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流浪动物的含义范文

流浪动物的含义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流浪动物的含义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流浪动物的含义

第1篇:流浪动物的含义范文

一个流浪者,坐在树下。黄色的花瓣落在他的肩上。他疲倦了,闭上了眼睛。梦从黄色的树上落到他身上。

流浪者变小了,变成了一个小男孩,在午后的花园里,听他的母亲歌唱。他看到一只蝴蝶在飞,可爱的,蓝天下欢乐的黄色。他去追蝴蝶,他跑过草场,他跳过小溪,他奔到湖畔。蝴蝶飞越蓝色的湖水,男孩也飞着去追,光闪闪,轻飘飘,幸福地飞过蓝色空间。阳光照射着他的翅膀。他飞着追逐黄蝴蝶,飞过了湖,飞越了高山,那儿有一片云,上面站着上帝,正在唱歌。上帝周围是天使,天使中的一个,模样像男孩的母亲,站在郁金香花圃旁,斜提着一把绿色洒水壶,给花儿浇水。男孩向天使飞去,自己也变成了天使,拥抱他的母亲。

流浪者揉了揉眼睛,又重新闭上。他摘了一朵红色郁金香,插在他母亲的胸前,又摘了一朵插在她的头发上。天使和蝴蝶在飞,世界上所有的动物都在这儿,叫到谁的名字,谁就过来,飞到男孩的手里,并属于他,听凭他抚摸,听凭他询问,听凭他送给别人。

流浪者醒来,回想那天使。他听到叶片缓缓地由树上飘落,听到树里有细微的、无声的生命在金色的流体里上下漂浮。山向他这边望过来。山那边,身穿褐色大衣的上帝在唱歌。可以听到他的歌声越过湖面传来。这是一首朴素的歌。他同树里力量的轻微流动声,同心中血液的轻微流动声,同由梦里经过他的全身又返回的金色流体的轻微流动声交融在一起,发出和声。

这时,他自己也开始缓慢地、舒展地歌唱,他的歌唱谈不上是艺术,它像空气和波浪,只是一种哼吟,只是像蜜蜂般嗡嗡。这首歌回答了远处唱歌的上帝,树里流体的歌声,以及血液里流淌的歌声。

流浪者久久地这样喃喃歌唱,像一朵钟形花在春风里自鸣,像一个稻草人在草丛中奏乐。他唱了一个小时,或许唱了一年。他唱得像孩子又像上帝,他歌唱蝴蝶、歌唱母亲,他歌唱郁金香、歌唱湖水,他歌唱他的血液和树里的血液。

他继续上路,更深入这温暖之乡。这时,他渐渐地想起了自己的道路、自己的目的、自己的名字。今天是星期二,那边,去米兰的列车在奔驰。他听到从非常遥远的地方,还有歌声越过湖面传来。那儿站着穿褐色大衣的上帝,他还一直在唱。但是,流浪者越来越听不见这歌声了。

作品链接:

赫而曼・黑塞,1946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瑞士人。“他那些灵思盎然的作品,一方面具有高度的创意和深刻的洞见,一方面象征崇高的人道理想与高尚的风格。”

名篇品读:

散文《湖・树・山》为我们描绘出一幅奇幻梦境,如果用文中的一个词概括作者笔下的“梦境”的特点,那就是:温暖。蓝湖、蓝天,黄色的花瓣、黄色的树,静静的天空、飞翔的蝴蝶与天使,营造出一个世外仙境,虚无缥缈却又真切可感。

这篇散文寄托着作者的人道理想。流浪者、上帝、母亲等都具有很浓的象征意味;流浪者象征没有人生追求的精神“疲倦者”,上帝象征人生导师,母亲是爱的化身;文章营造出一个静谧、和谐、安宁的梦境,由湖、树、山等组成的“世外仙境”则被作者赋予灵动色彩,是人世间在作者心日中的投射。流浪者经过了精神的洗礼,而读者也仿佛受到了精神的洗礼。

这篇散文语言深刻,凝练丰富。如“男孩向天使飞去,自己也变成了天使,拥抱他的母亲写出“流浪者”受到爱的感化也成为爱的化身。如“这时,他渐渐地想起了自己的道路、自己的目的、自己的名字”写出“流浪者”生命意识的觉醒。如“树里力量的轻微流动声”,“心中血液的轻微流动声”和“由梦里经过他的全身又返回的金色流体的轻做流动声”中三个“轻微流动声”含义并不相同:“树里力量的轻微流动声”和“由梦里经过他的全身又返回的金色流体的轻微流动声”两旬中的“轻微流动声”含义一样,指植物“细微的、无声的生命”在悄悄生长;“心中血液的轻微流动声”中的“轻微流动声”指人的生命意识的复苏与勃发。如“男孩也飞着去追,光闪闪,轻飘飘,幸福地飞过蓝色空间”使用短句表现了写出男孩子的喜乐与欢快的心情。如“梦从黄色的树上落到他身上”用诗一般的语言将读者带入如真似幻的奇妙梦境之中。

修辞使用形象生动。如“天空静静地在拱形的山上休憩”用拟人的手法写出天空的静谧。如“世界上所有的动物都在这儿,……听凭他抚摸,听凭他询问,听凭他送给别人”使用排比,写出梦境世界的和谐安宁。

构思精巧也是这篇散文的一大特点。作者按照梦境一现实一梦境的结构布局,让“流浪者”在梦境与现实之间穿梭,让他成为文章的线索,体现散文“行散神聚”的特点。文章过度自然巧妙。“流浪者揉了揉眼睛,又重新闭上”,“流浪者醒来,回想那天使”,“这时,他自己也开始缓慢地、舒展地歌唱……”三旬将“流浪者”的梦境与现实连接起来,衔接自然,同时,这三旬也写出了“流浪者”由意识模糊到意识清醒的心理变化过程。流浪者从“疲倦了”到“渐渐地想起了自己的道路、自己的目的、自己的名字”,实际上写了我们每个人都曾有过的从彷徨到坚定,从迷茫到清醒的精神历程。

(贺登川)

选自《名作欣赏》

猛虎和蔷薇

余光中

英国当代诗人西格夫里・萨松曾写过一行不朽的警句:“我心里有猛虎在细嗅蔷薇。”可以说这行诗是象征诗派的代表,因为它具体而又微妙地表现出许多哲学家无法说清的话;它表现出入性里两种相对的本质,但同时更表现出那两种相对的本质的调和。

原来人性含有两面:其一是男性的,其一是女性的;其一如苍鹰,如怒马,如飞瀑,其一如夜鹰,如驯羊,如静池。所谓雄伟和秀美,所谓外向和内向,所谓戏剧型的和图画型的,所谓“金刚怒目,菩萨低眉”,所谓“静如处女,动如脱兔”,所谓“骏马秋风翼北,杏花春雨江南”,所谓“杨柳岸晓风残月”和“大江东去”,一句话,《姚姬传》所谓的阳刚和阴柔,都无非是这两种气质的注脚。两者粗看若相反,实则乃相成。实际上每个人多多少少都兼有这两种气质,只是比例不同而已。

东坡有暮士,尝谓柳永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东坡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东坡为之“绝倒”。他显然因此种阳刚阴柔之分而感到自豪。其实东坡之词何尝都是“大江东去”?“笑渐不闻声渐杳,多情却被无情恼”,恐怕也只合十七八女郎曼声低唱吧?而柳永的词句“怒涛渐息,樵风乍起;更闻商旅相呼,片帆高举”,又是何等境界!他如王维以清淡胜,却写过“一身转战三千里,一剑曾当百万师”的诗句;辛弃疾以沉胜雄,却写过“罗帐昏灯,哽咽梦中语”的词句。

但是平时为什么我们提起一个人,就觉得他是阳刚,而提起另一个人,又觉得他是阴柔呢?这是因为各人心里的猛虎和蔷薇所成的形势不同。有人的心原是虎穴,的几朵蔷薇免不了猛虎的践踏;有人的心原是花园,园中的猛虎不免给那一片香潮醉倒。所以前者气质近于阳刚,而后者气质近于阴柔。然而踏碎了的蔷薇犹能盛开,醉倒了的猛虎有时醒来。所以霸王有时悲歌,弱女有时杀贼。

“我心里有猛虎在细嗅蔷薇。”人生原是战场,有猛虎才能在逆流里立定脚跟,在逆风里把握方向。同时人生又是幽谷,有蔷薇才能烛隐显幽,体贴入微。在人性的国度里,一只真正的猛虎应该能充分地欣赏蔷薇,而一朵真正的蔷薇也应该能充分地尊敬猛虎。非蔷薇,猛虎便成了粗汉;非猛虎,蔷薇便成了懦夫。韩黎诗:“受尽了命运那巨棒的痛打,我的头在流血,但不曾垂下!”华兹华斯诗:“最微小的花朵对于我,能激起非泪水所能表现的深思。”完整的人生应该兼有这两种至高的境界。一个人到了这种境界,他能动也能静,能屈也能伸,能微笑也能痛哭,能像二十世纪人一样的复杂,也能像亚当夏娃一样的纯真,一句话,他心里已有猛虎在细嗅蔷薇。

名篇品读:

本文主要是阐发作者对“我心里有猛虎在细嗅蔷薇”这条警句的理解,同时融进了作者自己的思想。

作者说这行诗是象征诗派的代表。所谓象征就是指通过某一特定的具体形象来表现某一抽象的概念、思想等,它的特点就是要“托深义于实物”,那么这行诗究竟有什么样的深义呢?作者在第一自然段就提出;它表现出人性里两种相对的本质,但同时更表现出那两种相对本质的调和。这就是本文的主题思想。下文都是对这一象征意义的具体阐释。

第二自然段一开头就提出人性具有两面性――阳刚与阴柔,并列举了这两种气质的不同形态。第三自然段举宋词为例来说明两种对立气质的共存。之所以用宋词是因为文学史上它被划分为两个派别:“豪放派”和“婉约派”,代表人物分别是坡、辛弃疾和李清照、柳永。尽管他们的诗词风格有明确的分野,但豪放派也有为情所困之时,婉约派也有豪情万丈之举,以此说明人是兼具阳刚与阴柔的。但为什么又有这么明确的划分呢?这就是第四自然段阐释的内容。人们虽然兼具两种气质,但这两种气质所占的比例不同,表现得就不一样了。例如一个人充满了阳刚之气,其所具阴柔之质便被强盛的阳刚所掩盖、埋藏,他给人总的感觉就是阳刚,但并不是说他没有阴柔,只是没有表现出来或没有合适的时机加以表现。第二到第四自然段主要是阐明了诗的象征意义的前一部分,即人性里有两种相对的本质――阳刚与阴柔。

第五自然段则是阐明后一部分意义:两种对立本质的调和。两者都很重要,但它们是矛盾、对立的,所以需要调和。“我心里有猛虎在细嗅蔷薇”这行诗通过“细嗅”一词形象地表达了两者的相容、和谐的状态。一个人既要有坚强不屈的气概,又要有体贴入微的情致,能争能让,能屈能伸,使阳刚与阴柔达到完美的结合。

第2篇:流浪动物的含义范文

最可怕的绝望,引用罗德里格兹的名言(Luis J. Rodriguez,《Hearts and Hands: Creating Community in Violent Times》,Seven Stories Press,2001,P.319),就是“the tyranny of indifference(无动于衷的暴虐)”。无动于衷,在英文里恰是经济学效用理论里使用的单词“无差异”,如人们常说的,与“爱”真正相反的情感,不是“恨”,而是“无差异”――正是“无动于衷”,激怒了深爱着的一方,导致人间无数爱与恨的谋杀。完全相似地,大人们对孩子们可能遭受的情感创伤的无动于衷是前者对后者的最可怕和意义深远的威胁。

面对这些绝望的孩子,石家庄市创建的少年保护教育中心,不论其效果多么有限,毕竟代表了绝望中的希望。对这些几乎注定了要终生流浪着找寻人伦之爱的孩子们,最重要的,已经不再是少保中心能够提供的一年左右的温饱,而是少保中心的老师们可能在他们心里点燃的“希望”,尽管经验和理论都告诉我们,这“希望”来得太晚了,因为他们都是八岁以上的孩子,苦难和邪恶已经占据了他们心灵史的最初从而也是最关键的记忆空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这希望,只算得是绝望中的希望。

人类婴儿的大脑,在刚出生的时候褶皱很少,脑内的神经元数量在六岁以前达到毕生的高峰――比成年人多两倍。然后,随着社会体验和语言能力的“定型化”,大脑皮层的神经元密度逐渐下降,最终完成“稀疏化”的过程。晚近的研究表明,成年人的大脑仍然有能力伴随着学习过程生长出新的神经元,但不会改变六岁左右“定型”了的脑内神经网络的基本格局。

儿童体验到的强烈刺激,如同成年人吸毒那样,可以在脑内诱发出新的神经元。这些经历过强烈刺激的神经元可以像吸毒者那样,只对类似的更加强烈的刺激“感兴趣”,它们的本性是寻找更加强烈的同类刺激。目睹了大人们激烈争吵的儿童,很容易对类似强度的争吵“无动于衷”,他们只感兴趣更强烈的争吵――那些足以升级为谋杀的争吵。

成年人的心理结构,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童年的体验。十分简约地,我们不妨设想童年体验过的各种情感(喜怒哀乐,爱、恨、冷漠)的比例决定了大脑皮层额叶(frontal lobes)分工司掌“情感”的神经元在各类情感中的比例。假如一个儿童体验过太多的恨和冷漠,那他成年后心理结构的神经生理基础便很容易被司掌“恨”和“冷漠”的神经元控制。临床研究表明,这类成年人对外在条件所提供的“恨”、“冷漠”、以致“谋杀”的便利表现出一种不可遏制的冲动(Rita Carter,《Mapping the Mind》,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1999,P.201~P.207页)。

人类情感的复杂性不仅因为大脑皮层无数神经网络之间的交互作用,而且还植根于我们大脑皮层下面的更古老的“中脑系统(limbic system)”――灵长目在哺乳类动物演化阶段形成的那部分大脑。中脑系统司掌动物生存的“本能情感”,例如,儿童往往非常敏锐地感知那些“不怀好意”的成年人,本能地回避他们,这是“中脑”的本能。但那些从出生以来就很少遇见过善意的成年人的儿童,他们定型了的大脑皮层往往会压抑住中脑的本能情感,让他们不再有能力区分善意与恶意。这些孩子将成为“麻木一族”,他们今天走出“少保中心”,不会介意明天是否走进“少年管教所”。对石家庄少保中心来说,最艰难的工作是重新唤醒孩子们的“中脑”。

第3篇:流浪动物的含义范文

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的任务设计将提高整个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笔者通过对所收集的部分小学英语教学视频的分析,并结合费厄斯坦的认知地图理论,对当前小学英语课堂任务设计有效性进行探讨,并提出一些建议。

一、输入阶段的任务

视频1是由中关村三小一教师讲授的《新起点英语》三年级上册“My Clothes”。在该视频中,教师采用了以下方式来促使学生掌握有关clothes的名词。

T: what’s the weather like today?

S: Today is very cold.

T: Yes, it’s very cold. So we need to wear more warm clothes.

教师先通过日常问候,引出本节课的主题clothes,然后提出问题:What clothes can you see?

学生说出一些衣服的名称。接着教师播放一段学生自己录制的视频,内容如下:

Hello, I am John. I’m very, very happy. I will go to park. Look at my sweater. My sweater is blue. I like my sweater. Look at my jeans, I like my jeans. Wow, it’s very cold. Down coat, down coat. This is my down coat. My down coat is blue. I like my down coat. This is my cap, my cap is blue and red. I like my cap. Scarf. This is my scarf. My scarf is very long. It’s black and blue. I like my scarf. Sneakers, sneakers. Where are my sneakers? I like my sneakers. I can jump. Gloves, gloves. Where are my gloves? These are my gloves. My gloves are blue. I like my gloves. Cap, scarf, down coat,jeans, sneaks, gloves. I’m OK.

视频播放完后,教师提出问题:What do you hear? 学生说出听到的衣服名称。在讲解学生不太熟悉的词语时,教师采用了图片以及实物对比的方法,尤其在讲解sneakers时,教师为了让学生感知何为sneakers, 采用了对比的方式。

T: I don’t have sneakers. Look, shoes.(指向自己的鞋子) Who have sneakers?

S1: I have sneakers.

S2: I have sneakers.

视频2是由人大附小一教师讲授的《新起点英语》六年级上册Feelings。在该视频中,教师采用了以下方式来引出本节课的主题Feelings。

T:First let’s play a game. Look at the game rules. We have four groups of phrases. Each team chooses one letter and reads the phrases. And look which team is luckier. Ok?

S:……(沉默)

T:So you are team 1 ,you are team 2. let’s begin the game. Team 1, choose a letter.

(第一组选了卡片C)

T:Let’s read.

S:……(沉默)

T: Read together.

S: Go roller skating, see the dentist…

T: Ok, how much have you got? (电脑屏幕上显示30分)

(第二组的人选了卡片D)

S:Studying for a test, see the animals…

T: Ok, how much have you got? (电脑屏幕上显示70分)

……

(游戏最后第二组获胜)

T: So team 2, you are so lucky in the game. You look happy.(学生反应茫然) Don’t be sad and worried, team 1. (学生反应茫然)

根据费厄斯坦的认知地图,一个智力行动是由7个重要因素组成的。关于智力行动所围绕的整体内容,视频1中的教师做得更好。该教师考虑到学生对所学知识点会有不同的反应,所以在设计任务时,要尽量满足大部分学生的需求,使学生明白本堂课要学习的内容。视频2中的教师显然没有达到这一要求,在任务完成后,大部分学生呈茫然状态。关于智力行动的复杂程度,学生处理不同复杂程度的任务的能力是因人而异的。鉴于此,视频1中的教师采用了多种手段,促使不同阶段的学生掌握必备的信息,然而视频2中的教师只通过游戏复习单词,且这些单词与主题内容的相关性不高。就智力运作的三步骤而言,费厄斯坦认为,学生在输入阶段必须选择、收集、吸收适当的信息,且学习者须掌握以下技能:系统地探索学习情境,而不冲动行事;培养对单词和概念越来越高的准确性;从多种渠道收集信息。在视频1中,学生通过教师的日常问候以及教师的鼓励,依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以及已有的知识背景说出相关词语,系统地探索学习问题。教师通过实物展示、对比等方式,促使学生培养对单词和概念越来越高的准确性。学生从自身已有的知识背景以及视频材料等多种渠道收集相关的服装词语。相对而言,从视频2中可以看出,学生并没有收集吸收到适当的信息,教师设计的任务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游戏结束后,学生并没有系统地探索学习情境,因为所涉及的词组与feelings缺乏相关性。学生通过游戏也没有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或者失败的悲伤,处于茫然状态,就被教师引导到这节课的主题。此外,通过游戏得分可以看出,学生也没有具备对单词或概念越来越高的准确性,一是因为教师在呈现单词时间隔过短,二是因为大部分学生对这些单词不熟悉。再者,学生只在游戏结束后才收集到3个关于情绪的单词happy, sad, worried,渠道过于单一,且效果不是特别明显。

鉴于此,笔者认为,教师在设计任务时,一定要提前估计学生的现有水平,设计略高于学生现有水平的任务,且要紧扣主题,让学生能从多种渠道获得不同的信息。

二、精细加工阶段的任务

视频3是由北师实验小学一教师讲授的Travel Plan。在该视频中,教师设计了以下任务来帮助学生制定travel plan。

教师首先采用了bomb游戏来帮助学生复习单词,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快速操练本课所涉及的短语,为之后制定旅游计划做语言铺垫。

T: I want to do something interesting. I want to go to another place. I want to see beautiful views. I want to go to travel.

教师板书并教授travel,利用PPT呈现中国地图,解释travel含义。接着教师播放视频,视频内容为上海旅游宣传片并配有教师配音及背景音乐。

录像语言材料:7 wonders of the week, 7 days in Shanghai. I want to go to Shanghai this national holiday. I want to go shopping. I want to eat sea food. It’s yummy. I want to dance with my friends. I want to take pictures. I want to go there by plane.

T: After watching the film, please tell me where I want to go.

S: Shanghai.

T: Let’s watch it again. This time try to remember what I want to do there.

学生两人一组讨论,结合视频找出教师想要做的事情,小组讨论后,教师请5名同学到黑板前,说出正确答案。

T: How do I want to go there? Do you remember?

S: By plane.

T: I want to go to Shanghai. I want to go shopping, eat sea food, take pictures, see animals and dance there. I want to go there by plane. This is my “Travel Plan”.

接着教师呈现旅游地点图片,如Hong Kong, Shanghai, Hainan, Tianjin, Sichuan, Xinjiang, etc.

T: Those places are so beautiful. I want to go there now. How about you?

S: Me, too.

T: Before we go to travel, we should make a …

S: Travel Plan.

T: To make a travel plan, first we should know …

S: Where do you want to go?

T: I want to make my travel plan, too. But I don’t want to go there by myself. I want to find some friends to go with me together.

接下来教师要学生通过问“Where do you want to go”寻找自己的旅行伙伴,去同一地方的为一组,以小组为单位制订旅行计划。

视频4是由人大附小一教师讲授的《新起点英语》五年级上册Shopping。在该视频中,教师先向学生展示了各种币值的钱,然后通过问价格引导学生掌握cheap, expensive,接着播放一段视频,让学生理解购物常见对话,同时引出一些表示文具的单词。接着教师又给学生布置一项听力任务listen and number,让学生给所听到的文具排序。最后,通过找朋友的活动来巩固所学内容。

T: do you have a notebook?

S1: Yes, I do.

T: How much is it?

S1: It’s 6 yuan.

T: Oh, you are not my friend.

……

根据费厄斯坦的认知地图,两个视频中的教师在智力行动所围绕的整体内容、智力行动的表达媒体或语言以及智力行动的复杂程度这三方面都做得不错,皆采用各种不同的方式使不同阶段的学生了解本节课的主题,具备一定量的相应背景知识。就抽象度而言,费厄斯坦认为,学习者的抽象思维能力因人而异,他赞同皮亚杰的观点,认为任务的设置应从具体到抽象,这样,才有利于儿童的发展。鉴于此,视频3中的教师设计的任务由小到大,由易到难,从设计旅游计划包括的各个小方面出发,在学生熟知地点、交通工具、能做的事之后,再由学生设计一份完整的旅游计划,这符合费厄斯坦的认知地图理论。然而,视频4中的教师在设计任务时,皆是些具体的任务,即抽象度低的任务,学生在完成各个小任务后,缺乏整体概念。

根据费厄斯坦智力运作三步骤,在精细加工阶段,学习者须掌握以下技能:能够明确任何所遇到的问题的性质;能够提取储存在大脑中的信息;能够选择相关的线索,忽略无关的信息;能够做相关比较;能够将事件和对象与之前或预期的情况相联系;能够总结所有相关信息;能够构建一个符合逻辑的行动计划。

在视频3中,学生通过教师golden week的导入,能明确自己所遇问题的性质,所做任务皆以制订旅行计划为主。在涉及“What do you want to do”这一提问时,学生皆能自动提取之前通过bomb game复习的词语,选择与他们要去旅行的地方相对应的信息,使表达更流畅。在感知完where, what, how之后,能总结出这就是制订旅行计划必备的信息。通过寻找旅行伙伴,学生能够根据自己要求制订出一个符合逻辑的旅行计划。且教师设计的这个任务,环环相扣,循序渐进,不仅与学生自身经历相关,而且还能发展学生思维。在视频4中,学生能够明确任何所遇到的问题的性质,在回答教师提问时,能从容提取储存在大脑中的信息。在完成听力任务时,能够选择相关的线索,做相关的比较。然而,在最后的找朋友游戏中,学生一开始处于茫然状态,尚不明白这个游戏的规则,只是单纯地回答教师所提的问题,教师并没有设计任何能够总结所有相关信息的任务,学生在课结束之前尚没有亲身感知购物,整堂课教师将所有的重心集中在教授知识方面,忽略了对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

鉴于此,笔者建议,教师在设计精细加工这一阶段的任务时,不仅要让学生对单个的知识点有所感知,更要让学生整体把握,将所学知识点综合运用。

三、输出阶段的任务设计

视频5是由海淀区某小学一教师讲授的My Pets。在该视频中,教师通过大量的图片、视频、音频导入,引出本节课的主题pets,然后通过视频“蜡笔小新”的宠物介绍,引导学生们对宠物进行描述,在此基础上,教师再通过“流浪动物没有家”这一话题,引导学生们制作海报,为流浪动物寻找新家作宣传。

T: My pet is very happy, because it can live in my home. Your pet is happy too, because it can live in your home. But there are many pets. They have no home. This woman has many homeless pets. But now, she can not feed them. She wants to make some posters to introduce these homeless pets. So others can keep them and help them. Do you want to help her to make posters?

S: Yeah.

T: Look, here is a poster.(教师出示一张海报,做示范,引导学生做海报)

……

T: can you show your poster to us?

S1: I have a rabbit. It’s white. Its name is huanhuan. It has long ears. It’s beautiful.(学生朗读海报上的动物介绍)

视频6是由北大附小一教师讲授的《新起点英语》三年级上册Asking the Way。在该视频中,教师主要教授学生如何问路以及如何指路。在输入阶段,学生已经熟知一些地名,诸如post office, book store等。接着,教师通过播放视频,让学生了解怎样指路。但在学生自己输出这一部分时出现了些许问题。

T: Our classroom is a big department. We can see many departments in our classroom. (每个桌子上放了个表示建筑物的牌子) Can you show me where is the CD department?

S1: Go straight, then turn right(实际是左边),go straight, then turn left(实际是右边), you can see it in your left.(实际是右边)

根据费厄斯坦的认知地图,就效率即智力行动的速度和准确度而言,视频5中的教师在设计完成海报的任务之前,给学生输入了许多基本信息,因此,学生能够又快又准确地完成任务。在视频6中,由于教师在之前的教学中缺乏对细节的强调,过于强调整体,因此,即使学生能十分流利地表达,但其准确性还有待加强。根据费厄斯坦的认知运行步骤,在输出阶段,学习者须掌握以下技能:能够用一种可控的、计划好的方式来表达他们的思想和情感;能够正确地运用词语;能够有效地与他人互动。在视频5中,教师通过对流浪动物的介绍,引发了学生们的同情心,他们乐于为这些流浪动物制作海报。在海报中,学生能够用所学的句型、单词描述动物,能够正确地使用一些形容词。海报是4人一组共同完成的,这有助于学生有效地与他人互动。然而,在视频6中,学生对词语的掌握出现了偏差,多个学生对right, left不分。在进行问路、指路任务时,学生缺乏兴趣,表现比较麻木,且这任务设计的是师问生答,没有涉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性较差。

鉴于此,笔者建议,在设计语言输出任务时,教师须注意学生知识掌握的薄弱环节,提前进行巩固,使学生得以顺利进行语言学习任务,教师在设计任务时一定要顾及大部分学生的学习需要,加强生生之间的交流互动。

四、建议

总而言之,费厄斯坦认为,语言学习任务不仅应有意义,而且应有教育的目的或价值。交际法往往设置了有意义的任务,但可能缺少教育的目的,要使任务具有教育的目的,就应使任务与学习者个人相关,还应发展学习者的思维能力。因此,笔者提出如下建议。

(1)教师在设计任务时不仅要兼顾语言知识和交际能力双重目的,还应注重任务的教育目的。对小学生而言,课堂任务不仅要紧贴学生日常生活,还应给予学生发展的空间,让学生既能开心地学习,又能茁壮地成长。

(2)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选择、调整以及呈现任务的能力,并以一种良好的方式使之与自身的教学理念相融。对小学生而言,教师可以通过设计丰富有趣的活动,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也发展其自身的能力,丰富情感,提高信心。

(3)根据建构主义的观点,学生会对自己所面临的任务的意义进行建构,因而,对任务的理解和情感反应因人而异。因此,教师需要具备让学生理解所设计的任务的能力,并且识别学生的需求和调整学习活动。

(4)任务是教师和学生之间互动的枢纽,它为师生彼此表达态度和对于学习过程的理解提供了一个渠道。尽管是设计优良、最具创新的任务,它也有许多不同的呈现方式,这就要求教师因材施教,选择最适合学生的学习方式。

第4篇:流浪动物的含义范文

李元印象——

咖啡馆里,眼前的李元有着一张显嫩的娃娃脸,他笑自己老被人误会成80后。交谈中他有着两种截然不同状态:说到事业时的睿智成熟和聊起“狗孩子”时的无邪纯真,这是一个爱生活的商人,一个爱事业的玩家……我们的话题,也都和“爱”有关。

因为爱才会执着

十年前,不满23岁的李元把几个哥们儿聚在自己家里,除了吃饭、睡觉,其余的时间都在商量着一件事儿:创业;十年后,中国目前最大也是唯一的多渠道宠物服务综合提供商“乐宠控股”正如他们当年所畅想的一样,蒸蒸日上。

和现在随处可见的宠物店和宠物诊所相比,李元事业的轨迹算得上是“另辟蹊径”——他经营的是宠物公园,而作为当时仅有的专门供家长和宠物同时游玩的公园,位于北京郊区的国都宠物公园获得了很多养犬人士的欢迎。颇有经营头脑的李元在国都里办狗展比赛,搞游戏联谊,以此积累了大量的现有和潜在客户资源,也许当时的李元也没想到,几年后正是这些积累为他带来了事业上的飞跃。

虽然在2003年李元就将他钟爱的两个项目——宠物和互联网合并到一起,创建了一个叫宠物中国的网站,但因为没有更多资金的投入,整个事业的发展离他原先所构想的“电子商务+连锁商店”还有很远的距离,更糟的是,2007年由于土地征用等原因,国都宠物公园也不得不关闭了……“我爱这个行业,因为爱才会执着,因为执着才会有未来。”雪上加霜没有让李元放弃梦想,其实在此之前,他已经制定了商业发展计划书并开始不懈地寻求融资,

转机出现在2008年,他的融资计划被联想投资和清科创投看中了,“我和我的狗就参加过公园举办的狗展,非常好玩。从北京开车过去要一个小时,那么偏的地方居然有北京、天津、大连的两三千人自掏腰包跑过去参加,还要交报名费,黏性太大了。”联想投资董事总经理欧阳翔宇就曾经是李元的客户、国都公园的“粉丝”,俩人见面的商讨除了计划书外,李元能把几百种犬的情况都说得很清楚,产地、品相、特点、优劣,都信手拈来,相关知识清晰丰富得像一本活字典,这种对专业的热忱最终赢得了对方的尊敬和欣赏。其实之前联想投资也看了很多其他的公司,然后发现连他们的负责人很多都会经常参加乐宠办的展会,一个是参加者一个是主办方,权威和优势就显而易见了。

于是,李元获得了第一阶段150万美元的投资,他的乐宠终于有了第一家实体连锁商店,三年后的今天,乐宠连锁店在国内已经扩展到了九十多家,未来的三年内还将发展到300多家……现在的李元对于乐宠控股的展望,是在两三年后即将步上的一个新台阶,“现在还不方便透露详情,只能说我对乐宠的前景充满信心。”

慈善没那么简单

“现在乐宠共有五六百员工,大家都是喜欢宠物的人,也是因为宠物才有了体现自己价值的机会,所以我想的是,一定要把爱回馈给小动物们,我们要比别人做得更多,这也是乐宠的责任。”虽然李元入行已经十年有余,但更多的人,特别是熟悉微博的网友,还是在轰动一时的“415高速救狗事件”中才知道了李元和他的乐宠。

那是在2011年的4月15日,一辆载满了狗笼的卡车被爱狗人士拦停在了京哈高速公路上,狗笼里塞满了将要运往东北各餐馆成为盘中餐的狗,有人将事件照片及时上传到微博希望得到更多的帮助。李元在看到消息后立即带上助手赶到了现场。“对方说这些狗是按7块钱一斤的价格收购来的,所有的狗加起来大概15万,如果拿出15万来买狗,就能把它们留下。在我们眼里,这是几百条有灵性的生命,我们是一定要尽力救的。”双方的僵持和谈判从中午一点持续到第二天的凌晨两点,最终以10万元买狗加1.5万元运费成交,李元的乐宠和由爱心企业家发起的“上善基金”各出资5.75万元救下了这一车的生命。

救助过程让人动容,然而结果却并不理想:志愿者们打开牢笼才发现里面的狗有挤死的、有病死的,有的还断了腿、皮肤溃烂,甚至还有在运输途中刚产下的小狗仔。“这些狗可能都被感染了病菌,它们还需要人员救治,需要场所生存,妥善安置它们是比截车更大的难题。”李元说对于这一类救助行动,其实是一个需要理智规划的长期行为,一次两次无异于杯水车薪,“现在国内做小动物慈善最大的问题还是在观念上,如果能就此立法,那慈善的路会好走得多。就像200年前,艾斯金爵士在英国国会上提出禁止残酷对待家畜的提案曾遭到很多人嘲笑,但在13年后的1822年,人道主义者马丁提出的《禁止虐待动物法令》就在英国国会顺利通过一样,只有立法才能从根本上更大范围地帮助它们。”

谈到个人做慈善,李元说自己也曾经是见到流浪猫狗就捡回家,“当然,慈善也是有前提和限度的,不论是个人还是企业,都应该在不影响各自正常工作和生活的情况下付出爱心,否则过头了也许就需要别人反过来救助你了。”李元说一旦有合适的条件和机会,他会成立一个救助基地,给可怜的流浪猫狗们一个家。

那些有爱的约定

受父母的影响,李元4岁就开始养宠物,直到现在他们的家庭成员里还包括有一只博美,一只泰迪和两只柯基犬,可以说,在李元的工作和生活中除了狗,就是猫。

李元说自己最喜欢的还是柯基犬,这是一种最早用于牧牛的工作犬,“它又矮又小,可一只柯基就能看守住一头牛。这个品种的智商很高,它会用啃牛后脚踝的办法把牛控制在一个地方,而且这是它天生的本能,都不用经过训练。”

现在李元养在家里的两只柯基都是有故事的“孩子”:一只是在宠物店里用来繁殖的母狗,在生过几窝小狗之后身体已经被毁得很厉害了,李元看着心疼就抱回家里一直养到现在;而另外一只则是来自香港,李元在亲戚的照片中看到这只“瘦得像张纸片儿”的小狗,立刻决定把它空运过来自己喂养,“它们都不是血统很纯正的柯基犬,但在感情上我把它们当成自己的孩子,对孩子的爱就应该是单纯的,我不提倡那种因为是纯种才去养宠物的心理,那是攀比和炫耀。”

“我最难忘的是曾经养过的一只柯基犬,它很聪明又听话,可惜由于先天不足在它三岁的时候得了白血病,它死的时候我心想以后再也不养狗了,实在太难受了……可我现在家里还是养着两只柯基,没办法,拿宠物当孩子养的人应该都经历过这样的心情。” 李元很健谈,和聊事业的滔滔不绝不同的是,这时的他语速慢了下来,笑容也变得温暖柔和,“有一部电影叫《我与狗狗的十个约定》,里面的约定对我触动很大:你有很多朋友,但我的生活就只有你;我老了以后,请不要遗弃我;我的生命短暂,请珍惜我们在一起的时光……这是狗狗和主人的约定,也是乐宠想对养宠人说的话,所以我们给乐宠定下宗旨——伴侣动物,忠爱一生。”

李元信佛,旅游时几乎走遍了国内的佛教圣地,他说自己最近还定下一个“还愿”的计划,“在刚认识我爱人的时候我们曾经一起去爬山拜佛,我就悄悄地许愿祈福,但愿能成就我们这段姻缘,现在实现了,我们计划每隔一段时间就去还愿。”前不久刚刚和爱人领了结婚证的李元,幸福满满地溢上了脸,“我们甚至还突发奇想也立下约定,等以后到世界各地旅游的时候,在到过的国家都注册一次,让世界都见证我们的爱情。”这时的李元笑得愈发灿烂,像个幸福的孩子。

对话李元

《BLOOM》:给希望涉足于宠物投资的人什么建议?

李元:专心,专注,专业地做好每一件事。的确,这个行业在未来还会有很大的增长空间,但首先还是要想清楚自己为什么进入宠物行业,没有对小动物的爱心和责任心,只为了挣钱,那过不了多久就会失望的。

《BLOOM》:迄今为止在事业上哪一个成绩最让你感觉到快乐和满足?

李元:其实能将自己的喜好与奋斗目标结合在一起成为自己的事业,这本身就是最大的快乐和满足。当然,如果能实现成立救助基地和基金的心愿,我将会有更大的成就感。

《BLOOM》:怎么看待幸福的含义?

李元:知足、感恩,其实幸福无处不在,只看你怎么体会。

【宠物经济领域5家值得关注的创意公司】

Doggles:这家宠物用品专营店以提供新潮的宠物狗护目镜著称。该公司提供三种不同风格的眼镜,有普通网孔的,防护性的和时尚款,每副眼镜的售价都不低于20美元。

My Memory Catcher:可以充当爱宠们的传记家,为它们记录下一些珍贵的、好玩的瞬间,集成册子,交给主人珍藏。

Pet Acoustics:狗、猫和马等宠物对声音都异常敏感(它们的听觉灵敏度比人高几倍),该公司提供的宠物专用音箱,可以让主人和宠物们共同欣赏美妙的音乐。

PetAirapy:通过紫外线杀菌灯和滤色镜等相对安全卫生的工具,制作的空气净化器和消毒剂,能够让宠物们摆脱过敏症的困扰。对人的过敏症有时候也有作用。

第5篇:流浪动物的含义范文

奥秘精灵有些疑惑地回答:“喜欢啊,怎么了?”

“我昨天在回家的路上发现了一只流浪的小狗,但是妈妈又不让我收养它。它很可爱,又很乖,你能不能留下它呢?” 小灵通期待着奥秘精灵的回答。

“可以啊,我会好好照顾它的,你们还可以经常来探望它。动物是我们的好伙伴,大家都应该关爱小动物。”

“太好了!”小先锋们一阵欢呼,然后就见小灵通转身走到门外抱进来一条瘦弱的小狗交给关主,“今后就拜托你照顾它了。”

“没问题,为了以后更好地照顾小狗,咱们今天就来研究研究与小狗相关的问题吧。”

了解它

奥秘精灵提议说:“不如我们给它取个名字吧,你们有什么好主意吗?”

小好问抢先说:“看它一身黄色的毛,就叫‘小黄’吧。”

小灵通一听就不同意:“这个名字太没个性了,叫‘小肚皮’吧。我昨天跟它玩的时候,它老是翻身把自己的肚皮露出来。”说完,小灵通冲着小狗喊了一声:“小肚皮。”

细心的小好问看到小狗的尾巴动了动:“你们看,它摇尾巴了。”

这时,关主对大家说:“小狗摇尾巴是高兴的意思。要照顾好小狗就应该了解它们的需求,你们知道该怎么跟小狗沟通吗?”

小灵通抢先说:“小狗会通过不同的叫声来表达自己的情绪。”

小好问说:“我姐姐家的小狗如果高兴了会使劲摇尾巴,饿了会蹭她的腿。”

小粗心最后说:“小狗会通过不同的肢体语言来表达自己的需求。就像这条小狗竖起耳朵一样,应该是因为它对关主不熟悉,所以很紧张。”

【关主释答】

你们说的都对,在同类之间,小狗会用一系列的信号来互相沟通,包括种种脸部表情、身体姿势、声响和气味。它们还会用嘴巴、眼睛、耳朵、尾巴,甚至脚爪来表达情感。例如,小狗用气味标示它的地盘,因为气味可以显示标示者的健康、社会地位等;当两只陌生的小狗在无人带领下自由相遇时,它们会花一段时间相互认识,从慢慢小心靠近再采取间接绕圈互相接近等等,都是它们的交流方式。

小狗是群居动物,在它们眼中,自己的主人只不过是比自己体型大一些、厉害一些而已,因此在和我们人类沟通时,它们会使用自己约定俗成的交流方式,例如肢体语言和多变的叫声等等,来表达自己的需求。聪明的狗狗具有强烈的愿望与人沟通,并且也具有与人沟通的能力。专家曾经研究过,一只智力发育正常的狗狗,大概可以明确地表达200多种意思。就像小好问说的,如果感到很高兴,它们会通过摇动自己的尾巴来进行表达。狗是人类的好朋友,只有了解小狗的各种沟通信号,我们才能更好地照顾它们。

这个小家伙听到‘小肚皮’就摇尾巴,看来是挺满意这个新名字,以后就叫它小肚皮了。

读懂它

小粗心感叹地说:“唉,如果能直接把‘小肚皮’的叫声转换成人类的语言该多好啊,这样我们就能知道它想要表达什么了。”

奥秘精灵回答说:“小粗心,现在已经有科学家做到了这一点哦,他们研发一种头戴式的耳机,只要给小狗戴上就能把它们声音变成我们听得懂的语言。你们能猜到这项发明是利用了什么原理吗?”

小好问:“我估计是科学家预先把人类已经破解的小狗叫声录音编制进电脑,当小狗发出相同的叫声后,耳机就直接把相对应的意思给说出来。”

小粗心:“戴在头上?那可能是通过扫描脑电波来进行翻译吧。”

小灵通想了想说:“我同意小粗心的说法。人思考的时候,自身的磁场会发生改变,形成生物电流通过磁场就产生了脑电波,小狗如果有不同的需求肯定也会产生不同的脑电波。”

【关主释答】

这一关你们的回答虽然不够准确,但都是认真思考后的答案。目前市面上出现了一种“狗语翻译机”,其原理跟小好问所想的差不多,其原理是首先对狗的叫声、动作等信号进行采样,再对数据进行频谱分析、姿态动作数字化处理等,最终得到“翻译”结果并以语音形式播放。它能够分析出狗吠声代表的不同含义,包括看见陌生人、打架、散步、孤独、看见球状物以及玩耍等,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狗的基本情绪。

而我刚刚所说的这种头戴式耳机则是通过大脑扫描技术检测狗的思维模式,对其进行分析,然后把它们转变成人类语言。近十年来,科学家通过大量研究已了解人脑功能。但开发人员称,这是首次认真尝试把这项开创性技术应用到人类的好朋友身上。耳机中的传感器作为脑电图录音机,通过记录在小狗大脑内流动的离子电流造成的电压波动,并进行解释。例如,大脑中一连串特定的电子信号定义疲劳感。有些最容易检测到的神经模式是“我饿” “我累” “我很好奇那是谁”和“我想小便”等。科学家们已确认潜在的小狗语言包括“好极了”“别管我”“我太累了”“你是谁”和“你为什么离开”等。

双向沟通

小灵通说:“这项发明真酷,下次我就能知道奶奶家的那条笨狗狗在想什么了。每次它都不听我指挥,让它往东它偏偏往西。”

奥秘精灵笑着说:“虽然我们能听懂小狗的语言,但是它不一定能听懂我们的话,所以想要进行顺畅的沟通还比较难。你们认为我们该怎么解决这一问题呢?”

小粗心说:“很多小狗都很聪明的,只要加以训练就能听懂很多的指令。”

小好问听完关主的提问,立刻回答说:“干脆也发明给人类戴的耳机翻译器,把我们的话直接翻译成小狗能听懂的语言。”

小灵通说:“就是,利用反向思维把我们的话转换成小狗的语言就行了。”

【关主释答】

为了实现人类与小狗更好地沟通,科学家有着和小粗心、小灵通同样的想法。他们正在研制一种能让人类佩戴的“翻译机”,以实现把我们的思想翻译成小狗的语言,让它们了解我们的意思。值得指出的是,小狗和人类的“思考”方式有着很大的区别。比如,尽管小狗的大脑信号可能表明它饿了,但并不是说它在“思考”这个问题。这在很大程度上只是一种精神状态,而不是像人理解的那样狗在“思考”。所以,要实现真正的顺畅交流还需要进一步解读小狗的思维模式和行为习惯。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在科学家们的努力下,很多狗主人会和他们的宠物伙伴建立起一种惊人的亲密关系,让宠物和人的交流达到一个新水平。

第6篇:流浪动物的含义范文

   由少儿到青年,由青年到成人,成人渐渐变成老人,老人慢慢走向死亡,当然,死亡并不是终点,它只是轮回上的一个路标罢了,我们诞生在中国观后感。

   生命轮回,生生不息。

   ——题记

   本片是陆川及迪士尼剧组的一个新尝试,这也是一部清新脱俗的影片,它的演员很特别,分别是慈母雪豹达娃,古灵精怪小猴子淘淘和可爱国宝大熊猫,它将以一部故事性电影呈现在大家眼前,为我们献上一出视觉盛宴。《我们诞生在中国》这部片时长只有1小时,可是却能震撼人心,在好玩有趣的同时,也让我悟出了生命的含义,母爱的伟大,家庭的温暖。

   在青藏高原的一座陡峭大山上,住着雪豹女王达娃及它的孩子们,达娃每天都要捕猎,然后将捕猎的食物都让给孩子们吃,而自己却很少吃,达娃就这样看着孩子们一天天长大,生活得无忧无虑,它自己心里也有着一种说不清楚的幸福。冬天,青藏高原上寒风瑟瑟,食物严重短缺,很快,这里又掀起了一场风波,一只雪豹带着它的三个已成年的孩子们来占领这片土地,一对四,果然寡不敌众,于是达娃只好带着它的这些孩子搬到了一个新领域。于是,达瓦每天都早出晚归,熟悉地形,而且天天都给孩子们带来好吃的,看着孩子们吃的这么开心,达娃也吃了一小口。很快,春回大地,冰雪初融,食物资源也越来越丰富,可就在这一天,达娃正在捕猎一只犀牛,不幸的是,达娃被犀牛锋利的角死了,然后,达娃躺在了地上,慢慢地合上了眼睛。看到这里,我体会出了达娃伟大的母爱,有少儿到青年,由青年到成人,成人渐渐变成老人,老人慢慢走向死亡,可死亡并不是终点,它只是轮回中的一个路标罢了。

   就在附近一个神秘而古老的森林里,住着猴子淘淘一家,淘淘是个非常顽皮的家伙,喜欢搞恶作剧,是个坏孩子。原来在不久之前,淘淘家迎来了一位新成员----淘淘的妹妹,也正是如此,父母将注意力都转移到了妹妹身上,淘淘认为就是这个妹妹剥夺了父母对它的爱,于是淘淘离家出走,加入了"流浪猴"群中,可是,他发现这些猴子很胆小、懦弱、自私,于是,淘淘又回到了自己家,没想到,父母不但没生气,还欣然接受了淘淘,而淘淘也成了妹妹眼中的英雄。也许,世界上让你感到最温暖的地方就是你的可爱家。

   四川省,这里云雾缭绕,美不胜收,大熊猫丫丫迎来了它人生中最自豪的时刻----收获了个女儿美美。丫丫对美美有点过分宠爱,却造出了个完美女儿。丫丫教会了女儿爬树及一些生活本领,它对女儿照顾得无微不至,直到有天,美美长大了,可以自己出去闯荡了,可丫丫还是不放心,因为美美一走,代表着美美成熟了,也代表着它不需要妈妈的呵护了,可有什么好担心的,就让美美出去看看吧!原来,世上最爱你的人莫过于你那有点唠叨的妈妈。

   这部电影的主人公只有三位,可却耗时350个小时才完成制作,可是这部电影却让我想哭又想笑。

  关于纪录片《我们诞生在中国》观后感

   同学介绍的电影《我们诞生在中国》已经上映了。这是一部由多位摄影师共花了1年半时间纪录的一部反映雪豹、岩羊、藏羚羊、大熊猫、金丝猴、丹顶鹤等生存的纪实片,据说是非常的精彩。说看就看,马上订票,一家三口出发,在电影开映前赶到了影院。

   影片类似动物世界,但是在影院的效果绝对是在家里不能比的,场面宏大,波澜壮阔。看完之后给我的感受第一就是关于自然界的生存竞争。雪豹无疑是高原上的王者,当它站立在高高的山峰上时,仿佛整个世界都是归它所有。可是弱者们也不是一无所长,善于奔跑的岩羊、藏羚羊,关键时候也能躲过它的追杀。藏羚羊宝宝一生下来就能站起来,过一会就能随着妈妈奔跑,这就是弱者练就的生存的绝技。雪豹也有无能为力的时候,面对同类的逼迫,恶劣的生存条件,雪豹奶妈也只好孤注一掷,去攻击不太好下手的对手,牦牛。两个动物母亲在面对生死关头,都表现出了英雄般的气概,牦牛妈妈用尽全力去攻击要杀死自己孩子的雪豹妈妈,而雪豹已无退路,拼死咬住小牦牛不放,最终身受重伤,无奈退却,最终给的镜头是它的身躯已经被大雪覆盖,而它的两个孩子,也许一样难以在恶劣的风雪中生存。看到这里,真的非常让人感慨。

   其它的动物,也各自有各自的生存绝招。大熊猫妈妈自身就很强大,虽然不是肉食动物,但一般的肉食动物还真不是它的对手,而且它关键时候还可以爬树躲避。它一样会把熊猫宝宝照顾到能独立生存为止。金丝猴靠集体的力量生存,它们在树丛的高处也几乎没有天敌,丹顶鹤飞得又高又快,所以一样可以在自然界很好的生存。在我们的人类社会,虽然由于文明进步,没有自然界那样残酷的生存竞争,但在我们这里这个金钱至上的社会,依然信奉优胜劣汰的丛林法则,作为弱者,必须提高自己的生存能力,掌握一些弱者的生存技能,才能保证不受到强者的欺凌,不被物欲横流的社会淘汰。所谓的“强者”,也许一样会有雪豹的结局。

   影片还重点展现了动物对子女的爱护和整个自然界生命的轮回,这是个沉重的话题,留待彻底领悟。

   关于纪录片《我们诞生在中国》观后感

   昨天晚上,我们一家和陈柯安一家一起去看了电影《我们诞生在中国》。这部电影主要讲的是动物的生活方式和环境。现在我给大家介绍一下吧!

   先说说金丝猴淘淘吧,它是一只长着金色毛可爱的小猴子。它和它的家人都生活在有亚热带常绿针叶林,亚热带阔叶林的地方。它们以野果、嫩芽、竹笋等植物为食,是群居生活的。

   这一天淘淘有了一个小妹妹,爸爸和妈妈要照顾小妹妹,它以为家人不要它不喜欢它了,就离家出走了。后来冬天到了,它爸爸叫家人一起抵御严寒,刚开始它还犹豫要不要和家人一起走,但最终他是舍不得离开家人回到家人身边。但是它的爸爸因为之前小淘淘离家的行为而生气,想要好好地教育一下他,所以表现得不肯接纳他。不管爸爸怎么样做,淘淘都宁愿和家人一起渡过这个严寒也不离开。

   春天到了,它看见一只苍鹰潜伏着要来捉小猴子,它警觉起来并通知大家快点藏起来。可它发现妹妹自己一个人已经被吓得一动不动了,苍鹰冲着妹妹飞了过去,这时淘淘迅速地跑了过去一把抱住了妹妹逃来了,它救了它的妹妹,它成了他妹妹的英雄。因为这一次淘淘勇敢的行为,爸爸重新接纳它。淘淘也知道了“家”的涵意。

   大熊猫丫丫和它的女儿美美生活在中国四川省。大熊猫生活在地球上有800万年了,被誉为活化石和中国的国宝,只吃冷剑竹和竹叶,它会爬树用来逃生和躲避危险。

   雪豹达娃它生活在我国的青藏高原和高山祼岩,它和大熊猫一样的独居动物,以伏击式捕食山羊,岩羊、斑羚等各种高山动物。

   因为环境被破坏和滥捕滥杀,大熊猫、金丝猴、雪豹等这些珍稀动物的数量每年都在减少,希望大家保护动物和环境,从我做起。

  关于纪录片《我们诞生在中国》观后感

   周日上午,我看了纪录片《我们诞生在中国》。这部影片把人类的喜怒哀乐带入到动物世界,以四季轮回为时间轴,叙述了雪豹达娃,金丝猴淘淘及大熊猫丫丫的故事。整部影片浸满了浓浓的家庭温暖以及父母对子女的爱。

   雪豹达娃对儿女的爱是奉献的爱。在青藏高原的陡峭悬崖上,达娃每天早出晚归,她的最主要任务就是捕食,喂养自己的两个孩子。当高原天气开始变得恶劣,达娃在捕捉岩羊时不幸被尖石刺伤了脚,为了让孩子有食物吃,达娃带伤冲向牦牛群,攻击一头羸弱的小牦牛,却遭到了雄壮牦牛们的顽强抵抗。实际上,达娃完全可以选择立即逃离,可是为了孩子它紧咬着小牛不松口,最终倒在了冰冷的雪地上。看到这里,我的眼睛湿润了,多么伟大的母爱!不畏牺牲,以自己的生命延续着孩子们的未来。我在心中也默默祈祷,希望达娃的孩子们能够熬过残酷的冬季,迎来食物丰富、生机盎然的春天。

   雪豹达娃对儿女的爱没有用华丽的语言来修饰,一个眼神、动作都是爱的表现。

   没有言语的爱依然能够体现出真诚的一面,一样能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爱在不言中,爱无边界。

第7篇:流浪动物的含义范文

蔡康永最近看了一个昆曲表演,主演者扮相很出色,唱功也不错,可是武术功底不太好,结果他做每一个武术动作时,都明显比其他演员慢1、2拍,可是他越慢呢,他就越能够把动作做准确,所以他虽然做不出一连串很火爆的武术动作,没有那种“噼里啪啦”的精彩,但他起码能镇得住场面。

蔡康永说他自己大概像那一路的。如果做不好什么事情,他就做慢一点,不会显得很狼狈,就像讲一件很好笑的事情,如果讲的不好笑没关系,可是你不能让自己慌乱到讲完后结果变得很尴尬,让大家觉得冒冷汗,这就很可怕。

蔡康永不是戏剧表演者,尽管从小练习过京剧,也不单纯是讲笑话的,尽管他主持的节目的确很能让你发笑,他有很多身份和头衔,从知名主持人、畅销书作家,到开演讲会、做时尚设计、爱好艺术……,我知道这是一个无厘头的开头,我只是想说,被访者蔡康永营造了很是轻松的氛围,他回答问题的语速的确不快,他没让自己的光芒晃着人眼,他在平平静静、舒缓的调调中,提供给了我们精准、易懂、丰富的内容,才华就是这个意思。

很会通俗

好吧,我还是跟您讲讲我与蔡康永的短暂采访会面吧,这样应该更厚道一点,而非用熟练的语言去刻画一位好像我很熟悉的人。

蔡康永坐在对面硬硬的皮质高脚椅上,温和的态度给我熟悉感,尤其当他说,他其实不懂世界上很多事情,我就更加放松了。

他说他不懂世界上很多事情,所以就会在节目里问问题时好像不太一样。他始终想不明白钱币或者印钞票这件事,他一直想不通人怎么能够互相约定,印“纸头”出来就认定它是可以取代价值的面额。他也不懂挖到一颗石头,结果它就叫钻石,钻石也不会比别的石头漂亮很多,可是钻石就成为最贵的石头。他的很多疑问是很根本的疑惑,不是到底要买哪只股票,而是为什么会有人相信股票。为什么商场周年庆会是打折最厉害的一段时间而不是真正的周年生日庆典。为什么贵妇们会为了拥有一个相机,去买一堆化妆品用积分去换而不是直接去买相机……

蔡康永没有那么强烈的使命感认为一定要通过节目提升观众的水准,我觉得他与嘉宾对话时,有时可能会把大家当成人类来提问,了解人类这个物种有趣的事情。他说他观察过动物,动物做的最多的事情就是在那觅食吃东西繁殖后代,而人类相比于动物已经好很多了。他真的没有那么认同大众对娱乐圈明星方方面面的严格要求,而认为应该更多关注在明星把戏演好,歌手把歌唱好这些事情本身上。

我觉得蔡康永的一些特别的想法,一些对人类发展特别的视角还源于他对艺术与创作的探索。聊到后来我还明白了蔡康永所说的不懂很多事情,更多的用不认同很多事情更为妥帖,但我不会误解为他排斥商业,因为他认同人们在不伤害他人的前提下靠自己的能力挣到财富。属于人类特性的还是属于人类的动物属性好像在蔡康永脑海里总有一个泾渭分明的线,就像通俗的与向上有品位的关系一样。

其实对于通俗或是向上这两个词的含义我倒是让他费口舌解释了一番。我认为他近两年做的“CAI”品牌就是一种向上,他说那却不是向上,我说那至少是一份事业,对于普通人来讲做事业还不算向上吗?他说他只是要解释里面不能否认有生意的成分。有生意并不一定是向上。他形容人们挣更多的钱,有时候就像小松鼠的小贪婪一样,收集好多食物放那,其实可能自己吃不完。

还有一个他认为天经地义的事情,他认为自己一直是站在通俗那一边的,可是好像别人不一定这么认为,或者有的人不一定认为自己“通俗”。他可以听巴赫,也可以去听五月天、苏打绿的演唱会。我问他对通俗的理解,他回答《康熙来了》就很通俗。有时要是嘉宾讲一些人生大道理,他与小S可能会表露出对此不感兴趣的样子,嘉宾没准就转移了话题。

甚至有时受访嘉宾非常平静时,蔡康永反倒可能会头疼,“平静有什么乐趣,或者是特别值得炫耀,我觉得人应该要有起伏。”除非嘉宾真的有很多智慧可以供应给节目,要不然听多了大道理,就觉得好像都是在空中楼阁有很虚浮的感觉。他反而是会很喜欢个性很强烈的嘉宾,嘉宾常常是臭脸或者说话很冲,节目要跟各种各样的人碰撞才好玩。

本身学电影电视制作的蔡康永被老板从幕后拎到了台前,有时他觉得采访时也跟在写作时一样,听嘉宾讲有趣的故事。尽管有时只是小S戳他一下,让他谈谈最近喜爱的某古典音乐,他会在100个里面说出1个来,这也抵挡不住他才华的显现。

他的观念在节目里不多,更多会出现在他的书里,在书里讲自己相信的事情,在他的最近小说作品《蔡康永爱情短信―未知的恋人》作者自我介绍里,他说到他相信文明,他认为人类唯一的差别,就是人类有欲望要建设文明,人类想要设计漂亮的建筑,想要把食物做得更好吃,而再怎么漂亮高雅美丽的动物可能都只在做同样的事情。“为什么到了人类这边那么严苛,文明的建设其实是少数人在做的事情。大众无非是累了就找好玩的事情做。”

即使在笔端,他会用通俗写故事的方式去表达品位,他很会做这件事情,他举例说广告推销时或者大师传道时讲故事就是极好的办法。

不很怕死

所以他就是这样,成熟而且孩子气。在节目里,他和小S跟小孩儿一样,为了很无聊的事也会笑的很开心,明明没有打闹的部分,他们也要制造一些“无事生非的”出来。他说娱乐圈的人都很会做这件事情,蔡康永说他会有意识保持这种儿童的感觉,要不然事情就做不好,“小孩儿在一块喜欢无中生有跟胡闹啊”。

问他怕不怕变老,他的回答向来是,很怕,他很喜欢暴毙而亡,我不信,他说别人都不相信,觉得他是在开玩笑,可是他认为猝死是很迷人的事情,突然就1秒钟,你反应不过来就死掉了。他说可惜没有发明一个按钮,按下去人就要死掉。我觉得他说话时真的就像在玩一个游戏。

创作者有这样的条件,可以将自己各个不同阶段的事情与感受用书做结算。他说他曾经一度总是能跨过大学或者工作,回到高中,我问他如何做到的,他说:“并不愉快啊,很怪异。”他说“很怪异”时就像在说科幻小说里的情景。我倒很羡慕其中回归单纯的部分。有了之前通俗的视角背景,跟蔡康永聊天就会有更多好玩儿、有趣儿和愉。他说直到几年前写完《说话之道》时,他才不再回归高中了。我问他《说话之道》的精华,他又放进去自己时常跟动物相比的视角,他说其实人跟动物一样,本性是要保全自己,你要在说话的时候把他人放进来,这个是需要训练的。

他在自己最新的小说中用第三人称,保持一个距离去观察与描述了一场发生在青春时期的爱情冒险。

很燃烧

小说中有一段是盲人聚集到小岛上,主人公逃到那儿去住,因为他们经历了某些事情压力很大,他们想要找到一个没有别人的目光看到他们的地方。在写的时候其实没有意识,可是当他写完以后才想到,好像是在讲他自己想要找个地方躲起来,别人迎面走过也不会注意到你,寻求那种放松的感觉。尽管他坦白讲还是挺愿意出名的,“谁不希望出名”,可是“这样有点像得了便宜又卖乖”,他有时又愿意人们认为他幕后者的身份,这样他会更舒服。

蔡康永他在每本书的自我介绍里更关注自己在乎与相信的事情,而不是各类头衔,他说“这会让人们更加明白这个人到底怎么回事儿”。

他还自称过优点是认为自己没有那么重要。

这些让我误以为他属于平静的那种,他并不欣赏平静,就像他看到节目中的嘉宾一样,很多杰出的人物都有不同的烦恼,他也一样上下起伏。

第8篇:流浪动物的含义范文

【关键词】合作原则,礼貌原则,幽默;人文情感

1 幽默

幽默,简而言之,就是一切能让人发笑的事物。它涵盖甚广,包括笑话、讥讽、反语、喜剧、俏皮话、轶事趣闻等(刘乃实、熊学亮,2003)。对幽默的研究由来已久,可追溯到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时代。对幽默作出解释的学科包含心理学、语言学、交际学等。

言语幽默是说话者在某一特定情景下说出来的,听话者的任务是通过语境线索,利用自己的语言知识和非语言知识去发现说话者所表达的意图。在幽默产生的过程中,幽默接受者与幽默发出者、信息、信息渠道,以及上下文起着同等重要的作用,也就是说,听话者必须明白说话者所表达的意图,发现不和谐因素,根据语境及背景知识找出其中的和谐,并获得愉悦。这样看来,幽默的理解从根本上讲与“语用”有关,因为听话人所感兴趣的是说话人的意图,注意的是话语的言外之意,而不是字面意义。语用学中的“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与幽默的产生息息相关。

2 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

美国语言学家H.P.Grice于1967年在哈佛大学演讲中提出,为了保证会话的顺利进行,谈话双方必须共同遵守一些基本原则,特别是所谓“合作原则”。他认为,人们的言语交际总是互相合作的,谈话双方都怀着一个共同的愿望:双方谈话都能相互理解,共同配合。因此,他们都遵守着某些合作的原则,以求实现这个愿望。Grice认为人们在谈话中遵守的合作原则包括四个范畴,每个范畴又包括一条准则和一些次准则:

A.量的准则

a)所说的话应包含交谈目的所需要的信息;

b)所说的话不应包含超出需要的信息。

B.质的准则:努力使你说的话真实的。

a)不要说自知是虚假的话;

b)不要说缺乏足够证据的话。

C.关系准则:要有关联。

D.方式准则:要清楚明白。

a)避免晦涩;

b)避免歧义;

c)避免罗嗦;

d)井井有条。

为了交流的顺利进行,会话参与者需要遵守合作原则。但在实际会话中,不可能保证完全遵守此准则。但是,对合作原则的违反并非都给会话带来负面的效果,相反,有时候故意的违反合作原则使语篇或对话产生了特殊的语篇价值,比如,使语篇或会话富有幽默感。

像这样,会话违反了合作原则,却使交流依然以更和谐的姿态继续下去,依然不影响实现交际的实际目的,因此Leech(1993)针对这一现象对该原则做了补充,即礼貌原则,它包括得体准则、宽宏准则、赞誉准则、谦虚准则、一致准则和同情准则。

由于违反合作原则,同时遵守了礼貌原则的言语幽默现象不胜枚举。特别是在当下热播的美剧《破产姐妹》中,违反了合作原则的数量、质量、方式、关联准则,同时遵循了礼貌原则中的同情、一致、得体原则的言语幽默现象展现的淋漓尽致。

3 《破产姐妹》中的言语幽默分析

美剧《破产姐妹》以其幽默的情节和对白获得了第38届美国民选奖最受欢迎电视新喜剧大奖。该剧火爆的原因是诸多的,当然最主要原因是人物的机智巧妙的对话,尤其很多对话都通过对合作原则的违背传达了生动丰富的言外之意,同时又不失礼貌,从而产生了幽默效果。

该剧中符合违反合作原则却符合礼貌原则的有代表性的台词将作为研究语料,用于分析在这种特殊的语用现象下,言外之意如何产生,幽默效果如何达到,以及幽默中人文情感的如何流露。

3.1数量原则的违背与礼貌原则的遵守下产生的幽默

数量准则要求说话人应当提供满际所需的信息量,不应故意提供不足或超量信息。但有时说话人为了创造轻松、幽默的谈话氛围,通常提供超出或少于交际所需的信息量。

《破产姐妹》Season 3 Episode 3:

Cat owner:We lost our cat,Jinxy,like a week ago in this neighborhood

(showing the picture)

Have you seen her

Caroline:No.I haven’t seen a cat in a long time.I was just saying to her yesterday,I haven’t seen a cat in a long time.①

Max:Um,how come you didn’t have a collar on her? And,where’s her name tag? Even my mother had an I.D.Tag on me.Well,it was a flea collar,but...Why did it take you so long to put the signs up?②

Audience:ahahaha...

Cat owner:Um,what’s happening?

上述情节讲述的是Max和Caroline将捡到的宠物猫当作流浪猫随意放生了,猫主人恰巧来问询,紧张的Caroline和Max回答却远远超出了交际需要的信息,心虚的Caroline重复否认(如①所示),却欲盖弥彰。接着Max一连串的反问(如②所示):为何不给猫咪佩戴项圈、身份吊牌及为何不早点贴出寻猫启事,并声称小时候妈妈都给自己佩戴灭蚤项圈。这些都不是问询者一需要及期待对话人给出的信息,但正是这些超量的信息戏剧性地表现了两人的慌乱、懊恼。此例中两人在交际中违背了数量原则,却遵守了礼貌原则中的同情原则,提供的信息和表达的情绪都是向猫主人表示同理心,感同身受。这个例子表明合作原则的违反产生了幽默,又由于遵循了同情原则而使幽默中充满了温暖。

3.2质量原则的违背与礼貌原则的遵守下产生的幽默

质量准则要求话语的真实性,交谈者不要说自知是虚假的话或缺乏足够证据的话。然而在实际交流中,说话人出于礼貌或出于达到某种反语、比喻或夸张的修辞效果,用一些虚假或证据不足的话来隐藏真实感受,或达到真实的交际目的。该剧主角经常通过夸张和反语等并配以适应的表情,违背表述的真实性,从而产生了喜剧效果。

《破产姐妹》Season 1 Episode 16:

Max:I wanna go back there and see for myself

Receptionist:Family members only

Max:Well I’m his daughter.③

Receptionist:Oh,really? It says here he′s 75 years old

Max:Well he started late.④

Audience:ahahaha..

Receptionist:And African American

Max:He started late with a honkey.I’m one of those combo babies.Here,you need proof? My last name is Black.See,Max Black.He is black.I am Black.It′d be dumb if we weren′t related.⑤

Audience:ahahaha..

Max想尽快得知Earl的病情,想要进入病房探望,但护士告知只能家属才能探视。于是Max第一次违背质量准则,故意谎称是Earl的女儿(如③所示),但鉴于两人40多岁的年龄差距,遭到护士的质疑质疑,Max第二次违背质量准则,搪塞说是因为Earl生育的迟(如④所示)。面对Earl病历上非裔美国人的信息和两人鲜明的肤色差异时,Max第三次违背质量准则,声称自己是Earl和一位白人所生,她明知自己所说的话毫无,却极力要给护士拿出证据,向护士展示她证件上的姓氏是Black,以证明两者一的确有血缘关系而没有撒谎(如⑤所示)。让人忍俊不禁的同时,由于Max遵循了一致原则,尽量提供与医院要求一致的信息,虽然编出的谎话违反了质量原则,但极力消除与对方的分歧展现的“礼貌”让观众在幽默中体会到了Max对朋友的关心与爱。

3.3关系原则的违背与礼貌原则的遵守下产生的幽默

关系准则要求说的话要与当前话题相关。然而在现实交流中,所答非所问的现象比比皆是,表面上是跑了题,但在深层的语用层面说话人仍将自己置于当前语境,受话人可通过推理获得真正的会话含义。剧中人物在遇到自己不太喜欢的话题或别人提出的一些不合理要求时,会故意脱离当前语境,忽略对方感受,造成交际的不连贯以达到喜剧效果。

《破产姐妹》Season 1 Episode 16:

Max:Well,I have two things to say.First of all,I′m incredibly proud of us for spreading the spirit of Thanksgiving together.And secondly,someone left andiaper in this booth and I′m not dealing with that.⑥

Audience:ahahaha..

......(Max和Caroline都沉默片刻)

Max:What′s the sad face about? You saw the bathroom? ⑦

Audience:ahahaha..

Caroline:It′s just even though we fed the homeless,it doesn′t feel like Thanksgiving without my father

感恩节时Caroline因无法探望在监狱中的父亲,心情低落。Max说:“我说两件事,一,我为我们能共同传播感恩精神而自豪;二,厕所有个成人纸尿裤,我可不去收拾。”显然Max的前半句话表达了对朋友的同情,讲后半句时她故意脱离前一句已经预设好的语境,提了一件与感恩完全不相关甚至煞风景的事(如⑥所示)。见朋友仍没反应,她继续问:“难道你去厕所看了么?(如⑦所示)”两句话都违反了相关性原则但遵循了同情的原则,以幽默的方式表达了对朋友的关心,希望对方能开怀一笑,忘记悲伤,谈话在幽默中让温暖蔓延。

3.4方式原则的违背与礼貌原则的遵守下产生的幽默

方式准则要求表述时要避免晦涩、歧义。然而现实交流却恰恰相反,说话人往往用间接或晦涩难懂的、模糊的话语来表达会话含义,从而产生幽默效果。该剧中此种对白比比皆是。

《破产姐妹》Season 3 Episode 1:

Max:That′s the snow when you are rich.The only snow angels you will see this year are the six crack addicts frozen to our stoop.Not to mention the adorable frozen horse we have illegally living in the backyard

Caroline:Max,don’t overreact.Chestnut′s fine.It′s gonna for weeks

Max:All right,have it your way.But I wouldn′t want to be the next tenants who have figure out why a pissed off horse is haunting a Brooklyn apartment.I was cold and she thought she knew weather patterns.⑧

冬季来临,Caroline的马却还在院子里,没有合适的地方过冬,Max作为朋友对此很担心,好心地提醒Caroline,但Caroline却很自信地认为距下雪的日子还远着昵。Max在朋友不听劝告后没有直接说马会冻死这个事实,而是边说“你可以坚持你的想法”边假设自己可不想听到下一位租客说常会听到一匹马的鬼魂在抱怨“我好冷,我的主人自以为很了解天气,结果我却冻死了”(如⑧所示)。这一拐弯抹角的说法违反了方式准则,但同时遵循了得体原则,没有生硬的说“不信我,马真的会冻死的”但产生了同样的言外之意,幽默的效果的同时展现了Max近人情、关爱动物的可爱性格。

4 结语

《破产姐妹》中的言语幽默可以反映出西方人的思维方式和语言习惯。从上述会话实例分析可以看出,会话之所以幽默是往往因为某一项或几项会话准则被违背了,从而产生了有趣的会话含义,同时也因为遵循了礼貌原则,将人与人之间的关怀、友善委婉却全面的展现的淋漓尽致。

了解英语幽默的产生原因,能够帮助英语学习者一提高英语学习的兴趣以及语言运用能力。分享西方人所特有的幽默,能让英语爱好者一更深入透彻地理解英语文化,更好地掌握英语这门语言的精髓,为跨文化交流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Grice.H P.Logic and Conversation.New York:Academic Press,1975

[2]Leech G.Principles of Pragmatics.9th edition.London Longman,1993

[3]郭欢.合作原则和会话含义在美剧《绯闻女孩》中的体现.知识经济,2009

[4]何兆熊.新编语用学概要,上海:上海外语教学出版社,2005

[5]何自然.语用学概论,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8

[6]胡范涛.幽默语言学,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

[7]刘乃实.熊学亮.浅谈言语幽默的维护面子功能.外语教学,2003

第9篇:流浪动物的含义范文

如果说语言是反映文化的一面镜子,那么作为语言的核心和精华的成语更是文化的结晶,集中的体现了各自文化的差异。英语和汉语作为两门完全不同的语言,体现的是两种完全迥异的文化。

文化的最早定义是来自英国人类文化学家泰勒,他下的定义:文化是一个复杂的总体,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人类在社会里所得的一切能力与习惯。可见,文化是一个很复杂的系统。通过比较,英汉成语所反映的文化差异主要体现在地理环境、风俗习惯、和历史文化四方面。

(一)地理环境文化

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不同的自然环境对民族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有着不同的影响。中国属于典型的大陆环境,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农耕气氛比较浓厚的国家,土地在人们的生活中显得至关重要,汉语中有相当一部分和土地和农业生产相关的成语。如“挥金如土”“面如土色”“瓜田李下”等等。西方受海岛狭小范围的限制,土地资源十分有限,为了生存发展,航海业和渔业十分发达,英语中有很多关于船和水的成语,如plainsailing(一帆风顺)togowiththestream(随波逐流)、tokeepone’sheadabovewater(奋力图存)等等。

(二)风俗习惯文化

风俗习惯的差异是文化差异的一个主要方面,在成语当中有较多的反映,特别是在动物形象上。龙在中西文化中代表了两种完全相反的形象。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龙象征着吉利,汉语中与龙有关的成语一般都含褒义。如“望子成龙”“龙凤呈祥”等。但在西方神话传说中,dragon是一种长着翅膀,能够从口中喷火的怪物,令人感到恐怖。因此,在西方文化中,dragon通常是邪恶的代表,adragon就常被用来形容飞扬跋扈、令人讨厌的人。

(三)文化

与有关的成语也大量地出现在英汉成语中。佛教传入中国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有佛教关的成语有很多,如“借花献佛”“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等。在英国等西方国家,影响最大的宗教是基督教。在人们心中,God具有无上的法力。英语成语中有许多与God相关的成语。如Godhelpsthosewhohelpthemselves,Manproposes,Goddisposes。人们诅咒一个人常说Goddamnyou,危险过后常说Godblessyou。

(四)历史文化

历史文化指由特定的历史发展进程的沉淀所形成的文化,其中一个重要内容是历史典故。历史典故是民族历史文化中的瑰宝,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汉语的典故成语多出自《四书》、《五经》或神话传说,如“东施效颦”、“名落孙山”等。英语的典故成语多来自《圣经》,希腊罗马神话或《伊索寓言》等,如:Achilles’hell,aPandora’sbox等。

2、英汉成语的翻译策略

一些翻译理论家,如兰博(LamBert)和雷恩(Robins)认为:与其把翻译视为一种双语之间的转换活动,不如把翻译看成是两种文化之间的交流活动。由此可见文化必须纳入到英汉成语翻译的研究范围,王佐良说:“翻译者必须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文化人。人们全说,他必须掌握两种语言,确实如此:但是,不了解语言当中的社会文化,谁也无法真正掌握语言。”

翻译的最终目的是实现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成语翻译更应遵循这个原则。奈达说:“Thebesttranslationdoesnotsoundlikeatranslation”,鲁迅先生讲过:“凡是翻译,必须兼顾着两面,一当然为求其易解,一则保存着原作的风姿。”就成语翻译而言,就是能直译的就直译,不能直译的就意译,尽可能在译文可读性和保留原语文化间寻求最佳平衡点,确保在最大程度上将原文所包含的文化信息呈现给译文读者,达到“文化传真”的目标。实践当中,英汉成语翻译通常采用以下方法:

(一)直译法

直译法,指在不违背译文语言规范以及不引起错误联想的条件下,在译文中保留原成语的比喻、形象和民族、地方色彩。如:Agentleman’sagreement(君子协定);Wallhaveears(隔墙有耳);竭泽而渔(todrainapondtocatchallthefish);前人栽树,后人乘凉(Onegenerationplantsthetreesunderwhosetradeanothergenerationrests)。直译能够比较完整地保留原成语的比喻形象、民族色彩,可以丰富译语的词汇,使读者体验到一种新鲜感。

(二)直译加注法

有些成语,其历史典故文化比较浓厚,直译之外,还需加必要的注释。如aDonJuan唐磺。意为风流浪子。DonJuan是英国诗人拜伦作品中的人物,他是一个勇敢、风流的骑士。现在,他经常被用来指代具有这些品质的年轻人。这类成语如果不加解释地直译出来,译文读者一般很难理解其寓意。再如,汉语成语“班门弄斧”:showoffone’sproficiencywiththeaxebeforeLuBan,themastercarpenter。如在译文中不加后半部分解释语,只译LuBan,恐怕大部分英国读者不知道LuBan为何许人,自然对这一成语的理解会产生疑惑。

(三)意译法

意译法指翻译时仅保留原文的意思而不保留原文表达形式的方法。当由于文化差异而无法直译,直译加注释过长,会破坏成语的简洁性和可读性时,就用意译法,灵活传达原意。如英语成语Twofriendsarehandinglovewitheachother(亲同手足),tosnapandsnarlatakind-heartedman(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汉语成语具有的民族文化特色很多情况下在英语中难以用直译法体现,也常采用意译法,虽难以保全成语的文化特色和形象,却能简洁地反映出成语的喻意。如事实胜于雄辩Factsspeaklouderthanwords。背黑锅holdthebag,汉语口语中“背黑锅”的说法意指某人干了坏事而责任却落在未干坏事的人身上。英语中把这种情况说成“捧着布袋子”(holdthebag),值得注意的是:英美人讲holdthebag既可能是同犯错误的人,也可能是没有牵连的人。

(四)直译加意译法

应注意到,直译和意译是相对而言的,没有一个绝对的界限。在很多情况下,为保留原文形象,并使译文畅达,英汉成语可部分直译,部分意译。如成语“东施效颦”,如意译成Dongshi,anuglywoman,knittinghereyebrowsinimitationofthefamousbeautyXishionlytomakeherselfuglier,英文读者会由于不知道西施是何许人而无法理解其含义。若采用直译加意译的方法,在上文之后加上意译“blindimitationwithludicrouseffect”,其意便一目了然了。在英语中有这样一句成语“EvenHomersometimesnods”,在这句成语后面,译者会加上一句“Eventhewisearenotalwaysfreefromerror”,正好对应了汉语成语“智者千虑,必有一失”。

(五)回译法

有一小部分成语,本来自于源语,翻译时可采用源语的成语,如以眼还眼aneyeforeye,鳄鱼的眼泪crocodile’stears,武装到牙齿armedtotheteeth等。

3、结束语

作为一种独特的语言文化现象,成语具有较大的文化信息负载量,是英汉民族语言中最富有民族文化特色的部分。正如Lotman所说:“没有一种语言不是植根于具体的文化之中的;也没有一种文化不是以某种自然语言的结构为中心的。”在翻译成语时,关键是把握好汉语和英语各自的文化,运用文化差异的视角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采用恰当的译法,尽可能了解民族语言与文化,深刻理解成语本身的意义,才能使成语的翻译达到最高的境界。

参考文献

[1]NidaEugeneA.TowardaScienceofTranslating[M].Leiden;1964

[2]PeterNewmark.翻译问题探讨[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3]包慧南,文化语境与语言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1

[4]金惠康,跨文化交际翻译续编[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4

[5]刘宓庆,翻译美学导论[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5

[6]鲁迅,“题未定”草[A],鲁迅杂文全集[C],洛阳,河南人民出版社,1994

[7]孙会军、郑庆珠,译论研究中的文化转向[J],中国翻译,2000,(5):11-14

[8]王佐良,翻译中的文化比较[J],翻译通讯,1984(1)

[9]张培基、喻云根、李宗杰等,英汉翻译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