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城市设计分析范文

城市设计分析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城市设计分析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城市设计分析

第1篇:城市设计分析范文

关键词:城市规划;城市设计;设计方案

Abstract: This article from the city planning and design ideas, design principles, design methods and several aspects and puts forward suggestions on the planning and design, hoping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design of modern city

Key words: city planning; city design; design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引言

城市规划设计是在一定时期内城市发展的计划和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是建设城市和管理城市的依据,既能合理利用城市土地,又能保护城市环境。对一个城市进行合理的规划,可以有效地确保该城市居住和生产活动的正常进行,同时还可以有效地预防和解决城市化带来的各类问题。因此,对某城市进行规划设计必须考虑到该城市的长期发展战略,采用可持续发展战略进行规划设计。

2城市规划理念

(1)城市的规划设计应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奋斗目标,以发展为主题,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市场为导向,立足本地资源和生态环境优势。

(2)从可持续发展战略出发,规划城市与区域自然生态系统相结合,充分利用原有的自然景观和新发展的交通区位条件。

(3)贯彻“减量第一”的最基本要求,规划设计时应尽可能降低资源消耗和废物生产,与当地生态环境相协调。

(4)城市规划实施的重点已经从确定开发建设项目转向各类资源保护利用和空间管制。为此,城市开发利用的同时注重对土地资源的保护,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成规模紧凑开发,提高土地利用强度。

(5)应当充分考虑城市的近、远期发展目标,提高城市规划方案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3城市的规划布局

3.1城市规划布局形式

作为城市总体布局时首要考虑要点的城市规划布局形式,如城市用地采取集中布置还是分散布置、组合的形式和规模等,都直接关系到城市内各功能区的用地状况。目前,一般城市规划所采取的基本形态主要是表1所列的情况。

3.2城市内功能区布置

城市是否能最有效地进行生产和生活活动,取决于城市用地是否得到合理的功能组织,在进行城市功能区布置时应重点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便利的交通。城市用地多沿公路、铁路、通航河流等交通便捷的区位进行布置,以降低成本。

(2)工业区与生活居住区之间方便联系。不同类型工业的工业区联系不相同,需要使用大量劳动力或妇女劳动力多的工业应接近生活居住区,而劳动力少、占地大的工业可以距居住区稍远。

(3)合理安排工业用地位置,以减少对生活居住区的污染。对城市环境基本没有污染的技术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行业可以布置在城内的居民区内,而对城市环境污染比较大的企业应布置在远离城市的地方。另外,污染空气以及水体的工业则应布置在城市下风向和水源的下游。

(4)应留有发展余地。因为在城市实际发展中,城市的建设发展总会存在难以预见的变化,所以在城市功能组织上需要留有余地,或者说要有足够的“弹性”。

4项目规划设计分析

4.1 规划构思

(1)“园林名城”的延续和发展。一方面,坚持将绿地系统与绿化用地作为一个首位要素纳入规划设计中;另一方面,引导绿化植被向园林化方向发展。规划时,主要通过大规模的秩序化格局和优美的绿化环境完成对这一特色的准确诠释。

(2)绿色设计——“绿核”与“绿网”。通对“绿核”与“绿网”的有机组织,在创造整体绿化印象的同时,也构筑了整个新中心区的街坊格局。

(3)新中心区形象的展现——集中、高度。充分利用环形道路,形成强烈的张力,从结构上打破原有路网的平淡格局,强调城市的公共核心、东公园和居住区的围合关系,突出城市的公共核心在城市空间中的主导地位。

4.2规划结构分析

规划区域内采取公园和商业商务中心、行政中心互为对景,以公园形成新中心区的中央绿轴。商业商务中心沿绿轴两侧布置,并与行政中心一起共同构成城市的公共核心,则环绕居住区。各分区的主要规划如下:

(1)居住用地规划。规划居住用地约占19.22%,结合交通区位优势主要发展旅游地产,同时承担部分旅游区的后勤服务和保障功能。另外,具体地块居住用地的建设控制指标应符合相应图则的要求。

(2)工业用地。整个规划工业用地约占29.25%。该新城区工业用地全部为一类工业,重点发展现代创意工业,严禁布置污染和费水工业对为工业配套的附属用房(包括办公楼和食堂),其建筑面积比例按下列标准控制:总建筑面积在1万m2以下的,生产附属用房比例不超过20%;总建筑面积在1万m2~2万m2之间的,生产附属用房比例不超过15%;总建筑面积在2万m2以上,生产附属用房比例再酌情降低。同样,具体地块工业用地的建设指标应符合相应图则的要求。

(3)公共服务设施用地。该新城区的公共设施规划布局采用集中布局形式。规划公共设施以结合某火车站的商业服务设施为主,不仅满足片区内部配套的商业服务需求,同时充分考虑外来人口的商贸旅游服务,兼容信息服务、文化娱乐、医疗卫生及公共停车场等设施。规划公共设施主要集中分布于园区核心区域、某火车站周边、吉阳大道以北。保留现状核心区中南部的中学用地,发展为远期的中小学建设用地。学校建筑退让铁路300m,中学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设施对社会开放。

4.3绿化规划分析

(1)为了体现该新城区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战略思想,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紧密结合形成开发区独有的特色。园林绿地的建设与城市建设发展同步进行,使园林绿地在开发区发展的各个时期都能充分发挥其最大效益。

(2)绿化建设体现系统思想,以点带线,以轴带面,与开发区整体绿化景观及周围大的绿化生态背景共筑清晰完整的绿化网络。绿地建设符合多元化要求,以生态型、娱乐参与型、观赏型及防护隔离型等多种型制相结合。注重开发区环境及周围生态环境的改善,创造一个地绿、天蓝、水清的现代工业生态城区,为城市居民提供优美舒适的生活及工作环境。

(3)绿化系统布局上采取点、线、面结合的方式。“点”即结合各个不同性质的用地布置不同规模大小的绿色节点空间;“线”即以南北方向的绿轴及环线为主展开道路线型绿化布局,加强城市道路引线及规划道路专用线的防护绿化建设;“面”即结合紧邻核心功能服务区集中布置了整个地块的主要绿化公园,同时与溪流水景相结合。

4.4道路交通规划分析

结合地形地貌特征,该新城区的路网结构采取自由网格状布置,连接总体规划的道路交通规划,以南北环路作为道路主骨架。道路系统分为城市主干道、区域干道、支路三级。城市主干道红线55m,两侧各20m道路绿化;区域干道红线36m,支路红线14m~20m。

在火车站前设置一个交通集散广场,占地约1.2hm2。加强停车场建设和管理,在商业繁华及人流较多地段修建生态停车场,其规模和数量适中,既要满足停车需求,解决城市中车辆乱靠乱停问题,又要注意土地利用,对建成的停车场加强管理,以免作为他用。 另外,结合该城市新城区交通性道路和现状设置加油站,要求布局合理、服务半径适中,同时避开人流大的商业、居住及大体量的建筑物。

5 结语

总而言之,本文对城市规划应根据可持续发展战略,在城市规划理念指导下,从城市的整体和长远利益出发,合理地进行规划布局。

参考文献:

[1]赵岩,石磊,秦建一.城市规划设计发展方向研究[J].价值工程,2010(29):100-100.

[2]代琳.浅论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的关系[J].山西建筑,2005(19):43-44.

第2篇:城市设计分析范文

设计, 以很好地体现所在城市的特色。本文作者根据城市建筑空间的概念及城市空间设计的要素,分析了城市建筑空间设计与建筑管理的关系,并对提高城市建筑空间设计和建筑管理水平的措施和思路作出自己的看法,以供参考!

关键词: 城市; 建筑;设计;管理

一个城市中各类信息载体的沉淀,特别是传统文化信息载体的沉淀,构成这个城市的基本特色。因此文化是塑造城市特色的重要依据。现代社会城市文化趋同的趋势加速,这是目前整个世界发展的大趋势。它体现了现代科技的发展和地区界限的打破,但这不等于抛弃特色。“和而不同”是当今世界文化的发展方向,只有弘扬各具特色的城市文化并保持发展城市特色,才能维持城市的生命力。一个城市的特色,应该是其地域文化与具体建筑元素完美的结合,使其场所与人的活动浑然一体,相得益彰。从这一点讲,建筑设计就不仅仅是对建筑物本身的设计,还应该包括对建筑周围空间环境的设计,而后者的重要性不亚于建筑物设计本身。

建筑单体的形象是城市形象和环境特色的第一体现者,建筑的形式、体

量、高度、容积率、建筑密度、外观、风格、尺度、色彩、材料等,都将影响到整个环境的整体形态结构和空间环境的构成。建筑设计要很好地表达地方特色,需要建筑师对组成环境空间特色的各种要素深入了解,彻底消化,吸收精华,并通过深入的设计思考,体现在设计作品当中。因而一个成功的建筑创作,不但要涉及到建筑形象的体现,还要涉及到建筑周围环境和空间形象特色的塑造。换句话说,环境空间设计对于一个城市及其特色的形成是非常重要的。

环境设计作为人们工作学习生活等场所的创造,是各种社会意向的物质表达,它所追求的是空间环境的整体目标和价值;它是在丰富的知识和文化历史的基础上,是在了解关于人们如何一起活动、自然界如何活动的基础上,是在了解经济和建筑物的构造与结构技术的基础上来进行设计;它是运用艺术技巧来满足功能、技术和经济需求的综合体。作为一个建筑空间整体,如果只有各种类型的建筑和构筑物这样的单体设计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在建筑各个建筑单体之间有一个联系纽带,就是说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需要各种城市要素之间相互沟通与渗透,并组织贯穿于城市整体空间结构;不应将注意力只集中在细部或某些具体的建筑的形体关系,而要通过对整个空间环境的综合与创造,以获得对自身理想状态的预期与引导,这个纽带就是环境设计。环境设计的核心是环境空间的构成,它是以自然环境、人文因素以及所在城市现状为基础,以城市性质和发展趋势为前提,以确保城市可持续发展为目标,来探索具体环境空间塑造的特性。建筑及建筑环境无时无刻不影响着生活在其中的每个居民,而建筑设计和环境设计的目的是获得更加优良的人居环境。为此建筑师就应该深入了解建筑所在城市的生活、文化传统的复杂性及居民对自身生活状态理解的不同。同时,建筑设计和环境设计应该以人为核心,为人们构建一个舒适、宜人、方便、高效、卫生、优美和有特色的居住环境,从而融入整个城市物质环境和精神领域,以提高人们

的生活质量和促进所在城市的经济文化的发展与振兴。

一个城市居民的生活体现着这个城市的民俗和文化传统,这种民俗和文化传统往往通过城市里每个居民的具体活动而体现。有着悠久历史和丰富建筑、文化遗产的城市,如果保护得当,就会形成强烈的特色和浓郁的文化氛围,也就会产生较高的环境质量。但是,现代城市开发中一些开发商不注重文化传统,片面强调高密度开发所产生的负面影响逐渐明显。

建筑设计和空间环境设计涉及一个广阔的领域,是一个复杂而多元的系统工程。建筑师必须跨越自身的知识和学术的限制,关注环境空间领域和居民对生活质量的各项要求,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和创新精神,力求继承和发扬,才能促进空间环境的持续演化与发展。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的改善,人民对环境空间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并已从单一的房屋需求向追求高质量的自然环境、建筑环境、社会环境转变。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环节之一是不断提高城市建筑空间设计水平,以其为依据科学地进行。有各种类型的建筑和构筑物这样的单体设计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在建筑各个建筑单体之间有一个联系纽带,就是说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需要各种城市要素之间相互沟通与渗透,并组织贯穿于城市整体空间结构;不应将注意力只集中在细部或某些具体的建筑的形体关系,而要通过对整个空间环境的综合与创造,

以获得对自身理想状态的预期与引导,这个纽带就是环境设计。环境设计的核心是环境空间的构成,它是以自然环境、人文因素以及所在城市现状为基础, 以城市性质和发展趋势为前提,以确保城市可持续发展为目标,来探索具体环境空间塑造的特性。

1 城市建筑空间的概念

西方规划理论界认为,赋予某一功能的城市地域范围构成特定性质的城市空间,其性质取决于人类社会交往的不同形式,不同的人文特征。因此, 城市空间既是物化形态,又带有明确的社会色彩。城市空间的构成是个相当复杂的问题,影响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从城市设计的角度看,主要设计到原有城市的形态以及构成空间的各种要素一一城市中的建筑物(构筑物)、道路、广场以及其他各种围合空间的界面。城市建筑空间是物化的,形体的空间,它包括建筑物的内部和外部空间。是城市规划设计工作者根据城市经济增长和城市发展的需要,经过空间艺术布局,精心设计,科学管理而建设起来的城市生活主要场所,是城市空间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 城市建筑空间设计的要素

城市建筑空间规划设计要注重城市整体空间效果。首先是为视觉服务,

把形体设计视为艺术,引起人们对空间的注意,并唤起人们的意识和感情,增加人民的生活经验。其次,要使城市空间结构为人们提供一种视觉上的连续性、流动性和韵律印象,即特殊的视觉秩序。因此,城市建筑空间设计必须考虑到如下的要素:

(1)天际线。建筑物的天际线是城市空间设计的重要要素,处理好人造物体与天然物体之间的协调关系,保证视觉的和谐和建筑物的基本需求。

(2)地平线。建筑物的地平线要处理好人造物体与自然物体的协调关系。人造物体怎样战立起来,怎样升出地面,要注意视觉的舒适性和使用的便利性。

(3)空间要点。建筑物的空间要点犹如文章中的标点符号。它要体现地方性特征,使人们有到达或者离开的感觉,如广场、平台、台阶的上下两端等,都是建筑物的空间要点。

(4)后退。建筑物的后退构成物体的画面和视觉轮廓,好似舞台后部的彩画幕布。建筑物对于道路的距离和入口大门等,均属后退设计问题。

(5)纵深。建筑物的纵深设计要处理好建筑形式与空间的统一协调,使之体现连贯性和流畅性。

(6)升高和降低。这是建筑物从一个高度向另一个高度的过渡,起强调作用,设计时要加强美感和趣味感。例如台阶能把视线从低处引向高处。

(7)凸出和凹入。建筑物的凸出和凹入表现着积极的和消极的流动,说明各建筑物连续性的相互关系和方向的变化。

(8)建筑物与人的关系,即人文尺度。这是建筑物与人及其活动有关的尺度,也是最常考虑的尺度,如踏步高度和门窗高度宽度等。

3 城市建筑空间设计与建筑管理的关系

城市规划是安排城市空间和土地开发的一种干预手段,创造一种理想的城市空间环境是实行这种干预的最终表现形式之一。作为解决城市问题的城市规划,又有赖于解决形体形态的城市建筑空间的设计,若城市建筑空间

规划只停留在二维空间变化,只考虑容积率和经济效益上,没有考虑到城市建筑空间的特性和空间设计的各要素,不考虑城市建筑空间与人类行为的关系,城市建筑空间设计就无法创造出优美的建筑环境和协调的社会环境。这种规划就会失去其真正的意义,而建筑规划管理也失去了其空间干预的重要依据,也只能停留在单一建筑上的管理,无法处理好单体设计与整个城市空间环境的关系,导致城

市空间环境的混乱和城市的不协调发展。因此,城市空间设计的水平,直接制约和影响城市规划管理的干预效果。

4 不断完善和提高城市建筑空间设计和建筑管理水平

(1)转变对城市空间分析角度,丰富城市建筑空间内涵。城市空间是人类活动的产物,分析和研究城市空间,首先应该从分析人类社会活动行为开始,城市空间除对建筑环境进行研究和分析外,还要对人们的生活、习惯、信仰、爱好进行系统的研分析和研究,离开了人类行为的分析,无法对城市空间进行规划和管理。因此,城市空间规划和建筑管理,不应只考虑建筑技术和建筑环境,更应该

考虑到社会空间和人类空间行为。规划和管理应从建筑学、社会学、人类学

和经济学等多角度来考虑问题,不断丰富城市建筑空间内涵。

(2)应从二维平面空间变为三维立体空间。城市建筑空间是一个三维的实体空间,二维平面无法表达三维立体空间的问题。城市规划管理,不改变这种落后的技术方法,就无法进行城市空间规划和管理。比如:城市街景规划、广场规划,必然从建筑形式、建筑高度、建筑层数进行规划管理,而二维平面空间是无法达到这种要求的。如果城市规划只局限于二维平面变化,则只能做到摆摆房子,排

排路子的效果。因此没有三维的空间变化,就没有城市的立体空间。

(3)把单一建筑物内部空间管理变为建筑物内部空间与外界环境的协调管理。建筑物内部的各种功能空间,除与建筑物协调统一外,还应考虑其与外交环境的协调一致。比如:建筑物的出入口与城市道路交通系统的关系,建筑物的附属设施(如烟囱、空调机、电梯房、水池等)与城市空间景观的关系。

第3篇:城市设计分析范文

关键词:生态城市;城市设计;特点;分析

Abstract: With the continuous economic development, people's living standards improve, the conflict between urban development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coordination is important. In this social context, this new eco-city urban ecological development concept and pattern, greatly respected in society. The eco-city and its design features a simple overview and analysis of ecological urban design in order to better adapt to the sustainable and harmonious development between urban development and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Key words: eco-city; urban design; characteristics; analysis

中图分类号: TU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在当代社会发展中,随着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发展、提高,城市建设中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的矛盾、冲突问题越来越严重,如何协调城市经济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实现自然环境与经济建设的和谐发展成为人类研究工作面临的重要课题之一。“生态城市”就是在这种社会背景条件下提出的,它是以促进城市经济建设与自然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为目的的新型城市发展模式。本文就生态城市及其设计的特点进行简单的概述和分析,以期使生态城市的设计更好绿色、环保,符合人们对舒适、健康、清新、安全的城市发展环境的要求,推动城市经济建设同自然环境之间的和谐发展。

一、生态城市及设计发展的概述

城市是人们进行生产和生活的重要场所,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各种破坏和污染环境的问题日益严重,城市的环境承载力面临着重大的危机。在这种社会背景条件下,“生态城市”应运而生。它是一种新型的城市建设发展理论和模式,能够促进城市经济建设与自然环境之间可持续和谐发展。目前,生态城市设计已经成为城市规划过程中的新时尚。

1、 生态城市的含义

生态城市理论是由前苏联的生态科学家——尤尼斯基在上个世纪70年代提出的,它是指在城市规划、设计过程中,将自然生态设计引入到城市设计中来,建立经济高效、社会和谐和生态环境之间的良性循环的集约型人类城市居住区。它将城市经济建设、人民生活与自然环境有机的融为一体,充分发挥人类创造力和生产力,形成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共生结构,实现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和自然与自然之间的三方和谐发展。生态城市模式使城市不再一味的索取自然环境资源,而是去“供养”生态环境,促进人类自身的进化、发展,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2、 生态城市设计的发展

生态城市设计发展过程主要经历了以下三个过程。

1)生态城市设计的发展初期。初期的生态城市的设计思想主要依托自然环境来进行创作,体现城市自然环境与建筑完整关系。设计者将城市的建筑视为自然环境的有机体,运用朴素的生态设计方法,将建筑物与所处的自然环境、建筑材料以及使用者的生活统一起来,形成一个设计整体,体现自然环境同城市建筑的整体和谐。

2)生态城市设计的发展中期。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由于技术革命的影响,自然能源在社会生产生活中得到广泛的应用,随着能源的大量使用和消耗,城市能源问题也开始被人们广泛关注,尤其是对谁能、太阳能、生物能及风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已成为生态城市设计研究中的重点。在生态城市设计中,设计者把城市作为一个高度综合和集中的三维空间,将城市中的建筑、自然环境同能源使用有机的联系起来,形成新的符合设计要求的城市自然环境生态循环系统。

3)生态城市设计的发展新时期。在现今社会时期,随着人们环保意识和对生活环境质量要求的提高,城市发展绿色、环保、节能、低碳,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成为新时期生态城市设计的主题和方向。在设计过程中,依据生态学的原则,运用科技手段协调现代城市的经济系统同自然生物之间的关系,合理利用和保护一切自然能源和资源,增强城市生态循环系统的自我维持、修复、调节和发展的能力,推动城市经济建设的可持续发展,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二、生态城市设计的特点

随着社会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进步,生态城市的设计也越来越体现出其自身显著的特点。

1、 生态城市设计的持续性

在生态城市设计过程中,可持续发展思想始终贯穿全程。通过对不同空间、时间资源的合理统筹配置,满足当代人们的发展需要,同时保证子孙后代的环境利益,实现城市经济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2、 生态城市设计的和谐性

生态城市的设计其重要的特点之一便是和谐性。它包括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和社会与自然的和谐。生态城市的设计是把城市营造成充满生机和人文气息,能够满足人类发展进化需求的集约型人类聚居地,使生态城市具有文化魅力和文化个性,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

3、 生态城市设计的协调性

生态城市设计的协调性主要是协调城乡之间、资源的更新与利用之间、自然与社会之间关系的互惠共生。

4、 生态城市设计的区域性

生态城市本身就是一个区域性的概念,因此其设计也是建立在区域范围的基础上,统一协调和平衡城市区域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制约,建立全球性的生态平衡区域网络。

5、 生态城市设计的整体性

生态城市的设计不仅是追求环境的优美更是对经济、环境和社会三方面效益的整体兼顾和协调。是对人类生产生活质量同自然生态系统之间的整体协调和设计。

6、 生态城市设计的高效性

生态城市的设计是要改变现代城市经济建设中“高能耗”、“低效率”的非循环的生产机制,提高一切自然能源和资源的利用率,做到地尽其利、人尽其才、物尽其用,让能量物质能够可循环的多层次的分级利用,变废为宝,实现城市建设的高效性。

三、生态城市的设计要点

生态城市的基本设计主要有城市居住区设计、城市产业结构设计和城市景观设计三个方面。下面就这三个方面的设计要点进行简单的阐述和分析。

1、 生态城市居住区设计要点

生态城市居住区的设计要遵循生态建筑的相关原则,设计集基础设施、生态循环和人文精神和谐统一的社会生态居住体系。其设计原则主要有三个方面,即绿色环保、节能低碳;加大住宅区的绿化面积;合理布局居住区。

2、 生态城市产业结构设计要点

生态城市的产业应当以代表先进生产力和生态文明方向的产业为主,形成强大的产业生态效应。根据城市产业的实际情况,着眼于全国乃至世界市场的生态化发展要求,科学的设计城市的产业结构。建立以高新技术为主体,以经济循环为特色的生态型产业体系

3、生态城市景观设计要点

在进行生态城市的景观设计时,城市的自然生态系统要由以园林、建筑等为主的自然生态景观和人文景观构成。做好建筑景观的空间轮廓线的设计和规划;在高层建筑和超高层的建筑景观设计上,要适当安插低层的生态建筑。做好江、海、溪、湖等沿岸园林的林带及城市广场、公园的自然和人文设计,将历史传统、人文风情、生活要求和生态环境有机的联系起来,提高生态城市景观的共享性和效益性。

结语:

生态城市设计需要掌握多种城市规划理论和生态学的相关理论,同时还要兼顾到地质、气象、水文、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具有非常强的综合性和专业性。在生态城市设计中,要严格依据设计的特点和要求进行创造性的规划和设计,尊重和保护城市原有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为城市生态系统的多样稳定提供可持续性发展的良好条件和基础,实现城市发展的生态化,为我们及子孙后代建造一个可持续的永久性的生态发展城市,创造多样化的认为生态空间。

参考文献:

[1]廖富强.快速城市化地区生态建设规划研究——以常州市武进区为例[J].硕士,2009(4)

[2]朱坦,吴静.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在生态城市建设中的应用研究[J].现代城市研究,2008(1)

第4篇:城市设计分析范文

关键词:城市;道路设计;要点;分析

中图分类号:F29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城市道路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道路是城市社会活动、经济活动的纽带和动脉,与城市居民的日常活动息息相关。城市道路能沟通到达城市的各个地区,供城市内交通运输及行人使用,便于居民生活、工作及文化娱乐活动,并与市外道路连接承担对外交通。近几年来,城市道路的建设也突飞猛进,产生了许多优秀的道路设计作品,同时也暴露出了许多问题。因此,必须对当前城市道路的设计进行更深层次的剖析、研究和推敲,以便及时解决目前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使我们的设计工作更加科学完善,与时俱进。

1城市道路设计的特点分析

1.1系统性

城市道路工程的建设部门包括规划单位、业主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以及其他相关部门,从立项到竣工验收的每个阶段都需要多个部门的协作。城市道路项目的前期从规划到完成可行性研究报告,需要规划、业主、设计部门的共同参与;后期从设计招标到竣工验收,需要业主、设计、施工、监理、质检等部门的共同参与,确保项目实施顺利。

1.2复杂性

城市道路设计工作涉及到的专业包括道路、交通、桥隧、测量钻探、排水、管线、照明、信号、绿化等,各专业分工不同,在不同设计阶段的侧重点有区别,如道路专业表达的是路线走向、平纵横、路基处理等内容,而交通专业重在表达标志标线、信号控制等内容。

1.3主观性

城市道路项目从方案到实施阶段的过程中,设计工作总是最前面的一个环节,其它部门的工作也是围绕着设计方案进行,各个部门对设计方案提出意见,最终的方案由设计人员综合各方意见,同时运用所掌握的专业知识完成设计图纸,主观性体现了设计人员在项目中的作用与职责,成功的设计使得各部门的工作可以高效有序地进行,使工程顺利展开。

2城市道路的设计要点分析

2.1可持续要点

(1)持续发展。指在不破坏自然环境的前提下有效利用资源,也就是在修建道路时要尽量节约资源,同时有效保护至少维持原有环境。

(2)持续利用。指尽量使用可再生资源来修建、维护道路。也就是使用可循环利用的材料,可再生的资源,降低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3)持续性。指整个道路系统长期保持在一种良好的状态,其原有系统和运行机能保持在一种健康状态,基本上有道路结构持续性、生态持续性、经济效益持续性、社会效益持续性四部分。

2.2设计要点。包括降低能源消耗;减少原材料消耗;减少对环境资源的影响;提高城市社区的可居住性;在项目建设过程中提高可持续性。

3城市道路设计因素分析

3.1适应城市发展的要求

要求城镇各主要用地分区之间有关各类车辆安全、便捷、通畅行驶的道路网,以保证客货运输的通畅和运营经济、节省时间。由于城市居民的出行和货物运输在时间上的错综复杂,加上城乡联系、流动人口的日益增多。往往使城市道路易于出现高峰期的拥挤现象。为了缓解这类矛盾。就要求各种道路在功能和性质上有所侧重,断面组合、红线宽度应各有区别,以适应交通规划所提出的流量、流向、性质的预测,做到人车分离、不同速度的车辆分流。以提高整个道路系统的通行能力。

3.2在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道之间设绿化分隔带

足够宽度的路侧绿化带可以起到滞尘和净化空气、衰减交通噪音和烟尘等作用。据测,在离地面1.5m高度测得的空气含尘量比没有绿地的街道空气含尘量低56.7%,而草坪的飘尘浓度仪为地面的1/5。而公路绿化应以满通功能要求为主,兼顾景观舒适性、生态适应性以及经济实用性;在设计手法上突出简洁、大方,多采用大色块,避免繁杂;中央分隔带以防眩和诱导功能为主;两侧绿化带以水土保持、固坡为主;在苗木规格和数量的选择上注意兼顾初裁效果与成景效果,综合考虑种植费与养护费。以多样性组合、立体栽植方式进行道路绿带的设计,达到防眩、防风、安全、美化等目的进行绿化。

3.3交叉口的设计处理

在设计环形交叉口时,需要在交叉口中心设定一个中心岛,通过环道来组织渠化交通。对于驶入交叉口的车辆,必须绕岛作逆时针状的单向行驶,一直到所要去的路口才会离岛驶出。进、出环的车辆会在环岛行驶过程中处于紊流交织的运行状态。为了避免车辆在环岛交织段出现停车或等让的现象,中心岛的半径必须符合最小交织段长度的要求。因此针对交织段的科学处理,将是环形交叉口设计的关键并会直接影响到环形交叉口的通行能力。一是缩小或拆除环岛,将原来的环岛交通组织方式转变为常规的平面交叉通组织方式。在环岛拆除以后,能有效地增加车道数,从而将原交叉口转变为普通的由信号灯控制的平面交叉口。二是保持交通组织规则不变,但在环形交叉口处增加信号灯管制。通过简单地增加交叉口的信号灯管制来改善行车秩序,由于机动车辆仍旧需要在环岛处做绕岛行驶,对于左转交通量较大的交叉口,其通行能力的提升依旧很有限。三是采用二次停车多相位控制策略,增加信号灯数量且调整环形交叉口的交通组织方式。通过对环形交叉口的交通组织和控制,允许进入环岛内的左转车等待二次信号通过,从而有效地避开了与直行的交织冲突。有利于实现环岛内各向车辆有序、协调的运行。

3.4城市道路建设中噪声的防护措施

道路噪声是世界各国的一大城市公害,严重危害着市民身体健康。各国政府采取了许多措施,如机动车禁鸣,限制高噪声车辆通行,降低车辆自身噪音,提高道路的平整度,建设道路隔声和吸声屏障,加强城市绿化等,收到了一些效果。但大多耗资巨大,效果微小,采用多孔性低噪声彩色沥青铺设道路,大大降低了城市道路噪声带来的环境污染。彩色沥青路面有若干抗磨耐压的小孔,具有较强的吸声功能,汽车轮胎在马路上高速滚动时,不会因空气压缩产生强大的噪声。

3.5城市道路无障碍设计

如今无论是大、中、小城市都在飞速的发展,城市道路的扩建改建情况随时都出现在我们身边,然而很多业主单位往往对施工完成时间要求过紧,设计人员往往是同有经过周密的设计,而忽略了缘石坡道及一些提示盲道的设计。无障碍设计既反映出残疾人克服自身困难,积极融人到社会生活中去的自信、自强、自立精神,又体现出社会理解、关心、帮助残疾人,努力创造条件,方便残疾人的以人为本思想。充分体现人性化设计的理念,严格按该规范设计。

4城市道路设计中做好绿化的作用分析

4.1要注意道路使用功能与美观性的有机结合。设计人员要分清不同性质的城市道路的实际特点,并且还要认真的研究道路使用者的观赏特点,选取不同的绿化方式。道路的绿化部分作为城市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遮荫、遮蔽、地面覆盖、降噪防噪、装饰、防尘以及视线诱导等功能特点,因此设计时要依据城市环境和性质、道路的功能和等级以及自然环境的特点,合理的规划设计,确保道路与街道景观能够有机的结合起来。

4.2绿化对于行驶的车辆要有诱导作用。在城市中的快速路和主干路上,车辆的行驶速度很高,因此驾驶人员的心理出发,也是需要视线诱导的,这也能够提高行车的安全性。在凸形竖曲线道路的两侧以及道路弯道的外侧应种植高大的树木和树种,从而起到良好的视线诱导作用。

5结束语

城市经济飞速发展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为了满足新时期城市道路交通的要求,要综合多方面进行考虑,城市道路设施的规划设计要体现对人的关怀,集功能与环境景观于一体,关注人在其中的生理需求和心理感受,使人们活动起来都能体会到舒适、方便、自然、和谐且美好的感受,从城市道路建设的细节处,更多地体现对人的关怀、关心、帮助和方便。

参考文献:

[1]黄顺泉.新时期下城市道路设计因素的探讨[J].科技资讯,2009(21).

[2]朱世峰.城市道路设计若干问题的探讨[J].山西建筑,2009 (18).

第5篇:城市设计分析范文

【关键词】基础设施 城市建设 可持续发展

一、引言

经过改革开放将近30年,我国城市基础设施状况已得到很大改善,城市面貌日新月异,极大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与发展。但由于原有基础较薄弱,与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相比,城市基础设施仍明显不足与滞后。未来20年,城市化必将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中心内容,也是重要的经济增长点。迅速发展的城市化,将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出了更为迫切的要求。文章正是基于此分析了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现状,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相关的改革趋势。

二、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现状

1.与世界城市基础设施水平差距较大

世界经济的一体化,导致生产要素竞争优势缩小,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对一国或地区的竞争力将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20世纪80年代之后,我国的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但仍然远远低于发达国家的水平。未来城市化必将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中心内容,迅速发展的城市化,将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出了更为迫切的要求。然而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与国外相比,仍有很大的差距,因此,较大幅度地增加城市基础设施的供给自然成为我国广大居民生活和经济发展的迫切要求,并且世界经济的全球化、信息化与网络化本身已造就一批新的城市基础设施,如网络、通讯、卫星传送等。

2.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区域发展极不平衡

由于历史、地理位置、环境、经济技术水平等因素的影响,我国西部地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严重不足,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滞后反过来又制约了经济的发展,形成了恶性循环。而东部地区由于天然的地理优势、优惠的国家政策,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迅速,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巨大的资金支持,城市基础建设的发展反过来又促进经济的发展,形成良性循环。

西部地区的城镇化水平比全国平均水平低5-8个百分点,比东部地区低10-15个百分点。西部地区城市基础设施水平约为全国平均值的70%一85%,东部地区则是全国平均值的110%-125%,中部地区则约与全国平均水平相当。西部地区在经济基础设施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基础设施存量不足(密度低、通达深度浅、等级低)、自我投资能力很差,同时对现有基础设施的利用效率较低。

三、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改革的趋势分析

1.改革的原则和目标

我国城市基础设施改革的原则就是打破垄断、放宽市场准入,坚持谁投资、谁拥有、谁收益、谁承担风险,充分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实行政府宏观指导协调、企业自主投资、银行独立审贷;积极培育多元投资主体、鼓励公平竞争,政府依法保障各类投资者权益和公共利益。其核心是按照市场化改革方向,建立公平的市场环境和合理的投资回报机制。

我国城市基础设施改革的目标是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融资方式市场化、投资决策程序规范化、项目管理专业化、政府调控法制化及中介服务社会化,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新型投融资体制,促进城市基础设施的持续、健康发展,减少财政负担,提高服务效率,改善服务质量。通过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最终建立起市场引导投资、企业自主决策、银行独立审贷、融资方式多样、中介服务规范、宏观调控有效的新型投资体制。

2.改革的主要内容

我国自20世纪末开始了基础设施市场化改革的探索与实践,在此过程中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符合我国符合我国国情要求的基础设施市场化改革理论。该理论的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明确各类投资主体的投资范围和分工,建立政府与市场合理分工的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充分落实企业投资决策权,改革投资审批制度。经营性项目的投资,政府在严格控制规划的前提下,充分放权,鼓励和吸纳广泛的社会资金参与投资。对于价格、收费机制没有到位或带有一定公益性的经营性项目采取公私合作模式吸引社会投资者合作建设。

(2)开放经营性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经营市场,大力吸引包括民间资本在内的各种社会资本进入经营性基础设施领域,为集中政府财力建设公益性项目以及政府退出经营性项目创造条件。同时,积极创造条件,利用特许经营、投资补助等多种形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有合理回报和一定投资回收能力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经营。

(3)规范和完善政府投资体制。改变政府投资项目的管理方式,实行投资、建设、运营相分离,逐步建立权责明确、制约有效、科学规范、专业管理、社会化运作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强化政府投资决策的责任约束,以合同为纽带,实现规范化、市场化的项目实施。引进代建制,积极创新投资和建设模式。

(4)加强政府对基础设施投资的管理和服务。政府从以行政审批为主,逐步转向备案、核准和审批相结合的宏观管理模式。不断减少审批环节,提高服务效率。

(5)推进基础设施投资及经营体制的创新。改变基础设施行业的事业单位管理模式,改组、改造原由的经营机构,使之成为独立核算的经营企业。建立和完善基础设施融资多元化体系。充分利用一国际金融组织(包括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和外国政府等机构)的贷款,这类资金具有贷款期限长(20年左右)、资金供应量大的特点。我国也成立了国家开发银行,基础设施类股份公司己经在上海和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投资基础设施的企业可以通过发行债券集中大规模建设资金。

3.改革的进程

随着我国由传统的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我国基础设施市场化改革也沿着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不断发展,自20世纪70年代至今大约经历了以下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为20世纪70一工作80年代。该阶段的主要改革内容是国家开始重视基础设施建设,初步建立基础设施融资的稳定渠道。第二阶段为20世纪90年代。基础设施建设在改革中不断发展,开始以拓展筹资渠道为主要特征的市场化进程;对向外商和国内经济组织转让国有公路、桥梁、隧道、港口码头等城市基础设施的经营权、使用权和收益权等做出明确规定,吸收外资及国内民间资本参与基础设施建设有了可操作依据。第三阶段从2001年至今。以加入WTO为主要标志,我国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开始按照国际规则扩大开放程度,允许外资

以适当的方式进行投资,改革逐步走向深入,市场化进程加快。

四、结语

探讨了城市基础设施的概念、作用、性质与特征;对我国城市基础设施投资、建设及运营管理现状进行了分析;从投资建设与发展水平、行业管理体制两个角度研究了城市基础设施发展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从我国基础设施市场化改革的原则和目标、主要内容以及改革进程的发展历程的角度研究了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市场化的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鞠齐.基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研究[J].经济研究,2006,(6):44-46.

[2]李初升.对城市经营若干问题的认识[J].南开学报,2005,(2):22-25.

第6篇:城市设计分析范文

BOT意为“建设—经营—转让”,实质上是基础设施投资、建设和经营的一种方式。BOT最本质的特点是使私营企业资金用于公用基础设施建设,其典型形式是:项目所在地政府授予一家或几家投资人所组成的项目公司特许权利——就某项特定基础设施项目进行筹资建设,在约定的期限内经营管理,并通过项目经营收入偿还债务和获取投资回报。约定期满后,项目设施无偿转让给项目所在地政府,项目设施的所有权最终归属于政府,因此,BOT模式有时也被称为“暂时私有化”过程。

简而言之,BOT一词是对一个项目投融资建设、经营回报、无偿转让的经济活动全过程典型特征的简要概括。BOT方式不仅是一个融资的协议,而且还是一个长期专业化的协议。在协议的基础上,公私双方建立起伙伴关系,并向公众提供经济、高效的服务。

20世纪70年代后,无论是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政府的财政预算越来越紧张,而面对的基础设施的需求量越来越大,由政府充当基础设施投资主体越来越困难。BOT方式作为一种新的投融资方式,在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满足了普遍性的内在需求。各国都开始运用这种新的模式进行城市建设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如英法海峡隧道、马来西亚南北高速公路、我国第一个正式批准的BOT试点项目——广西来宾电厂等。

BOT作为一种新的融资模式,操作过程复杂,中间环节较多,涉及到工程技术、经济、法律等诸多问题,需要通过规范的运作程序和比较完善的特许协议来规避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在BOT项目中,最重要的是资金的融资方式、风险的分担、资金的结构、回报率的确认以及政府与项目公司各自的地位等问题,这关系到项目的成功与否和双方合作关系的长久维持。此外,BOT项目需严格控制工程的建设进度和工程质量,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

BOT模式适用于那些投资额巨大、投资回收期长、建成后具有稳定收益的建设项目。经营性政府工程,如污水处理厂、发电站、高速公路、铁路等公共设施具备这一特点。通过BOT模式,政府得以在资金匮乏的情况下利用民间资本进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减少项目建设的初始投入,将有限资金投入到更多的领域。目前,BOT模式在全国范围内应用较为广泛,已成为经营性城建项目中一种较为成熟和有效的融资模式。

二、ABS(Asset-Backed-Securitization)融资方式

ABS是以项目所属的资产为支撑的证券化融资。具体而言,它是以项目所拥有的资产为基础,以项目资产可以带来的预期收益为保证,通过在资本市场发行债券来募集资金的一种项目融资方式。这种融资方式的特点在于通过其特有的信用等级提高方式,使原本信用等级较低的项目照样可以进入国际高档债券市场,利用该市场信用等级高、债券安全性和流动性高、债券利率低的优势,大幅度降低项目融资成本。

同其他融资方式相比,ABS证券可以不受项目原始权益人自身条件的限制,绕开一些客观存在的壁垒,筹集大量资金,具有很强的灵活性。其优势具体表现在:(1)政府通过授权机构投资某些基础设施项目,通过特设信托机构发行ABS证券融资,用这些设施的未来收益偿还债务,可以加快基础设施的建设速度,刺激经济增长。这样,政府不需用自身的信用为债券的偿还进行担保,不受征税能力、财政预算(如发行债券)法规约束,不会增加财政负担,缓解了财政资金压力。(2)采用ABS方式融资,虽然在债券的发行期内项目的资产所有权归SPV所有,但项目的资产运营和决策权依然归原始权益人所有。因此,在运用ABS方式融资时,不必担心项目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项目被外商所控制和利用。这是BOT融资所不具备的。(3)发债者与投资者纯粹是债权债务关系,并不改变项目的所有权益。因而,避免了项目被投资者控制,保证了基础设施运营产生的利润不会大幅度外流。作为业主的政府无需为项目的投资回报做出承诺和安排。(4)减轻了银行信贷负担,有利于优化融资结构,分散投资风险,也为广大投资者提供了更广的投资渠道。

三、TOT(Transfer-Operation-Transfer)融资方式

TOT意为“转让——经营——转让”,此模式是指通过出售现有投产项目在一定期限内的现金流量,从而获得资金

来建设新项目的一种融资方式。在约定的时间内,投资者拥有该资产的所有权和经营权,通过该资产取得现金流量收回全部投资和合理的回报后,再将该资产的产权和经营权无偿转交给原产权所有人。

TOT模式与BOT模式不同在于:TOT模式是投资者购买已经建成项目,政府获得此资金建设新项目,而BOT是投资者通过建成项目,从而得到政府的特许经营权的一种融资模式。

四、PFI(PrivateFinanceInitiative)融资方式

PFI意为私人主动融资,是指私营企业或私有机构利用自己在资金、人员、设备、技术和管理等方面的优势,主动参与基础设施项目的开发建设、经营。在此模式下,私营企业与私有机构组建的项目公司负责项目的设计、开发、融资和建设,项目公司把项目出售给当地政府及相关部门。

PFI模式与BOT模式的区别在于:PFI实行全面制,人包括咨询公司、设计院、监理公司和建筑管理公司,由这些人实施并完成项目规划、设计、建设和运营等,同时PFI模式并不完全遵循BOT的3个过程:建设——经营——转让。根据资金回收方式不同,PFI模式可以分为三类:

(1)独立运作型。基础设施项目开发,遵循“建设——经营——转让”3个过程,在遵循有关法律基础上,PFI公司独立经营、自行收费、自负盈亏,项目期满后转交政府。

(2)建设转让型。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完成以后,政府根据所提供服务的数量等情况,向PFI公司购买项目经营权,不遵循“建设——经营——转让”3个过程,但在一定期限内,PFI公司负有对项目进行维修管理的责任。

(3)综合运营型。对于特殊基础设施项目的开发,由政府进行部分投资,数量因项目性质和规模不同而不同,资金回收方式以及其它有关事项双方在合同中规定,这类项目有时也称为“官民协同项目”。

五、PPP(Private-Public-Project)融资方式

PPP即公共部门与私人企业合作模式,是指政府、营利性企业和非营利性企业以某个项目为基础而形成的相互合作关系的模式。通过这种合作模式,合作各方可以得到比单独行动更有利的结果。合作各方参与某个项目时,政府并不是把项目的责任全部转移给私人企业,而是由参与合作的各方共同承担责任和融资风险。

PPP是一个完整的项目融资概念,其最原始的形式是在1985-1990年备受关注的BOT模式。较早的、比较正式的PPP模式出现在1992年英国保守党政府提出的“私人融资计划”(PrivateFinanceInitiative,PFI)中。当时,PFI模式大多用于运输部门的建设(在英国曾高达85%)。但是现在,作为PFI的后继者,PPP被广泛运用于各种基础设施项目的融资。

确切地说,PPP不是一种固定的模式,而是一系列可能的选择,如服务或者管理合同、计划—建设、计划—建设—运营,等等。这些不同的形式具有一些共同之处:(1)希望转移更多的风险到私人部门;(2)提高工程项目的成本利用效率;(3)提高对社区使用者的收费效率和水平。

城市基础设施是城市综合服务的物质载体,是城市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城市现代化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融资模式只是从形式上对资金需求给予基本保证,但要从根本上克服资金短缺的瓶颈,除了要拓宽融资渠道、采用多种方式、多方面筹集资金之外,还要积极进行城市基础设施领域内的投融资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才能为基础设施项目融资模式的顺利推行提供制度保障,应放松准入限制,促使投资主体多元化,建立以政府为主体、民间和外资积极参与基础设施投资的竞争机制。

参考文献:

[1]邓淑莲.中国基础设施的公共政策[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07).

[2]赵黎明、景春华.城市经营系统[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5.

第7篇:城市设计分析范文

关键词:城市基础设施规划;城市建设;探究;分析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在城市发展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政府相关部门应该合理的规划城市基础设施,加强城市建设,促进城市的快速发展。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很多城市已经重视开发地下空间,大力加强对城市地下基础设施的规划和建设,所以,政府相关部门在城市基础设施规划和城市建设过程中应该重视对地下基础设施的规划和建设,加快城市发展,提高城市社会和经济的和谐发展。

一、城市地下基础设施的现状

近些年来随着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城市化的进程不断加快,城市人口和地域规模不断扩大,从而引发了一系列的城市问题。城市问题的集中表现在城市基础设施的容量不能适应科学技术和生产力发展水平,突出表现在城市生态环境的恶化以及城市交通拥堵。为了能够有效的解决这些城市问题,很多城市都加强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能够使城建基础设施建筑适应当时的科学技术和生产水平,从而能够有效的促进城市地下基础设施的建设。

对于城市合理的开发和利用城市地下空间,科学的规划和建设城市地下基础设施,对于解决城市发展过程中存在问题非常有效的。例如,合理的开发和利用城市地下空间,建设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系统及其相关的交通设施,可以有效的缓解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可是从我国地下基础设施的发展情况看,由于夏季降雨量较大,北京和武汉等城市因为大雨的原因使得城市中出现内涝的现象,有网友笑谈来北京看海,笑过后我们不能不深思,在城市的规划中,人们往往更看重地面以上的建设,而地下工程却被忽视,在大雨面前地下排水系统显得十分脆弱,那么地下基础设施到底怎样才能经得起考验。由此可见,我国地下基础设施建设情况并不理想,无法达到较高的规划和建设水平。

二、国外一些国家城市地下基础设施的现状

从国外一些发达国家地下基础设施建设是现状看,国外一些发达国家的城市地下基础设施建设的非常科学和合理,有效的促进了城市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全面发展。例如,波士顿作为美国历史名城,是交通较为繁忙的城市,为了缓解交通压力,波士顿市建设了地下道路,先后建设了8车道的地下快速路和修一条通向机场的4车道隧道,穿越波士顿港。整个地下基础设施工程包括总长7 8英里的连接线,和以单车道长度计算长度可以达161英里的道路(其中一半以上是地下隧道).以及世界上最犬的通风系统及地下交通事故处理中心等等。并且波士顿市在建设之初,就将地下管线、煤气、电力、电话等全部重新规划建设。不仅可以避免建设过程中市政服务的中断,而且还提供了一个更新城市基础设旌的机会,可以确保今后提供更快、更好、更有活力的城市基础设施的能力。最为重要的地下道路的建设有效的缓解了城市交通拥挤问题。由此可见,国外一些发达国家在城市地下空间的利用方面是非常科学和合理的,将城市地面与地下有效的结合起来,不仅能够促进城市快速发展,而且还能有效的解决城市发展带来的问题。

三、我国城市地下基础设施建设与国外城市地下基础设施建设的现状对比

虽然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已经形成,科学技术不断的发展,但是,我国城市发展速度与国外一些国家城市存在明显差距。将我国城市地下基础设施建设与国外城市地下基础设施建筑的现状进行比较,从中可以发现我国城市地下基础设施发展速度较慢,地下基础设施工程质量较差,建设规划不过周密,遗留下很多问题,无法有效的予以解决,给城市发展带来的一些负面影响。其中最为重要的还是基础设施工程质量问题。然而,国外一些国家城市地下基础设施的规划非常合理,地下基础设施的工程质量很高,不仅合理的利用的地下空间,缓解了地面压力,而且还促进了城市的快速发展。例如,美国城市在建设地下管道过程中,地下管道所铺设的管子的材质是厚15厘米的钢筋水泥,直径梗足有2米,两个人并排在里面跑来跑去斗没有任何问题。虽然大部分时间都似乎是在闲置,但如若遇上大雨大涝,也不会在城里留下积水。至于路面的水泥加厚,都要用最好的材质按最高的要求去施工,20年甚至50年后也不必花钱加固或重修。由此可见,我国城市地下基础设施建设的现状与国外一些国家城市地下基础设施建设的现状相比,我国城市地下基础设施建设情况是非常不理想,地下基础设施的建设工程施工质量是无法与国外一些国家城市地下基础设施建设的工程质量。所以,我国城市在开发和利用地下空间建设基础设施过程中应该进行科学的规划,提高工程的施工质量。

四、我国城市地下基础设施与国外一些国家城市地下基础设施存在差距的原因

我国城市地下基础设施与国外一些国家城市地下基础设施存在明显差距的原因,首先是我国正处于城市化发展阶段,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还不完备,而国外一些国家已经实现了城市化,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非常完备。其次,我国城市经济的发展水平虽然得到的快速发展,但是国外一些国家城市的发展水平已经非常发达。第三,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施工技术相对落后,尤其是地下基础设施建设,然而国外一些国家城市已经应用了先进的科学技术开展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第四,我国城市地下基础设施建设的工程质量较差,无法与国外一些国家城市相比。第五,我国城市地下基础设施建设缺乏前瞻性和宏观性,没有考虑的城市未来发展情况。

五、我国城市地下基础设施未来的规划方向

我国城市地下基础设施在未来的规划中首先应该借鉴国外一些城市地下基础设施建设的成功案例,例如,法国巴黎,巴黎的地下管道工程是世界上最先进的,不但有着强大的排水功能,甚至有些地下管道已经成为旅游景点,供外来游客参观,巴黎的地下工程不论从建造、维护、还是管理上,都有值得借鉴的地方。其次,我国城市在规划未来的城市地下基础设施中,应该从城市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城市的发展情况和发展特点,从城市发展的长远角度出发,对城市地下基础设施的规划要具有前瞻性,保证地下基础设施能够在较长的时期内为为城市发展服务。

六、总结:

通过对城市基础设施规划与城市建设的分析和研究,从中深刻的认识到我国城市在规划和建设地下基础设施过程中应该汲取国外一些国家城市地下基础设施建设的成功经验,根据城市自身发展的具体实际情况作出周密地下基础设施,为城市未来发展做好服务。所以,我国城市在规划和建设地下基础设施过程中一定要从城市发展的长远利益出发,使地下基础设施能够有效的缓解地面压力,促进城市发展。

参考文献

[1]陈立道.地下空间环境设计的有关理论.全国城市地下空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2004.(01)

[2]胡卫民.浅谈城市轨道交通重点车站设计与城市地下空间的综合开发.铁道勘测与设计.2000.(05).

[3]田志宇,何川,苏宗贤.地下工程与山水城市.全国城市地下空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2004.(05).

[4]祁红卫.充分利用地下空间创造城市优美环境.现代岩土论丛.同济大学出版社.2003.(11).

第8篇:城市设计分析范文

关键词:城市规划设计;生态城市;规划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 A

建设生态环境,就要对它的建设有一个良好的规划,在城市建设中要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逐渐改掉现在城市中的不良习惯。对于环境要进行治理,更要加强城市中一些工厂的监管,减少废水废气的排放,还有城市中的垃圾也要进行监管和清理。生态城市的建设,在小的方面就是对提供给人们一个良好的居住环境,从大的方面讲,就是对于我们

国家生态的一个建设。我们必须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来拥有一个良好的生活乐园。

1 生态城市的规划内容

生态城市在进行规划的时候分为不同层次,要对环境的自然属性进行很好的分析,对城市的区位和地形及气候情况要进行很好的掌握,同时对人们的活动情况也要进行掌握,这样能够更好的达到物尽其用的目的。还要对社会功能属性进行分析,城市在发展过程中社会经济和城市功能是非常重要的,这两个部分中的各个组成部分都是相互联系的,同时对整个城市的发展都有很大影响。城市在发展过程中对历史文化属性也要进行重视,这样能够更好的对城市的历史进行传承,同时也能更好的加强人们对历史文化内涵的掌握。在进行城市规划和管理的时候,在规划意识方面要进行提高,这样能够更好的完善规划管理体制,同时也能更好的确保规划计划能够顺利的按期实施。在进行城市规划的时候要对区域经济进行很好的分析,同时对资源要进行充分的开发和利用,这样能够更好的实现生产力和功能方面的互补,城市在发展过程中对城市规模和城市的环境容量也要进行分析,这样能够更好的科学的建设城市,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能更好对城市土地进行合理的利用。城市人类与环境的协调:人口的数量与结构,要与社会经济和自然环境相适应,抑制部分区域过猛的人口再生产,以减轻环境负荷;土地利用类型与强度要与区域环境条件相适应,并符合生态法则。

2 城市建设与生态环境现状

近年来,我国在城市建设方面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在发展过程中还是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不解决,对整个城市的发展都会带来很大问题。城市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管理水平低、城市建设方式不科学和城市经济发展过程中对经济效益过分重视,这样就导致城市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污染非常严重的情况,同时在生态环境方面也出现了破坏非常严重的情况。城市在发展的时候对周边的环境也带来了影响,水资源的污染和水土流失严重对城市发展都有很大影响,不仅对城市居民的生活带来了影响,同时对整个城市经济发展也带来了影响。

3 城市规划中规划生态城市的具体措施

3.1 科学编制生态城市规划

在进行城市建设和发展的时候,城市规划是非常重要的内容,同时也是城市建设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在编制城市规划的时候要非常的科学,这样能够更好的改善城市发展环境。在新的时代,城市规划发展也要与时俱进,现在,人们对生态保护是非常重视,因此,在城市规划方面要对生态环境进行重视。生态城市建设不仅仅能够在经济方面获得更好的发展,同时在生态经济方面也能够获得更好效果。在城市规划中,对生态环境和环境质量改善都非常重视,这样就使得城市在发展过程中要对经济、社会和环境问题分析,这样能够更好的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3.2 精心做好生态城市设计

在编制生态城市规划的时候,要做好生态城市设计,这样能够更好的实现城市生态建设目标,同时,对不同的城市进行生态环境和城市发展的时候都有不同特点。在进行基本设计的时候,城市景观设计、城市产业设计和城市住区设计都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城市景观设计方面要实现建筑和园林共同发展,可以将街道建筑景观设计和生态环境进行有力的结合,这样能够更好的对江河湖泊进行保护,同时在城市发展过程中也能更好的对生态环境和城市文化进行更好的发展,实现生态效益和景观效应更好的结合。对生态示范园区建设也要进行重视,可以以高科技产业作为主导,建设循环经济,同时在旅游、教育、医疗和文化建设方面也要进行重视,建立生态产品开发,同时也能对产业格局进行调整和改造。实现产业的生态转型,能够提高生态经济在城市发展过程中的比重,同时对企业的发展也要进行环境信用评级,这样能够保证企业在发展经济的时候对环境保护更加重视。

3.3 充分利用自然生态基础

大江大河是我们城市的集中地带,对我们建立生态型城市是十分有利的,我们不仅要利用,而且要对生态环境进行保护。原始的生态环境具有无法比拟的优点,任何人工建造的都不可能比它更好,所以我们必须采取一切措施尽可能的保护原始的生态环境,还有在保护的基础之上,对原有的生态资源进行提升,通过人工来对原有的资源进行完善。只有充分的利用生态资源,建设生态型城市,才可以更好地建设城市的发展。

3.4 保护城市内外生态廊道体系

城市生态环境的规划包括城市内外环境的设计。在城市层面主要内容应包括确定城市的发展边界和缓冲区、保护城市内外联系的生态廊道,具体到更小尺度上应涵盖控制地块的绿色容积率,绿色容积率是城市规划和建筑的生态量度。近些年,规划设计者已经认识到了生态保护和城市发展之间的密切联系,逐渐的将绿色生态概念融入自己的设计中。在实践中我们也发现,将植物与建筑设计结合起来可以实现建筑物的更全面的使用,不仅有助于扩展建筑景观,还能同时为建筑物降温,减弱城市热岛效应现象。在水文方面的优势则表现为,能够有效的锁住降水,防止水土流失。因此,城市绿化已经逐渐成为了一个城市规划质量的考核指标,并在城市建设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城市的绿色容积率,即综合绿化面积,已经成为有关部门在城市建设的过程中要考虑的重点问题。

3.5 积极推广绿色运动

目前一段时间,很多西方发达国家广泛地掀起了所谓的“绿色运动”,同时总结出了一套特别具有新意的环保理论。其中的要点有下列这些:合理的利用绿色能源。运用地热能、太阳能、温差能、风能、生物能、水能以及潮夕能等不具有污染或只有很轻污染的能源。

而且这些能源是可再生的,运用这些能源代替那些污染比较严重而且没有再生可能的能源,例如用于燃烧的煤炭和石油等等;同时在工业生产当中积极开展绿色工艺的推行,生产的产品尽量以绿色产品为主,并将各个城市的废弃污染物加以处理以及进行再生利用;运用绿色的交通系统,使用有轨电车、地铁、公共汽车、太阳能和电动汽车各种交通工具的行为进行鼓励。对绿色建筑加以积极推行,绿色建筑不仅可以节能防噪以及减少污染,还能在建筑中运用隔音和隔热等方法。

4 结束语

近年来,城市在发展过程中城市化水平非常快,而且,在进行城市规划的时候,人们对生态规划是非常重视,这样就使得在进行城市发展的时候要将生态保护和经济建设进行结合,这样能够更好的保护居民的生活环境,同时也能更好的保证城市在发展过程中获得可持续发展。在进行生态城市规划的时候,也是存在着很多问题,对出现的问题要及时进行解决,这样能够促进城市发展。

参考文献

[1]梁作臣.浅析我国生态城市建设的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J].天津科技,2010(02).

第9篇:城市设计分析范文

关键词:城市建设;绿色设计;原则;运用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along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economy and society, all countries in the world began to implement the strategy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ur country is still belongs to developing countries, therefore, wil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s one of our basic principle of development. With a "green" vocabulary will often appear in our life, for example: "green Olympic", "green food", etc. People further understanding of the concept of green, it also represents our country is going in the direction of the ecological development. So, can really understand green concept is not the simple. In recent years, although our country economic obtained fast development, however, China's green design is still in the primary stage of development. This article through to the basic principle of green design the deep discussion and analysis, found in the construction of urban green design need to pay attention to the various issues.

Key words: the city construction; Green design; Principle; use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前言

目前,我国将可持续发展战略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战略,同时也提出了更多新要求,使我国的城市发展和建筑的观念、设计等都得到了巨大发展。我们所说的“绿色设计”就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种具体表现。由此,各种“绿色”概念都显现出来。把建筑构思纳入到循环的体系中,遵循绿色设计,从而进一步提高环境质量。

2绿色设计的各项基本原则

城市建设中绿色设计主要以尊重生态和环境作为出发点,始终坚持生态设计原理,这样才能建设出人们最理想的居住环境。以下就是城市建设中绿色设计必须要遵循的原则。

2.1尊重自然客观发展的原则

绿色设计的基本内容需要尊重自然客观发展规律、生态优先的原则,首先要摆脱传统的以人类为中心的陈旧思想,要充分发挥出人是自然的一部分,对自然抱有一种感恩的思想,转变传统的生态道德观念,并及时建立新的、符合现代生态发展的观念,不要去破坏环境,而是更多的要尊重环境,将最大限度的掠取变为珍惜。这样,才能使城市建筑中的绿色设计充分发挥出来。

2.2整体优先的原则

建筑属于是一个比较开放的体系,应该和环境相结合组成一个有机体,城市建设中绿色设计应该最大限度的追求良好的环境效益。将局部利益放在整体环境利益范围上去考虑,短时期利益应该服从于长久性利益,同时也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

2.3集约化原则

受生态进化的影响,城市建设中绿色设计要始终坚持节约资源的原则,当代的设计由传统粗放型逐渐向集约型道路发生转变。其中,集约化主要追求高效空间和建造节能,使生态平衡的建筑物。一方面,随着城市化发展步伐的加快,不得不在大量开发有限的土地资源,由此看来,城市立体化成为了未来发展的趋势,因此,我们要科学、充分的利用地下空间资源,将城市地上和地面连接成一个有机整。在进行城市建设过程中,科学、合理的安排空间,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空间的利用效率。另一方面,在对城市建筑进行绿色设计时,尽量避免资源与材料的过度消耗和浪费。对可再利用的材料要循环使用。可以对使用材料加以深入研究,研究更新的材料。

2.4本土化原则

城市建设中绿色设计应该和本地区的气候特点、地形条件等结合在一起,并且将地方文化和风俗一直延续下去,科学、合理的利用地方建筑材料,同时要将最新的技术和地方建筑技术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事实上,“绿色设计”并不是一种设计标准,却是一种全新的以绿色为主题的设计方式。第一,这就需要不断的调整目前人们的生活方式,而且和生态发展保持一个平衡状态;第二,对于目前的建筑师来说,首先应该转变传统的观念,用最新的态度对待潜在的各种影响因素,例如:结构设计、材料的使用、技术的运用等,这些都需要通过已有的巨大成果,用刻苦钻研和不断创新的精神去开发更新的技术,必须保证这些新技术要和生态环境和居住环境和谐发展。

3城市建设中绿色设计需要注意的各种问题

3.1科学认识绿色设计等的概念

在城市建设的规划设计中,绿色设计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然而,由于传统的“绿色”概念只重视面积大小和服务质量好坏,而是当交通与建筑都已经计划好之后,再在其中插缝添加,所以,并没有完全发挥出生态意义的作用。然而,我们所说的“绿色建筑”指的是城市建筑在设计的过程中考虑到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同时要求在施工阶段尽量不要影响周围的环境,而且建筑物在投入使用之后可以提供给人们一个健康、舒适的空间,同时当建筑物在拆除后也不会破坏环境,只有这样的设计,才可以称为是绿色设计。

3.2正确处理好整体和局部之间的利益关系

绿色设计理念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有相同的理论观点。但是,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很多利益应该和每一个时间段内的群体相对应。在通常情况下,局部利益都是在操作整体利益,可能会导致短期利益提前预支了后期阶段的利益,如果只注重大量吸引资金投入,可能会导致土地利益变得没有秩序,甚至将上前年的生态景观系统给破坏了。现如今,受经济体制的影响,通过强制性的手段再加上道德的约束转变为价格信息的功能却是非常低的,所以,经济利益的诱惑问题是城市建设绿色设计的一个较大的制约因素。

3.3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相脱离

对城市建设中绿色设计的研究,设计到很多学科间的知识,理清理论知识结构并非简单之事。但是,由于目前存在一个非常明显的问题,就是建筑界理论知识的研究以及实际相脱离。在一定程度上是不利于绿色设计理论知识顺利发展的,同时也不利于在实际生活中广泛的推广和使用。比如:建筑物设计的本土问题,首先要进行大量的走访调查,通过深入的调查,不断的积累,这样,才可以使绿色设计在建筑上得到很好的应用,并有所获益。

3.4正确认识学识理想和职业利益之间的关系

在城市建设方面由于长时间受学识理想和职业利益的诱惑,使得绿色设计和其它理论知识、思想、道德理论之间的联系更为紧密,同时也使得设计师的职业道德以及强烈的社会责任感都显得越来越重要。具有较强的精英意识或者是不负责任的消解思想都不是我们所需要的,实现理想环境主要取决于设计师的知识、思路、决策等方面。所以,设计师的责任感应该把人们的利益放在个人利益之上,同时要把社会公众利益放在业主利益之上。

3.5正确看待建设问题

事实上,绿色设计涉及到很多方面的知识,同时也会有很多影响因素,导致评价系统也会更复杂,绿色设计需要很多学科共同相结合的才能取得高效的成绩。但是,由于上述评价体系存在很多问题,导致城市建筑的评价体系通常情况下定型比定量要多很多,对评价体系的内容认识也比较模糊。这种评价体系可以通过统计学的内容加以参考,同时,建立各种评价体系需要有多个学科之间的共同协作。

4结束语

总体说来,近几年,随着经济和社会的飞速发展,世界各国都开始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因此,将可持续发展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发展原则。带有“绿色”词汇会经常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人们不断深入对绿色概念的认识,这同时也代表着我国正在朝着生态化的方向发展。所以,能够真正理解绿色概念其实并不简单。近几年,尽管我国的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是,我国的绿色设计仍然处于初级发展的阶段。因此,把建筑构思纳入到循环的体系中,遵循绿色设计,从而进一步提高环境质量。建筑物在投入使用之后可以提供给人们一个健康、舒适的空间,同时当建筑物在拆除后也不会破坏环境,只有这样的设计,才可以称为是绿色设计。对城市建筑的绿色设计问题要经过一个长期的研究过程。

【参考文献】

[1]张勇.绿色设计在室内装饰中的应用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1(23).

[2]张翔.绿色设计在住宅建筑中应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1(16).

[3]王启见.绿色设计在城市建设中的应用[J].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