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初中数学课堂导学案范文

初中数学课堂导学案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初中数学课堂导学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初中数学课堂导学案

第1篇:初中数学课堂导学案范文

一、“导学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必要性

现代教育理念环境下,高效课堂是和谐教育的具体表现形式,打造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是我们初中数学教师一直关注并追求的目标,高效课堂的实施,既能减轻学生的负担,同时也能减轻教师的工作压力。实现课堂高效性的方法和手段是多种多样的,一直以来,关于课堂教学改革的争论一直没有停止,争论的焦点总是教与学的关系问题。是以教师的教为主还是以学生的学为主?开始教师备教案,是以教师教为主,课堂上教师完成自己教案上的内容为主,后来备学案,是以学生的学为主,还推出过教师课堂上讲课时间4分钟为最好的教学课堂。但经过长期的实际教学过程中都没有体现出高效的数学课堂,一线教师,作为课堂教学改革的直接实践者,仍然处于迷惘状态,很难把握“度”。在大量的课堂调研和学生学情调查中显示,以“教师行为”为主导、“讲授──接受”的课堂教学模式仍占据主要阵地,有时在课堂上也会出现小组活动,但很多时候的小组活动只是为活动而活动,教师仍然占据着绝对的控制权。这与新课程一直倡导的“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的教育理念不统一。

以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为代表的建构主义者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主观能动的结果,是学习者自己主动建??的。学习的成功与否,取决于学习者是否清晰地意识到自己的学习目标,是否充分发挥了自己的主体性,即自主性、主动性、创造性。具备自主学习能力的学生就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机器,而是能用科学的方法主动探求知识、敢于质疑问难的学习主人。但是学生主动学习精神,需要进行长期的、有计划的培养,需要经常地启发、点拨和引导。教师必须改变“以我为权威”的课堂教学模式,注重课堂的引导、调控与矫正,“变灌为导”,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自主作用,达到“主体内化”目的。“导学案教学模式”的教学精髓是学生在老师指导下进行自主学习,不仅着眼于当前知识掌握和技能的训练,而且注重于能力的开发和未来的发展。为此,我们有必要开展“导学案”的教学模式的研究。

二、“导学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实践

“导学案”的课堂教学,其核心内容是学生在老师指导下进行自主学习,不仅着眼于当前知识掌握和技能的训练,而且注重于能力的开发和未来的发展,倡导“导学案”的课堂教学文化,就要坚定不移地向以“导”为主的教学宣战,彻底实现两个转变:课堂教学由“教师讲――学生听”转变为“学案导学,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教师点拨”,评课标准由“教师讲得精彩”转变为“学生学得积极主动,并关注生命成长”。在过去的一学年中,笔者初步实践了利用“导学案”课堂教学,并在教学上取得了初步的成效,形成了利用“导学案”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

下面结合一个导学案《一元一次方程复习1》阐述“导学案”的课堂教学实践过程:

【课前准备】

笔者选择的导学案是浙教版七年级(上)第5章一元一次方程复习课的第一课时,本节课的重点是复习一元一次方程的相关概念、一元一次方程的解及解一元一次方程及简单的应用。课前,笔者布置了二个任务:(1)让每一个学生围绕复习主题,画出《一元一次方程》这一章知识框架图(每位学生发给一张小白纸);(2)把以前作业中(或其它地方)的疑难问题写下来。通过课前任务的完成,达成以下几个目标:(1)通过画知识框架图,完善知识结构;(2)通过问题的提a出,培养学生学会思考问题、推敲问题的意识,也为进一步激发学生求知欲埋下伏笔。课前一般不先下发导学案,因为很多同学往往拿到导学案急于做题目,为了完成导学案上的题目为目的会导致上课不认真听。所以往往是另外布置或规定时间完成相应部分马上交起。

【课堂导学】

1、引用情景创设,明确任务

《数学课程标准》倡导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情境”是为了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内容的意义建构。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通过“情境”的趣味性、启发性、形象性以及媒体的直观性和生动性来吸引学生,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在本节利用导学案的课堂教学中,笔者首先安排了5分钟的个人知识框架图的展示,并让感觉比较好的学生上台对知识框架图进行讲解。这个过程,学生的参与面非常广,互动的积极性也很高,展示出的结构图不仅完整而且很有创意,有图表形的,椭圆形的,树枝形的……。通过知识框架图的展示,可以让学生弄清本章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更准确深刻,也让学生明确了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在导学案上完成第一部分内容本章的知识结构,可以把自己课前画的结构图贴上去也可以修改后贴上去。

2、利于独立探究,习得知识

在课堂上教师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导学案上的相应部分,针对以前出错过的疑难问题,独立思考,通过自己亲历亲为的活动获得数学知识和数学方法。在本导学案中让学生完成以下两部分。第一部分认识一元一次方程:设置了问题1:判断下列各式哪些是方程?哪些是一元一次方程?为什么?

(1) (2) (3) (4)

(5) (6) (7)

要求学生简单的在每题旁边写上为什么。在完成判断题的基础上让学生思考含有字母系数的含参问题。

问题2:关于x的方程 是一元一次方程,则k=___

变:1:关于x的方程: 是一元一次方程,则k=______

变式2:关于x的方程: 是一元一次方程,则k=______

第二部分认识方程的解。设置了以下2个问题,

(1)你能写出一个解为4的一元一次方程吗?

变式:你能写出一个解为4并且未知数系数为负数的一元一次方程吗?

(2)已知关于x的方程 的解与方程 的解相等,求m的值。

变式:解是互为相反数时,求m的值。

(3)小明在解方程 时,方程左边的1没有乘以10,由此求得方程的解是x=4,试求a的值,并正确求出方程的解。

此环节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在学生独立探究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指导学生调动心、口、手、脑、眼、耳等感官,让学生尽可能多的习得知识。比如在阅读题目时,指导学生学会动手在导学案上用红笔圈关键词;在碰到疑难问题时,用铅笔作标记等。

3、便于小组交流,汇报成果

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通过小组交流学习可以把小组中不同的思想进行优化整合,把个人独立思考的成果转化为全组共有的成果,从而以群体智慧来解决问题。在独立完成导学案的第一第二两部分后,教师引导学生以小组交流的形式解决自己存在的问题,修正或完善自己的自主探究的成果,小结解题思路和归纳注意点,课堂上教师让组代表汇报各组的成果,并并接受其他各组同学的提问,通过小组交流,学生自主学习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学生的精彩表现也得到了充分的展示。接着完成导学案的第三个内容是解方程

学生很快就完成了解方程部分,利用投影展示学生中出现的典型错误,

教师引导学生在导学案上写好自己出现了哪些错,归纳解方程的注意点:(1)移项时注意变号,(2)去分母时漏乘(3)两边同除以x的系数。

接着往下做,用两种方法解下列方程 :4(4x-3)-5(3-4x)=7(4x-3)+1学生很快完成了,让学生归纳出常规解法、整体思想,教师强调整体思想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

变式练习:①若1与 的差等于 ,求 的值

让学生回答如何解决,学生碰到了困难,教室里出现了片刻的安静。笔者耐心的等待着,目光不停的在教室里搜寻着,终于一位同学站起来说:“我会!让我来分析‘先由已知条件列出方程1- = ,这类方程我们没有学过,一开始我觉得好象不能求解,但我想既然老师安排了这样一个拓展题,肯定能做,所以我结合已知和结论再仔细分析了一下,实际上只要运用整体思想求出x2+x=……,就可以求出最后结果了”。在上题归纳了整体的思想后,学生还是能解决此类问题的。在课堂中,教师给学生留出了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学生们的精彩表现层出不穷。

4、适于点拨析疑,完善结构

《数学课程标准》对教师在课堂中的角色作了明确的界定: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这“三者”的确定,是对“教师主导”作用的明确规定。“利用导学案”的数学课堂是一个高效的课堂,在小组交流环节,教师不仅要全方面关注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还要大范围的收集学生解题中的典型错误或呈现出的思维亮点,及时有效的进行再备课。当学生经历了自主习得、合作交流后仍无法解决的问题,就需要教师适当点拨析疑,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通过点拨解决学生中存在的困难问题,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体系。当然在点拨时,学生能说的教师不要说;学生说对的老师不重复。教师的语言用到点子上,提倡质疑问难,真正体现主导作用。比如导学案中简单应用问题,问题:汽车以每小时72千米的速度笔直开往山谷,驾驶员按一声喇叭,5秒后听到回响,已知声音的速度是每秒340米,听到回响时汽车离山谷的距离是多少米?

教学处理就很好的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首先是让学生分析解答过程,然后笔者对学生疑惑的问题作适当点拨,最后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

学生分析:(1)画线段图:

(2)等量关系:声音的速度×5=2×(听到回响时汽车离山谷的距离+汽车的速度×5)

(3)列出方程:340×5=2(x+72×5)。

教??点拨:(1)你认为列方程要注意什么问题?

(2)汽车在哪里听到回响?

学生思考,最后学生给出了正确解答过程:

(1)画线段图:

(2)等量关系:声音的速度×5=听到回响时汽车离山谷的距离×2+汽车的速度×5,

(3)列出方程:340×5=2x+20×5。

在教师导学生学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敢于、善于面对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错误”因为“错误”也是一种可贵的教学资源,所以面对学生课堂中出现的错误,教师不要急于给出标准答案,更不能替代思考,而应该通过关键点拨、引导,再组织学生有针对性的思考,使他们通过合作交流、深入探究明辨是非,获得成功的体验。

5、助于自我评价,总结提升

课堂最后一环节自我评价小结,知识整合提升。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思考,去自我小结和自我评价,可将学生的思维再次推向,既激发了学生学习和思考的浓厚兴趣,同时也加深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刚开始学生小结可能不完整,不能达到预想的效果。教师可引导学生自我评价、自我总结,帮助修改完善。例如,可设置以下几个问题让学生回答:

本节课复习了基本概念是:

本节课我要注意的事项:

本节课运用了哪些思想方法:

通过上面几个问题,可以引导学生对本节课导学案上的内容及时回顾和总结,长期坚持下去,能够大大提高学生的概括总结能力。最后导学案上有这么一组题:

(1)当x=2时,代数式 的值是10,那么当x=-2时,这个代数式的值_______

(2)如果一个数的两个平方根是2a-1与-a+2,则这个数是______

(3)若 与 是同类项,则代数式 的值是 _________ 。

把前后知识整合,形成网络,得以提升所学知识。

6、益于课后反思,反馈纠错

?n堂教学结束,教师收齐导学案,课后根据本节课学生的导学案上的情况精心设置针对性强,质量高,有层次性的检测题。这样既可以使所学知识得到强化和应用,使课堂教学效果得到及时反馈,又可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等学生完成后,,对诊断中反馈的错误结果教师及时进行矫正,对正确的结果,及时表扬强化,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对错的题目进行纠错本纠错。

三、“导学案”在数学课堂教学实践中应关注的几个问题

经过短短一个学期的“导学案”的课堂教学实践后,可以惊喜的看到: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有效的保证;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了大大的提高。每节课中学生独立学习的习惯大大的提高,课堂上总会出现精彩的一幕幕,这是以往课堂中很难看到的。但是在实践过程中也出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而要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我们教师加强学习,与时俱进。如何更有效的实践“导学案”的课堂教学模式呢?笔者重点关注了以下几个问题。

1、关注学生学习内容的选择与编制

“边学边导”离不开导学案的编写。导学案,就是指导学生自我学习的提纲,学生自主学习的帮手;是转变教师教学观念的有力武器,它将改变教师由设计怎样教[教案],

到设计学生怎样学[学案],使备课过程与思路发生根本的变化;是学生有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有力依托。导学案的编写要有利于学生进行探索学习,有利于激活学生的思维,有利于让学生在问题的重新实现和解决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所以在导学案的编写过程中要根据不同的课型和教学目标,充分发挥全组教师的团结协作的精神,力求导学案具有一定的探索性、启发性、灵活性、梯度性和创新性。

2、关注学生学习方式的支撑与改变

(1)学习小组的组建。“导学案”课堂教学模式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使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地参与学习交流及展示,不仅获得了知识,而且培养了独立思考能力。为了更好的保障该教学模式的实施,我们应注重学习小组的组建。在形式上,教师要按照学生的学习水平、性格特点、实践能力等混合编组,目的是能够取长补短,有效地激发后进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思想上,让每个学生认识到学习小组是一个“荣辱与共”的集体,只有每个人都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才能完成小组的学习任务。

(2)独立学习习惯的形成。《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应重视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习惯一旦形成,便成为一种自动化的潜意识行为。利用“导学案”的课堂给予了学生充足的自主学习的空间,自主习惯的养成显得尤为重要.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好坏是利用“导学案”的课堂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教师应重点关注:①课前导入的问题。课前导入问题可以让学生对即将将学到的知识做到心里有数。 ②课堂表现情况。课堂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主阵地,体现了学生的发展历程。课堂上教师要引导学生多动手、动口、动脑,积极参与观察、思考、讨论等,让学生真正能在教师的引导下成为课堂生活的主人。

3、关注学生学习问题的产生与利用

第2篇:初中数学课堂导学案范文

【关键词】导学案 初中数学 有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4-0132-01

导学案是以杜郎口中学为代表的学校在探究实验中产生的,它强调学生自学为主,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得到锻炼的基础上辅以教师的指导,具有一定的进步性、有效性和科学性,但是由于理论与实际之间存在差异性导致在实践中“导学案”出现了一些问题,对此本文总结了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应用策略。

一、“导学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实践存在的问题

1.课前准备不充分

课前备课包括教师的备课准备、学生的自主预习准备以及教师对学生预习情况的掌握等。一是很多教师还是传统的教学思想,没有转变,二是学生的课前预习方式不对,预习效果不理想。很多学生并没有认识到预习的核心目的是什么,只是简单地完成题目,没有认真思考并且提出主观问题,没有问题自然就没有解决问题的体验。“导学案”提倡的自主探索、创新精神自然就得不到深刻的体会。其次,教师往往也对学生的预习效果掌握不全面。调查中一些学校的数学课会设定上午的第2、3节课,很多教师会第一节课时短短时间内收集学生的“导学案”进行批注,学生多,时间不足导致教师批复学生对当堂数学课提出的问题过于仓促和潦草。如此,教师不够重视,学生不认真,如此恶性循环,自然导致导学案的预习任务效果不好。

2.课堂教学形式散化

很多教师对“导学案”教学模式理解不够深刻,导致在教学过程中导学案课堂教学散化。无论是小组交流合作预习还是课上问题的提出,以及后期的课堂探究,还有教师对整堂课程的学结环节,教师多多少少会出现过于放任学生自己学习等问题,学生自主学习和教师的知识传授没有做到很好的结合。

二、“导学案”在农村初中数学有效课堂的应用策略研究

现如今,农村教学条件和环境相对而言不如城市教学条件和环境好,教学效果一直都不是很理想。“导学案”教学模式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的自学能力,是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探索问题,总结问题的一个过程。下面结合实例阐述“导学案”是如何提高农村的初中数学有效课堂的。

预习是学生对于一堂课、一种知识的学习的基础,是课堂学习、探索的基础,“导学案”教学模式的成功之处在于重点把握了学生的课前预习这一环节。而“导学案”引入后,就做到了把预习书面化,老师可以及时的检查每个学生的预习情况,并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问题和理解去把握整堂数学课的走向和重点、难点。在前期的预习效果检查环节,教师也可以设定10分钟或者短时间进行一些互查、互学环节,学生们通过互相交流问题来初步掌握基础知识和课前疑问。

课程进行中,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总结后通过列举的方式向同学们展示多数学生都提出的数学问题,还有重点需要学生掌握、学习的知识。运用导语等方式创设学习情境,依据学生自主提出的问题来解决问题,让学生们自主谈论疑点,把课堂还给学生,总结概括大部分学生存在的知识疑问,然后根据数学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引导学生进行自主认知、分析讨论和亲自计算的方法去解答疑难。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把握好学生们之间的差异性,按不同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方式分成不同的学习小组,在学习的过程中也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助精神,促进学生彼此优势互补,相互合作。就比如,学习平行四边形课程时,学生们要先认识这个图形,知道它的特点,然后彼此讨论该图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再去讨论图形定义,然后是性质,最后证明什么样的图形是平行四边形。又回归到一开始的讨论中,到底什么样的图形算是平面四边形。

在课上,如果最后学生们没有通过讨论和自主推演得出答案后,教师就要进行点拨解疑。如在学习平方差公式时,先让学生通过交流讨论去认识平方差公式的结构,然后教师要引导学生了解平方差公式成立的特点,如公式的(a+b)(a-b)=a2Cb2,但是公式变成(-a+b)(a-b)时,最后就不是a2Cb2。这个时候就要强调平方差公式的本质是相同项的平方减去相反项的平方。注意符号的不同和变换。最后可以安排环境让学生小组代表做总结和学生认识,这样就调动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以及总结课堂知识和学习技能的能力。只有这样,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才能得到充分的锻炼。

【总结】在农村相对而言比较闭塞的学习环境下,将“导学案”引入初中数学教学模式是提高农村初中学生数学学习自主能力的一种成功教学实践。这种以学生为主体辅以教师教学的教学模式对学生的学习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由于模式的实验的时间较短,不可能十分完善,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地实践研究,充分发挥其对于教学以及学生学习的深刻作用。

参考文献:

[1]谭瑞军.数学“导学案”教学的再思考[J].教学与管理,2013,01:49-51.

第3篇:初中数学课堂导学案范文

我校开展了多年的目标导学案教学,在教育实践中不断地摸索和改进,获得了不少的新理念和经验.本人将一点点收获和大家分享.目标导学案是学案式教学的有效平台,它给我们如何打造高效课堂提供了发挥空间.如何利用它,如何设计目标导学案和操作它是我们达到高效的关键.

一、目标导学案的设计必须满足以下几点要求

(一)导学案的设计要有趣味性

数学课堂枯燥和抽象是大家普遍的认知,但不是没有变通,学习兴趣是学生的最好老师.兴趣对学生的学习起着最活跃、最直接的作用,所以我们在设计导学案时,必须充分挖掘教材中所具备的趣味性话题.

如,在讲授八年级数学“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里程碑”时,可以设计一个由2和1表示21和201以及210的问题,让学生发现其中的规律和特征,从而打开局面,使学生们感到并不是简单地将2和1直接放在一起.21是2个10和1个1相加,同样210是2个100和1个10相加等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会发现这个问题简单而又不简单.

(二)导学案的设计要有科学性

导学案的设计不是教师将教材简单地整合,是教师根据教材提供的知识,从生活实际取材,提出问题,让学生学会探究问题、解决问题,更能让学生明白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反作用于生活,更让学生知道数学是要培养我们有严密的逻辑思维.学习的数学知识不仅是为了继续深造,对今后的工作、生活也是有用的.所以,在设计导学案时,应把握数学的科学性.教学中设计探究环节时,不是每节课都有探究的必要,对于公式性教学内容时,可以设计先记忆公式,再应用公式,教学效果会更好.

(三)导学案的设计要在教学中能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创造性

“导学案”的使用,给了学生充分发挥的余地,给他们一个舞台,我们将收获更多的精彩!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宰.问题的设计应有层次性、梯度性,应根据学生对问题的认识逐渐加深,做到循序渐进,使学生意识到要解决教师设计的问题,不看书不行,看书不详细也不行,光看书不思考不行,思考得不深、不透也不行.这样,学生就能真正从教师设计的问题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看书、学会自学,培养终身会学习的方法.

(四)目标导学案的设计要有高效课堂的体现性

学生的良莠不齐是我们教学必须面对的问题,如何全面调动每一名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每一节课上学有所获,教师设计的目标导学案要充分体现全面性和典型性,教师要备学情,备课情,分层次设计教学目标,分层次设计课堂训练,在小组讨论中扮演不同的角色.只有这样才能达到课堂的高效性.例如,在讲解“二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时,教学目标设计为:

1.灵活应用代入和加减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基础较差的学生,已经学习了解方程组,让其从中寻找解题的技巧性)

2.学会分析问题,建立数学模型,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基础较好的学生,让其明确建立等量关系是列方程的关键)

(五)目标导学案的使用要有可操作性

制订目标导学案的目标就是打造高效课堂,在上课前预习是非常重要的.在学生预习时,要让各小组长简单地归纳本组预习遇到的问题,并及时反馈给教师,这就要求教师编写目标导学案时要有可操作性.

二、导学案的使用原则

(一)对学生的要求

根据导学案内容认真阅读课本相关内容,完成预习自测,自行解决导学案中基础题部分,对生疏或难以解决的问题,应做好标记及时反馈给小组长,第二天与同学合作探究时,进行交流或向教师请教.课堂上注意做好学习笔记,以便以后总结时归类.

(二)对教师的要求

1.教师要认真指导学生预习和使用导学案,在上课前必须抽批部分导学案,以便了解学情.在课堂教学时,要充分发挥小组长的示范作用,努力让小组长分配任务,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新知识放手让学生主动思考,重点、难点让学生议论,问题让学生思考解答,规律让学生寻找归纳等.除了注意开拓学生的思维外,教师还要提升自己,做到教学相长.

2.上课过程一般可分为:(1)出示教学目标并解释目标;(2)检查预习情况;(3)问题导入,合作,交流,探究;(4)及时评价,点拨提升;(5)典型题目,巩固训练;(6)课堂训练,拓展延伸;(7)课堂小结.

3.教师必须在实施课堂教学的前一天将导学案发给学生,教师根据抽批的导学案,了解学情,进一步优化教学策略.课后要求学生将导学案和作业上交给教师.教师在批阅作业时检查学生的导学案.在课堂上要求教师以学定教、灵活使用.课堂上要随时把握学情,灵活进行调控,学生自己能解决的问题坚决不讲,教师只讲学生的疑点,引导学生总结规律、提炼方法,最大限度地减少多余的讲解和不必要的指导,确保学生有足够的学习和训练时间.课后,教师针对课堂教学情况写出教后记.

三、目标导学案的使用节奏

第4篇:初中数学课堂导学案范文

关键词:导学案教学初中数学学生

社会的迅猛发展带动了教育目标的改变,传统的灌输性教学模式已经不能够满足学生的需求.新教育背景下不仅仅要求学生知识方面的增强,更重要的是对学生自我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从而教育界也就提出了“以生教学”、“学生为主体”等教育理念.基于此,导学案以引导和帮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为核心内容的教学手段开始在课堂教学中应用,并受到良好效果,它能够在充分凸显学生主体性作用的同时显示教师的主导性作用,进而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展示到极致.在此,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粗略地谈一下导学案教学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运用.

一、教师树立正确的导学案教学观念

课程标准提出,数学课程能使学生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义务教育的数学课程能为学生的未来生活、工作和学习奠定重要的基础.由此可见,数学作为基础学科不仅仅是对数学知识的一个传递,而且还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学习数学来掌握一定的技能,提升自我素养,进而推动自我的可持续发展.导学案作为教学手段是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产物,笔者认为想要确保导学案教学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运用,教师的导学案观念必须是科学的、正确的,即:要以学生未来的可持续发展为基准来构思教学计划、运用导学案来重组教与学的关系,力争变传统的的“教为中心”为“学为中心”,在课堂教学中做好教师本身的主导作用,尽可能地给予学生一定的自,让学生有时间和空间去探究知识、思考问题、从实践中增强自我技能,要充分突显学生的重要性,进而为导学案的有效运用奠定基础.

二、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初中生对于自己喜欢的事物很容易行使主动行为.导学案的教学实践也表明了,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的兴趣对导学案的顺利有效开展有着事半功倍的效果.然而,在传统教学中,初中数学往往注重对学生成绩的追求而采取“双基”教学,很大程度上忽略了学生自主学习数学兴趣,使得大部分的初中生都认为数学是枯燥的、难学的,进而对数学学习产生畏难情绪.对此,笔者认为教师应结合初中数学教学内容采取多种方式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的兴趣.数学知识大都源于生活,笔者在导学案教学中尝试引进课外知识以及数学故事、数学谜语等形式来诱发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的欲望.

例如,在讲“平面直角坐标系”时,笔者以数学家笛卡尔的故事为案例;在讲“一元二次方式求根公式”时,笔者引进一元三次方程、一元四次方程等课外知识;等等.

生活中的知识是丰富多彩的,教师如果能合理运用,不仅能够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而且还能够拓宽学生的数学视野,改善学生对数学的认知,进而使学生形成自我主动学习数学的良好态度.

三、设计科学、有效的数学问题

问题是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开展自我能力实践的最佳手段.导学案最大的特点是“依案自学”,然而初中生对于自我学习目标的探究、设计等能力还很匮乏.鉴于此,笔者认为教师可通过设计科学、有效的数学问题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促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一定的数学学习方法,提升自我的自主学习能力.在教学中,笔者一般结合教材内容来选择导学案,设计科学、有效的问题,最大限度地促使教材与导学案的融合性,让学生通过导学案自主地探究教材上的相关内容,进而总结出相应的数学思想、数学学习方法.

第5篇:初中数学课堂导学案范文

关键词:核心素养;课堂;教学问题;课程改革

基于核心素养教育下的课堂教学改革是国内外重点研究课题。中学数学教学研究宗旨是解决落实新课程标准下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指导通过新课程标准落实培养核心素养的教学实践。关于中学课堂教学改革也是国内重要研究课题之一[1]。在核心素养下的中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方面,文献中从课堂教学管理优化、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新授课教学目标设计评价、高效课堂教学、导学案、习题课和微课优化设计以及合作学习等不同的角度进行研究。在教育见习期间,深入中学课堂,重点听了不同内容和不同年级的课,了解课堂教学,跟师生进行沟通和交流。在此过程中总结发现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原因,并对解决存在的问题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方面提出改进建议。

1课堂教学发现的问题

1.1课堂教学目标形式化

设计课堂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首要任务,既能够引领课堂教学方向,也能对课堂教学进行评价。在新课程改革的稳步推进下,我国课程目标体系已经发生重大改变,中学数学教学目标改革按照先后顺序经过了“双基”“三维”和“核心素养”三个阶段。过去以教师和教材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已经不再适应学生的发展,发展以人为本的现代教学模式,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因此教师设计课堂教学目标要更多关注学生的发展,考虑的维度也要更加宽泛[2]。在见习过程中,不少教师课堂教学目标流于形式,教师仍然采用照本宣科的教学模式。因为《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是教师制定课堂教学目标的依据,所以教师不可照本宣科。首先,根据“新课标”先理解整个教材知识体系和内容结构特点,分析单元教学内容和知识体系及其在整个教材中的作用,确定单元教学目标,然后确定课堂教学内容并结合认知特点和学情分析确定课堂教学目标。在教学设计过程中依次选择课型、教学模式、学习方法指导、采用的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活动组织等教学环节[3]。

1.2课堂教学形式单一,习题讲解方式陈旧

“新课标”指出,现代信息技术是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神兵利器。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为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要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和手段,结合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将复杂的图像和公式形象化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从而能够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4,5]。在见习过程中,习题课流于形式,未按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教学,多数教师还是采用满堂灌的形式。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学生没有机会思考和交流,被动接受教学内容,导致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苦,且学生的学习能力并没有得到发展和提升。在这样的教学活动中教师成为主体,学生成为附属。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降低,不仅限制了个体发展,而且还容易滋生厌学情绪[6]。

1.3学生缺乏学习兴趣,课堂气氛不活跃

好奇心和求知欲是人们与生俱来的,兴趣决定了强烈的求知欲。也就是说当对新事物有兴趣才会有探求的欲望,对知识学习亦如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只注重知识的传递,教学中也应结合日常生活中典型案例,说明数学应用的广泛性,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7]。在见习过程中观察到,对于大多数初中生而言数学学习与兴趣的培养有欠缺,部分学生因为不了解其具体应用而导致学习动力不足。学生缺乏学习兴趣,课堂气氛不活跃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是学习方法的改变。由于小学阶段数学知识简单易懂,学生只要课堂上集中注意力听讲就能轻松愉快地掌握所学内容。但是对于初中数学知识而言,要想取得好成绩,不仅需要课上认真听讲,还需要课前有计划地预习和课后及时地复习巩固。另一方面,内容出现变化。小学阶段的数学知识多由数字直接表示,初中阶段的数学知识增加了字母的表示法,从而对于知识的理解增加了难度。

2解决课堂教学策略探讨

解决课堂教学中发现的问题,只有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并采取措施,逐步有效地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才能够提高教学效率。

2.1应用导学案,梳理课堂教学重点难点

导学案是根据教学目标制定的学生学习任务和预期要达到学习目标[8]。在授课之前让学生自行预习本节课知识内容,并给学生布置学习重点,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通过对教材以及课外资料的查阅构建知识学习框架体系,梳理归纳知识点,掌握知识的重点难点。导学案的意义在于学生通过课前预习对知识有整体的把握,课上老师的讲解犹如画龙点睛。学生通过导学案设计,了解学习目标并及时发现自己的不足,老师也通过导学案了解每个学生的基础和预习情况,了解学生“最近发展区”,从而能够合理把握教学方法和教学活动,有效解决教学重点难点。例如,一元一次方程解法是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人教版)的教学内容,教学重点和难点是正确理解合并同类项并通过转化归为基本型ax=b(a≠0)解一元一次方程。学生设计的导学案中应体现四步解方程。特殊的方程通过化简并合并同类项、移项、基本型ax=b(a≠0)和获解x=b/a(a≠0)。学生通过设计解方程的解题导学案不仅能掌握基本内容,更能准确认识重点难点内容合并同类项及其在一元一次方程解法的作用和重要性。

2.2师生角色互换,锻炼学生交流和表达能力

课堂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交流能够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传统的教学活动围绕教师开展,学生失去了积极主动性,导致学生的创新思维以及数学核心素养得不到发展和提升。而现代教学模式具有以学生为主体的特点,课堂教学中学生有相互交流和思考问题的环节,通过教学能够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数学核心素养得到提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学会尝试放手,给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小组讨论学习探究教学模式是师生相互交流的最有效方式,通过这种教学模式教师认真聆听学生的想法,对学生讲解不足之处加以点评[9]。例如,全等三角形判定定理属于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人教版)习题课教学内容,可以设计分组讨论和答疑总结两个教学环节。首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上节课所学的判定定理,然后各组讨论习题的解法、各组解释和说明习题的解法,然后组织小组之间进行经验的交流与方法的分享;第二环节是教师答疑、点评各组解题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总结,同时对在活动中表现优异的小组或个人进行表扬。通过这种教学模式学生会掌握小组合作学习,还能够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

2.3优化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研究教学方法的宗旨是使学生主动学习。要创造学生主动学习的条件,只有学生有兴趣,产生好奇心,才能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因此,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是很重要的教学环节。其中班币是比较有效的一种提高学习兴趣课堂教学策略之一。例如,在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十四章第1节积的乘方课堂教学中,从最基本的简单问题,让学生回答积的乘方运算法则,并用法则解决相关问题,施以班币奖励。结合多媒体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利用多媒体不仅将复杂的几何图形、复杂的教学过程生动地展现,而且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学生的创新意识也能得到提升。例如,点和圆、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属于初中数学九年级上册(人教版)课堂教学中,探究点与圆位置关系时教师可以将学生感兴趣的投篮情境利用多媒体制作成动画来展示动态过程[10],将篮球看成是一个质点,将篮筐看成是一个圆;将海平面看作直线,将太阳看作是圆。熟悉的情境通过多媒体的动画演示能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总结

本文以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发现的问题为主线,深入课堂教学探讨,解决课堂教学问题目标。目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一是初中数学学习相较于小学数学学习抽象性更加明显,要求学生有更高的逻辑思维能力;二是中小学阶段衔接课程教学方法的合理性有待优化;三是缺乏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学生自身基础知识掌握不牢。故此,课堂教学中很多问题需要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陈小海.学科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管理优化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21.

〔3〕孙晨红.初中数学新授课教学目标设计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21.

〔4〕杨浩.初中语文高效课堂教学现存问题与对策研究[D].西华师范大学,2017.

〔5〕黄如程.初中数学概念类微课优化设计的策略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9.

〔6〕毛文婷.中学数学习题课优化教学策略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6.

〔7〕陈昭岭.浅谈提高学习兴趣的五个方面[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15,44(09):20-21.

〔8〕顾继玲.数学“学案导学”研究述评[J].数学通报,2012,77(12):1-3.

〔9〕宋延芹.探究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0,8(12):145-146.

第6篇:初中数学课堂导学案范文

关键词:初中数学;导学案;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9-281-01

导学案是自主学习的重要载体之一,是达成教学目标的重要手段。教学中,我们教师应清楚的认识其重要的教育教学意义,积极的从导学案的设计和编写入手,合理的运用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全方位的去提高教学效率。本文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就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怎样用好导学案教学谈谈几点个人的肤浅见解,在此和广大同仁交流分享,同为抛砖引玉。

一、初中数学导学案教学概述及重要教学意义分析

所谓的初中数学导学案教学,指的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设计的一种学习方案,学生借助这种学习方案,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学习。它是一种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与学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导学案教学精髓是学生在老师指导下进行自主学习,不仅着眼于当前知识掌握和技能的训练,而且注重于能力的开发和未来的发展。该种教学模式转变了传统模式下教师讲、学生被动听的一种填鸭式教学模式,实现了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整合统一。就教学的本身意义来说,首先,它能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导学案的使用使所有学生保持持续的注意力,踊跃参与到知识学习当中,减少了因教师的单方面讲解造成课堂气氛的单一沉闷,学生学习的疲惫等问题,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保持和提高。其次,能最大限度的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导学案中的知识探究阶段主要采用小组讨论,合作探究,学习小组内的每个学生都有明确的分工,能有效的促使学生合作,相互取长补短,利于学生合作意识的养成和提高。最后,能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习惯,提高教学质量。初中数学导学案的使用促进了学生自觉的进行预习,主动的学习和探讨新知识,自主的针对所学知识进行练习和检测等等,这利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有效的促进了教学效率的进一步提高。

二、导学案运用于初中数学教学的策略分析

1、科学合理地编写导学案,提高教学效率

用好初中数学导学案教学,其首要环节就是科学合理的设计和编写导学案,这是第一步,也是关键一步。而要想设计一堂符合本班实际,而又让学生学有所获的数学课,首先,吃透教材是关键。教学中,我们教师需要以教材为中心,应在内容的感知,概念的把握,性质定理的识记上下功夫,从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知识和定理的理解,思维能力的开发,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等方面去挖掘,对知识点进行有效迁移,在多角度、深层次上理解把握教材之后设计导学案,才能使教学得以顺利高效地进行。其次,导学案的设计要有明确的与初中数学教学大纲要求相符合的学习目标,要突出其重难点,梳理知识结构系统,让学生能够充分明白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以及区别,同时要注意设计一些知识在实际生活中运用的实例或者创设特定的问题和学习情境,让学生明白所学知识的价值,使其在学习过程中有着明确的学习目标。最后,初中数学导学案的设计还要体现出素质教育的思想,以学生为主体,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以及课程与教材的要求进行编写,编写出的导学案需要体现出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只有这样,科学合理的设计、编写导学案,才更利于其本身教学价值的发挥,更利于学生学习,教学效率才会提高。

2、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提高教学效率

初中数学导学案教学模式的核心是自主学习,“导学案”可以说是学生学习的路线图、指南针、方向盘,正确充分地使用“导学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教学效率,是导学案教学成败的关键所在。素质教育和初中数学新课程教学理念也都要求教师要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为目标,充分凸显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让学生由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知识的主动探索、研究者。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我们教师在利于导学案教学时,应设计一些有针对性、计划性的问题、情境等,引发学生的思考,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索,使其掌握一些基本的学习方法、解题技巧,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教学效率。

3、引导学生合作学习,提高教学效率

导学案是学生学习的依据,学生要完成对于导学案的学习仅仅依靠学生自己是远远不够的,教师的指导,同学之间的合作、互动必不可少,这也是导学案教学的核心环节。因此,教学中,我们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了独立思考后,还应积极的引导学生与其他同学进行合作交流。例如,“多边形内角和”一课是学生在已经学习了三角形的内角和的基础上进行新知学习的几何课。在教学中可设计这样的问题:如何利用旧知,自主推导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然后组织学生进行自主学习。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可能很多学生都不知道如何利用三角形内角和推导四边形内角和,如何转化等等,这时,教师就应进行引导,促使学生小组交流学习,分享自己的见解等等。这样一来,学生在原有自主探究的基础上进行心得的交流分享,从中又会得到许多的启发,促进了学生思想的交换,优势的互补,使其更好地理解、消化知识和探究新知,同时学生的合作意识以及能力也会得到培养和提高。

总结:初中数学导学案教学策略的实施,既是学生学习的需要,也是教师教学的需要,更是课程改革的要求。教学中,我们教师应认真总结教法,不断的去完善教学策略,有效的帮助学生学习,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第7篇:初中数学课堂导学案范文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方法;创新意识;应用研究

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应通过积极创新和应用数学教学方法,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改善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往,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是被动地接受知识,主动接受知识能力无法得到挖掘。为了贯彻新课标理念,教师应加大先进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的实践应用,积极开展互动式教学方法和“导学案”的实施。

一、初中数学互动式教学方法的实践运用

课堂教学是师生交流的舞台,师生应在此对数学思想进行交流,教师通过设置一定的生活情境,自然而然地将学生的思路引导到教学内容上,引发学生的思考,实现师生的有效沟通和合作学习,这种互动式的教学方法避免了单向性的知识传递和被动式地接受知识的状态,提高了师生平等学习的地位,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

1.实施初中数学互动式教学方法应做的准备

(1)教师应加强备课的训练

要能够实现互动教学,教师必须有恰当的教学案例,让教学内容与日常生活场景完美结合,这样能够更自然地引入数学知识,也会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例如,在教学角的平分线的性质时,教师指导学生做出角的平分线。然后,选取角平分线上任意点,再做出这个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得出两条线段等长的结论。让学生思考这个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如在做风筝时会应用到上面情况。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推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2)提高教师的引导作用和教学设备的使用

一方面,教师要想实现互动式教学方法,必须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启发学生,引导学生的思路走向初中数学教学内容上面,将教学知识点和学生的兴趣点进行融合,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另一方面,互动式教学方法的实现还需要通过适当的教学手段和教学设备更好地实现其效果。教师可以借助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设备,通过图像和声音等更形象地表达数学知识,为学生创造互动教学的课堂氛围。如在二次函数的教学中,运用多媒体后,二次函数的平移、旋转能让学生直观、清晰地理解二次函数的性质。这样能够给学生更加形象的数学感知能力,也为学生的思考和想象留有空间,有利于互动式教学方法的实现。

2.实施初中数学互动式教学方法的教学过程

(1)教师应根据数学教学内容适当提出问题,以方便学生进行思考

初中数学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密,教师可以将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引入课堂,提出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供学生进行思考。

(2)互动式教学需要学生进行表达思想

对于教师提出的问题,学生应从多个角度来思考,并且勇于表达自己的思想。教师要控制好课堂的互动交流,营造良好的探讨氛围,要从正面鼓励学生进行发言,对于学生表达的不成熟或不正确的想法,要通过互动式交流方式,让学生自己总结,发现问题的所在,自主利用已有的知识进行解决。

(3)教师应搜集学生的观点并对此进行点拨

在学生进行互动式交流后,教师应进行开放式和动态式地搜集学生的观点,将学生的新观点和新想法进行仔细的研究探讨,比较各种观点的区别和联系,让学生掌握探究问题的思路,引导学生用新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运用数学思维进行课堂训练,将新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从而牢固地掌握新知识。

二、初中数学导学案教学方法的实践运用

初中数学教学方法应积极采用导学案教学方法,这样能够起到有效组织学生提前预习的作用。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实现自主学习。

导学案教学方法强调学生的自主预习,教师应给学生留下问题,让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预习和探究思考,指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和技能解决数学问题,提高了学生的数学理论的素养和实际运用能力。在学生运用导学案自主学习的过程中,遇到的难题,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进行讲解和交流,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此外,导学案的教学方法还应重视学生的数学认知水平的提高,加强学生对数学知识难点的理解和掌握,加强这些难点数学题目的练习和讲解。

通过对初中数学方法的研究得出,互动式教学方法和导学案的教学方法应积极实践,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差异性适当调整和合理运用,不断提高初中数学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周光辉.初中数学课堂合作学习有效性的研究和实践[J]. 丽水学院学报,2011,33(2).

[2]王国英.论互动式教学法在初中数学中的实施过程[J].教育理论,2011(1).

第8篇:初中数学课堂导学案范文

关键词:初中数学;学案导学;自主学习

由教师提供线索,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学生具有较强的独立学习性和自主学习性。这种教学模式不仅教的是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学生在自学的过程中,学会知识和学习方法。

一、初中数学实施学案导学的必要性

在新课程理念下,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成为数学教育的重心,它彻底改变以往单纯的掌握知识的模式,将教师的启发和引导作为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基础条件。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主导者,需要对学生求知心理与认知规律予以充分的尊重,学生的数学思维可以在情境教学中得到启发。教师应注重学生的数学推理、分析以及归纳能力的培养。学案导学法的实质就是以学案为平台,教师主导教学,以学生为主体,以小组合作和学生自学形式展开教学的一种模式。这种模式把学生从课堂教师枯燥的“说教”中解脱出来,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使学生经历探究、归纳以及拓展数学知识的过程,这样会进一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将新课标倡导的“以学生为教学主体”的教学理念得到充分体现。

二、初中数学学案导学中的自主学习法步骤

引导自学、教师点拨,以及变式训练和归纳提高是学案教学法的步骤:

1 引导自学

教师积极的引导,学生充分的发挥自身的主体作用,两者达到和谐统一,共同完成教与学的过程就是教学过程,教学要获得最佳的效果,需要师生共同的参与,充分的发挥双方的积极性。在教学中,以往重“教”轻“学”的弊端需要彻底的予以改正。在教学活动的全过程中,需要学生自觉和主动的参与其中。在课前,教师需要精心的设计,在导人新课时,积极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出示自学提纲,引导学生对课本进行自学,让学生把提纲答案找出。自学中可以把学生组成小组,对疑难问题进行合作讨论。教师巡回指导,根据实际情况,因材施教,注重帮助差生,使他们跟上教学进度。

2 教师点拨

学生主体作用固然重要,但教师的导学点拨作用也不能忽视。教师在整个教学活动中,确实要发挥引领作用。学生自学中遇到的难题需要教师点拨;教材中的重点和关键,以及例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需要教师进行点拨;教师可让学生上台讲解,这样不仅有利于锻炼学生,而且会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可进一步的调动学生探索问题的积极性。在教学课堂上,教师应注重突出重点,有的放矢。

3 变式训练

创新以变式体现。思维是变式训练的主线,为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思维角度的恰当改变是很必要的,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时运用不同途径和方法。训练巩固所学的基础,训练提高学生能力,这是训练的两个方面内容。注重“改装”或引申习题,重视课本例题,一题多解或多题一解注意训练。让学生自己编题,对学生的创造力进行培养。精心设计变式情境能够体现教师的导学作用,探索变式问题,描述和概括范式能够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常规教学模式是示变、模仿以及练习,需要对其进行彻底的转变,采取有机结合解题技巧、思维训练以及目标教学三管齐下的综合训练。

4 归纳提高

结构上的系统性和逻辑性是数学学科最大的特性。数学本身所具的这种特性需要学习数学时遵循。因此,在教学中需要遵守循序渐近的原则,使每堂课所学的基本内容都内化于学生心中,还要教师进行及时的归纳总结。在每堂课中,教师都要引导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思路技能,以及需注意的问题和数学思想方法进行归纳。

总之,学案导学自主学习法,实现了以往的单纯的注入知识技能向注重培养自学能力的转移,使传统的“满堂灌”教学方法被彻底的打破。学生由“学会”向“会学”进行了转变,这不但与素质教育的要求相吻合,同时也为学生进行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行提高和锻炼,以及促进和激发是该学习法最主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吕江龙。浅谈初中数学实施“学案导学”的实践与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1(15)

[2]李建业。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学案导学与探究性学习[J]。教育教学论坛,2012(6)

[3]陈蓓。中学数学学案教学的研究与展望[J]。教学与管理,2012(1)

[4]霍立华。关于优化初中数学合作学习教学策略的探究[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0(40)

第9篇:初中数学课堂导学案范文

关键词:初中数学;学案教学;原则要求;应用研究

所谓“学案”,指的就是学习方案、学习计划,它与教案有着较大区别,学案面对与应用的对象是学生,而不是教师。现如今,“学案教学”以其独特的优势,在各个教学阶段发挥了重要作用,受到了广大师生群体的认可。鉴于此种情况,初中数学教师应该积极将“学案教学”引进到初中数学课堂中来,在应用的过程中取得实效。

一、初中数学教学应用学案教学应遵循的原则

学案教学是一种较为新颖的教学模式,它服务于广大学生群体,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显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所以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时应遵循四项原则:(1)主体原则。此处所谓的主体,即在数学教学过程中,通过应用学案教学的方法,激励广大初中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显现学生的主体地位。(2)革新原则。学案教学与传统教学相比,其革新程度、理念层次完全高于传统教学,之所以这样讲,是因为学案教学的教学环境、策略、教学工具等多方面内容均有了不同程度的革新。(3)引导原则。从某种层面来看,学案教学好似一盏明灯,教师扮演着引路人的角色,引导着学生不断向前迈进。(4)民主原则。学案教学冲破了传统师生之间的等级,将师生位置摆在了平等层面。

二、初中数学教学应用学案教学应坚持的要求

学案教学是辅助初中数学教学的手段,它不能完全替代教师思想而独立生存,所以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学案的时候,一定要坚持三个要求:(1)合理掌控学案教学的课前导入时间。运用学案教学进行课前导入时,数学教师一定要把握好时间,不可过长也不能太短,最好可以在学生思维活跃的时候完成课前导入。(2)挖掘学案教学的技巧和方法。关于学案教学的技巧和方法,现有的无非是步骤鲜明、语言简洁、内容丰富、针对性强等,为了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教师也可以不断挖掘,找寻出更多的学案教学技巧。(3)明晰学案教学的主导对象。学案教学面对的对象是广大初中生,这点应该明确。

三、初中数学教学应用学案教学应具备的流程

一般来说,学案教学可以分为四个步骤,分别是:课前自学、课中讨论、精讲解难和练习巩固,这四个步骤都是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学案教学不可或缺的环节,其中课前自学、精讲解疑两个环节实用价值比较鲜明。课前自学是教师在教学开始之先应该布置的一项任务,主要是引导学生积极了解课堂大致内容,锻炼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精讲解疑是初中生了解数学知识核心、提升数学技能的核心环节,对学生来说是查漏补缺、精简知识的必备流程。

四、初中数学教学应用学案教学该呈现的效果

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学案教学,无非希望能够呈现出三类预期效果:(1)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热情、学习动机、学习态度能够在此模式的影响下朝着好的方向发展,形成一种学习的热忱。(2)在学案教学的应用过程中,希望学生的数学技能和其他优质能力并驾齐驱,相辅相成,不断进步,使学生真正学会学习。(3)学生的学习成绩可以得到一定的提升,在分析问题、解题能力、创新能力方面提高明显。

总的来说,本文从原则、要求、流程、效果四个方面对学案教学应用于初中数学教学做了简单的分析,可能在部分问题的阐释上还存在一些疏漏,但学案教学自身的效用与价值是不容湮灭的。本人可能在一些方面的知识经验还不是很丰富,希望可以抛砖引玉,为其他研究者提供一个研究思路和研究角度。

参考文献:

[1]茌家梁.学案导学在不同课型实施的有效性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