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城市设计的分析方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字:城市建筑和谐生态环境
Abstract:
In the 21 st century, is the city of the most rapidly development time, but also is the most serious city problem era. In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city, a place building uprooted and up. Facing the increasingly serious environmental problem, city building how to in the design and environment are fusion, and natural harmony, and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of the proposed severe tests.
Key words: the city building a harmonious ecological environment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人是群居动物,城市成为了人类社会存在的最高级方式,但是随着人口的膨胀、城市用地的日益紧张,城市出现的诸如交通拥挤、基础设施滞后、环境污染等众多的问题,那么,对于人而言,再发达的城市文明也失去了它的魅力,它让人的一种简单生活方式,变的嘈杂无序,而且越来越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影响了人类的正常生活。寻求一种适合环境的建筑方式,成为生活在城市中的人们日益关注的问题。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在人类的发展中一直探讨的话题,自古以来,这个问题就困扰着我们。在人类文明的脚步不停前进的今天,怎样去面对自然,怎样重建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是我们必须正视的问题,去寻求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来迫切解决人与环境的和谐之道,是城市建设中我们的建筑设计师们一直努力的方向。
一、田园城市
1898 年,建设一种兼有城市和乡村优点的城市设想被英国的社会活动家霍华德提出,被称为“田园城市”。但是由于它过于脱离社会现实,田园城市的实践无法取得成功,但是正是这种在实践中无法建设的与其构想那么完美的城市生态思想对以后的城市建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山水城市
1990 年 7 月,科学家钱学森提到了创造“山水城市”,将“整个城市建成一座超大型园林”的想法。其主旨就是把中国的山水诗词、山水画和中国古典园林建筑溶合在―起。它主张城市建设要将自然环境与城市建筑相结合“把城市筑成人造山水”。由于“山水城市”没有给出具体的城市形态模型,不是具体的城市规划设想,人们无法具体操作。但是,作为一个开放性的理论概念,一种具备可开放性的科学构想,它吸引了国内外更多有识之士参与探索并试图在城市规划建筑设计中去实践它。
三、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城市建筑设计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环境的污染也已给我们敲响了警钟。这就要求我们在城市的生活环境中,面对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建筑设计需要更高、更新、更为客观的理念。而在现如今的城市建筑中,高科技智能建筑、绿色生态建筑、实用主义建筑成为建筑设计的主要类型。
3.1舒适型建筑
这种建筑对其空间的安排要求比较合理,要求空间的各个功能要有其合理的尺度比例,分区明确,各得其所。这种建筑设计方便了物品的摆放以及人的活动空间并且具有相对的私密性。此种建筑对室内的环境质量、采光、通风都有很高的要求,而且空间的使用率高,符合现在日益紧张的空间要求,并且可以体现一定的艺术性和超前性,是追求时尚与舒适的人群比较喜欢的建筑类型。
3.2智能型建筑
随着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到来,高度发达的电子科技,迅猛增长的通信技术以及后来信息高速公路的开通,智能型建筑随之诞生。作为具有创造性的建筑类型,智能型建筑就是把计算机等新型的科学技术融入到建筑艺术之中,使人通过多媒体通信,智能保安等获得合理投资信息,并且安全、高效、舒适、便利、灵活。
3.3节能型建筑
由于资源的日益紧张,节能成为了我们的热门话题,而随着科技进步,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也有了很大的发展。太阳能、风能的直接利用,将太阳能和风能转化为人们生活的动力,这些节能技术的发展,都促使了低能耗建筑的大量兴起。
3.4生态建筑
1969 年,美国著名景观建筑师麦克哈格在《设计结合自然》中通过对城市与乡村的环境现状分析,阐述了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的不可分割性,提出了环境理论和规划设计方法要以生态原理为基础,生态建筑学从此诞生。生态学理论的核心,是如何科学地解决生命系统和环境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问题。所谓“生态建筑”,其意义就是要用人与自然相互协调发展的观点去思考建筑的问题,要把生态学原则渗透到人类的建设活动中去,最优地处理人类的城市建筑和自然环境的关系。建筑学与生态学的结合为城市发展中面对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提出了新的建筑设计理念,使城市在建设中,更多地做出有利于生态环境的建设。
在当今渴望回归的城市人眼中,以绿色为基础的生态型建筑无疑成为最理性的选择。生态建筑主要是依据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以自然环境为依托,尊重当地的地形样貌,动植物分布以及气候特点,实行因地制宜。并且能够整体考虑设计区域内部与外部环境的关系,体现人与环境的和谐共存。
在如今的建筑设计中,最直观和最普遍的生态建筑就是绿色建筑。所谓绿色建筑就是自然元素与城市建筑的结合。利用绿色植物来弥补由于钢筋、水泥的大量运用而造成的城市生态缺陷,利用植物本身的调节能力来改善建筑内部空间的物理环境。整个建筑设计过程的是绿色元素与建筑有机的结合,并不仅仅是一种附加的关系。绿色建筑将恢复和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作为建筑的目的之一,使建筑设计与城市环境设计有机结合,使得建筑绿化越来越从单纯的营造建筑空间氛围的束缚中挣脱出来,逐步走向城市生态化的转变。
四、总论
“历史越向前发展,人和自然的区别越强烈,统一也越深刻和丰富”。要从传统的“以人为本”的、掠夺式的建设逐步面向环境走可持续的城市建设。全方位多角度的来考虑城市建筑的持续性发展,使城市建设符合环境和人和谐相处的自然之道。
参考文献
[1]单晓莹 叶自成 浅谈新时期城市建筑设计的发展趋势[J] 工程科技 235
[2]饶泽锋 关于当代城市建筑设计中文化理念的思考[J]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09(17):178
关键词 聚类;仿射传播算法;k-means算法;航线
中图分类号:tp391.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3)051-072-03
航空公司的航线网络对其盈利能力、运行效率和客户服务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近些年,国内航空业务增长性趋势明显,各航空公司不断加强航线的拓展和航空枢纽的建设,航线网络越趋复杂,目前国内对航线网络的研究相对落后,缺乏对航线网络运行数据的定量分析,在航线的制定、评估和设计上仍以粗放的感性认识和经验判断为主。因此,以市场需求以及航空公司的机队规模、运力为参考,合理布局航线网络尤为重要。本文仅以航空公司生产排班计划为基础,采用先进的聚类算法,对城市航空便利性进行初步的探讨和分析。
1 聚类算法
聚类(clustering)是指根据“物以类聚”的原理,将本身没有类别的数据聚集成不同的组,聚集后的一组数据对象称为类(cluster),其结果需满足同一个类内的数据对象之间高度相似,并且不同类之间的数据对象有较高的差异性。
聚类分析的算法可以分为:划分法(partitioning methods)、层次法(hierarchical methods)、基于密度的方法(density-based methods)、基于网格的方法(grid-based methods)、基于模型的方法(model-based methods)。
经典的k-means和k-centers都是划分法。
1.1 k-means算法
由于该算法的计算复杂度是o(nkt),其中n是对象的总数,k是预期结果聚类中心的个数,t是迭代的次数,通常k<
1.2 ap算法
affinity propagation (ap) 算法是brendan j. frey和delbert dueck在science杂志上提出的一种新的聚类算法。与k-means算法不同的是,ap算法无需事先设定k值,其核心思路是根据n个数据点之间的相似度进行聚类,数据点间的相似度既可以是对称的,也可以是不对称的,如在本文后续描述中的城市对间的距离(航班时间)就是不对称的。这些相似度组成n×n的相似度矩阵s。ap算法将所有的数据点都作为潜在的聚类中心,称之为exemplar,因此不需要事先指定聚类数目,而需要为每个点设置个实数值s(k,k),该值也被称作参考度p (preference),s(k,k)值较大的点更有可能选为中心点。中心点的数量受preference影响。若已知所有的点被选为中心点的概率相同,则可将所有点的preference设置为相同的值(不同的值可能会导致不同的聚类数量),该值可以为所有相似度的中值或者最小值。ap算法通过吸引度r (responsiility)和归属度a(availability)控制算法的收敛。r(i,k)是从点i发送到点k的数值消息,反映的是k点对i点的吸引程度。a(i,k)则从点k发送到点i的数值消息,反映的是i点对k点的归属程度。r(i,k)与a(i,k)越强,代表k点成为聚类中心的机会就越大,同时i点隶属于以k点为聚类中心的聚类的机会也越大。该算法就是通过不断的迭代过程来更新数据点之间的吸引度和归属度,逐步精炼产生m个高质量的聚类中心,同时将其余的数据点归类给这m个聚类中心,形成以这m个聚类中心为中心的聚类。
基于来自邻居的正的响应度来评价k是否适于作中心点。
3 结束语
本文利用ap聚类算法对国航通航的国内43个城市航空便利性进行聚类分析,实验结果较客观的反映出各城市航空便利性的真实情况,进一步的研究分析可以考虑覆盖国内所有通航城市,并通过引入航班实际飞行时间数据以及调整s(i,i)值优化算法,提高算法的精确性。另外,也可通过采集和分析城市gdp数据、城市流
人口数据、客座率、航班生产成本数据、收入数据等,辅助航空公司航线分析与优化。
参考文献
[1]frey b j,dueck d.clustering by passing messages between data point[j].science,2007,315(5814):972-976.
[2]王开军,张军英,李丹,等.自适应仿射传播聚类[j].自动化学报,2007,33(12):1242-1246. [3]董俊,王锁萍,熊范纶.可变相似性度量的近邻传播聚类[j].电子与信息学报,2010,32(3):509-514.
作者简介
【关键词】 离子方程式 书写 分类法
【中图分类号】 G4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3)01(a)-0155-01
离子反应是重要的化学用语,在中学阶段的基本概念基础理论知识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贯穿于中学化学教材的始终,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之一,也是高考常考和必考点之一。正确而又熟练地书写离子方程式,是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然而涉及到数量关系的一类离子反应方程的书写时,学生常出现错误,原因是此类离子反应方程式多且反应原理又差异较大。为此笔者进行了反复的尝试后发现,分类法是突破涉及数量关系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书写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所谓分类法是指将类或组按照相互间的关系,组成系统化的结构,并体现为许多类目按照一定的原则和关系组织起来的体系表,作为分类工作的依据和工具。根据高考考题和离子反应方程式的特点,拟将其分为四类,具体分类如下:
1 组成型:写出的离子反应方程式必须满足物质的组成,如硫酸和氢氧化钡溶液的反应
(1)2H++SO42-+Ba2++2OH-==BaSO4+2H2O(√)
(2)H++SO42-+Ba2++OH-==BaSO4+H2O(×)
以上(2)式错在写出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不符合硫酸的组成。除以上反应外,硫酸铵和氢氧化钡溶液等两物质中阴阳离子均参加反应的都存在此问题,在书写中要引起重视。
2 变量反应型:此类反应的特点是若加入另一反应物致过量后,又会和前者反应的生成物反应,常见的有五个
碱和多元弱酸(或对应酸酐)的反应:多元弱酸或对应的酸酐与碱反应,酸或酸酐少量生成正盐,酸或酸酐过量生成酸式盐。如:
2.1 CO2与Ca(OH)2
少量CO2:CO2+2OH-+Ca2+==CaCO3+H2O(CaCO3+H2O+CO2==Ca2++2HCO3-)
过量CO2:CO2+OH-==HCO3-
此反应常用于如下反应,如CO2通入NaAlO2、Ca(ClO)2、Na2SiO3等溶液中时,CO2少量生成碳酸盐,过量生成碳酸氢盐。不过有一个例外,当CO2通入苯酚钠溶液中,无论CO2少量还是过量,均生成碳酸氢钠,苯酚的酸性强于碳酸氢钠酸性的缘故。类似的还有:SO2、H2S等通入到碱液(氢氧化钠等强碱溶液和氨水等弱碱溶液)中。
2.2 AlCl3与NaOH
少量NaOH:Al3++3OH-==Al(OH)3[Al(OH)3+OH-==AlO2-+2H2O]
过量NaOH:Al3++4OH-==AlO2-+2H2O
2.3 NaAlO2与HCl
少量HCl:AlO2-+H++H2O==Al(OH)3 [Al(OH)3+3H+==Al3++2H2O]
过量HCl:AlO2-+4H+==Al3++2H2O
所以,以NaAlO2或AlCl3为原料制备Al(OH)3时,一定控制好酸碱的用量。
2.4 Na2CO3与HCl
少量HCl:CO32-+H+==HCO3-(HCO3-+H+==CO2+H2O)
过量HCl:CO32-+2H+==CO2+H2O
2.5 AgNO3溶液与NH3・H2O:
少量NH3・H2O:Ag++NH3・H2O==AgOH+NH4+
{AgOH+2NH3・H2O==[Ag(NH3)2]++OH-+2H2O}
足量NH3・H2O:Ag++3NH3・H2O==[Ag(NH3)2]++NH4++OH-+2H2O
但要注意的是,前四个可以改变加入物质的顺序,而第五个不仅不能改变加入物质的顺序,稀氨水也不能过量。
3 酸式盐与碱反应型:此类一般将少量物质定为1,且符合组成关系,过量物质需要多少写多少。如:
3.1 NaHSO4和Ba(OH)2
硫酸氢钠少量:H++SO42-+Ba2++OH-==H2O+BaSO4
氢氧化钡少量:Ba2++2OH-+2H++SO42-==2H2O+BaSO4
3.2 NaHCO3和Ca(OH)2
碳酸氢钠少量:Ca2++OH-+HCO3-==CaCO3+H2O
石灰水少量:Ca2++2OH-+2HCO3-==CaCO3+CO32-+2H2O
4 溴化亚铁溶液中通入Cl2型
此类离子反应主要考核氧化还原反应的优先规律,即一种还原剂(或氧化剂)遇到多种氧化剂(或还原剂),先和氧化性(或还原性)强的物质反应。同时考核得失守恒规律,做法是先确定还原剂(或氧化剂)的量,由其失电子数(或得电子数)除以每摩尔氧化剂(或还原剂)得电子数(会失电子数)即得氧化剂(或还原剂)的物质的量。如:
4.1 Cl2通入FeBr2溶液:(Fe2+比Br-还原性强,通入Cl2时优先氧化Fe2+,再氧化Br-)
少量Cl2:2Fe2++Cl2==2Fe3++2Cl-
过量Cl2:2Fe2++4Br-+3Cl2==2Fe3++2Br2+6Cl-
(过量Cl2通入时,Fe2+和Br-完全被氧化,1mol得3mol电子,需要1.5molCl2)
50%Br―被氧化:2Fe2++2Br-+2Cl2==2Fe3++Br2+4Cl-
(50%Br―被氧化即1molFe2+优先被氧化,1molFe2+和1molBr-共失去2mol电子,需要1molCl2)。
关键词:实践教学,建筑学,城市设计,教学改革
0引言
“城市设计”是一门综合性学科,要求设计师能够始终以一种整体性、系统性的思维去思考设计对象,能够从社会经济、地域文化、绿色生态等角度切实地去应对现实社会环境中的具体问题,城市设计是联系城市规划与建筑学的重要纽带。城市设计理论及实践发展至今,在指导中西方城市建设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城市特色营造、传统风貌保护、老城区有机更新、新区场所空间营造等方面[1]。城市设计课程,是建筑学专业一门重要的必修课,其课程体系通常包含城市设计概论(理论课)、城市设计课程设计(设计实践课)两门主要课程以及城市设计相关专题。目前的城市设计教育延续传统的建筑学专业培养模式,学生较为注重设计对象的空间形态,注意力和着重点大多落在建筑空间及形态组合的“创新”上,而相对忽略甚至无视周边城市环境、居民风俗习惯及地域特色的传承与延续。实践活动为城市设计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同时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就设计实践层面而言,主要分为三个大的层次:1)城市总体规划层面的概念性城市设计、总体城市设计等;2)详细规划层面的地段级城市设计、街区级城市设计、旧城有机更新等;3)具体建造层面的城市小品、广场、公园景观等开放空间的规划设计等。当前,在城市设计教学中如何结合具体设计项目,加强设计实践环节,以帮助学生深入了解社会现状环境、挖掘历史文化、传承地域特色,充分理解城市、建筑与人相互之间的互动关系,是当前城市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研究议题[2]。
1建筑学专业教育中“城市思维”培养的重要性
随着中国城镇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城市面貌发生着天翻地覆的变化。许多“奇奇怪怪”的建筑在全国各城市不断涌现,其与周边整体环境、历史文化特色的不相协调也越来越多地被公众关注,不断挑战着公众的审美底线。因此,在快速城镇化的背景下的建筑实践往往容易走入误区,忽视宏观的城市环境,而沉迷于建筑单体的创作。因此,建筑学专业教育中应加强“城市思维”的培养,而作为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之间重要的联系纽带,“城市设计”获得了业界越来越多的关注,其传统的培养模式势必随着设计实践应作出相应的调整。在本科阶段城市设计教育中,适时的培养基于城市思维的建筑设计手法,进而影响其后续的建筑设计实践尤为关键[2]。
2城市设计现状教学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建筑实践中被人诟病的问题,原因虽然是多方面的,但追根溯源,专业教育的误区及对人才培养的片面甚至错误导向责任无法推卸。当前建筑学本科培养模式中,建筑设计实践类课程的安排通常是按照项目类型难易程度逐步深入的,而城市设计相关课程往往在高年级独立设置。城市设计和建筑设计课题也独立设置,缺少必要的联系,而从细部入手的惯性建筑思维已经相对定型,使高年级学生较难理解或接受近似“变革”城市设计思维,也较难充分了解城市设计与建筑设计的关系,由于不能充分认识或接受从“城市思维”来指导建筑设计的新设计手法,从而其从复杂城市环境入手来分析解决建筑问题的能力也较弱,导致往后的工作实践中建筑较“自我”,成果说服力不强[3]。目前我校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结合建筑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开设的城市设计系列课程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城市设计概论》课程以理论讲授,原理讲授为主,结合教授设计方法;而《城市设计课程设计》结合具体实践工程项目设计,主要是理论知识及设计方法的具体运用。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系统的专业知识,教学重点主要在于强调城市设计的内容、设计方法和步骤,教学方法上运用了大量的案例分析,而对案例的分析往往更加注重平面分析层面,从而导致学生在设计过程中教条的学习案例,只注重案例形式学习,而对案例内涵挖掘不够,运用到课程设计中往往就容易忽略地域特色、历史文化和公众的参与,导致片面的案例学习;此外,许多学生过分强调“设计创意和设计理念”,而忽视了对基础资料的调研分析,造成创意和理念成为“空中楼阁”,无法落地[4]。为此,在城市设计教学中如何加强教学实践环节,让学生完成好因地制宜的城市设计作品,对今后培养优秀的城镇建设人才有着重要作用和深远意义。
3基于实践教学的《城市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3.1结合设计项目实施环节,强化实践控制要求
我校城市设计系列课程安排在大四年级,《城市设计概论》开设在先,《城市设计课程设计》环节在后。而在课程实际教授过程当中,学生较为教条的理解课本及教师讲授的知识,掌握和实践运用的都是注重城市公共空间的具体形态设计,这就使学生对城市总体规划层面的内容常常忽视,缺少对地块周边区域乃至是更大层面的认识,缺乏对城市设计实施策略的深入了解,对实践项目的推进过程缺乏整体认识。导致绝大多数学生在方案设计层面过分注重设计概念,而缺乏对实际项目的可操作性的考虑,最后设计变成墙上的一张“蓝图”。因此,在城市设计课程改革实践中加重实践环节的比重显得尤为必要,如实地踏勘调研阶段加强问卷调查,随机访谈等,搜集项目基地的历史环境、风俗习惯、地域特色等资料。与此同时,在现状调研的过程中注重任务的合理分配及团队合作精神培养,让学生真正了解并掌握设计与管理工作的流程[3]。
3.2结合设计项目推进过程,着重沟通交流能力培养
城市设计项目的推进过程,包括现场踏勘、资料搜集、问卷调研、方案生成及成果交付等,同时也包括贯穿设计乃至实施全过程中的与各方沟通协调的过程。城市设计成果不仅是规划设计师个人设计理想的表达,同时也包括了与委托方、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以及公众等进行多次讨论的过程。一个优秀的设计方案,是规划设计师解释、坚持甚至让步的结果[5]。因此,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沟通交流能力的培养将有助于今后他们走上工作岗位能自如的面对各方的质疑,并有充分的应对能力。在教学环节中,我们主要采取的措施是:首先,注重现状调研环节的训练。在《城市设计课程设计》课程前期阶段,专门安排了综合调研作业,调研的对象就选择在设计地块,最终形成调研报告并做PPT汇报交流。由学生分组进行,时间安排3周~4周。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熟悉基本的调研方法、手段,并鼓励创新调研方式方法,以及调研过程中对现状问题的敏锐洞察力。同时,学生在调研和访谈过程中,就会接触到形形的人,这对其良好的沟通交往能力提升大有益处,并直面城市发展过程中的现实问题,这对身处象牙塔中的学生们而言,将是一次很好的锻炼成长机会;其二,在设计过程中,分阶段设置多种形式的汇报答辩。在《城市设计课程设计》中,我们通常分为现状调研阶段、一轮草图阶段、二轮草图阶段、正式成果阶段。为了培养学生的多方沟通能力,在每个阶段结束时,均安排一次公开的答辩,其他同学采用“角色扮演”的方式作为甲方、行政主管部门、专家以及公众等,站在不同的立场,提出尖锐的问题,在与答辩人唇枪舌剑的交锋中,学生们不但很好地训练了思辨及表达能力,还能站在不同的立场,思考相应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对策[6]。
3.3结合设计项目利益协调过程,注重综合决策能力的培养
城市设计实践项目的实施过程,也是利益相关方综合协调的过程,各方文化背景不同、经济基础不同甚至风俗习惯也各异,均有各自的利益诉求,都希望自身的利益得到维护,话语权得到关注。社会文化的魅力,在于其包容性,在于多姿多彩文化及风俗恰当融合。而城市设计的核心就在于其协调及决策的过程。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协调及决策能力,我们在方案设计过程中,尤为注意进行多方案比较分析,搜集整理实践项目中的中标及陪标方案,让学生进行详细分析,提交简要的专题研究报告并进行简要汇报,点评过程别强调“参考答案”观念:即设计方案没有“标准答案”,没有终极蓝图,更谈不上绝对的对与错,只有结合不同立场,从不同视角来分析其合理与否。要使一个设计成为“优秀设计”,就必须综合各方观点,协调各方的矛盾甚至冲突,并综合决策。在这种情况下,城市设计设计及实施的过程就是一个利益博弈的过程。通过这些教学手段,让学生们明白城市设计实施过程的系统性、复杂性以及灵活性,结合利益协调过程,逐步培养其协调与综合决策的能力,为将来工作中可能遇到的复杂情况做好充分的思想及行动准备[6]。
4结语
城市设计系列课程在建筑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中占有重要地位,在当前部分地区城市缺乏特色、建筑求新求怪的城镇化背景下,城市设计作为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之间重要的联系纽带,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结合我校建筑学专业城市设计课程多年来教学过程中的反思,提出了结合实际设计项目的实践教学思考。需要指出的是,在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的背景下,笔者的部分思考及教学实践也处于探索阶段,需要结合各高校城市设计课程成功的经验加以整合和优化。
参考文献:
[1]汤慧,宁启蒙.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城市设计课程教学优化研究[J].山西建筑,2015,41(29):226-227.
[2]王引,袁方.见微知著设计有道———城市设计专题会议综述[J].城市规划,2014(1):69-71.
[3]雷捷.结合实践、强化特色———《城市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13(6):64-66.
[4]李昊,裴钊,鲁旭,等.结合设计竞赛的建筑学专业城市设计系列课程教学探索———以2014年度第25届国际建协UIA世界大学生竞赛为例[J].建筑与文化,2014(11):45-55.
[5]肖哲涛,郝丽君.城市设计课程教学改革[J].华中建筑,2012(11):179-182.
关键词:城市设计;修建性;规划;区别;关系;优化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ity, city construction projects are also gradually increasing. Therefore, detailed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of city planning and design theory of attention.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basic concepts of city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of the detailed planning of the exposition, briefly discusses between the inherent connection and difference, and put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improvement measures for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present stage our country city planning scheme, a good living environment for people to create.
Keywords: city design; construction; planning; difference; relationship; optimization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前言:
现阶段,在我国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各种先进的科学技术以及先进的思想价值观也逐渐融入我国,但是,社会上有一些学者,总是认为城市设计可以取代修建性详细规划,甚至于,将属于修建性详细规划的项目确认为是城市设计,比如,居住区城市设计、中心区城市设计、校园城市设计、道路城市设计以及广场城市设计等。下面本人就对城市设计和修建性详细规划的关系,做简单的探讨,仅供同仁们参考。
一、城市设计和修建性详细规划的概念
1、城市设计的概念。城市设计又被叫为都市设计,研究设计工作的对象是城市,往往介于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和景观设计之间的一种设计工作。城市设计与城市规划相比,具有图形性和具体化的特点;城市设计为建筑设计和景观设计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参考。城市设计的基本要素是城市体型和空间环境,也就是包括建筑物、自然地形、绿地、道路等,城市设计规划的是城市空间和整体形象,比如,庭院空间、城市广场。城市设计的复杂就在于,它是将城市的居民心理健康和实体安排相结合,并以其为考虑的重点,通过对景观标志和物质空间的正确处理,为城市居民营造一种愉悦的大环境,是居民居住的快乐,从而为整个城市的发展提供良性的目标。
2、修建性详细规划的概念。修建性详细规划的依据是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属于城市详细规划的一个方面,往往具体指导各项建筑和工程设施的设计和施工。修建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就是为了对建设项目做出规划设计和具体的安排,来满足上一层次的需求;同时,修建性详细规划为下一层次市政工程设计、建筑设计、园林设计提供参考。修建性详细规划是整个城市规划体系里最具体、最实际的设计过程,真正落实了上一级规划的规定,真实的反映规划的整体思路。修建性详细规划就是研究具体的空间、环境、型体及各功能的组成,解决具体的交通组织和功能分区的规划设计和实施。
二、城市设计和修建性详细规划的区别和联系
1、城市设计和修建性详细规划的区别。城市设计是一种物化的劳动,是一种设计的成果,一般情况下是在电脑的存储设置里,应该属于一种商品,城市设计是设计人员的劳动成果,是城市进行规划管理的法定依据。可是在城市规划的成果体系里,却没有以城市设计为单独的成果形式。而在法定的城市规划体系中,却将修建性详细规划加以明确的规定。在详细规划的内容里有如下的规定:对规划内的用地,按照不同的性质进行规划界限,确定适合用地的建设;对于各用地建筑的密度和高度,以及绿地率的各项指标进行确定,对于建设用地的公共设施配置、停车泊位以及出入口的交通方位,都作出一定的规定;对于各用地建筑的色彩、体积和体量,这些城市设计问题,也做出一定的指导性原则规定。
由此可见,城市设计存在于详细规划之内,假如想将城市设计单独的分离出去,就会遇到一些麻烦,如在修建性详细规划中,若把城市设计从列单内容中分出,就会失去法定的效力,没有法律的规定,作为城市建设规划的编体主体政府,就没有了法律的依据,这样去进行城市设计,岂不是就属于违法行为。另外,城市规划强调的是各方面之间的协调和综合,如果把城市设计抽离出去,怎么会出现美化城市的现象呢?尤其是,现在的城市规划一再强调,不能仅仅拘泥于单纯考虑物质空间的设计,还要重视城市居民的精神界面,考虑城市居民的身心健康问题。因而,城市设计和修建性详细规划之间,还是有一定的区别的。
城市设计和修建性详细规划的联系。
城市设计的核心和重点任务就是对城市主体人的研究。城市设计的研究成果不是具体型的设计方案,而是以概念性设计、指导性设计、思维方式和设计法则表现出来的,具体包括了建筑设计、城市规划、环境艺术设计和景观设计等领域。城市设计一般研究的内容,往往是关于社会文化、美学以及心理学等领域的理论基础应用。修建性详细规划是指根据批准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内容,对具体的地块建设提出设计和安排。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里,对修建性详细规划有明确的规定。比如,对住宅建设、医院建设、学校和托幼建设等建筑进行日照的分析;详细估算工程量、拆迁量和总造价,进行投资效益的分析;以及分析建设的条件和综合技术方面的经济论证等。城市设计和修建性详细规划的工作内容,从分工的粗细来看,城市设计侧重的内容是思想构建层次,而修建性详细规划侧重的则是工程实施界面;假若从思维方式来看待城市设计和修建性详细规划,城市设计属于感性思维,而修建性详细规划则是理性思维;若从法定立场来看,城市设计的内容,还没有法定的规定,而修建性详细规划则是属于法定规划内容。因而,有的学者就提出了城市设计和修建性详细规划是属于相同内容的设计,因而提出广场城市设计、居住区城市设计、道路城市设计、中心区城市设计和校园城市设计,细想一想,广场、居住区、道路、中心区和校园等,这些都属于城市的研究区域,并不能等同于城市,城市设计是属于特定的专门设计,与总体规划、详细规划和分区规划一样。修建性详细规划的设计内容,都是有可遵循的法规规定或者有章可依的规则,比如,广场修建性详细规划、校园修建性详细规划以及居住区修建性详细规划等,这些规划内容,都是可以具体实施的。
三、城市设计和修建性详细规划进一步完善和优化
当今社会,是一个经济大发展的时代,经济的全球化、信息化和城市化,给我们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也给我们提供了新的研究课题,当然了,新型的专业和学科分类,也使我们有了新的研究理论和方法。我们现在城市所处的大环境是开放、多元的,在这种宏观的环境下,现代城市建设理论才被人们所重视和采纳,新的学科理论是随着社会、文化和经济的不断发展而不断更新的,只有正确的看待学科专业领域的分类和互补问题,才能使新的学科在实践中不断地改进和完善。现在,我国的城市设计体系还能够适应城市建设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的实际需要,但有一些方面,还需要进一步的完善。比如,现在比较符合我国国情的规划阶段主要有四个基本层面,也就是: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今天,本文探讨的就是这四个基本工作阶段的重要环节———修建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是进行合理的安排城市具体建设项目,进行规划设计,考虑的内容有建设的经济状况、土地利用的经济效益和进行开发设计的强度,因而,修建性详细规划是从属于规划范畴内的设计工作,绝不是简单的设计就可以代替的。其实,学科、专业之间设互补互利的关系的,可以彼此制约,也可以彼此扶持。修建性详细规划存在着内容方面的欠缺,需要进行补充和优化,城市设计的思维和法则正好可以弥补修建性详细规划的一些不足。同时,要想实现城市设计的人性化,正需要在其他相关规划和设计方面进行城市设计思维和法则的应用,这些城市设计思维和法则的应用,正好可以使规划和设计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优化和完善。
结语:现代社会的城市设计唤醒了人们对城市主体———人的关注,也就是在营造城市和设计城市领域中,时刻不忘了对城市中人的研究,关注人与城市之间的互动,思考人如何去影响和塑造城市的问题。修建性详细规划本身是有缺欠的,在实际的工作中,如果应用了城市设计的思维和法则,就会解决自身的不足,
而以积极的工作态度和方法进行具体的规划和实施,在保证法定规划前提下,加入了一些城市设计考虑的观点,比如,分析行为需求、分析设计色彩、分析设计夜景和分析空间尺度等,在完善、优化修建性详细规划的同时,实现了城市设计的人性化目标。
参考文献:
关键词:城市设计,发展,因素,控规,效果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 A
城市设计作为城市规划建设的核心,逐渐成为我国城市规划研究的热点之一。城市设计质量的优劣将直接影响到城市未来的建设和发展。以下就我国城市设计发展以及控规中城市设计进行分析。
一、简述我国城市设计实践发展
我国的城市设计实践发展一般可以分为理论研究阶段、实践深化阶段和实践理性发展阶段等三个阶段: 1980年~1989年,这一阶段是我国城市设计实践的发展初期的试验阶段,为不同的城市设计理论的引进、研究和发展的重要时期,实践活动相对较少。1990年~1999年,这一时间段是我国城市设计实践进行大规模探索的阶段。在该阶段内,城市设计项目大范围开展,体现了城市设计实践活动的广泛性和多样性。该阶段著名的城市设计实践成果主要有:西安钟鼓楼广场城市设计、南京鼓楼广场城市设计、深圳市中心22-23地块城市设计等。而进入到二十一世纪后,我国城市设计实践活动逐步进入了理性发展阶段,城市设计实践开始重视设计的实施性、时效性、可行性等,本土化的城市设计活动是该阶段的主要倾向之一。
二、城市设计的发展趋势研究
伴随着我国城市设计的实践活动进入到理性发展的阶段,城市设计的未来发展趋势主要以下几点:
1、项目实践将影响城市设计理论的研究
在我国城市设计的编制数量巨大,在现实的规划管理过程中有很大一部分的城市设计得到了实施。但是在城市设计理论研究领域,无法将研究成果提升成为实证的理论精华,导致我国的城市设计仍停留在最初引进的西方国家城市设计理论的水平上,造成了理论与实践脱节,无法对实践活动进行必要的指导和支持,无法纠正实践活动中的偏差行为,而且无法做到具有中国特色的城市设计。在现今的城市规划领域中,亟需城市设计实践活动的经验反馈以及跟踪研究,而不是单纯的运用社会学、经济学对城市规划进行研究。城市规划的注意力纷纷集中于研究的新方法和创新的规划形式,而没有更好的做到设计成果的总结和回顾。
2、城市设计将逐渐具备其法理性地位
伴随着我国法制化的逐渐完善和发展,城市设计及规划建设的法制进程也在逐步推进。在城市设计的实践过程中,法制化的行政管理已经开始对城市设计的相关技术的合法性和合理性进行质疑和挑战,例如城市设计中的公共空间的合法性、针对限高造成的容积率问题对开发指标的质疑等。同时,在城市的规划和建设进程中,存在着规划从业人员及管理人员的法律意识问题,倘若将城市设计的编制和实施比作是法律的立法和执法的过程,就会对我国城市设计逐渐走向法制化进程的发展方向有着更为深刻的理解和体会,城市设计的法制化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
3、城市设计将得到更多制度的保障。
城市设计的实施需要借助城市规划和建设对相关的开发活动进行干预和约束。实行控制城市开发及相关设计等诸多控制管理手段,实际上是以公共利益为核心设定对应的开发预期,并以此来做到对城市开发的约束,而这就需要相关的制度来保证这些相应的开发预期。对于我国的城市设计,相应制度的提出和建设内容不但包含城市设计的编制、审批以及合法化的控制条件的规范,而且包含着依照法律法规进行城市设计执行开发控制和设计控制的进程式规范,同时还包含一系列的修改和相关程序的完善。在近几年来,我国与城市设计相关的研究和实践活动,纷纷开始主张依托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法律合理性和地位,加强城乡设计工作与控制性详细规划之间的配合,并从城市规划技术和管理两方面,提出城市形态控制的引导性图则及强制性指标。而这种合理的非法律控制依据以城市设计成果为核心的设想,不但具有合理和充分的弹性运作空间、极高的灵活性和完备性,而且还保持了我国现有城市规划管理体制的核心作用,具有较强的实用价值和深厚的现实意义。
三、控规中的城市设计
1、控规中城市设计的内容与研究对象
城市设计从属于控规内容,即城市设计的内容由研究对象的决定。同时,为了形成城市规划的整体性,划定地区多为城市功能、相对环境相对独立的地区,如商业区、重点风貌区、中心区等。因此,城市设计的对象在区域范围内是控规所规定的局部地区。除此之外,当代城市设计的内在含义已得到了明显的拓展,超出了城市的原有空间,原有形体范畴,同时,城市设计的概念也已延伸至经济、社会、法律、文化等众多领域。这就表明:城市设计的内容在控规中的内容有以下两方面:传统城市规划内容,即城市的空间环境与体型范畴;城市设计中的管理、运行和政策,属于其社会内容。该研究内容可以对整个城市的建设起到管理和调控的作用,同时还属于城市设计中的次研究内容。
2、主要存在形式
(1)思想观念
城市设计以思想观念的形式存在是指,城市设计代表一种价值观,代表该城市思考问题的方法,并以“隐形”状态全面影响控规中的各个环节。因此,尽管城市设计的思想观念形式不具备物质状态,但它仍具有方法论与认识论意义。如:城市设计的主体思想,影响控规的规划目标、指导思想、编制过程等。
(2)控规专项
城市设计以控规专项的形式存在是指,城市设计以城市的空间环境、体型范畴为核心,并使其自身具有可操作性、具体性。例如:控规中的道路规划、土地规划、工程规划、街区规划等。
(3)独立研究专题
由于运用三维空间的研究方法,决定了该类工作具有特殊性。同时,某些重要区域的设计也体现整座城市的特色与魅力。因此,相关工作者可采用开展研究专题的形式,进行城市设计,并使其独立与控规的编制过程。
四、控规与城市设计的关系及实施效果
1、紧密相连的关系
(1)在一定程度上,控规内容决定着城市设计范围的深度,而城市设计的深度又直接关系到控规内容的合理性与科学性。
(2)控规的核心要求为定量、定界与定位,这表明,与之相符合的城市设计也应十分关注自身的“实用性”。此外,一般情况下,城市设计的主要成果,也需通过具体概括等形式,将设计精华表现为控规的控制指标与要素。
(3)控规文本与城市设计规划图相吻合。如,在规划建筑高度、建筑容积率、绿地面积等方面,控规文本对其进行规定,城市设计根据该规定,进一步补充、修正其基本构想,从而建立控制指标,避免控规内容与城市设计的脱节。
2、控规中城市设计的实施效果
(1)城市设计形态趋于控规化,即城市设计理念受生产方式的影响,标志着一种环境态度或城市观念,具有较为重要的价值评判作用,对控规中采用的研究方法具有指导意义。
(2)城市设计技术趋于控规化,即控规方向城市设计中的技术侧重于引导、控制城市的空间环境与体型范畴,促使设计元素相互组合、相互渗透,从而创造出设计的艺术性。
结束语
现代城市设计强调以人为核心,研究城市整体及局部的型体环境与生活环境的塑造,以提高城市的环境质量、促进城市的繁荣与发展。重视生态与可持续发展,建立完善的设计管理程序是现代城市设计发展的趋势。
参考文献:
一、基本理论教学环节
理论教学是整个城市设计课程的基础环节,对于基本理论的掌握有助于学生理清概念,建立对所学知识的初步认知。
1.教学内容
城市设计理论教学的主要内容包括城市设计的基本概念、发展历史、指导思想、设计原则和具体的设计方法。这些是城市设计需要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为学生讲解的基本内容,也是核心内容,它是进行体验式教学与设计实践教学的基础。
2.教学目的
通过对基本理论的介绍和说明,使学生对城市设计在思想认识上有所提高,了解城市设计的发展历程以及现实意义,并能够理解基本概念、设计思想与方法。
3.教学方法
理论教学对于学生来说较为抽象,如果单纯依靠文字的描述很难使其产生深刻印象。为了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效果,一方面应在课堂教学中将理论与实例相结合,充分利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条件,使学生对较为抽象的概念更加容易理解与记忆;另一方面,在教学过程中多与学生交流沟通,采用互动式教学方法,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改变被动接受式的教学模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除此之外,可以在课堂上设立讨论和提问环节,可以让学生各抒己见,师生之间充分交流,教师也能从中了解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以便及时解决。在课外应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充分利用学校图书馆和校园网络收集与课程内容相关的资料,丰富知识,开阔眼界。
二、体验式教学环节
城市设计主要研究的是城市空间环境。所谓体验式教学,就是将学生所学的知识与具体城市空间的调研体验相结合,将课堂理论知识形象化,改变单一封闭的教学模式,形成多元化的教学方法。
1.教学内容
课程安排学生对城市空间的现场调研,将班级学生划分若干小组,并划定适宜的空间范围,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地块。地块调研分析的主要内容包括街区的尺寸、道路层级、建筑性质、建筑形式与高度、开敞空间、空间尺度、区域的轮廓线、主要路径、地标与重要节点等。[2]同时,要求绘制区域的意象地图,对区域空间环境的优劣能够予以综合分析评价。
2.教学目的
提高学生对于城市空间的感性认知,培养学生空间的尺度感以及空间分析能力,使其能将理性的基础知识与对城市空间的感性认知相结合。3.教学方法对于具体城市空间的体验主要可采用现场踏勘、问卷调查两种方式。具体来说,一方面,要求学生通过乘坐交通工具和徒步调研,从感性层面了解不同出行方式对于城市空间的感受,认识不同空间尺度比例之间的差异;另一方面,走访询问生活工作在此区域的居民对空间环境的感受和需求,认真进行问卷调查,进一步挖掘空间内在的生活与文化属性以及其中存在的社会问题。为了培养学生的空间感知力和表达能力,要求学生能够借助手工模型和图纸来解析城市空间环境,借此可以帮助学生梳理自己的思路,传递其核心想法。在此应特别注意对学生创造性思维和探索性学习的鼓励。在这一阶段中,教师不应进行过多的干预和指导,而是充当组织者和答疑者的角色。
三、设计实践教学环节
城市设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单纯理论课的讲解和案例分析,不能完全让学生掌握城市设计的基本知识,只有在具体的设计过程中才能发现问题、分析并解决问题,从而提高设计的综合素养。因此,设计实践环节应与理论教学结合起来,在相应的讲解过程中安排设计课程作业。
1.教学内容
城市设计就是对城市空间的设计。城市空间可以分为微观、中观和宏观三个层面,设计实践环节应选择几类较为典型并能够代表不同层次的城市空间作为设计对象。宏观层次的城市设计任务主要要求学生能够准确分析城市整体的空间结构形态、发展战略、城市整体意象。中、微观的城市设计以城市中的局部空间环境为对象,侧重于对具体建筑实体、空间以及环境的设计安排。[3]
2.教学目的
通过城市设计绘图作业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思考分析能力以及对于所学知识的实践应用能力,使学生能够进一步提高对于所学课程的认识,全面掌握各种设计要点和方法,并能够灵活运用到具体的城市空间设计中去。
3.教学方法
在设计实践教学中应以学生的自主思考和独立设计分析为主,以课堂讲授为辅。在学生设计构思阶段安排方案讨论会,让学生利用多媒体讲述自己的设计思路,提出自己在设计中遇到的问题,与教师和同学共同交流,从而指导学生进一步深化设计方案。对学生创造性的设计方案,予以鼓励和引导,使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潜力得到充分发挥,从而更好地完成设计作业。在设计实践过程中,着重强调城市设计基本原则和设计方法在具体空间设计中的体现,使学生真正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在最终评图讲解阶段,对图纸中的优缺点予以详细说明,与学生共同探讨和分析,帮助他们进一步提高自身的设计水平与能力。
4.各教学环节的相互渗透
基本理论教学、体验式教学、设计实践教学这三个部分并非相互独立,而应将其看做是相互渗透、相辅相成的一个完整教学体系。理论教学是课程学习的基础,体验式教学和设计实践教学是对于理论教学形象化的认知与实际的应用。在相应的理论教学过程中合理安排体验式教学与设计实践教学环节,一方面能够调节教学氛围,另一方面能够加深学生印象,提高学习效率,收到触类旁通的效果。
关键词:虚拟现实技术 城市设计 应用
一、什么是虚拟现实技术
虚拟现实技术,是一种可以创建和体验虚拟世界的计算机仿真系统。它利用计算机生成一种模拟环境,是一种多源信息融合的交互式的三维动态视景和实体行为的系统仿真然后通过各种摄像头、传感器等O备,来让用户体验一种比较贴近于现实的场景,使用户沉浸到该环境中。
二、分析城市设计中常规方法与虚拟现实技术的不同
(一)常规方法存在的不足
相对于城市规划的抽象性和数据化,城市设计更具有具体性和图形化,以协助于以后的日常规划管理工作。传统城市设计由于技术手段的限制,设计师仍通过二维图形来展现设计方案,仅在小群体设计中才使用三维建模;传统的GIS系统只结合了地理信息系统及经济技术指标的二维模式;3DMAX三维建模耗时耗力,不提倡用于大规模场景中;建筑沙盘仅能鸟瞰全景,制作较为繁琐。以上几种方式并不能在应用中实现人机交互的动态传感的效果,不能完整的表达出设计者的想法和思路,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二)在城市设计中采用虚拟现实技术的优势
虚拟现实技术融合了二维GIS、多媒体等技术,它继承了GIS系统地理信息系统的优势,可对建筑密度、容积率、选址可行性,地理周边环境等进行分析,以达到最有效果;它将网络、遥感等技术加入其中,以达到实时更新与浏览的效果;它具有交互式动态传感等技术,以便更直观地对场地对象、日照、视点、路径等做出反应;相比于3DMAX建模,虚拟现实技术已实现了全景拍摄,即虚拟建模结合全景拍摄技术使视图三维化更方便快捷。
三、虚拟现实技术在现实中的应用
虚拟现实技术的完整实现应包括城市设计、城市设计单体三维化及场景渲染、实现人机互动几部分。
(一)虚拟现实技术在城市设计中的运用
城市设计对要求城市的特定区域、土地利用、功能要求、建筑物外形与高度、交通流线、公共空间分布、景观造型、街景风格等要素实现相互配合和协调,使综合效益最优化。在对设计目标和经济技术指标要求进行分析后,将全部信息纳入空间坐标系中(GIS和CAD都可实现,但要注意后期软件的兼容性),然后在系统中将每个空间实际面积、方位、建筑的整体风格及布局等按照比例要求来进行调整;运用虚拟现实系统辅助完成城市的土地利用、空间分割、道路交通、建筑布局等设计方案。
(二)实现对虚拟场景的城市设计
在实现虚拟现实技术的虚拟场景中,可将整个城市设计的方案按照不同街坊分割成若干个小的空间场景,然后借助OpenGL技术或Muligen系统和计算机来进行对系统中的场景进行三维化渲染,以此来设计出更加逼真的效果图。在分割时如果计算机的虚拟内存还没有达到设计的要求,我们可以采用进行对场景的对动态分割。然后通过SiteBiulder或其它虚拟动画软件实现三维空间的虚拟动画。
(三)实现城市设计的人机交流和互动
利用虚拟现实技术设计好整个空间场景后,然后我们利用专业的输入设备以及跟踪设备来实现对虚拟场景的感知。在虚拟现实技术的系统中人际接口为人机的交互提供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路径,它可以使体验者真实的体会到人体的感官享受和形象的三维空间环境,并且还可以与其互动。所以说,虚拟现实技术的人机交互有效的提高了人们对设计环境的感知,可以使人们真实的体验到当中去。
四、虚拟现实技术对城市设计后期管理的意义
(一)从管理功能的角度来分析
城市设计服务于城市规划的管理,为了能在城市规划的模板上展示最新的虚拟现实规划的主要内容且将各个模板与周边的环境相融合起来,虚拟现实技术将实现技术与规划管理同步作为发展的目标。虚拟现实技术属于一种城区规划与量化的一种管理工具。而城市设计的空间信息与属性信息的仿真系统主要是通过3D的方式来构建成的,然后将设计的好的规划方案通过三维技术来进行仿真优化,从而为城市空间的管理工作提供有效的真实数据。虚拟现实技术,可以在规划管理中轻松实现空间定位,即快速导航定位三维场景数据;实现数据管理功能,即对虚拟现实中的三维场景数据进行更改和修正;实现空间量算,即对虚拟三维场景中的空间距离、水平距离、高差、地表面积、地形坡度等进行量算;信息查询,及对建筑、植物等属性进行查询;实现日照分析,按照空间坐标信息,结合太阳光照时间及建筑物方位,对日照时间及建筑物遮挡情况进行分析;实现城市设计方案比较,通过改变输入数据对多套设计方案进行虚拟比较,以选取最优方案。
(二)从系统的扩展角度来分析
VR技术的一体化操作平台具备足够的软硬件接口以及功能的扩展模板,所以可以将各部门集中起来同时运作,并且还可以利用虚拟现实技术来优化城市的整体空间布局,疏通城市的交通网络,构建城市的安全服务等等,非常有利于提高城市的整体管理效率,带动城市发展。
五、结语
本文主要分析了虚拟现实技术在城市设计中如何应用起来,它采用三维模拟仿真技术,让观众更直观详细的了解到整个城市的具体规划设计和发展前景,同时,也利于开展各种项目的实地的调研及招商引资等等。从目前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情况来看,采用VR技术来完成城市设计的方案越来越多,尤其在人机交互的领域中显得尤为突出。这种现象也充分说明在城市设计当中采用虚拟现实技术的效果是显而易见的,若能够按照这个道路一直发展下去,那我国的建筑、景观设计以及未来的城市设计将会有更广阔的前景。
参考文献:
[1]亓传伟,段新华.虚拟场景建模技术研究[J].价值工程,2011,(13).
[2]谢波,李利军,林岚.基于GIS和VR技术的三维城市规划系统的研究[J].微计算机信息,2004,(10).
[3]郑卫民,曹文.虚拟现实技术在城市设计中的应用[J].中外建筑,2005,(01).
关键词:控制性详细规划;城市设计;有机结合;掌握控制
中图分类号:F110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Abstract:This paper briefly introduces the control detailed planning concept, in its analysis of the city planning system the core position, and then introduced the modern city design connotation, the controlled detailed planning of city design has many links, organic combination of the two can play a good city planning comprehensive effect.
Key words:Control detailed planning; City design; Organic combination of; Master control
1. 引言
充分理解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基本概念内容,了解城市规划体系之中控制性详细规划核心性的地位,才能更好地把握这一先进的规划方法。现代化的城市设计理念经历了全面的改进发展,具有了独特的基本特征,其基本设计对象层次及内容更加深刻。在城市规划设计中有机的结合进控制性详细规划,可以实现城市规划的现代化效果和综合社会效益。本文就某市区东城区西部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城市设计有机的结合实例,展示两者融的规划设计效果。
2. 控制性详细规划简介
控制性详细规划同修建性详细规划都是属于详细规划类别,其依据总体的规划或者分区的规划,重点关注土地使用的控制,对建设用地的性质、空间的环境及使用的强度进行详细规定。这种规划方法强化了规划设计和管理及开发之间的衔接,其对修建性详细规划编制工作的指导性质源于其城市规划管理依据性质的地位。
3. 城市规划体系中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核心地位
3.1 明确具体的法律地位
《城市规划法》明文确定了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作为法定的规划类型,2002年6月建设部下发《城市规划监督管理强制性条文》对城市总体规划及控制性详细规划进行了针对性的强制内容规定,这两条法律充分说明控制性详细规划明确权威的法律地位。
3.2 城市规划编制工作体系之中关键性的层次地位
在总体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之间起到承上启下的连接作用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在整个城市规划的编制体系中处于关键性的编制层次地位。控制性详细规划跟总体规划及分区规划的区别在于其属于详细的规划,用量化的指标形式将总体规划将城市平面、宏观及定性建设设想转化到三维的空间、微观且定量进行控制。该规划方法能够继承、落实且深化总体的规划意图,还能够就城市建设用地提出对修建性详细规划进行指导的编制准则。
3.3 规划管理实施工作核心性层次及最主要依据的地位
控制性详细规划制定的目的在于有效控制城市建设用地、空间环境及土地使用强度,成为城市规划管理依据性思想,还对修建性详细规划起到指导作用。城市总体的规划在规划管理体系的分工中太过概括,内容无法直接应用于规划管理细节,而分区规划又有不确定性,修建性详细规划工程设计范畴的作用更明显。控制性详细规划在规划管理实施工作中的核心性层次显而易见,成为指标量化控制具体地块的依据性控制方法。
4. 现代城市设计内涵
现代城市设计项目结合国家城市规划,按照设计精细化可分为三个层面,即总体城市设计、局部城市设计到工程项目设计。同城市规划的指导框架性质不同,城市设计注重人和城市形体环境之间的关系,营造城市生活空间,侧重的核心内容在于城市三维的空间形态。其较高的人文和审美内涵要求,以及对城市综合环境效应的设计目标追求都是一种对城市的干预手段,需要控制性详细规划等手段使其实现。
5. 城市设计和控制性详细规划间的关系
现代化的城市设计和城市规划之间存在明显不同,但是二者又有着相互补充和相互交融的层次。区域规划之中,城市的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和分区规划都对城市设计内容有所涵盖,城市设计就是整体性构思和安排城市的体型和城市的空间,其思想贯穿整个城市规划全过程。控制性详细规划同城市设计有机的结合在于对城市局部的地区空间环境进一步进行控制和整合,转化土地及空间,便于进行符号、文字和数字等的控制和限定,运用规划和分析的控制方法进行指标引导,继而形成不同层次之间实现界定和表达。这一结合实现了远近期的结合,对不同城市空间地段进行针对性的时序统筹安排,继而提出有效地控制意见。此外,控制性详细规划相对来讲是将所用土地的地块进行机械式的划分,做不到充分的小地块间互相联系整体的城市设计手法很好的解决了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内部系统存在弊端,予以协调。
控制性详细规划能够同城市设计相互有机结合,源于二者内容上密切的联系。一方面,控制性详细规划采用规定性的指标保证了同城市空间环境之间密切的联系,另一方面,控制性详细规划之中所形成的建筑外观上的特征对建筑体型指标的引导性意义有事紧密联系的。城市设计的研究内容很大程度上跟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内容是同一性的,科学的将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内容建立到城市设计的研究基础上,实现了城市设计研究推动控制性详细规划完善和深化的进程,具有重要作用。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城市设计相结合的研究涉及到多个方面,首先是城市沿着山、街道和河道的规划设计,其次是城市交通和城市设计研究分析,还有高层建筑和城市设计的研究等等。
6. 有机结合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城市设计实例
某城市东城区的西部地区规划总用地面积4.7km2,地势平坦,北部较南部高,东部较西部高,是该区域最后尚未开发的一块黄金地段,对其合理进行定位意义重大,该项目充分实现了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城市设计的有机结合。
6.1 有机结合了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城市设计的布局构思
城市规划区域已有的方格网状的城市道路骨架已经难以更改,而且相对适合区域的功能组织要求,在这个前提下进行结构形态构建。方格状城市网格布局相对过于平淡,要实现规划区域同城市其他的功能区域实现有机联系和相互亲和,按照实际情况必须以中部的中心广场作为核心,以东南和东北防跳方向组的弧形步行通道作为景观轴,实现金融商业中心到中心广场的弓式箭式体系。功能分区规划层面上,保留西面和北面的两片水湖景观轴的东边布置行政办公和金融商业中心,西边布置六个居住小区和四个商业区域。
6.2 运用了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城市设计构思
控制性详细规划从宏观和微观层面影响了城市设计在内部环境和城市环境相互有机结合交融的构思理念。规划区域景观特色界定为城在绿意中,水在城市中,飘逸的绿化和淡雅清新。控制性详细规划强化形态和城市环境之间有机的融合,使用借景、组织设计绿化景观轴和剪力景观视觉长廊等方法,实现规划区域内部空间和周围城市环境及自然景观的有机对话和联系。规划空间结构已舒适、富含诗意和开放为构建思路,弓式箭式步行景观轴构成规划区域简洁实用而丰富浪漫的整体空间结构形态。
6.3 规划控制体系和实施的操作
该区域的规划实现了四个要素的控制,即点要素的控制、线要素的控制、指标强度要素的控制和城市设计要素的控制。点要素控制了具置、面积、环境要求和形态要求等,对公共活动空间及标识、市政公用设施和文化教育设施均做出了具体的规定要求。线要素控制了规划区域内部不同性质的用地界线及建设行为线路,用红线控制道路、绿线控制绿化、蓝线控制水体、黄线控制建筑建造范围、紫线控制地块范围、黑线控制油井的作业及其他控制线路。操作上又对地块划分和用地分类进行控制,控制性详细规划明确确定了开发性盈利地块和盈利地块的位置和面积标准,对于具体的用地做出了类的划分。通过各类用地适应性要求控制和土地详细划分等控制操作,实现了该区域规划设计的科学性和实用性,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7.结语
本文重点研究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城市设计有机结合,分析介绍了相关理论和应用理念,以具体的城市规划设计实例展示了这一结合所能创造的良好规划设计格局,对各方面利益的均衡作用。
参考文献:
[1] 王敏.基于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城市设计管控研究[D].长沙:中南大学,2009:26-41.
[2] 刘雷.控制与引导—控制性详细规划层面的城市设计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9: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