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提升后勤服务保障水平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 煤炭企业 后勤服务 专业化 实现路径
伴随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国有煤炭企业在管理方面的革新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对于煤炭后勤服务而言,虽然距离科学规范化管理之间存在一定的距离,但是其取得的成绩也不容小觑。从一定意义上讲,煤炭企业后勤服务管理同企业未来的发展之间存在直接的关联,企业需要将后勤服务管理视为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基于煤炭企业的深化改革以及日益多元化的市场服务需求的环境中,其后勤服务的改革仍较为缓慢,应当朝着更加专业化的方向进行改革,避免成为煤炭企业改革与发展的制约因素。
一、煤炭企业后勤服务专业化发展的必要性
国家经济与政治体制改革进程不断深化的过程中,企业在后勤服务改革方面也日益加快了脚步。在企业进行整体改革的过程中,后勤改革也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组成部分。应当认识到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受到制约的因素也包括后勤管理、运行机制以及设施、队伍。想要在真正意义上消除企业发展因“后勤瓶颈”而受到的制约,就必须使企业后勤服务实现专业化的改革。所谓后勤服务的专业化指的就是通过科学合理的新体制与机制的构建,使后勤服务能够得到更好的进步。伴随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极大提升,人们也逐渐增加了对后勤服务的需求。企业也因此在无形中增加了压力,后勤服务方面逐渐涉入到更多复杂的内容,员工更加离不开企业后勤,若后勤服务部门在工作中未能满足矿工的个人需求或者在其他方面出现了纰漏,将会影响矿工的日常生活与企业的正常运作。所以煤炭企业需要针对传统的后勤制度进行改革,使之尽快实现后勤服务专业化的目标。当前国内市场经济的发展日益进步,后勤服务市场中不断涌入了大量的经济组织,加大了后勤服务市场之间的竞争,所以煤炭企业在后勤服务上必须要对运行机制与管理模式等进行科学合理的改革,使之实现专业化的转变,从而提升煤炭企业在激烈市场竞争中的竞争优势。
二、煤炭企业在后勤服务工作上的现状与挑战
(一)煤炭企业后勤服务的现状
伴随近些年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在改革上的不断深入与发展,煤炭企业在后勤服务工作方面进行了很多有益的研究与尝试,虽说取得了一定程度的效果,但是从总体讲,发展的速度与力度都未达到预期的目标,难以实现配套跟进。煤炭企业后勤生产力想要真正地得到解放与发展,为企业减轻负担,并且实现精干主业、分离辅助,就需要对其煤炭企业后勤服务的发展加以深思。
煤炭企业当前面临的危机有的来自国内,但也不乏来自国际的危机,甚至不仅同行业之间存在竞争,跨行业之间的竞争也不容忽视。为了使煤炭企业在竞争中取得优势,作为后勤必须提供高质量的服务来保障主业生产。同国内的其他行业相比,煤炭企业通常建立在远离繁华都市的偏远地带,企业功能也因环境的特殊得以造就,同其他行业之间的竞争也会存在很多不利的因素。面对当前的发展形势,就需要对煤炭企业的后勤服务进行专业化的改进与发展,为企业的竞争提供优势。
(二)煤炭企业后勤服务的挑战
现阶段,国内煤炭行业的发展正处于低谷期,面对这样的现状,企业必须提高自身竞争力来维持企业的正常运营。由于煤炭企业的发展同后勤服务部门之间存在紧密的联系,后勤服务在面对挑战时,应当努力克服各种各样的困难,对服务项目、范围以及领域进行不断的改革与创新,帮助煤炭企业顺利的度过发展瓶颈时期,为以后的持续发展提供动力。
三、煤炭企业后勤服务专业化发展的基本原则
煤炭企业后勤服务在进行专业化发展的进程中需要秉承的基本原则就是:将以往使用的经营手段向专业化的方向转变,逐渐将后勤服务同企业的主体进行分离,通过一系列有效措施使主业减轻负担并得到更优质的后勤服务,从而逐渐的实现专业化的发展。由于后勤服务工作会涉及广泛的范围与众多对象,同时管理的模式也相对复杂,所以其开展的过程中,也会存在很多方面的内容需要考虑,想要使煤炭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将后勤服务工作的专业化发展作为重要方向。后勤服务工作的专业化发展需要将煤炭企业的发展战略作为围绕点,在此基础上对职工的切身利益进行全面的考虑,同时还需要科学地进行组织与协调,制定出合理的服务计划,使服务工作的开展能够实现有组织、有秩序、有步骤。
四、煤炭企业后勤服务专业化发展的三个要素
煤炭企业矿工大多数需要在条件恶劣的煤矿井下进行作业,因此后勤工作需要对以下三个方面予以重视,通过构建和谐矿区,为井下职工提供更好的服务。
(一)企业对后勤工作支持力度提供保障
后勤工作在生活服务设施、设备的更换、维修、配置方面上都离不开企业的资金支持,只有支持力度做足了才能保证服务质量。因此,企业需要甄选出具有充足后勤服务经验以及具备强烈敬业精神的人才进行培训,培训过后再将其充实于后勤队伍中,使其为后勤建设贡献力量。需要对各项规章制度进行完善处理,通过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以及标准化的管理,最终实现后勤对全体矿工的认真负责。后勤管理需要针对每一位后勤员工做到奖优罚劣、职责分明,将服务质量同经济利益之间严格联系起来,从而为后勤服务质量以及管理水平的提升提供保障。
(二)加强改善对职工的服务态度
后勤工作的根本就是为职工提供良好的服务,因此后勤工作人员需要将矿井职工人员视为自己的亲人,为其提供优质的服务,通过换位思考体会职工在井下工作时的辛劳。即便存在个别职工偶尔对服务工作人员表现出一些不够礼貌的行为,服务工作人员也需要予以理解并且通过和蔼的、善意的微笑将矿井工作人员心中的不愉快融化开来,尽最大努力将体贴与温暖送给所有矿井职工。应当对矿井工人予以充足的重视,对其进行服务,每时每刻都应当保持热情、主动、周到与耐心的服务态度。
(三)良好把握为职工提供服务的程度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以及矿区工作环境的不断改善,矿工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因此,需要重新定位对职工提供服务的程度,使后勤服务人员在力所能及的基础上尽可能满足职工提出的需求。社会在不断发展的前提下,职工也会提供更高的要求,想要使企业得到凝聚力与向心力的增强,使矿区的构建更加的和谐,就需要专业化、人性化、规范化、细致化的对后勤服务进行改革。
五、煤炭企业后勤服务专业化发展的三个重点
(一)提升后勤队伍的思想素质水平
在煤炭企业开展基层后勤服务的工作中,要深入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断地培养员工干部先进的政治觉悟和职业素养。只有保证整个后勤队伍思想意识的先进性,才可以为后续后勤服务工作的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专业化的处理服务与经营之间的关系
保障企业实现可持续性的发展是开展后勤工作最为根本的目的,能够为企业经营管理提供更好地保障。后勤服务工作在开展的过程中,需要科学的对待服务与经营二者之间的关系,同时还需要对服务对象的基本需求进行深层次的研究,将服务质量与服务标准提升,从而使正确的服务方向能够得以树立。在服务的过程中,还需要同经营的需求以及特点进行结合,通过不断的改革与创新,使用一些专业化以及精细化的管理方针,将后期服务专业化的形象树立起来。
(三)树立起良好的后勤服务意识
想要使后勤服务工作得到良好的开展,就必须具备充足的前瞻性,同时还需要着重思考企业工作中以及发展趋势上需要改进的地方,针对后勤服务工作需要用一种发展与创新的眼光来看待。通过提前安排与计划,使后勤服务工作能够尽可能发挥出最大的工作功效,从而在真正意义上创建出高效并且优质的后勤服务体系。此外,开展后勤服务同样还需要将“以人为本”作为一个基本的原则。广大职工是后勤服务的对象,所以需要将“以人文本”作为开展后勤服务的重要原则。后勤部门应当将优质的后勤服务全心全意的提供给广大员工,同时还需要严格地进行管理,使后勤工作的开展实现全面性的提升,从而创建出一支优秀的后勤保障团队。
六、煤炭企业后勤服务现阶段专业化建设存在的缺陷
虽然煤炭企业后勤服务已经实现了大幅度的改革提升,但是在改革的过程中,仍然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问题,导致后勤服务工作无法将工作效用最大程度地发挥出来。首先,在员工队伍的建设上,很多后勤员工没有经历过专业的后勤工作培训,其本身不具备良好的专业技能,并且对后勤服务现场的管理能力和执行水平都存在很大的不足。从整体角度上进行分析,后勤队伍的平均年龄较大,同时其综合学历水平也相对较低。另外,在开展后勤服务工作上尚且存在一些浪费的现象。众多业务都没能在第一时间实现高效率的开展,同时也不能对各项资源实现充分的利用,导致利用效率大大降低。再者,后勤服务过程绩效考核制度的作用尚且不能得到有效的发挥。由于现有的绩效考核体系不够健全,导致后勤服务工作效果以及质量的考核方面没能体现出制度制定的目标,同时虽然构建了奖惩激励机制,实行的效果也不够理想,不能真实地将劳动价值反映与体现出来,导致无法同当前的市场竞争体系相适应。
七、煤炭企业后勤服务实现专业化发展的措施
(一)优化成立专业化机构
煤炭企业的主业与后勤业务需要剥离开来,针对各煤矿后勤服务工作应成立专业化的机构对其进行管理。专业后勤单位依照专业化模式对各基层单位进行整合与重组,使各业务得以从原单位划分出来,成立专业化后勤队伍,便于开展统一管理。同时这些队伍也可以依照专业化模式对岗位业务进行细化,成立专业化的班组。值得注意的是,需要对各个岗位制定出专业化的制度、标准、流程以及操作规范等。专业化模式能够使人力资源实现充分共享与优化配置,使用工紧张的状况得以缓解,实现管理漏洞的堵塞,并且得到标准化水平的提升。
(二)夯实管理基础,提升管理水平
想要提升后勤部门的管理水平,就必须夯实管理基础。严格依据管理的一般规律着手于管理的基本工作,不能盲目地追求效率,否则将会造成拔苗助长的后果。所以应当夯实管理基础,从制度管理、标准化管理、教育培训、班组建设和企业文化建设等方面加强管理基础工作,使后勤各项工作的管理水平均能实现稳步地提升。
(三)建立保障机制,促进高效运行
在所有生产力中最为活跃的因素就是人。想要使单位实现高效运行,就必须激发出员工的潜能,使后勤工作可以实现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的转化。在实践过程中,需要注重对“四个作用”的良好发挥,即分配的杠杆作用、制度的导向作用、文化的引领作用以及培训的长效作用。
八、结束语
煤炭后勤服务虽然获取的成绩不容小觑,但是距离科学规范化管理之间仍存在一定的距离,只有实现了专业化的后勤管理,才能使企业的发展更加全面,从而在激烈的竞争中具备竞争的资本。分析了煤炭企业后勤服务专业化发展的必要性以及煤炭企业在后勤服务工作上的现状与挑战,认为后勤服务专业化发展需要秉承的基本原则就是将经营手段进行专业化的转变,逐渐剥离后勤服务与企业主业,采取措施在减轻主体业务的负担的同时得到更优质服务。此外,将企业对后勤工作支持力度提供保障、加强对职工服务态度的改善、良好把握为职工提供服务的程度作为煤炭企业后勤服务专业化发展的三个要素,并把提升后勤队伍的思想素质水平、专业化的处理服务与经营之间的关系、树立起良好的后勤服务意识作为专业化发展的三个重点,针对现阶段专业化发展存在的缺陷应优化成立专业化机构;夯实管理基础,提升管理水平;建立保障机制,促进高效运行;以此促进煤炭企业后勤服务专业化的发展。
(作者单位为神华神东矿业服务公司)
参考文献
[1] 马静怡.加强煤炭科技企业后勤服务管理途径的研究[J].露天采矿技术,2013 (04):94-96.
[2] 刘海林.新形势下做好煤炭企业行政后勤工作的几点思考[J].办公室业务,2013 (11):20+30.
[3] 张超.加强煤炭企业后勤管理 提升企业服务水平[J].中国外资,2013(20): 216.
[4] 焦新艳.浅议新形势下如何做好煤炭企业后勤工作[J] .东方企业文化,2013(17): 17-18.
[5] 王孝良.以人为本 构建和谐 为企业发展提供强力后勤保障[J].中国煤炭工业, 2013(08):18-19.
[6] 庞利生.提升后勤工作水平促进煤炭企业高效发展[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0 (24):173-174.
[7] 韩鑫男.市场化道路是煤炭企业后勤改革发展的必然选择[J].经营管理者,2014 (01):246.
关键词:后勤管理;创新;实践
后勤管理现代化是公司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和必然要求,新形势下的后勤服务保障涉及的领域更宽、更广,对后勤标准化、信息化、智能化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不断提升管理效率和服务保障能力,加快推进后勤管理的专业化,才能跟得上形势的发展。打造标准统一、流程规范、管理科学的后勤管理模式是提升公司后勤管理水平的必然趋势,对全面提升后勤安全、后勤资产、后勤工程、后勤服务、后勤标准、后勤信息、后勤队伍等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结合公司实际,就企业的后勤管理如何进行创新进行探讨。
一、主要做法
以班组建设为基础,着力提升后勤专业化、规范化、信息化管理水平,加强后勤队伍建设,完善后勤专业标准制度,加强对乙方服务单位的管控,充分利用信息化应用平台,努力提升专业化、精益化管理水平。专业化,就是增强后勤专业管理的指导力、穿透力和协同力;规范化,就是形成一套契合后勤管理的工作方法和评价标准;信息化就是充分应用互联网新技术,实现后勤工作方式和管理模式的全面革新。
(一)充实管理队伍,合理任务分工
后勤队伍的整体素质偏低,需要与人资部门协调,尽最大的努力引进专业管理人才,提升后勤核心岗位人员素质水平。若短时间无法进行人员的补充,在人员无法补充到位的空档期内,需要仔细梳理后勤的各项工作,充分把握管理的工作内涵,同时结合后勤每位管理人员的工作特长和实践经验,对其进行合理的任务分工,最大限度地调动每位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二)开展各类活动,提升队伍素质
以班组建设为抓手,以“大讲堂”劳动竞赛为载体,将日常培训、专业工作与“班组大讲堂”相结合,精心组织,突出专业特色,将乙方服务单位的业务培训纳入公司后勤整体的一体化培训中。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的工作思路,加强后勤班组的工作交流,以“拓宽班组建设思路、学习借鉴先进管理经验”为目的,吸收其他优秀班组的文化精华,提升本单位后勤班组的管理水平。
(三)利用制度体系,规范业务运转
加强现有后勤管理制度的解读与专业指导,将制度标准培训融入后勤专业常规培训中进行解读;运用“班组大讲堂”模式进行宣贯培训,充分利用“制度标准一体化平台”,不定期监督员工学习、培训、执行制度的自觉性和有效性。加强政策研究,以问题为导向,解决后勤工作中的突出问题和历史遗留问题,推动后勤工作的制度创新,对目前的后勤管理制度标准未完全覆盖的业务进行了有效的补充完善。
(四)加强管控考核,提升后勤业务支撑水平
细化明确与乙方服务单位签订的后勤服务协议中的工作内容及考核细则,加强后勤服务的工作督导,全面提升后勤专业服务保障水平。若乙方服务单位与公司存在隶属关系,则需要采取合同约定和业绩考核的“双管控”,以相关的指标考核体系为依据,完善考核内容,加强对支撑单位的工作督导和指标管控。通过“双管控“有效推动各项后勤业务的实施,提升后勤业务的支撑保障能力。
(五)深入应用后勤信息化平台
根据公司的后勤工作实际,建立高度实用化的后勤集约化管控平台,对各类后勤业务进行信息化管理。针对信息报送业务,建立信息报送通道,定期收集相关备案信息和文件,及时掌握各项工作进度,提高工作效率。针对动态管控业务,根据工作实际建立相关的管控平台,确保各项工作严格按照时间节点开展,通过在线监控,实现各项后勤工作过程的规范管理。
二、实施效果
通过对后勤管理模式的创新,后勤系统的各级员工充分纳入到后勤的整体工作体系中,并成为体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员工在感受到压力的同时体会到了后勤工作所带来的荣誉,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得到了充分的调动,传统的后勤思维得到了根本性的改变。新形势下后勤工作涉及的领域更宽,并且每项后勤工作的专业性更强,对管理及服务人员的要求高,绝大多数工作属于依法治企中的敏感领域,通过对后勤管理的创新,后勤各级员工已经彻底颠覆传统的“后勤工作就是打打杂”的工作理念,充分体验到了在后勤这个大集体的“存在感”,各级员工的工作态度、工作积极性得到了改变。后勤资源得到了集约管理和统一规划,后勤项目全部纳上级公司的全过程管控,后勤资源管理进一步规范,项目实施过程常态化管控,后勤服务社会化、市场化管理和保障水平进一步提升,形成了公司后勤一体化、集约化、精益化管控和属地化、专业化、社会化保障机制,后勤管理和服务保障水平全面提升。公司的各类后勤工作充分纳入到上级公司构建的全过程后勤信息化工作体系中,实现了后勤各项工作的可控、在控,促进了公司后勤信息化管理水平的提升,有效支撑了公司后勤一体化管理工作的开展。通过公司后勤管理模式的创新,促进了公司的后勤信息管理模式实现了从“独立化”到“一体化”的转变,后勤信息管理的“一体化”反过来又促进了公司后勤管理与上级公司后勤管理的“一体化”深度融合。公司的各类后勤核心数据、管理资源通过各类信息平台高度融入上级公司的“一体化”管理体系中,实现了后勤资源的集约化管控,为后续运转机制的优化和工作流程的创新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刘勇.改革创新理念在后勤管理中的运用[J].中国商论,2015(08):15-17.
[2]李子游.探讨电力企业后勤管理工作信息化创新[J].现代国企研究,2016(09):52.
【关键词】后勤社会化 后勤实体 市场主体 主力军
前 言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的改革,高校后勤管理的体制和机制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各地高校按照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总体要求,纷纷谋求一种适应自身发展的后勤服务保障模式,通过一定时期的实践,后勤保障的能力和水平得到了空前的提升。然而随着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继续,许多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已经成为改革持续深入的制约因素,以至于引发了人们对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前景的担忧。①我国高等教育长期处于计划经济体制之下,尚存在很多遗留问题,需要逐步解决。就目前而言,各地高校是妥善回流 “老人员”,还是继续挖掘后勤人力资源优势,促进高校后勤服务保障能力和水平的进一步提升,成为摆在我们面前亟需解决的一个现实问题。
笔者认为,在今后一段时间内,高校后勤实体仍将是高校后勤社会化深入改革的主力军,后勤“老人员”在高校后勤服务体系中会继续发挥主导作用。高校后勤实体是后勤社会化阶段性改革的产物,它具有双重属性②:一方面,曾经脱胎于学校后勤保障的后勤实体,其主要的管理人员和核心技术人员仍然属于学校编制,其赖以运营的后勤资源的产权大多仍归属学校公有,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它仍然必须服务于“教育”这一主体,接受学校的监督和管理;另一方面,高校后勤实体的主体又被推向市场,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从自我发展、壮大和维系“老人员”生计来看,它又有必要充当后勤保障服务的市场主体,进一步履行好为教学、科研服务的职责。
培育合格的适应高等教育规律的市场主体是促进高校后勤社会化深入改革的关键所在
市场主体是指在市场上从事经济活动,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个人和组织。任何市场主体参与经济活动都带有明确的目的,高校后勤市场的市场主体则是以在满足高校后勤保障需要的基础上创造一定的经济效益为目标。
高校后勤保障是高等教育事业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后勤社会化深入改革的关键在通过管理体制和机制的转变使有限的后勤资源在市场化运作中发挥到最大,为广大师生提供优质高效的后勤保障服务。因此在实践中担当高校后勤服务保障的市场主体一方面在客观上必须遵循市场规律,创造一定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必须同时服从于 “三服务两育人”的高校环境,提供相应的符合教育规律的保障与服务,共同维护高校的安全稳定与和谐,体现公益性。实践中,因为区域和具体校情的差异,各高校采取的后勤保障服务的方式可以不同,而市场主体需要承担的职责应该是相同的。
社会企业可以充当高校后勤服务市场主体的角色。它们具有一定的经济实力和管理水平,能够为广大师生提供优质的服务。但社会企业不熟悉高等教育规律,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的目标和要求高校后勤服务必须体现一定的公益性之间的矛盾调和,需要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操之过急极易造成无功而返,同时有悖于后勤社会化的初衷。短期来看,社会企业参与到高校市场的热情有余但扎根高校长期为广大师生提高优质所需后勤服务的诚信不足。例如,按照教育部提出的“421”目标要求,江苏省部分高校采取的立足于“内抓改造,外求发展”,引进社会资金和银行贷款,加大对校内外学生公寓的建设发展以及对学生宿舍改革的力度,在实践中通过收费回报成本和赚取部分利润的做法,由于收费低廉回报期长,并没有得到社会企业的广泛和积极参与,这足以说明了社会企业的急功近利。经济体制转型期的高校后勤服务市场尚处于建设和完善过程中,校园经营环境与经营理念尚未形成理想的诚信经营、契约合作的商业氛围,曾经发生诸如奶粉、月饼等食品安全事件所产生的负面影响至今无法让高校独善其身。可见,高校后勤彻底市场化的社会化道路还很长,需要各级政府、社会和高校共同培育和努力。
在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过程中,从计划经济体制一路走来的高校后勤“老人员”经过长期从事后勤保障服务工作的实践,培育了他们对学校不舍的情结,尤其在经历过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洗礼后逐渐让他们学会了理性分析后勤社会化的深刻内涵,对高校后勤保障的任务和使命及其中必须恪守的规则亦已了解,对建设稳定、安全、和谐的校园环境,确保我国高等教育的大发展功不可没。他们为后勤实体承担起高校后勤服务保障市场主体,做好了充分的人力准备。
经过改革洗礼后的后勤实体具备担任市场主体的基本条件
高校后勤社会化的阶段性改革,适应了高等教育扩张发展的需求。后勤保障的能力和水平得到突破性提升,后勤实体在经历了改革实践后,已经逐步走向成熟。
首先,后勤实体的生存和发展始终离不开学校,至今仍有不少在编“老人员”在各自岗位上提供着学校发展所需的各项后勤保障,虽然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文化层次相对较低,年龄结构相对偏老,但他们对提供社会化改革前后所要求的保障服务已是得心应手,尤其在高校核心保障如学生食堂、学生宿舍、师生运输等方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他们已经主动承担起为高等教育发展提供良好保障服务的重任,对构建安全稳定和谐的高校环境一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其次,经过历史性的重新洗牌,高校后勤实体已从根本上转变了传统的管理体制和机制,完善创新了后勤人事管理和分配、财务管理等规章管理制度,通过一轮又一轮的竞争上岗,它们正积极模拟践行着现代企业的用人机制,逐渐规范着自身的服务行为。举例来说,南京工程学院后勤集团成立于2003年7月,当时在校生不到一万五千人,通过几年的发展,现有在校人数(不含成教生)达两万四千多人,几年来从事后勤保障的“老人员”因退休、流动等因素自然消减接近30%,后勤集团在没有额外增加学校负担的情况下依然能够提供所需服务,后勤保障的能力和水平比以前还有了突破性提升,这足以说明了后勤实体的成长、发展和完善。可见,高校后勤实体完全有能力担任后勤服务的市场主体。
通过进一步转变管理体制和机制后的后勤实体理应成为后勤社会化深入改革的主力军
实践中,适应高校后勤保障服务的市场主体需要一个成长、发展和完善的过程,而高等教育的发展不会因此而等待。可见,不分情况把高校后勤服务市场直接推向社会的做法既不符合国情也不适合校情。只有实事求是地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自然保留高校自己的后勤实体,并努力转变管理机制和体制,才能使高校后勤服务得到切实保障。
科学界定权责,实行事企分开③。高等学校要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科学界定好学校和后勤的权利和责任范围,监督后勤实体自觉遵守国家法律和学校的相关政策,鼓励其最大限度地发挥主观能动性,牢固贯彻“三服务两育人”的宗旨,确保后勤实体在创造良好社会效益的前提下,通过科学管理、规范用工等措施的落实到位,追求相应的利润来保证国有资产的保值和增值,促进现阶段高校后勤社会化的深入改革发展。
以教学为中心,紧紧抓住后勤服务的核心领域和关键环节。后勤实体要着眼于学校大局和宏观发展,主动承担起为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提供后勤保障的重任,主动承担起维护学校稳定的重要角色,牢牢把握住学校后勤保障的关键环节,提供如学生食堂、学生公寓和水电暖运行等的优质服务,通过自身服务水平的提升和保障能力的增强满足学校对各项服务保障内容的基本需求。
通过加强后勤实体的自身建设和发展,努力成为合格的市场主体。高等教育的改革发展客观上需要后勤服务的市场主体本身不断强化和自我完善,因此后勤实体要通过保障能力和服务水平的实质性提升,来填补社会市场全面介入高校服务市场尚不成熟的间隙期,充分利用时间与空间的优势,内练真功,外塑形象,培育把握全局和主动服务师生的能力,正确处理好教育规律与价值规律的对立统一关系,利用有限的后勤资源开展有针对性的服务经营活动,通过获取合理收益加强自我积累来补充和提高继续履行保障和服务职能的能力,促进后勤生产力的科学发展,为今后能够参与到更大范围的市场竞争养精蓄锐。
建立科学的后勤管理制度,尽快实现与现代企业制度的接轨。高校后勤的发展同样要适应社会大生产的要求,尽早根据现代企业制度建立起一整套科学的后勤管理制度,这也是后勤实体得以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后勤实体必须面向市场,通过成本意识、竞争意识、创新意识、效益意识、人本意识等,加强组织和管理,不断培养造就适应高校后勤保障需求的懂科学、会管理的团队,促进后勤实体的可持续发展,扮演好高校后勤保障市场主力军的重要角色。(作者单位:南京工程学院)
注释
①李仁刚:“论高校后勤实体的企业性质”,《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9年第6期。
[关键词]医院后勤;服务质量;内部管理系统
美国质量学会从顾客导向对质量提出的定义是:一个产品或服务的特色或品质的总和。而医院后勤服务作为非物质的一种产品,受到的评价是一种顾客本人主观的感知,是顾客而不是企业评价服务的质量。只有从顾客的角度,做到顾客满意,才能真正提高医院后勤的服务质量。然而,目前医院后勤服务存在着种种问题,如,管理的制度不完善、管理的方式不科学、管理的社会化程度不高等,严重阻碍了后勤服务的进步,影响服务的效率与质量,进而导致不好的顾客体验。
1传统医院后勤服务现状
目前,医院后勤服务已逐步数字化管理,相对于传统的管理系统,数字化医疗的建设可避免以下传统管理手段的弊端。
1.1制度不完善、流程不合理
后勤物资管理时常是采用付款入库的方式,经常发生有货无票或者票先到货物没到的情况,导致记录与物资管理不一致,极易导致账物不平,严重的可能由此导致腐败现象。
1.2分工混乱、效率低下
员工分工不明确,极易浪费劳动力,出现有事没人做,人员没事做的情况,导致工作闲逸或是过于忙碌,既不利用调动员工积极性,也导致员工效率低下。
1.3管理繁琐、流于形式
管理步骤过于繁琐,导致管理人员在工作量大时敷衍了事,流程流于形式,出现众多“糊涂账”。
1.4后勤成本增加,医院财力压力不断增大
在当今的医院后勤管理中,医院后勤的服务项目逐渐增加,导致后勤服务的成本不断加大,严重影响了医院整体经济效益的提升。医院为满足后勤管理的日常事务不得不增加后勤部的员工数量,相应的比例也在不断增加,服务设施也在增加,但也导致了很多资源的浪费,现在医院的药品政策在改变,医疗费用也越来越高,降低了服务性收费,降低了医院的整体性收费,医院的财力压力较大,难以应付。
2数字化医院后勤服务中的问题
数字化的不断发展可以杜绝种种传统管理方式的弊端,应当积极提倡,然而目前的管理系统尚存在各种弊端。
2.1后勤管理制度不完善
当今的公立医院已经逐步实施后勤的社会化改革,但很多关于医院后勤管理制度和管理理念还不是很成熟,在旧理念向新理念过渡时,制度上缺乏有效的衡量标准,仍然依靠习惯性思维,利用经验进行后勤管理工作以及相应的评价,造成公立医院后勤管理存在混乱的现象。
2.2后勤管理方式与方法不科学
伴随我国医疗卫生事业体制改革的推进,公立医院后勤管理工作只有依靠科学、规范的管理模式,才能适应公立医院改革发展的需求。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带来了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各行各业都在数字化的冲击下日新月异,新材料、新技术、新方法及新设备都在不断更新换代。为了公立医院良好的可持续发展,传统的管理理念与工作方法必须改革更新,而有些医院依然按照原来的管理模式对后勤进行管理,减缓了公立医院卫生事业体制改革的步伐,在这个不断发展进步的社会,原地踏步甚至退步的服务水平都将被经济社会所淘汰,因此,只有科学、规范的后勤管理,才能为医疗卫生事业体制改革提供有力保障。
2.3后勤管理社会化程度不高
从目前情况分析,后勤人员安于现状,缺乏主动服务意识,体制依然延续传统的封闭式管理,不讲经济效益的“大锅饭”模式,后勤管理工作大量投入忽视实际产出,服务人员缺乏合适的激励方式,工作缺乏热情与投入,影响了整个后勤服务的发展进步。
3数字化医院后勤服务的对策
3.1采用精细化管理
通过数字化管理手段保证账物对应,无空账、无漏账,合理规划与采购,既保证资源的供得上,又不造成积压浪费。提高管理人员的技术水平,尤其是数字化管理水平,保证所有物资都记录在册,所有人员分工合理,所有账目没有偷、漏、增,人力、物力、财力的具体规划与记录要精细化。
3.2改善管理方法,创新管理模式
充分做到计划管理、无间断管理,以及规范化流程管理。医院后勤工作项目繁多,涉及面广,且由于医院医疗工作的随机性大而带来务必实时保障的要求。因此,加强预测与计划十分重要。医疗保障事关患者生命,其中,各项保障的提供都分秒必争,坚决不可有间断。因此,只有规范化流程,才能保证各环节的公平、公正与高效。
3.3加强医院后勤管理人才建设
只有提高服务人员的水平,才能提供更好的服务,要提高服务质量同样应该提高后勤管理人才的能力。对人才的培养,不但是技术能力的培养,更是责任心、团体意识的培养。在其位不只是谋其职,更要有正能量,能全身心地投入工作中。当然,仅仅要求员工拥有奉献精神而不考虑员工的实际问题也不是一个优秀医院的生存之道,医院让每一个员工得到应得的奖赏与肯定也是必不可少的。
3.4更新观念,化被动为主动
要坚持做到以病人为主,就需要在服务观念上求新,更切实地考虑病人的需求。为病人创造更加舒适、放心、便捷的就医环境,使病人在尽快了解医院的工作程序、就医办法并适应就医环境,不必过于忧心检查、治疗等问题。医院的各项制度都应是为病人服务的,医护人员起到主要作用,后勤人员间接服务,为了取得更加可人的服务效果,需要对医院的内部结构、工作程序、管理办法等进行必要的调整。
3.5强化后勤服务功能,提高服务水平
做到积极主动的服务,方便临床一线,变后勤为前勤,主动服务临床一线。把各项工作做到位,不断改进完善“三下”工作,使下修、下松、下收更细致。变等待为自觉,主动做到为临床办实事。
4结语
医院后勤管理关系到医院的整体服务水平,是医院竞争力的重要体现,更是医院长足稳定发展的基本保障。只有正视后勤服务,像在一线抢险的医生一样做好后勤工作,才能为患者带来更好的服务。针对后勤管理存在的种种问题,医院需要采用精细化管理,提高管理人员的水平,改善管理方法,创新管理模式,做到有计划、规范化,杜绝管理腐败,做到员工有奉献,员工有收获,才能激励员工,提高服务质量。
主要参考文献
[1]楼樱红.基于内部管理系统下加强医院后勤服务质量的几点思考[J].现代经济信息,2015(15).
[2]梁利.探究公立医院后勤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分析[J].卷宗,2016(11).
[3]舒德雄.探究医院后勤精细化管理实践[J].医学信息,2016(z2).
[4]殷艳华,陈荣山.医院后勤物资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应用[J].中国新通信,2016(24).
[关键词]后勤服务;监督考核;服务水平;质量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7.06.046
[中图分类号]G64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7)06-00-02
随着高校后勤改革以来,高校后勤建立了因地、因校的甲乙方管理模式,这种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提升后勤服务的水平和质量。四川大学也是在后勤改革中采取了后勤管理处作为甲方、后勤集团作为乙方的一种甲乙方管理模式。2016年,四川大学开始全面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推动“提升一流研究型大学治理能力和建设能力”,加快建设一流研究型综合大学的步伐。后勤服务是学校教学、科研和行政各项工作及广大教职工及学生生活的重要保障,其服务水平和质量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学校各项工作能否正常运行,后勤服务管理作为高校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也需要切实提高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和精细化水平,需要加强后勤服务质量的监督与考核力度,从而进一步提升后勤服务的水平和质量。
1 学校后勤服务现状
四川大学的后勤服务主要包括四川大学望江、华西和江安校区校园公共区域环境卫生服务、绿化管理服务、物业管理服务、宿舍管理服务、水电气管理服务、饮食服务和医疗服务等。随着学校近年来不断加大对后勤服务的各项投入,后勤基础设施得到很大改善,后勤集团内部也加强了各项后勤服务的管理力度,后勤服务水平和质量有了一定的提高,投诉也相对减少,但同世界一流大学相比,学校现有的后勤服务水平和质量与一流大学的建设标准还有较大差距,从校内师生对学校后勤服务质量的评价结果看,我校后勤服务质量要满足广大教职工及学生的切实后勤保障和服务需求还有一定距离。一方面,后勤集团作为提供后勤服务的主体,应加强内部监督考核,另一方面后勤管理处作为甲方,应强化后勤管理的甲方监管职能,加强对后勤服务质量的监督与考核力度,从而不断提高学校后勤服务水平和质量,促使高校逐步向世界一流大学靠拢,并切实满足师生需求。
2 加强后勤服务质量监督与考核的有效措施
2.1 建立多层次、全方位的监督机制
(1)乙方后勤集团要加强内部监督,主动提供各项后勤服务工作完成情况的信息及改进措施,并积极发挥所设监督部的作用,对负责完成各项服务的具体中心和部门实施内部监督考核,进行自查、自纠。
(2)甲方后勤管理处要加大外部监督,设后勤服务质量监督岗,专职负责后勤服务质量监督考核的相关工作,同时学校纪委办公室、监察处、学生工作部、校团委(学生会)、国有资产管理处和后勤管理处等部门要联合组成“后勤服务质量监督小组”,定期和不定期对后勤各中心和部门服务情况进行实地检查、实地监督考核并采集信息。后勤管理处或监督小组要以书面形式,将日常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反馈后勤集团,督促限期整改,定期复查,并对监督考核、整改及处罚等情况如实记录,纳入监督考核档案;并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后勤服务情况抽样调查,如可以创新监督方式,在网络上面向全校师生进行后勤服务满意度问卷调查,根据调查情况提出整改意见,抽样调查结果可纳入后勤本年度考核。
(3)后勤服务对象――广大师生,也要对后勤服务质量进行广泛监督,可通过书记和校长信箱、蓝色星空、校长接待日、来信来电和其他形式进行投诉与信息反馈;还可以在学校成立以学生为主体的后勤服务质量监督组织,对后勤服务质量进行日常监督,就与学生切身利益相关的重大事项向后勤管理处进行反馈和提出建议,并定期组织学生对后勤各项服务质量进行满意度问卷调查。
通过以上三个层次建立起三级后勤服务质量监督考核实施体系,有利于提高监督的全面性和科学性。另外,还可利用微博、微信等新媒体拓宽监督渠道,并以此为载体,建立起联合日常检查、专项检查、座谈会和投诉处理常规工作相结合的全方位监督机制。这样不仅扩大了后勤服务质量监督渠道,还有利于准确聚焦解决师生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提高监督的时效性和准确性。
2.2 改革后勤服兆式鹪に闾逯苹制,签订后勤服务协议
(1)改革后勤服务项目资金预算体制机制,由原来的学校直接向后勤集团划拨经费的方式转变为以核定后的服务单价、服务面积和服务标准购买服务,这样可以使预算更加符合后勤服务实际,同时合理确定后勤集团需要交给学校的费用,并根据实际情况设立食堂物价平抑基金等,在达到监督与考核目的的同时,切实保障后勤正常运行。
(2)后勤管理处作为甲方代表学校与乙方后勤集团签订后勤服务协议,委托乙方承担校园公共区域环境卫生服务、绿化管理服务、物业管理服务、宿舍管理服务和水电气管理服务等主要后勤服务项目,协议应包括各个服务项目的总体范围、服务内容及标准等内容,这样有利于依据协议进行后勤服务质量监督与考核。
2.3 建立遵循后勤服务工作规律的监督考核制度体系
根据后勤服务项目的不同分工,制定分类别的服务质量监督考核办法,对具体监督考核办法进行遵循工作规律的细化,以适应不同的后勤服务项目实际情况,比如宿舍管理、食堂饮食服务、校园环卫、绿化和大楼物业服务、校医院医疗服务和水电气管理等服务项目各有不同,其具体监督考核内容和要求也应有所不同。分类别的监督考核办法需要根据其工作性质、工作任务的不同,确定具体的考核内容和服务标准,并制定相应的考核实施细则,实行全面监督和有效考核,坚持重点突出、多方参与、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公开民主和奖励处罚并重的原则,建立健全后勤服务量化考核与目标管理绩效评价机制,并结合四川大学的实际情况,对不同后勤服务项目的服务质量进行监督考核。
后勤管理处已根据后勤集团下属中心的后勤服务的不同分工和工作规律制定了《四川大学后勤经营性商铺监管办法(试行)》《四川大学学生食堂饮食服务质量监督考核办法(试行)》《四川大学后勤服务项目管理服务质量监督考核办法(试行)》(包括四川大学后勤学生宿舍管理服务质量监督考核办法、四川大学后勤水电气管理服务质量监督考核办法和四川大学后勤校园环卫、绿化、大楼物业服务质量监督考核办法)和《四川大学校医院医疗服务质量监督考核办法(试行)》。这些监督考核办法给后勤服务质量的监督考核提供了确切的依据,有利于推动后勤服务水平和质量的提升,同时后勤服务的各个项目都需要制定相应的监督考核办法,全面覆盖,形成遵循后勤服务工作规律的监督考核制度体系,确保教学、科研和生活秩序的正常、有序运行。
3 结 语
通过文中的措施加强后勤服务质量的监督与考核,有助于对后勤服务各项工作实施有效的监督管理,在乙方后勤集团内部监督之外加强外部监督,进行多层级、全方位的监督,有利于获取全面的、真实的信息,并根据科学、合理的资金预算、后勤服务协议和质量监督考核办法进行监督考核,发现问题与不足,总结经验,并以此为依据为后勤服务工作的改进与服务质量的提高提供可靠的建议,建立有效反馈机制,监督考核与奖励处罚相结合,督促乙方后勤集团有效预防与制止服务质量下降等行为,不断提高后勤服务水平和质量,以达到世界一流大学的标准,为广大师生提供更优质的后勤保障服务。
主要参考文献
[1]彭学慧,林知,谭杜守,等.构建高校后勤服务质量监督评价体系的实践与思考[J].科教导刊,2012(16).
[2]卢燕,冯梅.高校后勤服务质量监督体系探索――以重庆大学虎溪校区为例[J].高等建筑教育,2014(1).
论文摘要:随着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高校办学规模、办学水平进一步的扩大与提高,对后勤服务保障工作提出了新的任务和要求。本文从实际出发,阐述了高校后勤经营服务过程中在处理好市场规律与教育规律的同时,如何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来提高高校后勤保障能力的问题,提出了建立科学成本管理机制的若干措施。
一、公寓强化管理的新探索
高校后勤社会化,是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几年来,随着我校各项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学生公寓管理为重点的后勤社会化改革取得的突破性进展,对于学校扩招后得以更好地集中精力抓教学、抓科研,全面提升我校办学水平,加快实现向重点大学迈进的步伐具有不可估量的意义。近年来的实践证明,在强化高校学生公寓管理过程中,学生工作面临许多新问题和新挑战,这种冲击伴随着招生制度改革、就业制度改革、教学体制改革等一系列因素,使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更加复杂的局面,思想政治工作进公寓、进宿舍已经成为新时期我校学生管理工作亟待解决的新课题。
1、开放的社会与开放的校园生活环境,使学生思想变得更加复杂。大学生的思想受社会环境的影响日益加深,学生们受各种思潮影响程度大,观念多元化现象突出。社会各路商家都把校园视为有利可图的市场,纷纷抢占有利地势,在学校四周建起了稠密的娱乐场所、商业网点。社会上各种不良风气以及市场经济直接表现出来的对于物质利益的过度追求,不断影响着学生思想,使他们原本就脆弱的道德观念受到强烈的冲击。
2、学生生员复杂也加大了工作难度。现在的大学生在中学阶段,应试型的强化教育导致了对德育教育和政治要求相对放松,使得他们当中相当一部份人素质不高。另外,扩招学生数量的大幅度增加,相对低素质的人群在急剧扩大。学校抓思想、保稳定的压力也越加沉重。
3、新的教育管理体制进一步淡化了学生对学校的依附。近几年各项与学生息息相关的改革全面推进,招生制度改革,就业制度改革,收费上学等等与后勤社会化交织在一起,大学生与社会结合得更加密切,对学生的思想影响不可低估。学生平等的、独立的意识增强了,传统的学生依赖学校的心理在淡化,出现了在心理和感情上分离或游离于学校的倾向。
4、改革后的公寓工作人员思想还没到位,因管理和服务问题引发的矛盾增多。后勤社会化改革后的公寓管理人员,还没有实现从管理者到服务者的角色转换,原本与学生是服务与被服务之间的关系,却常常因把学生视为被管理对象而制造出种种对立情绪。
后勤社会化使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面临许多新难题,这一现象,在全国带有普遍性。对此,许多高校针对新情况、新挑战,探索了许多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
高校的后勤管理要坚持以人为本原则,要真心关爱学生。如今,大学生实行缴费上学,对相当一部分学生家庭来说,是一个相当沉重的经济负担,孩子是一个家庭的全部希望。如果因为我们的责任或者工作不到位,影响了学生们的成长,不仅对不起他们家长,也对不起我们肩负的责任。后勤服务工作也要转变观念,继续深化改革,针对目前工作上存在的不足,认真研究改进工作的具体措施,引进竞争机制,不断提高服务质量,把学生公寓区建设成为学校省心、学生称心、家长放心的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化文明生活小区,为思想政治工作进公寓、进宿舍创造有利条件。
二、建立科学的成本管理机制,提升高校后勤保障能力
(一)建立科学的后勤服务定额管理体系,规范成本管理
高校后勤近年积极探索后勤社会化的路子,学校与后勤实体的关系由行政隶属关系转为合同制约关系。在一系列的后勤服务项目任务实施过程中,如何解决服务项目任务经费的问题是做好后勤保障工作的关键;而科学合理地确定项目定额,则是学校后勤管理宏观调控的重要依据,是正确反映后勤服务中各项资源消耗之间的客观规律、合理规范成本管理的重要途径。以节约后勤服务消耗,为学校合理确定服务收费价格提供依据,成为学校评定后勤实体服务成果及业绩评价的尺度,从而增强后勤服务成本管理意识,实现后勤服务市场的公平竞争。
(二)建立与绩效考评相结合的成本管理激励机制
后勤服务部门与学校形成的契约关系,必然要求甲乙双方都在成本核算上下功夫,精打细算、严格履行双方协议,甲方由此得到可靠的后勤保障,乙方由此得到效益和市场。这既是甲乙双方共同目标和共同利益所在,又是通过甲乙双方从不同角度进行不同努力共同实现的,其衡量目标实现的满意程度与质量标准,只能以绩效考评为依据。将绩效考评引入成本管理,是本着“坚持服务优先,质量为本”的服务理念,通过绩效考评的激励机制,极大地提高后勤服务实体加强成本管理的动力和热情,同时依据客观量化的绩效考评指标及奖惩措施,促使后勤服务成本管理不断规范,服务保障能力不断提高。
在确定绩效考评指标时,应把财务绩效指标与管理绩效指标结合在一起,同时根据管理服务与经营服务的成本管理目标的不同,其绩效考评指标应有区分;同时还应与过程监督相结合,形成有效的成本管理激励机制。如:对后勤水电服务项目的绩效考评,既要对水电成本的计量及成本费用率等财务绩效指标进行评价,又要把握学校各方面对水电服务的认可程度等指标进行考评,以此激励后勤服务实体加强成本管理,在提高服务水平的同时增加经济效益。
(三)发挥经济责任制在成本管理中的考核作用
经济责任制是做好高校后勤服务保障工作的准则,也是规范服务成本管理的依据,更是考核后勤服务保障能力的依据。因此后勤各实体都应根据本单位的服务范围、服务项目制定相应的经济责任制及细则,并按全面经济责任制的要求实施成本控制,并在实践中不断加以修订、完善和充实。如:学生公寓的服务成本,在确定服务成本范围的同时,必须制定相应的在学生公寓管理方面履行的经济责任制,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加强成本管理是体现经济效益的同时促进社会效益的增长,而完善经济责任制是提供优质服务的同时考核成本管理的效果。
三、结束语
深化高校后勤改革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要解决当前高校后勤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的根本出路,在于进一步深化后勤管理改革,高校后勤要始终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牢固树立以改革求发展的思想观念,抢抓机遇,扎实进取,促进高校后勤服务质量和效率的全面提高,为高校实现又好又快的新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参考文献:
关键词 突发事件 成因分析 预防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医院服务模式的转变,先进化的医疗设备的投入与使用,医院的建筑改扩建工程逐渐增多,突发事件呈现逐年增多的趋势。突发事件的增多对医院的后勤服务保障体系提出了更高、更严格的要求。医院后勤服务保障的质量与安全影响并制约着医院整体的安全环境与正常医疗秩序的开展,是医院安全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医院的后勤服务保障工作应当引起管理者与后勤服务保障人员的高度重视,提高后勤服务保障的质量和安全是后勤服务保障工作的重点和难点,是医院安全稳定发展和正常医疗秩序的迫切需求。
一、后勤运行保障工作的重要性
后勤运行保障工作是医院后勤服务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承担的工作有医院供电和配电系统设备设施的运行与维护;给排水系统与饱和蒸汽的供应与设施的维修保养;医疗四气(氧气、负压、压缩空气、高纯二氧化碳)的供应与设施的维护保养;燃气锅炉的运行与维修工作;常用医疗仪器设备以及电器的维修保养工作;车床门窗的综合维修等等。可以说后勤运行保障工作直接关系着医院整体医疗秩序的正常开展,是医院后勤服务保障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二、运行保障工作中突发事件成因分析
随着近年来医院的不断发展,新建筑与改扩建建筑的逐步投入使用,运行保障工作中突发事件越来越多。在我们接手的很多工程在工程移交短短的几年内就出现了很多跑水、漏雨、停电等突发事件。通过对这几年来的突发事件的总结与分析,我认为运行保障工作中的突发事件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导致的:
第一,工程施工质量不过关。在以往移交工程的运行保障工作中我们发现很多建筑材料选型有问题或原材料自身存在明显的缺陷,在施工过程中不按照施工要求操作,存在偷工减料等现象。这就给后期的运行保障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难度,造成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总结以上我认为出现工程质量问题主要是工程建设主管部门在施工过程中缺少相应的监督、检测与抽测机制,造成很多建筑材料以次充好,施工单位不严格按照施工操作规程要求施工等现象。
第二,在运行保障工作中的巡检和维修工作不到位。我们的很多维修师傅主动巡检和维修意识不强,还停留在传统的被动维修服务模式上面,缺乏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对巡检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够,造成我们很多维修工作滞后,无法在设备故障初期及早地发现和解决问题。
第三,培训机制不健全,运行保障人员对责任区域范围内的设备设施的专业知识缺乏,对设备设施性能和寿命不了解。
第四,应急事件处理机制不健全,责任不明确。
三、预防运行保障工作中突发事件的方法
(1)严格把好施工工程质量关。在工程施工过程中,我们要建立相应的监督、检测和抽测机制,严把质量关,杜绝以次充好的现象。在建设过程中,要与施工监理单位共同监督施工质量,避免偷工减料等现象的发生。
(2)转变工作模式。运行保障工作是一个长期的连续的过程,是一个有一定技术含量的工作,需要我们投入很大的人力和精力。转变工作模式,变被动维修为主动巡检维护。被动式维修就是哪里有报修就修复哪里,这样的维修不仅浪费人力而且缩短了设备的使用寿命,造成了极大地浪费。主动维护则是指根据设备的使用情况,强调设备的日常巡检维护与保养,我们把这种维修方式又称为预防性维修。这种主动维护保养的方式可以在设备故障的初期发现问题,可以做到早诊早治,从而有效地降低设备的故障率,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不断完善我们的巡检和维修工作制度,根据设备的使用规律制定相应的巡检和维护制度,做到设备设施的全面覆盖。
(3)贯彻“以一线为中心”的观念,提升运行保障新形象。在运行保障工作中,要贯彻一线的需求就是我们工作的中心的观念,以一线人员和患者满意度作为衡量运行保障工作的重要依据来衡量运行保障工作的有效性。在安全规范允许的范围内,尽最大努力的满足一线和患者的要求,保证医院正常的医疗秩序与发展。
(4)引入竞争机制,调动人员积极性。建立运行保障人员绩效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对所有运行保障人员进行定岗管理,对于无法胜任本职工作的人员进行相应的技术培训,培训后仍无法胜任的调理原岗位;将绩效奖励与工作性质和工作量挂钩,调动运行保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提升服务的质量。
(5)加强培训,提升运行保障人员素质。要保障我们维修服务的水平,还要不断地提高我们运行保障人员的素质,提高他们的职业技能。一是定期开展运行保障人员专业培训,提高维修人员的专业水平,提高维修人员的工作技能和服务水平。二是对所有运行维修人员进行岗位职责和职业道德培训。三是请厂家对现场维修人员进行专业的培训,安排骨干进行外出学习培训。
(6)建立健全突发应急事件的处理机制以及事后财产损失评估体系,明确责任与分工,减少医院财产损失。
(7)建立设备设施定期更换的理念,根据设备设施的材料以及使用频率制定相应的使用有效寿命,建立预警和评估机制。在寿命过程中,对设备设施进行小修和中修。在设备有效使用寿命到达时,及早提出更换以及大修方案,提升预警级别,保证设备设施的安全运行。
四、综述
医院运行保障工作是医院后前服务保障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运行保障工作的安全稳定直接关系到医院正常医疗秩序的开展。减少运行保障工作中突发事件的发生能有效地保障医院整体的安全。
(作者单位为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参考文献
[1] 程勇,等.医院后勤运行维修保障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办法[J].中国医学装备,2008,5(2).
[2] 姚贵祥.医院后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外健康文摘,2013,10(18).
煤矿企业在我国的能源生产当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近年来,我煤矿企业的后勤管理工作一直都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后勤管理不仅能提升煤矿企业的后勤管理能力,提高员工的生活质量,还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企业工作质量。经济效益是煤矿企业重点关注的部分。许多煤矿企业为了经济效益的增长,忽视后勤管理能力,导致煤矿企业出现项目工作后劲不足的问题。因此,有必要探究煤矿企业后勤管理与企业经济效益的关系。
关键词:
煤矿企业;后勤管理;经济效益
一、煤矿企业提升后勤管理能力的价值
在当前人才竞争激烈的时代,后勤管理工作是任何企业寻求发展过程中必须关注的部分。对煤矿企业来说,后勤管理工作是一种保障煤矿生产工作有效开展的重要保障,也是现代煤矿企业人才对煤矿企业的必然要求。企业开展后勤管理工作的主要目的在于:为员工提供完善的生活质量保障,保障员工及其家属走向较为优越的家庭生活。从表面上来看,这属于企业的福利待遇。但从企业的长期发展来看,这是关系企业稳定发展的重要计划。因为后勤管理能够帮助企业员工解决自身和家属的生存问题。当这些都得到妥善安顿之后,企业员工才能没有后顾之忧地为企业工作,从而增强员工的工作效率,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二、煤矿企业后勤管理与企业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
煤矿企业与普通企业一样,需要一定的经济基础才能满足生存的条件。因此,在实际运行中,经济效益是煤矿企业不断追求的目标,其经济效益也是衡量其经济活动的综合性指标。因此,所有煤矿企业都在计划如何提升自身的经济效益,实现长期稳定的发展。为此,许多企业总结出许多提升经济效益的途径,如创新生产技术、降低经营成本等,都是提升经济效益的基础途径。提升经济效益的途径有许多种,有些能够产生直接性效果,有些则是间接起到重要作用。良好的后勤工作就是间接提升经济效益的途径之一。因此,我们可以认为,良好的后勤工作是提升煤矿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提升经济效益是执行后勤工作的必要保障。
三、煤矿企业后勤工作的概念
对煤矿企业后勤工作来说,其概念范围极其广泛。无论是员工衣食住行方面的保障,还是矿区的环卫系统、供热供暖系统、供水供电系统等,都属于后勤管理的范围。要想做好煤矿企业的后勤管理,不仅为员工提供优质的生活服务,还要从间接方面促进企业的经济效益。现代社会的煤矿企业,在开展工作时,对技术性、专业性、工作效率的要求较高。因此,煤矿企业在工作过程中,必须要有优秀的技术人员和素质较高的体力劳动人员作支撑。煤矿企业要想留住人才,除了要运用丰厚的薪资待遇以外,还要为其提供优质的后勤管理。所以,煤矿企业要充分关注后勤管理工作。
四、提升煤矿企业后勤管理能力的策略
1.转变企业后勤管理模式
第一,要充分转变传统的人才管理思想。在我国以往的市场经济当中,会不自觉地走向严格管理的误区。重视对人员的惩罚措施管理,而忽视对他们的奖励措施管理;重视企业对员工的绝对领导,而忽视员工对企业发展的重要价值;重视对员工价值的开发,忽视对员工能力的维护。这些都是在经济转型时期,过度追求经济效益的形势下,形成的错误的人才管理模式。后勤管理成为煤矿企业的一个口号,许多计划也得不到实施。在新时期的条件下,煤矿企业的员工具有企业发展所需的专业知识和技术能力,企业与员工之间主要是一种互利互惠的合作关系。只有以此为基本理念,才能做好煤矿企业的后勤工作。第二,要更新对象观念。在以往的市场经济条件下,煤矿企业在进行后勤管理工作时,会将企业所有部门的员工作为管理对象。无论是施工部门、设计部门,还是策划部门,都被划分到煤矿企业后勤管理的范围当中。这种定位很明显是错误的。后勤管理工作,管理的应当是参与后勤服务的员工。对他们进行管理,转变他们的服务理念,增强其服务能力,才能切实提升煤矿企业的后勤服务能力。
2.建立完善的产业体制
从现代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后勤服务也是企业的一种特殊的“商品”。在煤矿企业中,后勤与业主之间的职权范围在逐渐走向分离。从当前的经济发展形势来看,煤矿企业面临复杂的国际和国内环境,市场竞争十分激烈。致力于后勤开发的企业必须要站在煤矿企业实际需求的角度上,建造一个市场需求量大、具有长期发展前景的后勤组织框架。对煤矿企业来说,要充分分析当前企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情况,结合自身的资金条件,深入调查工作人员对后勤服务的要求,最终实现市场导向下的运营体制。实现完善的后勤管理工作,是提升煤矿企业后勤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的必然准备。为了有效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增长,企业必须要充分了解实现有效后勤服务的切入口,以后勤效益最大化为基本的指导理念,促进后勤管理与现代化需求相结合。现代的煤矿企业要将后勤管理工作作为企业发展的重要战略来对待,找准将社会效益、工作人员效益与企业经济效益相结合的最佳区域,以经济效益为根本目标,最大限度地挖掘后勤服务对人才潜能开发的最大价值。为企业提供后勤服务的相关后勤企业,也要以市场化发展目标为基本导向,分析煤矿企业的内部系统结构与员工的实际需求,树立正确的管理理念。在后勤服务管理机制上的创新,也是提升煤矿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
3.创新后勤管理思想
从目前社会经济的发展形势来看,煤矿企业要想占据更为广泛的市场份额,就必须要在各项管理和经营工作上创新。煤炭后勤管理工作是企业的重要部分。因此,后勤企业也必须要将创新作为企业的重要发展目标。充分借助先进的管理方式和完善的运作机制,将商品时代的管理理念融入到煤矿企业后勤管理工作中。例如,后勤管理企业可以建立一套完善的管理体系,使后勤管理工作向规范化、系统化、科学化的角度发展。这是保障后勤企业不断发展壮大的工具,也是实现服务企业与自身利益融合的重要切入点。
4.创新后勤管理工作
对煤矿企业来说,其后勤服务是关系矿区工作人员家家户户生活情况的大事。从当前的情况来看,煤矿行业的竞争也大大促进了后勤服务企业的发展壮大。但后勤服务企业也必将面临严峻的竞争趋势。因此,后勤服务企业必须打破传统思维的限制,转变竞争机制的发展方向,实现后勤服务的社会化、多元化、现代化,不断落实后勤服务管理体系的发展变革,满足不同类型企业的后勤服务。在与煤矿企业合作时,后勤服务企业要充分分析煤矿企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状况,分析煤矿企业内部的管理机制,除了提供完善的后勤服务之外,还要有效提升后勤管理的能力,使后勤服务策略能够落到实处,后勤服务水平能够得到基本保障。寻求煤矿企业经济效益与员工效益的结合点,满足煤矿企业的要求,满足员工的需求,实现煤矿企业与自身经济效益的共同提升,从而走向一个良性的发展协作道路。
五、结语
一、后勤改革的缘起
在计划经济时期,高校后勤几乎全部采用计划经济的管理手段运行,此时的成都理工大学几乎没有产业经营的一系列概念,后勤的发展全部依赖财政拨款,后勤的宗旨就是单一的为学校提供各种服务和保障。受当时经济体制和用人制度的影响,学校要正常运转,后勤职工的编制就几乎至少占到全校的三分之一的规模,更不用提庞大的财力支撑和投入,学校领导很大一部分精力被后勤事务所束缚。在这一个时期,也称作“大后勤”,即是以计划干预和行政命令为手段,特点是管理模式高度集中统一、僵化、粗放,资源浪费严重,结果是服务质量不尽如人意,越来越不适应高等教育的发展需要。
随着高等教育扩招,招生规模日趋扩大,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后勤模式,暴露出越来越多的问题,而多年积累的诟病已经制约了学校的发展,而后勤社会化改革特殊的节点在这个应运而生。在这一轮改革的过程中,各高校结合后勤社会化的总体要求,普遍采用两种改革模式,一是坚持学校负责后勤管理,引入市场化的要素促进后勤模式的改革;二是采取外包服务的形式,直接引入社会力量介入后勤事务。成都理工大学则采用的第一种模式,其初衷是达到管理职能与服务职能分离,形成原后勤管理处与后勤服务集团两者之间的“甲乙方”关系,其目的促进学校后勤事业的发展,提升学校办面貌和办学活力。
然而,在实践的过程中,虽然学校将后勤的管理与经营两大职能进行了剥离,但受体制等诸多因素的制约,改革不彻底,真正的制约机制最终没有形成。从一点可以说明,原后勤管理处与后勤服务集团互相各自为政,各干各的事情,工作有重叠、交叉,关系犹如学校的左膀右臂,真正的“甲乙方”关系没有形成,那么监督机制就犹如无米之炊,形同虚设。进入新的阶段,随着高校竞争的日趋白日化,现存的后勤模式已经不能跟上形势,内涵式发展的客观要求,逼迫学校必须以壮士断腕的勇气破解后勤发展瓶颈的难题,高校后勤改革在经历了十多年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洗礼后将再起航。
二、后勤改革的华丽转身
坦率的说在后勤社会化改革的过程中学校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形成了丰硕的成果,推动了学校的发展。但由于原来的体制剥离不规范、机制不健全及职能不清晰等因素,又形成了新的矛盾壁垒。在后勤管理的方面,学校曾经希望后勤服务集团承担“运动员”的角色,而原后勤管理处承担“裁判员”的角色,但实际履职上来讲却不尽如人意,比如原后勤管理处承担大型维修职能,而后勤服务集团也承担维修职能;原后勤管理处管教职工住房,而原国有资产管理处也承担管理公房及部分住房的职能;原来涉及后勤事务的部门,都有开发资源,各自经营自己的一亩三分地,类似的情况不胜枚举。职能的重复形成了管理的真空,资源的分散导致了浪费,服务质量的下降形成了弊病。
教育综合改革的不断推进,高等教育的竞争更加激烈,高校要在这轮改革中立于潮头,而后勤服务恰是一个不起眼但又最息息相关的要素。高校办学规律证明,后勤工作与教学、科研、学生工作都息息相关,如果说把教育综合改革作为一盘棋局,决策者如不能下好后勤这一子棋,那么整个棋局必定是死局。问题倒逼改革,必须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路径,必须精准发力抢抓后勤改革发展的先机。
(一)改革后勤管理体制,整合行政资源
学校以改革体制要效益,以整合资源促收益,大手笔推动后勤体制机制改革。在2014年3月启动的机构调整过程中,撤销了后勤管理处、国有资产管理处、装备处,调整了后勤服务集团、成都理工大资产经营公司的部分职能,新成立总务处、实验室与装备管理处。学校统筹国有资产管理、后勤服务保障和经营开发三方面工作,有力破除了制约后勤制度改革的体制、机制障碍。
(二)改革工作运行模式,明确职能定位
拓展思路,明确定位,以分级分类改革为突破点,以精细化管理为落脚点,创新了管理运行模式:一是在管理层次上,实行决策、管理、监督与服务保障、日常事务、经营开发相互分离的原则,学校总务处主要行使管理、监督和相关决策职能,后勤服务集团主要行使保障服务职能,成都理工大资产经营有限责任公司主要行使经营开发职能。二是在职责关系上,实行服务保障职能与经营开发职能相互分离的原则,国有资产管理、房产管理、水电气基础设施规划等职能划入总务处;校园建筑物和基础设施的修缮管理、服务职能及水电气基础设施建设等职能划入后勤服务集团;商贸服务、运输服务等经营性的职能划入成都理工大资产经营有限责任公司。三是在财务管理模式上,对后勤保障服务工作实行全口径预算管理,成都理工大资产经营有限责任公司按照公司相关制度进行财务管理,按年度依据相关规定向学校上缴相关收入。四是在监督管理模式上,总务处代表学校行使对后勤服务集团的监管,代表国资委行使对成都理工大资产经营有限责任公司的监管,形成完善的外控监督机制。五是在人事管理模式上,以核编和总量控制为基础,后勤服务集团自行招聘外聘员工,可委托成都理工大资产经营有限责任公司代为签订合同,并以劳务派遣的方式派往后勤服务集团工作。
(三)改革服务评价体制,实行服务质量考核
后勤的根本在于服务,随着新的服务评价体制的建立,服务质量的考核量化,更加贴近实际。比如,在后勤服务集团的改革上,强化了“服务”的根本,在增加服务职能的基础上,适当“瘦身”原来由后勤服务集团管理的经营性资产统一移交资产经营公司,从此不再承担经营开发的职能,而对后勤服务集团的考核就只有一项指标,那就是“服务”这样的调整解决了以往的后勤服务集团在为广大师生员工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同时还要考虑经济效益的问题,破解了“服务”与“发展”的两难问题,使后勤服务集团能集中精力、集中职能、集中力量做好本职工作。与此同时,在做好对后勤服务集团量化考核目标工作的同时,将经营性的商贸资产、运输资产、产业等资产划归资产经营公司统一运营,破解了原来学校经营性资产分散,难以形成合力的局面。而在考核方面,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结合新财务制度并参照学校周边业态的实施,强化对资产经营公司的财务管理考核、经营管理考核等情况,形成了完整的外控风险制约机制,确保学校资产保值增值。
三、攻坚克难,真抓实干,深入推动后勤管理改革
“大后勤”改革是对过去后勤管理模式中与当下发展不相适应要素的变革,也是学校全面深化改革的首场战役。职责的明晰,形成了各职能部门都在各自范围内做事,靠机制形成约束,按制度管理,不失职、不越位,为学校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后勤工作焕发出崭新活力,而在实践工作中,新机更制突显强劲动力:
一是统筹谋划后勤改革发展,协同推进各项工作展开,既抓战略制定,又抓工作推进,攻坚克难,真抓实干,工作抓得紧,抓得实。先后修订、出台了《成都理工大学国有资产管理办法》《成都理工大学后勤保障突发事件应急维修预案(试行)》、《成都理工大学后勤服务经济合同管理实施细则(试行)》、《成都理工大学后勤集团物资采购管理办法(试行)》、《成都理工大学租赁住房暂行管理办法》、《成都理工大学维修工程管理办法(试行)》等规章制度,进一步强化了后勤体制机制创新和制度保障。
二是科学管理,按章推进工作开展,既注重工作的决策,又注重工作的实施,合理配置资源,从而形成较强工作合力。多年的后勤弊病倒逼改革,而破解难题的核心在于理顺关系,通过“权力清单”的制定,明晰每个单位、每个职位的权责,给工作划定边界;通过工作流程的优化和规范,重塑了以服务为主的导向,建立了面向师生员工、面向过程控制、面向效能提升的后勤保障体系,使日常工作做到流程化管理,提升了工作效率,促进了事业发展。
三是牢牢把握后勤工作的规律,充分梳理实际问题,既抓工作主线的长治久安,又抓点面结合的立竿见影,以解剖麻雀的方式破解难题。现阶段,初步探索出了教学区内家属院管理、办公用房管理、国资效能提升、后勤服务水平提升等方面的有效路径;开通24小时后勤服务热线“84077110”,搭起了师生员工的“连心桥”;立说立行,立即整改了校园破绿种菜、家属区饲养家禽、宿舍楼道违章堆放杂物、整顿了出摊占道等一系列老大难问题,赢得了广大师生员工的肯定。
四是打破各自为政、单兵作战的开发格局,既统筹谋划校园市场资源的配置和业态分布,又着力建立校园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最大限度的实现校园文化和校园经济的双重效益。成都理工大资产经营有限责任公司,现已全部收回了各单位掌握的经营性资产,重新进行市场定位、规划和开发,对一部分无规模优势、产业发展不协调、管理不规范的经营性资产,按照国家相关要求坚决予以关停,注册了成都理工大资产经营有限责任公司商贸分公司,并依法取得了《烟草专卖许可证》、《食品流通许可证》令商贸经营更加符合国家的要求和规范,从而保证校园市场经济快速健康发展。新思路、新办法、新举措的应运而生,取得了实效,赢得了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