所的塑造将给市民(使用者)、开发决策主体(提供者)、社会(各方综合体)带来多方共赢的综合效益。作为邻里场所的使用者,人们对于邻里场所有基本的使用要求、特殊要求(弱势群体);作为邻里场所的提供者,政府需要在执政期间为老百姓有所作为,开发商需要邻里场所的建设有利于他们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作为各方综合体,高品质邻里场所为社会经济发展、文明建设注入一剂兴奋剂。邻里场所在体现多方共赢的价值上表现为:

邻里场所空间的整体性:支持街区的居住功能、商业功能、环境等,使总体功能相协调;

邻里场所空间的多样性:在功能、形式上灵活多变,满足多方需要;

邻里场所的生态性:有利于街区自然生态环境的良性发展。

邻里场所—历史文化的传衍舞台

城市空间是城市发展的历史积淀:记述城市的起源、发展中的重大阶段和历史事件。旧城许多街区内散布着历史典故、名人故居和有意义的历史地段,塑造邻里场所空间将这些历史记忆窜连起来,有利于形成街区的认知和归属感。同时,街区百姓的传统生活习俗、业余爱好是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街区邻里场所空间为城市历史文化的传衍提供舞台,在邻里场所塑造中具体表现为:

邻里场所空间的历史意义:反应街区历史事件、历史典故,成为有历史记忆的地点;

邻里场所空间的象征性:表现街区的历史风貌,提供地方艺术的展示空间;

邻里场所—人们生活的第二个“起居室”

邻里场所是人们进行户外生活的“起居室”,是人们与社会、与他们交流信息的空间。作为与人使用密切相关的空间体,在空间属性上应满足使用者基本的物质环境要求,具体为:符合人生理特征的安全、遮阳、挡雨、避风、空气清洁等基本属性;另外,提供更适宜人们进行自发性活动与必要性活动的物质环境,具体要求:

邻里场所空间的通达性:便于街区个方位使用者到达,可望可及;与其他功能区的便捷联系;

邻里场所空间的舒适性:为使用者舒缓工作压力,放松身心。

结语

老年人的居家养老需要的是在邻里场所里有交流沟通,让他们可以聊家常,聊国家大事,喝喝茶,下下棋,在熟悉的环境中享受生活的惬意;遇到困难,大家可以相互帮助,旧城区的改造需要重视具有传统价值的邻里场所空间的营造。

参考文献:

老龄问题研究—老龄问题世界大会资料辑录,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3

李翌萱,对我国机构养老模式发展问题的思考【J】,社会视野, 2009.7

强虹,适宜老年人的城市公共空间环境设计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4.6

第4篇:居家养老难点范文

中国启动“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应用型科研项目”

中国社会福利协会副会长冯晓丽5月16日在新闻会上说,为配合国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工作,民政部、全国老龄办、中国社会福利协会等在上海共同启动“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应用型科研项目”。

该项目围绕老年人生活需求和养老服务业发展需求,以提升老年人的生活品质、维护老年人的生命尊严以及保障老年人的社会权益为目标,设计了中国老年人的生活与居住环境、康复护理、精神文化、保健养生、标准化服务、信息化服务、人才队伍建设及服务品牌推广等应用型科研课题组织研究。

据悉,目前,该应用型科研项目九个课题组研究团队共有30多家科研机构参加,由国际、国内相关领域的近百名专家组成,项目课题计划已经过专家组织审定通过,将在2013上半年完成。 (来源:中新网)

中日韩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国际研讨会在京举行

2012年5月15日,由国务院参事室同韩国总统直属未来企划委员会、日本早稻田大学联合主办的“中日韩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国际研讨会”在北京成功举办。研讨会的主题为“加强国际合作,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约90人出席。国务院参事室主任陈进玉作了题为“四位一体”应对人口老龄化的致辞。他指出,应探索“四位一体”应对人口老龄化的路子。只有政府、家庭、企业和媒体四个方面都行动起来,四轮驱动、形成合力,才能有效应对中国的人口老龄化。他希望中日韩三国携起手来,共同探索独具东方文化特色的敬老养老模式。

(来源:新华网)

长者“乐生活”

广东拟将闲置厂房幼儿园等改建成“老人园”

《广东省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下称《规划》)近日出台。广东省目前正处于老年人口较快增长阶段,预计2015年广东省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1243万人,其中8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将达到200万人。为了整合更多的养老服务资源,广东省规划利用闲置的托儿所、幼儿园、中小学、卫生站、厂房、办公楼等改建成社区养老服务场所。

(来源:《南方日报》)

青岛市举办“法律服务您”活动积极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

5月5日上午,由青岛市广播电视台生活服务频道主办,QTV-2《新说法》、《真情调解》、《真情30分》承办,青岛市老龄办、青岛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市北区消协、市北区辽源路办事处、山东中苑等4家律师事务所协办的“法律服务您”活动在新业广场隆重举行。

市老龄办副主任高恒文,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市北区消协等有关领导出席了活动仪式。在仪式上,高恒文副主任简要介绍了青岛市4月份开展的老年维权月情况,介绍了当前老年人维权的热点、难点和突出问题,并就老年人反映最集中的房产、赡养等问题提出了防范措施和建议。权益处有关同志参与了现场咨询活动,现场热情解答了市民反映的涉老问题,对接待的涉及法院、民政等部门的问题,权益处同志将积极协调相关部门进行办理,并及时给予回复。(青岛市老龄办)

数字看新闻

烟台市莱山区企业养老保险基金结余破十亿

截至今年3月,烟台莱山区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结余达到10.35亿元,首次突破10亿大关。

近年来,莱山区社会保险的覆盖范围不断扩大,养老保险参保人数和退休职工人数分别由2005年的12096人和1013人,提高到目前的36940人和5771人,基金结余由2005年的5317万元达到目前的10亿元。

在基金规模不断扩大的过程中,莱山区高度重视基金安全管理工作,完善了各项基金管理政策,有效地降低了基金管理风险。另外,莱山区认真做好养老金的调整和发放工作,确保离退休职工每月按时、足额领取到养老金,连续八次为企业退休人员养老保险待遇进行了调整,调整补发的养老金均在第一时间发放到离退休人员手中。

(烟台市老龄办)

浙江省有四分之一老年人为纯老家庭人口,高龄化速度“超过”老龄化速度

2011年末,浙江全省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823.23万人,占总人口的17.25%,比2010年同期增加34.2万人,增长4.33%。其中,高龄老人比重进一步加大。浙江省8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26.6万人,占老年人口总数的15.38%,比2010年同期增加5.51万人,增长4.55%,高龄化速度快于了老龄化速度。

统计结果还显示,浙江省有1/4老年人为纯老家庭人口。全省有纯老家庭人口数204.23万人,占老年人口总数的24.81%。

(来源:新华网)

广西投入8.3亿元改善农村养老服务

从广西民政部门获悉,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近日下发文件,计划在“十二五”期间投入8.3亿元用于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构建以居家养老为主、机构养老为补充的农村养老服务格局。

根据自治区政府办公厅下发的《广西壮族自治区创新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工作方案》,“十二五”期间广西将初步建立以居家养老为主的农村养老服务格局。为实现这一目标,2012年至2015年,自治区财政将统筹安排9000万元,建设示范性村级老年协会3000个,受益人数将达到150万人以上。

(来源:新华网)

图片来说事

武陵源居家养老服务试点启动 首日2 0 0名老人获福利

第5篇:居家养老难点范文

>> 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研究 医养结合养老保障支付意愿影响因素研究 社会公益组织在医养结合养老模式中的作用研究 河南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相关理念探析 鞍山市医养结合养老模式与路径研究 山西省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必要性分析 社区护士在医养结合养老机构中所承担的角色作用研究 兰州市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新模式 北京市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发展现状与对策分析 “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研究综述 “医养结合”机构养老模式研究 医养结合型养老模式的运营问题研究 “医养结合”的社区养老模式构建研究 我省“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研究 县域医养结合养老体系构建探讨 “护工荒”:医养结合养老服务供给的一个主要瓶颈 天津医养结合养老创新的逻辑、瓶颈与对策 苏州市“医养结合”机构养老模式研究 农村“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初探 基于医养结合的河北省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研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2]黄枫,吴纯杰.基于概率转移模型的老年人长期护理服务需求预测分析[J].经济研究,2012(S2):119-130.

[3]胡宏伟.中国老年长期护理服务需求评估与预测[J].中国人口科学,2015(3):79-89.

[4]孟颖颖.我国“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发展的难点及解决策略[J].经济纵横,2016(7):98-102.

[5]Moddy C. M., Stull D. E., Ethnicity and long-term care? [M]. New York: Springer Publishing Co, 1998:3-21.

[6]Hughes M E, Waite L J , Health in household context: living arrangements and health in late middle age [J].Journal of Health and Social Behavior, 2002, 43(1):1-21.

[7]Meinow B. According to Need? Predicting the Amount of Municipal Home Help Allocated to Elderly Recipients in an Urban Area of Sweden [J].Health and Social Care in the Community, 2005, 13(4):366-377.

[8]Mikelyte R , Milne A .The Role and Influence of Micro-Cultures in Long-Term Care on the Mental Health and Wellbing of Older People: A Scoping Review of Evidence [J]. Quality in Ageing and Older Adults, 2016, 17(3): 198-214.

[9]Mason K.Family change and support of the elderly in Asia: what do we know? [J]. Asia-Pacific Population Journal, 1992, 7(3):13-32.

[10]Comas-Herrera A. Future Long-Term Care Expenditure in Germany, Spain, Italy and the United Kingdom [J].Ageing and Society, 2006, 26(2):285-302.

[11]Hussem A. The Ability to Pay for Long-Term Care in the Netherlands: A Life-cycle Perspective [J].De Economist, 2016, 164(2):1-26.

[12]Campbell J C, Ikegami N.Long-Term Care Insurance Comes to Japan [J].Health Affairs, 2000, 19(3):26-39.

[13]Campbell J C, Ikegami N.Japan’s Radical Reform of Long-Term Care [J]. Social Policy and Administration, 2003, 37(1):21-34.

[14]Hongwei H U.The Japanese Long-term Care Insurance System: Background, Framework, Evaluation, and Revelation [J]. Population and Society, 2016,32(1):94-103.

[15]Valkila N.Consumer Panel Study on Elderly People’s Wishes Concerning Services [J].Archives of Gerontology and Geriatrics, 2010, 51(3):66-71.

[16]张再生,王乃利.老年健康产业发展现状、规划与对策探讨[J].人口学刊,2001(2):18-24.

[17]萧振禹.中国高龄人口现状、问题及对策建议[J].中国人口科学,2001(S1):6-9.

[18]林卡,吕浩然.四种老龄化理念及其政策意蕴[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4):136-143.

[19]吴海盛,江巍.中青年农民养老模式选择意愿的实证分析――以江苏省为例[J].中国农村经济,2008(11):54-66.

[20]田北海,王彩云.城乡老年人社会养老服务需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基于对家庭养老替代机制的分析[J].中国农村观察,2014(4):2-17.

[21]王琼.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及其影响因素――基于全国性的城市老年人口调查数据[J].人口研究,2016(1):98-112.

[22]程令国.“新农保”改变了中国农村居民的养老模式吗?[J].经济研究,2013(8):42-54.

[23]初.老年人群养老需求及其影响因素调查分析[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7(12):836-838.

[24]刘红.中国机构养老需求与供给分析[J].人口与经济,2009(4):59-64.

[25]邵德兴.医养护一体化健康养老模式探析:以上海市佘山镇为例[J].浙江社会科学,2014(6):87-92.

[26]李鸿雁.中国南北方老年人健康状况调查与分析――以广东省珠海市和吉林省长春、四平两市为例[J].人口学刊,2016(01):77-87.

[27]李晓西,刘涛.老年人收入与健康支出状况研究――以北京市为例[J].管理世界,2008(12):75-82.

第6篇:居家养老难点范文

【关键词】辽阳市;人口;老龄化

1.我市人口老龄化的基本情况

从辽阳市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提供的数据可以看出,我市老年人口年均增长率高出全国平均1.47个百分点。

到2008年底,我市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284347人,占全市总人口1827092的15.56%,人口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重,成为辽宁省人口老龄化程度较重的城市之一,老龄工作形势严峻。2000年以来,我市人口老龄化进入高峰期,全市每年老年人口的增长速度,远远超过总人口的增长速度。老城区的文圣区老年人口占全区总人口的17.04%,人口老龄化程度在全市位居第一,紧随其后的是弓长岭区,老年人口占全区总人口的16.37%,排第三位的是白塔区,老年人口占全区总人口的16.08%。人口大县辽阳县老年人口达到93956人,占我市老年人口总数的33.04%。全市人口老龄化发展仍在高峰期中,老龄事业发展面临极大挑战。

2.我市养老事业的现状

近年来,针对人口老龄化日益增长的社会需求,市政府和社会各界加大了对养老设施建设的投入,使养老产业有了长足的发展。截止到目前,全市已有各类养老设施(包括敬老院、养老院、老年公寓、托老所等)50所,床位2960张。与养老产业相关的二级以上医院12家、一级医院23家,乡镇卫生院6家,村卫生室122个,在开展社区建设中还建立27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在老年活动设施方面,建有老年宫、老干部活动中心、社区活动中心、图书室、阅览室等近百个。在社区、公园、街心绿地、护城河园林带开辟了20余处健身点。2001年6月启动的“星光计划”在全市实施99个项目,其中,社区综合服务设施62项,室外老年人活动广场29个,改造农村敬老院8所。全市138个社区“一站四室”总面积达到45866平方米,每个社区平均面积达到了410平方米;有20个街道办事处建立了社区服务中心。1978年开办的辽阳老年大学,面向社会每年举办一期,学习结业已达800多人次。这些设施和活动场所促进了养老事业的发展。

我市的养老服务初步形成三大类:

2.1居家养老服务

主要是生活服务,送餐、维修、代购、派送家庭服务员;医疗保健方面的有送医送药、建立家庭病床、派送护理员、住院陪护等。我市首家――白塔区卫国路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运营,标志着规范化居家养老事业的兴起。

2.2社会养老服务

主要是在老年公寓、托老所、福利院、敬老院提供服务;在老年活动中心、老年大学等提供的服务。2000年以来,市政府给政策个人出资兴建了占地1.7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4000平方米、床位240张的老年公寓,受到了广大老年人的认可。辽阳市万方园养老康复中心占地2.8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万平方米,床位300张,将进一步满足老年人的需求,并将提升区域养老产业的软硬件服务水平。

2.3以服务超市(市老年宫)为框架的养老综合服务平台

老年消费者在这里可以购买到种类齐全的老年用品,免费获取众多养机构的相关信息,并可求医问药,咨询养生之道。另一方面,养老机构、养老用品生产商、护理专业的学生也可以在“养老超市”内推介发展。这意味着在超市内,供求双方都可以获得满足,可以通过超市提供的服务解决各种难题。

尽管我市养老事业取得了一定成就,但从客观上看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资金来源少。辽阳养老事业主要靠政府投资,尽管每年对老龄事业的投入有所增加,但是老龄人口需求增长大于养老业建设资金投入的增长比例,造成了建设资金的缺口。因此,如果完全依靠政府投入,养老业就不能获得足够的发展资金支持。近几年,虽然提出了资金来源多元化,但是来自企业和非营利单位的投入比例仍然较小。

二是缺少完整配套的发展政策。国家虽然出台了支持养老事业发展政策,但是原则性强,缺少具体的配套政策。养老产业涉及服务、流通、经营、消费各个环节,涉及民政、财政、工商、国地税、物价等部门,难以统一协调。投资者在财税、信贷等方面也很难得到相应支持。

三是规模小、层次不高。辽阳目前的养老业,主要是分散经营服务,产品单一、层次不高,多数在衣食、居住和医疗方面提供服务,针对老年人文化娱乐和精神享受内容比较少,而且缺少高科技的品牌产品,难以适应竞争。有的领域还没有很好开发,如老年旅游、老年保险等。

四是管理相对滞后。虽说养老业市场化运作已提到重要日程,但是在实际运行中的市场管理基本还是旧有的运行机制,而且市场运行尚未实现规范化和标准化,缺少统一的行业标准。

3.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对策与建议

正因为人口老龄化涉及许多领域,因此迎接人口老龄化的挑战也必须在更加广泛的领域内综合考虑,协调运筹,把它作为一个战略性的大问题全面策划,及早部署。

3.1建立老年医疗健康保险制度,逐步实现健康老龄化

按照人的生理演变,人的一生80%的医疗费用在60岁以后,但目前大部分老龄人存在看病难的问题主要是因为经济拮据,无钱看病,有了病也只能“硬撑着”。

首先我们要建立和健全老年医疗保险制度。努力满足老年人的基本医疗需求。城镇完善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建立多层次的医疗保障体系;农村探索多种形式的健康保障方法。逐步建立城乡医疗救助制度,改善特困老年人的医疗条件。

其次逐步实现健康老龄化。在逐步妥善解决老年人物质生活的同时,强调并重视老年人的文化养老,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促使老年福利院、老年教育、老年文化、老年卫生、老年体育等到事业有一定的发展,为广大老年人安度晚年创造条件。

3.2在农村实行家庭养老为主与社会扶持相结合的养老制度

未来的我国养老问题,难点在农村,重点也在农村。对于农村“三无”老人(无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无子女依靠),继续实行“五保”制度。对于遵守国家生育政策而形成的独子(女)户、双女户,继续推行计划生育养老保险。

3.3积极推进社区养老建设,发挥社区养老功能

社区养老服务包括提供家务劳动、家庭医疗保健、老人照料、护理等,还包括在社区兴办老年食堂、茶室、托老所、老年病防治站、法律咨询服务站、以及各种老年文体设施等等。社区养老的独特优势,既适应了市场经济的要求,又补充了家庭结构变化后单纯由家庭养老的不足。

第7篇:居家养老难点范文

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建设宏大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的目标。造就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加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是转变政府职能、创新社会管理体制的重要举措。

社会工作是一种以助人自助为宗旨,综合运用专业知识、理论和方法,帮助有需要的个人、家庭、群体、组织和社区,整合社会资源,协调社会关系,预防和解决社会问题,恢复和发展社会功能,促进社会和谐的专门职业。社会工作人才队伍主要分布在社会福利、社会救助、社会慈善、残障康复、优抚保障、社区建设、司法矫正、教育卫生等领域,专门从事困难救助、矛盾调处、权益维护、心理疏导、行为矫治等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工作。

二、目标任务

年8月底前,通过组织开展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试点实践,进一步明确推进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工作的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完善社会工作政策制度体系,探索社会工作人才培养、评价、使用和激励模式。以社区居家养老专业社工介入服务为突破口,司法矫治、青少年辅助、社区建设等领域推行试点工作,提高社区建设质量,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三、主要内容

我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试点按照建设“一个中心、二个试点社区、三个试点领域、四百名左右社会工作者”模式开展实践。

(一)设立区社会工作指导中心,指导社工试点工作开展

根据第一批试点经验,挂牌设立区社会工作指导中心,隶属区民政局。由区民政局分管副局长具体负责试点工作。中心主要任务:在省、市民政部门指导下,在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试点工作领导小组领导下,对全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试点进行指导,落实、完善组织部门牵头总抓、民政部门具体负责、有关方面积极配合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试点管理体制;定期研究、协调解决试点工作中遇到的难点、重点问题,积极做好与上级民政部门和相关社会工作机构的沟通、协调和联系工作,大力扶持民办社会服务组织。实现:有组织机构、有专业人员、有服务项目、有配套经费,确保试点工作有序进行。

(二)二个试点社区居委会探索社区社工队伍建设

选择街道桥、街道浦东社区居委会作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试点示范社区,在区社会工作指导中心、区相关职能部门的指导下,开展社区社会福利、残障康复、青少年辅助、社区矫治、人民调解、就业援助、计生服务、社区养老等领域的社工工作。一建立机构,专人负责。依托社区事务服务中心设立社会工作站,配备2名兼职社工(所属街道各社区居委会人员中调剂),带领社区工作者和社区志愿者,在专家督导下开展工作。二是整合资源,形成合力。要充分利用社区内外各项资源,按照社会工作方法、技巧,服务救助对象。三是敢于探索,总结经验。建立健全社会工作服务制度,培育社区工作者社会工作服务意识,形成覆盖社区全体成员、服务主体多元、服务功能完善、运行机制良好的社区服务机制,为社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试出经验,创出模式。

(三)三个领域开展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试点

进一步探索居家养老、社区矫治、青少年辅助等领域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摸式和途径。一是社会工作介入居家养老服务。社区养老日托站、温馨家庭活动、倡导社区志愿者为老服务、社会机构养老等多种模式的养老服务实行社工介入。深入调查老年人群的实际需求,以需求定服务,建立一支由专业社工带领居家养老服务人员、社区工作者、社区志愿者为老服务的社会工作者队伍。同时积极探索建立、培育民间养老机构,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模式,扩大养老服务规模,全面满足城市老年人口在生理、心理、文化和交往等方面的特殊要求。二是社会工作介入司法矫治。充分利用高校社工专家资源,加强对社区矫正工作采用社会学的理念和社会工作方法的指导和培训,进一步掌握矫治工作中经常使用的社会工作的方法和技巧,运用到社区司法矫治服务中。组织司法矫治人员参加全国社会工作者资格考试,建立一支由社会工作专家督导,社会工作师带领司法矫治工作者、志愿者服务社区矫治的社会工作队伍。三是大力推进青少年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建立学校社会工作者队伍与社会非营利性社工组织相结合的青少年社会工作服务队伍。一是要在我区每个中小学中配备一名心理学咨询老师,运用社会工作的理念和方法、技巧,开展在校学生心理疏导,及时消除中小学生心理障碍,确保他们健康成长。二是依托区鲲鹏青少年事务服务中心社工组织,整合相关青少年社会工作资源,在高校社工专家引领下,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针对青少年心理健康成长的各种活动,做好青少年校外社会工作。

(四)建立一支社区社会工作队伍

通过打造社区工作者,充分发挥社区志愿者的作用,建立一支专业社工引领,社区工作者、志愿者共同参与的社区社会工作队伍。一是全面培训,专业社工引领。对全区社区工作者进行培训,聘请高校专家授课,由专业社工带领开展社会工作等方式,进一步在社区工作者中强化社会工作理念、方式和方法,推进社区工作者向专业化、职业化社工过渡。二是组织参加职业水平考试。组织全区45岁以下社区工作者参加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力争四百名左右的人员取得专业资格证书。三是专业岗位人员再培训。针对从事专业社工岗位人员进行再培训,采取与高校学生、教师互动交流的方式,对专业岗位进行再培训,熟练掌握社工基本理论、专业技巧等运用于实践,全面提高社工队伍的素质。

四、方法步骤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10-.5)

1、调研:在全区73个社区进行调查摸底,摸清社会工作的基本服务对象,同时采取座谈会、问卷调查和走访相结合的形式进行调研,形成试点工作的初步思路。

2、培训:在全区范围内加强社会工作基本理论、方法、技巧和如何开展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试点工作的培训,组织外出学习考察。

3、宣传、发动:在全区范围内,通过各类宣传媒体进行社会工作基本知识的宣传、教育,营造浓厚的社会氛围,发动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参与,尤其是要调动社区工作者,积极主动地参与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试点工作。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6-.4)

1、大力开展社会工作人员的培训、整合工作,建立我区长效培训机制。一是普及社工知识培训(.6-.12)。聘请高校社工系教师授课,在半年时间内,对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进行轮训,确保他们初步掌握社会工作的知识、理论、基本技巧和方法,服务于社区建设。二是提高社会工作理论、方法培训(.12-.2)。开展专业社会工作岗位技能培训。针对社会工作的专业岗位现有工作人员,进行困难救助、矛盾调处、权益维护、心理疏导、行为矫治等专业培训,确保他们熟练掌握本社会工作岗位的方式、方法,服务社区居民。三是社会工作师资格人员再培训(.2-.4)。开展具有社会工作者资格人员的再培训工作,通过培训,造就一支全面掌握社会工作理论、具有专业化知识和专业化技巧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服务社会工作各个领域。同时带领我区社会工作者、社区志愿者,开展社会工作。

2、继续做好组织报考工作。按照我国《社会工作职业水平评价暂行规定》和《助理社会工作师、社会工作师职业水平考试实施办法》的要求,动员45岁以下符合报考条件的社区工作者、其他社工岗位工作人员,参加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

3.建立高校社会工作专业实习基地。为专业社工人才的培养提供基础,为社工专业师生提供实训基地,为我区专业社工从事专业服务做好督导,为试点工作的推进建言献策。

4、用制度保证使用专业社工。鼓励专职社工,根据不同对象、不同问题用个案工作、小组工作和社区工作的方法,解决长期困扰居家养老、社区自治组织的现象和问题,提高社区社会工作服务质量。

5、建立评价激励机制。建立一支由专家组成的社会工作督导队伍,一是对社工进行考核评估,不断提高管理使用社工的规范化和科学化水平;二是对社工进行定期不定期的专业培训,传授社工的理念和技能,不断提高社工服务的职业水平;三是指导社工正确地科学地处理城市化进程中的社会热点问题;四是帮助制定和完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规章和制度,制定社工管理办法、社工考核考评机制等人才培养、评价、使用、激励机制方案。

6、建立社工带“义工”制度。梳理社区“义工”队伍,规范“义工”管理,通过专业社工带领“义工”的模式,开展社会工作。积极发动社区内有专业技术的各类人员和社会力量以兼职或志愿者的形式参与社区社会工作,形成我区特色的义工社会工作者队伍。建立完善“义工”招募、建档、培训、表彰、激励机制等方案。

第三阶段:全面铺开阶段(.5-.7)

1、推广试点经验:广泛宣传居家养老、司法矫治、社区建设等领域引入社会工作专业服务、建立社会工作者制度的成效,不断提高专业社工的知名度、可信度和美誉度,使之家喻户晓。在全区相关社工领域推行社工制度。

2、发动人事、编制、教育、卫生、司法等相关部门主动融入,为在全区全面推进专业化、职业化的社工队伍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同时,深化学校社工、医疗社工和矫治社工的岗位设置,协助做好这类领域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相关工作。

3、鼓励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发展,积极探索政府购买服务的办法和措施。

第四阶段:总结提高阶段(.8)

1、认真总结开展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综合试点的成效、找出存在的问题。

2、初步形成在社区建设领域建立社会工作人才的培养、评价、使用和激励机制的方案。

3、提出在不同领域,如何普及提高社会工作者专业化服务水平和质量的办法和措施。

4、建立健全专业化社工服务的长效机制。

五.加强领导,保障经费

第8篇:居家养老难点范文

关键词:失能老人;生命状态;管理体系

面对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失能老年人问题日益凸显。根据中国社科院的数据,我国失能老人数量已经超过4000万人,然而失能老人数量仍在不断增加,预计到2050年将接近1亿人。如何让失能老人过上幸福的晚年生活,已成为各界关心的话题。本着这个初衷,我们敲定了对失能老人问题的研究。

我们知道,扬州跻身“全国宜居养老城市排行”前四强,且初步建立了覆盖全市城乡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对我国失能老人扶养问题的解决具有指导性意义。对“失能老人扶助问题”的调研是对2015年全国两会“养老改革”这一大热点议题的具体探索。因此,我们研究的对象是十分具有现实意义的。

此次调查我们通过典型抽样法选取了扬州二十个失能老人家庭和两个较具代表性的养老社区(扬州市广陵区曲江街道的文昌花园社区和邗江区汊河镇上的一家养老院)进行调研。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角度来阐明失能老人的生命状态、现有的对失能老人管理方面的社会救助和政策来为提高失能老人的存在价值和管理体系提供一些现实性的建议。

一、失能老人的生命状态

(一)失能老人的生活质量与健康状况

根据我们所选取的调查对象,我们得到如下信息。

1、失能老人的基本生活需求能够得到满足。在由家庭照顾的群体中,高收入家庭比中低收入家庭能为失能老人提供更好的生活环境与服务;在两个社区的调查中,我们发现失能老人的基本生活需求的满足情况并没有太大的差别

2、失能老人的娱乐活动较少。不管是家庭照顾的失能老人还是社区里的失能老人,普遍反映的一个情况就是日常娱乐活动过于单一,有些枯燥无味。我们从调查中发现,大多数失能老人日常娱乐活动就是看电视听广播,或者与其他老人聊聊天下下棋之类,娱乐活动相对一成不变,比较枯燥。

3、失能老人地健康状况不容乐观。我们通过自购的血糖、血压测试仪以及对失能老人和家庭成员的询问,发现有近八成的失能老人患有不同程度的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三高可以说是老年人群体中普通存在的疾病,严重威胁老年人的生命健康,此外不同程度的失聪、手部颤抖、走路障碍也是老年人群体中高发症状。

(二)失能老人的心理精神状态

对失能老人的心理精神状态的调查可以说我们此次调研的重难点之一。

调查反映60%的失能老人感到孤独,认为自己拖累了子女,自己的存在价值不高。这种情况在由家庭照顾的失能老人中反映尤甚,对于普通家庭而言,由于大多数家庭子女平时忙于工作,没有足够的经济条件和能力长时间陪伴老人,使得老人在日常生活中与人交流过少,心里有些苦闷,而子女照顾自己必然要花费较多的金钱、时间与精力,在长期照料过程不免会产生一些摩擦,对于失能老人而言着无疑加重了他们心里的负担;对于家庭收入高,经济条件好的家庭而言,在经济方面的压力小,老人们可以得到来自亲人更多的陪伴,且平时有保姆照看,心理精神状态相对较好。

(三)失能老人的家庭状况与所接受的社会救助情况

对于这一方面,在这里我们以汊河镇的养老院为例来进行详细的分析。在与该院长的谈话中我们了解到该养老院进行过一次装修,老人们的日常生活补助在很大比重上由当地政府财政拨款。但是对于失能老人这一块,院长向我们介绍,由于照顾失能老人存在巨大责任风险,国内几乎没有几家社区照料中心愿意接受失能老人。没有为失能老人提供服务的人员和设备,即使有,由于很多风险不可预知,这些照料中心也不敢接受失能老人。对于选择远离自己住所的养老院,来回的奔波和陌生的环境让不少失能老人和他们的家人选择放弃。另外,失能老人不愿意住在养老院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国内养老院的服务水平普遍偏低,失能老人很难得到满意的护理。养老院的护理员基本没学过有关失能老人的专业护理技能。失能老人住进去后,院方只是负责让这些老人有吃、有喝、能活下去,很难能享受到专业化的护理服务,更谈不上精神慰藉和康复运动了。正因如此,在养老院的老人们只能互相帮助。

二、对失能老人生存价值的调查研究

在系统了解了所选对象的基本情况之后,我们通过举办针对于有较强自理能力的轻度失能老人的小型手工班(剪纸、织围巾)和英语班发现参与的老人有较强的动手能力与学习欲望。在交流中,我们也得知这些老人的日常生活相对枯燥,对于新事物也有较强的好奇心,渴望发挥自己的价值。而在对于社会及家庭的期望方面,大多数老人虽然内心渴望与子女居住在一起但为了不拖累子女同时也害怕被子女嫌弃选择居住在养老院,也希望社会能给他们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三、对失能老人管理的一些建议

目前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失能老人地数量在不断增加,对失能老人照顾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家庭在这方面的能力有限,这就对社会和政府提出更高的要求。

(一)提供社区个性化服务,为居家的失能老人提供个性化的服务

社区应该大力推进失能老人的社区健康照护服务的发展,依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专业机构,结合社会团体、社区志愿者、民间组织等社会力量,建立专业服务人才与志愿者相结合的长效服务队伍等,通过上门服务或者日托照顾等服务形式,为失能老人提供涵盖医疗康复、精神慰藉等多层次的照护服务。

(二)完善养老保险制度和医疗保障体系

根据调查显示,大多数失能老人的家庭条件一般,照顾失能老人的负担较重。在养老保险制度和医疗体系方面,我国还有很多空间值得完善,增加相应的医疗报销对于失能老人家庭而言会大大的降低经济负担,这会促使更多的家庭选择专业的机构,为失能老人提供更好的环境。

(三)提高失能老人的生存价值

在各方面条件成熟完善的情况下,通过社区为较轻程度的失能老人提供能实现自我价值的活动和工作,如通过制作简单的手工品赚取一定M用、开办老年人学习班等,丰富失能老人的生活。

扬州大学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资助 基金编号61

作者简介:

第9篇:居家养老难点范文

[关键词]政府;公共服务;外包

[中图分类号]C9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5)01 ― 0060 ― 02

一、政府公共服务外包的内涵

(一)政府公共服务外包的定义

在当前国外的学术界,对于“政府公共服务外包”这一概念还没有形成一个确切的定义。就我国学术界而言,学者们对“政府公共服务外包”的概念也没有达到完全的一致,但是在本质上,其观点并没有存在太大的差异。在表现形式上,政府公共服务外包就是政府公共服务的一种供给方式,其意义就是政府部门将公共事务交付给具有一定资质与经验的社会组织来完成,包括原来由政府部门直接生产的、为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提供的服务等。政府或第三方按照先前合同签订的标准和要求进行评估,评估合格后将一定的费用支付给第三方。

(二)政府公共服务外包的类型

根据不同的维度可以将公共服务外包划分为不同类型,在本文中主要根据两个维度进行划分。第一个维度是外包服务的性质是面向政府内部还是面向社会公众,前者称为间接的公共服务,后者是直接的公共服务;第二个维度是承接的主体是营利性组织还是非营利性组织,前者具有一定的营利性,后者则主要是非营利性或公益性。根据这两个维度,我们可以将公共服务外包划分为四种类型。这四种类型的服务外包分别为:第一类为商务性外包,主要由营利性组织承接,面向政府内部的服务。第二类为特许性外包,主要由营利性组织承接、面向社会公众的服务。第三类为定制性外包,主要由非营利性组织承接,面向政府内部的服务。第四类为公益性外包,主要由非营利性组织承接,面向社会大众的服务,这类服务的公共性最强。

本文的公共服务外包主要讨论的是第二类特许性外包和第四类公益性外包这两种服务外包类型。

二、当前我国政府公共服务外包的现状分析

(一)我国公共服务外包的发展历程

从20世纪90年代初到现在,我国的政府服务外包尚处于发展的初步阶段,但发展速度相对较快,部分地区在理论和实践方面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我国公共服务外包的首个案例来自上海,1995年上海浦东新区社会发展局欲兴建罗山市民休闲中心,在兴建方式上,该局采用委托上海基督教青年会的方式,而非遵循依靠街道办事处和居委会等管理的传统社区管理模式,大大提高了政府管理绩效。在此之后,不少城市相继在这一领域开展了探索研究:2003年,武汉东湖开发区开始实行清扫保洁外包化运作。与此同时,南京鼓楼区也开展了相关尝试,针对鼓楼区公办养老机构供不应求的现实情况,创新地将外包模式引入居家养老领域。〔1〕

经过数十年的发展,至2013年,全国已有深圳、上海、宁波、无锡、杭州、南京、成都、合肥等二十多个城市,在残疾人扶助、园林绿化、环境卫生、垃圾清运、居家养老、公共交通等公共领域引入外包模式。

(二)我国政府公共服务外包的突出成效。

根据我国政府的公共服务外包的发展现状而言,公共服务外包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降低政府成本

政府公共服务外包从引入到现在,最显著的成效就在于降低了公共服务成本。如,南京鼓楼区的“居家养老”在“服务外包”模式下,政府只用支付给民办养老机构两百万元就可为两千名老年人解决养老问题,如果直接由政府通过养老机构的方式来负责,在南京福利院机构平均每个床位的造价约25万元,以此推算,总造价约为5亿元,整整是社会组织的250倍。〔2〕四川羊坪社区每年的畜禽防疫、环境卫生、绿化管理、路灯维护等的费用接近30万元,但将这些全部外包后,仅需19.3万元,每年相当于能减轻10万多元的财政负担。〔3〕深圳市罗湖区政府相较于环卫所的清扫的高成本(成本高达17.8元/每平方米),以3.6元/每平方米的价格将市政街道的清扫工作外包给相关企业,节省了大量开支。〔4〕

在政府自己提供公共服务的模式之下,政府做一件事就要设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就要招聘相应的组织人员,这就导致了行政事业单位规模膨胀和单位人员的逐年递增。而将服务外包之后,这在一定程度上阻止了机构的膨胀和人员的增加,降低了公共服务成本。

2.公共服务质量改善

公共服务外包后,政府利用社会资源,在机构、人员、编制、经费等不增加的情况下提供了更多的服务,公共服务的质量得到了较好改善。例如,2008年8月,南京鼓楼区将农贸市场门前及周边地区“保洁”列入“公共服务”范畴,以公开招标的形式寻求外包。服务外包后,这一地区的卫生情况从“难点”变为“亮点”,过问卷调查显示,老百姓对农贸市场物业化管理的满意度大大提高,高达97%。〔5〕

3.促进了政府职能转变,树立新形象

由于政府公共服务外包的实施,政府从原先的公共服务的生产者、提供者和监督者三者合一的主体转变为公共服务的提供者和监督者。这有利于我国政府从“全能政府”向“有限政府”的转变,树立了一种服务型、责任型和有限型的政府新形象。

三、当前我国政府公共服务外包存在的问题

尽管我国各个地方政府在进行政府公共服务外包上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政府将公共服务外包之后就一定会带来降低政府成本、提高政府管理绩效等正面效应。

(一)公共服务的市场竞争问题

有效的降低政府成本、提高政府绩效是政府公共服务外包的特色,之所以能达到这样的效用,是因为服务外包模式能试图在保持公共事务公共性的同时,使其他主体也有机会提供性质相似、特征相近的物品,从而打破单一部门垄断建立一种竞争或准竞争机制,通过各个生产主体之间的竞争,来迫使各个生产者自我约束、降低成本和提高质量。〔6〕也就是说,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最重要的因素是竞争,当没有竞争时,营利性组织和非营利性组织也会变得像缺乏效率的政府一样浪费。

(二)合同实施过程中的监督缺失问题

有效的监督是实行政府公共服务外包的充分条件。在不受约束的情况下,作为人的承包商,特别是营利性组织,他们很有可能通过降低服务质量和提高服务价格来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这将与政府追寻公共利益最大化的目标是完全相反的。〔7〕

(三)外包活动可能滋生腐败问题

在政府进行外包的招标过程中要严格遵循相关的法定规定进行,以此来保证竞标者的合法权益。可是在实际操作中,政府官员与潜在承包商可能会通过受贿、行贿的方式影响招标的最终决策,使整个招标过程形同虚设。

(四)法律制度不健全问题

公共服务外包模式要想发挥作用,法律和制度的保障是不可或缺的。美国政府在公共服务外包领域具有完善的法律基础。而我国公共服务外包尚处于起步阶段,公共服务外包缺乏统一的法律法规及规章可循。

四、完善我国政府公共服务外包的对策建议

政府公共服务外包作为公共服务提供方式的重大变革,在近几年已经被各级政府广泛采用于公共服务的各个领域,逐渐成为政府提高公共服务水平的重要途径之一。由于我国公共服务外包才刚刚起步,因此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各种问题,根据之前对现存问题的分析,为了进一步推进公共服务外包,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一)鼓励和培育非营利性组织的发展,形成一个竞争市场

在一些公共服务外包比较成熟的国家,诸多服务领域的提供者大多是非营利性组织。我国的非营利性组织不仅数量少,涉及的领域还比较狭窄,其组织、管理和活动能力与西方发达国家的非营利性组织相比差距明显。要想营造一个竞争市场,当前最重要的是要推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放低非营利性组织的准入门栏,简化其审批程序,取消行业垄断性准入制约。

(二)加强政府的监督力度

为了克服服务外包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所带来的不良影响,政府部门要以“科学”为准则,修订和完善招标办法,构建完善的监督体系。应从合同的有效期限、服务的内容、数量、质量以及违约责任等方面完善合同内容。应从事先进行价格调查,估算外包价格,确定合理的价格区间,将最低价原则和最佳价值原则相结合,等方面修订完善政府服务外包的招标办法。这样才能避免之前提及的由于信息不对称带来的低价风险。

(三)建立外包活动中官员的惩罚问责制

政府官员的寻租和腐败会使得政府公共服务外包脱离既定的目标,走向异化。为了防止权力的滥用、错用,防止公务员借权力寻租、减少官员腐败,有必要强化政府内部管理,继续贯彻依法行政,从法律法规上严格界定官员的责、权、利,构建严厉的惩罚问责机制,对违规、垄断、暗箱操作者进行严厉的处罚。

(四)完善有关法律法规和制度建设

良好的法律、制度环境是公共服务外包得以顺利运行的重要保障。目前国内的公共服务外包仍然缺乏全国性的法律法规,而地方性条例和规章也没有明确的规定,因此,推行公共服务外包的过程中,需要在法律层面给予公共服务外包充分保障。

〔参 考 文 献〕

〔1〕王予.武汉园林绿化、环卫等公共服务领域将走向“市场化”外包〔N〕.楚天都市报,2008-05-06.

〔2〕鼓楼公共服务外包200万,“买来”价值5亿公共服务〔DB/OL〕.新华报业网,2011-03-16.

〔3〕社区公共服务外包 每年省近10万〔N〕.成都商报,2010-05-27.

〔4〕 张丽君.我国政府购买服务的现状分析及对策探讨〔J〕.财税纵横,2012,(05):67-69.

〔5〕鼓楼公共服务外包200万,“买来”价值5亿公共服务〔DB/OL〕. 新华报业网,2011-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