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社区教育发展现状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呼和浩特市社区教育发展现状
1.呼和浩特市社区教育处于刚刚起步阶段
社区管理部门健全,人员配备完整、系统设施完善,各种职能运行正常,但在社区教育工作上,基本上处于刚刚起步阶段,仅有部分社区的老年大学开设“老年书画班”、科协的“科普班”及部分社区自开的“老年心理健康班”,大多数社区无任何社区教育活动。同时,参加社区教育的群体也非常单一,仅仅是常住社区的老年人。教育内容偏重老年人爱好、需求。不能满足社区居民及驻区单位的多层次、多种类的需求。先进的社区教育应以提高生活质量为目的,满足社会各阶层、各年龄段人员的需求,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完成社区教育。而现阶段的社区教育是缺乏系统规范的组织、缺乏长远规划、缺乏行之有效的安排。长此以往,不仅社区失去了组织教育活动的积极性,连学员也没有了学习兴趣,社区教育就会陷入停滞、无活力、走形式的状态,无法有效连续开展社区教育活动。
2.社区发展不均衡
呼和浩特市的社区发展极不平衡,新建社区的硬件设施齐全,条件优越,工作人员配备整齐、素质高、工作环境好,但是与之相反的是,老旧社区的硬件设施落后,工作人员老化、素质相对低,工作条件差,已远不能满足社区发展的需要,部分老社区改造难度很大甚至根本无法完成改造,连最基本的社区职能也不能发挥,就更不用说社区教育了。这样的现实情况严重影响了社区教育的推广与发展。
3.社区教育不能满足社区居民的真正需求
呼和浩特市各个社区居民的生活状况参差不齐,这就决定了需求也各不相同。以政府工作人员、教育工作者、医务工作者、高级知识分子等为主要居住对象的社区,对社区教育的需求层次较高,以满足精神需求、健康需求为主。而老企业职工、旧城区老住户、外来务工人员较集中的社区,社区教育还停留在满足生活需求的层次,多以学习教育知识、就业知识、工作技能为主。因此,在以往开设的社区教育课程里,呼市电大都先调查居民的实际需求,然后安排课程计划、开设课程,较好地满足了一部分人的需求,大部分的社区居民和单位对社区教育的需求无法得到满足。
4.呼和浩特市从事社区教育的主体不明确
虽然从事社区教育是很多机构和单位都能完成的事情,但片段式的、简单的、运动式的教育形式和自行安排教育内容对社区缺少针对性的教育方式都不能满足社区居民的需要。社区教育突出地表现为:缺乏统一的思路、缺乏统筹的安排、缺乏科学的考察、缺乏有序的组织、缺少有层次的教师、缺少相关机构的支持,所以,各机构和单位就成了敲锣打鼓地组织开幕式,请领导和新闻媒体参加社区教育仪式,以后的教育效果无人负责的运动式社区教育活动,这样的社区教育不是居民真正需要的社区教育。
5.基层社区缺乏积极性
各社区日常事务繁杂琐碎,无暇顾及社区教育,虽然了解社区居民的需求,但由于工作繁忙,经费缺乏、场地匮乏、人员不足而不得不放弃社区教育。同时,社区的工作人员对社区教育的概念也较模糊,不能清楚地知道如何开展社区教育、聘请教师、培训教师及解决社区教育的对接问题。
综上所述,呼和浩特市社区教育的现状已成为提高社区居民素质、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重要制约因素。
二、呼和浩特市社区教育服务体系的构建
社区教育是一项浩大的工程,它对城市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需要社会各方面的支持和关心。城市快速发展必然会带来矛盾,很多矛盾都需要社区教育去进行调和,同时,城市发展也是在为社区教育提供更好的发展空间。
社区教育是在社区建设中最主要和核心的要素和内容。社区建设离不开社区居民,社区居民素质的提高,要紧密依靠教育来实现,这是社区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因此,社区教育是社区建设的重要支柱。
社区教育是和谐社会建设的一个重要起点和抓手,是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同时,它也推动着教育的变革。而社区教育具有“全员、全程、全方位”的特点,可以起到弥补学校教育这方面缺失的作用。
社区教育首先要以了解社区居民的实际需求、提高居民素质为目的,切实做好社区需求的教育培训。居民如果想了解政府决策,社区教育就提供“时事及政策讲座”;居民如需要再就业,就会提供“就业技能培训”、进城务工人员的城市化培训、大学生的社会实践。社区教育求真务实的态度是满足社区居民需求,解决社会问题的最佳保障;方便、快捷、就近是社区教育的优势;成本低、见效快、覆盖广是社区教育效率所在。
1.由专门的教育机构组织
呼和浩特市是首府,也是内蒙古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聚集地。社区教育是实现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基础之一;社区教育应该面向本社区全体成员,有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教育形式和教育手段,旨在提高本社区全体成员的人文素质、生存技能和生活质量,促进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和谐发展的教育活动;是教育与社会的最广泛融合,摆脱教育功能单一化、学校化的狭隘属性的教育。由专业教育机构组织社区教育不仅会提高教育的质量,还会丰富社区教育内容。职业学院具有得天独厚的发展社区教育的优势,职业学院的专业教师参与教育能解决社区居民获得就业技能的需要、改善生活的需要、陶冶情操的需要。
呼和浩特市广播电视大学利用自身网络教育的优势,在呼市建立多处直属电大学习中心,网络已普及并覆盖全市,同时,呼市电大也拥有丰富的社区教育资源,建起了呼市电大终身学习网,能够通过网络完成社区教育。呼市电大并入呼和浩特职业学院后,呼和浩特职业学院的教师资源就成为呼市电大社区教育的共享资源,从职院教师中招募志愿者教师,经系统培训后,深入社区进行社区教育。呼市电大从事社区教育已有三年,为社区开设了计算机基础入门与辅导操作、合唱团、书法绘画班、婴幼儿行为规范教育、老年人心理健康教育、青少年心理健康辅导、道德教育等多种社区教育课程。不仅呼市电大在教育与培训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社区教育经验,还能够按社区的需求培训教师定制课程,组织社区教育教学,呼市电大已逐渐成为呼市地区社区教育的主要力量。
2.社区的大力支持
有针对性的社区教育才会满足社区居民的实际需求,才能解决居民的实际困难,社区的工作也好开展。在社区系统中,区属社区办和街道社区办是基层的政府机构,最贴近群众生活、最了解民生、最熟悉居民,所以基层社区办真正了解社区居民的需求,把居民的需求与教育机构沟通,教育机构才会组织有经验的教师、专家定制课程 ,并对社区居民进行培训。改善社区的学习条件,加强网络的全天候使用,免费教育培训、由政府指导和引领,有政策支持,专业教育机构、志愿者的补充会使社区以积极的态度、持久的生命力投入到社区教育中。
3.实效的政策及充足的经费支持
社区教育是一项全民受益的教育,可以丰富全民生活,提高群众生活品质,解决群众生活困难,化解社会矛盾,传递政府思想。政府在政策上给予大力支持,是社区教育的风向标,引导社区教育的走向。政府在经费上给予支持,就是社区教育的发展动力。积极鼓励部门机构参与、鼓励群众参与,能够增强社区教育的活力,能够调动各方面积极因素,使社区教育成为群众生活所需的教育。社区教育是解决民生的问题,所以必须要有政府的大力支持与协助,单靠有积极性的几个机构和部门是无法把社区教育做大、做强的。
社区教育也是一项消耗资金的教育,没有经费来源的社区教育无法持久开展,社区教育既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政府越早投入、就会越早受益,也会全面提升呼和浩特地区的居民素质及生活质量。
三、综述
社区教育服务体系的构建实质就是政府、社区、教育机构的三点共建的模式,缺一不可,只有三方共同努力才会稳固构建维系社区教育的支点。政府优惠政策与充足经费的支持,社区的有效组织和合作协调,教育机构的专业师资培训辅导,三方共同努力利用社区教育把呼和浩特市打造成为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百姓安居的典范城市。为了全面配合市委市政府开展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近期呼市电大策划并逐步推出“全民有奖网上读书”活动,此活动由市委宣传部、市社区办和呼市电大三家联合举办。通过网上和网下两种途径,吸引社区居民及企事业单位、大专院校学生参与。该活动设立一二三等奖,答题内容将结合要求市民必须知道和掌握的条文、法规及有关知识。此次活动将会把呼市社区教育活动推向一个崭新的水平。
社区教育必须由政府主导;面向社会不同人群生存和发展的多方面终身学习需要;以本社区居民为对象;内容多元化(包括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等),形式多样化(包括各种活动、面授教学、远程教学等)。经过上下努力,多方合作,使呼和浩特社区教育步入正常轨道。
参考文献:
一、古交市农业生产及设施农业状况
古交市属土石山区,境内国土面积1500平方公里,全市辖七乡、三镇、四个街道办事处。总人口21.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8.9万人。总耕地面积约22万亩,人均耕地仅1.05亩,耕地以旱坡地为主,水浇地约1万亩左右。气候为北温带大陆性气候,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全年日照时数2808小时,年最高气温达40℃,最低气温为-20℃,年平均温度9.5℃。年均降水量460毫米,雨量集中在每年的7、8、9月份,是一个水资源匮乏的地区。结冰期从11月份开始,翌年3月解冻,冰期约5个月,冻土深度0.5~0.8米。无霜期平均158天,粮食作物传统种植制度为一年一熟。种植的主要农作物有马铃薯、谷子、玉米、豆类、糜黍、蔬菜等,2011年农业总收入19533万元,占全市经济总收入1058488万元的1.85%。
目前,全市发展各类设施农业880余亩,主要以蔬菜种植为主。其中温室558.04亩,大棚239.15亩,小棚83亩。设施农业用地仅占全市总耕地面积的0.4%。据2011年统计,我市日光能大棚蔬菜平均亩产值达到2~4万元,是露地蔬菜亩产值(3000~6000元)的6.67倍;是传统种植粮食作物亩产值(300~600元)的66.67倍。因此,发展设施农业潜力巨大,效益显著。
二、古交市设施农业发展的几种模式
1.集体牵头、个体经营模式
此种经营模式占全市设施农业总面积的19.93%。邢家社乡龙子村就这种模式,龙子村有耕地510亩,专业菜田485亩,设施农业(蔬菜)占地118亩。其中日光能温室50亩,钢架大棚40亩,小棚28亩,设施农业用地占全村总耕地的23.14%。2011年蔬菜产量250万公斤,该村仅蔬菜一项人均收入9800元,占全村经济总收入的95.47%。被评为农村“一村一品”省级示范村。其经营方式采用承包地归个户所有,由村集体牵头,组织农户投资建设设施农业及蔬菜生产与销售。农业部门进行技术指导、服务,政府部门给予一定的资金扶持。到2011年底,龙子村蔬菜基地生产的蔬菜全部达到无公害标准,有18个蔬菜品种已经通过农业部无公害产品认证,是古交远近闻名的蔬菜村。
2.合作社+基地+农户的运作模式
该运作模式占全市设施农业总面积的43.55%。古交市岔口乡关头村老农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种植养殖园属此种模式,园区规划总面积1000亩,计划总投资1.2亿元。2011年已建成设施农业204.8亩,其中日光能温室102亩,日光能大棚102.8亩,有40亩日光能温室实现当年建设、当年受益。园区经营体制走“合作社+基地+农户”的运作模式,农户既可得到稳定的土地佣金收入,又可赚取合作社打工收入,还可获得合作社股份分红收入。合作社制定了“八统一、一分散”的管理模式,即:统一建棚、统一划域种植、统一品种划分、统一技术培训、统一无公害认证、统一注册商标、统一品牌包装、统一销售、分散生产管理。确保蔬菜生产高效益、蔬菜产品高质量。合作社还将在品牌上做文章,包装上下功夫,标准上求突破,销售上搞创新。把园区打造成为一个具有古交特色的设施蔬菜种植和畜禽养殖基地。
3.煤焦企业转型发展设施农业高效模式
该模式占全市设施农业总面积的6.77%。例如古交市龙城向新公司是一个主产煤焦的企业,2011年公司全面关停煤矿和洗煤焦化企业,成立了龙城向新种植专业合作社,并建立了向新高科技蔬菜园区。向新蔬菜园区占地面积600亩,按照园区的总体规划,园区内计划建设设施蔬菜300亩,其中日光能温室50座,塑料大棚100座,5000平方米的工厂化育苗温室一座;现代农业科技展示中心、净菜加工车间、蔬菜检验中心、果品采摘园等,总投资1.1亿元。2011年开发土地300余亩,新建日光能温室40.6亩,并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同时,园区内安排了82个农民工就业。
4.农户个体分散经营模式
该模式为土地承包户独立经营、自产自销,其设施较为简陋,科技含量低,种植品种多、面积小,难以形成规模,经济效益低下。个体分散经营模式占全市设施农业总面积的29.75%。
三、山区发展设施农业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1.古交市当前发展设施农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1.1水资源瓶颈
古交市的河川水浇地只有1万亩左右,二坡地发展设施缺乏灌溉条件,需要很大的投资引水上山,而且旱坡地实施设施农业条件差,需要平整改造后才能利用,限制了设施农业的发展。
1.2科技水平较低
农民教育水平相对较低,常年从事农业生产的多为中老年人,学历偏低,一般是小学和初中文化程度,青壮年劳力多外出打工,年轻人、有文化的人大多不愿意从事农业。农民科技知识储备不足,对新技术、新的经营理念较为消极,一般是凭经验进行农业生产,高新技术应用较少。
1.3资金投入不足
设施农业是一项高投入、高产出的产业,如果没有一定的投入很难产生相应的规模和效益。而农民自有资金不足,想新建农业设施力不从心。
2.对发展山区设施农业的建议
2.1制定相应的扶持政策
政府部门要围绕设施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环节,强化服务;建立健全设施农业管理组织机构,结合实际制定统一的设施农业发展规划和建设标准;制定相应的优惠扶持政策,如对设施农业技术装备、生产机具进行补贴,为农户提供小额贷款等;在引导设施农业经济合作组织有序发展的同时,扶持一批有优势、有特色的龙头企业和生产大户,带动农副产品加工业、饲料生产企业、营销企业和中介服务组织的发展,引导民间资本和吸引外资来开发设施农业,提高设施农业工业化水平;积极培育产地交易市场和社会中介组织,促进产销的流畅和衔接,积极向外界销售信息,解决农民的销售难题。
2.2建立以政府扶持为导向、社会投入为主体、自我积累发展为基础的多元化、多渠道、多层次投入体制
近年来,我市在绿色转型跨越发展中,一些耗能高、污染大的企业相继关停,这些企业家在多年的经营中,积累了一定的资金,正在寻找资本投资出路,政府要创造条件,做好土地整合和流转,积极引导这些社会民间资本投资开发设施农业,并与农民组成合作社,既解决了富裕阶层投资去向问题,又解决了农村劳动力就业的问题,农民们既可得到耕地的固定收入,又可安心的在外打工或到合作社工作。这也是解决偏远山区农民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
2.3加强对农民的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科学素质
设施农业需要全新的耕作方式和理念以及较高的技术和管理水平,要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对农民的教育和培训,组织农民到设施农业示范区实地参观学习,或聘请有经营管理水平的技术人员介绍经验并进行指导,使经营者和农民掌握先进的管理和种植技术。同时提高设施农业科技水平,大力推广我市当前发展起来的三种设施农业建设、经营模式,引导农民由一家一户分散种植,向联户连片成园区、基地规模发展。并扩大设施农业应用领域,由单一种植蔬菜,发展到蔬菜、瓜果等稀缺优良品种以及畜禽养殖领域。还可发展新型设施农业,变管护房为农民居住房,既可供农民居住,也可发展为休闲观光旅游农业。
2.4建设新型日光能温室
在提高河川耕地质量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国家改造二坡地的扶持政策,对靠近城镇的二坡地进行改造,利用山区条件,建设半地下式日光能温室,这种温室可节约部分建筑材料,也利于山区防风,起到保温、保水、抗旱节水的作用。从而逐步扩大设施农业的规模。
2.5建立农业保险机制,用保险来稳定农业风险对设施农业生产的冲击和影响,以保持设施农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问题导向;高职院校;社区教育;服务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6.20.146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6)20-0-02
1 问题导向的内涵
所谓坚持问题导向,就是以解决问题为方向,将问题融入到研究过程中,边实践边反思边研究。坚持问题导向,不仅是工作方法,更是一种工作意识。首先是要形成问题意识。问题是发展的动力,问题意识会强化教师的主动发展意识。先要提出问题,再以问题驱动思考和自我反思,产生思维的碰撞。其次是养成反思行为。个人反思是个体与自我的对话,是开展研究的基本前提,是研究最普通和最基本的活动形式,是促进发展的核心因素。
传统的社区教育研究主要以提高社区居民综合素质为目标,关注社区课程设计与组织实施,重点是社区教育发展模式研究,较少与服务国家战略发展和区域经济转型发展相结合。在国家加快推进终身教育体系建设的背景下,坚持问题导向原则研究高职院校服务社区教育发展的策略,就是要通过充分调研,理顺高职院校服务社区教育发展的政策体系、工作机制、服务意识及能力建设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为科学设计服务路径提供有力依据。
2 高职院校服务社区教育发展的现状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要构建灵活开放的终身教育体系,加大开发社区教育资源,且鼓励学校开展继续教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更加明确了要建立职业教育服务社区机制,推动职业院校社区化办学。在此背景和需求下,地方职业院校广泛参与社区教育实践,如:按照国家和地方文件精神,建立了职业院校与社区的联动机制、开发了社区教育课程、面向社会免费开放了服务设施等,取得了初步成效。
3 高职院校服务社区教育发展目前存在的问题
目前,高职院校服务社区教育发展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由于职业院校自身和外界的一些原因,高职院校在服务社区教育发展的实践中还存在一些不足,有待进一步完善和加强。
3.1 高职院校服务社区教育发展的意识不强
3.1.1 高职院校对于“服务”的定位不准确
长期以来,受传统教育理念影响,高职院校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发展思路,在该发展思路的引领下,高职院校主要以为经济社会发展输送人才为主要方式作为其落实“服务”功能的主要方式,导致的结果就是高职院校将主要资源集中到以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学历教育,对社区教育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够。
3.1.2 高职院校参与社区教育热情不高
一方面,随着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快速推进,高等职业教育地位不断提高,高职院校生源数量与质量正在快速增长稳步提升,高职院校通过单一的学历教育能实现学校的正常运转与发展。另一方面,高职院校的学历教育经过多年的办学积累,形成大量的学历教育经验与成果,在满足学历教育要求上驾轻就熟,相较于学历教育,高职院校参与社区教育实践,需要开展大量新的基础性工作、开发新的社区课程、共享教学资源与设施,这都会给高职院校带来新的“负担”,高职院校参与社区教育热情不高。
3.2 高职院校服务社区教育发展的政策体系不完善
3.2.1 社区教育发展的制度不健全
社区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除了需要社会的大力支持,还需要法律法规的制度支撑和政策措施的持续关注。纵观我国的社区教育发展历程,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后,我国社区教育得到了快速发展。但由于我国社区总体上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主要任务是探索和积累经验,社区教育制度机制和政策体系仍不健全。相关的具体政策、配套措施和实施细则都还不太健全,在法律法规层面更是缺少设计和规划,使社区教育还停留在非常规的工作层面,没有真正形成有制度保障的常规工作体系,以及常规性的工作力量、工作资源和工作制度。
3.2.2 高职院校缺乏参与社区教育的激励制度
在参与社区教育实践中,高职院校要开发社区课程资源、共享实训设备与材料等,这些活动均会增加高职院校的人力、财力投入。而高职院校作为高等教育的办学机构,本身具有鲜明的公益性质,属于非营利性单位,如果在此过程中得不到相应的补偿和回报,无疑会加重高职院校的负担。就目前来看,鲜有地方政府出台可操作性强、吸引高职院校积极参与社区教育的鼓励政策,由此,势必会大大降低高职院校参与社区教育的积极性。
3.3 高职院校与社区教育相关方沟通不畅
3.3.1 高职院校与社区沟通不够
一方面,从隶属关系上来看,社区主要是在区级政府和街道的指导下开展工作,是基层管理机构,高职院校一般有省级教育部门、行业主管部门或者地市人民政府主办主管,两者分属不同的管理序列,工作内容(任务)交叉少,联系不多。另一方面,由于高职院校参与社区教育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高职院校与社区虽委派人员进行衔接沟通,但专门机构缺失,相应的多方参与机制暂未建立,导致双方的对接、沟通不畅。
目前,高职院校根据国家和地方要求,开发建设了一些社区课程。在已经开发建设的社区课程中,但定位不准。呈现出两个特点:第一,绝大所属院校主要是结合院校自身优势专业进行课程设计与开发,较为注重突出院校自身办学特色,但是该类课程的难度较大,虽然适宜高职院校学生学习,但作为社区教育课程难度偏大。第二,开发课程覆盖面较窄。由于高职院校对社区居民的需求调研不充分,没有全面掌握居民行业分布情况和需求情况,整体来讲,社区教育的课程资源不丰富,不能满足社区居民需要。
3.3.3 高职院校之间沟通不够
当前,积极服务社区教育发展已成为高职院校的广泛共识,并着手进行实施。但在实践过程中,以职教大学城为主要形式的地方高等职业教育集群发展模式,使高职院校集中到一块儿,而高职院校的就近服务原则使社区教育的院校资源分布严重不均衡。为保证社区教育课程门类齐全,各高职院校均开发建设了通识教育类课程与专业培训类课程,但通识教育类课程内容基本相同,重复建设情况严重。
3.4 高职院校服务社区教育发展的资源不足
3.4.1 人力资源不足
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起步较晚,但发展迅猛,目前办学规模已占据高等教育半壁江山。在高职教育飞速发展的背后,高职院校的师资也面临着巨大的压力。一方面,高职院校学生规模的迅速增长要求数量与之匹配的教师队伍;另一方面,高职院校对“双师”素质的要求提高了教师的准入门槛。长期以来,高职院校的专任教师队伍(特别是公共课教师队伍)处于较重负荷运转,不堪承担更多教学任务。
3.4.2 课程资源不足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提出要推动职业院校社区化办学,并要求职业院校到2015年开设10门以上社区课程。目前,职业院校均按照《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要求,以项目建设为抓手推动社区课程建设,投入了人力、财力,开发了部分社区教育课程。但就推动社区教育发展而言,该项工作落实力度还远远不够。一是社区课程的数量太少,不能满足社区教育需要;二是不同院校之间重复开发、建设的情况比较严重。
3.4.3 场地设备和图书资源开放不够
关键词:社区健康教育健康促进工作模式势在必行策略与措施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1.300
【中图分类号】R-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1-0214-01
1探究我国社区健康教育的发展现状及健康促进工作模式的研究
我国社区健康教育的发展现状分析。自21世纪以来,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社区建设的总量已经达到了一个惊人的地步,但是在高速建造社区的过程中,却忽略了对社区软文化建设的重要性。社区健康教育是保证我国社区建设的基础,为社区居民提供专业的健康宣传与健康教育意义重大。我国居民在进入高科技时代后,产生了懒惰的休闲心理,烟酒文化与网络文化的渗透让人民对健康的重视程度不断降低,导致不同病症同时出现,心脑血管疾病等慢性病发病率大大提高,影响我国人民的整体健康水平,因此,健康教育必须要从我国基层的社区健康教育开始,提高社区健康教育的普及率。
2探究进行社区健康教育的几项措施
2.1社区积极进行健康知识宣传。现如今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多种娱乐方式的出现,导致社区居民失去了健康运动的兴趣,致使社区居民的心脑血管疾病等慢性病发病率大大提高,最终致使全民健康水平降低。因此在社区日常活动中,对社区健康教育的鼓励政策应大大提高,社区健康教育宣传活动是健康教育的基础,通过宣传板,及宣传单的方式,对居民的健康教育进行提醒与宣传,在宣传中对居民生活方式的优化提出中肯的建议,侧面提醒居民要进行健康的生活与运动,保证了健康教育宣传的有效性。
2.2社区医生进行健康教育讲座。社区医生是社区健康教育的重要方面,社区物业应对所有居民发出号召,由社区医生进行健康问题的问答,对全体社区居民健康问题要做到有所把握,在社区医生的总结研究下,召开全体社区居民的健康讲座,对现有居民的健康问题进行讲解,提出优化社区居民生活方式的健康教育方案,对居民的健康问题作出评价,为全社区的健康教育做出榜样与贡献。
2.3由社区医院组织进行全社区体检。随着医疗改革的发展,社区医院已逐渐被社区居民认可与接纳。以由社区出面,将社区医院与大医院进行合作,为全社区居民进行健康检查,并进行健康问题的总结与评价。对于社区居民来说,社区医院的医生是家庭医生,对自己的健康状况可以进行掌握与调整,为自己的健康添砖加瓦。除此之外,社区医院也是抵御社区爆发流行疾病的第一道防线,对全体社区居民负责。在每一个流行病爆发之际,社区医院派专业人员下社区进行流行病的防控指导,确保社区居民的健康。
3探究提高健康促进工作模式下效率的有效措施与手段
3.1正确认识当今时代主题的变化,结合时展,进行社区健康教育工作的改革与创新。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程度的不断加深,我国整体的思想与精神也得到了大幅度的开发与发展,而现如今我国网络文化与信息文化深深融入到社区人民的工作与生活中,可以说当今时代的主题就是高速与信息,通过网络进行社区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模式工作的创新改革已经是必然趋势,也能更加贴近居民社区的整体思想水平,因此在进行社区要及时把握当今时代的发展规律,将网络手段与社区健康教育工作有机的结合起来,能够提高健康教育宣传工作的传播程度与有效性,有利于社区各个单位与部门健康教育工作的顺利进行。所以当今全体社区健康教育的发展必须要结合当前形势,推动健康促进工作模式的进步与发展。
3.2政府加大对社区健康教育的投入力度,健全全民健康教育体系。我国社区建设的重要管理部门就是政府,对于健康教育,属于公共设施的一部分,应该有政府进行投资,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为我国的社区健康教育进行赞助。但是由于我国社区建设范围较大,对全体社区的健康教育不能做到全面兼顾,因此要在政策上进行保护,为社区的资金招纳颁布优惠机制,而且在这方面加大广告宣传的力度,积极为社区与大医院进行联谊与合作,通过进行全体社区居民体检的方式来达到与医院,政府等部门的多方共赢,在健全居民社区健康体系方面获得成功,并能为社会获得经济效益。
3.3加大力度培养专业社区健康教育管理人才,健全社区健康教育制度。完善关于社区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模式方面的规章制度,加强社区内部健康教育管理人员结构的优化。社区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模式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能够进行社区人员的裁剪,优化社区管理部门内部的人员结构,这需要可行的制度来保障。社区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模式管理部门的人员制度,它规定了社区管理部门内部对人员管理的标准与准则,强调了人员工作的合格标准,避免了人员在健康教育工作中的消极懈怠,在众多制度中,奖惩制度与约束制度是社区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模式管理职能的重要组成部分,适当的人员奖惩使社区管理部门的内部人员结构形成有机的淘汰制度,能大大提升人员的工作效率,提高人员工资的热情,也有利于提高专业人员的加入,保证社区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模式效果的最优化。
4结束语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程度的不断加深,我国社区建设已经发展到了一个相当成熟的地步,社区的基本结构健全,包括物业,管理部门,以及健康教育管理部门,对于我国社区居民来说,健康教育已经逐渐成为我国社区建设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而对我国政府来说,社区基层的健康教育有利于全面提高我国人民的整体健康素质,保证我国医疗卫生体系的建设,需要得到重视。
参考文献
[1]黄桥梁,潘耀东,朱昆鹏,姚芳,俞浩.健康城市示范路健康促进活动效果评价[J].中国公共卫生.2008年10期
[2]潘耀东,姚芳,黄桥梁,俞浩.苏州市健康城市示范路健康促进活动效果评价[J],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2008年01期
>> 成都市交通拥堵对策研究 成都市青羊区商业性健身场所的经营状况与对策研究 成都市艺术体操传统项目学校体育经费的调查研究 成都市文化产业发展的统计评价及优化对策研究 成都市出租车营运系统问题及对策研究 成都市公租房政策执行现状及对策研究 成都市中学生篮球项目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成都市社区体育设施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 成都市“农家乐”营销对策研究 成都市义务教育校际均衡监测研究 成都市中小学校园足球开展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 成都市老年服装市场调研及产品设计 成都市社区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状况的调查与对策 成都市统筹城乡团建试点调研分析 成都市住宅精装项目研究 成都市养老地产发展研究 成都市会展品牌研究 成都市交通拥堵问题研究 成都市大学生体育消费状况的调查研究 成都市藏族流动人口生存状况研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2]谭兆红.基于动漫的幼儿园艺术教育研究[M].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学位论文.
作者简介:
刘 彤,四川传媒学院编导与戏文系副主任、讲师;
陆 薇,四川传媒学院编导与戏文系教务办主任、助教;
摘 要 为了进一步研究中国传统武术的发展问题,本文针对中国传统武术的发展现状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并据此总结了影响中国传统武术发展的主要因素(现代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的变化;重视和关注程度不够;竞技武术的发展的影响),探讨了有助于中国传统武术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即:加强传统武术的保护工作、重视传统武术的大众化发展、重视传统武术在学校体育中的推广三点,希望对中国传统武术的现代化发展能够有所启发。
关键词 传统武术 发展现状 影响因素 发展对策
中国传统武术是我国优秀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其不但具有了深厚的中华文化内涵,同时还具有博大的精神外延,在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捍卫中华文明的历史中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然而,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国开始由以往的农耕社会向现代化的工业社会转型,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也越来越明显,而中国传统武术也因此受到了一系列的冲击,生存的土壤和环境开始逐渐恶化,发展的前景也不容乐观,传统武术的当代流失已经成为了一个不容置疑的事实。在这样的状况下,如何保护我国的传统武术,促进其可持续发展就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课题。鉴于此,为了进一步研究中国传统武术的发展问题,本文就针对中国传统武术的发展现状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有助于中国传统武术可持续发展的对策与建议,希望对中国传统武术的现代化发展能够有所启发。
一、中国传统武术的发展现状分析
进入近现代之后,中国传统武术开始受到了西方体育、奥林匹克运动等强势文化的挤压,再加上其生存土壤和环境的变化,中国传统武术的发展开始变得举步维艰,甚至出现了整体衰退的现象,部分传统门派拳械开始逐渐销声匿迹。面对这种情况我国也采取了一定的措施,针对传统武术的流失现象进行了拯救和保护,例如:我国曾在1979年就发起过全国武术挖掘整理活动,但是虽然说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我国传统武术的整体流失情况,也使得个别的优秀传统武术拳种,如:少林拳、太极拳以及武当拳等出现了较好的发展态势,但是从整理的层面看来,目前,我国传统武术的发展现状仍然不容乐观,这一点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是,虽然近些年我国传统武术中的个别优秀拳种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是中国传统武术的整体发展却仍然处于日渐式微的状态之中。例如:在我国第一次武术挖掘整理工作中就发现,我国有据可查的传统武术大约有129个拳种,但是目前在各种传统武术活动中却主要是以常见的几个拳种为主,雷同的现象十分严重,并没有呈现出中国传统武术多样化的特点。
二是,虽然说将传统武术引入学校体育课堂教学的提法早在上世纪50年代就已经出现,但是就目前的情况看来,我国传统武术在学校体育教学中的推广和普及情况并不理想,即使部分学校认识到了传统武术的教育价值和教育作用,但是在实际的教育教学工作中也并没有切实的加以贯彻落实,从而不但使得我国传统武术的教育价值没有得到有效的发挥,也影响了我国传统武术通过学校教育而进行科学的传承与发展。
三是,虽然近些年我国对传统武术的重视和关注程度有所提升,但是与对竞技体育发展的关注和重视相比较而言仍显不够,从而也在一定程度上为中国传统武术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一定的消极影响,使得很多传统的武术拳种、武术文化内涵开始逐渐流失、消亡。例如:部分传统武术有意无意的采取了单纯的、简单化的发展模式,将原来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的传统武术,逐步简化为简单的伸伸腿、弯弯腰的身体运动,而却将其中的文化意蕴置之不顾,从而出现了严重的传统武术文化内涵流失的情况。
二、影响中国传统武术发展的主要因素分析
而之所以中国传统武术的发展现状不容乐观,据分析是由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造成的,概况来说,最为主要的几点主要如下:
(一)现代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的变化
随着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科技的进步、工业的腾飞、世界经济的一体化等等,每时每刻都在改变着人们周围的生活环境。在现代社会中,人们的生活节奏开始越来越快,而这种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也使得人们丧失了农耕时代的悠闲,使得中国传统武术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土壤开始出现了变化,快节奏的生活使得人们更加倾向于选择那些简单易学的现代体育运动,如健身操、跆拳道等等,而却很难抽出时间去感受和体会中国传统武术博大精深的精神内涵和传统情感,以至于中国传统武术开始出现了日渐式微的状况。另外,在现代信息社会中,信息化环境所带来的东西文化的碰撞、各种思想观念的冲击,也在不断的改变着人们的思想意识和价值观念。部分人受到西方拜金主义的影响,去追求利益更为显著、更为直接的体育运动,从而使得我国的武术人口不断减少,对中国传统武术的发展造成了不利的影响。
(二)对中国传统武术的重视和关注程度不够
在之后,为了改变我国体育运动水平落后的情况,我国制定了竞技体育有限发展的战略,并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去发展竞技体育,而中国传统武术在这个过程中却没有得到应用的重视和关注,甚至一直处于被忽视的状态。这一点突出表现在如下两个方面:一是,国家相关部门的主要精力都放在了竞技体育的发展上,以至于很少针对中国传统武术的发展问题进行研究和实践,从而造成了中国传统武术赛事少、活动少等问题,很多传统武术的拳种即使挖掘整理出来了,也仍然是束之高阁,并没有起到真正的推广和传播的作用。二是,并没有充分利用学校教育这个重要的途径进行有效的传承和发展。学校教育是体育运动发展的一个重要阵地。但是由于受举国发展竞技体育的影响,我国各级各类学校普遍都以竞技体育为主,即使有部分学校涉及到了武术,也多指的是竞技体育或者是冠以传统体育名称的竞技体育,不但没有充分利用起学校教育这个有效的传承和发展途径,而且还造成了我国传统科研活动的滞后。
(三)竞技武术的发展对中国传统武术发展的影响
在我国“竞技体育优先发展”的背景下,自从“武术入奥”、“武术走向世界”的方略制定和实施以来,我国的竞技武术在近些年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和完善,并在中国武术走向世界的进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然而,虽然说,竞技武术的发展具有多个方面的积极意义,但是与此同时,我们也应注意到其对中国传统武术的发展所产生的不利影响。例如:为了促进竞技武术的优先发展,我国针对竞技武术制定了很多优惠政策和奖励措施,而这些政策和措施绝大多数都是针对竞技武术专门制定的,并没有囊括和涉及到中国传统武术,从而影响了群众对于传统武术的参与热情,影响了我国传统武术人口的增加。再如,随着竞技武术的发展,竞技武术套路开始逐渐成为武术发展的主流,而传统武术也因此受到了渗透和影响,在技术规范和技术风格上出现了长拳化的倾向,部分人甚至为了追求武术套路的观赏性,盲目的将一些竞技武术的难度动作添加在传统武术套路中,使得部分传统武术也开始如竞技武术一般追求速度、难度和优美的造型,而却失去了中国传统武术原有的内容与特色,从而阻碍了我国传统武术的发展。
三、中国传统武术发展的对策
为了促进我国传统武术的可持续发展,根据上文分析的中国传统武术的发展现状以及影响中国传统武术发展的主要因素,特提出了如下几点对策:
(一)加强传统武术的保护工作
要加强传统武术的保护工作,一是要注意保护中国传统武术文化的内涵。通过上文的分析可知,目前中国传统武术文化内涵的流失,是中国传统武术发展中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如果不注意关注中国传统武术文化内涵的流失问题,中国传统武术的文化内涵就会逐渐流失并异化为西方体育文化价值观念下的竞技武术,从而失去中国传统武术的底蕴与特色。因此,一定要注意加强传统武术文化的安全意识,注意保护中国传统武术文化的内涵,通过大力宣传与弘扬传统武术文化、将优秀的传统武术文化资源纳入国家文化安全战略等多种方式来杜绝中国传统武术文化内涵的流失问题。二是,要注意唤起人们对中国传统武术的保护意识。只有唤起了人们对中国传统武术的保护意识,唤起人们对中国传统武术的热爱,才能够真正从根本上确保中国传统武术的可持续发展。所以,加强传统武术的保护工作,就要注意通过组织各种宣传活动、充分发挥各种媒体的宣传功能、积极组织与传统武术相关的展示活动等多种方式来唤起人们的保护意识。三是,要注意加强对传统武术传承人的保护。传承人是传承和发展中国传统武术的关键力量,因此,做好传承人的保护工作,也是做好中国传统武术保护工作的关键。所以,面对目前中国传统武术传承人不断减少的状况,应积极鼓励其摒弃门户之见,鼓励其广纳弟子,并通过养老补贴、生活补贴等保障政策,来确保他们全身心的投入到传统武术的传承和发扬工作之中。
(二)重视传统武术的大众化发展
中国传统武术具有很高的健身价值和广泛的适应性,其不但是全民健身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国武术发展的根基。而为了实现传统武术作用的有效发挥,促进其普及与发展,走大众化发展的道路则势在必行。
概况来说,要重视传统武术的大众化发展,可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要重视传统武术的科学化发展。中国传统武术的科学化发展,指的是在发展中国传统武术的过程中,要科学的看待摒弃与继承关系,对于中国传统武术中一些落后的、不可学的、不利于其发展的内容就要合理的摒弃,而对于其中能够体现民族特性,又具有健身健心功能的内容则要加以继承和弘扬,从而立足于传统,着眼于发展,实现中国传统武术的发展与超越。
二是,要重视传统武术的规范化发展。传统武术的规范化发展是针对传统武术赛事而言的。体育竞赛是促进体育运动发展的杠杆,也是规范体育运动的重要方式,这一点对于中国传统武术来说也不例外。因此,为了实现中国传统武术的规范化发展,就要注意根据传统武术的特点,建立规范的、相应的竞赛体制、积极进行制度的改革。并通过制定统一的比赛规则、评判标准等来规范中国传统武术,促进中国传统武术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三是,要重视传统武术的社区化发展。社区体育是开展全民健身运动的一种重要方式。中国传统武术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而且易于推广,所以将其融入社区体育,作为开展社区体育活动的一种新形式来加以推广,能够通过社区体育的蓬勃发展来带动传统武术的社区化发展,而传统武术的社区化发展则能够有效的增加中国传统武术的人口,从而对中国传统武术的大众化发展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为了促进中国传统武术的大众化发展,一定要注意培养武术社会指导员,让中国传统武术融入社区,融入社区体育。
(三)重视传统武术在学校体育中的推广
传统武术在学校体育中的推广和普及是促进其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因此,为了实现中国传统武术的可持续发展,一定要重视传统武术在学校体育中的推广工作。
而要做好传统武术在学校体育中的推广工作,一是要注意在学校体育教学中增加传统武术的内容。例如,可以在学校体育教学中增加一些有代表性的、简单实用而又易于掌握的传统武术套路动作,向少林拳中的五步拳、五形八法拳以及南拳等等,均可列入学校体育教学的内容之中。除此之外,为了将中国传统武术贯彻落实到学校体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学校还应积极组织与传统武术相关的活动。如:学校可以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以教师为主要负责人,以学生为主体建立传统武术协会组织,还可以有计划的组织开展传统武术的竞赛和表演活动,以此来让更多的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武术,带动中国传统武术在学校教育教学领域普及和发展。
基金项目: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下传统武术保护与传承研究,课题号2012073。
参考文献:
[1] 王岗,王铁新.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文化审视[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5.
[2] 郭玉成.武术传播引论[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6.
[3] 李吉远,谢业雷.“文化生态”视阈下传统武术的传承与保护[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9(02).
>> 湘西北地区农产品物流信息化调查研究报告 广东移动助推粤东西北地区教育信息化 西北地区社区矫正现状调查与模式研究 西北地区普通高校竞技健美操现状调查与分析 对鄂西北地区“民生体育”发展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西北地区电网改造现状与思考 西北地区体育师范生英语水平调查与对策研究 粤东西北地区高职院校国际化现状与对策 西北地区 全省推进粤东西北地区基础教育信息化工作现场会召开 西北地区农村民办幼儿园教师教育教学状况的调查与思考 西北地区高等职业院校学生满意度调查与分析研究 我国大西北地区农村义务教育现状的分析与思考 鄂西北地区学前教育人才培养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西北地区农村民办幼儿园管理现状调查 鲁西北地区高校足球文化现状调查分析 西北地区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现状分析 太阳能在西北地区的应用调查 西北地区中小学生生存状态调查研究 桂西北地区幼儿教师专业发展途径的调查研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2012-11-12.
[2] 教育部.刘延东在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
[EB/OL]. .
[3] 郭绍青,杨晓健等.甘肃省基础教育信息化深化发展的策略研究
[J].电化教育研究,2009,(12):26-32.
[4] 周玉霞,张喜艳等.西部地区教育信息化现状调查研究[J].中国远
[关键词]社区教育;台湾地区;空中大学
[中图分类号]G724.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5103(2017)03-0058-03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的广泛应用,倡导终身学习,打破教育的人为壁垒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的主流。降低受教育的门槛,p少受教育的成本,扩大社会中受教育的人群范围,提高社会整体的受教育水平已经成为未来教育发展的大势所在。在这一趋势的带动下,所谓社区大学、空中大学或开放式大学应运而生,在国家原有的教育体系下开辟了一条新的路径和发展模式。最早的开放性大学诞生于上世纪70年代的英国。组建开放性大学是促进教育事业改革创新、完善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手段。开放性大学将教育与现代科技紧密结合,有利于将教育资源输送到广大农村、边远、少数民族地区和特殊人群,有利于促进社会教育资源的共享。
台湾地区与大陆地区在文化和习俗上一脉相承,经济社会发展也有诸多之处,但台湾地区空中大学社区教育却因为其规范化的发展历程、多元化的办学模式、多样化的资金渠道、标准化的管理体系和高度的开放融合等特征,值得大陆地区的社区教育学习借鉴。开放型大学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模式,其发展面临着诸多历史和现实问题,存在多种体制机制障碍。加强比较研究,可以帮助我们开拓视野,汲取有益经验,弥补发展的不足。本文旨在通过对台湾地区空中大学社会教育的发展现状以及办学模式的主要特点进行分析,对比大陆地区社区教育的情况,分析得出相应的启示。
一、台湾社区教育现状分析及空中大学的概况
1.台湾地区社区教育的发展现状
台湾地区的社区教育是民间教育改革运动推动的产物,其目的在于解放知识、创造新文化、提升公民素养、构建和谐社会,并希望借此打破精英独享的教育象牙塔,为成人提供认识自我、认识他人和认识现代社会的成长渠道。自1998年,台湾地区首个社区大学成立以来,社区大学纷纷兴起,并与社区居民紧密结合,推动形成了成人高等教育的新浪潮。据研究者统计,台湾的368个乡镇中,共有社区大学124所,覆盖了三分之一的乡镇行政区。其中已注册的社区大学共有83所,社区大学分校16所,靠社会力量自筹,不依赖财政资金补贴的社区大学有25所。台北、新北、台中、台南和高雄五市的社区大学分布最为集中。
2.台湾空中大学概况介绍
空中大学是台湾地区第一所也是最大一所采用视听传播媒体教学的公立开放大学,秉承着“敦品入学、敬业乐群”的宗旨,力争成为华人网络化教育的领航者以及华人世界终身学习的重要平台。空中大学的组织机构也较为全面系统,学校的办学网络覆盖面很广。就内部设置而言,空中大学分为内部教学处室、学系所、指导中心、空专和产学结合五个部分。空中大学内部设置教务处、教学媒体处、辅导处、研究处、秘书处、电算中心、推广中心、出版中心以及图书馆等教学管理和服务机构,设有人文学系、社会科学系、商学系、公共行政学系、生活科学系、管理与资讯学系等教学板块,空专设有行政管理科、企业咨询管理科、社工和福利科、综合商业科以及生命事业管理科。此外,空中大学还在基隆、台北、新竹、台中、嘉义、台南、高雄、宜兰、花莲、台东、澎湖、金门和马祖等地设有指导中心或辅导处,基本实现了全覆盖。产学结合方面,空中大学目前已经成立了数位认证中心、创新育成中心、健康家庭中心、中华函授学校、金门社区大学、澎湖社区大学、树林社区大学、台东原住民部落大学等组织机构。
空中大学自成立伊始,便注重法制化和规范化的发展方向,按照台湾地区颁布的《空中大学设置条例》《空中大学组织规程》设立。同时,在办学理念上,也始终秉持着“入学从宽、考核从实、毕业从严”的原则,以高标准、严要求来强化教学质量。正是因为这种办学模式,使得空中大学的毕业生在社会的各个行业和领域内都活跃着积极的身影。
二、台湾空中大学的主要办学特点
1.台湾地区社区大学教育发展的总体特征
台湾地区的社区教育之所以能够走在发展前列,原因是多重的。有研究者总结出台湾社区大学具有法制进程深入、办学模式多样、经费多源筹措、管理体系规范以及发展开放融合这几个特点。
第一,台湾地区在推行社区教育的过程中注意发挥法律的制度保障作用,通过立法明确社区大学的法律地位以及社区大学的学位问题、保障社区大学稳定的经费来源以及规范化的管理制度。
第二,在台湾地区,社区大学多由财团法人、公益社团法人和大专院校来承办,以其极强的民间性和自主性,服务社会公众,在社会上发挥着引导社会创新、促进社会改革、维护社会弱势群体利益、完善社会服务体系以及补充正规教育体系的作用。
第三,在经费来源上,根据所处区域的人口密度和开设课程的数量,社区大学可以从学校获取相应的补助。
第四,就社区大学的管理体系而言,分为四个方面:一是台湾教育主管部门对地方行政机构办理社区教育业务评鉴;二是台湾教育主管部门对社区大学的补助及奖励审查;三是地方行政机构对社区大学的校务管理;四是社区大学促进会推进认证制度。
2.台湾空中大学的办学特点分析
一是相对完整的课程体系和学分兑换和认证制度。台湾空中大学通过其众多的分支机构,为社会公众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涉及各类学分课程、非学分课程、证照班和政府委办产投业务课程,内容体系完整、且兼具实用性和趣味性,将终身学习和技能学习相结合,为政府机关和企业提供了大量的人才。另外,台湾地区教育部门通过颁布专门规定,明确社区大学和空中大学的学分可以相互抵免,经教育主管部门的授权,空中大学还对远程教育学习的学分进行认证,这些举措客观上都扩大了空中大学学生学分和学历的接受范围。
二是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在教学模式上,空中大学与一般的高等教育机构截然不同。首先,在入学之初,空中大学便不按专业招生,入学也不分系,而是通过选课来自由地决定毕业学系的归属。为满足公众多方面的需求,空中大学每学期开设的课程也非常多样,兼具理论性和实践性,既有通识教育课程,也有专业知识的教学,除学位课程以外,还设有非学位课程,教学模式多样且能够适应不同的需求。
三是空中大学有着完善的学习支持服务体系,通过联合服务中心、新生导师制度、空大家族辅导计划、课业辅导专线、各学系课业辅导、线上学习助理、教务处教学发展中心电子报等方式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满足其个性化需求的支持服务,让学生可以充分地开展自我探索和深耕学习,实现学习零时差和辅导零距离;空中大学也通过提供多项奖助学金,来缓解学生的经济压力,帮助他们顺利愉快地完成学业。再次,丰富的社团活动也是空中大学的办学特色所在,空大在各地的指导中心通过一百多个社团,为几万名学生提供培养公民素养、专业素养、乐学素养和乐活素养的平台,帮助学生们提高自身的语文能力、咨询应用能力、公民参与能力、终身学习能力、智慧生活能力以及人际沟通能力;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空大也注重培养其独具特色的文化,如诗性化、艺术性、哲理化的校园文化,便利性、多元性、有效性、交互性的网络媒体文化,专业性、实用性、灵活性、趣味性的课程文化等。
四是有开放包容的办学宗旨。空中大学的开办是建立在对社区教育发展速度和规模急剧增加这一社会趋势的认识之上的,旨在实现高等教育和社区教育的并行,实现终身学习和数位学习的宗旨。
此外,空中大学还积极地将社区教育和服务社会相结合,通过设立数字认证中心、创新育成中心、健康家庭中心和中华函授学校,服务创新型企业、家庭发展事业以及华人教育事业,以上这些都充分地体现了空中大学的包容性和开放性。
三、台湾空中大学社区教育带来的启示
通过以上关于台湾地区社区教育现状以及空中大学办学总体情况的介绍,以及对空中大学相对完整的课程体系和学分兑换和认证制度,多元化的教学模式,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注重人文关怀,以及开放包容的办学宗旨四个特征的分析,比照内地社区教育的一般情况,以下几个方面值得学习、借鉴并加强进一步研究。
第一,积极探索并适时引入学分银行制度。《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及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重点任务分工中对继续教育、开放大学和学分银行的定位和具体要求作了明确规定,强调电大转型、开放大学建设和学分银行的发展是紧密相连的关系。适时引入学分银行制度,并将其放在重要位置,有利于开放性大学的长远建设。相较于现有的学年学分制度而言,学分银行制度自由度更高,更具灵活性,学分的存储、兑换和认证有利于开放大学与各类教育实现沟通衔接。探索m合内地社区教育发展的学分银行制度,关键在于通过制度设计,充分发挥学分存储、学分兑换和学习成果认证三大基础功能。
第二,学生自身的需求,选择修读科目,安排学习进度和时间,充分体现了自由学习的理念。在教学模式上,要转变“学历教育”的旧观念,转向“素质教育”的新模式,通过多元化和个性化的课程设置,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充分发展,实现“全民学习、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的教育目标。
农村成职教育是我国农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立学习型社会和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基础,也是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必然要求。乡镇成职教育在农村成职教育网络中具有承上启下直接为“三农” 服务的功能,承担着农村人力资源开发、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的重任,其存在的可行性和地位,不容置疑。然而,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政治、经济体制改革进入不断深化的重要历史时期,农村正经历着根本性的变革,而乡镇成职教育却因多重因素,正经历着改组、改革、撤并的现实,并面临淡化、萎缩,甚至被替代的危险,发展举步维艰,出现许多新形式、新问题。
面对现状,我们应该分析原因,积极应对农村体制改革和农业产业化推进的新形势,用新的视角审视乡镇成职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最终探索出一条与农村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成职教办学之路。
一、当前乡镇成职教育发展的现状
据来自国家教育行政部门统计资料显示:2004年全国乡(镇)、村成校办学所数少于90年代中期四成,如湖北成职教育所数在全国占第29位,该省所辖宜昌市乡(镇)成人技术学校办学所数,在全省占第二位属于中上水平,而该市现所辖八县市五区仅剩三县一区有乡镇成校。乡镇成职教育发展为何如此不景气?原因多多,我通过十多年成教工作实践发现乡镇成职教育发展存在以下方面现象。
(1)乡镇机构改革,各地成职教育机构撤并,工作人员大幅减少,造成了在90年代已发展成的独门独院校舍、财产、资金的大量流失。一部分乡镇成校与中心学校等部门合并后,仅保留1~2名成教管理干部编制,教学设施、师资等己不能适应新时期农业产业化发展要求和农民不断增长的学习需求,逐步被边缘化。
(2)教育体制改革,落实以县为主体的管理体制,是办好普教的有力保障,而农村成职教育直接为当地经济建设服务,为“三农”服务,县一级承受着普教重负,没有太多财力投入,乡镇一级财力不足且投入的积极性不高,农村农民无钱“买单”学技术,成职教育因经费投入不足,而停滞不前。
(3)乡镇成职教育缺乏系统管理体制。注重在统计数据、创建达标的形式上,没有注重在开发农村人力资源的内容上,最主要的是缺乏一套执行、落实、评估的监督考核机制,难以检验真实的教学效果及办学状况。
(4)“农科教结合”作为乡镇成职教育整合部门优势,服务“三农”的重要工作机制,近几年来也逐步淡化。
(5)乡镇成职教育教学设施简陋、师资不足、发展不平衡,呈现出办学模式单一、内容陈旧、层次不高,影响农民求学的欲望和乡镇企业主开展职工教育的信心。
(6)不同行业、部门及相关培训机构,围绕各自发展需要,办学很少沟通,条块分割,交叉重复,农村流形于“半天式,一阵风”的会训一体培训模式,使受教育者处于盲目状态,致使许多农村劳动者无法被纳入教育培训行列。
(7)因机构改革等因素,乡镇成职教育自主办学,独立法人地位缺失,活动空间受限,不能呈现出为“三农”服务的主体地位,农村人力培训资源市场逐步被相关部门、社会组织挤占,乡镇成校呈现办学难的局面。
二、产生乡镇成职教育发展现状的原因分析
影响乡镇成职教育发展因素是多方面的,笔者认为,主要由以下四个方面。
(1)重视不够,认识不足。一是长期以来,不少领导认为,农村成职教育是一种“不正规”的教育,忽视了农村成教培养人才的重要作用。二是很多人认为成职学校培养出来的算不上什么“人才”,只盯住初中培养多少上重点高中,高中培养多少上一类大学,受狭义人才观的影响,给成教发展带来困难、阻力。三是从成教投入与产出权衡比较,发挥的效益不太明显,也不象普教那样受大众观注,受急功近利的业绩观思想影响,当地行政领导对发展成职教育缺乏足够信心。认识缺位,重视不够是发展乡镇成职教育的主要制约原因。
(2)成职教育经费投入不足。财政资金与教育的巨大需求存在很大差距,有限的财力只能用在公益性更强的普教上,在一个长的时期内成教投入不足不会有大的改观,增强自身造血的功能的工作机制,办学产业化的运作模式尚未形成。成教发展经常处于一种“无米之炊”的境况。
(3)“农科教结合”服务“三农”不令人满意。因领导体制难以理顺,各部门看重自己的利益,参与积极性不高,同时在工作机制上缺乏相应约束机制和经费保障,仅靠成职教育部门单抓本应属于行政统筹行为的事项,缺少社会支持等原因,“农科教结合”不令人满意。
(4)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农村正经历着一个转型的重要时期,加上乡镇成教机构改革“瘦身”,给乡镇成职教育发展带来巨大的生存、发展压力,特别是一些思想准备不足,跟随时代不紧,缺乏市场经济体制发展要求的自主意识、竞争意识、开拓创新意识的成教工作者,因不适应时展需求,而裹足不前。机构和人的因素是困扰发展的主观因素。
(5)部分地区农村经济发展缓慢,农民收入低下,仍处于传统的农业耕作方式,对参加成教培训依靠科技增收信心不足。部分乡镇企业、私营企业等仍以劳动密集型为主,只重视物质投入而看不到人的素质对企业发展的助推作用,对提高职工素质的积极性不高等,是成教发展缓慢的潜在因素。
三、发展乡镇成职教育的思考
随着我国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战略的实施,建设小康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人才的迫切需求,2005年10月全国职业教育大会的召开等,为农村成职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机遇和广阔的发展空间,在机遇与挑战、希望与困境并存的发展时期,乡镇成职教育必须增强全面提高农民素质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围绕农村推进农业产业化新形势,农村成职对职业教育多样化需求的新趋势,必须坚持改革办学体制、教学模式,创新农村人才培训工作新机制,只有勇于走出丛林才能沐浴阳光。
(1)当前乡镇成职教育面临的经费投入不足,培养人才的目标、质量不能真正适应社会需要的现状等,解决问题的主要途径是用产业化的思路和市场经营理念运作成职教育,要变办好乡镇成校为经营好成校。在坚持正确的办学方针下,要向民办培训机构、相关人才资源培训实体机构学习他们挖掘市场、分析把握市场的经验。一句话:就是要用企业的理念经营农村成职教育,要用市场的手段组织农村成人。建立起品牌的专业、品牌的师资、品牌的学校,在农村人才资源培训市场上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学校的办学实力在产业化运作中提升,最终实现学校发展与人才培养双赢互动。成职教育发展产业化,使乡镇成校必须面临的、不可回避实质性课题。早转变早发展,慢转变慢发展,不转变不发展。
(2)职成发展一体化。“成人教育”一词的由来是因其受教育对象是成人,而就其所从事教育内容均属职业教育范畴,农村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两教”)同属于农村教育体系的组成部分,成职一体化发展有助于互补双赢。作为高中编制的区(县)级职业教育中心,有良好师资队伍、教学设备、实习基地,但与农民相距遥远,难解农村需求科技之渴,而改革中的乡镇成校虽与农村零距离接触,但缺少师资、教学实习设备、新科技项目等,不能满足成职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把成职教育拿入职业教育中心的统一管理范畴,等同职教教师并作为其外派机构,与地方双重管理,实施“两教”一体化发展,有利于拉长职业教育为农服务链条,实现职业教育由职前教育走向职中、职后教育,实现具有真正意义上的职业教育,而成职教育以职业教育为后盾,发展起来更踏实,服务“三农”更有效。我认为坚持在区一级教育行政部门统一领导下,以职业教育中心为主管理,乡镇统筹配合管理, “两教”发展一体化,使乡镇成校管理体制重新改革,能切实有效地改变乡镇成校当前办学现状。
(3)整合教育资源,组建社区教育学校。加强由当地政府统筹下的农科教领导力度,积极探索新的农村经济体制条件下工作的新模式,构筑新的成职教育工作体系,增强为“三农”服务能力。在各乡镇成校的基础上,组建社区教育学校,可设想以县(区)所辖区划为主,把邻近几个乡镇成校联合一起,建一所达到初中建制的社区教育中心学校,建强阵地,按社区教育工作体系,实施全员(覆盖社区全体成员),全程(人的生命发展过程)、全面(包涵思想道德、基础文化、职业技术、艺术修养等)的教育,克服当前乡镇成校办学所数多,师资、教学设施、设备严重不足的矛盾,由“小而多”向“大而全”合并,办成规模,立足于为大农业服务,这也是一种可行的乡镇成职教育发展模式。
以上三种乡镇成职发展模式的思考,不同程度能克服现实弊病,达到促进乡镇成职教育发展的目的。在当前我国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时期,乡镇成职教自身必须改革,只有坚持正确的成职教改革观、发展观,才能有效克服现实弊病,走出一条与农村经济发展相适应办学之路。
正视乡镇成职教育的发展现状,研究其产生现状的深刻原因,积极探索新形势下乡镇成教的发展趋势,运用农村市场经济的发展观点,变革其原有办学体制、办学模式,积极推进农村教育体制改革,使乡镇成校加快发展,真正肩负起能造就大批高素质的劳动者的重任,服务“三农”,推进农业产业化,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学习化的需求,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
参与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