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经济信息的特征范文

经济信息的特征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经济信息的特征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经济信息的特征

第1篇:经济信息的特征范文

关键词:新经济;企业文化;基本特征

中图分类号:F27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4-0-01

一、新经济时代企业文化的基本特征

新经济是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在美国兴起并广为传播和使用的一个概念,从经济表现来看,是指在高科技产业的带动下,美国已经出现的经济高速增长,同时又与低通胀和低失业率并存的一种经济现象,即:“一高两低”现象。而从更深层次上讲,新经济是指在信息技术突飞猛进和经济全球化浪潮的联合推动下,经济发展过程产生的一系列质和量上的变革并导致世界经济的系统关联结构、功能和所遵循的规则发生了质的变化。具体表现为经济已经由生产实体产品转变成基于全球化背景下的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和运用。知识和技术已经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和动力,知识、拥有知识的劳动力已经成为最主要的生产要素,信息产业已经成为新经济的支柱产业。可以说,新经济是指建立在网络经济和知识、信息经济基础上的,以知识为主要生产要素、以规模收益递增为主要特征、以享受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外部性为条件、以电子商务为主要交换手段的新型经济形态。

二、新经济时代的企业文化是一种速度文化

由于现代通讯传输工具的广泛应用和互联网的普及,现代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表现为时间上的竞争。美国思科系统公司信奉的企业信条是:“在未来的商场中,不再是大吃小,而是快吃慢”。因此,培育起一种重视速度的企业文化已成为现代企业的当务之急。

首先,企业速度文化要求在最快的时间里发现并满足消费者的当前需求。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消费者消费观念的转变,现代市场竞争的焦点不仅看谁的技术更优良,谁的规模更强大,谁的资本最雄厚,更要看谁最先发现并满足消费者的当前需求,抢先占领市场。其次,企业速度文化要求企业每个员工更新观念,树立时问观念,增强危机意识。企业要营造出能够充分发挥员工知识和才智的企业文化氛围,在瞬息万变的市场竞争中建立起最快速的反应机制,让员工充分发挥自身潜力,在各自工作岗位上都讲求效率,不断增强企业的合力,牢牢把握稍纵即逝的商机。

三、新经济时代的企业文化是一种人本文化

新经济时代的人本文化主要体现在内外两方面:1.是企业内部要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文化氛围;2.是企业对外要以顾客为出发点,企业的生产与服务必须以满足顾客需求为标准。

四、新经济时代的企业文化是一种创新文化

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全球化的创新经济时代,创新的作用得到空前强化,并升华为一种社会主题。国家的强盛需要创新,企业的发展和壮大也是通过创新得到的,而不是继承来的,创新是企业战略的核心。企业只有基于创新制订战略,才能获得和保持竞争优势。创新是企业的生命源泉,在竞争激烈的时代,成功者往往是那些突破传统游戏规则,敢于大胆创新。不畏风险的人,敢改变游戏规则的人也就是在思维模式上能迅速改变的人。在信息社会中,“明天意味着重大事件”。未来似乎不可预测,是充满不确定性的,那么怎么让它确定呢?答案应是自然人或者法人这个经济活动主体本身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活动。新时代的企业自上而下,每个毛孔都必须充满着创新,通过自身主体创新的主动性和确定性来对付明天的不确定性。

企业要在市场的大潮中做一个成功的弄潮儿,依靠的是其核心竞争力,要增强核心竞争力,就需要创新,包括企业文化创新、战略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市场创新、产品创新等,企业文化的创新在创新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文化属于意识形态范畴,文化的创新,转变了员工的思想观念。同时也为企业实施文化管理开辟了新的途径。创建于1937年的麦当劳,从最初的汽车餐厅发展到当今世界上最成功的快餐连锁店,并跻身世界500强之列。不能不归功于它的独特的企业文化和经营理念。麦当劳的创始人雷・克罗先生创业初期,就为自己设立了快餐店的三个经营信念,后来又创造性地加上了“v”信条,构成了麦当劳快餐店完整的Q、S、c、V经营理念,即质量、服务、卫生、价值的经营理念。正是以这一经营理念为核心,构建了独具特色的麦当劳文化,使麦当劳创下了世界最大的连锁体系纪录。

五、新经济时代的企业文化是一种虚拟文化

新经济的主要特征之一就是无形资产在企业的各种资产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于有形资产。虚拟文化可理解为通过专利局、互联网和其它媒体使无形资产增值的人文环境,例如企业的知识产权、专利、网页和广告宣传等,以及由于电子商务的产生和迅速发展,引起的市场全球化,营销观念、交易和支付手段的变化所带来的思想和观念上的转变。

企业虚拟文化的要旨在于具有灵活、柔性、合作、共享、快速反应、高效输出等素质。耐克、可口可乐等美国公司就是虚拟经营的典范,它们不断地制造概念,通过概念来进行市场扩张。此外,在新经济中,企业大小的重要性在减少,因为进入虚拟市场的门槛很低,所以任何个人都能够通过网络象大企业一样向全球市场提供非物质产品,既不需要自己拥有生产设备,也不需要拥有销售网络。虚拟的另外一个含义,是创造消费、购买消费。在全球生产普遍供大于求的形势下,人们的消费越来越超市化,传统的消费概念已经过时,发现消费、创造消费,从有限消费转变为无限消费,就成为虚拟经营的重要内容。

六、新经济时代的文化是一种融合文化

企业自身具有追求发展的内在要求,经济全球化也给企业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目前企业已经从过去的恶性竞争逐步转向既竞争又合作的新型“竞合”关系,主观和客观因素都迫使企业必须不断融合多元文化,同时经济全球化也为企业文化的融合铺平了道路,让身处这个时代的企业成为跨文化的组织。实际上,企业融合文化应当是多元文化、合作文化和共享文化的集合。多元优于一元,合作大于竞争,共享胜过独占,企业有了包容性的融合文化,就能突破看似有限的市场空间和社会结构实现优势互补和资源重组,在更为广泛的程度上成双赢或多赢的商业运作。在最近几年以来,市场活动中常常可以看到这样一种情形,只有善于竞争和合作的企业才能在市场中不断做大做强。

参考文献:

第2篇:经济信息的特征范文

关键词:新传播技术 分众传播 楼宇广告 手机广告 网络广告

中图分类号:G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2)10-0213-02

当今社会,随着信息技术的兴起,各种新兴媒体也突破以往的各种壁垒应运而生,并逐步发展成传播领域中的新潮流。传播技术的发展促进了消费心理的改变,也迎合了消费个性心理的改变。社会形态的日益多样化,消费者消费需求和消费个性心理的日趋差异化和多样化,使得广告受众的细分更加明显,纵观手机、网络游戏、网络以及楼宇电视等这些在新传播技术下催生的媒介,我们会发现他们在拥有最新传播技术的同时,也拥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传播的分众性。

1、楼宇广告

以“分众传媒”为代表的楼宇广告,创建了中国生活圈媒体群,是面向特定受众的媒体,这部分群体是某些产品或品牌的领先消费群。数据显示,分众传媒的商业楼宇联播网已经覆盖中国近75个城市,三万多栋楼宇,以及六万多个液晶显示屏。在中国楼宇电视广告市场占到98%的份额,处于绝对垄断地位。分众传媒能将企业做大做强,除了其跑马圈地的速度,还有众多的原因:

1.1 分众性

将消费者锁定在既有消费能力又有消费需求的白领群体中,这类群体受过良好的教育,能够积极接受新鲜事物,容易受到传媒的影响。也许他们因为参加社交活动没法准点守在家中看电视广告,但他们一定会准点出现在写字楼的电梯前接受楼宇电视广告的传播。就如同分众传媒的创始人江南春自己对于分众概念的理解,“分众传播解决的是一个实际问题:在大众营销向分众行销转变的过程中,媒体如何使广告更加有效地传播给经过细分后的目标受众。”

1.2 生动性

分众传媒采用的是液晶显示屏,因此在媒体表现上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和电视广告一样,通过声音以及动态画面的表现全方位地刺激受众的感官,这种效果当然比传统的报纸、杂志、电台广播要好得多。江南春对此也自信地评价:“在表现力方面,电视和户外的结合也是常规灯箱和海报不能比的,它吸引眼球的能力更强,可以直接刺激人们的购买欲望。”当然,如同大众传媒中的电视一样,楼宇电视给了受众全方位的感官刺激,这种表现形式也给了广告产品更多的呈现空间。

1.3 强制性

对于受众来说,分众媒体是强制的,不管你愿不愿意,它始终一如既往地播放着广告。一部分人会认为它是噪音,可是也无奈不能像坐在家中一样拿着遥控器去换台。对于广告主来说 “强制性”也是吸引着他们将大笔的广告费投向分众传媒的原因之一。

2、手机广告的传播特点

近日来,依靠楼宇广告崛起的分众传媒高调宣布以1500万美元现金及价值达1500万美元的普通股收购北京凯威点告技术有限公司100%资产,收购后的新公司叫做北京分众无线传媒有限公司。手机广告是指基于手机媒体的广告。07春晚小品中由大兵、赵卫国和李金斗表演的《免费电话》受到了大家的关注,小品似乎在说明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这样一个简单的道理,但实际上在小品中出现的手机广告的趋势已经在探索之中。随着对手机3G标准的期待,手机广告已经引起了众多广告主的关注和的青睐,这与手机广告的以下几个优势是分不开的。

2.1 受众广

据市场调研机构ABI Research公司调研报告显示,2005年底全球手机用户达到21.4亿。仅中国手机用户就高达4.5亿,而且每年以6000万的规模递增。随着3G时代的到来,手机用户正在以互联网用户两倍的速度增长。

2.2 广告接受时间的相对不受限

从一般人的使用习惯来看,手机至少可以做到一天12个小时的贴身沟通,手机用户对手机广告的接收较主动和便捷,这是手机广告的另一个优势。

2.3 分众性及精准性

手机能够通过GPS定位技术,跟踪并锁定潜在消费者,在适当的时间和适当的地点适当的广告,并且根据手机用户的每月话费形成的消费者数据库资料,将消费者划分成各种层次,以此依据相对精准地将不同的广告内容传播给不同的消费者。

虽然目前3G标准还没有制定和,而且手机广告由于涉及到手机用户的隐私问题,促使消费者产生各种抵制心理和情绪,这些特点都不利于手机广告趋势的形成和发展,但相信随着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制度的进一步完善,手机广告将迎来属于它的一片天地。

3、网络广告的传播特点

网络广告指运用专业的广告横幅、文本链接、多媒体的方法,在互联网刊登或广告,通过网络传递到互联网用户的一种高科技广告运作方式。网络广告发展到目前,不管是从内容上还是形式上已经进入了一个比较成熟的态势,总结其优势主要有如下几点:

3.1 传播范围广

国际互联网络把各种信息24小时不间断地传播到世界各地,真正地让全球形成了地球村,在这种基础上,任何人在任何地方都有可能成为网络广告的受众。

3.2 交互性强

交互性是互联网络媒体不同于传统媒体的优势,由于网络广告基于现代网络技术的平台上,用户可以对他们看到的内容进行及时地反馈,广告商也可以因为用户注册的信息掌握消费者信息的数据库,使广告商及时地调整对受众的传播。

3.3 形式多样

从文本到图片再到音频和视频,网络广告的多样性也让其具有强烈的感官性。可以根据广告主的要求和产品特性制定各种类型的广告。

3.4 内容详尽

传统广告由于受媒体的时间和版面的限制,其内容只能删繁就简,特别是以电视媒体为代表的大众媒体,由于其时间性的关系,只能有选择地将品牌形象和品牌卖点以最精简的方式告诉受众,而网络广告则基本不受这些限制,可以做到十分详尽,以满足想进一步详细了解有关情况的用户需要。

4、网络游戏广告的传播特点

网络游戏虚拟广告是一种以大型线上游戏的固定用户群为基础,通过固定的条件,在游戏中适当的时间,适当的位置出现的广告。以下是一些网络游戏2005初的在线人数:《天堂II》的在线人数是12万;而《剑侠情缘》在台湾的测试时的在线人数为4万2千5百人;九城因为刚上市,所以只说了一个大概的数字《奇迹》大约10多万;杨京先生说《传奇3》最高在线人数为33万,《传奇3G》在线人数为18万左右;丁磊先生说最高同时在线《大话西游II》35万,《梦幻西游》44.4万;雷军先生说《剑侠情缘》在线人数一直排在全国第六,《封神榜》在线人数不到20万;盛大的游戏《泡泡堂》最高在线人数70万,《冒险岛》在线人数30万,《边锋》在线人数30万,两款《传奇》游戏加起来在线人数不到100万;最后公司估计全国约有2632万游戏玩家,比去年增长幅度为22%。

上面关于网络游戏的一系列数据,足以让广告商对游戏广告建立良好的信心。有某游戏广告公司称:“在下午2点钟玩游戏时,游戏中的人物可能会拿起一听可乐;而到了5点钟,同一个场景下,这个游戏人物就可能拿起一瓶百威啤酒,这取决于广告商购买了哪个特定时段。”随着网络游戏与广告的融合越来越自由和多样化,二者的磨合也会产生更多的火花。

网络游戏除了有形式多样性以及互动性等多种优势之外,分众性也是其最大的优势之一。根据艾瑞市场咨询公司调查,网络游戏主要的特定受众群年龄主要集中在16岁至30岁之间,他们集时尚、青春与热情于一身,是快速消费品、时尚数码IT产品和运动品牌的最大消费群; 而由于游戏题材方面的差异,每一款游戏在开发设计初都会选定一个特定年龄段有某种共同爱好及特点的玩家群体作为主要的目标市场。这无形中也为广告主投放广告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参考依据。

在新传播技术的发展下,既有的传媒市场发生了变化,既有的传播模式也发生了变化。不可否认,分众传播已经成为传播特别是广告传播的一个趋势,积极探索传播规律、积极构建理论体系的态势以及积极推进传播教育的态势是一个传播学者任重而道远的职责。

参考文献

[1]潘惠德.感性消费与广告形态[J].中国广告,2001,(4).

[2]陈崇山.论受众本位.[EB/OL].[2007-03-23].

[3]薛敏芝.媒介新生态与广告发展.

第3篇:经济信息的特征范文

麦克尔・波特在《国家的竞争优势》中提到,一个产业的竞争优势决定于四个因素,即环境因素、社会需求、相关产业发展和公司及其结构,除此之外,政府和市场机遇是影响这四个因素的重要因素。目前,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市场越来越需求大量的应用型人才。一些地方本科院校不能适应这种需求,导致教育层次结构与社会经济发展对劳动力层次结构的需要发生偏差,专业结构不能正确地反映劳动力结构,专业设置与劳动力需求相脱离的现象比较严重,甚至出现学生一毕业就失业的现象。这既不利于地方经济发展,也不利于社会的稳定,还会造成人才的浪费。以唐山为例,其对理工类专业人才的需求量始终保持前位,2007年全国高校毕业生495万人,河北省高校毕业生34万人,唐山市接收毕业生30000人,较2006年增幅超过30%。其中非师范类毕业生约24000人,师范类毕业生约6000人;所有毕业生中,本科以上约10400人。唐山本地高校培养的毕业生远远满足不了需求,为此还引进国家部委院校的非唐山籍毕业生数量在2000多人。目前在建的曹妃甸工业园区将在2010年后迎来用人高峰,其人才需求主要集中在自动化、冶金钢铁、化工、电力、建筑、机械制造等方面,尤其企业生产一线的高等技术人才急缺。显然唐山本地院校必须开拓创新原有办学思路和模式,开设人才需求旺盛的新专业新课程,提升自身竞争力,否则将很难满足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高校竞争力是指在全球经济发展环境下,高校自身的成长和发展能力,以及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贡献能力。通常我们可以在这一分析框架中,对“研究型”、“教学研究型”和“教学型”大学从核心竞争力、基础竞争力和环境竞争力三个维度进行剖析,反映大学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和影响因素。如果说研究型大学取向于教学的综合性、科研的前沿性、管理的科学性和环境的学术性的话。那么“教学型”大学应该取向于教学的严谨性、科研的针对性、管理的有效性和环境的包容性。“教学研究型”则应考虑自身特点和实际情况而定。

二、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新建地方本科校院多数为建在地级城市的专升本院校,并以城市命名为“某某学院”。这些院校基本上本专科教育并存,有的仍以专科教育为主,对照大学竞争力要素中的二级指标,他们在办学理念、学校定位、师资队伍、学科建设、校园氛围等方面存在着一些令人忧虑的问题。

(一)办学理念落后,目标定位不清

由于这些学校长期处在专科层次,其办学理念、教育教学观念基本停留在专科学校层次。对于怎样建设本科、建设什么样的本科既缺乏感性认识,更缺乏理性思考,发展方向不能很好地把握。教育观念、教学模式保守落后,课程体系、教学内容亟待更新,质量标准缺乏针对性,在教学、管理等方面要么是专科教育的简单延伸,要么正在摸着石头过河。

(二)师资数量不足,质量不高,结构不合理

不少学校连年扩招,规模急剧扩大,升本后不仅师资数量问题没有解决,而且教育质量和学科结构也成为突出问题,不同学科专业间教师比例不平衡。加之教学任务繁重,经费紧张,教师外出学习、进修机会少,因而学术视野窄,学术水平较低。此外,由于学校的品牌弱势、所处区位劣势、条件较差,存在高层次人才难以引进、难以留住的问题。

(三)学科单一,后劲不足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学科体系从专科层次演变而来,学科单一,缺乏规范性、时代性、前瞻性和共生性,很难通过内部整合实现学科的优化,更难以在较长时期内适应经济、社会和科技发展的需要。多数学科的教师缺乏科研意识、没有科研成果,即便有层次也较低。普遍缺乏合格的学科带头人,学术梯队不健全,学科发展缺少动力机制。

(四)校园氛围沉闷,缺乏生机和活力

由于办学层次低,对外交流和开放不够,即使在校园扩建和迁入新校区后,仍然存在注重小团体利益、眼前利益得失的氛围,缺乏大气磅礴、海纳百川、充满爱心、宽容开放的校园文化;缺乏积极进取、开拓创新的学术氛围和竞争意识。

三、地方新建本科院校的特色发展之路――以唐山学院为例

(一)目标定位是特色发展的动力

对于唐山学院来说,目前适逢迎评促建的关键时期,明确发展目标,进行科学、合理的目标定位,显得更加紧迫和重要。结合实际考虑,其功能定位应以高等教育的社会职能为基准,思考自己的功能发展目标,即培养为地方经济服务的专门人才为主,积极开展科技研究,力争更多成果转化,最终用以服务社会。

(二)特色形成是办学的基础与源泉

大学的特色是在一定的办学思想指导下和办学实践中逐步形成的独特、优质和富有开创性的个性风貌。有特色才有优势,有优势才有实力,有实力才有发展。特色是力量之源,是发展的强大生命力。以下列举唐山学院可着力形成的特色:

办学精神特色。在抗震二十周年纪念时给唐山人民题词:“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百折不挠的抗震精神,把唐山建设得更繁荣更美好”。2006年到唐山视察,殷切希望唐山真正把科学发展观落到实处,并提出了建设科学发展示范区的战略构想。唐山学院应以抗震精神为指导,抓住机遇,勇于创新,科学发展。

办学目标特色。唐山学院整体目标就是要“以学生为根本,以教师为主体,以教学为中心,以质量为生命,以市场为导向,以地方为依托”,学生培养的目标定位应是“应用型”,服务对象定位应是“面向地方”。依据此战略目标,最终确定各学科或系部等局部发展目标。

学科专业特色。唐山学院应采取差异化的发展策略,除了工科专业的发展,对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也应提到足够的高度来重视。

人才培养特色。要求学校在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教学中的程序与方法、教学评价体系等方面有所创新,使学生各得其所、各展其长。

校园环境特色。唐山中华第一园工业文化园的建立,是唐山学院校园环境特色的一个很好体现。除了物质文化环境之外,唐山学院还应注重非物质文化环境的形成,充分发挥大唐画院的校园文化载体和素质教育平台作用,为弘扬先进文化,增强艺术交流发挥积极作用。

第4篇:经济信息的特征范文

关键词:网络环境;大学生;信息行为;高校图书馆服务

所谓信息行为是指在动机支配下,用户为了达到某一特定的目标的行动过程,是信息用户有了确定的信息需求时,以各种方式对所需信息进行寻求、传递和使用的行为,是在信息需求和思想动机的支配下,进行信息查询、选择 、吸收、利用、交流和的活动过程。信息行为与信息使用主体和信息环境密切相关。网络环境下大学生的信息行为是指大学生在自身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思维支配下对教学、科研环境所做出的反映。大学生与网络环境下的其它信息用户相比,其信息需求有一般年轻人的共同特点,但也有其特殊性,是为了满足其自身科研和学习的需要,是基于此而进行的有意识的查询、选择 、搜集和利用文献信息。高校图书馆作为为大学生学习科研服务的机构,只有了解网络环境下大学生的信息行为特点,才能更好地做好服务。

一、网络环境下大学生的信息行为方式

网络环境下的大学生信息行为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 网络信息浏览行为

网络信息浏览行为是指为满足已知或未知的信息需求,循超链接在不同节点间自由游移的目标导向或非目标导向的网上信息查寻行为。大学生在进行信息查寻时,可以从系统中任一感兴趣结点出发进行浏览,在此过程中,他们可能会逐渐发现新的兴趣点或者逐渐明确自己的信息需求从而调整浏览的内容或者改变查寻途径。例如,一些学生在浏览某个网站时,可能事先的目标不是十分明确,但在浏览过程中可能会发现一些感兴趣的东西,进而深入浏览或通过其它渠道查寻相关信息,信息需求也由此逐渐明确。

网络环境下大学生的信息浏览行为存在着一些原因:一是大学生潜在的信息需求。大学生在没有明确信息需求的时候,往往会选择通过浏览获取相关信息。二是大学生的检索技能欠缺,受其知识结构和信息搜索能力的限制,大学生往往会选择通过浏览来获取所需信息。三是大学生查寻信息的定势习惯。一些大学生通常会将自己经常浏览的一些网站进行收藏,并且习惯于浏览这些网页的信息。除此之外,大学生的信息浏览行为还受一些因素的影响,如可支配的时间、上网的速度与费用、网页的质量与界面的友好性等。

(二)网络信息搜索行为

同信息浏览一样,网络信息搜索也是信息查寻行为的一个子集,通常也称作为信息检索。网上信息检索行为是指通过某种特定的网上信息检索工具来满足特定信息需求的过程,它是一种有明确目标、有计划、能清楚表达信息需求的信息查寻行为。与信息浏览行为相比,信息搜索对大学生的要求比较高,大学生必须明确自己的信息需求,并且能够清晰地表达出来,提交给特定的检索系统。搜索结果的查全率和查准率是对信息搜索效果的主要度量标准,与大学生的信息搜索能力、经验等直接相关。搜索能力较强的大学生是基于他们对网络的知识结构的了解而对其搜索行为进行提前计划,同时搜索效果也依赖于搜索系统的性能;搜索能力差的大学生一般则很少进行计划,并且会受外在表现的驱使。

(三)网络信息吸收行为。

信息吸收是信息行为的延伸和升华。高校大学生自身因素是制约其信息行为与信息吸收的内因,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包括大学生的受教育程度、检索经验、价值观及态度等。同时大学生信息行为也倾向于搜集与自身专业、兴趣、社会发展相关的信息,而对其它受时间和精力影响的信息,关注较少,甚至漠然无视,毫无反应。

二、网络环境下大学生的信息行为特征

网络信息突破了传统纸质文献的局限性,逐渐成为最受大学生欢迎的获取信息的渠道,但大学生在通过网络获取信息的过程中也存在明显的问题。

(一)信息浏览行为多,随意性过强。

相关调查表明,60%以上大学生的网络信息行为没有计划性。只是根据自己的时间、心情和意愿等点击浏览各种网页、电子书、电子期刊。对于浏览的目的没有明确的计划性,网络浏览不是为了学习和查找资料,而是休闲、娱乐、打发时间的一种方式。大学生面对众多的网络信息缺乏选择最佳信息资源的能力,网络浏览成为“盲目阅读”。同时,在浏览中由于对复杂的浏览对象价值的判断力不够,不能迅速、敏锐、准确地把可利用的信息资源从海量的数据库中挑选出来。这在大学生的网络信息行为中是较为普遍存在的现象。浏览对象没有选择,浏览失去了意义,变成一种单纯的意识行为。

(二)网络信息吸收行为少,深度不够。

大学生在数网络信息行为中普遍存在着“浅阅读”现象,对一些有一定深度,需要思考的信息不愿意吸收,只愿意选择那些轻松愉快的短小的信息浏览阅读。究其原因有以下几方面:一是观念错误,认为网络信息行为本身就是一种“快餐文化”。只要吃饱不需吃好,对于任何信息内容只要大概了解即可,无需深入研究。二是不能合理分配课余时间。在课堂外时间除了运动、娱乐、聊天、购物外所剩时间不多。但又对网上每天各种信息的更替充满好奇,只能匆匆浏览。三是认识有误区,多数人认为读 “深”的读物乏味无趣,读“浅 ”的读物轻松有趣;四是达到目的即可,只要了解到自己所需的一部分信息已满足,其他内容则视而不见。

(三)网络信息获取能力差,能力下降。

网络信息内容丰富,跳跃性强,加上一些低级趣味的网络资源不时挑战着大学生的神经,使处于青春期的大学生心态越来越浮躁,无法选择和鉴别有价值的信息资源从而使阅读处于表面浅尝辄止的状态,也影响了对信息的思考能力和辨别能力。网络信息以声光电影像直接充斥大学生的思维空间,随着阅读时间增长,大学生慢慢会养成不良的阅读习惯,只看到事物的表象。无法将信息形成系统的逻辑体系,必然造成思维能力、辨别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下降。据调查仅有约 25%的大学生能够自主选择与专业相关的电子书或电子期刊进行阅读,并且能够深入思考或进行资源的整合与深加工处理。约75%的大学生自主阅读能力不强,主观上存在阅读的惰性以及从众心理,这严重影响了其阅读的计划性和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四)网络信息行为成为信息行为主体。

网络信息资源具有丰富性、快捷性、移动性等特点,只要拥有数字化阅读载体和服务器终端,在任何时间、地点,大学生都可以查找所需信息资源。这就导致了相当一部分大学生终日与网络为伴,上网成了学习和生活的主要内容,大学课堂上的计往往出现一种怪现象,老师提出一个问题,学生不经思考,纷纷拿出手机 “百度 ”,然后把答案直接念给老师听,这种依赖已根植于大学生思想深处。

总的来说,大学生在通过网络获取信息时,整体上是希望快速、便捷的获取到最新的信息,因此在查寻信息时匆匆忙忙,较少注重信息的质量,也没有对信息作细致 、深入的分析,当然这也与学生的心理特征有一定关系。

三、基于大学生信息行为特征的高校图书馆服务

图书馆是面向全校广大教职工生的信息服务机构,应该秉承 “一切为了读者,为了读者一切”的理念,认真分析读者信息行为,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争取使其服务功能得以最大限度的发挥。针对大学生网络信息行为特征,图书馆应该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大学生网络信息行为能力。

利用网络查询相关信息需要一定技巧,大学生在查寻引擎查寻的技巧不够是大学生网络信息行为能力不高的一个突出表现。在互联网上,很多网站也提供有关资料查寻的功能,但这些查寻引擎的使用需要一定的技巧,很多学生还不能够正确有效地使用这些查寻引擎来为自己获取有关的知识提供帮助。高校图书馆作为学校的知识管理中心、信息素质教育中心,应针对不同用户群体制定不同的培训方案,以提高大学生在利用网络信息服务时的效率,满足其特定的信息需求,如:分别针对新生、研究生、教工及科研人员开展不同形式、不同内容的讲座和培训,提高网络知识利用率,加强其信息服务。还应开展用户信息素养及信息道德教育,信息素养教育能够提高大学生在面对信息超载时,判断其中的权威与可用性的能力。信息传播科技使得信息抄袭及信息产权问题更为严重,如何教育学生,在道德面上养成对信息产权的尊重,信息素养课程中纳入信息伦理议题的讨论亦有其必要性。

(二)整合网络资源,提供专业化信息咨询服务。

要在网络环境下更好地开展信息服务,满足大学生越来越精细的信息需求,图书馆必须做好网络信息资源的整合工作,使大学生能快捷、便利地查到分布于所需的各类型资源。针对不同大学生的信息素质和不同专业的差异化信息需求,图书馆应开展个性化、专业化服务,及时将相关信息资源或检索结果直接推送到用户桌面,同时,应针对不同用户的特定需求,积极开拓信息增值服务。开展信息分析与预测,根据已有数据、信息进行知识挖掘,实现知识发现。要利用网络做好数字化参考服务。数字化参考咨询是采用电子方式如 e-mail、电子公告板等来进行的网上用户提问和咨询专家解答。在网络环境下,读者的信息需求量增加,深层次的信息需求增多,信息服务质量和模式的要求提高。这种情况下,需要图书馆利用信息技术,提供数字参考咨询服务并延长服务时间,保证知识的广泛利用。

(三)优化网络环境,提高大学生网络阅读能力。

高校图书馆首先要努力为大学生营造一个文化气息浓郁 、界面简洁、功能清晰、体验良好 、图文并茂、操作简单、方便下载、适宜阅读的网络阅读空间来促进和提升大学生网络阅读效果。其次,高校图书馆应积极创建健康有序的网络阅读环境。通过多种手段对大学生开展在线信息咨询服务,帮助他们解决阅读中遇到的各类问题以及告知他们如何快速获取自己所需的信息等,在这样的阅读氛围下,必然会提高高校图书馆电子资源的访问量。同时,图书馆应采取各种形式的阅读激励机制,让大学生都自觉自愿参与到网络阅读的学习中而且通过学习收获知识,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从而实现阅读的根本目的。

[1]陈梅,黄丽霞.校图书馆用户信息行为研究[J].高校图书馆工作,2010(6):79-81.

[2]衣春霞.论信息时代高校数字化阅读的问题与引导策略[J].图书馆研究,2013(6):61―64.

第5篇:经济信息的特征范文

关键词:经济信息学;问题:医疗保险

Abstract: The developed economies are generally highly information-oriented economy, which have efficient information processing capabilities. As we all know, a country's economic competitiveness and the country's rapid development are closely linked, visible to improve our economy, careful study and develop economic informatics is essential. Meanwhile, health insurance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economy, the concept of economic informatics, nature, architecture and other aspects of institutional correct understanding of health insurance and other aspects of improving market mechanisms play a decisive role.

Keywords: Economic Informatics; issues: Medical Insurance

中图分类号:F208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信息的重要性凸显,信息化已经成为经济快速发展的必然趋势。信息已经融入各个学科、行业、生活等方方面面,信息学已经成为一门专门研究信息的新兴学科,主要是用计算机等工具获取、处理、传递以及利用信息。经济学分为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两大分支,主要研究社会发展中的各种经济关系、经济活动以及其发展和运行的学科。经济信息学是信息学和经济学的交叉、渗透的一门新兴学科,其产生是为了满足人们对经济信息的需求,与经济和信息都密不可分,从信息学的角度研究经济学,对经济方面的工作有着巨大的帮助,当然也有助于完善医疗保险市场的体制。

经济信息学与信息经济学

经济信息学与信息经济学从名称上就特别容易让人混淆,无外乎不少人以为是同一个学科,其实它们是情报学的两个分支学科,虽然都是有着的相似地方----都是由经济学与情报学两门学科互相交叉所形成的学科,但是它们具有各自的独立性和差异性。目前,国内外学者对信息经济学的研究居多,相对而言,对经济信息学的研究明显很少。

经济信息学兼具经济学和信息学的一些特征,是从信息化的角度,用信息学的方法、理论等去研究经济活动与信息等的各种问题,主要是研究经济学的相关问题。经济信息学的主要研究范式有信息运动范式、领域范式、行为范式、解释学范式。信息经济学诞生于经济信息学之前,从信息经济的统计测算、统计决策、不完全及非对称信息假设、信息产业等角度研究分析信息经济的现象。信息经济学主要研究以信息为主要内容的经济学问题,涉及的研究领域一般是信息经济的研究、信息转化经济学、信息的经济研究和不完全信息经济学四大领域。

经济信息学工作与经济统计工作

我国的经济信息学起步较晚,一直处于严重滞后的位置,发展很长时间,我国对经济信息学才由不够的重视逐渐转变为非常重视。在经济信息学发展最初,我国投资了数百亿去构建的一些大型信息系统,同时国内一些知名大学也建立了经济信息管理专业,使得经济信息学呈现出良好的发展趋势。但是很多人却不能正确区分经济信息学工作与经济统计工作,将它们混为一团,众多学校特设的经济信息管理专业培养出来的人才大都是从事软件开发、统计工作等一些非特定经济信息学方面的工作,致使那些大型信息系统搁置浪费在一旁,设备不能得到合理的利用。

虽然统计工作也是属于经济信息学,但是前者属于数量关系的研究,而后者还包含很多非数量关系的经济信息研究,两者不能处于等同的位置。截止到目前,我国对经济信息学的相关研究不多,甚至可以说严重匮乏,国家与知名大学应当作为引导者,指引学者们正确区分经济信息学工作与经济统计工作,为国家培养更多这方面的人才,加强对经济信息学的理论研究,扭转理论滞后于实践的局面,以促进我国经济健康、快速的发展。

经济信息学的学科性质

经济信息学是经济学融入信息学形成的一门交叉性、边缘性的学科,其既不属于社会科学,也不属于自然科学,它介于二者之间。由于经济信息学是交叉性学科,故其兼具经济学与信息学的特征,它运用信息学的技术、工具、方法等去探讨、研究经济信息及其相关活动的问题。再者经济信息学也属于信息科学的二级学科,其广泛吸收了信息学的众多知识,有两个明显的特征:一是具有跨学科兼具多种属性的综合体,与信息密不可分,其涉及范围广,渗透到经济和信息等相关的工作、生活以及学习中;二是其研究内容具有广泛性,对经济信息流、源、过程、系统、管理体制等方面的问题进行系统的研究和考察。

经济信息学在医疗保险市场中的应用

医疗保险市场本身就信息匮乏,而且还具有不确定性,其是一个面临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的概率市场,其中经常存在经济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如何从有限的数据中作出合理的决策是医疗保险市场面临的重大问题,如若想提高医疗保险市场的效率,需要善于应用医疗保险业的经济信息管理系统,通过对医疗保险市场方面的经济信息进行有效的收集、处理、分析、传递及输出等,已获得合理的决策依据,以降低由于信息不对称进行逆向选择时带来的风险。

经济信息学的体系结构

对于经济信息学的体系结构尚没有统一的定论,学者从广义和狭义上对其都有分析,在这里,列出一些大家较认同的经济信息学的体系结构:

邱均平和黄学忠教授的经济信息学体系结构:一是参照自然科学的方法从横向和纵向把狭义的经济信息学的体系结构分为理论、技术、应用三种经济信息学;从多层次、多方位把广义经济信息学分为广义经济信息学概论、经济信息系统和流、生产者和消费者经济信息论、经济信息流通形成的产业和经济活动、经济信息与经济系统、环境、社会发展等。黄教授从管理的角度出发,依据经济信息的理论、管理、处理的思路将经济信息学划分为基本概念、特征、经济信息的收集与处理、经济信息与管理部分、经济信息决策等部分。

罗式胜和谭卫东教授的经济信息学体系结构:以理论到方法再到应用的路线,从微观角度出发,将经济信息学体系结构分为经济信息服务业研究、检索研究、收集研究、用户研究、分析与预测研究、开发与利用研究、传递规律研究、整理研究、基础理论研究、信息源的分类与分布研究这十项研究。谭教授的经济信息学体系结构:坚持从广义的角度研究经济信息学,构造了一个立体的经济信息学体系结构,将其分为人与计算机、生产者与消费者信息流循环流转、经济活动及经济信息流转形成的产业、经济信息流及概述经济信息系统及其中的核心要素这些部分。

谢阳群、臧国全和华勋基教授的经济信息学体系结构:将经济信息学划分为概念体系的理论研究、与经济信息相关的技术研究、在微宏经济中的应用研究、经济信息管理方面的研究这四个层次。谢教授又依据上述四个层次把经济信息学划分为理论、技术、应用经济信息学三大分支。同时臧国全教授与谢教授观点一致,同样把经济信息学划分为以上三大分支,将其分为三个层次。但是华勋基教授持不同的观点,其将经济信息学分为经济信息学理论、管理、专门研究三个层次。

经济信息学的意义

对经济信息学的研究对一国的经济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宏观上促进国家的经济发展,微观上有助于国家经济信息管理系统和企业的经济信息管理系统的升级:(1)研究经济信息学有助于提高社会经济系统运行的经济效率;从实质上分看,经济系统本质上也是一种信息系统,经济信息学通过对经济类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处理、传递、输出等操作,对经济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分析,有利于做出较准确的决策,进而提高社会经济系统运行的经济效率。(2)研究经济信息学有助于升级国家经济信息系统;国家经济信息系统可以有效的引导人们消费、社会生产等方面活动,还可以有效调节市场经济,升级国家经济信息系统大大有助于提高对以上活动做出引导的正确概率。(3)研究经济信息学有助于升级企业经济信息系统;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企业的决定一般都是通过调查研究、数据分析等方式做出的,对经济信息的分析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一个正确的决策可能使一个企业跃上行业的顶端,当然一个失误的决定也极可能使一个企业跌倒行业的谷底,甚至破产退出所在的行业,而升级企业经济信息系统能够有效促进企业做出合理的决策,比如,有助于引导医疗保险市场的发展,降低其风险。

总结

一是区分经济信息学与信息经济学、经济信息学工作与经济统计工作;研究经济信息学一定要能够正确区分经济信息学与信息经济学,以免走向误区,偏离主题。虽然它们同属于信息学与经济学的交叉学科,有着相似的地方,但是可以从它们的特征、研究范式、主要内容以及研究领域等方面进行区分。同时,还需要正确认识经济信息学工作与经济统计工作,认清它们之间的关系,分清孰轻孰重,加强培育经济信息学方面的专才,促进我国经济发展,以提升我国的综合国力。

二是明确经济信息学的学科性质和重要性,认清其本质;了解经济信息学的学科性质,有助于区分经济信息学与信息经济学,更有助于解决经济信息相关的实际问题,能自然而然渗透到人们的各项活动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本来我国的经济信息学起步就晚,最初又未给予足够的重视,以致于其发展缓慢,与发达国家相比,明显滞后,明确经济信息学的重要性,宏观上促进国家经济快速发展,微观上有助于升级国家和企业经济信息系统升级,辅助它们做出合理的决策。

参考文献

[1]谢阳群.关于经济信息学的几个问题[J].情报资料工作.1995.

[2]李国秋,吕斌.从学科交叉路径看经济信息学与信息经济学的区别[J].情报资杂志.2004.

[3]臧国全.经济信息学若干问题研究[J].河南图书馆学刊.1997,3,17(1).

第6篇:经济信息的特征范文

宏观经济学管理论文范文一:经济信息用于宏观经济管理论文

摘要:综上所述,本文主要针对经济信息在宏观经济管理当中应用问题进行简要分析,通过具体论述了经济信息与宏观经济管理二者的概念,加强了对宏观经济管理的重要性问题进行深入性的认识。

关键词:经济信息;宏观经济管理

一、宏观经济管理意义

在进行宏观经济管理活动的过程中,应当结合经济发展实际情况,顺应时展规律。宏观经济管理行为同样需要能够满足市场经济发展需要,以及平衡市场的能力。从内容上看主要包括几个方面:首先,宏观经济管理需要目标市场调控相关不足部分。由于市场调节的能力有限,又存在弱点,往往在进行调节的过程中缺少必要的实时性,因此,需要政府加以宏观调控。当前,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是公有制为主,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其次,在进行宏观调控的过程中,政府对国有企业放权,不会过多干涉国有企业的生产与经营决策问题,这样就十分有效的维护了形成的市场经济环境。并对市场经济的弊端进行规范,从根本上确保了国有资产以及相关问题的安全性。最后,进行宏观经济管理能够更好的维持市场经济的环境良好与秩序健全。通过加强宏观调控的力度,能够更好的实现社会分配的公平性。更好的维护国家经济利益。国家也会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增强监督力度与机制。不断促成良好经济竞争环境。

二、宏观经济管理条件下的经济信息重要性分析

经济信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重要的一项内容,其能够对整个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不同部门之间形成良性沟通提供桥梁性的作用。同时,也是经济管理部门行为的重要数据指导。能够有效的促进社会经济生产管理效率提升,拓展人类智力发展。因此,大量的收集和掌握经济信息对提升生产力以及提升实践效率意义重大。经济信息同样还能够具体影响经济社会的发展,其能够从很大程度上影响国家经济建设过程中对资源的开发程度与利用效率。是工业发达国家在进行发展的过程中必然要经历的。能够从根本上推动发展。与此同时,经济信息在现代经济环境当中表现出多元化功能的特征,能够开发、增值、预测经济行为相关活动。在人类社会生活当中,信息、物质以及能源作为人类发展的不可或缺重要基础,其中信息的重要性表现出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三、基于宏观经济管理条件下的经济信息应用措施

宏观经济管理行为从内容上看主要包括几个方面,具体包括计划、决策、监管以及服务等部分。为了能够进一步提升宏观经济管理实际效率,需要不断健全宏观建立机构机制。经济信息意义重大,其对宏观经济管理的影响更加至关重要,因此在进行宏观经济管理行为开展的过程中需要采取更加行之有效的措施,不断提升和完善经济信息管理系统。

(一)构建科学合理经济信息管理网络

在进行经济信息应用措施管理的过程中想要做好信息工作,必然需要具备如何掌握经济信息的能力,而经济信息掌握同样需要遵循一定的收集原则和规范。经济信息的收集工作更加需要科学的设计与规划,不能贪多求全。盲目的经济信息收集会增加信息管理的负担,不利于形成良好的经济信息管理。同时,经济信息收集还要确保信息的及时性,要充分体现出信息的时间观念。除此之外,经济信息的掌握与收集更加要有针对性,只有有针对性的信息才具有使用价值。另外,经济信息的收集还应当从实际出发,形成系统性、完整性的长期信息收集机制。

(二)建立宏观经济管理信息系统

宏观经济信息管理系统是一种在一定范围内体现经济信息总体正常运行的内部联系和特征的信息。对于宏观经济的管理,要逐步建立一配套的宏观经济管理信息系统。此系统应坚持有一定的目的性、系统的完整性,允许一定的独立性、保证一定的可靠性、讲究经济性的原则。体制改革是宏观经济政策效应能够实现的保证,所以要加大力度进行体制改革,首先要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为加快国有经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要不断的改革国有企业提高劳动力的流动性,还要改进我国的金融体制,逐步与国际金融接轨,更要实现财政体制变革,实现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良好财政体系,要建成现代国家体制,不断提高政府的效率和廉洁性。

(三)加强经济信息导向作用

我国不断加大宏观经济管理力度,最终目的在于推进我国经济发展整体进步。为了实现这一最终目标,在宏观经济管理中要加强经济信息的引导作用。经济信息在宏观经济管理和控制中一直具有双方面的影响,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只有保证经济信息应用科学合理,才能促进经济管理效率的提升,若应用不当,则会对宏观经济管理起到制约影响。因此,在宏观经济管理中必须要加强经济信息的引导作用,以经济信息为重要的发展导向,实现推进经济发展的重要目标。例如,在某地区内进行经济信息的收集、整合,分析出对该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以此为依据相关部门采取合理的宏观调控政策以促进经济发展顺利,推动区域经济整体进步。同时,通过经济信息的引导,能够避免出现局部经济和整体经济冲突的问题。提升局部经济发展效益推动整体经济进步,实现宏观经济管理目标。

(四)加强宏观经济体制改革

基于经济信息所产生的重要意义,在经济管理中相关部门要注重经济信息引导下宏观经济体制的改革。结合区域经济发展形势,可以进行的宏观经济体制改革有:

①在考虑到宏观经济长效发展的基础上,对国有企业当前的体制进行分析,并采取针对性、个体化措施加强对国有企业体制的改革,提高劳动力的流动性。

②基于我国当前经济体制的发展情况,可大力倡导,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以便能起到推动国有经济健康、良好发展的作用。

③通过对国际金融形势的分析,加强对我国现有金融体制的改革,使国内金融体制能够与国际接轨,进一步地促进我国经济的良性发展。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主要针对经济信息在宏观经济管理当中应用问题进行简要分析,通过具体论述了经济信息与宏观经济管理二者的概念,加强了对宏观经济管理的重要性问题进行深入性的认识。除此之外,更对经济信息条件下的宏观经济管理应用效果进行了论述,最后,对如何应用经济信息加以论述,目的就是为了能够进一步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提供有效的应对措施。

参考文献

1、从桑弘羊的经济政策看中国古代的宏观管理吴娅茹华夏文化1995-08-15

2、宏观经济管理与中央权威胡影江淮论坛1996-04-15

宏观经济学管理论文范文二:经济信息宏观经济管理论文

摘要:综上所述,本文主要针对经济信息在宏观经济管理当中应用问题进行简要分析,通过具体论述了经济信息与宏观经济管理二者的概念,加强了对宏观经济管理的重要性问题进行深入性的认识。

关键词:经济信息;宏观经济管理

一、宏观经济管理意义

在进行宏观经济管理活动的过程中,应当结合经济发展实际情况,顺应时展规律。宏观经济管理行为同样需要能够满足市场经济发展需要,以及平衡市场的能力。从内容上看主要包括几个方面:首先,宏观经济管理需要目标市场调控相关不足部分。由于市场调节的能力有限,又存在弱点,往往在进行调节的过程中缺少必要的实时性,因此,需要政府加以宏观调控。当前,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是公有制为主,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其次,在进行宏观调控的过程中,政府对国有企业放权,不会过多干涉国有企业的生产与经营决策问题,这样就十分有效的维护了形成的市场经济环境。并对市场经济的弊端进行规范,从根本上确保了国有资产以及相关问题的安全性。最后,进行宏观经济管理能够更好的维持市场经济的环境良好与秩序健全。通过加强宏观调控的力度,能够更好的实现社会分配的公平性。更好的维护国家经济利益。国家也会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增强监督力度与机制。不断促成良好经济竞争环境。

二、宏观经济管理条件下的经济信息重要性分析

经济信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重要的一项内容,其能够对整个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不同部门之间形成良性沟通提供桥梁性的作用。同时,也是经济管理部门行为的重要数据指导。能够有效的促进社会经济生产管理效率提升,拓展人类智力发展。因此,大量的收集和掌握经济信息对提升生产力以及提升实践效率意义重大。经济信息同样还能够具体影响经济社会的发展,其能够从很大程度上影响国家经济建设过程中对资源的开发程度与利用效率。是工业发达国家在进行发展的过程中必然要经历的。能够从根本上推动发展。与此同时,经济信息在现代经济环境当中表现出多元化功能的特征,能够开发、增值、预测经济行为相关活动。在人类社会生活当中,信息、物质以及能源作为人类发展的不可或缺重要基础,其中信息的重要性表现出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三、基于宏观经济管理条件下的经济信息应用措施

宏观经济管理行为从内容上看主要包括几个方面,具体包括计划、决策、监管以及服务等部分。为了能够进一步提升宏观经济管理实际效率,需要不断健全宏观建立机构机制。经济信息意义重大,其对宏观经济管理的影响更加至关重要,因此在进行宏观经济管理行为开展的过程中需要采取更加行之有效的措施,不断提升和完善经济信息管理系统。

(一)构建科学合理经济信息管理网络

在进行经济信息应用措施管理的过程中想要做好信息工作,必然需要具备如何掌握经济信息的能力,而经济信息掌握同样需要遵循一定的收集原则和规范。经济信息的收集工作更加需要科学的设计与规划,不能贪多求全。盲目的经济信息收集会增加信息管理的负担,不利于形成良好的经济信息管理。同时,经济信息收集还要确保信息的及时性,要充分体现出信息的时间观念。除此之外,经济信息的掌握与收集更加要有针对性,只有有针对性的信息才具有使用价值。另外,经济信息的收集还应当从实际出发,形成系统性、完整性的长期信息收集机制。

(二)建立宏观经济管理信息系统

宏观经济信息管理系统是一种在一定范围内体现经济信息总体正常运行的内部联系和特征的信息。对于宏观经济的管理,要逐步建立一配套的宏观经济管理信息系统。此系统应坚持有一定的目的性、系统的完整性,允许一定的独立性、保证一定的可靠性、讲究经济性的原则。体制改革是宏观经济政策效应能够实现的保证,所以要加大力度进行体制改革,首先要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为加快国有经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要不断的改革国有企业提高劳动力的流动性,还要改进我国的金融体制,逐步与国际金融接轨,更要实现财政体制变革,实现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良好财政体系,要建成现代国家体制,不断提高政府的效率和廉洁性。

(三)加强经济信息导向作用

我国不断加大宏观经济管理力度,最终目的在于推进我国经济发展整体进步。为了实现这一最终目标,在宏观经济管理中要加强经济信息的引导作用。经济信息在宏观经济管理和控制中一直具有双方面的影响,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只有保证经济信息应用科学合理,才能促进经济管理效率的提升,若应用不当,则会对宏观经济管理起到制约影响。因此,在宏观经济管理中必须要加强经济信息的引导作用,以经济信息为重要的发展导向,实现推进经济发展的重要目标。例如,在某地区内进行经济信息的收集、整合,分析出对该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以此为依据相关部门采取合理的宏观调控政策以促进经济发展顺利,推动区域经济整体进步。同时,通过经济信息的引导,能够避免出现局部经济和整体经济冲突的问题。提升局部经济发展效益推动整体经济进步,实现宏观经济管理目标。

(四)加强宏观经济体制改革

基于经济信息所产生的重要意义,在经济管理中相关部门要注重经济信息引导下宏观经济体制的改革。结合区域经济发展形势,可以进行的宏观经济体制改革有:

①在考虑到宏观经济长效发展的基础上,对国有企业当前的体制进行分析,并采取针对性、个体化措施加强对国有企业体制的改革,提高劳动力的流动性。

②基于我国当前经济体制的发展情况,可大力倡导,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以便能起到推动国有经济健康、良好发展的作用。

③通过对国际金融形势的分析,加强对我国现有金融体制的改革,使国内金融体制能够与国际接轨,进一步地促进我国经济的良性发展。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主要针对经济信息在宏观经济管理当中应用问题进行简要分析,通过具体论述了经济信息与宏观经济管理二者的概念,加强了对宏观经济管理的重要性问题进行深入性的认识。除此之外,更对经济信息条件下的宏观经济管理应用效果进行了论述,最后,对如何应用经济信息加以论述,目的就是为了能够进一步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提供有效的应对措施。

参考文献

第7篇:经济信息的特征范文

(一)宏观经济管理中对经济信息的利用价值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大量研究数据显示,在宏观经济管理发展领域中,经济信息始终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倘若能使经济信息得到全面且充分的利用,势必能使宏观经济管理的管理质量得到全面提升。以我国“十一五”期间投产的近500个大中型项目为例,调查数据显示,其中120余个项目投产即亏损,90余个项目更是严重亏损。造成这一局面的最主要原因在于对信息的预测存在严重失误。在这些项目投产后,没有及时实现对生产经营信息的反馈,部分地区项目的开展还比较随意和盲目,并出现了相当严重的浪费现象。因此,只有将经济信息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才能在实际工作中做到对宏观调控决策的制定与执行更加科学与全面,达到优化经济结构、减少损失、提高效益的目的。

(二)宏观经济管理中对经济信息投资应用的认识不充分

人们对经济信息常常理解为“参考消息”,这严重影响了经济信息在经济生活中的应用效果。实际上,经济信息收集的及时性、准确性、有效性程度与人们对经济信息的认识程度、人财物的投入大小成正比。虽然当今社会已经逐步认识到经济信息在宏观经济管理中的重要作用,但在实践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例如,不能有效地分析和利用经济信息,不能更好地让经济信息服务于我国的经济建设。如果我们的相关部门能够从早期就对经济信息进行分析和利用,就能有效地避免在大型工程建设中的重大决策上的失误,从而降低企业和个人的严重经济损失。

(三)宏观经济管理中的经济信息资源开发人才明显不足

在现代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之下,信息的更新进程是相当可观。因此需要大量从事经济信息开发和应用的专业人员。目前我国从事经济信息研究工作的人员大多属于半路出家,他们一边学习一边搞研究,整体素质与技能水平明显不足。从而导致大量真实且有效的信息无法得到及时应用。而经济信息的第一特征就是时效性。谁先掌握并能有效地利用信息,谁就能赢得时间,获得效益,正所谓“信息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倘若在宏观经济信息管理中缺乏以经济信息资源开发为中心的人才,势必会导致信息的反馈质量明显降低,无法支撑经济信息的高效利用需求。为此,急需培养一批高素质的经济信息管理人才充实到宏观经济决策领域。

二、宏观经济管理中经济信息应用的策略

针对上述在宏观经济管理中经济信息应用存在的缺失与不足,要凸显经济信息在宏观经济管理领域中的重要价值,就必须形成一个更加完善的宏观经济管理信息系统,然后构建起以经济信息为导向的宏观经济管理目标,最后在经济信息的应用背景之下促进宏观经济体制的全面改革。[4]为了能够在宏观经济管理这一发展背景之下使经济信息的利用更加全面与详实,需要重点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策略。

(一)构建完善的宏观经济管理信息系统

促进宏观经济管理系统的完善是科学、全面利用经济信息的重要手段之一。只有确保了宏观经济管理信息系统的完善性与健全性,才能使这一范畴下的经济信息在内容上更加详细,在结构上更加全面,整体运行更加科学有效,并达到促进宏观经济管理水平全面发展与提升的目标。

1.在构建宏观经济管理系统的过程应遵循的原则。一是需要结合宏观经济管理工作的实际要求,形成能够与之相配套的宏观经济管理系统,两者之间需要形成一种紧密的连接关系,以确保其各类功能的充分发挥;二是所构建的宏观经济管理系统须具有独立性、经济性、完整性、目的性以及可靠性的特点,以保证宏观经济管理系统的应用更加有效与正确;三是以我国现阶段的宏观经济发展趋势为着眼点,建立一个更加可靠的宏观经济管理系统,使之能够适用于宏观经济管理工作。

2.在构建宏观经济管理系统的过程中需要形成一个健全的网络化信息系统。对经济信息的收集是否合理是决定宏观经济管理系统利用效率的关键因素之一。在利用网络化宏观经济管理系统时,特别要关注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收集经济信息要注重时间性,及时有效的信息收集有助于宏观经济的决策更加合理与科学;二是收集经济信息要凸显重点信息,遵循避重就轻的原则,做到有的放矢;三是经济信息的收集要有针对性,以确保信息资料充分发挥其作用。

(二)构建以经济信息为导向的宏观经济管理目标

正确应用经济信息,会对经济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若经济信息的应用不合理,则势必会对经济发展造成严重的阻碍。因此,在开展宏观经济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必须形成以经济信息为导向的宏观经济管理目标。举例来说,在对经济信息进行利用时,要对收集的局部经济信息进行集中整合与分析,评估局部经济信息可能会对我国宏观经济发展所起到的影响,然后再将这些局部经济信息作为参考依据,满足宏观信息的发展目标。

(三)宏观经济管理部门在经济信息应用中的保障作用

为了最大限度凸显经济信息在宏观经济管理背景下的重要价值,需要相关管理部门发挥其工作职能,使经济信息的利用更加全面与科学。首先,需结合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对部分参与微观经济管理的部门予以减少或直接撤除。此项工作的开展需要充分考虑经济微观性与宏观性之间的差异,遵循政企分离的原则,落实政企独立的管理对策,以确保经济信息的利用更加合理与科学。因此,对宏观经济管理部门内部人力资源进行整合与优化配置,精兵减政,为宏观经济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营造更加有利且稳定的环境。其次,宏观经济管理部门要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社会经济发展形势,促进经济体制改革工作的发展。一方面,以国有企业为重点,遵循宏观经济长效性发展的目标,促进经济体制的创新改革,并达到改善劳动力流动性的目的;另一方面,进一步优化国内经济环境,使之与国际经济环境进一步接轨,以促进非公有制经济的繁荣,使国内宏观经济更加良性地发展。

三、结语

第8篇:经济信息的特征范文

关键词:大学图书馆;中小企业;信息服务;创新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2)05-0220-02

一、引言

大学图书馆对中小企业的经济信息服务是指大学图书馆通过对经济信息的收集、存储、加工、传递、交流,并以经济信息产品向中小企业提供服务的经济行为。随着社会经济信息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信息服务业蓬勃发展,许多新兴信息服务机构和服务方式不断出现,信息服务格局呈现为多元化趋势。同时,社会信息的极大丰富和网络资源的无序性等更造成了信息过剩与信息贫乏并存的局面。中小企业对于经济信息服务的强烈需求一方面向大学图书馆传统的信息服务模式发出了挑战,另一方面也为大学图书馆信息服务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在变化的社会经济信息环境中,大学图书馆要更好地生存和发展,出路就在于不断探索新的服务模式,持续增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本文基于为中小企业提供经济信息服务的角度对大学图书馆信息服务模式的创新进行了探讨。

二、大学图书馆传统经济信息服务模式的特点及局限性

从严格意义上说,大学图书馆至今仍不是一个完全的信息机构,尤其是作为企业经济信息服务主体的格局还远未形成。大学图书馆传统的服务工作统称为读者服务,其传统的信息服务包含在其中,它指的是大学图书馆根据读者的文献需求,充分利用馆藏资源直接向读者提供文献信息的一系列活动,目的是通过开发利用图书馆的各项资源来满足读者的各种文献需求。图书馆的读者服务与经济信息服务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读者服务的社会目的和功能是多元的,它可以满足人们阅读、欣赏、信息等多方面的需求,从而相应地实现娱乐、教育等功能,这些功能的实现除文献资源发生主体作用外,馆舍、设备等其它物质资源对于读者的作用也是不可缺少的条件。经济信息服务应是面向一切有经济信息需求的企业用户开展的社会化信息开发、组织、提供的系统性活动,它不再局限于图书馆馆藏资源而融入整个社会经济信息资源体系中。从大学图书馆传统经济信息服务模式看,表现出以下特点及局限性:

(一)阵地式服务模式的对象和时空局限

大学图书馆传统经济信息服务模式是阵地式服务模式,以图书馆物理建筑为界,要求经济信息用户必须到馆才能获得服务,服务活动是在图书馆内开展的,服务的主体、客体等都集中在图书馆的建筑实体内,图书馆建筑实体对于信息服务而言是重要的物质基础。图书馆服务的对象显然是读者,读者到馆又会受开馆时间的限制,读者在图书馆开馆的有限时间范围内一般都可获得服务。如学校图书馆在周末时虽可能开馆,但不提供外借服务。所以这种模式是受到时、空约束的被动式服务模式,服务效率得不到充分发挥。

(二)面向馆藏资源服务模式的信息服务增值局限

大学图书馆传统经济信息服务模式是一种面向馆藏资源的服务,它围绕着馆藏而展开。信息服务的范围和水平都严格地受制于馆藏的布局、规模及其它实体因素。在服务中,藏书是核心,是主体因素;而信息用户则是客体,他们始终有求于图书馆,居于从属地位。这种以资源提供为主要方式,为满足读者信息需求的各种读者服务基本上属于简单信息服务而非增值信息服务。文献资源为一馆所藏,来源单一,脱离了完整的社会经济信息资源体系。大学图书馆的读者服务方式综合起来有几十种,但严格地讲,其读者服务一直没有脱离馆藏文献的物理查检与传递,除此以外的其它服务方式如咨询、情报研究等,虽然也有开展但规模小,质量也不高,还没有像图书借阅那样规范化、系统化和普及化。

(三)资源管理者定位服务模式的服务人员能动性局限

大学图书馆传统的信息服务不是面向用户的服务,而是面向资源的利用,这些服务活动的实施者就是部分资源管理人员。严格地说,所谓的服务人员不是信息服务者而是资源管理者。因此,说大学图书馆信息服务人员的角色没有单独成一体,而是与资源管理者的角色相重叠并附着于其中。长期以来,大学图书馆以其所拥有的文献资源为核心,将图书馆的功能与所藏文献的功能混为一谈。因此,大学图书馆没有专门从事信息服务职能活动人员的角色划定,信息资源管理者与信息服务者双重角色集中于一体,且主要行使资源管理者的功能,至于信息服务者的功能只能处于若有若无的附属地位。由此来看,这个表面上体现出来的服务者角色定位的问题本质上源自于对图书馆社会经济功能认识的不足,对读者服务尤其是经济信息服务功能认识的不足,其根源在于将图书馆的功能与馆藏的功能视为一体,混淆不清。这种认识上的模糊不清直接造成了服务功能实现的障碍,制约和禁锢了信息服务功能的实现和深化,在人员设置上都无保障,又何谈胜任信息服务工作应具备的素质。以文献资源为主要基础条件的读者服务的核心能力是以馆藏文献的多少来决定的,而非图书馆的信息服务能力。在这一过程中服务人员的智力资源被忽视了,其发挥的作用也极小。

三、大学图书馆对中小企业的经济信息服务模式创新途径

(一)基于服务对象的信息用户定位

对于服务对象的认识是以对服务性质的认识为基础。对于大学图书馆而言,读者与经济信息用户这两个概念包含着不同的内容。如前所述,读者通过图书馆的服务满足的可能是其信息需求,有可能是受教育的需求等。而经济信息用户则不同,他们通过图书馆服务满足的只有经济信息需求。这是两者间本质的不同。从长远看,经济信息服务将成为大学图书馆服务工作的核心内容之一,经济信息服务能力将成为决定大学图书馆生存与发展的又一个关键因素,大学图书馆必须大力发展经济信息服务以适应变化的社会经济环境,在众多社会信息机构的挑战与冲击中立足。因此,在未来的信息服务模式中,大学图书馆关注与研究的群体应是诸如中小企业等经济信息用户而不是宽泛的读者,图书馆服务对象的重心将定位在信息用户这一群体上,要从有别于读者的思维角度来理解信息用户。

(二)基于服务主体的信息服务者定位

大学图书馆要认清自身的社会功能,更要看到经济信息服务功能的重要性。这种能力是图书馆各种要素的综合体,以经济信息资源等为基础,以信息服务人员的智力资源为核心。大学图书馆树立新的经济信息服务观,以经济信息服务为其核心能力,就会对资源管理者与信息服务者的角色严格区分,使其各司其职,不仅从数量设定上,更要从素质要求上保障各自功能的发挥。在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持下,随着图书馆自动化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事务性资源管理工作都可以摆脱人工操作而由计算机系统及相关设备自动实现,越来越多的岗位人员可以从资源管理者的角色中解放出来,这将大大缓解图书馆的人力资源不足和浪费并存的问题,为大学图书馆向经济信息服务倾斜提供良好条件。

(三)基于服务产品供给的信息内容增值服务取向

从传统大学图书馆信息服务方式看,主要体现在馆藏文献资源的查检和传递上。图书馆几乎就是一个单纯的信息生产者与信息消费者之间的传递者,在信息的生产与消费中起到连接中转的桥梁作用。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在信息资源数字化网络化发展的趋势下,信息资源环境发生了改变,信息交流与服务体系也面临重组。一方面信息用户与信息资源的直接接触可能性增强,自我利用行为增多;另一方面,一些原始信息生产者如出版商、新兴的信息服务商通过网络直接向信息用户提供原始信息查检与传递服务,使信息检索与传递逐渐非中介化和非专业化,这大大削弱了大学图书馆在这方面原有的优势。经济信息用户所关注的不再是获取原始信息,他们需要更加有针对性、直接帮助其解决问题的信息内容服务,甚至直接融入其问题的解决方案,即涉及如何从浩繁的信息群中选取能解决用户问题的信息,并将其融合重组为相应的知识或解决方案等过程。

大学图书馆要增强经济信息服务功能,提高经济信息服务能力,必定会将经济信息服务重点从原始信息提供向信息内容增值服务转移。信息内容增值服务关注的是否解决了用户的问题;是面向知识内容的服务,强调根据用户问题及环境确定用户需求,通过信息的析取、重组与研究来形成针对用户问题需要的新信息,非简单的原始信息传递。上述两点特征决定了它是贯穿于用户解决问题过程的信息服务,是动态的全程服务,是面向增值的服务。信息内容增值服务中融合了信息资源和服务人员的智力资源,它不同于原始信息提供的简单中继性,在服务过程中,图书馆既是中介者同时又是信息生产者,其所提供的信息服务中既包含了原始信息生产者生产的价值,更包含了信息服务人员所生产的新价值。

(四)基于服务空间的外拓取向

传统的大学图书馆信息服务的先决条件是读者主动到图书馆并表达自身的信息需求,是一种被动的阵地式服务模式。这种服务模式一方面是受实体资源体系与物理交流环境的制约而导致的,另一方面,就信息服务而言,它严重束缚了工作人员的思想意识,形成了顽固的被动服务观念。随着数字化、网络化社会进程的发展,馆内服务的空间问题逐步淡化,馆外服务的支持平台日益发展成熟,这为图书馆服务人员观念的转变提供了条件。同时,随着信息服务业的迅速发展、各种信息服务机构的兴起、信息服务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信息用户在图书馆之外有更多的信息利用选择,这成为迫使服务人员观念必转变的客观现实。因此,新的信息服务模式从宏观上要求的是主动出击,广泛挖掘社会信息需求,占领服务市场。此外,从被动到主动的转变从微观上看,还要求图书馆的每一次特定服务活动不仅限于满足用户所提出的单一信息需求,还应参与到用户的问题解决过程中,提供全程的综合信息服务。

具体可采取信息服务的外包方式。面对市场经济的日益成熟,信息情报已成为一种竞争力要素,企业之间的情报竞争越来越激烈。有些中小企业虽然有图书馆、情报室等常设机构,但不可能拥有高校图书馆等社会公共图书情报机构丰富的信息资源,相比之下也没有信息处理与服务的专业人才优势和设备优势。信息激增使中小企业获得有价值信息的难度增加,外包信息服务是节省中小企业时间和资金成本的有效办法。

参考文献

[1]张树华.我国图书馆服务观念和服务工作的变迁和发展.中国图书馆事业二十年[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9.

[2]袁林.读者服务的组织管理[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8.

[3]张晓林.学术信息交流体系的重组与大学信息服务模式的再造[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0(1).

[4]卢子博.关于中国图书馆事业未来发展走向的几个问题[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2(2)

[5]罗彩冬等.高校图书馆开展知识服务的运营思路和方式之探讨[J].情报杂志,2004(11).

[6]吴凤玉.面向学科的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05(8).

[7]陈杨.知识服务——21世纪图书馆的发展方向[J].现代情报,2006(4).

[8]徐俐华.高校图书馆的知识管理策略[J].情报探索,2007(1).

[9]谢小军,傅晓燕.图书馆知识管理模式构建及其关键成功因素分析[J].图书馆学研究,2007(2).

第9篇:经济信息的特征范文

【关键词】经济信息;共享

1.平台概述

经济监测预警是做好经济运行调节工作的基础。对经济形势、经济环境、经济要素、运行态势的准确把握,是经济运行调节的预见性、针对性、有效性的基础。加强经济运行监测预警工作,就是要提高经济监测预警的前瞻性、及时性、科学性,为各级政府部门和领导决策提供及时准确可靠的信息,为各级政府部门和领导宏观决策、宏观调控提供智力支持和服务。

建设经济监测预警系统是提高各级政府部门决策能力的需要。项目建设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对全省宏观经济监测预测所涉及到的数据、信息资源、方法、研究成果进行集中管理和展示。这将有助于发改委及有关厅局及时了解全省经济以及各区域层面的发展趋势和潜在风险,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方案,以提高决策的有效性。有助于省委省政府准确、全面、及时把握经济运行状态以及发生的新问题、新特点,为科学决策提供有力支撑。

1.1 平台建设的总体目标

依托省电子政务外网,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构建横向联结省直相关部门、纵向联结省市县发展改革系统的业务平台,有效整合已有资源,汇聚各类经济运行数据,形成集经济运行调查、监测预警、预测分析、区域经济分析、重大领域和行业分析、政策模拟等功能为一体的经济监测预警系统。有效整合各有关部门经济运行数据资源,及时汇集共享经济运行数据,实现数据报送的制度化、网络化和常态化,为经济形势分析、科学决策提供有力支撑。

1.2 平台建设的主要需求

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我省在应对危机中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面临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仍然较多,国内外形势仍然复杂。总的来讲,我省经济平稳运行的压力和宏观调控的难度都在加大。在复杂多变的形势下,加强全省经济运行监测,建立宏观经济数据库,及时、快捷、如实地掌握第一手经济运行信息,对于省委、省政府科学判断全省经济形势,促进全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一是有利于更好发挥省发改委的牵头作用。二是有利于进一步做好经济形势分析工作。三是有利于企业表达需求和了解宏观经济形势。

1.3 数据量估算

根据本项目“三库五大系统”的建设内容进行经验估算,系统数据基础总量约200GB,每年更新数据量约25GB,月更新量约2-3GB,上下浮动范围10-15%。

2.项目实施产生的社会经济效益

2.1 社会效益

建立一套能够快速、准确反映宏观经济运行态势,具有分析预测及政策模拟等功能的辅助决策支持系统,有助于宏观经济管理部门及时、全面、准确地掌握宏观经济信息,提高经济监测预警的前瞻性、及时性、科学性,为政府部门和领导宏观决策、宏观调控提供服务和依据,更好地转变和发挥宏观经济管理部门的公共职能,在小康社会的全面建设和发展进程中发挥更为积极和重要的作用。有利于省委、省政府应对各项挑战,促进全省经济的转型升级和持续平稳较快发展,有利于我省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战略目标的实现,社会效益巨大。

2.2 经济效益

建立江西省宏观经济预测监测及辅助决策支持系统,通过先进的信息网络技术,可以大大加快信息交流速度和信息传递速度,使各地区、各部门能够随时随地地将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动态情况及问题建议迅速反映到决策中枢,并通过利用计算机先进技术和手段对其进行深度加工和分析,通过宏观经济预测监测及辅助决策支持系统提供大量有价值的信息和科学决策依据,使决策者能够及时、准确、全面地把握真实情况,极大地提高行政决策科学化水平,降低决策成本,减少失误。

3.影响平台信息共享的主要因素

3.1 管理体制问题

目前我省统计、金融、财政、税务、工商、海关等不同系统机构已形成本系统的经济信息系统。由于没有统一协调的顶层设计和宏观协调管理,信息资源的管理及项目建设仍然是条块分割,各自为政,造成政府资金投入分散,信息资源及配套设备相互重叠。特别是近年以来,各个相关职能部门借助政府信息化浪潮,以拥有经济信息的规模和数量体现实力,争资金争项目更加明显,无法协调,在客观上给信息资源共享造成了很大的困难。

3.2 信息来源问题

由于经济信息资源相关各级各部门目前自身的信息来源、统计口径、计算方法和更新周期方面存在不少差异,市场化运作的经济信息提供商的数据来源则更加复杂,建立经济信息省级监测预警和数据共享平台不可避免会遭遇信息来源不统一甚至互相矛盾冲突的情况。此外,为保障数据提供商利益,所有的商业数据都涉及到版权问题,因而难以实现跨系统跨行业跨领域的经济信息资源共享。

3.3 数据库规范化问题

根据目前现状,能够实现资源共享的经济信息资源大多源于各职能部门自行开发建设的系统,这部分数据具有我省特色,价值很高。此外,我国也有专业数据提供商提供有关经济信息数据库。然而由于各类数据库都是不同时期,根据本部门业务需要而建设,并没有完全采用统一的规范性语言和标准,造成了经济信息整合共享平台转化的困难。

4.平台建设措施与对策

4.1 建立管理协调机制和机构

省发展改革委作为宏观经济信息资源主管部门,要联合各成员单位,制定平台建设规划和计划以及信息资源整合共享布局设计;协调相关部门加入平台信息资源共享;组织有关经济信息服务机构具体操作和实施;理顺和健全经济信息管理体制,建立分工明确合作高效的经济信息资源管理体系;按照目标管理和质量管理等学科管理办法,对各实施单位承担的任务进行监督和管理。

4.2 加快技术标准和数据规范的建设

由于全省经济信息共享平台的成员单位隶属关系不同,其数据格式均不相同。特别是自建特色数据库,都是根据本系统需要而建,缺乏规范统一的制作标准,为数据库在平台上整合带来很大的困难。为此,建议由省发展改革委牵头,在对历史已形成的数据库尽可能改进和完善,使其尽可能一致统一的基础上,采用ISO的有关技术标准和我国的有关技术标准和规范,制定统一的技术标准规范和协议,研究标准之间的相互关系,形成统一、规范、科学的信息资源标准体系,实现经济信息资源的统一加工、检索、存储服务。

4.3 建立和完善共享服务机制

科学的共建共享机制是推动平台建设健康发展的关键。各成员单位共建的基础支撑就是建立和完善共享服务利益机制。在管理协调成员单位利益分配中坚持的原则是:谁服务谁受益。为了进一步提高各成员单位的信息资源利用率,保障成员单位的利益,不论信息资源在何单位,谁向用户提供直接服务,所获得的服务收益和补贴向谁倾斜。其次,统一服务质量控制标准规范服务标准,提高服务质量,制定统一服务质量控制标准,要求各成员单位严格执行。只有建立和完善共享服务利益机制,才能调动成员单位积极参与建设的积极性,愿意把自己的信息资源放在平台上整合共享,推进全省经济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进程。

5.项目总体建设方案探索

考虑到项目相关各单位电子政务建设水平不一,部分单位运行维护力量薄弱的现状,项目可采取“省级集中、联合协同、统一软件、分级使用”的建设模式,利用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所有系统软硬件全部部署在省信息中心应用机房,以节约建设投资,提高管理效率。

6.项目风险和风险管理

6.1 风险识别和分析

一是初始阶段。在这个阶段主要进行业务建模和大部分需求分析、少部分设计,可能的风险事件包括:资金保障不到位,组织管理力度较弱,项目目标不清晰,项目范围不明确,项目使用单位相关人员参与不够或者沟通太少,需求沟通不充分,工程项目管理事权的梳理和分析缺乏支持。二是设计阶段。在这个阶段进行详细设计以及为了验证设计而进行的少部分实施工作,可能的风险事件包括:需求变化,业务整合风险,对工作量估计比较乐观从而导致进度风险等。三是实施阶段。在这个阶段进行大部分实际施工和测试工作,可能的风险事件包括:人员能力的风险,项目范围改变的风险,项目进度改变风险,人员变动的风险,项目组内部沟通协调风险等。四是收尾阶段。在这个阶段进行部署和调试。可能的风险事件包括:质量不满足要求,部署问题较多。对于一些信息化水平比较弱的单位,项目实施难以推进,实施后期,随着数据量的增大,在线用户增多,系统反应速度下降,用户满意度低等。

项目中宏观经济指标数据的采集报送是否及时、准确和全面是本项目建成后能否发挥效益的关键,将直接影响宏观经济分析、监测结果,对政府宏观决策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此需要建立一个强有力的宏观经济数据资源保障机制,确保数据的真实,准确,为领导宏观决策和经济形势分析,研判发挥积极作用。

6.2 风险对策和管理

项目中的风险不能全部消除,只能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进行规避,或者缓解风险带来的负面影响。通过识别各种风险,并分析各种风险产生的原因,通过消除这些原因来规避一些特定风险的发生。本项目的风险集中在组织管理、需求明确以及资金保障方面,因此相对应的,需要加强组织管理,明确项目组构成并细分职责;由经验丰富的系统分析人员与用户交流,在业务建模阶段让用户积极参与,从而了解并确定真正的需求;目标系统的模型或DEMO要反复演示和获取反馈,直至用户和设计人员都达成共识为止,要有认可的验收方案和验收标准,做好变更控制和配置管理。此外,还需要加强资金保障,本项目架构大,建设阶段多,必须保证资金到位以推动工程按计划实施。

针对需要采取应对措施的风险事件,开发风险管理表,表中列明各种风险的应对措施,一旦发生风险事件,就实施应对措施。过程可以参照如下:

(1)加强组织领导,完善体制机制保障,特别是在数据报送方面加大协调力度,保证数据的及时性、准确性;

(2)落实经费保障,在项目建设、运维等方面给予各相关方经费上的支持;

(3)进行调研,确定流动原因,在项目开始前,把缓解这些流动原因的工作列入风险管理计划。

(4)项目开始时,做好计划一旦人员离开时便可执行,以确保人员离开后项目仍能继续进行。

(5)制定文档标准,并建立一种机制,保证文档及时产生,对所有工作进行细微详审,使更多人能够按计划进度完成自己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