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老年人优质护理范文

老年人优质护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老年人优质护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老年人优质护理

第1篇:老年人优质护理范文

【关键词】优质护理服务;老年透析病人;满意度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2010年,“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在全国范围内逐步展开,我院成为广东省“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重点联系单位之一。

1 优质护理服务的目的和方向

1.1我科对老年血液透析患者实行优质护理,使老年血液透析患者愉快地完成血液透析,保证了治疗效果,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延长了患者生命。他们的年龄较大,优质服务的目的就是要提高他们对服务的满意率,使他们感觉到护理人员对他们热忱、耐心、细致的服务,使他们内心感受到我们护理人员的一切工作都是以他们为中心,以他们的满意为目的。

1.2学习和服务都是没有止境的,永远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优质服务示范工程”的展开,给我们提出了一个要求,也是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努力示范的平台。示范就是要做出榜样来。作出好的榜样,就是我们优质服务的方向。

2 优质服务的方法和实施

2.1在院领导的安排和组织下,让护士以更多的精力去护理患者,由于没有了患者的家属陪护,所以必须给护士更多的护理时间,而且还必须是优质护理。为此,应该简化不必要的护理文书,使用格式化护理文书,缩短护士在书写文书上所占用的时间。并限制所有的非护理岗位、非护理工作占用护士,最充分的发挥护士的护理作用,做到“人尽其用”。

2.2实行护士包干责任制,每一名护士分管5-6名老年透析病人,包干所管病人的一切治疗、护理等等。包干责任护理强调把患者全面看待。老年患者年龄大,子女工作繁忙,无时间顾及,透析期间多有焦虑不安甚至孤独感。责任护士应及时了解他们的愿望和要求,并尽力满足,对病人提出的各种问题都应耐心细致的回答。要做好患者的健康宣教,透析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并讲解与疾病有关的知识,如饮食、活动等,责任护士要熟悉分管的每位患者的全面情况。

2.3因患者每周接受血液透析2~3次,每次4~5小时,因此在透析前帮助患者清洁穿刺侧肢体,做好个人卫生,生活不能自理者由护士协助。老年患者在透析过程中需要进食,上厕所,护士应协助患者,保护好穿刺针不脱落。

2.4医院积极配合,大力改进护士的工作条件,使用移动电脑、多功能治疗车。使护士能更好落实床边工作制,时刻能在病人的身边,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医院并规范了服务用语,公开基础护理服务项目的内容,使我们的工作得到社会及病人的理解支持与监督。

2.5在护士的培训上,也建立了不同层次的护理培训制度,并界定各级护理人员的工作职责,落实层级护理。护士长对护士进行持续质量改进考核,科护士长对护士长进行考核,护理部对科护士长进行考核。

3 优质服务的效果

比较实行优质护理模式前、后的病人满意度。2010年1月~6月实行优质护理模式前,因慢性肾功能不全在我科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老年患者98例,年龄均在60岁以上,每月底对患者进行问卷调查[1],回收96份,回收率98%。2010年7月~10月,实行优质护理模式后,在我科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老年患者87例,问卷调查回收84份,回收率96.5%。两组在文化程度、年龄、性别、病情方面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

3.1病人的满意度提高

实行优质护理模式前、后病人满意度经采用SPSS 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组间比较进行x2检验,P

由于包干责任任务明确、清晰,便于检查和追究,护士心中任务明确,服务对象明确,工作丝毫不敢马虎。责任感是我们战胜工作中诸多困难的强大精神力量,使我们有勇气排除万难,甚至把“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完成得相当出色【2】。包干责任制,由于每名护士分管5-6名病人,服务质量的好坏,通过这5-6名病人的反应就能很清晰的反应出来。不同于功能制护理时期,干好干坏一个样,因为病人及护士的护理是交叉进行的,不容易反映出护士们的工作状况。现在,这5-6位病人的所有要求面对这一名护士,由这一名护士全部负责,他们的要求是否得到妥善解决,病人是否全部满意,或者部分满意,问题在什么地方,是什么原因等等,都容易发现、追究和解决。这样,显著提高了每一位护士的责任心,充分地调动了每一位护士的工作积极性。通过患者的评价,清晰明确到对每一位护士的工作评价,使护士心服口服,她们更明确了自己的工作中的长处及薄弱环节,看到了自己的努力方向,更加勤奋学习,真正做到优质护理,护士在辛勤工作中,通过患者对自身工作的肯定,实现自我价值。

3.5护理质量的责任人由护士长一人扩展到护理小组长,避免了护士长整天忙于琐碎事务。由于小组长每天上白班,8小时在班,24小时负责,对病人的病情掌握清楚,针对病人身心两方面存在的问题给予连贯性的护理及效果观察。两小组之间进行交叉质量检查,能及时发现护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与欠缺,并能及时纠正,促进了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3】。通过护理持续质量改进,根据原因分析法,前瞻性防止差错事故的发生。

3.6减轻了患者及家属的经济负担

我们科室在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以来,从患者和家属的需要出发,推行包餐制,无陪护制,使患者在住院期间能得到全面的周到的护理服务。取消陪护工之后,不仅减轻了病人及家属的经济负担,也没有了由于护工不懂专业技能造成的一些麻烦是非,更为患者营造了舒适安全的治疗环境,解除了患者家属的后顾之忧。患者与家属的良好反应,必然给医院带来较好的社会影响,提高医院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4 讨论

4.1明确责任与要求,增强护士的责任心。

为什么过去一个患者出现护理责任不追究,那是因为几名护士都在护理这位病人,责任不易查清,这样护士的工作干好干坏,难以评价,护士的责任心就不会很强,护士干好干坏一个样。实行包干责任制使这一问题得到根本的解决。责任清楚了,干好干坏的效果也明显反映出来,护士的工作绝不敢粗心大意。充分挖掘护士的潜能,调动护士工作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及工作质量【4】。

4.2建立医院良好的社会形象

俗话说“三分治疗七分护理”,尤其是老年患者,护理责任更重。使他们满意,既是我们的工作目标,更是我们工作的必须,否则医院是不能生存的。而要把医院办好,就必须让这些患者满意,只有他们满意了,通过他们的语言传递,才能真正建立起我们医院的良好的社会形象。这就是我们工作的意义所在,这才是我们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的工作的意义所在。

4.3加强培训,提高护士的能力和自信心

让护士参与同专业的文化活动,既是一种学习,还是一种享受。因此,在这两者的有机结合中,首先要充分尊重护士的个体需要,其次要注意发挥护士的潜能,因为每个护士都有自己的优势和缺点,都蕴含着巨大的潜能,培训者要用欣赏和信任的眼光发现每个护士身上的闪光点,并且帮助护士树立信心,发挥个人的创造性以实现真正的自我。

参考文献:

[1] 江春香,林晓霞,病房实行责任包干制护理模式的效果观察[J].护理学报,2011,18(2A):42-44.

[2] 朱新华,感悟责任制护理做好责任制护士[J].基层医学论坛,2009,13(03),1.

第2篇:老年人优质护理范文

腹股沟疝是属于临床上较为常见的外科疾病亦是多发性疾病,好发于任何一个年龄段。老年人身体机能退化而且免疫力降低,因此,老年人腹股沟疝患者需要引起重视。目前临床上对于老年人腹股沟疝采取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为主。无张力疝修补术是属于微创性技术,有较多的优点,如手术简单操作、术中创伤较小,患者手术后复发率较低。本次研究为探讨分析老年人腹股沟疝采取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的护理措施。现将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2015年10月至2016年9月选取所在科室68例老年人腹股沟疝患者进行资料统计分析。将参与本次研究的68例老年人腹股沟疝患者采用盲选平均分方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其中对照组患者的资料有:最小年龄65岁,最大年龄80岁,中位年龄(72.50±0.55)岁;性别:男24例,女10例,共34例;研究组患者的资料有:最小年龄64岁,最大年龄81岁,中位年龄(72.50±0.49)岁;性别:男23例,女11例,共34例;将两组老年人腹股沟疝患者的资料进行比较,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手术方法

参与本次研究的68例老年人腹股沟疝患者均采取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给予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给予研究组患者采用优质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方法。

1.2.2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

包括常规性消毒备皮,静脉通道的建立以及给予患者常规性吸氧辅助。

1.2.3 研究组患者采用优质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方法

①手术前护理干预:

针对老年人腹股沟疝患者对手术的恐惧忧虑心理,护士给予患者及家属详细讲解关于该疾病的基本知识,以及在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的方法,了解患者的忧虑原因,并给予针对性的讲解安抚,使患者积极面对手术治疗,积极主动配合治疗。同时,手术前一天晚上禁止吃易腹胀难消化的食物。

②手术中护理干预:

在手术过程中,严格执行无菌性操作,并且给予患者静脉通道的建立。密切观察患者在手术过程中的各项生命体征,以及准确无误的配合手术者传递对应的器械或物品。

③手术后护理干预:

手术后密切监测患者的血压情况、呼吸情况、脉搏情况等,同时给予3L/min常规性吸氧持续6小时,若患者伴有慢性呼吸道相关疾病,则给予4L/min常规性吸氧持续14小时。患者手术后给予2-3天的抗生素治疗。以及白蛋白的补充,在给予患者换药时,护士采用含酒精的湿纱布对切口处湿敷。

1.3 统计学处理

通过SPSS17.0统计学软件包处理分析数据,P

2.Y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复发率比较

从表1可知,研究组出现1例阴囊水肿,1例尿潴留,并发症发生率为5.89%(2/34),对照组出现6例阴囊水肿,7例尿潴留,3例切口感染,并发症发生率为17.65%(6/34),P

3.讨论

腹股沟疝[1]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外科疾病,临床上对于老年人腹股沟疝患者以采取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为主[2]。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手术适应症较为广泛,对于老年腹股沟疝患者、以及伴有长期习惯性便秘腹股沟疝患者、长期慢性咳嗽腹股沟疝患者、以及腹内压轻度增高腹股沟疝患者。

无张力疝修补术是属于微创技术,创伤极小,患者是手术过程中以及手术结束后的疼痛较轻。在老年人腹股沟疝采取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的围术期[3],应用优质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方法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4][5]。

综上所述,应用优质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方法可以有效提高老年人腹股沟疝采取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手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低,手术后疾病复发发生情况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吴荔,田政球.高龄腹股沟疝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行无张力疝修补术的护理干预[J].中华疝和腹壁外科杂志(电子版),2016,10(5):390-392.

[2]张永梅,陈雪云,罗慧等.优质护理方式在老年嵌顿性腹股沟斜疝无张力疝修补术中的护理效果分析[J].中华疝和腹壁外科杂志(电子版),2016,10(5):393-395.

[3]管华琴.腹腔镜下全腹膜外疝修补术的围术期护理[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6,20(16):205-206.

第3篇:老年人优质护理范文

关键词:老年;医院护理;长期护理;服务模式

据统计,2011年底,我国年龄大于60岁及以上的人数已有1.85亿,占比13.7%。而预计2025年时,老年人数将突破3亿[1]。因此,在医院护理工作上,提升服务质量,调整服务观念和模式,以及服务功能,是医院得以长足发展的必经之路。鉴于此,本文主要通过2010年2月到2013年2月入住于我院的140例老年人信息资料实施回顾分析,并将优质化长期护理的服务模式应用其中,取得一定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自2010年2月到2013年2月共计有140例老年人入住我院,其中含男78例,女62例。年龄61至76岁,平均年龄为65.6±4.1岁。将全部老年人随机分成对照组(70例)和观察组(70例),两组病患在性别和年龄以及病情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临床护理模式。而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长期的护理模式。具体为:首先为老年人制定出科学性长期护理的有关方案,为其营造良好住院环境。根据老人年实际心理状态,以优良积极态度对其进行心理安慰,缓解其焦虑和抑郁等不良情绪。实际治疗时,鼓励其积极参与适合自己的社会活动以及娱乐活动,依次分散其注意力。让其切实体会到自己于社会的价值和地位,帮助其增强自信。同时允许其对自我情感进行适度发泄和表达,护理人员需积极聆听和安慰,从各方面实施开导,以消除其消极情绪。此外,医院在对老年人实施的日常护理中,以专业人员对其开展按时配膳、喂饭,以及洗澡和陪护看病,与之沟通聊天,并为其读报等长期性护理。按长期护理有关等级进行划分,可将最重度和重度,以及中重度等分别分成一级,二级以及三级。根据不同级别为其实施差异性护理。

1.3 疗效评价 以抑郁量表(即SDS)以及焦虑量表(即SAS)对两组老年人病患的情绪进行评估[2]。统计两组病患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1.4 统计学方法 以SPSS13.0软件操作。数据比较用X2检验方案。计量数据选用t检验方案。P

2 结果

2.1 两组病患SDS以及SAS评分对比 观察组在护理之后SAS评分为32.40±12.21,显著低于对照组护理之后SAS评分38.29±14.30,同时显著低于观察组护理之前评分43.21±14.30。观察组在护理之后SDS评分为33.60±12.84,显著低于对照组护理之后SDS评分37.98±12.35,同时显著低于观察组护理之前评分45.25±14.1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2.2 两组病患护理满意度对比 观察组在实施长期护理的服务模式后,满意率为98.57%(69/70),显著高于对照组82.86%(58/70)。观察组不满意率为1.43%(1/70),显著低于对照组17.14%(12/7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3 讨论

通常而言,长期护理的服务模式主要是针对生活无法自理,亦或是有功能的老年人病患[3]。其往往在较长时期中,甚至可能是生命存续期中,均需要他人于日常生活和医疗护理,在情绪支持等多方面为其提供连续性,和全方位以及综合。实施长期护理的服务模式,主要应彻底对护理观念进行转变,提升护理过程中资源配置的效率,系统全面地增加服务质量,此外还应积极建立护理质量有关评价体系。本文通过对于我院老年病患实施长期护理,结果发现观察组在护理之后SAS评分为32.40±12.21,显著低于对照组护理之后SAS评分38.29±14.30,同时显著低于观察组护理之前评分43.21±14.30。观察组在护理之后SDS评分为33.60±12.84,显著低于对照组护理之后SDS评分37.98±12.35,同时显著低于观察组护理之前评分45.25±14.15。表明实施长期护理可明显改善老年病患不良情绪。符合罗玉红,王晓荣等人[4]报道结果。此外,我们还发现,观察组在实施长期护理的服务模式后,满意率为98.57%(69/70),显著高于对照组82.86%(58/70)。观察组不满意率为1.43%(1/70),显著低于对照组17.14%(12/70)。表明实施长期护理增加老年人对于护理工作的认可度。与姜丽文等人[5]报道一致。综上所述,探索和研究适合老年病患长期护理的服务模式,对提升其生活质量,以及促进护理模式发展有着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曾莉,周兰妹.国外老年人长期护理的政策分析及启示[J].护理研究,2010,24(3):570-571.

[2]陈曦,毕越英,陈海花.连续护理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展望[J]中华护理杂志,2012,47(8):758-760.

第4篇:老年人优质护理范文

【关键词】沟通;老年病房;优质护理;心理

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水平提高,人口老龄化已成为社会问题。中国是世界上老龄化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提高老年人的健康水平和医疗服务成为当今社会的重要研究课题。老年人是一个特殊的人群,身体各器官系统功能退化,是各种慢性疾病的高患病群体,同时因为自理能力下降、与外界接触减少等原因,易存在各种心理异常,如何更好的与老年患者沟通,减轻其心理负担,协助治疗,以取得更加疗效,成为护理人员面对的重要问题。我院老年病房根据2010年“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精神,坚持以患者为中心,结合老年人疾病及心理特点,通过各种培训,提高护理人员沟通能力,改善护理质量,以更好的服务老年患者,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老年患者心理特点

随着年龄增长,身体各器官、系统功能退化,功能性和器质性疾病的发生率大大增加,决定了老年人是各种慢性疾病的高患病群体,同时疾病谱也发生了变化,心血管、脑血管、代谢、呼吸系统疾病等已成为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老年患者多有病情复杂、多病种、病程长、易反复等特点,容易对心理产生不良影响。此外,由于生活节奏加快,家庭结构变化,很多子女不能长时间陪伴在身边照顾,加重了老年患者心理负担,影响到治疗效果。

11孤独寂寞老年患者脱离工作环境,较少参加社会活动,因疾病原因与亲人、朋友交流减少,同时住院后生活环境及活动规律等发生变化,适应性较差,因此容易产生寂寞、无聊、孤独、寂寞心理[1]。

12焦虑、恐惧、悲观老年患者多为慢性疾病、多种疾病合并存在,病程长,病情易反复,难以根治。并且多次住院,经受病友病情危重、抢救、去世等不良环境影响,加之许多人对疾病认识不足,对医生、家属的言语及行为举止过于敏感,多有焦虑、恐惧、悲观等心理,表现为紧张、忧愁、情绪波动、难以入眠等[2]。

13依赖心理老年患者因慢性疾病活动能力下降,亲人倍加呵护、关注,受环境及自身心理影响,容易自信心不足,过分依赖于陪护人员,表现为被动、顺从,自理能力下降[3]。

14自卑心理老年患者因疾病引起生活自理能力下降,需要子女或陪护人员协助,严重者生活不能自理,无法独立自处,因此认为自己影响子女工作及生活,加重子女负担,容易产生自卑心理[4]。

2护患沟通技巧

21一般沟通入院后责任护士热情周到的自我介绍,帮助患者熟悉病房人员、环境、制度;了解患者一般情况、生活习惯及身体状况,拉近与患者距离,减轻患者因环境变化造成的焦虑、孤独心理。

22治疗沟通帮助患者了解自己的病情,讲解各项检查、治疗的目的及方法;讲解疾病病因、症状、进展及预后;结合具体疾病进行健康教育及生活方式的指导,帮患者树立对抗疾病的信心和勇气,克服恐惧、悲观情绪,更好的配合各种治疗。进行各项护理操作时,熟练的操作,温柔的动作,精湛的技术可以使患者情绪放松,赢得信任,提高配合度,增强患者治疗的信心。

23语言沟通语言沟通是人际交流的重要方式[5],护理工作者应以患者为中心,结合自己的专业知识,针对患者不同病情及心理状况,采用合适的语言与患者进行积极、有效的沟通。注意态度亲切,语气温和、礼貌,体贴老人,耐心倾听老人的诉说,解答老人的咨询和疑问,营造温馨、融洽的气氛。避免“公事公办”的生硬态度,说教、质问式语言;亲切的称呼、贴心的问候,拉近了与老年患者的距离,让老人感到家一般的温暖,帮助老人更快、更好的适应治疗环境,避免焦虑、悲观等不良情绪的影响。

24非语言沟通善于应用目光、表情、动作、空间等与老年人进行有效的沟通[6]。眼神交流是一种重要的体态语言,护士可以通过眼神了解患者的情绪及心理需求。关切的目光可以给患者安慰;端庄的仪表、亲切的微笑可以有效地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减轻自卑心理;细心、体贴地做好生活护理,鼓励患者进行力所能及的工作和活动,进行必要的协助,改善患者过分被动、严重依赖的不良心理。

3护士培训

31护士礼仪及沟通技能培训通过邀请相关专家对护理工作者进行基本礼仪及常用沟通技巧的技能培训,结合日常工作做出指导,使护士尽快掌握语言、目光、动作等沟通技巧,避免不恰当行为及言辞,在病房营造一个温馨、和谐的就医环境。

32专业知识讲座加强业务学习,进行老年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护理知识培训,并定期进行业务知识及操作技能考核,使护士具备良好的业务技能,减轻患者痛苦,提高工作质量,为更好的服务患者打下良好的基础。

通过各种培训手段,使护理工作者提高技能,改变观念,关心患者,全面掌握患者生活、疾病状况,及时、有效的进行护患沟通,服务于患者,为优质护理打下坚实的基础。其次,通过沟通,提高了患者的配合度,不断听取患者及家属的意见和建议,改进工作方式,增加患者信任度,更好的协助医疗工作,改善预后。同时,随着沟通的加深,增进了解,消除误解,改善护患关系,减少纠纷,在科室内营造了温馨的“家庭式环境”,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患者及家属满意度明显提高,使护理工作更进一层,遵从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从生理、心理各方面更好的服务于患者,服务于社会。

参考文献

[1]孟爱琴,韩君,陈劲松老年患者心理特点及护理.河北联合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4):571572.

[2]时秀兰,杨文东内科老年住院患者的不良心理特征分析及心理护理干预.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2,20(8):13901391.

[3]陈燕琼,甘丽娇98例老年病人的心理状态及护理对策.当代医学,2012,18():8788.

[4]周宗梅社区护士对老年病人的心理护理.中华护理杂志,2009,26(2):156157.

第5篇:老年人优质护理范文

【关键词】 社区老年人;健康;护理

社区护理是由公共卫生学和护理学理论组成的,其可提供全科性的、动态的、连续的护理服务,促进和维护人群的健康[1]。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医疗卫生事业的迅猛发展,人类的寿命不断延长,老年人口占社会总人口的比例呈不断增加的态势,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在我国,家庭规模逐渐转变,社会养老机制尚有待完善。在此背景下,诸多老年人的健康问题逐步凸显出来。老年人是社区护理的重点人群,社区老年护理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1 影响老年人健康的因素

1.1 心理因素 离退休之后的角色转换将对老年人的心里感受产生一定的影响。不同职业的老年人群离退休后的心里变化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脑力劳动者由于离退休后社会角色、人际关系、生活环境等发生了较大改变,其心里感受与体力劳动者相比变化较大,部分老年人因没有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而表现出情绪和身体方面的变化,如情绪上易烦躁、焦虑、孤独、抑郁,伴有失落感、衰老感和疾病恐惧感;身体方面表现为食欲欠佳、失眠等[2]。此外,缺乏子女和配偶照顾的老人其内心也会经常受到孤独等情绪的侵扰,久之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

1.2 生理和病理因素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各项生理机能逐渐衰减,整体健康水平处于下降态势。多数老年人患有一种或一种以上的疾病,心脑血管、内分泌、消化以及呼吸系统疾病居多。老年人慢性病病程较长、易反复,并且老年人对自身生理和病理状况的认识程度不同,上述因素均可造成老年人在医院和家之间周折,疲惫不堪。

1.3 社会因素 随着老年人体能的衰退,部分老人感觉自己失去了社会价值,无法适应外界高速发展的步伐。其他一些社会因素和家庭因素交织在一起也在不断困扰着老年人,使他们担忧自己的晚年生活,逐渐产生心理障碍,影响身心健康。

2 护理对策

我们应该从社会、家庭等层面关爱老年人,关注他们的身心健康,使老年人安度晚年。社区护理是关爱老年人的重要举措,也是老年人服务的重点。开展社区护理可以增强老年人的保健意识、以此达到预防疾病和促进健康的目的。社区护士是此项工作的重要执行者,承担着疾病预防、日常保健、疾病康复等工作,尤其应加强对高龄老人、空巢老人在心理、生理、社会等各个方面的关注,为他们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

2.1 提供形式多样的社区护理服务 定期开展常见病防治、卫生保健、体检等工作。为社区老年人建立个人健康档案,将体检结果、平时的健康状况及时记录,并提出科学的指导和建议[3]。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老年人活动,使老年人对生活充满积极向上的情趣,对其身心健康大有益处。

2.2 增强老年人的自我保健意识 根据老年人的认知程度和需求采用科学的健康教育方式、方法。健康教育内容应结合实际情况而定,通过简单易行、形象生动的方式方法使老年人熟悉和掌握常见病的预防知识[4]。对于共性问题可做详细的健康教育计划,逐步开展群体教育。对于个性化问题,可展开一对一服务,展开个体教育。无论是群体还是个体健康教育都应做好随访工作以便了解工作开展的实际情况,并根据随访调整社区健康服务工作。

2.3 重视心理调护 社区护理倡导零距离就诊、人性化服务、亲情化关怀,是一种持续。社区护理人员在对老年人的知识层次、性格特点等方面有了较为深入的了解后,针对老年人的心理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进行有针对性的疏导。帮助他们重新认识自我价值,鼓励其积极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社会工作,并帮助老年人建立良好的社会支持体系,给于老年人关心、理解、照顾和支持,提高老年人的幸福感。

3 小结

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机能逐渐衰退,与社会的联系和接触也日益减少。因此,心理状态也产生了微妙的变化,如缺乏归属感、缺乏自信心,心理长期抑郁从而导致心理和身体疾病的发生。关注老年人健康因素以及积极开展护理工作是医疗卫生事业乃至全社会共同关注的焦点。社区护理是这项工作的重要举措。它对于预防老年人疾病的发生、保持老年人健康的心态,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发挥着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 陈秋菊. 社区老年人的居家护理与保健[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2, 6(20):131-132.

[2] 马春玲. 老年人群社区心理护理研究[J]. 中国医药指南,2012, 10(28):325-326.

第6篇:老年人优质护理范文

关键词:老年患者;门诊;安全

中国目前已经进入世界上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国家之列。65岁以上的老年人接近了1.3亿,到2050年将达到3.2亿,超过总人口的25%。人口的老龄化,加之家庭成员中结构层次的变化,许多老年人看病都是单独或者夫妻两位老人前去就诊。因医院的环境特点和老年人本身的生理 和心理特点,增加了老年患者的安全隐患。如何确保老年患者就诊和输液的安全,是我们护理工作者必须关注的护理安全问题。护理安全是只实施护理的全过程中,患者不发生法律和法定的规章制度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上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

1 安全隐患

1.1老年患者的生理特点机体老化,功能障碍,机体调节控制作用降低。如老年人视力下降,听力下降,反应速度慢,动作迟返,自理能力下降等。

1.2老年患者的心理特点有失落感,孤独,恐惧,抑郁,健忘等。如社会角色的改变而失落;老年人离退休、丧偶、独居而孤独;老年人患病疼痛,自理能力下降,经济问题等而恐惧;长期慢性病的困扰而抑郁;老年人身体衰老,记忆力减退而常出现健忘等诸多因素导致老年患者就诊和输液容易出现护理安全问题。

1.3医院门诊和输液室患者多,流动性大,就诊环节复杂,多数患者都有焦虑和烦躁的情绪,容易造成诸多不安定的因素。有的老年患者害怕输液时间长,自己加快输液速度,从而增加了老年患者的护理安全隐患。

1.4老年患者本身文化程度的差异导致理解力的不同,在门诊的治疗工作中是有一定难度,同时也增加了老年患者护理安全隐患。

1.5护理风险因素如护士的工作责任心,沟通的能力,安全意识,操作技术水平等。如果护士忽略了这些因素,如果责任心不强,不严格查对,不主动巡视观察等都会加大了安全风险。

2 具体措施

2.1提高门诊护士的自身素质:要有良好的心理状态,树立良好的医德医风,主动服务的意识。见有老年患者,主动上前搀扶,热情而亲切的称呼患者,体现出对患者的尊重和重视,如老先生,老奶奶,大姨等,拉近彼此的距离,建立良好信任关系。

2.2增强门诊护士的风险评估意识。看见老年就诊患者,护士要能够观察患者的一些外在的表现从而迅速正确的评估患者潜在安全隐患,及时安排就诊或抢救,避免医疗事故的发生,确保老年患者的安全。这要求护士要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临床经验。

2.3增强护士的工作责任心,提高操作技能水平,严格执行查对制度,主动巡视,注意输液的速度,输液的部位的皮肤情况,老年患者的精神状态等。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将隐患遏制在萌芽状态 。

2.4组织专业的客服队伍,全程陪伴老年患者就医的全过程,以防止意外的发生。

2.5做到有效的沟通。护士能够用简洁易懂的非专业的语言和老年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从而提高老年患者的治疗护理的依从性,避免安全隐患的发生。

2.6加强健康教育宣传。提供健康教育宣传画,宣传手册,电视,多媒体等多种形式的宣传方式。让老年患者对常见病,多发病有正确的认识,才能加强防患,促进患者健康,提高生活质量。

2.7加强医院环境安全的管理。地面干燥防滑无障碍物、有残疾人专用通道、有安全警示牌、有就诊指示牌、有提供便民服务设施,及时为老年患者排忧解难。

3 结论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口老龄化的增加,门诊的老年患者会越来越多。为了让老年患者在就诊过程中能享受到更好的、更安全的、更优质的服务,我们广大的从事护理工作的姐妹们还要不断的加强自身综合素质,提高专业技能,拓宽知识面,做全面的新型的护理人才!真正体现"一切为了患者,为了患者一切"的服务理念!

参考文献:

[1] 宋程华.门诊老年患者安全护理[J].医学信息,2013 第26卷2中

[2] Talan MI, Ahmet I, Xiao RP ,et al. β2 AR agonists in treatment of chronic heart failure :long path to translation[J]. J Mol Cell Cardiol, 2011,51(4):529-533.

第7篇:老年人优质护理范文

【关键词】 老年患者;心理护理;有效沟通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49(2013)06-140-02

近年来,由于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老年人的数量不断呈上升的趋势。因此老年人的护理需求也越发的强烈。老年人由于年龄的增长机体逐渐出现一些生理方面的变化,例如视力下降、失眠、食欲下降,免疫力低下等。再加上健康和环境的变化,还会出现了悲观厌世、不愿与人沟通等些心理方面的问题[1]。因此,充分了解老年人的心理特点,针对性地采取有效的沟通技巧显得格外的重要。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2012年在我院入住的400名老年患者。其中男,256例,女,144例,年龄60~87岁。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73例,大专以下文化程度的306例,文盲21例。生活能自理的376例,生活不能自理的24例。

1.2 心理护理的概念:

所谓的心理护理就是根据心身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机制,经过心理护理,使患者得到心里上的满足,能够充分的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从而能积极地配合治疗,争取早日康复。

2 护理措施

2.1 老年人的心理症状及采取的措施

A 孤独寂寞

多数的老年人由于离退休、丧偶,人际交往减少,家庭和社会地位的改变等,因此使老年人感到空虚寂寞,还会产生隔绝感或孤独感的心理,进而感觉烦躁无聊。作为护理人员可以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与患者进行谈心交流,谈话时要认真聆听,语气和蔼。多与患者共同分享过往的美好回忆和快乐。另外还可以安排一些有意义的活动,例如下棋、书法、绘画、老年人健康知识讲座等。帮助并鼓励患者在活动中寻找一些生活中的乐趣,充实自己,从而提高生活和生命的质量。

B 焦虑、恐惧

由于大多数老年人患有慢性疾病,病情比较复杂,再加上对环境的陌生和对疾病的不了解,心理上会产生恐惧、忧虑和不安,从而表现出冷漠或急躁的心理。作为与患者密切接触的护理人员应给予精神上的支持和无微不至的照顾。

C 健忘、多疑

由于老年人自身的生理特点,普遍表现为记忆力下降,出现健忘的症状。患者对自己的疾病十分关心,稍有不慎,就会对各种治疗和护理产生疑虑,担心治疗后的效果。护理人员应对出现这样问题的病人给予理解,多于病人沟通,聊聊家常,增进与患者的关系。

2.2 语言是有效沟通的主要方式

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一句六月寒”,良好的心理沟通能够提高患者对生活和疾病的信心,促进康复。

A 加强护理人员的文化修养和专业技能的学习

护理人员通过不断的学习,才能扩大知识面,丰富自己知识的内涵,才能善于运用良好的讲话的方式和态度,充分了解老人心中的疑惑,从而使老人配合治疗,提高老人的主观能动性[2]。

B 耐心询问、仔细观察患者的需求

护理人员必须熟练掌握患者的各个方面的实际情况,才能灵活应用语言进行沟通,稳定患者情绪、做好心理护理。

C 注意讲话的方式和态度

尽量用询问、建议和商量的语气与老年患者进行沟通,使患者感到很亲切,排除老人的陌生感与紧张感。在平常的各项护理工作实际中,要做到言谈举止适度,面带微笑,注意吐词要清楚,尤其注意要在言语方面尊重老人。在指导患者如何配合的同时,转移其注意力,减轻不适感,操作后耐心询问老人的感觉,为进一步治疗、护理奠定良好的基础[3]。

D 礼貌待人、尊重老年患者

心理护理的关键就是对老年患者的尊重、理解和爱护[4]。与文化层次较高的患者沟通时,可以适当多使用简单的医学术语;与文化水平较低的患者,特别是和来自农村和边远地区的患者进行沟通时,要做到语言通俗易懂,易于患者理解和接受。称呼患者时,须按照患者的性别、年龄以及职业、文化程度等给予患者一个亲切、恰当、易于接受的称呼,让患者能够心情愉悦接受治疗和护理,满足患者的自尊心。

3 结果

400例老年患者中未发生护患纠纷,护理服务质量满意度100%。

4 讨论

近年来,随着医学模式的改变,护理学也发生了变革。因此,提高护理服务的优质化水平,促进患者的康复,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越来越被人们重视[5]。针对老年患者这一特殊群体,伴随着社会发展的不断深入,人们的意识形态、生活方式不断的发生变化,所带来的一些新的社会问题时时刻刻地影响着老年人,造成部分老年人性格孤辟、倔强,性格幼稚。根据不同的病人采取相应的心理护理方法,能够有效减少或消除老年人致病的心理因素,密切护患关系,促进病人康复[6]。必须帮助老年人改变不良的心理行为和生活方式,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及时为老年人提供心理咨询服务,不断提高广大老年人的生存质量和自身健康的群体水平[7]。从患者的角度出发,充分理解老年人的心理、生理及个性特点,尊重老年人的生活传统习惯和文化,采取适当的有效的沟通方式、方法和技巧,使老年患者有一个良好的心理状态并积极主动配合接受治疗和护理,对疾病有良好的认知和接受能力,增加对医疗和护理人员的信任,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避免护患纠纷的发生。作为护理人员应加强职业道德修养,树立良好的公众形象,把自己所学的各类知识融汇贯通,把这些融合在平时的沟通中,才能更好的为老年患者服务。

参考文献

[1]赵辉.老年患者心理护理探讨[J].中国医药导报,2012,9 (32):141-145.

[2]朱秀祯. 老年人常见心理问题和心理护理[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9(23):5668.

[3]潘红梅.老年人心理健康及护理现状[J].中国疗养医学,2009,18(9):824-825.

[4]苏金满.心理护理在老年护理应用中的探讨[J].中国疗养医学,2010,19(8):710-711.

[5] 孙爱国.老年人心理健康问题及心理护理[J]. 基层医学论坛,2008,12(7):622-623.

第8篇:老年人优质护理范文

心理护理是以心理学的理论为指导, 以良好的人际关系为基础, 运用心理学的方法, 通过语言和非语言的沟通, 改变护理对象不良的心理状态和行为, 促进康复或保持健康的护理过程。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 手术患者中老年人也日渐增多. 老年患者的心理护理也日渐提高到比较重要的位置。老年患者常常表现出意志薄弱、易激惹、多疑, 不信任等心理特点, 另外体质弱, 脏器功能日益变差, 又进一步加剧了老年人的心理不平衡反应。正确地认识老年住院患者的这些心理特点并配合以恰当的护理, 利于老年人躯体疾病痊愈. 更有助于提高老年人的心理素质, 长期改善他们的生活质量, 进一步预防和减少疾病的发生。

1 老年患者术前心理与护理

1. 1 术前心理 焦虑、抑郁及情感沟通障碍是老年人常见心理问题。对疾病及手术的相关知识缺乏, 对自己年龄大等原因引起对不能耐受手术的担心, 对环境不熟悉, 对陌生的护理人员的不信任等原因使老年人容易焦虑, 另外由于老年患者机体特点导致病程长, 并发症多易使老年人抑郁。住院时间较长, 亲人不能长期陪伴, 加之老年人多疑, 拒绝与人沟通, 严重者会形成自闭心理。由于居住环境改变, 老年人经常会出现睡眠形态紊乱, 甚至睡眠障碍。

1. 2 护理 对于老年住院患者应用亲切的称呼, 尽量用缓慢亲切的语调进行交谈, 尽量详细并反复的交待科室环境, 主任及主管医生, 主管护士姓名。护士进行各种操作前要做好宣教, 解释清楚操作目的及过程, 操作时动作要稳、准、动作尽量温柔, 这样使老年人产生信任及安全感, 为增加安全感, 应告知患者24 h都有医生护士值班, 有事可以随时按呼叫器, 医护人员会尽量满足需要帮他们减少痛苦。营造温馨舒适的病房对老年人来说也非常重要, 尽量安排年龄相近病情相近的患者在同一病房, 有共同语言可以大大减少孤独感, 同时患者之间交流病情更容易产生信心。

护理人员应重视与患者术前的交流, 尽量用温和、缓慢、 通俗的语言向患者交代手术安排过程, 及需要配合的事项, 注意倾听患者的心理感受, 了解患者担心的问题, 一一解决。向患者交代术者及麻醉师的资质及成功案例, 鼓励患者向同病区的患者交流手术感受, 术者及麻醉师到病房看望患者了解病情, 增强成功信心。有针对性的对患者进行开导和解释工作, 谈话的方式要得体, 以尊重患者为前提, 努力消除患者的紧张和恐惧心理, 帮助患者消除对手术的疑虑, 使其身心处于最佳状态下接受手术[1] 。

2 术后心理与护理

所有术后患者首先关心的问题是手术成功与否, 待平稳以后则关心即将面临的问题和需要注意的事项及预后情况。护士应在患者回到病房后第一时间告知手术非常成功, 一定要态度亲切, 这样可以比公式化的告知更能增加患者的信任, 让患者放心休息。另外向家属交代注意事项, 并告知术后身体恢复过程, 让家属对会出现的症状不恐慌, 对下一步恢复不茫然。一般由于伤口疼痛, 输液过多, 活动受限等原因, 老年患者一般信心薄弱, 认为自己年龄大了, 不能像年轻人那样恢复良好, 护士应及时鼓励患者, 只要忍耐几天的伤口疼痛就可以恢复健康了。老年患者胃肠等脏器功能减退, 腹部手术后更应鼓励患者尽早离床活动以减少肠粘连, 肠梗阻的发生。病情允许可以离床活动时护士应首先指导并协助患者, 教会患者三部起床法, 充分利用各种防跌倒、防坠床、防导管滑脱等警示标志提醒患者, 妥善固定各种管道, 穿防滑鞋, 消除病房地滑、障碍物多等不良因素。责任护士应及时消除患者关于活动会导致切口裂开的想法, 制定护理计划以循序渐进的方式增加活动量, 高龄患者身体耐受力下降, 应适当减慢护理计划进程, 及时询问患者感受以免劳累。另外对高龄术后患者必须保证床旁不离人, 睡眠时加护床栏, 避免发生意外。由于病痛的解除, 一般患者对恢复会变得有信心, 愿意主动配合医疗工作, 但也有少数患者产生依赖心理, 认为自己高龄, 又做了手术, 什么都不能做了, 所以护士在护理工作中应调动患者的主动性, 以促进术后康复。

3 总结

科技的发展对医疗及护理人员的要求也不断提高, 我们每天面对的是鲜活的生命, 所以在注重技术发展的同时, 我们也应注重心理护理的重要性, 毕竟现代的护理不仅仅是身体的护理和照顾, 我们面对的老年患者是一个特殊群体, 生活经历多, 考虑问题细致, 经济来源少, 思前顾后, 一经确诊需手术治疗, 容易出现恐惧、悲观、焦虑等不良心态, 特别是在接近手术的日期会达到高峰, 处于种种总心理状态下实行手术是非常不利的[2]。 所以只有实现了患者的心理和身体的双重康复, 才是完整成功的优质护理服务。

参考文献

第9篇:老年人优质护理范文

关键词:脑血栓;优质护理;临床效果

Clinical Effect of High Quality Nursing on Patients with Cerebral Thrombosis

TIAN Rong-rong

(Rugao City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Rugao 226500,Jiangsu,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high quality care for patients with cerebral thrombosis. Methods100 cases in 2012 October ~2013 year in October for cerebral thrombosis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were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randomly, the control by routine care, the observation group uses the high quality nursing care. ResultsThe daily life of two groups of patients in hospital's ability, has the big difference time and nursing satisfactio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better than control group. ConclusionHigh quality of nursing improve recovery rate of patients, reduce hospitalization time, quality promotion in clinical nursing care.

Key words:Cerebral thrombosis; Quality of nursing; Clinical effect

脑血栓是脑血管疾病中的一种常见疾病,也是多发病,随着年龄的增长,心脑血管类的疾病逐渐的在增多,这种疾病严重的危机老年人的身体健康。脑血栓患者的临床症状为运动能力缺失、语言障碍、偶眼歪斜、昏迷、死亡等,如果没有得到良好的治疗和护理,将会产生很多的并发症,给患者带来严重的伤害,为此本文针对优质护理在脑血栓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研究,具体结果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随机选取2012年10月~2013年10月在我院进行脑血栓治疗的100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将其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中男性26例,女性24例,年龄38~76岁,平均(66.5±6.0)岁,观察组患者中男性27例,女性23例,年龄在37~75岁,平均(67.5±5.5)岁。所有患者是脑CT检查、医生诊断后,确诊为脑血栓。两组患者的的基本资料没有较大的差异性,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1.2方法对照组:对照组中的所有患者给予常规护理,为患者提供一个安静、舒适的治疗环境,检测患者的血压变化,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监测。观察组:观察组患者给予优质护理,也就是在对照组的常规护理基础上,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生活护理、饮食护理、康复护理、并发症护理等。

1.3观察指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住院时间、生活能力,其中生活能力的评价采用巴氏指数评定量表,护理满意度采用自制量表。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对本次研究中的所有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住院时间、生活能力分析采用不同的护理方法对脑血栓患者进行护理,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的生活能力,提高患者的康复速度,降低患者的住院时间,本次研究中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和生活能力有显著的差异(见表1)。

从表1中的数据可以观察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的住院时间、生活能力存在较大的差异性,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2护理满意度分析从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上进行分析,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有较大的差异性,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3讨论

从本次研究中的数据可以指导观察组和对照组脑血栓患者的护理效果有显著的差异,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效果优于对照组,从本次研究中的数据显示可知,优质护理在脑血栓患者临床护理中,发挥着重要的意义。

脑血栓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心脑血管疾病,多发生在老年人群中,而且有很高的发病率,随着中国老龄化速度的加快,脑血栓的发病率也呈现增长的趋势,严重的影响着中国老年人的身体健康[1]。针对脑血栓的治疗,患者不仅需要及时的治疗,还需要哟优质的护理,只有这样才可以将脑血栓患者的生活能力改善,延长脑血栓患者的生命。

本文针对优质护理在脑血栓患者临床护理的应用效果进行了分析,观察组患者采用的是优质护理,患者的住院时间、生活能力均得到了良好的改善,所以为了提升脑血栓患者的治疗效果,在临床护理中需要加强优质护理,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优质护理中是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推行的一种更为全面的护理措施。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饮食护理、生活护理、康复护理等,将患者的紧张等情绪进行缓解,让患者积极主动的配合治疗,主动的进行康复训练。对脑血栓患者进行康复训练,降低脑血栓患者的致残率,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的康复护理护理时间正确的掌握,待患者的生命体征、病情稳定后,鼓励患者进行康复训练[2]。

脑血栓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因为自身年龄和体抗力的影响,会产生一些并发症,而且老年人一般带有高血压等病症,为此在护理的过程中要对患者的并发症进行护理,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针对有肢体障碍的患者,需要对患者进行瘫痪肢体的功能恢复训练,将患者的康复率提升[3]。所以从本次研究中的结果得出,优质护理在脑血栓患者的临床护理中有良好的临床护理效果,可以将其在临床护理中进行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陈秀英.优质护理在脑血栓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2013,8(15):235-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