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智慧城市的重要性范文

智慧城市的重要性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智慧城市的重要性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智慧城市的重要性

第1篇:智慧城市的重要性范文

智慧城市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日益丰富,社会各界对智慧城市的理解逐渐深入。就此,《经济》记者采访了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智慧城市联合实验室首席科学家万碧玉。

万碧玉表示,他注意到近期国内外智慧城市建设领域出现了新的调整,可以概括为四点:

一是新概念。“近期,不论是国际还是国内,业界对于智慧城市的内涵和外延有了新的调整和变化。智慧城市的概念内涵,从早期的数字城市,发展到后来的智能城市、智慧城市。目前,内外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强调‘超智能社会’这一概念。”同时,万碧玉向记者强调:“不管怎么变化,智慧城市建设的关键还是要聚焦在城市上。”

二是新研究。智慧城市在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都得到了重视并加以实践,相关领域在国际间的交流和合作也日益紧密。在综合借鉴了各国建设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很多国际组织在智慧城市的研究方法上有了突破。“当前,包括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在内,越来越多的国际组织提出了‘智慧城市公共品’的概念。什么是公共品呢?”万碧玉向记者解释,“这里的公共品指的是针对不同城市共有问题的标准制订。比如交通拥堵,不论是北京还是西雅图、伦敦,不管是发达国家还是欠发达国家的城市,都面临着类似的问题,这就是公共品。研究如何解决国际不同城市的公共问题,是智慧城市国际研究的重要内容,并且获得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三是新范围。智慧城市的概念不仅仅是一线城市的建设目标,对二三线城市来说也是如此,甚至包括城市和农村间的过度地带。2016年7月,住建部、发改委、财政部联合发出了《关于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的通知》,智慧城市与特色小镇两个概念彼此呼应、相辅相成。“论及特色小镇与智慧城市的关系,业界普遍认为,互联网+、大数据、新型智慧城市等成已为新风口,对已完成初期建设的智慧城市,特色小镇将有望成为智慧城市升级的重要抓手。”万碧玉对记者表示。

四是新指标。新型智慧城市怎么建?什么样的城市才算是合格的新型智慧城市?相信很多人都有类似的疑问。对此,2016年11月,国家发改委、中央网信办、国家标准委联合了《新型智慧城市评价指标(2016年)》,对新型智慧城市的建设给予指导。万碧玉肯定了这些评价指标的重要性,他表示:“尽管有些专家对于新型智慧城市的评价标准有不同的观点,但绝不能否认这些评价指标的重要意义。根据国家要求,新型智慧城市的建设将以点带面,以评促建,这次新型智慧城市评价指标的推出,在国内外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必须得到充分的重视。”

第2篇:智慧城市的重要性范文

我们可以将智慧城市理解为云计算、物联网实现落地的一种方式。物联网实质上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通过RFID技术将传感信息与互联网连接,实现智能化识别和信息的互联与共享。云计算实现了信息集中化、智能化,成为信息价值的载体。智慧城市通过云计算技术将物联网获得的信息存储并加以利用,让物联世界的数据产生价值并最终服务于人。智慧城市是物联网和云计算为人们描绘的一幅美好蓝图,而且在逐步实现落地。

政策支持 网络先行

智慧城市该如何腾“云”驾“物”?通过对我国的智慧城市发展进程进行分析即可看出端倪。2013年,我国的智慧城市建设正式起步,政府确立试点目标,然后集中投入重点建设。1月29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布首批90个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名单,其中地级市37个、区(县)50个、镇3个,总体投入的资金规模将达800亿元。这样的一针强心剂,坚定了这些城市建设智慧城市的信心。从随后公布的规划信息看,北京、上海、重庆、广州、深圳、沈阳、宁波、佛山、昆山等城市提出了不少具有可行性的项目:智能交通、智慧安防、无线城市、智慧医疗、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等。

实际情况同样让人感到乐观。例如,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电子商务已经取得良好的发展,无线城市也在运营商的推动下逐步形成规模,奥运前后掀起的平安城市建设热潮为智慧安防奠定基础,智慧医疗也在部分城市的改革下成为现实。

从以上的信息不难看出,智慧城市方方面面的建设既有消费需求的拉动,也有技术发展的推动,同时还需要政府政策的扶持。政府的力量可以在大处推动,以北京为例,已经颁布的《智慧北京行动纲要》主要解决两大类问题:一是解决特大型城市发展难题,人口、资源、交通、环境;二是解决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问题,发展高端产业,催生新的业态。政府还可以通过小处落实,例如杭州和苏州推进智慧医疗方案,在预约挂号上下功夫,分时段预约就诊,通过电子病历实现先诊疗后付费,通过微小的动作,实现了智慧医疗的落地。政府还可以因地制宜,例如江苏无锡依托物产业优势,建立规模宏大的云计算中心,实现“云”、“物”融合。

腾“云”驾“物”的源动力有了,具体到实施,就是技术和方案的推进。依然以北京为例:北京首先确立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即建设宽带城市和无线城市。北京市选用TD-LTE技术建设物联网应用支撑平台,建立覆盖到四环以内所有物与物的通信的物联传输专网。同时,北京市也在积极推动政务云,在政务领域规划建设“1+1+16”框架——一个市级的政务云、16个区县和重点领域。

网络作为智慧城市的血液循环系统,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对于这一点,担负基础网络建设的运营商表现可圈可点,中国移动最早“无线城市”战略,而中国电信的方案则称为“光网城市”,中国联通则直接“智慧城市”战略。无论是“无线城市”、“光网城市”还是“智慧城市”,都是利用运营商的多种网络覆盖,为政府管理、企业运营、城市百姓生活等方面提供服务。智慧城市的建设分为前期基础设施建设、中期数据处理设施建设和后期的服务平台建设。当运营商建立完善基础网络之后,还要相关数据服务加入进来。

三大巨头 各有侧重

IBM是智慧地球的发起者,推行基于软件的整体解决方案。软件是方案的灵魂,通过云计算和物联网的躯体实现智慧城市的理念。IBM坚持通过技术手段解决中国城市的运营压力。IBM智慧城市创想包括:以环保为主体的绿色智慧城市;以健康为主体的智慧城市医疗;以基础设施为主体的智慧城市建筑;以政府服务为主体的智慧城市服务;以科学发展为主体的数字化智慧城市。相应的,新一代解决方案对应了能源、交通、通信、商业、服务等诸多方面。

IBM的整体思路是:汇集来自物联网的各种信息制定智慧城市的决策,通过云计算平台促进信息的流通和机构之间的沟通协作,解决潜在的问题。IBM以智慧城市研究和实践先行者身份,深耕智慧城市发展,并充分利用新一代物联网、云计算、智慧的分析洞察、移动互联等信息技术,通过感知化、互联化、智能化的方式,为城市公共安全、制造生产、环境监控、智能交通、智能家居、公共卫生、健康监测、金融贸易等各个领域,快速交付以市民生活为中心的智慧城市解决方案。

智慧城市建设的另一个典型是微软。微软的侧重点是云计算,注重数据的分享。智慧城市的预警信息通过云计算平台,依托移动互联网,最终达到终端信息的呈现。微软的“云端智能城市战略”包括:建设代表城市信息化、数字化的城市云,以N屏与物联网为端,提供信息化与智能化解决方案。

第3篇:智慧城市的重要性范文

欧盟制定了智慧城市框架,美国提出加强智慧型基础设施建设和推进智慧应用项目的经济刺激计划,韩国、日本先后推出U-Korea、U-Japan的国家战略规划,新加坡提出了2015年建成“智慧国”计划等,智慧城市是信息技术推动下城市建设的必然产物,是工业化、城市化、信息化的深度融合的体现。

就国内而言,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经济取得了巨大成就,工业化进展迅速,中国的城镇化率也不断提高。当前,我国城市化进程正面临巨大机遇和挑战。一方面随着信息技术的推动,信息已经成为社会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城市建设不仅需要自然资源,更需要信息资源。向智能型方向迈进是社会发展需要,也是城市发展的必然。对城市建设来说这即是战略选择也是现实要求。建设智慧城市,只有将信息技术、信息资源融合到城市建设过程中,才能更好地满足城市建设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信息技术为智慧城市发展提供了巨大推动力。在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城市信息化进程中,智慧城市建设也成为我国城市发展和转型的客观要求,也是提高城市品质,增强城市竞争力,提高城市服务大众能力的必然选择。

五个误区

上世纪九十年代就已经有智慧城市概念了。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今天智慧城市的内涵又有了新的内容,智慧城市的发展目标又有了新的方向。现在,我国超过300个城市相继提出要进行智慧城市建设,有80%以上的二级城市也明确提出了建设智慧城市。这体现了我国城市管理者的智慧和魄力,也是贯彻落实党的十提出的“四化同步”发展战略部署的重要举措。应该注意到,智慧城市建设是一项前所未遇的工作,不可否认的是,建设过程中各种问题不断侵扰着建设工作,认识上的误区会使建设过程走弯路。

误区一:有些城市的管理者认为智慧城市建设主要是信息产业部门的事,属于信息技术范畴的事,技术越先进越好。的确,信息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今天刚做完的技术规划,明天就可能由于出现了新的技术显得“落后”,因此不断追求新技术的建设规划可能会是智慧城市建设成为以技术为风向标的建设,让技术牵了智慧城市建设的鼻子,最中可能导致建设结果与实际需求相距甚远,或者建设了先进的系统但与城市发展阶段不相吻合,造成建设浪费,背离了智慧城市建设的本意。

误区二:建设好了物联网,智慧城市建设就完成了。不可否认,物联网的出现给城市建设确实注入了强劲的发展动力,带来了发展契机,使数据收集方式发生巨大变化。在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基础是信息技术,数据整合和存储是关键,在建设中数据采集、使用或成为根本保障。有人这样来定义智慧城市:所谓智慧城市就是指把感应器嵌入到城市的各种物中,并且被普遍连接,形成“物联网”,然后将“物联网”与现有的互联网整合起来,为城市提供更便捷、高效、灵活的公共管理的创新服务模式,实现人类社会与物理系统的整合。这种定义方式在一定意义上突出了物联网的重要性。不错,物联网在城市建设中的作用无疑是巨大的,而且物联网的数据把真实世界虚拟成了数字世界,使人们可以“坐在屋中观天下”。但是,光有数据的整理不是智慧城市建设的全部,物联网的建立也只是为智慧城市建设奠定了基础,物理上的建设代替不了科学治理,何况智慧城市建设的内涵是如此深厚。

误区三:智慧城市建设短期内就可完成。花钱可以在短期内将城市面貌焕然一新,可以建设高水平的信息化系统,高质量的社会保障设施,较全面的信息收集系统,但不可否认的是智慧城市建设的目标是使城市居民享受更好的社会体验和服务。谁都不能忽视智慧城市建设中的市民素质提高。这就像我们常说的穿背心进五星级酒店一样,硬件上去了,素质还要匹配。诚然,整个城市市民素质提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但智慧城市建设必须考虑市民素质提高的问题,换句话说就是要考虑提高城市精神文明水平。同时,智慧城市市建设还需要那些实实在在的使用者(用商业一点的词叫用户)能够使用,会使用,愿意使用,真正给市民带来实惠。智慧城市建设是一项长期任务,只有开始没有结束,因为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和要求不会停止,满足百姓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要求是社会发展的永恒目标。

误区四:与技术厂家合作,参考他们的技术方案就可以基本实现智慧城市建设。在智慧城市建设中处处可见厂商的身影,可以说智慧城市建设离不开技术厂商的帮助。但是,应该清楚的是,就厂商而言,技术方案虽好,恐怕难以像城市管理者们那样对本地有全面深入的认识和了解。智慧城市建设需要做好全面、长远的规划,需要从城市全面发展的角度进行顶层规划,仅仅一套技术方案所能涵盖城市的宽度、广度、深度恐怕是有限的。从这点上出发,政府部门需要即看眼前的建设需要,更要看到长远建设要求,即要尊重技术厂商的建议,也要清楚城市百姓对智慧城市的期望,避免走偏,落入技术导向误区。

误区五:智慧城市建设就是传统城市建设的智慧化。其实仅从建设监督来看,这种观点似乎是正确的。不可否认智慧城市建设首先面临的是城市的建设,但传统城市建设基本上是旧城改造和新城建设,这只是智慧城市建设的基础之一,更多的还需对城市进行智能化建设和智慧化改造,从城市智慧管理角度进行信息收集、存储、管理、应用等方面考虑,那种大兴土木式的建设方式不是智慧城市建设的正确方法。

四大难点

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的一些问题与信息化建设初期很相似。要防止信息化建设的信息孤岛变为现在的数据孤岛,硬件重复建设变为现在的数据重复存储,分立的信息化平台变为现在的信息化平台数据结构各自独立。因此智慧城市建设尤其需要顶层设计,只有认真进行顶层设计,才能最大限度地避免新的信息孤岛出现。

当前各地智慧城市建设的关注重点大致可分为社会应用、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四个方面。在智慧城市中,信息技术发挥的作用体现在三个方面:信息收集、信息整合、信息应用。智慧城市建设有几个难点需要注意。

第一,数据的整合和协同。智慧城市建设的本质是数据资源的建设和整合,要将处在不同部门、不同行业、不同系统、不同数据格式之间的海量数据融合和互用,深度挖掘数据资源,形成新的支持决策的数据源。因此,智慧城市建设的基础除了硬件建设外,更重要的是数据资源建设,没有数据就没有智慧产生的根源,就没有构架在数据整合开发基础上的智慧决策。

第二,智慧城市建设必须了解城市需求,基于城市需求进行顶层设计,建设才不会跑偏。智慧城市建设的目的是让百姓满意,充分了解城市居民的主体需求是建设的关键之一。要洞悉IT技术的发展,以人为本,不断满足人们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要求。建设智慧城市要从城市的实际出发,要依据本城市的基础,找到本城市建设发展的突破口。智慧城市建设需要一步一步来,闭门造车搞不好智慧城市建设。除了要依靠已有的建设经验内外,还要认真学习信息技术带来的新思想新内容。在这点上,需要看看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智慧城市建设经验,看看别人是怎么一步一步进行智慧城市建设的,从中找到启发自己的地方。

第三,智慧城市建设必须将信息的处理作为核心内容,信息流将成为城市运转的“血液”。没有数据信息的智慧城市。可以说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硬件是支撑,海量数据是基础,数据的融合、开发是核心,激发城市信息化活力是智慧城市建设的方向。城市管理者占有着在城市管理过程中产生的最大量的数据资源,从这些各式各样的数据中快速获取有价值信息,是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任务。

第4篇:智慧城市的重要性范文

当今世界城市发展面临的两大主要问题是城市化和信息化。一方面,在日益城市化的背景下,城市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要同时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更高的生活水平并巩固可持续发展。在这种情况下,必须要让城市的物理和社会基础设施更好的运作。另一方面,信息及网络已经渗透到城市的方方面面,从居住、交通,到工作和休息,对城市的功能和结构均产生了巨大影响。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导致产生新的城市发展模式和路径成为必然。由此,引入了智慧城市。智慧城市想方设法使城市变得更有效率,通过移动技术提供更多的服务,优化现有的基础设施,并充分利用公民参与创造更好的决策,打破官僚作风以激发创新的、积极进取的创业型经济。可以说,一个理想的城市,对管理者而言,要易于管理,而对于城市的使用者――居民而言,城市需要生活方便、设施完善、服务齐全而且价格合理。这正是智慧城市的一个图景。

那么,全球智慧城市的发展注重的是什么?它们有没有发展模型?如何才能更好的发展智慧城市?本文将一一回答这些问题,以期对我国的智慧城市发展提供启示。

智慧城市发展的侧重点

智慧交通

交通是关系到一个城市的商务、环境影响和生活质量的一个重大问题。智慧流动性对提高市民生活质量,同时减少运输部门的温室气体排放量至关重要。在全球先进的智慧城市中,智慧交通一直倍受关注。

伦敦的客运和交通运输系统管理一直居于世界领先地位,其中的创新包括使用车牌识别进行拥堵收费、在2012年伦敦奥运时开始试用的智能道路网络管理系统,以及地铁中的无线网络等。伦敦向数字货币迈进带来了效率节省,从伦敦交通的非接触式牡蛎卡(Oyster card)到使用信用卡和借记卡,都能即时支付旅费。

哥本哈根是欧洲领先的智慧城市,也是全球领先的绿色城市。哥本哈根是全世界人均碳足迹最低的城市之一(人均不到两吨)。同时,哥本哈根拥有世界上最雄心勃勃的碳减排计划,期望在2025年实现碳中和。为实现这一宏伟目标,该市建立了核心目标,包括能源效率和可再生能源目标、绿色建筑标准(所有新建筑物要到2020年实现碳中和)以及增加运输通道等。目前,哥本哈根的自行车使用率相当高,城市中约有40%的通勤依靠自行车。最近,该市与麻省理工学院合作开发了具有传感器的智慧车配,不仅能向骑行者提供实时信息,还能为管理员提供空气污染和交通拥堵问题的信息,助其进行公开数据汇总。

作为智慧城市舞台上的先驱,巴黎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举措是共享的流动性。巴黎的自行车共享网络Vélib因其范围大且使用广泛而领先于世界。目前,该系统拥有超过2万辆自行车,在整个城市中就有1800辆。有证据表明,Vélib让城市中的车辆拥堵减少了5%。为了不被淘汰,巴黎与Bolloré合作,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也是范围最广的电动汽车共享项目之一。项目于2011年推出,车队很快就会有3000辆共享电动汽车。

在美国,旧金山拥有人均水平最高的新兴电动汽车基础设施,全市有110个公共充电站。通过拥有更多的公共汽车和火车,并使用应用程序为骑车人和行人显示最佳路径,城市的公共交通系统也获得了极大的改善。同时,该市还专门为视障人士开发了应用程序,用于公共交通导航。

另外,在交通中,停车是影响每个人的问题,从司机到商家,甚至是城市政府。目前,巴塞罗那正在建立一个智慧停车生态系统,以管理停车的真正需求和供给,使城市和驾驶者做出明智的运输决策。该系统利用无线网状传感器网络,将物理世界,即停车位,与智慧移动停车应用程序连接起来,以减少与停车有关的挑战。智慧停车平台通过超低功耗的无线传感器网络检测车辆,提供每个停车空间的实时状态。通过实时信息和历史分析,不仅能为城市的停车生态系统提供重要见解,从而让城市做出更加明智的停车政策决定,而且还可以实现需求转移机制,例如基于需求的定价等。

与之类似,美国的洛杉矶市也在利用智慧停车技术提高停车场的可用性、减少交通拥堵、改善空气质量,并在停车空间紧缺时促进推倒使用其他交通运输方法。通过向司机提供实时的可用停车信息,司机可以基于地点、时间和价格轻松地找到开放的停车空间,同时还能节省时间并减少排放和交通。使用该系统,交通方面的二氧化氮排放可以减少5%~10%。

公民参与

因为智慧城市的核心是为“人”服务,因此,公民参与是智慧城市的关键。而世界上先进的智慧城市在建设中也确实一直注重人的参与。

伦敦市希望由伦敦人来决定城市应当如何利用数字技术,并希望伦敦人对创新的推动不亚于技术专家、投资者或政策议程,从而使伦敦成为一个更伟大的城市。为了做到这一点,就需要每一个伦敦人都要在城市里各司其职,并拥有参与塑造未来的技能。在整个2014年,智慧伦敦委员会要求伦敦市民和企业提出他们希望政府解决哪些挑战,而政府希望市民和企业帮助其提供解决方案。为此,大伦敦市政府(Greater London Authority,GLA)创建了通话伦敦社区(Talk London community),将伦敦人带入政策决策过程中。通过该社区,伦敦人参与政策对话,以产生新的想法。在这个社区中,政府还可以咨询伦敦人对他们的想法,以确保政策反应迅速、有效并能引起社区的共鸣。当人们注册加入社区时,政府收集重要的人口统计数据,并询问其最感兴趣的领域,从而让政府能够针对某些群体的人进行特别对话,并确保该社区中有广泛的伦敦人的参与。与其他努力相结合,比如公开超过500套伦敦数据的伦敦数据存储(London Datastore),大伦敦市政府领先驱动,以利用技术和数据增加透明度和公民参与。同时,大伦敦市政府还利用技术来听取人们对城市的看法,并通过市政厅的“倾听伦敦”(Listen London)平台追踪人们对政策举措的响应。

而更具创新的做法发生在蒙特利尔。2010年,该市通过了一项条例。根据条例的规定,任何人只要获得15000个签名,就可以引发关于任何话题的公共咨询程序。利用这一过程的第一批公民维权人士获得了25000个签名,引发了关于如何支持越来越多的都市农业的公开的公众辩论。这一做法相当明智,它不仅可以显示人们真正关心的问题,而且政府可以相应地迅速做出决策。

在亚洲,韩国的首尔在使用数字化工具支持公民参与方面一直很创新。除了数字交易和关于运输、工作等方面的实时信息外,该市提供OASIS在线建议系统,用于在线接受公众提出的规划建议。到目前为止,已经有超过500条建议。

越来越受重视的智能手机

现在,智能手机无处不在:在工作场所、在家里、在火车上,甚至在超市过道上,都有人盯着那些小小的屏幕,通过滑动并点击来发送电子邮件、玩儿游戏并下载最新的应用程序。可以说,智能手机给每个公民带来了便利性、连通性和即时通讯。而同样,智慧城市中也离不开智能手机,因为城市政府越来越依赖于数字技术从市民处收集数据。

比如在美国的波士顿,城市中使用摄像机和感应回路来管理交通,使用声学传感器来识别枪声。但是,城市中最大的传感器来源却是公民的智能手机。通过开发道路碰撞(Street Bump)一类的应用程序,城市居民延展了城市传感器网络,为智慧城市服务。

在城市中,要让工人弄清楚所有路面的凹坑相当困难,这时就需要居民的帮助。而波士顿的方法正是尽可能轻松地获得这种帮助。该市开发的Street Bump应用程序使用智能手机的加速计和GPS,可以通过碰撞感知凹凸坑洞,并自动向城市报告凹凸坑洞。司机打开应用程序,当发生碰撞时,手机上的加速计会检测到碰撞,而GPS会确定位置。从Street bump使用者发出的信息汇成更大的数据流发向城市。当有足够多的人在同一个位置发生碰撞时,应用程序会将此位置定义为一个凹凸坑洞。目前,这只是加速计和GPS技术在城市政府应用程序中的第一步。在未来的版本中,为轮椅使用者量身定做的应用程序可以记录路边斜坡的质量,从而城市工人知道哪里需要进行修复。最终,应用程序可以引导轮椅使用者经过最少的颠簸斜坡,顺利地从A地到达B地。

智慧城市发展模型

智慧城市的发展模型,从3P(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公私合作伙伴关系),发展到了4P(public-private-people partnerships,公共-私营-人民的伙伴关系),再到现在的5P(Public-private-people-professor partnerships,公共-私营-人民-教授的伙伴关系)。可以说,智慧城市的开放性创新生态系统中的要素越来越全……

最初,人们认识到城市必须与私营部门合作,以获取资助并实施智慧城市解决方案。这种所谓的公私合作伙伴关系(3P)已经在城市、区域和国家政府中被应用了几十年。在过去的十年中,出现了一种想法,将城市作为生活实验室,以促进创新并进行城市级别的测试。欧洲生活实验室网络(European Network of Living Labs,ENOLL)一直是这种4P理念的支持者。该模型通过诸如参与预算编制和开放应用程序竞赛一类的想法,让公民直接参与地方创新系统。而目前,一种更强大、更有趣的协作模型是5P模型,它明确了智慧城市建设中本地大学参与的重要性。目前,世界各地的主要城市(比如波士顿、巴塞罗那、伦敦和阿姆斯特丹)都开始通过直接支持5P合作的创新潜力――涉及公共 (地方政府)、私营(初创企业和跨国公司)、人(公民参与)和教授(本地和国际大学参与)部门――来表达开放创新。

波士顿拥有世界级的大学系统,在市区拥有超过70所大学。其中的麻省理工学院可能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寻求发展智慧城市解决方案的大学。麻省理工学院 SENSEable城市实验室正在进行与在城市中使用大数据及传感器,以方便实时学习和适应城市的应用研究。同时,麻省理工学院也是创新的“哥本哈根车轮”(Copenhagen Wheel)的开发者。该系统通过城市中骑自行车的人获取实时拥堵和空气质量数据,同时还推动电动混合动力。另外,波士顿拥有新城市机制办公室(New Urban Mechanics office),它通过公民、私营部门和城市之间的创新来解决城市挑战。在前市长的支持下,波士顿建立了创新区,在城市中鼓励增加了数百家新的初创公司。

巴塞罗那通过主办年度智慧城市博览会(Smart City Expo)和世界移动通信大会(Mobile World Congress),已经成为智慧城市运动中全球领导者之一。巴塞罗那拥有数所顶级大学,包括ESADE和IESE商学院,它们通过课程、中心和研究来积极推动当地的创新生态系统发展。该市还与La Salle大学合作,推出了智慧城市的硕士课程。事实上,巴塞罗那也是世界上最先正式接受创新区概念的城市之一。它的创新区被称为22@,拥有超过4500家公司,支持产生了5.6万名新劳动者(超过50%都是受过大学教育)。同时,22@区是波士顿创新区和布宜诺斯艾利斯类似的新兴区的灵感来源。

伦敦被誉为欧洲的金融之都,它已经接受了可持续发展和智慧城市议程,并使用5 P模型支持当地的创新。LSE城市(LSE Cities)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城市研究中心之一。同时,英特尔公司的可持续、协作城市合作研究院(Intel Collaborative Institute for Sustainable, Collaborative Cities)坐落在伦敦,该研究院本身就是伦敦大学学院(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伦敦帝国学院(Imperial College London)和英特尔之间的协作,其重点是“研究、开发和部署自适应技术,以优化资源效率,并使新的服务能支持和加强城市居民和城市游客的生活质量。

阿姆斯特丹的“阿姆斯特丹智慧城市”(Amsterdam Smart City)是企业、机关、科研机构和阿姆斯特丹人之间的独特的合作伙伴关系,已经支持创建了数十个侧重于使城市变得更智慧的创新合作。真正鼓舞人心的项目目前尚未推出,姑且称它为阿姆斯特丹先进都市解决方案研究所(Amsterdam Institute for Advanced Metropolitan Solutions,AMS),其目标是成为国际领先的研究所,它培养人才,并且由工程师、设计师、数字工程师及自然和社会科学家共同开发跨学科的大都市解决方案。AMS将深入理解城市,为挑战设计解决方案,并将其整合到城市中。这一雄心勃勃的项目从阿姆斯特丹市获得了5000万欧元的支持,它涉及到两所荷兰大学(代尔夫特理工大学和瓦格宁根大学)、麻省理工学院,以及独立研究小组TNO之间的协作。同时,合作中也有波士顿市的几家本地和国际的公司,包括埃森哲(Accenture)、 IBM、思科、 KPN (荷兰的领先的电信公司)、壳牌(Shell)和 Waternet(Amsteram 的水的主要水源供应商)等。AMS将在2014年6月正式启动。这是一个意义重大的5P项目,如果成功,它可能会成为世界上最好的实施中的5P模型的活生生的例子。

智慧城市的建设步骤

目前,世界上有许多城市都声称处在各自的智慧之旅上,但是,大多数城市都只是执行一项纯粹基于项目的聚合的战略,而并未清楚地了解它们在哪里,或是他们要去哪里。城市依然不习惯象企业一样思考长期规划。但实际上,遵循结构化和严谨的方式生成策略并衡量进展相当必要。在这方面,纽约市执行得不错。市长Michael Bloomberg最近的2013年城市报告中有完整的数据,表明纽约市从流动性到教育等主题的进展状态。明智的智慧城市建设可以考虑遵循五个迭代的步骤:

第1步:制定基线。这一步相当必要,因为它可以通过与同类城市比较,帮助城市了解自身所处的位置。

第2步:聘请工作人员和公民。在基线数据在手的情况下走向公民和城市工作人员,寻求理解挑战、机遇与利益相关者的愿望。同时,可以使用手机、web和脱机工具进行参与,以确保广泛的接触。

第3步:制定具有可衡量的目标的短期的和长期规划。短期和长期策略是必要的,而且是互补的。短期策略能速赢,这可能发生在城市工作人员和民选官员的任期内;而长远的策略可以有更深层次的创新和投资。在这个阶段,不要拘泥于选择获胜的技术,而是要专注于最终的目标。

第4步:确定项目的优先次序。一旦完成第3步,城市可以确定项目的优先次序,基于成本-效益分析将预算分配给重点领域的优先项目。所有工程项目的倡议人都应建立改善中的基线,应实现该项目被认为是成功的关键度量指标。

第5步:测量并报告结果。正确的策略实施需要定期测量向目标进展的情况,而为此必须首先选择正确的度量标准。在智慧城市世界中,目标是越来越多的生成实时数据。城市必须衡量他们的长期目标的进度,并在前进的道路中让公民和其他利益攸关者参与。

智慧城市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但为了在全球各地取得真正的进展,城市必须树立正确的战略制定和执行的基本原则。

第5篇:智慧城市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 智慧城市 智能建筑 和谐 绿色 必然趋势

随着经济的繁荣与信息技术的发达,智慧城市得到了广泛地应用与推广,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局势。智慧城市的构建主要是指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信息技术以及互联网的强大功能,对城市进行智能化、科技化的改造,一定程度上完善了居民的生活和工作空间,更好地满足居民的需求。在智慧城市的建设中,智能建筑作为其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在时代的发展机遇下,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对于其建设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以及建设过程中的空间和发展方向,本文进行了详尽的分析。

一、智能建筑的重大意义与潜在发展空间

智能建筑作为新时代的科技型产物,有着极大的发展潜力和空间。随着以信息技术为主的智慧城市建设的城市规划理念的提出,智能建筑的概念也应运而生。现代互联网技术日趋成熟,以云计算、互联网为主要发展方向的智能技术型产业得到了壮大和蓬勃发展,人们今后的工作生活都会在无形中受到电子信息技术的影响,所以对于智能建筑的建设也是时展的必然趋势。智能建筑通俗上来讲就是运用互联网相关信息技术对建筑或者建筑群采用智能控制,如建筑内的照明、监控、安防等等一系列管理系统,如果智能建筑得到较好的发展,在人们将来的工作生活中不仅仅带来相当大的便捷与安全性,更加利于城市规划管理与建设,完善城市生活环境,实现智慧城市的构建。

二、智能建筑发展的策略原则与方向

2.1关注绿色建设,围绕信息网络技术

智能建筑本就是基于互联网信息技术发展的,在其建设过程中必然是以标准化、智能化、环保绿色化为基本要求,主要可以集中表现在这几个方面:在标准化管理方面也许还没有成立一个体系,但是在智能建筑建设过程中还是可以有一定基本要求的,如在建筑材料的选用上,就必须符合智能建筑发展与适用的要求,在建筑的各个门禁系统、或者玻璃窗等方面可以采用一些比较先进的材质如可以电子感应的材质;在建筑管理系统上尽可能全部采用电子信息技术来进行,如安防系统、电子监控系统等,都可以实行联网化管理,这样更加方便快捷与安全;在绿色环保建设上来看,也可以在很多地方加以发展,如对于建筑的供暖设备,就可以采用绿色的太阳能资源,在室内空调使用上,可以采取地源热泵型空调技术,最大限度地实现节能,在照明的方面尽可能采用高效节能的感应照明系统,能根据光线的变化智能的调节亮度,实现节能环保智能化。

2.2坚持以人为本,构建科学生活环境

智能建筑的建设发展的最终目的还是服务于人们,尽可能适应和满足人们的需求,优化人们工作生活环境,便利人们生活,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例如,在建筑安全管理上可以摒弃IC卡的使用漏洞,采用人脸识别的门禁管理系统,这样不仅便利而且大大提高了建筑管理的安全性,在一定程度上凸显了智能化的作用;在建筑内的安全警报系统中还可以与公安保全系统联网,如果说建筑内发生火灾或者其他危害安全的事故,警报系统就可以第一时间发出信息给公安系统,在建筑内保全的基础上,更加能保证人们的人身安全,为人们带来更加完善的服务;还可以在建筑的照明光源方面加以改善,选择采光性好、寿命长、节能的光源载体,根据人们的喜好和眼部适应接受能力来选择,让照明更加适应人们的生活,满足人们的需求。

2.3加快建设脚步,成就和谐智慧城市

对于智能建筑的建设中,上述已经提到了其重要性以及相关意义,在现有经济环境下,这是一个适合智能建筑大发展的时代。智能建筑推及的范围也在不断扩大,也带动了相关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例如在智能建筑相关电子产品的选购中,就可以采取公开选择的模式,不单单依赖一家提供的建筑材料与资源,尽可能在多家中择优选择,这样就可能促进相关产业在竞争中不断完善,对于商业的发展有着十分巨大的作用,所以,在国家政策环境与城市规划的大力支持下,智能建筑应该秉承上述发展原则与策略,结合现今互联网信息技术,不断地进行完善与推广,尽可能地加快建设推进脚步,为智慧城市的最终构建创造条件。

智能建筑是智慧城市建设的标志性产物,只有在不断地探索与实践中抓住智能建筑建设的重点,以构建智慧城市,完善提高人们生活质量、创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目标,为智能建筑建设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这样就能更好的推进建筑智能化的建设。

参 考 文 献

[1].于小雅.技术千变万化,唯有数据不变[J].中国建设信息.2014(08)

[2].王晓彬;马戎;付维平.基于支持向量机的非结构化道路检测[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1(36)

第6篇:智慧城市的重要性范文

本文先从城市形象设计对其文化的影响为切入点,再强调其重要性与二者之间相结合的必要性。最后强调如何将二者结合,既能体现出传统名族文化在城市形象设计中的重要价值,又能使城市形象设计成为传统名族文化传承与推动的依托。

关键词:

传统民族文化;城市形象设计

一、城市形象设计对传统民族文化的影响

传统民族文化作为我国文明历史长河中的代表性文化,不仅承载着先祖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过程中所凝聚的智慧,也对身为子孙后代的我们的意识形态和生活形态产生着深远影响。传统民族文化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具有独特意义的文化符号体系,有着极高的艺术与审美价值,已经逐渐改变了先前的地域属性与状态,不再局限于小范围的传播。随着传统民族文化在当代城市文化建设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其如何通过当代艺术与设计观念进行重塑,并作用于城市的品牌经营与形象建构成为了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当下,国内一批根植于本土文化、同时又兼具国际化视野的艺术家和设计师,正试图通过新的视觉语言将传统民族文化推上国际舞台;在表现本民族文化精神的同时,更以中华民族的身份向世界展示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因此传统民族文化也由地域性与民族性的传统意识走向了更为广阔的世界主流文化大潮,肩负更加重要的使命。对传统民族文化的弘扬不仅应该得到每一位有使命感的设计者和艺术家的充分重视,更应该通过对城市形象的塑造,使城市经营者充分了解弘扬民族文化的重要性并参与其中;尤其是在传播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更需要深入剖析其与当代设计理念的结合,并准确表达民族情怀的内在动因,让更多的人关注且去继承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作为城市形象的底蕴根基,从根本上影响着城市形象的外在气质,而城市形象作为体现一个城市精神面貌最直观的视觉符号,对传承和发扬传统民族文化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二、构建良好城市形象的重要性

城市形象涵盖范围较广,涉及城市理念、城市行为、视觉识别等多个相关领域。良好的城市形象不仅能够反映一座城市或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更能反映城市的独特性。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地域环境的差异造就了城市独特的文化特征,使其具有唯一性和排他性。良好的城市形象,从表面上看反映了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市民生活水平,从更深层的意义体会,是对城市文化的映射;正所谓“相由心生,”表象身后其实是深厚的文化底蕴在支撑。良好的城市形象是城市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一座城市综合实力除了政治、经济等硬实力外,城市形象作为软实力也起着相当大的作用。良好的城市形象不仅体现一个城市的文化根基,更能呈现出一个城市的综合审美观念及综合文化水平。

三、传统民族文化与当代城市形象设计结合的必要性

传统民族文化属于城市形象内在的精神支柱,是高度凝练的、体现本民族价值观与世界观的智慧结晶;城市形象将这种精神物化于外在,作为表象体现出区域民族文化与智慧。城市形象设计的表达必定要以本民族文化精神为母体,传统民族文化也势必要以城市形象为依托,其原因如下:

1)内在的民族精神与外在的城市形象不能相互脱节。在处理民族文化与城市形象的关系上,内外统一是基本原则。诸多城市在城市的定位与形象设计上与内在精神不符,甚至完全脱节。这使得城市形象的传达与民族文化的特征不相符,且严重违背了设计的基本原理。

2)民族文化与城市形象的合理结合有利于提高城市综合竞争能力。城市本身在拥有独特的自然人文资源的前提下,已经具备了形成优质城市品牌形象的条件,这为城市综合竞争力提供了硬性条件,而民族文化所带来的附加经济值与形象价值提供了软性竞争力。重视文化价值有利于提升城市的整体形象,民族文化作为综合文化的重要根基,是城市形象设计的灵魂所在。

3)民族文化与城市形象的结合是传承和发扬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径。社会的发展是城市新旧更迭的换代过程,它不仅体现在人口上的交替,也体现在文化不断的传承和发扬中。人作为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在文化传播中会有一定主观性;传统文化在被当代人传播的过程中,综合了个体主观意识和个人判断,因此会颇有偏差,这是文化传播过程中的自然现象。从另一角度也可理解为是传统民族文化的升华。在民族文化不断被升华的同时,城市形象作为文化的重要承载物同时也影响着人们的感觉、思维及观念;认识在不断提升,形象也将随之改变。所以城市作为文化载体,成为了文化传播的重要媒介及表现形式,可以传承民族文化同时也成为发扬民族文化的重要途径。

四、如何在城市形象设计中体现传统民族文化的价值

首先,应深入了解一个城市民族文化所蕴涵的精髓,使其在之后的实际规划与设计中能够有据可依。根据对一个城市民族文化的深入挖掘与理解,可以准确定位其城市形象进行着手设计;如我国广西桂林因著名的山水与悠久的历史文化被定位为:山水生态历史文化名城;内蒙古呼伦贝尔市因闻名世界的自然优势被定位为:草原明珠之城。

再次,根据传统民族文化价值所定位的城市形象,选择有代表性的视觉元素,根据不同视觉符号选择不同载体进行表现。如草原文化色蒙古包与呼伦贝尔市区中的建筑设计相结合,给予人鲜明的视觉冲击与身在此城对草原文化的强烈感受;但要防止出现生硬且不贴边际的元素可视化或与建筑不适宜结合的情况,这样导致传统民族文化的价值不能以正确的方式传播给受众人群,且适得其反。在我国多数城市规划中,经常会发现不土不洋,毫无特点的地标性建筑,这些都背离了正确的以文化为核心的设计原理。也就是说,通过文化元素与城市建设的适当结合,可以营造这个城市的文化氛围,这不仅突显了城市的文化特色形象,同时彰显了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第7篇:智慧城市的重要性范文

然而,屏幕下的食品情况却让人又爱又恨。这不,从注水肉到苏丹红l号,从瘦肉精到“一滴香”,等三聚氰胺奶、有毒大米刚刚走远,月饼塑化剂、染色脐橙却又袭来,国人的心一次次地被重伤。人们不禁要问:我们究竟可以买什么吃呢?

事实上,食品安全问题在包括欧美在内的全球范围,到处郝有发生。但是当我们在指责当地政府不作为、监管不到位,某些商家为追求巨额利润而无视消费者的利益,蔑视市场经济的各种法律法规时,是否想过,若是能给食品加上一把智慧的锁,情况将会大有不同。

生活在智慧城市里,以民为本、为民服务是必须恪守的基本原则。固而,作为建设智慧城市的重要内容和重要突破口,食品安全问题理应被优先关注和重视。其买,在国外,借助信息技术的手段来保障食品安全已是一种有效的方式。而在国内,这一切也已初露端倪。

如有赖于物联网相关信息技术建立的食品安全溯源系统,能够实现对食品生产基地、食品加工企业.食品转运及食品终端销售等整个食品产业链条上下游的监控和管理,一旦发现问题食品,即可通过系统查清食品的来源、流向、分布状况,及时采取控制措施,最大限度消除危害。而早在本世纪初,有关部门就出台了鼓励食品企业买施农产品安全可追溯体制的规定,并以2 008年奥运会为契机推动了食品追溯体系的跨越式发展。

2013年5月8日,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工业司在北京启动了食品药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建设试点工作,这标志着我国的食品药品溯源体系建设全面启动。其中,首批10个试点城市的追溯体系已全部建成并投入试运行。

第8篇:智慧城市的重要性范文

城镇化是拉动中国下一轮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北京市约有200万农村人口,面对人口压力北京市要进一步城镇化。同时,北京城市问题也在日益凸显。

基于北京市的特点,《智慧北京行动纲要》随之诞生。《纲要》不仅要解决特大型城市发展在人口、资源、交通、环境等方面遇到的的难题,还要解决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问题,发展高端产业,催生新的业态。

不同于其他城市,北京市提出了企业网络运营、市民数字生活、政府整合服务、城市智能运行四类智慧应用行动计划。北京市还提出“4+4”行动计划,即四个主体行动计划,四个支撑――宽带基础设施、公共平台建设、应用与产业对接、创新发展环境。“智慧北京建设旨在通过应用带动产值,强调的是应用和产业间的互动关系。”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童腾飞说。

在宽带泛在基础设施建设进展方面,北京市也和其他城市一样,主要加载宽带城市和无线城市。北京市还选用TD-LTE 4G标准,结合物联网应用建立了物联传输专网,目前覆盖四环以内所有物与物的通信都来自这个专网。在原有共享平台基础上,北京市建立物联网应用支撑平台,它的应用特点是解决物物之间传输通信的快速性。

此外,北京市也在积极推动政务云建设,规划了“1+N+16”政务云体系框架。在城市智能运行方面,北京市同样规划了“1+1+10”架构,“1”是市领导的应急指挥平台,中间“1”是物联网传输平台,“10”是指10个城市安全运行和物联网安全示范应用工程。

值得一提的是,物联网全程监控的做法保证了城市的安全运行。烟花爆竹工程把供应链管理、库存、销售、燃放后物流管理、气象等相关信息进行有机整合。与此同时,北京的煤矿尾矿库和重点危险源等也进行了有机整合。关系到北京市城市安全运行、城市生命线的煤、水、电、气、热的数据将直接和物联网进行实时连接,这些数据直接传递给北京市领导。

市民数字生活是智慧北京建设很重要的一环。除了电子病历之外,北京市东城区创建的城市管理网格化,进一步细化了之前的社会网格,把人、组织和服务进行有机整合。西城区的全响应社会服务,形成感知-传达-响应的闭环服务流。朝阳区建设全模式社会服务管理,把政府该管的事项全纳入到这个平台监控。

除此之外,北京市还深入推进两化融合,组织国家两化融合成果展,大力发展电子商务,推进企业业务形态的变迁,建设电子商务园区。在移动互联网上大量推进市民主页,同时做政府服务云App Store,把政府服务和社会服务进行有机整合,满足老百姓的需要。

第9篇:智慧城市的重要性范文

建设现代化城市是当今城市发展的普遍追求目标,城市现代化离不开文化,城市文化是现代化的根基,是城市的气质。保护历史的连续性,保留城市的记忆,保留可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是人类现代文明发展的必然要求,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和战略意义。

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城市经济发展的关系

应该叫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让步呢,还是应该牺牲经济发展的利益?这一直备受争论。一种开发者的观点认为在经济建设的大潮中,城市要发展,人们要生存,就必须要革旧迎新。他们在强大经济利益的驱使下,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不甚重视;另一种学者们的观点则认为,城市历史文化遗产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应当坚定不移地保护。对此,我们首先应该弄清为什么要保护城市历史文化遗产,在历史文化遗产丰富的国家,政府非常重视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因为它有独特的价值。历史文化遗产的价值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即历史文化价值、科学价值和经济价值。首先,城市历史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一个地区文明发展的见证,是城市历史研究的重要依据,是过去的象征和记忆符号,它强有力而不可代替,这是其历史价值最主要的体现。同时,历史文化遗产凝聚着古代工匠的创造智慧,能带给人美的享受,这是其文化艺术价值的体现。其次,人们在历史研究中发现,历史古城、建筑、构筑物(如中国的赵州桥、都江堰,埃及的金字塔)等有很深奥的科学道理,凝聚了古代人民的智慧结晶,对科学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再次,如果利用得当,历史文化遗产能给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中国5000多年的历史文化遗产丰富而迷人,它吸引着无数的海内外人士观摩学习,这些都是发展城市旅游业的重要资源,也是人们游憩、观光、获得美的享受的重要场所

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可促进城市的经济发展

城市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不仅包括物质结构的保护,还涉及到它们的再利用问题。虽然物质结构方面的保护能让历史文化遗产保存更长的时间,但从长久来看,经济振兴是必需的,因为遗产的长久保存需要持续的经济投入,如果只依靠政府的投入,它将很难持续运转。

在开辟城市的新功能方面,其中一项重要的措施就是发展旅游业以及与之相关的各种文化活动。旅游或以文化为先导的振兴策略鼓励将城市中的历史遗产用于发展旅游业,倡导旅游业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其一,这些城市都经历过反工业化过程,具体表现为就业机会减少,导致高失业率和许多内城用地被荒废。自然地,城市就开始寻求能够创造就业机会和重新利用废弃土地与建筑的替代产业。其二,二战之后,欧美各国普遍经历了经济高速发展的阶段,经济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人们有充足的时间和金钱来从事工作以外的活动;同时,汽车的普及也使得外出旅游十分方便。这些都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机遇。其三,旅游业之所以被看作是一个朝阳产业,重要的一点是它有助于改善城市形象,提高城市的品牌知名度,从而提升城市的综合竞争力,这在经济全球化浪潮席卷世界的今天显得格外重要。

城市旅游经济的发展影响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

我们在发展与城市历史文化遗产相关的旅游业的时候,必须把握一定的原则。历史遗迹是一种稀缺性资源,也是不可再生资源,因此在开发强度上一定要控制好。旅游及相关的文化产业对城市历史遗产保护的影响主要有两个方面。第一, 它促使政府部门意识到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性,从而加大在遗产保护方面资金和政策的投入,使得遗产在物质形态上能够保存更久

结论

综上所述,城市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城市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并不是绝对的、不可调和的。针对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一方面我们应当尽量保护,因为它是祖先留给我们的珍贵财富。另一方面,我们要在保护的前提下,尽力挖掘遗产的经济、文化等价值,这样保护才是有意义的和可持续的。发展与历史文化遗产相关的文化旅游产业是赋予它生命力的有效手段之一,我们应寻求更多的方法来平衡保护与发展之间的矛盾。

参考文献:

[1]阮仪三,张艳华,应臻;再论市场经济背景下的城市遗产保护[J].城市规划,2003年第12期.

[2]王兆麟、杨新河.中国现代化建设中的古代文化遗产保护.清华同方数据库.1995—2006.

[3][英]史蒂文·蒂耶斯、德尔蒂姆·希思、塔内尔·厄奇.城市历史街区的复兴.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4]曾卫.城市、建筑、文化的定位与选择.建筑师.1989年第1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