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老年病人常见的护理问题范文

老年病人常见的护理问题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老年病人常见的护理问题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老年病人常见的护理问题

第1篇:老年病人常见的护理问题范文

【摘要】 随着中国经济发展的日益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老年人逐渐成为一个庞大的社会群体。老年人的护理成为一个热点研究问题。老年人的护理要求:首先要让老年人尽快康复,改善身体机能以及能够生活自理。若是难以康复的晚期疾病,需要尽可能的去减少他们的痛苦。

【关键词】 老年人; 危险因素;护理

老年病人的生理退化,身体机能的衰退和心理对刺激的承受力降低等问题会让护士在对老年病人的护理过程中遇见到一些与对一般病人的护理不一样的特殊危险情况。因此,对护理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问题进行分析,采取一定的预防措施才可以保证对老年病人的护理质量。

一、常见的危险情况:

1.跌倒损伤:由于老年人的生理上对姿势控制能力降低,或者由于某些疾病导致病人的平衡控制能力降低,导致身体更易摔倒造成严重后果。

2.误食:由于老年人的五感减退,尤其是视力和嗅觉的下降可能导致误食。再加上老年人的食道以下括约肌松弛以及呕吐反射较差,导致老年人难以将误食的可能是有害物排出体外。

3.药物乱用:老年人的肝肾功能衰退,故较于年轻人更容易用药毒性反应。住院后的私自使用药物以及对用药的错误认识或是护士对用药的指导错误都可能导致肝肾进一步受损或是药物禁忌反应。

4.医源性损伤:医务人员由于工作压力过大而对待患者态度僵硬,这可能会让老年患者感到心理上的不适而导致情绪激动或低落、血压升高和心悸等情况。护理人员技术操作不规范,无菌观念不强,可能对老年人造成生理上损伤。

二、护理的对策:

1.对护理人员进行老年病人的护理专科培训:包括老年人的生理、病理变化、心理变化、饮食护理、运动、排泄等生活护理,掌握老人安全护理和并发症护理,掌握老年人常见疾病的护理问题和护理措施。

2.强化护士的早期教育,能够使护士具有强烈的安全防范意识,避免老年病人可能遇到的跌倒等机械性损伤问题以及能够正确指导病人的药物服用。增强护理人员的预见性,对老年病人能够注重他们的主诉。

3.加强环境上的安全管理,保持地面的干净、干燥,避免老年病人的摔倒或是摔倒后不会撞到坚硬的垃圾。保证病房过道上有安全扶手,并且安全扶手要稳定。保证病室的明亮从而避免患者因视力下降撞到身体。仪器设备和电线线路要定时检查,排除一切可能的安全故障。

第2篇:老年病人常见的护理问题范文

随着全民经济的发展和医学水平的不断提高,人类寿命越来越长,老年住院患者也逐渐增多。本人通过对老年住院患者十多年来的临床护理实践与观察,并针对老年病人住院期间不同的心理特点和要求,总结出了一套个体化的心理护理措施。现将其具体措施归纳如下。

1 老年病人个体化心理护理的具体实施:

1.1 营造温馨病房:

建议每个病房只设置单人间或 双人间,床位间距应在1.5 m以上。病房内每日定时通风1小时以上,并保持有充足的光线或阳光。窗帘应设计为柔和的暖色调。病房内应有配套的洗手间及淋浴间,冰箱、空调、热水器、衣柜、储物柜等。有恰当的安全设施,有恰当的娱乐设施,防止各种噪声生活环境。

1.2 规范护理人员的言行举止:

老年病人由于社会经历不同,生理、心理都存在个体差异。护理人员必须在言语和行为上树立良好的形象:应保持仪表端庄,讲话文雅,举止大方,精神饱满;亲切关怀,热情服务于病人。

1.3 尽早创建良好的护患关系:

病人入院后,责任护士应热情接待病人,详细介绍病室环境,同室病友和相关工作人员,耐心听取病人、家属或陪人的主诉,尽快掌握病人心理特点,了解病人个性化的家庭结构和背景,了解其需要。

1.4 做好老年病人的心理护理:

注意密切观察病人的心理活动,消除影响疾病恢复的各种不良因素。经常巡视病房,及时了解病人心理状态,对患者提出的每个问题要耐心听取并作详细解释,以消除患者不安的情绪。多关心体贴病人,经常和病人谈心,帮助其树立恢复健康的信心,遵守医嘱,施行各项操作前和需做特殊检查前必须严格三查七对,详细向病人作好解释工作,并负责陪检,以调动病人积极的心理因素,提高内在的自身康复能力。患者病情稳定期可适当参加一些娱乐活动如室内外散步、下棋、打拳等。尊重理解病人,最好不要刻意改变病人原有的生活习惯。

1.5 采用个体化的称谓:

针对病人不同的自我价值意识和需要采用个体化的称谓,有利于提高病人的自尊和社会价值感,也缓解了病人住院不安的心理。针对第三位病人,医护人员应该经常夸夸他(她),可以称呼其张老帅哥(美女奶奶)。对于没有特殊要求的老年病人,我们一般称之为“某某老”。称呼时应走近病人,直视对方,要有耐心,保持声音洪亮,语言亲切,并多问寒问暖。

1.6 多关注、关心老年病人特殊时段的生活细节:

针对基本能自理但又没家人陪伴的年老病人,护理人员应更多地给予其生活上的关照。如为病人开关门,打水,开电视开空调,热饭买饭,扶助上厕所,加强防护措施。还应多加强巡视多给予问寒问暖。即使有陪人陪伴的老年病人,护理人员应该掌握陪护的常规外出时间,并告知陪护外出必须请假的制度。在陪护外出期间,护理人员应特别加强这类病人的生活照顾与监护。这样有利于防止老年病人意外的发生,如跌倒等。

1.7 适当分类安置同类病人:

比如有的病人喜欢滔滔不绝地讲经传,有的喜好谈论体育运动,还有的喜欢很安静地看书报等等。针对不同性格爱好的老年病人,医护人员可以在病人要求的情况下适时分类调至同一个病房,有利于减少病人之间不愉快的相处。

1.8 适当关注老年病人的亲朋好友的健康问题:

医护人员如果能为他们的亲朋好友健康问题适时解难,病人不仅很感激医护人员,而且还会更好地配合医务人员进行治疗和护理,以便病人安心养病。

1.9 加强老年病人的疾病健康教育:

每月进行1到2次老年疾病健康常识的广播,并开展一次病人座谈会健康讲座,定期发放一些老年常见疾病防治健康读物供病人查阅学习,还可以通过录像或电影的形式播放一些病情转归快或已痊愈的实例短片给病人看。这样既有利于增加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又提高了老年病人的自我保健意识。

1.10 适当加强护理人员的心理护理专业知识继续教育培训:

不断加强护理人员心理护理专业技能的培训,适当掌握一定的沟通方法与技巧,可以提高护理人员与病人间的沟通能力。

1.11 适当增加临床护理人员编制:

有调查显示,2001年我国平均的护士与床位比为0.401,而世界许多国家护士与床位比例都基本保持在11以上。医院有限的护理人员整天给大量病人打针发药换吊针水等治疗护理就已经够忙了,根本无暇顾及病人的心理护理。因此适当增加临床护理人员有利于病人的心理健康。

2 老年病人常见的心理特点有:

2.1 敏感的自尊:

人的价值感和自尊心往往是相连的。老年人资深见识广,总喜欢周围的人恭顺他。可一旦住院,处处受到约束,当不愿“任人摆布”的心理与现实发生冲突时,自尊心会变得更加强烈和敏感,也极易产生心理失衡。

2.2 抑郁:

随着衰老,老年人情绪变化也日益明显,因长期慢性躯体疾病的侵扰和死亡的威胁,产生恐惧、抑郁心理;同时社交减少,子女常不在身边或忙于工作生活,只能由陪护代替照顾,造成心情郁闷,遇事灰心、悲观失望。

2.3 孤独:

老年人因病住院,对周围环境不熟悉,家人因工作生活不能照顾,医护人员又不能时刻照顾在身边,情感脆弱的老年病人极易产生孤独感。

2.4 焦虑、猜疑和恐惧:

病人的焦虑主要来自身体不适、家庭因素、经济压力、医院环境等方面。恐惧主要来自疾病对生命的威胁。病人担心误诊、误治、误服药、误打错针及检查、治疗和护理操作不熟练带来的各种不适,对住院产生恐惧心理。常猜疑,不相信医护人员,影响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判断。

3 体会:

综上所述,我体会到护士和病人接触最多,护士的言行举止对病人的心理护理影响很大。护士好的形象能带给病人美的感受;其次,为病人营造一个温馨的病房使其有住家的感觉,能减轻病人住院不安的心理;然后,尽快了解老年病人的不同心理特点和要求,创建良好的护患关系,可以解除病人焦虑、孤独、抑郁、紧张、猜疑等各种不良心理。总之,较传统的心理护理方法相比,采用个体化的心理护理更有利于老年住院患者配合住院治疗和护理,更好地提高了病人的生活质量,加快了病人的治疗和康复,促进了老年病人的身心健康,增进了护患关系的友谊,也从根本上改变了由传统的被动护理病人转变为现在的主动护理病人的服务意识,并且杜绝了不少护理差错事故的隐患发生。

参考文献:

第3篇:老年病人常见的护理问题范文

1.老年病人从入院到手术前常见的心理问题

国外一些研究结果表明,病人在入院24小时内焦虑程度最高,经艾森克人格调查表(EPI)测查,情绪不稳定者焦虑程度高,持续时间也较长,一般需要五天或者是更长的时间才能适应术前各种应激刺激(WilsonBarnet,1978),[1]所以在病人刚入院时,就应对其现存或潜在的问题进行评估,从而制定出相应的护理计划与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多数老年病人一旦生病,就意味着对健康甚至生命产生了重大的威胁,这时最容易产生比较强烈的心理反应,且他们对疾病的态度通常是宁愿被动的接受,也不愿意去寻找主动的治疗,这样一拖再拖就更容易加重疾病,所以往往在入院时就已处于晚期,病人最容易产生以下这几种心理问题:

1.1 否认心理: 因怕家人嫌弃而拒绝承认有病,即使到医院也不愿意配合医生进行检查及治疗。

1.2 自尊心理:老年病人一般自我中心意识较强,固执,有时候又争强好胜,经常会做一些力所不能及的事情来证明自己的价值,如趁家属睡觉时自己大小便,走路不让扶等,这就容易造成摔倒、骨折、中风等。

1.3 恐惧心理:医院的陌生环境、个人角色的转变及疾病的煎熬、担心手术失败、手术后的恢复、同时会担心自己会给子女带去沉重的经济负担等,往往会使老人产生孤独感,缺乏安全感,这些都容易造成老人焦躁、易怒、恐惧,从而拒绝治疗等。

1.4 自卑及抑郁心理:老年病人一旦生病,就自认为病情危重,总觉得自我价值缺失,并会觉得自己的生命似乎已经到了尽头,生存意义不大,容易产生轻生的念头。

2. 针对这些心理问题,制定出如下的护理措施

2.1 首先,如果家属要求对老人保密,应配合实行保密性措施,但对病人家属应讲明病情,取得配合,根据病人不同的病情,耐心通俗的讲解相关疾病知识。

2.2 老年人对新环境的适应往往比年轻人慢很多,所以我们应该主动介绍病区环境及规章制度,使老人感到有安全感,学会谈话技巧,老年人往往就像小孩一样,与其沟通需以引导式的方法,循循善诱;主动接触病人,注意其情绪及思想变化,且态度和蔼,语言亲切;处处尊重老人,以取得信任。

2.3 适当告诉老人疾病的可治疗性,同时恰当保证会帮助减轻痛苦,使其能积极的配合治疗。比如,我曾经遇到一个老年胃癌病人,术后的前几天,病人相当的烦躁,大吵大闹,欲自行拔出胃管、针头,几天几夜不睡觉,不配合医生护士的治疗,还囔囔着要吃饭……,看到这种状况,我就主动去和他的家属进行交流,最后得知其实该病人在入院前性格是比较开朗豁达的,自从手术后老人看见自己浑身的管子,监护仪的导线、吸氧等,就觉得自己病情很重,身体已经不行了,自己已经是一个废人了,而且自己又没有经济来源,又浪费子女的钱,所以他在思想情绪方面就发生了扭曲,有了一种愤怒、反抗心理。试想一下,如果当我们在术前反复与老人进行了沟通,了解其所想,并且提前告诉他术后可能身体上会有尿管、胃管、血浆管、监护仪等多种管道,只要他好好的配合治疗,恢复良好,很快这些管道就可以拔掉,这样就让老人有了一定的心理准备,麻醉清醒后不至于因恐慌而产生上述情况。

2.4 在老人入院时可以安排其他一些手术后恢复较好的老年病人同住一间病房,因为在他们的交流中可以无形之中互相给予力量,使其更有信心对抗疾病,相反的,如果将老人安排在一个随时需要抢救的病人旁,他该如何去想!

2.5 术前允许一定的家属陪伴,这样既可以保护老人的安全,又可以让老人觉得自己老有所依。

3. 老年病人手术中的心理问题及应对措施

3.1 手术室没有家属的陪伴,四周都是冰冷的仪器设备,环境及气氛往往会让人觉得比较窒息与恐怖,对老年人更是如此。许多人形容手术室像地狱般恐怖,在病房时心率血压均正常,一到手术室就大汗淋漓,心率增快,血压升高,结果又被送了回来。所以在老人到手术室时,手术室护士就应该在旁边与其交流,以分散其注意力,并且要耐心细致,使其感到信任安全。

3.2 老年人比较敏感,而且比其他人依耐性更强,到了手术室后就会觉得失去了对自己的主宰,一切痛苦及生命全权交给了医生护士,所以我们更应该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谈话轻柔和谐,遇事沉着冷静,切忌惊慌失措,大声喊叫,以免对老人产生消极暗示,造成其紧张。

4. 老年人术后常见的心理问题及护理措施

老年人术后由于一时不能生活自理,长期卧床,禁食,孤独,对镇痛药过于敏感等,往往会产生:

第4篇:老年病人常见的护理问题范文

随着医疗条件的改善,人均预期寿命的延长,老年人口迅速地增加,老年病人总数也日益增加,护理老年病人必须解决老年病人的实际问题,与单纯的管理和治疗是不同的,即要从生活、工作、社会活动中了解病人,还要使病人每天的生活感到愉快,并尽力去帮助病人[1]。要想较好地正确地护理老年病人,首先必须了解老年病人的精神和身体特点,而且还要考虑用何种方法从哪里着手护理。

因此,要想护理好围手术期的老年病人,必须根据老年病人的特点做好以下几点:

1 术前护理

1.1心理护理

由于患者年龄大,适应手术的能力差,缺乏对手术相关知识的了解,护士要耐心地与患者及家属沟通,提供有关的手术信息,详细介绍病人的病情,阐明手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向患者手术过程及治疗成功的病例。鼓励患者与手术成功的老年患者及其家属交流,使其消除悲观心理,克服困难及压力,增强对治疗的信心。

1.2常规准备

对于老年患者,心脑血管疾病是特别危险的因素,术前检查心、肺等重要脏器功能,做出凝血时间、血糖、血型等检测。纠正营养失衡,食物选择以高蛋白、高维生素、低脂并富含矿物质和粗纤维的食物为主,做到少量多餐。术前根据情况给抗生素,训练患者手术和床上大小便。对于吸烟者讲解吸烟对手术的危害性,劝导戒烟,并训练深呼吸和有效咳嗽,以预防肺部感染。术前常规禁食水。根据情况术前晚给予镇静剂。

1.3皮肤准备

并发感染是导致手术失败最严重的并发症。根据手术区域备皮,用肥皂水清洁术区皮肤。

2 术后护理

2.1一般护理

患者应安置在安静整洁、温湿度适宜的病室。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发现异常及时处理。由于患者早期进食量较少,既要保证每日营养所需,又必须严格控制输入液量,严密监测心脏功能,避免发生心衰。告知患者和家属不能随意调节滴速,合理安排输液顺序。

2.2预防并发症

2.2.1感染 感染是手术后最严重的并发症,也是导致手术失败的主要原因。术后受限、伤口疼痛、卧床时间长、活动时间少、机体抵抗力下降,都易出现压疮、肺部感染和泌尿系感染等并发症。术后应做到:①严密观察患者全身及伤口情况,如敷料有渗血应及时更换,换药时注意无菌操作。②鼓励患者多做深呼吸及有效咳嗽,定时翻身拍背,以防坠积性肺炎发生。③不能下床活动者,安置于有气垫的床上和床上垫糜子垫,定时按摩受压部位,防止压疮发生。

2.2.2下肢静脉血栓 老年病人常见的并发症。注意下肢血运及皮温、色泽、足背动脉波动情况。

2.3安全管理 老年患者的安全管理是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护理安全管理的高危人群,应该围绕防跌倒、防坠床和安全用药,做到每日护理查房,重点强化护理人员的安全护理意识。评估患者防跌倒和生活自理能力;加护床栏并在床头放置警示牌;保持病室光线充足,地面清洁、干燥,;加强巡视和交接班。对于口服给药的患者,指导和协助采取半卧位和坐位服药,因老年人幽门和愤门的收缩功能较差,不当易造成呛咳。做好服药的健康教育,向患者及家属讲解药物的作用、服药方法及不良反应,并嘱不要服用自备药物,严格按照医嘱服药。保证患者在院期间的护理安全。

2.4 出院康复指导

告知患者日常活动以不感疲劳为宜,避免重体力劳动或剧烈活动,注意保暖,避免受凉,饮食上多摄取低脂、低胆固醇、高纤维、高维生素的食物,以清淡、易消化为主,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防止便秘的发生。

3 小结

围手术期护理对策的重点在于运用护理程序解决患者存在的或潜在的护理问题[2]。对伴有严重原发疾病的老年患者,术前必须进行充分的护理评估、有效的护理干预,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预防性治疗和护理,术后严密观察病情并积极预防各种并发症,正确进行术后健康指导,这是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术后复发率的保证[3-4]。

参考文献:

[1] 中国当代医药,老年病人的护理,2008年11月第15卷第3期。

[2] 中国当代医药,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2008年11月第15卷第3期。

第5篇:老年病人常见的护理问题范文

【关键词】眼科老年病人;住院期间;突发事件;相应护理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7.355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7-3804-02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老龄化越来越严重,老年患者住院治疗的现象越来越常见。近年来,老年患者住院期间发生突发事件的报道逐渐增多,受到了医院医务人员的高度重视[1]。为了有效减少眼科老年患者在住院期间发生突发事件,我院根据老龄人的实际情况制定了危险因素调查问卷,对我院眼科从2012年1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328例的老年住院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并根据问卷结果对患者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收集本院眼科从2012年1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328例的老年住院患者作为观察组,其中男性患者177例,女性患者151例,年龄在66到89岁之间,平均年龄(77±2.5)岁。并将2011年同期收治的347例的老年住院患者作为对照组,其中男性患者182例,女性患者165例,年龄在65到93岁之间,平均年龄(78±3.0)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调查问卷本院根据老龄人的实际情况选出20个发生突发事故的危险因素,并设计成调查问卷。每个问题都有三个答案,分别为A、B、C,分别代表的分数为1、2、3,最高分60分,最低分20分,根据评分结果,可将患者分为三类,20至30分为稳定人群,31至45分为不稳定人群,46至6分为危险人群。调查问卷的内容主要包括生活能否自理、有无高血压、有无心脏病、有无糖尿病等。

1.2.2突发事件所包含内容老龄患者住院期间的突发事件主要包括心脏病发作、血压变高、血糖变低、坠床等。心脏病突发事件是指心脏病患者在住院期间突然出现气急、呼吸困难等症状,血压变高突发事件是指原高血压患者的病情已经有效控制,在住院期间血压突然升高,出现眩晕、呕吐等症状[2]。糖尿病突发事件是指糖尿病患者为了早日做手术,在住院期间减少进食量,从而使血糖降低或患者在医护人员不知情的基础上通过其他治疗,从而降低降血糖等,因而导致低血糖反应出现,临床表现为大汗淋漓、意识障碍等症状[3]。

1.2.3护理对策通过对观察组患者进行问卷测试,根据问卷结果对患者进行相应的护理。对分数较低的稳定人群实施常规护理,主要内容为生活护理;对分数适中的不稳定人群要采取常规护理加心理护理,主要内容包括生活护理与心理护理。另外,还有在这类患者病房门做好蓝色标注,要求医务人员每小时进行一次巡房,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并满足患者生活上的需求;对高分危险人群要在常规护理与心理护理的基础上加整体护理,内容包括对患者实际情况的全面护理。另外,还要在这类患者的病房门做好红色标注,每半小时进行一次巡房,发现突发事件要第一时间向患者求救,同时通知医生,及时治疗,并满足患者生活上的需求[4]。

2结果

经过护理之后,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发生突发事件的比较,见表1。

3讨论

我院制定的调查问卷,其内容主要是引起突发事件的常见危险因素,通俗易懂,界限明确,简单易选。患者住院后,医务人员要对患者病情进行准确的了解,根据患者病情判断患者出现突发事件的几率,不仅有效弥补常规护理上的不足,还可以对突发事件的发生进行有效控制。通过对住院患者的病房做好相应护理标注,护理人员更能有效对患者进行相应的护理,对整体护理工作起到完善的作用。根据问卷的评分结果,对患者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可以有效降低老年患者发生突发事件的几率,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1]倪传英,张健,吴慧,许燕.预防眼科老年病人住院期间突发事件的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10,11(10):24-26.

[2]任桂芝,李英淑,贺永杰.对老年病人住院期间突发事件的预防及护理[J].黑龙江医学,2011,09(06):466-467.

第6篇:老年病人常见的护理问题范文

1次专科护理查房,指导社区护士正确运用

Braden压疮危险因素评分表进行评估,并演示压疮预防的正确,示范对家属及陪护的健康宣教。对已转诊给社区的压疮未愈的出院病人和已经发生压疮的家庭病床病人,邀请富有经验的医生或护士演示换药方法、无菌敷料的选择原则及注意事项。④建立医院—社区压疮联系网络:在医院与社区已实现信息资源共享的基础上,医院压疮专科小组建立公共文件夹,及时将压疮治疗护理前沿知识、压疮典型案例与社区护士共享;社区护士对压疮护理的相关问题,也可通过QQ群、医院信息网络随时咨询压疮专科小组成员。第二步骤:提高病人、家属及照护者压疮预防意识及讲解相关知识。①查阅压疮相关文献,关注卧床老年病人年龄、居住环境、照护者与病人关系、照护者压疮知识了解情况、饮食类型等危险因素及院前压疮发生的严重程度、部位等特征,制定社区卧床老年人压疮预防的图文并茂的健康小册子,健康小册子内注明与医院、社区的联络方式。②结合压疮危害性、预防院前压疮发生的必要性及老年卧床病人院前压疮预防的相关措施,制定社区护士对压疮高危人群病人、家属及照护者的健康教育指引。③社区专科小组和压疮专科小组每月在各个社区内进行2次的压疮相关知识的健康讲座,并发放压疮预防的健康小册子。④医院建立社区卧床老年压疮高危人群病人的三级管理机构及家庭—社区—医院防治网络,社区家庭为第一级管理机构,由照护者负责;社区卫生服务站为第二级管理机构,由社区压疮联络护士负责;压疮专科小组为第三级管理机构,由压疮专科小组组长负责。家庭、社区、医院科室可通过网络、电话等方式建立紧密联系,随时开展健康咨询活动,快捷、动态掌握社区老年人健康状况。⑤建立卧床老年病人QQ群,及时掌握卧床老年病人的健康状况,随时解答病人家属的问题。第三步骤:社区护士对所管辖的社区卧床老年人,每个月至少运用Braden压疮危险因素评分量表对病人进行动态评估1次,按照健康教育指引对病人及照护者进行健康宣教,并建立此类人群的压疮健康档案。第四步骤:对用Braden压疮危险因素评分量表评定为压疮高度危机和严重危机的病人,社区压疮联络护士、压疮专科小组成员每月上门访视1次,一对一指导,循环、循序渐进地讲解,确保高危病人、照护者、家属了解压疮带来的危害,掌握基本的防治压疮的护理知识,杜绝导致压疮发生的不良生活习惯。如病人或病人照护者、病人家属已了解压疮造成的危害,掌握压疮的护理知识并能落实到位,压疮专科小组成员则终止家庭访视,所在的社区护士每个月继续评估访视病人1次,病人出现病情变化随时访视。1.2.2调查工具Braden压疮危险因素评估量表:应用Braden压疮危险因素评估量表对社区卧床老年病人进行压疮风险评估,Braden压疮危险因素评估量表包括病人的感官知觉、活动度水平、移动度、营养情况以及皮肤对于潮湿、摩擦和剪切力的反应6项评定标准。总分6分~23分,15分~18分为轻度危机,13分~14分为中度危机,10分~12分为高度危机,≤9分为严重危机,积分越低压疮的风险越大。1.2.3资料收集在社区护士建立卧床老年病人压疮健康档案前1周,研究者首先培训参与调查的社区护士,使他们了解调查的目的、方法。通过指导区别压疮和其他类型的皮肤损害及观看照片等形式区分各期压疮的标准,掌握病人皮肤的评估方法。所有资料的收集统一由培训过的社区护士完成。社区护士运用Braden压疮危险因素评分量表评估卧床老年病人压疮风险,对老年卧床病人的皮肤进行评估后拍摄图片资料,将压疮风险评估结果及压疮数量、部位及分期记录在卧床老年病人压疮健康档案资料内。1.2.4质量控制①我院每年均进行全体老年人的免费健康体检,社区护士利用老年人体检机会,将遗漏或新增的卧床老年人纳入干预对象,并建立健康档案,保证资料的全面性和完整性。②利用医院与社区信息资源共享,压疮专科小组定期对社区护士建立的高危压疮人群健康档案资料进行督导,保证健康档案资料的完整性与正确性。同时,医院压疮专科小组每月至少下社区家庭督导社区护士对卧床老年病人压疮预防工作1次,保证压疮预防工作的正确有效开展。③医院压疮专科小组是医院压疮预防、治疗护理的核心组织,由造口/伤口专科护士、压疮专项管理专科进修护士、科室高级责任护士组成,肩负着全院压疮监管、随访、指导工作,为全院压疮病人及疑难伤口、造口病人提供专业技术指导,促进病人康复,有丰富的压疮评估、预防及治疗的理论知识及临床经验,能高质量地完成对社区护士的培训及对社区护士评估、预防等一系列护理措施的质量监控。④数据录入SPSS13.0后、统计处理前,复核校对,对已录入的数据进行检查核对,确保准确性。1.2.5评价指标了解健康管理前后我院管辖的7个社区卧床老年人院前压疮发生率情况及院前压疮发生的部位、严重度。1.2.6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进行处理。一般资料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两组独立样本率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随机分别收集2012年9月13日(预防性健康管理实施前)和2014年3月7日(预防性健康管理实施后)社区护士建立的卧床老年人健康档案资料,比较预防性健康管理前后院前压疮发生情况。2.1实施预防性健康管理前后卧床老年人院前压疮发生率比较(见表1)2.2实施预防性健康管理前后卧床老年人院前压疮发生严重程度比较(见表2)

3讨论

3.1院前压疮的预防性健康管理可有效降低卧床老年人院前压疮的发生率

从国外文献可以看出,社区护理发展完善的国家,如英国、美国、澳大利亚等,院前压疮的预防工作主要由社区护士与家庭医生完成。而在我国,当前的社区护士仍存在着没有经过专门的培训、知识老化、知识面狭窄、难以适应社区需要的问题[2]。在本研究中,充分发挥护士在提高院前压疮防治护理效果的主导作用[3],医院压疮专科小组是指挥棒、是统筹安排者,他们负责对社区护士进行培训,丰富社区护士的压疮防治知识,对压疮高度危机和严重危机的人群进行重点预防性干预;而社区护士是重要的执行者,是减少卧床老年人院前压疮发生的重要力量。表1可得出,本课题通过医院压疮专科小组的监督指导及社区护士脚踏实地、高效地执行,卧床老年人院前压疮的发生明显降低(P<0.05)。

3.2预防性健康管理前后社区卧床老年病人压疮发生严重程度均以Ⅰ期和Ⅱ期压疮为主

表2显示,实施预防性健康管理前后卧床老年人Ⅰ期、Ⅱ期、Ⅲ期、Ⅳ期院前压疮发生的构成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卧床老年人院前压疮发生的严重程度,在实施预防性健康管理前后,均以Ⅱ期压疮、Ⅰ期压疮为主,它们分别占34.0%(50例)、24.5%(36例)。实施预防性健康管理前后,Ⅲ期、Ⅳ期院前压疮构成比比较虽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实施干预后,Ⅲ期、Ⅳ期院前压疮发生例数为0,这与实施预防性健康管理后,压疮专科小组和社区护士及时有效的干预,导致院前压疮未向严重程度发展有关;可疑深部组织损伤期、不可分期的院前压疮在构成比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原因可能为实施预防性健康管理后,院前压疮形成的严重程度均降低,且在实施预防性健康管理前,社区护士、病人及陪护均对可疑深部组织损伤期、不可分期的院前压疮辨别不清,对此两期的压疮严重程度重视不足,导致发生率高。在实施预防性健康管理后,社区护士、病人及陪护均能够辨别并认识到可疑深部组织损伤期、不可分期的院前压疮严重程度,而采取及时的干预治疗措施,从而使发生率降低。实施预防性健康管理后,可疑深部组织损伤期压疮有3例、不可分期压疮有2例。其中3例病人家属经济困难,不肯就医,医院压疮专科小组成员、社区护士及医生上门为病人进行治疗;有2例病人及家属坚持认为不是压疮,不配合就医,医院压疮专科小组成员对病人进行定期的入户随访,采取积极的预防恶化的护理措施。

3.3预防性健康管理前后社区卧床老年病人院前压疮的好发部位不同

第7篇:老年病人常见的护理问题范文

关键词: 老年患者 心理特点 护理依从性

我国20世纪90年代进入老龄化社会,60岁以上者超过11%,老年病人逐渐增多【1】。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生理机能逐渐衰退,加之疾病增加,行动不便,又由于工作生活、社会地位、经济条件的改变等因素,造成老年人的孤独感、失落感、寂寞感的增加,造成了老年人独有的心理特点。因此充分认识老年人的心理特点,并施以合理的心理护理,可以提高老年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对提高患者的疗效及满意率有着重要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86例老年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51例,女36例;年龄在62~82岁,平均年龄为75岁。

1.2 方法:观察分析每一位老年住院患者的心理特点,关心鼓励他们,并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通过行之有效的沟通,取得患者的信任。

2 结果:通过调查分析,84人(96%)积极配合治疗,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86人(99%)在住院期间对比较满意。(其中一人因医保报销问题保留意见)

3 护理对策

3.1 老年人心理特点分析

3.1.1 老年人的心理变化:

① 感知功能衰退:由于老年人脑组织萎缩,细胞功能下降,大脑皮层退化,加之眼、耳、鼻、皮肤等感觉器官的老化及病变,对视、听、嗅等感觉能力下降,引起反应迟钝、注意力涣散、依赖性增强,随之出现老年人心理上的孤独、悲观、抑郁、消极、冷漠等。② 思维能力下降:因记忆力减退,思维过程减慢;另外长期形成的思维模式和不愿意接受新事物使老年人固执、多虑、易冲动等。 ③ 记忆力衰退:记忆由识记、保持、回忆和再认四个部分组成。老年人的记忆力衰退。表现为机械记忆力和近期记忆力差,爱唠叨、急躁、埋怨。④ 性格与行为改变: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性格也随着发生一些变化,有些老年人做事优柔寡断、顾虑重重;还有些老年人不愿与人接触交往,性格孤僻。⑤ 情绪情感变化:老年人的情绪变化时多种多样的,可由个人所处的环境、社会地位、职业、文化素养等不同而表现各异。有些老年人情感变得幼稚、不稳定,像孩子一样,稍不顺心便会生气、哭泣,有的则会因一点小事兴高采烈,或因较大刺激而反应强烈,情绪失控。

3.1.2 住院老年患者的心理特点:

① 焦虑不安:这是老年住院患者最常见的心理问题,每个患者存在程度不同,一般以首次住院的患者入院第一周最为明显【2】。他们对自己疾病的相关问题及相关知识不了解,对疾病的严重程度及是否能治愈等还不清楚,因此焦虑不安,可出现食欲下降,睡眠不佳等。 ②孤独寂寞 :这类病人多性格内向,不善交往,由于住院时间较长或亲人陪护时间较少,而又不愿同其病人交往,病人感到非常孤独寂寞,情绪低沉等。③ 悲观恐惧: 主要见于病情较重或癌症病人等,感觉正向死亡靠近,加之病痛的折磨因此产生恐惧、紧张;还有些病人对自己病情预后不了解,缺乏信心,产生悲观失望心理。④ 多疑:在老年病人中较为多见,此类病人过于谨慎小心,过分关心自己的健康问题,如稍有一点不适,就怀疑自己是否患有何种疾病。

3.2 护理对策:

3.2.1 首先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语言是情感交流最主要的方式,护士可以通过交心谈心的方式接近患者,如聊天,拉家常,关心患者日常的生活方式,这样可以详细了解病人得病的根本原因,对疾病本身的了解程度,尤其是疾病发生以后的思想情绪的变化及各方面需求。这样也可以进一步了解对疾病的态度,是紧张害怕、悲观还是乐观,是否有战胜疾病的信心,及存在的实际困难。这样,就能有效地做好患者的思想工作,消除消极因素,建立良好的心理状态,为治疗疾病做好心理上的准备。

3.2.2 不同情绪的心理护理

① 焦虑不安:首先了解影响患者焦虑不安的因素,针对患者提出的问题予以认真的解释,使患者了解自己的病情(特殊情况除外如癌症患者等),并可通过周围环境来改变患者的焦虑情绪,如可以再在床头上放一些绿色植物,或建议患者听一些舒缓音乐,并指导患者进行放松训练(自我按摩,简易保健操等),指出焦虑不安对疾病产生的不利影响,从而能减轻患者的焦虑不安情绪。 ② 孤独寂寞 :这类病人虽表面冷漠,但内心情感丰富,内心渴望有人关注,对于这类病人在护理上要主动与病人接触,打开患者心扉,然后帮助病人与其它病友建立交流的通道,还可引导在疾病许可的情况下,鼓励病人参加一些切实可行的活动,如下棋、打太极拳等。③ 悲观恐惧:这类病人一般病情较重,无法预后,对这类病人要给以更多的同情,护理要更加细心,言行要谨慎,在平时的护理及言行中不要让病人感觉到病情危重,尽量满足病人的要求,并可给患者讲一些同种疾病治疗成功的例子,增加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可以减轻悲观恐惧心理。④ 多疑:对此患者应耐心疏导,给患者讲解疾病知识,使患者了解自己的病情及一些生理上正常的表现,消除患者多疑的心理。

总之,对老年患者的护理,既要遵循护理学原则,又要因人而异、因病而异,这样才能起到对疾病治疗的促进作用,促进老年患者的康复。

参考文献

第8篇:老年病人常见的护理问题范文

[中图分类号] R473.77[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11-187-01

在眼科病人中,青光眼患者占很大比例,手术治疗是主要的治疗方法。手术对于人体既是一个治疗过程,又是一个创伤过程,同时也是一种严重的心理刺激,多数病人都会产生强烈的应激反应。过强的应激反应不仅会给病人造成痛苦,而且会干扰手术的顺利进行,消极地影响病人的身心健康和治疗效果。近年来随着心理医学的研究进展,社会心理因素对健康和疾病所产生的作用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心理学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特别是对老年手术病人,心理护理显得更为重要。因此做好手术前老年病人的心理护理,调整手术前病人的情绪反应,变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变被动接受为主动配合,对于提高手术效果,促进术后机体的康复,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1 临床资料 我科自2008年2月至2011年6月共对38例老年青光眼病人实施了手术治疗,其中男性15例,女性23例;年龄最大86岁,最小58岁,平均67岁。在护理中,我们针对病人的具体情况,了解每一个病人的心理状态及其反应特点,认真分析产生各种心理反应的原因,有针对性的给予指导,加强了老年病人手术前的心理护理,为减少术后并发症起了一定作用,在缩短住院时间,临床上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所有38例老年患者均康复出院。

2 老年青光眼患者术前心理状态分析及护理

2.1 恐惧心理 这是手术前青光眼老年病人最常见的心理反应。青光眼手术患者大都具有恐惧心理,因为青光眼病人多数视力下降,常急于想了解自己眼疾的具体情况,并希望能尽快接受手术治疗,但当手术日期确定后,考虑到在眼球上施行手术,即感恐惧不安。对医生技术水平如何,手术能否成功,有无后遗症,术后能否适应日常生活等均感到忧虑,深怕手术疼痛、出血、麻醉意外,担心手术失败和手术后因并发症、后遗症而使视力恢复不佳,因此常表现为失眠、饮食差,血压、血糖升高,情绪不稳定,疑虑不安。有的患者会在手术前两天不思饮食,彻夜难眠。有些病人还担心住院费用、家庭矛盾、缺乏陪护等,在近手术期表现更甚,尤其是女患者中表现尤为突出。这时护理人员应主动热情地与病人交谈,了解病人的心理反应,找出产生恐惧心理的原因,有针对性的给予指导,向病人介绍有关知识,如手术方式、术后注意事项及预后等,实事求是的向病人提供医护人员能力及经验方面的信息,或请做过同样手术的病人“现身说法”,使病人对预实施的手术有初步的了解,以增强信心减轻恐惧心理。

2.2 焦虑心理 焦虑是由内心冲突而造成的不愉快的心理状态。焦虑是手术患者的共同特点,术中焦虑将增加手术过程的危险性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青光眼患者最担心术后眼睛是否还会胀痛。许多老年患者由于双眼眼疾,视力下降给家庭造成负担,希望通过手术重见光明,减轻家庭负担,但手术又需要家庭付出一部分费用,给家庭增加不小的经济负担;对麻醉的过程不了解,不知道疼痛的程度;以往不成功的手术史,使病人产生心理障碍,害怕手术,加重术前焦虑。医护人员的言语、态度、行为均可加重或减轻病人的紧张焦虑反应程度。患者往往以视物不清、复视、外伤、疼痛等症状入院,在心理上无法适应新的角色,出现了焦虑、食欲不振、失眠等情况。由于患者因病改变了原来的生活环境及生活方式,给生活带来不便和伴随着眼疾带来的痛苦,患者可产生焦虑不安情绪,表现为睡眠差、心神不宁、记忆力下降等。针对老年病人这种矛盾心态,护理人员应主动安慰病人,多与病人交谈,鼓励病人提出自己的想法和问题,通过观察交谈,了解病人的心理活动和需要,帮助病人解决一些住院期间所遇到的问题和困难,耐心细致的解答病人的提问,各种治疗护理操作及时准确,使病人更加信任医护人员,充满信心地配合手术治疗。

第9篇:老年病人常见的护理问题范文

关键词:前列腺增生症手术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1)12-0180-02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寿命延长,老年前列腺增生症也越来越多。我院泌尿外科2006年9月~2011年9月,共行前列腺摘除术25例,对老年前列腺摘除术实施相应护理,病人恢复好,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共25例,年龄61~89岁,平均76岁。临床表现为进行性排尿困难3~10年,尿频,尿急,尿线细,夜尿增多,合并有尿潴留13例,血尿者6例,膀胱结石6例,重复合并有阻塞性肺气肿5例,糖尿病4例,高血压4例,心脏病3例。术前均行B超检查、尿流率测定,及心肺功能测定及常规检查。前列腺肿大Ⅰ°1例,Ⅱ°10例,Ⅲ°13例。手术采用硬膜外麻醉,术中输血1例,术后出血1例,并发附睾炎1例,呼吸道感染1例,经对症处理后均痊愈出院。经膀胱前列腺摘除术,住院时间14~25天,平均15天。全部病人恢复出院,出院后随访6个月,无任何并发症发生。

2护理

2.1 术前护理

对25例老年患者根据不同年龄、病情轻重及个性,做好心理护理,减少老年患者的焦虑、疑问,促进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前列腺增生患者病史长,而且都是老年患者,有一定心肺脑疾患的潜在病变。手术治疗有一定的风险。我们应该耐心向患者解释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的发病机制及可治愈性,以及手术的操作步骤及优越性,介绍院内技术力量及同类病人手术的事例。使病人处于最佳心理状态,接受治疗及护理。

2.2 术前准备

BPH病人多见于高龄,且均有不同程度的心肺脑疾病或高血压、糖尿病,手术耐受能力差,术前必须控制在手术耐受范围内。指导病人术前2周开始戒烟,忌饮酒。老年人注意保暖,避免感冒,长期卧床病人注意翻身,鼓励咳嗽咳痰,防止呼吸道感染。长期卧床易致大便干结,术前在床上练小便,多食粗纤维食物利于大便通畅,认真倾听病人的叙述,熟悉各种临床检查的意义,发现问题必须及时报告。

2.3 术后护理

病人从手术室返回病房后,安放在有软垫的床上,接心电监护,吸氧,接通各种密闭引流管,保持膀胱持续冲洗通畅。根据冲洗液颜色调整冲洗速度,保持冲洗管道的通畅及密闭,防止血块阻塞。术后10h绝对卧床休息,手术次日可在床上适当活动。可伸腿,翻身半卧位,防止栓塞的发生,多进流质饮食,防止大便干结,必要时服用缓泻剂。尿道外口用碘伏消毒,每日2次。

3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

3.1 出血

术后出血主要是腺窝创面出血。前列腺摘除术后腺窝创面主要靠术中缝扎及气囊压迫止血。同时检查固定气囊的位置是否移动,如出血加重,立即通知医生做相应处理。同时嘱病人绝对卧床休息,避免活动。为防止术后继发出血,要保持大便通畅,一般病人可口服麻仁丸,避免排便时用力过度。

3.2 “膀胱激惹”的预防

前列腺摘除术后最常见的症状是“膀胱激惹”现象。目前由于“镇痛泵”的应用,这一症状明显减少。对于有严重不稳定膀胱及低顺应性膀胱者,术后易发生膀胱痉挛且症状较重。症状严重者,镇痛泵留置时间要长。对这些患者我们一般预先给予口服钙离子拮抗剂及消炎痛栓塞入,症状可缓解。

3.3 感染

保持导尿管冲洗通畅,防止重压折叠,膀胱持续冲洗过程中严格无菌操作。每日2次会阴护理。如尿道口有血性分泌物,用碘伏棉球擦洗干净,避免附睾炎的发生。

3.4 心肺并发症的预防

前列腺增生症为老年常见病,而且老年人一般都有高血压、肺气肿、糖尿病。在手术应激反应后,加之卧床,易发生心肺疾患。故要勤翻身,叩背,祛痰并咳出,防止肺部感染。在床上翻身活动,防止褥疮形成。冬天要注意保暖。

4出院指导

术后随访3~6个月,本组有1例病人在拔管后小便控制不住,经肛提肌锻炼后症状消失出院。有的病人可发生一过性尿失禁,指导其进行肛提肌训练,连续做30min,每日2次,一般均能消失。同时指导病人多饮水,多摄入粗纤维素食物,保持大便通畅。1个月内避免性生活及骑自行车,防止腺窝继发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