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传统媒体概念范文

传统媒体概念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传统媒体概念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传统媒体概念

第1篇:传统媒体概念范文

陈国权:首先,我一直认为全媒体在盈利上应该没有多大突破,但是在提高报道的影响力方面,还是有价值的;其次,传统媒体运作的这些新媒体,很可能是用传统媒体的思路在往新媒体里面填充传统的内容,受众接收的效果自然就不佳了;最后,两会这种重大的时政报道,其实对于新媒体受众来说,本身的吸引力并不是很高。

记者:有人说,传统媒体缺少全媒体人才,您怎么看?

陈国权:我认为传统媒体不是缺少全媒体人才而是缺少新媒体人才,这是两个概念。最重要的是集团需要专门培养新媒体人才,而不是把传统媒体的人拉过来培训培训就是全媒体人才。这样的人才不是一专多能,往往是一专庸能,这是一个认识误区。我们应该培养的是专业性的人才,而不是到哪儿都能用的人才;到哪儿都能用的人才,往往是到哪儿都不能用,用不好。

记者:新媒体人才应该给予一个什么样的地位?

陈国权:应该成立新媒体公司,这些人才应该完全属于新媒体,而不是所谓的全媒体人才。我一直认为全媒体人才、全媒体记者都是一个伪命题。人不可能做到通晓所有行业,不可能做到全面发展的。我们要培养的人才应该是专业的人才,特别是在这种多元渠道或是多元化的社会,最需要的是专门人才,传统媒体如此,新媒体亦如此。

记者:两微一端的新媒体标题制作有什么讲究?

陈国权:新媒体标题的制作和传统纸媒标题的制作完全不一样。传统媒体的人才惯性思维使然,他很难做出新媒体的标题,不是说单纯地通过培训就能写出新媒体的标题了。而且两会这样的内容标题仅仅是很小的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它的题材,两会的题材并不是很适合进行新媒体传播。如果适应新媒体传播,那就要学习像人民日报客户端、微信公众账号,人民日报侠客岛客户端那样的一种思路了。他们配备的是年轻的新媒体人才,所做的完全是新媒体的套路,而不是传统媒体的套路。

记者:两微一端的阅读率、点赞率、传播率和转发率在提升传播力上哪个更重要?

陈国权:我认为无论是阅读率、点赞率、转发率还是什么收藏率等指标,归根到一点,最重要的是对于传统媒体的影响力有多大的提高,或者进一步说是对传统媒体的影响力提高后能给传统媒体带来多大的价值,这个价值包括经营价值和影响力价值。我们过多、过分注重于两微一端的什么阅读率、点赞率、转发率、收藏率,而忽视了这类东西到底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如果它们仅仅是带来了一个排位,那么,这样指标我们宁可不要,这是我的个人观点。

记者:在内蒙古第二届互联网大会上,北京大学教授陈少峰表示,新媒体不是媒体而是平台,怎样理解这一观点?

陈国权:在我看来,互联网是一个平台,移动互联是一个平台,各种各样不同的媒体在这个平台运作。比如说,在互联网的平台上有新闻门户、搜索引擎、购物网站、婚恋网站等不同的媒介形态,这些东西也都是媒体。他们共同在互联网这个平台上面运作。还有像移动互联也是这个概念,像微信、QQ或者说移动搜索啊,都是移动互联平台中的一个媒介形态。我是这么理解这个平台和媒体之间的关系。

记者:内蒙古日报社已经确立了媒体融合的四条主线,其中一条主线就是都市系列主线,就是将大草原客户端、正北方网和北方新报社组合到一起,这种整合的利弊是什么?

陈国权:其实,在我看来,一个集团它本来就是这些媒体的组合。如果一定要把这些新媒体的产品组合成一个公司,那么,不要硬把他们黏在一起。它们还是不同的产品形态,它们之间应该独立核算,在内部市场化机制下进行运作。如果硬要把它们黏在一块,往往得到的是负面效应,它们之间不会产生1+1>2的效果。就是说,传媒集团无论是集团还是公司,如果它拥有多种产品的话,内部必须有市场机制。

记者:媒介融合和媒体融合的概念有什么区别?

陈国权:我们要分清楚媒介融合和媒体融合是不同的范畴。媒介融合是指一个媒介拥有多种形态,拥有多种功能。按照伊契尔・索勒・普尔(Ithiel De SolaPool)教授的说法:各种媒介呈现出多功能一体化的趋势,这叫媒介融合。比如,手机就是一个媒介多功能一体化的趋势下媒介融合的产物。而媒体融合是指一个传媒集团拥有多种媒介形态,一个产品多种分发,这是媒体融合。中央所提提倡的就是媒体融合的这个概念,而不是媒介融合。

记者:大数据对提高传统媒体的新闻传播力有什么价值,定制新闻会有读者市场吗?

陈国权:没什么价值。从大数据新闻的角度来说,现在推的主要是新闻的可视化。新闻的可视化充其量所提供的是对新闻可读性的一种提高。比如春运图,用数据连成一个图,让读者一看就明白原来这个是这么发生的,飞机的频繁起降程度、人流量这些图,都是大数据抓取的记录。这样就形成新闻的可视化,它充其量仅仅能够增加新闻的可读性。但是,大数据对纸媒盈利能力来讲,到底能有多少提高呢,这是值得质疑的。前段时间我也提出了一个观点:利用大数据进行报纸的量身定制。比如给读者一张《内蒙古日报》,这厚厚的一叠全都给你了,但其中读者需要看的仅仅是一个版面。那么如果利用大数据就可以把这些集团内所有的新媒体的数据都汇集起来,知道读者想看什么内容,这样就可以进行量身定制,为读者提供所需要的内容。

这样的一个思路就导致了未来的报纸会成为一个私人订制的报纸,而不是说将报纸上所有厚厚的内容都呈现给读者。也许给相应的读者的版面仅有4个版面,一方面可以节约成本,另一方面就是提高信息的价值含量。那么,报纸的量身订制就要建立在大数据的基础之上。要想对读者有清晰地了解,就要依靠大数据。

大数据也有完整的一套系统。它是通过新媒体的后台系统来分析用户的接收习惯。同时要具备强劲的后台服务运营支撑。目前市场上也有很多这样的公司。

记者:在内蒙古地区,两微一端的盈利模式有哪些?

陈国权:首先,在内蒙古地区得了解少数民族农牧民他们有什么样的需求。其次,城市里的市民对于两微一端能有什么消费需求呢?应该说很难。现在全国市场做了那么多的两微一端,但真正能实现盈利的非常少。包括澎湃新闻现在也没有实现盈利。澎湃新闻的传播力,现在也在下降,整个客户端的传播力都在下滑。微信、微博是在别人的平台上唱戏,对于传统媒体而言没什么意义。而新闻客户端呢,是我们自己的平台,但是影响力正在剧烈下滑,传统媒体做客户端必须认清这一点。

记者:现在提出的互联网+,传统媒体应该+什么?

陈国权:怎么说呢,我认为传统媒体这么多年来一直在做的就是互联网+的工作。传统媒体可以+汽车、房产等,以前我们一直都在做,现在这个概念提出来之后,也并没有多少实质性的变化。

记者:现在有没有针对传统媒体文化产业的项目?

第2篇:传统媒体概念范文

从媒体经营者的角度看,新媒体与传统媒体最大的差异在于传播平台的革命性变化,以及随之而来的传播价值链的颠覆式转换。

技术范式转换与平台价值的重构

新旧媒体之间的革命性变化可以借用范式(Paradigm)这一概念加以解释。

范式作为一个学术性的概念最早是由著名科学哲学专家托马斯·库恩在其代表作《科学革命的结构》一书中提出来的。1982年,技术创新经济学家G.多西将范式概念引入技术创新研究之中,提出了技术范式的概念,并将其定义为“选择技术问题的一种模型或模式”。理解范式转换的核心意义在于,不同范式之间的人们,虽然面对的客观世界没有变化,但是,不同范式中的各元素结构方式以及整个系统的运行方式都有了质的变化,用库恩在其经典著作《科学革命的结构》中的词语则是“不可通约”。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之间的转变就是一种范式转变,虽然名义上都是媒体,实际上两个媒体的世界已经迥然不同。

库恩将这一思想精彩地表述为:从科学革命中涌现出的常规科学传统,不仅在逻辑上与以前的传统不相容,而且二者往往实际上也是不可通约的;范式的改变使科学家对世界的看法发生了格式塔转换(革命前科学家世界的鸭子在革命后变成了兔子),科学家在革命后知觉和视觉都发生了变化,他们面对的是一个不同的世界,这个新世界在各处与他们先前所居住的世界彼此不可通约。

生活在不同技术范式中的传播平台使用者也是如此:传统媒体平台的相关各方,包括传统媒体人、受众和广告客户,在面对新媒体的时候都会有一个不适应期,只不过,受众在新媒体环境下,可以在新媒体人的诱导下从试探到喜欢再到沉迷其中,并逐渐消弭了作为信息接受者和信息生产者的身份差异;广告主也会在新媒体平台上找到自己的产品和品牌推广方式,曾经朦胧面对的目标受众现在可以成为精准推送的对象;只有传统媒体人作为旧系统中的主人,对于新平台有着一时难以扭转的思维定势,总想着自己生产的内容在新平台上依然是众人注目的焦点。然而,可怕的是,经过新媒体平台洗礼的受众和广告营销人员,他们对于媒体平台的评价尺度已经有了深刻的变化,他们认为受众与传播者之间的互动和平等是理所当然的,品牌和产品营销的精准度应该成为衡量传播效果的重要指标,可是,对于传统媒体人而言,曾经表现良好的传播平台却难以胜任。

一个案例:默多克的折戟与传统媒体平台运作逻辑的尴尬

传统媒体的转型之难,也许可以从老默多克的新媒体之路上看出端倪。

2011年6月,新闻集团将当初以5.8亿美元收购的MySpace以3500万美元的价格转手给了在线媒体和广告公司Specific Media。这是在传统媒体商海中所向披靡的默多克在新媒体领域惨败的一个典型个案。实际上,新闻集团在新媒体平台上的尝试至今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成功案例。

解析新闻集团收购MySpace之后的一系列操作,也许有助于理解传统媒体人在完全不同的传播平台上,是怎样将传统媒体的平台价值链移植到新媒体平台上,最终落得尴尬收场的:

新闻集团收购了MySpace之后进行了一系列改造,其中包括对首页进行频道划分,开辟音乐、视频、游戏、体育、新闻和时尚等频道,主要传播新闻集团自己生产的内容。经过这样的改造,MySpace成了既有门户网站的特征,又有社交网站的影子,同时还掺杂着一些视频网站运营方式的联合体,而这个联合体的核心运营逻辑正是传统媒体的大众传播模式。可以想见,在新闻集团的不懈努力下,MySpace变得越来越像一家传统媒体的运营平台,到2010年10月进行改版时,干脆自我定义为“社会化娱乐网站”。这样,MySpace就完全将工作核心转移到内容上,将自身作为一个传播平台,通过人际互动传播来消费内容。难怪有业内人士评论说,这种通过生产内容吸引流量,再获得广告收入的模式和传统媒体并无二致。

换言之,当在一个全新的传播平台上,仍然沿袭传统媒体的思路,围绕广告而非用户展开价值链条的时候,网站的性质就彻底从社交类媒体平台转化为传统媒体了。事实上,新闻集团在新媒体平台的价值挖掘上,不仅仅MySpace的改造这一例,其后不久,默多克还曾在美国推出一份iPad电子报纸《The Daily》,希望通过这一平台复制纸媒经验,并在此基础上,在英国推出Project Two22项目,以期在这个项目成功之时,利用iPad等平板电脑类的信息终端,传播新闻集团提供的体育和娱乐新闻,最终也以失败告终。

默多克在传统媒体市场上的经营能力是经过时间和多国市场检验的,也就是说,在传统媒体的平台上,整个价值链条上的每一个节点都能为新闻集团带来收益,他通过这个平台积聚受众注意力资源,并通过受众注意力获取广告商的回报,甚至在内容生产环节通过体育赛事的组织和营销同样获得巨大的品牌和经济收益。所以,在传统媒体平台上他只要生产好受众喜好的内容就可以无往不胜了,可是在新媒体传播平台上,情形变了。

在新范式平台上重建传媒价值链条

以平台企业的眼光看待传统媒体就会发现,传统媒体产业属于一种具有显著负外部性的特殊市场,这个市场由广告商、媒体和受众组成。在这个平台上,受众一方对广告持有抵触情绪,甚至在广告达到一定阈值的时候就会选择离开,用另外一家媒体替代;而广告商却更愿意在拥有更多忠诚受众的媒体上自己的广告。此时的双边市场呈现出显著的负交叉网络外部性。媒体经营者就必须一边通过生产更具吸引力的内容留住受众,一边控制广告的数量和品质,从而维护平台两边的利益平衡并从中获利。

而在网络传播平台上,如果还是以经营传统媒体平台的思路去经营,就会发现,网络的负外部性特征同样不可逾越,在传播内容上负载广告信息的任何努力都有可能招致受众的反感,最终导致受众的流失并引发传播平台价值的萎缩。但是,换一个思路看网络传播平台,这里不仅是受众接受信息的平台,也是他们生产信息、交流观点、寻求信息和社会关注的平台;而对于传统媒体上的广告商而言,一旦将生硬的广告变成受众主动搜寻的信息,将粗暴的信息推送转变为和谐的兴趣点的交流,将单纯的信息层面上的互动转化为受众价值的分享和积聚,传统意义上的负外部性就有可能转化为正外部性,让链接平台的各方都从中获益。事实上,网络平台上深度挖掘各方需求的专业网站已经有成功的案例。

以上分析想说明的是,传统媒体从一个将受众注意力二次售卖的平台转化为受众信息分享与价值实现的平台,这是一个非常艰难的跃升,甚至可以借用马克思对资本的表述,这是“惊险的一跃”。没有这一跃升,网络平台上的传统媒体人就会显得笨手笨脚,无所施展;实现这一跃升,就有可能得心应手,进入海阔天空的境界。

新媒体平台上的传统媒体运营方式重塑

传统媒体的新媒体战略应该为其提供一个全新的传播平台,同时也是传统媒体一个全新的价值增长路径。而不仅是将传统媒体的内容资源寻找一个新的传播通路,扩展其传播市场的影响力。

遗憾的是,现在还有不少传统媒体的经营者和研究者,认为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的目的就是在新媒体平台上挽救不断流失的传统媒体的价值,核心指导思想就是“传统媒体为本,网络平台为用”,于是,见着每一种新型的传播平台都赶紧下手,不管是移动终端还是网络平台,只要有可能,都上。结果是:一些新型的传播渠道总是定格在试验阶段;一些新媒体项目还没上马就已经过时,还有一些复杂的内容传播平台最终成为自娱自乐的小众沟通工具。

在平台范式转换思路的导引下,传统媒体的新媒体平台发展战略,就应该以在新媒体传播环境下重塑传统媒体的价值链条为目标,将新媒体平台作为传统媒体机构的全新增量,以新媒体的运行规律去经营新媒体。在尝试中有失败也有创新,也许暂时还没有收益,但是,抱有这样一种目标的传媒机构,相信自身对于新媒体发展方向的判断,因而有足够的耐心去培育这个全新的增长模式。甚至可以说,追求价值增长全新模式的新媒体战略,对于传统媒体而言,就是要忘记自己的所谓长处,先站在新媒体平台上观察用户的信息消费心理和行为有了怎样的变化,再思考在这样的平台上传统媒体人还可以做些什么价值衍生的工作。

电视媒体与网络环境下视频传播之间的差异很能说明问题。环球舆情调查中心的一项监测结果表明,传统电视媒体生产的视频内容,如果将时长超过半小时的节目完整地推送到视频网站的页面上,其点击率相对较低;而当推送者将节目内容剪裁为时长5分钟左右的短片时,每一片段的点击率会出现大幅度的提升。碎片化的点击行为还会激发他们反过来点击收看长视频的行为。这一现象的启发意义在于:在新媒体传播平台上,传统电视媒体的内容价值正在被网络平台的展示方式所消解,决定一条视频信息受关注程度的诸因素中,包装、时长等形式化因素很可能被网络用户优先考虑。孔子所说的“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放在网络传播环境下,可以被表述为:传统媒体生产的内容如果没有与网络传播平台相匹配的形式,就难以流传久远。

第3篇:传统媒体概念范文

知已知彼方能百战百胜。我们要知道,相对于传统媒体,新媒体有哪些特点。首先,是无边界化,即消解传统媒体之间的边界,消解社群之间、产业之间的边界,消解信息发送者与接收者之间的边界等。新媒体可以与受众真正建立联系,同时它具有交互性和跨时空的特点。其次,新媒体和传统媒体之间还有一个质的不同,在于传播由一点对多点变为多点对多点。完全个性化的信息可以同时送达多人,每个参与者,对内容拥有对等的控制权。再次,消费者摆脱了受众的角色,与媒体有了直接的互动。这意味着新媒体是大众向分众转变的一个过程,新媒体模糊了传播者和受众的界限,每个参与者既是受众也是传播者,既是传播者也是受众。

面对新媒体这些特性,如果传统媒体还在坚守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一成不变将当天的新闻事件等到第二天见报,将突发事件等到整点新闻广播、电视再报,那它的时代将一去不复返。

理念是行动的先驱者,决定着方向的正确与否。传统媒体工作者若抱残守缺,坚持“内容为王”理念,就不能适应竞争的需要。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尤其是博客和微博等自媒体的大量出现,人人都可以是媒体“工作者”。因此,真正的媒体工作者之间的竞争已经不仅仅是内容层面的竞争,而是融合内容、渠道、营销和运营的系统层面的竞争。所以,有必要在传统媒体工作者的头脑中,再灌输一个商人的理念。这里“商人”概念是针对受众市场需求的判断力而言,就是要知道我们的受众是谁、是什么样的人,了解他们的需要。这也就要求传统媒体工作者在对新闻的采编角度,编辑对节目的编排组合,把关人对重大事件的主导策划,要具有超常规的跳跃式思维。

人才是技术竞争核心,决定着多渠道是否畅通。新闻工作者在社会信息传递和社会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从发展趋势来看,无论是国外的微软、谷歌或雅虎,还是国内的腾讯、百度或新浪都是新技术的展现,技术和媒体相互驱动、相互促进、相辅相成。但目前传统媒体工作者对其技术的掌握,远不如新媒体技术人员娴熟。这就要求前者必须打破行业界限,提高自我修养,多学习不同领域的知识并掌握新技术。

原创内容的制造深度,决定着基础能否夯实。传统媒体工作者因为过去的一些行业积累,还保留着一些自身的优势,原创内容的制造和深度,仍然是新媒体的快餐式报道不能替代的。我国传统媒体具有很强的政治优势。在新媒体蓬勃发展以致“乱花渐欲迷人眼”的今天,传统新闻工作者应当坚守本位,知己善为。

第4篇:传统媒体概念范文

关键词:网络新闻;传播;传统新闻;编辑理念;突破

引言:

网络新闻在传统新闻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良,增加了受众对于新闻的参与机会,增强了媒体与受众的互动关系,增深了新闻的传播效果和扩大了新闻的传播范围。人们提到网络新闻,更多地是指由报纸、杂志社、广播电视台、通讯社的网站在互联网上所的新闻,同时也包括商业网站网站的新闻,以及政府机构、行业协会、企业甚至个人在互联网上的新闻。网络新闻传播在版面、文字、文本等的编辑上异于传统新闻编辑,对传统媒体新闻的影响深远。

第一,我们先从网络编辑概念上分析。广义的概念强调了网络编辑主体的广泛性和个性化,网络编辑主体的扩充,让网络新闻的把关异于传统新闻。网络的开放性加强了网络编辑的把关难度,它不同于传统媒体,每一个新闻从采编到最终的都是由该媒体自我完成,或者连同其他媒体合作完成,没有任何外界的参杂。网络新闻却不然,整个网站新闻的既有网站自我的采编,稿件来源的途径多种多样。从网络编辑狭义的概念强调了网络编辑的专业性和技术性,这里的专业性,跟传统媒体一样,都意指专业的新闻编辑知识。

第二,我们可以从传播细节上具体分析。首先是网络新闻编辑的版面设计,相对于传统媒体的版面设计,对新闻主页的整体性考虑,不仅仅在于版面的美化,更重要的是网络特性的凸现。为此,传统媒体的版面是不会也不可能轻易改变的。网络新闻的编辑则不然,它面对的是更为挑剔和审美眼光日益进步的受众,网页的经常性改版就有了必要。

其次是文字编辑。在编辑网络新闻时应该讲求易读性,文字应尽量平实,以提供信息为主要的功能;文章的段落、篇幅也不宜过长,尽可能用短的语句,将新闻要点用提示的方式,放在文章的开头。

另外,新闻图片无论在网上还是传统媒体上,其目的都是使内容生动、 形象化,以及美化版面。一些网络新闻中,如果某则新闻附有图片的话,一般都会做上标记的,这样做的目的不仅是告诉读者这条信息的下载速度会比纯文字的慢, 更重要的是图片的可视性对读者而言具有难以抗拒的诱惑力。

当然,还存在一种文本编辑。所谓的超文本即是用超链接的方法,将各种不同空间的文字信息组织在一起的网状文本。网络新闻超文本的应用,大大扩充了编辑的工作。

第三,从两者的编辑手段上分析。网络新闻的出现实现了编辑方式由线性编辑方式向非线性编辑方式的转变。传统媒体是线性编辑方式的典型代表。线性的编辑模式由于关系固定,变动不灵活,任何一次成品内容的变动都可能会牵扯到整个版面,引起全部内容的重组。网络新闻的非线性编辑理论的诞生,改变了线性编辑的缺陷,超文本语言的使用,使得文本语言之间的关系不再是单一的没有固定指向的网状结构关系,这种关系恰好弥补了线性编辑的错漏。

第二节 网络新闻传播对传统新闻编辑理念的突破

网络新闻传播具有及时性、交互性、海量性、多元化、小众化、多媒体形式、超文本结构等特点。对网络新闻的这些传播特点作认真考察与仔细分析,我们不难发现,网络新闻传播在一系列方面突破了传统新闻传播存在的界限、限制,初步确立与构建了一些新的传播理念。

一般情况下,一个事实的新闻价值在不同地方的分布是不均衡的,很多新闻的新闻价值还是有地域性的。新闻信息一经上网,在空间上立即可以覆盖全球,成为在全世界范围内传播的信息。网络新闻媒体可以按照不同的时间梯度信息,报道速度越快,新闻性就越强,新闻的作用和新闻价值就越大。与传统媒体相比,网络新闻传播拥有巨大的时间弹性和内容结构组合上的最大的灵活度。

受众的需求是立体的、多方面的,他们想知道不同媒体、不同信息源相同或不同的观点,他们渴望立体的信息提供,这就要求媒体具有更大的包容度。传统媒体尽管各具优势,但都有其传播方式的局限。网络媒体的多种表现手段还可以组合运用,可以同时有文字、图片、声音和图像等多种表现手段的组合。网络媒体集中并综合了这几种传播方式,受众在网络上可以从多角度、多层次、最大限度地了解一个新闻事实包含的信息。

数字压缩和存储技术的飞速发展使网络媒体几乎拥有无限的信息空间,其信息总量是传统媒体不可比拟的。网络媒体几乎可以将全世界的新闻信息包揽,还可以利用数据库,纵向保存历史新闻信息,提供新闻检索等服务,显然这是传统媒体望尘莫及的。网络新闻编辑要切实发挥网络海量信息的特点,增强资料储备,形成新闻数据库,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自己独具特色的数据库,为受众提供准确、全面、系统的信息。

在大众传播时代,传播者与受众之间的分水岭是清晰的,网络新闻传播是一种强调个性的传播,它打破传统的新闻传播中受众被动接受的局面,使得传播者和受众双方居于平等的地位。传播者与受众双方关系的这一变化,具有跨越性和革命性。互联网带来的不仅是一种新的传播方式,同时也对大众的生活习惯、工作方式、价值观念以及思维方式产生了重大影响。

结束语:

网络新闻的出现,于受众而言,应该称得上是一种不可多得的福音,它大大丰富了受众的阅读量和参与权利,于传统媒体而言,那是机遇和挑战的结合体,传统媒体只有在守住自己的好的同时,正视自己的不足,学习别人的先进,改进自己的缺陷,才能在新闻的道路上不至于被受众抛弃,始终占据自己地位的制高点;于新闻编辑而言,网络新闻的出现是一种改革的信号,是一种编辑手段的重新整合,于新闻而言,真正打破了新闻的传受等级关系,新闻成了全民化、平等的交流和互动。

参考文献:

第5篇:传统媒体概念范文

【关键词】传统媒体 新媒体实践 内容视野 社会维度

伴随着以网络为代表的新媒体的发展,传统媒体面对网络新媒体的态度经历了“事不关己”,之后的“恐惧压力”,以至于如今的“积极拥抱”,开展广泛的实践活动。这种实践活动早期形式是把传统媒体的内容直接“COPY”到网络上,有的是部分内容,有的是全部内容。限于带宽,早期传统媒体网站上大多以文字为主,而之后渐渐丰富,如今网络媒体已经是一种完全意义上的“富媒体”。“人民日报”微博、“央视影音”客户端、“澎湃新闻”客户端等因被网络用户广泛使用,而产生广泛影响。以上几家传统媒体新媒体实践取得了一定程度的成功,但大多数传统媒体的新媒体实践并不成功,即使以上几家,也具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本文认为问题的根源在于传统媒体的实践改革过分专注于内容。内容视野透露着传统媒体的思维习惯及经营策略,“内容为王”一度成为传统媒体的“金科玉律”。

一、内容重要,但并不是“王”

什么是传播媒介?“第一,它指信息传递的载体、渠道、中介物、工具或技术手段;第二,它指从事信息的采集、加工制作和传播的社会组织,即传媒机构。”媒介和媒体在一般意义上是可以通用的两个词,媒介更侧重于以上定义的第一层,而媒体更侧重于以上定义的第二层。根据以上定义,不管对于媒介还是媒体,传播都是其主要的“面向”之一,传播的是内容。威尼斯小城划动的船只中满载的是登载港易信息的报纸,伦敦滴滴答答的电台中播放的是提前排练好的广播剧,纽约的电影院正在上映《加勒比海盗》,而孟买的一户普通家庭中的老人和孩子正在热烈讨论着宝莱坞拍摄的电视剧。人们关注的是内容本身,媒体作为内容的载体,担负着传播功能。今天被广泛应用的互联网脱胎于美国军方的阿帕网,阿帕网创建的初衷也是为了应付冷战背景下对美国本土信息传播网络的破坏。每天,世界范围内无法统计的内容被人们通过移动终端观看。通过以上论述,不难发现,内容重要。但本文认为内容并不是“王”,尤其在新媒体实践过程中,“内容”只是传播中的一维度。

当今新媒体的代表“互联网”有着与传统媒体完全不同的传播结构。以报刊、广播、电视为代表的大众媒体的传播结构是一点到多点,传播的是同质内容,这种内容是通过机械化方式生产的,而互联网的传播结构就是一张网络,多点到多点,传播的是各异的内容,每个人拥有生产内容的自由。网络这种传播结构使得不再存在传统意义上的内容之王。每一个节点都有因为自己的传播特质产生影响的机会,每一个节点都有机会成为“王者”,虽然现实的社会资本不可避免地对网络世界中的传播能量产生影响,但是又不那样绝对。博客时代的徐静蕾、微博时代的姚晨就是最好的例子,她们在网络时代获得了远超于现实世界的影响力。网络给每个人赋权,原则上,任何人可以任何其希望的内容,众声喧哗。在纸张并不普遍应用前,关于知识的解释和继承在精英阶层内进行,包括国王、官僚、僧侣等,而当大规模印刷开始,阅读成为了平民的权利。

互联网网络结构所附带的“连接”“互动”特性,以及新媒体发展业态的“虚拟与现实”应用场景削弱了内容在传播过程中的重要程度。

1.连接与互动:传播内容,更关联人。互联网络是一张交互的网,这张网络传递着内容,内容包含着信息和情绪,这项功能与传统媒体遵循着相似的逻辑,与传统媒体不同的是互联网具备连接人的特性和能力。连接的紧密程度直接取决于交互的频繁程度,人与人之间通过交互建立并发展关系。关系的建立与发展除了受到社会资本这种社会学概念左右外,还受到“感情”“亲密程度”等表示“关系”变量影响。一些拥有强大社会资本的精英在网络中可能延续了现实世界的影响力,SOHO中国董事长潘石屹微博的粉丝量是1834万,而一个邻家男孩的粉丝可能只有100,但网络给予了这个邻家男孩找到潘石屹的可能。

2.虚拟与现实:关注内容,时间与空间。虚拟与现实这样一组概念是在网络深度发展以后进入大众视野的,这组概念是关于时间与空间的,现实世界的人生活在一维的时间和三维的空间所构成的场景中。在前网络时代,虚拟更多的来自关于“神”的想象。时间和空间的颠倒错位构成了虚拟与现实的交相呼应。以如今被追捧的VR技术为例,观看者戴上VR设备,观看着虚拟的内容,想象着另一个空间,却在统一的时间维度内,活动着现实的身体。谷歌眼镜是谷歌公司早年开发的一种典型的可以很好地阐释“虚拟”与“现实”概念的设备。佩戴谷歌眼镜的用户可以在观看物理空间时,得到来自虚拟空间的信息。例如,一位用户佩戴着谷歌眼镜行进在马路上,目光所向,可能发现关于周围行人的信息,比如年龄、身高、职业等等,甚至于道路两旁树木的一些基本信息,虚拟与现实实现了交汇。基于虚拟与现实,不同的时间与空间,体现了个体的差异性,也为服务的个性化提供了现实的基础。

二、从内容视野到社会维度

对于传统媒体的新媒体实践来说,其新媒体平台的内容被广泛传播是其形成与扩大影响力的基础。一则内容能够被广泛传播的动因包括多方面,可能是具有新闻价值,也可能是其他的不易觉察的各种原因。通过本文观察,传统媒体的新媒体实践关注含有新闻价值的内容。2017年春节期间央视的一档节目中采访了《新闻联播》栏目的播音员康辉,向他求证关于播音过程中出错是否会被处罚的问题,最终得到了证实。传统媒体的这种对于内容的关注无疑在新媒体实践过程中得到传承。首先本文必须承认,虽然P于提高内容质量的方法还有待商榷,但对内容质量的关注本身没有任何问题。存在问题的是新媒体实践过程中需要关注的不仅仅是内容,而是一个社会维度,当然内容是其中的一个维度。当缺失了其他维度,即使在内容这一维度中做到极致也很难照顾到最后的总体结果。根据本文的观察,除了内容,其他维度还应该包括“关系”与“服务”。

1.一种因关系的传播行为。在新媒体实践过程中时常发生基于关系的传播行为,这种行为与内容基本无关,而与内容的发出者有关。微信是目前最被广泛使用的一种互联网应用,是一种社交应用,它是“即时通讯”与“异步交互”的典型结合。其中微信朋友圈为使用者与分享内容提供了一个平台,微信好友可以通过点赞、评论、转发等功能完成互动行为。本文现通过列举几类典型互动行为,阐释因关系而形成的传播行为。一,拥有共同好友的两个用户转发的相同内容,而且时间相差无几,就有可能出现共同好友只就两位中的一位转发的内容进行互动,而忽略了另一位。以上这种情况,只可能用“关系”来解释。二,一个男生可能暗恋一个女孩,但是他一直羞于表白,男孩希望通过互动的方式让女孩对她注意,以至于对他产生好感,所以他选择了无条件点赞,这无关于内容,只因关系,虽然这种互动行为很难保证效果,甚至产生负面效果。三,一个组织为了传播品牌文化,强制要求其每一个员工转发其微信订阅号最新的一条内容,虽然不排除一部分员工有主动转发的意愿,但这种行为明显是因“关系”而产生。

2.传播为了服务。网络作为一个平台,为个体提供个性化需求提供了便利。人们活动在现实空间中,时间和空间成为支撑个体行动的坐标,二者与其他因素一起构成了“场景”。罗伯特・斯考伯与谢尔・伊斯雷尔在《即将到来的场景时代》一书中提出了与场景相关的五个要素,分别为大数据、移动设备、社交媒体、传感器、定位系统。他们把以上五种要素称为五种原力,并认为:“五种原力正在改变着消费者、患者、观众或者在线旅游者的体验。”在互联网时代,传播行为的发生常常对应相应的场景,服务取代了本身的内容。有一个被“传播过度”的段子,说是在一个美国超市,一位父亲在收银台结账时,被推荐了婴幼儿用品,这位父亲非常不解,并表示愤怒,但不久他发现自己的女儿怀孕了。这个案例是关于基于大数据技术支持的场景应用,“服务”的价值被凸显。星巴克是一家跨国咖啡连锁企业,在新媒体实践方面走在了行业的前面。星巴克最近通过微信朋友圈平台针对目标客户投放了广告。广告内含优惠券,使用前提是含有优惠券的广告需要被转发给三位好友。作为星巴克的消费者相信并不介意,甚至不会注意其V告质量的好坏,获得优惠才是最根本的目的。LBS(Location Based Service)基于地理位置的应用,伴随网络地图业务的成熟,这一技术被广泛应用。经常外出的人们可能会有如下经历,即你路过一个公共服务机构,这个服务机构可能是医院、宾馆或机场,你的移动终端,通常是手机,会收到来自以上公共服务机构的信息提醒。而之所以这项业务能够开展起来,完全得益于LBS技术的发展及移动终端的普及。以上的例子生动地说明了“服务”作为新媒体实践的重要维度。

三、关于传统媒体新媒体实践的反思

第6篇:传统媒体概念范文

自从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通过《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以来,学术界对于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的讨论。部分学者认为,传统媒体可以借助于现代互联网络打造新的平台,提供新的衍生服务,但也有一些学者认为,今后传统媒体优势不再,新兴媒体将会脱颖而出,与传统媒体完全不同的新兴产业将会主导新闻行业。

传统媒体多年形成的治理结构的确存在问题。现在许多电视台有很多频道,这些频道独立经营、独立核算,好像一个工厂内部不同的生产车间。从表面上来看,工厂内部分工细密,各个车间都有自己的目标责任制。但仔细分析就会发现,电视频道之间相互争夺资源,结果导致电视台自身发展出现了许多问题。现在的一些电视台主要依靠地面频道支撑,盈利能力越来越弱。不少电视台甚至开始承接企业的宣传服务项目,逐渐从新闻媒体蜕变成为特殊的广告公司。

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融合,首先要求传统媒体转变观念,通过完善治理结构,合理配置资源,提高自己的竞争能力。现在不少电视台已经开始尝试把自己的技术部门和播出部门分离出去,通过与专业的节目制作公司合作,大量引进优质节目,提高电视台的收视率。这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办法,它可以让电视台内部治理结构更加合理,资源配置更加科学。电视台应当进行优化组合,打破传统的电视频道界限,建立统一的采购配送体系。这样做不仅可以使电视台内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更主要的是可以提高电视台对外采购节目的谈判能力,有助于其提高利润。

同样道理,其他传统媒体也应该进行治理结构的调整,加快资源配置改革。现在一些报纸已经改变了传统的经营手法,通过与网络企业开展战略合作,充分利用自己的信息资源,为客户提供更多的专业服务。一些广播电台主动推广城市交通信息,重新定位自己的目标客户,在激烈的信息竞争中取得了不俗的业绩。湖北楚天交通广播利用自己的媒体资源,为当地的司机开设了服务站,实现了线上和线下全方位融合,从而使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大幅度提升。

互联网络改变的是信息传输的方式和方法,但改变不了服务意识和服务态度。不论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兴媒体都属于服务行业,他们通过提供服务获得市场份额。如果只关注信息传输的方式和方法,而没有服务意识,不提高自己的服务质量,那么,即使利用现代网络媒体,仍然无法找到自己的目标客户群。现在一些电视台的资本重组令人眼花缭乱,各种各样的新概念满天飞。可仔细分析这些电视台的改革方案和内容,就会发现,他们的观念没有改变,服务意识没有改变,治理结构没有改变,当然经济效益也不会改变。

部分学者认为,分析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优势和劣势的时候,必须把改革手段和目的区分开来。如果只看到了手段而忘记了改革目的,那么,改革必然会偏离方向。反过来,如果只看到了目的而没有充分理解现代网络技术的本质,没有充分利用现代网络技术给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那么,即使有良好的愿望也不可能达到预期的目标。

当前我国信息传输的管理机制存在着问题,广播电视和电信网络之间的融合面临巨大的阻力,中央政府正在下决心改变这种状况。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应该痛下决心,彻底摒弃错误的思维定势,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如果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过程中,忘记了自己的本分,忘记了改革的目的,那么,改革就会变成形式主义花架子。

第7篇:传统媒体概念范文

关键词:政府;挑战;网络媒体

 

互联网在全球迅猛发展,引起世界各国广泛关注。2000年“网络媒体”开始得到频繁地使用。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也有人称之为“新媒体”,笔者认为“网络媒体”的表达更为直观,强调这种媒体是通过网络来实现传播的,因此在本文中采用“网络媒体”这个称谓。但绝不能仅仅把网络完全等同于媒体,信息的传播只是网络功能的一部分。但无论如何,网络信息传播方面具有媒体的性质,尤其是网络具有大众传媒的传播效果,已成为不争的事实。

截至2010年12月底,中国网民数量已达4.57亿。其显著特点是年轻化、知识性、有主见。他们关注社会事件,乐于发表评论,与网络媒体一道形成了活跃的网络舆论。随着网络影响范围的日益扩大及其对人们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的不断渗透,这股力量越来越不能被忽视。网络媒体给政府带来全新的挑战。特别是在危急事件中,依靠传统的“封”、“堵”、“截”和被动延迟消息的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网络媒体环境了,甚至会对政府形象和工作带来不良影响。

一、网络媒体时代政府危机的定义

由于研究角度不同,不同学科对危机的定义亦有所不同。学术界一般认为多采用美国学者罗森塔尔对危机的定义,他认为:“危机就是对一个社会系统的基本价值观和行为准则架构产生严重威胁,并且在时间压力和不确定性极高的情况下,必须对其做出关键决策的事件。”从政府处理危机事件的角色角度考虑,本文倾向于采用这个定义。

2003年的SARS危机就告诉我们,危机不仅仅会出现在企业,出现在社会,如果不加预防,公共事件同样会引发政府危机。事实上,政府危机离我们并不遥远。从别斯兰人质事件、纽约等城市突然大停电、莫斯科地铁严重爆炸事件到H1N1流感突发……虽然政府也会发生危机已经成为人们的一个共识,但到目前为止,对政府危机以及政府危机管理还没有一个被广泛接受的概念和界定。国外有关政府危机管理的研究虽然比较发达,已经达到了量化和模式化程度,但由于研究问题的传统不同,也没有形成明确的政府危机管理的概念。国内的情况更为复杂,有人认为政府危机是指那些突然爆发的威胁,这些威胁是一些危及政府行政、社会生活和群众利益的重大事件或灾难;也有人认为政府危机是政府由于自身功能性障碍而导致的政府职能失效和公众对政府的不信任;而更多的人则是以列举简单事实来代替概念界定,还有一些人索性对其不加以界定。对这个问题,笔者认为,所谓政府管理中的危机,是指在社会生活中突然发生的,严重危及社会秩序、危及国家和公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重大事故和事件。

二、网络媒体优劣势

(一)网络媒体优势分析。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比较,具有以下一些特点:

1、开放性。网络是没有边界的,不受地域限制。

2、实时性。网络媒体无时间限制,随时可以加工。

3、交互性。由于网络媒体所发表的新闻信息能直接与受众进行互动。

4、大容量。报纸版面有限,而网络没有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5、易检性。网络媒体的所有新闻全部保存在数据库里,查以前新闻和相关新闻非常方便。

6、多媒体化。传统媒体是平面媒体,网络媒体则是立体媒体,可融文字、图片、视频、音频为一体,从而对某一事件进行全方位的立体宣传。

(二)网络媒体劣势分析。而相较于网络媒体,传统媒体又具有以下优势:

1、从报业经营的角度看。目前,我国已经拥有3,000家以上正式报纸,与网络媒体相比,传统媒体有强大的编辑、记者队伍,拥有绝对的新闻优势,同时也有着成熟的广告与发行体系。

2、从读者的覆盖面来看。报纸覆盖面宽,传递迅速。

3、从人们的阅读习惯来看。传统报纸便于携带的特点,随购、随读、随弃,轻便可以折叠,方便阅读和携带。

第8篇:传统媒体概念范文

用户生产内容也称为UGC,UGC是User Generated Content 的缩写。在一些组织中也将其称作 UCC(User created Content)。UGC的概念源于互联网领域,即用户将自己原创的内容通过互联网平台进行展示或者提供给其他用户。UGC是伴随着以提倡个性化为主要特点的Web2.0概念兴起的。UGC并不是某一种具体的业务,而是一种用户使用互联网的新方式,即由原来的以下载为主变成下载和上传并重。我们所熟知的UGC模式的产品有:Wiki、百度文库、Facebook、互动百科、博客、微博、豆瓣等。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基于移动终端作为媒介的移动UGC业务也日渐崛起,内容的创建与传播更加便捷、高效。

UGC型业务的主要模式:

UGC的发展及所面临的问题

近两年,YouTube、Facebook、Wiki等一些发展UGC(用户原创内容)服务的Web2.0网站取得了巨大成功,并引起了全球的广泛关注。这些网站所提供的内容共享、视频共享、社区网络、虚拟世界等UGC业务不仅使得个人创作和贡献的潜能极大地发挥出来,也形成了新的互联网赢利模式。同时,这些网站的成功也改变了在互联网上分发信息的传统概念,推动了以用户为中心的Web2.0网站在全球范围的大规模发展。此外,随着全球3G以及4G商用的日益推进和移动互联网业务的不断发展,诸如博客、图片、视频共享等互联网UGC 服务也开始向移动互联网领域渗透,随着移动智能终端的普及,移动互联网的大发展必将给UGC模式带来更大的发展平台,像Twitter、Pinterest、新浪微博等都是基于移动互联网快速发展起来的互联网产品。

当UGC基于互联网模式快速地聚合大量的内容、吸引很多的用户时,它的内容聚合力、传播力、对用户的吸引力都将人类的想象力以及欲望发挥到了极致。Wiki仅英文词条数量,已高达350万,老牌《大英百科全书》亦望尘莫及,而且Wiki有271个语种,日点击率竟高达1000万人次以上;Youtube上线19月就聚合了上亿的视频短片;Fackbook的图片数量早已超过100亿;国内著名的文档分享网站豆丁网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就聚合了上亿的文档内容。海量的内容,海量的用户使网站能为用户带来海量的以及个性化的内容服务。这些早已超越了传统媒体以及内容生产机构可以想象的范围。

不过UGC模式也面临不可回避的问题:

1)版权问题:用户作为个人制作的内容,很容易被他人转载或挪作他用,这样将会极大地打击用户创造内容的积极性,影响整个UGC产业的发展。此外,用户随意上传传统媒体制作的正版内容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2)个人隐私安全问题:很多UGC类网站为了快速发展更多的业务和应用,将业务平全开放,方便第三方进行开发,例如Facebook 提供内容共享功能,允许用户共享电影、评论和新发现的好东西,但如想使用这一功能,必须安装第三方应用程序,然而一些应用程序却包含恶意代码,成为攻击他人的一件利器。UGC 类网站很容易成为黑客窃取个人隐私的一个温床。

3)垃圾及不良信息:随着UGC作为内容渠道的能力逐渐增强,垃圾信息和不良信息将不可避免地出现在各类网站、博客、社交网站上。这也一直困扰着UGC模式的进一步发展。

传统出版的现状与所面临的问题

基于传统媒体的内容出版模式,其特点在于,一点对多点的传播方式——通过少数人对内容的获取和创造,通过特定的媒介向大部分的用户进行传播,作为现在权威、专业内容的代表,仍然是人们获取内容的一个主要方式。但是,传统作坊式的内容生产模式、内容传播方式以及产品销售方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了。

传统的媒介形态中,报纸新闻是以文字传播为主,记者在报道复杂的新闻事件时,只能采取单一的、线性的报道方式,对客观的新闻实践需要做抽象的概括,难免与客观真实有所差距;受版面限制,新闻信息的容量有限,只能截取最有新闻价值的,迎合大多数人的阅读取向的信息,因而缺乏个性化,不能全面满足受众的阅读需要;受出版时间的限制,报纸新闻的更新速度只能以“天”为单位,虽然可以以“号外”的方式补充重要的新闻信息,但在现在这个信息时代,报纸的新闻时效性和新闻含量远落后于网络;发行量受数量和地域的限制,导致新闻源有限和传播效果覆盖面有限;印刷的报纸存储繁琐,检索查询更是劳心费力。图书、期刊也存在类似报纸纸介质产品的困境。广播新闻主要以声音传播为主,不易记忆和保存;在视觉上缺乏直观、生动的形象;电台发射的电波频率受天气、接收方位和其他电台相近频率的电波等条件的干扰,影响受众的收听效果。电视虽具备了声画结合的特点,但其表现形式仍不够丰富,电视新闻受节目时间的严格限制,只能在规定的节目时间内传播相应内容的信息。

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碰撞与演进

我们知道,新技术永远是推动人类文明发展、社会发展的第一推动力。简单回顾一下,就会发现,技术的发展推动了媒介形态的发展,同时改变着人们获取知识、信息的方式,内容的生产方式,内容产品形态,以及内容产品的商业模式,最终也加快了媒介形态变革的步伐。

正如《连线》杂志主编所说,将来纸媒作为信息内容载体肯定就会被取代,媒介融合,全媒体、超媒体的趋势下,传媒平台一体化,传统的信息制作方式也会改变,报业、出版集团、电视、电影不走内容供应链的上游发展路线,必然会被门户网站击垮,互联网时代下,传统媒介的受众会越来越少,新媒介与传统媒介的碰撞会越来越多。

第9篇:传统媒体概念范文

一、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融合发展已是客观事实

“新媒体”和“全媒体”,是近几年使用频率比较高的两个概念。一般而言,报纸、广播、电视、期刊均被定义为传统媒体,网络媒体、移动终端及其他以互联网技术为基础的传播形态则被定义为新媒体。也可以说,“新媒体”是以信息技术或互联网技术为基础,以互动为特点的一种新的传播方式;“全媒体”则是目前出现的各种传播方式的总和。

全媒体时代,如何实现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融合发展,中央高度重视,媒体人也非常关注。在新闻界,如果说2014年是一个特殊的年份,那么,可以将其命名为――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融合发展年。实际上,二者的融合发展并非从今年才开始。

目前,融合发展至少呈现出三种方式:一是传统媒体运用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发展自己,二是新兴媒体借助传统媒体发展自己,三是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机构联合发展。这些发展方式,无论是否是有意为之,在实践中均已存在。因此,现在要解决的,不是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有或无”的问题,而是融合发展“快或慢”“好或坏”的问题。

二、应高度重视传统媒体的信息内容生产优势

在媒体融合发展中,需要用理性的眼光来看待这样一个问题:新兴媒体的成功或许更多的是依靠电商等盈利模式,而不在于新闻传播本身。比如,阿里巴巴和腾讯作为成功的新媒体,并没有进行严格意义上的新闻内容生产,而是建立了一种网络社交过程中与经济活动相关的盈利模式。与之相反,传统媒体的优势在于新闻内容生产,其盈利模式在很大程度上依靠新闻传播的基础和优势。因此,就新闻传播功能而言,传统媒体的优势是明显的,新兴媒体要强化传播功能,需要寻求传统媒体作为合作伙伴,由此看来,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具有广阔前景。

当然,在新兴媒体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传统媒体受到了一定的挑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传播的方式与读者的新需求不适应,二是传播的话语表达与读者的新需求不适应,三是采编人员的能力和知识结构与读者的新需求不适应。但这些既是传统媒体受到的挑战,也是传统媒体改革创新的动力、方向和潜力。

传统媒体具有新闻内容生产优势,是权威信息、原创信息的生产者、供应者,也是权威信息供应的主渠道,这些优势在全媒体时代并没有发生改变,仍然是传统媒体的核心竞争力。如果传统媒体在传播方式和传播技术上能紧跟时展的步伐,这些优势仍然可以充分地发挥出来。传统媒体只有清醒地认识这一点,才能对自身的生存环境、发展前景更有信心,才能更好地思考未来的发展方向。

三、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加快推进媒体融合发展

各级各类新闻媒体,都是党和人民的喉舌,既是党和政府实施领导的工具,是宣传和解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工具,是展示党和政府形象的工具;同时也是反映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生动实践的工具,是人民群众了解党的方针政策的工具,是人民群众获取权威信息的工具,是人民群众反映意见诉求的工具。当前新闻媒体遇到的突出问题是,一方面要履行社会责任、提供和传播正能量;另一方面要考虑员工工资、发行量和收视率等经济效益问题。这就容易导致一些新闻媒体在市场压力下“腿子发软”,在网络的裹胁中迷失方向;也容易让一些媒体人在社会的尊重和倚重下自我陶醉,以“无冕之王”自居,缺乏社会主义建设者的角色认识和主体意识,在新闻采写和报道中,有时只考虑轰动效应,而忽略了新闻的真实性,忽略新闻报道是否会对社会产生不良影响。因此,新闻媒体在推动改革创新、加快融合发展的进程中,必须坚持党管媒体原则,必须在新闻传播多渠道格局中发挥主渠道作用,必须在舆论多元格局中发挥权威信息的引领作用,必须在履行社会责任中发挥示范作用,必须在构建新的传播秩序中发挥新闻伦理道义优势。

同时也要看到,互联网是先进生产工具,传统媒体要深刻认识并积极运用它;如果驾驭不好,传统媒体的传播力就会被削弱。正如高速公路在给我们带来快捷便利的同时,发生交通事故造成的损失往往也比普通公路、石子路更大,但我们不能因此而简单地抱怨和排斥高速公路,而是要通过把握交通规律、完善交通制度、维护交通秩序,更好地规避高速公路带来的的交通风险。传统媒体也要在积极运用的实践中认识并驾驭好互联网,进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创新,运用新思维、新理念、新技术、新机制,把传统媒体的内容生产优势充分发挥出来,将其与新媒体的技术和传播方式方面的优势紧密地结合起来,加快推进媒体的融合发展。

发挥传统媒体的内容生产优势,创新话语体系和表达方式是当务之急。一方面,现在一些传统媒体的传播大多处于“闭环运行”的状态,缺少对社会评价、受众反馈的科学评估,客观上不利于表达方式的创新;另一方面,当前不同社会群体之间存在话语体系差异,如果简单地用文件语言、会议语言、机关语言、书面语言进行沟通,往往会出现不愿听、听不进的问题。在这样的形势下,传统媒体的传播和表达应该有论理思维,既说结论又讲道理,善于借物说理、借情说理、借事说理,善于论理、陈情、讲故事,这样的沟通才有感染力和影响力。总之,传统媒体是权威新闻信息的生产者、提供者,优势非常明显,只要运用好新的表达方式、新的思维和理念、新的技术和机制,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融合发展一定会取得实质性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