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老年护理常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通常情况下来说,心律失常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危险性的疾病,尤其在老年群体中比较多见[1]。导致心律失常的因素有很多,其中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因素,因此冠心病心律失常也是心律失常的一种典型疾病[2]。老年冠心病心律失常治疗起来比较复杂,过程也比较漫长,在治疗的过程中加强对患者的护理可以有效促进患者的康复。为了进一步分析和探讨老年冠心病心律失常的护理方法,本次研究收集我院2014年11月至2015年11月期间的老年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100例,然后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分别实行常规的护理和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的有针对性的综合护理干预,然后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和分析,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收集我院2014年11月至2015年11月期间的老年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100例,经过相关的医学检验,证实这100例患者全部符合老年冠心病心律失常的诊断标准,并且排除了患者心肾功能严重障碍和精神疾病的情况。然后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患者50例,男性为29例,女性为21例;年龄在62岁到87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5.87±3.16)岁;观察患者50例,男性为28例,女性为22例;年龄在61岁到8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6.14±2.97)岁。两组患者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对对照组的50例患者实行常规护理。对观察组的50例患者实行常规护理基础上的有针对性的综合护理干预。首先,努力做好对患者的病情观察,按照相关的要求严格做好病人的脉搏以及心律等重要指标的监测,同时要注意观察患者在用药后的不良反应。其次,护理人员要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教育,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积极向患者讲解老年冠心病心律失常的病理知识以及防治措施,并在此基础上帮助患者形成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杜绝烟酒等许多不良的嗜好,保持生活的规律性,不要有太大的情绪波动。第三,加强对患者的心理护理,对于老年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来说,他们往往无法摆脱疾病的痛苦,因此很容易产生焦虑、紧张以及恐惧等不良的情绪,此时护理人员要积极加强对患者的心理疏导,帮助患者树立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树立治疗疾病的信心,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3]。
1.3 评价指标对两组患者在护理前后的治疗效果和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和分析。
1.4 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结果
经过相应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有47例患者的心律恢复正常,治疗有效率为94.00%;对照组患者有41例患者的心律恢复正常,治疗有效率为82.00%。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6.00%;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84.00%。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和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COPD;呼吸内科;护理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呼吸内科常见的一种慢性病,特别是对老年人,在我国十大死因中,COPD居城市第四,本文对老年COPD患者临床护理过程中常见的护理问题分析,以探讨优质护理对其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呼吸内科2011年3月~2012年6月60例住院COPD患者,所有患者诊断均符合我国《慢性阻塞性疾病诊治指南2007年修改版》,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其中观察组30例,男13例,女17例,年龄50~77岁,平均(55.3±4.1)岁,病程4~25年,平均(10.1±3.5)年;对照组30例,男14例,女16例,年龄52~78岁,平均(56.1±5.1)岁,病程3~26年,平均(9.9±4.1)年。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及病情的严重程度等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呼吸内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优质护理,①针对心理问题,加强心理护理:老年COPD患者均为慢性疾病,治疗周期长,久治不愈,身体基础条件差,容易导致患者产生恐惧、焦虑、悲观的的心态,容易激动,针对这种心理状态应当采用相应的心理护理措施,鼓励患者,给患者提供相关疾病的信息,让患者对疾病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引导患者正确表自己的内心感受,疏导患者心理压力;②针对老年人安全隐患进行针对性护理:老年人身体机能减退,在住院过程中易发生跌倒摔伤、走失等,老年COPD患者在运动后常会出现胸闷气促,运动能力差,在日常生活中不加注意容易发生跌倒摔伤等意外伤,在护理过程中应当加强对病房以及科室楼道的卫生打扫,保持病房、厕所灯容易发生摔伤的地点的干燥,在护理过程给患者佩戴手带,上面标注患者姓名、疾病、联系电话;③日常生活问题:老年COPD患者常会有睡眠障碍,针对这种问题,在护理过程中应当给患者创造一个良好的入睡条件,尽量白天不要睡觉,以免影响夜间睡眠,同时患者长期卧床、气促、翻较易发生压疮,沐浴时水温不应过高,不适用刺激性的沐浴液,并嘱咐家属按时翻身,并记录翻身时间,给臀部、腰部等易发生压疮位置垫气圈,保持床单的整洁、干燥;④指导患者掌握正确氧疗方法,进行正确的呼吸训练,指导患者翻身、做腹式呼吸、缩唇呼吸,训练方法为用鼻子吸气,屏气后嘴唇呈"吹口哨"样慢慢呼出气体,呼气时尽量缓慢,尽量多呼出气体,手部可置于胸部辅助呼吸,练习20min/次作用。
1.3疗效评价标准 采用St George'呼吸问卷(SGRQ):用于评价慢性气促受限疾病对生活质量影响程度的问卷表,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进行测评,同时检测两组患者的肺功能,测定患者肺活量、第一秒用力呼吸量、第一秒用力呼气量占肺活量的比率。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以P
2 结果
2.1两组患者SGRQ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护理前SGRQ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护理后,可以看出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
2.2两组患者肺功能影响比较 护理治疗前两组VC、FEV1、FEV1/FVC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VC、FEV1、FEV1/FVC三个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
3 讨论
COPD患者病程长、反复发作,老年人身体基础功能差,并发症较多,在护理过程中进行针对性的有效护理干预,改善患者的肺功能指标,从本文的研究结果中可以发现:两组患者护理后,可以看出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VC、FEV1、FEV1/FVC三个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
综上所述,对老年COPD患者进行针对性护理干预,并改善患者的肺功能指标。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慢性阻塞性疾病诊治指南(2007修订版)[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7,30(1):8-17.
[2]邓维.社区护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J].当代护士,2008,16(10):61-62.
中图分类号:R473.6;R6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9_816X(2014)04_0348_03
心律失常是开胸术后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全肺切除术由于创伤大、肺功能丧失多、血流动力学改变明显、术后两侧胸腔压力不均衡而容易产生纵隔移位等原因,较肺叶切除术后并发心律失常更为常见,严重者可致死亡。过去认为,老年肺癌患者由于心肺代偿功能欠佳,不适宜行全肺切除术,但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各种监护和治疗手段的完善,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单纯年龄不属于手术禁忌证,而且人们对自身生活质量的要求也愈来愈高,许多高龄肺癌患者愿意选择外科治疗。我们回顾了近7年来因肺癌行全肺切除术的老年患者89例,术后发生心律失常49例,通过对原因的分析,探讨相应的护理策略。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07年1月至2013年12月我科行全肺切除术老年肺癌患者共89例(男59例、女30例),年龄65~79年,平均(70.2±4.5)岁,左全肺切除80例,右全肺切除9例。术前合并高血压病或冠心病45例,合并慢性支气管炎或肺气肿36例。术前均由支气管镜或肺穿刺证实为肺恶性肿瘤,术后病理:鳞状细胞癌43例,腺癌35例,细支气管肺泡癌5例,混合型癌5例,小细胞癌1例。
1.2方法:术中、术后用多功能生命监护仪进行连续心电、血压、末梢氧饱和度监护至少术后72h,详细记录心律失常出现的时间、类型及治疗的结果,诊断标准参考人民卫生出版社第六版《诊断学》教材,并把研究组中术后未发生心律失常者设为对照组,两组间患者年龄、性别等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本组患者均在术后30天内痊愈出院,未发生严重致死性并发症。术后发生心律失常49例(发生率55.1%),其中男38例,女11例;左全肺切除者44例,右全肺切除者5例;术前合并心肺疾病者39例;手术时间>3小时23例;术中低血压者20例,术中术后氧饱和度低于90%(持续时间≥10min)者35例;术后电解质紊乱者心律失常发生16例;术后镇痛不满意者26例。
心律失常类型:窦性心动过速17例,室上性心律失常28例,包括频发房性期前收缩4例、房颤23例、加速界区异搏心律1例,频发室性期前收缩6例,表现为不同类型心律失常混合发作2例。心律失常始发时间:出现于术后24h内21例;24~48h 18例;48~72h 9例,72h以后1例。
3原因分析
3.1年龄因素:研究表明,随着年龄的增加,心脏窦房结起搏细胞的数量逐渐减少,75岁以后正常窦房结细胞仅剩下约10%,心脏传导系统的神经纤维密度逐渐减少,心排量、心肌对氧的利用率明显下降,这一趋势在男性中更为常见[1]。老年患者开胸术后应激状态,儿茶酚胺分泌增加,增加了心肌的应激性、自律性和传导性,兴奋性相对增强的异位节律细胞更容易抢先夺获和超速抑制窦性心律,使心律失常发生的危险性显著增大[2]。
3.2术前合并心肺疾病:肺癌患者血液粘滞度增高,老年患者术前合并心血管疾病或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多有心肌或传导系统的异常,当术后肺通气功能进一步下降,缺氧等因素加重可诱发心律失常。老年患者同时多有动脉粥样硬化,心血管应变能力减弱,发生心律失常的几率大大增高。
3.3手术操作因素:有报道全肺切除术后心律失常发生率55.56%[3]。全肺切除后肺容量储积短时间内明显减少使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发生改变,从而导致心脏负荷加重,最终诱发心律失常的发生。手术时间>3小时,肺组织受压迫牵拉时间较长造成迷走神经丛张力增加,诱发心律失常;支配心脏的迷走神经和交感神经在主动脉弓和气管分叉处之间形成心丛,损伤后易产生折返运动和触发激动,诱发心律失常[4]。
3.4术中低血压和术后缺氧:术中失血引起低血压时间较长及物对心肌的作用,可加重已有的心律失常或诱发新的心律失常。故术中手术医师应和麻醉师密切配合,保持血压平稳,避免心肌缺氧[5]。全肺切除术后,短时间内肺的有效通气量及通气血流比变化较大,造成低氧血症;胸腔内压力改变可致纵隔移位和呼吸系统功能不全,导致心脏供血不足,极易诱发心律失常。
3.5伤口疼痛:术后伤口疼痛使呼吸运动和咳嗽排痰受到限制,导致术后不同程度低氧血症的出现,进而诱发心律失常。疼痛患者心理紧张、烦躁焦虑,可促使机体儿茶酚胺、醛固酮、皮质醇、抗利尿激素以及肾素血管紧张素的释放,这些激素可引起机体水钠潴留、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心率增快甚至心律失常[6]。
3.6水电解质平衡紊乱:术后的液体正平衡量过大可导致组织器官水肿,产生缺血、缺氧及酸中毒等,继而引发心律失常。全肺切除术后肺循环的容量在短期内明显下降,如果补液过多或速度过快,易引发心功能衰竭;机体中钠、钾、镁与钙离子等的水平变化是影响心脏节律运动的重要因素,低钾或高钾血症会引起心肌兴奋性增强,导致房室传导阻滞、室性心律失常,严重者心脏停搏;体温、血压过高或酸碱失衡,均可加重心脏负荷诱发心律失常。
4护理对策
4.1整体评估及护理:对于拟行开胸手术老年患者,入院时护士一定要详细询问病史,针对个人情况做好护理评估,正确估计患者对手术的耐受能力。主动与患者及家属交流,做好健康宣教,多介绍手术成功的病例,介绍手术的安全保障以及手术后的医疗护理措施,手术前是患者心理上最紧张的时刻,护士耐心细致能减轻患者的恐惧、紧张和顾虑,使其以轻松的心态接受手术。掌握老年人的心理状况,激发患者康复潜能,强化自身免疫力,以此来减少术后并发症的产生。术后要及时发现处理疼痛及其他护理问题,不让患者有丝毫的担忧,多巡视、多慰问、多关心,使其有安全感、信赖感。重视出院时的健康指导,帮助患者树立和坚定康复的信心。
4.2生命体征监测及护理:围手术期严密观察病情变化,熟练掌握各种监护仪的应用,观察心律、血压、氧饱和度与神志的变化,护士要会看一般心电图,及时识别心律失常危险信号,尽可能去除诱因。老年人出现心律过快、体温、血压过高等情况时要迅速向主管医生报告,立即处理,以防加重心脏负荷诱发心律失常,心电监护至病情平稳。
4.3术后呼吸道护理:老年开胸患者术后咳嗽乏力、排痰不畅,导致缺氧,从而影响整个循环系统。术前1周严格戒烟,保持口腔清洁,指导患者登楼梯、深呼吸、屏气动作等锻炼,逐步增强心肺功能,学会有效咳嗽,掌握咳痰技巧。术中注意呼吸道分泌物的清理,麻醉膨肺前尽量吸出呼吸道及口腔内分泌物。术后持续吸氧,注意保持呼吸道湿润,痰液粘稠者采取小量、短时、多次雾化吸入,使痰液稀释易咳出,排痰后立即温开水漱口。对排痰困难患者,采取拍背及刺激咳嗽反射、鼓励深呼吸促使痰液排出。
4.4疼痛护理:有效预防术后疼痛或减轻疼痛,是预防心律失常的有效方法[7]。术后常规静脉镇痛泵持续镇痛,72小时撤除后口服曲马多缓释片等镇痛药物,对痛觉特别敏感的老年患者出现疼痛感觉时要及时镇痛,护士耐心协助老人做深呼吸,全身放松,同时做好心理疏导和安抚,保持室内环境安静,减少探视和干扰,保证患者能充分休息和睡眠。
4.5输液护理:术中及术后的补液应严格控制液体量及输液速度,使得全肺切除老年患者在已有通气血流比值改变的情况下能够更好的适应重新形成的通气血流比例,保证机体的氧供需平衡。需要护士严密观察尿量、尿色、胸腔引流量等,对出入量及血气、电解质检验结果要准确分析,出现失衡立即报告、及时处理。静脉补钾、钙、镁离子时严格控制滴速,防止电解质失衡影响呼吸循环功能。
4.6饮食及生活护理:麻醉清醒血压稳定后予半坐位,给予半流质饮食,少量多餐,避免过饱加重心脏负担,术后48小时起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普食,保持大便通畅,可指导患者每天按摩腹部,以促进肠蠕动。鼓励患者术后早期活动,定期协助患者翻身、在床上肢体活动可以防止深静脉血栓形成。术后3天起协助患者下床活动,并逐渐增加活动量,进行心肺功能康复锻炼。重视对家属的健康卫生宣教,家属对疾病和手术越了解,对患者康复越有利。
心律失常是老年全肺术后常见并发症,对于窦性心动过速、房性期前收缩、偶发室性期前收缩等,充分给氧、协助排痰、良好镇痛、心理疏导、穴位刺激等护理干预,大部分患者可以自行恢复正常[8]。严重心律失常患者应及时报告医生给予药物治疗。
参考文献
[1]张巧玲.食管癌患者术后心律失常的原因分析及护理[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1,24(15):1837-1838.
[2]Lee JM, Lo AC, Yang SY, et al. Association of angiotens in_converting, enzyme insertion/deletion polymorphism with serum level and development of pulmonary complications following esophagectomy[J]. Ann Surg,2005,241(4):659-665.
[3]徐婷婷,高雅文.开胸术后心律失常的临床观察及护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10):60-62.
[4]张萍.自主神经对心脏节律的调控[J].心电学杂志,2003,22(1):57.
[5]曹炜,石开虎,张飞,等.70岁以上肺癌患者开胸术后心律失常的临床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0,21(1):15-17.
[6]罗琼,于胜招,胡虞乾.老年患者腹部疾病全麻术后心脏急症发生机制研究现状[J].医学综述,2005,11(9):818.
[7]张梅,陈淑娜.老年开胸223例术后并发心律失常的预防性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30):58-59.
关键词:老年人;长期护理;比较分析
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加之家庭结构的变化、人类疾病谱的变化使得目前老年人养老及长期护理面临巨大挑战,而这给传统家庭养老、护理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仅仅依靠家庭可能即便其亲属即便用尽人力、物力、财力,也难以让老人体面养老,保证其晚年的生活质量,长期护理则可以缓解此种压力,也正为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口所迫切需要。比较分析国外现有长期护理制度的发展状况,研究我国部分地区已开展的护理制度,可以为我国建立适合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提供借鉴。
1 国外长期护理制度模式设计
1.1 覆盖范围及保险对象
根据德国法律规定的“护理保险遵从医疗保险”原则,法定和私人医疗保险的参保人都必须参加护理保险;既没有参加法定医疗保险也没有参加私人医疗保险的国家官员、军人等由国家负责。此外,月收入在610马克以下的人不需缴纳保险费。
日本政府采用强制保险的方式开展长期护理保险。将40岁以上的老人全部纳入长期护理范围,并规定 65岁及以上的国民为第一号被保险者,40~64岁的国民为第二号保险者(见图1)。前者只要有护理需求,都可以接受护理保险提供的服务;而后者的护理需求则被限制在《护理保险法》所规定的护理需求内。
美国实行商业保险与社会保险相结合的模式(见图2)。社会保险及救助的覆盖范围较小,医疗救助中的长期护理是面对贫困人群的医疗保障计划。商业长期护理保险以自愿保险方式,保险公司往往将被保险人投保时的年龄限制在50至70岁之间。
1.2 缴费及资金来源
德国法定护理保险理论上是雇主雇员各承担一半的保费,但实际操作略有不同(见表1)。私人护理保险采用的是预付基金制度,缴费率是根据参保人参加私人护理保险时的年龄、个人最高可获偿付金额、风险附加保费等因素来确定的。法律规定私人护理保险费不能超过法定护理的最高限额。
日本护理保险第一类被保险人按其收入确定保险费,由市町村征收保险费。第二类被保险人的保险费首先由国家统一征收。最低生活保障对象免缴费用,医疗救济对象、低收入及生活贫困者减免50%。日本护理保险给付所需费用的50%由公费负担, 其余50%由护理保险费负担。公费负担的比例分别为国家25%、都道府县12.5%、市町村12.5%(见图1)。
美国医疗照顾计划主要分为A部分和B部分(见图2)。医疗救助中的长期护理是一项贫困人群医疗保障计划,无需缴纳保费。商业保险保费的缴纳随着被保险人的年龄、给付期限、等待期、投保方式的变化而变化,投保时被保险人年龄越小,其费率越低。
1.3 服务分类及支付方式比较
德国的护理分为住宅和住院护理两大类。按需要强度又可分成三类:第一类护理主要是指在个人饮食、卫生、日常行动方面;第二类护理主要是指1天至少需要3个不同时间的3次服务;第三类护理需日夜服务(见表2)。
日本长期护理服务项目分为两种护理类型 :一是居家护理,二是专门机构护理。两种护理类型又分为6个等级7个层次,每一护理等级都有具体的护理费用规定,即:要支援1:每月4970单位;要支援2:每月10400单位;要护理1:每月16580单位;要护理2:每月19480单位;要护理3:每月26750单位;要护理4:每月30600单位;要护理5:每月35830单位。
美国长期护理保险服务有护理院、辅助护理设施和家庭健康护理。护理院提供的服务仅限健康护理和康复治疗,且须在医疗照顾定点护理院接受护理。家庭健康护理针对无能力出门而只能在家接受护理的护理对象;家庭健康护理A部分的最高给付次数为100次,在护理过程中租用医疗器械需要承担20%的费用。
2 我国部分地区的实践――青岛市长期护理保险制度
青岛市在我国率先建立并实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尚属首例。1987年,青岛市先于全国十二年、山东省七年步入老龄化社会,是全国较早进入老龄化社会,且老龄化发展进程较快的城市之一。
青岛市于2006年开展了依托社区医疗机构和养老护理机构的老年医疗护理试点,于2011年在部分二级及三级医院中开展了医疗专户试点工作,青岛市总结多年试点经验,于2012年7月下发了《关于建立长期医疗护理保险制度的意见(试行)》,其覆盖范围为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参保人。2014年12月30日青岛市下发了《青岛市长期医疗护理保险管理办法》中规定,从2015年1月1日起,青岛市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覆盖范围扩大至农村地区。
2.1 主要内容
“用人单位及个人无需另行缴费,每月月低,将当月职工医保个人账户记入比例划转0.2%的资金量的2倍为比例,从医保统筹基金中划转,列入陈真职工护理保险基金;每年年底,以上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基数,按0.2个百分点为标准,从职工居民(不含少年儿童和学生)医保统筹基金中划转,列入城镇居民护理保险基金。”同时青岛市从福彩公益基金中划转2000万元至城镇居民护理保险基金中。
青岛长期护理保险在给付水平方面,费用报销不设起付线,且规定了高于基本医疗保险的报销比例,服务形式分为:专护、老护及家护,其中专护是指病情较重,需要住院治疗并接受较高医疗条件护理,其护理保险基金报销其护理费用的90%;老护则是由于患有重性慢性病,生活无法自理,需由有医疗资质的养老机构为其提供长期医疗护理服务;家护则是根据其自身意愿和家庭实际情况,需在家中居住并接受由定点社区医疗机构所提供的上门护理服务,老护和家护的报销比例均为96%。费用结算专户与二、三级医院的参保人其结算标准分别为每床170元/日、200元/日,而老护、家护则以60元为标准结算。
同时,此长期护理保险制度采取了总额预付制,实行共付保险,以避免医疗护理过渡消费,此外,还引入了市场竞争机制,不断放开医疗护理服务供给,鼓励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其中,通过市场竞争机制来降低服务成本,并不断促进服务质量的提升。
3 启示及展望
3.1 中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选择
中国应当采用社会保险为主体,商业保险为补充的模式。纵观国际,美国商业长期商业保险目前实施已有较长时间,其商业保险发展已经非常完善,但其覆盖面及市场份额仍相对较小,且可能其面临逆向选择等风险,长期护理商业保险于我国只能作为补充。德国和日本等多国所采取的是企业、个人和政府共同付费的长期护理社会保险模式,得到的成效,不仅化解了老年人的护理费用危机,减轻了政府和个人的经济负担,同时也保证了老年人晚年的生活质量,让其可以体面养老。
3.2 完善筹资机制
通过研究分析青岛市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我们可以发现其并没有独立的资金来源,而是依附于医疗保险。这可能缺乏会可持续性,但如果增加企业缴费,那会有悖于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精神:适时适当降低企业社会保险费率。因此,应慎重考虑企业缴费部分。而我国的人口老龄化程度如此之严重,这与我国20世纪70年代以来实施计划生育政策有直接关联,计划生育政策为我国的发展带来了人口红利等有利条件,而其社会成本今天看来,大多转化到了独身子女父母身上,国家应当对采取措施,保证其晚年的生活质量,因此,国家和政府应当对长期护理保险给予适当补贴。
3.3 加强护理员专业培训与管理,建设护理服务的基础设施建设。
青岛市长期护理保险体系中,专业护理人员仍有缺乏,而日本等国家有较为完善的护理人员专业培养系统,这也是其制度能够发挥较好效应的重要原因之一。在我国还未开展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前,应当未雨绸缪,先将人力、物力等基础条件准备好,以保证我国长期护理服务制度地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 姚玲珍.德国社会保障制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2011.
[2] 李超民.美国社会保障制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2009.
[3] 韩凤.它山之石:世界各国医疗保障制度考察报告[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7.
[4] 蓝淑慧.老年人护理与护理保险:中国、德国和日本的模式及案例[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0.
[5] 王岚岚.借鉴美国经验大力发展我国长期护理保险[J].中国保险报,2006.
[6] 李光宰.老年护理保险制度的理解[M]..韩国京畿:共同体出版社,2007.
[7] 高春兰.日本和韩国老年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比较研究[J].人口与经济,2013.
[8] 施巍巍.国内外老年人长期照护制度研究综述[J].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9.
[9] 刘燕斌.德日美以四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构架比较[J]. 中国医疗保险,2011.
[10] 青岛市政府办公厅. 关于建立长期医疗护理保险制度的意见( 试行) (青政办字[2012]91号) ; 青岛市人社局.长期医疗护理保险实施细则(试行) (青人社发[2012]51号).
[11] 朱秋莲.青岛长期医疗保险:政策设计、实施成效与展望[J].人口与社会,2015.
【关键词】 十二指肠;老年患者;诊断和治疗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4.04.387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4-2120-01
随着微创技术的迅速发展,消化内镜技术也得到了提高,十二指肠镜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中,特别是在老年患者的诊断和治疗中显示了巨大的优势。但检查过程中,有一些因素对诊断和治疗产生不利影响使得治疗不能够圆满完成,这就会使老年患者在诊断和治疗的过程中产生比较明显的恐惧和紧张等心理,导致诊断和治疗难以完成。对接受十二指肠镜治疗和护理的老年患者采取若干护理措施,以提高患者的合作意识。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在2008年5月――2010年1月期间本医院对56例老年患者接受十二指肠镜诊断和治疗进行观察,其中有男患者31例,女患者25例;年龄介于60至90岁之间。其中还有肺功能不全的8例。
1.2 检查方法 在检查的时候首先使用内窥镜技术,将十二指肠镜插入到患者的十二指肠降部,等到发现患者的后,然后将带有导丝的造影管或切割刀插入,看到清晰的导丝插入到胆总管后再进行认真的检查,在选用造影剂时,要保持造影剂的浓度在30%至40%之间,根据患者的测试结果,再进行包括EST取石,内镜下鼻胆管引流术、内镜下胆道引流等其他的相关治疗措施。在护理过程中要给患者装上多功能监护仪,对诊断和治疗的过程中的患者的心率、呼吸、血压、血氧饱和度情况进行记录[1]。
1.3 结果 通过治疗56例患者都成功进行了十二指肠镜的诊断和治疗,其中有6例患者出现轻度恶心,但是没有出现明显的心跳、呼吸、血压、血氧饱和度的异常。
2 护 理
2.1 术前准备 ①了解病人的病史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评估病情,做好并发症的预防,提高临床效果。②做好老年患者的心理护理,老年人不易接受新事物,选定的老年病人最信赖的护士,要让病人和他们的家人对治疗保持耐心,进行细致的解释,包括医疗诊断和治疗、检查等,以消除患者和其家人的陌生感,制定详细的预防措施,治疗前要加强沟通和交流,消除患者思想顾虑,从而做好良好的术前准备。③松开患者的衣领,皮带,取下他们的假牙。④患者一般采取左侧躺的,头稍后仰,双腿屈曲。⑤术前禁食10小时,禁水6小时。⑥手术前排空尿液。⑦精神压力在20-30分钟,在术前皮下肌注射地西泮10毫克,体质虚弱的患者静脉注射高渗葡萄糖注射液,同时注射0.5毫克阿托品或山莨菪碱10毫克;并做做碘过敏试验。
2.2 术中配合 帮助患者采取适当的左侧卧位,防止呕吐物进入呼吸道从而引起窒息。入境时要对患者进行指导,尤其要注意指导病人呼吸,呼吸要深慢,利用哈气的方法,减少恶心、呕吐等反应,不断使用语言鼓励患者,并描述治疗的进展程度,密切观察患者的意识和生命体征,测量患者的心率、呼吸、血压、血氧饱和度确保每10-20分钟进行一次,同时护理人员还要注意病人的变化,以防止发生患者坠床的发生。如果在进行EST手术时需要配合,医护人员则要根据的大小和状况,及时选择适当的绝缘导管以及切开刀,在进行插入前要先将亲水性导丝插入到导管中,在导管插入的同一时间医务人员同时推进导丝,引导导丝插入到胆管中,造影时要先将造影剂推入,推入的同时应控制造影剂射出时的压力、射速,此时的注射速度宜慢,从而避免将小石头推入到患者的肝门方向,同时也减少了对胰腺血管造成过度造影的可能,手术完成后要进行括约肌切开手术,过程中护士要把握手柄,保持刀弓的力度不要太紧,不要过度用力,以防止切的太快,出现止血不彻底,损伤邻近器官或引起肠穿孔等损伤。
2.3 术后护理 ①医护人员要密切观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要保持患者的外部引流管的通畅,注意患者的生命体征和患者的肠胃的情况,观察是否有腹痛,对腹部疼痛部位、性质,有或无消化道出血的症状等采取相应的措施。尤其是中老年患者术后容易出现发热、寒战、腹痛等症状,也要充分考虑胆管炎的发生,可给予抗感染护理,同时采取有效的引流手术等相关的处理。②饮食,常规禁食超过2小时后,术后2-3天给予患者进食低脂肪的液体食物,然后逐渐过渡到半流质食物,最后恢复到正常的饮食。
3 讨 论
随着微创技术的飞速发展,十二指肠镜广泛应用于胆道和胰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特别是对上消化道梗阻的症状临床应用,医生对患者使用十二指肠镜检查可以直观地看到病变的确切位置,并且可已进行活检检查,明确诊断和治疗。十二指肠镜治疗技术的发展,在实施的手术过程中也对护士提出了更专业的要求。除了要求医生熟练操作技术,护士的细心呵护也发挥了关键的作用,老年患者的心理护理前的检查是非常重要的,而且老年人接受新事物是不容易的,对于检查的结果也不信任,而且由于诊所大多是持怀疑态度的特点,这就要求护士心理辅导的各种方法的正确使用。通过派发宣传单页以及观看相关的视频,甚至通过观看其他患者的现场的检查和治疗,以及请同病室的病人讲述自己治疗的经历,在反复、耐心细致地向患者解释说明后,老年患者也能够理解,且易于接受。只有各方面的护理工作做到位了,使病人增强安全感和信任感,从而积极配合检查,从而达到医生、患者满意的结果[3]。
参考文献
[1] 成昕晔.老年患者行十二指肠镜诊断及治疗的护理配合[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34):45-88.
0引言
据WHO估计,到2020年左右,我国会迎来心血管疾病(主要为冠心病) 的“流行”顶峰. 心脏病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表明,我国的冠心病发病趋势正在上升[1]. 200510/200710,我院心内科病房共收治老年冠心病患者140例,我们在正规治疗的基础上配合健康教育及新型护理模式,强调心理、社会因素对老年冠心病患者的影响,收到了满意效果.
1临床资料
老年冠心病患者140(男78,女62)例,年龄68±2岁,均符合WHO提出的冠心病诊断标准[2]. 心肌梗死45例,经皮冠状动脉腔内血管成形术+支架术后44例,冠状动脉旁路术(CABG)后3例,心绞痛56例,高脂血症108例,高血压82例,糖尿病63例,吸烟者72例. 患者住院后根据病情,筛选出无严重并发症、精神状态相对较好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采取新的护理模式整体护理[3],对他们进行健康教育[4],使患者了解不同阶段护理活动(程序)的意义,配合治疗及护理,指导他们进行心脏康复锻炼. 出院时嘱咐患者每月1~2次复诊,持续6 mo~1 a.
2护理
程序首先向患者详细说明病情,讲解治疗的可行性,使患者积极主动地配合治疗. 对每个患者所用药物的用法、机制、作用及不良反应等进行详细说明,使其充分了解用药的必要性、有效性和安全性. 同时密切监测病情变化及药物反应,用药前、后定期协助医生抽血检验及心电图检查,用药过程别注意胸闷、胸痛、心悸、呼吸困难等症状变化,仔细观察有无头晕、头痛、皮肤瘙痒、皮疹等药物不良反应.
3健康教育
采用宣传栏、口头讲解、座谈会等多种健康教育形式. 让患者了解:① 疾病知识:让患者知道冠心病与一些疾病如高血压病、糖尿病有关,还与一些易患因素有关如吸烟、肥胖等,让患者了解冠心病的常见症状. ② 治疗常识:常用药或备用药应放在随手可取处,并学会自我护理. ③ 合理饮食:选择低胆固醇、低动物脂肪、少糖、少盐、富含维生素、粗纤维素及植物蛋白的食物. ④ 药物应用常识:让患者知道药物都有一定的副作用,如硝酸甘油可引起头胀、头痛、面红,抗心绞痛药很不稳定,应保存在避光的金属盒内,半年更换;同时让患者知道如何正确服药:服药前先阅读标签上说明,按医嘱只服规定的药量,不可自行加减,按时服药,勿自行缩短或延长服药的间隔时间. ⑤ 活动适度:适当的体育活动可加强心肌收缩力,促进侧枝循环,增强体力,降低血胆固醇. 老年冠心病患者适当的锻炼是必要的,如打太极拳、跳舞、慢跑等,但体育活动要适宜,以不感到劳累为度;学会自测心率,掌握运动强度;随身携带硝酸甘油以备胸痛时舌下含服. ⑥ 烟与酒的健康教育:吸烟能引起微血管收缩,诱发心绞痛、心肌梗塞和猝死. 饮酒过多可使动脉粥样硬化加重. 让老年患者认识吸烟和饮酒的危害性. ⑦ 便秘的健康教育:指导患者适量进食多纤维食物,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预防便秘;⑧ 出院指导:指导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避免情绪激动;洗澡时水温在40℃左右,时间不超过30 min,门窗不宜紧闭,以免引起晕倒;指导家属学习一些医学常识,掌握一定的救护知识,以便发现疾病发作征兆.
14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通过整体护理及健康教育初步掌握了冠心病病因、用药的注意事项及危险因素,掌握了简单的自救方法,基本了解与自己疾病有关的护理及预防保健知识,提高了老年冠心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胡荣,姜小英,郑翠红,等. 老年冠心病患者应对方式及相关因素研究[J]. 护理研究,2006,20:16.
【摘要】老年痴呆是一种慢性进行性衰退性疾病,严重地影响老年人的健康和生活质量。老年痴呆是继恶性肿瘤及心、脑血管病之后,危害老年人健康的第4号杀手。现结合我科老年护理工作实际,谈谈对老年痴呆患者的病情观察及特殊护理的体会。
【关键词】老年痴呆;病情观察;护理
老年痴呆是老年人因各种原因引起脑功能障碍而产生的智能损害综合征,是大脑功能全面衰退引起的疾病。它是一个慢性进行性加重的过程,老年痴呆患者往往存在多种潜在危险, 多由护理照料不周导致,为减少意外伤害的发生,必须做好患者的病情观察与护理工作。
1、病情观察
老年痴呆病人早期除了具有记忆力减退、反应迟钝、行动缓慢等一般衰老的表现以外,个性改变是最常见和最引人注目的症状,如病人变得孤僻、自私、冷淡、情绪不稳、活动减少、睡眠障碍等。通过发现这些早期精神异常现象,可以及时进行医治,以避免病情进一步发展。对于意识障碍且处于兴奋状态者,要认真观察其有无发烧、尿潴留等异常,及时予以解除。对病人的某些反应,要给予一定的重视,不要都看成是胡言乱语而不予以理睬。对于有冲动、伤人、自伤、逃跑等病态行为,要提高警惕,注意防范;要有专人照管,尤其对有自杀或逃跑企图的病人要严加防备,进行精神安慰,不要责备,以免增加对立情绪。家中剪刀、绳子、火柴、灭鼠药等要收藏好,以免发生意外。对有严重特殊行为或病情不稳的病人,尽量避免其外出活动,必要时可住院治疗。
2心理护理
由于精神因素与老年性痴呆关系密切,所以,做好老年痴呆患者的心理护理尤为重要。首先,要注意尊重病人,对老年痴呆病人发生的一些精神症状和性格变化,如猜疑、自私、幻觉、妄想,家人应理解是由疾病所致。要理解、宽容,给予爱心。,用诚恳的态度对待病人,耐心听取病人的诉说,对于病人的唠叨不要横加阻挡或指责。尽量满足其合理要求,有些不能满足应耐心解说,切忌使用伤害感情或损害病人自尊心的语言和行为,使之受到心理伤害,产生低落情绪,甚至发生攻击。更不能因为病人固执、摔打东西而对其进行人格侮辱,或采用关、锁的方法来处理。鼓励病人,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有针对性地掌握病人的心理状态,然后有计划、有目的地与病人个别交谈,解决其思想上的问题。要注意掌握一定的谈话技巧,使其消除不必要的思想顾虑,以促进病情的稳定与缓解。
3心理治疗与智力训练
痴呆病人除出现智力衰退外,常可发生情绪变化,表现为忧郁、欣快、淡漠、行为散漫或不稳定,甚至出现暴怒等冲动行为,故痴呆患者除需进行必要的药物治疗、护理、营养补充、智力训练和康复运动外,心理治疗及护理对痴呆患者也是不可缺少的部分。但痴呆患者由于智能全面衰退,接受心理治疗护理比正常人存在一定的难度,必须要有更多的耐心和热情,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反复指导训练,鼓励病人振奋精神,树立信心。其方法有以下几点:
(1)耐心解释。一般说来,病人对自己所患的疾病的病因、发展、治疗、护理及预后不了解,很想知道有关自身疾病的知识。而老年性痴呆的病人往往有思维能力障碍,记忆力减退,因此就更需要医护人员或家人给予耐心的解释,以减轻病人的顾虑和迷惑。
(2)鼓励与安慰。鼓励就是让患者通过努力达到某种目标,安慰就是让患者放弃某些念头去适应现状。鼓励要遵照可行的原则,要使病人感到只要自己努力,便可以改变现状达到所期望的目标,使病人善于在不利的因素中看到有利的因素;安慰就是体谅病人内心的苦恼或愤怒的情绪,给予同情和支持。
(3)保证。所谓保证是指充分利用医护人员的社会角色在病人心目中的影响力取信于病人,
使他们相信医护人员或家人的认识是正确的,从而建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如当老年性痴呆病人表现出悲观失望,认为自己是一个废人感到抑郁时,医护人员和家人应向病人保证:“你的病没有那么严重,我保证只要你自己多动手,完全可以生活自理。”如果病人相信了医护人员和家人的话,就会相信自己,从此不再悲观、抑郁。
(4)指导。指导是指告诉病人应如何静下心来养病,教会病人怎样进行自我生活护理,告诉病人怎样去处理好与周围人的关系。指导者不是代替病人去做某些事情,也不是给病人硬性规定让其去做,而是启发病人的积极性。例如,让病人整理床铺,教病人怎样去叠被子、扫床、铺平床单等。一次教不会,再来一次,只要病人有一点进步,就要及时给予鼓励。如果发现病人对所教的内容感到厌倦时,应停下来让病人休息或做些他感兴趣的事情,下次再接着教,直到病人学会为止,而不是每次去代替病人整理被子。
(5)暗示。暗示就是通过语言、动作、情景等信息交流手段使病人直接接受灌输给他的观念、认识,甚至感受。暗示时语言要肯定、诚实,有时可以故意安排与别人交谈的情景,使病人感到偶尔地正好听到,这样则容易使病人相信,借以达到良好的效果。也可以直接的暗示,如当病人情绪紧张而不能人睡时,可以给一些安慰剂(维生素类)代替安眠药。另外,在支持性心理治疗中,恰当地利用宣泄的手段,使病人积郁已久的苦闷倾诉出来,一吐为快,也是减轻病人心理压力的一种方法。
帮助痴呆病人进行智力锻炼的内容很丰富,如常识、逻辑联想能力,计算分析和综合能力,社会适应能力,思维的灵活性。①逻辑联想、思维灵活性训练,从儿童玩具中寻找一些有益于智力的玩具。②分析和综合能力训练,经常让病人对一些图片、实物、单词作归纳和分类,③理解和表达能力训练。给病人讲述一些事情,讲完后可以提一些问题让病人回答。④社会适应能力训练,尽可能地让病人多了解外部信息,不要使其处于封闭的生活环境,鼓励与他人的接触交流;对于家庭生活中的事情,应当有目的地让病人参与,并给予指导和帮助。⑤常识的训练,所谓的常识中有相当的内容属于病人曾经知道的、储存在记忆库里的东西,伴随病情加重不断丢失,如果能经常提取、再储存,遗忘速度会大大减慢。⑥数字概念和计算能力的训练,抽象的数字对于文化程度较低的老年人比较困难,更何况有认知障碍的病人,但在生活中处处存在数字概念和计算,只要留意,可以有许多让病人锻炼的机会。
参考文献
[1]舒芳,罗缓玲.55例老年痴呆症患者的护理[J].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09(18)
结果:对于轻度患者,两组护理后MMSE、ADL评分较护理前无明显改变,两组间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于中、重度患者,观察组护理后MMSE、ADL评分较护理前显著升高(P0.05),且观察组护理后MMSE、ADL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护理后(P
结论:综合的责任制护理干预可以改善中、重期老年痴呆症患者的认知及日常生活能力功能,效果确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11.028
Clinical responsibility dementia explore the effect of comprehens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Wu Zongxia Liu Xiaoyan Lu Huaimei
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clinical care of Alzheimer's disease in order to provide effective measures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care for older patients with dementia retirement.
Methods:October 2012 to October 2013 Light Health Division veteran hospital treatment, moderate and severe dementia of 80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of equal control group using conventional nursing care interventions, the observation group comprehensive nursing interventions based on the patient using a different degree of responsibility, To compare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after 3 months of cognitive function and 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recovery.
Result:For patients with mild,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MMSE, ADL score did not change significantly compared with care, no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For the latter, the severe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care MMSE, ADL score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before treatment (P0.05),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after treatment MMSE, ADL score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after treatment (P
Conclusion: The comprehens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can improve accountability, the cognitive function and weight of daily living in patients with Alzheimer's disease, the exact effect, should be promoted in clinical practice.
Keywords:Alzheimer’s disease Accountability Integrated care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11-0022-01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压力的增大,老年痴呆症经常发生在50岁以后人群中,老年痴呆症严重影响到了患者老年生活,给社会与家庭经济带来了困难。患者患病后会出现持续性高级神经功能活动障碍,在没有意识障碍的状态下,记忆、思维、分析判断、视空间辨认、情绪等方面出现障碍 [1]。本文研究着重研究80例患者护理前后的认知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变化,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我院老干部保健科治疗老年痴呆症患者80例,其中轻度患者20例,中度患者50例,重度患者10例,所有患者中女60例,男20例,平均年龄68.34±10.25岁,平均病程4.45±2.34年,患者文化程度文盲20例,小学以下30例,中学30例,所有纳入患者均符合美国NINDS―ADRDA标准诊断 [2],临床早期表现为记忆力衰退、穿衣困难、不记得亲友面貌,重度患者基本生活不能自理、患者无严重身体躯干疾病。将患者均等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病情程度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
1.2 护理方法。两组患者常规治疗后采用不用方案进行护理,对照组护理:对患者进行分析和综合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理解和表达能力、常识、数字概念和计算能力五方面训练,训练护理过程统一由护理人员进行。观察组护理:①分责任制安排护理:将40例患者分成轻、中、重三小组,每组由不用护理人员进行护理,每小组安排3名护士,组长负责监督护理到位情况;②根据病情情况制定护理内容:根据患者文化程度,对轻度患者安排其加强身体锻炼,对患者演示一些复杂图片、实物,对常用单词作归纳和分类,对患者进行提问并要求其作答。对中、重度患者合理安排常识问题,一对一智力问答,对生活不能自理患者加强休息,用脑适量;③心理护理:在患者清醒、意识清晰时,微笑解释所患病情,并告知患者不必紧张,对焦虑与抑郁的患者与其耐心的沟通,使患者了解病情并积极战胜它;④生活护理:对轻度患者在生活上嘱咐患者注意多参加一些对身心健康有利的活动,与朋友广泛的交流,对中、重度患者照顾其生活起居,提高功能训练强度,以尽快达到护理效果,防止病情恶化。护理三个月后观察护理效果。
1.3 疗效判断。患者认知功能采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评价,量表一共有5个认知功能能力,满分为30分,分数越低表明痴呆情况越严重,划分是否痴呆与受教育程度有关,因此如果老年人是文盲又小于17分、小学又小于20分、中学以上又小于24分,则为痴呆;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评分采用ADL评分,满分为100分,日常不能自理完全依赖分值为0-20分,重度依赖为25-45分,轻、中度为75-95、50-70分 [3]。
1.4 统计学分析。将所得数据利用SPSS20.0软件包处理,两组间数据比较采用t或X2检验,按α=0.05的检验水准。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MMSE量表评分比较。对于轻度患者,两组护理后MMSE评分较护理前无明显改变,两组间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于中、重度患者,观察组护理后MMSE评分较护理前显著升高(P0.05),且观察组护理后MMSE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护理后(P
表1 护理前后两组各程度患者MMSE评分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 *P
2.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情况。两者患者护理前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情况见下表2。
表2 护理前后两组各程度患者ADL评分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 *P
3 讨论
随着我国社会步入高龄化阶段,老年痴呆带来了许多社会问题,该疾病的发生严重影响了患者的身心健康,越来越受到临床医生的重视 [4,5]。解决老年痴呆症带来的问题关键还是在于预防,临床来看,患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老年病的人患老年痴呆的风险要大一些,控制好“三高”,对预防老年痴呆有利 [6]。在进行老年痴呆治疗的同时,人们往往会忽略老年痴呆的护理,人们对老年痴呆症的治疗这一误区导致了患者病情的恶化,有研究资料显示,控制老年痴呆时可进行药物治疗,同时辅以大脑功能锻炼,保证睡眠时间等护理措施可以更好的提高治疗效果。社会对于对于老年痴呆症患者缺少关爱,尤其是对丧偶老人,关怀程度更是不够,由于现在我国社会环境情况,老年患者子女多不在身边,家人不能给予患者足够的关心和沟通交流,这对于临床的护理人员护理要求又进一步提高了要求。
【关键词】老年人;心理护理;健康教育;康复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2-0360-01
1 老年病人的心理护理
心理护理是护士通过美好的语言和亲切的交谈指导患者正确的对待疾病,了解病情,减轻痛苦。进入老年期的病人,由于年龄逐渐增大,机体组织器官功能衰退,多脏器功能受损并存,一病多症或一症多病。由于老年病人多是慢性病患者,长期饱受疾病的困扰迁延不愈,给患者和家庭都造成了很大的负担。除了机体发生生理或病理性改变外,心理状态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心理活动比较复杂。他们对病情的估计多为悲观,对疾病缺乏了解,对疾病康复缺乏信心,心理发生了改变,这时就会产生孤独、寂寞、情绪低落、自卑、失眠、焦虑、害怕、敏感多疑、易怒、自尊心受挫,这时我们加以适当的疏导,可以提高治疗效果以及康复的时间。因此在临床的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应该主动接近患者并与其交谈,从而了解他们的心理状态,改变他们对疾病不正确的看法,了解他们所担心的问题,让他们了解疾病的发生、发展以及临床表现和治疗经过以及预后如何,使他们对自身所患疾病有一个全面客观的了解,从而打消他们的顾虑,针对不同病人的具体情况制定不同的护理方案。
一些老年人在从工作岗位退下来以后,社会环境改变了,减少了同外界交往的机会,在以前的工作中有一定的职务和丰富的工作经验,现在突然闲下来,会有失落感,无价值感,而子女又忙于工作,有的老人又丧偶甚至独自居住,难免产生孤独寂寞,这时更需要从生活上以及心理上去关怀他们。护理人员应将老人当长辈、当亲人、当朋友、拉近和他们的距离,关心和尊重他们,用言行感化老人,维护他们的自尊心,同时组织开展一些有益于身心健康的集体活动,转移他们的注意力,消除孤独寂寞的心理。根据不同老人的不同心理特点,耐心细致的疏导和满足其合理要求,使他们感到我们是真正的关心他们。可以提高治疗效果及康复时间。在工作中要耐心细致,有高度的责任感和同情心,通过他们的亲属和朋友了解他们的性格以及发病原因,了解病人的心理变化,收集相关资料,然后对采集的资料加以分析和研究,制定完整系统的护理方案。对待病人要和蔼可亲一视同仁,耐心解释患者提出的各种疑问,使他们感到被重视和足够的尊重,鼓励患者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指导患者正确服药以及在治疗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严密观察病情变化,为病人创造安静舒适的住院环境,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适当做一些体育锻炼,减轻病人的心理负担,心理得到安慰,才能有利于疾病的恢复和身心健康,因此心理护理对疾病的治疗和康复以及提高生活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 对老年病人实施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健康教育是通过有计划、有组织、系统的社会和教育活动,促使人们自觉采纳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方式的过程。正确恰当的健康教育是病人做出健康决定和提高自身健康水平以及生活质量的必要条件,老年病人因为机体器官功能的减退以及自身健康水平的降低,所以更渴望获得有关疾病的知识以及健康保健的知识。尤其是知识型的老年病人有强烈的获取健康知识的愿望,他们希望在住院期间能够更多了解医疗卫生护理常识以及健康常识,所以对健康教育的要求会更高。同时在住院期间让病人了解和学习有关健康知识以及疾病的治疗方法更有助于病人主动配合疾病的治疗和护理,加快疾病的康复时间以及减少或防止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机体功能的恢复和心理状态的调试以及康复,从而提高病人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开展系统的健康教育,通过与病人以及家属的沟通过,也会让病人及家属了解疾病发生、发展的过程,更加明确各种检查以及治疗方法的目的和意义,取得患者的信任,加强医患之间的沟通,促使医患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从而减少医患之间的摩擦和纠纷的发生。健康教育的目的就是帮助患者达到最佳的健康水平,促进健康,恢复健康以及健康保健。健康教育也能帮助病人建立对自己健康的责任感,更加重视自身的健康状况,使其对自己的健康负责。在医疗中也不是所有疾病都能够通过治疗而达到康复的,所以当有些疾病不能痊愈时就要教育病人适应受损的功能,必须面对或学会处理永久性健康的功能的改变,学会维持日常的新知识新技能,同时也要教育患者的家庭也要了解和接受患者的功能改变,学会帮助患者维持健康保健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