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幼儿教育的核心理念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2012年3月,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了张家港市实验幼儿园园长刘慧和她的团队的最新专著――《寻找失落的游戏精神》。专著从头到尾保持着内在逻辑的一致性、论证的相对严谨性,以及论述的深刻性。但又不失幼儿园的特点,通篇洋溢着理想的光彩与诗意的深情。这本专著的出版,对张家港市实验幼儿园的发展,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对其他幼儿园,我认为也具有标本意义。
其一,专著表达了张家港实验幼儿园对教育主旨的认识与追求,启发我们,办好一所幼儿园必须要寻找并追求教育理想,真正明确教育究竟是为了什么,形成园本的教育主张。培育游戏精神是张家港市实验幼儿园的教育主旨。刘慧及其团队就是在坚守游戏这一儿童的学习、生活方式的同时。寻找、理解游戏精神。她们认为,游戏是关乎人的,人就在游戏中存在,儿童就在游戏中发展:游戏是关乎思想的,人就是以思想来游戏的,儿童在游戏中产生思想;游戏是关乎审美的,正如席勒所言,审美游戏中儿童才有人性的完满与自由的显现。儿童在游戏中找到自己,教师在游戏中发现儿童,师生用游戏精神来创造教育、创造生活。实质上,就是用游戏精神来创造儿童。这是刘慧及其团队的儿童立场,是她们与游戏、与儿童的深度对话。我相信,其他幼儿园,也应该这么去寻找和发现,把对教育意义的一般认识聚焦在主旨上,逐步明晰园本的教育主张,使自己站到一块高地上去。
其二,专著表达了张家港实验幼儿园对教育核心理念和教育形式的认识与追求,启发我们,办好一所幼儿园要让教育主旨找到一个落脚点。张家港市实验幼儿园一直在思考,如何让游戏精神的培育落实在教育实践中。刘慧及其团队的路径是从实践出发,进行理性思考,寻找并形成园本核心理念和基本教育形式。她们认为。要让游戏精神落实在原色教育中。原色,三原色,最简单,却又最复杂最丰富,因为它可以演绎出五彩斑炯的图画,描绘出丰富多彩的世界。这里的演绎和描绘,不仅仅是色彩的调配、调和,实质上是一种生成和创造。其实,原色并不是她们最终要追求的,她们最终要追求的是原色基础上的生成。但是。没有原色就没有一切。因此,原色教育是最基础的也是最基本的教育,是底色教育,是本真教育。原色教育既是她们的核心理念,也是她们的基本教育形式。之所以把原色教育也当作教育形式来讨论。是因为,游戏精神是魂。是教育的主旨,而魂要附“体”,主旨要落地生根。相对于魂――游戏精神而言,原色教育是教育形式,当然,它首先是理念,其中充溢着理念的光彩。这样的认识,这样的把握,对其他幼儿园也许有启发。
其三,专著有一个完善的框架。而专著的框架来源于教育的框架,这就启发我们,应当从幼儿园的实际出发,来建构自己的教育体系。刘慧及其团队,把原色教育、游戏精神的培育落实在幼儿教育的方方面面,尤其是课程建设上。张家港市实验幼儿园在课程改革中最主要的做法:一是给儿童机会。课程就是机会,有机会就会有表现,就会有发展。而这种机会的获得。重要的是让儿童成为教育的主体。让他们有充分的自己可支配的时间和空间。二是给儿童审美的享受。幼儿园课程给儿童以美,教会儿童学会审美,才会走向最高境界,在这样的课程里儿童的游戏精神才会得以陶冶。三是为了儿童的活动设计。活动需要设计,但设计的目的是为了儿童。往深处讲,儿童就应该是自己活动的参与者,是自己活动的创造者。在张家港实验幼儿园的一个个精彩活动中,原色教育、游戏精神得到了生动而具体的体现。
张家港市实验幼儿园有面旗帜,旗帜上写的是:儿童、原色、游戏精神。如果把原色教育比作一块田野的话,那么游戏精神就是田野里升腾起的一轮太阳。阳光下,田野里,奔跑、跳跃着的是儿童,而刘慧和她的伙伴们则成了田野的守望者,成了游戏精神的培育者和探索者。
一、多元教育的简析
在我国的中长期规划纲要中强调指出“学校教育对幼儿的身心健康、习惯养成、智力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坚持科学保教方法,保障孩子快乐健康成长。这才是办园之本。进而,沿着上述的观点逆向思考,多元教育显而易见就纳入了幼儿园办园的视线,成为是学龄前教育的初始课题。
所谓的多元,广义上讲就是多角度的办学,多层次的人力、物力的投入;多元素的培养;多中力量的支持和参与。可见,多元教育是素质教育的讲台,也是特色学校创建的主脉。因此,开展好多元教育有利于义务教育的顺利开展,是学龄教育各项知识和技能的基础,更是不可缺少的环节。
二、多元教育是孩子成长路上不可缺少的营养。
在选择元素上,幼儿的成长分三方面。一个从习惯养成上入手,二是从自理能力入手;三是从做人的思想道德根基上入手。一个孩子的成长同样要经历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做人三个时期。十七大和十精神都告诉过我们要以德树人,先做人,后做事。那么,幼儿园在制定和确立目标的过程中,就要以感恩、创造、健康、自理等多元的培养为主要教育目标。在启迪智力上就要以舞蹈、绘画、键盘、英语、葫芦丝等多元的智能课程为主要课程科目。在改善办学条件上整合了家庭、社区、农场及相关诸部门等多元的力量。
1、快乐是孩子成长的必须,是成长之本,符合孩子的成长需求,是幼儿教育的出发点,也是最终目的。
2、习惯成为孩子成长的第二大元素
有句话讲得好:行为养成习惯,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因此,在幼儿的习惯还是一张白纸时就应打下好的底色。
3、让感恩成为孩子成长的第三大元素
知礼节,懂感恩是孩子渐渐长大过程中被社会认可的一个重要标准。因此必须将感恩教育纳入园本课程,依据实际制定了感恩教育的目标,编制园本教材,如感恩三字经手册,感恩歌曲等。教育幼儿从身边的人、事、物做起,做到一草一木总关情。
4、让创造成为孩子成长的第四大元素
创新是人类社会进步与发展的永恒主题,爱玩又是孩子的天性,在教学中培养孩子学会观察、学会思考、学会发现、学会探究。
5、让活泼成为孩子成长的第五大元素
活泼是孩子成长的养料,能够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因此,我园把孩子性格的塑造作为幼儿教育的重点来抓。
6、让互助合作成为孩子成长的第六大元素
要从小灌输团结力量大的思想,培养团队意识,每一个成功都不是孤立个人努力取得的,都是团结互助的结果。
7、让自理成为孩子成长的第七大元素
幼儿期是形成良好的自理能力最佳时期。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形成,有助于培养幼儿的责任感、自信心以及自己处理问题的能力,对幼儿今后的生活也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8、让健康成为孩子成长的第元素
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是幼教工作的重中之重。帮助幼儿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重视幼儿身心健康。
三、创建多元教育要做好三个结合。
任何教育都不是孤立地存在,教育的本身和任何事情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多元教育也是这样,因此,在开展多元教育过程中,要正确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1、多元教育和游戏活动相结合。
根据幼儿的发展和心理特点,是有意识教和无意识学的成长阶段,每一个元素的教育都要设置孩子喜欢的情境,要寓教于乐,融于游戏活动当中去,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让孩子喜欢这项活动,教师更要有足够的耐心和孩子共同参与,更新教师的角色,领着孩子做活动中的主角,尽快地成为快乐的主人,就像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全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现场推进会”上特别强调的那样:“坚持尊重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坚持保育和教育相结合,坚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严禁在幼儿园提前教授小学教育内容、进行技能强化训练等违反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做法,坚决抵制社会上以幼教为名进行的不科学甚至损害幼儿身心健康”。这样孩子的自主性和自觉性就会融为一起,加速孩子健康地接受教育,达到快乐成长的目的。
2、多元教育和打造丰富的园本文化相结合。
幼儿园的发展的核心是多元教育的理念,园风、教风、学风等,因此,在提炼多元理念的同时,一定要服务和融于本园未来的发展愿景,一定要和当前的教育形式相一致。楼层文化及班级文化、区域文化是幼儿教育的发展和变化的缩影,反之服务于多元教育的核心理念与实施。任何事情的发生和发展,环境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创建打造班级、区角、楼层文化的时候,一定要围绕多元教育的理念,多元教育的教风、学风,为孩子搭设切合孩子成长的各种展示、体验的舞台。给孩子家长更多的启迪,给教师更清晰的引领,给社会更多的渲染。
3、多元教育和五大领域相结合。
随着社会对教育民主化、回归生活教育、可持续发展教育等的强调,现代课程发展的基本观念呈现出许多新特点,回归生活课程的教育理念被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向生活世界回归"已成为教育界许多专家、学者及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心声,而这种心声又通过课程得以反映,成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核心理念。因此,幼儿园的课程要生活化,使幼儿在一日活动中获得身体、认知、情感、社会性等方面的和谐发展。
1.幼儿教育生活化与幼儿发展的关系
幼儿教育内容的选择和组织,要充分的顾及幼儿的学习特点与幼儿认识规律,所选择的内容要相互联系 ,重视所选教育内容的趣味性和活动性,将幼儿教育贯穿到生活和幼儿的游戏中所以,我们在实施幼儿教育的过程中,要重视从实际生活中采撷教育资源,从幼儿每天的生活中进行德育智育美育等教育渗透,将对幼儿实施的教育同幼儿的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帮助幼儿在丰富 多样的生活情景中,获得和体验更多的教育,促进幼儿智慧的不断发展在幼儿生活化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通过生活实践体现教育价值,帮助孩子从活 动中获得发展 幼儿生活化教育,之所以能够激发孩子的兴趣,是因为生活中多变的事物和各种有趣的行为等,能够引导幼儿参与进来,使幼儿在不知不觉的活动中领略生活中的各种知识与技能在幼儿教育活动实施的过程中,要重视幼儿兴趣的激发,这是因为在幼儿接受知识特点发展变化的时候,要创造生活化的教学情境 使幼儿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知识和技能得到扩展和提高幼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积极地准
2.幼儿教育生活化的实施策略
2.1 幼儿园课程内容选择的生活化 。在陶行知先生看来,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这明确告诉我们,在组织、实施幼儿园课程时,五大领域的教育内容一定要从幼儿的已有生活经验出发,要与幼儿的生长发展相一致,因为幼儿的生长发展是从生活中通过各种各样的活动获得多方面的经验,尤其是直接经验,从而不断提高能力的。例如,大班一些家长经常抱怨孩子做事动作很慢,穿件衣服要半天,刷牙不催几遍不去,或是磨磨蹭蹭,边玩边干。为此,在开学9月的主题课程《我是大班哥哥姐姐》中,我们特别设计了一个社会活动《有魔法的一分钟》。活动中有这样一个环节:给孩子们一分钟时间,让他们自由选择搭积木、插花片、玩球、折纸、画图,试一试每个人在一分钟里能做些什么?令人惊奇的是:一分钟下来,孩子们的完成状况出奇的好,许多幼儿用积木、花片构建了房子、花朵等,一些幼儿快速画好了一幅图、折出了衣服,另有一些幼儿拍了近20~30下皮球,就连平时动作奇慢的小萱、铮铮、小啸和小建也各自完成了一项作品。在接下来的交流活动中,孩子们纷纷举手骄傲地讲述一分钟里自己奇妙的发现,充满惊奇与惊喜:我在一分钟能做这么多事啊。在接下来的几天中,我们有意识地强化一些关于时间的训练,如,闭上眼睛感受一分钟有多长,一分钟可以做些什么事,通过翻日历、月历,告诉幼儿月份或星期所要完成的任务。平时教学中,给幼儿交代整个上午或下午的活动内容。这些做法让幼儿在心理上形成按时有序做事的概念,学习在有限的时间内集中完成一项任务,增强幼儿的责任心,让幼儿由被动听从适应变为积极主动行事,保证自己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使幼儿在养成守时好习惯的同时获得一种成功体会。
2.2 幼儿园课程资源利用的生活化。陶行知先生主张"社会即学校",认为学前教育机构的教育不能局限于狭小的教室,应让幼儿回归大自然、大社会的怀抱。我们在开发课程时通过发掘、拓展、整合,带幼儿走向大自然,融入大社会,实现课程的资源来源于幼儿周围的现实生活,与幼儿的生活密切相关,同时具有可持续发展的特点,随着幼儿生活情境的变化而变化,随着幼儿兴趣的变化而变化,让教育课程跨越幼儿园的围墙。
在开展大班主题活动"金色的秋天"时,我组织孩子一起采集种子,活动中,孩子们惊奇地发现:在我们的生活中原来有那么多形态、颜色、大小各异的种子。他们手拿种子爱不释手、交头接耳、窃窃私语,有的孩子甚至提出"我想用种子做项链","我想用种子做玩具"等。顺应孩子的想法,我立即提出:"孩子们,我们用种子来画画吧!"就这样,"有趣的种子画"美工活动得到了孩子们的热烈响应,成功开展了。整个活动结合幼儿对种子的浓厚兴趣,运用秋天丰收的各类种子这一乡土材料作为美工活动的原材料,耐心引导幼儿通过比较、观察、讨论与制作,发现种子画的制作流程和方法,幼儿在活动中根据种子的不同特点进行贴画,从中体验自然材料创作的美,在美工技能提高的同时获得新知,进而积极投入到新的美工创作活动中。
2.3 幼儿园课程教学实施的生活化。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幼儿必须通过自己与周围世界相互作用发展自己。因此,在幼儿园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我们一贯提倡为幼儿创设多种多样的生活化学习情境,提供丰富的材料与玩具,幼儿通过与同伴、老师之间的互动及与玩具的相互作用,在操作探索中获得各种经验。例如,在中班的"我找到了春天"主题活动中,我和搭班在连续下雨一周后,带领孩子到幼儿园场地上散步,让孩子找找"雨后的春天会有怎样的变化呢?孩子们在草地上和操场的低洼处发现了一些小水塘,走过时低头看里面会有自己或植物的影子,这一下子激发了他们的探索兴趣。孩子们的热情感染了我,也启发了我:何不把孩子们的兴趣变成一个美术活动呢?让他们在感知、体验、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创作表现,他们一定会喜欢的。于是,我们结合中班幼儿对正面直立动物造型的经验,创编趣味化的故事,设计组织了中班情景美术教学"奇妙的小土坑,引导幼儿使用炫彩棒在宣纸上大胆绘画,并运用水彩印画的方式印出不同动物的水中倒影,让幼儿在愉快的创作过程中提高美术能力,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通过实践研究,我们知道生活是"活"的,是不断变化的、不断更新的一个过程;生活,并不就是呼吸,而是活动,就是要使用我们的器官、我们的感觉、我们的才能,以及一切使我们感到我们的存在的本身的各部分。幼儿教育不能离开实际生活,正如鱼儿离不开养育它的水一般。幼儿园的课程必须从幼儿生活出发,利用幼儿身边的人和事,利用幼儿熟悉的环境,以适合幼儿的方式,抓住各种时机,通过条理化、生活化的教育活动,帮助幼儿梳理已有的、零碎的、片段的生活经验,努力使幼儿园的课程系统化、整体化、生活化。这样,幼儿教育才有意义,幼儿才能获得人生的真实体验,才能发挥自己的价值。
【关键词】幼儿;活泼;快乐;成长;思考
我们所教育的对象从一定的角度讲他们仍然近乎属于启蒙教育,虽然我们教育与教学的对象,但有一点是需要去认认真真的加以考虑的,从我们现在儿童成长学的意义上讲,我们的幼儿在园的生活是快乐活泼而又健康地发展的吗?应当说其说法乃至于意义我们都应当抱持于否定的态度。因为幼儿在园从某些而有一定意义上讲他们是受着很多的拘束的。是我们在平时的教育与教学的实践中未能使我们教育与教学的对象去活泼快乐而又健康地成长。因此从笔者所从事的一切活动看,让幼儿在园能够活泼快乐而又健康地成长是我们所必须去认真渴求的。
一、活泼快乐而又健康成长需求幼儿教育与新课程改革的密切配合
自从我们的国家进入WTO以来,华夏大地十分考虑我们综合国力提高的问题,21世纪初,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新的课程标准的实施,教育规范化的推进无一不给我们的幼儿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当然不可否认的是给我们的幼儿教育所带来的机遇也是我们所不可去任意地予以否认的。笔者曾经研读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相关的理论读物,深深地感到基础教育的核心理念即以生为本的理念对我们的每一个幼教工作者有着极大的启迪意义。我们平时的幼儿教育教学的一系列活动以我们的幼儿为本了吗?教育教学实践令我深深地感到我们的缺口还比较之大,极为需要我们在平时的教育与教学的实践活动中去想方设法地予以有效地弥补。我们与小学基本上为邻,自己的小孩亦已进入小学阶段的学习生活。实质上的意义上讲,我们亦或多或少地涉猎到一定意义上的小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小学生的快乐而又活泼健康的成长对我们幼儿教育极具启迪意义。所以,在平时的幼儿教育与教学的一系列的活动中笔者既注意关注幼儿的特点,又注意去关注基础教育的相关问题,尤其去认真地考虑所带幼儿的活泼快乐而又健康成长的问题。应当充分地肯定幼儿是得到了一定意义上的呵护,但并不是有实在意义而又颇具价值的呵护,幼儿的健康成长还是有待于我们去认真思考的问题,我们所必须去考虑的是现在的幼儿就是未来的小学生,也就是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现在的状况一般意义上讲能够说明到未来,所以我们所肩负的教育和教学的责任是十分重要的。
二、活泼快乐而又健康成长需求幼儿教育与准学生成长的密切配合
我们应当充分地肯定的是我们都在做着自己感到理想的工作,似乎都在一切为了我们幼儿的成长。但是,在我们平时的教育与教学的一系列的工作中我们有时却在做着不太利于我们幼儿活泼快乐而又健康成长的事儿。譬如说我们过早地让我们的幼儿接触到小学教学的内容,我们为了功利化,让幼儿涉猎到了这方面的内容,则从一定意义上僵化了我们的幼儿,使得本属于本真、纯真、天真的幼儿气息荡然无存。这就不得不使我们对自己的教学提出了这样的疑问,我们的教学利于我们的幼儿成长了吗?能够与我们未来的小学的教育教学接轨了吗?事实上国家之所以要把我们的学前教育提到乃至于要提高到一定的议事日程上来考虑也自有它的道理。由此而推,幼儿的教育教学的一系列活动必须为我们的准学生去服务,但是又不能去简单地做些要求我们的幼儿去达到小学生所必须达到的某些方面的要求。事实上要求幼儿的某些方面的高要求是强盗的,应当说也是行不通的,本着以幼儿为本的理念我们所应当遵循的原则是让我们的幼儿去自由发展,只有在充分自由的基础上幼儿的发展成长才可以算得上是健康的而且又是十分快乐的。
三、活泼健康而又快乐成长需求教师和幼儿之间是十分的和谐亲近
平时的教育教学我们总不难发现,我们教师总在极力地称呼着我们的幼儿,我们也在我们教育与教学的系列性的活动中努力让幼儿把我们当成自己的亲妈妈,可是表演毕竟就是表演,其效果总是不一样的,有时甚至会露出破绽。这就清楚地告诉我们,我们必须剥去我们在平时的一系列教育与教学活动中的责任。剥去我们的责任,并不是不要责任,而是要剥去那些不合时宜的责任,或者说是一些伪装的责任。因此,要得失我们的幼儿能够活泼健康而又快乐的成长,我们幼儿园的老师首先必须与三到六岁的幼儿真正建立起生活和学习的感情,这里有一点是必须要充分考虑的,幼儿在幼儿园生活应当是第一位的,而学习只能算是第二位的。而幼儿在园里的学习又应当是在快乐的游戏当中进行的,也应当是在广泛的操作实践中进行的。作为幼儿他们十分喜好于玩,而幼儿又十分喜好与同伴一起去玩,当他们与同伴一起尽情地玩起来,幼儿则能获取更为丰富的知识。这里需要强调的是我们幼儿在园的真正的伙伴是否就是幼儿,笔者以为不仅如此,还应当包括我们老师。幼儿到园里来,首先离开了自己的亲人,尤其是呵护自己生活成长的亲人,他们近乎失去了生活的依托。如果我们不去努力地做幼儿的贴心人,不去和他们和谐而又亲近地相处,幼儿只能在不知不觉中长身体,他们的身心则不可能去得到健康发展的,那么幼儿在园的一切生活乃至于学习则让人感到是毫无意义和价值的。因此,笔者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不和幼儿和谐亲近的教师所带出来的幼儿是根本得不到健康发展的。
【参考文献】
[1]邵艳秋等.幼儿教育中存在的误区及对策.安顺学院 2009.10
关键词:幼儿园建设 以人为本 理念 主体
人本理念就是以人为本的理念,以人为本的幼儿园教育就是要把人真正当人,确立以人为目标的教育。只有这种教育,才能把人潜能的开发、能力的提高和个性的张扬作为教育的根本目标。
一、人本理念的准确定义。
人本理念,就是以人为本的理念。以人为本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尊重、互信和支持。特别是管理者,不管是政府、企业或其他单位的领导者,都要尊重每一个人——这是最高的管理宗旨。人本理念是现代管理的核心理念。
二、人本理念在幼儿园管理中的意义。
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的贯彻实施,各地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的纷纷出台,大力发展学前教育正成为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学前教育发展不仅要建设一批坚实安全的幼儿园,更需要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的幼儿园教师队伍。要实现“基本普及”的战略目标,满足人民群众对学前教育的热切需求,不仅仅意味着入园率的提高,更重要的是学前教育质量的提升,而其中的关键与核心便是教师队伍质量的提升。国际经验也表明,幼儿园教师质量决定着学前教育的质量,高素质专业化的幼儿园教师队伍是高质量教育和儿童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因此,目前世界许多国家都有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在我国,通过科学研究与论证制定出适宜、规范的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明确合格的幼儿园教师应具备的基本专业素养,并引领和促进幼儿园教师的专业发展,无论对当下还是长远的幼儿教师队伍建设、学前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和亿万幼儿的健康发展,都是极其重要的。
三、人本理念在幼儿园管理中的运用
管理就是对幼儿园内各种资源实行有效的分配与组织,幼儿园的管理内容包括幼教执教人员的管理和小朋友的教育管理以及能保证幼儿园教育稳定工作的一系列因素的有效组织活动。而在幼儿园管理工作中,人是最具有积极性的因素,因此人的主观能动性必须在幼儿园管理工作中得到体现,因此我们要运用人本理念,对幼儿园进行有效管理。
1、教师队伍的管理。人是集个性与共性于一身的特殊灵长类动物,每个人生而唯一,每个人的职能都是不一样的,每个人的性格以及能量也都是有差别的。 进行区别划分,让不同分量的教师担任不同的角色,所谓物尽其用,人尽其才就是这个道理。也就是说幼儿园领导必须要知人善任,让每一个人才发出自己的光芒。首先,为每一位幼儿园教师安排一定的试用期,在科学评价机制的基础上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因为教师的性格、能力与学识、特长等都是影响教学的决定因素,因此对学科的合理安排有着重大关系。其次,在经过科学的试用期后,将分析所得数据进行整理,适当将教师进行穿插安排。尽可能的让教师实现合作机制来进行教学,安排能力相仿,兴趣相容的教师进入同一个小组,不但能建设有特色的小组风范,还能杜绝强弱鸿沟的出现,达到整体结构的优化,发挥教师的集体能量。
2、园内行政管理。教师能力的发挥以及超常发挥依赖于行政管理的有效性,行政管理的有效性依赖于长期有效的科学机制,这个机制既是限制人的行为的因素,又是激发教师不断上进、加强自身专业素养建设的因素。一方面,幼儿园相关领导要运用物质动力合理化奖惩机制,激发表现突出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同时对表现落后、拖后腿的教师进行适当的惩罚。具体来说,也就是建立严格的考核制度,设立月勤奖和季勤奖,同时相应的设立园骨干教师和区骨干教师奖,从根本上规范奖励的评价机制,从物质上激励教师队伍的建设。其次,行政管理中要适当地建设特色文化体系,用精神动力鼓舞幼儿园水准的提高。采用政治教育工作与专业素养培训工作双重结合的手段,组织园内教师互相听课评课,与园外幼儿教师建立学习联盟,共同研究师德建设和园风建设,定时定期举办园内区级县级演讲比赛、组织园内外出参观考察工作,吸收国外先进的行政管理机制理念,收听国内先进的发展报告,营造良好的精神家园。
3、幼儿行为管理。幼儿是幼儿园的中心群体,人本理念必须体现在对幼儿的管理上。除了在教师选择方向上要多花心思,下功夫,在幼儿行为管理上也要采取沟通优先原则,注重教师和幼儿之间的沟通,幼儿与幼儿之间的沟通,家长与教师之间的沟通等。首先,教师要热爱幼儿事业,在具备强烈事业心的同时还必须拥有一颗善良的爱心,只有温和善良的教师才能真正把握幼儿成长中的优点与缺点,才能真正实现幼儿与教师之间真正的沟通。幼儿处于成长阶段中,其最重要的心理与认知能力已初具雏形,有着一定程度的本能疏远和防备心理,因此需要得到教师的尊重,而不是连哄带骗不顾诚信,为了解决问题而解决问题。同样,在进行家长与教师沟通方面,也要建立起顺畅的沟通渠道,家长爱子心切的心理需要被教师考虑到,同时教师的辛勤工作也需要被理解。幼儿园幼儿行为管理中,最高频率的就是幼儿之间的矛盾解决问题,许多教师往往沉迷于幼儿围着教师转的模式不可自拔,方知这对幼儿成长并不完全有利,只有建立起幼儿之间的互动机制,带动幼儿之间互相学习、主动交流,举行各种形式的娱乐游戏活动增进彼此之间的感情,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幼儿之间的矛盾。
四、结语
随着中国顺利跨入新世纪,幼儿园园长要严格按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进行规范办学,在加快普及现代学前教育的基础上,以人本理念为前提,加强人本教育在幼儿园管理中的运用,培养优秀的培训机构和幼儿教师,深入研究科学的、合理的幼儿园管理系统。
参考文献
[1] 李娅佩.浅谈幼儿园管理体制中的“以人为本”[J].华章.2010(35)
教育公平的核心理念归根到底体现于教育过程均等,它在教育过程中的表征不仅仅是教育资源,如师资、财力、教育设施的公平投入,还有教师的职业态度、责任心、敬业精神、对幼儿的尊重、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等。
幼儿教育的公平问题不仅仅是一个资源的占有和分配问题,还是一个关乎教育内容和课程的问题。我们不能将学前教育的公平性简单地理解为让所有儿童都能进入幼儿园并接受同样的教育课程,而是应该为每个学前儿童提供受教育的机会。并为他们提供适合自身情况的有所差别的课程。这就涉及到每一所幼儿园、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涉及到每一个教育的细节行为。因此,促进教育过程的公平首先必须从教师的思想认识开始,从教师的身边小事做起,逐渐找到真正实现教育公平的办法。
那么,我们能为教育的公平做些什么?
教育作为心灵的艺术,其过程绝不仅仅是技巧的施展,教育的每一个细节都应该充满着对人的理解、尊重和感染,应该体现出民主和平等的现代意识。就幼儿园教育而言,就是要让我们的孩子、教师、家长充分地感受到教育的公平。
1 让孩子感受教育的公平。
我们引导教师关注每个孩子的心理需要,给每个孩子展示自我的机会。班上的许多活动都让幼儿充分感受集体内部的民主与平等,如我们的“成长足迹”就是每一个孩子的成长手册,里面有教师对每一位幼儿客观、具体的跟踪观察和评价。教师还给予每个幼儿公平的展示机会,“每日小班长”“快乐故事营”“每日新闻”等活动都让每个孩子有轮流在集体面前表达及参与班级管理的机会。教师也不再是幼儿活动以及作品的唯一评价者,自荐、投票、举手表决给予孩子们相互评价的机会,“爸爸妈妈当评委”更是为孩子营造了民主、平等的氛围。
2 让教师感受教育的公平。
只有教师自身受到公平的对待,才能树立教育公平的意识,从而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孩子。因此,我们注意营造民主、平等的氛围,给予不同的教师展示自我的舞台。如每年暑假,每位教师都有竞聘上一级职位的机会。普通教师可以竞聘班组长。班组长可以竞聘年级组长,而年级组长可以竞聘分同同长,同样保育教师也不例外,我们保证幼儿园的每一位员工都有发展的空间。再如,为了确保区青优、市青优推选的公平、公正,每一位教师都可以先申报园内优秀青年教师,通过教案评选、班级活动观摩,由评审小组推选出园级青优,从而为下一次的区青优储备人才。
论文摘要:新形势下幼儿教育事业的新变化、新趋势对幼儿教师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幼儿教师只有全身心地投入,不断加强自我教育,全面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争做教育的有心人、园本课程的开发者和研究者,同时随时进行角色的转换,才能适应当前幼儿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要求。为此,幼儿教师要树立终身教育理念,积极参加各级各类教育培训,不断加强自我修养,使自身真正获得全面发展。
随着社会和家庭对幼儿教育重视程度的日益提高,幼儿教育事业已步人从量的扩展到质的提高的新阶段,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中心的走内涵发展道路成为当前很多幼儿园所追求的办学目标。很多幼儿园都在办园过程中致力于打造特色、发展个性,蒙特梭利幼儿园、双语教育幼儿园、艺术教育幼儿园、体育特色幼儿园等纷纷涌现。各幼儿园都针对幼儿全面发展的需要,结合优秀幼儿教育理论,为儿童积极创设舒适、愉快的学习环境和活动环境,努力促进儿童健康、快乐成长。提升幼儿教育内涵,打造教育特色,提炼教育亮点,离不开幼儿教师的积极参与和创造。面对新形势下幼儿教育的新变化和新趋势,身处教育教学第一线的广大幼儿教师肩负的是历史的使命,接受的是历史的挑战。教师们必须不断加强自身修养,努力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才能适应新形势下幼儿教育发展的需要。为此,从各个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做到全面发展,才能经得住幼儿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考验。
一、幼儿教师全面发展的双重需要
1.幼儿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幼儿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的核心理念是“以儿童发展为本”。《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儿童是发展的人,同时又是完整的人,有思想、有个性、有感情,是教育活动的主体,关注幼儿园课堂内外的每一位儿童,关注儿童的情绪和情感,关注儿童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培养,是幼儿教育事业发展对教师的要求。要将幼儿教育改革理念充分运用到实践中,幼儿教师应该从各个方面严格要求自己。要在实践中积极进行理论学习和科研,勇于开拓创新,及时总结经验。树立以儿童为本的理念,促进儿童个性和谐发展、知情统一、身心健康。为此,教师既要与儿童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又要正确处理新型的教与学的关系,并在人文关怀理念的指引下,努力培养儿童的科学精神、人文精神,培养儿童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而这一切,仅仅依赖专业知识是难以做到的。因此,要适应新形势下幼儿教育发展的需要,幼儿教师必须通过及时的教育培训来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2.幼儿教师自我发展的需要。根据弗洛伊德理论,自我是从人生而具有的本能——本我中分化出来的,并在现实原则的支配下,对本我进行适当的调控和节制。自我发展是对自我进行锤炼和提升,其过程一般包括预设发展目标、规划发展过程、落实发展行动、检验发展成效等四个程序。自我发展的运行要受到一定因素的推动,如工作环境、工作性质、个人志趣、同伴影响等。这些因素基本可以归为两类,即外部动因和内部动因。
从外部动因看,社会发展和时代的进步对教师职业的要求越来越高,教师必须不断进行知识结构的新陈代谢,不断更新观念,加强创新意识的培养,因为新形势下幼儿教育的发展为教师的教育教学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教师不再仅仅是教育教学活动的消费者和被动的实施者,而是某种程度上的幼儿园课程和活动的生产者和设计者,同时在将活动设计付诸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以研究者、观察者儿童的朋友等身份实践自己的教学设想,创造性地构建开放的、有助于师生合作及儿童独立探究的学习情境,帮助儿童去探究、发现、建构知识,而不是包办代替。
从内部动因看,教师要将自身内在的学科知识转化为课堂情境中受教育者所能接受的知识体系,并非简单的移植才可以完成的,而需要教师在外界因素的影响和他人的指导下,经过较长时间的自我悟性和经验的积累,逐渐掌握教学的基本技能,不断探索教育教学规律,能够从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特点出发,找准受教育者的学习兴趣点,最大可能地为受教育者提供学习支持和服务。从这一角度考量,优秀的教师应该具有像科学家一样的探索和钻研精神,能用理性的目光审视前人的知识,以及自己的教学方法和课堂组织及管理方式,并根据整体的需要及时调整自己,创新自身的工作模式和教学技能,逐渐成长为学者型、专家型的幼儿教师。
二、面对幼儿教育事业的新发展,幼儿教师要积极进取、全面提升
新形势下的幼儿教育事业给幼儿教师带来了严峻的挑战,要求幼儿教师在活动目标、活动结构、教育内容、活动过程、活动评价等方面改变甚至需要悖逆传统的教育模式和思想,从全新的角度审视传统教育观和当前的教育理念,进行理性的思考和甄别,并作出抉择。当幼儿教育的新理念指导教师要着眼于儿童全面素质的培养,要注重活动内容与儿童生活实际、社会发展现状相联系,要与儿童平等交往、共同对话,要用发展的观点看待儿童的成长、用期许的眼光宽容儿童的失败时,很多幼儿教师往往无所适从。新形势下幼儿教育倡导的教育理念和思想无疑警示着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全方位的提升,才能适应当代幼儿教育带来的挑战。
1.育人者先育己。传道之人,必须闻道在先。新形势下教师所需传的“道”具有综合性、全面性、发展性、选择性等特点,因为教师所“育”之人必须能够在复杂多样的社会找准自己的立足点和发展方向,同时又充分具备现代人的各种素养:良好的身体和心理素质,有关爱心,有环保意识,具备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人际关系和谐等。为此,幼儿教师首先要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以身立教、为人师表,以此来影响儿童、感染儿童,做到“其身正,不令而行”。要热爱教育事业,关心、爱护儿童,在人格上要与儿童平等相待、以诚相见,力争做儿童的知心人和朋友。其次要有渊博的知识。成为一名好教师的基本条件之一就是有比较渊博的知识。这里的“渊博”不是指学富五车,而是要求教师能够知识广博、视野开阔。新形势下的幼儿教育内容体系与传统教育有较大的差别,教师自身专一的学科知识体系在幼儿教育面前将会苍白无力。只有拥有宽厚的知识才能全面、科学的设计各类活动和教育内容。再次要有较强的专业技能。随着越来越多的非师范毕业生走上教育教学岗位,恶补专业技能成为很多幼儿园和师训机构的首要选择。毕竟,幼儿教师工作专业化程度较强、工作对象复杂、工作过程烦琐,没有较好的专业素养,将无法很好地驾驭幼儿教育活动和妥善处理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各种事件。
2.做教育的有心人。教育是一项神圣的事业,教师肩负的是神圣的使命。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师应该深刻领会这句话的真谛,幼儿教师更应如此。毕竟每个人在走上社会之前,命运都紧紧地被握在教师的手里。教师的任何言行和举措都很有可能在儿童心中留下印迹,并对他今后的人生道路产生重要影响。因此,幼儿教师在走上工作岗位的时候,要时刻准备着做教育的有心人。
第一,学会关注。在幼儿园内外的教育教学中,在与儿童、同事交往中,教师要密切留心周遭出现的所有现象、事件,关注幼儿园内外的一切,并以教育日志的形式记录下来。全班儿童有没有参与到教育教学过程中?儿童对教师的教学行为和日常行为有哪些方面的语言和动作反应?生生关系、师生关系是否融洽?课内外教育教学事件是如何发生的,结果怎样?等等诸如此类的现象都需要日积月累。
第二,学会反思。反思是对旧有行为及现象的回忆、评价和判断,并作出合理的结论,是一种教师学会自我意识、自我知觉、自我调整的心理品质。美国学者波斯纳认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知识,如果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思考,那么他的发展将大受限制。学会反思,教师将能从经验和教育现象的比较中获得提升,推动教师自我发展的进程。
第三,学会研究。幼儿教师应当是细心的研究者,研究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各种现象和问题,研究他面对的对象——儿童。幼儿教师研究的目的不是为了充实和丰富学术理论领域,而是为了使研究的内容能在实践中得到更好地运用,使儿童能更好地适应时展的需要,使之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和自立性、坚韧性、建设性等现代人必备的品质。
3.做园本课程的开发者。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是课程教学的机械的执行者。教师只按照专家编制好的课程内容和教学履行好自己的教学任务,将教材上的内容照本宣科地传授给儿童就可以了。新形势下的幼儿教育改革打破了这种固定化的教学形式,要求教师能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才能,积极参与园本课程的开发和研究。一方面,幼儿园应充分发挥图书室、活动室、专用教室及各类教学设施和实践基地的作用,广泛利用校外的图书馆、博物馆、展览馆、科技馆、工厂、农村等各种社会资源以及丰富的自然资源,努力开发信息化课程资源;另一方面,幼儿教师要积极配合幼儿园的各种举措,开发并合理利用园内外各种课程资源,丰富园本课程的种类和内容,真正将因材施教落到实处。这说明,幼儿教师不应仅仅成为课程和活动实施的执行者,而要积极参与到课程开发中,积极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能根据所在地区、幼儿园乃至班级的实际,努力挖掘可用的教育资源,通过一定阶段的研究和加工,形成系统的课程体系,并应用到日常的教育教学过程中。
4.能随时进行角色的转换。传统教学观念中,教师主要肩负的是传道、授业、解惑的重任,在教育教学中处于中心地位,是儿童眼中的绝对知识权威。而且教师在传授给儿童知识过程中也始终高高在上,是课堂上的巨人。在应试教育体制下,教师迫于各种压力,往往以挑剔的目光对待儿童。新形势下的幼儿教育理念强调,教师应尊重儿童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儿童的学习需求,使每个儿童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因此,新形势下的幼儿教师应学会角色的转换。教师应甘当儿童知识建构过程的引导者、支持者、参与者,学会倾听、学会商讨、学会欣赏,做儿童的知心朋友,在师生和生生共同学习、探究、交往中随时进行角色的转换。也就是说,幼儿教师除了充当完成自身需要具备的教育工作者应有的角色外,还应该是家长、心理学家、导演、同伴、听众等,让儿童在获得知识、摆脱迷茫和困惑的同时,进行情绪和情感的锻炼和培养。
5.有健康的体魄。健康的体魄是做好本职工作的重要保证。可以想象,一名身体健康活力四射的教师会给课堂带来一种朝气蓬勃充满活力的气氛;而一名体弱多病的教师站在讲台上,课堂就会沉闷压抑,教师有气无力的讲解会影响儿童的情绪,更会影响教学质量,教师自身的发展更无从谈起。健康的体魄是全面发展的重要保障。
三、幼儿教师全面发展的基本途径
成人全面发展的主要途径即继续教育。其中又分为两种形式:教育培训和自我教育。教育培训是通过某类机构或组织采用一定的形式对成人进行的教育,自我教育是成人的自觉学习行为。对于幼儿教师来说,要想在短时间内实现角色的转换,尽快适应岗位工作,最好的捷径就是进行继续教育。
1.积极参加各级各类教育培训。当前对教师进行教育培训的实施者主要是高等院校、教育管理部门、师训机构、学校四类。见习期内的幼儿教师需要参加的是人职培训,有一定工作经验的幼儿教师需要参加专业提升培训。入职培训是对幼儿教师、尤其是非师范类幼儿教师的启蒙教育,对教师今后的专业化发展能产生重要的牵引作用。人职教育运行合理且具备一定的科学性,势必会有效推动幼儿教师角色定位的进程。幼儿教师通过入职教育,可以初步确定自己的职业定向和后期的个人专业发展规划,立志做到:“一年成人,三年成才,五年成师,十年成名。”显而易见,幼儿教师要想功成名就,并非一朝一夕可以成功的,而是要准备接受长期的考验和挑战。因此,幼儿教师要成为学科骨干,成为名师,还需要经常性地接受专业提升培训。现在的幼儿教师基本具备中等教育以上的学历,专业知识丰富。但这并不意味着他在教育教学岗位就有较强的专业能力,毕竟知识和能力并不是成正比的。教师要想顺利地将学科知识传授给儿童,还需要定期参加各级各类专业提升培训,努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课堂组织和管理能力、课堂观察能力、教育科研能力、多媒体运用能力等。教学是一门技术,更是一门艺术,简单的教材教法已经不能适应当前新形势下的教育教学需要。
2.树立终身教育理念,不断加强自我修养。如果把幼儿教师参加教育培训定为“外因”,那自我教育就属于“内因”。按照辩证法的观点,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幼儿教师在成长过程中,教育培训肯定会对他产生积极的影响和作用,但这种影响和作用是有限的,不具备决定性,真正起决定性作用的还是教师的自我培养和提高。在这里,教师的自我教育又分为两种形式:从外延上看是量的积累,如读书、向他人学习、与他人进行研讨和交流;从内涵上看是质的提高,如自我教育意识、自我评价、自我强化等。无论是量的积累,还是质的提高,对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来说都至关重要,而且两个方面都要不断推进,才能在专业发展道路上发挥作用。忽视量的积累,那么所谓的质就是空虚的,缺乏自足点;忽视质的提高,那么前期所积累的量就只能是摆设,不能产生实质性的作用。为此,幼儿教师在加强自我修养的途径选择上,除了自我教育、自我发展,还要虚心向老教师请教。尽管幼儿教师上岗前大多参加了入职培训,但这些培训至多是教师的入门教育,对教师起到的是引导作用,而在实际工作中,幼儿教育教学事件存在较强的复杂性和不可预见性,一些教师由于经验不足,有时会在这些事件面前手足无措。因此,学习老教师的教育教学经验,学习她们处理教育教学事件的方法,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能力,无疑有助于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正是在这样的形势下颁布的,它为教师和家长了解幼儿的身心发展水平和特点提供了具体、可操作的依据和指导。《指南》对于幼儿园保教工作树立以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注重教育内涵发展,全面推动幼儿园保教工作具有指导性。
导向定位:科学保教的方向引领
导向——《指南》的性质
《指南》是引导我国3岁—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方向的指导性文件,它对幼儿园保教工作起着导向作用。《指南》引导教师及家长了解幼儿的基本发展规律与特点,在教育过程中建立对幼儿的合理期待,不要过高也不要过低,从而进行科学的保教。《指南》正是通过这种导向,表达国家对幼儿教育的质量要求。
导什么向——《指南》的目标
《指南》的目标直接指向素质教育。幼儿教育不能急功近利,不能盯着知识技能,给予幼儿的应该是对他现在和未来都有用的东西。《指南》在“说明”里非常明确地指出“为幼儿后继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素质基础,促进幼儿体、智、德、美各方面的全面协调发展”。
怎么导——《指南》的目标体系与教育建议
《指南》的方向引领主要是通过以下策略来实现的:提出一整套幼儿学习与发展的目标和有针对性的教育建议。目标体系是基于科学研究,基于我国国情提出的,是3岁-6岁幼儿普遍应该达到的。不管东部还是西部,不管先进还是落后,都要照着做。目标是每个幼儿身心各方面发展的方向。对于教育者来说,就是要在正确的教育观、儿童观、发展观引导下,促进幼儿去努力,去发展。
板块构建:科学保教的内容体现
《指南》从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领域描述幼儿的学习与发展。每个领域按照幼儿学习与发展最基本、最重要的内容划分为若干方面。
例如:语言领域划分为两个方面:倾听与表达;阅读与书写准备。也就是说,幼儿园的语言教育要从这两方面入手。艺术领域也划分为两个方面:感受与欣赏;表现与创造。强调了艺术领域是人类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重要形式,也是表达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和情绪态度的独特方式,而非技能技艺的学习。健康领域划分为三个方面:身心状况;动作发展;生活习惯与生活能力。凸显了三方面教育内容:一是身体健康,也包括心理健康;二是身体动作和手的精细动作发展;三是具有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科学领域包括科学探究和数学认知两个方面。社会领域的内容包括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
每个方面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学习与发展目标,分别对3岁—4岁、4岁—5岁、5岁—6岁三个年龄段末期幼儿可以达到什么发展水平提出了合理期望,共32个目标。二是教育建议,根据幼儿的学习与发展目标,针对当前学前教育普遍存在的困惑和误区,列举了一些能够有效帮助和促进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教育途径与方法,同时也指出了错误做法对幼儿终身发展的危害,为广大家长和幼儿园教师提供了具体、可操作的指导,共87条教育建议。
五个领域既是幼儿最基本最重要的学习内容领域,也是幼儿发展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方面。幼儿通过这些领域的学习,获得身体的、社会的、认知的、语言的、美感与表现等方面的发展。这种与《纲要(试行)》一致的幼儿学习内容的五领域结构有利于教师实践中的操作,避免实践层面的混乱。
面对《指南》的五个领域,幼儿教师可能有这样的困惑:实施《指南》还需要再贯彻《纲要》吗?其实《指南》与《纲要》在对象、层次、内容、功能等方面是不同的,不能相互替代。不宜把《指南》简单地看作是《纲要》的细化。《指南》的实施将推进《纲要》更加深入地贯彻落实。二者将共同促进幼儿园课程及幼儿教育的改革。
目标体系:科学保教的操作指南
《指南》的五大领域和相应的块面(子领域)让我们了解保教工作的涵盖内容,知道从认知、健康、社会、艺术等方面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指南》对幼儿教育的导向功能则集中体现在目标体系上。
《指南》目标以条目的形式呈现,按领域、按年龄,把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方向一一呈现,清晰明了。它像一本科学保教的操作索引,把教育期待与要求、教育方式方法、适宜的教育内容作细致周到的表达。
目标体系对保教工作的具体指导体现在四个方面。
1.广义学习观的引领。《指南》很多内容是关于喝水、扣纽扣、洗手、交往、礼貌等,在教师心目中,这些属于生活,怎么能算学习?这正是《指南》倡导的广义学习观。生活,不仅是幼儿学习的方式,也是学习的内容。幼儿生活的所有方面,包括吃喝拉撒、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生活中面临的各种环境与问题,都是重要的学习。生活是幼儿发展的重要途径,与上课、游戏、运动同等重要,幼儿参与到生活中就能够获得有益经验。学习就是发展,引导幼儿学习达到发展的结果。《指南》成为幼儿学习与发展共同的目标导向。
2.通过合理期待,反映质量要求。《指南》以一整套科学、具体的目标及指标体系,体现国家对幼儿学习与发展方向的引导与质量要求。
指南的指标体系经过严格的效度检测,并慎重表述,它符合我国各年龄段幼儿的大致水平,具有普遍性、一般性。这些表述通俗易懂,语言准确,条目清晰,层次递进。
研读这些指标体系,我们可以知道幼儿应该知道什么,能做什么,大致可以达到什么发展水平。比如,小班幼儿“感知理解数、量及数量关系”的目标,幼儿大致可以达到:说出物体的大小高低特征、会一一对应数、会手口一致点数、会用数词表达。再例,中班幼儿“具有一定力量和耐力”的目标,大致可以达到:双手悬吊15秒、单脚向前连续5米、能快跑20米左右。所以,指标体系是观察、了解幼儿发展的大致“参照”,可以帮助教师和家长了解和把握幼儿在目标方面的发展状况,根据个体幼儿的特点,确定适合其身心状况的合理发展目标。如果通过观察或者其它途径,发现幼儿在某方面的发展与《指南》的描述有差距,就需要全面地、认真地分析幼儿的现状形成的原因,反思教育,采取有针对性的方法帮助幼儿发展。
当然,这些指标不是幼儿百分百出现的,不排除个别性、差异性、特殊性,应用指标不能绝对化,尤其不能作为量表、标尺来使用。
3.通过领域核心价值,诊治教育时弊。《纲要(试行)》颁布十多年,教师的教育观念不断修正,教育教学水平得到普遍提高。高质量的教育追求永无止境。在实践中,还有很多问题亟待改变。比如,为什么游戏得不到落实?为什么还是上不好课?为什么还有小学化倾向?这些问题在《指南》的精神中,特别在《指南》各领域的核心价值里得到进一步的明确。《指南》告诉我们幼儿园的教育方式是游戏的、活动的、生活的,幼儿的学习是小步递进的。在科学领域,科学教育的核心理念是“探究”,好奇心和探究兴趣是幼儿学习的最强大的动力,保护与发展幼儿这一宝贵的学习品质,是该领域的重中之重。幼儿的数学学习应注重在生活和游戏中感知数学的有用和有趣,初步理解数量关系、形状与空间关系,培养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在语言领域,当前存在的比较普遍的问题是,忽视幼儿的日常口语交往经验,把幼儿的语言学习严重地小学化,误以识字、写字训练作为幼儿语言发展的重点,将早期阅读简单地等同于识字,等等。因此,《指南》强调重点培养幼儿的口语交流能力,提出“愿意讲”“能听懂常用语言”“能清楚地表达”等;在读写准备中强调阅读兴趣、阅读习惯。在健康领域,针对当前幼儿体质下降、运动量不足、运动能力低下的现状,提出了“健康的体态”“具有一定的适应能力”“力量和耐力”等目标,意在引导教师和家长重视幼儿的体质、体能。
4.通过教育建议,反映教育方法途径。《指南》的每一条目标都有相应的教育建议,这是《指南》给予教师和家长最直接最具体的指导。它体现出科学的教育方法,如倾听、鼓励、接纳、支持、创造机会等;体现出广阔的教育视角,在社会交往、社区活动、班级互动、游玩、参观等活动中获得对社会的认识;体现出成人与幼儿的平等关系,及成人的榜样、垂范作用;体现出对幼儿主体的尊重,让幼儿以自己的方法学习与探索。所以,《指南》像一本贴心的备忘录,一本实用的操作手册,为科学保教和家庭育儿提供有效适宜的指导。
指南实施的原则:科学保教的行动规范
《指南》在“说明”部分明确指出,实施指南要把握好四个方面:关注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整体性;尊重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理解幼儿的学习方式与特点;重视幼儿的学习品质。这就是《指南》告诉我们的实施原则。
《指南》认为儿童是一个整体,学习与发展是一个整体,《指南》的领域之间、目标之间、各年龄段典型表现以及教育建议都相互联系,构成一个整体。学习《指南》就要有整体观,防止片面孤立地看待儿童发展及目标系统,要在相互渗透和整合的理念下落实《指南》精神。
《指南》指出儿童的发展表现出阶段性特点,但这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并体现出明显的个体差异。成人要学会等待,要学会让幼儿积累,要会看懂儿童的进程,要充分理解和尊重发展进程中的个别差异,允许他们以自身的速度和方式跨越《指南》的发展“阶梯”。
关键词:体育活动 安全教育 幼儿园
运动课作为向幼儿传授运动的基础知识、让幼儿掌握运动的基本技术、形成一定的运动技能、发展运动的综合素质与能力、提高身体健康水平的一种基本形式,其教学的形式与方法也同样地不再具有唯一性,在实施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我深切感受到了根据幼儿的特点组织生动有趣、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吸引幼儿主动参与,是促进幼儿身体、心理健康的重要前提。幼儿的户外活动是增强幼儿身体素质,提高身体抗病能力的重要活动。要确保幼儿活动的时间,保证活动的质量,增强幼儿的体质。坚持在活动前给幼儿带好毛巾,活动中及时帮幼儿擦汗,根据气候的变化为幼儿增减衣服。特别是在练习跳绳和转呼啦圈时提醒幼儿注意安全,在活动时保持一定的距离。在平时也让幼儿了解生活中常见的一些安全标志,知道遇到困难时一些简单的自救方法。老师们要有高度的责任心,时刻让孩子在自己的视线范围内,排除一切不安全因素,同时对幼儿进行随机教育,培养幼儿自我保护的意识和高度的应变能力。
幼儿园新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工作应把促进幼儿健康成长和保护幼儿生命放在首位。这一核心理念的提出标志着幼儿教育已经充分认识到健康对于幼儿个体以及国家前途的意义,告诉人们强国必须先强身。也就是说,幼儿的安全是一切发展的保障,只有在幼儿生命健全的基础上才能保证其身心健康成长。不可否认,健全的身体是一个人做人、做事、做学问的基础,而保证幼儿的生命安全是幼儿园实施纲要精神的体现。
体育活动能促进幼儿身心的发展,而由于幼儿年龄小,动作协调性较弱,在活动中容易出现摔倒现象,家长都不太愿意孩子参加体育活动,这样就影响了幼儿的身心发展。如何让幼儿参与体育活动,又不受到伤害,这是幼儿教育工作者值得深思和探讨的问题。
一、体育活动中安全教育的重要性
活泼好动是幼儿的天性,他们爱跑、爱跳、爱钻、爱爬,体育活动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之一。由于幼儿年龄小,身体协调能力较弱,运动器官还没有完全发育成熟,在一日生活中经常看见幼儿有时自己走着走着不知怎么就跌到了。而体育活动的开展,正是为了让幼儿在玩中使身体各部分运动起来,在跑、跳、钻、爬中,让幼儿的运动器官得到锻炼,使幼儿身体的协调性、灵活性、柔韧性得到充分的发展。
但是,运动的个体是与其他因素相关联的,幼儿在“动”中,势必会出现因上述原因造成的磕、碰、撞等现象,使幼儿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如何解决这些不安全的因素,让幼儿玩的开心,又能保证其不受到生命的威胁,也就显得尤为重要。体育活动的玩玩、跑跑、跳跳、蹦蹦等游戏的开展和丰富的大型器械活动,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势必吸引幼儿。教师便可在其中让体育活动发挥它应有的价值,增强幼儿动作的协调性和灵活性,加快幼儿自护能力的形成和养成。
二、教给幼儿正确方法,提高幼儿活动质量
幼儿园是孩子集体活动的场所,其中越是幼儿频繁使用的游戏设施或游戏场地,就越容易发生事故,尤其是大型体育玩具器械,也是事故多发地,常常发生一些摔伤、碰伤、撞伤等事故。但不能因为这样就取消体育活动,这是违反新纲要规定的,而且也无视幼儿身心发展的需要,剥夺了孩子活动和游戏的权益。
因此,与其千防万防,不如把活动的正确方法教给幼儿,这样事故发生的概率就会大大降低。如奔跑时不能低头向前猛冲,要观察周围的情况,避免和同伴相互碰撞;踩高跷时要注意把握平衡,适时移动重心;躲闪投掷物时,用双手保护头部;如果感到身体不适要及时主动地告知老师,以便安排休息或适当调整活动量;运动后需做些缓慢且放松的整理性活动。玩滑滑梯时,提醒幼儿双手应扶住边缘两侧从上往下滑,滑下后立即离去;玩攀登架时双手应抓紧架子,两替往上爬,并注意观察周围情况,以免相互碰撞;玩“秋千”时双手应抓紧绳索,作为观众则要保持距离,以免碰伤。
记得有一次笔者带幼儿去玩滑滑梯,一个特别调皮的孩子,就是因为逆行被从上面滑下的孩子撞得摔跤,结果摔破了膝盖。笔者抓住这个教育契机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使幼儿明白不按正确方法玩,不按规则游戏的不良后果及其危险性。活生生的例子让幼儿记忆深刻。他们明白不管任何体育活动都应该遵守规则,按正确的方法进行游戏,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危险事故的发生,保护自己不受伤害。
三、训练幼儿体能,提高幼儿自我保护能力
现在的幼儿多数是独生子女,在家受到精心的照顾和保护,经常听到家长说不许跑、不许跳。久而久之,幼儿运动能力丧失。如中班幼儿有的不敢从小椅子上跳下来,有的幼儿被人家一碰就会摔倒。运动是潜伏着危险,但体育运动不仅可以使幼儿强身健体,同时也让幼儿在体育运动中培养了坚强的意志。孩子们活动得越多,就对自己的把握越大,也就越安全。也就是说,运动经验有助于减少危险。幼儿能从活动中获得处理危险的知识,反之,幼儿如果缺乏与年龄相应的运动经验,那么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就会大得多。
而且,从另一方面来说,幼儿的体能增强了,他自身本能的防御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也就增强了。
四、体育活动中安全教育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