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简述电子合同的特征范文

简述电子合同的特征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简述电子合同的特征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简述电子合同的特征

第1篇:简述电子合同的特征范文

近几年来,电子商务的发展十分迅速,电子商务可以降低成本,增加贸易机会,简化贸易流通过程,提高生产力,改善物流和金流、商品流、信息流的环境与系统。虽然电子商务发展势头很强,但其贸易额所占整个贸易额的比例仍然很低。影响其发展的首要因素是安全问题,网上的交易是一种非面对面交易,因此“交易安全”在电子商务的发展中十分重要。可以说,没有安全就没有电子商务。本文简述了计算机信息网络在企业电子商务中的应用,并对电子商务的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进行了深入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

计算机;信息网络;电子商务;作用;机遇;应用;分析

1 计算机网络的安全技术

计算机安全特别是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越来越成为能够谋取较高经济效益并具有良好市场发展前景的高新技术及产业。自从计算机网络暴露出安全脆弱问题且受到攻击后,人们就一直在研究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以求把安全漏洞和风险降低到力所能及的限度,因此出现了一批安全技术和产品。

1.1 安全内核技术

人们开始在操作系统的层次上考虑安全性。尝试把系统内核中可能引起安全问题的部分从内核中剔出去。使系统更安全。如So-laris操作系统把静态的口令放在一个隐含文件中,使系统更安全。

1.2 Kerberos系统的鉴别技术。

它的安全机制在于首先对发出请求的用户进行身份验证,确认其是否是合法的用户。如是合法用户,再审核该用户是否有权对他所请求的服务或主机进行访问。Kerberos系统在分布式计算机环境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特点是:安全性高、明性高、扩展性好。

1.3 防火墙技术

防火墙即在被保护网络和因特网之间,或在其他网络之间限制访问的一种部件或一系列部件。

防火墙技术是目前计算机网络中备受关注的安全技术。在目前的防火墙产品的设计与开发中,安全内核、系统、多级过滤、安全服务器和鉴别与加密是其关键所在。防火墙技术主要有数据包过滤、服务器、SOCKS协议、网络反病毒技术等方面组成,共同完成防火墙的功能效应。

2 计算机信息安全技术在电子商务中的应用

随着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电子商务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但电子商务是以计算机网络为基础载体的,大量重要的身份信息、会计信息、交易信息都需要在网上进行传递,在这样的情况下,电子商务的安全性是影响其成败的一个关键因素。

2.1 电子商务含义

电子商务是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远程通信技术实现整个商务过程中的电子化、数字化和网络化。人们不再是面对面的、看着实实在在的货物、靠纸介质单据进行买卖交易,而是通过网络,通过网上琳琅满目的商品信息、完善的物流配送系统和方便安全的资金结算系统进行交易。

整个交易的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信息交流阶段;第二阶段是签定商品合同阶段;第三阶段是按照合同进行商品交接、资金结算阶段。

2.2 电子商务安全隐患

2.2.1 截获传输信息

攻击者可能通过公共电话网、互联网或在电磁波辐射范围内安装接收装置等方式。截取机密信息;或通过对信息长度、流量、流向和通信频度等参数进行分析。获得如用户账号、密码等有用信息。

2.2.2 伪造电子邮件

虚开网上商店。给用户发电子邮件,伪造大量用户的电子邮件,穷尽商家资源,使合法用户不能访问网络。使有严格时间要求的服务不能及时得到响应。

2.2.3 否认已有交易

者事后否认曾发送过某条信息或内容,接收者事后否认曾收到过某条信息或内容;购买者不承认下过订货单;商家不承认卖出过次品等。

2.3 电子商务交易中的一些计算机安全安全技术

针对以上问题现在广泛采用了身份识别技术数据加密技术、数字签名技术和放火墙技术。

2.3.1 身份识别技术

通过电子网络开展电子商务。身份识别问题是一个必须解决的同题。一方面,只有合法用户才可以使用网络资源,所以网络资源管理要求识别用户的身份;另一方面,传统的交易方式,交易双方可以面对面地谈判交涉。很容易识别对方的身份。通过电子网络交易方式。交易双方不见面,并且通过普通的电子传输信息很难确认对方的身份,因此,电子商务中的身份识别问题显得尤为突出。

2.3.2 数据加密技术

加密技术是电子商务中采取的主要安全措施。目前。加密技术分为两类,即对称加密/对称密钥加密/专用密钥加密和非对称加密/公开密钥加密。现在许多机构运用PKI的缩写,即公开密钥体系技术实施构建完整的加密/签名体系,更有效地解决上述难题,在充分利用互联网实现资源共享的前提下,从真正意义上确保了网上交易与信息传递的安全。

2.3.3 智能化防火墙技术

智能防火墙从技术特征上是利用统计、记忆、概率和决策的智能方法来对数据进行识别,并达到访问控制的目的。新的方法消除了匹配检查所需要的海置计算,高效发现网络行为的特征值,直接进行访问控制。新型智能防火墙自身的安全性较传统的防火墙有很大的提高。在特权最小化、系统最小化、内核安全、系统加固、系统优化和网络性能最大化方面,与传统防火墙相比较有质的飞跃。

2.3.4 信息安全技术的应用

由于现有计算机系统之间的网络通信大多采用TCP/IP 协议, 服务器也多为Unix 或Windows 操作系统, 又由于TCP/IP 和Unix 都是以开放性著称的,这就给网络使用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目前普遍使用的身份认证方式是证书认证方式。具体操作过程是, 首先由第三方建立起由相关部门授权的认证体系, 负责对申请证书的网上用户发放有效的证书, 在网上的其他机构或个人需要对该用户进行身份确认时, 该用户出示其手中的证书给需要对其进行认证的一方认证, 认证方也可以到签发该证书的认证中心对该证书进行认证。每一个证书与一个密钥相对应。

3 中间件技术

电子商务将由Internet/Intranet 技术、传统IT 技术以及具体的业务处理所构成。为了更好的满足需要, 需要以Web 的底层技术为基础, 规划出一个整体的应用框架,并提供一个支持平台, 用于Internet 应用的开发、部署和管理, 并能籍此解决上述各种问题, 这就是中间件技术。电子商务应用服务器、通用业务网关、支付网关、通信平台和安全平台, 统一纳入电子商务中间件构架的范畴。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计算机信息技术和互联网使得电子商务成为一种全新的商务模式, 它是由计算机信息技术来支撑。虽然有些技术已经发展到了成熟阶段,但仍然有许多刚发展起来的新技术, 甚至还有许多新技术不断涌现出来。随着技术的成熟和观念的转变,电子商务在未来必将成为主要的商务模式,为众多企业带来新的机遇。

【参考文献】

[1]张贤.电子商务安全问题[J].中国科技信息,2006年03期

[2]李玉海,桂学勤.电子商务安全问题及其解决方案[J].电子商务,2006年12期

[3]张全伙,李蓉蓉.计算机法律、职业道德与安全技术问题的若干思考[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1996年05期

[4]傅剑波,黄尚勇,丛庆.中小企业电子商务信用问题的解决途径[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5]张昌利,鲍立威,姚志邦.电子商务系统移动POS机的开发与应用[A].过程系统工程2001年会论文集[C],2001年

[6]王天梅,孙宝文.企业电子商务系统的战略规划[A].2001年中国管理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7]王咸伟,李克东.计算机多媒体与网络技术教育应用

第2篇:简述电子合同的特征范文

关键词:手机银行 发展现状 特点 存在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4)10-169-02

一、引言

手机银行,也称为移动银行,是利用手机办理银行相关业务的简称,是银行业金融机构与移动通讯运营商之间通过跨行业合作,整合货币电子化与移动通信业务,借助移动互联网络平台,以手机作为终端,向客户提供银行服务的一种金融服务方式。作为一种结合货币电子化与移动通信的崭新服务,手机银行业务不仅可以使人们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处理多种金融业务,而且极大地丰富了银行服务的内涵,使银行能以便利、高效而又较为安全的方式为客户提供传统和创新的服务,而移动终端所独具的贴身特性,使之成为继ATM、互联网、POS之后银行开展业务的强有力工具,越来越受到国际银行业者的关注,真正实现24小时全天候服务。

目前手机银行在欧美、日本和韩国已发展得较为成熟。从模式上看,日本是以移动运营商为主导,韩国则是以银行为主导,而欧美移动运营商在移动银行业务的涉入不多。韩国手机银行业务目前已经成熟。早在2002年12月,韩国已经有18家银行提供手机银行服务,全年交易超过109万次,仅在2002年9月就有9万次交易发生。目前韩国所有的零售银行都能提供手机银行业务,至2009年,韩国手机银行用户规模已达到1115.5万人。手机银行服务一经推出就在银行信息电子化水平最高的美国大行其道。2009年美国手机银行用户达到2540万人,较2008年增长66%,占当年手机用户的10.8%。

二、我国手机银行发展现状

(一)我国的手机银行业务功能

目前国内手机银行功能大致可分为三类:(1)查缴费业务,包括账户查询、余额查询、账户的明细、转账、银行代收的水电费、电话费等;(2)购物业务,指客户将手机信息与银行系统绑定后,通过手机银行平台进行购买商品;(3)理财业务,包括炒股、炒汇等。

手机银行实现方式多样化,从实现方式上看,这种手机银行业务操作可以分为两类:

基于WAP的模式。通过手机自带或内嵌的WAP(Wireless application protocol)浏览器访问银行网站,即利用手机上网处理银行业务的在线服务,客户端无需安装软件,只需手机开通WAP服务。这种模式兼容性很高,但受制于手机上网的速度,同时在满足客户体验方面缺乏吸引力。

基于客户端的模式。这种模式是将手机银行的客户端软件安装嵌入客户手机界面,客户通过操作银行提供的客户端软件访问登录手机银行。基于客户端的模式能够为客户提供银行特色服务,有效满足客户体验需求,但是需要银行不断开发新的客户端程序来适配不同款式的手机,运行成本较高。

从2012年的发展情况来看,基于WAP模式的手机银行是主流,其适配性基本上能达到80%~90%,一般手机机型都能支持WAP 模式,兼容性最好。客户端模式因为开发、运营和维护成本过高,市场正在不断萎缩,但从客户消费需求特征和技术进步等条件看,发展空间巨大。

(二)我国的手机银行发展特点

1.竞争加速。各行纷纷加入了手机银行服务提供者的行列,充分认识到满足客户移动化需求的重要性,将推广手机银行业务作为抢占下一个制高点的利剑,加强了宣传和营销力度,国内手机银行市场跑马圈地的竞争加剧。

2.功能全面。已从目前单一的支付功能,向提供融资和财务管理多功能转变,使手机银行逐渐从简单的“电子钱包”变成为用户贴身服务的“金融管家”。手机银行作为网络银行的一个精简版,因为容易随时携带,方便用于小额支付,比网上银行更便利客户使用。

3.发展前景大。手机银行的成功在于它不仅是银行业电子化变革的手段,更是因为它迎合了电子商务的发展要求,手机银行在这方面还有很大的潜力可以发掘。如以银联的名义开通手机银行客户端,对手机银行的普及应用将会起到划时代的作用。在国内,据工信部2010年10月21日的数据显示,中国的手机用户已达到8.3亿,而在这8.3亿的手机用户开通手机银行的用户数不足2000万。尽管使用手机银行绝对客户数量仍然偏低,但由于手机银行的便利性和功能强大、手机越来越普遍的使用、技术的不断完善,仍有充分理由相信,手机银行一定会普及开来,市场潜力巨大。

三、发展中的问题

虽然手机银行市场前景诱人,但是基于对手机银行安全性、便捷性、效用性的考虑,手机银行在国内的发展速度远远低于预期。手机银行作为新生事物,其发展还存在各种制约因素。

1.手机技术瓶颈。目前手机品牌繁复,功能完善、容量较大、稳定性强的手机较少。同时,新机型基于各具特色的程序开发框架,使手机银行的展现效果和操作方式存在差异,因此以手机终端作为承载平台的手机银行面临着手机适配性的挑战。另一方面,目前各家银行的手机银行业务范围不同,具体的办理手续也不同,且彼此不能兼容,无法实现银行之间的转账操作和资源共享,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随着各种新技术的不断出现,使得不同的技术规则和系统标准共存,这就对手机银行的软件在各种系统上的运行提出了更高层次的挑战,影响了手机银行的上马。现在很普遍的情况是,一家银行一个接口、一家银行一个用户界面的情况,也给用户带来不便。

2.客户推广困难。一是用户体验差。操作手机银行客户端时受限于所处环境的网络稳定程度,感受上速度忽快忽慢;跳转页数过多,让用户平添焦急。二是安全性上的未知感让用户心里不够踏实。目前信用卡、网上银行、手机短信诈骗、失信等案件频发。三是我国有移动互联网消费习惯的消费者比例不高,以年轻人为主,在这一群体中普遍特征是财富其实并不充足,而对于手握家庭财政大权的大部分年龄都在35岁以上,而在这一群体中,对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较差,使得推广存在很大困难。

3.资费过高。据相关数据显示,银行客户不使用手机银行的主要原因之一是资费比较高,其中,60.5%的用户认为手机银行资费应该更低,使用手机银行需要交纳手机网络流量费、结算手续费及月服务费等费用,其中网络流量费移动GPRS上网流量费为0.01元/KB,电信CDMA上网流量费为0.02元/KB,服务费每个月6到10元不等,转账交易费基本上不少0.1%,用户快速进行一次完整的登录、查询、转账交易等操作,花费的流量通常在20K左右。整个费用成本基本上与网上银行所需成本不相上下,致使不能使部分网络银行用户应用手机银行。对于部分不常用手机上网,却有手机银行使用需求的用户来说,流量费用则可能成为一道门槛。

4.安全顾虑问题。近年来“钓鱼网站”等行骗手段危害很大。一份调查报告显示,2012年新增“钓鱼网站”175万个,比上年增长11倍。继中行钓鱼网站系列短信诈骗案后,骗子们的手法再度升级将骗局转而投向新生的手机银行业务。如在骗子的恐吓和欺骗下信以为真,并把口令卡的内容转述给对方,钱被转走。

四、发展对策

1.银行应加大安全保障力度,建立良好的交易环境。为降低客户对手机银行安全性的疑虑,必须考虑交易过程中所涉及的各个方面、环节的安全性,必须采用比一般的信息增值服务高得多的安全保障机制, 包括信息收发的保密性、完整性、不可抵赖性等。手机解决方案中尽力采用适合手机特征的加密技术、身份认证,数字签名等相关技术来加强手机银行的安全。可以借鉴网络银行的安全措施,如使用动态密码、口令卡及装有数字证书的读卡器等措施来保障手机银行的安全。

同时,应构建尽可能完整的制度保证,如合同、协议及第三方担保等,提高消费者对移动银行的信任度。手机银行还需要良好的政策环境、社会环境、法律法规环境的支持。一方面,央行、银监会等相关政府部门应加强移动银行建设标准化工作,建立起相关的标准化体系,制订和国家电子银行业务标准。另一方面,要尽快建立和完善的有关的电子银行业务法律法规体系,尤其是尽快建立个人信息保护法。

2.大力推动手机支付研发。银行应该主动出击,探索多种移动支付方式,如现场非接触式支付、远程支付等,努力寻求可行高效的解决方案,并加强与运营商、设备提供商、软件服务提供商、第三方支付平台等移动支付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合作,将手机支付整合到手机银行的功能中,使客户真正做到随处支付,无卡消费。目前智能手机已经普及,iPhone和Android系统也几成主流。在此技术条件下,以软件下载的方式,把银行的业务植入进手机,成为用户手机中的一种应用模块。这一方式被称为客户端手机银行,是各大手机银行争相抢夺的市场。但或许需要下载N多个手机银行客户端,才能满足实际消费时的需要。对用户而言,集大成的包含了所有需要的手机银行,无疑对用户的使用最为方便。银联旗下的在线支付在手机的应用上,可以同时在一部手机上捆绑10张银行卡,只需从中择取一张,无论是小额的消费,还是大额的转账,只要是搭建在手机上的银行,均可以统一的客户端为用户服务。

3.加强对手机银行的宣传。银行应充分利用网站、社区、论坛等网络营销渠道以及线下广告,报纸、电视等媒体对移动产品和服务进行详细介绍,不但要强调移动银行的有用性和易用性,还要突出介绍系统的稳定性、电子渠道中数据传输的安全性特点,特别是要强调银行对移动消费者权益的保护政策。同时,借助第三方的客观评价对其进行间接宣传也是非常有效的方法。如通过在已有的银行网站上建立有关手机银行的论坛栏目,让消费者自由交流使用感受,并针对客户的疑惑进行解答,这会大大增加新消费者的信任度。甚至可以把消费能力不高但消费欲望较强的学生作为潜在客户,为其提供手机银行相关知识。

五、总结

尽管目前手机银行存在很多不足,但因手机功能的不断更新以及轻便的随身携带性,手机银行的推广已是大势所趋。相信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移动终端设备智能化以及资费的平民化,必然催化手机高速上网人群的扩大,这种转变将为潜伏已久的手机银行带来了巨大的发展契机。

参考文献:

[1] 阮平南,杨小叶.网络经济形成及结构探微[j].改革与战略,2010(2)

[2] 邱勋.互联网基金对商业银行的挑战及其应对策略[j].上海金融学院学报,2013(4)

第3篇:简述电子合同的特征范文

[关键词] 非内建式数据库 企业资源规划

安全专业人士、校验员、DBA和电子商务的规划人员在部署重要商业系统时,都需注意到数据库的安全问题数据库服务器实际上是每一个电子交易、金融和企业资源规划(ERP)系统的基础,它还经常包括来自商业伙伴和客户的敏感信息。许多因素都可能破坏数据的完整性并导致非法访问,这些因素包括复杂程度、密码安全性较差、误配置、未被察觉的系统后门以及自适应数据库安全方法的强制性常规使用等。

一、数据库安全问题为什么非常重要

保护系统敏感信息和数字资产不受非法访问。

任何公司的主要电子数字资产都存贮在现代的关系数据产品中。商业机构和政府组织都是利用这些数据库服务器得到人事信息,如员工的工资表,医疗记录等。因此他们有责任保护别人的隐私,并为他们保密。数据库服务器还存有以前的和将来的敏感的金融数据,包括贸易记录、商业合同及帐务数据等。必须对竟争者保密,并阻止非法访问,数据库服务器还包括详细的顾客信息,如财务帐目,信用卡号及商业伙伴的信用信息等。

二、数据库是个极为复杂的系统,因此很难进行正确的配置和安全维护

数据库服务器的应用相当复杂,掌握起来非常困难-当然竟争者使用的操作系统也是一样的复杂。诸如Oracle、sybase、Microsoft SQL服务器都具有以下特征:用户帐号及密码、校验系统、优先级模型和控制数据库目标的特别许可、内置式命令(存储的步骤或包)、唯一的脚本和编程语言(通常为SQL的特殊衍生语)、middleware、网络协议、补丁和服务包很可能没有检查出严重的安全隐患和不当的配置,甚至根本没有进行检测。所以,正是由于传统的安全体系在很大程度上忽略了数据库安全这一主题,使数据库专业人员也通常没有把安全问题当作他们的首要任务。“自适应网络安全”的理念-将安全问题看作持续不断的“工作进程”,而不是一次性的检查-并未被大多数数据库管理者所接受。

保障数据库服务器上的网络和操作系统数据安全是至关重要的,但这些措施对于保护数据库服务器的安全还很不够。

现代数据库系统具有多种特征和性能配置方式,在使用时可能会误用,或危及数据的保密性、有效性和完整性。首先,所有现代关系型数据库系统都是“可从端口寻址的”,这意味着任何人只要有合适的查询工具,就都可与数据库直接相连,并能躲开操作系统的安全机制。例如:可以用TCP/IP协议从1521和1526端口访问Oracle 7.3和8数据库。多数数据库系统还有众所周知的默认帐号和密码,可支持对数据库资源的各级访问。从这两个简单的数据相结合,很多重要的数据库系统很可能受到威协。不幸的是,高水平的入侵者还没有停止对数据库的攻击。

三、拙劣的数据库安全保障设施不仅会危及数据库的安全,还会影响到服务器的操作系统和其它信用系统

还有一个不很明显的原因说明了保证数据库安全的重要性-数据库系统自身可能会提供危及整个网络体系的机制。例如,某个公司可能会用数据库服务器保存所有的技术手册、文档和白皮书的库存清单。数据库里的这些信息并不是特别重要的,所以它的安全优先级别不高。即使运行在安全状况良好的操作系统中,入侵者也可通过“扩展入驻程序”等强有力的内置数据库特征,利用对数据库的访问,获取对本地操作系统的访问权限。这些程序可以发出管理员级的命令,访问基本的操作系统及其全部的资源。如果这个特定的数据库系统与其它服务器有信用关系,那么入侵者就会危及整个网络域的安全。

四、商业数据库是新型电子交易、企业资源规划(ERP)和其它重要商业系统的基础

在电子商务、电子贸易的着眼点集中于WEB服务器、Java和其它新技术的同时,应该记住这些以用户为导向和企业对企业的系统都是以Web服务器后的关系数据库为基础的。它们的安全直接关系到系统的有效性、数据和交易的完整性、保密性。系统拖延效率欠佳,不仅影响商业活动,还会影响公司的信誉。不可避免地,这些系统受到入侵的可能性更大,但是并未对商业伙伴和客户敏感信息的保密性加以更有效的防范。此外,ERP和管理系统,如ASPR/3和PeopleSoft等,都是建立在相同标准的数据库系统中。无人管理的安全漏洞与时间拖延、系统完整性问题和客户信任等有直接的关系。

五、我需要寻找哪些类型的安全漏洞呢

传统的数据库安全系统只侧重于以下几项:用户帐户、作用和对特定数据库目标的操作许可。例如,对表单和存储步骤的访问。必须对数据库系统做范围更广的彻底安全分析,找出所有可能领域内的潜在漏洞,包括以下提到的各项内容。

1.与销售商提供的软件相关的风险-软件的BUG、缺少操作系统补丁、脆弱的服务和选择不安全的默认配置。

2.与管理有关的风险 -可用的但并未正确使用的安全选项、危险的默认设置、给用户更多的不适当的权限,对系统配置的未经授权的改动。

3.与用户活动有关的风险-密码长度不够、对重要数据的非法访问以及窃取数据库内容等恶意行动。

以上各类危险都可能发生在网络设备、操作系统或数据库自身当中。对数据库服务器进行安全保护时,都应将这些因素考虑在内。

六、非内建式数据库标准安全性能

MS SQL Server Sybase Oracle 7 Oracle 8

帐户锁定设备 no no no yes

重命名管理帐户 no no no no

要求严密的口令 no no no yes

陈旧的帐户 no no no no

密码失效 no yes no yes

登录时间限制 no no no no

例如,上表列出了大多数IT专业人士期望或要求操作系统所应具备的特性,但在数据库服务器的标准安全设施中并未出现。由于这些数据库都可进行端口寻址的,操作系统的核心安全机制并未应用到与网络直接联接的数据库中。一些产品,例如Microsoft SQL Server, 都可利用功能更加强大的Windows NT安全机制去发现上面提到的安全漏洞。但是,考虑到兼容性问题(运行环境并不全是Windows NT),所以大多数依然执行MS SQL Server的安全标准。而实施则是另外一回事了。如果公司实用的是Oracle 8,管理员如何能知道是否真地实施了安全特性?是否一直在全公司中得到实施?

这几项特性相结合,使得与之相关的问题更加严峻。由于系统管理员的帐号是不能重命名的(SQL和Sybase是“sa”,对于Oracle是“System”和“sys”),如果没有密码封锁可用或已配置完毕,入侵者就可以对数据库服务器发动强大字典式登录进攻,最终能破解密码,有什么能够挡住他们对服务器耐心,持久的高水平攻击呢?

数据库密码的管理-在多数数据库系统提供的安全标准中,没有任何机制能够保证某个用户正在选择有力的-或任意的-密码。这一基本的安全问题需要细心的监督。此外还需要对全部密码列表进行管理和安全检查。例如,Oracle数据库系统具有十个以上地特定地默认用户帐号和密码,此外还有用于管理重要数据库操作的唯一密码,如对Oracle数据库开机程序的管理、访问网络的听众过程以及远程访问数据库的权限等。如果安全出现了问题,这些系统的许多密码都可让入侵者对数据库进行完全访问,这些密码甚至还被存储在操作系统的普通文本文件里。下面有几个示例:

Oracle Internal 密码-Oracle内部密码存放在文件名为“strXXX.cmd”的文本文件中,XXX是Oracle系统的ID或SID,默认值为“ORCL”。用在Oracle数据库的启动过程中,要用到Oracle Internet密码,具有随意访问数据库资源的权力。这个文件应妥善保管,以用于基于Windows NT的ORACLE程序。

Oracle监听程序过程密码-用于起动并停止Oracle监听程序过程的密码,该过程可将所有的新业务路由到系统上合适的Oracle例子中,需选择一个保密性强的密码替换系统的默认值,使用许可必须在“listener.ora”文件中得到保护,该文件存贮了Oracle所有的使用密码。对密码的不当访问可能会使入侵者对基于Oracle的电子交易站点进行拒绝服务攻击。

Oracle内部密码 -“orapw”文件许可控制-Oracle内部密码和由SYSDBA授权的帐号密码存贮在“Orapw”文本文件中。尽管文件已被加密,但在ORACLE的UNIX和Windows NT的程序中,还是要限制该文件的使用权限。如果该文件被访问,那么遭解密的文件很容易遭到强有力的攻击。

这些例子说明了管理员、系统密码和帐号是何等的重要,它们都可能会遭到意想不到的攻击方法的攻击。注意密码管理问题决不仅限于Oracle数据库,几乎所有主要数据库提供商的产品都有这种问题。

操作系统的后门-许多数据库系统的特征参数尽管方便了DBA,但也为数据库服务器主机操作系统留下了后门。

如上所述,对Sybase或SQL服务器的“sa”密码造成危害的入侵者有可能利用“扩展入驻程序”,得到基本操作系统的使用权限。以“sa”的身份登录,入侵者使用扩展入驻程序xpcmdshell,该程序允许Sybase或SQL服务器的用户运行系统指令,就象该用户在服务器控制台上运行指令一样。例如,可实用下列SQL指令添加一个Windows NT帐号,帐号名为“hacker1”,密码为“nopassoword”,并把“hacker1”添加到“Administrators”组:

xp-cmdshell ‘net user hacker1 nopassword/ADD’

go

xp-comdshell ’net localgroup/ADD Administrators hacker1’

go

现在这个非法入侵者就成了Windows NT的管理员了(我们只能祈祷这个SQL服务器不是域控制器)。这个简单的攻击之所以成功,是因为命令被提交给实用Windows NT帐号的操作系统,而MSSQLServer的服务就运行在这个帐号下。在默认情况下,这个帐号就是“LocalSystem”帐号---本地Windows NT系统中最有效力的帐号。另一个途径是黑客可能使用SQL服务器,利用入驻程序xp-regread从注册表中读出加密的Windows NT SAM密码,对操作系统的安全造成威胁。由于有几种免费的Windows NT密码攻击器软件,因此保管好加密的Windows NT密码的安全变得格外重要。以下例子说明了入侵者是怎样得到信息的:

xp-regread’HKEYLOCALMACHINE’,’SECURITYSAMDomainsAccount’,’F’

注意,从注册表中读出加密密码是一件本地Windows NT管理员帐号都无法做到的事。SQL服务器之所以能够做到,是因为默认方式运行的SQL服务使用的恰恰就是“LocalSystem”帐号。

Oracle数据库系统还具有很多有用的特征,可用于对操作系统自带文件系统的直接访问。例如在合法访问时,UTL_FILE软件包允许用户向主机操作系统进行读写文件的操作。UTL_FILE_DIR简档变量很容易配置错误,或被故意设置为允许Oracle用户用UTL_FILE软件包在文件系统的任何地方进行写入操作,这样也对主机操作系统构成了潜在的威胁。

校验-关系数据库系统的校验系统可以记录下信息和事件,从基本情况到任一细节,无一遗漏。但是校验系统只在合理使用和配置的前提下,才能提供有用的安全防范和警告信息。当入侵者正在试图侵入特定的数据库服务器时,这些特征可及早给出警告信息,为检测和弥补损失提供了宝贵的线索。

特洛伊木马程序-尽管人们知道操作系统中的特洛伊木马程序已经有好几年了,但是数据库管理员还需注意到木马程序带给系统入驻程序的威胁。一个著名的特洛伊木马程序修改了入驻程序的密码,并且当更新密码时,入侵者能得到新的密码。例如,某个个人可以在sppassword系统入驻程序中添加几行命令,就可在表单中增加新的密码,用e-mail传递密码或将密码写入外部文件以备日后使用。这一办法可连续获取密码,直到入侵者得到的“sa”密码被更换-使得更深层的入侵未被察觉。一个入侵者或心怀不满的雇员只需进入系统一次,放置好特洛

伊木马后就可得到以后的一系列密码。

第4篇:简述电子合同的特征范文

(一)、引言及相关背景

自动化在各行各业、各个领域都发挥了其巨大的作用,同时也走入了我们的家庭。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家庭自动化时代的来临,消费电子产品(ConsumerElectronics)已与咨讯(Computer)、通讯(Communication)两项产品的技术结合在一起,成为目前所通称的3C产品,并使家用电子电器产品迈向家庭自动化(HomeAutomation)的方向。

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市场经济也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家庭自动化系统在美国以及国际市场都具有广阔的前景,在中国市场也是快速形成期,这些提高人类生活质量的产品将构成世界范围内后PC时代的新兴IT市场。

(二)、任务描述1、专案背景

项目名称:家庭自动化系统(HomeAutomationSystem,简称HAS)

项目委托单位:XXX智能家居设备公司

软件开发单位:兰州商学院06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1)班软件开发小组

2、目的

本系统要求能够实现家庭住宅中各个设备的自动管理和人工个性管理,该系统能控制、监视和协调家电(如室内外照明、家庭保安系统、家庭环境控制系统、空调、电视机等)。该系统会在相应的时间内各个设备发出相应的指令,完成各个设备的自动化管理。该系统应该是可以适应变化的,因此,必须侦测环境的变化,而且通过识别本系统中的变化来转变,并且所识别出的变化应该在系统中被实现。系统可以是自动适应变化或是手工适应变化。系统控制的任何设备发生异常,必须通过适当的信息来通知用户并进行异常处理。该系统必须有一个数据库,内含所有该系统所控制的设备的信息,包括每一种设备连接到系统的日期,系统用户所的重要动作等信息。

3、运行环境

本系统是设备控制类系统,由主机通过相应的接口部件监听和控制各个硬设备。数据库服务器由SQLServer实现。操作系统:windows2000、windowsxp以上;数据库服务器端软件SQLServer2005。

(三)、功能描述

本系统由“灯光控制”、“保安控制”、“环境控制”、“家电控制”、“用户登录及管理”等各模块组成。

灯光控制:实现对室内外所有灯光的时间周期性控制和用户的直接控制;

保安控制:实现对室内外所有视频监控设备的周期性工作控制及异常处理,和防盗防火设备的控制及异常处理;

环境控制:实现对家庭环境设备(包括花园、阳台、室内温湿度报告)的时间周期性控制以及各设备的异常处理;

家电控制:实现对家庭中各个智慧家用电器的人性化控制及各设备的异常处理;

用户登录及管理模块:实现用户对各个模块中所用设备的时间周期性定义以及对各个设备的直接管理和控制。

二、可行性分析

(一)、可行性研究的前提

家庭是高薪技术的下一个前沿阵地。对家庭中遥控、自动化和娱乐的要求呈上升态势。消费者希望自己的日常生活更简便、更安全。当然,优秀的家庭自动化产品应给具有以下的特性:

(1)、标准化:家庭自动化产品应依照国际上流行的相关协议进行设计,充分保证各厂家产品间的兼容性和相互操作能力。

(2)、开放性:家庭自动化系统应该具有开放的协议,统一的接口。

(3)、模块化:采用模块化的设计可以适应各种场合的需要,保障用户的利益,并允许系统的逐步到位。

(4)、实用性:家庭自动化产品应该切实地为用户提供各种实用化的功能和服务。

(5)、普及化:家庭自动化系统应该面向低成本,高性能的目标设计,住户对价格较为敏感,所以智能住宅采用的技术要较为经济。同时,家庭自动化系统应该能最大程度兼容用户原有的电器设备,保护用户投资。

(6)、简洁易用:好的家庭自动化产品应该简便易用、用户接口友好,并且不需要使用者花上太多的精力就能掌握。

(二)、优越性

在国内家庭自动化是一个较新的概念,虽然越来越多的厂家开始投入到家庭自动化的来发和生产中,但是由于没有统一的标准,尚处于一家一户自行开发的局面。而随着房屋的商品化,从而加强了人们对居家的要求,希望一步到位或者具有开放的协议,统一的接口,这样来保证产品能不断地适应未来发展趋势,而本系统就是基于统一的标准和接口设计的,具有充分的发展潜力。

(三)、基本的数据流图

图1、HAS的基本数据流模型图

图2、HAS的一级数据流模型图

图3、HAS的二级数据流模型图

(四)、经济可行性

1、支出

构建系统时的金费主要有:用户在要购买日常生活中的家电及各种电子产品是花费一定数额的资金,在购买组成系统的一些小型物理器件时会有资金的支出。

2、效益

可以高效,快捷的管理生活家电设施,提高生活的质量。

3、收益、投资比良好、可行。(五)、技术可行性

本系统有许多不同的传感器,单片机和输出报警系统以及一些异常的自动处理系统和接入的各种家电设备组成。物理设备在市场上均有售,因此,物理设备上不用多考虑,我们主要实现将不同设备按照一定的结构连接起来,使之能够完成我们的预期目标

(六)、社会因素可行性分析

1、法律因素

申请法律保护或相关保险。

法律可行性是考虑要开发系统是否存在任何侵犯、妨碍和责任问题,用户操作可行性考虑待开发软件的运行方式在用户组织内是否行得通,现行管理制度、人员素质、操作知识是否可行。

由于在本系统中是有合同作为双方合作的基础,所以不会存在任何侵犯、妨碍和责任问题。即使存在了,也可以根据合同进行分析,一定有人会负责任,所以此系统完全可以进行开发。

2、用户使用可行性

本系统面向中高阶层的人们消费,主要用于用户实现对家电的统一管理,进行各种相关操作并对家电的状态进行实时检测。

由以上经济、技术、操作和法律四方面的分析可以看出,本系统的开发时机成熟,从多种角度考虑,都是可行的。

(七)、结论

经过以上经济可行性、技术可行性以及法律因素各个方面的研究分析得出,本系统可行。

三、需求分析

(一)、家庭自动化系统工作流程分析

(1)、在用户登录时进行检查,控制不同的用户使用系统的权限;

(2)、对用户的管理,包括对用户信息的增加、删除和修改;

(3)、对指定时间内的操作记录进行管理,包括查看操作记录、手工删除操作记录、记录一次操作以及对失效的记录进行自动清除;

(4)、查看设备的状态,包括对连接到系统控制中的所有设备的状态以及是否出现异常现象进行查看;

(5)、控制子系统接受主系统发送的信息;以及向主系统发送信息;控制子系统将主系统发送的信息,发送给指定的设备;

(6)、对设备进行监控,包括启动监控设备、停止监控设备、监控设备;

(7)、对系统中的设备进行管理,包括增加设备以及删除己经连接到系统中的设备;

(二)、家庭自动化系统需求分析

1、家庭自动化系统的非功能性需求分析

设计家庭自动化系统的目的是完成对家电产品以及相关设备的管理和控制,达到远程控制和使用家电设备的目的,其最终目的是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因此需要具备良好的性能,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是十分必要的。

家庭自动化系统的具体性能目标如下:

(1)、系统的快速反应

家庭自动化系统首先要保证的就是系统的反应速度。在设计与实施中采用先进的网络技术和系统,并在应用软件的选择或编制中尽可能采用先进的技术,最大限度地提高系统的响应速度,以便于快速查询。

(2)、系统良好的可维护行和开放性

系统设计应面向未来的发展,提供各种必要的标准接口,以使用户可以根据需要随时添加必要的设备和系统,扩充系统功能。要充分考虑到家庭自动化的发展趋势以及不断变化。

(3)、充分保证系统的安全性

家庭自动化系统中设备的使用具有安全性要求,因此,必须建立一整套的系统安全保密措施,规定一系列访问系统的不同级别的权限,杜绝非法访问。

(4)、友好的人机界面

系统的用户不可能是专业的计算机技术人员,甚至对计算机了解甚少,所以要提供清晰、友好的系统接口,提高系统的可操作性和人机交互功能,最大限度地方便用户的使用。同时系统应能提供的方便的联机再现帮助功能。

(5)、考虑家庭自动化系统中设备发生变化以后的集成

家庭自动化要实现真正的信息化,必须考虑以后系统的集成问题,这样才能使系统不至于很快的就被淘汰。

2、家庭自动化系统的功能模块分析

家庭自动化系统旨在开发出一个符合人类生活需求的家庭自动化模拟系统,该系统主要分为五个子系统:用户登录子系统,灯光控制子系统,家电控制子系统,环境控制子系统和保安控制子系统。

(三)、数据描述1、静态数据

系统中预存的各种标准数据。

2、动态数据

(1)、输入数据

系统所采集的各个实体设备的信息流。

(2)、输出数据

经过各个子系统处理后的对应到各种设备的具体操作的信息流。

3、数据词典。

数据名称:家庭自动化系统

简述:由系统管理员来负责对连接在系统中的各种家电实施具体动作。

数据条目:

系统管理要求=[用户管理|灯光控制|家电状态监测|环境监测|保安控制]

用户管理=登录+用户信息+用户权限

灯管控制=室内灯光+室外灯光

家电状态监测=接入家电数目+家电功能+家电当前状态

环境监测=温度+湿度+调节

保安控制=门窗监控+视频监控

数据文件={用户管理+灯光控制+家电状态监测+环境监测+保安控制+核心子系统+日常报表|文件}

数据量:2000次/天

峰值:每天18:00—20:00有1000次

图4、HAS的层次方框图

图5、家庭自动化系统的数据流图

四、总体设计

(一)、处理流程

(1)在用户登录时进行检查:控制不同的用户使用系统的权限。

(2)对用户的管理:包括对用户信息的增加、删除和修改。

(3)对指定时间内的操作记录进行管理:包括查看操作记录、手工删除操作记录、记录一次操作以及对失败的操作记录进行自动清除。

(4)查看设备的状态:包括对连接到系统控制器中的所有设备的状态以及是否出现异常现象进行查看。

(5)控制子系统接受主系统发送的信息;以及向子系统设备发送信息;控制子系统将子系统发送的信息发送给指定的设备。

(6)对设备进行监控:包括启动监控设备、停止监控设备、监控设备中。

(7)对系统中的设备进行管理:包括增加新设备以及删除已经连接到系统中的设备。

(二)、总体结构和模块外部设计

在应用系统总体设计中,以Servlets为前端控制器,负责管理用户的登录,以及数据的获取等。以会话Bean实现系统的工作流,将会话Bean作为一个外观,来封装应用程序的业务逻辑,业务逻辑再通过实体Bean组件来操作相关数据,从而形成HAS系统的总体结构体系。

图6、系统总体设计结构

(三)、接口设计1、用户接口

本系统的用户界面如下所示:

SHAPE\*MERGEFORMAT

图7、用户登录界面

2、外部接口

本系统采用基于C/S模式的系统主机和系统终端的结构,接口设备不仅要完成系统主机与各个终端之间的标准化物理连接之外,还要完成数据在系统主机和各个终端之间的传送。故接口采用集成式、标准化的设备来完成,实现其功能。

(四)、数据结构设计

1、数据库三级模式结构

数据库系统的三级模式结构是指数据库系统是由外模式、模式和内模式三级构成。

其中模式也称逻辑模式,是数据库中全体数据的逻辑结构和特征的描述,是所有用户的公共数据视图。外模式也称子模式或用户模式,它是数据库用户(包括应用程序员和最终用户)看见和使用的局部数据的逻辑结构和特征的描述,是数据库用户的数据视图,是与某一应用有关的数据的逻辑表示。内模式也称存储模式,它是数据物理结构和存储结构的描述,是数据在数据库内部的表示方式。数据库的三级模式是对数据的三个抽象级别,它把数据的具体组织留给DBMS管理,使用户能逻辑的抽象的处理数据,而不必关心数据在计算机中的具体表示方式与存储方式。为了能够在内部实现这三个抽象层次的联系与转换,数据库系统在这三级模式之间提供了两层映像:外模式|模式映像和模式|内模式映像。正式这两层映像保证了数据库系统中的数据能够具有较高的逻辑独立性和物理独立性。

影响一个系统性能的主要因素是数据库性能和客户端程序设计,所以进行数据库的设计与整个系统的性能、升级等都息息相关,在数据库设计时,要考虑的主要原则有:

(1)、命名的格式规范:为了便于系统适应不同的数据库,数据库中各种对象的命名应采用大小写敏感的形式。

(2)、索引的使用:合理使用索引,如表的规模不大、表需要频繁更新、以及查询字段不确定时,尽量不用索引。

(3)、数据的一致性和完整性:为了提高系统的响应速度,合理的冗余是必要的,所以设计时,要用有效手段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和完整性。

(4)、数据库性能的调整。

2、主要表结构

将对象模型映射成数据库模型,也就是向数据表转换。转换方式如下:

(1)、一个对象类可以映射为一个以上的库表,当类间有一对多的关系时,一个表也可以对应多个类。

(2)、关系的映射可能有多种情况,但一般映射为一个表,也可以在对象类表间定义相应的外键。对于条件关系的映射,一个表至少应有三个属性。

(3)、减少表之间的冗余字段。

(4)、映射后的表进行冗余控制调整,使其达到合理的安息范式,一般达到3NF即可。

在映射应用对象时,除关系映射规范化后可能出现一对多的表映射外,大多数应用对象与表对象是一一对应的。可以将规范化处理后,有一个应用对象映射出来的多个表看成一个数据库对象。因此当部分应用需求变更时,首先,系统修改可以不涉及需求不变更的部分,其次,变更部分的修改可以基本上只限于追加或删除程序模块或追加新库表,而基本上不必修改原有程序代码或原有库表定义,从而大大减少了工作量,降低了工作难度。

根据对系统所进行的分析,以及对未来系统的扩展考虑,确定数据库中的主要数据表有以下几个:

表1、用户信息表(user–info)

(五)、运行设计

(1)、系统用户或者一般用户通过登录程序Login登录到HAS系统中。

(2、用户通过菜单(主菜单main;以及用户菜单user;家电设备管理菜单appliance;操作记录日志管理菜单log)选择要执行的操作。

(3)、用户从子系统传送过来的请求,通过服务器端控制程序HASServer进行解析,并且发送到相应的类,并将处理结果返回给主系统。

(六)、出错处理设计

当系统在执行中间发现有异常情况发生或被要求执行异常操作,系统要能自动检测到并进行相应的处理或形成报告返回给用户进行相关处理会恢复操作。

1、出错输出信息

在系统进行完相关解析后形成日志保存,并有提示信息被显示给用户或系统操作员。

2、出错处理对策

(1)、联机事务处理(OLAP)是建立在TCP/IP协议上,有多阶段事务处理响应控制,保证事务处理前后台一致性。

(2)、数据库处理事务失败自动回滚技术,保证数据库表的数据一致性和完整性。

(3)、重要数据的校验检查。

(4)、各个子系统的操作监控,异常情况报告;并提供报表等跟踪记录。

(5)、提供友好的用户界面和帮助信息及配合严格的检查,减少用户出错机会。

五、详细设计

(一)、软件结构

图9、系统用例图

(二)、程序描述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基本思想

(1)、面向对象的由来和发展

对象代表着待处理问题中的一个实体,在处理问题过程中,一个对象可以以某种形式与其他对象通信。从概念上讲,一个对象是既包含数据又包含处理这些数据操作的一个程序单元。类用来描述特性相同或相近的一组对象的结构和行为。该语言还支持类的继承,可将多个类组成为层次结构,进而允许共享结构和行为。

后来出现的Smalltalk语言是第一个比较成功的面向对象语言,对后来面向对象语言的发展产生过重大影响。该语言丰富了Simula中类和对象的概念,信息也更加隐蔽,程序设计就是向对象发送信息。20世纪80年代以后,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广泛应用于程序设计,并且有许多新的突破。特别是随着操作系统和软件项目日益庞大,人们日益需要一种更高效的开发方式,这更加推动了面向对象语言的发展。

(2)、面向对象的要素

面向对象的系统包含了3个要素:对象、类和继承,这3个要素反映了面向对象的传统观念。面向对象的语言应该支持这3个要素。首先,应该包括对象的概念。对象是状态和操作的封装体,状态是存储操作结果的。满足这一点的语言被认为是基于对象的语言。其次,应该支持类的概念和特征,类是以接口和实现来定义对象行为的样板,对象是由类来创建的。支持对象和类的语言被认为是基于类的语言。最后,应该支持继承,已存在的类具有建立子类的能力,进而建立类的层次。支持上述3个方面的语言称为面向对象的语言。

(三)、功能

本系统由灯光控制、保安控制、环境控制、家电控制、用户登录及管理等各模块组成。

灯光控制:实现对室内外所有灯光的时间周期性控制和用户的直接控制;保安控制:实现对室内外所有视频监控设备的周期性工作控制及异常处理,和防盗防火设备的控制及异常处理;环境控制:实现对家庭环境设备(包括花园、阳台、室内温湿度报告)的时间周期性控制以及各设备的异常处理;家电控制:实现对家庭中各个智慧家用电器的人性化控制及各设备的异常处理;用户登录及管理模块:实现用户对各个模块中所用设备的时间周期性定义以及对各个设备的直接管理和控制。

本系统将采用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基本思想编写各个模块的程序,实现其应用的各项功能。

(四)、程序逻辑

图10、用户登录模块程序流程图

图11、灯光控制模块程序流程图

图12、家电控制模块程序流程图

(五)、接口

本系统采用基于C/S模式的系统主机和系统终端的结构,接口设备不仅要完成系统主机与各个终端之间的标准化物理连接之外,还要完成数据在系统主机和各个终端之间的传送。故接口采用集成式、标准化的设备来完成,实现其功能。

(六)、测试要点

本系统的最终实现是将各个信号作用于各个实体,即各个家电设备包括照明灯、空调、洒水喷头、门窗监听器、摄像头等具体设备。所以系统测试时,可模拟具体设备的状态信号,将这些模拟的状态信号作用于本系统中,达到测试的目的。

六、软件测试

(一)、测试计划

1、测试方案

本系统的最终实现是将各个信号作用于各个实体,即各个家电设备包括照明灯、空调、洒水喷头、门窗监听器、摄像头等具体设备。所以系统测试时,可模拟具体设备的状态信号,将这些模拟的状态信号作用于本系统中,达到测试的目的。

2、测试项目

主要对各个控制子系统进行模拟测试,包括灯光控制子系统、家电控制子系统、环境控制子系统和保安控制子系统。

(二)、测试用例

1、输入

输入各种模拟设备所能出项的所有信号量值,查看系统反馈。

2、输出

首先列出对应的输入所预期的系统输出值,再从系统中获取的实际值做比较,分析误差。

3、允许偏差

给出实测结果与预期结果之间允许偏差的范围。

(三)、评价

最终经测试得出本系统良好。

七、总结和展望

(一)、总结

针对目前国内的现状,房屋的商品化,人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信息化产业深入到各行各业,智能家具的要求越来越高,人民希望生活在一个以住宅为平台、服务、管理为一体的高效、舒适、安全、便利、环保的居住环境。本系统就是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将与家居生活有关的各种设备、家电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通过统筹管理,让家居生活更加舒适、安全、有效。通过该系统可以模拟对空调等家用设备的控制。

本课题创建一个系统控制的家庭自动化系统HAS。是家庭自动化系统的一个原型。该系统能控制、监控和协调家电(如空调、洒水装置),同时该系统能适应变化的。通过识别出HAS中的变化来转变,而且所识别出的变化应该在系统中被实现。本中系统用自动适应变化和手工适应变化两种方式来实现。对于发生了故障的家电,系统通过适当的信息来通知进行故障处理。

(二)、展望

该系统还存在一系列需要优化和改善的地方,如该系统能实现的家电控制目前仅仅添加了三种家电,而且家庭自动化系统不仅仅要实现对家电和设备的管理,还应该能够和其他系统进行连接。如小区的报警系统等。以及火警的监控等。系统对硬件方面涉及较少,如家居系统的布线等。

希望本系统的进一步开发能使国内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缩短研制周期,加快产品上市时间,减小前期投资风险,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地位。同时希望本系统的开发能起到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在不久的将来,市场上能看到国内厂商生产的优秀的自动化产品。

参考文献

[1]李云洪.《家庭自动化系统的研究与实现》[A].同济大学工程硕士学位论文,2006

[2]张海藩.《软件工程导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2-5

第5篇:简述电子合同的特征范文

一、综合监管示范区创建标准

综合监管示范区是指在综合监管责任区的基础上,通过集聚工商职能、集成监管要素、集约资源配置,达到“职能综合化、人员责任化、计划科学化、过程精确化、痕迹档案化、考核数字化”监管目标的示范性监管区域。

鼓励基层工商分局运用信息化、标准化等现代化手段积极开展综合监管示范区创建工作,创新监管手段。

(一)综合监管示范区内市场主体的证照管理工作按照《省工商行政管理系统证照管理规范》实施规范化管理。其中重点行业营业执照持照率100%,亮照率100%;其它行业持照率95%以上,亮照率90%以上;未持照、亮照的处置率100%。无照经营处置按照《工商系统无照经营处置工作指导意见》进行,在合理的时间内做到处置率100%,处置留痕率100%。

(二)综合监管示范区内消费者申投诉举报处置率100%,达到诉转案标准的处置移交率100%。上级部门监测发现并通报的不合格商品下架率、处置率100%。

(三)综合监管示范区内的重点行业市场主体每年不少于一次实地巡查,商品交易市场的监管按照信用分类监管的要求巡查率达100%,其它行业的市场主体的检查比例不低于30%;法律法规、《经济户口管理办法》要求或二版软件中提示需实地检查的市场主体巡查率达100%。

(四)综合监管示范区内建立食品经营信用档案,信用档案建立率100%;经营者培训教育100%;乳制品经营户、连锁配送企业、食品批发企业、食品总经销(总)、大型商场(超市)实施电子溯源管理率100%,食品经营者以留存可追溯进货票据等形式进行进货查验率100%。

(五)综合监管示范区内商标印制企业“六项制度”建立率100%,商标印制违法行为的发现处置率100%;驰名、著名、知名商标企业推行商标管理规范,商标管理制度建立率100%。

(六)综合监管示范区内户外广告登记规范,未登记户外广告处置率100%;经工商部门登记的户外广告内容合法率100%;经登记的户外广告,登记证号规范标注率100%。

(七)综合监管示范区内经营农业生产资料市场主体索票索证率100%,建立进销货台帐率100%,国家禁用农资商品率0。

(八)综合监管示范区内巡查监管发现案源的处置移送率100%。

(九)其它工作标准:

1、示范区内根据市场主体的实际变化于5个工作日内及时认领退还,市场主体的认领准确率100%,巡查监管后的市场主体重热点行业标注准确率100%。

2、示范区内各类信息采集完整,录入及时率100%、准确率100%。

3、示范区内监督管理痕迹档案保存率100%。

4、示范区内责任人与经营者、消费者联系渠道畅通,“监管服务联系牌”公示到位率100%。鼓励有条件的示范区在社区、商场超市、校园周边设立监管联系点(站),在显著位置制作公示栏、提示栏、留言栏;鼓励与公安、城管、税务等部门联合成立综合管理办公室,对示范区实施综合管理。

5、完成上级交办的其它监管任务。

二、综合监管示范区创建工作职责

直属分局综合监管示范区创建工作职责:

(一)在工商局综合监管示范区创建工作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框架下分别制定本单位综合监管示范区创建工作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

(二)整合部署上级下达以及本级安排的各种突击性的专项检查任务;

(三)指导、督查和考核本单位综合监管示范区创建工作;

(四)提供示范区创建的相关设施和装备保障;

(五)组织对综合监管责任区进行初步验收工作,在验收合格的基础上向工商局提交综合监管示范区验收申请;

(六)完成上级交办的其他工作。

基层工商分局综合监管示范区创建工作职责:

(一)制定本单位综合监管示范区创建年度工作计划;

(二)确定、划分综合监管责任区,明确人员和岗位职责;

(三)组织开展综合监管工作;

(四)开展本单位创建督查,落实奖惩措施,确保综合监管各项目标的完成;

(五)完成上级交办的其他工作。

巡查监管人员综合监管示范区创建职责:

(一)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在本责任区域内开展综合监管工作;

(二)对照综合监管示范区创建工作规范和标准主动开展创建工作;

(三)做好各类信息的采集、归类、报送、录入和保存工作,根据需要建立健全综合监管档案;

(四)宣传工商行政管理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

(五)完成上级交办的其他工作。

三、综合监管内容

综合监管内容主要包括九大类:主体资格类、信用监管类、经营自律类、商品质量类、12315申投诉受理调解、行政调解类、交易竞争类、商标、广告、合同管理类、服务发展、行政指导类、协调配合类等工商行政管理职能工作。

(一)市场主体资格监管

1、检查市场主体是否登记注册、领取营业执照;是否按规定参加年检或验照,是否亮照经营;是否设立后超过六个月未开业或者自行停业连续六个月以上(非公司制企业为1年)。

2、检查市场主体登记事项是否与实际一致:字号名称是否规范、法定代表人(负责人)是否一致;经营地址是否与登记一致(涉及一照多址、社区一照、市场一照的地址审查另行规定);注册资本的核实由各分局结合年检验照工作统一开展,日常巡查中对未接到注册资本不实投诉、举报或交办的市场主体可以不单独核查;通过现场检查的方式核实经营项目是否超出核准登记范围。

3、根据上级监管部门的部署,开展内外资企业分期出资的监管工作。

4、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确定的职能范围和省局重点行业检查要求进行危险化学品、流通领域食品销售、商标印制、广告经营、农资、市场、直销等重点行业的检查。重要检查内容必要时可在检查表简述栏中补充说明。

5、完成上级交办的其它日常监督管理工作。

(二)市场主体信用监管

1、按照《企业登记管理警示制度》的要求对市场主体实施警示管理:对检查中发现需要限期改正的、已停止经营的或查无下落的企业,应将检查结果录入经济户口管理信息系统,生成警示;警示事由已改正或消除的,检查人员根据权限应当及时解除或提请相关部门解除警示;对相关警示企业履行实地检查职责;根据实际需要对被警示的市场主体实施信用分类监管。

2、按照《关于建立商品交易市场信用分类监管制度的指导意见》的要求对示范区内商品交易市场实施信用分类监管。

3、开展“重合同、守信用”认定活动。

(三)教育引导市场主体加强自律,指导有关经营户建立健全商品溯源机制。

(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监测办法》等法律法规,按照上级工商部门制定的产品监测计划和实际需要,认真组织、实施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监督。

(五)受理处置12315申投诉。

受理调解《工商系统行政调解暂行办法》中委托范围内的消费争议、合同争议、商标知识产权侵权赔偿争议等应当由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调解的争议。

(六)对巡查监管过程中发现的属于《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行政处罚程序规定》确定的职责范围内和上级委托授权范围内的违法行为,及时依照工商行政管理法律法规进行处置。

对适用简易程序的案件可以当场查处,需要内部移交的案件线索及时办理移交手续移交给专业执法机构并做好配合协同工作。

对发现的市场主体违法行为属于其他行政机关管辖的,应当及时上报。

对上述两种情况,巡查人员要依法在职责范围内采取有效监管措施并做好定期回查工作,不得以移交或上报的形式推诿、转移监管责任。

(七)根据工商行政管理职能,做好商标、广告、合同管理工作。

(八)运用主体准入、商标广告发展、知识产权保护、信用评价、动产抵押、商标权、股权质押等工商职能服务市场主体发展。

监督管理人员应当按照《关于全面实施行政指导工作的指导意见》和行政指导十个分类实施方案的要求,综合运用注册登记、商标广告管理、“重合同、守信用企业”认定等工商行政管理职能,引导各类市场主体知法、守法,防范创业准入、交易、竞争和退出过程中的法律风险、信用风险,提高企业遵纪守法、依法经营的自觉性。

(九)与相关部门建立协调联系工作机制,相互配合做好综合监管工作。

四、综合监管工作流程和形式

综合监管示范区监管的流程:

(一)健全经济户口。根据登记信息的变化及时认领和退还综合监管责任区内的市场主体。

(二)制定检查计划。按照经济户口分类监管要求、年度综合监管计划、专项整治要求并结合本阶段工作实际制定出具体的检查计划。重点明确检查对象、内容、要求以及检查结果的处置等相关检查要素。

(三)实施监督检查。综合监管的检查方式分为书面检查、实地检查、商品检验、监测检查。

(四)录入监管信息。责任区监管人员对巡查监管结果和巡查中采集到的市场主体各类信息进行分类整理,将有关信息及时录入经济户口管理信息系统。

(五)归档监管痕迹。对监督管理过程中的文书档案、音像资料等痕迹材料进行整理,按照规范进行归档保存。

(六)总结监管成果。对监督管理过程进行分析、研究,总结综合监管示范区创建的成果。

综合监管示范区监管的形式:

(一)日常巡查。指有计划分批次按序时的对示范区内市场主体进行巡查,动态掌握市场主体基本情况。日常巡查主要适用于:主体资格类、经营自律类、商标、广告、合同管理类、服务发展、行政指导类。巡查方式主要为书面检查和实地检查为主。检查时应携带与日常巡查相关的资料、法律文书,必要的录像与勘察工具。

(二)定向监管。指以研判舆情分析、违法违规行为发生规律、专项整治的内容、时间和区域等要素特征为基础而作出的对特定市场主体进行的预先检查。定向监管主要适用于:商品质量类、经营自律类、交易竞争类、12315申投诉受理调解、行政调解类。巡查方式主要以实地检查、商品检验和监测检查为主。检查时应选准检查对象,明确检点,制订检查计划,录入相关信息,制订处置预案,健全监管制度。

第6篇:简述电子合同的特征范文

下企业成本优势的建立和保持必须以可靠和高效的物流运作为保证。现代企业要

在竞争中取胜,不仅需要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采取正确的营销策略、以及强有

力的资金支持,更需要加强“品质经营”,即强调“时效性”,其核心在于服务

的及时性、产品的及时性、信息的及时性和决策反馈的及时性。这些都必须以强

有力的物流能力作为保证。

前言

摘要

第一章概论

1.1什么是物流

1.2传统物流和现代物流

第二章电子商务与物流

2.1物流是电子商务的重要组成部分

2.2电子商务概念模型中物流的地位

2.3电子商务流程体现了物流的重要性

第三章电子商务下的物流模式

3.1电子商务下的物流模式

3.2物流一体化

3.3第三方物流

3.4第三方物流与物流一体化

第四章现阶段我国电子商务下的物流

4.1我国电子商务下物流发展的现状及问题

4.2我国电子商务下物流发展的对策

结束语

参考文献

前言

由于电子商务的飞速发展,全球物流业方兴未艾.与此同时,电子商务向物流业提出了新的挑战.首先,由于通过互联网的客户可以直接面对销售商并获得个性化的服务,所以传统的物流渠道必须进行企业组织重组,消除不必要的流通环节,增加网络经济多要求的物流运行机构,其次,网上交易的“零距离”很难被带入流通领域,物流始终是电子商务的瓶颈问题之一.在网上交易日趋火爆的今天,知识密集型,可信息化产品的网上交易日益扩张,这些已经数字化的展品,如书报,软件.音乐等,其物流系统在信息业迅速发展中将逐渐与网络系统重合并最终被后者取代.但对于多数产品和服务来说,仍然要经过由商品实体化的流通渠道,如何实现拥护网上购物后,迅速组织物流,满足电子商务环境下拥护的购物需求,是新兴物流业正在逐步探索的问题.

近年来,人们十分强调电子商务中信息流和资金流的电子化,网络化,而忽视了物流的电子化过程,人为对于大多数商品和服务来说,物流仍然可以经由传统的营销渠道来进行.但随着电子商务的进一步推广与应用,物流上重要性对电子商务活动的影响日益明显.

第一章概论

1.1什么是物流对于物流,目前国内外尚没有一个统一的概念,各种提法也并不一致,但大体意思是相同的,可简述如下:物流是指为了满足客户的需要,以最低的成本,通过运输、保管、配送等方式,实现原材料、半成品、成品及相关信息由商品的产地到商品的消费地所进行的计划、实施和管理的全过程。物流一般是由对商品的运输、仓储、包装、搬运装卸、流通加工以及相关的物流信息等环节构成,并对各个环节进行综合和复合化后所形成的最优系统。对物流的管理就是如何按时、按质、按量,并且以系统最低的成本费用把所需的材料、货物运到生产和流通领域中任何一个所需要的地方,以满足人们对货物在空间和时间上的需求。物流通过运输解决对货物空间位置上的变化要求,通过存储调节解决对货物的需求和供给之间的时间差。一般来说,物流活动的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用户服务、需求预测、定单处理、配送存货、控制运输、仓库管理、工厂和仓库的布局与选址、搬运装卸、采购包装情报信息

物流的定义国内外对于物流尚没有统一的定义,较有代表性的说法有以下几种:物流是一个控制原材料、制成品、产成品和信息的系统。从供应开始经各种中间环节的转让及拥有而到达最终消费者手中的实物运动,以此实现组织的明确目标。物质资料从供给者到需求者的物理运动,是创造时间价值、场所价值和一定的加工价值的活动。物流是指物质实体从供应者向需求者的物理移动,它由一系列创造时间价值和空间价值的经济活动组成,包括运输、保管、配送、包装、装卸、流通加工及物流信息处理等多项基本活动的统称。我国关于《物流术语》的国家标准正在修订之中,当国家标准颁布实施时,我国对于"物流"的定义将得到统一。

物流的由来物流(physicaldistribution)这一名词1915年最早由美国学者阿奇·萧在《市场流通中的若干问题》一书中提出,从国外传入我国的时间并不长。在20世纪初,西方一些国家正处于经济危机,存在较严重的生产过剩和需求不足的问题,企业界为了扩大销售,提出了销售和物流的问题,着重研究在销售过程中的物流。

后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军队为了改善战争中的物资供应状况,研究和建立了"后勤(logistics)"理论,并在战争活动中加以实践和应用。"logistics"的核心是将战时物资的生产、采购、运输、配给等活动作为一个整体来进行统一布置,以求对战略物资进行补给的费用更低、速度更快、服务更好。实践证明,这一理论的应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战后?quot;logistics"的理论被应用到企业界,其内涵得到了进一步的推广,涵盖了整个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包括生产领域的原材料采购、生产过程中的物料搬运与厂内物流到商品流通过程中的物流。因此,在欧美国家中一般所指的"logistics"的内涵比"physicaldistribution"的外延更为广泛,"physicaldistribution"一般仅是指销售物流。

1.2传统物流与现代物流

传统物流1935年美国销售协会阐述了physicaldistribution的概念:“实物分配是包含与销售之中的物质资料和服务在从生产场所到消费场所的流动过程中所伴随的种种经济活动。”日本学者林周二认为“物流是包含物质材料的废弃与还原,联接供给主体与需要主体,克服空间和时间距离,并且创造一部分形质效果的物理性经济活动,具体包括运输、仓储、包装、装卸搬运、流通加工等活动以及相关信息活动”。类似的定义还有很多,如“物流是指物质实体从供应者到需求者的物理移动,它由一系列创造时间价值和空间价值的经济活动组成,包括运输、仓储、包装、装卸搬运、流通加工及物理信息处理等多项基本活动,是这些活动的统一”;“物流是一个控制原材料、制成品、产成品和信息的系统”。这类概念被称为传统物流或狭义物流。

现代物流现代物流概念,是在物流也备受重视、在把物流作为继由节约原材料的“第一利润源泉”和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第二利润源泉”之后的“第三利润源泉”的背景下,随着物流的现代化、网络化、而形成的。我们可以简单的把它概括为:现代物流是以追求企业效益为目标,以现代化的手段与设备,以先进的管理与运作,实现商品与服务的实体从供给者向需求者转移的经济活动过程

第二章电子商务与物流

2.1电子商务与物流

2.1.1.物流是电子商务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Internet在全世界的飞速发展,电子商务(ElectronicCommerce)作为在Internet网上最大的应用领域,已经广泛地引起了世界各国政府的重视和支持,引起了企业界和民众的注意并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在电子商务发展的初期,对电子商务内涵的认识还不深入,人们十分强调电子商务中信息流和资金流的网络化和电子化,并不重视物流的电子化过程。认为对于大多数在网上销售的商品和服务来说,物流的过程仍然可以经由传统的经销渠道来完成,从而可以不必对其做更多的研究。比如王峻涛总结8848的失败时说到“当时国内电子商务还处于起步状态,大部分供应商未实现自身的电子商务,8848既要做采购,又要做库存、物流、配送,为此耗费了很多精力,而且增加了成本。目前,国内已经有了大量第三方专业物流企业,新公司将不再涉及商务管理”。但随着电子商务的进一步推广与应用,在电子商务活动中物流的重要性和所产生的影响就日益变得明显。电子商务的任何一笔网上交易,都必须涉及到信息流、商流、资金流和物流等这几种基本的"流",而物流作为整个交易的最后一个过程,其执行结果的好坏将对电子交易的成败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例如,在1999年9月,有关媒体为了测试一下当时国内网上购物的环境,组织了一次"72小时的网上生存试验",但试验的结果并不理想,出现了不少的问题,而物流配送是最大的问题之一。有些参试者在试验期间的网上订货在过后的2个月甚至半年后才接到。在此后进行的一次市场调查证实,人们最关注的热点问题恰恰是网上交易的送货时间与安全,这再次使人们认识到物流在电子商务活动中的重要地位,认识到现代化的物流过程是电子商务活动不可缺少的部分。

2.1.2.电子商务概念模型中物流的地位可以将实际运作中的电子商务活动过程抽象描述成电子商务的概念模型,如图2所示,电子商务的概念模型由电子商务实体、电子市场、交易事务和信息流、商流、资金流和物流等基本要素构成。

图2电子商务的概念摸型

在电子商务的概念模型中,企业、银行、商店、政府机构和个人等能够从事电子商务的客观对象被称为是电子商务实体。电子市场是电子商务实体在网上从事商品和服务交换的场所,在电子市场中,各种商务活动的参与者利用各种通信装置,通过网络联接成一个统一的整体。交易事务是指电子商务实体之间所从事的例如询价、报价、转账支付、广告宣传、商品运输等具体的商务活动内容。电子商务的任何一笔交易都由信息流、商流、资金流、物流等四个基本部分组成:信息流:指商品信息的提供、促销行销、技术支持、售后服务等内容,也包括诸如询价单、报价单、付款通知单、转账通知单等商业贸易单证以及交易方的支付能力和支付信誉。商流:指商品在购、销之间进行的交易和商品所有权转移的运动过程,具体是指商品交易的一系列活动。资金流:主要是指交易的资金转移过程,包括付款、转账等。物流:是指交易的商品或服务等物质实体的流动过程,具体包括商品的运输、储存、配送、装卸、保管、物流信息管理等各种活动。在电子商务中,交易的无形商品如各种电子出版物、信息咨询服务以及有价信息软件等可以直接通过网络传输的方式进行配送;而对于大多数有形的商品和服务来说,物流仍然要由物理的方式进行传输。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物流,通过机械化和自动化工具的应用和准确、及时的物流信息对物流过程的监控,将使物流的速度加快、准确率提高,能有效地减少库存,缩短生产周期。在电子商务的概念模型中,强调信息流、商流、资金流和物流的整合,而信息流作为连接的纽带贯穿于电子商务交易的整个过程中,在起着串联和监控的作用。

3.2.3.电子商务的流程体现了物流的重要性不论是哪一种模式的电子商务交易的流程都可以归纳为如下6个步骤:在网上寻找产品或服务的信息,发现需要的信息。对找到的各种信息进行各方面的比较。交易双方就交易的商品价格、交货方式和时间等进行洽谈。买方下定单、付款并得到卖方的确认信息。买卖双方完成商品的发货、仓储、运输、加工、配送、收货等活动。卖方对客户的售后服务和技术支持。在上述步骤中,"商品的发货、仓储、运输、加工、配送、收货"实际上是电子商务中物流的过程,这一过程在整个流程中是实现电子商务的重要环节和基本保证。物流在电子商务流程中的重要性可以进一步阐述如下:

(1)物流是生产过程的保障无论是传统的贸易环境还是在电子商务的环境下,生产都是商品流通的开始,而商品生产的顺利进行需要各类物流活动支持,整个生产过程实际上就是一系列的物流活动:供应物流从生产全过程的原材料采购开始,将生产所需的材料采购到位,保证生产的进行。生产物流涉及的原材料、半成品的物流贯穿于生产的各工艺流程之间,以实现生产的流动性。回收物流进行对生产过程中的部分余料和可重复利用的物资进行回收。废弃物物流对完成对生产过程中废弃物的处理。在商品生产的过程中,现代化的物流活动可以降低生产成本、优化库存结构、减少资金占压和缩短生产周期,最终保障了生产的高效进行。相反,如果没有现代物流的支持,商品的生产将难以顺利进行,电子商务交易模式将会先天不足,优势不复存在。

(2)商流的结果由物流完成商流活动的最终结果是将商品所有权由供方转移到需方,但是实际上在交易合同签定后,商品实体并没有立即移动。在传统交易环境下,商流的结果必须由相应的物流活动来执行完成,也就是卖方按买方的需求将商品实体以适当的方式和途径转移。而在电子商务的环境下,网络消费者虽然通过上网订购完成了商品所有权的交割过程,但必须通过物流的过程将商品和服务真正转移到消费者手中,电子商务的交易活动才告以终结。因此,物流在电子商务交易的商流中起到了后续者和服务者的作用,没有现代化物流,电子商务的商流活动将是一纸空文。

第三章电子商务下物流的模式

3.1物流一体化

随着市扬竞争的不断深化和加剧,企业建立竟争优势的关键,已由节约原材料的“第一利润源泉”、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第二利润源泉”,转向建立高效的物流系统的“第三利润源泉”。

20世纪80年代,西方发达国家,如美国、法国和德国等就提出了物流一体化的现代狸沦.应用和指导其物流发展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使他们的生产商、供应商、和销售商均获得了显着的经济效益。美国十几年的经济繁荣期即与该国重视物流一体化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加强供应链管理,提高杜会生产的物流效率和物流水平分不开的.亚太物流联盟主席、澳大利亚著名的物流专家指出物流一体比就是利用物流管理使产品在有效的供应链内迅速移动,使参与各方的企业都能获益,使整个社会获得明显的经济效益n

所渭物流一体化就是以物流系统为核心的由生产企业、经由物流企业、销售企业、直至消费者供应链的整体化和系统化.它是指物流业发展的高级和成熟的阶段。物流业高空发达,物流系统完善,物流业成为社会生产链条的领导者和协调者,能够为社会提供全方位的物流服务。

物流一体化的发展可进一步分为三个层次。物流自身一体化、微观物流一体化和宏观物流一体化、物流自县一体化是指物流系统的观念逐渐确立,运输、仓储和其他物流要素趋向完备.子系统协调运作系统化发晨.微观物流一体化是指市场主体企业将物流提高到企业战略的池位,并且出现了以物流战略作为纽带的企业联盟。宏观物流一体化是指物流业发展到这样的水平:物流业占到国家国民总产值的一定比例.处于社会经济生活的主导地位。它使跨国公司从内部职能专业化和国际分工程度的提高中获得规模经济效益。

3.2第三方物流

第三方物流是指由物流劳务的供方,需方之外的第三方去完成物流服务的物流运作方式。第三方就是指提供物流交易双方的部分或全部物流功能的外部服务提供者.在某种意义L可以说,它垦物流专业化的一种形式。

策三方物流随着物流业发展而发展、第三方物流是物流专业化的重要形式、物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会出现第三方物流的的发展,而且第三方物流的占有率与物流产业的水平之间有着非常规律的相关关系西方国家的物流业实证分析证明,独立的第三方物流要占社会的50%.物流产业才能形成.所以,第二方物流的发展程度反映和体现着一个国家物流业发展整体水平。

作为专业化、杜会化的第三方物流的承担者就是物流企业。综观国内外物流业现状,物流企业种类繁多。介绍以下两种分类方法,相信对于认识和指导第三方物流是十分有益的。

按照物流企业完成的物流业务范围的大小和所承担的物流功能.可将物流企业分为综合性物流企业和功能性物流企业。功能性物流企业,也可叫单一物流企业.即它仅仅承担和完成某一项或几项物流功能。接照其主要从事的物流功能可将其进一步分为运输企业、仓储企业、流通加工企业等。而综合住物流企业能够完成和承担多项甚至所有的物流功能。综合性物流企业一般规模较大。资金雄厚、并且有着良好的物流服务信誉

在西方发达国家第三方物流的实践中l有以下几点值得注意:第一,物流业务的范围不断扩大。两业机构和各大公司面对日趋激烈的竞争不得不将主要精力放在核心业务,将运输、仓储等相关业务环节交由更专业的物流企业进行操作,以求节约和高效另一方面物流企业为提高服务质量,也在不断阔宽业务范围,捉供配套服务。第二,很多成功的物流企业根据第一方、第二方的谈判条款,分析比教自理的操作成本和费用,灵活运用自理和两种方式提惧客户定制的物流服务。第三,物流产业的发展潜力巨大,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3.3第三方物流与物流一体化

物流一体化是物流产业化的发展形式它必须以第三方物流充分发育和完善为基础。物流一体化的实质是一个物流管理的间题,即专业化物流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充分利用专业化物流设备、设施发挥专业化物流运作的管理经验以求取得整体最忧的效果。同时,物流一体化的趋势为第三方物流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和巨大的市场需求。

从物流业的发展看.第三方物流是在物流一体化的第一个层次时出现萌芽的。但是这时只有数量有限的功能性物流企业和物流企业。第三方物流在物流一体化的第二个层次得到迅速发展、专业化的功能性物流企业和综合性物流企业以及相应的物流公司出现,发展很快、这些企业发展到一定水平,物流一体化就进人了第三个层次。

西方发达国家在发展第三方物流,实现物流一体化方面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德国、美国、日本等先进国家认为,实现物流一体化,发展第三方物流,关键是具备一支优秀的物流管理队伍。要求管理者必须具备较高的经济学和物流学专业知识和技能精通物流供应链中的每一门学科,整体规划水平和现代管理能力都很强。

第三方物流和物流一体化的理论为中国的国有大中型企业带来一次难得的发展机遇和契机。即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第三方物流运作模式,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效益,加强竞争力。

JOHNTSCHOHL曾经在书里写到“如果你还没有上网,你就会被彻底击垮。”Ocacle资深的副总裁MarkJarvis,也用另一种方法描述了这种局面。“我们的看法很简单。”他说:“你要么上电子商务,要么为商界淘汰。”他说的再对不过了,许多公司,特别那些在以往的10年间创立的公司,通过因特网做他们的业务,而传统的公司已经向电子商务转换,希望乘着电脑网络潮致富,增加销售额,而且提高效率。得克萨斯州达拉斯ICL电子商务服务咨询集团公司副总裁兼总经理DeanWhitlock说:“把购买行为转移到网络上,商家可以消除90%的交易费用。”

电子商务使企业成功的例子很多,比方说通用电气公司(简称CE公司)。

该公司在2000年《财富》杂志所列出的美国最佳公司中是一等的,1999年和1998年也都是如此。然而,这几年CE公司已经作了一些变革。这当然涉及电子商务,当时《财富》杂志说,JackWelch成了电子商务的信徒“并且把CE公司定义在电子商务快车轨道上。

Welch是通用电气公司的执行总裁,多年来在他的办公室甚至连一台个人电脑都没有,虽然在这家公司工作的其他人都有了电脑。然而,当他最终成为电子商务”信徒“后,行动的很快,让电子商务成为这家公司的主要特色。

CE公司的塑胶品牌Polymerland1999年的1月电子商务的每周销售额为1万美元。一年后,一个工作日就达200万美元,而且计划到年底翻倍。同时,这家公司的能源系统也已经启动一个电子商务策略,结果1999年销售额1700万美元,而2000年计划达到15亿到20亿美元。

根据波士顿咨询集团(BCG)的看法,网上购买者有着很高的要求和期待。他们要求一笔交易不到10分钟就办妥;挂通以后对于接待服务他们不想等过3分钟;并且,他们希望商品在一个星期内送达。

最近BCG调查了12000名因特网用户,28%的人回答说:他们终止了在某一个网站的购物,而60%的人说:如果他们在某一个网上商店有过一次反面的经验他们将不在去这家公司的离线商店。然而,BCG还发现,上网时间越长的人网上消费越多。一个上网不到一年的人在1999年消费260美元,而一个上网超过三年的人年均消费达800美元。

这一切无疑都说明电子商务是一个有着巨大潜力和无限机会的市场。而且因特网平衡了竞争场地,给予了小公司与大公司竞争的机会与能力。因为新的销售环境真正并不是由技术推动的;他是由电子服务推动的。

第四章现阶段我国电子商务下的物流

4.1我国电子商务下物流发展的现状及问题

我国物流的发展现状是:物流的各个环节运输、仓储、配送成本很低,包括我国的劳动力成本、物流资源成本、设备成本都远远低于发达国家,但是将整个物流过程综合起来,却大大超过了发达国家,同时,我国的物流服务能力包括运力大于运量,仓储能力闲置,这些都意味着我国在物流的供应链过程发生了巨大的隐形成本,这些隐形成本构成了物流成本的虚增泡沫。加快发展现代物流,就是要利用现代物流的组织、管理方式,挤掉这些泡沫,从而实现物流的速度、安全、可靠、低成本的运行。

目前以物流电子化为特征的现代物流发展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定位在电子物流信息市场以因特网为媒体建立的新型信息系统,它将企业或货主要运输的物流信息及运输公司可调动的车辆信息上网确认后,双方签订运输合同。即货主将要运输的货物的种类,数量及目的地等上网,运输公司将其现有车辆的位置及可承接运输任务的车辆信息通过互联网提供给货主,依据这些信息,双方签订运输合同。从功能来看,主要功能有三个即:信息查询、、竞标,附属功能有行业信息、货物保险、物流跟踪、路状信息、GPS等。这类电子物流理论和实践包括我国的货夏交通在线、56NET、迪辰系统等。国外物流业的重要性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各国都在为发展物流业投入更多的技术力量。日本构筑电子物流信息市场,日本的三大综合商事住友、三井和三菱,2001年正式就共同合作构筑电子物流信息市场达成了合作协议。这一系统的构思思路是将网上的商品电子贸易与物流运输两大项业务同时在互联网上完成,日本凭借本国的先进电子信息技术,捷足先登构筑电子物流信息市场,将对国际物流业产生重大影响,从而在日本国内构筑起第一座最大的电子物流信息市场,以求在日本国内的物流业中发挥主导作用,使日本的物流业电子信息化走在世界前列。美国国家运输交易场(NET)。美国国家运输交易场是一个电子化的运输市场,它利用Internet技术,为货主、第三方物流(APL)公司、运输商提供一个可委托交易的网络。

二是定位在为专业物流企业提供供应链管理的电子物流系统,它的特点是利用电子化的手段,尤其是利用互联网技术来完成物流全过程的协调、控制和管理,实现从网络前端到最终客户端的所有中间过程服务,最显著的特点是各种软件技术与物流服务的融合应用。它能够实现系统之间、企业之间以及资金流、物流、信息流之间的无缝链接,而且这种链接同时还具备预见功能,可以在上下游企业间提供一种透明的可见,帮助企业最大限度地控制和管理库存。同时,由于全面应用了客户关系管理、商业智能、计算机电话集成、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Internet、无线互联技术等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以及配送优化调度、动态监控、智能交通、仓储优化配置等物流管理技术和物流模式,电子物流提供了一套先进的、集成化的物流管理系统,从而为企业建立敏捷的供应链系统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可以想像,每小时处理数万件来自数百个供应商和流向数百个零售商货物信息的基础,是供应链各方之间必须建立电子化的沟通手段。

目前国际上许多著名的专业物流企业都不同程度地应用了这类电子物流系统,如美国联邦快递(UPS)。电子物流服务提供商应根据客户规模的大小提供不同的个性化解决方案,这种方式将有利于服务的多样性以及加强市场的伸缩性。例如,FedEx公司于2000年7月开展了为中小企业客户提供网站建设解决方案的业务,这些网上商店由FedEx进行管理,同时这种前端服务同FedEx的后端服务相连接,提供集成的电子物流服务。

问题有以下的6点:

1、物流观念落后.管理体铡滞后。物流是80年代才传入中国,我国EC只有两三年的发展。这客观上决定了中国EC物流与西方国家的差距,表现在物流观念和管理体制两方面。观念落后导致我国不论是国民经济或企业管理均不重视物流,缺乏规划,投资严重不足,现有的储运被看着是物瘫的全部内容,更谈不上EC物流。体制上,中国物流业仍然是分散的或者称多元的管理方式,涉及到铁道部。交通部、民航局、国内贸易局、外经贸局、能源部、农业部等专业部和国家计委、经贸委等综合部门。由于体制没有理顺,各部门之间分工又有交叉,造成了物流行业管理中存在的条块分割、部门分割、重复建设等种种问。

2、物流设施陈旧。利用率不高。在物流硬件上,物流设施如:物流站、场,物流中心、仓库,物流线路,建筑、公路、铁路、港口等;物流装备如:仓库货架、进出库设备、加工设备、运输设备、装卸机械、包装工具、维护保养工具等都是五六十年代的陈旧建筑,功能单一,无法实现机械化、自动化,且工作效率低下。通讯设备及线路、传真设备、计算机及网络设备等信息技术硬件设施缺乏.跟不上EC物流的要求。此外,由于物流管理跟不上造成使用效率低下,使原本陈旧的物流设施更不能满足EC的需要,如我国仓库的利用率只有50%。

3、物流与电子商务脱节,重EC轻物流。EC时代的来临将使传统的物流与商流、信息流、资金流重新整合,但我国实际却呈现出重商流、轻物流,重硬件、轻软件,重电子、轻商务的倾向。运作的相对独立性,导致传统物流、商流和信息流的运作效率较低,成本居高不下,无法满足现代社会人们对快速、准确、及时的物流服务要求。

4、物流专业化程度低,技术单一。(1)目前许多企业继续搞“大而全”、“小而全”,产供销一体化,仓储、运输一条龙,有的工厂有自己的大型车队,甚至远洋船队,物流专业化程度低;(2)现有物流企业是过去的仓储、运输的简单转行,物流技术单一,专业化的物流企业尚未建立;(3)-由于物流专业化程度低,很难为中外合资或外商独资企业的产品在中国提供综合性物流服务,也很难使社会物流与物流一体化。

5、物流业经营管理低效,缺乏规模效应。我国企业物流经营分散,组织化程度低,横向联合薄弱,物流管理手段落后,没有充分发挥城市的规模效应和整体协同效应。物流时间、物流速度就是例证。(1)物流时间。工业生产中物流所占用时间几乎为整个生产过程的90%。(2)物流速度。全国铁路货运列车的平均技术速度仅为45公里/小时;因散装、集装箱运输技术尚未普及,装卸效率低,铁路货车中转停留时间约5小时。公路运输营运货车平均车日行程仅200公里左右,车辆工作率约60%。城市内运输由于道路面积增长与车辆增长不适应,车辆运输速度不断下降。在一些大城市,平均车速已下降到每小时15公里,严重影响了城市物流效率。

4.2我国电子商务下物流发展的对策

1、提高对发展EC物流的重要性、迫切性的认识。物流是经济发展中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把物流业发展水平作为衡量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以及城市综合服务功能的重要指标之一。要提高对发展物流的认识,需要解决好这样几个问题:一是要认识到新经济中物流对经济的推动作用,物流是第三利润源泉。二是要把物流产业纳入国家及城市发展总体规划。三是要重视物流及相关科学尤其是物流技术的基础研究,为EC物流发展奠定良好的理论和社会基础。四是要树立物流系统化和社会化分工相结合的思想,走EC的发展模式。

2、建立新型的物流经营管理体系。我国物流的发展目标是走社会化、专业化、一体化的道路,这需要改革过去的低效、小规模经营管理的体系。建立新型物流经营管理体系,一是大力发展社会化物流服务体系,支持TPL、城市与区域物流的发展,提高物流的规模化成效。二是充分利用全社会物流设施,鼓励兼并、重组、联合、优先进行技术改造,尽量避免物流设施的重复建设和资源的浪费。三是要发挥物流体系的中介环节作用和基础先导作用,需要根据现代企业制度,组建跨地区、跨部门、跨行业的物流经营公司或集团,发挥规模效益,形成规模优势。四是吸引外资投资物流产业,通过竞争降低经营成本,同时带来先进的技术和经营管理水平,加快产业发展。

3、在物流技术上实现网络化、信息化。物流经营和管理的科技含量是EC物流的立足之本,这主要体现在物流技术的信息化、自动化、网络化上。例如,为了千方百计地满足用户方便、快捷、门到门直达运输需要,运输技术涉及到:标准化的条码技术(BARCODE)以解决数据录入和数据采集的瓶颈问题;电子数据交换技术(EDl)是一种有效的信息管理和处理的手段,它是对供应链上的信息进行运作的有效方法;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可以全天候、连续地为无限多用户提供任何覆盖区域内目标的高精度的三维速度、位置和时间信息;地理信息系统(GIS)能完成车辆路线模型、最短路经模型、网络物流模型、分配集合模型和设施定位模型等功能;射频技术(RF)适用于物料跟踪、运载工具和货架识别等要求接触数据采集和交换的场合。IN-TERNET网上每天大约有3万多人在信息,有多达100万人在此阅读信息,数据流量达数百兆。网络新闻有多达2万种分类信息。如何充分利用INTFR-获取物流信息是一个现实问题,也为物流发展提供了无限商机。

4、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大物流基础设施投入。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额大,投资回收期长。据估算,要构筑预期的运输规模至少需要6500亿元投资,因此应采取多渠道筹集发展资金的措施:一是以政府资金为主导,引导外资、民间资金形成多元化的物流投融资体系。二是借鉴国外的经验,改革物流设施投资的纯现金回报制度,让物流企业低成本运作。三是发行物流建设债券,或者放宽科技含量高的物流公司发行股票并上市的条件,为物流建设筹资。四是要注意充分利用现有的基础设备和其他物质,条件,通过更新改造让其在一段时间内发挥作用。做到新旧兼容。

5、建立完善的法规及配套政策,促进物流持续健康发展。1999年国家经贸委、信息产业部、科技部及与物流有关的相关部委加大了支持和发展物流的力度,这又从政策面反映了中国物流发展的远景及其对电子商务的支持,笔者认为配套政策主要是:(1)加强物流业法制建设,当前可先颁布(物流管理条例),再过度到《物流法》努力实现物流法制化、规范化。(2)物流必须纳入全国、地区、城市发展规划之中,统筹规划,合理布局,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3)限制企业(不论是生产或是流通企业)自建物流服务系统。(4)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制订车柄通行、土地使用、税收、融资等方面的优惠政策,鼓励、支持规模化经营的物流企业发展,对未达到一定规模的单个企业(包括连锁公司)采取不鼓励或限制的政策,如对载运量低、空驶率高的车辆采取多收费等措施加以限制。

6、加强物流专门人才培养和培训。第一,高校应增设物流专业,已有物流专业的要进一步加强井扩大招生名额。第二,条件成熟的高校应招收研究生、博士生。第三,对商贸、运输、仓储、物流配送中心、大型企业等物流企业的近期人才需求,可进行短期强化培训。第四,把引进国外高层次物流专门人才与优秀国内人才送出去培训相结合。培养一大批物流管理和技术人才,吸收、消化国际上先进的物流管理思想和物流实用技术。

结束语

综上所述,电子商务作为网络时代的一种全新的交易模式,相对于传统交易方式是一场革命。但是,电子商务必须有现代化的物流技术的支持,才能体现出其所具有的无可比拟的先进性和优越性,在最大程度上使交易双方得到便利,获得效益。因此,只有大力发展作为电子商务重要组成部分的现代化物流,电子商务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铎电子商务与物流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

2.吴清一物流基础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

3.包健民物流现代化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1997

4.宋玲、电子商务--21世纪的机遇与挑战、电子工业出版社、2000年3月1日

5.中国电子商务前景看好、人民日报、2002.11.20第七版

6.陈志萱、法国上网购物人数增加、经济时报、2002.11.20

7.王莉物流学导论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1997

8.关觉流通,商流物流信息流北京海洋出版社1996

9.娇云起张铎电子商务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1999

10.牛东来张铎电子商务理论与实践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

11.张绪昌丁俊发流通经济学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12.RaviKalakota&MacicaRobinsom、e-Business:RoadmapforSuccess、Addison-wesleyLongmanInc,1999

第7篇:简述电子合同的特征范文

关键词:服务外包;经验;对策

中图分类号:F7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07-0166-04

前言

2000年之后,FDI已经从以制造业外包为主转向服务业外包,服务外包正成为FDI的重要动力,以及促进服务业国际转移的主要形式。究其原因,发达国家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各行各业都力图将成本一降再降。为了保障自身的市场地位,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把经营重心放在其核心业务上,国际服务外包便成为了国际分工的新模式,并且成为跨国企业使用的较为成熟的业务形式。

国际服务外包的快速发展,使得当年的“亚洲穷国”印度,创造了“经济奇迹”,博得了“世界办公室”的美名;爱尔兰一度被称作“欧洲乡村”,发展成“世界IT大国”。对中国来说,把握历史机遇,大力开展服务贸易,转变我国的经济增长方式,提升服务业的国际竞争力,把我国建设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经济强国。

一、国际服务外包的概念及影响因素

(一)国际服务外包的概念、性质及分类

外包,就是把之前自己从事的工作承包给外部的公司去完成的行为,其宗旨为了巩固企业自身的核心竞争力。通过外包,企业保留和巩固了核心业务,从而能够降低成本、提高运营效率和核心竞争力。简而言之,国际服务外包是指公司为了提高核心竞争力、降低成本,将其非核心业务外包给另一个国家的服务提供公司的过程。

首先,国际服务外包作为一种服务贸易具有其特殊性,因为其交易的对象是服务型的业务。其次,对承接外包业务的公司来说,国际服务外包是一种加工贸易。国际服务外包堪称为一种新型的加工贸易,其原因为,传统的加工贸易生产的对象是实实在在的货物,而服务外包生产的对象是没有实体形态的服务。

国际服务外包可分成下面两种类型,其根据是所提供服务的类型不同:其一是信息技术服务外包(ITO),其二是业务流程外包(BPO)。 国际服务外包还可以分为下面三类,其分类依据为外包业务发生的地点不同:第一类是离岸外包,比如微软的母公司把某个产品的研究和开发任务交给中国的其他公司来完成,即将母公司或子公司的业务外包给异国公司来完成。第二类是在岸外包,比如微软的母公司将某个产品的研究和开发任务外包给另外一家美国的设计公司来完成。第三类是离岸内包(offshore insourcing),比如微软的母公司将某个产品的研究和开发任务外包给自己在中国的子公司来完成,即将母公司或子公司的业务外包给异国的子公司来完成。

(二)服务外包发展的影响因素

信息技术的推动,特别是互联网的广泛应用,以及整个世界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环境的改善,促进了服务外包的迅猛发展。服务外包的发展主要受到以下几方面的制约:

1.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为公司的服务外包提供了技术支持,将之前难以实现的交易得以实现。二十多年之前,跨国公司之间主要通过电话、邮件、传真等传统方法进行联系,这类沟通方式不仅价格昂贵,还存在一定的风险。20世纪90年代之后,通信技术尤其是互联网技术发展迅猛,为国际沟通带来了极大便利,甚至连服务都成为贸易的对象,进一步使服务外包成为一种越来越普及的交易方式。

2.服务外包的主要目的是降低经营成本。生产经营规模大、产品门类齐全的企业,从生产到销售一般都需要较高的投入,因此成本就会难以避免地出现偏高,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尴尬的境地。但是通过服务外包这一方式,公司能够精简机构设置,减少不必要的开支。据不完全统计,公司将同质的服务外包给发展中国家,一般可降低65%~70%的成本。因此,为了降低成本,服务外包的运用越来越普及。

3.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企业组织形式也随之不断变化,扁平化组织成为当今时代的潮流,而这一变化也无形中为企业管理增加了难度,以达到精简结构、缩小公司规模、降低公司内部管理难度和增强核心竞争力的目的。

4.近年来,发展中国家经济的硬、软条件持续提升,如互联网等通讯技术的发展、高级人才的批量引进与培养、知识产权保护力度的提高和相关优惠政策的出台等。在以上因素基础上,服务外包得到了长足发展。

二、中国服务外包的发展现状与优劣势

(一)中国服务外包发展现状

自2013年“一带一路”战略提出以来,其对服务外包发展的促进作用已经初步表现出来。相关资料显示,2014年前11个月中国承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服务外包实际收入80.5亿美元,超过总体收入增速的29.2%和离岸收入的24.3%,比上年同期增长31.5%,远远高出平均收入、离岸收入和国内收入增速。

随着2014年我国经济增长速度的减缓,我国服务外包也由快速增长转为常态发展。2015年1月份,我国承接离岸服务外包合同金额48.4亿美元,同比下降5%,执行金额47.5亿美元,同比增长14.8%。美国、欧盟、中国香港和日本为国际服务的主要发包市场。1月份,我国承接美国、欧盟、中国香港和日本的离岸服务外包执行金额分别为13.2亿美元、8.1亿美元、6.2亿美元和3.4亿美元,占执行总额的64.9%。

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服务外包合作保持快速发展。1月份,我国承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服务外包合同金额和执行金额分别为9亿美元和7.3亿美元,同比增长分别为21.8%和32.3%。其中承接东南亚11国的服务外包执行金额3.8亿美元,同比增长19.4%。通过积极开展服务外包业务、促进服务出口,有助于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贸合作。商务部数据显示,1月份,我国企业签订服务外包合同14 440份,合同金额和执行金额分别为92.6亿美元和68.4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3.3%和10.6%。

(二)我国发展服务外包的优势与劣势

我国发展服务外包的竞争优势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我国经济增长速度近年来虽然有所减缓,但在世界范围内来看仍是相当可观,由经济增长带来的巨大市场需求对服务外包公司来说颇具吸引力。其次,我国的通信、交通等基础设施完善,制造业实力雄厚。再次,我国毗邻日韩,文化渊源深厚,而且日韩都是较为发达的服务外包发包国,这就为我国发展服务外包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最后,我国人力资源丰富,价格相对低廉,对国际服务外包公司更具吸引力。

而我国发展服务外包的劣势则有以下几点:首先,我国虽然有数目众多的行业协会,但是与菲律宾或印度的相比较,便会发现我国的行业协会在职能以及规范性等方面存在缺陷,并且与企业的联系不够紧密,因此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其次,我国市场机制还不够完善,行业结构比较松散,某些行业中垄断现象依然存在。再次,我国企业利用外资的规模虽然逐年扩大,但是利用率较低,比如在优化产业结构方面效果并不显著。此外,我国从事服务外包的专业技术人才不足,培养渠道单一,而且高校毕业生并不能直接胜任相关工作,还需要进行二次培训,这无疑会给企业带来额外的费用。最后,虽然我国近年来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不断增强,但较之发达国家还是存在不足,难以为软件等高技术产品提供保障。

三、菲律宾和印度发展服务外包的成功经验

(一)菲律宾服务外包发展的经验

1.电信自由化改革。引进世界先进技术的关键突破口是电信自由化的改革。1993年,菲律宾政府通过政令,使电信网络在全国范围内形成,竞争机制就此引入。1995年,菲律宾政府通过法案提出政府将全力建立和发展一个有一定技术基础、可靠、有效、开放的电信业,能够促进国民经济发展以及提供优质服务。该法案一经实施,电信行业服务价格显著降低,国有电信行业的私有化进一步加深。得益于菲律宾电信业的开发与开放,西门子等许多世界知名企业纷至沓来。短短几年之内,美国在菲律宾的投资骤增,电信自由化在菲律宾收效显著。电信的自由化打破了市场的垄断,电信服务商的质量和数量都大幅提高,基础设施环境基本形成。

2.政府采取的鼓励政策。《1987年外国投资法》和《1991年7042共和国法》是菲律宾对外国投资政策的基本依据。在这两部法律的基础上,菲律宾国家投资署每年都会公布一个“投资优先计划”,通过优惠政策和措施来刺激国内外投资。菲律宾政府对外国投资采取鼓励政策,大力发展商业外包服务和信息产业。外国企业在菲律宾经济特区开展业务,最初的四至八年免税,免税期之后还能继续享受优惠政策,比如营业税低至5%等。菲律宾服务外包能有如此坚实的基础,还要归功于20世纪90年代菲律宾政府出台的一系列自由化、投资和出口政策。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菲律宾的经济区,区内以出口型企业为主,凡是在经济区内开展进出口业务的企业,在进口设备和营业税等方面都能获得优惠减免。这一系列的优惠政策落地以后,菲律宾经济区的投资量骤然增加。

3.菲律宾发展服务外包的竞争优势。菲律宾现在大约有3 000万技术人员,其中商务管理人员12万名、工程师5万人、IT及电脑科学专业人员9万人、注册会计师14万人名;除此之外,菲律宾每年还会有新增加的4万本科毕业生,为各行各业注入新鲜血液。菲律宾政府重视教育,所以其人民都具备较好的文化素质,尤其是半数以上的菲律宾人精通英语,这便使得与外国公司的交流变得容易,也是服务外包从业人员必不可少的软实力。有市场调查表明,菲律宾服务外包从业人员的英语水平获得了世界各国的广泛认可。在菲律宾开展外包业务可以显著降低经营成本,节省部分主要为:其他因素占5%,通讯费10%,培训费15%,基础设施开支20%,工资成分占50%。菲律宾普通劳动力成本略高于印度、印尼,低于亚洲大多数国家,为每月平均300美元;白领雇员平均劳动成本仅为美国的1/4;技术人员的劳动成本大约在500~900美元之间;菲律宾有良好的基础设施,比如大量设备齐全并且租赁价格低廉的办公区,其价格仅为美国、香港、印度等地的1/4。菲律宾地理位置极其优越,其东方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美国,其北方则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都具有可观的市场需求。而且,该地区自古以来都是东西方文化以及商业交流的桥梁,也是现代经济最具发展潜能的地区。

(二)印度服务外包发展状况及成功的经验

1.印度服务外包发展状况。印度是全球最大的服务外包的提供国,它承接了全世界近一半的服务外包市场业务以及一半以上的软件外包市场业务。 相关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印度信息技术业务流程外包服务在岸收入140亿美元,离岸收入497亿美元。 预计到2020年印度的信息技术业务流程外包服务收入将翻两番,达到2 700亿美元。印度服务外包发展呈现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印度服务外包发展增长速度快。服务和软件的出口额逐年增加,2002―2003年度出口额仅90亿美元,2011―2012年度为610亿美元,九年之内提高了6倍多,印度服务外包出口额每年基本都能以30%的速度增长,并且在国际市场一直占有较高的份额。2002―2003年度印度BPO份额占全球的比重为40%,而2006―2007年度上升到47%,2010年达到55%,2011年更是达到了58%。

(2)对国民经济贡献大。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不仅对印度的就业起到了促进作用,还刺激了印度GDP的增长。在2000―2001年度,ITES产业和软件占GDP的比重仅为1.3%。到2011―2012年度,占GDP比重已经达到7% ,ITES产业与软件在印度国民经济中成为中流砥柱。2000―2001年度,BPO和ITO行业工作人员为29万,到2011―2012年,该行业的工作人员达到260万人。2006―2007年,服务外包行业间接创造了约310万个就业机会,2011―2012年增加到850万个。

(3)企业竞争力强。印度的BPO和ITO企业世界闻名,例如Tata和Infosys一直占据着世界服务外包企业前十强的地位。在发展过程中,很多印度的服务外包企业得到了国际性质量认证体系的认可,有着很好的企业形象和口碑。

2.印度服务外包取得成功的经验。丰富的人才资源、完善的园区服务体系、配套的政策,是印度服务外包取得成功的关键所在。

(1)印度的人才培养体系层次分明。由于印度曾是英国的殖民地,所以英语在印度非常普及。目前,印度有近750所专科学校以及260所大学,这些大学在培养管理、商业人才以及信息科技人才上做出了突出贡献。拿软件行业举例,印度大约有600多万专业技术人员从事软件设计、开发、分析、调查等高端业务,里面很多员工都持有硕士以上学位。除此之外,数量庞大的印度裔的企业家和海外学者,在印度外包产业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

(2)服务外包发展的基础是完善的园区服务体系。第一,园区内具有完备的政策体系。印度储备银行在配股、资金使用、处置等方面为外包企业提供多种优惠政策。在税收方面,园区在所得税、进口关税、劳务税、地方税等税种上施行优惠便利政策。第二,园区内具有优良的基础设施。1991年,第一个计算机软件技术园在班加罗尔诞生,到目前为止,印度已建成多个配备优良基础设施的软件园。软件园区培育了一批世界闻名的服务外包企业,为印度软件产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3)配套的政策是外包产业发展的根本保障。印度政府早在1986年就通过相关政策措施,提出了印度发展软件产业的战略目标。比如,再投资部分三年减免,所得税实行五年减免五年减半等优惠政策。根据相有关资料统计显示,在印度开展服务外包业务的企业其经营成本微乎其微,比在中国经营要少三成左右,其成本优势不言自明。此外,印度实行开放政策,对电信等信息行业积极扶持。随着电信业的不断发展,通信技术也不断提高,为印度跨境计算机服务的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印度还不断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完善相关法律 ,使软件外包企业树立了良好的国际信誉。

四、进一步推动我国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深化相关政策

首先,中国应继续扩大境外投资外汇管理改革试点地区范围 ,鼓励国内企业在境外建立营销和研发机构,真正做到“走出去”。其次,可以向服务外包成熟的国家学习,研究并出台促进服务外包出口的鼓励政策,加大信用保险、出口信贷、投融资、进出口和财政税收等方面的扶持力度。再次,制定吸引外商投资、承接国际服务外包业务的战略目标。给予从事服务外包的企业优惠待遇;放宽金融业、电信业等行业的市场准入,吸引国外大型外包公司来中国发包。

(二)加强对信息和知识产权的保护

第一,对知识产权违法行为,应加大处罚力度,才能有效地督促和监管企业对客户知识产权的保护;第二,树立群众信息安全和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第三,对于服务外包的数据保密工作,政府和行业协会应予以高度重视,最好制定明确的规则或法规;第四,大力支持和鼓励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服务外包企业;第五,对保护知识产权的法律和规定进行完善。

(三)打造中国自己的服务外包品牌

鼓励专业化、差异化的发展之路,探索符合区域特征的区域发展道路,整合各种要素和资源,使其产生协同效应;有针对性地做好不同地区服务外包的宣传工作,在发挥地方独特优势的同时,保障与整体品牌战略的一致性;积极与国外企业合作,在合作中扬长避短,展现自身实力,以合作促竞争。

(四)提高我国企业的竞争力

第一,与咨询机构、知名企业或行业协会合作,为并购业务提供专业的建议和咨询。鼓励有实力的服务外包龙头企业“走出去”,参与国外客户或者企业服务部门的并购。为企业建立信用担保、贷款快捷通道,帮助企业便捷融资。第二,引入外国企业直接投资,成立中外合资外包企业,了解世界外包市场的最新动态,借鉴国外先进的管理和经营理念。第三,鼓励有实力的服务提供企业通过兼并、收购等方式做大做强,以达到优势互补、增强实力、整合资源的目的。第四,实力弱、规模小是我国服务外包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我国政府应重视培养龙头企业,提高行业整合速度,培育出有国际竞争力的服务外包机构。

(五)重视人才培养

首先,可以鼓励海外留学生回国创业,引进高级专业人才。其次,服务承接企业以及行业主管机构可以与高校合作,对从业人员进行培训和职业资格认证。将“千百十工程”人才培育计划付诸实践。另外,高职院校以及其他高校应与外包业务企业保持密切联系,以便清楚企业对人才的具体需求,及时调整课程设置以及办学方向,从而培养针对性强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王昌林,陈志昂.我国服务外包人才培养方略[J].理论探索,2012,(1):81-85.

[2] 王习农.服务外包不等于服务业外包――服务外包概念再认识与理论新析[J].国际贸易问题,2012,(8):91-100.

[3] 魏倩.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城市服务外包产业竞争力分析及发展对策研究[D].南京:江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4] 王建军,何平.IT服务外包研究进展及趋势分析[J].管理工程学报,2013,(2):44-53.

[5] 陈启斐,刘志彪.反向服务外包对我国制造业价值链提升的实证分析[J].经济学家,2013,(11):68-75.

[6] 陈庆江.国际服务外包对接包企业技术能力的影响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7] 薛莲.服务外包:制度环境与生产率效应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

[8] 霍光.服务外包的前因及其与企业绩效关系研究[D].沈阳:辽宁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

[9] 裘莹.中国离岸服务外包结构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

[10] 武力超.服务外包研究综述[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4):1-11.

[11] 崔岩,臧新,张秀珍.工业行业中服务外包与制造外包影响因素的比较――基于中国为发包国的实证研究[J].国际贸易问题,

2013,(12):117-125.

第8篇:简述电子合同的特征范文

【关键字】水利工程;护坡施工技术;护坡绿化;施工质量

随着我国水利建设计划的日趋增多,工程建设与生态环境的关系成为整个社会的关注焦点。为创造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环境,堤防工程采用生态植物措施防冲固土,减少水土流失及安全运行提供技术支撑,探索一条经济又可行的堤防生态防护综合技术,在水利工程中显得越来越重要。

一、水利工程中护坡绿化的分析

1.1平铺草皮护坡

平铺草皮护坡就是指通过人工在边坡面铺设天然草皮的防护措施,这也是比较传统的边坡植物防护措施。这一护坡技术比较适合那些边坡高度较低,坡度较缓的各种土质,对那些发生风化的岩层也非常适用。由于平铺草皮护坡具有施工简单和造价较低的特点,其在实践中的应用也相对较多。但是这一技术的应用中国也有一定的缺点,主要是后期的养护工作进展困难,草皮的平铺使其比较容易被水冲走,成活率也不高,所以一般不能实现很好的边坡防护效果。近年来,由于草皮的来源变得紧张,这也使得平铺草皮护坡的作用逐渐受到了限制。

1.2行栽香根草护坡

在水利工程的护坡工程实践中,发现了一种长势挺立比较适合护坡的植物,这就是香根草。经过研究发现香根草长势旺盛,能够在短短的三到四个月内就能长成茂密的活篱笆,由于其根系粗壮且比较发达,能够有效的扎根地下,加之根系的抗拉强度比较大,所以这一植物运用到水利工程的边坡防护工程中,能够起到很好的防护效果。香根草还具有极强的耐旱、耐涝及耐火性,能够在比较贫瘠的土壤上生长,适应能力非常强,所以通过行栽香根革护坡,在水利工程的土质边坡上能够起到很好的防护效果。行栽香根草护坡技术能够充分发挥香根草的优良特征,能够实现边坡稳定性的显著增强,是一种比较理想的边坡固土护坡技术。

1.3人工种草护坡

人工种草护坡是一种比较传统的边坡防护措施,这一方法主要是通过人工的方法在边坡坡面进行草种的简单播撒,这种方法在边坡高度不高和坡度较缓的土质路堑比较适合,在护坡工程的施工中,通过人工种革护坡的方法,能够充分发挥其施工简单和造价低廉的优势,但是在草籽的播撒过程中,还存在撒播不均匀的问题,如果遇到雨水草籽还可能被冲走,这使得种草的成活率比较低等,往往不能实现很理想的边坡防护效果。由于这种方法会造成坡面冲沟现象,加之表土的流失会加害边坡出现病害,给边坡病害的整治和修复工作带来了难点,为此实践中这一技术的应用比较少。

1.4土工网植草护坡

土工网植草护坡是一种复合型的边坡防护措施。这是一种新开发的技术,能够实现坡面加固和植物防护的一体化。这种防护技术能够通过新材料的运用通过特殊的工艺,实现三维立体网的生产,不仅能够实现边坡的加固工作,在播种的初期还能起到一定的防止冲刷、保持土壤的功能,这能够利用植物的生长作用实现坡面的植物覆盖,这样植物与土工网就共同对边坡起到了长期防护和绿化作用。目前,我国国内土工网植草护坡在公路和堤坝边坡防护工程中使用的比较多。

二、水利工程护坡施工技术的分析

护坡指的是为防止边坡受冲刷,在坡面上所做的各种铺砌和栽植的统称,包括各种在坡面上所做的栽植和铺砌,以预防边坡受到冲刷。按照功能划分,护坡分为两种形式:坡面保护和挡土护坡。现浇混凝土护坡能够很好的抵御风浪、预防洪灾且工作过程中的花销较低,整体性较好。现浇混凝土护坡工作过程也有一些不好的地方,比如工作难以控制,工作标准高,工作很难操作,外表不美观等。在堤坝的背水面通常使用混凝土现浇网格护坡的方式,混凝土现浇网格护坡的工作地点大多是斜坡。施工过程中的施工技术一般有以下几种。

2.1齿槽土方开挖、砼浇筑

水利工程的护坡工程中,齿槽土方的开挖一般依测量放样点采用人工开挖和人工修整成型。齿槽砼要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分段施工,可以通过移动式拌合机在堤顶拌制,滑槽下料人仓,插入式振捣器振实,人工抹面压光的方式连续浇筑。在施工中要保证齿槽土方的准确成型,严禁欠挖情形的出现。在齿槽测量施工放样时,要根据坡脚的具体地形,实现齿槽的平顺及顺直,使其走向能够与堤顶外边线保持平行。在齿槽砼施工中,要严格按照相关的技术规范进行,以实现施工结果与设计要求的相符。

2.2生产和铺设混凝土预制块并勾缝

依照施工工期和工程量的要求混凝土预制块的生产应在2个预制场进行, 对采用随浇随拆模的方式进行生产。将放置10d 的混凝土运至工作面砌筑,并依放样桩纵向拉线控制坡比,横向拉线控制平整度,以达到设计要求。砌筑完的预制块经历一场降雨之后,采用MlO 砂浆缝对其平整度进行调整,先洒水再勾缝。首先将预制块润湿,用钢丝将缝隙勾掏干净,用水泥砂浆填充缝隙。勾缝要美观整齐并及时洒水进行养护,应高于一周的养护期,并保持缝线的统一和整齐,并达到以下要求:①预制块外观:表面平整和清洁、棱角分明、统一整齐、尺寸准确;②预制板规格:为正六边形,混凝土标号150;③混凝土预制场管理人员定期检测铜模的尺寸和形状,若没有达到规格标准,则不允许使用没有经过校正的钢模。

2.3砂石铺筑垫层及坡面修整

采用人工拉线进行坡面休整, 使混凝土预制块砌筑的坡面平整度符合规定要求。坡面土料不足的部分用人工填筑补充,同时洒水进行夯实,在和验收条件相符之后,采用筑砂石混合料铺筑,要求达到10cm 的垫层厚度。依据设计应达到以下要求:①在修坡时严格控制坡比,坡面平整度应与规范要求相符;②严格控制砂石垫层的厚度,不准欠填或超填。

三、护坡工程施工质量管理分析

护坡施工要采用科学的质量控制管理方法,才能够确保边坡工程的质量。为了能够保证水利工程的护坡工程的质量,这就要求现场施工人员要严格按照相关的规定进行施工。然而相关的检查人员对于那些违反质量要求的地段要责令其停止进行施工。针对这些不合格的地段,相关的检查人员要进行相关的整改工作,从而能够使地段能够符合的规定。施工质量控制由现场施工员负责,施工员有权对违反质量要求的地段责令停工和停止错误举动,劝阻不听的,现场施工员有权按双方合同有关条款进行处罚。现场施工员对某工序检查后,认为可以验收的,向质量安全科提出申请,由质量安全科组织进行工序复检认为合格后,报监理工程师现场终检。验收不合格,由现场施工员专职质检员负责整改到位,并按相同的程序提出验收申请。

四、结束语

水利工程在国民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起着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为了使堤防工程牢固、生态环境的平衡、水土流失的减少,水利工程施工中需要运用先进的施工技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带来了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特别是水污染开始变得越来越严重。为此探索经济又可行的堤防生态防护综合技术,以实现水利工程中护坡防护工程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张孝文,孟庆峰,王焕等.水利工程中护坡工程的施工技术[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8).

第9篇:简述电子合同的特征范文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中国作为制造大国,也成为全球供应链中紧要的一环。近年来,中国的制造企业在提高自身竞争力方面做出了非常多的努力,其中很大一部分都着力于提升企业的制造信息化水平。企业纷纷进行了相应CAD(Computer Aided Design,计算机辅助设计)/CAM (Computer Aided Manufacturing,计算机辅助制造)/ER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 企业资源计划)等信息系统的配置,生产效率较之从前的传统生产局面已有了很大提高。可以说,这期间国内制造企业完成制造信息化的“第一次革命”。然而,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市场对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LEANManufacturing(精益制造)、MTO(按订单生产)、零库存生产、资源外置、协同生产等等全新的生产及管理理念不断地冲击着企业管理者的大脑——企业已经投入了大量资金及人员用于基础信息平台(CAD/CAM)的建设,也引入了PCS(Process Control System,过程控制系统)、ERP 等先进管理手段,为何生产效率和生产力仍然处于较低水平?在一个完整的信息化制造流程中,每一个环节环环相扣,密不可分。而其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往往被企业忽略掉了,这就是MES(Manufacturing Execution System,制造执行系统)。它用于管理人员实时掌控制造企业最重要的部门——车间的生产情况,可直接与设备联结,有效提高生产过程的可视化程度,实时提供生产中的每一步的信息。这些信息将协助企业提升工厂效能、应对日渐苛刻的生产交货期。这样MES在计划管理层ERP与底层控制PCS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①,其功能如图1-1所示。

本文从MES

第二章 MES在中国的现状及研究意义

第一节 传统的MES(T-MES)

传统的MES可大致分为两大类:专用的MES系统(Point MES) 和整合的MES系统(Integrated MES)。专用的MES是指为解决某个特定领域问题,如车间维护、生产调度而开发的单独应用系统。整合的MES则是针对一特定行业如航空、装配、半导体、食品和卫生等行业而设计,具有一定的通用性。并且逐步加强了与上层事务处理和下层实时控制系统的集成能力。

我国对 MES的研究开发起步较晚,目前主要停留在MES思想、内涵及体系结构方面的研究上,应用系统开发一般局限于 MES单一功能。一些大学和科研院所等单位在国家863计划资助下在 MES理论与应用系统开发方面做了一定的工作。但目前存在着很多问题,例如:(1)可集成性差;(2)缺乏智能性和敏捷性;(3)缺乏非常规信息条件下的科学决策方法。

   由于工厂可能会从不同的软件供应商购买适合自己的MES模块,使得MES系统包括了很多子系统,这些子系统都有各自的处理逻辑,数据库,数据模型和通信机制。为了实现与外部系统的集成,往往采用API技术,OLAP技术和相应的通信机制。其中,外部应用系统的调用和插入使用API的方式,而应用EDI技术和外部环境进行数据交换。

虽然专用的MES能够为某一特定环境提供最好的性能,却常常难以与其它应用集成,整合的MES比专用的MES迈进了一大步,具有一些优点如:单一的逻辑数据库,系统内部具有良好的集成性,统一的数据模型等等。但其整个系统重构性能弱,很难随业务过程的变化而进行功能配置和动态改变。为了解决传统EMS

的不足,可集成MES (Integrated MES,I-MES)逐渐成为人们研究的热点。

第二节 可集成的MES(I-MES)

MES是近10年来在国际上迅速发展、面向车间层的生产管理技术与实时信息系统,它是实施企业敏捷制造战略、实现车间生产敏捷化的基本技术手段。在我国实施的CIMS战略中,车间自动化一直是一个薄弱环节,而实施MES则是提升车间自动化水平的有效途径,因此 MES技术的推广应用可有力促进 CIMS的发展。另一方面,随着CAD/ CAM及 ERP在制造企业的逐步应用,其进一步的信息化需求将迫使企业更多地去考虑在车间层次构建更高效的智能自动化信息系统,发展敏捷化MES无疑是其必由之路,因此 MES在我国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应用前景。

然而,由于国内外现有的 MES技术及系统没有充分考虑车间制造信息中大量存在的不确定性等非常规特点,缺乏在这些非常规信息条件下的科学决策方法,而片面地去追求车间信息的数量或精确性,不仅造成车间信息集成困难和决策效率不高,导致 MES缺乏足够的敏捷性与智能性以适应日益不确定的车间制造环境,而且大大增加了MES的开发和使用成本,严重影响了 MES这一先进的车间生产管理与控制技术在我国的推广应用与普及。因此必须从根本上解决 MES的敏捷化问题,并大大降低 MES的开发与使用成本,有力促进 MES在我国的产业化进程和推广应用。本文提出的应对策略为上述问题的解决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它通过车间信息的有效集成和制造决策过程的智能化来保证车间生产的运行敏捷性,通过可重构和分布式对象技术解决 MES的结构敏捷性,从而从根本上来解决 MES的敏捷化问题,这对我国整个制造工业乃至国民经济的发展、提高我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

第三节 MES的研究意义

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日益增加,信息技术的发展极为迅速,市场环境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顾客驱动已成为市场的主要特征,市场竞争的要素涉及到工控时间、质量、价格、服务和环境。而信息技术的广泛采用,使得以顾客订货和市场需求为轴心的生产活动已可以不受时间和地域的限制,竞争的高科技含量因此大大提高了。面对激烈竞争,企业界的重要对策就时采用将制造技术与信息技术、自动化技术、现代管理技术和系统科学技术有机融合的新一代先进制造技术。虽然大量的先进制造技术运用于企业管理中,但对于一个企业,如果仅仅从生产工厂的视角来分析其在竞争中所处的地位,显然是短视的。即使是最好的MES解决方案,对于整个企业来讲,也不过是提供一个相对狭窄的视角,缺乏在管理层为进行决策支持所需要的生产执行数据的广度和深度。这就启示我们,完整的、能够引导一个企业保持长期的业务利益和价值的企业信息系统,必须是控制、制造执行系统MES和企业规划系统ERP三者协同作用的整合。可惜的是,在人们认识到ERP的重要作用的同时,并不曾给予MES足够的重视,更何况上ERP项目动辄要投资上千万,甚至上亿元。一般中小企业难以承担,即使是大型企业花那么多钱也不是轻而易举的。

M ES是美国管理界90年代提出的新概念。美国先进制造研究机构AMR(Advanced Manufacturing Research)通过对大量企业的调查发现现有的企业生产管理系统普遍由以ERP/MRPII为代表的企业管理软件,以SCADA、HMI为代表的生产过程监控软件和以实现操作过程自动化,支持企业全面集成的MES软件群组成。根据调查结果,AMR于1992年提出的三层的企业集成模型。由于MES强调控制和协调,使现代制造业信息系统不仅有很好的计划系统,而且能使计划落实到实处的执行系统。因此短短几年间MES在国外的企业中迅速推广开来,并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企业认识到只有将数据信息从产品级(基础自动化级)取出,穿过操作控制级,送达管理级,通过连续信息流来实现企业信息全集成才能使企业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随着企业生产模式逐渐向敏捷制造发展,企业业务流程重组(BPR)的实施、企业环境的异构性以及企业间动态联盟的组建等等对MES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MES解决方案难以适应敏捷制造的要求,面向敏捷制造的MES不仅要费用合理更要具有良好的适应性(adaptable),可重构性(reconfigurable),可集成性(integrated),因此,国外许多组织和研究机构开始研究面向敏捷制造的MES。然而,国内对MES概念和应用的研究却不太多,更不说有成熟的软件产品。随着企业计算机应用的不断推广,企业信息化应用水平逐渐提高,企业越来越需要车间执行层的管理信息系统。因此如何深刻理解MES内涵,把握它的发展趋势,在我国企业中开发和应用MES,对于提高企业竞争力,缩小与发达国家企业差距是迫在眉睫的事情,也将是企业信息化水平深层次推进的需要。

当前摆在人们面前的严峻问题是,如何发现企业在实施MES时存在的弊端,并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样对构建我国企业科学的治理结构、提升企业国际竞争力,无疑更具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看来正确认识MES的作用和正确地发挥MES的作用是非常关键的事情。本文将重点放在至今在国内尚未引起足够注意的,但是对企业发展壮大有着重要意义的MES,以期对这个沟通ERP和PCS之间的关键环节给予应有的重视。

第三章 MES的概述

第一节 MES的形成

一、MES的产生背景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伴随着客户对产品需求的多样化,制造企业的生产模式开始由大批量的刚性生产向多品种少批量的柔性生产转变;伴随着计算机网络和大型数据库等信息技术的发展,企业的信息系统也开始从局部的、事后处理方式转向全局的、实时处理方式。其间出现了精良生产、敏捷制造等新的理念和方法;在管理系统软件领域从MRP(Materials Requirements Planning,物料需求计划),到MRPⅡ,直到ERP系统的迅速普及;在过程控制领域,PLC(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s,可编程逻辑控制器), DCS(Distributed Control System,分布式控制系统)得到广泛应用②。

尽管企业信息化的各个领域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在实现信息集成的过程中,仍然会面临信息孤岛和信息断层③所带来的各种问题.例如,在计划过程中无法准确及时的掌握实际生产状态,在生产过程中得不到切实可行的作业计划,车间的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难以跟踪产品的生产过程,不能有效地控制在制品库存,用户无法了解订单的执行状况等等.产生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生产管理系统与生产过程控制系统的相互分离,计划系统和过程控制系统之间的界限模糊,缺乏紧密的联系.针对这种情况,1990年11月,美国的调查咨询公司AMR(Advanced Manufacturing Research,先进制造研究机构)首次提出MES的概念,作为解决企业信息集成问题的解决方案④⑤。

随着企业信息化在理论和实践两个方向上的不断深入,以系统和集成思想为基本哲理的制造业信息化系统的体系已经基本清楚,如图3-1所示⑥,将企业看作一个球体,以企业、生命周期和价值链为坐标,将集成系统所涉及的各种应用分系统放置在球体空间的不同位置,说明各种系统逻辑上的关联关系。整个企业信息化的系统体系中,MES扮演了承上启下,关联上下的重要作用。

图3-1 协同制造管理的应用图

二、MES的发展历史

MES作为生产形态变革的产物,其起源来自工厂的内部需求。为了更好得理解MES的产生背景,我们先回顾一下计算机辅助生产管理系统的演化历史。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MRPII(Management Resource Planning,制造资源计划)在APICS(美国生产与库存管理协会)大力宣传和组织推动下得到了迅速的普及和广泛应用。推广过程中,MRPII也暴露出一些不足之处,如MRPII对预测需求和销售管理不够重视,对车间的大量实时事件与数据不能很好地利用等等。

许多企业认识到,需要其它系统来解决MRPII在这些方面管理薄弱的问题。于是,为了满足销售、预测的需求,产生了DPR(Distribution Resource Planning,分销资源计划)。同样,为了强化车间的执行功能,MES也就应运而生。

传统的MES(Traditional MES,T-MES)大致可分为两大类:1、专用MES系统(Point MES)。它主要是针对某个特定领域的问题而开发的系统,如车间维护、生产监控、有限能力调度等。2、集成MES系统(Integrated MES)。该类系统起初是针对一个特定的、规范化环境而设计的,目前已拓展到许多领域,如航空、装配、半导体、食品和卫生等行业,在功能上它已实现了与上层事务处理和下层实时控制系统的集成。

虽然,专用MES能够为某一特定环境提供最好的性能,却常常难以与其它应用系统集成。专用的MES整个系统重构性能弱,很难随业务过程的变化而进行功能配置和动态改变。集成的MES,比专用MES迈进了一大步,具有很多优点:如单一的逻辑数据库、系统内部具有良好的集成性、统一的数据模型等等。

美国AMR研究小组在分析信息技术的发展和MES应用前景的基础上,提出了可集成MES(Integrated MES,I-MES)这一概念。它将模块化和组件技术应用到MES的系统开发中,是两类传统MES系统的结合。

从表现形式上看,I-MES具有专用MES系统的特点,即I-MES中的部分功能可以作为可重用组件单独销售。同时,它又具有集成MES的特点,即能实现上下两层之间的集成。此外,I-MES还能实现客户化、可重构、可扩展和互操作等特性,能方便地实现不同厂商之间的集成和原有系统的保护以及即插即用(P&P)等功能。

三、MES的定义

美国先 进制造研究机构AMR(Advanced Manufacturing Research)将MES定义为“位于上层计划管理系统与底层工业控制之间的、面向车间层的管理信息系统”,MES为操作人员、管理人员提供计划的执行、跟踪以及所有资源(人、设备、物料、客户需求等方面)的当前状态信息。

制造执行系统协会(Manufacturing Execution System Association,MESA)也给MES做出定义:“MES能通过信息传递,对从订单下达到产品完成整个的生产过程进行优化管理。当工厂里面有实时事件发生时,MES能对此及时做出反应、报告,并用当前的准确数据对它们进行指导和处理。这种对状态变化的迅速响应使得MES能够减少企业内部没有附加值的活动,有效地指导工厂的生产运作过程,从而使其既能提高工厂及时交货能力、改善物料的流通性能,又能提高生产回报率。MES还通过双向的直接通讯在企业内部和整个产品供应链中提供有关产品行为的关键任务信息。”

后者对于MES的定义强调了以下三点:1.MES是对整个车间制造过程的优化,而不是单一解决某个生产瓶颈。2.MES必须提供实时收集生产过程数据的功能,并做出相应的分析和处理。3.MES需要与计划层和控制层进行信息交互,通过企业的连续信息流来实现企业信息集成。

第二节 MES的作用和特点

一、MES的作用

在许多工厂中,全厂管理的功能目前仍然由文件和人工系统进行,通常有经验的人员执掌着工厂生产效益的钥匙。在大多数运行中,人工系统和有经验运行人员的判断总是起着重要作用,图3-2。但是,市场要求产品的品种和数量经常变化,靠人工和经验调整生产显然效率低、反应慢、缺乏竞争力。而且人工系统也不可能适应产品、工艺、技术和用户要求日趋加速的变化。由于生产运行变化如此迅速,MES的信息的及时性要求以分,甚至秒的速度进行反应,此时光靠人恐怕不行。因此,采用MES带来的效益不言而喻,图3-3。

 

图3-2 人工决策

 

图3-3 MES决策

ERP/MRP的环境是以具体事务为基础的。其数据交换系对生产调度、运输安排或对生产计划要求的响应。与此不同的是,控制的决策必须在秒甚至更短的时间内完成,它对生产过程、操作人员,或对材料的操作需求作出响应。显然,实时环境和实时响应的差异影响着绝大多数的具体事务和在控制层的执行。传统的数据流和控制流在ERP与控制层之间存在着巨大的鸿沟。传统的信息管理系统向主管财务的总经理和财务管理负责人报告,居于管理层;而传统的工程生产信息则向负责生产的总经理报告;职责不同,相互之间的沟通不一定能做到及时且细致深入。

与此相反,MES能提供的材料数据是与生产消耗相关的,同时能生成基于精确执行时间的材料供应提前量,这将改善仓储控制。准确的生产模型是与实际测量相对于计划时间表的关系紧紧相连的,因而可用来修正过程模型,而且有助于精确表达生产计划的实时行为。

在当今激烈竞争的世界经济中,要占有“最有价值”的地位,必须使企业具有最好的质量、最佳的客户服务、最低的制造成本、快速响应以及灵活性的特点。而要达到这样的水平,就必须在正确的时间提供正确的信息才可能进行最佳的决策。这就要求不断地对公用的数据库进行改善,同时让每个部门都拥有把数据转化为有用信息的工具。怎么能做到这些呢?唯有MES才能真正向企业提供以上这些功能。

MES系统的基本功能模块包括工序详细调度,资源分配和状态管理,生产单元分配,过程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维护管理,质量管理,文档控制,产品跟踪和清单管理,性能分析和数据采集等,具体如图3-4所示

图3-4 MES功能模块

二、MES的特点

1、适用多样性生产流程,支持多条生产线,提高管理效率,能将各批次的作业有效的在多条生产线上进行排产,提高了管理效率;

2、建立完善的数据库,提供强大的查询功能,信息更完整和更具深度,可随时随地搜集生产线上的所有信息,包括生产线上物料与人员产能、维修等;

3、流水线操作防呆预防错误功能,预先防止部件装配错误和产品生产流程错误,并及时提醒指导操作人员进行改正;

4、线上信息实时正确整合,以利最佳的决策,管理者可随时获得生产线上的实时信息,多样化的报表与图表整合分析,如柏拉图、P-Chart柱形图等,提供管理者在做不同的决策时的有力依据;此外, 报表与Word、Excel等办公软件相结合,使图表的形式更多样化。

5、模块客制化的设计,充分符合企业需求,各模块可专司其功能,又具有整合性,真正达到企业信息流通的目的;模块内功能的复杂或简易程度,完全视企业的本身需求而定;

6、实时监控生产线,品质保证的最佳工具。系统可查询多种维修流程中的情况,实时查询不良原因的代码,使决策者或管理者能够清楚的知道产品缺陷的数量及原因,将这些不良原因作一统计及分析,进一步督促相关作业人员,加强品质管制,如此提高生产效率及品质,为公司创造更高的价值;

7、维修数据的整合分析统计、便于知识管理,系统可以针对不同机种,不同的维修项目做前十项的排行,让维修人员可以有维修依据,且将个人的经验值凭借系统显示。建立一个有系统的维修知识库,提供维修人员维修产品时之有利依据 与参考,节省重复的思维过程,适当运用经验法则,做最经济的资源支出;

8、提供看板可视化管理,看板显示当前工作站的工作目标、完成情况、不良率、差异等信息,也可以显示设定信息,如欢迎词、标语等,管理者能够及时了解现 场的生产、质量情况 ,实现图视生产和管理;

9、系统架构采用Client/Sever架构,将企业生产流程设定存储,当程序需要更改时,只需在服务器端进行修改,而客户端在使用程序时一般不要进行修改,减少系统维护工作。

第四章 MES应用举例——离散制造企业的制造执行系统

第一节 离散制造企业

离散制造企业是指制造企业中的一类企业,其生产过程中基本上没有发生物质改变,只是物料的形状和组合发生改变,即最终产品是由各种物料装配而成,并且产品与所需物料之间有确定的数量比例,如一个产品有多少个部件,一个部件有多少个零件,这些物料不能多也不能少。按通常行业划分属于离散行业的典型行业有机械制造业、汽车制造业、家电制造业等等。

离散制造企业主要是通过对原材料物理性状的改变、组装,成为产品,使其增值。而流程生产行业,主要 是通过对原材料进行混合、分离、粉碎、加热等物理或化学方法,使原材料增值,通常以批量或连续的方式进行生产。在MES需求、应用环境等诸多方面,两者都有较大的差异⑦,在此介绍离散行业的特征。

1、 产品结构。离散制造企业的产品结构,如图4-1所示,可以用“树”的概念进行描述——其最终产品一定是由固定个数的零件或部件组成,一般使用物料清单(BOM)表示这种关系。

 

图4-1 产品结构示例

2、 生产计划管理。离散制造企业主要从事单间、小批量生产,由于难于预测订单的到达时间和批量,同时由于产品的工艺路线经常变更,因此需要良好的计划能力。只要应用得当,离散制造在生产计划系统方面投资所产生的效益可以相当高。

3、 工艺流程。面对订单的离散制造业,其特点是多品种和小批量。因此,生产设备的布置有可能不是按产品而是按照工艺进行布置的。例如,离散制造业往往要按车、铣、刨、磨、钳等工艺过程,或者按照典型工艺过程来安排机床位置。因为每个产品具体的工艺过程都可能不一样,而且可以进行同一种加工工艺的机床有多台,因此,离散制造业需要对所加工的物料进行调度,并且往往中间品需要进行搬运。离散工业企业的原材料主要是固体,产品也为固体形状。因此。存储多为室内仓库或室外露天仓库。

4、 自动化水平。离散制造业企业自动化主要在单位级,例如数控机床、柔性制造系统。由于是离散加工,产品的质量和生产率很大程度依赖于工人的技术水平。因此,离散制造企业一般是人员密集型企业,自动化水平相对较低。

5、 批次管理和跟踪⑧。流程行业的生产工艺过程中,会产生各种协产品、副产品、废品、回流物,对物资的管理需要有严格的批次。例如,制药业中的药品生产过程要求有十分严格的批号记录和跟踪,从原材料、供应商、中间品,以及销售给用户的产品,都需要记录。一旦出现问题,企业可以通过批号反查出是谁的原材料、哪个部门、何时生产的,查出问题所在。而离散制造业一般对这种要求并不十分强调,虽然现在很多离散制造业企业也在逐步完善产品生命周期跟踪管理的能力。

根据以上概况初步了解了离散制造企业的一些基本情况,并以此为基础来进行MES的实际应用。

第二节 公司概况

面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现代化的企业需要现代化的管理,现代化的管理离不开信息化的管理手段。企业信息化被认为是现代企业国际化战略的必由之路,众多企业会首先选择ERP来帮助企业实现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信息化。湖州巨人机电有限公司是一家致力于为中国乃至全球电梯整机业提供精良部件及完美解决方案的专业制造企业,也引进了相应的ERP来经营管理企业,并购买了一批先进的数控机床(如数控液压转塔式多功位冲床、HDS1303NT 数控折弯机、FO-3015 飞行光路激光切割机等等)来加工产品。主要为巨人通力提供电、扶梯公司提供各种部件,还提供精密钣金部件、精美电梯装潢和精良电气产品。随着业务的扩大和发展,相继与昆山通力、无锡中秀、西子奥的斯、讯达等知名企业合作,为其进行部件定制生产及加工服务。虽然有ERP的周密计划和先进的机床进行生产,但是远远不能满足客户提出的各种要求。客户是我们的上帝,失去上帝的信赖,等于失去我们的生命,企业无法生存。更何况现在制造业现在已经不再是一个暴利行业,而是已经进入微利时代,企业如何在这个时代获取更高的利润?这是每个企业所必须面临的问题。

企业一直以来使用金碟的ERP系统来组织生产,合理的计划每一份定单所生产的部件,经过ERP的计划打印出许多流程卡,以流程卡上的物料清单来指导整个车间的工作流程和工作内容,同时作业员在完成一作业时须将日期、人员、生产信息填写在流程卡上,在成品包装前,收集起来,以备日后维修查询之用。这种流程卡的管理方法在一般的电子、家电业中都会实行。这种管理方法虽然有一定的先进性,但离散型企业一般在加工完一道工序会将工件存放在暂存区一待下一工序加工,在这其中回出现流程卡失踪,寻找工件难等问题,导致加工沿后,交货期紧张。为了企业更好的发展,在不断的寻找问题的关键,总结、分析客户所提的要求,结合企业本身运营状况,发现企业虽然在计划层和控制层得到长足的发展,但是在执行层仍然存在无法解决的问题,如下:

1、 出现用户产品投诉的时候,能否根据产品号码追溯这批产品的所有生产过程信息?

2、 能否立即查明它的:原料供应商、操作机台、操作人员、经过的工序、生产时间日期和关键的工艺参数?

3、 同一条生产线需要混合组装多种型号产品的时候,能否自动校验和操作提示以防止工人部件装配错误、产品生产流程错误、产品混装和货品交接错误?

4、 过去12小时之内生产线上出现最多的5种产品缺陷是什么?次品数量各是多少?

5、 目前仓库以及前工序、中工序、后工序线上的每种产品数量各是多少?要分别供应给哪些销售商?何时能够及时交货?

6、 生产线和加工设备有多少时间在生产,多少时间在停转和空转?

7、 影响设备生产潜能的最主要原因是:设备故障?调度失误?材料供应不及时?工人培训不够?还是工艺指标不合理?

8、 能否对产品的质量检测数据自动进行统计和分析,精确区分产品质量的随机波动与异常波动,将质量隐患消灭于萌芽之中?

9、 能否废除人工报表,自动统计每个过程的生产数量、合格率和缺陷代码?

……

面对以上车间管理的典型问题,ERP就难以给出完善的解决手段,这样就出现了ERP系统和现场自动化系统之间管理信息方面的“断层”,对于车间层面的调度和管理要求,它们往往显得束手无策或功能薄弱。企业内部管理的优化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生产过程的信息化和产品的可追溯性,企业提供给客户的产品,我们要非常清楚我们提供客户的是什么样的产品、是什么材料、材料是哪家供应商提供的,产品在生产过中的记录、测试参数等信息。只有知道了这些我们才能有针对性的为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即时发生客户投诉我们也能及时准确地为客户澄清问题,确认影响范围。同时产品生产过程的数据为生产管理决策提供有效的支持,让生产过程的问题及时的暴露、及时地处理,从而有效遏制问题的发生,将产品的质量问题以及生产线的异常状况消灭在萌芽状态。没有信息化管理的生产现场又如一个“黑箱&rd quo;,在生产的现场到底发生了什么,没有一个完整的信息反馈。一条生产线的管理者他所关心的就是他所管辖的范围内发生的问题,或则一个车间的主管他所关心的是这个车间所有生产线的生产进度、质量问题,这些信息的获取他只能通过个线干部的表报反馈或者是电话汇报,如果是一个工厂的主管他所关心的整个工厂的生产进度、任务达成度、产品品质,他获取这些信息的手段又是怎样呢?时效性如何呢?如果管理者不能及时的获取这些信息,就不能及时有效的下达管理指令,这就会制约管理措施的有效实施。正是这个管理的“黑箱”遮住了管理层的眼睛,束缚了管理层的手脚。

恐怕不求新求变是很难适应市场竞争,现在很多企业纷纷选择信息化系统来帮助企业提升竞争力,优化内部管理流程,以实现在微利时代消除企业的内耗来减少制造的成本,为企业赢得更多的利润。在国内制造企业纷纷引入MES现场执行系统,帮助企业打破“黑箱”,打造可视工厂,使生产的过程完全透明化,例如国内知名的夏新电子在2005年的管理优化选择明机逐鹿的MES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之间的竞争已经过度到了管理的竞争,只有靠现代的管理手段才能制造出更好的产品,为客户提供更满意的产品与服务。MES监控产品投入到出货的全部生产过程,记录生产过程产品所使用的材料、设备,产品检测的数据和结果以及产品在每个工序上生产的时间、人员等信息。这些信息的收集经过MES系统加以分析,就能通过系统报表实时呈现生产现场的生产进度、目标达成状况、产品品质状况,以及产的人、机、料的利用状况,这样让整个生产现场完全透明化。企业的管理人员,无论何时身处何地,只要透过Internet就能将生产现场的状况看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身在总部的老板亦能通过MES获取信息运筹帷幄,远在国外的客户当然可以来关心他们的订单进度、产品品质。

为解决车间生产上的“黑箱”问题和达到“可视化”工厂,并根据离散型造业的特点来实施MES,以达到公司长远发展。

第三节 MES实现功能

该MES系统实现了十三个主要的MES功能模块,包括:工厂门户、工序详细调度、WIP资源分配和状态管理、生产单元分配、过程管理、HR人力资源管理、设备维护管理、质量管理、文档管理、产品跟踪、物料清单管理、性能分析和数据采集。

MES不是一个独立的系统,而是整个企业信息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跟企业的ERP等系统都有密切的管理,共同组成整个企业的信息化系统。MES系统各模块的功能简述如下:

1. 工厂门户,供应商、客户、工厂各级管理人员、工人、工程师等均可以在该模块了解到工厂的实时运行信息;

2. WIP资源分配和状态管理: 指导劳动者,机器,工具和物料如何协调的进行生产,并跟踪其现在的工作状态和刚刚完工情况。基于计划和实际产品制造活动来指导工厂的工作流程。这一模块的功能实际上也可由生产单元分配和质量管理来实现。这里是作为一个单独的系统来实现。

3. 生产单元分配:通过生产指令将物料或加工命令送到某一加工单元开始工序或工步的操作。

4. 工序详细调度:定义产品的加工工艺与流程,通过基于有限资源能力的作业排序和调度来优化车间性能。

5. HR人力资源管理:提供按分钟级更新的员工状态信息数据(工时,出勤等),基于人员资历,工作模式,业务需求的变化来指导人员的工作。

6. 维护管理(表4-1): 通过活动监控和指导保证机器和其它资产设备的正常运转以实现工厂的执行目标。

表4-1 设备状态信息表

 

7. 质量管理: 根据工程目标来实时记录,跟踪和分析产品和加工过程的质量,以保证产品的质量控制和确定生产中需要注意的问题。采用QC七大手法、SPC(Statistical Process Control  统计过程控制)对品质进行分析、统计,进而改善品质。

8. 文档管理: 管理和分发与产品,工艺规程,设计,或工作令有关的信息,同时也收集与工作和环境有关的标准信息。

9. 产品跟踪(附件1):通过监视工件在任意时刻的位置和状态来获取每一个产品的历史纪录,该记录向用户提品组及每个最终产品使用情况的可追溯性。

10. 工单管理:对ERP排产后的工单进行实时跟踪与管理,了解其生产进度、品质状况等信息。

11. 性能分析:将实际制造过程测定的结果与过去的历史记录和企业制定的目标以及客户的要求进行比较。其输出的报告或在线显示用以辅能的改进和提高。

12. 产品清单管理:将生产中用到的原材料、半成品的标准用量、供应商、批次等进行管理,再根据实际的用量、供应商、批次等进行比较,为动态库存、JIT供应提供支持。

13. 数据采集:监视,收集和组织来自人员,机器和底层控制操作数据以及工序,物料信息。这些数据可由车间手工录入或由各种自动方式获取。

第四节 MES目标与设计原则

为离散企业定制的制造执行系统,其最主要的目标就是建立和完善生产管理体系,包括根据客户定单、市场预测和内部资源状况来制定生产计划;从整体角度优化、协调生产过程;生产计划的动态调整等等。与此同时,要建立保证质量管理的信息体系,包括在线物料跟踪和质量控制的在线反馈与调整,以及对产品质量零缺陷的追求。以上述两个目标为契机,构建离散企业MES系统可以促进生产方式和管理思路的转变,这将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MES的设计将以软件工程为规范,主要考虑全局性、通用性,既要实现整个生产过程的优化,又要提供标准化、模块化的应用程序框架;同时要以可扩充性、开放性和兼容性为原则,这样在生产能力变动时不至于影响系统功能,还要提供标准、开放的通讯接口以及减少由于开发环境和开发工具的变化带来的影响;在可操作性、可视性和鲁棒性上也要注意,友好而操作简单的界面、监控跟踪的仿真示意图和较强的容错能力都有助于各级用户的使用;最后是必须具备实时性,只有最短的反应时间才能对生产过程进行控制和调整。

第五节 MES信息库设计

 在现代离散企业中流动的信息具有强烈的动态特征且大量冗余信息与缺失信息、信息断裂并存的现象,无论是从现场采集来的生产数据还是从市场获得的定单信息都可能因不能真实体现而对企业造成不可估量的后果,为保证有价值的信息能对企业决策和运作有着正确的指导意义,在离散企业运作系统中要构建好多种信息库,并且不同的信息库具有不同的特点。

物料 信息库(表4-2):企业库存状况和需外部采购或内部调整的物料情况,部分信息与供应商共享;定单信息库(表4-3):定单对产品的要求(材料、质量、数量等)情况,部分信息与合同商共享;产品信息库(表4-4):产品目录和与特定合同商联系的在制品状态,部分信息与分销商/用户共享;基础信息库:企业人员、设备状况,财会数据等企业运营的基础信息,在系统内部按照不同密级使用,还包括部分经常更新的政策、市场等外部信息;生产信息库:生产过程中人员、设备的实时变化情况等动态性要求较高的信息,以及基本不变的工艺路线等生产相关信息,外部不可见。

这些信息库都是关系型数据库,建立信息库将降低车间级计算机的数据负担,同时减少了因数据保存和操作故障而引发的一系列后果。物料、定单、产品信息库可供对应的外部人员进行查询等操作,便于结成与供应商密切的战略伙伴关系。而较稳定的基础信息库为人事、财务、设备方面的日常管理提供极大的方便。生产信息库则是动态性能要求最高的,每时每刻都有大量的流动数据注入其他信息库,因此对它的设计要求也最高。这些信息库常见功能有:报表、保存与备份、恢复与删除,以及口令与权限。

动态的生产信息库中,与数据采集模块相连的部分成为重中之重,实时监控生产过程中的数据采集点、主生产流程的设备运转情况的状态数据采集点,以确保采集的数据可靠而不冗余,充分而不断裂。

第六节 MES实施效果

根据企业现在的生产现状和需求,对MES进行实施后的效果评介,主要是比较MES实施前后的生产现场管理,来展现实施MES后企业无穷的发展潜力。

1、流程卡管理

导入前:

目前企业在生产中没有实行这一制度,在一般的电子、家电业中都会实行流程卡的管理。每一在制品附一流程卡片,作业员完成一制程须将日期、人员、生产信息填写在流程卡上,在成品包装前,收集起来,以备日后维修查询之用。

导入后:

不但能把流程卡管理这一制度建立起来,同时因为系统的大部分生产数据的收集均通过自动化设备,大大加快了数据收集的速度,生产线的效率不但没有降低,反而得到了大大的提高。

2、工单追踪管理

导入前:

利用每日生产表格由生产单位组长填写各工单投入产出,人员出勤等资料,再汇总计算出各指令进度。然而组装生产线流程快速,生产主管永远无法得知各工单目前的进度。

导入后:

每个加工点需刷流程卡序号,计算机可自动计算出其所属工单在各生产单位详细过程及最近状况,主管办公室之计算机可得知全厂一分钟前工单最新状况。如果主管远在国外,只要其能进入MES工厂门户系统,了解整个工厂的工单运行情况变成了弹指之间的事。

3、在制品追踪管理

导入前:

目前企业没有对WIP仓库进行有效的管理,常造成一堆不良品、待修品积压在现场。

导入后:

利用流程卡完整数据,SFCS(shop floor control system  车间控制系统)可追踪每一在制品最新位置、状态,统计整理后,可以依指令,产品或现场区段,追踪在制品分布状况。

4、设备管理

导入前:

不同机种设备时间长短不同,虽然设备多用PLC控制, 但是仍须由人在现场操作,掌握信息不足,无法对设备做有效地利用。

导入后:

透过MES与生产设备联机,可以利用MES直接控制PLC,可以有效掌握设备时间及空间利用。

5、 品质监控管理

导入前:

品质资料由质检部人员输入品质表格中,但因是人工填写,资料有限,而完整的检修资料是填写在流程卡中,数量多,少有工厂输入计算机,因此多是事后整理品质报表作为未来品质改善,但又因数据不完整、不正确, 不容易找到真正原因。

导入后:

检测修护、维修资料全由计算机立即输入,或从测试检测仪器中实时取出数据进行分析,现场可连接品质看板,实时显示最新品质状况,并可做完整详细统计分析,有效找出品质问题。

6、出货管理

导入前:

须利用人工记录那些出货序号,给那一位客户,以做售后服务,也因缺乏实时核对能力,常在出货之机种及数量上发生错误,造成不小的损失。

导入后:

出货同时,输入外箱序号编码,可立即核对,如不符出货条件,可立即告之出货人员。同时把出货信息上传ERP系统。

7、自动化设备整合

导入前:

企业用的数控液压转塔式多功位冲床、HDS1303NT 数控折弯机、FO-3015 飞行光路激光切割机等设备多独立运作,效益不高,设备管理也不佳。

导入后:

将MES与数控液压转塔式多功位冲床、HDS1303NT 数控折弯机、FO-3015 飞行光路激光切割机等整合,可自动得取生产资讯及设备状况。

8、现场物料管理

导入前:

企业每天生产不同规格、不同型号的产品,因离散制造业无法订单到达时间和交货期不同,早生产晚入库,晚生产早入库现象,无法掌握实际生产状况,在制品的不断积压,导致早生产的产品遗漏,常发生补料。

导入后:

MES可以随时掌握最新各指令,各产品组装数量,可以实时计算出现场物料状况,以预做供料准备,有效降低这方面人力及补料现象。

9、售后服务

导入前:

不知其何时出货,很难提供有效的售后服务。客户回修之产品,企业可以方便地找出出货时间、出货客户;但如果想了解该产品在生产时的信息,由于出货没有与生产数据进行整合,要找出其原来的生产信息,须花费相当大的人力。

导入后:

MES提供追踪功能,可以掌握每一成品完整流程卡资料、当时生产现场的状况及出货时间、出货客户,追踪成品在生产中的各种记录,可提供客户完整的售后服务。

10、原料入库管理

如果要进行原料入库方面的管控,MES可以有专门的原材料入库管理模块。只要对原材料进行批号管理。当原材料进行验收时,对其进行入库输入,系统根据其提供的资料,对其按产品、规格进行汇总,同时,系统会与ERP进行接口,将数据写入到ERP的原料库存档中。

11、效益总结

总体上来说,品质得以实时改善提升,制造成本受控,交期缩短;同时由于该 MES系统提供给大客户查询其订单实时进度、订单的详细品质记录,因此大客户认为其是一个数字化的可视化的现代化工厂,能让他们随时随地了解工厂的产能状况、订单生产进度、足够详细的品质记录分析报告,进而给该工厂更多的订单。

第七节 实施MES后的效益分析

基于MES用户的经验,使用MES所带来的效益很可观。相比于其它任何制造软件,MES应该是最具吸引力的:平均减少制 造周期时间45%;一般减少数据输入时间为75%以上;平均减少半成品(WlP)24%:平均减少为交班而准备的纸面工作61%;平均减少引导时间27%.;平均减少纸面工作和设计蓝图所带来的损失56%:平均减少产品缺陷18%。

以上列举的若干统计数据是由国际MESA协会通过调查研究确定的,具有充分的根据。

根据以上数据为依据,实施的MES公司所得效益:

定性                                定量

Ø降低生产周期                       Ø降低20%~25%

Ø减少/消除数据录入时间              Ø降低至25%~60%

Ø提高数据完整性                     Ø提高95%以上

Ø降低库存                           Ø降低10~15%%

Ø减少上述各过程的统计、记录工作     Ø70%的工作量减少

Ø减少适应时间                       Ø试产磨合期降低至原来的10%

Ø减少过失                           Ø减少过失40~55%

Ø责任到个人                         Ø工人绩效提高25%

Ø产品品质在线报告                  Ø产品品质在线报告,实时性提高90%

Ø提供ERP实时和准确的生产数据      Ø变成实时、动态数据刷新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MES软件弥合了企业计划层和生产车间过程控制系统之间的间隔,是制造过程信息集成的纽带。MES通过强调制造过程的整体优化来帮助企业实施完整的闭环生产,同时也为敏捷制造企业的实施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深刻理解MES这一先进的管理思想,把握它的发展趋势,对于如何在我国正确的研究和推广MES应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应用价值。MES对于制造企业的作用已经非常明朗,但人们对MES的认识远远不如ERP、SCM等管理系统。由于认识不清,自然就会导致需求不清楚,也就难以形成一定的市场规模。目前美国的MES发展是已25%速度发展,而国内基本是局部MES功能的发展,具体是一些简单的数据采集,物流管理等,其实这些也属于MES功能的范畴。但随着人们对MES认识的逐步加深,MES在企业中的应用必将会逐步深入。

但现在MES在中国企业的实施状况的确不太尽如人意,致使许多的企业在面对它的时候都有一种“敬而远之”的矛盾心态。既想通过实施MES实现企业新的飞跃,进一步拓展企业的生存发展空间;却又怕MES的实施一旦不成功,企业将陷入一个更加危险的泥潭。

不过也只有敢于吃螃蟹的人,才能获取更大的成功。没有风险就没有收益,真正的有远见卓识的企业家,是一定敢于去面对这种风险的。而选择一个符合企业实际需求的MES产品,选择一个出色的实施团队,也就意味着风险系数的大大降低,成功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从国外的发展趋势看,已经形成了一批MES软件产品和解决方案,出现了一批以MES为核心产品的工业企业管理应用软件公司,而且企业信息技术应用的焦点已经由ERP转向MES,然而MES的标准化仍有大量工作要做。

从国内的发展趋势看,CIMS、MES、ERP等概念都进入中国较早,但只以DCS为代表的底层自动化和以ERP为代表的管理系统普及速度较快,因此,中国工业企业的信息孤岛和缺损环链现象比国外更为突出,也就是对MES层的认识相对落后,但是,确实有一些公司在加快开发中国式的MES产品或应用国外的MES产吕,而且势头较好,同时,在认识观念上由关注ERP到关注MES的转变也已开始。

  从技术角度看,MES的功能正在向控制层和计划层渗透,三层结构的分工可能更模糊。MES功能中的计划排产与执行调度模块(APS)越发突出的推广普及。它应是MES的核心。单一功能的MES产品正在向集成的MES和整体解决方案发展。信息技术领域的分布对象技术(CORBA、DCOM等)标准日臻成熟是MES发展和集成的基础。DCS和ERP的普及和提高进一步推动了MES的发展和推广。

【参考文献】

.

amrresearch.com,1990-06-11.

[2]李铁克. 制造执行系统模型综述与分析. 冶金自动化,2003 (4):1314

[3]余莹. MES,制造业信息化“断层”.北京:中国计算机用户,2003.

[4]Bill Swanton. MES five years later:Prelude to phaseⅢ.

American:AMR report 13725, 1995

[5]中村,正田耕一.MES入门. 日本:工业调查会,2000

[6]李清. CIMS制造执行系统. 中国电力出版社,2007

[7]马万太,戴勇.MES的行业应用.中国计算机用户, 2003 (30): 40~41

[8]王志新. MES应用与新进展.世界仪表与自动化,2004

[9]罗国富,施法中. 制造执行系统及其相关技术研究. 机械制造,2004

[10]于海斌,朱云龙. 可集成的制造执行系统.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2006

[11]张志懔. 国内外制造执行系统(MES)的应用与发展. 自动化博览,2004

[12]李铁克. 制造执行系统模型综述与分析. 冶金自动化,2003

[13]江志斌,胡宗武. 论制造系统模式的新进展. 工业工程管理,2002

[14]彭宇. 制造执行系统(MES)的发展和挑战. 中国工控网,2004

[15]杨剑,贾仁安. 现代制造业生产物流模型研究[J]. 物流技术,2004,(09).

[16]范兴美. 现代制造企业生产物流成本管理研究[J]. 改革与战略,2007,(03).

[17]徐辉. 中国制造企业生产物流发展分析与研究[J]. 江苏商论,2007,(02).

[18]白士强. 制造企业生产物流合理化的研究[J]. 石家庄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报,2004,(02).

[19]Wendy T. Marks Mark N.Frolick.Building customer data warehouses

    for a marketing and service environment[J].Information System

    Management.  Vo1.18,  No.3,  Summer.  2001

[20]March H.  Meyer.  Make plat from innovation drive   enterprise

    growth[J].Research:Technology Management. Vol. 44,  No. 1,  2001.

[21]张峰,王茜.制造执行系统的研究及相关技术实现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1998,19(2):28-30

致 谢

非常感谢各位老师,尤其是经管系的各位老师,在大学期间给了我们一个全新的视野,让我们认识到了自己知识的缺陷和接受新学识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