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学习沟通范文

学习沟通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学习沟通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学习沟通

第1篇:学习沟通范文

有时候开完家长会,不少家长都想好不容易见到老师了,想跟老师聊聊孩子。可有的家长总是缠着老师滔滔不绝说个没完,还说不到重点。说实在话,每个班几十个孩子,老师不可能关注到每个孩子的所有问题,家长跟老师交流,一方面是引起老师对自己孩子的关注,另外一个方面要把问题聚焦在学习上,这样才会有效果。

2、不见得每个老师都去找。

我觉得孩子哪门功课存在问题,才去找该科老师交流一下,跟老师商量如何帮助孩子提高。而那些孩子已经学得很好的科目,就没有必要再去给老师添麻烦了。

3、去找老师前,先想好要说的话。

每次跟老师交流之前,自己都先在心里备备课,想好了自己要说的话。老师每天管那么多孩子,时间非常有限,所以,总是在跟老师打电话前把自己要表达的意思顺一遍,甚至在一个纸条上写好要问的问题,既不浪费时间又不会漏掉关键东西。

4、跟老师沟通切忌指导老师的教学。

第2篇:学习沟通范文

知识无穷无尽,学习永无止境!学习可以改变一个人的思想觉悟,提高人的内涵。在企业中,学习可以让你更好更快的了解掌握一门技能,提高自身素养,成为企业一名合格的员工。

二十六号我接到厂里通知去临沂学习。我很开心,因为这是自己开拓视野的好机会,我自知实力欠缺,就像一个啤酒瓶,需要经过灌装来充实自己,实现自己。学到更多的企业知识,让自己成为一名更加优秀的员工!

我们的课程主要讲高效管理沟通技巧。管理沟通,从概念上来讲,是为了一个设定目标把信息·思想和情感在特定个人和群体间传递,并且达成共同协议的过程。沟通是种技能,是一个人对本身知识能力·表达能力和行为能力的发挥。无论是企业管理者还是职工,都是企业竞争的核心元素。做好沟通工作,无疑是企业各项工作顺利进行的前提!通过沟通我们可以减少工作中的失误,提高工作效率。沟通表面上看就是语言交流,但同样的事情,不同的人沟通会得到不同的结果。问题就出在沟通的方式上,性格·关系·背景·状态和时机这些都造成沟通障碍的因素。我们在沟通时要对对方非常敏感,发现错误的信号就及时变换频道,也许是一个表情也许是一句敷衍的话语都能传达给你一种信息:对方对你的话语不感兴趣。所以我们要马上转换直到同一频道。而且在沟通中你也要给对方一个信号:你对我很重要。这也是沟通的基本原则!企业中短短几分钟的沟通就可以看出一个人的能力,一个人能够与他人准确,及时的沟通,才能建立起人际关系,进而能够使自己在事业上左右逢源,如虎添翼,最终取得成功!

在学习中,老师还谈到职业化管理。现在国内很多民营企业通过管理员工的人品思想来达到管理员工的行为。但外企却是通过管理人的行为来管理人的思想。企业是一个商业中心,企业中人与人是一种商业合作关系。人品固然重要,但不适用于企业。就像现在的东西文化,东方文化讲: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而西方的理念则是:己所欲,施于人。一家企业,通过管理员工的行为,而形成一种企业文化,在通过企业文化来约束人,从而改变人的品行,品德以适应企业的生存。就像当今社会人才可以复制,其答案就是我们复制的是行为。在企业中管理者扮演了个很重要的角色。在企业中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社会的认可,自我价值的实现,一个优秀的管理者就要通过有效地沟通影响甚至改变职工的工作态度,对生活的态度。管理者是通过下属来完成任务,仅仅自己努力是不够的。如何带领下属工作,有意识地打造一个高绩效团队,提升下属的能力和意愿,部门组织内减少沟通障碍,形成一种执行文化,让下属成为无论上司在与不在,自动自发地工作,都能把工作做得一样好。在职场,要做好一个管理者,除了你有本职位的专业能力外,还要审世度时的把握好人际关系.第一、一个好的管理者在管理自己的员工的时候首先要把员工当客户来管理。员工管理好了,质量才能上去要多和员工沟通,了解员工的基本信息,技能,能力等,关心员工说到做到,除非你不答应,只要答应员工的就要给员工实现做好绩效考核,奖罚分明,该奖的必须要奖,该罚的必须要罚,尽量公平对待对员工的激励。要主动的激励员工,帮他们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让员工有目标有奔头。第二、管理者要起到模范作用,带头作用,用行动来感化员工提高凝聚力:首先你的团队必须要制定一个计划和目标,让大家朝这个目标使劲其次,通过学习企业文化来达到共同的理念第三,建立奖励制度,而且是团队奖励,团队奖励中又有个人贡献奖,充分发挥每个人的力量达到团队的目的;工作总结第四,让员工真正认识到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第五,通过授权调动员工的积极性,让每个员工都有事做第六、任何事情的处理,要把握一个度,要结合当时的情况,管理不能死板,要合理,要有生机!一个成功的管理者能够广泛听取、吸收信息意见,审时度势,从时间、战略和全局上考虑和分析问题,抓住时机,确立目标。同时,力图将目标明确化、愿景化,使下属真正理解并建立信心,持久投入,成为组织的信仰和价值观。

这些都是我学习中得到的一点粗浅的心得,以后我会把它应用在自己的工作生活中,严格要求自己,熟练掌握操作技能,提高自身素养,积极沟通发现问题及时更正,让自己成为一名最优秀的员工,成就自己的未来!

第3篇:学习沟通范文

关键词:学困生关爱实际问题分层练习

随着学习内容的增多,学习难度的增大,学困生的数量愈来愈多。他们成绩在退步、兴趣在减弱、能力在降低,在课堂上,他们已经越来越跟不上全班大部分学生的步伐。如此往后,他们不仅学习跟不上,学习心态和行为习惯也会出现问题。怎样才能让这些学生跟得上呢?我们必须从思想和学习两方面一起抓。

一、关注学生思想,解决学不学的问题

现在有不少学生学习被动,甚至厌学,原因有很多。其中不可忽视的原因有两个。一是读书无用的观点被很多学生信以为真;二是长期以来的学习乏力使学生对学习产生了畏难心理,反正学不好,不如不学。这些原因造成的学与不学的问题是学生静下心来学习的一大障碍。

如何让这些学生重拾对学习的兴趣呢?有一位老师讲述了他与班上一个学困生的故事。他是一位新老师,一到班上,学生都“欺负”他,作出很多出格的事,先开始这位老师也觉得上课是很痛苦的事情,但是想到还有一年的时间要面对他们,不能就此处于被动的位置。他分析了学生的情况后,锁定了班上一个最调皮的学生小伟,想通过“改造”小伟来调整整个班级的学习状态。他试着和小伟交朋友,了解他的想法,帮助他解决问题。通过与老师的交往,小伟变了――老师讲课的时候不捣乱了,上课的时候要听课了,作业要自己写了,考试的时候要思考了……成绩也由原来的二、三十分提高到60分左右。而发生这一改变的原因只是小伟感受到老师的关心、关爱。而小伟身上发生的变化也带动了整个班级。可见,走进学生的心理是多么简单、多么重要的一步啊!这不仅仅是班主任老师的工作,而是全体老师的分内事。老师关心学生,学生尊重老师,只要大家互相把对方放在平等的立场上交往,哪有人不感受到被关爱的力量呢?

是啊,有哪一个孩子不渴望被爱?有哪一个孩子不渴望进步?有哪一个孩子不渴望被肯定?一旦学习兴趣高涨,学习信心增强,取得进步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二、关注学生学习,解决怎么学的问题

(一)思想问题解决了,接着就是解决怎么学的问题

现行教材内容多,时间少,教师不可能停下课来对前期学习欠账的同学逐一进行查漏补缺。那么学困生既要对梳理以往的知识,又要跟上新知的教学,确实要下一番功夫。在这一过程中,拿捏不好,很容易打消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发挥好教学主导作用。除了从各个层面吸引学生,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外,还要对症下药。

理论联系实际,激发兴趣,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意义和知识的作用。

现在的数学教材的内容很多,但是有很大一部分让学生觉得没有实际用处。比如鸡兔同笼的问题,为什么小学就可以解决的问题,现在还要讲?学好加减乘除就好了,学习开方又有什么意义?而且现在计算器的使用已经很普遍了,练习计算有必要吗?……学生发出的这些疑问无疑是在提醒我们创设实际问题背景、让数学知识解释生活道理、优化知识选择不是数学课上可有可无的事情,它直接决定了学生对课堂的参与程度。

(二)精心设计教学过程,讲练结合

检验数学学习的效果方式有不少,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情况,可以设置不同的角色。

例如,在讲解《三角形的中位线》一节三角形中位线的定义时,在学生进行过预习的前提下,先介绍其定义,再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复述,然后学生在三角形中作出其中位线,并根据图形说出三角形中位线的定义。如果有学生在作三角形中位线时作成了中线,先分别说出两者的定义、作出两者的图形,然后分析两者的异同,再根据老师要求作出正确的图形。最后结合图形反复朗读三角形的中位线的定义。

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可以不同程度地参与其中,基础不好的学生可以通过阅读、复述、作图、记忆的过程步步为营,中等生可以在前者的基础上进行知识的整理和书写,优等生在分析、总结、类比的基础上提高学习能力。除了尽可能地调动全班同学的积极性之外,同学们通过经历这样的学习过程,可以用类似方法尝试其他知识点的学习,达到形成自学能力的目的。

(三)精选练习题,让人人有题做,人人能做题

有针对性的分层教学,深入浅出的讲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前提。除了要讲清、讲透知识的来龙去脉,还要进行解题通法、解题技巧的介绍和练习。

有不少学生比较容易浮躁,学懂了一些就飘飘然了,通过用开放式的习题,用分小题解题的训练,用难度来调控学生的兴趣。第一小题可以轻松解决,第二小题努努力可以解决,第三小题需要认真思考或是借助同学的力量解决……在教学和作业中有目的的进行分层,不仅可以让学生吃饱吃好,还可以最大程度地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信心。

第4篇:学习沟通范文

[关键词] 杜威;民主教育;学习共同体;学校

【中图分类号】 G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244(2014)08-183-1

一、何为民主教育

提到民主教育,对其研究最为深刻的我们首先肯定会想到杜威,杜威在《民主主义与教育》一书中对民主与教育有这样的定义“民主不仅是一种政府的形式,它首先是一种联合生活的方式,是一种共同交流经验的方式。人们参与一种共同利益的事,每个人必须使自己的行动参照别人的行动,必须考虑别人的行动,使自己的行动有意义和有方向,这样的人在空间上大量地扩大范围,就等于打破阶级、种族和国家之间的屏障,这些屏障过去使人们看不到他们活动的全部意义。”在杜威看来民主不是一种遥不可及的政治制度,也贯穿于人们的生活中,它是人们生活中经验的交流,及相互合作的联合生活状态。民主的政治理想通过适当有效的教育――民主教育――才能实现,这正是《民主主义与教育》一书中所要阐述的基本原理。

二、从学校学习角度定义学习共同体

Speck将学习共同体描述为:“一个学校的学习共同体应该推动并且将学习视为持续的、积极的合作过程,其中包括教师、学生、员工、校长、家长以及学校社区之间的动范对话,旨在提高校内学习和生活的质量。”张建伟先生在《论基于网络的学习共同体》一文中是这样定义的:“学习共同体”(learning community)“是指一个由学习者及其助学者,共同构成的团体,他们彼此之间经常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沟通、交流,分享各种学习资源,共同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因而在成员之间形成了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人际关系。”

三、民主思想与学校学习共同体的关系

(一)民主思想是形成学校学习共同体的前提

杜威用“拉绳子”的例子来说明共同体,“拉一条碰巧别人也在拉的绳子,这并不是一个共同参与的或联合的行动,除非拉绳子时知道别人也在拉,而且是为了帮助或阻挠他们去拉绳子,那才是共同参与的活动。”杜威认为“人们有兴趣参加别人的活动和参加共同的合作活动。否则,像共同体这样的东西是不可能有的。”

也就是说共同体中的成员如果仅仅是共同做相同的活动是不能构成共同体的,在活动中要产生共同的思想,共同的意愿,把自己的活动结果联系到别人的活动中去,同时也让别人了解自己所做的事情。达到一种共同体中的每个成员都感受到自己对于他人和整体是一个不可或缺的成分。

(二)学校学习共同体是教育的民主化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20世纪70年代末的一次区域性会议上对教育民主化的这种丰富而复杂的内涵给予了一个总的概括;“教育民主化既涉及入学机会均等,又涉及学业成功机会均等,还涉及教育形式的多样化,教育面向社会和生活,以及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中培养新精神。用民主的精神去改造教育、改造学校,而在民主精神改造学校教育呈现的形式就是建构学校学习共同体。

四、学校学习共同体的建构

民主教育所要传达的是一种思想,它是学习共同体理论的载体,在民主教育的指导下使我们更深入的理解学习共同体理论,更能知道如何在实践中实施该理论。结合民主教育思想来研究学校学习共同体的建构会给我们许多启示。

(一)构建与社会文化相结合的学校文化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建设民主化的社会是我们国家长期以来努力的方向,通过学校的工作促进社会的民主化进程,就是用民主的精神去改造学校。杜威在阐述民主社会时强调民主不是个人的民主是个体与个体之间相互联合打破一切隔阂的共同体,首先我们就要打破社会文化与学校文化的隔阂,使学生在学校中学到的知识可以应用于将来的社会工作和生活中,而不是把知识看成从实践中抽离出来的文字和符号。

(二)改进传统的教学方法

杜威在《民主主义与教育》教学方法的要素中提出“教学方法上的基本错误在于假定学生的经验是可以想当然的。”我们要将教学看成是一种师生通过知识来共同进行理智探索的过程;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增加讨论、质疑、辩论、试验、自学等环节,使教学变成一种平等讨论和自由交流的场所;在教学过程中逐渐形成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及批判性的思维;改进传统的考试制度,学生的优秀不应仅仅以掌握了多少符号和文字为准则,还应以在生活中自我实践能力的强弱为准则。

(三)最大限度地体现教育者的参与原则

民主在学校中体现在我们要打破教师、学生、家庭、社区之间的隔阂,应使他们充分参与学校工作中来,使每个成员都肩负着学校教育中的一份责任,这样就减少考虑在教育问题中师生之间、教师与学校之间、学校与家庭之间的、学校与社区之间的矛盾,使学校学习共同体的范围进一步扩大化,综合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促进教育发展的同时也为我们社会培养民主化的公民。

参考文献:

[1]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M].王承绪,译.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97.

[2]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M].王承绪,译.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1.

[3]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M].王承绪,译.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36.

[4]米亚拉雷,维亚尔.教育―财富蕴藏其中[M].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47.

第5篇:学习沟通范文

传统班级授课的形式,尽管学生学习有差异,但教师往往只根据中等生的情况进行教学设计,如何因材施教是每一个数学老师所关心的问题。

二、核心概念

1.学习共同体

学习共同体,是由教师和学生共同构成的新型课堂组织形式。它以特定的学习任务(数学课程知识)为载体,在共同的学习愿景的指导下,以对话、交流、沟通和协作作为基本的学习方式,充分利用各种学习资源,分享彼此的情感、体验和观念,共同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在彼此的活动中形成相互信任的人际关系和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从而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成绩的有效提高。

2.翻转课堂

翻转课堂英文名称为“Flipped Class Model”,直译为“反转课堂式教学模式”,它是学生在正式学习的过程中,课前利用教师分发的数字材料(音视频、电子教材等)自主学习课程,再到课堂上参与同伴和教师的互动活动(释疑、解惑、探究等)并完成练习的一种教学形态。

三、初中数学翻转课堂学习共同体构建研究实践

1.翻转课堂课前自主式学习共同体构建

自主学习是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学生自己做主,不受别人支配,不受外界干扰,通过阅读、听讲、研究、观察、实践等手段使个体可以得到持续变化(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情感与价值的改善和升华)的行为方式。

本次的翻转课堂课前学习的实施过程主要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前期资源准备,第二阶段是学生自主学习,最后阶段是师生的交流互动。

在前期资源准备中,教师要完成录制并上传课前微课,编印任务单。

在学习者自主学习中,学生可自主观看数学教材和教师微课。学生在家观看视频,所有的授课速度都由学生自己决定,在观看视频后,学生还应完成教师所编印的学习任务单,及时了解自己对新知识的掌握情况。

师生的交流互动环节一般情况下是由学习者自主引发的,是上一环节中学生对新知识作出自我反思后的结果。学生向教师就新知识提出咨询,并在与教师的交流中学习知识,促进学生的进步;与同伴交流中,学生之间对某些问题可能会有不同的见解,造成同伴间的认识冲突,通过学生个体间的同化或顺应寻求对新认识的平衡,促进学生的认识发展。

2.翻转课堂中的协作式学习共同体构建

协作学习是一种通过小组或团队的形式组织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策略。小组成员的协同工作是实现班级学习目标的有机组成部分。小组协作活动中的个体(学生)可以将其在学习过程中探索、发现的信息和学习材料与小组中的其他成员共享,甚至可以同其他组或全班同学共享。

在本次翻转课堂中学习的过程主要分为五个阶段,它们分别是:课前小测、对课前预习任务单的讨论与答疑、展示分享预习成果、深化问题的合作与探究、学习整体过程的评价总结。

首先通过课前小测,学生及时回顾预习的内容,同时教师也可以在学生完成小测试时巡堂了解学生的整体情况,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

然后是协作小组对预习内容的讨论,每个协作学习小组由4~6名学生组成,小组成员间可以近距离地面对面共同探讨、相互交流、分享经验,从而迅速地帮助学生成长。

第三是各协作小组展示成果,每个教学班分为10个协作小组,在第二阶段的协作小组讨论、答疑结束后,由协作小组派出代表在班内进行预习成果的分享,这个环节学生可以通过相互观摩,吸收到更多同伴的观点。

第四阶段的合作探究组织形式与第二、三阶段类似,但是探究内容的深度却是不一样的,在这个环节中所布置的探究问题要比之前的更难一些,更综合一些,强调知识的细化吸收。而这也是翻转课堂与传统教学的不同,把传统教学的课后深化应用放到课中实施完成。

在最后的评价总结阶段,应由师生共同完成。

第6篇:学习沟通范文

关键词: 沟通 沟通方式 沟通效用

韦恩・佩斯曾说:“沟通是人们和组织得以生存的手段。”大学生正处于生理和心理高度活跃时期,每一个人内心都有种渴望,渴望得到他人的理解。大学生生之间通过有效的沟通,可以减少在生活中的摩擦与矛盾;增进生生之间的深厚友谊;对个人身心健康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本文主要采用实地问卷调查法及文献研究法相结合的调查方式,每卷设置了10道客观题,针对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展开调查,学生问卷共发放110份,回收100份,有效回收率达91.01%;其中,有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来自不同的地域、不同家庭背景、不同系别的学生,旨在了解大学生沟通出发点、沟通方式、沟通现状等信息,从而为解决问题建言献策。

一、大学同学沟通方式及其效用的调查分析

(一)调查结果的数据统计整理。

1.在有效的100份问卷中,其中男生47人,女生53人;文科42人,理工科58人;有40人属于独生子女,剩下的60人属于非独生子女;64人来自农村,24人来自中小城镇,12人来自大城市。

2.在调查过程中,当学生被问到平时喜欢用的沟通方式时,其中有27%的学生平常只喜欢用一种沟通方式沟通;将近53%的学生平时喜欢用的沟通方式少于三种(包含一种与两种的情况);只有47%的学生选择用的沟通方式在三种以上;其中,打电话和网络聊天这两种沟通方式尤为受学生喜爱,占90%的比例,写信这一沟通方式占比例最小,仅占6%。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电子媒介的发展突飞猛进,在生活中的运用越来越广泛,从学生喜欢用的沟通方式中就有非常鲜明的体现。

3.在学生做的问卷调查中,有33%的学生考虑的因素是面对面时的某些尴尬情况;20%的学生在意信息传达的完整性;4%的学生考虑时尚的因素;43%的学生表示没有过多的考虑,很随意。可以看出,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跟风潮不是太热门,这是一个好现象。表一:

4.沟通结束后,都会伴随着相应的沟通结果,在这一次的问卷调查中,仅有14%的学生表示完全达到;80%的学生表示基本上达到;还有6%的学生坦言没有达到预定目标。从这一数据看,沟通完全有效的达成率并不是很高。表二:

5.在沟通进行时的状态问题上,有1%的学生是对方占主导地位;而有82%的学生是大家都平等,互相协商的状态;还有17%的学生表示是处于一种倾听多于表达的状态;在当沟通结束后为实现目标时,就是否会继续沟通这一问题,有27%的学生选择会换种方式继续沟通;有64%的学生选择视情况而定;还有9%的学生选择不会再继续沟通下去。表三:是否继续沟通?

6.在选择某种沟通方式后其对应的完成效果问题上,完成效果最好即完全达到目的的沟通方式是“面谈,面对面的沟通”,紧跟其后的是“打电话沟通”,效果最差的是“书信,借助纸媒介”;在基本实现目标的程度上“发电话短信”与“网络聊天”所占比例最大;在没有达到预定目标的沟通方式上,“书信,借助纸媒介”这一方式所占比例最大,也即学生使用书信这一沟通方式时达到的效果最不好。

(二)大学生沟通方式及其效用的存在的问题分析。

1.大学生间沟通方式较单一。调查显示,仅有47%的学生综合使用三种以上的沟通方式进行沟通,不到一半。90%的学生平常就喜欢使用打电话和网络聊天这两种沟通方式。但是,毕竟网络交流是一种虚拟的空间,它给人们带来方便的同时也会带来不便,有些信息的传达可能通过网络这一媒介并不能完全表现出所要表达得意思,而要综合使用多种方式,才能表达得更彻底、更清晰。

2.大学生在选择沟通方式上比较重情感、轻理性。数据表明,只有20%的学生在选择沟通方式时考虑的因素是信息传达与接收的完整性,43%的学生是很随意地选择的,没有过多地考虑,这就反映出学生在选择时轻理性,不太在意沟通的作用,只顾自己只要说出来就可以的心理,只重自己这一主体,忽视接受信息的主体。

3.不太在意沟通效果,二次沟通较少。从调查数据统计来看,只有14%的学生认为自己在沟通之后完全达到预期目标,但是紧接着问道如果没达到目标是否还会继续二次沟通时,只有27%的学生选择会继续沟通,即二次沟通率为27%。大学生在校期间相处最多的就是学校的学生,有问题不沟通,或者沟通不畅对平常的学习、生活带来很大的影响。如两个室友因为早上起床的事闹得不愉快,一个起得太早影响了另一个室友的睡眠,因为第一次沟通不畅,而又拒绝二次继续沟通,这样两人每天抬头不见低头见,不仅影响每天的心情还影响学习。

4.生源地的不同、是否为独生子女具有差异性。根据数据显示,来自农村的学生中,14%的学生在选择沟通方式时考虑的因素是面谈时的某些尴尬情况,而来自城镇、城市的同学中,考虑该因素的仅占6%;来自农村的同学中有28%的人考虑信息传达、接收的完整性,而来自城镇、城市的仅占15%这种情况跟来自城市的同学所生活的环境有关,城市物质精神生活水平高于农村,城市生活的同学在自尊与满意度明显高于农村生活的学生;独生子女中27.5%的学生在选择沟通方式时考虑的因素是面谈时的某些尴尬情况,而非独生子女的学生中有15%的人考虑该因素;独生子女中40%的学生考虑信息传达、接受的完整性,非独生子女中45%的学生考虑该因素,由于教养方式的不同,导致非独生子女必须面对父母较少关注他们的现实,因此他们独立性更强,也使得他们自己形成一种较理智的沟通方式。

二、加强大学同学沟通的建议

(一)灵活、综合使用多种沟通方式,提高沟通的有效性。

不同的沟通方式具有不同的沟通功能,所以即使是同一沟通主体面对同一沟通对象要进行各种沟通方式的灵活组合,达到良好的沟通效果。抛弃定势思维,学会转换角度,运用多种沟通方式尝试表达,走出沟通方式单一的困境,善于利用网络等工具,趋利避害,引用另一种方式弥补其不足之处,使表达尽善尽美,沟通双方零障碍,实现有效沟通。尽量使用简单的语言,因为语言有时是沟通的障碍,我们应该谨慎用词,用语应该与接收方相协调,把想表达的意思组织得更清晰且容易理解。

(二)理性选择沟通方式,多层次地考虑。

在选择沟通方式时,对所要沟通的信息进行多方面研究,研究它的内容、文化层次,还要研究信息接收对象的特点,更深入地对问题了解透彻,在选用沟通方式时尽量使自己处于超理智状态,做到情感与理性的相互协调。同时也要注意积极倾听,在别人和我们说话时,很多时候并未听进去,仔细倾听是获取信息的有效方式如果不是消极倾听,发送者和接收者两个人都应该在思考。当接收者表示出重视时,能促进积极倾听,重视使理解信息的真实含义变得容易。再如,我们知道情绪能严重阻碍并曲解传递的信息,如果我们情绪化地厌恶某样东西,我们将倾向于不理解即将到来的信息,同时也不能有效地表达我们的意思。

(三)注重沟通信息的反馈,及时进行二次沟通。

许多沟通问题主要是由于误解和不准确造成的。评判沟通是否有效的一大要素就是根据沟通对象的反馈信息,看其是否与你所传达的意思相一致。如果反馈者的信息与你传达的相一致,则沟通有效,反之则需要再进行二次沟通。这些反馈包括口头的、书面的和非语言的。二次沟通时需要对存在的问题对症下药,首先需要弄清楚存在的问题出现在什么地方,然后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问题的特点采用合适的沟通方式,并辅以其他沟通方式的配合,继续沟通直到问题解决为止。我们也可以通过让接收者复述自己的内容确定信息是否被准确理解。

参考文献 :

[1]王磊.管理沟通[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1. P103.

[2]佚名.美国的沟通教育[J/OL ]. http: // cycnet. com.

[3]王磊.管理沟通[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1. P21.

[4]周三多.管理学原理与方法[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7. P58.

第7篇:学习沟通范文

[关键词] 学生组织;沟通;沟通技巧

每一个怀揣着梦想成长的大学生,都希望自己生活在良好的人际关系氛围中,大学是个以大学生为主体的小社会,在学生工作中如何提高个人的人际魅力,加强与他人的合作能力,塑造较强的沟通能力,这是每个大学生都值得思考的问题。学生组织都是有管理理念的组织,秉着“从同学中来,到同学中去”的服务理念,为同学创造着更好的生活和学习氛围。在学生组织的工作中,很多沟通和交流问题都会影响其运作,因而解决好所有关系中的沟通问题是至关重要的。

一、学生工作者与老师之间的沟通

对于学生来说,第一要尊重老师,以礼相待。对待老师,要做到基本的礼貌。第二要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带着工作的热情,真诚地向老师阐述对工作的认知以及建议,把老师当成自己工作的伙伴,这样利于形成舒适、自由的沟通氛围。第三要学会倾听与接受。在沟通过程中,要时刻注意听老师的叙述,对任务的布置或对工作问题的建议。如果在有些问题上有自己的看法,可以恰当地和老师分享,要有耐心、认真、不厌其烦的精神。

二、学生工作者之间的沟通

1、委婉的言语交流

学生在平时工作中经常会讨论某些活动、工作如何开展,如果有其他同学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就被立马否定,矛盾很有可能就此产生。这会打消同学的积极性,参与活动的热情也就随之下降了。如果换一种沟通方式,对别人的建议表示实行有困难,请他稍作改进。这样言语上的攻击成分就会减弱,表达的是当事人的感受,不是指责对方,从完全否定变成了一种讨论。

2、学会示弱

示弱是沟通中的一种技巧,是智慧的做法,它可以回避很多矛盾。凡事要谦虚谨慎,不说狂妄之语,不做盲目之事。把自己处在一个弱势的地位,不是认输不是低人一等,只是为了让彼此沟通能更为顺利,促使问题更快地解决。

三、学生工作者与普通学生之间的沟通

1、用理论武装沟通

学生工作者想要把工作布置给普通学生,把老师讲的内容传达给普通学生,让他们完全接受就必须先强化自己的理论知识,多阅读些像管理沟通和公共关系学等方面的书籍,加强对沟通重要性的认识和理解,从而促进学生工作的展开。

2、用言辞修饰沟通

能在适合的时候和恰当的场合用得体的方式来表达观点,这在沟通中是必不可少的。当学生工作者要向普通同学表述自己的观点时,要注意自身的表达效果。要具有较好的表达能力,就要求我们增加阅读量,丰富自身的语言词汇,在沟通中提高言辞智商。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传达工作精神。

3、用身体语言强化沟通

在日常交流中,不光可以有口头表达,还能运用许多身体语言进行沟通,包括身体动作、姿态、神情等形式。这样可以拉近学生工作者与普通同学之间的距离,即使彼此不是很熟悉,但运用身体语言进行沟通,可以缓解尴尬的局面,使交流氛围更随意自由,而具体的身体语言的修炼可从以下方面进行:

第一,用温文而雅的举止、姿态表现沟通魅力。学生工作者在工作中要以规范的标准来要求自身的身体动作和姿态形式,从中可以反映出一个人的自信心、优良的道德修养和深厚的文化水平,使你的同学觉得你很有礼貌,很有亲和力。

第二,用微笑装点沟通魅力。真诚的微笑就像一个“魔力开关”,能开启与他人沟通的友好之门。微笑能使沟通在一个轻松的氛围中展开,可以消除由于陌生、紧张带来的障碍。微笑可以显示你对对方的尊重和真诚,有利于建立大学生的可信度,促进学生工作的展开。

总之,参与各种学生工作在培养大学生创造能力、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方面起着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大学学生组织给每位同学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平台,在学生工作中,大学生可以弥补能力的不足,让自己发展的更好,在成长中走向成功!

参考文献:

[1]程艳霞.管理沟通[M].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

[2]李谦.现代沟通学[M].能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

[3]张尔升.大学生沟通能力培养教育探索[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8.

[4]轰振伟.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M].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

[5]路海东.学校教育心理学[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6]吴增强.学校心理辅导通论:原理・方法:实务[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4.

[7]张日冉.大学生心理健康[M].大连:大连理工出版社,2006.

作者简介:黄妤(1978―),女,江苏理工学院商学院讲师。

第8篇:学习沟通范文

关键詞:高职院校;人际沟通;改革

人际沟通能力对工作中人际关系的建立、良好工作氛围的建立有着直接影响,在高职院校中开展人际沟通课程更可以促进学生专业素养的提升,有助于学生对社会适应能力的提升,因此,在高职院校中开展人际沟通课程有着非常大的必要性。而随着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高职院校人际沟通课程就面临着对课堂教学的改革,以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所需。下面本文就高职院校人际沟通课程教学改革进行了进一步的分析。

1.高职院校开展人际沟通课程的意义

社会的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提出了新的要求,当今社会再也不是只靠实干就可以成功的年代,要想成功,除了要有过硬的专业素质,还要将自己很好地推销出去,可以和别人进行良好的沟通与合作,因此,人际沟通就显得尤为重要。高职院校的教学目标就是为社会培养更多适合、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科技人才,在高职院校中开展人际沟通课程,可以更好地促进培养与社会发展相结合人才的开展。因此,在高职院校人际沟通课程的开展中,除了要让学生掌握一定理论知识,还要加强对学生社会交往能力与人文方面的素质的培养。而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发生的一系列的变化,学生要有一定的人际沟通、交往能力之外,还要具备一定的心理承受能力、对环境快速变化的适应能力等等,所以,面对这些不定因素的变化,高职院校人际沟通课程的改革就成为了必然,只有改革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才能培养出更加适合社会发展与需求的专业人才。

2.促进高职院校人际沟通课程改革的分析

2.1做好对人际沟通课程的开发与设计,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更好地促进高职院校人际沟通课程的改革,那么就要加强对人际沟通课程的开发与设计,更好地激发出学生对人际沟通课程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一个轻松的学习氛围中学习,更好地促进学生交际能力的有效提升。在对高职院校人际沟通课程的开发与设计时,要始终围绕以学生为中心、就业为导向、学生职业生涯发展需求的原则来开展,更加合理地构建人际沟通课程。为了更好地体现人际沟通的重要性,让学生真正意识到人际沟通课程的重要性,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教学态度进行改革。教师要打破传统的常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以一种幽默的、让学生更加容易接受的教学模式来开展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在进行沟通交流时,都要讲普通话,这是良好的人际沟通的前提。另外,课堂要真正交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中体会到沟通的乐趣,教师要站在一个同等的地位与学生展开交流,通过对学生的深入了解,结合高职院校人际沟通课程的特点对这门课程进行开发与设计,使得人际沟通课程更加符合学生的口味,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

2.2通过网络加强对人际沟通课程的开展

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网络成为人们生活与学习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于高职院校学生来说,对于网络的依赖程度更甚,学生生活、学习中的很多事情都是通过网络来完成的,而对于人际沟通来说,又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与学生的生活、学习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在高职院校人际沟通课程中要加强对网络的利用。通过对网络平台的利用,打破了传统的固定化教学模式,在体现出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同时,也可以更好地体现出学生的主体性。教学中,可以通过网络平台这个大的资源平台,建立一个师生共同交流与学习的平台,可以根据不同的专业针对专业特点来进行人际沟通交流的设计,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可以通过网络平台进行问题的交流与互动,有效地实现人际沟通的实践性。而通过网络平台,可以将一些日常交际中所涉及的一些沟通技巧、礼仪规范等通过情景创设、视频制作等方式,让学生对人际沟通有一个更加全面与深刻的了解。另外,通过网络在人际沟通课程中的运用,还可以有效地对课堂教学进行补充,使得人际沟通教学更加全面,而生动、有趣的多媒体方式,也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3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对情境教学的运用

人际沟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为了更好地让学生体会到人际沟通的精华所在,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对情境教学的运用。教师可以设定一些真实的交际情境,给学生以置身现实情境的感觉,让学生来扮演情境中的角色,根据设定的情境来开展交流。例如,可以虚拟学生今后在面试中可能遇到的一些场景、向上级汇报工作情境的场景等与学生自身息息相关的情景,让学生在这种任务中去深入地体会人际之间的沟通,从而在实践中有效地提升学生的沟通能力。

2.4人际沟通课程的考核要多样性

人际沟通课程是一门提升学生实际能力的课程,因此,在对课程进行考核时,不能单纯地靠理论考试,而要注重考核的多样性,让学生明白其学习的目的不在于考试,而在于运用,在于可以真正地促进自己沟通能力的提升。考核要从学生敢说、会说、有效地表达与沟通等实际操作来入手,鼓励学生大胆地讲,勇敢地说。沟通并不单纯地是说话,而是通过说话来达到目的。人际沟通就是让学生学会如何在社会生活中,准确、舒服地表达自己并让别人接受自己。

另外,高职院校人际沟通的开展,要结合专业的特点,更加系统地开发与本专业相关的实训课程,通过实际训练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加强不同专业学生之间的相互配合与交流,从而更好地满足社会对人才交际能力的需求。

参考文献: 

[1]秦汝芳,王宏.网络环境下高职《人际沟通》课程教学改革实践研究[J].科技资讯.2016(19):122-123. 

[2]艾琛.结合高职院校专业需求开设的人际沟通课程教学内容探讨[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7(07):108-109. 

第9篇:学习沟通范文

【关键词】大学师生;心理沟通;心理障碍

随着各种教育改革的不断进行深入,必将影响全社会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及人们的思维方式。大学生作为即将走入社会的关键群体,怎样做好他们的心理教育工作,培养他们健全的心理品质,对大学思想政治教育来说非常重要。心理活动是较高思想层次的一种结晶,在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必须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在大学的思想教育中,要始终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观念,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协助其塑造健康的人格的同时,还需要树立起远大理想,丰富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生活。然而,现在大学存在的一个普遍的问题就是师生之间的心理交流存在障碍,主要由于学生存在交流上的自卑心理、与老师存在代沟以及教师对学生关心不够等原因造成的。

一、大学师生沟通中遇到的障碍

(一)教师的原因

与初高中相比,大学中老师的数量较少,一个老师教的学生数量非常多,因此使得教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大多只存在于课堂之上,这就大大限制了师生之间交流的机会。加上教师自身业务素养的参差不齐,尤其是思想政治课的老师。总的来说,大学教师在于学生交流之间具有的基本素质应该包括以下几方面:具备完整的知识储备,丰富的教学经验和人生经验,语言表达沟通能力较强,能够理解尊重学生,性情上要豁达幽默、言行举止恰当,能与学生无障碍交流,依靠自身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和吸引学生。

(二)学生的心理障碍

大学就像是一个小社会,学生们来自全国不同的地方,有着不同的家庭环境,在不同的社会环境下长大,在兴趣爱好、生活习惯上都不同。这些原因都可能导致他们在人生观、价值观上存在差异,这些都给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带来困难。加上大学生是一个容易产生矛盾的群体,个性化突出,面对各种诱惑容易失去自我,自我信仰容易遗失。还有部分学生潜意识里认为教材里所述的内容距离自己的生活太遥远和枯燥,同时受到社会上一些腐败阴暗现象的冲击,对个人思想上产生不良影响。这些原因使得学生与老师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对老师的意见或者关心也开始逃避、反感,进一步可能发展成为学生的沟通心理障碍,导致学生在社交能力上产生不足,更严重的可能会影响他们健全人格的形成,后果十分严重。

(三)师生间的沟通方式不恰当

现在高校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其说是沟通,倒不如说是说教,这种交流方式容易让学生产生反感,拉大了学生之间的距离,加上讲话的语气往往忽视了大学生的自尊心,很容易让学生产生抵触心理。并且,大学教师由于在年龄上与学生存在一定差异,各种观念不统一,这些对促进良好的交流来说也都是障碍。

二、怎样加强大学师生间的沟通

良好的师生交流可以很好的活跃教学气氛,提高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师生之间的关系。我们都知道,教师如果和学生之间能够创建一种友善的师生关系,就能够极大地提高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对他们的学习产生积极向上的影响,从而能够增强学生对课程学习的积极性,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这是学生的学习的推动力之一。良好的师生关系能够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这是一节优秀课程展开的基础,只有这样次才能激发学习兴趣,因此,老师和学生怎样融洽相处对教学来说至关紧要。要想实现课堂上师生良好的交流,教师就要重视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情绪变化,尽可能地帮助学生,在课堂上应该经常表扬鼓励学生的进步,使学生能够以最好的学习心态投入到课堂的学习中。

(一)促进师生情感沟通

在大学教育过程中,教师是主要的引导者,有必要和学生进行情感的有效沟通及培养,以求对学生形成一个比较有效的影响。作为一名合格的大学老师,其职责不能只是完成自己的教学相关事宜,最重要的还必须具备完整的情感和健康的心理素质。作为老师特别得克服自己的不良情绪,在授课过程中必须充满热情,不断地点燃学生的激情。除此之外,老师能够和学生亦师亦友,尽量消除师生之间的隔阂,这样才能方便学生与老师进行有效沟通,取得学生信任,在情感上和学生融为一体,达到共鸣,让学生愿意敞开心扉,与老师之间形成亦师亦友的关系。

(二)选择合适的沟通方式

在和学生交流沟通前,老师应该对学生的情感状况进行全面了解。由于在不同的家庭背景情况下的每个学生,其各自的生长环境不同,所以使得其情感上也有很大的区别。由于学生的情感心理素质都较脆弱,老师需要不断换位思考,充分地了解大学生的情感需要,确保沟通能够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在沟通的过程中师生之间一定要保持平等、真诚的原则,通过贴切的言语表达、恰当的交流话题保证交流过程的顺畅。在此过程中,老师一定要学会聆听,了解学生真正的想法,帮助他们解决存在的心理或生活问题,注意沟通的意义和目的,在师生间形成良好的互动。

(三)采用交流互动的教学形式

课堂上的交流可能是大学师生之间主要的交流途径,这就需要教师仔细地挖掘和研读教材,做到对教科书的思想、科学、可读性的全面把握,就能够发现课堂情感的突破点。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寻找授课的情感点,选择科学合适的课堂交流互动方式,这样才能吸引学生眼球和思维。教师通过各种恰当的手段创造互动环境,达到情感和认知相互促进的目的,进而唤醒学生的学习心情和兴趣,最重要的是可以调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主动积极性。需要注意的是,在教学环节中,老师应该尽可能采取简单、易被学生接受的直观而形象的教学方法,利用各种教学资源让大学生潜在情感得到更充分的释放,最终做到加强学生的交流,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状况。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