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鲁迅诺贝尔范文

鲁迅诺贝尔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鲁迅诺贝尔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第1篇:鲁迅诺贝尔范文

>> 瑞典文学院院士概览(中) 瑞典文学院院士概览(下) 厦门文学院成立 滑铁卢大学文学院 河北文学院、湖北省作协文学院与作家签约 鲁迅文学院儿童文学作家班结业 作家、评论家的摇篮――文学院 洛阳文学院签约作家:徐根鹏 洛阳文学院签约作家:婧婷 洛阳文学院“青年作家培养计划”启动 昆山国际学校尔雅文学院简介 洛阳文学院开展文化扶贫活动 鲁迅文学院召开青年作家座谈会 重庆文学院第三届巴蜀青年文学奖颁奖 鲁迅文学院第六届高研班儿童文学论坛启动 文学院举办纪实文学创作研讨活动 鲁迅文学院举办文学对话――作家的期待与批评的功能 鲁迅文学院儿童文学高研班赴塘沽进行社会实践 鲁迅文学院儿童文学高研班赴山东进行社会实践 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简介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2014-09-19.

[8]王宁.瑞典皇家文学院院士埃斯帕马克谈诺贝尔文学奖[N].文艺报,1987-07-18第29期(总第545期第6版).

[9]朱安远.有错即改(栏目)[N].南方周末,2013-02-21(总第1514期第A2版).

[10]堵军.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作品暨演讲文库・演讲辞卷(十二)[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4.

[11]朱安远.有错即改(栏目)[N].南方周末,2013-03-21(总第1518期第A2版).

[12]朱又可,姜丰,张洁瑶.这18张椅子,决定着诺贝尔文学奖[N].南方周末,2013-01-24(总第1510期第E28版).

[13]朱安远.诺贝尔和平奖获奖者概览(上)[J].中国市场(营销版),2013,20(25):142-150,152.

[14]朱安远.诺贝尔和平奖获奖者概览(下)[J].中国市场(物流版),2013,20(30):172-179.

[15]李曼.获诺贝尔奖的女性[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7.

第2篇:鲁迅诺贝尔范文

阿尔弗雷德·伯纳德·诺贝尔(1833.10.21~1896.12.10),生于瑞典的斯德哥尔摩,是杰出的化学家、工程师、发明家、企业家。曾被人们认为是“科学疯子”。他一生共获得技术发明专利355项,其中以硝化甘油制作炸药的发明最为闻名,他不仅从事研究发明,而且进行工业实践,兴办实业,在欧美等五大洲20个国家开设了约100家公司和工厂积累了巨额财富。

诺贝尔在少年时代深受英国诗人雪莱的影响,并因此做过想当诗人的“雪莱梦”。成年之后,尽管由于技术发明与商务发展两方面的事务极为繁忙,业余时间很少,但诺贝尔对文学的爱好与他对科学的爱好一样始终如一。可以说,文学与科学是诺贝尔的两大精神支柱。

并非任何人都有资格作为诺贝尔奖提名人,团体提名和自我申请不被接受。文学奖的提名人资格是:①瑞典文学院院士和各国相当于文学院士资格的人士;②高等院校文学教授和语言学教授;③诺贝尔文学奖得主;④各国作家协会主席。

从1901年第一届诺贝尔文学奖至今,在这个以西方作家为主的得奖者行列中,除了刚刚获奖的中国作家莫言,还有几位亚洲其他国家作家的身影,他们是印度诗人泰戈尔、以色列作家阿格农、日本作家川端康成和大江健三郎。

也许因为从来没有得到,所以我们才格外渴望。诺贝尔文学奖设立了百年,在莫言之前,中国作家却无一获奖。鲁迅、老舍、林语堂、沈从文、巴金、李敖几人都曾与诺贝尔文学奖擦肩而过。

莫言(1955年2月17日-),原名管谟业,生于山东高密县,中国当代著名文学家、剧作家。2011年凭借长篇小说《蛙》获第八届茅盾文学奖;2012年10月11日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成为首位获此奖项的中国籍作家。诺贝尔委员会给其的颁奖词为:莫言“将魔幻现实主义与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莫言是其笔名,据说是因为儿时的莫言话特别多,总是因此而惹恼父母。于是为了提醒自己,他给自己改名为“莫言”,时刻告诫自己不要乱说话。

诺贝尔奖之最

诺贝尔奖已经走过了100多年的岁月,成为全球当之无愧的最著名的学术大奖,深受世界各国关注。不过,人们或许不知道,在诺贝尔奖漫长的历史上,也有形形、鲜为人知的趣闻轶事。

1927年10月召开的第五次索尔维会议。参加会议的二十九人中有十七人获得或后来获得诺贝尔奖。与会者中著名学者有:保罗·埃伦费斯特、薛定谔、泡利、海森堡、德拜、布里渊、康普顿、福勒、W.L.布拉格、爱因斯坦、狄拉克、M.玻恩、尼尔斯·玻尔、德布罗意、居里夫人、洛伦兹、努森等。

威廉·劳伦斯·布拉格为最年轻的诺贝尔奖得主。1915年(与其父威廉·亨利·布拉格一起)获诺贝尔物理学奖时只有25岁。

里奥尼德·赫维克兹获2007年瑞典银行经济学奖时已有90岁。为至今最年长的诺贝尔奖得主。

居里夫人和丈夫曾经获得诺贝尔奖,后来居里夫人又再次获奖,而20多年后,他们的长女也和丈夫约里奥一起发现人工放射性物质共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继承了居里夫妇的科学事业。一个家庭有两对夫妇获得诺贝尔奖,其中一人还获奖两次,真可谓当之无愧的诺贝尔家庭。

第3篇:鲁迅诺贝尔范文

中国作家与诺奖的绯闻,最早源自鲁迅。1927年,瑞典文学院院士斯文赫定到中国考察时,与刘半农商量准备推荐鲁迅为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被鲁迅婉言谢绝。鲁迅认为自己没有资格,中国也无人有资格,不愿因黄种人被特殊照顾,也不愿因得了这奖,日后不免做起官样文章。“我眼前所见的依然黑暗,有些疲倦,有些颓唐,此后能否创作,尚在不可知之数。倘这事成功而从此不再动笔,对不起人;倘再写,也许变了翰林文字,一无可观了。还是照旧的没有名誉而穷之为好罢。”此后被提名的还有林语堂、老舍、沈从文、巴金、王蒙、李敖和北岛。诺贝奖提名并不困难,世界各国的高等院校文学教授和语言学教授都有资格做提名人,但最终获奖还需重重筛选。老舍的儿子舒乙说如果不是老舍在1966年在太平湖投水自杀,就会获得1968年的诺贝尔文学奖,结果让日本作家川端康成捡了便宜。这一说法尚未得到证实。而马悦然曾透露,如果沈从文不是在1988年5月逝世,一定能在该年获奖。这话本不应说,按规定,任何与诺贝尔奖有关的事都有50年保密期,马悦然的话目前也未得到验证。真真假假,屡屡与诺奖失之交臂强化了焦虑与渴望。

2012年10月11日,莫言获得诺贝尔奖成为年度最大事件,大大刺激了整个国家的神经,新闻联播插播,领导高调祝贺,各类媒体均置以头条,围绕着他的争议也达到沸点。一部分人的分歧在文学,而围绕莫言最大的争议在文学之外。接踵而来的是各种喧嚣骚动,啼笑皆非。一夜之间,出现了许多印有“莫言”字样的T恤、马克杯、纸扇,莫言家乡花生、泥老虎、洗碗巾等各种物品,要价不菲,比同样商品能贵上十倍。“莫言签名信封”、“莫言真迹”签名书也在网上热卖,真假难辨,动辄标价数千甚至上万元。他的家乡放言斥资6..7亿弘扬红高粱文化,接着就辟谣指责媒体夸大其辞,接着媒体就反击说报道属实,证据确凿愿意当面核实。人们以抢购传说中即将紧缺的食盐的热情抢购莫言的文集,而2012年10月11日之前的二十多年里,这些书都一直静静地呆在书店里,鲜有人问津。传媒集团股价上涨,出版商欣喜若狂,获得了诺贝尔奖的莫言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应。一切都如此亢奋,一切都与文学没什么太大关系。

魔幻现实vs现代性缺乏

颁奖词称:莫言将现实和幻想、历史和社会角度结合在一起。他创作中的世界令人联想起福克纳和马尔克斯作品的融合,同时又在中国传统文学和口头文学中寻找到一个出发点。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会主席佩尔·韦斯特伯格说莫言的作品中关于爱、自然和善良的描写同极其暴力、残酷、血腥的描写一样精彩难分高下,大量对现实的批评,尖锐性在世界文坛罕见。他创作视野宽阔,充满想象力,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作家,在作为文学院院士的16年里,没人能像莫言那样打动自己。写过《莫言评传》的作家叶开是莫言的积极拥趸,他认为莫言以独特的“残酷叙事”建立了一个隐秘的文学王国,是其小说内容的尖锐刺激和语言的恣意令他的作品始终处在争议的旋涡。而德国汉学家顾彬是中国当代文学——尤其是莫言小说长期不断的严厉批评者。顾彬认为,莫言是一个“非常落后”的小说家,他仍旧在用章回小说的传统方式写作,其作品彻底缺乏现代性。自普鲁斯特和乔伊斯以来,现代小说已经不这么写了。拥有现代性的小说家不会再单纯地讲故事,因为所有的故事已经讲完,作家应该集中到一个人——而不像莫言这样仍然在野心勃勃地动辄写几十个人,一个村庄,扮演全知全能的上帝角色。他认为莫言是一个认真、内心开放的人,但能获得诺奖,很大一部分是因为葛浩文的翻译。葛浩文这样的译者深知原文缺陷,翻译非常巧妙,不是逐字逐句逐段,而是整体翻译,很好地规避了作者的弱点。他的阅读经验是,经常会慕译者的名去选择阅读,很多国外的出版社也会因译者的知名度而追随他的选择。“葛浩文”的商标使得莫言在英语世界获得了空前影响力。中国有很多更好的作者,如果葛浩文选择翻译王安忆,也许机会就给了王安忆。莫言的主要问题是没有思想,今年诺奖颁给莫言,也许是某种政治因素起了作用。

清华大学哲学系教授肖鹰认为莫言是一个精明的投机者,也许私德不差,还蛮憨厚,但对政治缺乏常识,和张艺谋是天生一对,把中国最土的一面呈现出来,谄媚西方特有的视角。中国文人,多数软骨头,对政治比较无知,大概是信息缺陷,知识结构缺陷,也是人格扭曲。莫言是他早就放弃希望的作家,后期不仅文才枯竭,叙事极度不能自拔,而且侍权媚贵。另他撞碎眼镜的瑞典学院,在“崛起的中国”高压下终于没有 holding,这些年事过高的评委老爷们在2012年选择莫言,一是为西方(尤其是美国)发现“东方中国”:丑恶而野蛮;二是为中国政府嘉奖的官员作家正名,准确讲,是为中国政府的文化政策正名。莫言正是盘踞在这两个坐标交汇点上的奇魁,不二人选。“1968年,瑞典学院选择川端康成,是选择了日本文化峻冷的优雅与恬和——川端康成的获奖演讲是《我的美丽在日本》;然而,2012年,它用诺奖包装一个浑身脓疮的乡痞作家来为中国文学做世界正名的时候,它无疑是在羞辱中国文化最后的良知和智商!在当前那些政绩官员和捐客评论家们打鸡血式的诺奖热中,保持沉默是唯一适当的表示。正是这些中国人,在2012年10月11日19点以前,还在“为中国”联手抵制和诅咒“诺奖”。中国文学薪尽火传至于今,难道真的除了官办就是洋办?”

第4篇:鲁迅诺贝尔范文

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终落中国,“诺奖”由神话变成国人的身边故事。这个有几千年文学传统的国度,成为一片沸腾的乡土。千言万语,何若莫言。百年中国现代文学的艰难历程和痛苦经验所换得的整体成就,终于在国际上赢得应有的地位。

去年10月11日,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揭晓,中国作家莫言获奖。诺贝尔委员会给他的颁奖词为:将虚幻现实主义与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

莫言本名管谟业,1955年生于山东高密河崖镇大栏乡。他是母亲最小的孩子。和绝大多数那个年代出生的孩子一样,他是被饿大的。他对童年的回忆,最多的就是饥饿。

不久前的2012年12月7日,他在瑞典学院演讲。说他记忆最早的一件事,是提着家里唯一的热水瓶去公共食堂打开水。因为饥饿无力,失手将热水瓶打碎。他吓得钻进草垛,一天没敢出来。傍晚时,他听到母亲唤他的乳名。他从草垛钻出来,以为会受到打骂,但母亲没打也没骂,只是抚摸着他的头,口中发出长长的叹息。

他记忆中最痛苦的事,是跟随母亲去集体地里捡麦穗,看守麦田的人来了,人们纷纷逃跑。母亲是小脚,跑不快,被捉住,身材高大的看守人搧了她一个耳光。母亲摇晃着身体跌倒在地。看守人没收了他们捡到的麦穗扬长而去。母亲嘴角流血,坐在地上,脸上那种绝望的神情让他终生难忘。多年之后,当那个看守麦田的人成为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在集市上与莫言相逢,莫言冲上去想找他报仇,母亲拉住他,平静地说:“儿子,那个打我的人,与这个老人,并不是一个人。”

童年时的经济贫困和政治歧视,直接影响了莫言后来的小说创作。12岁读五年级时,莫言因“”辍学回家,在农村劳动多年。1976年应征入伍,历任战士、政治教员、宣传干事。曾在艺术学院和鲁迅文学院研究生班学习。

自1981年在河北保定的《莲池》第5期上公开发表第一个短篇小说《春夜雨霏霏》始,莫言已发表了八十多篇短篇小说、三十部中篇小说、十一部长篇小说,出版过五部散文集、一套散文全集、九部影视文学剧本,两部话剧作品。他的作品还被广泛地翻译成英语、法语、西班牙语、德语、瑞典语、俄语、日本语、韩语等十几种语言。是中国当代最有世界性知名度的作家之一。

莫言的文学创作,风格独特、语言犀利、想象狂放、叙事磅礴,在新时期以来的中国文学创作中独具魅力。《纽约时报》书评曾说:莫言是一位世界级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日本作家大江健三郎对莫言的文学成很推崇,认为他的创作代表了亚洲的最高水平。

迄今为止,莫言和他的作品荣获了海内外诸多奖项:1987年全国中篇小说奖、1988年台湾联合文学奖、1996年首届大家·红河文学奖、2001年第二届冯牧文学奖、2001年法国儒尔·巴泰雍外国文学奖、2002年首届鼎钧文学奖、2004年第二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杰出成就奖、茅台杯·人民文学奖、法国“法兰西文化艺术骑士勋章”、2005年第十三届意大利诺尼诺国际文学奖、2006年日本第十七届福冈亚洲文化奖、2007年“福星惠杯”《十月》优秀作品奖、2008年香港浸会大学师姐华文长篇小说红楼梦奖、2011年获因长篇小说《蛙》获第八届茅盾文学奖。

第5篇:鲁迅诺贝尔范文

王国维与人交往,除了谈学问或正事,很少闲聊,更不会应酬客套。除学术外,他在古玩鉴赏方面也颇具造诣,于是常有人请他看古器。他给人看古器,倘认为是假的,就会说“靠不住的”——这是假的。请他看的人自然觉得很没面子,就说这个古器色泽如何古雅,青绿如何莹彻,文字如何精致,什么书上有类似的著录,将这些提供给他做参考,请他再仔细看一下。王国维依然不多说,仍是淡淡的一句:“靠不住的。”不附和,也不驳难。

1927年,瑞典文学院拟提名鲁迅为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台静农去信征询鲁迅的意见,9月25日,鲁迅回信说:诺贝尔赏金,梁启超不配,我也不配,要拿这钱,还欠努力。世界上比我好的作家有许多,他们得不到。你看我译的那本《小约翰》,我哪里做得出来?然而这作者就没有得到……我觉得中国实在还没有可得诺贝尔赏金的人,瑞典最好是不要理我们,谁也不给。倘因为黄色脸皮人,格外优待从宽,反足以长中国人的虚荣心,以为真可与别国大作家比肩了,结果将很坏。

1928年,时年26岁,只有小学学历的沈从文被当时任中国公学校长的聘为该校讲师。一部《湘行散记》让这位青年才俊闻名遐迩。沈从文第一次走上讲台,慕名而来听课的人很多。面对济济一堂的莘莘学子,这位大作家足足呆了10分钟说不出话来。开始讲课了,原先准备好要讲授一个课时的内容,被沈从文三下五去二地10分钟就讲完了,离下课时间还早,不知所措的沈从文拿起粉笔在黑板上写道:“今天是我第一次上课,人很多,我害怕了。”于是,全场爆发出一阵笑声。知道后,对沈从文的坦率与真诚大为褒扬,认为讲课“成功”了,因为“率真是最有益于人的学问。”

钱钟书聪明绝顶、人情练达,却天性淡泊。其小说《围城》改编成电视剧后,有关剧组曾付给稿费万余元,他坚辞不受。1991年,18家电视台拟联合制作大型纪录片《当代中华文化名人录》,钱钟书名列其中。摄制组几次与钱先生商议,均遭谢绝。后来,摄制组又做杨绛的工作。他们给杨绛打电话,可得到的答复仍然是两个字:不行。组织者在电话中说:“被录制的文化名人,可以得到一笔可观的报酬……”

第6篇:鲁迅诺贝尔范文

鲁迅先生曾说过一句话:“洋人,于中国人而言,不是‘禽兽’,就是‘圣人’。早些年,外国人侵略中国,可能全国人都把洋人当禽兽,而最近,某些人认为洋人就是圣人。

一块普普通通的饼干,几个美国小孩一吃,便成了“国际口味”,马上被抢购一空;一张平平常常的大饼,送到意大利人嘴里一尝,就是“意大利风情比萨”;一碗白生生的米饭,加上韩国人喜欢吃的辣酱,胡乱搅拌一下后,马上挂招牌“韩国米饭”,宾客如云。照这样看,洋人的嘴,就是“圣嘴”,要是某某餐厅挂出“中国风味”的招牌,定会招来白眼,别人都会想,难道你这餐厅还在“打倒帝国主义”么?中国人的嘴似乎只配啃地瓜、萝卜,“国粹”是万万不可的。

洋人的嘴似乎最具有权威。中国人自己拍的几部大片,国人还没饱眼福,便送到洋人那里去了,人家随变瞅瞅,说几句“OK”,评个什么奖。再拿回来给中国人看,中国人看了,觉得倒胃口,可是又一想,人家这是“国际大奖”,肯定好,应该是自己水平低吧!你看,洋人的品头论足就是权威,中国人认真细致的评论就是水平低。没办法,洋人的嘴嘛,是“国际级!

第7篇:鲁迅诺贝尔范文

中图分类号:I206.7 文献标识码:A

在中国当代作家中,莫言无疑是勤勉而坦率的一个。多年来他一直坚持对西方作家作品的学习,他的作品风格多变,一度被贴上“先锋派”的标签。而莫言对外来文学影响的态度则代表了中国作家学习借鉴外国作家作品不同阶段的典型心态。

1 初期的震惊与模仿

大多数当代中国作家在创作之初,都身处庞大的外国文学体系的影响中。20世纪末期的中国,福克纳、乔伊斯、马尔克斯、大江健三郎等现代主义文学大师的作品已赫然列为经典,对于莫言来讲,这些都是随手可取可用的文学资源,他公开宣称在写作的初级阶段就应该去大胆地模仿、借鉴。其处女作书信体短篇小说《春夜雨霏霏》(1981)就是借鉴茨威格《一个陌生女人来信》的文体与语言表现技巧。

初见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福克纳的《喧哗与骚动》时,莫言表现出的震惊带有普遍性。传统小说表现以情节为主线,语言繁复,而20世纪西方现代小说观念与技巧有了巨大的革新,简洁的现代语言,奇异的文学意象,都与传统小说迥然相异。莫言不由得感慨“原来小说还可以这样写!”20世纪90年代初,莫言走进了北京师范大学鲁迅文学院创作研究生班,获文艺学硕士学位,成长为熟习外国作家作品的学者型作家。在这一时期,莫言学习借鉴外来文学经验,革新文学观念,模仿外国作家作品形式技巧,在自己的创作中大胆进行语言实验,因此他被冠以“先锋派”作家的称号。

2 焦虑与逃离

然而,莫言的小说革新不是一蹴而就的。初期的简单模仿多有失败之处。莫言熟悉现代主义大师乔伊斯及其作品,特别推崇其名篇《死者》,在创作中多模仿其笔法,但也不得不承认自己画虎不成反类犬。

20世纪八、九十年代于中外文学交流史,是乐观而颇有成效的黄金时期。学习西方文学文化的热情,“西学为用”的主导思想,在某种程度上打消了中国作家在模仿外国作家作品时的顾虑,作家们自主自为,坦然将几个世纪以来的哲学名著、优秀外国文学作品一概囊入,表现出极度的震惊与欣喜。同时面对异质文化的庞大文学系统简单化的模仿,难得其神,与本民族文化龃龉难入,也使他们陷入茫然与无措之中。作家在创作中的主体性表现在内容的民族性,创作手法的个人化特色。随着创作的深入,作为中国作家的民族主体性诉求,要表现的民族历史与话语空间的独特性,在学习与借鉴中如何开拓自己的文学世界,都是莫言等中国作家要面对的现实难题。莫言感受到外来影响所带来的巨大焦虑感。1986年,对莫言而言,马尔克斯和福克纳仍然是“灼热的高炉”,而莫言已自喻“冰块”,他只能选择“逃离”。

3 超越模仿:以民间的姿态消解影响的焦虑

此后十数年间,莫言勤于创作,坚持文学实验与革新。在创作中,他依然致力向外国作家作品学习,但其文学世界“高密东北乡”对民间中国的发现,使他的创作根植于挖掘中国民族元素,同时反思一个世纪以来的中国历史及政治运动,其中民族精神的彰显与民族性的批判同在。《红高粱家族》(1987)大胆的表现与抗战激情,《生死疲劳》(2006)审视政治运动中对“人”的立场的坚持,《蛙》(2008)反思计划生育政策粗暴实施中对表现出对生命的尊重,这些都使得他的作品具有某种普遍价值观,并且在国内外获得了普遍认可。2008年10月,莫言获首届纽曼华语文学奖,此时,他已经是一位具有世界影响的当代中国作家。经历了无数艰苦的文学耕耘,他创作了一系列的优秀作品,除上述提到的作品之外,还有《透明的红萝卜》(1985)、《白狗秋千架》(1988)、《天堂蒜薹之歌》(1987)、《酒国》(1992)、《丰乳肥臀》(1995)、《檀香刑》(2001)等。这些作品,坚持了现实的中国的摹写,同时没有中断过文学技巧的学习与实验。

多年来面对外国文学大师作品的焦虑已然逐步消解。2008年,在国内某文学研讨会上,莫言作了以《影响的焦虑》为题的发言,表明了在学习外国作家作品时的态度,他认为没有必要焦虑,外国优秀作家的作品,也是在广泛、大胆地向同行学习、借鉴的基础上创作出来的。他提出中国作家要写出具有原创性的作品,必须向国外学习,同时要挖掘本土民间的资源。

中国当代作家面对庞大的西方现代文学体系的影响,不可避免地产生了强烈的焦虑感。现代西方作家作品裹携着异质文化观念,丰富的文学技巧,极致的文学实验,既使中国作家感到新异的刺激,又要面对东西方不同文化文学系统之间行走的艰难。与美国理论家布鲁姆对西方文学体系中后辈诗人基于文学自我性对前辈诗人的抗拒误读不同,中国作家在面对外来影响时情况要复杂的多。现代性在东方世界的确立,带来了“人”的文学立场,挑战了历史悠久的儒家文化的人伦体系,“狂人”对“吃人”的恐惧自鲁迅以来影响深远。然而意识形态与社会发展状况的差异,决定了文学观念接受的复杂性,其间归化、抗拒与融合皆有,阻隔从未消失。

近代以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主导思想,肯定了形式上的“拿来主义”的合法性,所以,中国作家坦然地学习和承续了现代以来的文学技巧。20世纪种种文学思潮几乎都在中国实验了一番,中国文学面貌大新,产生了一大批优秀的作家。然而,文化观念的障碍注定中国作家“走出去”的道路艰难坎坷。技巧与语言方面的学习与借鉴,必须以民族、民间的生活为表现以及对生命的尊重。

以莫言对20世纪西方现代主义文学大师乔伊斯的创作的学习和借鉴为例。

莫言对乔伊斯《尤利西斯》作品的语体特点、语言变异的借鉴很是生动,颇为有效地增强了本土文学的表现效果。他作品中充满气势磅礴的响音字、形式丰富的叠音词、形象生动的拟声词、生动轻灵的儿化词,与表现主观情绪的色彩描写,陌生化的语言变异包括词的理性意义、色彩意义、语法意义的变异,和词语变形等语言表现的实验,其中多有模仿乔伊斯的痕迹,只是他用得较为保守。《红高粱家族》中奶奶被迫嫁给麻风病人的 一段描写,其中用了“嘀嘀嗒嗒……哞哞哈哈……吗哩哇啦……咿咿呀呀……叽哩(炎欠)啦”五个极其形象并且互相押的韵拟声词,表现主人公内心歇斯底里之感。意识流表现与传统戏剧语句模式和情绪的搀用,使这段文字生动而颇有感性色彩。《欢乐》中“绿浓血”让人想到斯蒂芬回忆母亲临死前吐出的“浓浓”的“绿色胆汁”,“唯二的衬衣”无疑是对斯蒂芬提到的莎士比亚留给妻子的“次好的床”的模仿。

中国当代作家几乎都熟知乔伊斯《尤利西斯》中莫莉那段长达一章的无标点独白文字。莫言早期作品《酒国》(1993)第九章第四节也模仿了这段文字的意识流手法,“想起了幽灵般的非法卖馄饨的老汉和看守陵园的老革命以及那扎着红绸腰带跳舞的茅台酒的精灵和那匹威风凛凛的金毛大狗”,这段文字只采用了小段个人话语独白形式,而非人物内心意识流程的再现。前世界比较文学协会主席,欧洲文学理论家佛克马认为莫言《酒国》是中国作家成功学习借鉴《尤利西斯》现代主义文学手法的典型个例。考虑到读者的阅读难度,莫言的标点去得不够干净彻底,有意犹未尽之感。当然,在面对乔伊斯时,中国作家的焦虑感十分强烈,乔伊斯对20世纪小说观念巨大的、无以避免的影响曾经让贝克特等西方作家都感到无以逃脱,何况刚刚进入世界文学殿堂的中国作家。但这段文字中,莫言可以在民间的、民族化的意象与语汇之中,实现民族化的文学表达,他实现了“挖掘本土民间资源”,借鉴文学技法用于本土文学表现,传统的文学语言鲜活了,民间形态的价值观被赋予新的生命。

《酒国》在文体的杂糅方面也颇得乔伊斯等文学大师的影响。2001年,法国“Laure Bataillin外国文学奖”授予《酒国》,认为这部作品是小说文体的“满汉全席”,融汇了种种小说文体,是一个“空前绝后的实验性文体”。正是这种作品,以反讽、戏仿和悖缪的话语方式成功地表现了作家对中国现实的批判,书中人物丁钩儿墓志铭写道:“在混乱和腐败的年代里,弟兄们,不要审判自己的亲兄弟。”这句话以控诉的姿态表达了面对人性黑暗的绝望和无奈。莫言以乔伊斯式的文体杂糅,沿袭了鲁迅“吃人”批判主题,成就了一部成功的作品——成功的借鉴和与本土化的书写。这部作品长期被批评界忽视,但莫言却认为这部作品是他完美的长篇。

在学习与借鉴中,莫言以他对文学本身的热情和大胆的态度,成功地克服了中国作家身处几个世纪以来世界文学创作繁荣期之后,丰富优秀的外国文学作品的影响之下巨大的焦虑感。他坦然地以开放的心态、积极的态度、向外国同行们学习和借鉴。莫言提出中国作家要走出去,与外国的同行们交往。他以身践行,与日本作家大江健三郎的个人友谊和文学交流,展现了中国作家与世界文学界的良好沟通交流。2012年10月11日,诺贝尔文学奖揭晓,莫言成为首此获此殊荣的中国本土作家。其获奖作品《蛙》中虚拟的日本友人关注中国,家有病儿,读者会自然理解为大江健三郎。而莫言这次之所以能诺奖折桂,与大江健三郎的高调认同也不无关系。1994年,大江健三郎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在授奖演说中就曾提到当时在世界文坛还名不见经传的莫言:“开拓出一条到达和表现普遍性的道路……把我同韩国的金芝河、中国的莫言等结合到了一起。”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是中外文学交往的成功例证。

大江健三郎的创作是东方作家学习借鉴西方文学的成功例证,他学贯东西,精通英文和法文,对西方文学有很深的了解。在诺贝尔文学奖授奖感言《在暧昧的日本的我》中,大江健三郎提到的影响其创作的作家、学者就有乔·奥威尔、米哈伊尔·巴赫金、米兰·昆德拉等十三位之多。正是基于对西方文学系统的整体把握与学习,大江健三郎才能创造出根植于日本却具有普遍性的“形象系统”。莫言也曾坦言对大江健三郎创作的欣赏,言语中间接表达了对西方文学的认同与学习态度。他认为大江健三郎的作品立足日本的现实,受到西方文学的影响,形成风格鲜明的“大江体”文学。大江健三郎在造访莫言老家时更是称其是世界文学的同行。这是两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对西方文学的学习与借鉴是他们共同的创作基点,而以民族民间生命的姿态书写,超越文学技巧与文化域限,彰显文学的普世价值则是他们成功走向世界的原因所在。

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是中国作家的成功,没有尖锐的政治对立,却有观念的根本革新,坦然外来影响带来的焦虑,却能于民间的生命姿态挖掘之中,吸收新的文学文化观念,革新并超越技巧。莫言的创作是中国作家在大胆借鉴外国作家作品文学的观念与技巧,发掘与重整中国民族、民间的价值观念与话语表达之后的成功,在这条路上耕耘的中国作家还有很多,但莫言是其中最为大胆和坦然的一个。他以民间的姿态消解了外国作家作品影响之下的焦虑感,确定了其创作的民族性主体价值与个人化表达方式。莫言的成功肯定了中国作家学习借鉴西方小说技巧,掌握民间民族话语权力的合法性与光辉前景。

参考文献:

[1] 莫言:《两座灼热的高炉》,《世界文学》,1986年第3期。

[2] 莫言:《影响的焦虑》,《当代作家评论》,2009年第1期。

第8篇:鲁迅诺贝尔范文

我是农民,我只懂得春天应该播种,那是我一年中最应该去抓着的时光,因此我会比谁都早起,比谁都更卖力。我知道,我不卖力的话,肚子就要挨饿,我的老娘就会没有粮食吃,我的老父就会躲在角落里掉眼泪,那些沉重的粮税就交不出。我还知道秋天是我最最盼望的季节,这是大地对我一年劳作的回报,是对我一年血汗的嘉奖。所以,秋天一到,我就会迫不及待地拿着镰刀,一路小跑,到我的地里去,大把大把地收割我一年的付出与辛劳。这样的我,叫我去懂什么散文,叫我去当什么作家,这无疑是在赶鸭子上轿。是的,我一点都不懂散文呵,我懂了又怎么样呢?难道我懂了,我的土地就会自动地长出庄稼来吗?难道我养的那些畜生,就会自动长大吗?难道我的老父老母就再也不挨饿了吗?

是的,我不懂散文,我只知道应该给母亲添衣服了,因为冬天要来了,今年可能又要下雪,母亲有风湿性关节炎,又有心脏病,在这样的冬天和风雪里,我不能让我的母亲受冻,我不能让她在屋子里跳着双脚取暖,我不能让她披着棉被看电视,我必须要给她再添加一些衣裳,买不起贵的、买不起好的、买不起名牌的,就买便宜的吧,就买没有名气的吧,哪怕是最最廉价的那种羽绒服也好呵,但这毕竟是一份当儿子的心情,是一份做儿子的责任。我还知道,我的父亲,由于病痛,声带被切除了,他就再也说不出话来,这样的时候,我必须在他的身边,我必须是他的嘴,必须是他的声带,必须是他的喉咙,否则,我的父亲在面对这个世界的时候,该是多么地无助!我不能让我的父亲有一点点无助的感觉,不能让他的生命在老境里寂寞与孤独。是的,我不懂得什么是散文,我不用去懂得这个,只要我懂得怎样孝敬我的父母,怎样才不失去一个做儿子的责任,我就非常非常地欣慰了。

朋友,不要再对我说我不懂散文之类的话了,你懂,就懂去好了,我祝福你,我急切盼望你明天就得诺贝尔文学奖。因为,你我都是中国人,你得了,我会很高兴,我会奔走相告,把这个前无古人的特大喜讯讲给我的妈妈和爸爸听,让他俩也为你高兴,为你祝福。

如果你真的是得了诺贝尔文学奖,我家的地边有很多野花,我会扎一个花环,献给你,如果你还不嫌弃的话,我家的鸡全是土鸡,下的蛋全是土鸡蛋,相当好吃,十分营养,我可以给你提一筐来;还有我家自己做的面条,面质很好,久煮不烂,非常爽口而受吞,我可以给你背一背篼来。在你创作饿了,就吃我送的土鸡蛋和面条。吃了我送的这些东西,如果你再获得宇宙文学奖,那可就有我的一份功劳了。到那时,你可不要直脖直脑呵,不要目中无人呵,不要开口一个你这没文化的、闭口一个你这没文化的呵。到那时,我找你签个名,你可不要假装不认识我呵!

是的,朋友,我不懂得散文,我一点都不知道鲁迅之流写的是什么玩意儿,更不懂得那些长着黄色头发的家伙们写的什么东西,我只懂得我自己记的帐本:用化肥一百公斤,用种子三十斤,那头母猪下了八只小猪,那只鸡下了二十个蛋,买盐用了五元,打酱油用了三元五角,给妈妈买羽绒服花二百六十八元,给爸爸买药花一百二十五元四角,给女儿交学杂费三百五十元,又交补课费二百三十元,又交学习资料费二百一十五元……朋友,你知道吗?我只知道这些,不懂什么叫鸟散文!

第9篇:鲁迅诺贝尔范文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这是朱自清的匆匆里讲到了朱自清非常珍惜时间。比如鲁迅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自己用来写作,不浪费时间。诺贝尔他用了一生的精力研究科学,每时每刻都在学习,不停的努力,可是当他快死的时候,还有许多学问没有学到。这是古时候的人都非常珍惜时间,我们也要珍惜时间,好好学习。孔子还说过一句话:“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时间像急流的水一样昼夜的在流淌着。

我记得爷爷在世的时候,那年他74岁还学英语,白天在忙国家大事,晚上在大声地英语,大声地背着单词。在火车上他照样义无返顾的学习英语单词。

我们也应该像古人一样节约时间努力学习。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