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当前国内经济现状范文

当前国内经济现状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当前国内经济现状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当前国内经济现状

第1篇:当前国内经济现状范文

从三只靴子现状看,两只已经落了下来。出口增速动辄20%以上的时代已经过去,当前出口增速仅有7%的水平,今后几年基本上会维持在这个水平上。而基础设施投资高峰期是2000年左右,最近几年实际比重在逐步降低。现在面临的第三只靴子――房地产靴子何时落地?只有这只靴子落地了,才能找到未来中国经济增长的底线,否则经济增长压力仍存在。在刘世锦看来,房地产靴子落地估计就在一两年内。当高投资回落到位以后,未来中国经济增速或稳定在6%左右。

“三只靴子落地论”最为核心的是两个问题,一是早几年国内经济高速增长已经不可持续,因此当前经济增长速度向下调整不仅是整个领导层的共识,也是当前国内经济的常态。市场根本就不用认为经济增长没有达到多少速度,就有多少压力。二是未来国内经济增长下行的底部在哪里,什么时候出现?出口及投资已经给出明确的答案,不确定的因素主要在于房地产市场,即房地产靴子在什么时候落下。也就是说,当前正在进行房地产市场周期性调整有多久,其深度又在哪里?刘世锦给的答案是在两年内,但调整的深度则没有答案。

其实,刘世锦“房地产靴子落地”的比喻,给当前的房地产市场一个清楚明确的信号,刘世锦作为国家最高层的经济顾问,这些话不仅是讲给市场听的,也是讲给听的。首先,国内房地产市场的周期性调整,是当前市场发展的一种趋势,是市场力量使然的客观存在,而不是政府对房地产政策的结果。因此,中央政府只会顺应其趋势,而不会由于这种周期性调整再出台政策干预。同时,对于地方政府对这种房地产市场周期性调整人为干扰,中央政府知道这种人为干扰实际上能够起到的作用是十分有限的。地方政府对房地产市场周期性调整的人为干扰之所以得到中央政府的默许,这就是关键所在。

其次,当前国内的房地产市场周期性调整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它并非一蹴而就。既然房地产市场调整是一个过程,那么要确定房地产市场调整在何时完成是相当不容易的。因为,住房作为不动产,没有全国统一的市场,而是分割为无数个不同的市场。不仅现在不同市场的泡沫程度不一样,且不同市场的调整速度也会不一样。这就使得国内不同房地产市场周期性调整的时间、深度等都会不一样。因此,国内不同房地产市场的周期性调整会在多长的时间完成,不同市场的调整深度如何都是相当不确定的。估计这些还得根据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走一步看一步,或房地产靴子何时落地是不确定的,但国内房地产市场的周期性调整不会停下是一定的。

第2篇:当前国内经济现状范文

(1)煤矿企业的经营缺乏科学规划。国内煤矿企业经营一直比较粗放。以山西省为例:在煤炭资源整合前,国内煤矿有许多的小煤矿企业,以乡镇集体所有制为主。这些小煤矿企业的经营处于采矿权人、经营者、投资人处于分离状态,存在着严重的责、权、利不统一的问题。受经营体制问题的影响,煤矿开采出现层层转包、掠夺式开采等严重问题。传统的经营管理模式导致了煤炭资源的极大浪费。另一方面,由于缺乏科学规划,在山西省内开办起了数量不少的煤矿企业。这些企业管理粗放,开采过程大多是采用的原始开采方式。导致国内市场上的煤炭供应量大于社会需求量,导致煤炭市场价格曾持续走低。

(2)国内煤炭市场在政府的主导下正在开展大规模的煤炭资源整合。面对国内混乱的煤矿开采市场,在政府的主导下关闭和淘汰了一批生产设备落后、管理落后的小煤矿企业。在此次资源整合过程,煤矿关率达到30%以上,将年产量9万吨以下的矿井全部淘汰。通过此次煤矿企业的调整,实现了煤炭资源回收率达到60%以上。仅山西省就有1000余座煤矿被关闭,近600座煤矿因无安全生产许可证而被吊销营业执照。到2010年,山西省内年产量30万吨以上煤炭产量占到全省总产量的90%以上。另一方面,国内煤矿企业主要还是以传统的煤矿开采为主,在煤炭深加工方面发展才刚刚开始。煤炭全身是宝,如果能够深加工提炼,煤炭企业的经济效益会大大提升。

(3)新环境要求煤矿企业发展适应低碳经济发展要求。煤矿企业虽然是国家重要的能源生产企业,但煤炭开采和使用过程中会破环矿区生态环境,产生大量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当前全球环境逐渐变暖,温室效应已经影响到人们的生活了。另一方面,虽然国内经济发展迅速但国内的生态环境也被破环的非常严重。重视国内经济转型,实现低碳经济发展是当前国内经济转型的重要方向。新环境下做好煤矿企业低碳经济发展转型是新时代对煤矿企业的新要求。

二、低碳经济视域下煤矿企业发展路径策略

(1)在煤矿企业内部建立一套完善的企业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在低碳经济发展理论指导下,需要对企业的经营建立起评价指标体系。通过该指标体系可以对煤矿企业运营的各个环节做出评估。通过综合评估结果就可以及时掌握企业内部存在的问题或不完善的环节,并有针对性的开展项目改善和优化。因此,建立完善的企业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是实现企业低碳经济发展的关键。企业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是建立在完善的财务分析管理基础上的,通过企业成本分析、企业收益分析等财务管理措施,实现对企业运营管理的有效监控。企业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应包括煤矿企业生产运营的各个环节。明确各个环节的低碳经济指标。

(2)政府要重视煤矿企业节能减排发展的政策扶持支持。煤炭企业节能减排是低碳经济发展的有效实践。但在企业发展实践中,大部分煤矿企业出于短期盈利的考虑,对节能减排的实践积极性并不高。另外,技术革新和设备革新是节能减排发展的关键。但技术革新和设备革新需要企业投入大量的资金。但从目前国内煤矿企业的经营现状来看,许多的煤矿企业还处于经营亏损之中。因此,国内的煤矿企业在技术和设备革新方面存在资金不足的问题。正是这个原因国内煤矿企业一直得不到有效发展。政府在国内经济宏观调控方面发展着重要作用。面对煤矿企业发展的瓶颈问题,政府必须积极出台扶持政策。一方面,鼓励金融机构为煤矿企业提高金融贷款支持。对于节能减排项目的投资,政府可以给予适当的贷款财政补贴。通过金融政策解决煤矿企业转型创新的后顾之忧。另一方面,对煤矿企业的税收政策做适当的调整。通过税收杠杆协调作用,鼓励煤矿企业重视低碳经济发展。最后,低碳经济对企业的规模化、产业化发展要求比较高。

(3)重视资源整合,实现煤矿企业低碳经济发展。煤矿企业的生产过程是一个高能耗、高污染的过程。作为煤矿企业在做好传统产业地能耗发展的基础上,还需要重视资源整合的发展,利用个方面的资源优势实现煤矿企业经营效益的提升。中国加入WTO后,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有了更多的展示机会。煤矿企业可以以矿产资源为依托开展与国外优势企业的合作,建立生产加工贸易企业等等,引进国外先进的低碳先进技术和管理模式服务国内企业。最后,做好专业人才的引入也是有必要的。在企业内部开展低碳经济技术创新也是非常有效的。

三、结束语

第3篇:当前国内经济现状范文

摘要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的发展促进了中国机电产品的出口,中国机电产品已连续16年保持第一大商品地位,自2010年,出口额跃居世界第一,成为第一大机电产品出口国。本文在一些理论研究和前人文献的基础上,建立了一个包括国内经济环境、国际经济环境、FDI、汇率等因素的模型并进行回归分析。总结了中国机电产品出口总额的一些影响因素,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机电出口影响因素

1. 引言

我国机电产品出口贸易从1985年以来,发展迅速。从1995年开始我国的机电产品出口连续十六年保持第一大出口商品的地位。本文运用实证研究方法研究中国机电产品出口贸易的现状和影响,可以了解中国机电行业存在的问题,也可以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促进中国机电行业的进一步发展。

2.中国机电产品出口总额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2.1 中国机电产品出口总额影响因素的假设

在对中国机电产品出口总额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过程中,首先提出模型的一些假设。

假设1:良好的国内经济环境对中国机电产品出口总额有积极影响。

国内经济建设快速平稳发展,2004年GDP同比增长9.5%,综合国力进一步增强,为出口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GDP可作为衡量国内经济环境的计量指标。

假设2:良好的世界经济环境对中国机电产品出口总额有积极影响。

世界经济已经进入新一轮持续增长阶段,国际需求明显增多,为中国机电产品出口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世界经济环境可用中国出口额占世界出口额的比重进行衡量。

假设3:中国机电产品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机电产品出口总额有积极影响。

国际直接投资与商品贸易作为调整资源在国际间分配的直接手段与间接手段,之间的关系是替代还是互补,一直是学术界争论的热点问题。根据先验性研究,中国外商直接投资增加,出口总额也会有所增加。

假设4:汇率下降对中国机电产品出口总额有正面影响

根据通货膨胀率出口换汇成本和国际收支平衡情况,人民币的官方汇率不断下调,汇率杠杆开始对出口产生一定的调节作用。人民币汇率的下降多少对我国出口有些影响。

假设5:有利的制度性因素对中国机电产品出口总额有积极影响

一些制度性因素对中国机电产品出口总额也有一定的影响,如优化机电产品出口结构、调整出口退税率等措施。

2.2模型设定及回归结果分析

2.2.1模型设定

2.2.1.1模型变量选取:

综合上述影响因素以及影响程度,选择以下变量:

(1)国内经济环境:用GDP表示,确定单位为亿元。

(2)世界经济环境:用WEE表示,为一个百分比。

(3)外商直接投资:用FDI表示,确定单位为亿元。

(4)人民币汇率:用R表示使用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美元为100.

假设方程为

2.2.2模型处理

(1)使用SPSS软件对附录中的经预处理的数据建立回归模型:

发现虽然R2=0.986很大,但是完全是GDP的功劳,其他系数均布显著,与经济意义不符。思考其原因,可能是存在了多重共线性。所以,使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出比较重要的因子对机电出口进行解释。

(2)使用SPSS进行因子分析的主成分分析法,可知前两个主成分提取了解释变量99.229%的信息,所以我们提取前两个主成分进行旋转。

(3)重新建立回归模型、检验和修正:

提取主成分之后,很好地处理了多重共线性的问题。而且模型拟合程度很好,F检验的结果也十分显著。

(4)代入实际使用的要素变量得到最终的回归模型:

X1=0.126ZGDP+0.269ZFDI+0.873ZR+1.211ZWEE

X2=0.251ZGDP+0.104ZFDI-1.239ZR-0.866ZWEE

将以上表达式代入

即可得到最终模型。

2.2.3 结果分析

从以上回归结果,我们知道机电产品出口额与国内经济环境、世界经济环境、外商直接投资、汇率等因素均有关。中国GDP对中国机电产品出口总额具有积极影响;其次是中国货物出口额与世界货物出口额指标与中国机电产品出口额的相关性,满足假设条件; FDI对中国机电产品也是正相关的,满足假设3;汇率对中国机电产品出口额的影响也符合假设4。

3.结论及启示

基于以上分析,为了发展机电产品的出口贸易,保持中国机电产品在世界出口中的地位,得到一些启示,并给出如下建议:

(1)继续大力发展经济。GDP综合体现一国的经济实力,反之它对于经济的各个环节又有很大影响,例如出口。所以,大力发展经济,是提高中国机电产品出口的本质途径。

(2)汇率的长期走势反映供求变化和换汇成本。宏观上应该保持货币的基本稳定,本币的长期低估和高估都会造成价格信号失真,不利于出口。

(3)改善投资环境,保持外商直接投资的持续增长。中国应当调整有关利用外资的政策,引导外资投向国家优先发展的产业和区域,鼓励机电产品中的高新技术产品的项目引进,发挥比较优势。

(4)改善与其他国家的贸易环境。中国应通过多种外交手段,在平等互惠的基础上,与其他国家建立友好关系,为产品出口打通道路。

参考文献

[1]中国海关统计月报.2000-2004.

[2]于立新,朴英姬.中国加入WTO与机电产品进出口管理体制改革.经济研究参考.2001(35).

[3]李慧芬.中国机电产品对外贸易发展现状与2003年形势展望.世界机电经贸信息.2003(2.

[4]郑国伟.2003年1-9月机电产品出口高速增长当前需要重视四个问题.机电产品市场.2004(1).

[5]唐海燕.国际贸易学.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01.

[6]郑国伟.机电产品进出口需要关注的三个问题.工程机械.2004-2.

[7]商务部.2005年全年全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前十大类.2006-1-10.

[8]商务部机电司:机电产品出口‘十五’成就.>,2006-l-9.

[9]商务部.全国外贸及机电产品进出口总值表(1985一2004).2005-3-18.

[10]国研网.cn/.

第4篇:当前国内经济现状范文

关键词:统计工作 经济形势 改革

在过去的2008年,是一个多事之年,我国经历了自然灾害和世界金融危机的轮番冲击,经济增速回落,然而我国经济发展的步伐并没有因此而止步,随着社会发展的速度,国内企业统计工作的改革也日益提上日程,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就企业统计工作的改革,本文将予以分析。

一、经济形势介绍

2008年,总体来说,经历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后,我国农业生产形势依旧良好,消费需求增长较快,通胀水平也在进一步回落。但全球经济衰退不可避免,因此对我国的经济发展也有一定的负面影响,世界经济减速导致的全球性需求减少引起我国2009年上半年出口量下降,使得国内低水平生产能力过剩的矛盾突出。为此,我国中央政府适时出台了四万亿的经济刺激计划来扩大内需,在2009年的上半年,国内经济已经呈现回暖的趋势,CPI消费者指数在今年2月份出现负增长,与此同时,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也在逐月下降……这一切都在说明中国政府的经济振兴措施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效,呈现出积极迹象。正因为如此。很多国外的学者和机构都视中国为这场危机的救世主,认为中国的经济将推动全球经济走出经济危机的阴影。

二、目前我国国内企业统计工作现状

对企业来说,统计工作就是通过建立一套合理有效的统计管理模式,准确及时把企业的产、供、销的数据较全面、较具体地反映出来,把感性认识变为一组组供领导和决策者参考的数据,统计工作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在此,在当前的上述的国内经济形势下,本文对国内企业统计工作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1.认识不到位

统计工作存在的诸多问题中,根本的一点就是企业领导对统计工作的认识不够,因此导致企业管理者和统计人员对统计工作的性质认识模糊、并对其重要性了解甚微。很多企业的领导者都认为统计工作只是简单的数据记录和计算,统计数据就是填填数字及报表,对企业的管理和经营决策没有指导和参考作用。

2.统计方法、手段有待改进

在当今的信息化的经济环境中,国内很多企业的统计工作的方法和手段都亟待改进,有的甚至还是改革开放年前的统计方法和手段。例如很多企业的统计工作都是以手工统计为主,未能实现统计方法的信息化。

3.统计指标落后

当前,企业经营者重视的是市场信息、经营质量、经营环境等经济运行质量指标,而政府和行业主管部门统计系统则要求企业上报以经济总量指标为主、经济运行质量指标为辅的指标系统,导致企业管理者对自身企业统计的信息不感兴趣,集中地说明了企业统计指标的落后不科学,不能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

4.统计监督机制缺陷

由于国内企业的管理者对统计工作的认识不足,及对其的重视不够,使得国内企业的统计监督机制存在缺陷或不健全,统计人员与会计人员混用,统计数字经常被随意修改,大大降低了统计工作对企业经营管理的作用,降低统计信息的有用性。

三、企业统计工作改革

为适应经济发展的步伐,需对企业的统计工作做出改革,以面对新的经济形势对企业统计工作提出的挑战,从而更好地为企业管理者服务,提供有用的统计参考信息。

1.转变认识

首先,应该从根本上加强企业管理者及相关人员对统计工作的认识,使其加强对统计工作的重视,要彻底地认识到企业统计工作的重要性和作用。因此企业领导和相关的统计人员则应该多学习现代统计概念,应认识到统计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升企业整体的竞争实力,所以应该转变认识,加大统计工作投资力度。

2.改善统计方法、手段

改善企业统计工作的方法和手段势在必行,企业应该加大对统计工作的投资力度,争取实现统计工作信息化,可根据国际企业的成功经验采用ERP企业资源计划系统来全面根本上改善企业统计方法,能节约时间并能有效提高统计工作效率,从而,更好地为企业领导者管理决策提供统计信息。

3.设置适宜的统计指标体系

企业应该根据经济发展的环境来设置合适的统计指标体系,来综合反映企业的整体运营情况。因此,企业在追求效益的同时。要根据自身的经济情况来量身打造适宜的统计指标体系,适当的时候并可设立专题性指标体系,从而使得指标体系既能反映企业运转情况又能够与政府统计要求相适应。

4.加强统计监督力度

统计工作的监督机制是不可或缺的,其重要性是不可言喻的,企业在对日常统计工作的各方面进行改革的同时,也要对其自身的统计监督机制进行改革和完善,提高统计数据的真实性和统计工作的全面性。

5.人才培养

企业在追求自身发展的同时,应该注重对统计人才的招募和培养,以备不时之需,应该对企业统计人员定期开展培训来提高技能,使其获得了现代化统计概念的同时,又能熟练操作统计工作的现代化工具,从而更好地为企业服务,提升统计信息的准确性。

当前,我国还未能彻底地走出经济危机的负面影响,经济未实现全面复苏阶段,基于此特殊阶段,国内企业统计工作改革的步伐刻不容缓,需要不断地适时改革来促进国内企业统计工作的发展,对企业发展及我国经济发展意义非凡。

参考文献

[1]苗敬毅.对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统计的思考[J].生产力研究.2002

[2]李瑛珊.对统计工作改革的几点思考[J].统计与决策2003

第5篇:当前国内经济现状范文

关键词 石油 进口贸易 现状 问题 措施

地球村的形成,使得全球经济的联系更加的紧密。在新经济时代,我国的发展举世瞩目,社会、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或直接或间接地要求更多的石油资源的供应。我国现有的石油资源勘探、开发力度已经满足不了国内经济持续发展的需求,在不断开发国内新油田资源的同时,我国也在更大地程度上关注国际石油市场。我国汽车、运输等与石油密切相关行业的快速发展拉动了我国大部分的石油需求。长期依赖国际市场,缺乏完善的国内供应体系,长期以往会影响国内的石油安全。

一、我国石油资源进口现状分析

社会、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或直接或间接地要求更多的石油资源的供应。石油资源的供不应求促使我国石油企业在创新发展勘探、开发技术,以求开发出更多石油的同时,也在逐步扩大石油资源的进口量。目前我国石油资源进口不单是原有的进口,还有的就是打井的核心设备及其他的石油技术资源。

1、物资多样化。石油资源的供不应求,在一定程度上说就是原油供不应求。但是仅靠原油进口不能满足国内经济发展的长期需求,也不能保障国内的石油经济安全。从我国油田的勘探、开发现状来说,新的油田区域不断扩大、地质条件更加复杂,需要适应能力更强的配套设备及钻井技术。钻井设备更新速度快、钻井技术多样化,总的来说石油物资进口呈现多样化趋势。

2、进口渠道多样化。物资进口从原来单一化的集中采购转变为小型物资设备自主化采购、大型设备集中采购。小型物资不用集中采购,一方面各石油企业有能力自主采购,另一方面集中采购小型物资设备,显得浪费人力、物力。小型物资像钻进用的钻头等可由单位自主采购,有特殊规定的就按照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大型物资设备,如石油压裂车等则必须由集团集中采购,然后进行供应。

3、在我国十一五规划期间,国家采取一系列措施大幅度调整石油企业进出口现有的政策。国家现有政策大大拓宽了石油企业的进口范围和权限,极大程度的调动了石油企业积极发展的信心与热情。

二、我国石油资源进口贸易中存在的问题

在石油企业物资进口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具体分析如下:

1、管理部门众多。进口贸易一般比较复杂,首先就是因为涉及到的部门很多,进而拉长了审批周期的战线。比如说,进口一套石油生产的前期设备,先有石油单位的二级部门撰写可行性报告,然后再交上级部门批复,报到计划处,局计划处再整理制定总计划书,然后由引进资源领导小组综合平衡资金后报到集团公司。整个申报流程相当繁复,一环紧扣一环,导致效率相对较低,不利于引进工作的有效、顺利进行。

2、进口资源的手续繁多,需要周期长。石油资源设备进口需要先立项准备,若单项设备金额在10万美元之上的先进行招标,需要独家采购的要上报申请。进行招标工作必须要通过中国石油公司制定的公司进行,先撰写招标书,然后严格按照招、投标程序进行,时间约耗费1个月。独家采购的时间较短,在两周左右,还需要与供货商进行交流,然后根据交流情况进行。在谈判后或者中标后,还要根据整套的合同签订手续,还需要3~5天。

3、还没有形成较为完善的石油资源进口的规章制度。相关制度缺乏,导致了各部门分工极不明确,工作容易脱节,扯皮,导致工作效率低下。

三、解决我国石油资源进口贸易中问题的措施

1、建立专人负责制。石油资源进口部门要按照公司化管理程序运行,每一个项目都有专人负责,立项、采购、交货一直到售后服务,都落实到专人,各司其职,各尽其责。改变了原有模式分工不明确导致的一些问题,极大地提高了工作的效率。按照此模式长期运行下去,必定打破传统模式的束缚,形成新的分工合作模式。

2、规范招、投标工作。不能招标的,需要独家采购的,需要上报申请,得到批复后才能进行独家采购,不能够。应该招标选择的就需要招标,根据招标结果进行恰当选择。这些工作必须规范进行,严格按照法定程序进行招、投标工作,严厉处分部门领导插手干预招投标活动,努力招投标工作的公正性。

3、必须简化进口设备资源的手续,提高批复速度。进口资源的手续繁多,需要周期长,这严重影响了进口工作的顺利进行,必须简化审批程序,提高审批效率。

4、我国的石油进口贸易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进行的,因此必须遵循市场的调节,在价值规律的作用下、优化配置社会资源,在市场规律调节性进行合理调整。我国相关的专业公司需要积极走向世界,与国际专业的外贸公司接轨。各部门要专司其职,各尽其责,积极引进竞争机制,遏制行为,有效降低进口贸易成本。

四、总结

社会、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或直接或间接地要求更多的石油资源的供应。我国的石油进口贸易十分活跃,但在国家政策的调整下,外贸形式发生了一定的变化,竞争相对激烈。因此要完善国内石油供应体系,保证国内的石油安全

参考文献:

[1]郭细根;杨兴礼.当前我国石油进口贸易现状及应对措施[J].市场论坛,2006(12).

[2]王亚辉.中国石油贸易研究[J].交通建设与管理,2006(10).

第6篇:当前国内经济现状范文

关键词:金融开放;经济增长;资本账户开放

一、引言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伴随着国际贸易对于国际资本流动的持续推动作用,发达国家以及发展中国家相继推行金融开放政策,以促进本国经济的快速增长。金融开放属于金融自由化理论的对外方面,它主要包括资本账户开放与金融市场开放。其中广义上资本账户开放定义为不对资本跨国交易进行限制或对其采取可能会影响其交易成本的相关措施,而狭义的资本账户开放主要是指取消跨境资本交易的汇兑环节限制,可以理解为允许国际资本和本国资本以直接投资、证券投资和其他投资方式自由进出。而金融市场开放主要是指允许外资金融机构以独资、合资或并购等方式在本国从事银行、证券和保险服务业。

然而伴随着近几年金融危机的频频来袭,各国的资本开放账户是否能够应对大量外资流入可能引起的货币危机,这一疑问同样存在于我国资本账户开放的进程中。因此后危机时代金融开放对于我国经济增长带来的影响可以说是两方面的。以下将从我国目前的资本账户开放进程入手,以及通过对少数国家的经验借鉴,来促进我国金融开放的顺利实施。

二、经济增长下的我国金融开放的进程与发展现状

自改革开放以来,资本积累作为经济增长的关键驱动力,我国中国的金融开放在发展过程中呈现明显的阶段性特征,但关键还是需要看其在生产效率上的提高。我国金融开放的第一阶段是在改革开放后(1979.1.1-2001.12.10),此时同样也是我国金融开放的尝试阶段;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随后国际贸易业务的迅猛发展使金融市场发展进入第二阶段(2001.12.11-2006.12.10),我国加入WTO的过渡期也是国内金融开放的实质性发展阶段;第三阶段(2006.12.11-至今)则是我国金融全面对外开放的实施阶段。在现有的金融开放政策框架下,金融开放有助于我国经济增长。在开放尝试阶段,金融开放使人均GDP年均提高0.028%-0.094%;第二阶段为0.08%-1%;第三阶段为0.06%-0.18%。

由此,金融开放对我国经济的阶段性影响是有两面性的。首先,虽然我国还处于发展中国家行列,但由于我国具有较高的国内储蓄率、长期性资本的流入,以及较好的应对金融危机带来的国内经济的相对稳定性,都进一步推动了我国以吸引长期直接投资为主的金融开放策略的实施,使得我国资本账户开放程度逐步提高,从而获得了经济的持续增长。然而,有可能由于国内自身发展不足,特别是我国金融体系的发展与官方承诺开放的速度和质量不相匹配,导致金融开放的真实水平与官方承诺水平并不协调,这样便会达到抑制国内资本积累同国外成熟技术结合的负效应。倘若问题一直得不到解决,也会导致国内经济抵御金融风险的冲击能力脆弱,给增长带来潜在的威胁。因此如何改善金融开放已经带来的或者可能带来的不良冲击,成为当前中国金融开放研究的重要方面。

三、新兴市场国家金融开放政策的经验借鉴

经济全球化不仅带来了各国间资本的自由流动,同时也使得各国在金融开放政策上逐步成熟起来。尤其是新兴市场国家的开放经验尤其值得深入学习与探讨。

东南亚国家自70年代末、80年代初开始实施金融自由化改革,一批有一批的新兴市场国家开始走出金融开放的第一步,而新加坡作为其中的佼佼者,成为继伦敦、纽约和香港之后的第四大国际金融中心,跻身离岸金融市场的行列。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中,新加坡虽然未能幸免,但凭借其成功的金融开放政策,相比东南亚其他国家和地区,新加坡受到的危机影响最小、处境最佳。总结其能在多次经济危机中依据保持国家金融状况稳定多半归功于其良好的金融开放政策,尤其是以下几方面比较值得借鉴。

1. 重点发展金融业,大力发展离岸金融业务,1968年创立新加坡亚洲美元市场,2013年5月,新加坡开展离岸市场人民币清算服务,成为第三大人民币离岸金融中心。

2. 引进声誉良好且注册资本不少于800新币的外资银行,并建立商业银行竞争机制,在资本充足率、存贷比例等方面实行极其严格的资产负债比例管理,使得呆坏账比例控制在2%-3%。

3. 对于本国金融机构及外资金融机构实行严格的金融监管制度,尤其是银行业务的管理上,例如资本充足率最低设限为12%,但实际中甚至高达20%。

然而相比之下,泰国1997年首发罕见的金融危机,墨西哥1994年也发生严重的经济危机,其多半是泰国与墨西哥的不当的金融开放政策引起的。均由于两国大肆放开对外资的限制,而导致其走上了匆忙的金融自由化道路。过快的经济自由化造成经济实体空虚,从而禁不住丝毫的“泡沫经济”的打击,最终演变为金融危机。

澳大利亚在应对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以及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上,同样在推进金融开放与金融监管方面实现了出乎意料的成功。20世纪80年代初,澳大利亚开始进行金融自由化改革,20多年的改革经验对我国金融开放的进程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1. 实行金融市场全面自由化。以放松管制为自由化改革的主要内容,1980年起,取消存款利率上限,取消金融机构存贷利率,取消外汇管制等金融管制措施,实现金融全面开放。

2. 推进金融监管市场化,1996年,成立金融体系调查组,提高监管效率,实现金融监管体制的严格的管理方式。

四、政策建议

新加坡和澳大利亚的金融开放成功的实践以及泰国、墨西哥过度开放而引起金融危机的教训为我国目前金融开放现状提供了很好的修正蓝本,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启示。

1. 建立审慎的银行业管理体系,加快跨境资本的流动速度。以澳大利亚为蓝本,积极拓展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鼓励国资银行走出国门,以进一步促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银行内部建立可操作的风险管理制度,提高资本质量,有效抵御外来风险。

2. 逐步放开利率,渐进式实现利率市场化,便于根据客户需求选择利率水平,但前提是建立存款保证金制度,从而有助于有效规避和防范金融风险。同时有利于促进国内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不断进行金融创新,改善产品,推进机构的经营改革和发展。

第7篇:当前国内经济现状范文

2008年,总体来说,经历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后,我国农业生产形势依旧良好,消费需求增长较快,通胀水平也在进一步回落。但全球经济衰退不可避免,因此对我国的经济发展也有一定的负面影响,世界经济减速导致的全球性需求减少引起我国2009年上半年出口量下降,使得国内低水平生产能力过剩的矛盾突出。为此,我国中央政府适时出台了四万亿的经济刺激计划来扩大内需,在2009年的上半年,国内经济已经呈现回暖的趋势,CPI消费者指数在今年2月份出现负增长,与此同时,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也在逐月下降……这一切都在说明中国政府的经济振兴措施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效,呈现出积极迹象。论文百事通正因为如此。很多国外的学者和机构都视中国为这场危机的救世主,认为中国的经济将推动全球经济走出经济危机的阴影。

二、目前我国国内企业统计工作现状

对企业来说,统计工作就是通过建立一套合理有效的统计管理模式,准确及时把企业的产、供、销的数据较全面、较具体地反映出来,把感性认识变为一组组供领导和决策者参考的数据,统计工作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在此,在当前的上述的国内经济形势下,本文对国内企业统计工作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1.认识不到位

统计工作存在的诸多问题中,根本的一点就是企业领导对统计工作的认识不够,因此导致企业管理者和统计人员对统计工作的性质认识模糊、并对其重要性了解甚微。很多企业的领导者都认为统计工作只是简单的数据记录和计算,统计数据就是填填数字及报表,对企业的管理和经营决策没有指导和参考作用。

2.统计方法、手段有待改进

在当今的信息化的经济环境中,国内很多企业的统计工作的方法和手段都亟待改进,有的甚至还是改革开放年前的统计方法和手段。例如很多企业的统计工作都是以手工统计为主,未能实现统计方法的信息化。

3.统计指标落后

当前,企业经营者重视的是市场信息、经营质量、经营环境等经济运行质量指标,而政府和行业主管部门统计系统则要求企业上报以经济总量指标为主、经济运行质量指标为辅的指标系统,导致企业管理者对自身企业统计的信息不感兴趣,集中地说明了企业统计指标的落后不科学,不能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

4.统计监督机制缺陷

由于国内企业的管理者对统计工作的认识不足,及对其的重视不够,使得国内企业的统计监督机制存在缺陷或不健全,统计人员与会计人员混用,统计数字经常被随意修改,大大降低了统计工作对企业经营管理的作用,降低统计信息的有用性。

三、企业统计工作改革

为适应经济发展的步伐,需对企业的统计工作做出改革,以面对新的经济形势对企业统计工作提出的挑战,从而更好地为企业管理者服务,提供有用的统计参考信息。

1.转变认识

首先,应该从根本上加强企业管理者及相关人员对统计工作的认识,使其加强对统计工作的重视,要彻底地认识到企业统计工作的重要性和作用。因此企业领导和相关的统计人员则应该多学习现代统计概念,应认识到统计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升企业整体的竞争实力,所以应该转变认识,加大统计工作投资力度。

2.改善统计方法、手段

改善企业统计工作的方法和手段势在必行,企业应该加大对统计工作的投资力度,争取实现统计工作信息化,可根据国际企业的成功经验采用ERP企业资源计划系统来全面根本上改善企业统计方法,能节约时间并能有效提高统计工作效率,从而,更好地为企业领导者管理决策提供统计信息。新晨

3.设置适宜的统计指标体系

企业应该根据经济发展的环境来设置合适的统计指标体系,来综合反映企业的整体运营情况。因此,企业在追求效益的同时。要根据自身的经济情况来量身打造适宜的统计指标体系,适当的时候并可设立专题性指标体系,从而使得指标体系既能反映企业运转情况又能够与政府统计要求相适应。

4.加强统计监督力度

统计工作的监督机制是不可或缺的,其重要性是不可言喻的,企业在对日常统计工作的各方面进行改革的同时,也要对其自身的统计监督机制进行改革和完善,提高统计数据的真实性和统计工作的全面性。

5.人才培养

企业在追求自身发展的同时,应该注重对统计人才的招募和培养,以备不时之需,应该对企业统计人员定期开展培训来提高技能,使其获得了现代化统计概念的同时,又能熟练操作统计工作的现代化工具,从而更好地为企业服务,提升统计信息的准确性。

当前,我国还未能彻底地走出经济危机的负面影响,经济未实现全面复苏阶段,基于此特殊阶段,国内企业统计工作改革的步伐刻不容缓,需要不断地适时改革来促进国内企业统计工作的发展,对企业发展及我国经济发展意义非凡。

参考文献:

[1]苗敬毅.对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统计的思考[J].生产力研究.2002

[2]李瑛珊.对统计工作改革的几点思考[J].统计与决策2003

第8篇:当前国内经济现状范文

一、国内上市公司财务分析现状分析

国内的财务分析的相关理论对于西方经济市场当中关于上市公司财务分析的相关研究有所借鉴,包括进行基于资产负债表的报表分析与杜邦分析模型,当前的现金流量分析与综合评价分析,这些理论都是西方世界主要使用的财务分析手段。这些方法促使国内经济模式能够更快跟上国际的步伐,尤其是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上市公司能够更加方便地与世界接轨。而且,国内的上市公司进行财务分析需要基于自身特点,还要结合国内资本的绩效评价,这些都能够符合国内基本国情。

二、国内上市公司财务分析的改进措施

(一)强化财务报表分析与目标理论研究

对于财务报表的分析部分进行强化,改革财务报表的基础分析方法。当前的财务报表意在既能够使得决策起到作用,还能够兼顾经济责任,能够对于有相关利益者进行有用会计信息的提供,也能够使得当前的上市公司尽到自己该尽的责任,履行自己的义务。财务报表的首要目的是要保护公司的基本利益,同时还要顾全与公司相关的利益人的财务信息需要。

(二)深入落实三大财务报表的财务报表研究

事实上,进行财务报表的分析主要是进行损益表、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的分析,这些表格的基本内容是对于公司的财务情况进行统计,主要内容是进行资产统计,财务报表的主要项目是公司的已得收益、资产使用、资金营运等,公司的财务人员要对于这几项财务展开表述、确认、披露。进行财务报告的分析要顾及用户的需要,对于用户需要的关于公司的竞争力、发展趋势以及相关风险的信息进行表明。特别要关注财务披露当中可以进行财务弹性、投资报酬、变现能力的信息公示。 如果可以的话,要参考英国的相关模式,于损益表的下端加入关于统计出的得利与损失数额的信息。而且还要把企业进行业务分类,也就是划分出非重点业务与重点业务,确保会计信息可以将企业的发展趋势展现出来,变得更有价值。对于重点业务与非重点业务,要使用不同的计量属性。

(三)提升财务报告信息披露的充分性

当下国内的很多关于财务的法律制度都存在漏洞,包括财务分析当中信息披露的有关制度,其并没有规定重大事件信息披露的具体要求,对于一定要披露的财务信息和商业秘密之间没有明确的规定,很多条例都需要进一步的完善与修正。基于当前国内的具体情况,要对于会计制度进行完善,对于会计信息披露的可操作性与充分性进行提升,这是十分重要的。在财务制度当中关于信息披露部分,审计制度是十分关键的监督制度,相关部门一定要基于注册会计师法进行审计制度的详细制定,对于国内审计领域进行充分完善。而且,在进行相关法律的制定时一定要协调好相关制度。

(四)改变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滞后性

在当下信息技术广泛应用的时代,财务报告以纸质的方式进行传递一定会被网络传递替代,进行上市公司数据库的建立,那么相关人员就能够使用网络技术进行查看,还能够利用计算机进行信息处理,快速高效地得到相关信息。对于信息的制作,一定要利用音像与图形,使得信息能够更加直观、易于理解,也能够更加生动形象。进行上市公司数据库的构建,并且将数据库连接网络,将数据库的相关信息上传,使得上市公司能够对财务进行更好地管理,提升财务报告分析过程当中对于信息披露的及时性,改变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十分滞后的现状。

第9篇:当前国内经济现状范文

关键词:新常态;民间投资;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27-000-02

一、新常态下中国民间投资的现状

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增速放缓,作为国民经济重要组成部分的民间投资,现状更是不容乐观。2015年上半年,民间投资同比增长2.8%,比2014年下滑了6.2个百分点,2016年1-5月同比增长3.9%,增速不到2015年同期的1/3。2016年民间投资占全国固定资产投资的62%,比2015年同期降低3.4个百分点,以上数据显示新常态下,我国民间投资呈现出“断崖式”下滑的趋势[1]。

从行业来看,民间投资下滑幅度最大的为制造业等传统行业。制造业一直是民间投资的主要领域,今年上半年下滑趋势明显。2016年1-7月,制造业民间投资只增长了2.1%,比2015年同期降低了8.2个百分点。从区域来看,全国范围内只有重庆等个别区域出现了大幅度的逆势增长,其他地区的民间投资基本都是下滑状态,中部地区民间投资是下滑速度最快的,西部地区的增速为全国最低水平。2016年1-7月,东部地区民间投资增长7.1 %,相比2015年同期降低了4.1个百分点;中部地区民间投资增长5.6%,相比2015年同期降低了10.2个百分点;西部地区民间投资只增长了1.3%,相比2015年同期降低了3.7个百分点[2]。种种数据表明,我国民间投资已陷入危机,不得不引起重视。

二、新常态下中国民间投资下滑的原因

1.缺乏对经济新常态的正确认识

经济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增速放缓,面对国内经济下行压力、金融危机和国际唱衰中国经济舆论的“三期叠加”,每当国内经济出现风吹草动时,国际机构就会断言中国经济“硬着陆”,渲染中国经济面临的风险和挑战,民间资本对中国经济信心有所动摇。而且,在产业结构上,约为80%的民间投资都集中在制造业,在新常态背景下,制造业正处于调整阶段,利润微薄,因此民间投资需要减少投资。相比实体经济的萧条,房地产行业火热,大量的民间投资进入房地产领域,一些民间投资到海外寻求发展,以上原因都导致民间投资下滑[3]。

2.民间融资渠道变窄

2014年,我国经济增速降到近24年来最低水平,GDP增长为7.4%。在这种经济增速放缓的新常态背景下,央行通过货币政策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2014年年底至2016年3月,央行六次降准降息,三次“双降”,这就代表着资金存入银行的收益减少了,因此更多资金流向了实体经济,例如服务业、房地产、股市行业将最为受益。

在上述背景下,正规金融机构对于信贷指标的要求很高,一般说来,民营企业在财务制度管理、信贷度上相比大型国有企业而言有较大差距,在向正规金融机构贷款时受到诸多限制,面临融资难问题。但是为了保证资金链完整,民营企业必须满足日益增长的融资需求,因此只能向信贷指标要求相比正规金融机构较低的民间金融市场寻求援助,而民间金融市场鱼龙混杂,2014年以来,我国民间资本运作出现了大量的“非法集资”、“跑路”案例,很多将资金投入民间理财公司的个人损失了大量资金,甚至有的家破人亡,这使得民间资本的风险偏好逐渐降低,民间金融渠道因此更加变窄[4]。

3.垄断因素导致民间投资领域受限

当前,民间投资相比政府投资而言,在投资领域受到的制约因素仍然较多,尽管我国鼓励民间投资在竞争性领域发展,但是市场准入对于民间投资设置了很多的投资门槛,有些行业甚至可以允许外资投入,却将民间投资拒之门外。虽然我们国家的法律法规并没有对民间投资门槛设定过多的条条框框,但是即使没有明确的法律禁止和限制的行业,民间投资仍然很难进入,很多垄断因素导致民间投资处于竞争的不利位置,面临严重的不公平竞争。这种不公平待遇主要表现在垄断和半垄断行业,如电力、通信、交通等行业,这些行业为了保护部门利益而拒绝或者为难民间投资加入,甚至非本行业的国有企业也很难插足。以上垄断因素的存在很大程度上压榨了民间投资的存在和发展空间。

4.政府投资对民间投资的挤入挤出效应

“挤出效应”指的是政府投资增加从而减少了民间投资的现象,主要原因包括政府发行了大量国债,导致利率上升,或者增加了竞争有限信贷资金的力度,从而减少了民间投资行为。挤出效应可以部分或者完全抵消政府扩张性财政支出效应。“挤入效应”指的是通过增加政府投资提高国民收入,从而使投资环境得到优化,进而带动民间投资的增长。当前,我国政府出台了相关政策文件以促进增长民间投资,但是,民间投资仍然面临着审批难、成本高等问题。2016年上半年政府投资达到15%,高出全国9%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个百分点,高出民间投资增长12.2个百分点。所以,当前阶段,我国政府投资对民间投资的还是“挤出效应”较多,这也是导致民间投资下滑的原因[5]。

三、新常态下中国促进民间投资的必要性

一些经济界的权威人士认为,民间投资下滑是目前国内经济的第一风险点[5-6]。如果民间投资持续下滑将会为中国经济未来发展带来严重困难。近年来,民间投资每年创造60%左右的国内生产总值,80%左右的社会就业,超过50%的财政税收。一旦民间投资继续下滑将会造成中国经济增速放缓,财政税收持续减少,将会有更多的人失业,而过高的失业率会带来社会保障、社会稳定等诸多问题。此外,民间投资持续下滑会使得我国大力倡导的第三产业、新能源产业、养老健康产业、教育产业等等缺乏资金注入,无法实现经济产业结构转型,对中国经济的稳健和谐发展将造成一定影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最终难以实现。

当前,我国民间投资效率日渐提升,在全国投资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2016年1-6月份,民间投总规模为15.88万亿元,占全国投资(不含农户)的比重61.5%,成为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如果积极采取措施促进民间投资,将会为中国经济注入强心剂,获得新的经济增长点。一旦获得足够的民间投资,各项产业项目就能启动,而这之后将为民间投资带来无限的商机,从而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带动大量人员就业,增加税收,扩大内需等等,这些作用都对拉动中国经济增长起到不可估量的影响,因此,促进民间投资势在必行。

四、新常态下中国促进民间投资的对策

1.加强政策落实,增强民间投资信心

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增长模式不同于以往超高速粗放式增长,更要求高质量化,中国企业要转变思路,做好新常态下发展现代化高新技术企业的思想准备,以经济新常态增长模式思考中国经济。各级政府要坚定对我国经济发展的信心,做好新常态下民营企业发展指导工作,号召广大民营企业家深刻领会关于我国经济发展“四个没有变”的判断,坚定对民间投资发展的信心,认识到我国经济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的良好发展态势。各级政府部门要增强民间投资信心,加强政策落实,保障民营企业家的合法权益,营造平等公平透明的的经济发展环境。各级政府要建立新型“亲”“清”政商关系,通过一心一意对企业服务、解决难题来帮助企业发展,同时也要做到自身清清白白、不贪不占。只有当民营企业家看到政府诚意后才能对投资提高信心。同时,企业家自身也要不断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积极创新,助推经济升级发展。

2.消除融资歧视,拓宽融资渠道

民间投资面临的最棘手问题就是融资难,因此必须要畅通民间融资渠道,促进民间资金转化为投资。因此,要建设多层次的资本市场和银行体系,拓宽融资渠道。首先,要减少金融管制,支持和引导民间非正规金融机构向中小商业银行发展,提供民间储蓄向投资转化的平台。其次,要完善多层次的信用担保体系。民间投资因资信度相比国有企业较低而融资困难,再加上缺少担保机构更加剧了融资难问题。因此,要创建多层次担保体系,引导民间投资、银行、保险公司、政府共同参与民间担保体系,通过市场化运作来为民间投资担保[6]。

3.放宽行业准入,打破垄断行业限制

首先,要降低民间投资准入门槛,拓宽民间投资渠道,消除民间投资行政壁垒,要进一步改革行业垄断现状,拓宽改革范围和层次,支持和鼓励民间投资进入垄断、半垄断行业,例如能源、电信、铁路、社会事业、市政公用设施领域。为进一步打破行政性壁垒,可以进行民间持股、拆分、重组,进而让民间投资获得更多投资机会。其次,政府投资要推出一般性竞争领域,将投资空间让位于民间投资,政府必须合理控制国债发行规模和投向,避免政府投资不断扩张对民间投资产生“挤出效应”,要提升民间投资的待遇,促进待遇平等化,让民营企业和其他所有制企业在财税、土地、审批等方面得到公平待遇。此外,要鼓励民间投资走出国门参与国际竞争,在国际平台得到进一步发展。

4.简政放权释放市场活力

首先,要简化政府行政审批程序,更多地放权于市场,释放市场活力。截至2016年,取消下放国务院部门行政审批事项618项,取消中央指定地方实施行政审批事项230项,清理规范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303项,进一步推动了企业发展,释放了市场经济活力。其次,要加强政府对市场的监管,通过法律法规制约市场不良行为,确保其健康有序运行,严惩一些违法行为,严禁扰乱市场正常秩序,严禁侵犯消费者权益。政府要对市场的准入、交易等行为制定规则,各级政府监管市场行为,违反准则必将受到法律和经济的处罚[7]。

5.明确政府投资方向,改善政府投资内部结构

按照十精神要求,要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到决定性作用,政府起到基础性作用。政府要转变职能定位,更好地为企业服务,要明确政府投资方向,改善政府投资内部结构,减少对一般性竞争企业项目的投资,集中大量的政府资金投资于基础设施、公共项目等薄弱环节,大力扶持重要的战略性、基础性项目,包括三农建设、社会事业、少数民族发展、节能环保、科技创新、经济适用房等民生工程,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时兴.政府投资对民间投资挤入与挤出效应的实证研究:基于1980-2010年的中国数据[J].中国软科学,2014(10):169-176.

[2]高铁梅.计量经济分析方法与建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

[3]李扬.失衡与再平衡[J].国际金融研究,2014(3):3-6.

[4]刘忠敏,马树才,陈素琼.我国政府支出和公共投资对私人投资的效应分析[J].经济问题,2013(3):10-14.

[5]帅雯君,董秀良,胡淳.我国财政支出挤入挤出效应的动态时间路径分析:基于MS-VECM的实证检验[J].财经研究,2013(9):19-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