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如何培养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核心竞争力;企业;市场
据统计资料显示,中国企业平均寿命8年,民营企业平均寿命3.5年,而世界500强企业的平均寿命40年左右。为什么我国的企业如此短命呢?缺乏核心竞争力是其中的一个主要原因。培养和增强核心竞争力是企业“长寿”的唯一法则。总结世界著名“寿星”企业的长寿秘诀,几乎无一不是因其拥有强大的核心竞争力而在市场中“永葆青春”的。
一、企业培育核心竞争力的宏观背景
1990年,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帕拉哈德和哈默正式发表了“TheCoreCompetenceoftheCorporation”一文。文章在比较美国GTE公司和日本NEC公司10年发展道路后明确指出:NEC之所以获得长期的竞争优势,其奥秘在于NEC远见卓识地培养了组织的核心竞争力。随后,核心竞争力成为欧美企业界和管理学界的讨论热点。为什么核心竞争力一提出就引起这么大的反响?就目前我国企业发展形势来说,核心竞争力之所以引起重视,主要基于以下原因:
1.市场环境的变化。首先,20多年经济改革取得了重大成就,国家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国内市场供求格局发生根本变化。按可比价格计算,2000年GDP是1980年的6倍以上,2005年GDP总量超过18.2万亿元,2006年前三季度GDP增长10.7%。市场由短缺经济变为过剩经济,卖方市场变为买方市场。因此企业面临的是一个供过于求的市场。其次,国内竞争优势消失,需要企业实施核心竞争力战略。在经济全球一体化影响下,随着政府保护壁垒一个个被打破,诸如地方保护、廉价资源、劳动力等过去中国的竞争优势正在逐步消失,中国企业整体管理水平低下的矛盾越来越突出。面对国外企业的竞争压力,我国企业如何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在国际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面对严峻和复杂的竞争环境,我国企业不仅要关注外部环境变化给企业带来的机会和挑战,更要眼睛向内,发现和积累企业自身独特的资源优势,形成有别于其它企业,为本企业所特有的超常竞争能力,即实施企业核心竞争力战略。
2.企业长远发展的必然选择。(1)我国企业经过长期的发展,已经形成一大批国内名牌企业,它们有条件、有能力采取核心竞争力战略。从战略竞争的层次来看,我国的企业已经较好地掌握了初级层次的竞争策略,比如数量、质量、价格、服务等,并已经基本上形成了企业成长的内在动力机制和战略设计,在企业内部管理、企业文化建设等方面都拥有了自己的特色和相当的水平,取得了颇具潜力的竞争优势。现在的问题是如何适应未来高层次的战略竞争,如何培育、发展和提高企业在较大范围和深层次上的成长能力。核心竞争力是实现上述目标的战略选择。(2)国有经济大发展。国有经济结构布局得到优化,国有资本继续向重点行业、大型重点企业积聚。国有企业战略性改组取得成效,通过兼并、联合、重组,在石油、石化、电力、电信、航空、冶金、军工等行业组建了一批具有战略意义的大企业集团。大中型国有企业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稳步推进。因此国有企业的竞争实力显著增强。同时,国有和民营不再是各自发展,而是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竞争发展的态势。(3)民营经济大发展。民营经济走过了26年,经历了从小渐大、从弱到强、与时俱进的发展历程。26年来民营经济作为改革开放后成长起来的新生事物,得到了长足发展,现在,中小企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已超过60%,从业人员占城镇从业人员的70%,投资占全社会投资的比重也超过了50%,并已经成为国家税收和对外投资的生力军。有人如此形容民营企业的“发家史”:“第一代老板是靠胆子,第二代老板是靠路子,第三代老板是靠票子,第四代老板则是靠脑子”。“靠脑子”,也就是民营企业必须提高素质,重视科技,重视人才。
3.企业面临的挑战。一是经济国际化的挑战。我国在2001年加入WTO,已经形成了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随着5年的过渡期结束,企业面临进一步参与国际竞争的机遇和挑战。如何遵循国际惯例和规则,在国际范围内进行资源的配置和资本的运作,挑战国际市场,这是企业必须面对的。二是新经济的挑战。中国经济增长方式面临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化,从传统的经济方式向知识经济、信息经济的转化。由于我国企业起步晚,科技含量底,如何应对这一转化,也向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随着经济竞争环境的改变和市场条件的日益完善,企业面临着产品、技术、品牌、文化、管理、市场、人才等各方面的竞争,如何在市场中立足并获得发展,取得竞争优势,成为企业最关心的问题。核心竞争力的打造正因此而提出。
二、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提出与特征
1.核心竞争力的提出。1990年,帕拉哈德和哈默在“TheCoreCompetenceoftheCorporation”一文中,对美国GTE公司和日本NEC公司的发展模式进行了比较研究。1980年,GTE的销售额是99.8亿美元,净现金流17.3亿美元,而NEC仅38亿美元的销售额;可是到了1988年,NEC的销售额达到了218.9亿美元,远远高于164.6亿美元的GTE公司。文章通过分析研究,发现:NEC之所以获得长期的竞争优势,其奥秘在于NEC远见卓识地培养了组织的核心竞争力。帕拉哈德和哈默认为,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达到“一组先进的技术的和谐组合”,而“先进技术”不仅仅是企业所掌握的科学(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技术本身,而且还包括企业经营管理能力、企业文化的渗透力和感染力,是上述三者以一定方式结合起来的能力结构,主要表现为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反应能力、生产制造能力、市场营销能力、连带服务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等。企业就像一棵大树,树干和主要分枝是核心产品;小的树枝是经营单位;树叶、花朵、果实是最终产品;提供抚育、营养和稳定性的根系则是核心竞争力。
2.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特征。核心竞争力作为获取企业优势的“引擎”,必然有它自身的特点:(1)价值性。核心能力应当有利于企业效率的提高,能够使企业在创造价值和降低成本方面比竞争对手更优秀。核心竞争力能实现用户所看重的核心价值。企业核心竞争力能为用户提供超过其他企业的更多的使用价值,能够更好地、更全面地满足用户需要,同时能使企业比竞争对手有更高的劳动效率和更低的产品成本,从而取得更高而且长期的经济效益,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2)异质性(难以模仿性或不可仿制性)。一个企业拥有的核心竞争力应该是企业独一无二的,即其它企业所不具有的(至少暂时不具备),而且是不可模仿的和难以替代的,这是企业成功的关键因素。核心竞争力的异质性决定了企业之间的异质性和效率差异性。(3)延展性或叠加性。核心竞争力具有很强的“溢出效应”(spill—over),企业能够从核心竞争力延伸出一系列新产品和新的服务。也就是说,它必须为各种产品或服务提供支持,一旦企业建立了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能使相关的技术领域和新的创新大获收益。因为在生产实践中企业可将核心竞争力组合到不同的创新中构建新的创造和发展的基础,继而在某一领域建立起自己的竞争优势,不断地推出创新成果。(4)相互关联性。核心竞争力是一组技能和技术的集合体,而非单个分散的技能或技术。核心竞争力是许多不同单位或个人相互作用产生的,它的载体是整个企业,而不是企业的某个部门。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必然是企业整体优化的结果。(5)核心竞争力是不断演化的。如果外部环境发生剧变或管理不善,企业在某阶段的核心竞争力到后阶段会贬值成一般能力或流失。核心竞争力也有从产生、成长、壮大直到衰亡的生命周期。经过一段时间,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特别是最终产品、核心产品、核心技术会随着市场竞争加剧和科学(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技术发展而逐渐失去竞争优势,甚至被淘汰。因此,企业必须不停地根据产业发展方向、管理发展的趋势以及企业自身资源的储存状况,适时实现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高。核心竞争力需要及时保护和创新。三、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与提升
(一)理解核心竞争力的几个误区
误区一:核心产品是核心竞争力。对于核心竞争力的理解有很大的差异,最为明显的就是相当多的企业总是把企业的核心产品和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混为一谈。对于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要有一个系统的理解,不能以企业在某一方面暂时的优势作为核心竞争力,更不能以某一个优势的产品作为核心竞争力。任何一个企业都可以培养自己的核心技术,也可以在核心技术的基础上发展核心的产品,进而形成自己的核心业务。但是,都不足以形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误区二:技术是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必须是一个企业能够长期获得竞争优势的能力,它是一个企业能够基业长青的关键因素。技术、人才及管理只能是企业在某段时期内的相对竞争优势而已,真正能够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因素才有可能作为核心竞争力。例如IBM,在它的100多年的发展史上,不乏导致企业灭亡的生存危机,而每一次它都能“侥幸”生存下来,以至发展成为当今的世界500强。如果一定要说技术是它的核心竞争力,那也要加上“不断使顾客满意”的技术才可能成为它的核心竞争力,在技术的后面是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在指导着。正如一个民族如何才能在世界民族之林长存,只有“民族精神”才可能使其永存不朽。
误区三:核心竞争力等同于企业一般能力。企业的竞争力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得以存续和发展所应具备的一般,是企业的相对优势,企业的资源、知识和技术等只要具有一定优势都可以形成竞争力,如营销竞争能力、品牌竞争能力、研发竞争能力、经营管理的竞争能力等。对企业而言,竞争力只存在程度的差别,而不存在有无的问题。而企业核心竞争力是指处于企业核心地位,具有独特优势和领先优势,使竞争对手在一个较长时期难以超越的竞争力。
(二)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途径
1.引入战略管理。将企业放在自由竞争的市场中进行分析对比,找出自己的强项和弱项,扬长避短。全面盘点企业要素,对产品、品牌、技术、服务、品质、成本、企业文化、人才资源等逐一进行分析,做出专业化的分析和精确求实的分析报告。以战略的眼光看待企业的发展,制定长远规划和战略目标。核心竞争力是支撑企业长久竞争优势的基础性能力,因而也是战略性能力,它必须与企业长期战略相一致。因此企业要在培育核心竞争力时,进行战略定位和规划,这是制胜的前提。
2.制度创新与技术创新。核心竞争力是成长在良好的企业制度土壤之中的,企业搞不活和竞争力不强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企业制度的束缚和制约,特别是法人治理结构不健全、组织和管理不对称等,使得企业无力或无暇顾及和增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技术创新是核心竞争力的关键。现代企业制度体现的是企业资源配置的高效性,而这种高效率能否充分发挥,主要依靠核心技术和技术创新。加强技术创新,必须增加研发资金的投入,切实使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在这一点上,我国企业与国外企业存在很大的差距,如IBM公司1996年用于网络软件开发的投资高达42亿美元,相当于我国当年所有企业的科研开发经费总和,而这仅是其科研开发经费的1/4;又如德国西门子公司1996年的研发投入为81亿马克,占其当年销售额的8.1%。
3.全面塑造企业文化。优秀的企业之所以优秀,是因为独特的企业文化把它们与其他企业区分开来。核心竞争力与企业文化唇齿相依,不可分割,没有文化的竞争力不是核心竞争力,不和企业文化相联系的竞争力不具备创新性和成长性,是没有前途的。例如浙江的民营企业之所以有很大的发展,因为浙江企业主都有两板精神:“白天当老板,晚上睡地板”;有越过“千山万水”、经过“千难万险”、想过“千方百计”、吃过“千辛万苦”、说尽“千言万语”的“五千精神”。再如2004年6月在香港上市的蒙牛乳业,其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在于其特有的蒙牛文化。其精髓是98%法则:品牌的98%是文化;经营的98%是人性;资源的98%是整合;矛盾的98%是误会。蒙牛成长的三大法宝是:用文化凝聚人心;用制度驾驭人性;用品牌成就人生。
4.加强培训,提高员工队伍素质。无论在什么情况下,没有素质过硬、敬业奉献的员工队伍和企业团队,是没有竞争力的。21世纪是人才的世纪,谁掌握了优秀的人才资源,谁就拥有了竞争力和实力。
(三)提升核心竞争力的策略
1.采取长短结合、软硬结合的基本策略培育核心竞争能力。企业应将培养和巩固核心竞争能力贯穿于企业总体发展战略之中,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短期计划和长期计划。在硬技术创新条件不具备的情况下,可以先从软技术创新着手(如核心营销能力、组织能力等),同时积极创造条件,积累技术资源,开发本专业领域的核心技术。软硬结合、长短结合,逐步培养自己的核心竞争能力。
关键词:核心竞争力;人才;人力资源
中图分类号:F2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01-0055-02
一、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概念和内容
企业核心竞争力(The core competence of the corporation)最早是由两位美国战略管理专家帕拉哈德(C.K.Prahalad)和哈默(Gary Hamel)1990年在哈佛商业评论上提出来的。他们认为随着世界的发展变化和全球经济一体化加强,企业间的竞争会逐渐加剧,产品的生命周期也会相应缩短,企业的成功不再归功于偶然的产品开发或灵机一动的市场战略,而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外在表现。帕拉哈德和哈默在《企业核心竞争力》一文中,对企业核心竞争力做以下定义: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组织中的集合性知识(Collective learning),特别是关于如何协调多样化经营技术和有机结合多种技术流的知识。也就是说:“在一组织内部经过整合了的知识和技能,尤其是关于怎样协调多种生产技能和整合不同技术的知识和技能”,很明显,知识与技能不是核心竞争力,只有协调和整合知识与技能的知识与技能才是真正的核心竞争力。他们还认为“就短期而言,企业产品的质量和性能决定了企业的竞争力,但长期而言,起决定作用的是造就和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核心竞争力做为衡量企业成功重要指标,正是因为核心竞争力(Core competence)是指某一组织内部一系列互补的技能和知识的结合,它具有使一项或多项业务达到竞争领域一流水平、具有明显优势能力。进一步讲,就是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形成的不易被竞争对手效仿的能带来超额利润的独特的能力。它是企业在生产经营、新产品研发、售后的服务等一系列营销过程和各种决策中形成的、具有自己独特优势的技术、文化、人才、资源或机制等所决定的巨大的资本能量和经营实力。核心竞争力主要包括核心技术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对外影响能力和应变能力,其本质内涵是让消费者得到其真正好于、高于竞争对手的不可替代的,独具有的价值、产品、服务和文化。其中创新是企业核心竞争力形成的灵魂,主导产品或服务是企业核心竞争力形成的精髓。核心竞争力是企业获得长期稳定的竞争优势的基础。
二、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成要素和特征
企业是由一系列生产要素有机组合而成的,当企业能够比竞争对手更好地使用这些要素完成某项工作时,企业就已经拥有了一定的竞争优势,就拥有了企业生存发展、创造剩余价值的核心能力。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实质就是企业有效使用这些生产要素的能力,即企业管理层如何利用企业间的差异化竞争优势,比竞争对手既快速又低成本地将遍布于企业内部的各种技术和生产能力、技巧等诸多生产要素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核心竞争力的构成要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1.企业的人力资本: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知识与资本同样重要,甚至是知识雇佣资本。企业是否拥有别人无法模仿的,具有独创性的核心竞争力,决定了企业能否在市场竞争中胜出,并持续不断地提高企业的整体素质。而作为知识和技能“承载者”的人力资源则代表了企业所拥有的专门知识、技术和能力的总合。虽然企业的科技能力和知识是无形的,但代表企业知识、技术和能力水平人力资源却是真实存在的,而且还能够加以管理、培训和开发。因此人力资源管理对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建立和提升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2.核心技术:核心技术包括虽然公开但受法律保护的专利技术和其他一系列的保密的技术。核心竞争力在本质上是企业通过对各种技术、技能和知识进行整合而获得的使企业长期稳定、持续的竞争优势。拥有自己的核心技术是企业获得核心竞争力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因此至关重要的是企业拥有持久保持和获得核心技术的能力。
3.企业信誉:信誉是拥有私人信息的交易方对没有私人信息的交易方的一种承诺。在产品市场上,信誉是卖者对买者作出的不卖假冒伪劣产品的承诺,在资本市场上,信誉是企业家、经营者对投资者(股东、债权人)作出的不滥用资金的承诺。这种承诺通常不具有法律上的可执行性,但如果卖者、企业家不履行这种承诺,就要失去买者的光顾或投资者的青睐,会给卖者或企业家带来巨大损失。
4.营销技术:营销技术即企业通过高效的产品、价格、促销和营销渠道整合向顾客提供满足其个性化需求的产品和劳务。营销技术既取决于企业人力资本和经验的积累,技术手段和营销信息系统的应用也起到了基础性作用。
三、如何打造和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
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力量源泉,企业只有把核心竞争力与经营战略的选择联系起来,才能获得长久的竞争力优势,这也是核心竞争力的延展性与生命力的所在。构建核心竞争力是一个企业保持长期竞争优势的根本战略。企业必须对本行业关注、持续投入、苦心经营、认真分析经营环境。现状、前景、内部独特能力等,开展多元化经营,把核心竞争力延伸到力所能及的范围,最终在各个领域取得成功。
从企业内部途经构建和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
第一,树立企业核心竞争力战略观念。企业以高层管理到基层的每位员工,都应该认知企业核心竞争力战略在市场上竞争,特别是国际竞争中的作用,重视和关心企业核心竞争的培养。
第二,强化、扩大企业的专业化经营。企业必须利用自我优势,集中企业资源从事某一领域的专业代经营。在这一过程中逐步形成自己在经营管理、技术、产品、销售、服务等诸多方面与同行的差异,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可以提高消费者特殊双用的技术、方式、方法等,而这些很有可能构成公司以后核心竞争力的重要要素。
第三,加强技术创新。现代企业制度体现的是企事业资源配置的高效性,而这种高效率能否充分发挥主要是领先核心技术和技术创新。企业应该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对专有技术和关键技术进行研究开发、改造,并进一步提高和巩固,以形成自有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
从企业外部途径构建体系和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
第一,建立知识联盟体系。知识联盟有助于一个企业学习另一个企业的专业能力,有助于企业间专业能力优势互补,创造新的交叉知识。
第二,企业兼并。企业兼能使企业迅速扩大规模,快速进入其他竞争力领域,通过兼并重新整合内部资源,构造新的经营格局,调整产业结构与产品结构,构建新的经营机制,从而达到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市场竞争力的目的。
第三,稳固顾客群体。顾客群体越多,其忠诚度就越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就越强大,就越能经久不衰。
四、企业核心人才能力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
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力量之源泉,是企业长期保持竞争优势的根本战略。而核心人才是企业创造财富的动力之源泉,企业之间的竞争在很大程度上是人才的竞争,不夸张地说,核心人才影响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同时,核心人才是企业发展成功的灵魂,他们虽然只占企业员工的少数部分,但却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很关键的作用,因为他们是企业很重要核心的岗位与研发项目的核心,往往决定着企业的发展与走向。
企业核心竞争力由诸多要素构成:企业经济实力、国际水平、政府干预度、投融资能力、基础设施、企业管理、技术能力、人力资源等。企业的核心资产包括人才、核心能力、核心技术、核心产品等在内的核心因素,其中高素质的核心人才是核心资产的核心。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之核心能力是全部核心资产的综合运用和反映,是企业多方面技能、互补性资产的核心。企业核心能力是形成核心技术和核心产品的关键,而核心人才是形成核心能力的关键。
企业核心竞争力虽然由诸多因素组成,但其中起根本作用的还是人的因素,无论是要树立品牌也好,搞技术创新也罢,搞管理也行,都不能抛开人的因素而言其他。我们强调人的因素,并不是说某个人能为企业营造核心竞争力,而是说核心人才。企业制定适当的核心人才战略,最终能综合企业各方面因素,形成自己独特的核心竞争力。因此企业核心人才能力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
五、结语
企业核心竞争力是在企业长时间发展过程中形成的,蕴涵于企业内质中的,企业独有的,能为企业带来价值性的,支撑企业过去、将来和未来竞争的优势,并使企业长时间内在竞争环境中能取得主动的核心能力。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力量之源泉,是企业长期保持竞争优势的根本战略。企业核心人才能力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
参考文献:
[1] 帕拉哈德(C.K.Prahalad),哈默(Gary Hamel).企业的核心竞争力[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1990.
[2] 唐纳德・索尔.如何才是公司核心竞争力[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01.
[3] 徐芳,王云昌.企业核心能力培养与人力资源管理[J].人力资源杂志,2002,(4).
[4] 姜国祥.核心竞争力[M].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2004.
[5] 周三多,陈传明.管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关键词:竞争力;科技;人才;发展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23-0136-02
0 引言
培养电力企业的核心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核心竞争力是电力企业所拥有的独特性的获取利润、谋求生存、持续发展的能力,是企业独特拥有的能为消费者带来特殊效用、使企业在某一市场上长期具有竞争优势的内在能力资源,是建立在企业核心资源的基础之上,企业的智力、技术、产品、管理、文化的综合优势在市场上的反映。一个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打败对手,就要不断创新,寻求自己的发展之路,培养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1 电力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性
电力企业核心竞争力是电力企业在所从事的行业中自身拥有的占优势地位的资源和能力,它是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主要因素,是企业持续处于不败之地的关键所在,保持企业的竞争力是电力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重要问题。企业以更好的生存和取得成功为目的尽力培养建立核心能力分析了解市场环境和消费者的变化,并通过各种战略方式的选择和实施,使自己拥有核心竞争力并使其壮大起来,才能获得长足发展。
当前我国大部分电力企业没有形成核心竞争力,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现状中电力企业综合实力不强,产品质量相对较差,技术创新能力不高,人员素质偏低等问题大量存在,政府保护和垄断主义使得某些电力企业看似强大,实则经不起市场的淘汰机制,难以与世界真正的强手较量,在中国加入WTO,在市场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企业必须培养并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2 电力企业竞争力不强的原因
随着现代经济的迅猛发展,电力企业的生存环境一步步恶化,竞争也变的越来越激烈,许多中小型电力企业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渐渐的销声匿迹,其失败的主要原因为电力企业的竞争力不强。电力企业竞争力不强的主要原因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企业管理混乱,执行力不强 很多企业高层布置的任务只是形式上交待给下级去做,对工作的完成进度不重视,或检查工作时前紧后松,甚至交待之后不再过问。久而久之工作人员养成自由懒散的性格,对工作不够重视,认为可做可不做。管理者在工作中宽以待己,严于律人,没有起到很好的表率工作,给工作人员造成负面的反抗情绪,给工作的执行带来阻碍。另外管理者出台管理制度时不严谨。没有经过认真的论证就仓促出台,经常性的朝令 夕改,让员工无所适从。最后导致有了好的制度、规定出台时也得不到有效的执行。
2.2 缺乏人才 人才是企业的第一资源,其自身最显著的特征是主动性、创造性、独立性。这些特质都是电力企业长远发展至关重要的因素。有些企业为了眼前的利益,不愿高薪聘请人才或花成本培养人才导致工作中没有新理念、新思路、新制度、新模式、新方法,技术越来越落后,达不到市场需求,最终被淘汰。
2.3 电力企业营销观念、市场调研意识落后 从营销观念看,处于不同的市场环境中,电力企业应有不同的营销导向。在供求大体平衡的市场环境中,电力企业营销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在供过于求的买方市场环境中,企业营销则以市场竞争为导向。市场需求导向和市场竞争导向的区别在于:前者只看到市场新的需求,而后者不仅看到了需求,而且更多地看到了竞争对手,全面分析自己在竞争中所处优劣势电力企业。很多电力企业主要停留在市场需求导向阶段,当某一新的市场需求产生或新兴行业形成时,便会一哄而上,导致重复投资。另外很多电力企业只重视产品出来后的广告宣传和推销,对现代营销战略中的市场调研对电力企业竞争力的作用认识不足,不能客观的根据竞争对手的实力来调整投资方案。
2.4 盲目资本扩张,进入多元化经营的误区 多元化经营是电力企业为了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长期稳定经营,发挥其资本雄厚、市场开发力强的优势,通过纵向扩充经营品种,横向扩展经营领域,达到优势互补、技术关联、风险分散效果的一种经营模式。许多电力企业为了扩展势力,选择并不熟悉的其它行业一起经营,甚至喧宾夺主,放弃主业,对多元化理论的认识和理解只停留在表层。这样非但不能使资源得到最大化的利用和整合,还会使资源分散,战线拉长,管理失控,核心竞争力大减。
3 培养电力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核心竞争力对电力企业的现实生存和长远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是保持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源泉,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如何培养核心竞争力是我们必须要解决的问题。核心竞争力的培育、维护和提升不是一蹴而就的,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电力企业要想在市场竞争中保持持续的优势,就要不断审视自己和竞争对手,不断学习和创新,不断培育、维护和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据此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关键词:地方文脉;旅游产业;核心竞争力;提升
引言
区域旅游产业如何在日益竞争激烈的环境中获得一席之地就成为了各地区发展旅游业需要考虑的至关重要的问题,而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考虑的是如何提升旅游产业核心竞争力。旅游产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和培养已经成为区域旅游保持竞争优势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1] 一般学者们研究区域旅游产业核心竞争力都是以竞争优势理论、迈克波特的“国家钻石”模型对旅游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影响因素、影响水平以及产业集群化与产业族群对旅游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影响上。固然这些影响因素的研究很关键,但总体来看这些研究主要是从浅层面对旅游产业竞争力的外在表现进行客观的分析和描述,忽略了隐藏在这些影响因素之后的关键因素“地方文脉”的作用。本文正是基于此,分析了地方文脉与旅游产业核心竞争力提升的关系,探讨“地方文脉”在区域旅游产业核心竞争力培育和提升的作用。
一 地方文脉
地方文脉是指旅游地所在地域的地理背景,包括地质、地貌、气候、土壤、水文等自然环境特征,也包括当地的历史、社会、经济、文化等人文地理特征,因而是一种综合性的、地域性的自然地理基础、历史文化传统和社会心理积淀的四维时空组合。[2-3]文脉是指一个区域的社会文化氛围和社会文化脉承,即社会人文脉络。[4]在旅游区水平上,文脉是由自然景观、文化景观的“绮交”而体现的旅游区文化形象,它“脉注”在旅游区,体现文化主题或者说文化精神,给旅游者以特有的文化感受。一个旅游区的文化主题与精神一致就形成了文脉。[5]
二 旅游产业核心竞争力
以旅游资源为内核形成的旅游吸引物是旅游产业竞争力的核心。[6]核心竞争力是反映一个产业的整体素质和发展潜能的重要指标。旅游产业核心竞争力是指在政府主导下旅游产业、企业依靠自身独特的资源(包括旅游资源、旅游设施、旅游人力资源、旅游服务、区位条件等),经过努力而培育创造的独特的竞争能量和优势。[7]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旅游产业核心竞争力构成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要素上:一、资源是形成旅游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内因,是形成竞争能量和优势的主要来源;二、旅游核心企业是旅游产业核心竞争力形成的主要操作主体;三、旅游产业核心竞争力最终的表现形式为旅游产品的竞争力;四、政府在旅游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中起到辅助作用;五、旅游产业核心竞争力需要创造和培养。其中最主要的要素当属资源、旅游产品、旅游核心企业三个方面。
三 基于地方文脉的旅游产业核心竞争力提升分析
(一)地方文脉与旅游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关系研究
对地方文脉对区域旅游产业核心竞争力提升作用的探讨,必然要分析地方文脉与旅游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关系,即地方文脉是如何介入到旅游产业核心竞争力之中。从第二节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区域旅游产业核心竞争力由以下几个主要因素构成:资源、旅游产品、旅游核心企业竞争力、政府的主导和对旅游产业的培育等,其中最核心的就是资源,最有效的载体就是旅游产品,由资源转化我产品和服务又离不开旅游核心企业的经营管理,因为它们在资源转化为产品,以及产品推向市场的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要探讨地方文脉对旅游产业
核心竞争力的提升作用,必然要以资源、旅游产品、旅游核心企业为切入点进行分析。
1地方文脉是区域资源形成的“根”
自然资源、人文资源,亦或是其他各项资源,从区域的角度来看,都是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产物,它展示的是区域发展的历史沉淀,同样它预示着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未来。无论时代如何变化,地方文脉都会在区域资源上留下深深的印记,是区域资源形成的“根”。
2地方文脉是区域旅游形象塑造的源泉
地方文脉是区域旅游的文化精髓,区域旅游主题形象的塑造离不开对地方文脉的挖掘和凝炼,旅游主题形象地方文脉的体现不仅能够丰富区域旅游形象的内涵,同时还能够让游客深刻的感知地方文脉的独特吸引力,因为只有差别话的地方文化才能够引起游客的兴趣,才能够激发游客的旅游欲望。游客对一个区域的文脉感知是不容易忘记的,只有能够深深印入到游客脑海中的旅游主题形象才能够被游客所感知、所喜爱,地方文脉的融入恰恰能够符合游客的这种感知需求,是区域旅游主题形象核心塑造源泉。
3地方文脉有利于区域旅游产品的开发规划
旅游产品是区域旅游产业核心竞争力的最有效载体,旅游产品在市场上占有的份额大,竞争力强,区域旅游产业的竞争力必然得以提升。旅游产品的开发和规划无时无刻都离不开地方文脉,无论是自然旅游资源还是人文旅游资源在转化成旅游产品的过程中都要根据区域旅游主题形象来进行合理的开发规划,而区域旅游形象的塑造来源于区域的文化脉络,来源于区域地方文脉的挖掘和提升,当区域旅游产品的开发与区域旅游形象主题相吻合,旅游产品的形态、材质、内涵均与区域旅游主题形象想贴切的时候,旅游产品才能够在市场上引起游客的共鸣,才能够让游客感受到区域的特色和独有的文化品位,这一点在人文旅游资源转化为旅游产品的过程中更显的尤为突出。
4地方文脉营造区域旅游核心企业生存和发展所需的氛围
一个产业竞争优势的提升与企业竞争力的大小密不可分,企业竞争力强,产业竞争力自然会得到提高。旅游核心企业(景区、旅行社、宾馆饭店)是旅游产业最核心组成部分,旅游企业在提供旅游产品,制定旅游产品价格,占领市场份额,实现旅游产业快速发展等方面的作用无可替代。而旅游企业要发挥上述关键作用必须要一个良好的经济社会文化氛围,区域良好的社会、经济、文化氛围正式区域千百年对地方文脉传承所形成的,旅游核心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区域文化,离不开区域的总体环境。
(二)地方文脉视角下区域旅游产业核心竞争力提升
1以地方优势文脉为素材开发旅游产品
旅游产品的竞争力是旅游产业核心竞争力的核心所在,以地方优势文脉为基础开发满足市场需求的多样化旅游产品是区域旅游
产业核心竞争力提升的重要一环。基于地方文脉开发规划的旅游产品能够体现出区域旅游产品的独特性、能够开发出具有强吸引力的旅游产品,这样才能让游客体验区域旅游的文化内涵和特色从而实现旅游产品竞争力的提高,进一步提升旅游产业核心竞争力。
2 挖掘地方优势文脉设计区域旅游主题形象
地方优势文脉是旅游主题形象提炼的源泉,以地方文脉为基础设计的旅游主题形象有利于游客的感知,更有利于区域旅游品牌的建立。因为区域旅游主题形象是以区域为整体来考虑的,地方文脉的挖掘同样是建立在区域整体基础之上,两个整体的融合既有利于区域旅游主题形象的设计,又有利于区域旅游主题形象的塑造成功。能够打动游客内心的区域旅游主题形象对区域旅游产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至关重要。
3以地方文脉为基础打造旅游核心企业文化,提升经营管理水平
区域旅游产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必须要不断加强企业自身能力建设,提升旅游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培育旅游企业保持可持续竞争力的核心能力,这种核心竞争能力主要体现在区域旅游核心企业文化上,有了企业的强文化,企业在生产能力、经营管理水平、服务水平、技术改进、人才引进和培养等多方面的能力都会得以提升,才有发展的主导思想,才能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才能指导区域旅游核心企业在行业规模和结构上的把握更加合理。把握好这点旅游核心企业在区域旅游产业核心竞争力提升的支持才更有力。
地方文脉是区域旅游产业核心竞争力构成要素的灵魂所在,区域旅游产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必须要融入地方文脉元素,地方文脉是旅游产业核心竞争力提升需要考虑的关键因素。
四 结语
区域旅游产业核心竞争力的研究必须要考虑到地方文脉的重要作用,地方文脉的缺失会影响区域旅游产品开发规划,区域旅游主题形象的定位以及区域旅游核心企业的竞争力,甚至会影响区域政府对待旅游产业发展的态度,而这些都是区域旅游产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构成要素。因此,发展旅游产业要尽可能的在旅游产品开发、旅游市场营销和开拓等过程中挖掘地方优势文脉,并将其贯穿到旅游产业发展的全过程中去。如果说资源、旅游产品、旅游核心企业、政府支撑等是旅游产业核心竞争力的“血肉”,那么地方文脉便是“筋骨”,是培育旅游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内涵所在,缺少了“筋骨”旅游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和提升也就无从谈起。
本文为湖南科技学院科学研究项目《地方文脉视角下旅游产业核心竞争力提升研究-以永州市为例》(10XKYTC016)研究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1] 杨英宝.城市旅游竞争力的系统分析与评价研究——以郑州市为例[D].开封:河南大学硕士论文,2001-05.
[2] 陈传康,李蕾蕾.风景旅游区和景点的旅游形象策划【J】沿海新潮 1996,(6):81-83.
[3] 李蕾蕾.城市旅游形象设计初探[J].旅游学刊,1998(1):47-49.
[4] 赵飞羽,范彬等.地脉、文脉及旅游开发主题[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2(6):83一87.
[5] 王铮,李山.论旅游区的文脉[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4,12(6):65-68.
[6] 成伟光,李志刚,简玉华.论旅游产业核心竞争力[J].人文地理,2005,81(1):53-56.
[关键词]企业核心竞争力 人力资源管理 辩证关系
一、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实质是培育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核心竞争力(Core Competence)最早提出是在1963年,而真正大规模的研究是在20 世纪90 年代以后。1990年,普拉哈拉德和哈默提出:核心竞争力是组织中的聚合性学识,特别是关于如何协调不同的生产技能和有机结合多种技术的学识,其特点是进入市场、顾客利益、难以模仿以及内部协作与学习,同时强调了合理的组织机构的重要作用。1992年巴顿提出:核心竞争力的构成要素包括雇员的知识和技能、技术、管理方法、价值观和标准,其中价值观和标准是最核心的要素。
核心竞争力有如下特性:核心竞争力是有价值的;核心竞争力是异质的;核心竞争力是完全不能模仿的;核心竞争力是很难被替代的;核心竞争力是不断发展的;核心竞争力的源泉是学习型组织。
这些特性乃是核心竞争力所表现出的功能上的特征。作为一个系统,核心竞争力在不同层面上具有一定的结构。
最基本的层次是企业成员。以企业员工为载体的人力资源是企业能力的重要元素。员工都拥有可编码与难以编码的知识与能力,包括专业技术能力、人际关系技能、网络、管理技能和创新性学习能力等四方面。管理能力对管理者更为重要,一线操作员更重视专业技术技能,创造性学习能力随着知识社会的到来而日益受到重视,人际关系技能影响着信息沟通的质量,它们都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源泉。
微观层面上生成的企业核心能力结构应分为战略管理能力、核心技术能力、核心生产制造能力、核心市场营销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其中,战略管理能力决定了企业核心资源的配置,在产业发展相对平稳的时期保持企业核心能力发展和积累的一致性,准确预测产业的动态变化,适时进行企业核心能力的跃迁,以适应新的市场竞争环境与技术环境。核心营销能力是企业将技术转化为市场优势的市场运作能力。组织管理能力涉及企业的资源整合机制,如激励与约束的规章制度、组织文化,它通过企业潜在的战略管理能力、核心制造与营销能力等竞争能力的有效发挥,优势才能转化为现实的市场竞争优势。人力资源管理体制是构成组织管理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企业竞争力的内涵和构成以及一些成功企业的实践经验来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实质是培育和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人力资源管理是通过有计划地聘用人才、教育、培训、知人善任和激励制约等途径,达到开发智力、发掘潜能、激发活力等提高员工素质、提高效率、改善工作生活质量为目的的一系列活动。人力资源管理水平越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就越强。二者好比是水与船的关系,人力资源管理是水,企业核心竞争力是船,水涨船才高。
二、加强人力资源管理是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
1.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强弱决定于企业人力资源的状况
所谓“企业人力资源”,是指包含在企业员工身体内的一种工作能力,它是表现在员工身上的、以员工的数量和质量表示的资源,是企业的一种特殊资源。人力资源是企业首要的能动性生产要素。虽然人力资源与生产资料、资金、技术等一样都是企业的生产要素,在整个企业正常运营中缺一不可。但是,诸要素的作用却不相同,其中,唯有人力资源是起决定性主导作用的第一要素,是能动性要素,生产资料、资金、技术等均被动地由人力资源使用与推动。企业人力资源与企业核心竞争力及其各组成部分的关系也正是这种主导与辅助、能动与被动的关系,企业全体员工的整体素质和能力决定了企业核心竞争力水平。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企业人力资源的状况决定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强弱。
2.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过程是企业人力资源的开发过程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过程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开发与获取构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专长和技能阶段;第二,企业核心竞争力各构成要素整合阶段;第三,核心产品市场的开发阶段。在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整个培育过程中,哪个企业能够获得最关键的技术、耗费的时间最短、核心产品市场份额最大,哪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就最强企业人力资源的开发就是为了全面实施企业的发展战略、不断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而对员工的智力、知识水平和技术能力进行开发与提高,是对员工的企业本位意识和敬业精神进行培育的全面过程。有效的人力资源开发恰恰是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密切结合而进行的,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与提升奠定坚实的人力资源的基础。
3.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是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的根本目的
不断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既是企业自身发展的迫切愿望,又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客观要求企业人力资源开发是以企业全体员工为开发对象、对员工的智能进行的开发。具体内容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启发、培养员工的智力,如理解力、思维判断力、想象力、创造力等;二是提高员工的技能(实际操作、运用创新技术的能力)和科学技术、文化知识水平;三是充分调动企业员工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其敬业精神。上述第一、二方面是培养能力、挖掘潜能的过程,第三方面是促使其全部能力充分释放的过程。由以上开发内容所决定,企业人力资源开发是一个立体交叉开发系统,具体包括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的规划系统、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的投入―产出系统、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的评估系统。通过各方面能力的整合,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三、基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人力资源管理
1. 建立自身独特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建设是现代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国内外实践表明,成功企业一般都具有优秀的企业文化。最能预测公司各方面是否优秀的因素是公司吸引、激励和留住人才的能力,企业文化是它们加强这种关键能力的最重要的工具。这种独特的企业文化主要有三个要点:第一,充分利用员工认可的、符合企业发展方向的核心价值观念,在企业中形成近乎约定俗成的行为准则;第二,强调协作和团队精神,营造一个良好的人际关系和紧密融洽的群体心理氛围,增强集体凝聚力,使员工心情愉快地工作,使企业做到“事业留人”、“感情留人”、“政策留人”、“待遇留人”;第三,强调人的等级差别理念。因为人的能力是有差别的,所以导致人的分工不同,正是这种能力差异和分工不同,导致人们在企业获得的收益方式不同,收入的差异也大。因此企业要营造一个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关心人才的氛围。
2. 树立人力资本是第一资本的观念。新经济时代,要求企业树立人力资本是第一资本的观念,将市场机制作为实现人力资源优化配置的基础,激发人才的创新欲望,激励人才的创新精神,激活人才的创新潜能,聚集人才的创新优)势,做好人力资源向人力资本的转化工作,充分发挥人力资本作为第一资本的巨大作用。
3. 加大对人力资本的投资力度。知识、智能资本是指企业花费在教育、培训等再提高人的综合素质方面的开支所形成的资本。它比一般的资本会带来更长期的收益。人们把知识智能资本的投资视作“一本万利”,看成未来制胜的基本保证。企业如何才能先行开发出人才,使广大员工的素质不断得以强化和提高,最现实和根本的途径,惟有大力进行人力资本投资。人力资本投资,其核心主要是指用于提高人口或劳动者的质量而支出的种种费用。西方现代经济学家普遍认为,通过人力资本投资而形成的人力资本,同物质资本一样,都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而且它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比物质资本更大。
4. 加强人才资源开发。人力资源开发是通过一系列的方法和途径来系统地开发人的能力,从而能更有效地实现组织和个人的目标。一些发达国家纷纷将其人事部门改为人力资源开发部门,就是因为认识到“人”是一种可以开发、也必须开发的“资源”。过去人事部门只是消极地“管理”人,现在认识到必须对“人”进行培训教育和开发,提高和发挥人的潜能。在知识经济时代,人的使用必须与不断培训开发相结合,只有通过开发将人力资源转化为人力资本,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使企业长盛不衰并不断发展。
5. 对人力资本的价值进行评估,发挥激励机制作用。企业把技术、知识管理等生产要素纳入收益分配之中,建立起有效的激励机制,这是人力资源转化为人力资本的重要举措。企业要遵循人才成长的规律,处理好精神鼓励与物质鼓励的关系,促使人才把个人的事业与企业的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以激励员工释放出最大的潜能。很多企业只把人才当成高级打工仔看待,激励机制也只是以工资的形式实现,毕竟这些人才以其知识或管理能力为企业创造了巨额财富,简单的工资奖励,很容易造成他们的心理失衡。对于人力资本的激励,可以采取经济激励。
参考文献:
[1]陈勇鸣:培育人才资源竞争力[M].北京:中国中央党校出版社,2003,(7)
关键词 :造价咨询企业;核心竞争力;途径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the number of cost consulting enterprises increased rapidly, cost consulting business is becoming more competitive. Cost consulting enterprises must improve the cost consulting enterprise management system, integrity management, training a group of good practice literacy, comprehensive ability of employees, innovative business models at the same time, strengthen brand building, Only in this way can enhance the core competitiveness of enterprises, and,have a great development in the fierce competition.
Key words: cost consulting enterprises; core competitiveness; way
中图分类号:TU723.5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工程造价咨询企业,是指接受委托,对建设项目投资、工程造价的确定与控制提供专业咨询服务的企业。它作为建筑业的中介机构,在建筑市场起着服务、引导和联系的纽带作用。根据住建部《2011年工程造价咨询统计公报》显示,全国甲级资质的造价咨询企业有2045家,乙级资质的有4448家。云南省有102家造价咨询企业。目前随着工程造价咨询业务的竞争越演越烈,越来越多的工程项目都需要进行投标。从而对工程造价机构的自身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增强工程造价咨询机构的核心竞争力就显得非常重要了[1]。
核心竞争力是指一个企业能够长期获得竞争优势的能力。技术、管理和人力、文化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构成要素。本文从如何提高造价咨询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几个方面进行了必要的思考和实践,旨在引导企业做大做强。
1. 造价咨询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必要性
造价咨询企业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寻找到企业发展生存的空间,必须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不断完善企业管理制度,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创新业务模式,培养法制观念与诚信意识、专业素养与服务意识、工作质量与风险意识、学习型组织与学习创新意识等方面,进一步提高综合实力,谋求委托方的的认可与信任。如果造价咨询企业服务质量低,服务意识差,服务领域狭窄,会直接导致委托方不满意,从而限制了工程造价咨询业务范围的扩大以及在咨询市场的竞争力。如:工程造价在编制过程中存在计算上的漏算、缺项、工程量计算不准等质量问题,在开拓新的领域如索赔、风险管理、投标策略上缺乏探索创新精神等。
2.造价咨询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成要素
造价咨询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由一系列独有能力结合在一起的有机整体,它与一般的竞争力是不同的,构成这种核心竞争力的因素主要有以下4个方面[2]:
(1)技术因素。技术能力无疑是造价咨询企业最具核心的竞争力,拥有自身的核心技术是企业获得竞争力的关键条件,核心技术表现为信息技术应用水平 、各种专业工程项目及全过程咨询项目的经验 、造价指标库以及价格信息库等数据库的规模水平。
(2)管理因素。管理因素包括管理者的决策能力、推理能力和管理能力等。有效的管理体系能够充分利用造价咨询企业的资源,发挥企业的优势,从而把潜在的优势变为现实的优势。同时也可稳定一支具有才能的管理队伍,把所有人的力量凝聚起来,向着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目标发挥最大潜力。
(3)人力因素。造价咨询企业是提供智力密集型服务的,其竞争归根结底是人力资源的竞争,所以人力资源是造价咨询企业竞争力获得的基础。如何培养高素质的技术人才并发挥其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贡献,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首要问题。
(4)文化因素。企业文化是造价咨询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内容,它是凝聚企业员工归属感、积极性和创造性的重要因素,好的企业文化可以使每一个员工按照企业一致性的发展目标而努力,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使员工自觉的协调配合并围绕核心竞争力展开服务。
3. 造价咨询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的途径
3.1 完善造价咨询企业管理制度,诚信经营。
3.1.1严把质量关,树立优质服务意识。
随着工程造价咨询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各咨询企业都应该着眼于提高自身执业质量、规范执业行为和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在造价咨询公司全面质量控制方面,把好人员招聘关,严格人事管理,并不断创造条件,开展各种形式的业务培训,增加执业人员执行各种造价咨询业务的经验,提高其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在造价咨询项目的质量控制方面,不断完善业务承接、工作委派、指导监督、三级复核等环节的控制程序并严格执行。
各咨询企业必须在不断的修订内部管理制度的基础上,建立企业内部的“工程造价咨询全过程顾问服务网络流程图”,对咨询业务各个环节的操作进行明确的规定。建立“回访制度”、“项目跟踪服务制度”,“三级复核制度”。从而有效地提高执业质量和服务水平;编制《咨询业务质量自查表》,努力把责任事故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从根本上堵住质量漏洞,提高了工作质量水平。
3.1.2 落实项目负责制,收入按劳分配。
项目经理是项目的第一责任人,负责规编制造价咨询业务实施方案、实施过程中全面负责,造价咨询成果的审核等工作。业务开展中出了问题由项目经理负责,项目经理必须重视单位内部的不同意见,具备一定沟通、组织协调能力。
收入分配采用按劳分配和按资分配想结合,以按劳分配为主。在确保赢利和效益的基础上,把更多的利益给予贡献大的员工。
3.1.3加强对工程造价信息的网络化管理和信息技术的应用。
要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构建工程造价信息网,充分利用现代化的工具和手段,多渠道收集、整理、积累和管理工程造价资料与信息。比如对于目前材料、设备的价格确定,要求每一个项目的询报价都积累下来,形成历史数据积累,并可以进行本企业内部的材料采购指导价格分析。最终建立起企业自己的价格信息系统。
尝试开发出适合工程造价咨询机构的资料积累分析系统,建立数据库,实现网络化管理。
关键词:电信;重组;战略;核心竞争力
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经营战略的核心内容,国家经贸委曾提出以下建议:第一,深化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方向的改革,为增强大企业核心竞争力提供制度保证;第二,推进大公司特别是企业集团组织结构调整,提高企业管理能力;第三,加快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第四,建立政府对大企业的“窗口指导”制度,对核心竞争力建设进行直接指导和推动。此外,积极推进企业信息化,促进核心竞争力与信息技术的有机融合。
然而,什么是企业核心竞争力?如何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是摆在每个企业领导者面前的重要课题。
一、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内涵、特性
企业核心竞争力是指企业独具的、支撑企业可持续性竞争优势的核心能力。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长时期形成的,蕴涵于企业内质中的,企业独具的,支撑企业过去、现在和未来竞争优势,并使企业长时间内在竞争环境中能取得主动的核心能力。从企业核心竞争力不同表现形式角度可将企业核心竞争力分为三类:核心产品、核心技术和核心能力。他们之间关系密切,产品来自技术,技术来自能力。
企业核心竞争力与其他类型竞争力之所以不同,是因为它具有如下三个主要特性:(1)价值性。核心竞争力富有战略价值,它能为顾客带来长期的关键性利益,为企业创造长期的竞争主动权,为企业创造超过同业平均利润水平的超值利润。(2)独特性。企业核心竞争力为企业独自拥有,难以被其他企业所模仿和替代。(3)延展性。企业核心竞争力可有力支持企业向更有生命力的新事业领域延伸。
二、研究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性
在竞争的环境中,为什么有的企业能长盛不衰,有的只能成功一时,有的企业却连一点成功的机会都没有?人们无法简单地从企业所处的行业、企业所有制结构、企业的组织形式、企业的规模或企业管理层和员工的努力程度等方面解开这一问题的答案。
企业之间竞争的实质,就是企业为其生存和发展进行的对环境中企业所需资源的争夺战,企业竞争力是企业争夺环境中资源的能力。传统企业竞争力理论未能对企业长期性的盛衰原因做出令人满意的回答。而核心竞争力理论从对企业的短期性资源优化配置能力的研究,延伸到对企业的长期性资源优化配置能力的研究。为确保企业可持续生存和发展,就必须要有比其竞争对手更强的长期优化配置资源能力,也就是必须要有很强的核心竞争力。
三、企业核心竞争力和核心技术的管理
核心竞争力的管理包括核心竞争力的识别、规划、培育、部署和维护等五个环节。识别就是判断企业自身的优势、劣势、能力、资源,确定企业要培育的核心竞争力及其支持要素。
规划是在识别的基础上,企业必须要有富有前瞻性的核心竞争力发展计划,保证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长盛不衰。培育新的核心竞争力需要长期艰苦细致的工作,成功的关键在于持之以恒。部署就是要使核心竞争力能在企业的多个领域中发挥作用。为保护和维系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领先地位,企业要经常对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进行分析检验,尤其是在进行重大战略决策时更应如此。
培育以核心技术形式的核心竞争力,往往成为这类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管理的主要内容。培育技术形式的核心竞争力,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分解现有技术组合;(2)判别关键性技术;(3)培育核心技术。在关键性技术的基础上,制定出培育核心竞争力的计划,开展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工作。要根据对竞争对手和未来商机的分析判断,设计出自己要具备的核心竞争力。
四、对当前中国电信企业的SWOT分析
1.中国电信企业的S(Strength:优势)分析。经过近20年的高速发展,中国电信企业己形成规模效益。面临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中国电信企业具有较强的竞争和发展优势。主要表现在客户规模、网络规模、人才储备规模、品牌优势等方面。中国电信企业网络优势已经成为当前企业发展的核心能力,同时具备了向相关专业延伸的基础和实力。中国电信企业在发展中培养和储备了一大批了解本地市场、熟悉通信设备的电信管理和技术人才资源。品牌优势主要体现在:经一些著名的市场调查公司的调查,中国电信品牌认知度最高。
2.中国电信企业的W(Weakness:弱势)分析。中国电信企业拥有资源优势,缺乏资源运作优势。改革的风险将可能导致不能很好地合理利用优势,并使优势在发展中逐渐消失。中国电信企业的发展弱势与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忽视长远战略,不能统观大局;缺乏应对复杂多变环境的企业运作战略策划人才。这个问题是当前实现企业持续发展、保持长久竞争优势的核心问题。
3.中国电信企业的O(Opportunity:机遇)分析。从移动电话业务看,尽管移动和联通的客户规模以摩尔定律方式增长,但全国普及率仍不到14%。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进一步稳定增长,消费者购买力水平的不断提高,移动电话需求进一步增长,市场潜力将不断增大。这对未来中国电信进入移动市场和扩大市场份额提供了发展机遇。除此之外,互联网和固网智能网业务的市场规模和盈利能力将随着企业外部环境层次的提高不断扩大。
4.中国电信企业的T(Threat:威胁)分析。(1)电信市场竞争格局由局部转向全面、简单转向多元、约束转向无序。在竞争趋势方面,国内中期竞争将由价格竞争向核心能力创新竞争过渡。首先,竞争重点体现在互联网和长话业务领域竞争方面,大客户是竞争的焦点。其次,电信市场的ICP、EMAIL、数据库、传真、视频会议等增值业务首当其冲地受到较大冲击,对电信企业的稳定增长产生影响。其三,虚拟运营商将逐步增加,通信管制力度将进一步加大。虚拟运营商将会以自身优势,利用电信企业资源在本地市场开展服务和竞争,市场竞争格局将更为复杂。(2)电信人才流动将会加快。人才的流动是竞争的必然结果。因此,如何体现人才价值、发挥人才潜能,是电信企业发展战略规划的重要一环。
因此,要使电信企业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实现持续的发展,必须要求企业保持长久的竞争优势,不断建立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确立比较优势,这必然要求企业在整体发展上做好竞争战略选择。
五、中国电信企业竞争战略选择及其措施
随着科技的进步以及市场的放开,电信企业优势主要靠业务高差异或低成本(规模经济)战略实现;电信企业长期独占资源,从而获得独特的资源和能力;电信企业通过对大量资源的高度集中,从而拥有在资源和能力上的相对优势。而在动态环境下:(1)企业优势具有不可保持性,企业所有的优势都是暂时的,最终都有可能消失或者失效;(2)巩固、维持优势可能会成为创造新优势的障碍,企业战略目的不是保持优势,而是主动放弃原有优势,并不断创造新优势。这才是电信企业长期获得高于平均收益水平利润的主要途径。
中国电信企业经过若干年的发展已经形成固网和数据领域的规模经济,加之新业务、新应用的不断开发和推广,低成本和差异化已构成了当前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比较优势较为明显。但电信网络和业务的低边际成本性和规模经济特性,导致竞争对手必然逐步建设和扩大业务网络,并在各个业务专业上加大竞争力度。使中国电信客户规模和网络优势将逐步缩小,核心竞争力将受到挑战和威胁。因此,电信企业必须重新审视比较优势,立足强化既有的核心竞争力的同时,以创新为切入点,不断推进企业流程重组,建立动态竞争条件下的企业组织,不断培养和发展新型的核心竞争力。这是企业不断保持竞争优势的战略选择。这是所提到的企业业务流程重组(BPR),BPR(BusinessProcessReengineering)是对企业业务处理过程中的核心过程,从根本上重新思考并彻底地重新安排流程通过企业经营过程重组,使企业的各项关键性能,如成本、质量、服务、速度等同时获得大的改善。展开BPR的目的不是渐进提高和局部改善,而是性能和绩效的巨大飞跃。建立全新的体制,使企业管理发生质的变化,以不断提高顾客满意度和企业竞争能力。
中国电信企业作为外部环境复杂多变的行业企业,可根据企业面临的环境,选择最佳的方案组合。可通过企业间的动态联盟方式形成虚拟组织,即保留企业经营、维护、财务、人力管理等核心功能,将其他功能通过外购、外包的方式虚拟化。此组织形式能有效地集聚与整合企业内外资源,具有敏锐的市场反应力,可降低交易时间和成本,减少经营风险。
积极推进知识型企业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中国电信企业属于典型的知识型企业,需要不断创新才能维系竞争优势。然而没有高素质的员工,就没有知识型企业的创新活动。在企业中,由于知识型员工具有自主性、创造性强,劳动过程难于监控、劳动成果较难衡量、成就感强和流动性大等特点。因此,可根据知识型员工特点,开发、利用和发展知识型员工的创造力与潜能,提高知识型员工的工作热情,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团队归属感,增加企业的凝聚力,从而实现企业与员工共同的持续发展。在开发和管理过程中,基于知识型员工不同于传统员工的特点,企业应以自我管理为基础,以企业共同目标为引导,创造一套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的的管理模式。
参考文献:
企业文化相关的理论也是在最近短短几十年来在西方慢慢兴起的管理理论,直接起到了促进核心竞争力系统、全面的形成。本文通过对企业文化和企业核心的竞争力的概念以及二者的内在关系进行诠释,并指出我国企业在企业文化建设的学习和借鉴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系统的分析,并针对中国社会主义国情提出中国化得解决思路,最后就如何利用企业文化创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希望从中研究出提高我国企业文化前进的可行性,并在实践中切实的提高我国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使其能在日益激烈的世界经济竞争格局中占据一席之地!
关键词:企业文化;核心竞争力;关系;实践性
一、企业文化、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诠释
(一)企业文化的概念
企业文化的萌芽最早产生于日本,是以一种潮流向各地散播开来,然而企业文化的管理理论确是在太平洋彼岸的美国科学家的著名论著《企业文化》的出版作为这一管理体系诞生的标志,企业文化的形成不是偶然的,而是在新的社会格局产生和社会大环境的发展变迁中形成的,换句话说,企业文化管理理论的形成,是社会发展到一定形态的产物,是一种社会发展的阶段产物。
企业文化,不是一种固定的物质,而是指不同的企业在成立、发展的历程中,形成的一个以本身企业为主题的,具有共同的理念、目的、价值观、工作作风、领域以及行为准则等的全称,也是企业的财富抽象化得一种形式,是一定程度意义上的企业的精神财富!它反映的是企业的集体行为,是一种长期形成的优势反映、良好的行为、共同的意愿、集体的追求,一旦一个企业的企业文化理念形成,它就会在日常的工作中以各种形式、不同方法灌输到企业员工的日常行为和企业活动中,它会对企业的经营管理产生巨大的影响,就会作为员工在该企业中的工作价值观的具体意识形态,是一种实实在在的精神力量。而在现今企业流传这样的一种说法:三流的企业人管人,二流的企业制度管人,顶级的企业靠的就是企业文化。
(二)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概念
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换句话说,就是企业的竞争优势,是该企业能立足市场,在激烈的商场竞争中利于不败之地、占有优势的杀手锏。最早提出“核心竞争力”的是美国的专家在《核心竞争力》中,《核心竞争力》认为在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通过整合内部的知识和技能,更为准确的是如何协调这些技能就构成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企业长久健康发展的基本保证,也是决定一个企业能否有长远发展前景的根本保证,它是打开一个企业走向持久、健康、和谐发展的钥匙,是在市场上持续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之处。
核心竞争力比较抽象,我们通过分析它的基本特征来深入的了解:
1、任何不同的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都是完全不同的。无论两个企业的经营方向、规模、利润等多么相近,只要是不同的企业,他们的核心竞争力都是迥然不同的,这也是任何一个企业能走向成功的关键原因。
2、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具有不可塑。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企业文化一样,是企业在长期发展过程中慢慢沉淀而形成的具有本企业烙印的独特形态。
3、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没有交易价值。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无法通过金钱去进行交易,只能随着一个企业的生存形态而变化,不会随着企业交易、改组等形式而流传下去。
(三)二者的内在联系
1、前者是后者的不断发展、进步的不懈动力
后者的发展离不开前者的滋润,企业的发展应该重视企业发展过程中的精神力量,企业的管理体制和制度可以随着发展而跟随企业的管理层的改变而改变,但是员工个人的价值观则不会,。也可以说企业的生产、销售等经营活动大部分都必须遵循企业的文化理念。
2、前者为后者提供精神上的后盾
企业文化的管理体制中重要的准则就是以人为本,在企业文化的范畴内,最大限度的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而这些主观能动性就是企业文化的作用,它对员工的归属感、责任心与事业上进心都有了积极的引导,再通过各种奖赏政策,达到三军效命的效果!
3、后者反过来不断鞭策、推进前者的文化建设
任何两种事物都是相互的,就像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一样。而企业文化和企业的核心竞争里也是一样,当后者发展到一定的阶段,必然要求前者不断的创新,去加强企业文化建设,进一步培育企业先进的核心竞争力。
二、我国企业文化现阶段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对企业文化缺乏正确的认识
企业文化是由制度、行为、精神、物质四个俺哥们构成的,是企业管理、文化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的枝叶,是企业培养企业核心竞争力、长期立于不败之地的坚实基础和必要的保证。
1、很多企业的企业文化不注意主次。忽略了内涵而只重视面子工程,尤其是在国家单位,为了政治面子,只做表面文章,挂几个横幅、写几个毛笔字、唱几首歌,忽略了企业文化的多元化和多层次的建设;对自我定、自我宣传、自我形象树立缺乏把握。
2、把企业文化的作用极端化。很多企业由于对企业文化定位不够,在企业内部充斥着“万能”和“无用”两种极端,前者夸大了企业文化的能动性,盲目的认为有任何问题都可以拿企业文化生搬硬套;后者认为企业文化只是形式主义,内有看到企业文化对塑造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推定作用。
3、盲目崇洋。很多企业看到了外企的企业文化的优势,盲目的套用,而忽略了实际情况,导致外来企业文化在本土企业中“水土不服”,对企业的发展造成了不利的影响。
(二)很多企业对于企业文化的接触还处于探索阶段
企业文化影响传到国内也只是仅仅几十年的光阴,导致企业的企业文化在短期的积累沉淀中,具有经验化、盲目化、不稳定性等特点。也有一部分企业文化还处于接触、学习、自发管理阶段,缺乏可行性和实践性,很难对企业的产生很强的促进作用,产生不了核心竞争力,甚至对企业的发展产生负面的影响。
(三)企业文化“墨守成规”,跟不上经济全球化的竞争格局
现今世界经济高速发展,竞争日益激烈,这就需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要跟得上激烈的竞争市场,这就要求我们企业不能一味的不思进取,墨守成规,要想办法提高竞争力,而企业文化建设的创新恰恰是重中之重。企业文化是在一定的背景下,将企业的综合因素考虑进去所确定的管理模式,当经济格局发生了变化,自然而然的企业文化需要与时俱进的进行创新,将企业的产品、设计与时代接轨,赋予鲜明的时代特征。很多企业在设计自己的产品时忽略了对自己企业文化的宣传、忽略了产品个性化的培育,这样导致不能发挥企业文化的积极的影响,不能形成强劲的竞争力。
三、中国企业文化构建过程中问题的解决方案
(一)正确的认识自己,并正视自己
1、要从基本着手,正确理解企业文化的内涵,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企业文化从不同的角度上看反应的内容都不一样,因此了解它的内涵尤为重要。
看实物要一分为二,既要看到它的正面,也要看到它的负面,取其优势、摈弃糟粕最为重要。企业文化建设和任何新生事物都是一样的,都是从低级向高端过渡的,因此不能把企业文化停留在表面,一定要通过各种方式渗透到管理者和员工身上,把他变为员工们的精神力,慢慢塑造成他们的价值观,从大局上提高企业的企业文化体系,培养高级的核心竞争力。
2、一切从实际出发,正确分清东西方文化差异,不盲目的追从、学习、生搬硬套,要科学的联系实际,建设有中国特色企业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二)建立与企业发展节奏持平的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同样企业想培育强劲的核心竞争力,也必须随着企业的发展沉淀,逐步形成具有自己企业特色的企业文化体系。
成功的企业文化绝非移植过来的,而是靠不断的积累、建设形成的,因此要保持企业的先进性,必须建立以企业发展节奏持平的文化体系,加入企业违背了游戏法则,主观的发展企业文化,不考虑实际情况,对企业的发展,企业文化的建设、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都带来了不利的影响。所以,在企业文化建设的过程中,一定遵循规律,循序渐进,一步一个脚印!
(三)组建学习型、创新型的企业文化体系
随着时代的推移,无数的实践证明,一味的墨守成规,已经不能为企业创造新的生命力,学习型、创新型的企业文化体系才是新时代的需求。
要想让广大的员工从被迫到自愿积极的参与和向往,就急需建立新的组织形式-学习型,积极发挥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发挥每个员工的聪明才智和创造力,以促进企业的发展兴旺。
而想要在当今经济格局保持持续的竞争力,创新的企业文化是企业寻求突破的必要手段,通过企业文化的创新建设,积极的把企业文化渗透到员工思想中,才能积极的推动企业的好快发展,掌握住市场竞争的主动权。
四、利用企业文化创造核心竞争力
有一位注明的大家曾经说过:员工的行为受企业文化的影响,不同的企业文化对相同的人影响不同,企业的企业文化对企业的效益也有很大部分的影响,这也是为什么说一流的企业靠文化。也可以理解为:不同的企业文化塑造不同的核心竞争力,自然企业的效益也会不同,因此利用企业文化制造核心竞争力是现代企业面对竞争挑战的手段和关键策略。
韦尔奇于1950年加入美国通用电气,并与1981年成为美国通用电气最年轻的董事长和CEO,他提出的“标准以及电子商务”等概念,差点重新诠释了现代企业,他还提出:消除官僚资本,接受外来创意,创造了一种开放式的学习型组织,还指出要学习认识自己命运的能力,必须不断的变革,创新,随时保持危机意识,建立有危机意识的企业文化。他还总结了企业走向成功的六字真言“精简、迅捷、自信”,任何视野部门存在的条件都是“独一无二的”,领导者的工作就是把世界上各地最优秀的人才招揽过来等一系列重要的企业文化方面的论述。
(一)增强员工归宿感,培养团队精神
团队精神即企业中的企业精神是一个企业在市场上迎接挑战的基础,直接反映了企业的物质条件,也是一个企业能风雨屹立的先决条件,因此一个企业想打造核心竞争力,必须努力增强员工的归宿感和企业精神。企业精神的培养首先要找到几个切入点:1、找出对企业贡献值最大即最有价值的精神;2、使最有价值的精神引起全体员工的共鸣,是企业家和管理人员必须穷尽智慧和脑筋去解决的最迫切的问题。
(二)积极促使塑造符合企业发展的价值观,增强竞争力
企业文化对员工塑造个人价值观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利用企业文化创造核心竞争力,也可以塑造符合企业发展的价值观。企业的价值观必须与经济发展相协调,企业应通过塑造员工的个人价值观,指导企业的发展方向,积极引导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具体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去着手:
1、不畏惧市场,主动去了解市场,贴近市场,分析市场,勇于向市场挑战,积极地投入市场的节烈竞争之中,在战争中学习战争,用血的教训帮助员工铸造血的长城。
2、发扬“文明竞争,互助双赢”的口号,是我国市场的追求,也是全世界经济发展的最终目标。
3、明确市场定位,市场的主体是客户,以“顾客是上帝”的口号去做企业、做产品,把健康、和谐看成最大的目标,把自己看成最大的竞争对手。
(三)企业文化应包含危机意识,激励自己,警醒自我
防患于未然是每一个人、团体、做企业时都应该做到的,当然企业文化也是这样,只有居安思危,常常反思,敢于面对失败的企业才能经得住考验!企业文化应该加上面对危机时企业人应具备什么样的韧性,如何去打造核心的竞争力!(作者单位:渤海大学)
参考文献
[1] [美]托马斯.J.彼得斯和小罗伯特.H.沃特曼.追求卓越[M].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
[2] 李宗桂.中国文化导论[M].广东人民出版社,2002
[3] [美]吉姆.麦卡锡.微软团队:成功秘诀[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4] [美]约翰.P.科特/詹姆斯.L.赫斯克特.企业文化与经营业绩[M].华夏出版社,1997.
[5] 刘光明.企业文化[M].经济管理出版社,2001.
【关键词】自主创新;自主创新能力;创新驱动策略;核心竞争力
随着新一轮改革开放的持续深入,企业的改革与发展成为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风向标。因此,必须坚持加强企业的自主创新,打造核心竞争力。自主创新与核心竞争力建设是实现企业跨越式发展的动力与源泉,是推动经济转型、加快产业结构升级的强大动力。首先体现在理论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改革开放取得成就的重要保障,同时也是继续推进改革的有力支持,转方式、调结构成为各类企业发展的优先议题,绿色GDP体现、科学发展观体现了与以往不同的发展理念。其次体现在实践创新方面,只有把新理念新思路落到实处,才能充分发挥优势,实现更大的发展成果。循环经济、低碳经济是发展模式的重要探索。此外,环境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强调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是加强自主创新的基础,只有相互协调才能实现共赢。具体说来,加强自主创新主要包含以下几方面重要任务。
一、增强自主创新意识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动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21世纪是全球化的时代,相互依赖不断加深,但综合国力竞争日益激烈,只有充分认识到创新的重要性,才能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因此,企业的生存与发展需要以创新为先导,以核心竞争力为关键,着力打造具有掌握高科技水平现代化企业。
二、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是实现突破发展的关键,是决定企业发展道路的重要因素,也是每个人必须具备的能力之一。创新能力的培养说到底要依靠科技和教育,科学技术是实现创新的关键,而教育是推进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高新技术和人力资源是各企业竞相争夺的焦点,发展完善的企业始终重视科学研发和人才培养,这是企业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三、实现自主创新机制化法律化
完善相关法律机制,是自主创新的重要保障,一方面要建立制度保障,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和晋升制度,加强对高新科技术的奖励,激发创造活力,加大高科技投入生产的利用率;另一方面,要完善法律保障,企业应遵守相关法律规范,切实维护知识产权,尊重研究成果,使创新过程在合理区间中稳定运行。
党的十强调要实施创新驱动战略,通过创新驱动来打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从而增强企业的综合实力。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发展的重要概念,意即企业相较于竞争对手而言所具备的竞争优势与核心能力。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国际化与本土化并存,一方面增强了企业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另一方面使得竞争愈演愈烈。因此,打造核心竞争力,在竞争中发挥自身优势,实现优势互补、共赢合作显得尤为重要。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形成的,有物质要素,也有企业文化等精神要素,需要全面衡量。如何塑造,对于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首先,实现规范化管理与标准化生产。这是核心竞争力的基础与评估的重要手段。管理方面的创新需要发挥各方的协调作用,如创新管理理念,吸收先进管理知识,将理论应用于实践,结合企业发展实际,制定清晰的目标与发展规划。其次,进行多元竞争分析。21世纪的竞争是综合实力的竞争,人才、科学、技术等等方面都在竞争中发挥各自的作用,因此,树立多元化的竞争分析有助于核心竞争力的把握。再次,打造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企业的内核所在,也是企业传承的重要价值力量,每位员工应对企业的价值文化有共同的认同,在共有认同基础上,将企业文化根植于心。最后,强化人力资源优势。任何竞争优势都建立在人力资源之上,创新是人的行为,核心竞争力也是对自身优势的评估与定位。
核心竞争力内涵丰富,其作用的发挥离不开自主创新的支撑,因而,针对不同企业而言,需要从不同角度解读创新与核心竞争力。在处理各项事务中,人们要以行业发展道路和方向为着眼点,以政策法规为指向标,充分调动各部门的积极性,打造经济改革的升级版。同时,必须深刻认识自主创新与核心竞争力的自身定位,两者是推动改革开放深入、加快企业发展的重要手段,其目标在于推动企业结构升级,经济健康持续发展。只有在正确理解这一问题的基础之上,才能真正实现自主创新,增强核心竞争力。
企业发展的动力离不开创新的支撑,也只有自主创新才能成功打造核心竞争力。它们为我们带来的不仅仅是激烈竞争中的战略优势,更是为企业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铺平了道路。因此,无论从国家层面还是从企业层面来讲,自主创新始终是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力量支撑,只有创新才能发展,只有创新才有未来。
参考文献:
[1]朱卫东,薛豪娜,钟俊杰,严凯旋.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内涵与构成维度解析[J].科技管理研究,20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