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国外农贸市场现状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1、商品市场蓬勃发展,经营门类齐全,品位不断提升
全市现有商品市场337个,建筑面积207平方米,分别比XX年增长10%和109%。其中:生产资料市场27个,专业批发市场27个,农贸市场41个,综合性市场242个。芦淞服饰市场群更是由1989年的1个市场发展到1995年十几个市场再到XX年的43个市场,建筑面积从1989年的4800平方米猛增到73.5平方米;商品市场档次逐年提高,芦淞服饰市场由最初的地摊式市场到鸟笼式市场再到宽敞门面式市场,部分市场已发展到集办公、服装展示、网上购物等为一体的现代化大窗橱。
2、商品市场在商贸流通中的作用不断扩大。全市商品市场XX年实现成交额103.57亿元,占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超过65%,;市场成交过3000万元的市场有50多个,名列全省第一,有21个市场成交额过亿元,商品市场是我市商贸流通的主力军,其现实地位和作用不容忽视。
3、商品市场是全市各级财税收入的重要来源。全市商品市场年创造税费4亿多元,占全市税收比重20.38%,芦淞区财政收入的80%来自于市场税费。芦淞服装市场居全市市场纳税费之首,该市场仅1316个摊位,年纳税费2300多万元,其中税1600多万元。
4、商品市场为社会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全市337个商品市场共有从业人员15.6万人,其中安排下岗职工近十万人。
二、我市商品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
1、商品市场布局不合理。一是区县之间发展不平衡。芦淞区、荷塘区、攸县商品市场较多,而石峰区、天元区、**县商品市场数量很少。芦淞区有商品市场79个,占全市的近四分之一。二是市场空间布局不合理,全市93个专业市场,其中在城市83个,农村仅10个;城市专业市场又集中在芦淞区,芦淞区专业市场有63个,占全市专业市场的67.8%,大半江山坐落芦淞,石峰区除住宅产品市场、天元区除建材市场外,几乎没有象样的专业市场。
2、组织化程度低。我市商品市场基本是各自为营,市场之间缺乏联系,商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不能相互流动,互通有无;我市虽有过亿元市场21家,但大而不强,没有组建一个市场集团。组织化程度低导致市场之间,经营户之间恶性竞争,互相拆台现象严重,无法与国内外组织严密的商业巨人竞争。
3、没有产业作依托,市场辐射功能不能充分发挥。我市专业市场数量不少,但除服饰市场外大都销售额不大,市场销售的绝大部分是外来产品,服饰市场销售的服饰80%以上来自沿海城市和武汉,本地生产有服饰所占比重很小,没有产业作依托,势必增加销售成本,减弱商品竞争力,从而进一步制约发展空间。
造成以上问题的根本原因是商品市场规划滞后,政府部门宏观调控乏力,商品市场建设管理主体虚位,仍然存在多头审批现象,这种状况与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的新形势变化要求极不相适应。加入世贸组织,我国于去年12月11日取消对外商对商业批发、零售和物流业的限制,为减少国外商业“航母”的冲击,需要采取国际通用的办法,对大型商业设施的设立必须进行规划和管理。目前,**市已开始着手开展这方面的工作。
三、下阶段商品市场建设的发展思路
1、大力发展现代批发市场,奠定区域商贸中心地位。
没有现代化的专业批发市场就没有现代化的商贸城市。批发市场仍然是21世纪我国商品流通的主渠道。**发展批发市场有条件和基础:批发经销以远远超过零售经销,尤其是近几年来,限额以上批发业突飞猛进,成为我市经济的一个亮点;芦淞区服饰市场等批发市场已形成品牌,具有较强的辐射力;良好的区位优势和交通优势奠定了便捷的运输体系。发展批发市场的原则是: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经销、仓储式配送、电子商务为业态,以发展、壮大市场的依托产业为核心,改造、提升现有批发市场,适当发展新兴、配套市场。
重点要选择一批上规模、上档次的市场进行“两改一提”,重中之重是芦淞服饰市场群的“两改一提”,巩固其“龙头”地位,建设成为区域性、全国性的经销中心。
一是以集约化、集团化经营为方向,按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全面完成市场改制,组建公司制,实现集约化、集团化经营。尽快完成芦淞服饰有限公司的组建,改变业主多元化(40多个产权单位)、恶性竞争、粗放经营的局面。
二是加强市场硬件改造,加强软件升级,营造适合本批发市场的交易环境和市场形象特色,为商户提供个性化、专业化服务,形成更具价值的“无形市场”。
三是把市场改造与市场物流整合结合起来,强化与物流配送和电子商务技术的结合。结合资产重组,成立专业性的物流公司,建立多层次的配送、体系,重构市场的营销网络,推动批发市场由以摊位式经营为主向以配送、经营为主转变,由分散的个体经营向建立公司制经营转变,由传统交易向现代化交易转变。
四是有目的地引导建立一些“源头型”专业批发市场。如原提出的在荷塘区建立一个大的家具批发市场,并带动家具制造业的发展。
2、以流通带动产业,促进产业与市场联动。
以市场兴产业,以产业带市场,形成产业与市场共同繁荣的局面,这是许多城市成功的做法。义乌、石狮的崛起,靠的就是商贸与工业企业的良性互动。我市批发市场还缺乏强有力的产业支撑。以芦淞服饰市场群为例,市场销售的产品80%以上产自沿海城市和武汉,本地生产服饰所占比重很少。服饰产业发展滞后的原因是辅料市场如面料、拉链、扣子、配饰等市场还没有形成,设计、开发、制造落后,仓仓储、配送、流通没有形成链条。市场没有产业作依托,销售成本势必增加,市场竞争力减弱,市场辐射功能不能充分发挥,从而进一步制约了市场的发展空间。
发展市场的依托产业,扩大**产品的市场占有率,是市场转型、升级的核心工作。政府和市场要把它作为一项共同的任务来抓。
一是以芦淞服饰批发市场为品牌,以芦淞服饰工业园为依托,以良好市场环境为诱力,引进由外地生产的品牌来株发展生产。
二是支持现有的企业进行 结构调整,加大项目投入、技术改造、设备更新,以提高产品质量和科技含量,打造出几个全国知名的品牌,形成知名度。同时,积极引导民间资本和有实力的经销大户,依托自己的营销网络,走“工贸一体化”道路。
三是出台扶持市场配套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快建立、完善支撑产业发展的平台,如服饰产业发展所需要的辅料市场、仓储设施、研发设计中心、服饰展示中心等外部平台。
3、推进农贸市场超市化,提升城市品位。
随着城市现代化的加快,人民对市场建设更高的要求,传统的农贸市场、菜市场的种种弊端表现得越来越明显:一是无法形成产业化、边锁化、规范化的经营模式;二是脏、乱、差现象屡禁不止,严重污染所在地环境,影响居民的生活、工作;三是一些集贸市场成了假、劣、伪、冒产品藏身之地;四是偷税漏税行为难以控制;五是无法增加就业。传统农贸市场、菜市场的改造、升级势在必行。
第一,从打造新的先进物流格局和模式的高度对传统菜市场、农贸市场进行有计划的长期改造,并将其纳入市政发展规划;
第二,按照市场化原则,鼓励支持按公司制原则改造传统农贸市场、菜市场,政府一律从菜市场、农贸市场的经营管理中退出,大力支持以超市形式替代传统的农贸市场、菜市场;
第三,研究、制订有关净菜、放心菜、放心肉、屠宰等方面的法规,促使农贸市场、菜市场在改造、替代过程中规范有序;
1.1畜牧兽医行业人员身体健康存在隐患
从动物饲养到屠宰,中间有很多环节,每个环节都需要畜牧兽医行业人员的参与。但是在众多环节中,很多兽医行业人员没有医院出示的身体健康证明,存在安全隐患。如果饲养环节的行业人员患有人畜共患的疾病,就很有可能将疾病传播给动物。在动物屠宰过程中,很有可能传播给已经检疫过的动物肉产品上,这样的肉制品就存在潜在病毒危险,造成人畜共患病的传播。
1.2市民追求新鲜肉制品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对于很多家禽,人们更多的是选择新鲜的肉产品,而不是购买经过检疫的合格肉产品。出现了现买现杀的场景,很多市民在菜市场上选择鲜活的家禽,通过现场宰杀来保证肉产品的绝对新鲜。但是很多市场上的家禽未经过动物检疫部门的检疫,存在安全隐患。而且农贸市场人流量大,屠宰家禽时羽毛乱飞,污水乱排,很容易造成人畜共患病的传播。
1.3污染治理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我国从事畜牧养殖者众多,每年国家投入资金不足,再加上相关政府部门没有给予足够重视,监督不到位,屠宰场和畜产品加工单位只重视眼前经济利益,而没有投入资金来建立完善的污染治理基础设施,导致我国在畜牧兽医污染治理基础设施滞后。
2带来的危害
2.1严重威胁国民的身体健康
由于我国畜牧养殖的污染治理基础设施差,对畜禽的粪便及污水不能进行很好的处理,污染物直接排入河里,严重的影响水质,直接威胁身体健康。畜禽产品存在安全隐患,人们食用后存在潜在的危险,间接的威胁身体健康。
2.2增加了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的难度
近年来,不断的出现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的动物疫情,暴发的养殖场大多是污染严重、管理不善导致的。我国在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上每年都在加大力度,但是由于很多养殖场卫生状况恶劣,给疫病防控工作带来了很大的的难度。
2.3给我国畜禽产品进军国际市场带来压力
当前畜牧养殖的畜禽产品已经满足国内市场的消费,甚至出现畜禽产品的过剩,进军国际市场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但是由于以前出口的畜禽产品因有毒有害而被很多国外市场拒绝。我国正在努力的改变现状,但是由于在畜牧兽医卫生存在诸多问题,导致产品的质量也存在安全问题,给我国畜禽产品进军国际市场带来巨大压力。
2.4阻碍环保型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当前国家大力提倡建设环保型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但是我国的畜牧兽医卫生存在很多问题,尤其是环境污染严重,与建设环保型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完全不合,严重的影响环保型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
3对策
3.1规范化对畜禽屠宰和肉制品加工
首先政府要实施相关的保障措施,对于不合格的屠宰场严厉打击。并通过相关政策逐步的取消小型屠宰场,建立大型的、安全的机械化屠宰场,并禁止在农贸市场进行现场宰杀交易。同时要对市民宣传,提高市民的卫生防疫意识,购买经过动物检疫部门检疫过的畜禽产品,不要现买现杀。
3.2规范化养殖
地方政府要根据当地特点,对畜牧养殖集中化,统一划分土地,建立养殖区。养殖区的统一规划有利于管理,能够有效的对疫病进行防治,为改善畜牧兽医卫生状况打下坚实的基础。
3.3政府加大对畜牧业扶持力度
各级政府每年要有专门的资金用于畜牧业扶持,通过对污染治理基础设施的建设,极大的改善畜牧兽医卫生现状,避免了环境污染。同时可以利用产生的粪便进行沼气发酵,沼气可以为养殖户提供能源,发酵的残渣还可以作为农用肥料,符合我国环保型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
3.4加强相关的法律法规宣传力度
我国畜牧兽医卫生很多问题的根源在于人们对畜牧兽医卫生认识不足,可通过不同的形式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以下简称《动物防疫法》)、《动物防疫条件审核管理办法》等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广泛的宣传,使得人们认识到畜牧兽医卫生的重要性。同时要对一切与畜牧相关的人员培训教育,让其认真学习相关的法律法规,并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和法律法规进行作业。
4结语
关键词:全产业链;农产品流通;维度分析;体系构建
全产业链视角下农产品流通模式运行的特点分析
全产业链的内涵分析。中粮集团在2009年率先提出了“全产业链”战略,即实施农产品从田间到餐桌各环节的协同管理,着力提升农产品质量,从根本上解决食品安全问题。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联动上下游产业链,实施业务协调与系统控制,保障农产品的均衡供给、稳定价格,实现农户与消费者的“双赢”。这也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新型模式,且全产业链与流通模式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都是实施产业链的系统管理、有效管控。全产业链视角下农产品流通模式运行的特点。全产业链强调“全”字,即对产业链的全面整合。打通农产品流通产业链,理顺流通渠道,构建完善、高效的运行机制,尤其是以消费需求为导向,强调市场供求平衡。其核心就是对产业链的全面掌控,协调产业链上各主体的关系,构建质量责任追溯体系,延伸产业链、提升流通效率、提高价值的增值效率。全产业链视角下农产品流通模式的运行特点:第一,流通成员间组建企业联盟,以协作为目标,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上构建长期稳定的战略伙伴关系。第二,构建利益共同体,产业链上下游各环节实施纵向一体化,追求整体利益的最大化。第三,构建信息共享平台,实现信息的交互使用,利用信息技术为成员间沟通架起“桥梁”,实现信息畅通交换。第四,构建产销一体化体系,以消费需求为导向,以销定产。第五,规避各种流通风险,掌握市场需求动态,避免滞销、“卖难”和“贱卖”。
当前我国农产品流通面临的困局
我国农产品产业链条较长、复杂繁冗,导致市场反应速度慢。目前我国农产品流通模式多样,主要有六种(见图1),从各自所占的比重来看,依旧沿用传统流通链模式,占比达到68%。近年来,虽然直采流通模式、一体流通模式有所发展,但占比依旧较少,分别为5.4%、3.2%。传统流通链模式下,链条较长、环节较多是最大弊端。农产品从田间至消费者需要经过多个环节,如收购、运输、批发等,成本层层叠加,导致农户利益被严重挤压。据中国农产品市场协会调研显示,我国农产品流通成本过高,达到全球平均水平的2-3倍,这也成为城镇居民生活成本居高不下的症结所在。流通链条过长,导致市场供需不均衡。近年来频频出现了滞销事件,“蒜你狠”、“姜你军”现象时常发生,如2016年8月河北保定易县50万斤李子滞销、2017年1月内蒙古巴彦淖尔市葵花子遭遇低价格困境等,信息不对称、市场反应速度慢,导致小农户利益受到巨大损失,严重打击种植积极性。除此之外,产业链各环节衔接不紧密,农产品面临“卖贱”、“买贵”的困境,农户利益不能得到保障,而城镇居民生活成本大幅上涨。农产品流通领域的组织化程度低,导致流通成本高、损耗率大。我国农产品流通模式大多组织化程度低,如图1所示,传统流通市场占比最大且组织化程度最低,处于无序、低效的状态。这也是“小农户”与“大市场”的矛盾,农户大多较为分散、种植规模小,在流通链上缺乏话语权,在自产自销模式下更是扮演着初始物流的角色,导致流通成本过高,由于农产品量少,流通主体往往会因“凑单”导致鲜活产品损耗率较大。据中国农产品市场协会调研显示,我国农产品的损耗率在3%左右,部分鲜活产品的损耗率甚至达到5%,而国外这一比率仅为1%-2%。农产品流通领域缺乏核心、龙头流通组织,尽管农产品种植地区已开始组建成立专业合作社,但通常规模较小、专业程度低,无法有效整合、打通产业链,难以实现“小农户”与“大市场”的对接。尤其是当前“调结构、促改革”背景下构建农产品生产、流通标准化体系,缺乏核心、龙头组织的带领,导致现代农业发展仍旧陷入小生产、弱流通、贵流通的困境。农产品流通节点布局不合理,导致流通效率难以提升。我国农产品流通节点布局不合理主要体现于三个层面:一是批发、农贸市场布局不合理。农户或专业合作社将种植、收购的农产品运输至批发市场,就近买卖能够节省流通成本、提升流通速度,但受行政区域划分的限制,地处县域边界的农户或专业合作社就只能选择较远的路线运输至本县、市的农贸市场,这种“舍近求远”的农产品流通节点布局模式,导致流通成本大幅上升。二是城市网点布局不足。尤其在大城市中,通常将批发、农贸市场设在城市外缘地段,尽管从农户、专业合作社的角度来看,缩短了运输距离,但受城市交通堵塞的影响,农产品堵在了“最后一公里”。三是“多头管理”现象严重,制度成本较高。农产品进入批发、农贸市场,面临多个部门的监管,费用繁多,如管理费、进场费等,增加了流通成本,也加大了价格波动。我国农产品的流通面临着优惠政策落实不力的困境,盲目的市场调节也加剧了农户的利益风险。农产品市场信息平台建设滞后,导致农户陷入“增产不增收”的困境。我国农产品市场信息平台建设滞后,导致农户无法及时获取市场需求动态、价格信息,盲目地选择种植品种,在丰收季节,大量同品种的农产品纷纷涌向市场,往往造成供大于求,农户不得不承担“增产不增收”所带来的巨大损失。在农产品流通产业链上,农户、专业合作社、批发市场、消费者等都相互独立,产销关系难以把握,频频发生的滞销案例更是打击了农户的生产积极性。如2016年5月海南省文昌市西瓜严重滞销,原因主要是多地西瓜增产,与广西、山东西瓜“撞期”,导致价格低迷,收购价格一度跌至0.6元/公斤,后通过政府、社会各界通过网上信息联系收购商,销售情况逐步好转,且价格也上涨至2元/公斤。这个案例再次说明建设农产品信息化交易中心的重要意义,它将有助于农户掌握市场信息、提升话语权,也规避了流通的盲目性、价格波动风险,能够提高流通效率,促进绿色流通的加速发展。
农产品流通体系的运行机制构建与维度分析
全产业链农产品流通运行机制构建。在全产业链视角下对农产品流通体系进行重构,其实质是通过信息共享推动供需平衡,通过上下游各主体的整体协同实现合作共赢。由此,构建以“合作机制”为核心的农产品流通运行机制,将松散的流通主体集中起来,通过信任机制、契约机制将其整合成一体化的运行体系,建立联盟式的渠道合作关系(见图2)。建立完善、高效的信息平台,实现各流通主体间的信息互通,对市场信息进行预测并建立风险预警机制,构建基于终端需求的农产品以销定产、产销均衡模式,创新规避各种流通风险,保障流通主体的利益。以利益分配为动力,强调流通中核心组织的掌控能力,发挥流通职能部门与价值创造作用,构建各流通主体的价值链分工与创造体系。协同运作建立在信息化基础上,构建质量责任追溯体系,建立强化农产品全产业链的跟踪、查询监督网络,防范道德风险、提高食品安全,使消费者能够明白消费。整体而言,全产业链农产品流通运行机制的任务与目的就是促进各流通主体间的协同合作,以信息共享机制为途径将参与流通的各主体连成有机整体,共同促进流通成本降低和流通效率提升。全产业链视角下农产品流通体系的维度分析。基于企业角度分析:基于鲜活农产品不易存储的特点,决定其流通环节必须实施高度的专业化分工,才能提高流通效率、降低损耗率。尤其是产业集中度低的现阶段,流通企业专门从事农产品的收购、加工、运输,超市、农贸市场专门从事零售,通过整合资源促进产业链条的延伸与整合。构建纵向一体化的流通模式,打通产业链,实施品牌化营销与拓展,降低生产风险,逐步创造更多的经济利益与企业利润,最终实现农产品产业化经营。基于流通角度分析:针对当前“小流通”与“大市场”的矛盾,流通主体可结合区域实际参与市场兼并重组,形成实力雄厚、综合性强的流通组织,使原有的单一组织向更综合的职能分工转变,从而减少中间交易环节、形成产销一体化的流通模式。实施分工内部化,即拓展流通主体的内部职能,不再局限于流通,还辐射产品开发、生产、零售等领域,能够缩短农产品的流通链条,提高效率。基于食品安全角度分析:构建严格的农产品生产标准与质量控制体系,继续推进“农业技术下乡”的活动,形成以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为主体的质量监督队伍,结合市场动态、标准体系实施农产品的生产过程控制,从源头上提升农产品质量。结合农产品规模生产、流通精简构建质量追溯体系,实现农户、消费者、流通主体间的利益联动与相互制约。
全产业链视角下农产品流通体系发展的创新路径
着力构建一体化的农产品流通链条,推进流通模式向多元化发展。我国现有的农产品流通渠道中,一体化流通链模式的组织化程度较高,也能够引导流通主体实施规模经营。在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一体化流通模式与需求导向更契合,实施农产品规模化生产,有效规避市场风险,促进流通产业链条的延伸,提高议价能力,为农户增收创造条件。龙头企业凭借资金实力,与农户签订契约,引导科学种植和养殖,打造纵向一体化流通体系,实施农产品从田间至餐桌的全产业链管理。同时,在我国经济转型的进程中,必须创新农产品流通模式,促进其向多元化发展。如构建专业合作社为中心的驱动模式,自建配送中心,统一收购、配送农产品,整合流通资源,降低流通成本。构建物流中心主导模式,凭借流通规模效应向下游延伸,建立一体化的流通产业链,提高产销合作水平。构建连锁超市拉动模式,以契约合同为纽带形成“农超对接”体系,鼓励大型连锁超市向上游延伸,整合产业链,形成一条龙产销服务体系。整合农产品流通资源形成合力,有效提升流通组织化程度。传统农产品流通模式呈现松散状态、“各自为阵”,导致流通资源的浪费,且流通成本高、效率低的问题难以解决。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一现状,就必须培育核心组织,形成流通合力。组建更多的专业合作社,提升流通组织化程度,实施全产业链的协调整合。组织农户种植,合作社担当联系上下游的重任,根据市场需求指导农户生产,与上游企业、超市等签订契约,协调供需价格,有效规避市场风险。加强政府与行业协会的引导,培育大型物流配送中心,发展多业态零售组织,打造形式各异的核心组织。优化零售网络布局,及时市场信息,形成以资本、契约为纽带的流通主体联盟,发挥市场自由组织机制,调解农产品市场产需矛盾。出台相关的优惠政策、金融扶持政策,培育龙头企业、组建大型物流中心,发挥市场信息传导功能,解决“小农户”与“大市场”的矛盾,为农产品质量安全提供保障。优化流通节点布局,着力推进绿色、冷链物流的发展进程。农产品的全产业链架构是一项系统工程,涵盖多个环节,优化流通节点布局能够有效连接“供需链”,促进流通资源的合理配置,实现产业链两端的价值对接。以消费需求为源动力,结合农产品种植区域、需求量、交通设施等要素合理布局流通节点,在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升级背景下,着力推进绿色、冷链物流,有效降低损耗率、提升配送速度。基于价值链分工,发展流通组织规模经济效应,利用信息传导机制布局流通空间链,减少流通环节,兼顾合理利益诉求,实现农户增收、流通成本降低、让利消费者的多赢局面。如打破行政区域划分的限制,实现农产品的自由流通、就近流通,相关部门科学布局交通线路,缩短运输距离、减少运输时间。结合居民、小区密集程度合理布局城市网点,建立多渠道、网络化的服务模式,形成大型超市与农贸市场互补的网点布局,解决农产品配送“最后一公里”问题。加快农产品信息交易中心的构建,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信息化建设是农产品全产业链体系构建的核心内容,能够有效化解农产品市场存在的供需不均衡、滞销、质量安全等问题。加快建设公共信息服务平台,鼓励产业链上下游各主体构建契约制度,共享信息、预测市场需求,增强成员间的利益联盟、促进成员间的战略协调。鼓励行业协会、中介机构参与平台建设,搜集、分析、市场信息,为农户生产提供指导与服务,实现产业链上下游环节在市场、物流、质量信息的交互传递,避免产销锐节、价格大幅波动等问题。构建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机制,实施农产品从田间到餐桌各环节的追踪、监管,实现“生产有记录、流向能追踪、信息可查询、责任可追究”的目标。例如目前全聚德烤鸭、敬亭绿雪茶叶、北疆红提葡萄等都已实现全程追溯,消费者通过手机发送产品序列号即可查询相关信息,能最大限度地保障消费者知情权和提高食品安全监督水平。
综上,本文以全产业链视角为切入点,以所设计的农产品流通运行机制逻辑图为核心,促进流通要素的相互作用、相互促进,引领产业链上下游各环节结成利益共同体。运行机制发挥着调控与纽带的作用,是全产业链视角下农产品流通体系重构的基础与保障,围绕运行机制所提出的流通主体间的战略协同或契约协调将有助于优化流通体系、提高流通效率。
作者:陶章 单位:广西师范学院
参考文献:
1.彭永芳,蒙玉玲,张惠敏.以全产业链模式重构农产品流通体系[J].商业经济研究,2015(2)
公开信息显示,在生鲜电商队伍不断壮大的同时,多名“队员”在经历短暂辉煌之后悄然消亡。“优质的农产品卖不出好价钱,产品品质不稳定、甚至以次充好的现象令人担忧。”北京工商大学商业经济研究所所长洪涛表示,“只有做到更高标准,才能够留住消费者,实现行业良性发展。”
与价格竞争相比,生鲜电商平台的经营者们逐渐认识到,推动生鲜食品的标准化才是获取消费者忠诚度的唯一出路。不少电商企业纷纷试水,投入更高成本,从产品大小、重量、外观,到口感、甜度等方面推出各自的标准。但业内普遍认为,相比发达国家,我国从农业生产源头的缺乏标准、供货商的小而散,到包装与冷链的标准不一,使得各生鲜电商的标准化之路任重而道远。
现状
食品品质不稳定让消费者失去信任
“生鲜食品的标准缺失是目前生鲜电商发展的最大瓶颈。同一款产品,今天买到的是甜的,明天就是酸的,大小、口感、品质都不稳定,就很难留住消费者。”潘苹果2.0经营者、天水天造水土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宁一认为,食品品质不稳定,消费者对网购生鲜产品失去信任,重复购买力降低,使得许多电商平台最终难以为继,宣告失败。
壹家壹站董事长金锋透露,公司建立严格的自检体系,曾多次发现采购的货源质量存在问题,“如果生产、切割、包装环境和储存条件都没有做到标准化,出厂的食品本身就有问题,那么我们后续的仓储、冷链物流等所有环节做得再好也没有用。”
探因
高标准短期换不来高回报
生鲜产品标准体系的建立为何如此之难?洪涛认为,由于受资本和技术的限制,目前我国农业生产仍以小而分散的形态为主,生产环节推行标准化难度较大。但最根本的原因在于生产者和经营者缺少实现产品标准化的动力,生产、经营更高标准的产品,需要投入更高的成本,却在短时间内并不能带来更多的利润回报。
目前,国内生鲜市场缺乏一个公平的营销环境,农产品交易“优质优价”还很难实现。天天果园运营商上海天天鲜果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副总裁陈嘉杰表示,相对国外的“水果论个卖”,我国的水果行业仍是参差不齐的产品“论斤卖”,优质产品在市场上应有的价值并没有体现出来。
据了解,实际上对于生鲜产品,我国并非全无标准。洪涛表示“国家已出台的标准很多并未真正落实。目前国家出台的主要是推荐性的标准,强制性的标准很少。”
专家表示,中国的生鲜发展是一个非常缓慢的过程。即使是中高收入的消费者,除了进口生鲜产品外,对国内的生鲜产品并不了解。对于品牌和标准,消费者认知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
洪涛指出,除基本的食品安全监管外,涉及生鲜食品品相及口感等的细化标准难以统一监管;对行业或国家标准执行不力,等等,都使得生鲜产品标准化难以推行。
业界
标准化投入是长久发展的契机
“生鲜电商的长远发展,品质的分层和细分是关键。”陈嘉杰认为,稳定的高品质才是消费者花高于农贸市场的价钱网购生鲜产品的理由。
洪涛认为,一些电商太注重眼前的利益,而对生鲜产品的标准缺乏严格的控制和监管,“比如,有些电商平台为了保证交易量和流量,对注册商户监管并不严格。而很多平台都收取了商户的保证金,平台有责任执行监管,不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陈嘉杰介绍,为实现产品大小、形状和甜度的标准化,天天果园从新西兰购置了国内第一条柑橘类自动分拣生产线,通过摄像装置、红外探头和称重器,根据橙子的颜色、形状、大小和甜度,以及是否存在缺陷,进行分拣。“此项推动水果行业‘甜度’标准的投资非常大,短期内来看,并不指望马上盈利”,看起来并不合理的投入产出比,是为了更长远的发展。
“消费者对电商渠道销售的生鲜产品心理预期是高于农贸市场的食品的,否则不会花更多的钱选择电商渠道”,陈宁一认为,相比采购节省成本的低价产品,标准化投入更有利于平台发展。
专家
市场反推生鲜食品标准化
对于如何推进生鲜产品标准化,专家认为,在生鲜食品基本层面的食品安全标准方面,生产、经营者应按照国家现有的法律法规及现行标准严格执行,监管部门对违法违规者采取更加严格的处罚措施;而对于生鲜食品的品相、口感及细化品质方面的标准化,应交给市场去推动。
“比如近来各家电商都在做橙子,竞争者之间争相推动橙子的标准化,预计将促使橙子成为水果市场最先实现标准化的品类。市场竞争是推动标准化的最大动力。”天天果园方面表示,推行标准化所需要的投资从根本上是推动整个行业的良性竞争,长远来看意义重大。
消费者的选择是促使生产和经营者最终做出选择的主要推动力。洪涛认为,“相对普通销售渠道,稳定的、靠谱的质量是消费者选择电商渠道的信心基础”。
陈嘉杰认为,中国农产品的价值还没有开发出来,作为电商平台,可以代表消费者一端,通过提高采购标准“去倒逼农业生产的改进”。
“作为电商平台,未来市场将推动我们做出更多标准化的举措。”金锋表示,为了自身利益,电商平台更趋向于筛选生产更标准化、规模更大、信誉更好的供货商,更加严格地监督平台上注册的商铺所售产品,同时尽可能地参与到生产环节中,对食品的源头进行监督,同时电商也将不再盲目扩大规模,销售食品品类从多而杂过渡到精而深。
何济海,男,汉族,1939年12月出生,1962年8月参加工作,1965年12月入党,大专学历,经济师。
他自参加工作以来,历任河北省石家庄市百货批发站政治部干事;石家庄市财贸局政工组干部;石家庄市一商局办公室副主任;石家庄市财贸办公室副主任、党组副书记;石家庄市郊区区委副书记兼区长;商业厅厅长、党组书记;商业部副部长、党组成员;国内贸易部副部长、党组成员;中国华孚贸易发展总公司董事长;中国商业联合会会长、党委书记。
伴随着改革开放,我国商品市场发展由无到有,由弱而强。如今,它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益显著,地位日渐突出,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在2008年3月26日召开的“2008中国商业联合会商品交易市场专业委员会主任扩大会议”上,原国家商业部、内贸部副部长,现中国商业联合会会长何济海提出“商品交易市场是中国经济三十年变革的一支主力军”。
这一提法带给我们强烈的震撼。自我国商品交易市场诞生以来,它的发展壮大是渐进性的,它在社会流通中起到了巨大作用;今天,干了一辈子商业的老领导把商品交易市场定位为我国经济三十年变革的一支主力军。这样前所未有的至高评价,迫使我们去追寻这句话背后的深层含义。
《中国市场》:何会长,您好!今天您能接受我的采访,深感荣幸。前些天在一则新闻上看到您在2008年3月26日的“2008中国商业联合会商品交易市场专业委员会主任扩大会议”上提出这样的一个观点:商品交易市场是中国经济三十年变革的一支主力军。对此,我们很感兴趣,想听听您对这句话是如何具体解读的。
何会长:在改革开放中应运而生的中国商品交易市场,应该是中国经济三十年变革中的一支主力军。截至2006年年底,中国3876家亿元以上的市场,创造了年37000亿元的交易额。发展至今,中国商品交易市场已遍布全国城乡,总量近9万家。它承载着中国2000多万家中小企业产品入市的吞与吐,又同时肩负了对中国三产服务业的巨大拉动。中国商品交易市场这个尚未“建制”的体系,自成形以来,承生产之上游、启服务之下游,连同商品交易市场贸易大军之本身,受业人数超过亿人。同时,大批因发展市场而致富的商人及群体,将他们手中的闲散资本,参与到工业、农业、第三产业以及城市、交通、教育、文化、商业等方面的建设和发展中,成为国家和地方财政的有力补充。
鉴于此,我提出了“商品交易市场是中国经济三十年变革的一支主力军”。
《中国市场》:您对商品交易市场的理解是什么?您认为我国当前的商品交易市场发展对社会发展有哪些作用?
何会长:商品交易市场,首先就商品来说,有生产资料商品,生活资料商品,还包括服务业,交通运输业,旅游、文化、礼品行业等等。
从市场的角度来说,市场包括城市市场、乡村市场。在乡村,有很多的集贸市场,这些商品交易市场在现阶段是不能取代的。因为这类商品市场是进行常年交易的市场,它的辐射范围更广、中间环节更少,商品价格相应更低,商品的变化也更加贴近消费者的需求。如今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还出现了尾货市场等等。它们都是适应了我国当前的市场发展需要的。
商品交易市场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历史性贡献,我归纳了十条:一是打破了工业品单项下乡的体制。许多农产品市场建立后,农产品进城,单项下乡变成了双项进入;二是造就了一大批商品市场,减少了流通环节;三是大大降低了消费成本,使消费者得到了实惠;四是造就了一大批会经商、能赚钱的农民企业家,改变了农民单纯务农的就业结构;五是增加了农民收入,农民离土不离乡就可以经商,经济收入大大提高;六是安排了大批人员特别是农村劳动力就业,为国家分忧;七是民营市场的发展,打破并完善了所有制体制;八是民营企业的发展,为国有企业改革提供了有益经验,这是一条历史性的经验;九是为国家增加了大量的税收;十是促进了新农村建设,使农村逐步城镇化。
《中国市场》:您认为我国的商品交易市场有什么特点?将来会向什么方向发展?会有哪些方面的创新?
何会长:商品交易市场在农产品市场之外,还有日用工业品市场。而这个日用工业品市场是外国所没有的。我到过很多国家,诸如荷兰、法国等等,在他们那里有很大的农贸市场,比如1997年的时候,我去法国,法国那时就有9000公顷的农贸市场了,这么大规模的市场辐射了欧洲的大部分国家。但是在这些国家并没有日用工业品市场。所以说,我国的日用工业品市场是具有“中国特色的”。
说到创新,目前我国很多的日用工业品市场都在进行升级改造,在一些地方还提出了要实行“农改超”等方案。但是我认为,我国的商品交易市场,特别是农贸市场、小商品市场,是有中国特色的,无论怎么改,也不可能全部都成为连锁店的经营形式。因为,由市场变为超市,即意味着销售成本的增加,最终的结果是商品会涨价。同样的一支铅笔,在义乌小商品市场上卖几分钱,到了超市就会卖到几角钱。这样的价格,我们这些工薪阶层可以承受,但是那些下岗职工呢?那些生活本来就很困难的人呢?所以,我认为,现在我国商品市场进行创新怎么样都不会完全变为商业连锁店的模式。我认为,根据我国现在的情况,商品交易市场和连锁超市等其他商业业态将呈现出一种长期并存的状况。商品交易市场不会消亡,因为它是适应时展的产物。
但是随着科技的进步,社会的发展,我国商品交易市场将不只限于面对面的交易。比如市场和网络的结合,使人们采用B2B的形式日渐成熟。前段时间我在考察广东白马服装市场的时候,就和他们的老板探讨过这个问题。他认为他们现在采用的网络销售模式是B2C的模式,我却不这么认为。因为判定模式的最终决定因素,不是看卖了几件商品,而是看把这些商品卖给了谁。哪怕他们只卖了一两件给零售商,也是B2B模式,而不是B2C。除非他们直接把商品卖给了消费终端――消费者。
《中国市场》:您访问过那么多国家,了解了那么多市场,您觉得它们的发展对我国市场的发展有什么借鉴经验?
何会长:商品交易市场是我国中小企业产品进行流通的重要渠道。相比于国外,为我国商品交易市场供货的中小企业不够先进,科技含量相对很低,很容易造成一种资源的浪费。比如说,德国的淬火技术世界闻名,在它那里生产的刀具等都很锋利。而且那种锋利的程度是我国传统手工工艺生产的王麻子剪刀等所不能比的。这样,就会造成我国商品在国际竞争中缺乏竞争力。因此,在未来的发展中,我国商品市场和中小企业都要加快升级改造,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增强我们在国际领域的核心竞争力。前段时间,我听说濮院羊毛衫生产基地投资3亿~4亿元引进国外的检测设备,提高我国羊毛衫的质量。我觉得这就是我国中小企业提高竞争力的表现之一。
2008年7月,我们中国商业联合会还要和越南贸工部合作,在越南首都河内举办“第二届中国商品(越南)交易会”。在上次展览中,还没有充分展示我们国家的商品。相比于韩国和日本,我们这点做得还不够。它们懂得更充分地利用国外市场和国外资源,而且走出去的速度很快。现在的越南拥有更为低廉的劳动力市场,他们的一个熟练技术工人月薪是300元人民币 ;他们那里有非常低廉的土地;此外,欧美不太限制越南产品,我们在那里生产的产品只要贴上“越南制造”的标识,就会容易远销到世界各地,得到更丰厚的利润。因此,我们的各级政府应该更加开阔视野,加强这方面的工作。这次展览,我们将带领我国的中小企业家出去把展销摊位都占满,更充分地展示我国的商品。
《中国市场》:目前,中国商业联合会的哪些工作与商品交易市场的发展直接相关?能否给我们简单介绍一下?
何会长:目前,中国商业联合会主要是通过制定相关标准来进一步规范和促进我国商品交易市场的发展。从标准的角度来讲,要求从低向高排列,依次是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企业标准,我们中国商业联合会近两年来还制定了一些协会标准。去年,我们上报国家标准委并获批准的12项标准中,就有两项是关于商品市场标准的。它们分别是《零售和批发市场术语》和《商品交易市场管理技术规范》,并且都会在2008年年内完成。通过制定这些标准,我们将逐步规范我国商品交易市场的发展,并对那些符合标准的商品市场授牌,增强它们的信誉度,规范它们做大做强,并帮助它们逐步走出去,实现与国际经济接轨。
标准的具体内容不仅规范了市场在宏观方面的发展,比如市场的选址等,还包括了市场的微观发展。
举个例子来说,长三角和珠三角是我国商品的重要集散地,那里有很多重要的商品交易市场。它们都在南方,造成了我国北方市场发展的不平衡。为此,我们决定在北方着力扶持几个商品集散地,以带动北方经济的发展。目前,在天津滨海新区设立一个商品交易市场已成为我们的题中之议。此外,我觉得还应该在东北设立一个大的商品集散地。
就一个商品交易市场的发展形式而言,我们鼓励商品市场逐步实现“批发市场的商场化”。商品市场可以兼顾批发和零售,早上大量搞批发,可以做到聚财气;白天可以进行商品零售,这样可以聚人气。有了人气才能更有财气嘛!这些具体的要求我们都会在标准中具体提到,目的是逐步改善商品市场的交易环境,提升商品交易市场的品牌价值。
《中国市场》:对于我国商品交易市场目前的发展现状,您最担心的是什么?
何会长:目前我最担心的是一些地方政府不顾市场发展规律,只凭人为因素乱建市场,最终造成“有场无市”的局面。现在我们国家的政府官员流动性大,每个地方官到地方上任都希望能有所作为。商品交易市场是惠民利民的工程,有利于促进社会流通和发展,因此,有些地方官刚上任就要组建商品交易市场,但是他们中很多人不是按商品交易市场自身的发展规律办事,往往只是根据个人的人为意志进行筹建。
比如:北方某城市的一个商品市场发展得很不错,有的政府官员上台后就想把这个市场迁移到别处去。我知道这个事后,就极力规劝当地领导。后来他们没有迁走这个市场,而是在别处重新规划了个市场。但这个市场开业的时候,想迁走那个市场的商户们一个都没去。由此可见,商品交易市场的选址是需要一些基本条件和因素的,不是说想在哪儿建就在哪儿建。我希望以后这样的事情尽量不要发生。
此外,我觉得我们政府在进行决策的时候,也要尽量考虑到政策的实际可操作性。目前,我们国家生产的一部分塑料袋的原料是聚苯和聚乙烯,这两种成分制成的塑料袋,最终会对我们的环境造成污染。今年国务院出台了“限塑令”,让所有的商品市场等购物场所不再供应和买卖有污染性的塑料袋。我认为,要使环境不受到污染,更应该从塑料袋的供应源进行控制。只有保证了我们国家没有那些有公害的塑料袋,才能使我们商品市场等买卖交易场所不会有具有污染性的塑料袋。
最后,我特别希望的一点是我国的贴牌生产产品能尽快转化为我国的自有品牌。贴牌生产,让我们的好工艺为外国产品赚取了好声誉,而我们本身只是得到非常微小的一部分劳务费。利润的大头全部由别人掌控。因此,我们在以后的工作中,要设立具体标准,要淘汰那些影响我国产品创新能力的因素。结合政府行政手段和民间的经济手段,严查“三无”产品进入商品交易市场,培养我们自己民族文化的品牌。
[关键词] 生鲜农产品 物流 冷链物流
生鲜农产品是指由农业部门生产的没有或经过少许加工的,在常温下不能长期保存的初级食品,一般包括蔬菜、水果、肉类、水产品等农畜产品。生鲜农产品是中国消费者除粮食以外最主要的食物营养来源,在日常生活消费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我国生鲜农产品多采用传统的流通模式,每年在运送路上腐烂的果蔬3.7万吨,可供养2亿人的生活。因此发展生鲜农产品物流,降低生产和流通过程中的物流成本,提高生鲜农产品流通速度,不仅可以提高农产品的标准化程度和质量安全,保障消费者根本利益,同时也能增加农民收入,推动农业的产业化、现代化进程,提高农业的整体效益。
一、改进生鲜农产品物流现状的必要性
1.有利于保证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根本利益
由于生鲜农产品具有易腐、不易保存的特点,采用提高物流效率,能缩短产品物流的时间,可以减少产品流通损失、降低物流消耗、减少资金占用、节约资金。由于保证了生鲜农产品的鲜活性,可以增加产品价值,进而增加农民收入。同时发展现代农产品物流,可以提高农产品的标准化程度和质量安全,减少生鲜农产品在运输过程中的损耗,可以降低物流成本,可以使消费者买到放心安全、价低质高的产品,有利于保障消费者的根本利益。
2.增强生鲜农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步伐的加快,我国生鲜农产品面临越来越激烈的竞争环境,国外产品在质量、包装上具有一定的优势,同时由于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的关税普遍降低,使得中国产品在价格上的优势在逐年降低,在这种情况下,提升和改造国内生鲜农产品传统的流通环节过多、质量标准低下的物流状况,增加生鲜农产品附加值,以增加我国生鲜农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势在必行。
二、当前我国生鲜农产品物流现状
1.生鲜农产品生产仍以单个农户分散生产为主
虽然目前在我国各地建立了不少的生鲜农产品生产基地,但生鲜农产品的生产仍以单个农户分散生产为主。单个农户为追求利润最大化,加之我国对生鲜农产品缺乏相应的质量监控,导致农户只重视产品数量忽视产品品质,使其生产的生鲜农产品处于无法保证品质的状态。即便有农户生产出有品质保证的生鲜农产品,由于其规模过小,也难以保证其能在市场上被消费者甄别从而获得更多的补偿。因而使得产品农药、兽药、重金属超标,产品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的化肥饲料,造成近年来疯牛病、禽流感、瘦肉精和超标农药等问题频频出现。使食品安全已成为继人口、资源和环境之后的第四大问题,更是消费者最为关注的问题。但是由于生产者的分散性和小规模性,即使出现了问题,也难以进行问题追溯,对生鲜农产品的监督和管理就更加困难。
2.生鲜农产品加工能力低,流通中损失率高
我国采后商品化处理为1%,保鲜储藏比例不足20%, 加工比例不到10%, 国外水果经过采后储藏加工增值比例为1:3.8, 而我国是1:1.8,产品加工水平低,产品增值度低。有数据表明,我国水果、蔬菜在采摘、运输、储存等环节上的损失率在25%~30%,而发达国家的果蔬损失率则控制在5%以下。美国蔬菜水果物流中产品可以一直处于采后生理需要的低温状态并形成一条冷链物流,美国果蔬在物流环节的损耗率仅有1%~2%。而目前我国农产品的冷链物流尚未形成,80%以上的农产品是采取常温保存和流通的,在整个物流链条上,未经加工的大量鲜销产品每年因缺乏冷冻冷藏设备和技术造成在运输中腐烂损失高达750亿元。我国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的薄弱状况造成生鲜产品的物流受阻和资源浪费。
3.基础设施装备落后,物流成本高
我国农村交通基础设施落后,目前我国农村道路等级低。没有专业的车辆运输队以及车况较差,路网联通度低。据统计, 我国公路运输的七成是敞篷卡车, 三成是密封式箱式汽车。公路冷藏运输的运量只占25%, 铁路冷藏运输的运量占55%左右,致使农产品物流时间过长,增加了产品物流的运输成本。第三方物流企业拥有的仓库70%是平房仓库,仓储设施比较简陋,具有冷藏、保鲜、气调条件的现代化、自动化高级仓库更少,使得生鲜农产品物流成本过高,占50%左右,甚至更多,而世界发达国家物流成本一般控制在10%左右。当生鲜农产品集中上市时,物流不畅,加工能力不足,产销脱节严重,损耗情况更为突出,造成生产者利益遭受严重损失。
三、改进生鲜农产品物流现状的对策
1.采取定单生产的方式进行规模化生产
由于农产品生产经营的分散,使生鲜农产品的标准化生产和流通难以有效实施,而随着改革开放和消费需求的变化,国内外市场对农产品标准化的要求却越来越高,世界各国都对生鲜农产品生产经营制定了明确的标准,而且越来越严。为保证农产品安全、提高产品品质,以便提高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能力,可以采取“公司+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公司+基地”的生产方式,从生鲜农产品物流源头上提高品质,确保生鲜农产品的安全。公司在与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或基地订大宗生鲜农产品的采购计划时,就会按有关产品标准提出感观指标、理化指标、安全指标和鲜度指标等方面的要求,并在此基础上确定批量招标采购数量,这样就使生鲜农产品生产者自觉地按照生鲜农产品的有关标准组织生产,采取统一种苗、农资和饲料,统一的生产技术,统一的产品收购、包装和销售的方式,实施品牌经营和行业自律,从而促进农产品的标准化生产。
2.采用冷链物流物流方式
由于生鲜农产品本身的物理特性,使得生鲜农产品物流不同于工业品物流。生鲜农产品的物理特性,首先是易腐易损性;其次是单位产品价值低,体积大;再次是最初产品形状、规格、质量参差不齐,鱼龙混杂。生鲜农产品的易腐易损性规定了物流时间的上限,从而也限制了物流半径,并要求尽量减少装卸搬运次数。特别是一些鲜活的生鲜农产品,对物流过程的要求非常苛刻。通过专业第三方物流配送,对各种生鲜农产品进行初加工和处理,实现采购――仓储――加工――配送――销售诸环节高效链接,可以有效降低运输损耗,加快流通周转速度,以及通过及时加工和冷链配送,最大限度地保证产品的新鲜度,同时还可以提供清洁原料及合理包装以简化家庭内操作,直接送达消费者手中等各方面的增值服务。
3.进入超市进行销售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生鲜农产品的新鲜度、安全性、初步加工要求越来越高,以往蔬菜零售市场的产品已经不能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超市正在取代传统的农贸市场,成为生鲜农产品销售的主要场所,因为超市经营比较规范,产品的可追溯性强,信誉度高,在发达国家,60%~80%的农产品进入超市进行销售。超市对生鲜农产品质量、安全、品牌、规格、包装等方面有严格要求,达不到标准的生鲜农产品就无法进人超市。此外,以超市为主导的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的构建,使得超市成为现代流通的终端组织,由于其严密的经营管理体系和监测体系,同农贸市场的个体商贩相比,销售生鲜农产品的安全性更为可靠,还可以激发生产经营者对生鲜农产品进行加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蔬菜的净菜加工、禽肉蛋的真空包装、水产品的冷冻加工和速食食品的制作等。这些经过加工的生鲜食品、不仅适应了人们快节奏生活的要求,而且可以提高附加值,增加农业收人。
4.运用各种先进物流技术
首先要实行生鲜农产品产地编码制度,在生鲜农产品供应链中的每一个加工和包装环节,也要对加工成的产品进行标识,还要采集所加工产品原料已有的标识信息,并将其全部信息标识在加工成的产品上,以备下一个加工者/包装者/进货商使用,消费者在销售点购买的食品发现了安全问题,可以向上层层进行追溯,最终确定问题所在。其次提高生鲜农产品冷藏保鲜技术,降低储运环节的损耗率。在我国目前已经广泛使用的保鲜技术主要包括,机械制冷贮藏技术、气调贮藏保鲜技术,传统窖藏保鲜技术以及保鲜剂、涂膜保鲜技术等,与先进的保鲜技术还有一定的差距,应逐步采用更先进的低温高湿保鲜、臭氧气调保鲜、辐照保鲜、涂膜保鲜、高压保鲜、高温处理保鲜、生物保鲜、高压静电场保鲜、纳米保鲜等保鲜技术和预冷技术、光电分等分级等技术。
参考文献:
[1]李光跃李毅贺绪军:发展农产品物流促进农民增收的思考[J].农业经济,2006.8 57-59
[2]许亚:农产品物流不畅的原因分析及改善[J].物流科技,2006.2 64-66
[3]刘卫柏:我国农产品物流管理现状与发展对策[J].特区经济,2006.9.291-292
[关键词] 食品安全;绿色食品;营销渠道;优化
[中图分类号] F7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6043(2017)02-0008-02
Abstract: Green food has wide varieties and each product has its own characteristics, so they have different requirements of channels. Designing the adaptive general requirements of green food circulation and meeting the channel mode of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the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 products, which is a problem to be solved. Based on the practice of Heilongjiang green food industry development,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marketing channel and the solution of green food marketing channel, the study puts forward the optimization suggestions of green food marketing channel.
Key words: food safety, green food, marketing channel, optimization
绿色食品是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按照特定生产方式生产,经专门机构认定,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商标的无污染、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绿色食品是我国独创的概念,国外对这类安全食品的研究通常都使用有机农业和有机食品的概念。黑龙江地处世界三大黑土带,土质肥沃;开发较晚,自然生态环境保护较好;地处高寒地带,病虫害较少。这些都为黑龙江发展绿色食品生产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到2015年底,全省绿色(有机)食品认证面积达7309万亩,实物总量3750万吨,总产值2330亿元,比上年增长1.4%、2.7%和14.8%。全省绿色、有机食品生产企业发展到600家,有效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产品达1620个左右。政府把绿色食品产业作为全省十大重点产业,制定了《黑龙江省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纲要》。在推进绿色食品产业发展过程中,饱受“产业链短、产品附加值不高、品牌不亮、渠道不畅”的困扰,其中,营销渠道问题成为黑龙江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的关键制约因素。
一、绿色食品的特点
绿色食品与非绿色食品相比,具有以下特点:一是绿色食品主打无污染、安全、优质、营养的概念;二是绿色食品与非绿色食品在外观上没有差异,口感上极难分辨,品质上需要专业检测才能区分;三是绿色食品主要依靠标准化生产、加工,对产品实施全程质量控制;四是消费者主要通过绿色标志来识别绿色食品;五是绿色食品标准化生产的投入较大,控制化肥、农药及添加剂的使用会降低单产,致使绿色食品的成本、价格较高。
由于以上特点的影响,消费者在选购绿色食品时,难以自行辨别绿色食品的真伪,主要看商品包装上的绿色食品标志,同时靠绿色食品经销者的信誉来保证。因此,消费者对于购买渠道极为重视。传统上购买农副产品的农贸市场、路边摊、居民区的果菜店、粮油店等,无法保证绿色食品的品质,难以获得消费者的信任。绿色食品的营销渠道需要另辟蹊径。国外有机食品发展初期也主要是通过传统的分销渠道以外的渠道形式来销售,如:农场自销、专卖店、天然食品商店等。
国内对绿色食品营销渠道问题的研究始见于1997年(苏华等)的“绿色食品营销渠道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研究”。对于绿色食品营销渠道存在的问题,主要认为是产销脱节,未建立起绿色食品特有的物流渠道和销售网络(武茂义2001);渠道流通半径小、渠道流通链条长、渠道组织不健全、渠道效率低(罗琳艳等2010)。也有人认为近年来绿色食品产业进入成熟期,该领域的主要问题已被研究者和企业界攻克,数量急剧减少(赵冬梅2014)。这个结论过于武断了,经CNKI查询以“绿色食品营销渠道”为主题发表的论文,2012年3篇、2013年4篇,仅比2011年的5篇略少。对于解决绿色食品营销渠道问题的措施,有人提出,建立从生产到加工、运输、储存、批发、零售等环节在内的绿色市场营销渠道网络(陈涛等2001);有人提出要建立扁平化营销渠道,发展一体化体系、网络直销、连锁配送等(杨长峰等2009);还有人划分了六种绿色食品营销渠道的主要模式(何庆等2011)。实践中,如何构建有效的绿色食品营销渠道,仍是一个亟待解决的课题。
二、影响因素
结合以上特征,在绿色食品渠道设计上,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
(一)产品因素
绿色食品种类繁杂,遍及农林及加工产品、畜禽类产品、水产类产品、饮料类产品等四大类57个小类,覆盖农产品及加工食品的1000多个品种。各类产品属性不同,对营销渠道的要求也不同。一般单位价值较低,体积较小,对技术与售后的要求较低等。部分产品有较长的保质期,可以走多级批零体系的长渠道。部分鲜活类产品的保质期极短,要走短而宽的渠道、系统。而有些有保鲜要求的产品必须走具有冷链物流能力的渠道系统。
(二)市场因素
绿色食品生产成本较高,定价也高于非绿色食品,主打无污染、安全、优质、营养的概念,市场定位主要面向经济收入较高、消费意识超前的城市中高收入阶层。这些顾客主要在大中城市,分布相对集中,适宜于采用大超市、专卖店、购物中心、电商等渠道形式。
(三)消费者的因素
绿色食品的特性主要由生产环境选择和生产过程控制来保障,产品本身看不出差异。消费者为了买到放心的绿色食品,会特别注重渠道本身对商品来源的控制能力。一般来讲,最放心的是大的绿色食品生产企业的直营专卖店,其次是大的绿色食品生产流通企业的连锁加盟店和电商平台上的生产者直营店,然后是大的连锁超市和知名的绿色食品电子商务网站,最后是一般的批发零售市场、农贸市场、社区便利店等。因此,消费者对绿色食品营销渠道一般首先看谁生产的、谁销售的,看重的是品牌,价格在次。
有些绿色食品是基本生活用品,经常频繁购买,每次购买的量较少,消费者希望很方便地随时随地买到这种消费品,需要走密集分销渠道。有些绿色食品要周期性购买,一次购买的量较大,可以走选择性分销渠道。
(四)生产者(企业)自身的因素
绿色食品价格高于非绿色食品,品质差异外观分辨不出来。为了避免在渠道流通过程中的以假乱真、掺杂使假、以次充好,维护自己的品牌形象,生产者往往倾向于使用自己能够控制的直营渠道。但这种渠道需要投资较大,市场覆盖面较窄是个矛盾。
(五)环境因素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持续30多年的经济高速发展,人民收入大幅增加,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必然面临着消费的升级。食品消费在总消费结构中所占的比重虽然大幅下降了,但食品消费的诉求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改革开放之初的吃饱到吃好,再从吃好到吃的健康、营养、安全,尤其是近几年食品安全问题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在一批消费观念升级先行者的带动下,绿色食品消费成为一种社会生活的时尚潮流。在绿色食品营销渠道建设上就要满足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方便地买到放心的绿色食品的需求。
三、优化建议
结合上述相关因素的分析,黑龙江绿色食品营销渠道建设上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整合黑龙江绿色食品营销渠道体系,提高组织化程度,建立完善产供销一体的渠道系统。目前黑龙江绿色食品营销渠道散乱小,许多企业各自为战,重复建设。应该加强对黑龙江绿色食品营销渠道的整合,减少重复建设,把中小经销商整合进大的渠道系统。中小生产企业也应整合进产销一体的渠道体系,更好地满足消费者追溯产品生产过程管理,加强品质控制的要求。
(二)培育龙头企业,以龙头企业的品牌知名度和公信力带动绿色产品的流通。整合应主要围绕龙头企业进行。龙头企业既可以是生产型的,也可以是流通型的。目前我们生产型龙头企业较多,流通型龙头企业较少。渠道建设还是应以流通型龙头企业为主进行。
(三)绿色食品渠道建设前端把好入口,后端提高门槛。对产销一体体系内的生产商要加强对生产过程的监控,对产销一体体系外的供货商要进行品质认证,并增加商品品质检测,保证供货品质。终端分销上,需要密集分销的产品更多地是依赖当地的分销网络进行,但是我们要加强对经销商的管理,可以设立一个门槛,选择一些有资质、有实力、有品质保证能力的经销商进入我们的分销体系。
(四)在主要市场的城市设立集展示、销售、配送、检测、管理、信息六位一体的营销中心。承担在当地市场的品牌建设,推广维护,自营零售、批发,向当地经销商供货、配送以及向电商平台的终端配送,商品检测、质量监督,当地经销商招募、考核、检查、奖惩,市场及产品信息的搜集、整理、上传下达等工作。
(五)建立绿色食品电商平台,整合电商渠道。目前绿色食品电商渠道也比较混乱。有大型企业自建网上销售渠道,有专业的绿色食品销售网站渠道,有阿里巴巴、淘宝等电子商务平台上的销售渠道,也有在门户网站、商务网站简单的供求信息。渠道不同,生产商、经销商不同,产品供货来源也不同,产品品质差异极大,甚至不乏以假乱真、以次充好的事情发生,对绿色市场的市场发育非常不利。政府应该组建或扶持一个统一的黑龙江省绿色食品电子商务平台,采用BtoC的模式,组织绿色食品生产企业进驻平台,向顾客直销。实体配送通过主干配送网到城市,再由城市配送中心到客户。
(六)完善供应链,在主要市场区域建设主干物流配送中心,覆盖本区域的主要城市。许多绿色食品的保质期短,顾客比较重视保鲜程度,需要日配,配送中心的覆盖半径一般以能够当日送达为限。末端配送主要依靠城市营销中心和城市快递业。
[参 考 文 献]
[1]李史沣.绿色食品营销渠道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J].黑龙江对外经贸,2009(12)
[2]苏华,曾德森.绿色食品营销渠道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研究[J].中国流通经济,1997(6)
[3]何庆,王敏,唐伟.中国绿色食品营销渠道建设研究[J].中国食物与营养,2011(3)
[4]王如德.有效构建绿色食品营销渠道[J].商场现代化,2013(31)
[5]张超.浅谈绿色食品营销渠道发展策略[J].改革与开放,2012(16)
[6]罗琳艳,杜红梅.绿色食品营销渠道特点、现状与发展策略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0(5)
[7]赵冬梅.国内绿色食品营销研究进展述评[J].现代商贸工业,2014(1)
[关键词]天津滨海新区;农产品;物流
[中图分类号]F32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1)19-0013-03
1 天津整体农产品流通现状
农产品物流作为现代物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农产品增值、降低农产品流通成本、增加农民收入及提高农业整体效益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天津农产品物流处于起步阶段,发展水平不够高,与发达国家相比处于劣势,同时与天津发展沿海都市型现代农业大趋势也相差甚远。推动农产品物流的发展势在必行。
1.1天津整体农产品流通现状中先进的一面
(1)天津邮政发展农资、农产品“双向物流”
天津中邮物流与天津静海县农委签订了“双向物流合作意向书”,今后邮政不仅会为农村配送农资产品和日用消费品,还会把农产品销往城镇。邮政架起了城乡“绿色桥梁”。一些地区希望天津邮政为菜农的新鲜农产品找销路,帮助农村发展“订单农业”,由此激发了天津邮政开展“农产品反向物流业务”的热情。
(2)天津建成环渤海绿色农产品交易物流中心
天津环渤海绿色农产品交易物流中心地处天津市武清区。网上交易和拍卖交易是该中心两种特色交易方式。双方成交后,买家既可以从仓库进货,亦可到种植地直接上货。同时,该中心还设立不同省份的农产品展览展示厅,供买家看样选货。此外,该中心还采取订单交易、协商交易、合约交易等方式,方便客商组织货源,进行加工、包装、配送等多种服务。在农产品流通时,中心将采取封闭式供应链的方式。通过封闭式供应链,可以实现由中心到终端的直接配送,提高了农产品流通效率。
(3)天津十大农产品物流龙头项目启用
天津市在郊区规划的十大农产品物流龙头企业建设项目总投资达23亿元,每一个项目的建筑面积都在5000平方米以上。这十大农产品物流龙头企业建设项目有北辰韩家墅农副产品批发交易中心、北辰北方水产品物流中心、东丽区金钟农产品批发市场、蓟县中原四季苗木花卉市场、武清大沙河农产品批发市场、西青红旗农贸市场、津南区何庄子农产品批发市场、静海县独流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西青区当城农产品批发市场以及宁河贸易开发区综合批发市场等。天津市构建开放型农产品商贸配送系统,建起与国内外对接的物流信息平台。
(4)天津初步建成农产品物流配送体系
天津市培育农产品经营龙头、打造农副产品物流配送中心、新建放心农产品专卖柜以及推进农村便利店等一系列举措。天津市商务委员会进一步深化“双百市场工程”试点工作,重点加强农产品、水果、肉类、水产等鲜活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同时协调落实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政策,降低农产品流通成本,真正实现“兴一个市场,带一批产业,活一方经济,富一方农民”的良好效果。
1.2天津整体农产品流通现状中滞后的一面
(1)流通企业散,流通环节多
目前天津农产品物流主体呈现多元趋势,既有农户单独或多个农户合作经营农产品产、供、销物流,也有专业从事农产品供销的公司。近年来,尽管总体数量不断增加,但普遍存在着小农经营现象,以简单零散的经营方式从事模式运销。整体来看,从事天津农产品物流的主体绝对数量大且分散,众多的参与个体和组织规模小、层次低、联合性差,物流活动作业分散,专业化、组织化程度不高,物流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低下,缺乏竞争力,难以获得物流系统规模效益和实现供应链物流一体化管理。
以批发市场为核心的物流系统,其农产品的大宗物流一般都要经过“生产者-产地集货批发市场-运销批发商-综合农贸市场-零售商-消费者”,物流活动环节多,运作主体多。在整个多环节多主体的物流链条上,无论是流通时间和效率,还是现有的物流保鲜手段,都无法适应农产品的鲜销要求。
菜价上涨的原因很多,主要是因为流通不利。由于流通环节成本至少要占到菜价的1/3到2/3,有的甚至占到了90%,运输体系的不健全,市场布局不合理问题直接导致卖到市场上的蔬菜价格成倍的上涨。
(2)流通功能差,流通信息慢
由于物流企业的多元化、分散化和非专业化,先进专业的物流技术与装备难以采用,大部分农产品在流通过程中由于缺乏必要的支持,加工处理落后、分级简单、粗糙以及包装简陋、包装效果差,大多农产品以初级产品形态出现,物流活动也是以常温物流或自然物流形式为主,使得农产品保存时间短,难以实现远程营销。
天津整个农产品物流系统从农户到零售终端,各流通环节缺乏完善的信息采集、加工整理和体系,农民对市场供求信息的获取渠道不畅,物流节点信息滞后、失实,对于市场变化无所适从,农产品物流的流向往往带有相当的盲目性。
2 国外农产品流通批发市场发展对天津的启示
农产品流通组织形式主要有美国模式、以日韩为代表的东亚模式以及欧盟模式三种。
美国农产品流通体系主要特点是:农产品流通以直销为主要模式。粮食类农产品期货市场发达;果蔬类产地直销占80%以上,经由批发市场渠道销售的低于20%。
日本、韩国以及天津和中国台湾地区,是以批发市场为主渠道,以拍卖制为特征的农产品市场体系。其主要特点是,人多地少和以家庭为单位的小规模农业生产;主要粮食流通实行政府控制、统一管理;农产品、水果、畜产品、水产品等鲜活农产品实行自由流通,批发市场是鲜活农产品流通的主要渠道。
在欧盟地区,随着零售业和连锁经营的快速发展,逐渐形成了大型连锁集团,并建立了统一的集装配送中心,农产品直销比例不断增大。交易方式以合约交易为主,电子远期交易和期货市场十分发达。
借鉴国外经验,结合天津滨海农产品市场实际情况,本文得出如下结论:欧盟国家广泛使用的农副产品连锁、配送方式更符合天津农产品流通业的发展趋势。
3 天津滨海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发展途径分析
3.1实现天津滨海农产品物流现代化、法制化
(1)滨海应尽快建立虚拟市场
构筑电子商务平台,对农产品的产、供、销各个环节提供网上交易、拍卖、电子支付、物流配送等服务,通过网络连接生产资料供应商、生产商、种植户、批发商、零售商,促成农产品物流供应链的建立。共享信息资源,增加信息透明度,减少信息不对称导致的价格差别,并及时管理与调整物流计划,通过电子网络化把农产品交易市场推向世界,同时优化农产品物流流程,降低运作成本,增加规模效益,提高农产品物流的运作效率,提升天津滨海新区农产品物流的整体竞争力。
(2)新区应大力建设农产品物流中心
天津各区县要在其中心区域,高起点地建设综合型、专业型的农产品物流中心,加大农产品的储藏、加工力度,发挥物流中心信息节点的功能,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物流中心节点的选择要符合各区县区域农业产业化的发展进程,组织大规模的农产品粗加工、精加工,以良好的物流服务推进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在生产资料供应和农产品销售环节实现集中供应和收购,促进农产品物流的发展。
(3)实现农业信息商务化、网络化
建立农业信息服务网络平台。建立农业资源信息库及科学技术信息库、气象信息库、主要病虫害信息及测报系统、农产品信息分类标准体系,提供全面、及时、有效的信息服务。通过共享农业环境、资源信息和农业科技信息,促进农业结构调整,优化农业配置,推动传统农业向“订单农业”发展。
3.2大力建设配送中心,发展连锁配送服务
(1)配送中心的建立
配送中心应建立在农产品基地附近合理的配送半径内,实现运输的规模经济和距离经济。配送中心一定要拥有自己的农产品基地,使得农产品的种植、农药的使用和农产品质量上有严格要求。配送中心规定对农产品清洗、消毒、加工,并且绝对保证农产品保存时间少于24小时。农产品基地位于县郊,故可在近处设立农产品配送中心,便于配送中心收到农产品基地的农产品后马上按类、质的要求拣、取和配备,并贴上标签,减少误差,提高配送质量,最后送达所需场所。
(2)发展连锁经营,开展连锁配送业务
连锁经营是在发达国家的农业中取得普遍成功的一种经营模式,在国内也是各大商业品牌拓展市场的有效手段。连锁经营利用规模效益,通过对若干分店实行集中采购、分散销售、规范销售,大大降低进货成本。天津滨海农产品若想做大做强,在较短时间内改变落后情形,可大胆采用连锁经营方式,同时针对本地实际情况进行修正。
(3)配送网络结构的设置
这种配送网络只有一个物流配送中心,库存集中,有利于保证安全库存量和实现规模经济。它的管理费用少,安全库存低,有利于初期资金有限、发展规模小的情况下进行建设。配送中心只根据总部的指示进行物流作业,农产品经营决策则由连锁总部的市场部门统一负责,再由连锁店带动农产品外销,增强配送的时效性。
3.3应积极发展先进的配送模式
(1)集中配送与分散配送相结合
集中配送由配送中心作出决策,可以均衡市场需求,当一个市场区域的需求高于平均需求,而另一个市场区域的需求低于平均需求时,系统中原来分配给一个市场的多余需求量可以分配给另外一个市场,从而相互之间分担风险。分散配送灵活性很强,可以缩短流通时间,但是连锁配送店规模经济程度较小,所以管理费用较高。
(2)直接配送与间接配送相结合
直接配送是连锁店不需要为配送中心支付运行费用,减少中间环节降低了物流成本,同时也缩短了提前期。比如山东寿光农产品批发市场就采用直接配送与间接配送相结合:一是大型农产品批发商对购买的农产品经过储运、加工、清洗、冷藏、包装等工序后,直接配送到全国的各大超市;二是中小型批发商、本地的小商小贩、农民合作组织通过农产品批发市场将产品销售到中小型超市及学校、医院、社团、餐馆等服务行业;三是农产品加工公司或大型超市在城市郊区建立货物集中的配送中心,将产地批发商从生产者那里采购的货物集中起来,分级、包装后间接送往各连锁零售店。
3.4减少流通环节,菜农对接市民,增加本地菜的份额
关键词:无土栽培 立体栽培 绿色蔬菜
一、河北省农民生活现状
1发展速度快,污染也越来越严重
京津冀一体化发展的规划出台后,有人欢喜有人忧!河北省的动作越来越大,就说我的家乡衡水吧!小区、工厂、铁路、公路等都加紧建设中!发展是快了,可是环境确受到很大的影响!(1)近年来汽车多了,工厂废气排放等原因,雾霾严重,衡水经常位居榜首。(2)污水排放监管不透彻,水资源受污染。(3)农业用水开采地下水,浪费情况严重!
2土地生产力弱,每亩年产不足两千元
玉米亩产千斤,小麦亩产千斤每斤一元的情况下,每年每亩地收入才2千元
“五年十年后谁知道还能不能种地,本来种地一年收成就很低了,过几年人老了,什么工作都做不了,又没有退休金,这后半辈子怎么活啊!”这是我们村民嘴里说出来的。我们这边的老农民文化水平低,去外地工作只能做些简单的,生活水平没保障,工资也不多。而有些家庭还有很多老人需要赡养,回家种地收入更低,想要养活一个家庭确实很困难。
3河北省近年来人口总数持续增加
随着京津冀一体化发展,河北省总人口不断增加,外来务工人员也逐渐上升
二、普通模式蔬菜水果的概况
1蔬菜水果的好处多!人类生活不在单调!
色彩丰富,口味好 又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纤维素,促进人体营养吸收!随着人们对生活的水平逐渐提高,人们对蔬菜水果的消费意识逐渐上升!所需要的品种也在不断增加。只不过,农药残留让人胆颤心惊。
2蔬菜水果产值高,农民生活水平也有提高
常规的玉米小麦,每亩年产不足两千元!目前国家放开了进口政策,国外进口的粮食价格超低,国内粮食的价格还在不断下降。另一方面,种植蔬菜水果等多种品种,每亩年产能有4千元左右。农民的生活水平也相应的有些提高
3蔬菜水果病害多,农药残留严重
传统方式种植成本低,但病害特别多,一点不打农药的蔬菜水果真的很难找。农民也不想打药危害社会,可有些时候不打药真的会绝收!其次种植蔬菜水果管理麻烦,每人所能管理的亩数有限!好些原因都制约了蔬菜种植的发展,很多种植户都放弃了种植蔬菜水果。
4蔬菜水果销售起来是个问题
很多农家没有冷库,存储起来麻烦,如果菜品两天不能出手,品质将大打折扣!很多农户又没时间常年在外面摆摊!批发出去价格又太低,如果没有好的销路,真正能拿到手的收成,可能还不比上玉米小麦多。
三、科学种植蔬菜水果的发展
1绿色蔬菜第一步【大棚种植】
大棚保温比较稳定,可以种出反季的蔬菜,产量有所提高!每亩产值预计高出20%-40%之间!大棚里面病害少,农药打的也少,已经算是绿色蔬菜了,价格也会高出很多。另外,南方和国外的农产品也可以实现在本地种植。只不过前期投资要大些,没有点资本是玩不起的!
2多种蔬菜大棚对比
大棚种类多样,造价差的很多,下图仅为个人考察
3高科技无土栽培
无土栽培多用其他材料,如草碳,木屑,腐殖土,等多种轻质材料固定植株。直接用营养液供养植株。优点有很多,比如虫害少啊,水资源利用充分啊,占地面积少啊等等等!有的还直接用水或者雾来培育呢,怎么样?不敢相信吧!这其中的科技含量高,需要多学习有关知识,做起事来才能游刃有余。
4立体栽培
为了节约空间,人们想出了壁挂式种植,柜架式种植!先进的设备使得每亩所种植株数大幅度增加,据了解一亩地可以当五亩地使用!有的甚至可以当十亩地使用。这一年的收成自然要多好几倍,亩产5万不是梦!!
5高科技结合
温室里种植的蔬菜水果生长周期短,立体栽培又充分利用了空间,无土栽培节约了水资源和人力,再加上后来研究的全自动浇灌 喷灌系统 电脑监控温度等等设施 !
亩产20万!没错,管理得当就是亩产20万,这就是高科技带给人类的厚礼!温室大棚立体无土栽培,新农民的致富之路。
四、经营模式和风险管理
1普通生产加销售模式
农贸市场、微信、淘宝网等都可以自己做专柜来销售,自己生产自己销售,利润最大化,特殊情况供应给超市或者菜贩。
2设计包装品牌店模式
种植菜品高的话,注册属于自己的品牌,统一包装,品牌店经营,绿色蔬菜题材,既可以自己销售,又可以供应高档超市以及酒店
3多思路多元化模式
现在很火的京东众筹,即打开了销路,又有投资人帮助分担风险,加快了经营发展。另外可以走绿色生态村题材,养一些土鸡;弄个采摘园,再整个农家休闲小院!前途一片光明。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梦想一定要有的,万一有一天实现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