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国企市值管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企业很多都是采用传统的组织结构,传统的组织结构有直线制、职能制、直线职能制三种,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在管理模式上具有明显的等级制度,最典型的形式就是企业集团下设多个分厂,每个分厂下设多个工段,每个工段再下设多个班组(有的工段还下设多个大班组,每个大班组再下设多个班组)。在人员选拔上采用的方法是:集团董事会选拔分厂的厂长,分厂的厂长选拔工段的段长,工段长(或大班长)再选拔班组长,员工的工作岗位基本固定不变。传统的组织结构下的企业在人员管理上以“稳定”为特点,即员工在岗位、薪酬上比较“稳定”,这就是一种传统的管理模式。我认为,这种传统的管理模式虽然在我国企业的初步发展中发挥了毋庸置疑的作用,但是在知识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它却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企业的持续发展,因为我认为这种传统的企业管理模式存在一些弊端:
(一)不利于充分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由于我国企业传统的管理模式中———员工的工作岗位基本固定不变,工资薪酬也趋向“稳定”,所以员工将会逐渐失去工作的积极性和竞争意识,这显然将不利于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因为我们都知道只有存在合理的“差别性”,人们才会更加有进取心,所以我们才需要兼顾效率。
(二)人力成本相对较大
由于我国企业传统的管理模式中———企业内部设有较多的厂长、段长、组长等,一定程度上使得企业人力资源投入相对过多。一方面,根据经济常识可知,当企业一味追求人力资源的投入时,将会导致员工过多,这将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企业的生产效率。另一方面,当企业人力资源投入过多时,会直接增加企业的人力成本,这将会缩小企业的利润空间,一定程度上将会不利于企业生产规模的进一步扩大。
(三)不利于企业上下级之间的直接沟通
由于我国企业传统的管理模式中———采用传统的组织结构,具有明显的等级制度特点,这将会对上下级之间的直接沟通造成一定的影响。显然企业这种等级制度,将会不利于下级员工向上级及时反映情况,企业上级将无法很好地掌握基层生产的情况,这会对企业政策的决定造成一定的影响。
二、我国企业知识管理应运而生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和现代科技突飞猛进的发展,互联网时代也进一步发展,在这个信息化、网络化日趋强化的时代中,知识经济显然已经成为当代世界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在知识经济迅速发展的时代中,知识显然已经成为企业发展壮大的一项重要战略资产,它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高、竞争优势的增强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另外,“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可以直接转化为生产力,从而推动我国企业的进一步发展。然而,科技的提高离不开知识的支持,因为它既需要系统正确的知识理论作向导,也需要知识丰富、技能过硬的科技人才作助推力,更需要知识的创新发展来推动它的进步与创新。而且,知识可分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当企业拥有大量的具有独特性的隐性知识时,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与竞争优势。所以,知识对我国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具有重要的作用,这使得我国企业知识管理应运而生。因此,我国企业要重视知识管理,重视对知识资源、知识创造以及知识应用的管理,大力加强对知识管理模式的研究与探讨,从而促进我国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三、我国企业知识管理的对策建议
由于知识对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所以我国企业要采取一些措施来促进企业知识管理的进一步发展。我认为可以有以下对策,仅供参考。
(一)加强对显性知识的管理
显性知识也称为明晰知识,是指那些容易被人模仿、学习的知识,具有明晰性。口头传授、教科书、参考资料等成为显性知识获取的主要来源,而语言、文字、数据库等成为显性知识传播的主要途径。因此,一方面,我国企业可以举行各种先进员工经验交流会,让那些经验丰富、工作优秀的员工进行经验传授,并对他们进行一定的表彰,而且定期对员工进行知识培训,普及一些生产经营知识,从而逐渐提高企业各员工的知识素养。另一方面,我国企业可以建立一些企业数据库,收录一些其他企业甚至国际企业的先进工作经验和管理经验,并及时对数据库中的数据资料进行更新,从而让企业员工可以获取最具有时效性的知识与信息。
(二)加强对隐性知识的管理
隐性知识是相对显性知识而言的,它是指那些只可意会、难以制,如:对进行知识共享的员工加以奖励、升职等,以此来鼓励知识进行共享,促进员工间隐性知识进行交流。另一方面,企业可以加强对本企业文化的建设,逐渐培育企业员工的共同价值观,增强员工的企业归属感,从而逐渐增强员工的企业责任感,充分调动员工致力于企业发展的积极性,进而促进企业员工之间进行隐性知识的共享与交流,以此来充分提高隐性知识服务于企业发展的能力。
四、总结
一、知识经济的特征
第一,科学和技术研发日益成为知识经济的基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句响彻时代的口号鼓舞着一代又一代人为此努力。第二,信息和通讯技术在知识经济发展过程中越来越处于中心地位,信息化和通讯技术的普及大大降低了组织的运行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第三,服务业在知识经济当中扮演主要的角色,服务业始终紧跟时展的步伐,同时也引领时代的发展方向。第四,人力素质和技能成为知识经济的重要价值资源。人们想立足社会的根本就是是否拥有一定的技能,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知识经济时代管理的特征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要求企业对市场的变化做出快速灵活的反应。其次,要求按信息流重建企业,即按知识生产规律重建企业。区别于以往工业时代按物流重建企业。
二、知识共享的转化
知识共享实际就是要企业员工共享企业文化,将企业文化贯穿于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等各个层面。但是,我们谈知识共享常常面临三大障碍。一是信用体系的缺乏。知识转化的基础不是金钱。而是信用。对于一个机构来说,知识的共享和交流的回报是互惠的,在你困难的时候我帮助你,在我需要你的时候你会助我一臂之力。当这种理念成为企业文化时,所有的员工都愿意贡献自己的知识。同时大家都收益。二是文化中的利己主义。知识共享是一种利他主义的行为,但是这种行为并不带有普遍性。对于知识的拥有者来说,要保住知识的最佳办法不是进行垄断,而是要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的创新和发展。三是知识垄断。许多人认为囤积知识可以扩大权力。这种逻辑对个人也许有利,但会对企业极为不利。出于为维护自己的竞争优势或者期望自己的知识在将来可能给自身带来收益的考虑,人们不愿把自己的隐性知识显性化。
要克服这三方面的障碍。关键是要建立形成一种有利于知识共享的文化氛同和机制,使企业员工不仅共享知识,同时共享权力、共担责任。
三、知识管理与企业文化的内涵
(一)知识管理的内涵
上面提到,现代企业管理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知识共享。具体包含两方面的含义,即对信息资源的管理和对人的管理,特别是对人脑中未编码的隐性信息的管理。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认识知识管理。第一,知识管理的核心是知识创新。知识是无边无际的,需要不断的更新与创新才能与企业的发展同步前进甚至是超前发展。第二,知识管理的本质是把知识作为最重要的资源并作为提高竞争力的关键。很明显,知识管理强调的是知识的重要性,如何发挥好知识的作用使其工作的重中之重。第三,知识管理的对象是作为认知过程的信息使用者――人。人是知识的生产者和传播者,管理好人意味着知识管理已经完成了一大半。对人的管理往往又是组织中最棘手的问题。第四,知识管理的职能知识发现、知识需求和知识源匹配、知识运用。知识具有隐性,其本质是直觉、想象力、创新或者技巧,无法清楚说明,不容易被文件化‘、记录、传播和说明,它存在于人类的心智并在实践和不断实验中学习和积累。因此,发现知识,运用知识是知识管理的重要职能。第五,知识管理的特点是重视知识对创新的贡献、重视科学知识整合和合理流动、重视对知识有效的运用到组织的各个环节。第六,知识管理的对象是信息技术。信息技术的普及从某种意义上讲也是知识积累和知识创新的结果。以上是对知识经济条件下指数管理的简要分析,可以看出,知识管理是企业战略管理的重要环节,它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前途和命运。
(二)企业文化的内涵
企业文化是管理理论发展的最新综合,是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所创造具有自身特色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企业文化可以作为共同的思维和行为方式引导企业克服困难、化解矛盾、统一意志、统一行动、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当今世界上经济与文化融为一体的发展趋势非常明显,企业在市场激烈的竞争中,文化的含量、附加值越来越高。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我们需要发掘自身文化、发挥自身文化的价值,并创造性地将它融人企业的产品设计当中。一些大型知名企业如海尔、蒙牛、IBM、华为都有一套健全的企业文化传播和推广机制,使得每个员工都能按照企业文化的理念规范自己。这是因为文化所带来的执行力有时候远远超出人们的想象。卓越企业是要靠文化来管理的。企业文化是用,文化来提高和升华企业的社会形象。使消费者感受到企业良好的形象之后,对其产品服务产生信赖和依恋,从而表现出企业所形成的核心能力具有扩展性。因此对那些花大力气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企业行为是值得肯定的。
四、知识管理与企业文化的相互关系
(一)知识管理对企业文化的影响
企业文化和知识管理的关系是一个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复杂过程,它以不同程度的人为、社会、心理和历史渗透方式在组织内部传播,并与知识共享、创新、团队建设等动态地结合在一起。企业文化同时又受到社会、技术、文化环境的影响。通过文化传播和文化力量的作用,保证知识管理所要求的适应型企业文化的建设、企业家的组织文化规划、知识共享和个人职业生涯计划相结合、创新与团队的有效性建设,确保企业成功实现知识管理的目标。成功的知识管理又促进企业文化的,从而形成良性循环的过程。一个企业的文化氛围中包含一套知识体系,这套知识体系中包含三个层面的知识环境,由于知识环境是伴随着人的成长、学习和工作建立起来的。故而知识环境又反过来影响知识体系,知识体系又制约了企业的文化氛围。结论就是,假设要建立良好的企业文化就必须做好知识环境,建立知识体系,让企业成员按照企业需要的思维进行工作。
(二)企业文化对知识管理的影响
企业文化除了具备传统意义上的导向、约束、凝聚、激励和辐射功能外,还势必对企业的知识管理产生一定的影响。这些影响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企业文化决定人们对待知识的态度。企业文化对知识管理的作用是不能被忽视的,一些企业文化只认可那些经过编撰的,可以用正规化的、系统化的语言来传递的显性知识;而另一些企业文化则认可和推崇存在于个人头脑中的,存在于某个特定环境下的,难于正规化的,只能通过交往才能获取的隐性知识。在只认可显性知识的企业,人们不愿意把自己特有的知识与人分享,怕因此失去在企业中的地位,而当一个企业鼓励员工贡献知识,并按员工对企业知识的贡献大小对其出让股权和进行职权的重新分配,那么企业一定能加速其技术创新和知识创新,从而在竞争中保持优势。第二,企业文化影响员工个人知识与企业集体知识之间的关系。企业文化包含所有不可言传的关于组织与其员工之间如何传递知识的规则,它界定哪些知识属
于组织,哪些知识属于员工个人,它决定在公司中谁应有什么知识。谁必须分享这些知识,谁有权保存这种知识。企业领导层如果不能准确理解企业现有的知识传播机制,不能制定相应的战略改变这种机制,那么想改变与知识相关的行为将会十分困难。如果企业很明显地认为某些部门比另一些部门重要。那么毫无疑问会挫伤知识交流的积极性,导致各业务单位尽力保卫自己的知识库。第三,企业文化决定企业对新知识的态度。企业文化决定着企业如何对待、获取和传播新知识的行为。对于今天那些面临剧烈的、甚至威胁其生存的技术与竞争形势变化的企业来说,这个过程的动力机制反映了一个特殊的问题,即如果它们希望能在这个激烈竞争的环境中生存下来,便必须尽可能快地获取、验证和传播新知识,以便及时调整企业战略与资源配置。第四,企业文化影响企业对知识的创新。企业文化如果是积极向上的将有利于知识的创新,相反则会阻碍知识创新。
五、重视知识管理。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关键词:医院管理;医院管理制度;启示
一、德国医院管理制度的优点
(一)政府对医院监管到位
德国是资本主义联邦制国家,所以其医院管理实行的是分权管理决策,即联邦政府和州政府在管理上分权决策。德国的医院主要有公立医院、特殊型医院、教学医院和其他医院四种类别。不同类型的医院所有权各有不同。如公立医院归属于各级地方政府,特殊类型医院归联邦政府,教学医院归州政府,其他医院则分属于市、县或镇等各级政府。德国政府及其政府部门各司其职,对医疗卫生事业进行监管和支持。
(二)健全的医疗保险制度
德国能够拥有高水平的医院管理,健全的医疗保险制度功不可没。德国是世界上最早实施医疗保险的国家之一[1]。以法定医疗保险税款配置制度和私人医疗保险资本抵补制度同时存在为特点的健康保险制度是德国卫生保障体制的基础。在德国,所有的社会从业人员,如果你的工资收入低于国家法律规定的收入水平,你就必须选择法定医疗保险;当你的工资收入水平高于国家法律规定的收入水平即保险义务范围时,你可以选择参加法定医疗保险或者私人医疗保险。
(三)和谐的医患关系
在我国,杀医砍医事件时有发生,医患矛盾日趋尖锐,这令众多立志成为医疗服务者的人望而却步。反观国外,在德国,这样的情况几乎从未有过。德国的医患关系非常和谐,很少发生医疗纠纷事件,即使有个别的投诉,也可通过医院管理层的协商得以妥善解决,除此之外,患者也可以向该国的医师协会投诉,这样也能很好的解决,基本上不需要通过法律途径来解决[2]。
二、对我国的启示
(一)合理分配政府权力,强化地方卫生行政管理部门的作用
鉴于此,我国的各级地方政府应明确自身对公立医院的产权,将医院的各项收入和支出纳入政府的财政加以管理,对于各公立医院的工作人员则应由各级地方政府按着本政府的雇员进行管理。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医疗卫生体制也要随之进行改革。
(二)转变政府职能,调整政府在医疗服务体系中的角色和职能定位
德国医院在财政、人事等方面拥有较大的自,这是由于在德国,疾病基金会负责补偿医院的运营成本,且疾病基金会所出的资金主要应用于医院的自治甚至公司化管理。除此之外,因为德国政府在医疗服务市场中引入了竞争机制,所以德国的公立医院实际上是一个自负盈亏的实体。通过以上方式,大大加强了医院经营者及其雇员的责任感,这极大的促进了德国医院的发展。不同于资本主义的德国,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国执政党的宗旨,因此我国的医院特别是公立医院应将卫生事业的公益性放在首位。所以我们应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来发展我国的卫生医疗事业,万不可完全照搬德国的公司化管理体制。
(三)结合社会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医疗服务支付制度
目前,我国的医疗服务支付方式主要是按项目付费,按项目付费的缴费方式极易产生诱导需求,非常不利于医疗和卫生总费用的控制。我国卫生、社保等有关部门可借鉴德国2004年开始实施的以积极促进门诊治疗来减少患者住院天数从而抑制的 G- DRGs( Germany- Diagnosis Related Groups)改革的相关经验,改革医疗服务的支付方式。
(四)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建立良好的服务机制
虽然以病人为本的口号在我国医疗卫生服务领域已提倡多年,但大多还停留在紧作为一种策略和宣传手段层面,尚未真正落到实处,“医院人性化服务”水平与国外医院相比较仍有一定的差距。德国的公立医院从医院环境、医院基础设施、诊疗服务质量等方面切实为患者全方位考虑,并且在不断的完善提高。只有这样,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以病人橹行摹薄N夜医院也应该从以上各方面出发,树立应患者所需、为患者所想的“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探索并建立良好的服务机制,努力为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
参考文献:
[1] European Observatory on Health Care System.Health Care System in trranstion-Germany[M].Copenhagen,Denmark: European Observatory on Heahh Care System in 2000,2000: 81-89.
【关键词】畜禽养殖;管理;启示
我国是畜禽养殖大国,随着畜禽养殖业的迅猛发展,畜禽养殖环境污染问题日渐凸显。2014年,畜禽养殖业COD和氨氮排放量为1049万吨和58万吨,分别占全国总量的45.7%和24.3%[1]。畜禽养殖业排放的COD接近全国总量的一半,畜禽养殖污染已到了不得不治的阶段。美国被公认为水污染防治政策完备、管理措施到位的国家,在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方面的经验对我国具有借鉴意义[2]。
1中美畜禽养殖共性特点
比较中美均是畜牧业大国。我国2014年畜牧业产值超过2.9万亿元,约占农业总产值的三分之一。美国每年畜牧业产值约占农业总产值的48%。除畜牧业产值占比相近外,美国畜禽养殖规模化程度高,畜禽粪便以还田为主,与我国畜禽行业发展形势以及污染防治管理方向一致,具有很好的经验借鉴基础。1.1畜禽养殖规模化程度秩序增长美国2005年80%以上的养猪场规模都在1000头以上,其中55%的养猪场规模在5000头以上[2]。我国2015年整个畜牧业的规模化率为39.6%,比2012年增加5.5%,“十三五”期间目标是突破50%。2015年生猪、奶牛、肉牛、蛋鸡、肉鸡规模化产能占比达43.3%、48.3%、17.5%、37.2%、45.5%[3],各类畜禽养殖规模以上比重均呈逐年递增趋势,规模化已成为我国畜禽养殖业的发展趋势,可以预见我国畜禽养殖规模化水平将会不断提高。
1.2畜禽粪便还田是主要综合利用方式
美国的大型农场主十分重视种植业与养殖业的紧密联系,会根据养殖产生的畜禽粪便量确定种植规模,畜禽粪便还田是基本的综合利用方式。我国同样鼓励畜禽粪便还田,国家层面加大力度引导畜禽粪便还田利用,国办、农业部等管理部门通过出台文件和资金补助,鼓励畜禽粪便和废水科学还田利用。全国畜牧总站在2014年对全国上报的2802个标准化养殖场畜禽养殖废弃物处理方式进行统计结果显示,粪便还田是占比最高的处理利用模式,各类畜禽品种比例分别是:生猪40%、奶牛38%、蛋鸡41%、肉鸡40%。
2美国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管理经验
在畜禽养殖环境保护方面,美国现有法律法规包括联邦、州、地方三级体系,通过养分管理规划等管理手段实现养殖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和治理,此外行业协会、大学等也充分发挥了技术支撑和宣传辅助作用。
2.1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
美国畜禽养殖污染防治三级政策体系中,由联邦政府颁布的环境法律适合解决共性的问题,各州和地方政府在结合自身实际的状况下会制定更具针对性的环境法条文,通过具体而详细的法律措施去实现污染防治的目标。不同层级的政府各司其职,中央层面负责制定宏观的统筹性法规,地方政府负责制定微观的实施性细则,环境管理要求既做到了统一协调,又实现了因地制宜。美国联邦政府制定的多部法律法规都有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相关的规定,如《清洁水法》、《联邦水污染法》、《动物排泄物标准》等[4]。其中《清洁水法》里视集中养殖业为点源性污染,纳入排放许可证管理范畴,非点源污染主要使用最佳管理实践(BMPs)进行防治[5]。对如何控制非点源污染,联邦没有制定出具体的政策,只是要求各州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出相应的非点源污染控制计划,并与点源污染计划结合来实现规定的环境质量标准。州级的法规政策较联邦法律则更为具体。采取哪些政策措施实现环境质量标准和要求,要靠州一级政府制定出较为详细的规章制度。如伊利诺伊州1996年颁布了《畜禽养殖管理条例》(LMFA),条例包括:新建设施和搬迁设施建设的要求、养分和废物管理计划、畜禽设施运营者的培训管理和认证、财政激励和资助措施、安全距离要求等。又如俄克拉荷马州要求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在申请执照之前,要先制定预防污染计划,还规定对猪场经营者和猪场员工实行9小时课程强制教育以及每年3小时的回顾学习[6]。城市和县级政府会制定地方发展规划、土地使用计划等一系列的地方环境保护法规。规划和土地使用计划对畜禽养殖的数量和布局提出要求,控制牲畜饲养数量用于防止牲畜粪便的集中产生给土地消纳能力带来重大压力,提出布局要求用于防止畜禽养殖废弃物对禁止畜牧经营的区域带来环境影响。
2.2细致的养殖场分类管理
在法律层面,美国将畜禽养殖场分为点源污染和非点源污染进行分类管理。将存栏1000个动物单位以上的养殖场划为点源污染源;1000头以下的养殖场,根据其养殖设施、排放状况等,由环保局的地方管理人员或相关负责人通过现场考察来确定是否属于点源。点源污染被纳入排放许可证的管理范畴,排污许可证包含了一系列目前最佳可用技术的排放限值和达到标准的最后期限,用于保护受纳水体的质量。非点源污染主要通过最佳管理实践(BMPs)进行防治,BMPs是指任何能够减少或预防水污染的方法、措施或操作程序,以经济激励、规划、鼓励型政策手段为主。分类管理充分考虑了操作层面的可行性,既避免了对规模较小养殖场的过高要求,也未放弃其开展必要的环境管理。在监管层面,美国环保局对集约化规模畜禽养殖场(CAFO)进行严格的环境监管。集约化规模养殖场包括大规模CAFO(大于1000个动物单位的养殖场)、中等规模CAFO(300至999个动物单位的养殖场)、向水体排放污染物的养殖场。环保局要求所有集约化规模畜禽养殖场必须要有养分管理规划;每年必须提交施肥和养分管理年度报告;必须具备储存所有粪尿的储存区,设置污水防护措施,保障25年一遇的24小时强度的降水不会出现径流;养殖场与周边公众有足够的安全防护距离;每年检测粪便,每5年检测土壤,根据检测结果确定施肥率。这些监管要求和措施为畜禽养殖场开展环境保护工作提供了明确指导,降低了守法难度;也为环境监管提供了执法依据,提高了监管效率。在管理层面,美国环保局和农业局强制要求集约化规模养殖场实施综合养分管理计划,其他养殖户自愿执行。管理计划报告中要明确畜禽种类及年粪尿产生量,确定粪尿中的养分浓度,以及作物信息并量化所需营养成分,根据检测报告或是经验系数核算施肥信息和所需要的土地面积,做到四个标准:正确的时间、正确的粪尿来源,正确的施肥率、正确的施肥方法,确保农场主不过量施肥。畜禽粪便综合养分管理计划保证了“种养结合”的科学性实施,既实现了畜禽粪便的综合利用,又避免了综合利用造成的环境污染。
2.3全方位的配套支撑
在美国有多方渠道为畜禽养殖场的环境保护提供项目资助和技术支持,包括政府部门、行业协会、大学等研究机构。美国农业部、环保局、水土保持委员会等会帮助养殖业主落实和进一步完善养分管理管理计划。美国政府承担75%的养分管理计划项目补贴,对新养殖业主及弱势群体补贴可提高到90%。此外,美国环保局与农业部开展了多种合作,旨在引导养殖场进行自我约束,防止环境污染。现有的四类合作项目包括:养分回收和利用的项目、农业与动物养殖研讨会、农畜禽粪尿利用知识以及保护水环境方面的防治技术推广视频、环境保护的奖励项目等。民间协会的作用也不容小觑。全美养牛协会有会员4万余名,包括27个育种机构和23万个种牛农场;全美养猪协会有会员8万余会员。协会的主要工作包括帮助政府推广环保计划、提供环境保护和粪污管理服务方面的技术信息、技术培训、资助相关的科研项目等。第三方咨询公司能够提供专业的技术服务,从安全距离要求、储粪池设计要求、养分管理要求等方面提供专业咨询服务,从而使农场主能够从各渠道及时了解管理要求和实际技术操作。大学等研究机构会帮助政府部门给养殖场主提供培训,讲解养分管理计划的基本知识,辅以具体实例加深对规则的理解。同时,对于污染防治技术的研发成果会及时推广,将使用者受益作为新科技被使用和被认可的标准。
3美国经验对中国的启示及政策建议
在我国畜禽养殖不断走向规模化的进程中,美国经验对于我国畜禽污染防治工作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我国可借鉴美国的管理经验,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管理方法。
3.1制定畜禽养殖场分类管理要求
从美国经验看,点源和非点源养殖场分类管理,提高了管理效果和行动的操作性。目前,我国畜禽养殖管理按养殖数量分为规模化养殖场和非规模养殖场。根据《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等法规文件要求,规模以上的养殖场需要履行严格的污染防治责任,包括选址要符合法规要求、依法环评、配备污染治理设施等。今后还需根据实际情况遵守排污许可管理规定和环境税规定。对非规模畜禽养殖场,我国现阶段的法律法规还没有明确提出管理要求,但非规模养殖场(户)占比高、污染重,已逐渐成为各地环境污染的重要来源。以生猪为例,年出栏500头以下的养殖场(户)数占全部生猪养殖场(户)数的99%左右,养殖量占全部产能的57%左右。而非规模禽养殖场大多无污染治理设施,冲粪废水直排、粪便乱扔乱堆、气味难闻,严重污染当地环境,影响群众正常生产生活,群众投诉较多,急需措施减缓环境影响。因此建议从法律法规层面明确对非规模养殖场的环境保护要求,以废弃物禁止乱排乱放为底线,引导和鼓励非规模养殖场开展综合利用或者污染处理。
3.2完善畜禽养殖属地精细化管理
美国在畜牧发展和畜禽养殖污染控制方面形成了联邦、州和地方三位一体的法律法规体系,有效控制了畜禽养殖污染。我国目前在国家层面有《环境保护法》、《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等法律法规,指出了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工作的总体要求,地方还需进一步制定细化的可操作的政策细则。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对本行政区域内的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和污染防治工作负总责,要结合本区域的实际情况,尽快制定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工作政策,包括环境保护条例、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管理办法、养殖发展规划、污染物排放标准、建设项目环保准入要求等,因地制宜落实国家要求。地方环保部门在监管中,重点关注畜禽养殖场的合理选址,以及粪便和污水贮存、处理、利用设施建设和运行效果,避免养殖废物对环境造成污染影响。学习美国种植养殖综合养分管理的经验,以源头控制和还田利用为主要环境污染防治手段,实现种养平衡。建议采取整县推进的形式,统筹考虑县域养殖业和种植业的有机需求,研究适合我国不同区域的计算方法和经验系数,以全县域农田、林地、草地和园地作为畜禽粪便的消纳场所,定量计算作物对粪便中氮和磷的养分需求,用于核算发展畜禽养殖需配套的土地面积,或是确定县域畜禽存栏量,提高种养平衡的科学性此外,针对畜禽粪便还田重金属累积影响问题,在严控饲料重金属添加量基础上,还需关注畜禽粪便重金属对农业土壤重金属污染的贡献,分析粪便还田导致的重金属累积与土壤-作物系统的风险响应关系,提出合理的控制对策,目标是实现安全还田。通过完善畜禽粪便还田技术要求,逐步解决畜禽养殖污染问题。
3.3建立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社会化运作机制
建立政府主导、多方协作的社会化运作机制。地方政府通过强制措施和扶持激励政策,引导养殖企业、农户落实环境保护主体责任,以“谁污染谁负责,谁治理谁受益”为准则,鼓励专业技术公司处理畜禽养殖废弃物,提高畜禽粪便等废弃物综合利用和处理的专业化水平。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设立投资基金,开展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处理和利用工艺研发和运行模式创新。选择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工作基础较好的县开展社会化运营试点示范,典型引路,探索社会化运营机制。
参考文献:
[1]《2014年环境统计年报》,环境保护部.
[2]金书秦,韩冬梅,等.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的美国经验,环境保护,2013,41(2):65-67.
[3]《中国畜牧业统计2015》,农业部畜牧业司、全国畜牧总站.
[4]蒋松竹,蔡琼,等.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的法律体系现状及思考,环境污染与防治,2013,35(10):93-98.
[5]韩冬梅,金书秦,等.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的国际经验与借鉴,世界农业,2013(5):8-12.
一、实例
实例中的企业都是以知识作为核心资产,如咨询公司、医疗公司以及高科技公司。实例一、二、三内各有两组企业,它们实施不同的知识管理模式,但都很成功;实例四与前面三个实例形成对比,是一个失败的例子。
实例(一)。Al:昂德森咨询公司(Andersen Con-sulting)、安扬咨询公司(Emst&Young)。它们投入巨资开发了先进的电子文件系统,可以迅速将公司成员的知识以及他们从外部收集到的知识进行编码、贮存,成为文件数据库(Ducument Databases)。这些知识可以被公司所有人员通过计算机直接调用,不必管这些知识的来源人是谁。公司多雇用善于收集知识、使用知识、执行决策的人员,特别是刚毕业的大学生。相应地,对员工的报酬也是基于他们为文件数据库增加了多少知识,从中使用了多少知识。通过这些知识的重新利用,该公司为顾客提供了标准化、高质量、快捷的咨询服务。B1:拜恩(Basin)、波士顿(Boston)、麦肯锡(Mckinsey)咨询公司。它们只投资少量资金用于信息技术,旨在建立诸如“寻人数据库”(PeoPle Finder Database)之类的系统,以求迅速发现谁在那方面具有丰富的知识。这些人的知识通过头脑风暴会议或一对一交流得到传播。它们多在用拥有丰富知识、善于分享知识、能够解决问题的人员,特别是一流学校的MBA。相应地,对员工的报酬也是基于他们与其他人直接分享了多少自己的知识。该公司为顾客提供高度个性化、富有创造性、针对重大决策的咨询服务。
实例(二)。 A2:爱克思医疗公司(AccessHealth)。该公司开发了涵盖500多种疾病症状以及治疗事项的门诊决策集成系统(Clinical Decision Ar-chitecture)。一些病人可以在家里通过电话立即获知家庭疗法和急救措施,随时询问应看什么医生,购买哪些(非处方)药物以及得到心理治疗。公司员工倾注于收集医疗知识、传播医疗知识。B2:M.S.K癌症中心(Memorial Sloan-Kettering Cancer Center)。该中心拥有全国乃至全世界癌病领域一流的研究人员、临床专家、心理学家以及相关基础学科的权威。他们定期或不定期地举行会议,探讨基础学科新突破、临床新现象以及当前研究的新进展对癌病治疗的影响。这些会议交叉出现在对病人的会诊中,使病人总能接受到一流的治疗。
实例(三)。 A3:戴尔电脑公司(Dell)。该公司向顾客提供的电脑不但价格低廉,而且是按照顾客在订单中指明的元件组装而成的。据统计,顾客订单中表现出来的元件组合方式有40000种之多。按不同的组合方式安装电脑需要不同的知识,每个生产人员不可能都能掌握它,为此,戴尔公司投入巨资开发了知识管理系统(Knowledge ManagementSystem),生产人员只需将顾客要求的组合方式输入该系统,如何组装这些元件的方法就会立即显示出来。B3:HP电脑公司(Hewfort-Packard)。该公司进行大量的R&D投资,不断开发出新技术、新产品。为了使这些技术知识在遍布全球的各分部迅速推广,经理鼓励技术人员使用公司飞机直接去分部面对面地传授技术,以防技术失真。最近公司开发出带有视窗操作系统和界面的电子承波器,它的生产方法就是这样在全公司得到推广的。
实例(四)。CSC索引咨询公司(CSC Index Con-suiting)。该公司是知识重组工程( KnowledgeReengineering)的创造者之一。在这方面获得巨大成功后,该公司试图拓展业务,进入战略咨询领域,于是开始大量雇用一流商学院毕业的MBA。这样,公司不但有倾向于收集和利用知识的员工,又多了另一类富有创见、乐于求新的人员,人员之间的目标发生了冲突,导致CSC既不能像昂德森、安杨公司那样提供快速廉价的知识重组方案,也不能像麦肯锡、拜恩公司那样提供极有深度的战略咨询。
二、对两种知识管理模式的经济学分析
上述实例中A1、A2、A3和B1、B2、B3企业采用的知识管理模式分别具有这样的共性:前者,知识被编码、贮存在数据库,公司任何人都可以通过计算机网络直接调用;后者,知识与知识的所有人没有分离,他的知识通过人员的直接交流得到传播和分享。哈佛大学教授汉森和罗利亚(Hansen ad Nohria)将它们分别称为编码管理模式(Codification mode)和人物化管理模式(Personalization made)。
这两种模式在投入产出方面表现出巨大的不同。编码模式强调投资信息技术,以便开发能迅速收集、传播知识的管理系统,然后通过这些知识的重复利用获得收益。这种模式中的知识可以极为迅速、无限多次地重复利用,它节省了工作时间,减少了信息交流成本,使得产品和服务的成本十分低廉,规模经济效益显著。例如,戴尔公司虽然消耗巨资开发了容有40000种(竞争对手为100种)组装技术的知识管理系统,但公司的销量十分大,例如1997年为1100万台,这意味着,平均每种组合方式1年内使用了275次,很显然,每使用一次分摊到的成本几乎是微不足道的。1999年,该公司销售收入为411.9亿美元。近年来该公司利润每年都在以83%的速度增长。爱克思公司开发的门诊决策集成系统也颇为类似。据统计,这一系统每项记录1年内使用了8000次之多,使得每一次电话咨询收费十分低廉,吸引了不少顾客。该公司占到了电话求医市场(Call-in Medical Care)50%的份额,利润每年都在以40%的速度增长。昂德森、安扬的利润也因为知识的重复利用而每年以20%的速度增长。人物化模式强调投资人力资源,大量引进国内乃至世界一流的专家、学者,积极花费巨资鼓励他们直接与公司其他人员和顾客进行交流,以便传播他们的知识。他们的知识非常复杂、博大精深,在整个社会的存量都不多,相对社会需求而言显得极为稀缺,因此,为顾客提供享用这些知识的机会,有理由索取高昂的价格。这一点在麦肯锡公司可以看得很清楚。麦肯锡公司经常帮助顾客进行业务的区域拓展和国际拓展。为了论证拓展方案的可行性,麦肯锡请到的都是一流的专家、学者。这些人主要包括:经验丰富的生产线拓展专家;对相关行业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非常熟悉、富有远见的资深人士;对拓展地文化、风俗、价值观念有深刻把握的人文学家;熟请当地法律法规的律师;以及世界一流的区域经济学家等。有这些人的深思远虑、周密论证,显然极大地减少了拓展方案的风险。当然,他们的要价也不俗。例如,1997年,麦肯锡咨询人员平均每天的收费是200美元,而昂德森公司的相关数据为600美元。全美最先进的癌症研究和治疗中心M.S.K的投入产出模式也与此类似。
这两种模式为顾客创造了不同的价值。编码管理模式旨在节约顾客收集知识的时间,减少顾客享用知识的成本。当今社会的知识种类庞杂、存量巨大、更新速度又很快,让消费者和厂商自己收集学习所需要的知识是不可想像的。知识编码因为规模庞大、技术先进,大大节约了收集时间,降低了收集成本,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例如,安扬公司的一个合作企业要想建立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 System),一般它不是独立制作,而是寻求安扬的帮助,因为安扬经常帮助其他企业建立这样的系统,具备这方面的经验和教训,熟悉这种系统的成本状况、收益情况。在安扬的帮助下,该公司6个月就建立起这样一个系统,比通常情况节约了近1年的时间,而且非常成功。爱克思公司为顾客减少了享用知识的成本也是很明显的。试想,如果没有这样的服务,顾客不得不去医院,他不但要支付交通费,更为重要的是,他还可能为此付出高昂的机会成本——他可以利用这些时间工作或者休闲。如果说编码管理模式是从成本角度为顾客创造了价值,那么,人物化管理模式则主要是从效用角度达到这一目的的。有些顾客,比如M.S.K癌症中心的病人、麦肯锡公司的合作企业,他们往往需要使用内容复杂、学科交叉、当前最新的知识。但是,一方面,拥有这些知识的所有人一般非常少,如不依靠组织而是个人雇用,将会大大提高成本而且不现实;另一方面,因为信息不对称,他们并不知道那些人真正拥有这些知识,有可能出现逆向选择(adverse selection),他们也不知道这些“知识垄断者”会不会完全地、正确地使用相关知识,有可能出现道德风险(moral hazard)。此外,还有一种可能,顾客根本不知道自己具体需要那些知识的服务。例如,一个癌症病人可能并不知道基础学科的新突破对他的治疗会有什么意义。而这些方面正是人物化知识管理模式的主攻方向、核心内容和优势所在,它为这些顾客享用社会稀缺知识提供了机会。另外有些顾客希望自己购买的产品使用了不同于其他产品的知识,以满足他们个性化的要求,人物化管理模式在这方面也具有明显的优势。
三、如何选择知识管理模式 选择正确的知识管理模式,经理应该非常清楚顾客为什么要购买本公司而不是其他公司的产品和服务。他还应该非常清楚本公司的知识为顾客创造了什么样的价值,顾客对本公司有何期望,等等。对这些基本问题含糊不清是不能作出正确选择的。假定经理对公司的基本竞争策略非常清楚,但它还必须对以下几个问题作出回答。
第一,本公司主要依赖于外明知识(EXPlicitKnowledge)还是内隐知识(Tacit Knowledge)?外明知识是指能够编码、贮存,能够以一种系统的方法传达而不失真的正式和规范的知识,例如,安扬公司的文件数据库、爱克思公司的门诊决策集成系统、戴尔公司的知识管理系统中的知识等。如果一个公司主要依靠这样的知识提品和服务,它就应该采用编码知识管理模式。内隐知识是指高度个体化,难以用程式化沟通,难以用非直接交流方式共享的知识。前面提到的麦肯锡公司、M.S.K癌症中心的专家、学者的知识就是这类知识。如果一个公司主要依靠这样的知识提品和服务,它就应该采用人物化知识管理模式。
第二,本公司是提供标准化的还是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标准化产品变化不大,使用的知识内容相同,大量生产这种产品意味着知识的重复利用,应该将这些知识进行编码、贮存;相反,个性化的产品要求人物化知识管理模式。
第三,本公司提供的是成熟产品还是创新产品?产品进入成熟期,意味着其中包含的知识成分和这些知识的结构都趋于明晰和稳定,这使得编码成为可能;创新产品往往是一个人的不同知识相互交融,或者是拥有不同知识的人相互交流的结果,人物化管理模式为这种交融和交流提供了机会。因此,上述两种产品应分别对应编码管理模式和人物化管理模式。
关键词 知识管理;实施现状;困难;对策
环境的动态变化,使企业逐渐关注创新与学习在管理中的重要地位,在企业内部,信息和知识共享中的矛盾冲突,企业员工在各自不同价值观念的指引下引发了不确定性。知识管理通过对企业知识资源的开发和有效利用提高企业创新能力,从而提高企业创造价值的能力、良好适应能力。只要不断增强企业学习能力,才能保证企业对外界环境具有充满创新活力。
一、企业实施知识管理的重要性
所谓知识管理就是运用集体智慧提高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是企业对其所拥有的知识资源进行管理的过程,如何识别、获取、开发、分解、储存、传递知识,从而使每个员工在最大限度地贡献出其积累知识的同时,也能享用他人的知识,实现知识共享是知识管理的目标。
放眼全球,许多企业己经纷纷开始实施知识管理。企业中实施知识管理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知识管理能够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对现代企业而言,知识正逐渐取代货币资本、劳动力、原材料等有形资源而成为经济增长中最关键的生产要素,企业管理的重点也将由生产管理转向知识管理和创新管理。企业拥有和能够利用的知识种类、数量和质量,将直接决定企业的产出、绩效和竞争地位。在现今信息爆炸、知识膨胀的时代,知识管理为知识供给、传播、共享和创新创造了有利的客观环境,为进行组织学习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从而加速了企业核心能力的形成。知识不但是生产的关键要素,而且还是给企业带来持续发展的动力的重要源泉。
(二)知识管理能够改善企业发展的外部环境
知识管理的功能之一是构筑企业知识共享系统,使组织内的人员很方便地使用和共享知识。企业的知识共享系统不一定局限在企业内部,可以把企业外部的知识和知识源纳入到共享系统中去,促进企业与政府之间、企业与顾客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与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之间的联系,最大限度地实现知识共享,为企业所用。因此,实现知识管理能创造有利于企业创新的良好环境。
(三)知识管理能够使企业做出有效、正确的决策
知识管理促使企业员工通过对内部知识的学习,能增强他们解决同类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通过对外部知识的学习,能够迅速增长适应外部环境的能力和跨文化的能力。企业员工知识的丰富,可以使他们及时准确得到所需要的知识和信息,从而提高决策的效率和质量。
(四)减少人员流动带来的损失
人作为一个知识的载体而存在。有价值的经验、方案和技巧,都保留在员工的大脑中,为企业发挥着作用。当员工离开企业时,存放在员工大脑中的知识也同时离开了业。企业不得不重新培养新人,将他培养成一个有知识的员工,但并不长久又会面临同样的问题。员工的流失率一直是企业心中永远的痛。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企业不仅仅是一个经济实体,同时也是一个知识实体。应该将企业作为公司的知识的载体。如何做到将这些知识有效和高效地利用起来,达到企业知识创新的目的,就是我们追求的知识管理的目标。
二、我国实施知识管理的现状
我国经济增长的态势是非常好的,但是现在的经济增长的潜力所依据的资源,如土地资源,自然资源,或者是低成本的劳动力资源,不属于可以不断开发利用的资源,这种竞争优势不会长久的保持下去。对我国企业来说,知识管理尤其非常重要。但目前我国企业不仅缺少系统的知识管理理念,也缺乏有效的知识管理手段。我国企业对有形资产比较重视,但对知识资本的运营没有给与足够的重视,或没有主动有意识的对这部分资源进行开发和管理;大量知识资本以隐性方式存在,行业之间、机构之间和部门之间存在着大量信息和知识孤岛,资源浪费严重;个体的知识资本没有转化为企业的知识资本;企业没有专人负责知识的运营。具体表现在:
(一)对核心知识的重视程度不够
对现代企业而言,企业管理的重点由生产管理转向知识管理和创新管理。企业拥有和能够利用的知识种类、数量和质量,将直接决定企业的产出、绩效和竞争地位。进行知识管理,就要对知识引起足够重视。知识管理为知识供给、传播、共享和创新创造了有利的客观环境,为进行组织学习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加速了企业核心能力的形成。如果不进行学习,也不重视自身是否拥有核心知识,就只能停留在小规模的盈利和低级产品的重复再生产上.对知 识的不重视,也表现为对人才的不重视。这种行为一方面成为制约企业创新能力的瓶颈,另一方面是企业人力资源的浪费。
(二)知识敏感性差,收集处理手段落后
知识总是表现为一定的信息无论是外界信息,还是员工掌握的信息,都需要企业经过收集、筛选、处理,才能转化为决策支持。我国多数企业对外界信息的收集处理水平落后,对员工的创意完全忽视。尽管在市场和生产中,都有大量的新知识出现,这种新知识和经验多停留在个体知识层面,不能成为企业的价值形式,融入增值环节。企业在知识生产上所进行的各种投入,还远没有形成增值。
(三)缺乏知识创新能力
总体看来,我国企业普遍缺乏创新能力,多数企业对待创新的态度就是模仿,其优势主要体现在劳动密集型、廉价劳动力和大规模生产上。在知识类型上看,企业之间出现了两极分化:一方面,那些大型企业实力雄厚,可以迅速进行信息化建设,学习先进的管理模式和管理经验;但另一方面,中小企业陷在家族管理、资金不足、科研能力缺乏的泥潭,没有进行信息改造和知识化的能力。大型企业创新动力不足,创造性生产活动开展不多;小型企业没有及时转变,生存受到挑战。
三、 我国知识管理实施中存在的困难及解决对策
(一)技术层面
在知识管理中,技术是制约知识管理实施效果的一个重要条件。现在我国多数企业在技术设施上投入的成本比较小,硬件投入不够,对外界信息的收集处理手段就落后,薄弱的基础设施不能为有效地实现知识的收集、积累、和共享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援。即使在技术上投入了,上了知识管理系统后,有些公司对系统的利用不充分,不能达到物尽其用。对于很多组织而言,公司对自己的知识基础和知识需求不够清楚,这样就需要知识审计过程,知识管理小组需要经过大量深入的访谈和问卷调查,才可能把真正的知识和需求挖掘出来,这些直接影响到知识管理系统的使用效果。信息技术必须通过人的活动发挥作用,如果企业购买了很好的系统和软件,但是企业中的员工在应用这些系统中不活跃,这些投入就得不到预期的收益。
对于在技术上怎样投入,我们可以借鉴微软的做法,微软知道,如果用户需要放弃熟悉的工具,改变工作方法,去学习新的工作方法或接受培训之后才能在一个知识管理系统内工作,那用户加入这个系统的动力就会很小。微软的技术设施以方便员工使用为衡量标准,尽量采用员工己熟悉的工具和方法来实施。
企业在知识管理的技术投入上不要盲目向先进管理看齐、匆忙购入设备,而要考虑员工是否能充分应用这些系统,以员工的方便使用为前提,尽量使技术设施的使用率高,获得更大收益。
(二)战略层面
在波特分析的三种基本竞争战略中,低成本战略在国内企业中应用广泛。很多企业都能够做到规模效应,走低成本之路。低成本在我国具有先天的优势,让很多企业不必在技术革新上花费太多心思,就可以赚取高额的利润。廉价而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侵蚀了我国企业的创造力,阻塞了技术革新的动力。差异化战略适用于技术创新快、竞争主要集中在不断推出新的产品的市场。差异化战略的组织特征与实施知识管理的基本组织要求比较一致,然而我们国内的企业,要实现差异化战略,还有一定的距离。
因此,我国实施知识管理需要在战略上重视核心知识,挖掘知识这一经济增长中关键的生产要素,从知识管理中获得更大的利润空间。企业逐步走上差异化战略之路,从低价格逐渐转移到对品牌、包装、服务等的重视,这是一种更具创新意识、有利于知识管理实施的战略。
(三)组织层面
传统的多层级组织结构,高度的中央集权,明确的职责分工,这样的组织形式不能满足各个部门之间的密切合作和信息共享,灵活性不够,创造价值所需的各种活动之间缺乏有效整合,因此很难把产品和服务设计得能够满足客户需要,而且过细的责任划分使组织缺乏知识创新能力,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知识管理的实施。
企业应逐渐向差异化战略的对应组织结构发展:加强研究与开发、产品开发和市场营销等部门之间的密切协作,更加重视主观评价和激励而非定量指标,建设轻松愉快的工作氛围,鼓励创造性强、思维开阔、创新的员工,给下层员工较多的授权。
(四)文化层面
缺乏知识共享的环境,企业员工通常用自己已掌握而别人尚未掌握的知识来衡量自身价值,不愿意与其他人共享知识。为了解决知识共享问题,各个公司都有自己的一套激励办法。如西门子就是通过一个质量保证和奖励计划来激励员工共享有价值的知识。在联想,张后启将知识管理作为员工考核的一个指标,那些知识贡献大的员工会得到相应的物质奖励。各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企业特点,建立各自的激励制度,一般来说,可以采用职位提升、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等方式。还要注意激励制度是一种有效的控制手段,但是长远来讲,则必须孕育出一种共创、共享的企业文化,鼓励员工贡献知识。
企业需要增强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知识产权保护的不足限制了员工的技术创新,必将降低员工的学习和创新热情,因此应建立严格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
四、 结束语
知识作为经济增长最重要的要素,现今知识资源就是继资本、劳动之后脱颖而出的“第三资源”,企业应该把知识的识别、获取、开发、分解、储存、传递、共享等组成一条知识链,并对其进行有效的管理。
知识管理作为一种管理实践将真正渗入到各行业,应依靠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手段建立快速传播和扩散知识的通道,营造适宜于知识管理的企业文化环境,设立专门的知识管理部门或知识主管以推动知识管理的实施。
随着人们对知识管理理解的深入,知识管理将成为企业管理中的一项基础管理,通过战略管理、营销管理、项目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组织各方面的管理职能展现出来。知识管理将逐渐成一种管理思想,进而形成一种管理标准,成为体现组织核心能力的关键要素。将有更多的管理者认识到知识作为战略性资源的价值,在各项日常的管理实践中有意识的去做知识管理的工作。因此,企业成功实施知识管理对企业核心竞争的增强和企业的长久发展将具有重大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张振刚,企业知识创新的障碍分析与对策研究,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4 (4)
[2]严中华,信任,知识管理的基础和灵魂,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4 (4)
摘要通过分析德国的社会市场经济模式,其完善的社会保障体制、对企业的放开管理政策和先进的创新技术等,使她能较好地兼顾效率与公平,为国民经济的长期持续发展提供比较坚固的社会基础,为进一步深化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及政府管理调控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宏观经济管理 德国社会市场经济 借鉴
德国是欧洲经济发展的领头军,世界经济强国之一。能取得今天的强国地位与其在财政、金融、经济政策等宏观经济管理领域的有效调控,以及所选择的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市场经济制度是分不开的。德国的社会市场经济模式是“市场经济+国家干预+社会保障”,是以国家干预为补充和以社会保障为特征来发展的市场经济,目的是实现社会公平。
一、德国市场经济模式及宏观管理特色
(一)德国市场经济模式的特征
首先,德国宏观调控的重点放在保证市场自由与有效性上,该模式实质上是一种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宏观调控的市场经济。即凡是市场经济能自行调节的,都应让市场去解决,国家只在市场失灵的地方进行干预。
其次,德国的社会市场经济模式强调在经济发展中兼顾个人利益与社会公平,在实施过程中,一方面强调和重视个人利益,另一方面又认为“私有因素存在弊端”,通过制定政治措施使社会公平。
再者,德国的企业制度独具特色,企业作为独立的法人,有着充分的生产和经营决策的自,政府基本上不具体干预企业。企业管理方面,建立“共同决策”制度,工会代表参加大企业的董事会,本企业职工持有企业股份。
(二)德国政府的宏观经济管理职能
政府管理经济职能主要体现在:制定宏观经济政策;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对企业具体经济行为放开,并以国有参股为辅等。
德国有完整的社会保障体系。在德国,每人均设有一个健康账户,职工该缴纳的社会保障费由雇主从工资中扣除。由于这些资金的根本来源是与就业有关,就业者越多,缴费也就越多,因此要实现就业促进社会保障政策。但德国的社会保障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很大部分,频发巨额财政赤字,对企业和个人也造成消极影响。
德国有完善健全的法制管理机构,政府依法对企业进行管理,国家不直接通过行政命令配置资源,也不能通过法律活动过多地干预个人和企业的经济活动。
二、德国的技术创新机制
德国被誉为“欧洲经济发展的火车头”,拥有大众、西门子、博世等世界最著名的品牌。德国政府在各方面营造有利于技术创新的宏观环境。以下是德国政府促进技术创新的宏观政策体系具体内容。
(一)改善公共资助的研究成果的专利申请与运用;建立专业化专利基础设施;促进中小企业申请专利;加强专利教育和研究,以及法规和制度建设。
(二)充分利用各国的研究成果;促进在欧洲层次上创建工业产权体系;通过产品和技术的本土化促进技术创新。
(三)加强研发资助竞争、导向和评估;增加人员流动性;加强技术评估和预测。
(四)培育创新意识、创新文化和创业精神。
三、德国的宏观经济管理对我国的启示
德国政府实施的宏观经济管理模式给我们很多启示,我国应结合本国实际国情选择借鉴,并且加以创新,这对我们正在进行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以及发展方式的转变尤为重要。
(一)政府的宏观调控
德国的经济模式主张一切社会经济活动都以市场为中心,政府起的作用是保护市场竞争秩序,在必要时才对经济进行干预。因此我国要逐渐转变政府职能,运用规划、政策等经济手段对市场进行间接调控。
(二)社会保障体系
当前,我国社会保障体系逐步推进,医疗保险已提前实现城乡基本面覆盖。我国政府应借鉴德国经验,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法律法规,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制度,并依据各地经济实力,充分发挥企业和个人参与保险的积极性。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吸取德国经验教训,使得我国社会保障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并不断探索新的社会保障模式。
(三)企业发展的开放性
在市场经济中,我国应参考德国的企业自主化模式,给企业更大的空间。政府应对企业进行间接调控,实现好现代企业制度,使企业能真正成为市场主体。
(四)技术创新
德国是世界技术创新的领跑者,我国应加强和德国企业的合作,共同研发高科技项目产业,尤其是在环保产业、低碳技术方面。
尽快建立并形成适合我国的技术创新体系,要形成整个社会、经济、教育和科技及金融等部门协调联动的技术创新网络系统。政府要建立专项的技术创新投入基金,加大对各机构的创新投入力度,鼓励金融机构对技术创新给以优惠和支持;培育一批懂技术、 会管理的技术创新决策者。
参考文献:
[1] 杨彦华.德国市场经济模式的启示.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0.26(6).
[2] 北京市计委赴德国宏观经济管理培训考察团.赴德国考察的启示与建议.首都经济杂志.2003.
[3] 马丽华.浅析德国社会市场经济模式及启示.长白学刊.2008(1).
[关键词]知识管理;战略;规划;组织机构
一、认识知识管理
知识管理是在知识经济的背景下产生的一种新的企业管理模式,也有人将其称为“第四代管理”,但无论怎么称呼,它都是现代企业必不可少的一种管理模式,也可以认为是企业进行现代化管理革命的必由之路。
(一)知识的概念
在讨论知识管理的概念之前先明确一下数据和信息概念。有的时候人们很难区分数据、信息和知识,并且总把这三者混为一谈,而且在不同的著作上又有着不同的理解。但总的说来,没有一个著作上把三者等同,大部分人认为它们之间既相互交叉又相互不包含对方。数据:表示事物特征、形态、数量的抽象符号。数据的内容较为抽象。比如,12,44,13%,这些都是数据,但是孤立起来看,又看不出什么意思。信息:经过加工后具有某种含义的数据表现形式。关于信息的概念要比数据多的多,因为在知识经济这个概念出现以前是信息经济的天下。知识:是用于生产的有意义的信息。信息只有经过加工应用于生产,才能称为知识。知识经过了人的大脑的加工、理解,并融合了人类的世代经验,并存在于特定背景之下。因此与信息相比知识是更高一层的东西,它是被证明有效的信息。综上所述,信息的基础是数据,知识的基础是信息。知识是三者之中最高的层次。
(二)知识管理
根据我们对知识概念的理解,我们对知识管理的意义将有一个更为深刻的理解。关于知识管理的概念在左美云等著的论文“企业知识管理内容的框架研究”中有了清楚的分析,他们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对企业知识管理的认识,认为知识管理按照不同的理解有三个主要学派:行为学派,技术学派和综合学派。知识管理的行为学派认为,“知识管理就是对人的管理”。这是传统管理理念应对新生事物的普遍观点,也是较为基础的知识管理认识,该学派主要从组织结构的角度研究知识型组织;从企业文化的角度研究知识管理观念,如学习型组织;从人力资源的绩效考评和激励角度研究知识管理制度,等等。知识管理的技术学派认为,“知识管理就是对信息的管理”。该学派主要针对信息技术的发展,对知识管理有了更为深入的认识,但该学派拘泥于技术,较少关注知识管理对企业理念的影响。知识管理的综合学派认为,“知识管理不但要对信息和人进行管理,还要将信息和人连接起来进行管理;知识管理要将信息处理能力和人的创新能力相互结合,增强组织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我们通过比较可以看出,综合学派的观点明显优于其他学派的观点,所以我们一般接受的是综合学派的知识管理观念。
二、我国企业开展知识管理的必要性
我们依据综合学派对知识管理的认识,知识管理就是企业的一套整体解决方案,在这套解决方案里,第一是知识管理观念的问题,第二是知识管理战略的问题,第三是知识型的组织结构问题,第四是知识管理制度的问题。将这套解决方案运用到企业的管理中去,将有助于企业提升竞争力,为社会创造更多价值。
(一)企业知识管理的必要性及其理论定位
企业是国家经济发展的中坚,我国企业更是肩负着民族经济复兴的重任,每个中国企业都要适应现代知识经济社会,实现企业的高质量发展。首先企业家必须具备知识管理的理念,让企业将知识管理作为其发展壮大的必备工具。企业进行知识管理的主要目的是利用最新的信息管理技术,对知识的产生、存储共享和创新进行彻底有效的管理,实现组织内部与内部,内部与外部的知识交流。实现企业整体管理水平的跨越式发展,建立起具有现代意义的学习型组织。当今企业正处在一个高度发达的技术经济时代,我国企业必须要走在技术和知识的前列。随着我国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有些企业已经不局限于一个地理区域,现在有很多企业开发欧美和非洲的市场。如果采用以前传统的管理体制,经无法适应新的挑战,不采用知识管理的方法,将无法解决面临的新问题,也不利于经营范围拓宽,将企业积累的技术和营销知识较好地传承于每个员工,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建立完整的知识管理结构。所以说,我国企业开展知识管理的应用是十分必要和紧迫的,这是一种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的根本性变革。
(二)企业知识管理战略的规划
企业进行知识管理的最终目的是建立学习型组织促进组织的自我改革,对企业内部知识进行有效的管理,以利于组织的生存和竞争,所以关键在于规划知识管理战略。企业知识管理的战略规划,在企业的知识管理中处于中心地位。如果没有知识管理战略,那么知识管理会变成各自为政,一盘散沙。同时也说明知识管理不是单独一个部门的事情,而是企业总体运作的结果。要想更好地进行企业的知识管理,确定企业知识管理战略是相当重要的一步。知识管理战略是企业其他部分知识管理的总方向。知识管理战略有许多种,应该依据企业的不同性质和所要达到的不同目标而有所选择。应用较广的战略是知识与实践的转移战略,主要是为了改善管理,或者将知识融入于产品、过程与服务之中。这包括知识的产生、存储共享和创新的系统与实践,一般这种战略包含如下要素:高度学习型组织、聚合网络结构、经验的获取。通过知识管理战略规划,可以让企业充分知晓企业掌握的知识量,并将这些知识在员工间传播,最大限度地避免重复劳动和错误。促进知识在企业中最大限度达到共享,并培育出良好的企业文化,进而可以提高产品质量,并可以缩短产品研发生产周期。知识管理可以帮助企业的每个员工,形成更强的责任感和荣誉感,增强员工对企业的向心力,提高企业对市场和资源的应变能力。
(三)企业知识管理的组织结构问题
现代企业的组织结构应该适应知识管理,可以有效的进行知识的共享,使得员工的个人知识成为组织的共有财富,以促进组织的发展和壮大。传统的组织结构主要有:直线制、职能制、直线-职能制、事业部制、模拟分权制、矩阵结构等。这些组织结构的优缺点如上表所示:由上表可以看出传统的组织结构各有优劣,但从知识的产生、存储共享和创新等管理过程来看都不易于进行。故有人提出了一种新的组织结构:网络结构。从这种组织机构上主管部门超然于各部门,是企业内部各个部门工作的协调者和监督者。它的存在是为了更好的指导和规范组织内部的知识传递和交流。网络结构有利于部门之间的交流和知识共享,更有利于知识管理系统的建设,方便形成学习型组织,促进组织发展。同时网络结构还可以同其他传统的组织结构相结合,成为复合型的组织结构。作为一种过渡形式实现组织的结构变革。
(四)企业知识管理的制度和系统建设问题
企业的知识管理不是某个企业主管的事情,也不是某个部门的事情,而是整个企业都要参加的一种管理行为。所以要以制度来完善企业内部的知识管理建设,并采取必要措施减少组织变革的阻力。而这种制度不能只是写在纸上的条条框框,更应该融入组织的日常生活进而形成组织的一种文化。任何现代企业都离不开信息技术,而信息技术的大规模应用也使企业的工作效率大大提高,无一例外的知识管理也需要信息技术的支持,这样可以使知识管理更方便更快捷。现代知名企业基本都建立了用于企业管理的信息系统,一些人对于知识管理与信息管理的概念有些模糊,两者的区别和联系往往分不清。一般来说,信息管理和知识管理是不能等同的,信息管理与知识管理在管理对象、形式和手段上都有很大不同。知识管理的主要技术基础是信息管理技术,当然,知识管理不能是信息系统的简单整合与集成,最重要的是利用企业的各种信息管理系统,将企业的有用信息分享于每个技术性人才,按照知识的不同功能和作用,实现共享和创新。所以企业的知识管理并不是要建立新的信息系统,而是在原有的信息系统的基础之上进行改造,以符合知识管理的要求。
三、我国企业知识管理的意义
【摘要】年薪制是我国目前探索对国企经营者进行有效的激励与约束的重要途径与方式之一。从1992年各地试行年薪制以来,企业界和理论界人士,立足国情,从不同的角度对实行年薪制意义、内部机制问题、外部障碍以及如何积极稳妥的推行年薪制,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探析。
【关键词】年薪制 理论与实践 年薪制的意义 内部机制 外部障碍
点击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