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体育教育的问题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我国的体育教育起步较早,但真正的发展最近几十年,大部分老牌体育院校的实训设施陈旧、落后,尽管这些年一直在呼吁要加强体育教育的建设,但由于国家、地方政府的财力有限,发达地区有所改善,但西部及落后地区的体育投入还非常欠缺。先进的体育设施的建设是需要有相当的奖金投入。
1.2体育教育教学方法结构体系还不完善
在教学方法改革方面也进行了多方的探索,但至今我国还没有一个完善、科学的体育教育教学方法分类体系。合理的分类是构建、完善教学方法体系的基础。忽视了教学目标与教学方法的关系,也忽视了教育对象的特殊性。教育对象是教学方法选择的基本标准,选择教学方法必须考虑教育对象等其他因素。体育教学方法的内容显得陈旧。教学方法分类体系是否科学,直接制约着教师方法选择的行为,也即教师能否正确选择教学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与教学方法分类体系的科学性、合理性程度。纵观体育教学20多年来的改革,取得了很多成绩,但从目前情况看,仍未能摆脱旧的传统教育方式,在有序的教学过程中,没有长远的整体设想,多采用单效能的教学手段,缺乏定性和定量的结合,不适应当前教育发展的需要。
1.3体育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高
我国体育教师队伍建设存在一定的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校体育教师队伍建设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特别是近年来教育体制改革为体育教师队伍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由于计划经济体制下高校体育教师队伍的管理方式和运行机制依然影响着人们的观念和行为,使得高校体育教师队伍建设仍面临一系列的问题。目前,高校体育教师队伍普遍存在着优秀人才匮乏和人员过剩的问题,一方面急需的人才难以引进,原有的人才不断流失,造成骨干教师队伍的不稳定;另一方面,人员过剩,富余人员难以流动。竞争激励机制滞后。没有形成合理的竞争激励机制,人才不能合理流动、配置和使用。
2我国体育教育教学方法改革的对策
2.1加大对体育教学手段、教材内容的改革力度
体育教育是专业教育,必须保证鲜明的专业特点和基本的专业质量,一定的专业特长应是未来人才全面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体主能教育要强化创新能力,学校在教学改革上,要注重调整课程结构和课程设置,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手段。
2.1.1教材内容的改革
目前体育教育教材不能完全适应体育教育教学的需求,教材内容滞后于技术的发展,传统的教学大纲、教材内容已不能适应新时代大学生体育教学的需要,必须进行彻底的改革。选择最佳教学内容,必须考虑学生获得运动能力的长期效果和短期效应的一把体育教学内容与竞技体育项目有机地结合,把增强学生的体质和身心健康与社会体育密切联系起来,以达到终身体育的目的。
选择教学内容时要体现高校体育的特点,项目要少而精,既要符合体育教学规律,又要符合学生的心理要求,尽量增补学生感兴趣且愿意学的新教材。为此,必须研究先进的教育教学思想,结合科学技术的新发展、新成果和新动向,不断充实和更新教材,将过时的内容及时删除,将新的、实用的以及具有地方特色的内容适当充实到教材中来,借以丰富体育教育的教材内容,做到教材内容与实际教学内容及培养目标相匹配。
2.1.2教学手段的现代化
信息技术为体育教育提供了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改变了传统的教育方式和教学过程。信息技术作用的发挥,可以促进教育教学的改革,突破学时、课程、专业以及年级的限制,使教学方式灵活多样。体育院校应注重将信息技术手段用于教学,积极发展电化教学,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等辅助教学载体,形成全新的现代化教学和学习模式。
2.2加大对体育教育教学改革投入
目前,国家及各省都出台了不少加大体育教育投入的政策,但在实运作中,很难得到落实。而学校的建设、更新增加设备,几乎全部靠学校自筹,这对于正处于转型期的体育教育改革与发是极为不利的。因此,政府在加大体育教育投入的同时,必须确保对体育教育的优先发展权。
2.3建立完善体育教育教学改革体系
现行的体育教育教学评价体系是以学科知识为中心,应逐步建立新的评价体系,以学生全面发展为中心,以学生的素质或能力发展水平、知识结构、基本技能熟练程度为标准,以素质测评、技能考核、知识考试为手段,从而促进学生素质的发、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提高。在构建体育教育教学体系方面,必须始终坚持与社会各方面、多层次的人才需求相适应,与社会的产业结构、人才结构、就业结构相匹配。坚持体育教育与体育培训并举,初、中、高相互衔接,并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的体育教育体系。这是从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出发而制定的。在速度结构和发展模式上,必须始终坚持实事求是、分区规划、分类指导的原则,不能搞一刀切。
2.4完善师资队伍,促进体育教育改革
在人才竞争目趋激烈的新形势下,我们要从学校手存发展的高度来认识人才工作,把体育教师队伍的建设当作学校立校之本、建设之基、发展之源,大力实施人才战略,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为建设一流体育院校构筑人才高地。要确立外部引进与内部培养并重的思路,队伍建设的中长期规划,使师资队伍建设有规划、有目标、有任务、有措施、有落实,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好局面。
3我国体育教育教学方法改革的发展
3.1社会需求原则,明确体育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定位
体育院校定位选择和特色追求在谋求一流体育院校形成中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以就业为导向,要解决好体育教育教学改革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的定位问题。体育教育的自身地位是由社会需求决定的,越是符合社会需求的,就越是价值的。因此,体育教育必须确立科学的质理发展观,坚持市场需求原则,以就业导向,准确定位,培养市场真正需要的人才。
3.2加强品牌效应,提高体育教育在市场的竞争力品牌
主要体现在师资和专业两在层面,发展竞争力主要反映在人才的培养质量上。体育教育资结构包括个体结构和整体结构。二者相辅相成。高学历结构群、高职称结构群必然涵盖着有学科带头人、学术骨干而构成的学术梯队。因此,建设体育教育的师资队伍,必须确立师资队伍的发展。体育教育教学改革建设以应用开发为主线,建设应用性专业,强调体育专业应用价值。
一、当前中国大学的体育教育改革潜在的问题
1、缺乏基本理论
近几年,我国对大学体育教育改革的力度不断加大,但大学的体育教育质量依然没有很大的提升,甚至是呈下降趋势,究其原因则是没有一个科学性的、系统性的、权威性的基本理论的指导,这种缺陷是极其致命的。只靠大量引进国外的新概念,使用一些十分牵强的专业术语,有时甚至不惜用杜撰的名词进行组合使用,这种盲目引用丝毫不与本国国情相结合的概念术语,不仅不能促进大学体育教育的改革,相反,将使教育体育理论体系变得十分混乱。基本理论知识在十分科学、系统、权威的情况下,能够很好地对实践进行指导,不至于让大学体育教育改革如此随意和盲目。正因大学体育教育缺乏基本理论,所以,现代中国大学体育教育改革无法高效有序地开展。
2、陈旧的体育教学观念和落伍的体育教学方法
我国大学体育教育改革起步晚,“体质教育”的教育观念根深蒂固,认为大学体育教育就是使大学生身体素质提高,以锻炼身体为唯一目的的课程教学。现如今,大学体育教育迅速发展,国家将更多的目光放在了大学体育教育改革上,因此,我国必须首先关注到体育教学观念的陈旧以及体育教学方法的落伍。今天的大多数大学,体育教学依然以教师为中心,遵循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侧重对教学的技能和所能负荷的强度的追求,使得教学过程枯燥无味,按部就班地讲解与示范更是缺乏课程创新的趣味性的表现。这种落伍的体育教学方法不利于大学生陶冶情操和寻找体育锻炼中的娱乐性,使学生们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没有激发大学生群体对健身锻炼的积极主动性,亦不利于终身体育意识的传输和培养。所以,陈旧的体育教学观念和落伍的体育教学方法阻碍着我国大学体育教育的改革进程。
3、体育课程的设置与需求脱节
大学体育教育的改革中,体育课程是其灵魂。只有将体育课程安排好,才能培养更多的体育人才,提高大学生的体育素质。但是当代大学体育课程普遍陈旧、单调,十分呆板,与大学生的生理需求脱节严重,体现的是科学性和时效性的缺失,并不利于大学生全身心的健康发展。而一直沿袭从前的以竞技和考核为主的课程形式,引起众多大学生的反感,使得大学体育教育的教学任务难以达成,大学生的体育素质也难以得到提高。
4、大学生自身素质难以全面发展
在大学生进行体育选项课的选择过程中,他们更倾向于把自己的兴趣爱好作为选择的标准,往往忽视自身综合素质的提升,而单一的体育选项课不能使大学生的自身素质全面发展。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正在逐渐发育成熟,但对于事情的判断和思考仍有所欠缺,自控能力和自我约束能力较差,所以,仅靠大学生被动接受体育教育,并不能够使他们自身素质得到全面发展。
二、如何进行我国大学体育教育改革
1、创新体育教育指导理论
前面已经谈到,我国大学体育教育缺乏可提供指导的基本理论,因此,在现阶段推动的教育改革中,我们必须投入更大的精力于指导理论的创新。只有创新体育教育的指导理论,将其系统化、理性化、科学化,才能拒绝零碎而随意的舶来品,才能拒绝盲目的杜撰现象。哲学作为全部科学理论的思想基础,应该对大学体育教育有着独特的指导作用,所以在大学体育教育的改革中,我们不能忽视哲学思维,应该用哲学思维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在推翻原来陈旧的教育观念和方法的同时,寻找更符合时代特点的、积极的体育教育思想,使基本理论成为实践的好向导。在实践中不断发现体育教育发展的规律,提高大学生的自身素质,增强其认识能力,从而提升其思维水平。
2、改变陈旧的传统体育教学观念和方法
从中国的本国国情看,中国的基本国策日益将范围扩大至大学体育教育改革,所以,在我国大学体育教育的改革中,应积极破除陈旧落后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与时俱进。大到整个社会、国家,小到政府部门、学校的校领导,都应该端正对体育教育的态度,重视体育教育改革。从而教师在体育教学时应使用多套教学方法,告别单一的“教”与“学”,吸引大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大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并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不断增强他们的创新能力,培养创新意识。由此看来,科学合理的课程能够让体育教育不再单调无趣,还能够促进大学生创新水平的不断提高。
3、合理构建课程体系和设置课程
我国的大学体育教育改革的实践重心应放在体育课程的合理安排和合理构建一整套体育课程体系上,教材的改革要以实用为主,除了理论知识的传授之外,还应符合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达到大学生的认知能力,以达到使学生身体素质提高的目的,还能对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增强起到积极的影响。由于我国独特的国情,人们居住在不同的区域,有着不同的风俗习惯和喜好,所以,体育教材的制定必须符合我国的国情,以多样性和包容性满足当代大学生的不同需求,促进他们身心的健康发展,而在课程的设置问题上,我们应科学合理的安排课程的时间和内容,要有计划的、充满逻辑性的处理,提升我国大学生的整体素质,提高我国体育教育的质量。
4、推动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快速发展
针对我国大学生以自身喜好为选课标准的现状,大学体育课程应增设交叉性质的学科课程,不能出现单一的某种项目课程,而是选取一类性质、方法相仿的体育项目让大学生进行同场竞技,避免过于重视技术而轻视理论的现象的产生。这种方式能够充分调动大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在进行团队赛或小组游戏时,不仅能够增加体育课程的趣味性,而且能够增强大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培养他们的集体荣誉感,提升我国大学生的道德修养,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我国大学体育教育的改革过程中,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又暴露了许多存在于我国大学体育教育中的问题。为使我国大学体育教育改革顺利进行,积极借鉴国外有关体育教育的经验和引进先进思想是十分必要的,本文对我国大学体育教育改革的现状进行了深度的研究分析,总结出有利改革的措施,将对我国的大学体育教育改革有着导向作用,必然使改革不断推进,向着远方迈开步子。
【关键词】中学体育教学 素质教育 主要问题 基本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31-0143-01
在新课程改革下,体育教学得到了广泛的推广与应用,并且体育教学成为顺应现代教育发展的一门学科。通过体育教学不仅可以达到锻炼学生身体素质的目的,而且有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
一 素质教育的基本含义
素质教育主要是将提高、发展人的素质以及潜能作为教育的最终目标,学校要制定合理的教学方针和科学的教学目标,提高中学体育课堂的教学效率。素质教育将促使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的,改善传统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以及发展能力。同时在中学体育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到体育教学的美育作用,感受到体育教学活动中蕴含的美,帮助学生提高审美能力。教师在体育活动中要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引导学生的学习活动在体育课堂得到延伸。
二 中学体育教学实施素质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
1.体育教育观念比较落后
当前,大部分学校并不重视体育教学对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性,尤其是到了考试期间,会用其他科目取代体育课,此时体育教学处于停滞状态。有很多体育教师对体育学科研究不够,也使得教学质量不断降低。除此之外,大部分中学体育教师没有认识到中学素质教育的重要性,体育教学的思想观念比较落后,从而产生了很多不利的影响。
2.应试教育体制影响着体育教学效果
现阶段,大部分学校过于注重升学率而忽视了体育教学,不利于体育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由于中考升学涉及体育科目的内容非常少,学校在安排体育课的时候会按照传统的观念来进行,所以不能够满足素质教育的要求。有部分学校没有设置恰当的课程,影响了素质教育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实施效果。
3.教师素质严重影响了体育教学
教师素质会直接影响教学的质量以及学生的发展。换句话说,中学体育教师要具备一定的政治意识、相当高的专业知识以及技能水平。在中学体育教学过程中,很多体育教师不注重开展体育教育教学活动,还有一部分教师对教育缺乏热情,严重影响了学生对体育学习的态度,不利于整个素质教育活动的顺利开展。由于中学体育教师缺乏对学生的了解,使得在授课时无法因材施教,不利于取得良好的素质教育教学成效。
4.体育教学设施不完善
当前,在全国范围内已经广泛推行素质教育,然而却由于多种多样的原因,导致执行力度不够。部分学校所投入的资金、人员达不到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其中表现最为明显的是缺乏完善的体育教学器材、设备。在发展比较落后的地区,缺乏完善的体育教学设施,使得当地学校的体育教学活动难以顺利实施。这些地区的体育教学受到经济发展的制约,因此无法顺利推广素质教育。
三 中学体育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对策
要想将素质教育理念融入体育教学活动中,需要从多方面加以努力。
1.加强对中学体育教学活动的关注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素质教育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中学体育教师要快速转变自身的观念,认识到体育教学的重要性。对此,中学体育教师应该认识到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必要性及重要性,促进青少年身心的健康发展。另外,为了能加强学校对中学体育教学的重视程度,要求教育局要从资金、体育设备等方面支持中学开展体育课程,促使越来越多的学生认识到体育教学活动的重要性。
2.提高中学体育教师的专业素质
中学体育教师的素质,可以将学校的教学质量以及素质教育的实施效果体现出来。各个部门要重视中学体育教师的专业素质,与此同时教师应不断学习专业知识及技能,对教学发展趋势及教育理念有一个新的认识。作为一名体育教师不仅要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及能力,而且要努力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推动整个教学活动的可持续发展。作为中学体育教师,要不断更新自身的教学观念,让更多的学生喜欢上体育这门学科。
3.改进中学体育考核以及评价方式
中学体育教师要不断改进考核及评价方式,努力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此外教师要缓解中学生的心理负担,促使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同时通过改进体育考试以及评价方法,确保素质教育能够顺利实施。
四 总结
在中学体育教学过程中,通过实施素质教育,不仅可以达到强身健体的作用,而且可以为学生的智力发展提供重要保障。各个部门要注重解决中学体育教学过程中的问题,促使中学体育教学朝素质化教育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慧娜.如何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J].当代体育科技,2013(5)
中学体育素质教育问题措施在我国推行体育素质教学以来,体育教学在学校中的地位不断提高,有效地促进了学校体育的发展。体育是保证提高国民身体素质及创新能力一个非常重要的手段,不但能够有效增强学生的体魄、陶冶其性情,促进身心健康发展,更能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爱国观念、坚韧的品质及健康的心理。
一、中学体育教学实施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
1.领导观念比较落后
在应试教育体制下,大部分学校的领导都非常重视学校的升学率,所以紧抓“语、数、外”等“主科”,对于音乐、体育、美术等“副科”则很少重视,认为这些科目可有可无,打高分才是硬道理,所以一到期末或者初三高三的时候,就尽量少上体育课,能免则免,这种态度和观念直接影响到教师的态度,从而很难保证素质教育的质量。
2.缺乏完善的体育设施
现阶段,很多学校的体育设施都无法很好地满足素质教育的要求。虽然相应的政府及主管部门多次要求学校配备相应的器材,建设相应的场地,可在实际执行中大部分学校都达不到标准,尤其是那些偏远的农村地区,经济比较落后,基本的教学设施都很难保证,更不用说体育教学设施了。
3.教师的观念相对落后
虽然很多中学体育教师在教学观念上都有所提高,认为在中学中有实行素质教育的必要,可对素质教育的认识还不够深刻,他们的教育观念及教学思想都比较落后,不能准确理解素质教育内涵,同素质教育发展还有一定的偏离,从而影响了中学体育素质教学的发展。
4.教师的素质有待提高
毋庸置疑,教师的专业素质优劣同教学效果会成正比。教师的素质分两个方面,一方面为业务素质,另一方面则为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又分为文化素质和专业素质。现阶段,一些中学体育教师的专业素质不够高,所以在组织教学活动的时候讲不清,甚至会做一些错误的示范;一些教师因为文化素质较低,无法获得学生们的敬佩,从而失去上体育课的兴趣。在政治素质方面,不求上进,认为做体育教师无聊,不能积极备课,教学上没有计划和目标,从而将体育课上的枯燥乏味,素质教育很难进行。
5.升学制度的影响
现在的升学制度对中学体育的要求主要有两种情况,中考增加了相应的体育科目,升学中没有体育课的内容。这两种状况严重影响了中学体育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中考的体育科目长时期不变,设置的不合理,所以部分学校就只按照考试内容进行教学,根本不根据教学大纲教学,这样就严重的影响了学生体育素质的发展。因为体育不是升学的考试内容,所以体育教学也只是个形式,每周开设的课时非常少,毕业班几乎都不开设体育课。
二、提高中学体育教学素质教育质量的措施
1.提升学校领导对体育的重视程度
要想真正发挥学校体育对素质教育的作用,就必须先转变领导的教育观念及思想。中学校长的办学思想会直接关系到体育教学的质量,因而领导对学校体育的重视程度非常重要。相应的教育主管部门必须定期组织培训,强化学校领导对体育法、教育法、教师法及《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的相应规定,从而使其深刻认识到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实行素质教育不仅是重要的,更是必要的;还要使学校领导充分认识到体育教育会直接关系到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发展,直接关系到学生的体育习惯及意识;必须杜绝学校领导们的“重智轻体、放任自流”的思想观念,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
2.创新体育考试及评价的方法
在进行体育考试创新的时候,必须坚持这样的思想观念:有利于中学生的身心健康,进行全面而综合的评价;有利于激发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喜欢上体育课,上好体育课;有利于减轻中学生的学业负担,方便中学生考试。因而创新体育考试内容的时候一定要全面有效的遵循并推进素质教育。在考试内容方面,要具备一定的随机性和基本性,从而有效反映学生们平常的学习水平及身体状况,选择那些难度不高的锻炼项目则可以激发学生们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在评价方法上,坚持激励原则,促进学生体育素质的全面发展,逐渐的淡化体育教学评价的选拔和甄别作用。
3.积极提高体育教师素质
体育老师的素质高低,会对学校体育教育工作质量产生直接的影响,更会影响到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所以相应的主管部门及学校必须有效培训体育教师的专业素质,体育教师也要不断学习专业的理论知识,积极更新自身的知识结构,掌握最新的教学动态,从而有效增强教师的专业素质和能力。对体育教师的培训工作是一项细致而长期的工作,对体育教师的队伍建设优质非常重要的作用。培训中学体育教师的内容必须注重实效性,因材施教,学用结合,从而提高体育教师的实践及理论能力。
三、结论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需要大量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的人才,而强健的体魄更是建设祖国的基础和前提。中学体育是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习惯的重要场所,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不仅能够有效促进学生们的身心健康,更能够培养学生们健康的性格。虽然素质教育被大力倡导,但在实际实施过程中却存在诸多问题,所以相应的主管部门及学校领导、体育教师必须针对问题找到科学的解决方法,从而不断提高中学体育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杨贵仁.构建21世纪学校体育新格局,为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而奋斗[J] .中国体育科技,2001,(01).
[2]李相如,李瑞林,王少甫.素质教育与学校体育模式[J].中国体育科技,2001,(05).
关键词 体育教学 素质教育 实施 策略
一、素质教育的内涵
所谓素质教育是指根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充分发展人的天赋条件,通过科学的教育手段,促进人的素质发展,提高人的素质发展水平和质量的教育活动。素质教育内容非常广泛,对具体的人来说,包容了人的自身及所有的知识与实践活动,并体现出针对性提倡素质教育,是新的历史时期发展的必然需求。素质教育“所关心的是整个的人,而不只是物质生产的生活”。它符合现阶段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体制的变化,是当今发展的必然走向。同时,也符合建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需要。
二、体育教学与素质教育的关系
体育作为全面教育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在这一点的作用尤其明显。学校体育在素质教育中具有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
首先表现在增强学生体质。学校体育对增强学生体质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同时,它还可以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和自觉锻炼身体的兴趣、习惯与能力,使学生走向社会后,不仅有一个健康的体魄,而且具有一定的体育素养,以适应现代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提高生活质量。
其次促进学生智力发展。体育运动能促进人的大脑发育,调节大脑中枢神经,改善机能,为人们从事智力活动打下良好的身体物质基础;还可以直接促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思维力等的发展。
另外体育教学还有利于培养竞争意识和进取精神。运动者都有尽快实现目标的心理动机。为此,他们必须付出大量的创造性劳动,全身心地投入到竞赛或练习中去,这样就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进取精神。
体育教学对培养学生顽强的意志也表现出积极作用。健康的审美观,高尚的情操和良好的意志品质是现代人所必须具备的素质。意志努力总是和克服困难的行为相联系。在体育教学训练和竞赛中,学生必须付出自己的最大努力去克服一个又一个生理和心理上的困难或障碍,并且每前进一步往往都要付出极大的意志努力。所以,体育教育过程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顽强的意志品质。
三、体育教学中素质教育的实施
(一)在体育教学目标中体现素质教育的理念
由于受传统思想的影响,现阶段学校体育教育难以突破传统的教育模式,培养方向过窄;侧重于强调学生学习知识,技术,掌握方法提高能力。受竞技运动目标的制约,教师只重视“教”,追求技术的传授,把体育教学作为“纯生物”的改造过程,没有把教学的认识、情感和技能等各种目标协同达成,没有强调知、情、意、行的有机统一和均衡发展也没有完全体现体育教育对素质教育的作用。因而在体育教学目标中要注意贯穿素质教育基本理念。
(二)在体育教学内容上拓展素质教育的内涵
目前大、中、小学校体育教学项目重复严重,竞技运动项目仍占统治地位,理论教学仍处于可有可无的地位,一些现代体育项目、余暇娱乐项目、体育游戏等难以进入体育课堂教学。一方面,教师与学生仍然围绕考试达标来实施教与学,往往造成课堂教学效益不高;另一方面,过分强调共性而忽视个性的发展,制约了学生的特长和潜力的发挥,使教学成为被动过程。在教学形式上,“基础课”、“专选课”以及“三段式教学”仍然是大多数学校的“公共模式”。广大体育教师要注意在体育教学内容上不断拓展素质教育的内涵,提高学生素质与能力,是学生能适应现代体育教学与素质拓展的需求。
(三)从体育教学评价中实现素质教育
当前大多数学校只以最后的体育成绩来衡量体育教学,而不注意对体育教学过程的评价。多年来,对所有学生采用竞技能力的统一考核标准,没有从素质教育的层面来实现体育教学评价的目标,所以,要在体育教学评价中体现学生的认知、情感、意志、合作精神等多方面因素。当今倡导的素质理念的积极意义在于:抛弃旧的办学模式,创造一个适于学生成长的教育环境——“学习共同体”,“讲究公平、追求卓越”。所有学生享有接受优质教育的权力,即人人都能接受是与其自身需要与特点的教育,满足每一个学生的“教育需求、身体需求、情感需求、道德需求”,形成“知识社会所需要的更高的读写能力、技术能力、终身学习的能力”,求得每一个学生身心的和谐。摆正教与学的位置甘愿充当学生的铺路人,为学生提供有民主氛围的良好学习环境与评价体系。在这种环境与评价体系中,学生才能有创新,提高自身素质,实现素质教育的要求。
四、结论
在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应根据学生特点,善于发现和善于提出问题,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去积极思考,培养与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使用方法可以从客观实际与学生已有知识出发,紧密结合教学内容,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引而不发,让学生自己去解决问题。还可以结合教学技术技能要点,让学生通过积极思维,提出新的创建和解决问题的途径。体育教师应善于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培养自主学练能力。体育教学应放弃“满堂灌”的教学方式,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发挥他们的想象即创新思维。如体育课让学生随机编一套操,或自己设计准备活动、整理活动等等,都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与主动性。创造性和独立性、自觉性相关联的,课堂上总是老师的统一要求,无自主、无独立思维的机会,学生就无从去表现,更谈不上什么创新能力的培养。所以,在体育教学中应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这一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自我探索、创新、锻炼的经历,转变过去的学习方式,由“跟着练”转向“自主练”,由“要我学”转向“我要学”,从而从根本上改变过去的在严明的课堂纪律下“执行任务”式的学习模式。应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自主练”,并在“自主练”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终达到培养与提高学生素质与能力的目的。
广大体育教育工作者要从对教育负责、对国家负责的角度重视和加强体育教学工作中的素质教育。同时要结合实际,认真学习教育理论和体育理论,重视学生个性能力的培养,锻炼学生自我生存的能力,教育学生全面把握素质教育的科学内涵,提高受教育者的体育素质与能力,把受教育者培养成全面发展跨世纪人才。
参考文献:
[1] 张忠.体育教学中的素质教育[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2.3.
[2] 赵小丽.论体育教学与素质教育[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2002.
[3] 赵芳,等.非智力因素与体育教学创新[J].体育科技.2003.24(3):48.
【关键词】体育 美育 培养
学校教育中的体育教学,以培养人才为旨,配合德育、智育、美育,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和体育能力,使之身心全面发展,健康成长。体育活动过程中包含形式美、姿态美、动作美等诸多美育的因素。在体育教学实践中,如何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审美情操、审美意识和审美方法,提高对美的感受、鉴赏、表达能力,在增强体质的同时,健全精神,完善人格。我本人的教学思考和体会是:
一、应充分认识和理解体育教学中美育教育的意义与功能
美育在体育教育中,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功能:1. 培养身体美。身体美是体育自然美的表现,人的身体生长发育是依美的规律进行的,它表现出身体、线条、姿态的造型美,筋骨、肌肉、肤色的肌体美和生命活力的生气美。2. 培养精神美。一个拥有完善人格的人,健全的精神寓于健全的身体,其精神美与身体美是密不可分的,精神美可以使体育运动放出光和热。3. 培养技巧美。体育中精湛的技巧与身体美、精神美交相辉映,形成一个体育健儿的完美形象,技巧美包括动作协调、节奏明快、反应敏捷等。
体育教育中美育教育的意义,主要体现在教育目标的设定。新课程标准将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确定为新的教育目标,在我看来,德、智、美,为心理发展目标,体、劳,为生理发展目标。“五育”目标,相辅相成,有机结合,复合体,体现了全面发展的教育内涵。“五育”之中,美育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环节,它与智育、德育、体育是互相联系、互相依存、互相促进,相辅相成的,也是体育教育应该给予充分关注和认真实践的重要环节。
二、应科学构建体育教育中美育教育的目标
在美育活动的拓展与延伸中,美育目标的构建力应求遵循:施美于运动之中,置体育于美中,体育在美中升华、美在运动中多彩的思路中进行。所谓施美于运动之中,就是在体育教育内容中,施以美学理论与实践教育,使美育融于体育内容之中。所谓置体育于美中,就是揭示体育中美学现象与规律,研究怎样将体育教育活动,提高到美学高度,以获得最佳效果。所谓体育在美中升华、美在运动中异彩,是指在体育活动中,让受教育者主体,从生理层次进入功利层次、再上升到道德层次,从而升华到美学层次,在体育运动中忘却自我、和谐身心、丰富灵性、发挥潜能,从而使人格得到美化。美育教育在体育教育中的目标是:1. 明确美育的目的和任务。2. 掌握美学基本知识。3. 参加美育实践活动。4. 研究和开发体育中的美。也就是说,在自然界与科学界,社会美与心灵美,艺术美和方法论等几种关系中,施美于体育、置体育于美中,即以“体育”为载体,深入拓展美育的内涵。
三、应认真理清构建体育教育中美育教育的目标依据
在我的教学生涯里,通过深入学习和领会新课程标准,并在教学实践中反复应运和体会,我认为,要正确处理好体育教学中的美育教育问题,应坚持从理论、历史和现实几个方面,认真思考和寻觅构建美育目标的客观依据。
(一)理论依据
美育的最终目的是养成丰富的具有完美个性的人,即人格美。而人格美的基点是心灵美、精神美,外部表现则为身体美,而体育教育也正是要培养身心健康的合格人才。美育的预期功能,是由其本质特征决定的。就广义而言,可理解为按照美的规律施行的一切教育,而不是专指某种艺术技巧的教育。美育的首要任务,是使教育者把握“美的规律”,即“以非常突出、生动、鲜明的形象,充分而有力地表现出事物的本质或普遍性”。体育教育中美学知识的起点,应是从事物内部普遍性与外部个性的高度统一中去把握“美的规律”,识别什么才是美。只有这样,主体在审美活动中方可将感情与理论、经验与判断、共姓与个性、现象与本质、美与健统一起来。发挥美育在体育教育有功能。
(二)历史依据
在中华民族悠久的文明史中,美育有着漫长的演变过程,体现着独特的时代隆和民族特征。在奴隶社会的周代,其所倡导的“六艺”(礼、乐、射、御、书、数)教育中,居第二位的“乐”则是美育。美育教育,是中华民族精神文明源远流长的历史结晶。自古以来,有一个现象最能说明问题,即不论是才子、闺秀,还是政治家、军事家、科学家等,都将琴、棋、诗、画作为自我养成的必修课。在民族传统文化基础上,儒家的“济世”,道家的“超凡脱俗”,佛家的“空虚明净”等,无论是以登峰造极的高度俯瞰人生,还是以求心性的洁净、精神的自由、生命的超越等来修炼自己,都是民族特有的传统美学思想的充分体现。
(三)现实依据
关键词 中学 体育教学 素质教育
中学体育教学对素质教育观念的引入,逐步改善中学体育的传统教学。中学体育教学中融入素质教育元素,让教学更人性化,更能培养学生热爱运动,进而到达强身健体的教学目的。那么,在中学体育教学该如何引如素质教育观念呢?一、如何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引入素质教育观念(一)针对学生自己的特长,让学生自己做主。
有的学生喜欢田径,有的学生喜欢篮球,有的学生喜欢足球,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完全可以把有相同兴趣爱好的学生聚成一组,对某一组的某一特长进行单独的讲解,这样教学既轻松,又有效率。针对学生自己的特长,让学生自己做主选择,有针对的学习更有利于兴趣的培养。相比,每节课大家都学的是一样的内容,对于不感兴趣的学生来说算是一种煎熬。
(二)人性化教育。
处在青春期的中学生,“叛逆”是中学生最突出的表现。
由于理想与现实、情感与理智等多方面的困惑得不到答案,在心里就产生了“叛逆”心理。对于这种“叛逆”心理,老师在教学中一定要多引导,多鼓励,少批评。例如,在教某个技术动作的过程中,总有些学生掌握不了技术要领,对技术动作做错或做的不规范,这时,就得要求老师人性化的教学,多多鼓励引导,如果用些简单粗暴的办法来惩罚学生,结果只会让学生产生心理恐惧,久而久之,便放弃了体育兴趣爱好。素质教育不仅在于学生自我做主,而且也在于老师的鼓励很引导。
(三)进行心理方面的教育。
身体的健康除了外在体魄的强壮,还应包括内在心理的健康。青春期最最痛苦的莫过于性心理的变化。老师可以安排相应的课程讲述青春期的性心理方面的知识,帮助中学生安全健康的渡过青春期的困惑。除此之外,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们知道,一份汗水才有一分收获,只有拼搏进取才会有赢的希望。让学生们在体育活动中培养自信乐观、积极向上的健康心理。
二、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素质教育所存在的问题(一)传统观念影响着素质教育教学的不彻底。
“素质教育”的口号已经提出来了很多年,但实施起来仍然有很大的困难,尤其在农村中学,传统体育教学观念严重制约了中学体育的素质教育教学。很多中学教育工作者认为,体育课就是让学生们跑跑步,打打球,随意玩玩就可以的。这样的传统教学态度,对体育教学是极其不负责任的,老师不愿改变教学方法,是某些老师脑子没有素质教育教学的概念。落后的传统教学观念严重影响素质教育教学的开展。
(二)体育课程安排过少。
有的学校为了升学率,为了教学任务,安排的体育课程过少,一周保证不了了一课时,有的甚至直接取消体育课程。对体育课程的不重视,学生很难在体育课上得到应有的体育教学,时间久了,只会让学生认为,体育课就是散步,就是到处跑着玩,完全无纪律无组织。过少的体育课程安排,正常的体育教学都很难保质保量的完成,更别提对学生们的心理方面的教育。
三、对在中学体育素质教育教学中所出现问题的提议(一)引进高素质的体育教师。
要想素质教育教学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得到很好的发展,引进有较高素质的体育教师是首要的。受过大学教育的体育教师,更能理解素质教育的内涵,知道学生的兴趣所在。通过引进有大学学历高素质的体育教师,不仅让整个教师队伍得到提升,而且对待教育工作更有激情、更有效率。素质教育不仅在学生身上体现,更在老师的身上体现,什么样的老师带出什么样的学生。
(二)重视对学生的心理教育。
重视中学生的心理教育也是体育素质教育教学的体现。素质教育本就“以学生为本”,体育不仅让学生如何喜欢上运动,更重要的是在运动项目中培养学生坚韧、敢吃苦、敢拼搏的精神。
对中学生的心理教育有两方面,一方面是性心理的心理教育,帮助中学生顺利渡过青春期;另一方面就是挫折心理教育,由于心智发育的不成熟,很多学生还是不敢面对挫折失败,在失败的阴影中形成自卑极端的性格,这些都是不利于中学生健康发展的。
重视对中学生的性心理教育和挫折心理教育,让学生健康的走过中学时代。
(三)加强对素质教育的宣传。
很多学校没有采取在中学体育教学中采取素质教育教学,是因为对素质教育的不了解和不熟悉。加强中学校园素质教育的宣传,让更多的老师了解知道素质教育,并在具体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们真正感受到体育的素质教育教学。
总之,中学体育素质教育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体现。通过让学生自我选特长、人性化教学、心理方面的教育等措施让素质教育教学融入中学体育教学,虽然在体育素质教育教学中存在素质教育教学的不彻底、体育课程安排过少的问题,但可以通过引进高素质的体育教师、重视对学生的心理教育和加强对素质教育的宣传来解决这些问题。
参考文献:
[1]孙海兰.西部地区中小学学校体育现状与发展对策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07.
前言
在经济不断进步的社会里,健康已成为社会不可忽视的问题,而学校体育健康教育也成为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最近的几年中,据学校体育健康教育的现状分析,学校体育健康教育的发展跟不上社会经济发展,改革也不明显,而学生的体质下降趋势和出现的心理承受能力也令人担忧。
一、目前学校体育健康教育出现的问题
1.学生在体育健康教育这一块不够重视,没有形成自我意识
学校体育健康教育开展与否的一个重要因素来自于学生本身,他们的重视度如何也是健康状况好坏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最近几年的全国小学生体质健康调研中显示:小学生的身体素质,如:耐力素质、爆发力素质、柔韧素质、速度素质、灵敏素质等均有所下降;体能呈急剧下降趋势;肥胖儿童及超体重儿童比率呈急速上升趋势;城市学生的近视率居高不下,农村学生近视率呈上升趋势;农村学生口腔保健仍处于较低水平,部分少数民族学生生长发育绝对水平仍然较低;城乡之间、发达地区和相对不发达地区之间学生生长发育水平极不平衡。
2.学校体育健康教育在学校的地位不够重要
学校体育健康教育的实施与其他应试教育相比,其开展的速度比较慢,开展的程度不是很理想,在部分县城镇小学有条件的学校基本开展了,但是一般都是由体育老师或者其他任课老师兼任,并没有专业的老师上课,所教授的健康教育内容在深度上都远远不能满足当代学生对健康知识的需求。但是在农村的学校,开课率很低,很多学校连基本的课本都没有,更别提开展这门课程了,即使在课程表中安排了课程,也是上其他科目,安排在课程表中只是用来应付上级教育部门的检查。体育课的“放羊式”已成了目前普遍的教育方式,这个远远无法保证学生的体育锻炼时间与强度。有的虽然时间上有保证,但是怕出意外,学校体育课如同“休闲课”,达不到锻炼的目的。其结果证实:小学生的身体素质逐年下降。
3.学校对于开展的课程设计太单一
学校是开展体育健康教育的有效场合,体育教育的教学形式单一,内容枯燥,不能理论结合实际操作,导致了学生缺乏学习兴趣。而且,由于体育课一般为每2周1个课时,课与课之间间隔时间较长,因此,不能引起学生的重视。而且在开展的过程中,教师大部分都是照本宣读,没有生动的教学方式,教学方法一般以“填鸭式”为主,参与式等先进的教学方法未能充分利用,使得多数学生对现代体育教育的观念缺乏正确的全面认识。
4.老师不够重视学生的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方面的全面发展
教师不仅是一个“传道授业”者,同时应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除了教授学生的知识外,还应了解学生的日常生活,关心学生在情绪、社会、智能和身体方面的发展,但是在当今的社会中,学生和教师之间的城墙也越来越高,学生畏惧教师的现象也很普遍,教师对学生的态度是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原因,教师一味地看重于成绩,使学生得到的关心也愈来愈少,所谓的全面发展远远落后于实际情况。
二、提出目前学校健康教育存在问题的一些对策
1.形成自我意识,学会控制自己
学生在学校的过程中是一个受教育的角色,一般是呈被动状态,所以,学生应该从被动的角色转换到主动的角色上去,主动地与老师同学沟通,积极参加学校的集体活动,形成一个自主的参与意识;在小学阶段,学生拥有较强的活跃性、对新鲜事物的好奇,但注意力难以持久,所以在这个时候,学生应学会自我调节,通过各种形式给自己树立一个正确的目标,加强自己良好的个人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使自己的身心得到健康的成长。
2.加强领导,从学校环境着手
小学体育健康教育在学校中不是可有可无的,应该按有关要求,从健康素质教育出发,从培养合格人才的战略高度,全面搞好体育健康教育。青少年的可塑性和模仿性较强,教师的一举一动、学校的一草一木以及校园环境氛围、各种开展的校园活动、校风、学风和校园建设以及全校师生员工的实际健康状态,互相尊重,尊师爱生、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等时刻影响着他们的身心成长。
关键词: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素质教育;阳光体育
一、高职体育教学素质欠缺的原因1体育器材和设备投入不足
在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当中,因高职院校的教学目的是促使学生掌握技能和专业素质,所以整个教学环境都倾向于培养专业技能,从而导致学校在体育器材和设备上的投入严重不足。体育器材类型简单,基本停留在篮球、足球、排球等传统项目上,当然无法满足体育素质教学的需求。在体育设备上,绝大多数高职院校没有独立的体育场所,没有专业化的足球场地。即便有足球场地,学校考虑到后期维护的问题,往往不对学生进行开放,只是在开展运动会等集体活动时,才会对外开放。
2教师素质低,重视程度也不够
在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中,部分高职院校,并没有专业化的体育教师,体育老师多是一些政工干部兼任,体育教师的专业化素质低,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素质无法保证。另外,即便一些高职院校拥有专业的体育老师,但与普通院校的体育课相比,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师对体育课程的重视度不够,在体育课上,学生多是自由活动,缺乏专业化的教学和练习。
3学生缺乏体育锻炼的热情
在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当中,学生对体育课程的热情和兴趣普遍较低。一方面是因为体育课程的设置不合理,缺乏吸引学生兴趣的特色课程;另一方面,高职学生本来对体育课程的热情就不足,缺乏一定的体育锻炼意志和意识。
二、提高高职体育教学素质的措施1体育部门重视并精心策划活动
作为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主管部门,体育部门或者教务部门要足够重视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要认识到体育教学对学生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的重要意义,加大对体育设备和器材的投入。同时体育部门要精心地策划体育活动,引导学生积极从事体育锻炼。高职院校的体育主管部门可以按照季节、按照年度来推进一些集娱乐性、趣味性和竞技性于一体的阳光户外活动,比如春季,可以组织全校拔河比赛或者跳绳、踢毽子比赛,这种具有童趣的活动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冬季可以组织一些短跑类的竞技活动。当然对于这种田径类的活动,教师要创新形式,不能照搬传统的比赛模式,而应通过一些新颖的组织模式来包装田径类项目。
2构建多样性的新型教学组织形式
要想提高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素质,就需要高职院校培养优秀的体育专职教师,提升教师的体育专业素养。体育老师要提高对体育课程的重视程度,并不断改进教学方式,构建多样性的新型教学组织模式。形式新颖的教学方法可以有效地提升体育教学的效果。在体育教学上,老师的教法得当,学生们参与性与积极性也会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
3提升学生的体育兴趣并形成终身体育
兴趣是最大的老师,在高职院校体育活动中,只有培养和提高学生对体育的兴趣,才能有效提升学生的体育素质。因为在体育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也是体育锻炼的主体,只有他们自身保持着对体育锻炼的兴趣,才能有效提升课堂效率。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是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培养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乃至爱好,让学生充分体验到参加体育运动的快乐,是奠定学生终身参加体育运动的重要前提。教师可以一些新颖的体育教学手段和丰富多彩的体育教学内容,来提升学生对体育的兴趣,或是将一些流行的或者被学生群体普遍接受的体育教学内容增加到体育课程当中。比如将时下最流行的一首神曲《小苹果》带入到课堂上,创编属于高职院校自身个性的符合高职院校属性的“苹果操”,这种“苹果操”的推行可以极大地提升学生的体育兴趣,进而使其产生终身体育学习的良好风尚。
三、结语体育锻炼是素质教学的要求,也是社会的要求,高职院校在从事体育教学的过程中,要改变传统的认知,加大对体育的重视和投入,不断提升体育教师的专业素质,尽可能通过教学形式和教学内容的改变和更新来提升学生对体育的兴趣,最大限度地提升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素质。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