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流动人口普查的目的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人口如何登记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群众缺乏参与的意识。虽然在开展人口普查之前,政府都会进行大力的宣传,但在正式开展普查活动时,仍然会出现部分居民不配合的现象。人口普查人员在入户、要求居民出示证件等方面都会受到一定阻碍,需要进行详细的解释才能够进行调查,有些时候还会出现被拒绝的情况。出现这一情况的主要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居民对普查人员缺乏一定的信任度,另一方面是没有将普查工作和居民的切身利益放在同一高度。
(二)普查表填写困难。我国曾在第六次人口普查活动中使用长表和短表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人口普查。长表中除了包含短表中的所有内容,还增加了人口婚姻、生育、职业、住房等项目。在长表的部分项目中,由于存在一定的复杂性,所以比较不容易进行区分。普查表一般试用数字识别的方式进行录入,即需要对信息进行编码,然后再利用计算机进行录入。我国的大部分普查员缺少相关的经验,并且文化层次也比较复杂,这也给登记工作造成了一定的困难。
二、开展人口普查入户登记的具体对策
(一)改变原有的宣传口号,将居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国家进行定期的人口普查工作是为了了解我国人口的结构、素质、数量和分布等情况,从而为国家制定社会和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安排国民文化和物质生活、构建和谐社会和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提供可靠的依据。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居民的个人觉悟也在不断地提高,但仍然有一些居民不愿意主动的配合国家进行人口普查。所以国家在进行人口普查宣传的过程中,一定要将人们比较关心的医疗、教育、住房等问题作为切入点,做好人口普查的宣传工作,并动员群众积极地加入到人口普查工作中。
(二)对普查内容进行合理安排和修改。有关人口普查工作的很多学者都对我国人口普查表提出了相关的意见,有些专家认为我国的普查表应该借鉴国外的经验,调查的问题应该简单并且不宜过多,主要包括新别、年龄、姓名、民族、居住情况、与户主关系等;其他例如职业、教育程度、社会保障等问题可以采用抽样调查的方式进行了解。还有些专家认为应该取消死亡人口、出生人口、住房等项目,保留人口数量、出生日期、年龄、民族、文化程度等。普查表中的问题越少,调查起来越方便,也便于群众接受,普查的结果也具有较高的准确性。普查对于调查人员的经验和素质要求较低,不容易在调查中出现错误。在人口的社会经济调查方面需要使用长表,这时需要任用经验和专业性较强的人员进行调查,这样才能提高调查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三)针对重报和漏报情况,应该采取以下措施:1.对普查的项目进行修改。我国进行人口普查的主要原则是填写现住地址,同时还要填写户口信息。填写这一信息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核查居民的现住地,防止出现漏报或错报的情况。但由于存在一定的客观原因,许多人口普查数据中都存在着一些错误信息,这就给复查工作造成了严重的阻碍,许多重报和错报的信息难以分辨出来。在对普查项目进行修改时,应该将原来的出生年月删除,改为身份证号码,由于身份证号码具有唯一性,这样就能有效的避免在普查过程中出现重复的现象,也能够防止遗漏的情况出现。身份证号码能够在户籍系统中找到,这样便于对姓名、户籍所在地和年月日进行核对,也能够发现和纠正普查表中的错误信息;2.加强对流动人口的管理。在城市化发展过程中,人口流动的速度和规模也在不断增加,这在一定程度上给我国的人口普查工作造成了一定的影响。针对这一问题,应该切实做好摸底工作,并对户籍进行合理的整顿。在开展摸底工作的过程中,应该查出准确的流动人口总量,并在绘制小范围调查地图时,对流动人口的住房进行标注;3.将人口普查工作作为一个独立的项目,不能将其和乱收费、超生罚款等事项联系在一起,这样就能从根本上消除群众的抵触心理。尤其在农村开展人口普查工作的过程中,应该对普查活动进行重点宣传,让群众对普查工作更加放心,并严格禁止出现借机收费和罚款的情况。
(四)在普查工作中注入专家力量,并对调查的数据进行及时公布。我国现阶段对人口的普查工作都由统计系统负责,为了增加其透明度和科学性,应该让更多的人加入到普查工作中。普查工作开展的整个过程都应该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这样不但能够调高人口普查在社会中的影响力,也能够在多方面的监督下发现和解决问题,从而能够及时的对问题进行纠正,这样就能增加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及时、详细的对我国人口普查的数据和结果进行公布,不仅能够让群众了解到我国人口的状况,也能方便地方政府和企业开展规划工作。由于人口普查活动花费的都是纳税人的钱,所以普查的数据和结果应该让社会各界的人们共同分享。
一、开局良好,人口普查工作基础比较扎实
去年下半年以来,我省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人口普查前期各项准备工作扎实推进,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突出表现在六个方面:一是落实工作条件和责任。各级政府均把人口普查写入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及时组建了各级工作机构,落实了办公场地和工作经费,多数市、县已对下签订了人口普查目标责任书。二是积极开展各项试点。除承担了国家级外来人口调查试点任务外,还组织开展了港澳台和外籍人口调查、华侨人口调查、人户分离与外出人口调查、区域划分与地图绘制、户口整顿、住房普查表填写等六大专项试点,以及全过程综合试点,取得明显成效。三是制定补充意见。
在深入基层广泛开展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了我省实施人口普查的补充意见。四是组织大规模业务培训。全省分两批开展了划区绘图业务培训,分四批开展了普查综合业务培训,共培训市、县两级业务骨干近800人,普查方案不折不扣地在全省普查系统得到贯彻。五是扎实有序做好业务准备。完成了乡级地图绘制与边界核实、普查区清单确定工作;全面开展了户口整顿工作;建立了出生人口、死亡人口、户籍人口和人户分离人口等内容的基础台账;积极收集整理相关部门的人口行政资料。六是宣传工作不断升温。制订了普查宣传工作方案,召开了宣传工作座谈会,全省县级以上都开通了人口普查网站,统一制作了宣传物品,利用开展试点、全国人口普查条例颁布等时机掀起宣传小,扩大宣传影响力。
5月底国务院人普督查组对我省进行督查时,国普办主任张为民同志对我省人口普查前期准备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上述成绩的取得,一是得益于省委省政府及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强有力的组织领导;二是得益于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形成了强大的工作合力;三是得益于严密的工作程序和严格的质量控制;四是得益于各级普查机构和广大普查人员的辛勤劳动。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人口普查准备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和薄弱环节。主要是各地人口普查准备工作进展不平衡,“两员”选调和劳动报酬落实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宣传动员还没有形成全省集中性声势等。对此我们务必高度重视,抓紧研究采取有效措施,坚决防止因这些问题的存在而影响普查登记工作的进度和质量。
二、统一思想,进一步增强使命感与紧迫感
一要认清人口普要意义,增强使命感。人口普查是一项大型的国情国力和省情省力调查,也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通过这次普查,查清以来我省人口在数量、结构、分布、素质等方面的情况,为制定“十二五”规划提供科学依据,为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信息保障。人口普查数据将为制定教育、医疗、就业、社会保障、社会救助政策提供科学依据,使关系民生的公共管理、公共服务、公共设施的规划和布局更加科学、合理、有效。能够直接投身10年一次的人口普查,机遇难得,使命光荣。
二要认清人口普查工作艰巨性,增强紧迫感。人口普查是和平时期最大的社会动员,这本身就意味着工程浩大而复杂,任务艰巨而繁重;意味着困难繁多而纷杂,挑战众多而严峻。主要表现在五方面:一是锁定对象难,确保数据质量的任务重;二是群众配合难,社会宣传动员的任务重;三是“两员”选调难,选好选强和培训人员的任务重;四是经费筹措难,落实“两员”劳动报酬的任务重;五是业务推进难,按时保质完成普查工作的任务重。解决好这些问题和困难十分重要,十分紧迫,也是对我们各级政府、各部门和普查机构组织领导能力、驾驭复杂局面能力的考验。各级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和办公室要勇挑重担,千方百计解决问题和困难,履行好在人口普查中的应尽之责。
三是认清人口普查工作的国际影响,增强责任感。近些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世界经济大变革大调整步伐加快,全球人口状况也发生了较大变化。各国为应对挑战,更好地制定相关政策,都对人口进行普查。据了解,全球进入新一轮人口普查的国家和地区超过200个,主要集中在去年、今年和明年,其中今年有51个国家和地区同时进行人口普查。中国是世界上第一人口大国。搞好中国的人口普查,既是对联合国倡议的积极响应,也是中国政府对人口问题高度重视的体现。我国有制度和体制上的优势,人口普查工作能否在世界领先,数据结果能否得到世界的认可,关系到国家形象和政府的公信力。各级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必须增强搞好人口普查工作的责任感。
三、坚持依法科学普查,确保普查数据全面准确
根据国务院的要求,数据质量主要看四个方面。一是要查准人口总量。这是人口普查的首要目标。要通过逐户访问、如实登记,做到查准查实,杜绝漏报瞒报,防止虚报重报,彻底掌握人口总量,为制定发展战略和相关政策提供真实可信的人口信息。二是要查清人口结构。这是人口普查的重要内容。要查清人口性别、年龄、民族、受教育程度、城乡和区域分布等情况,为制定完善人口政策、提升人口素质、推进结构优化、统筹城乡区域发展等奠定信息基础;查清全社会就业、居住、养老等情况,为制定社会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政策措施提供信息支持。三是要查实人口迁移流动状况。这是人口普查的重点和难点。要因地制宜,理清思路,采取切实措施,摸清流动人口的规模、构成和流向等情况,为推动城市化发展提供基础。四是搞好普查资料的开发应用。这是普查的最终目的。普查结果出来后统计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加强对人口信息资源的整合,实现人口信息共享,为提高宏观决策和管理水平,促进可持续发展打下更加坚实的基础。
保证普查数据真实可靠、准确完整,是人口普查的核心要求,为此要做到“三个坚持”。
一要坚持依法普查。《全国人口普查条例》已于今年6月1日起施行,这是我们组织人口普查的法律准绳和行动准则。各级普查机构和广大普查工作人员要严格履行保密义务,人口普查取得的个人资料,不得用于人口普查以外的目的;广大普查对象要按时提供人口普查所需资料,如实回答相关问题,不得隐瞒相关情况,不得提供虚假信息,不得拒绝或者阻碍人口普查工作。要加大执法力度,坚决制止任何形式的违法行为。
二要坚持科学普查。必须认真执行《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方案》,严格按照普查的工作规程和技术规范组织开展普查,确保普查工作全国一盘棋。同时要根据我省实际情况,重点研究解决我省人口普查工作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创新普查方法和手段,切实提高普查过程和普查结果的科学性、有效性。
三要坚持全过程质量控制。要建立起覆盖普查工作各个方面、各个环节的质量控制体系,做到普查各项工作事事有人管、人人有责任、过程有监督、结果有考核。要加强对业务培训、户口整顿、清查摸底、入户登记、数据处理、审核、汇总等全过程的检查、督查和质量抽查,特别要抓实登记这个核心环节,切实保证数据真实可靠、准确完整。
四、加强组织领导,保障人口普查任务圆满完成
当前,人口普查将转入实战阶段。任何地区、任何环节的工作迟缓和疏漏,都将影响整个普查大局。为此,我们必须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有的放矢、踏踏实实地抓好各项工作,具体要确保“七个到位”:
一是确保组织领导到位。人口普查是一个规模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也是一项艰巨繁重的工作任务。做好人口普查,关键在组织领导。各级政府要把人口普查工作摆上重要的议事日程,按照全国统一的工作部署、统一的时间安排、统一的操作规范,认真做好本地区的组织实施工作。特别是县、乡两级政府要把人口普查作为今后一个阶段的重点工作抓紧抓好。要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并做到言必行、行必果,切实履行责任承诺。各级人口普查领导小组组长要切实担负起本地区人口普查工作的全面责任,及时了解普查进展情况,检查工作进度,及时解决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确保普查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是确保普查经费到位。这是开展普查工作的基本保障和必要条件。目前仍有少数地方普查工作经费存在缺口,普查员和普查指导员的劳动报酬还没有得到很好落实,甚至出现“两员”补贴支出层层向下转嫁,给乡级财政造成巨大负担。这个问题各地要抓紧研究解决,否则将影响普查工作的正常开展。同时,各级普查机构要加强经费管理,厉行节约,从严控制开支,确保专款专用。
三是确保人员选调和培训到位。普查员和普查指导员的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普查数据质量和整个普查工作的成败。各地要因地制宜,广开渠道,真正把那些责任心强、热心公益事业和身体、素质能胜任工作的人选进“两员”队伍。各部门要积极动员本系统的基层力量担任“两员”。各级普查机构要认真组织普查培训,注重因材施教,提高针对性与可操作性,强化依法普查意识,数据质量意识和准确执行普查方案的意识。
四是确保宣传动员到位。人口普查是和平时期最大的社会动员,需要社会各方面的支持与参与,需要每个人的理解与配合,做好宣传动员十分重要。前阶段主要是动员阶段,下一步要开展集中性宣传,重点抓好10月份的人口普查宣传月活动。在宣传月期间要做到上下联动,凸显气势,多层次、全方位、高密度掀起宣传工作。媒体力量和社会力量要结合起来,既做到电视有影、广播有声、报纸有文,又要充分运用横幅标语、宣传画、板报墙报、流动宣传车、户外广告、手机短信以及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形式,使人口普查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五是确保协作配合到位。人口普查涉及面广、参与部门多、协调任务重,各有关部门要强化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做到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通力协作。重点在以下四方面加强配合:一是相关部门要及时提供资料,包括公安部门的户籍人口、流动人口、港澳台和外籍人口资料,人口计生部门的育龄妇女及生育情况资料、全员流动人口信息资料,民政部门的死亡人口遗体火化资料,卫生部门的新生儿信息资料,建设部门的房屋登记资料等等;二是抓紧下发部门联合文件,对相关政策性问题进行明确,如超生人口的登记政策,物业部门配合入户登记政策等,为普查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三是积级动员本部门的基层人员,如计生联络员、民政助理员、基层劳动保障员等担任普查员;四是充分运用部门宣传网络,拓宽人普宣传领域。
六是确保业务措施到位。重中之重是抓好清查摸底与入户登记两个环节的工作。摸底重点要解决好“人头”问题,即抓住总人口、出生人口、死亡人口、流动人口四个重要指标。要坚决杜绝摸底阶段不上门,关起门来编造数据或者仅抄户籍资料,不逐户访查现象的发生。对于清查摸底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研究、查找原因,采取有效措施及早解决,杜绝可能影响现场调查和数据质量的每一个隐患,不留死角。入户登记是人口普查的中心环节,要采取切实措施,确保各地严格按照普查方案、各项工作细则、工作流程的要求,一丝不苟地进行。普查员要登门入户,访问每一户家庭,登记好每一个指标。各级普查机构都要派出工作组,深入基层指导普查登记工作,加强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确保普查登记有序进行。同时,各地要建立情况报告制度,确保指挥系统畅通无阻。
据国家卫生计生委流动人口司副司长王谦介绍,目前中国流动人口已达到2.36亿,每六人中就有一个是流动人口。目前流动人口平均年龄约28岁,超过一半的劳动年龄流动人口是80后。
《报告》预计,到2030年,新生代流动人口在全部流动人口中占比将接近90%,总量达2.79亿,“占据流动人口绝对主体地位”。据王谦解释,所谓新生代流动人口,通俗的理解,就是指“80后”、“90后”。
从流动人口的总量上看,新生代流动人口已经成为流动人口的主体,流动人口正在经历代际更替。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时,新生代流动人口已经超过流动人口半数,总量达1.18亿。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显示,2012年流动人口的平均年龄约为28岁,超过一半的劳动年龄流动人口出生于1980年以后。与上一代相比,新生代流动人口的外出年龄更轻,流动距离更长,流动原因更趋多元,也更青睐大城市。新生代流动人口在20岁之前就已经外出的比例达到75%,在有意愿落户城市的新生代流动人口中超过七成希望落户大城市。
王谦介绍,新生代流动人口已经由生存型向发展型转变,其进入城市不仅仅是为了挣钱,对未来发展有更多新期待。流动方式已由个体劳动力流动向家庭化迁移转变,流动形态由“钟摆式”流动向在城市稳定生活、稳定工作转变,最近3年没有更换过工作的比例超过六成。
王谦表示,上一代流动人口以农村剩余劳动力为主,多因为经济原因发生迁移。与之相比,新生代流动人口文化程度更高,对生活质量追求更高,以追求家庭团聚和更高教育为目的的流动比例更大。新生代农民工不像上一代那样“城市挣钱,返乡消费”,其消费方式和行为模式更接近城镇青年。同时,调查显示,中国新增农村劳动力流动趋于低龄化。农村户籍的新生代流动人口首次外出的平均年龄为19岁,较上一代小7岁。
《报告》还显示,近年来,中西部外出农民工正在从东南沿海回流,并集中流向中西部中心城市。这表明珠三角等地区对流动人口的吸引力“明显降低”。目前,全国2.36亿流动人口中,“80后”“90后”已过半。但2005年1%人口抽样调查和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南部沿海地区2010年新生代流动人口份额为23%,比2005年减少了10个百分点。不过,东部沿海地区该比例则由2005年的20%提高至2010年的22%。
《报告》显示,截至2012年3月,外省流入江苏的人口比2011年同期减少了38.3万人,减幅为5.2%。同时,西部地区省内流动人口总量为959万,比2011年同期增加了17%。这表明,有越来越多的流动人口选择留在本省内就业居住。
30多年来,东部省份制造业一直是吸纳流动人口最多的行业。2012年,东部省份制造业工人中,流动人口占到41.7%。但《报告》显示,2010年中国制造业工人中,流动人口占比为40.4%;到2011年,该比例下降到37.3%,2012年则继续降至35.2%,可谓“快速下降”。
《报告》分析称,东部地区制造业工人的减少与农民工向中西部回流具有一定关系。同时,中西部主要城市群中,流动人口所占比重将不断上升。
《报告》显示,2010年,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海峡西岸等四大城市群,吸纳了全国流动人口的45%。而中西部城市群(武汉都市圈、长株潭城市圈、中原城市群、川渝城市群)则吸纳了9.4%的流动人口。
《报告》还透露,2005年,中西部城市群仅吸纳了全国流动人口的7.6%。与2005年相比,2010年吸纳流动人口比重提高了近两个百分点。预计今后该比例将继续上升,到2020年,长江中游城市群人口规模将过亿。
关键词:人口学;人口迁移;人口流动;特征;机制;建议
中图分类号:C922 文献标识码:A DOI编码:10.3969/j.issn.1006-6500.2013.02.017
Characteristics and Mechanism Analysis of Population Migration and Mobility in Shaoguan
LI Li-qun
(Shaoguan University, Shaoguan ,Guangdong 512005,China)
Abstract: Based on the sixth national census data, the population migration flow situation in Shaoguan was analyze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haoguan population migration were in-depth studies in quantity,migration distance, population migration reasons, level of education, and other aspects, and the formation mechanism of Shaoguan population migration was studied with the push-pull theory. Finally, the rationalization proposals of the population migration were proposed based on the population migra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mechanisms of Shaoguan.
Key words: demography; population migration; population movements; characteristics; mechanism; suggestions
人口在地区之间的迁移流动是引起人口变动的重要方面,某一地区人口数量的增减、结构组成的变化,体现着迁移流动人口的状况[1-2]。迁移流动人口在地区之间的流动及其所从事的各种活动,对流入地区和流出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将产生较大影响。随着工业化和市场经济的发展, 人口迁移流动规模也随之扩大,极大地影响区域经济发展和社会变革进程[3]。因此,人口迁移流动是政府部门应该加以重视的社会经济现象,正确把握人口迁移流动的现状和规律,促进人口迁移流动的有序进行,是当前区域经济与社会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各地区、各部门、各行业、各单位科学决策的重要保证[4-6]。
1 人口迁移流动的特征分析
第六次人口普查有关韶关市迁移流动人口状况的统计数据具体反映出韶关市人口迁移流动方面的诸多特征,主要有以下五方面。
1.1 人口迁移流动的总量呈增加之势
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韶关市人口迁移流动的总量呈现出增加的势头,流动人口从“五普”的21.71万人上升为53.76万人。这充分说明,现代人的思想观念上已经发生重大改变,不再是过去那种在居住地不思迁徙,在职业上“从一而终”的观念。
近几年来,韶关市经济发展速度较快,2010年韶关生产总值(GDP)683.1亿元,比2009年增长12.5%。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劳动力需求更加旺盛,吸引大量的外来流动人员进入韶关,加入经济建设的大军中。但同时与其它经济发达地区横向比较来看,韶关经济仍较为落后,因此也有大量人员从本地流出。
1.2 省际迁移以近距离为主,分布相对集中
韶关市人口省际迁移虽然辐射全国各省,但主要表现为近距离迁移为主,分布相对集中的态势。在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期间跨省迁移的人口中,毗邻省份占较大比重。韶关市登记总人口中,户口登记地在外省的迁移流动人口为122 389人,超过1 000人的省份有浙江1 678人,安徽1 809人,福建2 554人,湖南57 872人,江西12 010人,四川11 260人,重庆2 683人,广西7 925人,河南5 649人,湖北6 301人,贵州3 995人,云南1 545人,陕西1 204人,其中湖南、江西、四川三省人数超万,所占比例分别为47.3%,9.8%,9.2%。这几个省都属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劳务大省,且江西和湖南是与韶关相邻的两省。
1.3 人口流动主要以省内流动为主,流出人口大于流入人口
韶关市登记总人口中,人户分离的人口有537 637人,户口登记地在省内的迁移流动人口占总流动人口的77.2%,达到了415 248人,其中本市(县)人户分离人口有70 716,占17.0%;在本省其它市(县)人户分离的人口有344 532,占83.0%。近几年来,韶关市经济发展速度较快,增长速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吸引不少来自省内外的流动人口。尽管如此,相对于经济发达地区的发展还有很大的距离,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韶关人口总的流出量要远远超过流入量,比例分为30.13%,16.6%,净流出量为441 115人。
从韶关外来流动人口分布来看,外来流动人口主要流入了韶关市区内(武江、浈江区),占流动总人口的42.6%,而占市区(武江区、浈江区)户籍人口的比例也高达38.4%。其中这两个区的流入量远远大于流出量,净流入量为92 026人。而韶关的其它地区基本情况是流入量远远小于流出量,净流出量为533 141人。这说明除武江、浈江两区外其它县区的人口以流出为主,特别是南雄地区有近一半的人口外出流动迁移。
1.4 务工经商是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但省内省外迁移原因不同
迁移流动人口就其动因来区分,大致可以分为以谋取经济利益为目的而迁移流动的经济型迁移流动人口和以非经济利益为目的而迁移流动的社会型迁移流动人口两类[7]。从人口迁移流动加剧的动因来看,在第六次人口普查调查时点的前5年之内,韶关市人口迁移流动加剧的重要原因之一在经济方面。过去,韶关市迁移流动人口数量不多,有者也主要集中在婚姻迁入、寄养寄居等社会型迁移流动方面。近年来,在市场经济的推动下,经济型迁移流动人口迅速增加,而且已经占到十分重要的地位。从“六普”韶关市分年龄、性别、迁移原因的人口数据资料来看,属于经济型或者是出于谋生目的而发生迁移流动的人口占50.3%,其中务工经商的占33.6%,工作调动的占2.7%,学习培训的占14%。虽然属于非经济原因迁移流动的人口占49.7%,但其中的具体原因是拆迁搬家、婚姻迁入、随迁家属和投靠亲友。这些原因,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它们并不容易造成人口迁移流动在较大程度上的加剧。而在婚姻迁入这个因素中女性高达85.9%。
在人口迁移流动原因中省内和省外迁移流动各有不同,在9个迁移流动的原因中务工经商是最大的原因,但省内比例只占27.1%,而省外则达到55.7%,这足以说明韶关在广东这个经济发达省份来讲经济仍十分落后,无法吸引更多省内人员。而随迁家属的省内则达到了20.3%,省外的则只有13.9%。省内经济原因迁移的为47.2%,省外经济原因迁移的比例为61.2%。这说明省内迁移流动至韶关的主要原因是非经济原因,而省外迁移流动至韶关的主要是经济原因。
1.5 流动人口中流动主体的教育程度处于较低水平
从流动人口的受教育程度来看, 无论从总体情况来分析还是从省内、省外情况分析, 初中、小学、高中文化程度的人口占迁移流动人口的主体,达到了82.5%,这说明韶关经济发展以劳动密集型为主,只能吸引教育水平较低人群,缺乏对高层次人才的吸引力,这种流动人口教育结构的不合理将对韶关未来经济发展产生不良影响。由于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具有较高学历者,其改变其定居点,由一城市迁入另一城市,其迁移面临的阻力较小,迁移发生的可能性较大;而对于学历层次较低群体,其发生迁移的阻力较大,引力较小,迁移的可能性较低。而流动人口在流动时,对其文化素质要求不高,再加之流动人口生活随意性较强,要求较低,人口流动群体还将以低学历者主[8]。而处于高端人才与流动打工者之间的群体,由于不能很好地找到自己预期目标与迁移目的地所能提供的收益之间较好的结合点,迁移与流动从自身及目的地来说,阻力均较大,迁移与流动发生的可能性较小。
2 韶关市人口迁移流动机制分析
人口迁移的推力拉力理论认为,迁移行为发生的原因是迁出地与迁入地的推力(或称排斥力)和拉力(或称吸引力)共同作用的结果[9]。
2.1 经济发展水平对人口迁移流动的推拉作用
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和沿海经济产业转移的快速发展是人口大规模迁移流动的动力[10]。
2.1.1 工业发展的影响 从“六普”韶关市人口迁移流动的数据资料来看,韶关市的工业发展水平从纵向比较近年来有了较大的发展,但从横向比较来看和本省其它地区仍有较大差距,特别是珠三角经济发达地区。其一,韶关市在第六次人口普查调查登记的迁移流动人口中,流往本省的人数占总迁移流动人口数的近九成,这说明广东省作为最早开放的地区,工业发展仍排在全国前列,而作为地属广东的韶关市缺少吸纳众多劳动力的产业,大量的人无事可干正好说明这一地区的工业不够发达。其二,韶关市迁移到本市的人口中,大量的人口又集中到了市区和县城内等地的发达地区,如韶关市2003年综合竞争力进入全省二类地区行列,2005年上升到二类地区第一位,与珠三角地区共建产业转移工业园在全省率先取得突破,7个县(市、区)与广州、东莞等地的区、镇签约共建产业转移工业园。这说明多数人的迁移流动在一定程度上是为了谋取经济利益或是为了谋生目的而流动。
2.1.2 农业效益低下的影响 韶关市是一个农业大市,气候资源比较优越,人均耕地面积在广东省排第一,主要存在蔬菜、水稻、畜禽、鱼、水果、竹类、烟叶等七大农业产业。由于近几年加强了农业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农业生产持续增长。但由于韶关市农业生产仍主要以家庭为单位,相当大部分农户的思想观念落后,还是比较保守的小农经济思想。生产单位小,加上目前农村还没有一个很好的协调机制,规模种植的商品农业很难发展起来,农村家庭经济很难出现质的突变。农户市场经济意识差。农户信息不通,农户间思想难以统一去发展规模商品经营。因此韶关农业发展的整体效率较低、效益不高。自古依恋土地的农民离开土地,农村人口大量流向城市,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出于他们对从事农业生产效率太低、效益不高有着实际的感受和具体的认识。这里值得指出的还有,在韶关农村某些地方,外出打工的人口多是18~35岁的有初中以上文化水平的青壮年劳动力,而留家种田的多是老人和小孩,他们的文化水平很低,仅有小学文化水平,甚至是文盲,这就使得韶关农业效益不高的问题可能愈演愈烈,对韶关经济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在经济发达地区的强烈吸引和家庭经济落后的推动下,人口由农村流入城市、由经济不发达地经济向发达地进行了流动迁移。
2.2 生活环境对人口迁移流动的推拉影响
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韶关人口迁移流动的主流从经济不发达地区向经济发达地区,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人口流动的目的是改善生活环境,流入地的那些有利于改善生活环境的因素就成为拉力,而流出地不利的生活环境就是推力。人口流动就由这两股力量前拉后推所决定。经济不发达地区和农村有许多不利的生活环境,如收入水平低,没有挣钱机会、农村太穷,生活太苦、农村缺乏更好的发展机会、对在家乡从事的职业不满意、农村税费过重、呆在家里没事干、子女学习条件差、受教育机会少、不愿意干农业、家乡封闭保守、思想不解放、村干部作风恶劣等,这些都是“推”的因素。迁移的推拉因素除了更高的收入以外,还有更好的职业、更好的生活条件、为自己与孩子获得更好的受教育的机会、以及更好的社会环境等诸多生活环境因素对人口迁移流动有着强大的吸引力。
3 引导人口迁移流动合理化的对策建议
人口迁移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合理的人口迁移可以优化人力资本和劳动力配置,促进经济、文化、科学技术和信息的交流,但不合理的人口迁移却会造成环境污染、交通堵塞、社会治安恶化等诸多问题。政府对于人口迁移要进行合理引导而不是盲目地采用行政措施进行控制。
3.1 进一步加大户籍制度改革,保障流动人口基本权益
我国目前的户籍制度等人口迁移调控政策采用单一的行政控制的手段,是人口迁移的最大阻碍,也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和工业化进程。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渐深入和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户籍制度改革势在必行。户籍制度改革的主要目的是放松对人口迁移的限制。从前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工资差异、房价和人力资本氛围是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因此在户籍制度改革的过程中,要逐渐改革和完善城市住宅分配制度,对房地产进行积极有效的宏观调控,避免房价虚高对人口迁移的不良影响。
3.2 建立和健全社会保险和保障制度
把社会保障制度的受益群体扩大到全体公民而不仅仅是城镇居民或户籍拥有者。对于不合理的人口迁移应该采用经济政策而不是行政手段进行调控,缩小地区之间的工资差距和收入差距,促进地区之间教育机会的公平,将有利于控制不合理的人口迁移,对人口迁移的方向和规模进行有效的调控。
3.3 强化信息、组织网络的建设和监管,促进人口合理有序流动
完善的信息网络和组织网络的形成,是人口有序、高效流动的必要条件,也是其发育成熟的重要标识。所以要大力发展专业性组织,成为人口有序流动的主要信息获得途径。这样有利于实现人口的合理、有序流动,减少流动的盲目性,提高人力资源有效配置。
3.4 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韶关经济
在现代化发展过程中,工业化阶段是不可逾越的,韶关是广东的重工业城市,工业基础雄厚。因此,应切实加强本市的工业化建设,因地制宜,突出特色,依托资源优势,积极培育以冶金、电力、烟草为主的支柱产业,努力改变韶关市工业落后的面貌。一是要加强老工业基地产业结构的调整与改造,使老工业基地焕发青春,在增进效益的同时吸纳更多的劳动力就业;二是要鼓励发展和新建就业潜力较大的行业和企业,以扩大就业容量;三是要加快韶关的信息化建设,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实现产业结构的改造和升级,同时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大力发展信息产业,为韶关人口提供更多更好的就业岗位。
在农业方面,要加强农业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加大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拓宽农业生产领域,发展绿色蔬菜、优质稻、优质畜禽、优质鱼、特色水果、竹类、烟叶等七大农业主导产业,使韶关农业成为吸纳更多劳动力的一个行业;要大力推进韶关农业的工业化经营和管理,使韶关农业的效率和效益不断提高;最后,要加快韶关农村的城市化和信息化进程,为韶关农村人口从事农业生产创造更好的劳动生产条件、职业保障基础和城市化生活方式。
参考文献:
[1] 朱宝树.长三角城市圈的就业迁移和人力资本差别效应[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3):75-81.
[2] 胡英,陈金永.1990─2000年中国城镇人口增加量的构成及变动[J].中国人口科学,2002(4):40-47.
[3] 侯红娅,杨晶,李子奈.中国农村劳动力迁移意愿实证分析[J].经济问题,2004(7):52-54.
[4] 谭俊玲.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工业化和城市化协调发展的思考[J].山西农业科学,2008(6):95-96.
[5] 王桂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口迁移发展的几个特征[J].人口与经济,2004(4):1-8.
[6] 王桂新.中国省际人口迁移与东部地带的经济发展:1995─2000[J].人口研究,2005(1):19-28.
[7] 聂普焱,谢杰.广东省人口迁移与经济增长的协整分析[J].现代管理科学,2012(5):65-66.
[8] 杨海蛟.河南省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问题探讨[J].河南农业科学,2007(9):7-9.
[9] 罗明忠.广东农民进城决策因素与群体特征分析[J].岭南学刊,2012(1):82-86.
[10] 王泽强.乡-城人口迁移对农村人口老龄化的影响——基于“年龄-迁移率”的定量分析[J]. 西部论坛,2011(6): 27-33.
[11] 邸少楠,岳坤,潘晶晶,等.城市化进程中城乡用地结构优化研究[J].天津农业科学,2010(2):82-85.
一、户口整顿和摸底工作目的
户口整顿和摸底工作是人口普查的重要环节,是保证人口普查数据质量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其主要目的是摸清各类人口普查对象底数,纠正户口登记项目差错,着力解决户口登记中存在的问题,为普查登记和落实实有人口管理提供基础信息。
二、户口整顿和摸底工作任务
(一)核准户籍人口底数和户口登记项目。重点核准户籍人口户数、人数以及姓名、性别、出生日期、民族、籍贯、户主关系等主要户口登记项目。
(二)根据本普查小区建筑物情况和居住人口、户口情况编制《户主姓名底册》。
(三)重点摸清以下六种人情况
1.具有本市户籍人员生育的小孩未落常住户口情况,包括收养、抱养小孩未落户口情况;
2.手持各类证件未落户口人口的情况,主要包括持迁移证、准迁证、复员转业证、刑满释放证、护照等应落未落户口人员情况;
3.应销未销户口人员情况,主要包括参军、出国(境)定居或加入外国籍、死亡等应销未销户口情况;
4.人户分离人员情况,包括有人无户和有户无人情况;
5.户籍地在外省市的在京居住人员(暂住人口)情况;
6.常住在京的外籍、港澳台及无国籍人员情况。
(四)摸清户口登记中重登重统、漏登漏统情况。
(五)摸清因道路改扩建、危旧房改造等整片拆迁地区形成的废弃地址数及空挂户口的户数、人数情况。
(六)对没有门牌号的村、街巷、住宅、楼房及时设置门楼牌号。
(七)对工作中发现的出生、死亡、迁入、迁出、人户分离等未办理相关登记手续的,要依据有关规定督促其及时办理登记和注销等手续;对发现的重登重统、漏登漏统和户口登记项目差错,要及时予以更正;对未登记暂住户口的,要督促其依法办理暂住登记,符合办理暂住证条件的,到居住地派出所申领暂住证。
(八)维护各类人口数据库。公安派出所对新发现的人户分离人员、暂住人员、境外人员、出生未落及死亡未销户口人员,要逐一录入相应人口信息数据库,并根据变化情况补充、修改、完善相应人口信息。
三、户口整顿和摸底工作标准时间
户口整顿和摸底工作标准时间为2010年8月1日零时
四、户口整顿和摸底工作方法步骤
户口整顿和摸底工作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0年7月底前)
1.制定工作方案及部署。县人口普查办公室和县公安局制定《延庆县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户口整顿和摸底工作方案》,并召开会议进行动员部署;各乡镇、办事处要会同辖区派出所结合辖区实际,研究制定本地区的工作方案。
2.选调入户人员。各乡镇(街道)人口普查办按照普查员选调标准选调普查员,7月中旬前到岗到位。
3.开展业务培训。7月底前县普查办和县公安局完成对乡镇、街道等普查工作人员即普查指导员和普查员的业务培训。通过培训,明确户口整顿和摸底工作的目的,掌握工作方法及人口数据资料表、登记表、统计表、汇总表及《户主姓名底册》的使用和填报等。
4.搞好宣传动员。各乡镇、街道、派出所要通过黑板报、悬挂条幅、张贴宣传画、致被调查户一封信、制作展板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人口普查户口整顿的目的、意义和任务,最大限度地争取群众理解和支持配合。同时,要加大户口政策的宣传力度,积极动员人户分离人员、应落未落户口人员、应销未销户口人员及流动人口主动到派出所办理相关户口事项及暂住登记等。
5.人口数据资料收集和整理。7月底前,各乡镇、街道人普办会同派出所统计、整理、打印以居(村)委会为单位的《户籍人口核对数据资料表》、《暂住人口核对数据资料表》和《境外人员核对数据资料表》,并根据普查小区划分情况对数据资料进行切分。同时,要与当地卫生、民政、计生、流管等部门沟通,收集2009年11月1日零时至2010年7月31日24时的相关人口资料,并按普查小区进行整理。
6.物资准备。备齐普查员开展户口整顿和摸底工作必须的各种物资,印发宣传材料,分发所需各种登记表、统计表和《户主姓名底册》。
第二阶段:入户核对与《户主姓名底册》编制阶段(8月1日—8月31日)
1.普查员要沿各普查小区的边界实地走一遍,明确自己负责的地域范围,掌握本普查小区内各种建筑物的用途、数量和分布情况,核实《普查小区图》,按规定进行修改。
2.普查员要对《普查小区图》上标明的各种建筑物以及住房单元,采取逐一入户进行摸查。要摸清普查小区内每座建筑物和住房单元是否有人居住,住了多少户、多少人等,同时要对居住在这里的人口情况进行了解;要摸清每座建筑物和住房单元上,是否有户口寄挂和集体户口;要注意掌握本普查小区内特殊户和特殊人员的情况:
1)对居住在本普查小区,行政隶属关系隶属其他社区居(村)委会或企事业单位的人员、港澳台和外籍人员等,要摸清情况,根据地域原则一律在本普查小区进行登记,不要漏掉。
2)对户口在本普查小区,但由于拆迁、外出打工等原因全户外出的人、户以及空挂户等,要根据户籍资料进行核对,掌握其去向、原因和离开本普查小区的时间等。
3)对于户口不在本普查区,但在本普查小区滞留且没有固定住所的流动人口,尤其是对住在本普查小区内的桥洞、广场、车站等居无定所的人,要认真访查,不要遗漏。
4)对本普查小区内出生人口和死亡人口情况要认真访查。普查员可通过以下途径切实掌握本普查小区内的出生、死亡人口情况:查看妇女怀孕登记簿、儿童计划免疫接种等有关记录;走访医生、计划生育员、社区居(村)委会干部、楼门长等;参考户籍及当地医院和火葬场的相关资料等。
5)对以下人群要进行重点访查,不要漏掉:住在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小区物业部门等单位内的保安人员;住在饭馆、商店、加工作坊以及建筑工地的工人;医院里的护工;住在洗浴中心、发廊和地下室等场所中的各类人员。
6)对于全户在户口整顿和摸底期间临时外出的户,普查员要在户口整顿表和《户口姓名底册》上做备注,及时报告社区居(村)委会人口普查小组,在户口整顿和摸底期间通过多种途径、多种方式联系这部分人员。
3.普查员在入户时,要携带本普查小区的户口整顿表,摸清六种人口情况,核对并更新《户籍人口核对数据资料表》,核对《暂住人口核对数据资料表》和《境外人员核对数据资料表》,填写《人户分离(有人无户)与应落未落户口人员登记表》、《暂住人口登记表》和《境外人员登记表》。对居民户口簿登记项目与实际情况不一致的,要告知群众持相关证件证明到派出所办理变更更正手续。对拆迁地区形成的废弃地址数量以及空挂户口的户数、人数等情况,填写《废弃地址及空挂户口情况登记表》。对没有门楼牌号的村、街巷和居民住宅,派出所要根据《北京市门楼牌管理暂行办法》规定,对符合规定的及时填写《门楼牌制作表》上报分县局制作安装。
4.编制《户主姓名底册》
普查员在入户填写户口整顿表时,要同时编制《户主姓名底册》。《户主姓名底册》的编制过程就是普查员将本普查小区内所有普查对象的情况,真实、全面地记录在册的过程。《户主姓名底册》既是普查登记工作的主要依据和工具,同时也是抽取普查表长表调查户的抽样框和各级人口普查办公室指导工作、核查质量、验收数据的重要依据。《户主姓名底册》具体编制方法详见《细则》。
普查员在入户时,还要告知住户11月1日—11月10日为普查登记时间。对登记期间住户有外出计划的,要做好记录,并留下联系方式。
第三阶段:《户主姓名底册》核实与整改阶段(9月1日—12月31日)
1.《户主姓名底册》的核实阶段
1)9月1日—9月10日,各乡镇、街道人口普查办公室要组织普查指导员和普查员结合户口整顿表和部门资料,对各普查小区《户主姓名底册》的汇总结果进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查明原因,要把问题解决在正式普查登记之前,保证普查数据质量。
2)9月11日—9月15日,各乡镇、街道普查办对各类统计表和《户主姓名底册》进行分类汇总,于9月16日将各类统计表和《户主姓名底册汇总表》报到县普查办。其中,将开列到普查区的户口整顿统计表(电子版)于9月17日前报县普查办(户籍人口数据要与派出所9月15日下班时的派出所计算机系统数据一致)。
3)10月10日—10月15日,县普查办和乡镇、街道普查办要组织普查指导员和普查员采取多种方式,核实户口整顿结束时点8月31日以后的《普查小区图》和《户主姓名底册》的变化情况,并据实更新。
《普查小区图》的核实内容包括:本普查小区房屋的新建或拆迁情况;住户搬迁情况等。《户主姓名底册》的核实内容包括:本户人口迁入、迁出、出生、死亡等变动情况;本户户籍人口的户籍变动情况;本户港澳台和外籍人员变动情况;本户归侨侨眷人员变动情况等。10月16日将核实后的《户主姓名底册》报县普查办。
2.整改阶段(9月20日—12月31日)
1)9月20日前,各乡镇、街道人口普查办将户口整顿表和登记表移交当地派出所。在移交当地派出所之前,复印一套完整的资料,以备普查登记时参考。派出所利用户口整顿表和登记表对新登记的人户分离人员、暂住人员和境外人员及出生未落、死亡未销人员信息进行核实并录入相应人口数据库;对原有登记信息发生变化的,要补充、修改相应人口数据。对户口核对工作中发现的主要户口登记项目差错及自然项目变更问题,派出所要按照有关政策规定进行变更和更正;对应落未落、应销未销等户口问题,符合政策规定的,要简化手续尽快办结,不符合政策规定的,要注明原因暂不解决。12月31日前派出所完成数据维护工作,并将各种资料留存好以备检查。
第四阶段:检查验收和总结阶段(2010年9月1日—2011年1月31日)
一、实习目的:
通过人口普查,可以全面了解人口和住户的性别、年龄、民族、户口登记状况、受教育程度、行业、迁移流动、社会保障、婚姻、生育、死亡、住房情况等基本情况。这些信息将在各级政府制定政策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并且最终会使每个参与普查的人受益。我们同时还增加强调查能力,更多地了解社会的发展。
二、实习时间:2011年xx月xx日到xx月xx日
三、实习地点:xxxxxxxxxxxxxxx
四、实习单位:xxxxxxxxxxxxx服务中心
五、实习内容:在我们小组被分派到龙塘村委的时候,shixi.exam8/入户摸底的工作都基本上完成了。到了填长表的时候,我们终于有机会入户了。入户过程中出现了很多特殊情况,使我们比较为难:有很多住户早已拆迁搬走,还要特地回来不让我们把他们列入拆迁户的表中,而是列入人户一致的单子中,可是明明已经拆迁走人了,为何还要死缠烂打?对于很多根本不住这里的人户分离的住户,登记时非要让我们把他们列入人户一致,这样拆迁时可以算作一户,但是这样我们就丧失了人口普查的准确性,上级领导要求不可以将错误的人户数据上交,可是我们不填成人户一致他们不让我们走啊,这一点实在是为难,真的需要片警的支持和调解啊还有很多隐瞒住户的,可能是违反了国家有关法律规定的,如超生之类的,因为经过我们与邻居的交谈中,发现有不少人并没有列入我们的名单中,可是我们又找不到这个人的户口,实在是相当困难的一件事还有有的家里现在只住着一口人,还是孤寡老人,进门就很困难了,沟通还成了问题,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我们说什么老人都说不知道,还说老人是不用人口普查的,实属无奈。还有很多住户,之前在摸底的时候还在,可是上门做长表的时候我们已经找不到了。流动人口真是流动地挺快。还有很多事例,就不再一一例举了。在龙塘村委实习这段时间里,每一天都是过得这样充实,和同事们相处的是那么的融洽,原来在工作的时候,时间是过得这么快的。边做边说,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就一起讨论解决,我真的很享受这样的过程。
TQM到底是什么呢?TQM(Total Quality Management)指的是全面质量管理,它是企业管理实现现代化、科学化的一项重要内容,于20世纪60年代产生于美国,后来在西欧与日本逐渐得到推广与发展,现已成为一门系统性很强的科学,被广泛用于各个领域。
TQM核心工具助力人口普查
TQM中有一些核心工具,一定程度上将对人口普查工作有所帮助,下面,笔者就和大家具体说说。
“PDCA回圈”实现动态循环控制。PDCA回圈是英语Plan(计划)、Do(执行)、Check(检查)、Action(总结、处理)四个词的首字母组合。PDCA工作循环,就是按照计划,执行,检查,总结、处理这样四个阶段的顺序进行管理。那么,在人口普查中这些方法又如何应用呢?以人口普查试点为例,前期普查机构通过分析普查目的,结合区域情况制定出完整的试点工作方案,这就是制订“计划”;经过各级普查机构模拟进行摸底、入户登记、数据处理的过程,这就是“执行”;通过召开交流会、到基层普查机构调研等方式,发现在试点过程中出现的调查员素质参差不齐、数据处理过程烦琐,数据审核机制不完善等问题,这就是“检查”;最终,普查机构搜集意见,并逐步完善了正式普查方案,这就是“总结、处理”。这样,“PDCA”就完成了一次循环,而经过不断的循环后,普查工作质量的标准得到了完善,而管理体系中各环节的可操作性也不断提高,从而形成了“分析现状、实战检验、查找问题、修正方法”的良性质量控制循环。
锁定普查数据工厂的“两条生产线”。在TQM理论中,强调企业要做好制造过程和辅助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而人口普查好比一个巨大的数字工厂,制造过程好比前期摸底、入户登记、数据录入处理等重要的数据采集、加工环节。人口普查过程中,要特别强化对这几个环节的质量控制,制定量化的数据监测标准,定期通过自查、互查、抽查等方式检验各普查机构的工作质量,实现对数据生产过程的全程监控。同时,辅助生产过程好比人口普查中调查人员选聘、业务培训、宣传动员、综合后勤保障等环节,这些是为普查数字生产提供各种保障的关键工作,其工作质量也需要得到保证。普查机构可通过制定考核标准的办法,将此类难以量化的工作通过文字说明转化成具体考核标准。
融合4M管理思维的精髓。要实施全面的质量控制,首先要明确实施的对象,在人口普查中,要借鉴TQM理论中的4M思维,即“人(man)”指参与人口普查的工作人员、普查指导员、调查员及普查对象等;“设备(machine)”即普查物资、宣传品、数据处理设备等;“材料(material)”即民政和计生等相关部门提供的基础资料、摸底后获得的《户主姓名底册》等中间资料;“方法(method)”即包括调查方案、工作计划和技术手段等,特别是要做好对人的质量控制工作。
TQM原理在人口普查中显身手
有了TQM的核心工具后,还需要懂得TQM的原理,这样才能对人口普查工作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形成多方参与的沟通机制。TQM原理中提到,“通过质量管理的有效组织为有关人员和部门提供质量信息沟通渠道及参与整个质量管理工作提供手段”。人口普查作为一项社会化动员的全面调查,不仅需要统计部门,还需要公安、计生、民政、流管等部门的共同参与。普查部门通过构建质量控制管理体系,让各部门既成为普查工作的实施者,又成为工作质量的裁判员。例如,在人口普查中,公安部门可以将日常工作中的户籍资料作为数据评估的依据,与普查员取得的基础信息进行对比,对出现的差异分析其原因,及时修正数据,保证普查数据的准确性。计生、民政、流管、卫生等部门也可以通过抽调人员的方式,直接参与到人口普查工作中,从而发挥各部门的系统优势,整合资源,直接对出生、死亡、流动人口等普查数据进行督导和检查,形成一个齐抓共管的数据质量控制网络。
聚焦源头数据采集一线。人口普查要用真实的数据说话,因此要特别关注源头数据的质量。TQM原理中提到,“从根源处控制质量是全面质量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特征”。普查要实现“以房控户、以户控人”的目标,首先,要数清房子,即做好建筑物核查工作,因此,其质量控制重点是判断普查员是否摸清了哪些房子有人居住,不同房屋结构是什么。可以通过抽取几个调查小区的方式进行检验。其次,在普查摸底环节,通过翻阅《户主姓名底册》查看普查员是否以公安部门提供的户籍记录为参照,了解普查对象的“户信息”与“人记录”,做好正式登记的准备。而在入户登记环节,普查“两员”则成为保证数据质量的一线控制员,需要做到“三查”:一是普查员逐日自查;二是普查指导员定期核查,对其负责指导的普查员所采集的报表进行核查;三是在普查小区间定期开展交叉互审、联合议查。
通过人口普查,可以全面了解人口和住户的性别、年龄、民族、户口登记状况、受教育程度、行业、迁移流动、社会保障、婚姻、生育、死亡、住房情况等基本情况。这些信息将在各级政府制定政策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并且最终会使每个参与普查的人受益。我们同时还增加强调查能力,更多地了解社会的发展。
二、实习时间:2012年XX月15日到XX月20日
三、实习地点:中山市五桂山镇办事处和龙塘村委社区服务中心
四、实习单位:五桂山镇办事处和龙塘村委社区服务中心
五、实习内容:在我们小组被分派到龙塘村委的时候,入户摸底的工作都基本上完成了。到了填长表的时候,我们终于有机会入户了。入户过程中出现了很多特殊情况,使我们比较为难:有很多住户早已拆迁搬走,还要特地回来不让我们把他们列入拆迁户的表中,而是列入人户一致的单子中,可是明明已经拆迁走人了,为何还要死缠烂打?对于很多根本不住这里的人户分离的住户,登记时非要让我们把他们列入人户一致,这样拆迁时可以算作一户,但是这样我们就丧失了人口普查的准确性,上级领导要求不可以将错误的人户数据上交,可是我们不填成人户一致他们不让我们走啊,这一点实在是为难,真的需要片警的支持和调解啊还有很多隐瞒住户的,可能是违反了国家有关法律规定的,如超生之类的,因为经过我们与邻居的交谈中,发现有不少人并没有列入我们的名单中,可是我们又找不到这个人的户口,实在是相当困难的一件事还有有的家里现在只住着一口人,还是孤寡老人,进门就很困难了,沟通还成了问题,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我们说什么老人都说不知道,还说老人是不用人口普查的,实属无奈。还有很多住户,之前在摸底的时候还在,可是上门做长表的时候我们已经找不到了。流动人口真是流动地挺快。还有很多事例,就不再一一例举了。在龙塘村委实习这段时间里,每一天都是过得这样充实,和同事们相处的是那么的融洽,原来在工作的时候,时间是过得这么快的。边做边说,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就一起讨论解决,我真的很享受这样的过程。
记得刚刚到村委报到的第一天,一切都觉得这样的陌生。为了让我们熟悉一下环境,有空的时候负责人就带我们3个实习生到各条村里走走,一来可以熟悉当地环境。二来可以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在连续的两个星期里,我们的主要是上访普查和填表。因为做普查需要花费大量的前期准备功夫,每天去到村委,就不停地要整理资料,填写短表,可是在过程中出现比较多的问题,对于填短表的进度有一定的阻碍。原来做一次全国人口普查的工作真的很繁琐,不仅花去了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还有大量的时间,看上去填张表这样简单的事情,如果你马虎草率地完成,会给后面工作的人带来很多不必要的麻烦。所以每天冒着猛烈地太阳,逐家逐户地跑去上访,只是为了能够获取真实的资料,减少不必要的麻烦。我会每一天都尽力地把自己所负责的工作做好,努力要求自己。
【关键词】儿童;眼外伤;防护
文章编号:1009-5519(2007)16-2423-02 中图分类号:R72 文献标识码:A
眼外伤是儿童致盲的主要原因,不仅严重影响儿童视觉发育和身心健康,同时也会给家庭及社会造成危害,了解儿童眼外伤的致病因素、危害,并积极进行防治具有重要的意义。我院从1996~2000年,2001~2005年两阶段期间收治的儿童眼外伤患者342例,并将原因分析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统计我院眼科1996~2000年儿童眼外伤患儿141例,2001~2005年201例,根据其所处的环境、受伤原因、受伤的部位及伤后就诊时间进行分析。
1.2 性别及年龄构成比:见表1。
1.3 致伤原因:刺激性、危险性玩具伤76例(22.22%),鞭炮炸伤、打火机爆炸伤65例(19.01%),竹签、木棒伤49例(14.33%),化学烧伤57例(16.67%),车祸伤61例(17.84%),医疗废用注射器伤19例(5.56%),球类伤15例(4.39%)。
1.4 受伤部位:角膜穿通伤89例(26.02%),巩膜穿通伤64例(18.71%),外伤性白内障55例(16.08%),眼球破裂伤12例(3.51%),眼球摘除14例(4.09%),玻璃体积血22例(6.43%),视网膜脉络膜挫伤19例(5.56%),眼睑挫裂伤45例(13.16%),结膜裂伤22例(6.43%)。
1.5 伤后就诊时间:24小时就诊186例(54.39%),48小时就诊74例(21.64%),72小时就诊51例(14. 91%),15天就诊21例(6.14%),30天就诊10例(2.92%)。
2 结果
2.1 并发症:角膜斑翳、虹膜前后粘连、瞳孔变形、继发性青光眼、外伤性白内障、玻璃体积血、视网膜震荡伤、视网膜脱离、眼球缺失。
2.2 视力恢复:≤0.3者187例(54.68%),≥0.3者124例(36.26%),手动、光感21例(6.14%),眼球摘除10例(2.92%)。
2.3留守儿童275例(80.41%),监护儿童67例(19.59%)。农村儿童316例(92.4%),城镇儿童26例(7.6%)。
2.4 年龄:≤5岁263例,≥ 7岁79例,
3 讨论
随着我国社会转型和城市化建设,人口迁移流动日益频繁。近20年来流动人口不断增加,据2000年人口普查时,全国流动人口规模已经超过1亿。而留守儿童已经成为社会倍受关注的重要课题。据2000年人口普查数据,统计全国留守儿童已经达到2 290万人。农村地区集中了87%的留守儿童。我市地处川西北地区,每年在外打工的民工在400万人左右,其留守儿童比例更高,在各地农村约千万人。而儿童生性好动、顽皮,加之缺少监护人,故眼外伤是少年儿童致盲的主要原因之一。
本研究表明,儿童眼外伤发生率农村高于城镇,留守儿童比例远高于监护儿童。危险玩具伤及鞭炮、打火机爆炸伤患病率明显高于其他类。儿童好奇心、模仿性强,加之留守儿童缺乏成人监护,而农村就诊环境差,无就诊概念。儿童又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因此留守儿童眼外伤患儿多,比例高。为了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我们以及社会各界同仁都应该高度重视眼外伤的危险性,尽可能切断各种隐患。因此,我们认为:(1)首先家长应该看护好孩子,不能玩耍危险性、刺激性玩具,对于新异、功能性不了解玩具,家长应该引导。(2)平时多向孩子讲解安全自我保护意识,做到危险物品不摸不碰。(3)呼吁相关部门,严禁生产商及销售商,生产及销售危险性大、损伤性重的玩具。(4)禁止不法厂商生产低质烈性强的鞭炮、炸药以及劣质打火机,取缔和查封不法厂商。(5)卫生医疗服务单位,严格管理好废用一次性输液器、注射器,用后销毁,严防废用医疗垃圾外流。(6)学校、教师、新闻部门,可以通过报纸、宣传画、黑板报、媒体以及学校各种安全知识讲座、知识竞赛,宣传眼外伤的危害性,预防方法及伤后的正确处理[1]。对危险性玩具及游戏,提高警惕。(7)生活中各类体育活动,树立“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观念。(8)教育少年儿童,眼外伤及时到正规医院就治 。(9)同时呼吁社会政府关爱留守儿童,健全法律法规,规范市场,从而降低儿童眼外伤的发生。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