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居家养老现状范文

居家养老现状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居家养老现状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居家养老现状

第1篇:居家养老现状范文

[关键词]居家养老服务;老年人;需求

[中图分类号]F323.8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2)31-0047-02

1 问卷调查说明

(1)调查目的。近年来,保定市养老形势日趋严峻。调查保定市老年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现状有助于更加清晰和明确地把握我国老年人居家养老服务的发展方向,构建科学合理的老年人养老服务保障体系。

(2)调查对象基本情况。调查对象涉及了保定市辖下的四个市区的15个典型社区的老年人。调查对象中,男性老年人占47.6%,女性老年人占52.4%。老年人平均年龄为68岁,其中80岁以上高龄老人占10.2%。

(3)调查方式及内容。此次调查遵循多水平、分层随机抽样的调查程序。调查内容涵盖了老年人基本情况、经济状况、健康状况、需求状况等具体内容。调查共发放问卷410份,回收有效问卷410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100%。

2 调查结果分析

(1)老年人对居家养老服务提供者的需求。明确居家养老服务提供主体是构建完善的居家养老服务保障体系的前提和基础。调查结果显示,分别有75.9%、56.2%、32.8%的老年人希望居家养老服务由政府、社区和家庭来提供。这也符合我国居家养老服务的本质要求及发展方向。具体见表1。

(2)老年人对居家养老服务项目的需求。明确居家养老服务项目是构建完善的居家养老保障体系的核心内容之一。结合先前学者对居家养老服务的研究,笔者认为居家养老服务项目应该包括日常生活照料服务、家政服务、医疗保健服务、法律维权服务等。此次调查显示:老年人对医疗保健服务需求量最大,约45%的老年人存在医疗保健服务需求,其中体检、康复保健和推拿按摩三项需求较大,分别有57.8%、53.1%、48.7%的老年人表示存在较强烈需求;老年人对家政服务需求量次之,近四成的老年人表示对家政服务存在较强烈的需求,其中管道疏通、房屋维修和家电维修三项需求较大,分别有46.6%、45.6%、45.1%的老年人表示存在较强烈需求;老年人对日常生活照料和法律维权服务的需求量相对较低,研究发现仅25.9%的老年人存在日常生活照料的需求,仅21.4%的老年人存在法律维权服务需求。具体见表2。

(3)老年人对居家养老服务人员素质的需求。养老服务人员的素质是影响居家养老服务保障成效的最关键因素之一。调查发现,分别有58.7%、54.7%、36.4%的老年人认为居家养老服务人员急需掌握护理、老年保健学、沟通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老年人对养老服务人员素质要求的提高一定程度反映了我国老年人养老观念的转变,如今老年人所要追求的是体面而又尊严的晚年生活。具体见表3。

(4)老年人对居家养老服务机构设施的需求。居家养老服务机构设施是开展高效居家养老服务的物质基础。调查发现,老年人对室外活动场地的需求量最大,有超过七成的老年人表示对室外活动场地存在较大需求。此外,老年人对老年人活动室也存在较大需求,有67.0%的老年人表示需要该项服务设施。充足的室内和室外活动场地不仅可以丰富老年人文娱生活,也可以为老年人建立新的社交网络提供条件。具体见表4。

3 居家养老服务模式构建思路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不难发现老年人对居家养老服务需求较大。对居家养老服务存在以下几点需求规律:其一,绝大部分老年人希望政府、社区和家庭是居家养老服务的提供者;其二,居家养老服务的内容应该重视医疗保健服务水平的提高;其三,居家养老服务人员需要重点掌握护理、老年保健学、沟通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其四,居家养老服务应该注重提供老年人室外活动场地、活动室等服务设施。基于以上认知,本研究提出如下建议。

第一,明确居家养老服务保障的提供方式。“居家养老是建立在个人、家庭、社区和国家基础之上的,以居家养老为形式、以社区养老网络为基础,以国家制度、政策、法律为保证,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相结合的养老体系。”因此,居家养老服务体系的构建应该遵循官民结合、社会参与的原则。在居家养老服务提供主体建设方面:首先,应该强化政府对福利事业的主导责任,一方面政府应该积极健全机构参与的法律法规,完善服务提供的制度设计,另一方面政府应该增加对居家养老服务机构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其次,应该重视与社会力量的协作发展,一方面,应该拓展居家养老服务参与主体,尽可能吸收社会资源为我所用,另一方面,努力构建服务机构与社区之间的联系机制以及机构与家庭之间的信任机制,为居家养老服务的推广营造良好的环境。

第二,健全居家养老服务保障的内容体系。多层次且翔实的居家养老服务内容可以有效满足老年人多样化的养老服务需求。但是,保定市居家养老服务内容呈现“大众化”的趋势,服务内容层次较为单一。正确的市场需求评估是制定合理服务内容的前提和基础。笔者认为居家养老服务应该充分考虑到老年人生理和心理两个层面的需求,其服务内容应该涵盖生活照料、家政服务、医疗保健、法律维权等多个方面。调查结果显示,医疗保健服务是老年人最为关心的内容,其次是家政服务、生活照料服务、法律维权服务。因此,居家养老服务保障的内容体系应该重点把握对医疗保健服务的分类和规范,并且能够有重点有序地推进服务层次和水平的提高。

第三,提升居家养老服务保障的人员素质。养老服务人员的专业化发展是提高居家养老服务质量的关键一环。而当前保定市居家养老服务人员结构单一、专业化水平较低。为有效解决该问题,促进服务人员的多层次、高水平发展,建立健全居家养老服务人员教育和培训的机制尤为必要。上海市为提高养老服务人员质量,特批准了22家培训机构举办居家养老服务护理培训班。笔者认为,在加强对养老服务人员的专业化培训过程中,必须重视培训内容与老年人需求的接轨。调查发现老年人对服务人员护理、老年保健学和沟通知识和技能有较高的需求。但是,通过对上海市服务机构服务内容的了解,我们发现上海市居家养老护理培训内容主要集中在心理护理、医学护理常识、紧急救护知识、老年保健常识等,缺乏对服务人员沟通等技能的专项培训。而服务人员与老年人良好的沟通是其了解老年人服务需求,尤其是老年人心理层面的需求的最有效途径之一。

第四,完善居家养老服务保障的服务设施。居家养老服务保障的服务设施包括硬件设施和软件设施两个方面。硬件设施主要指社区内老年人活动室、康复保健室、室外活动场地、图书馆阅览室、日间照料服务中心,紧急救助设施等;软件设施主要指社区服务人员的综合素质,尤其是其专业化服务水平。此处重点强调社区硬件设施的建立健全。调查发现,老年人室外活动场地的拓宽和社区老年人活动室的建设是完善居家养老服务硬件设施的重点内容。政府和社区在解决以上问题过程中需要承担主要责任。一方面,政府应该根据社会经济的发展状况、老年人口的分布特点合理规划城市用地,差异化配置养老服务设施;另一方面,社区应该科学合理管理社区用地,做好社区养老设施的管理和维护工作。

参考文献:

[1]穆光宗,姚远.探索中国特色的综合解决老龄化问题的未来之路[J].人口与经济,1999(2).

[2]祁峰.我国城市居家养老服务研究与展望[J].经济问题探索,2010(11).

第2篇:居家养老现状范文

【关键词】 老年社会工作;农村居家养老

近年来,学者进行了老年社会工作在养老机构中的应用,分析了由家庭养老向社会养老过渡的趋势,并提出建立农村养老保障体系的建议;关注并切实解决农村老年人口居家养老的问题;指出农村居家养老需要强有力的道德支持〔1〕,要加强农村的老年社会工作,提高农村老年人的晚年生活质量〔2〕。本文基于对吉林省农村居家养老状况的调查,提出老年社会工作在农村居家养老中应用的路径。

1资料与方法

通过文献法收集我国和吉林省老年人口信息,了解吉林省养老服务的经验和不足,以及开展老年社会工作的客观条件。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农村老年人养老需求和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2010年1月,课题组在吉林省农村开展了“农村居家养老需求情况”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围绕对居家养老的选择意愿、养老中的需求及亟待解决的问题、有没有接受过老年专业社会工作者的服务为核心问题展开。通过简单随机抽样方式确定吉林省不同地区农村村屯为调查范围,如农安县三岗乡、辉南县抚民镇七社、兴隆山镇杏花村、三岔河市西三家子村、榆树县陈家村、高家村、龙井镇村、珲春市马川子乡等共计20个村。调查对象限定在60岁及以上的农村村民,以偶遇抽样结合判断抽样的方式确定调查对象。调查员由社会工作专业的大学生组成。共发放问卷400份,收回357份,问卷回收率为89.25%。由于有无子女照顾对于养老的选择差别很大,所以,将调查对象分为两类:有子女照顾老人为子女与其同住一院之内或者在同一村里;无子女照顾老人为子女在城里安家的空巢老人、子女在外打工的留守老人或没有子女的老人;分别对有子女照顾老人和无子女照顾老人调查200人。其中前者收回有效问卷160份,后者收回有效问卷164份,共计有效问卷324份,问卷回收有效率为81%。在发放和回收问卷的同时,通过访谈法,了解农村老人对老年社会工作的认知程度、老年社会工作在农村的开展情况。

2结果

2.1我国和吉林省老龄化严重,开展老年社会工作具备客观条件通过文献查询,截止2006年6月1日,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总数为1.4657亿人,其中城市老年人3 856万,农村老年人1.080 1亿;2006年末,吉林省60岁以上老龄人口321万,占总人口近 12%,其中农村老年人口144万〔3〕。截止2005年末,吉林省60岁及以上老年人为307.7万,老年人中生活在农村的为134.6万,占全省老年人口的43.73%;在有老人的家庭户中,有一个老年人的占57.30%,有两个老年人的占42.18%。 在有老年人口的家庭户中,老年人口与成年子女或其他亲属共同生活的家庭占70.10%,他们的日常生活可以得到其他家庭成员的照顾。无人照顾老人户占29.90%,其中:单身老人户占8.37%,一对老年夫妇户占19.51%,老年人口与未成年的亲属共同生活的家庭占1.50%〔4〕。截止2009年末,吉林省兴办农村社会福利服务中心、福利院657所,床位数4.37万张,入住老年人2.72万人,服务人员3 748人;全省建有农村老年活动室5 936个,总面积28.55万平方米,平均每个活动室面积48.1平方米;吉林省老龄办在延边州和白城市开展农村居家养老服务大院试点工作,以村屯养老服务大院为载体,依托老年人协会为村屯老年人提供日间照料、临时托养、文体娱乐、学习教育、卫生保健、精神慰藉等服务;在村老年协会中,建立

3 065个老年文艺活动组织,3 150个老年体育健身活动组织〔5〕。珲春市马川子乡是吉林省农村居家养老服务大院工作的试点乡,目前,全乡9个村分别建立了居家养老服务大院,以各种方式开展起为老服务工作并取得了实效。吉林省将在2010年底有30%的村建成居家养老服务大院,2011年底有60%的村建成居家养老服务大院,2012年底全省所有的村都将建有居家养老服务大院〔6〕。2009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 266元,比上年增长6.8%;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3902.90元,增长13.4%;农村人均住房面积22.79平方米,增加0.86平方米;农村低保标准和年人均补助水平分别达到1 200元和760元,同比增长41.0%和40.7%,有效保障了农村低保对象的基本生活。48.37%的老年人主要依靠家庭其他成员供养〔7〕。由于居家养老服务是政府扶持的福利,许多乡村已经推行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即便有收费项目,费用很低。农民收入和居住状况良好为农村居家养老创造了条件。

2.2农村养老需求多样,无子女老人倾向居家养老问卷调查表明农村老人喜欢住在自己家里养老,包括传统家庭养老(这里指仅依靠子女提供帮助的养老方式)和居家养老的占多数;选择机构养老的很少;大多数人希望来自子女或社会的帮助(愿意接受帮助指遇到困难时是否会期望得到帮助的情况),有9%左右的老人有“遇事宁愿靠着不求人”的心理;无子女照顾的老人选择居家养老的迫切。见表1。表1农村老人主要需求和养老意愿

2.3老年社会工作的认知度低、老年社会工作在农村的开展尚处于初始阶段通过入户访谈,除有子女在社会工作专业学习的大学生家长的老人和少数文化程度稍高的老人知道社会工作这个新兴职业外,90%以上的农村老年人不知道社会工作和老年社会工作是怎么回事;老年社会工作的实践体现在村委会为老人问寒问暖、提供各种帮助中,但是缺乏专业的理念和方法;目前调查所在的农村还没有专业的老年社会工作者在农村从事精神慰藉,维权等养老服务;在介绍了老年社会工作的理念、作用和具体做法后,90%以上的老人愿意接受老年社会工作者提供的服务,但是他们担心服务费用的支出。

3讨论

传统的家庭养老和居家养老是符合农村老年人的养老意愿;对于有子女照顾老人,传统的家庭养老功能仍在延续,愿意到居家养老服务场所去主要是参与娱乐活动、满足人际沟通、消磨时间的需要;无子女照顾老人采取居家养老的方式更为迫切,其中子女在城里安家的老人认为农村的住房相对于城市来说比较宽敞、空气清新,老年人有自己相对独立的空间,比起住进城里儿女家里那较小如“鸽笼”的房子里,他们感到憋屈、不舒服;即便老年人子女住房宽敞,他们常觉得生活习惯不同、长期住不方便;对于进养老院养老,只有经济条件好的、老人和儿女双方均有现代意识的,觉得去养老院是不给子女添麻烦的好的选择,但是,又担忧养老院的服务质量,这种担心也是可以理解的。“黑养老院”事件的曝光,反映了“黑”养老院不善待老人,侵害老人权益的恶劣行为。这种严重不道德行为虽然不能代表全部,但是反映出养老服务机构需要增强社会责任感,提高职业道德〔8〕;多数老人认为去养老机构养老会丢子女的面子让人笑话或者令儿女不高兴,因为在他们眼里养老机构都是无儿无女老人的归宿或是那些有残疾没有自理能力的、儿女没有时间照顾的老人的选择;老人对权益保护咨询的关注主要涉及农村医疗保险、低保政策等;无子女照顾老人在生活照料;医疗护理;排解孤独;文化娱乐;解决留守老人代际隔阂、赡养等纠纷;权益保护咨询;排除年老恐惧等方面的需求明显多于有子女照顾老人;农村居家养老服务适合吉林省农村社会状况、适应中国老年人的生活习惯和心理特征;老年社会工作的理念是坚持以人为本,个人自决原则、赋权和发展的原则、维护人权和社会公正原则,尊重老年人情感和心理需求,助人自助,能够被老年人接受,在解决养老中出现的问题上具有优势和可行性;农村老人有一定的经济承受能力并具备居家养老的居住条件,具备大力开展居家养老的客观基础。由于社会工作在我国发展还不完善,我国农村社会对老年社会工作的认知程度低和我国农村社会发展程度相对发达国家有一定差距的原因,专业的老年社会工作在农村尚处于起步阶段也是正常的,这同时也为老年社会工作在农村的开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吉林等省已有很多为老服务实践经验和政府规划,这为老年社会工作介入农村居家养老奠定了基础;可见,老年社会工作理念的引入和方法的应用对于满足农村养老需求,改善老年人的晚年生活质量,提高养老服务实效性,解决农村居家养老问题是必要和可行的。

3.1有针对性地开展老年个案工作老年个案工作是社会工作者在专业的价值观指导下,运用专业的知识和技巧为老年人及其家庭提供物质或情感方面帮助和支持,以使当事人减轻压力、解决问题和达到良好的福利状态的服务活动;针对农村“农村留守老人”,因子女成年累月在外打工,很长时间才能回家看望老人一次,老年人会出现孤独寂寞、对年老恐惧,渴望与人沟通的现象,老年个案工作者深刻理解老人的需求,运用会谈的技巧,专注、主动倾听老年人的心声,使老年人心理上得到支持,并对老年人模糊不清的问题进行澄清,给老年人进行心理疏导、鼓励老年人勇敢面对老年的身心变化,引导他们进入积极乐观向上的生活氛围,协助老年案主认识及接受老年,帮助老年人建立科学、健康的晚年生活方式和心理准备,积极地应对人生晚年期各种生活事件,如有的子女干涉丧偶独居老年人再婚、家庭经济赡养中出现纠纷等问题,工作者针对不同的个案进行区别性的工作,站在老人的角度、分析问题、提出合理建议,帮助老人解决矛盾。

3.2开展主题突出的老年小组工作

老年小组工作是指在社会工作者的协助与指导下,利用老年成员之间的互动和小组凝聚力,帮助老年组员学习他人的经验,改变自己的行为,正确面对困难,恢复自己的社会功能和促进自己成长的专业服务活动;开展老年小组工作的主题紧紧围绕老年的需求,如增进人际交往、排解孤独、充实闲暇生活的“老年社交康乐小组”;解决年老恐惧的“生命认知小组”、“治疗小组”,组建“自身价值提升小组”、“动机激发小组”;达到使老年人认知改善、行为修正、情绪疏导及能力提升充分认识老年自身价值的目的;进行小组工作前小组工作者要充分了解老年人的需求和各自特征;将小组活动的相关内容对老年人进行耐心讲解;鼓励老年人积极参加小组活动、引导老年人陈述自己的问题,倾听其他成员的陈述,自身从中获得情感支持;适当选择运用互惠模式、交流模式等。如老年人在互惠模式小组活动中担当各种不同的角色,通过观察他人的表现,借鉴或接受其他组员积极的思想价值观念、情感,从而有利于塑造个体的行为,促进老年组员自我调适、自我完善和发展。

3.3推动老年社区工作的发展老年社区工作是指通过社会工作者运用各种工作方法,改善老人与社区的关系,提高老人的自助、互助能力,促进老人的社区参与,改善他们的生活质量的一种服务活动和服务过程。重视社会制度对社会成员提供平等机会和福利责任;帮助农村老年人了解低保政策,对于享受低保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协调;鼓励老年人参与农村社区组织的社会活动,提升老年人的社会参与度;引导老年人建立邻里关系、强化互相照顾。通过建立居家养老服务网络、为老服务热线、紧急救援系统,对成年子女不在身边的老人,遇到身体不适时,带老年人去医院等多种服务;吸引生活自理的老人到村办居家服务场所,利用为老服务设施接受服务和参加活动;对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派专人上门进行生活照料、医疗护理等;促进老年人对他人正面的态度,提高对他人和社区环境的关心,使老人获得更大的归属感和安全感,对于贫困老人通过提倡政府资助的服务来解决老年人的医疗、贫困等问题,改善老年人的生存环境和质量。

3.4加强老年社会工作方法的推广和居家养老服务队伍建设农村各级干部要率先了解老年社会工作的理念、宣传老年社会工作的优势、增加老年人对老年社会工作的了解,提高老年社会工作的社会认知度;鼓励社会工作专业大学生到农村去实习和就业、开展专业服务;利用农村人力资源,以村干部、文化程度较高、身体健康的中年人为核心,建立居家养老服务队伍,开展老年社会工作方法技能培训;各级政府相关部门要科学界定居家养老服务中职业社会工作者的岗位和职责,逐步改善和提高居家养老服务人员的地位和待遇;结合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评价制度的实行,为居家养老服务的专业人员落实相应的物质待遇;努力促进居家养老服务专业化职业化发展。农村居家养老是对传统家庭养老模式的补充与更新,是我国发展农村社区服务,建立农村养老服务体系的一项重要内容。老年社会工作者运用老年社会工作的知识与技巧,妥善解决农村老年人问题,将提高农村老年人生活质量,提高农村居家养老服务的实效性,对建设和谐农村将发挥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曹洪香,赵立新.农村居家养老需要强有力的道德支持〔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1(4):89-91.

2凌小萍.我国老年社会工作的困境与选择〔J〕.理论界,2008;7:208-9.

3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中国城乡老年人口状况追踪调查〔J〕.中国网 china.com.cn 2007-12-17

4吉林省统计局.吉林省统计信息:tjj.jl.gov.cn:2010-03-01

5杨奇.老年.吉林年鉴2010.吉林省人民政府,jl.gov.cn:2009-11-19 17:10

6翟晓峰.吉林省推广农村居家养老服务大院新模式〔J〕.中国老年报,2009-07-07:001

第3篇:居家养老现状范文

>>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的调查研究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供给问题及对策研究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城镇社区居家养老的可行性分析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老龄化背景下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问题探析 人口老龄化下的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模式探析 老龄化社会背景下居家养老模式现状及对策研究 人口老龄化视域下对居家养老服务体系的研究 人口老龄化与居家养老服务研究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中国农村居家养老模式的价值与保障对策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我国机构养老的现状及对策分析 居住郊区化背景下城市老龄人口居家养老模式与环境需求问题 城市社区居家养老的现状及对策 城市居家养老的社区服务现状及对策思考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开封养老服务业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社区养老模式初探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社区养老探讨 老龄化趋势下南京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虚置化”问题研究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现状及对策研究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贵阳市社区养老服务体系研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2]桂莹,邹焰,张忆雄,等.遵义市不同养老模式下老年人生活质量调查分析[J].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2012,21(12):1-3.

[3]罗占廷,杨颖,郭梁.银川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调查报告[J].统计与经济,2011,25(6):43-46.

[4]黄莉.从制度与文化角度来审视和构建老年人口社区卫生服务[J].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62-69.

[5]田奇恒,孟传慧.城镇空巢老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探析[J].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2,28(1):30-33.

[6]王思斌.我国城市社区福利服务的弱可获得性及其发展[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9,30(1):134.

[7]翟玲玲,江遥.城市居家社区养老模式浅析[J].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3(1):63-66.

第4篇:居家养老现状范文

>> 基于NGO服务的居家养老方式研究 基于智能家居的居家养老模式研究 居家养老的研究综述 居家养老研究综述 基于医养结合的河北省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研究 基于移动开发的智能居家养老系统设计 浅谈基于居家养老需求的呼叫系统设计① 国外居家养老服务的实践研究 针对居家养老模式的住宅设计研究 居家养老的困境与对策研究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及其评估的借鉴研究 居家养老模式的住宅设计研究 适应西安发展的居家养老保障模式研究 关于社区开展居家养老服务的研究 福州市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的研究 关于农村居家养老服务的供给研究 居家养老的社会支持研究 新型居家养老服务平台的推广策略研究 居家养老模式研究综述 居家养老型住宅设计研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一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3] 奚志勇.中国养老[M].上海:文汇出版社, 2008

[4] 刘维.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居家养老模式思考[J].理论与实践.2010(9):70

[5] 褚宏岩.“居家养老,依托社区,机构补充”养老模式的思考[J]. 东方企业文化·百家论坛.2011(8):141

[6] 荆文凤. 黑龙江省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现状分析[J]. 经济师,2011(4):221

第5篇:居家养老现状范文

Abstract: In the 21st century, global aging problem is more serious. Because of the social characteristics of becoming old before getting rich in China, aging issues have become increasingly prominent. By drawing on the family endowment mode of the developed countries, by taking Hefei city as a example,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status of family endowment in Hefei city and the first family endowment item: the Taiyangwan apartment for the elderly, and finally put forward the innovative proposals in the process of implementing the family endowment mode.

关键词: 老龄化;居家养老;合肥市

Key words: aging;family endowment;Hefei

中图分类号:F840.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06-0327-03

0 引言

全球人口快速老龄化是人类社会进入21世纪面临的最严峻的挑战,目前世界上所有发达国家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许多发展中国家正在或即将进入老龄化社会。根据《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1]中指出,中国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占全球老年人口总量的五分之一,中国的人口老龄化不仅是中国自身的问题,而且关系到全球人口老龄化的进程,备受世界关注。随着老龄化的不断加深,如何使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学、老有所乐”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问题。

1 我国老龄化进程及居家养老模式现状

1.1 我国老龄化进程 国际上通用的老龄化,是以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例的7%或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例的10%作为进入老龄社会的标准。[2]

通过查阅2011年《中国统计年鉴》中根据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汇总的《1982-2010年人口年龄结构和老龄抚养比表》,结果表明,1999年中国进入了老龄化社会,是较早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发展中国家之一。2010年中国65岁以上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比重达已到8.9%,老年抚养比更是达到11.9%,老龄化程度严重加深。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初步汇总的《各地区年龄结构表》的结果来看,65岁以上人口比例,发达地区只有广东省略低于7%,其他地区只有、青海、新疆、宁夏等四个偏远地区低于7%。因此,我国的养老问题迫在眉睫。

1.2 我国居家养老模式现状 按照中国人的传统观念,养老模式大多数是以家庭养老为主,即是由家庭成员提供养老所需的物质条件和生活照料。然而当前及未来中国都会普遍出现“421”甚至是“4421”家庭结构,出现了高龄化、小型化趋势,逐渐削弱了家庭养老功能,“空巢老人”的家庭问题普遍出现。居家养老服务是加快建立养老服务体系的基础性工程,是政府和社会力量依托于社区为居家的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家政服务、康复护理、精神慰籍、文化娱乐等方面服务的一种服务形式,它是对传统家庭养老模式的补充和更新,是我国发展社区服务、建立养老服务体系的一项重要内容。国内学者对居家养老的概念给出各种观点,其中,赵晓征认为居家养老是指老人在自己或子女的住宅中居住,但并不意味着由家庭成员来全部或主要承担养老责任,“家庭养老”必然对应着“居家养老”,但是“居家养老”则不一定是“家庭养老”。[3]

自从我国开始提出居家养老模式后,很多地区都开始探索和建立居家养老服务体系,但是都处于起步阶段,并没有形成一个可推广的示范模式。下面就介绍几种典型的国外居家养老模式。

2 国外居家养老模式介绍

早在20世纪,欧洲国家最先进入老龄化社会,但是进展速度平稳而缓慢,是社会、经济、文化等发展到一定阶段所产生的一种社会问题。

2.1 西方国家居家养老模式 在西方价值观的背景下,大部分父母在子女成年后都是与子女分居,在这种观念下,大部分养老问题都是要靠社会保障以及老年社区服务等来进行解决的。

2.1.1 美国的居家养老服务是依托于社区由政府为老年人提供一系列服务,以老年人医疗保险的全面医疗照顾项目为基础,形成一个面面俱到的照顾计划,为老年人提供了包括急性照顾服务、看护服务、初级医疗照顾、住院治疗、护理院照顾,以及预防性的、恢复性的、治愈性的和护理性的服务等在内的所有相关医疗服务。[4]

第6篇:居家养老现状范文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居家养老;问题;优化

中图分类号:C9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1)36-0279-02

一、问题的提出

人口老龄化已成世界趋势,而中国老龄化又呈现出“老年人口庞大、未富先老和速度快”的严峻形势。上海作为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城市,其老龄化问题尤其严重。根据最新的人口普查,上海市人口是2千3百多万,老龄化程度是23.4%,远高于全国的13.26%。为了解决日益严重的养老问题,上海探索出了适合我国国情的养老模式――“9073”的养老格局。即90%的老年人实现家庭自我照顾,7%享受社区居家养老服务,3%享受机构养老服务。上海的居家养老开始从家庭养老向社会养老的转变,即从以家庭为主体,向以居家养老、社区照顾为主体,机构养老为补充的转变。从05年上海市实行居家养老制度以来,上海的养老情况有所改善,但在实施过程中也出现了许多问题。

二、居家养老服务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群众认知度不高。有数据显示,在被调查者中,有36.21%的人知道居家养老这项政策,有63.79%的人不知道。一般只有当亲戚中有受照顾老人或是从事照护者这个职业的人时,才知道这项政策的存在。政府部门基本上没有做太多的宣传,只是任由政策一级一级向下传达,最后交由各村委会、居委会负责人手中,由他们去了解有需要的老人。群众认知度低,直接表现为人们不知道居家养老政策,或者不了解其内容,使得有需要、符合资格的老人因为信息不了解而错失申请时机或由于误解而不愿意参与,影响了政府制定政策的本意,并且使得这项政策得不到真正的落实。

(二)受照顾老人的选择不全面。首先是由于市政府、区政府下拨的资金有限,漕泾镇居家养老中心所能选择的受照顾老人也有限,不能普及到所有有需要而且符合资格的老人。其次,镇居家养老中心将选择老人参加这项服务的权利下放到各村委会、居委会。但是村委会、居委会的居家养老负责人并不全面地了解自己所辖地区的老年人具体情况,所以在老人的选择上存在偏差,忽视了一些有真正需要的老人。

(三)照护者的挑选标准存在偏颇,专业性不够。现在漕泾镇从事居家养老服务的人员主要是下岗 、失业人员和“4050”人员。这些人员普遍有较强的责任心,但明显缺少服务老年人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不能充分满足老年人多元化的服务需求。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居家养老照护者文化水平普遍偏低,缺乏专业的知识和技能;第二,他们在工作中缺乏系统性和连续性。第三,专业化的服务项目较少,心理辅导、康复指导等专业化服务难以开展。

(四)考核制度不够完善。照护者照护质量的考核由每月考勤和评估组成。考勤表是由老人或其家人对照护者每天是否有来老人家里照护的考核,评估表是由各村委居委会的负责人每月让老人或其家人来签署,以此考察照护者的照护质量。可是笔者调查了解到漕泾镇受照顾的老人多是农民出身,他们朴实宽厚,对于他们不用出钱而照顾他们的照护者非常的包容体恤,照护者仅仅帮助他们洗衣服,打扫卫生,他们已经觉得受了莫大的照顾,并不会计较照护者的工作时间是不是足够,工作内容是不是合乎心意。所以在日后的评估中不管照护者照护得怎么样,他们依然会给出很好的成绩。

(五)专业人才匮乏。表现一是照护者的不专业。老人需要的不仅是生活上的护理,还有医疗检查,心理辅导等都是老年生活所必须的,而现在居家养老所提供的服务仅限于生活起居的照料。表现二是管理人员的不专业。现在漕泾镇各村委、居委的居家养老负责人都不是养老方面的专业人员,以致无法制定符合漕泾镇实际情况的居家养老制度。

(六)资金有限,后续服务受到制约。从目前的情况看,漕泾镇居家养老虽然依靠上级部门的投入,启动了居家养老工作,并连续开展了几年的居家养老服务,但是靠政府部门为高龄、特困、低保等老人每月提供购买居家养老服务的300―500元的资金,虽然解决了一部分老人的燃眉之急,但若要提供较为全面的居家养老服务,这些资金是远远不够的。居家养老资金的来源有限,使得老人享受的服务层次较低,而社区又没有经济来源为居家养老继续注入资金,这也制约了居家养老政策的进一步发展。

三、对居家养老政策实施的优化建议

针对存在的问题,笔者提出如下几条建议,希望能够对改善漕泾镇居家养老的现状起到一定作用。

(一)加大宣传力度。据笔者了解,现在居家养老政策几乎没有任何宣传,群众的认知度很低,只是限于受照顾家庭。加大宣传力度,通过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让群众了解这项政策,这样的话,一方面能让有需要的家庭知道这个政策,来申请获得受照顾的资格,另一方面在群众中产生舆论,也能完善政策的制定与实施。现状是群众认知度小,有关申请的流程相当于作废,选择老人只靠各负责人的主观印象,缺乏对老人家庭情况的详细调查,范围相当窄。

(二)坚持四个原则。坚持以人为本,从老年人实际需求出发,为老年人提供方便、快捷、高质量、人性化的服务;坚持依托社区,在社区层面普遍建立居家养老服务机构、场所和服务队伍,整合社会资源,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共同营造老年人居家养老服务的社会环境;坚持因地制宜,紧密结合当地实际,与本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与社区人文环境和老年人的需求相适应,循序渐进,稳步推开;坚持社会化方向,采取多种形式,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和支持居家养老服务。

(三)引进专业人才。专业人才一方面指的是专业的照护者。老年人不仅需要生活照顾,还需要精神照顾和心理上的慰藉。老人行动不便,在家享受生活上的照顾免去了自己亲力亲为,又能减轻了家庭负担。老年人身体健康每况愈下,提供每月一次的上门身体检查,既能免除老人到医院排队检查的不便,还能提早预防各种老年疾病。老年阶段老年人社会参与度减少,人际交往较封闭,容易产生孤独等多种心理疾病,为老人制定专门的心理辅导计划,就能减少多种老人心理疾病的发生,给老人一个幸福健康的晚年。专业人才另一方面指的是专业的管理人员。引进专业的社工参与管理居家养老的实施。

(四)建立专业人员与志愿者相结合的居家养老服务队伍。在居家养老服务工作中,仍需加强对专职照护者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不断提高照护者的专业化水平,成立一支专业、敬业的为老服务队伍,满足老年人的多种形式的需求服务。同时,积极鼓励志愿者参与到社区居家养老的服务中来,完善对志愿者的意愿及服务特长与其希望提供的服务等相关信息的登记,以方便对志愿者进行分类,拓展邻里互助式志愿者服务,使志愿者尽可能地发挥各自的专长,提高服务效率。专业人员和志愿者服务人员相结合的居家养老服务队伍,从不同的侧重点为老人提供各类服务,并得到较好效果。

(五)建立完整的服务管理体制,完善考核制度。“散养的鸡好吃,散养的人难管”,说的就照护者的难以管理,不在统一地点照护,照护时间不确定,照护内容也难以规范,使得考核工作困难重重。完善考核制度,首先要规范照护内容,对照护者的选择标准要提高,培训要全面。其次是加强考核力度,做到家庭考核、居委考核、社区考核。每月的考核认真地听取老人及其家人的意见,考核内容也要完善,不能只是服务得好不好几句话而已。而且负责部门要增加暗访次数,在照护者的服务时间内去观察他们的工作,让照护者将工作质量放在心上。

(六)加强人性化的建设。居家养老是一项人性化的制度,但是存在不人性化的管理。老人名额的有限性决定了再有需要再符合资格的老人只能等纳入政策照顾的一位老人去世之后才能得到照顾,这就是一种不人性化的体现。制度的人性化还体现在照护者对老人的关怀上。几位照护者都提到要将老人当做是自己的父母那样对待,但实际做到的寥寥无几。在家人都出去工作老人独自在家时,老人不仅需要生活上的护理,还需要有个人聊几句,解解闷。这时每天上门的照护者是个很好的对象。

(七)广泛开拓居家养老服务资金来源,加强财政监督机制。居家养老服务经费来源不能单靠上级政府,而应扩大政府财政投入,建立起对于居家养老项目整体财政预算制度。但我国政府现在还不可能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投入大量的资金,这就需要我们拓宽资金渠道,学习西方对于税收的一些优惠政策,鼓励 各企事业单位、个人等关注我国养老现状,为居家养老工作提供资金援助。政府还可以通过发行关于居家养老服务的福利彩票,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长远开展提供充足的资金资助。同时,要加大居家养老服务资金的透明度,坚持 “阳光操作” 广泛接受群众监督。此外,政府要深入社区对居家养老资金的进行专项监督,明确规定居家养老资金监管的重点内容,这样才能维持这项政策的可持续发展。

(八)政府应尽早建立各项养老照护者规章制度,明确规定照护者的职业标准,严格要求照护者持证上岗。国家也要及时制定居家养老服务工作方面的法律,使居家养老服务走上法制化轨道。

参考文献:

[1]宋世斌.中国老龄化的世纪之困[M].经济管理出版社,2010.

[2]董溯战.养老社会保障权论[M].立信会计出版社,2010.

[3]郑功成.中国社会保障改革与发展战略[M].人民出版社,2011.

第7篇:居家养老现状范文

【关键词】智慧;居家养老;质性研究

我国已于2000年步入老年社会,目前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达到2.02亿,占总人口的14.8%,且每年以3%的速度递增,预计到2050年老龄化水平将会推进到30%以上,因此如何有效解决养老问题及关注老年人民生需求是政府、社会和百姓关注的焦点。无论从我国国情还是老年人的养老观念考虑,居家养老是最主要的模式,因此有人说社区居家养老是一个没有围墙的养老院。本项研究目的在于了解绍兴市居家养老现状及对智慧居家养老模式的需求,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在2014年5-7月选取绍兴市范围内的6个行政区所属的10个社区年龄满7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进行深入访谈,样本量的确定以受访者资料重复出现,资料分析不再出现新的主题为止。纳入标准:自愿参加本研究;居住所在社区满一年;思路清楚,语言表达流畅。本研究31位受访者中21位男性、10位女性,年龄为71~92岁,平均79.29±4.38岁。研究者向访谈对象介绍本研究的目的,同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研究方法

1.2.1 资料的收集

本研究以质性研究中的现象学研究法为指导,通过面对面深入访谈的形式收集资料,并进行同期录音。访谈前,研究者通过电话与上门的方式与受访者约定时间和地点。访谈时,向访谈对象说明研究的目的、意义,并就录音问题征得同意[1],资料的收集和分析同步进行。本研究的访谈问题根据文献资料与自制调查问卷结果制订,并征求相关专家的意见,修改后先后对3位社区老年人进行初步访谈,并进行相应的补充与修改。主要问题包括:①目前您家庭养老的形式;②您如何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③您平时使用的信息设备有哪些;④您所期望的智慧化服务是什么样的。通过深入访谈获取社区老年人对智慧化服务需求的信息,及时记录受访者的内心感受。当没有新信息出现时,认为资料达到饱和,收集结束,每个受访者访谈时间约30min至1h[2]。

1.2.2 资料的分析和整理

受访信息收集、提取与最后提炼由两位访谈人员共同完成,按照N1-N31的序号依次为每位受访者的访谈记录进行编辑并建立独立的文档,经过编码、归类,利用Colaizzi7步分析法进行整理,最后提炼出主题。必要时返回研究对象处核实信息的准确性,提高资料的可信程度。

2 结果

通过认真对比访谈记录和访谈录音,汇总社区老年人对智能居家养老的三大主题:居家养老的现状、居家养老存在的问题、对智慧居家养老模式的期望。

2.1 主题1:居家养老的现状

2.1.1 社会支持系统缺乏

访谈中很多老年人都提到子女忙碌而无暇顾及自己与自身的孤独感提升。随着核心家庭成为主流家庭模式,1人户和2人户在近年来呈现出持续增长势头,其他非核心化的小家庭式样,如空巢家庭、丁克家庭、单身家庭、单亲家庭等正在构成我国城乡家庭结构的重要内容。老年人的子女本身又成为核心家庭的核心,大家族的生活模式逐渐减少,老年人的子女、孙子、孙女因为工作、家庭、学习等各种原因与老年人接触的时间逐渐缩短,因此老年人的孤独感也日益增加。N4提到:“我现在是一个人生活,周末我儿子偶尔能带着孩子来看看我,但大家都很忙,我不想打扰他们,但也希望他们能经常来和我聊聊天。”我们所提到的健康不仅是身体健康还应包括心理健康和良好的社会功能,只有三者达到完美的结合状态才是真正的健康,特别是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应更加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3]。

2.1.2 信息资源获取匮乏

调查对象中64.5%是小学及以下的文化程度,很多人不能完整的读报纸及看懂普通话新闻。在问及体重、血压、血糖等健康指标时,N1、N9、N21表现出一脸茫然或者直接说没有测量过,肯定健康的等等;问及什么是健康的饮食和运动状态时,N13、N20、N25都笑称爱吃什么吃什么,想吃什么就吃什么;问及遇到疾病及健康问题如何解决时,有22.6%的老年人说会去看医生,而绝大多数老年人说自己会吃药或者弄些偏方;问及老年人知道可以通过电话或者网络预约就诊么,有12.9%的老年人说听说过,但不知道怎么用;问及是否知道一些超市和餐馆可以电话或网络接受购物到家和外卖服务时,老年人均摇头或者直接说从来没用过。

2.2 主题2:居家养老存在的问题

随着老龄化水平不断推进,老年人内部年龄结构变动将进一步加剧人口老龄化的严峻性,主要呈现在五个方面:高龄老年人继续增长;失能老年人口继续增加;慢性病老年人持续增多;空巢老年人口规模继续上升;无子女老年人和失独老年人开始增多。而从居家照顾来讲,尚存在居家养老安全隐患、居家养老不匹配、居家养老服务人员专业化程度低、居家养老的社会保障难以落实等问题。N17提到:“平时我一个人生活,每天有阿姨来帮忙打扫做饭,但3年中我换了7、8个阿姨,每个阿姨开始工作的时候都还好,慢慢的就出现各种问题,有一次地上的水没有擦干,我还滑倒导致大腿骨折。”

2.3 主题3:对智慧居家养老模式的期望

智慧居家养老模式是基于物联网技术,在居家养老设备中植入电子芯片装置,使老年人的日常生活处于远程监控状态,根据老年人的需求提供政务咨询、养老服务、医疗服务、社区导购、旅游指南、法律服务等内容,是老年人较为完善的生活与安全保障[4]。在访谈中,93.5%的老年人都可以独立使用手机和电脑等通讯设备,对智能化养老模式充满期待,认为它可以在健康、安全、生活、信息以及医疗等方面提供全面的帮助。N29提到:“如果真能实现智能化那就太好了,儿子、女儿也会非常安心的让我一个人在家,不会时刻担心我。”

3 讨论

有研究显示,目前我国的养老格局呈现“9073”状态,即90%的老人以家庭自我照顾为主,7%的老年人享社区居家养老服务,3%享机构养老服务,依托社区居家养老是将家庭养老与社会养老相结合,是一种社会化的养老方式。而智慧居家养老是集智能养老与虚拟养老院的功能于一体,既兼顾了日常生活照顾又能紧急处理意外事件,是老年人较为完善的生活与安全保障。智慧居家养老从对老年人的监控角度应包含三个分系统,即老年人健康智能监控系统、老年人智能家居监控系统以及老年人外出智能监控系统,满足老年人日常安全监护、老年人日常生活物资供应、老年人日常生活帮助、老年人医疗健康服务以及老年人精神慰藉等5个层次的需求[5]。未来依托新媒体手段,以政府主导,社区监管,企业服务,老年人收益的智慧居家养老模式将是未来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曹晶,贺茜,刘戈,等.护士岗位流失人员临床工作情感体验的质性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14,49(6):650-653.

[2]王薇,赵小萍,殷晓红,等.护理人员对护理知识库需求的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9,44(8):742-744.

[3]刘晓虹.护理心理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72-74.

第8篇:居家养老现状范文

中国在实行居家养老服务模式的时候虽然达到了很多有有效的效果,但是在实行的过程中也存在着很多问题,面对着一系列的挑战和障碍。那么这些挑战和障碍有的是来自主观方面有的是来自客观方面,主观方面是由于中国的历史所遗留下来的一些浅浮的社会意识;客观方面主要是,来自于中国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中国传统思想的影响流传至今,影响很多中国人民的思想,导致中国人民一直保留着这样的思想“养儿防老”,那么在中国的很多家庭中都保留着这样的思想主流,以家庭养老为主要的养老模式。那么从另一方面来看,中国的社会还缺乏很多社会工作的专业人士,是中国的居家养老服务模式在实行的过程中,缺乏专业的人才和专门在这方面的技术支持。那么这种缺乏人才和专业技能的情况,就是推行居家养老模式的理论指导不能够得到健全,不能够及时和准确的在根本上解决居家养老服务模式的推行。政府在推行居家服务养老政策的措施不够完善,养老力量严重不足,而且在行政干预和支持上的工作有所缺乏,这也是对居家养老服务模式不能够顺利发展的严重障碍。

(一)首先,中国的政府面对这种居家养老服务政策不能够顺利发展的问题没有出台相关的文件进行管理,在我国,只有极少数的地方出台了简单的地方性文件。这样的片面性就使得居家养老模式受到了很到区域性和局限性,不能够以统一的原则来进行规范制度,而且在全国想要推行这种居家养老模式的可行性也大大降低。

(二)我国在倡导这种居家养老模式,既是继承了我国传统的以孝为本的传统美德同时也是对我国人口老龄化的一种承压方式,不过在我国实行这种居家养老模式的同时,也有很多的障碍和困难,同时也有很多的不足之处,那就是,我国的政府还没有建立专门的居家养老服务机构。只是在个别的地区推行了居家养老模式,政府将居家养老服务承包给一些社区机构,让社区机构来进行管理。政府并没有进行相关的人员配备,也没有额外的资金支持。

(三)中国是典型的社会主义国家,无论是在国家的重要事项还是关键领域上,政府都应该起到带头作用和主导作用,那么在我国的人口老龄化的现状之下,政府更要起到重要的领导作用,那么居家养老模式的推行就是当我国在面临这种问题的情况下推出的一项强大人力和物力的保障。(四)政府的职能不仅是要发挥社会管理和社会的控制职能,在推行居家养老模式的时候,一定要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来进行严格执行,加强执行力度,对违法规定的单位和个人提出严重的警告或是批评,并作严格的查出,这样才能够保证居家养老模式的顺利推广。

二、方案和建议

综合分析所述,政府介入居家养老服务的推行的着力点是,从了解老年人的思想观念入手,了解老年人的家庭经济状况和老年人的抗风险能力。那么有了这些着力点,政府就能够更好的做好居家服务政策的工作,政府要紧紧围绕这老年人参加居家养老服务的各种影响因素,来进行发挥行政能力,提高行政效率,是居家养老服务的推广更加顺利。首先在计划方面要做长远的规划,并将长期规划和短期计划相结合。政府要做好居家养老服务的战略规划,制定战略的总目标和阶段性目标。这样就能够是组织在运作的过程中做好目标的统一和资源的统一。其次,组织是社会行政管理的基础,居家养老服务模式作为国家发展的重要决策,政府就应该在中央设立居家养老专门的办事处,也可以相应的在个地方设立办事处,专门为居民解决养老的问题。最后,居家养老模式作为一种养老的方式,在决策的实施中肯定会存在着社会分工的问题,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就没有办法保证组织的协调和统一性,那么领导要加强组织间的配合,使信息和资源能够有效的结合。

三、结语

第9篇:居家养老现状范文

关键词 社会治理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 模式 长寿区

中图分类号:C91 文献标识码:A

1社会治理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适用性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在《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首次提出“社会治理”这一概念,既适应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形势,又顺应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诉求,更呼应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的完善与发展。

2长寿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模式发展的困境

2.1资源整合能力有待加强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是一项综合性、全方位、多专业参与的服务,仅凭社区自身的资源难以满足老年人的服务需求,这就需要整合社区所有养老服务资源,形成资源共享、功能互补的居家养老服务模式。长寿区养老资源较为丰富,如在社区层面已经探索出了养老服务站、幸福院、社区医院等机构,但这些养老资源分散在各个部门,这就导致原本就有限的社区服务社会使用效率非常低下,难以统筹管理、形成合力,难以为老年人提供系统全面的养老服务。社区居家养老的主管部门是民政部门,而由于条块管理,使得民政部门也难以有效聚合其他部门的资源,由此导致很多问题,包括投入不足、服务模式少、管理水平低下、覆盖面小、服务项目有限等。社区资源整合程度低既抑制了老年人的有效服务需求,也束缚了社会组织的发展。

2.2社区养老服务基础设施不完善

长寿区社区虽然越来越重视老年基础服务设施的设置,但不完善的问题比较明显。(1)实用性差。很多社区设置的养老服务设施并没有考虑到老年人的特殊需求,忽视了这些设施的设置应该具有防碰撞、防滑等功能,同时也缺乏无障碍设施的考虑,造成了老年人活动的不便。(2)种类不全。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老年人对医疗保健、护理等的需求越来越大,此外,对日常照料、文体生活、健康保健、社交等需求不断增多,而目前的养老服务设施已经达不到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基本要求。有的社区尽管有一定的医疗设施,但是社区医疗人员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影响了老年人的看病率,也无法为老年人提供预防、治疗、护理等一条龙服务。

2.3养老资金来源单一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程具有长期性、连续性,需要持续稳定的资金保障,长寿区目前尚未出台专项经费保障政策,严重制约了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开展。当前长寿区社区居家养老资金来源主要依赖财政投入,当前虽然依靠上级部门的投入,逐渐启动了居家养老工作,并开展了针对老年人的一系列服务,但由于管理资金来源有限、社会资本参与不足、筹资渠道过于单一,社区又没有经济来源为居家养老服务继续注入资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健康发展受到了极大挑战。

2.4现代养老观念尚未养成

传统养老观念认为“百善孝为先”,老年人的养老服务理应锁定在家庭,全部依赖于家庭和子女,老年人去机构养老是难以被接受的。虽然人口老龄化程度正在急速加深,但对开展和加深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问题的认识上仍未在大众甚至老年人的心里形成重要的认识,没有意识到社区居家养老的兴起是在“未富先老”和传统养老观念的双重压力下诞生的,没有意识到现代养老观念已要求老年人接受养老职能由以家庭为主转向社会化发展。

3创新长寿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模式的路径研究

3.1创新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模式需坚持的原则

原则是创新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模式的基本遵循,它主要包括:坚持政府主导与市场化相结合的原则;坚持多元发展与统一管理相结合的原则;坚持专业化居家养老服务与社区义务服务、邻里互助相结合的原则;坚持满足服务需求与价值实现相结合的原则等

3.2创新居家养老服务的机构建设

养老机构的设置关系到社区居家养老参与方之间的责任分工,是养老模式运行的核心。针对长寿区当前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的现状,构建一种能够克服当前养老模式缺点的“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式”的新型社区居家养老机构。

3.3创新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组织建设

所谓创新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组织建设,主要就是要明确各种组织的职能定位、积极促进其健康发展,以更好地发挥在养老服务中的功用。居委会应该根据居民的需求调整工作内容,为社区老年人提供较为个性化的优质服务;政府可以利用购买服务等方法来为居委会的活动提供资金保障,保证居委会的稳定运行。充分重视家庭的作用。推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家庭是主体,一方面积极倡导孝道文化,在全社会形成养老、敬老、爱老、护老的良好风气;另一方面,加强政策扶持,对于能够与父母同住、照顾父母的子女给予实实在在的优惠。

3.4创新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队伍建设

服务队伍建设是社区居家养老落到实处的组织保证。专业化服务队伍的建设,一直是长寿区第三产业的软助,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也不例外。要从根本上做好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必须在管理与服务上进行创新。

3.5创新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保障体制

创新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保障体制是创新社区养老模式的重要支撑。创新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保障体制可以从建立健全多元化的社区居家养老建设资金的投资体制、建立对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的评估机制、制定具体服务标准和服务质量评估制度、完善和运用激励与责任追究机制等方面着手,为长寿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