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珍惜拥有议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中国拥有五千年的悠久历史,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影响了无数中华儿女,更是初中学生思想教育取之不竭的重要资源。我们要重视传统文化,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高三关于传承文化的议论文,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
高三传承文化的议论文1在当今开放的世界里,我们在吸收外来文化的同时,也要大力弘扬华夏五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只有这样,世界才会健康地朝多元化方向发展,才能更加地充满生机和活力。
小时候,每当大年三十晚,村里便鼓声四起,霎时间村当街便挤满了人,有敲锣打鼓的,有扭秧歌的,有踩高跷的,有玩龙的,村里好不热闹。小孩子穿着棉袄在街上你追我赶的,不时地放着炮,老人们聚成一堆儿聊天,年轻小伙儿,俊俏姑娘则在给人们表演节目。
而清明节,人们总会把嫩绿的柳枝插在门上;端午时,奶奶总会给我们系五线绳,煮鸡蛋、煮大蒜,包粽子……到了中秋节呢,我们一家老小坐在院子里,举头望明月,低头吃月饼,真是人间一大乐事。
可现在呢,“洋节”来袭,西方的情人节代替了我们的七夕节。洋节风靡而传统节日却逐渐被人们淡忘,身为一名中国人,你难道不应为此做些什么吗?
现在,每当过年时人们总是出去大吃一顿,守在电视机旁看春晚,有许多人在叹气,说:“怎么一点年儿都没有?”孰不知扭秧歌,敲大鼓等这些文化习俗正在挥手向我们告别。
清明节人们哪还会在自家门前插一枝嫩柳呢?仅仅去坟里扫扫墓,而已。端午节,还有谁会安分地在家包粽子?中秋夜圆之夜,又有谁会和家人们惬意地坐在院子里手拿月饼,抬头赏月呢?
中华的优秀传统文化慢慢被人们所淡忘。传统佳节在现在社会里日益冷清,怎能不令人担忧?不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呢?
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我们老祖先留给我们的无形财富,传统佳节蕴含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因子,这些是我们民族的优秀劳动成果和智慧的结晶。
作为一名高中生,我能倡议大家为弘扬传统文化而贡献一份微薄之力。优秀的传统文化不属于这个民族,它更属于这个世界。我们要尽全力把我们的传统佳节推广到世界上,让世界变得更加炫彩多姿。
高三传承文化的议论文2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优雅内涵的完美诠释。珍惜传统文化,播洒的是根和种子;珍惜传统文化,浇灌的是心和命脉;珍惜传统文化,传承的是光和力量;珍惜传统文化,收获的是爱和希望。
在改革开放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我们不得不面对这样一个事实:80年代后期出生的人,开始信奉圣诞老人了,开始在麦当劳,必胜客过生日了。可是,他们当中很多人不知道毛笔怎么握,不知道算盘怎么打。只知一昧使用网络。祖宗传下来的东西,对他们来说陌生至极
当时的咸丰帝仓皇逃往承德避暑山庄,而侵略军一路烧杀掠,闯进北京西北郊的皇家园林——圆明园。园内珍藏着大量珍贵的古代典籍、文物、艺术奇珍,均为无价之宝,蕴藏的传统文化更是数不尽数。侵略者见到这些眼冒金光,争先恐后地抢劫和破坏。凡能搬动的金银财宝、珍贵文物、各种艺术品等,都被洗劫一空,搬不动、抢不走的东西,便统统砸碎。最后,为了掩盖其抢劫丑行,侵略者放火烧毁了传统文化宝箱——圆明园。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当官的无能,不懂得珍惜传统文化。
曾几何时,安塞腰鼓仍旧隆隆地震撼着陕北大地,那激昂的鼓点敲出那群肤色与土地一样的汉子们的朴素与豪放。曾几何时,锣鼓与唆呐仍旧嘹亮地冲击着人们的听觉,在红花绿扇中舞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曾几何时,国人尚记得自己的传统,自己的节日,自己的文化,尚为之欢喜为之忧。
仰望天空,依旧有一片阴霾;低头寻觅,追寻逝去的曾经;眺望未来,憧憬文化的时代。抬头逝去脸上的泪水,摸着胸口暗暗发下誓言:绝不让这本不该发生的一切继续!虽然自己的力量微不足道,不值一提。但只要拨开乌云,收获的会是阳光,灿烂的一片,那么传统文化将不再从我们手中溜走。
齐心协力,珍惜传统文化。把生命的根扎进传统文化的土壤,再吸收其精华,去其糟粕,与现代文化融会贯通。青春的花朵会开的酣畅淋漓,大气磅礴,香远益清。
高三传承文化的议论文3中国!一个伟大的国度,拥有浩瀚的疆土,几千年以来,孕育了多少才识过人的军事家,才华横溢的诗人,目光长远的君王,天马行空的艺术家,他们,在自己祖国的领土上创造了一项又一项的奇迹!
例如:“万里长城”,“兵马俑”,“莫高窟”,《离》,《史记》……而创造这些奇迹所需要的精神,便是我们中华民族千年以来熔铸的敢于创新的精神,它,有的在宏伟壮观的建筑上传递,有的在包含情感的字里行间中流溢,还有的在苍劲如龙的笔墨里婉转……这些丰富的文化遗迹在飘荡的历史长河中仍然是保留了下来,这,便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留给我们的独一无二的财富!
如今,在我的脑海里,却清晰地记得在小时候参加的一次,在那次的中,有一种叫做“飘色”的绝妙艺术无不吸引着我的眼球,那也是我第一次如此近距离地接触中国的文化,第一次体会到了它的博大精深,也是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浓厚气息,每每回忆起这次的经历,心中总不由得涌起一种炎黄子孙的归属感与自豪感。
“飘色“又名”抬阁“,是集历史故事、神话传奇于一体,融绘画、戏曲、彩扎、纸塑、杂技等艺术为一身的民间大型造型舞蹈,是中原地区民间春节社火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绵延传承至今的中原"抬阁"被誉为"华夏一奇",被外国人认为是”中国隐蔽的文化“在中华民俗和中国民间艺术领域影响甚广。
“飘色”不仅仅是一种艺术,更是一种珍贵的文化遗产,不仅能给人带来一种全新的视觉的感受,还能给我们带来一种来源于中华民族血脉深处的自信与骄傲,这种文化遗产难道不让人重视与珍惜吗?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有一些人却在现代科技的冲击下淡忘了往日辉煌的文化成就,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投身于现在文化以及科技创新的事业中,忠心与历史文化的人却是越来越少,对此,我不禁感到了一丝紧张。作为一位中国人,我们难道不应该去深入了解属于我们自己的文化吗?难道就不应该传承这几千年下来的宝贵文化吗?我们绝不能让如此众多珍奇的文化遗产泯然于滔滔的历史长河中!为此,我对于传统文化进入校园考场表示赞成,因为这样便能人为地督促我们学好语文,更好地接受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
高三传承文化的议论文4所谓传统文化,可以说是一个民族丰富的特色,一个国家独有的标志,一段历史熔炼的精髓。
中国的传统文化可谓是五彩斑斓了,可以是建筑,书籍,服饰,它包罗万千,丰富广博。就如中国传统文化中代表性的神物“龙”的形象。其实龙本不存在,它只是古代的人们为拥有神奇力量的向往,因此作为自己民族的图腾,有着鹿角、虎须、蛇身、凤爪等多种特征,融合了多名族的文化。龙就似我们我们中华民族,象征着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反映了中华民族对伟大神力向往的美好理想。
“中华汉字,生动形象”,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与我们关系最密切的就是汉字了,这也是我们“传播文明,盖世无双”的传统文化之一。它的特点嘛,就是“对联形式,汉子独创,左右工整,能简能祥,既便言志,又供观赏。”说起汉字我们无不想到书法文化。值得赞扬的是,即使书法的年龄远远大于我们现代人,但我们间的距离却似穿越的效果。在此,我也是书法的传承者之一,它的美感“篆书隶书,古色古香,行书流畅,正楷端庄,狂草奔放,凤舞龙翔,”我也深有体会。对于写书法的传统用具——毛笔,柔软优雅,创作的字体有胖有瘦,或直或曲,时而粗糙时而顺滑,无不体现着各种线条的美感,无不透露着写作人当时的心境。然而西方人用的钢笔却只能将字死死地呆呆地“刻”在纸上,所以西方国家没有书法这一说。这就是中华民族先辈的智慧结晶,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独特,值得我们华夏子孙传承。说到书法,我便想起中考语文要提高分值,会在书法和文言文方面加以重视,这样一来就对我们中学生了解掌握中国传统文化做了进一步的要求,传统文化进入校园考场啦!由此可见,传统文化的重要性,我们也应该了解重视它。
反观我们现代社会,经历多次战事,以及全球化资本主义的冲击,一再使得文化的传统根基早就如同一片风中摇摇欲坠的枯叶。再加上我们的经济日渐富裕,西化的生活方式在中国人的生活中也越来越普遍,但这也不能是我们的心灵感到满足。如何重新找回中国传统文化中固有的美感,继续传承它呢?那就得扎根于我们的生活,就当我们对传统文化多一些关注,多一些了解吧!
高三传承文化的议论文5中华五千年文化博大精深,深入精髓,让人深深的震撼,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中华传统文化渐渐淡化,近年各种损坏传统文化的事情侵入我们的内心。中国优良的传统文化离我们越来越远。
面对物质的,尊严应该如何存在?十几年前的一个春天,韩国某公司的女老板以员工没按照她的吩咐去休息为理由,喝令全体中国员工下跪。一百多名员工迫于无奈跪下,唯独孙天帅刚直的立在原地。女老板恶狠狠的威胁说不下跪就开除,孙天帅很坚定的说了一句“我是中国人”后愤然离去。孙天帅用实际行动证明尊严实实在在的要重过各种物质甚至于是生命,有尊严的人面对权贵不卑不亢,面对不义之财不馋不贪,面对不公之事不忍不避。一个人有了尊严便有了支撑生命的灵魂的骨架。一个民族有了尊严,那么这便是一个充满希望,不可战胜的民族。
面对日渐冷淡的人心,爱心该何去何从?有这样一位老太太,她的住房是由五个子女凑钱买的,面积不大,卧室只有不到十平米,她的柜子还是她结婚时候从旧货市场买的,桌子跟椅子都有几十年的“高龄”了。她就是中国当代家喻户晓的人物,杰出的豫剧大师常香玉。建国后,她用自己的演出收入为农民捐献了拖拉机;抗美援朝时,她和丈夫在各地巡回义演,为志愿军捐过飞机;十年后,她把补发的所有工资作为党费全部上交。爱心是永不低头、永不屈服的铮铮铁骨,是人类走向兴旺和发达的希望和灵魂。爱心是阳光,温暖每一个人,驱散所有黑暗,爱心是绵绵不绝的江河,流遍世界各地,一个充满爱心,懂得团结互助的民族拥有不可战胜的刚毅。
面对日益物质化的世界,梦想在哪里生根?“梦想,是注定孤独的旅行,路上少不了质疑和嘲笑,但,那又怎样?哪怕遍体鳞伤,也要活得漂亮。”陈欧用自己的行动来阐释自己的梦想。他也曾经失败过,他也曾经失落过。“蜗居,婚,都让我们撞上了。别担心,奋斗才刚刚开始,80后的我们一直在路上。不管压力有多大,也要活出自己的色彩,做最漂亮的自己。”“我们做的是自己,为了梦想而奋斗。只要努力、自信,每个人都可以是自己的代言人。”面对一次又一次的挫折,他凭着对自己梦想的追求,终于取得了事业的巨大成功。
议论文的标题语言应力求准确、简练,指向鲜明,文体特征明朗。笔者归纳出以下三种议论文拟题格式。
1.论题式:标题是文章的讨论话题或主要内容,以名词及名词性短语形式出现。
例:《怀疑与学问》《疑的学问》《疑与成功的关系》。
用论题式方法拟题要统揽全局,关注所提供材料的主要内容,抓住主要话题,拟题时核心词一定要出现。如本次作文话题主要是谈“疑”,所以拟题时要用上它,显得更切题。
2.论点式:标题应是一句句意完整的陈述句。
例:《成大事者须戒疑》《拨开疑云见青天》
用论点式方法拟题,一要注意观点鲜明。二要注意表达有气势。
3.文体特征式?摇指标题含有能看出议论文文体特征的词语。
小议XX,浅谈XX,XX之我见,XX浅析,说XX。
这样的标题一目了然,能让阅卷老师一眼看出你的写作文体和内容。
二、论点语言
1.中心论点?摇中心论点的提出应该尽量放在文章开头。这样不仅容易吸引阅卷老师的注意,而且能使文章更有气势。
A.警句开头最直接?摇直接把名言警句放在开头,引用名句做论点。既可节省提炼观点的时间,又可避免一些同学论点归纳有失偏颇的毛病,还能使文章理论性更强。
例如,教材有篇顾颉刚的文章《怀疑与学问》,如是开头:
“学者先要会疑。”――程颐
“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张载
开头直接引用两位古代大学问家的话作为论点,很好的扣住了论题,也非常直接的引入论证,避免了许多繁言琐语。
格式归纳:积累一些相关话题的名言警句,写什么话题就用上相关警句。
B.对比开头立场明?摇开头紧扣话题,摆出两种不同的现象,支持其中自己认为对的一种。如:
首先要谈谈世人都会有哪些心:爱心、诚心、恒心、同情心……;私心、贪心、野心、麻木心……(起)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的贪欲之心逐渐膨胀,冷漠之心也相应成长;爱心逐渐消退,同情心逐渐降温。(承)然而我们这些青年你也甘心就此随波逐流,就此沉沦吗?(转)新时期的青年,我们要勇敢站出来,唤醒沉睡的心。(合)
格式归纳:起(列出对比现象),承(剖析不良现象产生的原因或环境),转(提出质疑或正面典型),合(表明观点态度)。
C.时事开头扣心弦
如:
“小悦悦”事件引发了人们对人性的一连串追问。十八路人何以如此冷漠,对倒在血泊中的小悦悦避之唯恐不及。社会在不断发展,然而许多人却泯灭了人性,将“温良恭俭让”冲刷进了下水道。
格式归纳:1.用一两句话复述一件新近发生的,引起广泛关注的事。2.揭示此事折射出的社会心态。3.提出自己的看法(支持或批评)。
2.分论点?摇分论点应尽量放在句首,形成段首排比。当然为了更醒目,还可把分论点独立成段。
A.句首中心句?摇句首中心句应考虑句式一致。如有位考生提出以下两个分论点:
把心唤醒,做一个有良知的人。
把心唤醒,做一个有素养的人。
B.句首短语?摇句首短语看上去更简练,更醒目。如有位考生在提出“是什么导致今人的麻木不仁,冷漠自私?”的问题后,给出三个短语分论点做回答:
为名(举郭美美事件证明)
为利(举地沟油事例证明)
为钱(举机场刺母案证明)
三、结论语言
1.小结、总结性语言
如可见,由此可见,这样看来,如此,其实,说到底,所以我认为,总之等。
a.如此他们就不再惧怕那些时光里的兵荒马乱,因为那些坦然与无憾早已如常青的藤蔓,爬满了生命的每一季。
b.其实,这是人的通性,总是对未得到的事物怀有美好的幻想,从而产生欲望,对已拥有的事物吹毛求疵,而渐生厌恶。
c.可见,只要珍惜生活,点滴都是美好。
d.这样看来,画中人对画中物截然不同的评价也就找到了根源:因为获得的过程太过轻而易举,因为简单的得到反而使美好的事物黯然失色。
2.结尾语言
A.希望式语言
希望……
a.我只是希望,下一个落日余晖,我们可以珍惜;下一个朦胧烟雨,我们可以珍惜。珍惜眼前所拥有的每一刻美丽。
b.纪伯伦有言:“我们唱了一路的歌,却发现无词无曲;我们走了很远的路,却忘了为何出发。”希望我们能够真正做到不只望着远方,也着眼于现在,而不是一味去追逐得不到和未得到的非必需,而忽略了自己真正已拥有的财富。
B.劝诫式语言
别……
a.为了更好的生活,努力并没有错,只是别被你的欲望所奴役,别忘记时刻聆听心灵的歌声。乃至待物,乃至待人,乃至待己,都请让你爱的一切拥有它最值得拥有的光芒。而你将收获的,是终生的欣慰与平静。
b.数见红尘应识我,别被外物蒙蔽了双眼,穿梭于大街小巷间,纵使华灯初上灯红酒绿,我们却再也找不到自我的归宿。归宿在何方?总有人告诉你答案,刘丽捐出自己的每一分钱,“熊猫女孩”多年间捐出的400毫升熊猫血,陈贤妹老人伸手救出小悦悦,并将全部善款捐出,这时你会发现,富女“郭美美”的“花瓶”不再吸引你的眼球,李启铭的“父亲”不再是你的渴望。(加事例列举结尾)
C.号召式语言
让……?摇去……?摇……起来?摇呼唤……
a.我们呼唤像冯友兰教授一样的人们,能在万目皆然时独具一双慧眼,参透现象,秉持正义;我们呼唤社会道德的回归,结束人们彼此之间的猜疑。不论相不相信眼睛,只要社会拥有正义与道德,我们总能有一双“慧眼”,去辨识,去存真。
b.把心唤醒,去享受世界繁华的精彩;把心唤醒,去珍惜人生的点滴感动;把心唤醒,去拼出属于自己的明天!世界需要我们――已经苏醒,不再空虚的我们。
规则是社会形成的基础,没有规则,人类将是一盘散沙。规则一方面要限定,制约人类的行为;另一方面,它也要保证和进人类的发展与进步。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规则作文高二议论文800字2021,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
规则作文高二议论文800字1在这个大千世界里,万事万物充满着无形的规则,正是这些规则,才使得这个世界愈发丰富多彩,有了规则还不行,还需要遵守这些规则,才能真正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人际交往,我们要遵守生活规则;在人类开发环境的过程中,我们要遵守自然规则;在社会安定的社会生活中,我们需要法律的规则。
在生活中,人际交往要遵守生活规则。“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做事的规则。在这个物竞天择的社会里,每个人都在为了光明的未来而奋斗,每个人都会有一些私欲;然而社会是个大集体,无论走到哪里,我们都生活在一帮人的圈子里,每天都需要和人打交道,如果,一旦脱离了人的圈子,我们就会失去自我,失去一切。如果说“人生如戏”,那么一场人生就是一场“游戏”,只有遵守“游戏”规则,才能在生活中脱颖而出,才能在面对人情冷谈时,泰然之若。因此,遵守规则是我们拥有灿烂人生的前提。
在大自然中,开发环境要遵守自然的规则。如今,在21世纪,面对开发环境,人类总结出了“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规则,这也就是要我们遵守自然规则。早在上世纪,开始肆意地毁林建厂,围湖造田,全人类步入“工业化阶段”,“三废”的疯狂排放……人类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来了一块块甜美的面包,在享受面包的同时还不忘掠夺大自然仅剩的资源,终于,迎来了大自然的报复。黄河的水土流失,2008年的冰雪灾害、接连的地震……这一切一切的罪魁祸首就是人类不遵循自然规律的结果。“顺天者昌,逆天者亡”,大自然的规则是不能随意打破的。唯有遵守自然的规则,才能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的境界。
在社会中,稳定的秩序需要遵守法律的规则。如果一个国家没有了法律,就等于没有了灵魂;如果一个民族没有了规则,就没有了支柱;如果一个村没有了村规,就会一片混乱。追溯至原始社会,猿人便懂得群居生活,无形中的“井绳”将人紧紧捆在一起,谁也离不开谁!在“法”的面前,人人自觉形成“依法办事”,国家遵守“依法治国”的规则,只有这样,社会才会太平,国家才会安定,人类社会才会进步。
面对生活,离不开人际交往规则,面对大自然,离不开自然规则,面对社会,离不开法律的规则。只有遵守这些看似简单的规则,生活才会更加多姿多彩。
规则作文高二议论文800字2孟子曾说过:“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因为有了规则,社会才变得井然有序;因为有了规则,国家才变得繁荣富强。有一件事让我对规则加深了理解,令我至今难以忘怀。
记得那是几年前的一天,天气晴朗,阳光明媚,我和姐姐去医院探望生病的奶奶。姐姐怕我口渴,于是买了一瓶水给我。我边走边喝,不知不觉就走进了医院的候诊大厅。我看看手中的空水瓶子,又望望马路对面的垃圾桶,本能地向垃圾桶走去,可没走几步,心里就打起了“退堂鼓”——垃圾桶太远了,而且太耗费时间了。把空水瓶扔在大厅里应该没问题吧!我小心翼翼地环顾了一下四周,嘿嘿!没有人。于是我心安理得地把空水瓶随手扔在了地上。我不禁暗暗佩服自己的聪明才智,得意洋洋地正要离开。
忽然,一个小女孩拉住了我的衣袖,她梳着一个马尾辫儿,一双水灵灵的大眼睛不时地眨着,脸上还挂着两个浅浅的酒窝。她扬起天真的面孔,用她那稚嫩的童音对我说:“大姐姐,您掉了一件东西。”“什么?我没有掉东西啊!”我感到很疑惑。她听后,一声不吭,弯下腰,拾起了我扔在地上的垃圾,递给了我,并一本正经地对我说:“大姐姐,老师告诉过我,不能随手扔垃圾。”我幡然醒悟,是啊!我不光掉了一件东西,更是规则呀!我不由得深深地低下了头,脸红得像一个熟透的苹果。许久,我抬起了头,凝望着眼前这位小女孩,微笑着对她说:“谢谢你!”
几年过去了,但是我依然记得小妹妹,记得她曾经给我上的这堂重要的课,小妹妹天真的大眼睛时刻提醒着我:规则无处不在,它无时无刻都在约束着我们,只有人人都遵守规则,我们的生活才会变得更美好。遵守规则,才会成为最亮丽的风景线!
规则作文高二议论文800字3俗话说得好:“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人们遵守规则,生活才会有秩序,否则就会乱成一锅粥。每当我看到那个珍贵的百宝箱时,我的记忆就会拉回到二年级。
以前,我的同学都会送我一些很好的礼物,我都非常非常地喜欢,我都把它们集中在这个百宝箱里。
终于,我已经不好意思收礼物了,于是我对我的那个朋友说:“你以后还是别给我带东西了,我感激你还来不及呢!”“没事,咱们都是兄弟吗!”我的朋友热情地说。“呃,那么你送给我礼物,我就明天给你带一个我最喜欢的篮球明星布偶吧!”“好呀,好呀!”他那白晰的脸上,红嘟嘟的嘴角笑出了一个优美的弧度。
第二天,我到了学校,他一清早就来找我:“杜金泰,我的礼物呢?”“哦!糟了!我、我忘记拿了!”“哦!”他嘴角完美的弧度渐渐平了下来,什么也没说,转身离开了。我想喊他,却终究一个字也没有喊出来。我答应了别人的事,怎么能忘记呢?我明天一定要带上布偶给他。
晚上,我拿起放在书桌上的那个篮球明星布偶。我一直望着它,我越看越喜欢,我都舍不得把它送出去了。也许,明天,他就忘了这件事,或者,我和他商量一下,能不能送别的礼物给他。我的心七上八下。
第二天早上,他一早就又来找我:“杜金泰,你的布偶带了吗!”“我……又……没带。”我低着头说。我发现他的脸上有“失望”两个大字!他又是什么都没有说,转身离开了,我感觉头顶有一朵乌云,一直下着暴雨。
终于,到了第三天。他不再来找我拿布偶了。看着他和其他朋友一起玩耍,一起交换礼物时的情景,我不禁感到惭愧起来。我为什么要不讲诚信,不讲规则。我们当初还拉了勾的,我们的友谊就这样灰飞烟灭了吗?我们的友谊就比不上一个布偶吗?我真傻!
如果你不讲诚信,你就会受到规则的处罚!此刻,我的心就被“失信”两个字重重划了一刀。我期待着,明天,明天……
规则作文高二议论文800字4又是一个秋风送爽的午后,温暖的阳光洒在三个人的肩上。我们正走在同一条小路上,走向同一个心灵的港湾。
时针指向下午三点,一段轻柔的钢琴曲准时响起。我按掉闹钟,合上作业本,妈妈放下手里的家务,爸爸合上工作的电脑。三个人心照不宣地准备好,一同前往外婆家。
爸爸曾在几年前送走太奶奶后的时候告诉过我,不要让无法尽孝成为自己的遗憾。于是在那时,我们便默默定下一个不成文的规则:每周都必须去一次外婆家。只是可惜爷爷奶奶远在上海照顾堂弟,无法时常见面了。
才站在小路的一头,已经远远地看到外婆开着门站在小路的另一头等候,我向外婆跑去,嘴里喊着:“外婆,我们来啦!”外婆笑得脸上的皱纹都堆到了一起,她摸了摸我的头说:“你们总是这么准时。”“当然啦,这是规则,违反了可要让外婆等急了。”我调皮地说。
茶香早已溢满整个院子,外公坐在院子里的小桌前把香茗一杯杯地斟好,从小他就告诉我:“茶要慢慢品,就像人生。”也就使我到现在每喝下一口,总感觉仿佛懂那么几分,却仍悟不透彻。可茶香依旧入心脾,那是外公的味道。
一家人正聊得开心,外公外婆在爸妈面前就像好奇的小孩,认真地听着爸妈讲他们所不知道的事。他们却少不了对我们的关心,“最近工作顺不顺利,学习辛苦不辛苦……”我们的口径永远一致:“一切都好。”只为了能让他们满意地频频点头。
我开始在庭院里转悠,因为规则中有一条是:每周为外公外婆至少做一个家务活。上星期扫了地,这星期倒是看着院里的几盆花像是渴了,就找到外婆的花洒悄悄给花儿打着圈浇上。“哎哟,怎么总是搜罗着点活做,都说了好多回了,不用啦。”外婆无奈又欣慰的话语在耳边响起,外婆总知道我在哪里,我在做什么。我回过头去,说:“这也是规则,没做了可要让外婆多辛苦一点了。”外婆便从背后搭着我的肩,像个小孩一样凑在我旁边。人生中的小确幸,总在不经常间被感知。
经过几回的观察,我发现爸妈有时也坐不住,总忍不住拿起手机。于是我也添上了一条规则:不许在外婆家拿手机玩。他们欣然接受,这次果然按规则照做了。爸爸的话时常在脑海里回荡:“规则是用来完善彼此的,为的是把约定做得更好,要把规则种在心里。”
规则作文高二议论文800字5上帝是公平的也是吝啬的,他只赐予每个人一次生命,所以我们必须珍惜。生活中交通与我们的关系非常密切,它就象我们的朋友,日日夜夜都守在我们的身边,教育我们,劝诫我们。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生活,工作节奏越来越快,汽车成了人们的主要交通工具,它给我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方便,在大家感叹社会的进步,享受生活得同时,它也给我们带来灾难。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消失在飞驰的车轮下,一个个幸福美满的家庭转眼破碎不堪。特别是那些还没有踏上社会的小学生,也遇到这样的灾难,亲人哀伤的呼唤,留不住小生命。我们能做些什么呢?普及交通安全教育,把交通事故降到最低,这是时代的呼唤!
记得去年暑假的一天,我们一家去白水洋旅途中被堵车了,我们下车顺着大路往前走。一路上每间隔十米,就能看见一个路标“十里坡,请慢行”。路上熙熙囔囔的行人议论纷纷。听大人们说,前面发生车祸,是一部农用车拉着一车冬瓜因驾驶员疲劳驾驶,车速过快,冲下30米的悬崖下,车内共有3人当场死亡。我想,也许他们不曾想到后果会如此惨重,也许在他们生命的最后一瞬间,也在为自己的疏忽而悔恨,也许他们还幻想着能与亲人共享生活的快乐……但死神却无情将他们送到另一个世界。
上学期开学的第一天,我们学校有个十岁女孩报完名,在回家的路上被一辆大卡车当场撞死。有幼小的生命就在这一瞬间结束了,父母悲痛欲绝。
在我们生活中,还有疾速行驶的,有闯红绿灯的,有酒后驾车的……这些事故中,小到跌痛,大到身亡。这提醒我们每个人,必须时时刻刻注意安全!
敬畏之心是对世间事物心怀尊重的态度,以最起码的道德底线规范自己,引导自己的行为,使自我心灵宁静,满足,同时也使世界逐渐失去丑陋的一面,常怀敬畏之心,就要始终地敬畏自然。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敬畏之心高中议论文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
敬畏之心高中议论文1
心态决定一切。谨慎、敬重之心让人沉稳,踏实,因而洞若观火,宁静致远。因此,这份敬畏,应当在每个人的心中立起旗帜,因为,它将引领你克服艰难险阻,穿过迷雾,去迎接黎明的曙光。
常怀敬畏之心,能够纠正、克服自身的骄傲与躁动。一代帝王唐太宗,傲视天下,豪迈不羁,本是多么的争强好胜。正是在长孙皇后的劝说下,唐太宗怀着这份敬畏之心,去看待谏官魏征,俯身聆听百姓的心声。这份敬畏,让太宗卸下了高高在上的权威,耐心听魏征讲述君舟民水的关系;这份敬畏,成就了这位善纳逆耳之言、爱惜百姓的明君;这份敬畏,让唐皇朝步步为赢,终以“贞观之治”的繁荣展现在世人眼前,成为历史上熠熠的闪光点。
常怀敬畏之心,能以谦虚、谨慎的态度对待世界,能够向别人看齐,从而充盈内心。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因而,我们须常怀敬畏之心,向我们的榜样看齐。风靡一时的电影《杜拉拉升职记》中,拉拉从一个小小的人力部小职员,迈向人生高峰。当她第一次踏进公司的大门,当她看到严苛的老板与冷淡的员工,她带着如履薄冰的谨慎对待自己的工作,怀一份敬畏之心,向其他人学习,终以充实的状态,崭新的面貌,迎来人生的飞跃。
常怀敬畏之心,需对内心的邪恶保持警惕,步履从容,因而宁静致远。“毒奶粉”事件风波,让我们的奶粉企业形象轰然倒塌,在许多人的心中蒙上了阴影。“三鹿”的前景,令人担忧。而这一切的根源,便是商家们对生命毫无敬畏之心,对膨胀的私欲无法节制,乃至无法回头。三鹿集团想重整旗鼓,东山再起岂是易事?
常怀敬畏之心,要有如履薄冰的谨慎,虚怀若谷的态度,我们才能更好地剖析自己,戒骄戒躁,向别人看齐,因而充盈自我,找到心灵之根,在行为上有所节制,才能步履从容,化蛹成蝶,从而宁静致远。
常怀敬畏之心,这是人生的一种艺术,教你如何走向成功。在物欲横流的今天,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具备这种素质,从而走好自己的人生路。
敬畏之心高中议论文2
人,是地球上的智慧生物,地球是到目前为止人类发现的有生命的星球,这样说来,人类什么都不用敬畏了。这样说其实是不对的。牛顿说过,我不知道世上的人对我怎样评价。我却这样认为:我好像是在海上玩耍,时而发现了一个光滑的石子儿,时而发现一个美丽的贝壳而为之高兴的孩子。尽管如此,那真理的海洋还神秘地展现在我们面前。人类并不全能,目前为止还有很多未解之谜,让人们困惑。所以,我们应该常怀一颗敬畏之心。
我们要敬畏什么呢?
首先,我们要敬畏大自然。自然创造了生命,创造了人。人是自然界的一员。我们要感谢地球给我们生命,食物,水和空气。现在,各种污染问题日益严重,人们更是重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但是,总有些人去杀害稀有动植物,或是不治理工厂废水,就直接排到河里去。培根说过:只有顺从自然,才能驾驭自然。自然的力量是无穷的,若是人类不保护自然环境,就会发生地震、洪灾、旱灾、海啸、森林大火等大灾难。所以,人类应该敬畏自然。
然后,我们要敬畏宗教。如果你信教,请忠诚。如果你不信教,那么也要尊重他的信仰。因为宗教引发的战争频频出现,人们信教就是为了在精神上找到依靠,如果人们因此开战,破坏力是非常可怕的。
面对未知事物,我们不懂,就千万不能乱说,乱说的后果是非常可怕的。最近,热议的20是世界末日的话题。中考时期,我常听到同学抱怨生命短暂,马上就20了,活不成了,不学了。原来成绩比我稍好些的同学,因为绝望于“20”这件事,提前招生上了职高。其实,时间不到,是真是假都是猜测,我们不能乱说话,只要做到珍惜现在的生活就好。我们要敬畏自然,不能随便开玩笑。
当然,常怀一颗敬畏之心并不是说所有事物都要敬畏的。那些,坏人的言论,思想我们既不能听信,也不要害怕。要及时报警,以保护自身安全,社会治安。
敬畏之心高中议论文3
敬畏之心应该是指一个人对他人、法纪和职业,以及自然和社会规律怀有的一种敬重与畏惧心理。敬畏之心具有自省与自律作用,有利于规范和约束人们的言行举止,对于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具有促进作用。
孟子者,也要用“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孟子?尽心上》)以表明自己对天的敬畏之情。
中国古代有一种天能“赏善”而“罚恶”的观念和信仰,这一信仰在孔子以前非常重要,在孔子以后也长期流行于民间,如同敬鬼神的传统一样。但这不是对某一具体的神,如山川土地之神的信仰,而是对最高神即天神的信仰。民间所信仰的天神似乎是人格化的,人的一举一动天神是能够“看”得到的,就是说,天神是有意志的,天神的意志就是使人作好事而不作坏事,作善行而不作恶行。人如果作了好事,天会行赏;人如果作了坏事,天会惩罚。
人类对于自然界的认识永远不能穷尽,永远不能达到“终结”真理的一天。在人与自然界之间,除了认识关系之外,还有其他更重要的关系。因此,对于自然界可能出现的各种现象,不能仅从认识时去考虑,,即不能只是如何认识而制服之,还要从更深的层次上去思考,去对待,要从人与自然之间的生命和谐的价值意义上去考虑。这样,人类不仅能够完成德性,“参赞化育”,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而且能够从某些异常现象中进行反省,保持警惕,始终不忘对天的敬畏,而不致作出愚蠢的事,否则,很可能受到“惩罚”。
没什么比“敬畏之心”更珍贵的了!
敬畏之心高中议论文4
敬畏,是人性当中最杰出的胸怀。心怀敬畏,才会在人世间不卑不亢,自在淡然,让灵魂慢慢舒展,使美丽缓缓绽放。
虽谈敬畏,我们却常常对于某些事物只存畏,何来敬意。诚怀敬意,重视一切事物的价值与意义,本来就是一项难能可贵的事情,更何况在这个人生浮沉皆变数的时代。于是我们在大多数时候,毫无敬意理所应当地享用着事物的一切,这怎么不叫人痛心流泪。甚至于无敬无畏,只有凭人乱说的满纸诺言。敬不是空谈,不是气概;畏不是软弱,不是害怕。敬畏是敬仰,是膜拜,心怀敬畏是勇者的特质。李白劝慰友人,高喊“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是敬畏自然的神奇;苏子叹沧海一粟,是敬畏生命的浩渺。博观约取,由此观之,敬畏是一种人生的智慧,只有心怀敬畏的人,才会得到身边人的认可以及某种机缘的垂青。
敬畏自然,是世间生灵共存,人类社会长久发展的必需;敬畏经典,是对一个民族,一个时代记忆的文化传承,对人类文明的固守;敬畏才能,是在社会竞争中赢得人才与事业的资本。年轻意气风发的汉武帝对天下才士的以礼相待,正是一种敬畏的体现。敬畏,使得天下贤才感受到武帝渴望才士的胸怀,使得王朝之外的广大国家反敬畏于这个王朝的气量,能让天下归心,万朝来服。这是一个君主的敬畏,是一个民族内部永不磨灭的光芒。
相反,当失去敬畏之心时,也意味着生存亦不久矣。始皇一统天下不久,便大兴土木,肆意挥霍,到了二世是更加残暴奢侈,却还想着千秋万载,世代延续,,不顾苍生疾苦,以至于水覆行舟,这是没有敬畏之心的悲剧。孔子仁爱,老子无为,墨子尚贤,万钢畏法度,他们都不曾否定敬畏的重要性。历史以泣血的事实为我们镌刻下敬畏的必要。古时如此,今朝亦矣。现代社会的竞争愈发残酷,时代的特征积累着其的血腥,将和善淹没在殷红之中。所以和善才更弥足珍贵。而和善的本质是敬畏。
敬畏是一朵绽放在心间的花,摇曳着一茎恬然淡泊;敬畏,是一首云淡风轻的小诗,点染着一段厚重平实。敬畏,更是一种智慧,它能够让一个开放多元的对于一个渺小的灵魂产生令人惊叹的敬意,甚至于改变一种行业或者整个世界的走向,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敬畏之心高中议论文5
我们敬畏生命。人最宝贵的是生命,但生命又非常脆弱。拥有对生命的敬畏之心,世界才会在我们面前呈现出它的无限生机,我们才会感受到生命的高贵与美丽。地上搬家的小蚂蚁,春天枝头鸣唱的乌儿,高原雪山脚下奔跑的羚羊,大海中戏水的鲸鱼……无不丰富了生命世界的底蕴,我们也才会体验到“鸢飞鱼跃,道无不在”的生命顿悟与喜悦。其实,敬畏地球上的一切生命,不仅仅是因为人类有悲悯之心,更因为它们的命运就是人类的命运:当它们被杀害殆尽时,人类就像是最后的一块多米诺骨牌,接着倒下的也便是自己了。
我们敬畏规则。康德说过:“我最敬畏的是两样东西:头顶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律令。”生命是脆弱的,更是可贵的,而敬畏规则,遵法行事,才是生命安全的根本保障。法律也好,道德也好,都是规定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与规范。规则无处不在,规范着人们的行为和思想。“红灯停、绿灯行”是世界通行的交通规则,明码实价、信誉至上是企业经营的商业规则,救死扶伤、仁心仁术是医院遵循的职业规则,公正执法、不徇私情是司法机关秉承的法律规则,有序的文明社会,必须有各种规则来保证。敬畏所有光明正大的规则,就是尊重公平、效率与我们自己。
我们敬畏自然。大自然是抚育人类的母亲,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条件。敬畏自然,意味着人类要把对日月星辰的外在敬畏,转化为对自然的内在敬畏,正视人类自身不过是自然的一种普通生命存在,把自然世界丰富而具体的多种物质存在,当作人类相同的生命体系对待、建立人与万物血脉相通的生命感受。只有学会了敬畏自然,我们才能博得自己生存的空间。即使是科学技术的发明和应用,也不能违背自然规律。也要确保大自然的天蓝。水清,花艳,草绿。也只有人与自然的相融、和谐,我们才可能生活得更舒适,生存得更美好。
一、描写式
1.单例描写式。即只有一个事例,但采用描写的方式,铺采语言,生动地刻画出人物形象。
例如:烟水迷离的秦淮河只能出现在梦里了,没有哪只红袖能拭去你流淌的清泪。只有在夜静人空的庭院深处才敢吐出你那声重重的叹息。从此,懂词的人和不懂词的人,都明白了那一江春水里流淌的是什么。可你还是无奈地走了,在一个本该是轻罗小扇扑流萤的七夕之夜,在一个本该是丝弦弄音,听那首霓裳衣曲的七夕之夜,被迫放下你放不下的书画词曲,喝下了那杯为你预备的毒酒。有多少帝王的玉砌雕栏都在历史的风雨中灰飞烟灭,而你在笙鹤瑶天般的吟哦中,在用才情创造的终极里找到了真正的永恒。――乔雨《宋词人物》
简析:作者抓住李煜的性格特点以及生活经历,几个典型的动作就把一个多愁善感的词人形象呈现在读者面前,这样来处理例子使得例子不生硬,当然巧妙的化用也增添了文采。
2.并例描写式。这种方式就是在一个段落中举出多个例子,每个例子都以描写的方式呈现。这样既能丰富文章内容还能构成排比段,又增强了文章说服力。
例如:带着感动出发,在大自然的奥秘与美丽中行走,我们将收获发人深省的哲思。当川端康成感动于夜半时分盛开的海棠花,他便在这洁白如雪的花瓣中领悟了孤寂与纯美的结合律;当宗璞驻足在紫藤萝瀑布下,体会着紫色波浪带来的感动时,她便领悟了生活与不幸的辩证法;当史铁生在地坛的花花草草中停留,感动于昆虫们的辛劳时,他便看穿了生与死的轮回……
――2008高考安徽一考生
简析:作者将三个有关大自然的例子分别用一句描写的句式呈现,这样构成排比段,行文整齐,文采斐然。也使改卷老师感受到作者丰厚的积累。
单例描写式比较适合议论文或散文主体部分用例,它能让文章展开,为议论抒情做铺垫。而并例描写式可以放在议论文主体议论之后或是散文的侃侃而谈中,这样既能使文章更有说服力,也避免了例子呈现的单一性,又能让语言变得活泼生动,富有表现力,也能很好地展现学生的积累。
二、议论抒情式
有的例子呈现之后,最重要的就是抒情议论,但很多同学议论展不开,更谈不上有文采。我们采用以下方式使学生有论可议,有情可抒,文采飞扬。
1.中心扩展法。即围绕中心进行扩展。
例如:中国政府提出一国两制的方针,以和平方式解决,这是史无前例的壮举。香港、后的繁荣安定,充分证明了一国两制方针的正确性,和平安定乃大势所趋。可见,不论是祖国的统一,还是国家的繁荣昌盛,人民的幸福安康,都离不开安定的社会环境。因而共建和谐社会方兴未艾。――《说“安”》
2.反面分析法。即从事例反面来分析事例,通常的词语有“如果没有……”。例如:
在2009年揭晓的“感动中国”的大人物中,有在山崩地裂之时,用绿色的迷彩撑起了生命的希望而自己却悄然倒下年轻士官武文斌;有用柔弱之躯挡住残暴,用美丽的微笑,传递力量。让全世界读懂了奥运的神圣和中国人的骄傲的金晶……当这些原本平凡的人物名字出现在“感动中国”的揭晓榜上时,很多人都感到意外,但试问,如果没有无私的奉献精神,没有坚守困境的顽强精神,没有非凡的业绩和举动,他们何以感动中国?由此可见,一些出人意料的事情究其原因其实都在情理之中,只有付出了才会有收获!
――《没有付出哪有累累硕果》
3.原因分析法。即从多方面辨证分析事情产生的原因,通常用于分析的词语有“主观上……”“客观上……”“因为……所以……”。
例如:大学生找不到工作,客观上是因为这几年大学扩招,毕业生人数巨增。而新增的工作岗位却不到毕业生人数的万分之一,这样就形成了“僧多粥少”的局势。主观上是因为大学生对未来职业期望过高。他们希望工资不低,工作不累,那些需要从基层做起的工作他们更是不屑一顾。还有一些学生不愿去找,只想做一名蛀虫式的“啃老族”。因而,增加工作岗位和消除毕业生就业偏见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找不到工作”的背后》
4.例后比较法。在叙述完事例之后,对所叙事例进行比较,找出相同,发现不同,能够使读者深刻理解所举事例的内涵,强化所论述的观点;或拿所叙事例与现实生活中的某些现象进行比较,突现写作的目的。
例如:那个叫川端康成的老人,在深夜等待海棠花开时,听到花的忧伤。她说:“它盛放,含有一种哀伤的美。”等待花开时,他悲叹绚烂至极,生命也行将凋零。是的,每一次进步,就离死亡更近一步,但我总听见花的另一种低语。那个被人泼了一身污水却仍能“故烧高烛照红妆”的诗人也如是说。花开过,美丽过,已经留下永恒的回忆,而所谓死亡不过是将回忆定格,何惧?人生只要绚烂过,就已足够,走过笑过,便应坦然,似竹杖芒鞋的东坡,而非抑郁自杀的川端。等待花开听花语是一种幸福而非忧伤。
――《等待花开》
三、哲理提升式
《高考考试说明》中要求“文句有意蕴”,作为高中生我们如果能对问题有自己独到的深入的看法,能将自己的思想提升到哲理高度,改卷老师会毫不犹豫地给高分。
例如:人的一生本来就是错过。今天错过昨天,明天错过今天,恨错过爱,死错过生。
人的一生不可避免地错过。我们怎么错过了年少的青丝?怎么错过了明日的黄花?怎么错过了廊前的明月?怎么错过了生命中最爱的人?
错过无时不有,无处不在。错过是至美的风景,错过不是句号,而是欲语还休的省略号,任你遐想。
太多的错过是无可挽回的,我们所能做到的,就是充满信心和爱去珍惜拥有的一切。如果不可避免地还是错过了,只有告诉自己不要忘记。让我们凝视它翩然远去的背影,像诗人一样为它写下美丽的诗句。人的一生,总有些回忆如蝶,在年华最深处漫舞。
――《人生需要错过》
勿稀释那珍贵的“点滴”(二类文)
广东一考生
在黑白照片的年代,记录着人生重要瞬间的照片,总能唤起如潮的记忆,但纸片渐渐发黄,变得模糊,然而进入数码时代后,照片天天更新,即使不泛黄,但被珍惜的“点滴”似乎也被稀释了。(开篇入题,思路很好。但内容基本照搬材料,缺乏凤头新意。)
你,是否属于天天玩微信,刷朋友圈,晒靓照的一员?倘若是,那你是否淡忘了很多开心的时刻?(疑问句式用的很好,过渡自然。)
在科技迅速发展的时代,在这数码技术的时代,相机,人皆有之。因此,每天都能看到微信好友在网上晒自己的靓照,所以网上才会有“真言”:晒完自己靓照,晒自己孩子靓照,晒完孩子靓照,晒宠物靓照。那么,在这么多靓照的储存下,你是否还有像在黑白胶片的时代那样,每天抑或闲时拿出来看一看,怀恋一下?即使有,相信也是快速浏览罢了。(以微信作为分析材料,有时代感。但论述过于浅显,表述有些嗦。)
在每日更新的照片中,人自然而然会对某些原本珍惜的时刻淡然,也许拿出一张很开心的照片,你也已经忘记自己当时为何笑得如此开心了,这也是数码时代的悲哀之处,即使照片不再泛黄,但,记忆似乎变得模糊。(本段内容空洞,含意与前文重叠交叉,给人凑字数的感觉。)
其实不仅仅是照片如此,书籍亦是如此。在这繁忙的时代,人们似乎开始迷恋快餐式阅读,但在这浅阅读中,人们自然而然地失去品味经典名著的乐趣,很多该被记住,值得细细品味与珍惜的段落,似乎也被人忽略。
快餐式阅读虽然能在网络上进行,节约纸张,但是,你也不会珍惜文章的内容,使得文章失去它原本的价值。这是否是快餐式阅读的悲哀呢?(内容与上段相关,不宜再独立分段。)
人难免都会这样,在罕见的事物面前,会更加珍惜,即使照片已经泛黄,纸张已经残破。但在屡见不鲜的事物面前,就会不那么珍惜,以至于在快速浏览与频繁更新的数码时代,值得珍惜的点滴瞬间被稀释,值得珍惜的名著在网络上被快速阅读忽视其当中的价值。(在微信与阅读两材料基础上分析,写作思路很好,可惜的是,分析很肤浅。)
勿稀释那珍惜的点滴,即使它永不泛黄,永不模糊,也请你珍惜,因为那是你人生的重要瞬间。(结尾照应开头点题。)
阅卷组意见
这篇文章观点明确,立意鲜明,先从黑白时代与数码时代的比较中辩证地得出观点,然后站在科技时代的角度,援引类似材料进行证明,材料比较充实,内容项给20分。行文较流畅,过渡自然,结构完整,表达项给19分。能够理清论点、论据与论证的关系,议论文构架清晰,缺乏入木三分式的道理分析与思维深度,发展项给7分。
升格建议
文章重在考生思想与表达的统一,最忌“材料搬运”与“思维应声”,给人肤浅、平庸之感。相对而言,考据中体现出的考生的思维深度、力度更能彰显文章质感。特别需要指出的是,现在各地作文已经不约而同地凸显作文思维的考察,从题目设置到阅卷导向都向思维力度与人文情怀倾斜。本文对勿被稀释的原因开掘不够深刻,如果简约表层材料叙述,加强现象背后的深入探讨,那么作文肯定会因此升等。
升格佳作
理性地行走(一类文)
一考生
当渐渐泛黄的黑白胶片成为远去的背影而数码科技绚丽登场时,是侧畔沉舟,还是枯树逢春?几多唏嘘,几多思索!
为了定格人生以求记忆永恒,人类总是在和易逝的时间作斗争,由此产生了定格时间的照相机。黑白照片时代,难得一次的照相之后,是一次次地翻看,摩挲消逝的岁月,体味凋落的时间的芬芳。而今天我们拥有了数码技术,轻易地就能把生活点滴记录,然后快速浏览和频繁更新,珍惜的心态日渐丧失,情感稀释渐失重心,记忆轻浮如萍。
科技进步的列车没有让我们凝固美好,其中缘由,值得深思。
若以此发论,未免以偏概全,有失偏颇。我们看看,何止是黑白胶片,纸质化阅读的备受冷落和电子阅读的大行其道,书信的逐渐绝迹和电子邮件、微信、QQ等即时通信的四处飞舞,磁带和CD在角落里蒙上岁月的灰尘而MP4与U盘存满了海量歌曲……是的,太方便得到了,太廉价获取了,珍惜之心就沦陷了!
看到进步后的蜕化,固守消逝里的曾经,有所舍弃,刻意坚守,这是我们面对光怪陆离的社会变迁需要秉持的理性!
一旦拥有,视之草芥;一旦失去,才知珍贵。以稀为贵的人性,趋懒避勤的习惯,急功近利的浮躁,让我们行走在消逝中:我们狂晒照片时已经失去了当初一张黑白照片须臾不离的深情,我们快速电子阅读时已经渐失了纸质书籍字里行间会心的批注,我们邮件往来QQ聊天时已经无法品味“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的幽怨温情以及每个字符背后如泣如诉、辗转斟酌的纠结缠绵……
早就有人说过,科学是一把双刃剑,这也是爱因斯坦对自己的物理贡献深感不安的原因。就如数码科技对黑白照片情感的稀释,好似普希金的诗集里凋落的鲜花,技术可以提高照片的质量,但倘若丧失珍惜的态度,照片也就失去了提升情感的美感,徒存形式,无法连铸成人生的长篇小说!
我们在快速浏览,但没有心情沉潜;我们在频繁更新,但没有时间品味;我们在飞速发展,但没有注意到失去。
黑白的模糊,泥土的厚重,纸质的清香,金属的质感,速度的张扬,以及纳米的细微,我们一边前进,一边拾捡,一边更新,一边珍惜。
有了这样的生活态度,我们才能在传统与现代、创新与传承中理性地行走,让不同的照片一样“感动常在”!
关键词: 命题作文 审题 写作技巧
“命题”就是出题目,命题作文就是命题者只给出一个标题作为作文的依据,学生必须在同一题目下进行写作。
然而,同样的题目,学生作文得分相差悬殊。大部分学生是“面对作文好困惑”,面对题目久久不知如何下笔,面对作文课,甚至感到痛苦。
怎样才能写好命题作文呢?本文试提以下几点,以期求教于方家。
一、命题作文的审题
命题作文的题目一般内涵比较丰富,有较大的发挥余地,便于写作者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感悟写出不同主题、不同体裁、不同内容的文章。因而,审题时要特别注意准确理解和把握题目的内涵。审题的目的,是要透过题面抓住主旨,准确地把握题目所规定的文章内容。审题的过程就是反复推敲、揣摩,初步确定中心、确定选材范围和写作表达方式的过程。命题作文审题的基本要求是:审明内涵、审清文体、审准对象和范围。
(一)把握题目内涵。
命题作文的题目往往包含着引申义、比喻义和象征义,不能只从字面上去理解。我们要善于抓住每一个词语,挖掘其“言外之意”,以题目为出发点展开丰富的联想。
如题目《门其实开着》,“门”的含义是非常丰富的,是生活中的“家门”、“校门”,是情感体验的“心门”,是走向成功的“机会之门”……展开联想,我们能挖掘“门”的深层含义。“门其实开着”,言外之意是表面上看起来像关着,理解到这个程度,我们就基本上把握了整个题目的内涵:我们之所以无法走进门,很多时候是因为我们缺乏亲自去推一推、敲一敲的行动或勇气;我们要敢于去开启生活之门、情感之门、理想之门。
再如题目《那是一首诗》,“诗”有优美的意境、有真挚的情感、有动人的语言、有深刻的人生哲理,从这个字出发我们可以联想到如诗般的风景、如诗般的情思、如诗般给你启迪的某一场景……“诗”的深层含义在我们心底激起了回声,引起了我们对往事的回忆。“那是一首诗”,“那”的指代是特别宽泛的,可以指时间、地点、人物、景致、心情,也可以是一封信、一本书、一张明信片等。
展开联想把握题目内涵的过程,就是我们打开写作思路、确定立意的过程,丰富的联想可以让我们在广阔的写作空间里抒写心灵的足迹,冲洗心灵的底片。
(二)审清文体。
命题作文一般文体不限,但每个命题都有适宜写作的文体。我们可以在准确地把握题目内涵后,根据题目的限定因素和自己的专长,选择适宜的文体。
仍以《门其实开着》为例。如果你关注的是“其实”的言外之意,想到了“门其实开着,是我们自己的心理让它看上去像是关着”,把文章的立意定位“勇于尝试,为自己打开一扇门”,就比较适合写议论文;如果你注意到了“门”的象征意义,把文章的立意定为“一直以为门是关着的,其实它始终都开着”,就可以用记叙文来叙述自己类似的经历。当然,你还可以写成童话体,以天使的口吻引导你,帮你打开成功之门。虽然不限制文体,但我们要有鲜明的文体意识,要写什么像什么,千万不要写成“四不像”。
(三)审准对象和范围。
命题作文的写作对象和范围宽泛中也有限制。我们在审题的过程中一定要弄准确。
如《十六岁的天空》一题中,“天空”是一个内涵丰富的词语,可以任由我们发挥,可再发挥也不能跳出“十六岁”这个范围。比如有的学生从3岁写到8岁写到12岁最后写到16岁,没有详略,偏题;有的学生虽然写的是十六岁的事情,但只写了某一天或某一件事,没有注意选材的普遍与特殊,这都是审题不准确的表现。
再如《学会留心》一题,保持了相对较强的限制性。如果你的眼中只有“留心”一词,那就会出现偏差,没有注意到“学会”一词。为什么是“学会留心”?因为有人不会留心、没有留心,这是这个命题作文题目的潜台词,也是我们选材的前提和基础。
弄清题目的限定因素,才能选择恰当的写作内容,文章才能不偏题、不跑题。
二、命题作文的写作技巧
(一)在命题限定的写作范围内写出自己的生活和感悟。
很多学生喜欢搜集、摘抄写作素材,认为尽量多地占有材料就能写出动人的文章。其实,最好的写作素材来源于生活,真实的才是有力的,真实的才是动人的。用真实的生活和真切的感悟作出的文章一定闪着个性的光芒,带着灵动的色彩。
如2006年江苏南通中考满分作文《黑!黑!!黑!!!》中有这样一段:
依稀中,我能听见爸爸做每一个动作时衣服发出的轻微摩擦声,我会听到那双不知跟了他多少年的破皮鞋轻抚地面的声音,我还能听到我的房门轻轻被打开又轻轻被带上的声音……
是黑暗,告诉了我父爱;是黑暗,让我了解父爱;又是黑暗让我被黑暗感动,让我了解了别样的怦然心动的感觉。我爱黑,更爱黑暗中的父亲。
这位考生写的是亲身经历,真切、自然、质朴,让阅卷老师也顿生“怦然心动的感觉”。
(二)转换视角,立意创新。
“千古文章意为高”,“意”是文章的灵魂,是衡量文章质量高低、价值大小的主要尺度。同样的题目,同样的一件事,观察者的角度、立场观念、态度不同,得到的结论也不会相同,我们要善于转换视角,去认识事物,发掘新意。如题目“珍惜所拥有的__________”,大部分学生写的是珍惜自己拥有的青春、健康、亲情、友情、幸福等,而有位学生却选择“困难”作为“珍惜”的对象,立意深远,可谓不同凡响,令阅卷教师眼前一亮。
(三)写好“总结语”和“收束语”,让文章结构完整。
在布局谋篇方面,较重要的就是树立“完整”的观念,设计一个简洁、有趣的开头,写一个与开头呼应的结尾,是一种相对容易掌握的方法。
总括语即文章的开头,写作的方法很多。开门见山,直接入题,容易给人留下鲜明的印象;用比喻的修辞方法作总括语,可以使开头变得生动活泼;用描写语句作总括语,能把读者引入设定的情境;用含义深刻的语句作总括语,能引发读者思考,等等。
收束语即文章的结尾,可以采用画龙点睛的方法来提升主题,也可以写出预示或展望未来的情景,引起读者的联想与想象。
当然,命题作文的写作技巧还有很多,比如用新颖的方式构思文章结构,在行文中注意细节描写,善于综合运用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等多种表现方法。我们只要在写作练习中用心体会、揣摩,逐渐积累丰富的写作的经验,就一定能够写出富于生活气息的灵动的文章。
参考文献:
(广东省昆虫研究所《环境昆虫学报》编辑部,广东 广州 510260)
【摘 要】在迅速发展的数字信息环境下,研究图书馆正面临着巨大的挑战。结合小型研究图书馆的工作实际,探索出学科馆员的服务模式。以时间轴线为顺序,将服务模式探析的过程分为准备铺垫期、初步尝试期、成长发展期和未来的发展四个阶段。
关键词 研究型图书馆;学科馆员;服务;模式
The Service Pattern of Subject librarianinSmall Research Library
ZHAI Xin
(Editorial Department of Journal of Environment Entomology, Guangdong Entomological Institute, Guangzhou Guangdong 510260, China)
【Abstract】Research libraries are facing great challenges posed by the fast development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nvironment. Based on the practical work in small research library, this paper explored the service pattern of subject librarians. Chronologically, the exploring period of service pattern could be divided into four steps as following: preparation period, trial period, growing period and the future development.
【Key words】Research library; Subject librarian; Service; Pattern
基金项目:广东省科技基础条件建设项目(2013B06050006,2013B060200011)。
作者简介:翟欣(1982—),女,硕士,助理研究员,从事图书情报和科技期刊研究。
0 引言
在迅速发展的数字信息环境下,研究图书馆正面临着巨大的挑战。那种以馆藏为基础、解决“信息稀缺”为目标的研究图书馆的传统组织结构、实践以及观点都日益走向一个死胡同。实际上,国内外关闭不同规模图书馆的脚步已经开始[1]。以笔者研究所所在的广东省科学院系统为例,已有下属多个研究所图书馆陆续关闭,图书馆工作人员转岗,图书馆功能基本消失。笔者在这样形势下到图书馆工作,认识到虽无法改变潮流,仍可结合自己的专业背景,重新梳理图书馆业务,尝试为研究所科研人员提供学科化的服务。学科信息服务的本质是向用户提供专业化、知识化和个性化的信息服务,提升用户的信息能力,为相关人员的科研提供有力的信息保障与支撑[2]。笔者结合自己工作实际,以时间为轴线,将小型研究图书馆学科馆员的服务模式分析如下。
1 准备铺垫期
刚到图书馆工作的学科馆员,一般缺乏图书馆系统知识,故首先需要了解图书馆运作和构成,其次要掌握资源采访和主持流通借阅工作,根据原有资源情况建设数字化的馆藏,并且注重用户培训和解答用户的信息咨询。
1.1 了解图书馆运作和构成
学科馆员一般拥有研究所研究方向的专业知识背景,但是对图书馆的知识体系所知甚少。到达岗位之后,首先应该了解图书馆的运作模式、服务内容、工作流程等。应该了解所在研究所图书馆的数字资源和纸质资源构成;把握过往图书及期刊的积累方向,数据资源的使用技巧和权限配置;读者的类型和需求、工作量的分配等。
1.2 资源采访和流通借阅
学科馆员应从基本的图书馆资源建设学起,学习中国图书分类法,包括图书和期刊的著录和管理等。首先,应加强和保持研究所图书馆的文献资源保障工作。学科馆员根据每年各大相关出版社新书目录,结合本研究所的研究需求和专业方向,进行图书采购;关注国内外大型书展,积极参加;在购买图书时进行成本管理,以谈判的心态获取尽量低的折扣,珍惜研究所的经费资源。其次,掌握图书分类和著录的技能,并能准确归类资源,继承原有分类体系,使得文献易于获得。
主持流通和借阅工作,以积极热情的态度面对全所的用户,帮忙寻找所需的资源,通过所述大型图书馆(如笔者所在的广东省科学院广东省科技图书馆或者国家科学院系统馆际互借等)平台,尽力满足用户的需求。
1.3 数字化建设
研究所原有的纸质馆藏资源,经过了几十年的积累,极有专业特色且非常珍贵,但是陈旧的借阅和流通模式,无法满足网络数字时代用户的使用习惯,学科馆员应积极进行数字化建设,实现图书馆资源的数字化、网络化和虚拟化。符合用户的检索需求,是用户能足不出户,在自己的办公室或家中,就能查阅到图书馆的资源。
1.4 用户培训和信息咨询
学科馆员应培训新用户,为新招收研究生或新近职工提供图书情报资源介绍和导航,提供详细的数字资源使用说明,解决用户在使用数据库过程中的疑问。对用户提供包含信息检索利用素质、数据与知识管理素质、信息分析素质等在内的数字科研条件下的新型信息素质培训。并设计调查问卷,通过问卷调查,用户可以把所接受的培训信息即时地反馈给图书馆,提出自己的观点与建议,指出培训中存在的缺点与不足;学科馆员对用户的反馈信息进行分析,找出工作中的缺陷与疏忽,为以后用户培训工作的开展积累经验[3]。
2 初步尝试期
在掌握了图书馆的基本构成之后,学科馆员应更加有针对性的开始提供不同于普通图书馆员的服务。根据研究所的研究历史和现状,准确把握用户的信息需求,根据自己的专业特长和英语优势,定期汇报国内外的研究热点,并集成图书馆的所有服务,建立图书馆主页。
2.1 了解科研现状和历史
为了提供有针对性的学科服务,学科馆员必须准确的把握研究所的科研历史和现状。日常工作中,积极与科研人员进行科技交流,掌握他们目前的关注点和兴趣点;参加研究所举办的定期或者不定期的科研讲座,以及聘请所外专家进行的学术交流;积极参与硕博士生的开题、中期和答辩等。笔者还借着协助出版研究所五十周年所庆纪念书籍的机会,认真研读了研究所五十年的科历史和发展沿革,对研究所的过往积累有了充分的把握,区分各个年龄层的用户的不同需求,才能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服务。
2.2 准确把握用户需求
为了近距离地了解用户需求,学科馆员建立用户需求登记表和用户服务反馈表,让用户有机会可以把自己想要了解的知识向图书馆反映。这样的举措便于图书馆更进一步地了解用户的需求,做出更完善的资源订购和服务计划。通过对馆员的评估和对用户信息的搜集,图书馆可以全面地了解用户提供服务和满足需求的状态,反馈到资源建设的工作中,及时更新资源,满足用户的需求。
2.3 国内外研究热点
学科馆员结合自己的专业背景和英语语言能力,翻译科研前沿,探寻国内研究热点。国际部分,根据全球顶级期刊Nature、science、 PNAS的报告,寻找出与研究所研究紧密相关的文献报道,翻译为中文;国内部分,根据大科研网站、各大基金会网站,搜集、组织、遴选和整理科学报道信息、产业与市场信息、经济与社会信息、战略与政策信息以及基金申报信息等。制作成PDF文档格式,以双周为周期,编制“科技快报”,以邮箱推送的方式定期发给用户。
2.4 集成资源
学科馆员积极利用广东省科技图书馆总馆的力量,合作建立图书馆的主页(portal.stlib.cn/web/gdei/),集成研究所人员常用的数字资源:包括中外文全文数据库(中国知网、维普、Elsevier ScienceDirect、SpringerLink 期刊、Wiley InterScience),文摘数据库(ISI Web of Knowledge、Ei Engineering Village 2、CSCD),电子图书数据库(方正中文电子图书OCLC、NetLibrary电子图书数据库),学位论文数据库(CNKI 博硕士论文库、PQDD-博硕士论文全文数据库),网络检索平台和数据库(Google学术、百度、NCBI、CABI、PubMed),常用科技网站(科学网、维基百科、BBCnature、生物谷、生物通、小木虫)等。
还集成了研究所人员常用的数字服务:如虚拟参考咨询与原文传递平台(面向广东地区教学科研用户提供高效的虚拟参考咨询与原文传递服务,在广东地区形成完善的原文传递服务保障体系,为科研人员提供切实的科技文献服务,促进科学研究和知识创新)、总分馆联合目录检索平台(可以一站式检索广东省科技图书馆总馆和省直、市直和中科院驻穗科研院所建立19家服务分馆的馆藏信息)、远程资源平台(打破IP限制,为科研人员提供出差在外或者在家时也能使用数据库资源的高级服务)、科技查新平台(提供科研立项、成果鉴定、成果报奖等各种科技项目查新工作,以及论文引证检索服务,这项服务指通过作者姓名、作者单位、期刊名称及卷期、会议名称、会议时间、会议地点、文献篇名、发表时间等途径,查找文献被SCI、EI、ISTP、CSCD等收录及被引用情况,并依据检索结果出具检索证明)等。
还集合了上述2.3所述科技快报、特色数据库(建设中)、南都书屋、科图论坛及友情链接等都信息,都集成在一个网页上,用户有信息需求均能一站化实现。
3 成长发展期
但是经历了几年的发展,虽然上述的服务也获得了科研人员的一定程度上的认同,但是这些学科化服务总是处在一种“独角戏”的尴尬境地[4]。正如国家科学图书馆馆长张晓林指出的,科学图书馆的发展必须回归到研究图书馆的根本任务上,分析当前和未来科技创新活动的关键知识瓶颈是什么,辨析当前和未来解决这些关键瓶颈所需要的服务能力是什么,重新确立图书馆服务与所服务机构的目标、需求及其关键瓶颈之间的关联,创造能高效率解决这些瓶颈和实现机构目标的能力,为所服务机构创造价值,为自己创造未来[1]。学科馆员结合着信息服务技术的积累,开拓了以下服务。
3.1 科技查新
科技查新是我国独创的一项业务,这一发端于我国医药卫生事业的科技查新业务为我国科研立项、成果鉴定、奖励申报、专利申请和技术引进等提供了很好的情报鉴证和信息支撑作用, 有力地避免了科研的低水平重复, 为推动科技发展和科研创新提供了重要的科研基础支撑与服务平台的作用。科研人员为了申报项目、项目结题、成果鉴定及成果评奖等通常需要找有资质的查新机构进行查新。科研人员通常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与别的单位的查新员进行查新项目逐项事宜的沟通和交流。本研究机构的学科馆员依靠自己的学科优势,应寻找机会进行查新员培训,并到有业务往来的查新机构兼容查新员。笔者即为国家科学图书馆广州查新站的兼职查新员。为研究所的科研人员提供科技查新及论文收录引证报告等服务。极大的方便了本所的研究人员,为科研工作提供了新颖性的保障,拓宽了学科馆员自身信息服务的宽度与深度,而且提高了自身学术地位和自身价值[5]。
3.2 服务于投稿和写作
确定适合研究所发展方向的核心期刊信息,供科研人员论文投稿做参考,同时供科技管理人员编制核心期刊目录与科研工作量计算、年终考核办法、科研奖励办法等文件做参考;整理SCI 、EI 等高级别论文收录月报、学科带头人科研产出能力及影响力分析报告,供学科评价做参课题信息追踪报道[6]。收集论文写作的要点、技巧等,为研究生提供论文写作指导。
3.3 研究所机构仓储建设
学科馆员积极申请政府基金的支持(本文即为该项目支持的研究成果之一),建立研究所的机构仓储,支持对机构知识资产的保存、管理及其分析利用,支持融汇机构知识资产、科学数据资源、机构的外部知识资源体系(例如数字图书馆资源体系和网络化来访获取资源)的综合知识能力分析。
研究数据除了通常的期刊论文、会议论文、硕博士论文、专利、成果等,还包括观察数据、计算数据、实验数据和社会记录等多种形态的知识内容,对支持重复验证、全面传播知识激发新问题、开展荟萃研究等都有重要作用[7]。机构的外部知识资源体系建设是指,开发和逐步完善契合研究所科研方向的开放、多元、异构、动态的非文献信息资源的系统化发现、规范化遴选、可持续组织跟踪组织、知识化描述、开放化链接、集成化揭示的标准规范、技术方法、工具体系和服务机制。在此基础上支持数据驱动的科研发现(即现在广泛提及的大数据)和基于研究数据的知识管理[1]。
4 学科馆员的未来
研究型图书馆的未来将从“我有多少书”转变为“我能为解决你的问题做什么”,从“帮你找到你要的书或文章”转变为“告诉你需要关注的内容”,从把目录和网站作为图书馆“脸面”转变为把知识专家作为图书馆的代表,从关注资源技术、图书馆技术转变为关注知识技术和用户技术,从劳动力密集服务转变为方法、工具与计算密集型服务,从“在图书馆里做图书馆业务”转变为“与用户一起解决用户问题”。
4.1 嵌入过程的知识服务
学科馆员真正的优势不应该仅仅在帮助用户获得信息,而是应该嵌入到用户的数据是知识使用过程中去,以用户为中心,融入解决问题的过程。把服务的着眼点从媒介层面转化为知识内容层面。把知识服务嵌入到科技发现过程中(Bring a knowledge-level service into Scientific discovery)[8]。未来的用户和图书馆交流不再是相互孤立、单向、线性、被动的信息利用,而是基于网络、集群、交互、自组织的知识学习、分析和重构。是面向问题解决信息交互和分析驱动的知识发现[1]。
4.2 研究所机构竞争力分析
利用大数据分析方法,深度挖掘和分析数据,分析研究所的机构竞争力,揭示研究所的短板和优势,为研究所的政策制定和发展规划作出数据铺垫,为研究所领导决策提供战略情报参考。
4.3 科技动态监控分析
利用先进的数据分析方法和工具,进行研究所发展方向的科技动态监控,用文献计量方法、大数据分析方法确定学科发展热点,发掘交叉学科的新方向。
5 结语
小型研究图书馆体量小,力量薄弱,发展极为受限,无法凭借自身的力量取得突破性的进展,或者提供完全自创的创新型服务。故而应该找寻一切机会积极加入更大的平台,例如笔者所在的小型图书馆加入广东省科技图书馆总馆,积极参与广东省图书馆学会的各项活动,每年到国家科学图书馆进修和培训。开阔视野,紧跟潮流,在前辈专家思考和实践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研究所的实际情况,开展符合用户实际需求的服务。不满足于现状,亦不局限于传统,积极进取,不断进步,提高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展现自己的不可替代性,才能在前进的科研研究所中找到自己的立足之地,实现自己的能力和价值。
参考文献
[1]张晓林.研究图书馆2020:嵌入式协作化知识实验室[J].中国图书馆学报, 2012,38(197):11-20.
[2]刘大维,刘文超,余忆令.学科信息服务营销策略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14, 6:78-82.
[3]徐月华.高校图书馆用户培训方式及评估体系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06,9:78-81.
[4]王晓丽,季淑娟,王瑜.发挥查新人员在学科服务中的作用[J].图书情报工作,2014,增刊2:99-101.
[5]任湘,龙凤姣,余礼.中国科技查新研究综述[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3,25(11):60-64.
[6]黎明.高校学科服务新视角:基于科技查新的思考[J].现代情报,32(4):77-79.
[7]Christine L Borgman.The conundrum of sharingresearchdata[OL].2011-11-15. ssrn.com/abstract=1869155.
关键词:法律现代化;法律本土化;诉辩交易;法律移植
一、移入先进法律是实现中国法制现代化的必然途径
法制现代化代表着人类弃旧图新的意志和愿望,具体而言,它包涵三层意思:第一,法制现代化意味着一种内制改革的需求,指一个国家的法律制度能够对社会内部的各种关系给予广泛的有效的法律调节,实现法律制度本身的体系配套、内容完善。第二,法制现代化体现着受外力促进后的创新精神,反馈着现代文明的所有成果和优秀品质,强调剔除愚昧落后甚至野蛮的因素。第三,法制现代化是一种最高境界的价值追求,要求人们拥有深邃的对法律适应时代需求而进化的理解和认同,代表着人类前进过程中弃旧图新的意志和愿望。
法制现代化是一个开放的国际性的法律发展过程,它不是孤立封闭的现象,也不是某一个国家或某一个地区的个别态势。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国家间交往日益频繁,各种不同的法律文明必然发生相互撞击和冲突,并导致相互渗透、吸收和融合。特别是现代社会,世界各个民族和国家都处于共同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之下,各国政治、经济活动的相关性和互动性因素加强,从而客观上要求各国立法协调国内法和国际法的关系。法制发展呈现出国际化的强劲势头。在现代社会,任何国家法制的发展都不可能走封闭式的道路,而移入先进法律制度正是移植国突破狭隘的民族界限,面向世界寻求法制发展的结果。因此,移植外国先进法律是中国实现法制现代化的必然途径。
二、移植符合国情的法律是实现中国法制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任何制度的设计建构都离不开其背后客观存在的社会政治、经济状况以及文化传统、民族特征,就像鱼的生长与水息息相关一样,不同法制有它特定的生成环境,再好的法律制度离开了合适的文化环境尤其是法律文化环境也会失去生机与活力。法律移植是移植国有目的地对外国法制进行选择和创新的结果, 这种选择和创新必然具有主观能动性,它是个复杂的过程,正如植物移植需要考虑土壤、气候等自然条件的差异,器官移植需要考虑人体的排他性因素一样,法律移植也要考虑外国法在本土社会环境中的融生问题,而这比植物移植和器官移植要复杂得多,它是“移”和“植”的统一,既包括对外国法的移入,也包括外国法在本土的培植,这是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而后者更为重要。因此,如何选择符合本国国情的先进法律制度成为法制现代化能否实现的关键前提。本文通过分析诉辩交易制度在中国构建过程中的困境,说明法律制度对文化环境的依赖关系。
诉辩交易或者辩诉交易(Plea Bargaining)肇始于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美国,亦称答辩谈判(Plea Negotia-tion)和答辩协议(Plea Agreement),指起诉和辩护双方律师在庭外进行磋商和谈判,起诉方以撤销部分指控、降格控诉或者建议法官从轻判刑等许诺换取被告人作认罪答辩,以便节省审判所需的时间和开支,特别是避免审判的不确定性。在此磋商的过程中,双方律师要经过认真的准备,可能还要进行激烈的讨价还价,如同市场上做交易那样,故称答辩交易。其最大的特点是高效便捷,节约司法成本。
诉辩交易之所以在美国诞生,有特定的渊源,与美国的社会环境、诉讼理念、诉讼制度、社会心理因素密切相关。美国奉行当事人主义和程序正当的理念,其价值观认为刑事诉讼与民事诉讼并无实质的区别,在刑事诉讼中也实行当事人处分原则,当事人也可以自由处分诉讼中的请求,在刑事程序中实行“罪状否认程序”,被告人一旦自愿作出有罪答辩,便意味着放弃了获得公开审判的权利,也放弃了获得无罪宜判的权利。在美国,公民与政府的人格是平等的,诉讼中的地位对等,被告人是一方当事人,有权自主决定自己命运,即使在有罪答辩的情况下,也是被告人为了最大限度地实现切身利益而进行的“自愿而明智”的选择。美国的检察官享有独立的、几乎不受限制的裁量权,是诉辩交易的前提,美国实行公诉垄断,被害人是刑事诉讼的证人,对刑事诉讼的进行和案件的解决几乎没有影响力,而是由检察官与被告解决,检察官享有刑事追诉的决定权。刑事判决的“非合意性”和人们追求未来生活确定性、避免冲突的愿望,是诉辩交易盛行的心理因素。案件的压力与司法资源有限性的矛盾是诉辩交易盛行的直接原因。另外,美国完备的证据开示制度也是诉辩的交易盛行的一个重要条件。
而在我国,虽然从理论和现有法律规定以及实际情况看,设置诉辩交易程序已经具备了条件。比如我国的刑事诉讼法确立了控辩式庭审方式,同时142条也规定了检察官的起诉裁量权,在审判中形成了检察官主审、控辩对抗、法官居中的局面,已经具备了设置诉辩交易的理论基础。再者我国正处于变型转轨时期,各种犯罪案件急剧上升使得诉辩交易制度的引进存在必要。但诉辩制度与我国现行司法制度以及某些传统法律文化格格不入。首先,我国刑诉法规定了“疑罪从无”的原则,在诉讼中重证据、不轻信口供。而在诉辩交易制度下,被告人本来自己没有犯罪但可能出于各种考虑,通过认罪来换取自由,这就违背刑事诉讼法中的证据原则;其次,我国刑法规定罪刑法定原则,定罪量刑必须有法律的明文规定,而不能根据被告人是否承认来认定,而诉辩交易降低了认定被告人有罪的证明标准,与我国刑事诉讼的证明标准“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相悖。并且,诉辩交易制度不适合我国国情。罪刑法定、无罪推定等法律原则的确立和落实,程序正义的理念刚刚得到应有的重视,在这种情况下实行诉辩交易,势必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不利于对诉讼参与人的程序权利的保证。同时我国目前的司法职业环境、法律职业者的素质都不能适应诉辩交易制度的要求。如果实行诉辩交易,肯定会赋予司法职业者更大的自由裁量权。在目前没有有效的制约机制的情况下,新的腐败难免会乘虚而人。
如上所述,诉辩制度在很多方面与中国传统的法制环境、本土法律资源以及法律文化存在着某种程度上的冲突与矛盾,但正如我们不能因为阳光会投下阴影而拒绝光明一样,不能因为中国当前的某些法律文化、法律土壤中的某一成分不适宜该法律制度的培植而否决其在当前中国存在的合理性与必要性。在判断是否应该移植某一项法律制度时,首先应深入分析该法律制度在国外所赖以存在的法律文化环境的基础之上,联系中国当前的实际国情,结合中国的法律文化土壤,以确认是否存在培植该制度的空间以及空间的大小。对于只是存在生长空间的大小问题而非有无问题的情况下,不能断然否决欲移植的法律制度在国内存在的合理性与可行性,我们需要做的或者说我们所能做的就是培育符合该法律制度生长的适宜土壤,拓展其发展空间。正如对于诉辩制度一样,我们的当前工作就是培植适宜此种法律制度生长发展的法律土壤与文化环境,构建符合中国国情的中国式的诉辩交易制度,实现诉辩制度的本土化。 三、法律本土化是实现中国法制现代化的必然选择
一个国家的传统作为活生生的文化存在的现实土壤,是不可能也不应该轻易割断与彻底决裂的,无论我们在主观上怎样彻底地摆脱传统的束缚,怎样企图与传统实行彻底的决裂,但在实际上可能仍然带有传统赋予我们的观念框架和文化眼镜。而西方文化作为活生生的有机联系的系统,在与其进行全面接触与认识之前,我们无法先入为主地对它的各种因素进行准确的判断,更无法对整体结构中的各个分子进行好恶的取舍,并且一个国家在主流文化以外,民族、区域、城乡、环境等的差异,除了考虑与主流文化的融合,更重要的是与千差万别的亚文化进行调适。因而本土化是中国法治走向现代化必须充分考虑的因素,即弘扬中华传统法律文化精华而非光复旧习,注重中国现实、国情而非脱离社会需要,坚持中国法治发展特色而非盲目崇拜西方。任何企图依靠其他民族或国家的法律,完全照搬、移植西方的法律来来实现本国法律的脱胎换骨从而完成的法制现代化的企图,不仅在是感情上是难以接受的事,而且注定是难以成功的。60年代法国比较法权威达维德曾以法国法典为蓝本帮助埃塞俄比亚起草了一个形式上相当完备的现代化法典,但却因不符本国国情,被人们讥笑为“比较法学家的乐事,非洲人的恶梦”。但需要注意的是,我们所说的传统文化资源并不是单纯的从历史中去寻找,更多的是从生活中着手,以习惯、行为为视角,正如苏力先生所说的“寻求本土资源,注重本国的传统,往往容易被理解为从历史中寻找,特别是从历史典籍规章中去寻找。这种资源固然是重要的,但更重要的是从社会生活中的各种非正式法律制度中去寻找。研究历史只是借助本土资源的一种方式。但本土资源并非只是存在于历史中,当代人的社会实践中已经形成或正在萌芽发展的各种非正式的制度是更重要的本土资源。传统也并不是形成文字的历史文献,甚至也不是当代学者的重新阐述,而是活生生地流动着的,在亿万人的生活中实际影响他们行为的一些观念,或者从行为主义角度来说,是他们的行为中体现出来的模式。这种东西,无论中国当代正式法律制度在其他方面是如何西化了,都仍然在对中国社会起很大作用。”
文化传统是一个巨大而深厚的存量,它被特定的社会群体所选择、收纳、共享,并经过时间的积淀、净化、得以绵延、传递,因而有着高度的稳定性、延续性和群体认同性。作为一种传承、积淀和整和了数千年的制度形态,中国本土的传统法文化是不会轻易灭亡的。立足于中国国情,警惕法律上的,珍惜传统中一切有一价值的、有益于现代的成分,注重对传统的认同与衔接,就是必然之事。中国的法律问题必须由中国人自己解决,中国的法律发展必须是适合中国本土化的模式,“跟着人家乱跑”的急功近利的“拿来”行为,只能解决“应战”的燃眉之急,终归是要付出高昂的代价。本土法文化是一份必须承受的财产,是我们法文化现代化举步的第一阶段。在今天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本土传统法文化中有很多方面是值得我们重视与发展的,如将法律与人、自然、社会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强调法律与伦理道德的结合,惩罚与教育的互补,保持人与社会、自然的和谐、中庸等等。这些对社会的统一与稳定,具有不可忽视的内在价值,没有这些,有可能人类创造的法律文明会毁灭法律本身。在追求中国法治现代化的过程中,我们完全没有必要以西方的是非为是非,按西方人的要求和模式去分析、论证有关中国法律的具体问题,否则我们的法制建设就会亦步亦趋地被别人牵着鼻子走,丧失了从根本上去挑战和回应西方法文化的勇气,从而失却了自己文化的主体性。无论西方学者对中国问题,褒也好,贬也好,都是西方学者在特定背景下的认识,这种认识有一定的参考意义,但这种认识也可能是一种完全失真的中国形象,我们要慎重些,多加一份戒心。西方学人(包括海外华裔学者)的观点不能成为我们骄傲的资本或悲观的依据,中西方法律所走道路不同,用西方法的标准来衡量或裁剪中国,是不合适宜的。事实证明,凡是具有传统依托的法律变革往往能取得较为显著的成果,例如解放后我们所用的人民调解制度,劳动改造制度等。而没有传统作为依据的改革,往往在实行中举步维艰,或流于形式,或弊端百,防不胜防。黑格尔有言:“历史对于一个民族永远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地们靠了历史,才能够意识到他自己的‘精神’表现在‘法律’、‘礼节’、‘风格’和‘事功’上的发展行程。‘法律’所表现的风俗和设备,在本质上是民族生存的永久的东西。”
四、结语
当代中国,在充分认识到外国法律的先进性的同时,应结合中国实际考虑,是否具有移植、借鉴该项法律制度的必要性与可能性。一项法律制度的建立是否合理以及能否真正发挥作用除了制度本身外,更为重要的还赖于它所根植的土壤与所处的文化环境。在中国法制现代化过程中,充分考虑中国的司法实践以及中国传统的法律文化、法律资源,以“法来源于习惯”为视角,挖掘本土资源,注重本国传统,立足本国历史,吸取外国法律制度的合理内核,结合中国法制资源及传统文化,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法律制度,以实现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最终目的。
【1】何勤华等著:《中西法律文化通论》,复旦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2】王晨光.不同国家法律间的相互借鉴与吸收——比较法学研究中的一项重要课题[A ] . 比较法学的新动向——国际比较法学会议论文集[C]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3】徐国栋.中国法学怎样走向世界[J ] ,现代法学,1997(3)。
【4】李双元、蒋新苗、蒋茂凝:《中国法律观念的现代化》,《法学研究》,1996年第3期。
【5】朱景文著:《现代西方法社会学》,法律出版社1995 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