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淡水资源保护范文

淡水资源保护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淡水资源保护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淡水资源保护

第1篇:淡水资源保护范文

关键词:水资源保护可持续发展水法

一、水资源保护的含义

水资源保护是一个国家为了满足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需要,维护水资源的正常使用功能和生态功能,采取经济、法律、行政科学的手段合理地安排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并影响水资源的经济、生态属性的各种行为进行干预的活动。

水资源保护从广义上讲包括水量保护与水质保护两个方面,也就是通过行政、法律、技术、经济等手段合理开发、管理和利用水资源、保护水资源的质量和供应,防止水污染、水源枯竭,水流阻塞和水土流失,以满足社会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对淡水资源的需求。在水量方面应全面规划、统筹兼顾、综合利用、讲求效益,发展水资源的多种功能。注意避免水源枯竭、过量开采。同时,也要顾及环境保护要求和生态改善的需要。在水质方面,应防治水污染,维持水质良好状态,要养活和消除有害物质进入水环境,加强水污染的防治和监督。

二、我国水资源概况和水资源保护的迫切性

2.1、我国水资源总量较多,但按人口、耕地平均占有水平很低与世界上许多国家相比,我国水资源问题比较严重,尽管我国河川径流总量居世界第六位,仅低于巴西、苏联、加拿大、美国和印度尼西亚,但是由于我国国土辽阔,人口众多,按人口、耕地平均,人均和亩均占有量均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人均占有量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左右,亩均占有量仅为世界亩均占有量的3/4.据对149个国家和地区的最新统计,中国人均占有量已经退居世界110位。因此,正确处理好水及人和人及于水两方面的关系比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艰巨复杂。

2.2、我国水资源在地区上分布不均,水土组合不平衡。

我国的水量和径流深的分布总趋势是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并且与人口数耕地的分布不相适应。81%集中分布在长江及其以南地区,而耕地面积仅占全国的36%;淮河及其以北地区耕地面积占全国64%,而水资源仅占全国的19%。其中黄、淮、海、辽四河流域内耕地面积占全国的42%,然而水资源才占全国的9%。从而形成了南方水多耕地少,水量有多余,北方耕地多而水量少,水资源短缺,因此改变水量的空间分布,使水资源合理地被利用充分发挥其效益就被提到日程上来,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就是一个很好的特例。

2.3、我国降水及河川的年内分配集中,年际变化大,连丰连枯年份比较突出。

大部分地区的降水受季风影响,在年内年际之间有很大变化,汛期四个月的降水量和径流量占全年的60%—80%,集中程度超过了欧美等国家。

第2篇:淡水资源保护范文

    一、中国的淡水资源的现状

    1、我国淡水资源总量较多,但按人口、耕地平均占有水平很低与世界上许多国家相比,我国淡水资源问题比较严重,尽管我国河川径流总量居世界第六位,仅低于巴西、苏联、加拿大、美国和印度尼西亚,但是由于我国国土辽阔,人口众多,按人口、耕地平均,人均和亩均占有量均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人均占有量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左右,亩均占有量仅为世界亩均占有量的3/4。据对149个国家和地区的最新统计,中国人均占有量已经退居世界110位。因此,正确处理好水及人和人及于水两方面的关系比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艰巨复杂。

    2、我国淡水资源在地区上分布不均,水土组合不平衡。我国的水量和径流深的分布总趋势是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并且与人口数耕地的分布不相适应。81%集中分布在长江及其以南地区,而耕地面积仅占全国的36%;淮河及其以北地区耕地面积占全国64%。

    3、我国降水及河川的年内分配集中,年际变化大,连丰连枯年份比较突出。我国主要河流都出现过几年来水较丰和几年来水较枯现象。例如黄河在过去几十年中曾出现过连续9年(1943—1951)的丰水期;在近几十年内也曾出现过连续28年(1972—1999)的少水期,其中断流21年,而且在1991到1997年间是年年断流,总断流时间是717天,平均每年断流102.4天。降水量和径流量在时程上的这种剧烈变化,给淡水资源的利用带来困难。要充分利用淡水资源势必修建各种类型的水利。

    4、是淡水资源污染波及全国。如果从淡水资源人均占有量上说,中国缺水主要是指北方区域的话,那么,淡水资源的污染却是一个具有全国性的问题。而且,越是丰水区和大城市,越是人口密集地区,往往污染越是严重。结果丰水区出现水质性缺水的现象。这是中国淡水资源更为严重的问题。最近,中国水利部门对全国约700条大中河流近10万公里的河段进行水质检测,结果是近1/2的河段受到污染,1/10的河段被严重污染,不少河水已失去使用价值。另据调查,目前全国有90%以上的城市水域,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在部分流域和地区,水污染已从江河支流向干流延伸、从地表向地下渗透、从陆域向海域发展、从城市向农村蔓延、从东部向西部扩展。近年来中国废水、污水排放量以每年18亿吨的速度增加,全国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每天的排放量近1.64亿吨,其中约80%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水域。

    5、用水效率低和过度开发并存。首先是用水效率低,而且,越是缺水的地方,效率就越低。比如,严重缺水的黄河流域,农业灌溉大量采用的还是大漫灌方式。宁夏、内蒙灌区,每亩农地平均用水量都在1000立方米以上,比节水灌区高几倍到十几倍;农业用水利用率普遍偏低,目前,生产单位粮食的用水量是发达国家的2倍~2.5倍。农业用水如此,工业用水也是如此。目前中国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远低于先进国家75%的水平,单位GDP用水量是先进国家的十几倍到几十倍,一些重要产品单位耗水量也比国外先进水平高几倍,甚至几十倍。

    6、对淡水资源过度开采的情况日趋严重。比如海河流域,海河流域是中国人口最密集的地区之一,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大部分地区和山东、山西、内蒙、河南部分地区,区域内有26个大中城市。这个地区也是中国最为缺水的地区,人均只有293立方米。这些年来,这里的社会经济的状况发生了很大变化。同20世纪50 年代比,人口增加一倍,灌溉面积增加6倍,GDP增加30多倍,使得总用水量增加了4倍,大大超过淡水资源的承载力。结果,地表水、地下水长期过度开采,开采率达到98%,远远超出40%的警戒线。据水利部提供的数据显示,全国地下水超采区已从20世纪80年代的56个,扩展到目前的164个,超采面积也由8.7万平方公里扩展到18万平方公里;年均地下水超采量超过100亿立方米,有6万多平方公里的地面出现不同程度的沉降。一方面,中国的淡水资源就不够丰富;另一方面,用水的浪费,水质的严重污染,使得可用淡水更加紧张。从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的缺水现象由局部逐渐蔓延至全国,对农业和国民经济带来了严重影响。据统计,在正常年景下,中国缺水总量估计已达400亿立方米,“十五”期间,农田受旱面积年均达到3.85亿亩,平均每年因旱减产粮食350亿公斤。全国农村有3.2亿人饮水不安全。有400余座城市供水不足,较为严重缺水的有110座,缺水和水的污染,对环境和人的身心健康都产生严重的影响。

    二、淡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措施

    面对淡水资源的严峻挑战,中国的决策层和普通百姓都开始行动起来。在“十一五”规划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政府已经清醒地认识到中国淡水资源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制约和挑战,告诫人们要增强忧患意识,并提出了树立科学发展观、改变经济增长方式等非常重要的、有针对性的指导方针。值得注意的是,“十一五”规划,第一次提出了有关淡水资源必须完成的具体管理指标,比如,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30%,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减少10%。

    (一)是加快南水北调工程进度。

    中国闹水荒,主要是指北方。特别是近20年来的自然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淡水资源南多北少的趋势更加严重。这种由自然、地理、气象等因素所形成的淡水资源分布情况,单用软科学的办法是很难解决问题的。必须用硬办法。正在进行中的南水北调工程,就是硬办法之一。“十一五”规划明确提出,要加快南水北调工程。

    (二)是进一步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

    建设节水型社会,是“十五”计划就提出的一项战略措施。并且取得了明显成效。它是解决中国干旱缺水问题最根本、最有效的战略举措,也是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重要手段和基本途径。进入“十一五”以后,同过去相比的一个显着特点,就是在深化节水型社会的建设中,特别强调了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和改变经济增长方式,不再是GDP决定一切,而是把包括节水指标、治污指标在内的综合性指标,作为考核干部政绩的依据。

    (三)是加快淡水资源管理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

    1、完善流域管理与行政区域管理相结合的淡水资源管理体制。重点是合理划分流域与区域管理的事权。加强流域取用水总量控制、水功能区监督和水量调度管理职能,探索建立流域科学决策民主管理机制。同时,加快淡水资源统一管理进程,对有关资源管理的职能进行归并,强化各区域淡水资源监督管理的能力。鼓励用水户参与用水管理,通过多种形式使用水户参与到水量分配、水价制定等水管理事务中来,促进政府调控、市场引导、公众参与的节水型社会管理体制的形成。

    2、推进水务体制改革。重点是,建立健全政企分开、政事分开、责权明晰、运转协调的水务管理体制。在国家政策指导下,积极推进水务产业化与市场化进程,逐步建立政府主导、社会筹资、市场运作、企业开发的水务良性运行机制。建立多元化、多渠道、多层次的水务投融资机制。加强政府对水务市场的监管,构建有利于水务行业市场化、产业化发展的宏观政策环境和配套改革措施。整合水务产业,培育跨区域的大型水务集团,推进水务行业产权制度改革。

    3、创新淡水资源管理的内在机制。其中包括,充分发挥市场在淡水资源管理中的作用,通过经济手段的运用,促进全社会建立节水防污的内在激励机制。积极推进水价改革,建立科学合理、促进淡水资源高效利用的水价形成机制。开征中央电厂和农业用水淡水资源费,研究制定促进节水的淡水资源费收取机制。合理提高水利工程供水水价和城市供水水价。全面开征污水处理费,并调整费用水平。实行用水超计划、超定额累进加价制度,适当拉开高耗水行业和其他行业用水差价。制定水权交易市场规则,规范水权转让价格,推进水权有偿转让,实现超用加价、节约有奖、转让有偿。据了解,到2010年,中国将初步建立起我国节水型社会的法律、行政、经济技术政策、宣传教育体系,万元GDP用水量降低20%;全国农业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从0.45提高到0.5,全国农业灌溉用水基本实现零增长;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30%;服务业用水效率接近同期国际先进水平。我们坚信,这些目标一定能够达到。

第3篇:淡水资源保护范文

【关键词】水资源;利用;保护;优化路径;可持续发展

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上,水约占73%,地球上水的总量高达14亿立方千米,但其中绝大多数都是人类无法直接利用的海洋咸水,淡水资源仅占全部水资源的不到3%,约为0.36亿立方千米。不仅如此,0.36亿立方千米的淡水资源中,人类能够直接利用的淡水大约只有22.7万立方千米,占淡水总量的0.4%,而大部分的淡水资源都以冰川、地下水、土壤水等形式存在。因此虽然地球是一个名符其实的“水球”,但人类能够直接利用的水资源少之又少。地球上大约有60亿人口,人均水资源十分稀少,由此可见水资源对人类来说即是必不可少的,又是十分稀缺的。

1 我国水资源失衡的现状

自然资源是自然界中能被人类利用的各种物质和能量,是人类进行生产活动和生活的基础,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保证和物质基础,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石,而水资源作为人类不可或缺的资源,可以说是人类生存的前提条件和基本要素,水资源也是孕育人类的基本因素。伴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更新,人类对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程度越来越大,但是水资源的总量是有限的,人类的挥霍无度对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了极大的危害。在现代社会中,由于长期粗放式的使用水资源,水资源消耗和浪费十分严重。水资源浪费的同时,也造成了土壤被破坏、生态结构被破坏、生态系统被破坏。因此,合理保护和利用水资源不仅有利于保护自然环境中的能源,还有利于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可谓一举两得。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在工业、农业等行业中体现了巨大的优势,极大地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同时又减少了污染物的排放,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了对环境的破坏,有利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现。

几十年来,我国为了工业发展和经济迅速增长,粗放式的工业化模式排放了大量的废水、污水,使我国的河流、水系受到严重污染,我国华北地区大量有毒污水被排放到地下水中,给生态造成了毁灭性的灾难,也给人们的健康带来了严重威胁,因此节能减排在工业中的应用减少废水排放是重中之重。此外,由于我国农业发展的需要,为了增收、增产,防止病虫害,农民大量使用农药、化肥,对农村的水资源造成了富营养化以及污染,使大量的优质水资源被破坏。此外,由于我国城市和农村的生活垃圾无序排放,许多工厂的排污管道直通当地河流,生活垃圾随便往河流中抛弃,造成了河流、湖泊中的水被污染[1]。近年来,我国华北、华南、华中地区由于过多地进行工业和环境开发,同时许多不良商家和工厂经营者将大量废水肆意排放,甚至打深井往地底下排放,使地下水严重受污染,许多地方甚至出现了癌症村,环境恶化对人们生活的影响越来越明显。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如果被当成是矛盾的双方,势必导致环境破坏和经济发展受阻。随着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不断增大,坚持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是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两者之间的最好途径。因此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是我国坚持可持续发展路径的需要,也是我国坚持经济和生态环境两手抓的基本国策。

2 我国水资源的利用保护优化策略

2.1 建立科学的水资源监测及保护机制

在新的形势下,面对我国水资源的浪费与污染的现状,政府作为管理部门,应当通过不断调整我国水资源布局,实行严格的水资源和水环境监测与保护机制,构建高效运行的水资源监测网络,打造功能合理、布局完善的水资源监测与保护体系。应当根据我国水资源保护和监测的需要,建立长期监测机制,建立科学合理的数据库系统。因此在充分认识水资源对于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日常生活以及水资源保护的重要性的基础上,还应当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水资源监测制度加强水资源监测与保护的立法,建立技术过硬的水资源监测队伍,培养水资源监测专业人才,才能为规范水资源监测工作奠定基础,使水资源监测体制充分发挥其功效[2]。对于城市排污的监测与水质的监测应当加强,形成综合、立体的水资源监测网络,全方位保证我国水资源的安全。同时应当不断完善污染水资源和破坏水资源的惩罚机制,完善水资源保护立法,并加大执法力度,保证水资源保护有法可依、有法可办、照法办事。

2.2 提高民众水资源利用与保护的意识

意识是行动的先导,在当前我国水资源保护面临诸多环境问题的背景下,要坚持可持续发展路径,合理利用与保护我国水资源,首先应当提高民众的水资源保护意识和生态环境意识。由于我国大部分地区都处于经济欠发达的状态,在经济为最高导向的大环境下,大部分的民众对于水资源的利用与保护意识较差[3]。尤其在农村,许多农民为了眼前的利益,不惜滥砍滥伐、毁山砍树,从而可能导致山体滑坡或水土流失,破坏了森林环境对于山体的蓄水能力和造水能力造成了致命的破坏;一些农民见河里的沙子能够卖钱,于是使用大型挖掘机等设备在河中大量采砂,从而导致了河流改道、农田损毁、村庄被淹。此外由于滥砍滥伐导致的土地荒漠化,以及在农业生产中过量使用农药化肥,造成水体富营养化、水体污染等环境污染和土壤土质下降的情况十分严重。提高民众的水资源保护意识,通过讲解、宣传让农民意识到水资源生态一旦失衡将对人类的生存造成的灾难性影响。

3 结语

此外,加强我国水资源的管理,在农村实行科学灌溉,减少农业用水的浪费,保护森林资源,保护水源地,对城市居民来说,一水多用,节约用水都是合理利用水资源和保护水资源的有效措施。保护水资源人人有责,不要让地球上最后一滴水是我们的眼泪!

【参考文献】

[1]霍雅勤,姚华军,王瑛.中国水资源危机与节水潜力分析[J].资源・产业,2003(1).

第4篇:淡水资源保护范文

关键词:资源节约;水资源保护;生态环境

中图分类号:TV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一直以来,我国保持着人多水少,水资源季节性、区域性特点明显分布不均,水资源缺乏,水环境遭到污染,水生态环境脆弱等问题,已经慢慢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不利于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由此,展开关于水域保护的研究,强化生态环境方面的知识,以争取获得良好的解决策略,在新的形势下,显得势在必行。

一、水资源的基本涵义

水资源泛指在目前的规划的基础上,有着一定规模的,具备承洪能力的地表淡水的区域性水源,这是一个总称。其具体的含义涉及到五个方面。

1、水资源,是指承洪地表淡水水体的一定区域。海洋水是不包括在这范围的;

2、一定规模是指有着一定的承洪能力;

3、水资源的属性是没有限定的,不仅仅包括自然形成的水资源,也同时涉及到人工制造的人工水资源;

4、承洪能力,是指水资源在承载洪水和宣泄洪水方面有着一定的调节作用;

5、所谓的规划基础,是指在政府的批示下,说明其地表淡水区域的范围,比如常常说的规划水库等。

二、现阶段我国水资源保护需要面对的主要问题

1、生活需求难以被水资源资源所满足

改革开放以来,河南省城镇居民的生活水平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这样的形势下,人们对于水资源资源的需求量,以及质量都会提出更高的要求,而有限的水资源,低水平的水资源质量难以满足其需求。

2、经济与人口带来的压力加剧

根据相关资料显示,作为河南省,根据相关数据统计,其在截至2010年11 月 1 日,其常住人口达到了9402万。在这样的新的形势下,经济总量和人口密度都在不断提高,这就要求在防洪防涝方面有着更高的要求,在水资源的需求上有着更大的需要。在这样的情况下,城镇化的发展对于水资源质量和数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在此方面的压力越来越大,将会成为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在这一点上,需要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如此客观的经济和人口压力,只有积极去应对,才能够总结出适宜的策略。

3、工业污染对于水资源的破坏现象严重

此处以河南省为例,河南省水资源范围内往往分布了很多的造纸,制药,化工,建筑装饰的矿山企业,其在生产经营的过程中,势必会造成一定程度的污染。现实情况是,企业产生的废水在不经过处理的情况下,任意的排放到水资源,严重影响了水资源的质量。根据相关资料显示,在 2011 年对于河南省具有代表性的水库进行了一系列的取样调查,发现其水质严重恶化,水质溶解的氧气含量很低,导致死鱼事件的频频发生。追究到底,还是工业污染带来的水资源破坏。这样的情况在河南地区表现的很明显。

4、水资源环境保护问题很严重

现阶段,很多的城市其污水管网的基础建设和污水处理的相关设备都做得不到位,常常出现管理失误,处理效率低,以及污水在不处理的状态下进行排放等操作。再加上农药和化肥的不合理使用,水土流失等,使得水体的污染情况越来越严重。

三、加强水资源保护,改善生态环境

1、加强水质污染技术研发,深化流域内污水治理

1.1、继续做好做好全流域重点排污检查,展开流域内工业污水排放监督检查工作,根据调查结果依法通报排污不合格的工业生产者,并采取严格的处罚措施,勒令其整改。 相关政府还需要严格管理纳污红线, 对于流域内的排污口设定审批模式。与此同时,还需要对流域内排污口的纳污量监测工作,做好日常监督监测工作,并根据实际工作情况进行通报,做到排污信息的公开化、真实化,积极推进全民水污染防治工作。

2.2、对于已经过度污染的流域,要做好治污工作。 要深化加强污染治理的科技技术手段研发, 提高污水治理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同时,还需要加强流域内的突发性水污染事故的处理能力,加强应急能力建设,并定期展开流域内的污染源风险评估,分析污染危害,并提出防治应对措施,做到防范于未然。 不断提高流域机构管理水平,不断增强流域机构在水资源保护中的作用,做到水污染事故的早发现、早报告、早调查、早处理,最大程度减轻水污染危害,促进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

2、讲究法制,不断强化对于水资源保护的监督力度

对于水资源保护工作,除了预防,宣传之外,我们必须要有强有力的法律基础来保证其顺利的开展。由此在健全的法律体制下,对于违法占用水资源资源的行为,予以严格的审查,惩罚,充分发挥出法律监督的作用。由此,需要相关部门在水资源保护上做到,定时的检查水资源的质量和环境,一旦发现异常,及时调查原因,对于期间出现的违法行为,予以严格的查处。对于一些没有经过审批就开始占用水资源资源的建设项目,坚决予以查处,要求做到停止或者恢复原始水资源环境的操作;还要注意对于已经审批过多建设项目,要明确水资源和建设之间的界限,避免建设过程出现对于水资源的占用。上述的几项工作都是需要我们开展监督工作的,这需要引起各个部门的重视。

3、优化服务,提高部门在水资源保护工作上的效率

各级人民政府,应该积极响应国家在水资源保护方面出台的政策和规定,按照相应的指标和标准,开展有效的水资源保护工作,尤其是在对于水资源项目的审批上,要处理好经济发展和水资源保护两者之间的关系,以最少的水资源占用或者是不出现水资源占领的前提下,去实现建设项目的运行;在此环节需要重视服务的质量,强化部门之间的相互联系,不断优化程序步骤,实现效率的提高,争取将水资源的保护工作和项目的开发做到和谐统一,将服务的质量不断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

4、强化宣传,提高人们对于水资源保护的认识水平

对于水资源的保护,首先要不断提高人们对于水资源的认识水平。所谓的水资源,不仅仅在防洪,排涝,储水,用水,灌溉,水运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在生态方面,文化建设方面以及景观构造上也表现出独特的功效,作为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保障,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水资源是一种稀缺的资源,也是一种公共环境,在水资源管理上缺乏科学性和长远性的思考,将会严重影响水资源的健康发展。基于这样的理念,我们应该在全社会范围内,强化宣传,不断激起人们对于环境保护,水资源资源利用上的科学认识,从而促使其参与到水资源保护的过程中去。

5、完善机制,不断实现水资源保护工作的长久性

不断健全占用水资源的审批制度,在此环节注意奖罚分明,对于那些不按照相关程序进行的水资源占用,坚决追求其责任,从而保证行政许可相对人的知情权,监督权等,在步骤上明确其主体的程序,时间限制和审批的流程;基于这样的机制,开展全面的水域监控工作,使得水资源的保护进入健康,有序,高效的管理体系,一旦出现异常,及时开展保护工作,使得其可以持续有效的运行下去。

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的水域资源保护工作还存在很多方面的漏洞, 因此,推进水生态文明的建设,必然离不开在深层次、大范围、高水平的推广适应节约水资源以及保护水环境的产业结构,从源头上扭转水生态环境恶化趋势,才能系统科学地解决水的问题,从而实现人和水的和谐发展,经济和环境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程 静.坚持科学发展建设循环水务为“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提供可持续的水资源保障[J].北京水务,2011(06).

[2]王 ,窦 明,张润庆,汤 勇,张远东.基于“三条红线”约束的滨海区多水源联合调度模型[J].水利水电科技进展,2012(06).

第5篇:淡水资源保护范文

关键词: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水资源保护

水资源是一切生物包括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资源,是人类生产、生活不可缺少的有限自然资源,也是支撑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经济资源。随着水资源短缺在世界范围内的蔓延,以及生态环境污染的日益加剧,水资源问题已成为我们关注的重要课题之一,

1.水资源简析

水资源是指可以让我们直接利用,具有质量和数量保障的淡水资源。地球是一个水球,地球上的水的总量大约是13.9亿立方千米, 但有97%是海洋咸水,可直接为我们所利用的淡水的总量仅仅是0.36亿立方千米,不到总水量3%的淡水中,有77. 2%是以冰帽和冰川的形式存在于高山上的,很难被直接利用。湖泊、江河等地面水的总量大概有23万立方千米,占据淡水的0.36%。22.4%为土壤水和地下水,这其中有3分之2的地下水是埋于地下的深处。所以只有大概20%的淡水是可以为我们利用的,但是可以让我们直接利用的淡水就只有淡水总量的0.3%。由此可见,水资源是极具稀缺性的。

2.水资源可持续发展

2.1农业水资源优化使用

在世界中,70%的用水为农业灌溉用水,但其实际利用率是比较低的,水资源的浪费情况很严重。据统计,世界上农业灌溉用水中,只有37%作用于农作物生长,剩余的63%是浪费了。所以农业水资源的优化使用是重中之重,我们应该以农业水资源使用优化为龙头,经过先进技术应用推广,不仅有助于农产业和土地利用的布局调整,也有助于整个农村资源,尤其是广大农村水资源的科学、合理、可持续的利用。

农业水资源优化使用的技术性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点:积极推广秸秆还田、晚收晚种、薄膜覆盖等先进技术。降低输水损失,提高渠系的利用指数,做好渠道的防渗。因地制宜兴建喷灌、管灌、滴灌等有效用水工程,实施管道的输水。扩宽水资料有效利用面积,提高灌溉水利用系数和复种指数,调整农业种植的结构,发展低水投入及高效的农业。最后,加强农业的水资源科学使用的宣传工作,发展良好的生态水资源使用氛围。

2.2 水资源优化配置

水资源优化配置主要为,提高水的利用率,降低工业用水量。降低工业的用水量的主要途径有:提高用水循环率,争取减少用水,改革生产用水。最近几年,中国对水的重复应用工作也逐渐发展起来。当今世界上很多的工业发达国家都已经把提高工业的重复用水当做解决市区用水资源困难的重要手段。而在某些水源非常紧张的地方,水的重复利用已经达到比较高的水平,平均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只为20%到30%,总体水平还是较低。倘若我们把这个重复利用率从20%提升到40%。提高工业的用水利用重复率,不但是合理利用水的重要措施,同时还减轻了废水处理量,减少了工业的废水。

2.3水资源科学利用

通过传统的水库调节流量,水库能把丰水期多余的水量放在库内,从而补充枯水期的不足流量。同时可以提高水源的供水能力,还能为发电、防洪、发展水产等的多种用途进行服务。现在各个国家在河、江上建造的库容量超过1亿立方米的水库有1349个,它的总蓄水量是4110立方千米。但随着建库选址的日益困难,在很多工业发达的国家,水库建设成本迅速提高,这在我国也将显现。我国目前已开展跨流域调水。即由丰水的流域向缺水的流域进行调节。这些工程将有助于改进缺水地方的水的不良状况,同时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恢复湖泊、江河的水质。运用系统分析方法,研究污水处理的规模、水体自净、水质目标、费用、污水处理效率之间的互相的关系,运用评价技术和水质模拟预测,寻找优化治理的最佳方案,同时制订出水污染控制的规划。

合理地利用地下水。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水资源,它的存量比湖水、河水和大气水分总和还要多。但是因为它的补给速度比较慢,过量地进行开采就会引起很多的问题。所以我们在开发的时后,应该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第一,建立监测网,可以随时去了解水质变化情况和地下水的动态,让我们可以立刻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第二,运取人工补给的方法,可是一定要注意地下水的污染情况。第三,加强对地下水源探察的工作,合理布局,全面规划,掌握水文、地质的资料,全面考量地下水和地表水的综合利用,从而避免过多地开采水源。

3.水资源保护探讨

加强对水资源的管理,制定防止污染和合理利用水资源的法律法规、改善用水经济的政策。例如加强保护、堵塞渗漏、提高水价等等。同时提高人们的 意识,从而减少对用水浪费的状况。

随意开发利用地下水。尤其是某些新建的企业、公司,有些不办理手续的,不经许可的,却擅自凿井或者扰乱用水秩序、非法取水。公司没有按照一定的规定用地下水的表现在,自备井的取水期已经满了,但是还不立刻并进集中供水管网或者关停,又或者不安装计量的设施、不换已经不可以正常应用的计量设施。保护水资源的行政执法力度不够。对于一些非法凿井用水的行为监管并不到位,缺乏一些强硬、坚决的有效手段,处罚的力度不足够,不能适应水资源管理工作的紧迫形势。

以上的问题是对水资源管理工作的一个重大挑战,这是必须加强工作的力度。依据国家工作的要求,落实比较严格的水资源的管理制度,加强监管,加大力度做好水资源管理工作,规范用水的秩序,把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作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所以必须统观全局,统筹全局,尽力做好水资源的管理工作,强化国民的水忧患意识。

4.结语

随着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水资源不仅是农业的命脉,更为人类生存的命脉,更是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命脉。我们要推进社会、经济的发展,一个非常重要的前提就是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优化和提高水环境能力和水资源供给能力,适应经济的全面协调发展,为此优化资源配置,从法律、教育和行政的层面加强水资源保护。

参考文献:

[1]李鹰. 水资源的战略资源属性[J]. 中国水利, 2001, (06).

第6篇:淡水资源保护范文

关键词:水资源;现状;开发;利用;保护

1 水资源的现状与特点

1.1 空间分布不均匀

中国的东部和西部,南方和北方水资源的分布极不平衡。地表径流分布的趋势与降水量的分布趋势基本一致:南方多水、北方少水;近海多余内地,山地多于平原。长江流域以北,包括黄河、淮河、海河的山东、东北各河流,以及内蒙古、西北、的内陆流域,这个广大地区虽然面积接近全国的63.47%,但径流量却只占全国的16.54%。除东北东部地区缺水现象不太严重外,整个北方和西北地区雨量少,径流不多,水量普遍不足。

1.2 时间分布上很不均匀

中国河流大部分处于季风区内,由于降水季节分配不均,河川径流季节分配也很不均匀,洪枯流量相差很大,汛期洪水暴涨,容易泛滥成灾,枯水季节水资源又十分不足,并且贫水地区的变化一般大于丰水地区。地下水资源总量随降水和地表水补给量而变化,一般地下水量随时间变化不大。当遇到连续干旱年,地下水位会大幅度下降。

1.3 人均占有量少

中国水资源总量不算少,居世界第6位,但按人口平均占有量计算,中国每人平均占有的水资源量还不及世界平均水平的1/4,仅相当于美国的1/3,加拿大的1/40。

1.4 地区分布不均

中国水资源的地区分布与人口和耕地的分布很不均匀。南方地区的长江流域、珠江流域、浙闽台流域、西南诸河四区域占全国面积的36.5%,耕地面积占全国的36.0%,人口占全国的54.4%,但水资源总量却占81%,人均占有水量为4180m3,为全国均值的2.3倍。

2 水资源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水土流失严重

随着森林的砍伐和草原的退化,土地荒漠化和土壤侵蚀日趋严重。在自然力的作用下,形成1cm厚的土壤需要100~400年的时间,因而土壤侵蚀是一场无声无息的生态灾难。严重的水土流失导致长江干流河道不断淤积,造成了荆江河段的“悬河”,汛期洪水水位高出数米到数十米。由于泥沙淤积和围湖造田,长江中下游琥珀减少,琥珀蓄水能力大为减弱。

2.2 旱涝灾害频发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旱灾的发生频繁明显增加,严重程度逐年递增,波及范围也越来越广,城市暴雨造成的水灾也会造成巨大的社会影响,此外,持续降雨或者暴雨引发的山洪灾害往往造成重大人员伤亡。

2.3 水质污染严重

我国地表水最常见的水污染、重金属污染、富营养化污染。其中我国多数污染河流的污染特征都属于有机污染。而由于中国对工业含重金属废水的排放控制较早,因此在全国范围内水体重金属污染面积不大。而中国主要淡水湖泊都已呈现出富营养化现象。

3 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3.1 水资源的保护现状

水资源保护理念陈旧,保护制度不完善,水资源管理存在缺陷,水资源保护队伍不健全,水资源保护手段单一,水资源保护宣传不够。

3.2 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与利用对策

水资源作为一种基础性的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的经济资源,是生态与环境的控制性要素,是建设与发展的基础和支撑。目前,水资源短缺、水环境污染、水生态退化已经成为影响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之一。

3.2.1 转变思想观念。水是可再生资源,但并不等于“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尤其是淡水更是极其有限的资源。政府应该加强水资源保护的宣传,改变人们的用水习惯,让节水理念深入人心,形成全民节水的风尚。加强水危机意识是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是实现人水和谐相处的先决条件。只有每个公民都意识到水资源保护的必要性与紧迫感,并付诸实际行动,中国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才有希望。

3.2.2 强化水资源管理。水资源管理必须通过政策法规措施这一手段来实施。目前中国的水资源管理水平还有待加强,必须完善水资源的管理体制,改变水资源管理的无序状态,提高用水的科学管理水平。水资源是十分有限的,因此应该更加合理、优化地进行配置。所谓水资源配置是指在流域或特定的区域范围内,遵循有效性、公平性和可持续性的原则,利用各种工程和非工程措施,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和资源配置的准则,通过合理抑制需求、保障有效供给、维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等手段与措施。

3.2.3 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在农业生产方面,传统的大水漫灌消耗水量巨大且效率不高,应采用喷灌、滴灌和微灌等节水高效的新灌溉方法。在工业生产方面,应改变工业用水不合理的布局和落后的生产工艺,降低单位产品生产的耗水量,提高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减少工业废水的排放量。

3.2.4 治理水污染。造成水污染的来源主要有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和农业废水。工业废水水量大,且常含有大量有毒有害物质,若处理不达标就排放或直接排放或事故排放都会造成重大环境灾害。而对于工业废水污染,必须加强对工业污染源的管理,达标排放,不允许将企业的治污责任和成本转移给社会。

3.2.5 广开新水源。在水资源越来越紧张的今天,依靠科技进步,广泛开辟新水源是解决水资源危机的一条途径。这里所谓的新水源,是指除常规的江河、湖泊、水库等地标水和地下水之外,目前尚未得到有效利用的其他形式的水资源。

3.2.6 保障生态用水。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是保障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所必须坚持的基本方针。整体生态环境的好坏与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利用有着密切的联系。植树造林、扩大植被覆盖率可以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治土地沙漠化。植被能对近地小气候起重要的调节作用,增加降水量,改善降水量,改善生态环境,为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创造条件。

4 结语

近年来,水资源保证问题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的显示出来,水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已经成为地区发展的中心问题和经济发展的主要制约条件。因此,对中国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问题的研究,对于当前社会发展是十分重要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张利平,夏军,中国水资源状况与水资源安全问题分析[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2009,8(2).

第7篇:淡水资源保护范文

>> 单位GDP要创造更多就业 水资源危机与保护 水资源利用与保护 水资源问题引起更多关注 浅谈水资源保护问题 水资源保护危情时刻 淡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水资源环境保护的研究 浅析水资源利用与保护 浅谈如何加强水资源保护 保护水资源,促进人水和谐 水资源保护技术探析 水资源的保护与利用 水资源循环保护技术 谈水资源的保护及管理 水资源保护及对策探究 水资源污染问题与保护对策 县域水资源分析与保护 保护水资源,从现在做起 浅谈水资源的保护与利用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 > 艺术 > 保护水资源 创造更多就业 保护水资源 创造更多就业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 杨晓 马金桥")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与会嘉宾点亮《2016年联合国世界水发展报告》

全球有一半的劳动者――15亿人――受雇于水与自然资源依赖型产业。《2016年联合国世界水发展报告》于5月11日在中国北京,报告主题为“水与就业”。报告指出,水资源短缺及与获得水和卫生设施相关的问题可能会在未来数十年限制经济的增长和就业岗位的创造。

“推动高质量就业的同时保护环境并确保可持续水管理,这会减少贫困、促进增长并为大家创造一个体面就业的未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自然科学部助理总干事史凤雅(Flavia Schlegel)女士说。5月11日,她与国际劳工组织、联合国粮农组织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驻华代表一同了最新版本的《联合国世界水发展报告》。 著名歌手尚雯婕现场演唱

“就业岗位的增加、经济增长与体面工作的创造依赖于水资源的可持续管理及水相关服务的提供。”联合国世界水资源评估计划(WWAP)的协调人史蒂芬・乌伦布克(Stefan Uhlenbrook)说。

该报告于2016年世界水日当天在全球。在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背景下,报告彰显了水资源在向绿色经济过渡过程中的关键作用。该议题对中国的发展也至关重要。

《联合国世界水发展报告》由世界水资源评估计划为联合国水机制撰写。该机制是联合国机构间关于淡水资源和相关议题的协调机制。报告详尽说明了当前全球水资源的状态。2012年之前,报告每三年一次。从2014年起,报告针对与水相关的特定主题每年一次。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劳工组织和联合国粮食与农业组织参加了此次活动。天士力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对活动给予了大力支持。 与会嘉宾畅谈“水与就业”

天士力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闫希军:

通过创新提高水资源合理开发 天士力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闫希军发表精彩洋溢的演讲

《2016年联合国世界水发展报告》活动受到天士力控股集团大力支持。多年来致力于水资源保护和研究的天士力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闫希军在会上做了精彩洋溢的演讲。

水是人类发展的核心问题

水是生命之本,是人类生存、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基础,也是保障人们卫生健康的基本条件。世界上与人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有限的淡水资源其供应和质量正受到严峻的威胁,水资源的问题越来越成为关系人类发展的核心问题之一。国际社会倡导可持续发展的模式,而水资源的利用和管理也必须提到重要的位置。

今天,《2016联合国世界水发展报告》以“ 水与就业”为主题,特别凸显了水资源对世界范围内的摆脱贫穷、创造就业、改善生活、支持发展的基础作用,这种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在联合国的倡导下,对水资源可持续发展和管理的理念日益得到广泛的认同和进一步的实施,这是人们期望的积极的成果,也是未来必须进一步努力的方向。

我们生活在一个人口不断增加、经济逐年增加、城市化持续推进、消费不断提升的时代。联合国在去年的《水发展报告》中就指出:以目前的用水比例推算,全球在15年后将缺少40%的水。我们非常赞同去年《水发展报告》中所提出的观点,目前水资源可以应付全球的需求,但要确保仍可满足需求,我们就必须大幅度改变水的应用、管理和分享的方式。

水的供应状况、质量和水平影响着生命的质量。人们对水的研究和认识取得了一些积极的进展。通过创新的解决方案和先进的科学技术,提高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可持续利用水平,将是人们应对水资源短缺、水环境恶化的重要选项。

天士力践行企业社会责任

一家企业的作用是有限的,但我们希望融入到联合国倡导的这样一个大行动之中,协同进行合理地保护,科学地管理,可持续地利用水资源。对中国来说,水资源的保护、管理、研究和利用任重而道远。作为企业,我觉得责任非常重大。一是要管理好我们在生产过程中怎么能够不污染环境,不污染水源;再一个就是要用我们已经知道的技术,去节约开发水资源,研究怎么能利用好不同的水。

天士力作为大健康的倡导者、实践者和发展者,在我们的健康三个板块的布局之中,每一项都离不开水。我们把水作为一个大文章来做,作为一个大科研课题来做,我们与北大和国际著名的科学家成立了水的标准研究室,我们第一个奉献给社会的是“C胞活力小分子团”矿泉水。我们知道中国一泉好水就在长白山,它是世界上三大矿泉水资源之一,水周边生态环境非常好。其地下的水资源要经过50年以上的火山岩的净化,再自涌到地表,水没有被污染。我们每天喝水,除了组织间隙需要水,更重要的是细胞需要水,发挥物质代谢、能量代谢的生物活力。人体需要矿泉水,每天补充一到两瓶是最好的。

中国现在不但水缺乏,好水更为缺乏,因此需要对水资源进行合理开发利用。为保持水资源的持续开采,我们从自涌的泉水中只取一部分,30%要放回大自然。我们的水通过第三方检验,符合欧盟优质矿泉水标准,品质卓越。谁说中国没好水,这个水就是达到世界行业标准的一瓶好水。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自然科学部助理总干事史凤雅发表演讲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自然科学部助理总干事史凤雅:

投资水就是投资工作

《2016年联合国世界水发展报告》实际上是联合国的最权威的出版物之一。它由31个联合国水机制成员以及38个国际合作伙伴共同努力调研和撰写完成的,真正体现联合国系统发出同一个声音。2015年9月,国际社会确定了下一个15年的发展目标,该目标和水息息相关。许多发展中国家其农业、工业和城市化发展速度非常之快,实际上已经面临着水短缺的问题,而且有可能受到气候变化等一些负面的影响。据预测,到2050年,全球生产用水量将增加400%左右。那么这些水将从哪里来呢?联合国确定的目标非常明确,其中人权目标就是要给大家提供体面的工作和生活,同时减少贫困,促进地球的可持续发展。水的质量和水的卫生毋庸置疑也是跟这个紧密相关的。然而目前每年还有200多万例死亡跟不合格的水质有关。我们的信息非常明确:投资水就是投资工作,就是投资可持续发展。现在,一些低技能的人工正面临失业。但是,创造高技能的工作,同时保护环境,保护水资源,能够形成可持续性的发展,从而减少贫困,促进经济增长,创造一个光明的未来。 联合国世界水评估计划协调员史蒂芬・乌伦布克发表演讲

联合国世界水评估计划协调员史蒂芬・乌伦布克:

第8篇:淡水资源保护范文

关键词:水资源,水体污染,水资源保护

 

一、水体污染的种类

1.水体富营养化

水体富营养化是一种有机污染类型,由于过多的氮、磷等营养物质进入天然水体而恶化水质。施入农田的化肥,一般情况下约有一半氮肥未被利用,流入地下水或池塘湖泊,大量生活污水也常使水体过肥。过多的营养物质促使水域中的浮游植物,如蓝藻、硅藻以及水草的大量繁殖,有时整个水面被藻类覆盖而形成“水花”,藻类死亡后沉积于水底,微生物分解消耗大量溶解氧,导致鱼类因缺氧而大批死亡。水体富营养化会加速湖泊的衰退,使之向沼泽化发展。

海洋近岸海区,发生富营养化现象,使腰鞭毛藻类(如裸沟藻和夜光虫等)等大量繁殖、密集在一起,使海水呈粉红色或红褐色,称为赤潮,对渔业危害极大。近年来渤海北部和南海已多次发生。

2.有毒物质的污染

有毒物质包括两大类:一类是指汞、镉、铝、铜、铅、锌等重金属;另一类则是有机氯、有机磷、多氯联苯、芳香族氨基化合物等化工产品。许多酶依赖蛋白质和金属离子的络合作用才能发挥其作用,因而要求某些微量元素(例如锰、硼、锌、铜、钼、钴等),然而,不合乎需要的金属,例如汞和铅,甚至必不可少的微量元素的量过多,如锌和铜等,都能破坏这种蛋白质和金属离子的平衡,因而削弱或者终止某些蛋白质的活性。例如汞和铅与中枢神经系统的某些酶类结合的趋势十分强烈,因而容易引起神经错乱,如疯病、精神呆滞、昏迷以至死亡。此外,汞和一种与遗传物质DNA一起发生作用的蛋白质形成专一性的结合,这就是汞中毒常引起严重的先天性缺陷的原因。

这些重金属与蛋白质结合不但可导致中毒,而且能引起生物累积。重金属原子结合到蛋白质上后,就不能被排泄掉,并逐渐从低剂量累积到较高浓度,从而造成危害。典型例子就是曾经提到过的日本的水俣病。经过调查发现,金属形式的汞并不很毒,大多数汞能通过消化道而不被吸收。然而水体沉积物中的细菌吸收了汞,使汞发生化学反应,反应中汞和甲基团结合产生了甲基汞(Hg-CH3)的有机化合物,它和汞本身不同,甲基汞的吸收率几乎等于100%,其毒性几乎比金属汞大100倍,而且不易排泄掉。

有机氯(或称氯化烃)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其中一个或几个氢原子被氯原子取代,这种化合物广泛用于塑料、电绝缘体、农药、灭火剂、木材防腐剂等产品。有机氯具有2个特别容易产生生物累积的特点,即化学性质极端稳定和脂溶性高,而水溶性低。化学性质稳定说明既不易在环境中分解,也不能被有机体所代谢。脂溶性高说明易被有机体吸收,一旦进入就不能排泄出去,因为排泄要求水溶性,结果就产生生物累积,形成毒害。典型的有机氯杀虫剂如DDT、六六六等,由于它们对生物和人体造成严重的危害已被许多国家所禁用。

3.热污染

许多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余热散发到环境中,会把环境温度提高到不理想或生物不适应的程度,称为热污染。例如发电厂燃料释放出的热有2/3在蒸气再凝结过程中散入周围环境。消散废热最常用的方法是由抽水机把江湖中的水抽上来,淋在冷却管上,然后把受热后的水还回天然水体中去。论文参考。从冷却系统通过的水本身就热得能杀死大多数生物。而实验证明,水体温度的微小变化对生态系统有着深远的影响。

4.海洋污染

随着人口激增和生产的发展,我国海洋环境已经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和损害。1980年调查表明,全国每年直接排入近海的工业和生活污水有66.5亿吨,每年随这些污水排入的有毒有害物质为石油、汞、镉、铅、砷、铝、氰化物等。全国沿海各县施用农药量每年约有四分之一流入近海,约5万多吨。这些污染物危害很广,长江口、杭州湾的污染日益严重,并开始危及我国最大渔场舟山群岛。

二、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目前,世界淡水危机的警钟已经敲响,“如何对付水的威胁”已突出地摆在各国人民面前。西亚国家以色列开源节流,技术用水,使水资源得以充分合理地利用,其经验值得各国借鉴。现阶段中国水资源保护重点应侧重于以下几个方面:水环境污染应得到控制;供水紧张状况应有所缓解;饮用水源质量要有所提高;尽快实现水资源开发与保护的良性循环。为此,在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础上,应采取以下基本对策:

1.建立、健全水资源监测系统——水资源监测网。它是提供水位、水量、水质动态信息的基础性设施,也是实施水量、水质监控的重要手段,应该优先建设,不断完善并使之达到现代化水平。在此基础上,提高水资源及水环境现场测试能力和快速反应能力,逐步建立自动测报和预警系统。

2.建立统一的水资源管理机构。建立统一的水资源管理机构是实现水量统筹调度、优化配置、污水排放控制的重要组织保证。论文参考。为了保证水资源统一管理,有效协调各部门和单位的水事矛盾,管理机构应按大中流域或区域地下水系统来设置。论文参考。对跨界的流域和地下水系统,应加强边界水体的监测、控制,积极推广行政区之间的协商制度和用户的听证会制度。

3.完善水资源保护的法律体系。改善中国水资源不合理状况的另一重要途径就是依法治水,走法制化的道路,依法取水,依法排污,节约用水,严格按照《水法》、《水污染防治法》、《环境保护法》等一系列法律办事。同时,还应结合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制定适合本流域(或地下水系统)具体条件的配套法规,使水资源保护法制化、制度化。

4.加强水资源的科学研究。为了使水资源开发利用更合理、更科学,保护工作有的放矢,首先应加强对水资源的科学研究,不断提高对水资源系统的认识,包括水资源在地球自然资源体系中的位置和作用,与其他资源的关系,揭示其形成和演化的机理及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变化规律,研究人类经济活动引起的水资源和水环境的变化,探索如何在变化的环境中持续开发利用水资源的科学途径。同时,还要研究水资源调查、监测、评价、规划、利用、养涵、污染防治、科学用水、节约用水、提高用水效率等各方面的先进技术方法,以达到全方位提高中国水资源保护的科学水平。

5.加强水资源保护的全民教育。要广泛宣传水资源保护的意义,使群众了解、熟悉其重要性,真正认识到水资源是当代和子孙后代的共同财富,珍惜每一滴水,牢固树立“保护水资源,人人有责”的思想。

第9篇:淡水资源保护范文

目前,国家关于水资源保护制定了一系列的法规,初步形成了法规体系,但长江流域的水资源保护具有一些特殊性,如三峡工程、南水北调工程、上游梯级水电开发的累积影响等,因此,流域水资源保护需要有一些针对性强的法规。从实施有关法规的需要和从长江流域水资源保护实际需要出发,探讨了制定流域配套法规,以解决长江流域水资源保护殊问题。长江流域水资源保护立法应注重对长江及其水资源经济功能和生态功能的统一保护,遵循以流域为单元进行保护以及预防为主的原则,立法内容要体现长江流域的特点。

关键词:

水资源保护;法规建设;长江流域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做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决定,标志着依法治国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依法治国体现在经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长江流域水资源保护也必须依法进行,特别是在长江经济带开发确定了“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基本定位的大背景下,完善流域水资源保护法规体系更显急迫[1-3]。

1相关法规体系

目前,长江流域水资源保护基本上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以《水法》、《环境保护法》、《水污染防治法》等为基本内容,以《取水许可和水资源费征收管理办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方法》、《河道管理条例》、《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办法》、《水功能区管理办法》等行政法规、部门规章为配套措施,以及大量地方性水资源保护立法与《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污水综合排放标准》、《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渔业水质标准》、《农田灌溉水质标准》为实施依据的水资源保护法规体系。因此,虽然我国目前没有专门的水资源保护法律,但已初步建立了与水资源保护相关的法律体系。其中,很多制度在长江流域水资源保护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2002年10月1日实施的新水法规定了水功能区管理、饮用水源保护、入河排污口管理、水生态保护等核心制度,加强了法律责任机制,同时明确了流域管理机构执法主体地位。2008年修订的《水污染防治法》对流域管理机构入河排污口管理职责进行了强化,进一步确立了流域水资源保护机构水污染防治监督管理机关的地位,并授权进行省界水体水环境质量监测和依法对排污单位实施现场监督检查的职责。水利部依法制定了《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办法》、《水功能区管理办法》、《重大水污染事件报告办法》等部门规章和规范性文件。这些法规使长江流域水资源保护基本上有法可依。但国家层面的法规主要是解决我国各流域水资源保护面临的共同问题,还无法适应各个流域的特殊性。解决各流域的特殊性问题,需要针对性地通过立法,形成流域的法规体系来解决。

2立法需要解决的特殊性问题

(1)长江干流近岸水域污染严重,江心水质尚可,污染向江心转移。

目前,长江的水质总体尚好,干支流局部水污染严重。其中干流有近600km岸边污染带,大多分布在离岸200m的范围内。长江沿岸主要城市取水口的位置一般也在近岸,污染严重区同时又是用水集中区。近岸污染对长江主要城市的饮水水质有着重要影响,也成为造成长江沿岸一些城市取水困难的主要因素。近岸污染是长江独有的特殊问题。为适应长江的特殊情况,在目前的水功能区划分过程中,长江中下游干流分左右岸划分。但是,目前在长江干流出现了向江心排污的情形,一些城市和一些企业、工业园有将废水向江心排放的趋势。对于江心排放废水问题,目前的监督管理方式很难奏效,水功能区管理办法也缺乏相应的规范措施,亟需有效的法律予以调整。

(2)支流治理污染向干流转嫁。

据近期长江流域水质监测结果,2万多千米的支流中,超过地表水环境质量Ⅲ类标准的河段长度约占1/3。黄浦江、湘江、沱江、岷江等支流及一些城市内河、内湖污染较严重,对长江干流水体污染负荷影响显著。因此,对长江流域水资源的保护,不仅需要对长江干流进行统一保护,同时也需要对流域内的主要支流、湖泊的治理进行统一协调。目前长江水污染治理中的一个突出问题是,各城市将原排入城市支流、湖泊的污水通过截污管道转向长江干流排放,这样虽然缓解了支流污染,但对干流水质和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威胁。如上海将原排入苏州河、黄浦江的污水转向长江干流排放,南京将排入秦淮河的污水改向干流排放。同时,长江流域内有多个跨行政区划或跨流域性的引(换)水工程,如引江济太等换水工程,武汉的江湖连通工程等。这些引、换水工程对长江流域及有关区域的生态及发展的影响目前还存在很多不能完全确定的因素,因此需要进行相应的规范。但目前的水法、水污染防治法等法律、法规对这种支流污染转嫁干流的问题还没有有效规范,对于引换水工程的污染转嫁问题也没有相应的法规进行调整。

(3)从整个流域层面考虑三峡工程对长江水资源保护的影响。

三峡工程是目前长江流域最大的控制性工程。工程建成后,长江干流的水文、水质情况发生巨大变化。库区平缓的水流使水体自净能力下降,水库水质保护对库区及其上游提出了较其他地区更高的要求。同时由于下泄流量的改变,对中下游主要湿地、水生生物多样性、河口生态环境造成不利影响。三峡工程的建成改变了长江上下游的治污现状,加重了一些行政区域的治污责任。如三峡水库形成后对重庆、四川、湖北3省(市)的社会经济发展规划、产业布局、污染治理产生了重大影响。国家对三峡工程给予了高度重视,通过环境影响评价对三峡工程建成后的有关问题进行了充分论证,提出了减免措施,但全面落实需要一系列社会经济关系调整。同时,国家也针对三峡库区制定了有关的管理制度与规定。但这些管理制度和规定往往只针对三峡库区或三峡工程,并不能全面调整三峡对整个流域社会经济与生态的影响。三峡工程产生的影响是全流域性的,需要有流域的水资源保护法规统一协调生态环境保护、治污责任、产业结构调整、生态补偿、生态调度等一系列问题。而目前水法规定的有关流域管理的制度还不能对三峡工程进行全面、综合的监督。同时水污染防治法确定区域治理原则也很难解决三峡水库对整个流域生态的影响问题。因此需要针对长江流域中三峡水库的特点制定专门规定。

(4)从流域层面考虑南水北调对长江水资源保护的影响。

南水北调工程是实现我国南北水资源合理配置、优化调控的跨流域调水工程,它涉及长江、黄河、淮河、海河四大流域及多个行政区域。目前中线一期工程和东线工程已建成投运。跨流域调水工程涉及的利益主体关系复杂,其水资源保护责任区分不同于同一流域内上下游之间地方责任区分。水源地的保护不仅需要投入,而且高标准保护(饮用水的保护标准)的要求将会限制当地某些产业的发展和优势资源的利用,某种程度上会影响地方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特别是对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来说,其主要供水目标为城市生活用水,从水源角度讲需要达到饮用水源标准,国家对丹江口水库的要求是“永保一库清水”,对水源地保护标准与要求较高,会极大影响与限制地方一些产业的布局,影响地方经济的发展,使有关地方政府在水资源保护方面的积极性较低,从而影响整个南水北调水资源的质量。因此,需要有相关的法律规范来明确区域内政府、有关部门、有关企事业单位在水资源管理、利用及排污等方面责任和权利,对其行为进行约束和管理,指导各相关地区和有关部门做好水源地的水资源保护工作,明确各地区、各级单位的权利和职责,解决多地区和部门水资源保护工作的协作问题,同时建立相应的保护与发展协调机制与补偿机制,以解决水源地保护过程中的区域外部性与污染的外部性问题。虽然我国目前的一些制度可以用于跨流域调水水资源保护,但还缺乏跨流域调水水资源保护责任区分的原则和规定,而不同的责任机制,将直接导致权利义务主体的差异和水资源保护制度设置的差异。现有法规在跨流域调水水资源保护制度设置上存在空白,不能满足南水北调水资源保护的需要,需要专门对此进行规范。

(5)中上游水电开发的累积效应对长江生态影响与供水安全的影响问题。

长江流域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且开发条件优越。开发利用长江流域水力资源,是解决长江流域电力能源问题最合理的途径。水电开发一般需要修建大坝水库,从而带来土地淹没、人口迁移、河流水文和水力学特征及河流生态系统等改变,对生态环境带来影响。由于各水电站业主都是一个市场利益主体,都会寻求其市场利益的最大化,水电调度与生态调度就必然产生冲突。特别是关于多座水电站对全流域生态影响的累积效应,以及对长江流域中下游地区生态安全与用水安全的影响目前还缺乏相应的法律规范,需要建立健全流域生态安全与用水安全统一调度相关制度,规范水电开发与生态安全、用水安全之间的冲突。

(6)长江流域生态功能独特性与重要性的流域统一保护。

据不完全统计,长江流域现有水生生物1100多种,其中鱼类370多种,是我国淡水渔业的摇篮,鱼类基因的宝库和经济鱼类的原种基地。长江在维系长江流域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保障国家生态安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正是由于这种重要性,表明了长江生态系统的敏感性,需要大力进行保护。随着长江流域开发的不断加快,长江水生态环境的压力加大。目前白鳍豚理论上已经灭绝,江豚、中华鲟、鲥鱼等一些珍稀水生生物的情况也不容乐观。长江主要经济鱼类“四大家鱼”的种苗产量严重下降。近年来,长江捕捞产量不足最高年份的1/4。流域内大量长江特有的湿地面积缩减使不少物种已陷入濒危境地,引发各种生态问题。原来有千湖之省美誉的湖北,现只有湖泊300余个。这种过度开发利用,不仅影响了整个流域湿地环境的生态系统,加速许多长江特有珍稀物种的灭绝,同时也将对人类的社会经济发展带来重大影响。长江生态系统因其在我国生态安全与生态健康中的重要地位,必须从全流域综合考虑生态安全与社会经济发展、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关系,保护长江流域生态的流域独特性。而目前水法、水污染防治法及渔业法中对于河流的流域生态有所关注,但缺乏法律间的协调与完善,需要进行流域性综合协调。

(7)治污责任的特殊性需要从流域角度进行规范。

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已经形成利益多元化的局面,在水污染治理中要逐步实现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利益机制。长江流域涉及19个省(市、区),流域内又有三峡工程等控制性工程,其建设将从流域整体上改变治污格局,因此整个流域的污染治理存在独特性。一方面,上游的污染(水土流失造成的污染、工业污染与生活垃圾污染、农业面源水源污染等)在工程建成后将极大影响水库水资源的状况与水环境安全,并使上游的污染责任转移至库区。库区特殊的水流条件将使水库污染治理变得十分困难并且成本巨大,上游相关省市与地区的污染治理责任需要重新划分,以减少入库的污染量。另一方面,整个流域水资源保护涉及中央、地方及排污单位的治理责任,这些责任的区分与协调难度是别的流域无法比拟的。例如,在三峡工程建设过程中,主要是依据行政权力进行规划、建设与管理,涉及较多的是工程建设过程中与建设单位、移民的利益问题,工程建成后,行政权力不再是主要支配工程的管理与运营以及水库污染治理的主要因素。原来工程建设过程中的污染治理行政责任(中央及有关地方政府的行政责任)主要成为一种工程运行管理中的污染治理责任,它不仅涉及中央政府及其有关部门与地方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的治理责任,同时也涉及库区有关地方政府间污染治理责任,以及库区有关政府、企业、库周居民以及工程管理单位各方的利益。这种治理责任与利益格局的变化,对水库水资源的管理方式、要求将产生极大的影响。同时工程管理单位主要是一种市场利益主体,市场效益最大化往往是其追求的目标,其运行过程中的污染治理往往并不能完全保证库区水资源的最佳安全状态,它本身还存在着水力发电与水生态安全调度的矛盾。而作为长江干流上的控制性工程,三峡水库水资源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整个长江流域的水生态安全与中下游的饮水安全以及生态环境问题。因此必须明确规范、区分与协调有关中央与地方、工程管理单位与企业、用水户等在三峡水库水污染治理上的责任,确立行之有效的责任机制,以保证三峡水库水环境安全。目前三峡水库治污责任机制不健全,主要靠行政措施进行协调,严重制约了三峡水库治污规划的实施。除三峡工程外,长江流域开展的大规模水电建设,将出现与三峡工程类似的问题,需要通过立法在流域统筹规划的基础上确立中央、相关区域政府的治理责任,并进一步确定有关企业及有关用水户在水资源保护中的责任。

3水资源保护法规体系的建立途径

解决长江流域水资源保护中的特殊性问题,可以采取以下途径。

(1)制定流域配套法规。根据现行法律法规,制定流域层面的相应规范性文件来加强法律的实施效果,主要包括流域管理机构的强化、流域管理与区域管理相结合的制度的细化、水功能区和入河排污口管理、水资源保护监测监控和信息化建设的规范等。

(2)制定专项法规。针对长江的特殊问题,通过专门立法进行创设性规定,设立新的相关制度。主要包括:流域管理委员会与流域协作机制、三峡水库与其他水利工程的综合性管理、流域内水利工程联合调度规范、南水北调水源地保护责任机制、深水排污管理规范、流域生态补偿、生态保护与修复、地方政府制约与政府水资源保护考核等。

4长江流域水资源保护立法的原则

长江流域水资源保护立法应单独进行流域立法,体现对长江及其水资源的经济功能和生态功能的统一保护,以流域为单元进行保护以及预防为主的原则,立法内容体现长江流域的特点。

(1)长江流域单独立法。

长江流域水资源对维护我国用水安全和生态安全,保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长江经济带的建设对流域水资源的社会经济功能和生态功能的影响是全流域性的,需要进一步加强流域水资源保护。现有关于水资源保护的法律制度不能完全适应解决长江流域的诸多特殊问题的需要。要解决当前长江流域水资源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单纯对现行法律进行修改无法满足需要,最有效的是进行适应长江流域特点的水资源保护统一立法。

(2)立法体现对水的生活、生产和生态功能的统一保护。

水资源具有多功能性,水既能用于农业灌溉、人畜饮用、工业原料,同时还可用于渔业养殖、发电、航运。人们为满足不同的需要,为不同的目的对水资源进行开发利用。水资源有与其它经济资源的共性,但又有别于其它资源,如自身独有的流动性、可重复利用性、多功能性、不可替代性等。水不仅是一种经济资源,同时也是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生态系统的控制性因素。水作为资源和环境具有一体性。水资源的功能可以界定为两大类:①维持自然生态平衡的生态功能;②能用于生产、生活等社会经济领域的社会经济功能。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在兴利的同时,一种功能的发挥可能会导致其他功能受到影响甚至损害。正是由于水资源的双重性质,水资源的开发利用过程中尤其要强调合理利用、有序开发,以达到兴利除害的目的。要实现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必须统一考虑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统筹考虑生活、生产、生态用水要求,合理分配水资源,根据水域纳污能力确定产业结构和生产规模,以及合理安排城镇规模等。这就需要对水资源的生活、生产和生态功能实行统一保护。

(3)体现以流域为单元的统一保护。

水资源与其他固体资源的本质区别在于其所具有的流动性。水以流域为单元进行汇集,在汇集的过程中,不断地将其他物质溶入,溶入物质如果超过一定的量,将影响到水的利用。水污染的特点是陆上污染源影响水体,支流影响汇入河流直至干流,左右岸相互影响,上游影响下游,地表水与地下水之间相互影响。这种影响不以行政区为单元,而是以流域为单元。水连同其载体形成河流、湖泊等各种水体,自然水体以其连通性形成一个完整的流域生态系统。水由于有这种特性,在水资源保护管理中,在信息收集、规划、治理方面,单一行政区的管理不可避免地造成地方过分地强调本地方的需要,而忽略流域整体上的需要及流域其它地方的需要,造成水资源的分割利用,另外地方政府一般只对本行政区的水资源熟悉,而熟悉整个流域的水资源状况既不是它的职责,同时也不可能,这就容易导致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无法满足整个流域的需要。黄河断流和淮河的全流域污染就是不注意流域整体性的典型例子。水资源保护的理论与实践都需要流域管理。

(4)贯彻预防为主的原则。

对于长江这条中华民族的母亲河,目前水污染的特点主要是,既有干流岸边污染带、流经城镇的中小支流污染、“三湖”等重污染区域,也存在三峡水库、丹江口水库等急需保护的区域,同时流域源头生态保护、湿地保护、河口生态保护等工作也日显急迫。按照长江流域的特点,长江流域水资源保护立法应贯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以从总体上加以保护。

(5)着重于解决长江流域的一些特殊问题。

主要包括岸边污染和江心排污的关系、三峡和其他大型水利工程对全流域的影响及其包括考虑生态需要的综合调度、南水北调工程跨流域的利益协调机制、大型工程建成后的治污责任调整、长江独特生态系统保护,以及管理体制设置方面的流域水资源保护综合管理等。

参考文献:

[1]刘雅鸣.践行治水新思路再谱护水新篇章———纪念长江流域水资源保护局成立40周年[J].人民长江,2016,47(9):1-2.

[2]陈琴.加强长江水资源保护保障流域水安全[J].人民长江,2016,47(9):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