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上市公司市值管理案例范文

上市公司市值管理案例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上市公司市值管理案例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上市公司市值管理案例

第1篇:上市公司市值管理案例范文

摘 要 市值是上市公司经营管理成效的体现,表现为公司股本与股价之积。其中股价是公司价值在二级市场上的表现,是不断变化的。而公司股本相对固定,市值主要受到股价的影响。

关键词 上市公司 市值管理 溢价

一、上市公司市值管理内涵分析

2007年5月第一届中国上市公司市值管理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并对市值管理的内涵达成了共识:所谓市值管理,就是上市公司基于公司市值信号,综合运用多种科学、合规的价值经营方法和手段,以达到公司价值创造最大化、价值实现最优化的战略管理行为。

对上市公司而言,市值的大小直接影响了公司在资本市场中的话语权,影响到兼并、收购等一系列资本运作的成功。更为重要的是,伴随着全流通时代的到来,全体股东的利益趋于一致,股东对市值的敏感性大大增强,如何达到市值最大化即如何达到股东利益最大化,市值大小成为全体股东共同关心的问题。

二、上市公司市值管理主要溢价方法

1.主营业务溢价

主营业务溢价是指上市公司通过着重发展优势业务,收缩劣势业务,增强内在价值,获得资本市场的认可,实现公司流通市值的增加。因此,上市公司进行主业溢价的管理,就是要明确公司定位,选择有核心竞争力的主营业务,在此基础上培养公司持续发展能力。从已有的经验来看,业务结构简单清晰,主业突出且发展战略明确的公司最能获得投资者的认可。

通过这一方式实现溢价的成功案例为万科公司(000002),万科为国内房地产开发与经营的龙头企业。1991年上市后,公司反思了全能型的发展途径,向专业的房地产公司转型。经过复权发现,万科的股价从91年上市的15.63元,涨到2007年10月的最高点944.66元。市值的巨大增长和公司的主营业务成就是密不可分的。

2.公司治理溢价

公司治理是指所有者对一个企业的经营管理和绩效进行监督和控制的一整套制度安排。所谓公司治理溢价,即投资者认同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和治理机制,在二级市场上给予更多支持。事实上,一家拥有良好治理结构的公司,能够更好的协调公司内部的运作,加强投资决策的科学性,并协调大股东和小股东的利益分配,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因此,这样的公司会使投资者对上市公司充满信心,实现公司治理溢价。

实证研究表明,良好的治理水平对上市公司的市值表现有着明显的正向推动作用。从二级市场看,2009年,上证180治理指数上涨幅度为88.0%,高于同期上证指数79.98%的涨幅,可见投资者对公司治理的认可度。

3.股权激励溢价

股价激励溢价主要来自于股权激励措施的推出,可以改变原有收入分配体制,最大限度的激发公司高管及员工的工作热情,增强员工归属感和责任心,提高公司运营效率和盈利能力,因此,推出股权激励的公司往往被市场热捧。

在2007年的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百佳”榜中,推出股权激励方案的上市公司多达22家,几乎占去“百佳”上市公司的1/4,基金投资者明确表示愿意为股权激励支付超过20%的溢价。由此可见,股权激励是实现上市公司溢价的有效手段之一。

4.行业龙头溢价

行业龙头溢价是指上市公司在同行业中,由于较大的市场占有率和稳定的营业收入及利润来源,在行业中获得领先地位,股价拥有更高的溢价的情况。行业龙头在上下游产业中有更充分的市场话语权,享有更多的融资机会,强大的资产规模决定了其抗风险的能力,也增大了并购发生的可能性。这样的上市公司容易受到投资者青睐,获得更高的溢价。行业龙头溢价效应在同行业进行对比时较为突出。

5.入选指数溢价

入选指数溢价主要是指上市公司入选成为某些指数的标的股。入选指数的股票和一般股票相比,拥有更强大的号召力。目前基金品种日益完善,指数型基金如ETF、LOF的规模逐渐庞大,这些基金通过跟踪沪深300指数等标的,实施被动的管理。因此当公司股票进入“沪深300指数”、“上证180指数”等指数体系时,不仅知名度大大提升,还会成为机构投资者证券投资组合的标的,从而获得市场的关注,实现一定的市场溢价。

6.并购重组溢价

并购重组溢价主要是指上市公司通过兼并收购、资产重组等方式,壮大公司规模,提升公司经营范围和管理能力,获得市场认可,不断提升公司市值的情况。并购重组的方法之一是通过引入战略投资者,获得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技术手段,开拓新的经营模式,实现企业财务的扩张。

2010年2月25日,市场传言上海浦发银行(600000)将出售20%股份,引入中国移动作为战略投资者。此举可以使浦发银行迅速获得手机银行服务。当天浦发银行股价大涨5.49%。复牌后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上涨幅度高达40%。

并购重组的另一种方法是兼并收购。其中,反周期并购管理,是推动市值的最佳方式。所谓反周期,即在市场低迷时进行大规模的现金并购,以低廉的成本获得对方的股权;而在市场热情高涨时,使用定向增发、换股并购等方式,壮大企业规模,进一步放大市值。

反周期管理运用最典型的上市公司为中信证券(600030)。公司在2003年到2006年间熊市期间连续收购万通证券,金通证券,并成立中信建投证券公司。随着股市由熊转牛,中信在2006和2007年的股价高位上,两次增发融资。经此一系列动作,公司总市值从2003年底的194亿元,升至2007年9月的3000多亿元。

参考文献:

[1]施光耀,刘国芳,梁彦军.中国上市公司市值管理评价研究.管理学报.2008(01).

第2篇:上市公司市值管理案例范文

市值管理的目的,是为了通过价值创造的最大化和价值实现的最优化,为股东可持续地创造财富。上市公司要有效地开展市值管理,首要功课就是要了解影响和决定其市值的关键因素以及这些关键因素的溢价效应程度。

从理论上讲,影响上市公司市值的因素不外乎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内部因素包括公司的盈利能力、资本结构、行业地位、公司治理水平等,外部因素包括投资者关系管理水准、投资者偏好、市场环境、宏观因素等。内部因素是市值的决定性因素,外部因素则对市值有重要影响。本文将分析影响上市公司市值的因素,从而找出影响上市公司市值诸因素的溢价效应,为上市公司有针对性地进行市值管理提供决策参考。

企业盈利能力因素分析

企业盈利能力是企业赚取利润的能力,股东的股利大都是从公司的盈利中取得,企业盈利的增加常常是市值增大的直接原因。

主营业务利润率越高,企业的盈利越稳定,市值越大。主营业务利润率揭示在企业的利润构成中,经营性主营业务利润所占的比率,反映企业盈利的稳定性。通常来说,企业要获得长足的进步依赖于主营业务的积累。对2006年的数据进行的实证研究表明:主营业务利润率增加一个百分点,市值增加1.4%。

每股收益反映了普通股的盈利水平,对投资者的影响力相当显著。每股收益越大,企业经营效果越好、越有能力发放股利,从而投资者得到回报越高,股票的价格越高,市值越大。

虽然每股收益是企业过去经营绩效的表现,对企业未来的获利能力并没有绝对的正相关关系,但投资者对过去每股收益高的企业持有更好的预期。实证研究表明:每股收益对公司市值有显著影响,每股收益每增加0.1元,市值就增长12.99%。

净资产收益率反映公司所有者权益的投资报酬率,体现了公司管理层的经营能力,也间接体现了企业资产的质量。由于该指标为销售利润率、总资产周转率和财务杠杆三项指标的乘积,具有很强的综合性。一般来说,净资产收益率越高,投资盈利水平越高,市值越大。然而,对我国证券市场2006年的数据进行的实证研究表明,净资产收益率对市值的影响不显著。笔者认为,这主要是因为我国的证券市场还是一个新兴的“弱有效”市场,投资者的行为还不够理性,另外,2006年的制度效应和人民币升值的影响较大,从而弱化了其影响。

反映企业盈利能力的三项指标中,每股收益对市值的影响大于主营业务利润率,而净资产利润率对市值的影响不显著。我国股市还是一个新兴市场,投资者选取股票主要看每股收益,对主营业务利润率和净资产收益率等财务指标关注不如关注每股收益的程度,导致每股收益对市值影响的突出,从而弱化了主营业务利润率和净资产收益率的影响。

公司治理与资本结构

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作为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不仅是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框架,而且是企业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增强竞争力和提高经营绩效的必要条件。一个治理良好的公司,能给投资者以极大的投资信心。有关研究表明,投资者愿意为公司治理良好的公司支付20%的溢价。在这方面,深万科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良好的治理形象和稳定增长的业绩促使其市值不断增长壮大。

股权激励是一种通过经营者获得公司股权形式给予企业经营者一定的经济权利,使他们能够以股东的身份参与企业决策、分享利润、承担风险,从而勤勉尽责地为公司的长期发展服务。实践证明股权激励可以改善公司治理结构,促进经营层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提高公司业绩,从而对市值的增加起到积极的作用。实证结果表明:股权激励对市值有显著影响,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条件下,如果进行过股权激励方案,市值将增加30.3%。例如:广州友谊2004年推出股权激励办法,当年各项指标均创下历史新高,净资产利润率为12%,达到股权激励的考核标准。

资产注入能够增强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还解决了上市公司不得不进行却又饱尝争议的关联交易问题,从根本上提升了公司质量,在很大程度上激发投资者的投资信心,有利于增加公司市值。对2006年证券市场数据进行的实证研究表明:资产注入对市值有强烈影响,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条件下,有注资行为或概念,市值增加69.1%。如金岭矿业在新任大股东将优质资产注入后,在2006年还亏损的情况下,全年实现净利润6866.23万元,扭转了公司多年连亏的局面,为公司未来业绩增长埋下伏笔。

行业地位是分析上市公司的前提,也是连接宏观经济和上市公司的桥梁,是基本分析的重要环节。行业有其特定的生命周期,处在生命周期发展阶段不同的行业,其投资价值也不一样。公司的投资价值可能会由于所处行业不同而有明显差异。因此,行业是决定公司投资价值的重要因素之一,一般说来,处于上升周期的行业和在本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的上市公司的市值会有较大的溢价效应。

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的大小,表明股权的相对集中或分散,其控股地位相对较强或较弱,容易出现股权争夺战。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越大,股权就相对集中,大股东的控股地位较强,很难出现被并购的情况。反之,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越小,股权就相对分散,大股东的控股地位较弱,容易出现并购的情况。实证研究表明,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条件下,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增加一个百分点,市值将增加1.7%。

机构持股比例的高低反映了买方市场的活跃和低迷,一般来说,机构持股比例越高,表明该股票交易活跃,对公司属于利好消息,公司市值越大。对2006年的数据进行的实证研究表明: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对公司市值有比较显著的影响,机构持股比例每增加一个百分点,市值增加2.9%。

资产负债率反映公司负债经营程度和抗风险的强弱,资产负债率越低,表明公司负债经营程度低,偿债压力小,但公司同时也未充分利用财务杠杆进行融资以壮大公司的机会。一般说来,对单个公司而言,存在一个最优负债率。在这个负债率下,公司的市值取最大。对总体而言,负债多少没有定论。对2006年的数据进行的实证研究表明:高负债率(大于70%)对公司市值有着显著的正面影响,这与我国的借贷成本较低有关。

外部因素分析

沪深300指数是官方的跨市场指数,汇聚了沪深两市主要的绩优股,并且每半年调整一次,是广大机构投资者和指数基金的重点投资对象。一般来说,进入沪深300指数的公司都是大盘股,经营业绩好,其市值可以享受巨大的机构资产配置溢价效应。笔者对2006年证券市场数据的研究表明,如果一家上市公司属于沪深300指数,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其市值要高出177.1%,影响十分显著。

影响市值的宏观因素很多,主要有宏观经济因素、宏观经济政策因素和其他宏观因素。宏观经济因素包括经济周期、通货膨胀率、国际贸易、国际收支、国际经济活力、国际经济合作。宏观经济政策因素包括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和监管政策。其他宏观因素包括政治、战争和灾害。由于宏观因素很多,对市值的影响错综复杂,不仅有来自国内的,同时受国外因素的影响也较大,它的影响面广、持续时间长。

提高市值溢价的“捷径”

通过上文对影响市值因素的分析,笔者认为,上市公司要提高自己的市值溢价,可从以下四个方面考虑采取对策:

苦练内功,力争跻身沪深300指数,分享沪深300指数巨大的资产配置溢价效应。沪深300是国内第一个由官方的跨市场指数,汇聚了沪深两市主要的绩优股,成为广大机构投资者首选的投资目标,尤其是指数基金的重点投资对象,因而存在巨大的资产配置溢价效应。作为上市公司,应按照沪深300指数的评选原则来分析自己在哪些方面已达到要求,在哪些方面未达到入选要求,并有针对性地采取对策,全面提高公司的综合实力,力争入选沪深300指数,收获沪深300指数巨大的溢价效应。

强化投资者关系管理,吸引有价值的机构投资者进入,分享机构投资者持股的市值溢价效应。相对于个人投资者,机构投资者在资金、研究和信息方面无疑拥有巨大的优势,机构投资者择股相对来说重视公司的基本面和成长性,因而机构投资者进驻或增持一家上市公司不仅能直接带来该公司市值的增长,并且因为机构投资者在市场上对散户有着较强的示范效应,还能间接带来散户跟随的溢价效应。上市公司应主动加强与机构投资者交流与沟通,让公司的价值获得他们的认同,吸引他们的进驻或增持。

第3篇:上市公司市值管理案例范文

在资本市场经历“寒冬”时,上市公司除了积极开拓市场增加利润外,也不应忽视市值管理这项“内功”,必须内外兼修,为今后经济环境的好转做准备。在此,我们根据国内外形势,从价值创造、价值实现和价值经营三个方面对2009年的市值管理进行预测与分析,希望能给上市公司一定的启发和帮助。

价值创造:

业绩呈前低后高态势

价值创造是实现股东价值最大化目标的基础和重要手段之一,是公司生存发展的前提,尤其在当前的熊市中,业绩成为评价上市公司实力最重要的指标之一。

伴随着全球性金融危机的蔓延,2009年无疑也会是宏观经济与上市公司业绩的“寒冬”。在国内宏观经济增速放缓和国际金融局势恶化的双重打击下,上市公司总体业绩在2008年呈下滑趋势,这种趋势在三季度尤其明显。上市公司2008年难看的业绩将在09年一季报中显露无疑,另外,需求回落使企业的利润率水平继续下降,上市公司的处境越发艰难,所以业绩下滑在2009年上半年会继续延续。

但是2008年下半年以来,政府出台了密集的刺激消费政策,例如投入的四万亿投资计划、铁路、公路、水利、电网等重要基础设施领域新增投资9100亿元等,会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经济形势,扩大国内需求,诸如钢铁、水泥、工程机械、化工等行业有望在2009年出现回升,相关行业的上市公司业绩可能会有所好转。

总体来看,2009年上市公司业绩将呈现“前低后高”态势,需尽早想出相应对策。

价值实现:

从三方面扫除障碍

在中国这个弱有效市场中,价值实现存在障碍,市值大幅度偏离其内在价值的现象是很普遍的。上市公司需要做好三方面工作:对投资者要强化投资者关系管理;对客户要强化企业品牌管理;对社会公众要强化企业社会责任。

投资者关系管理任务艰巨

2008年中国A股市场的情形可以用“惨痛”来形容,一路不停留的从年初的最高点5522点下跌至最低1664点,最大跌幅接近70%。上市公司市值持续缩水,投资者损失惨重,信心跌至谷底,和上市公司的交流也充满了“火药味”,使得投资者关系管理工作难度大幅增加。

根据上面的分析,2009年上市公司的业绩并不会有明显好转,尤其是上半年尤为艰难,在这种情况下,投资者关系管理工作势必会更加艰巨也更加重要。公司应更加主动地通过各种渠道联络投资者、媒体以及研究员,展开形势多样的投资者交流会或召开业绩说明会,并谦逊、有耐心地安抚一些在二级市场上投资受损而心存不满的投资者,加强相互理解。

信心是投资者关系管理的根源,而在弱市中要提升信心,就必须加倍努力,才能争取到投资者的理解,提升公司形象。

危机公关预防为先

危机预防和应对是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的重要内容。中国资本市场进入全流通时代后,市值成为资本的新标杆,突发的危机事件可能引发上市公司的股价下跌甚至狂泻,上市公司市值蒸发,从而影响股东利益。由于资本市场的开放性和疯狂的新媒体的无孔不入,上市公司是最易遭遇危机袭击的组织之一。

2008年是上市公司危机频发的一年。在熊市中,投资者对上市公司的信任度和宽容度都远不如牛市,加之一些媒体报刊会在报道中捕风捉影添油加醋,有时稍有不慎,一点小事就可能演变成不可收拾的公司危机。

危机无论大小或解决的结果如何,都会或多或少给上市公司的市场形象造成损失,严重者甚至会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营。而2009年的资本市场形式依然不容乐观,上半年甚至是雪上加霜,所以上市公司对危机公关决不能掉以轻心,牢记“防火甚于救火”,危机防范是危机管理的第一要义。上市公司应有强烈的危机意识和危机应变的心理准备,积极做好危机预防和应对工作,建立一套危机管理机制,对危机进行监测,建立危机警戒线,在危机到来之前,把可以避免的危机消灭在萌芽之中,防患于未然。

激励或将有起色

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如今已有取代传统激励方式,成为绩效考核主流激励方式的明显趋势。但是2008年由于大盘严重超跌,上市公司在高点时制定的行权价格已远高于目前的股价,导致最后不得不终止股权激励计划。曾经风靡一时的股权激励计划,随着A股市场的持续暴跌,已经变得毫无意义。

与2008年上半年上市公司扎堆推出股权激励计划相比,现在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选择放弃股权激励。然而由于股权激励将管理层的报酬与公司的长期利益有效捆绑在一起,人与所有者的利益高度一致,股东价值的提升也成为管理层努力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源动力,上市公司并不会轻易放弃激励高管及员工,只是激励方式和限制条件会有所不同。尤其是2009年下半年,如果市场环境有所好转,股权激励或许会再度开闸,有一部分公司可能转向现金激励这种简单有效的方法,这两种方法,或成为2009年上市公司激励的两大手段。

价值经营:

市值管理的放大器

价值经营作为市值管理成效的放大器,是实现股东价值最大化的重要手段。价值经营往往具有前瞻性,为企业的长期发展、实现价值创造打下基础。

IPO压力仍在公司质量是关键

2008年以来,IPO审核随着市场调整放缓,发行规模大幅萎缩。前三季IPO融资额分别为550亿元、360亿元、130亿元,呈明显的缩减态势,而第四季度IPO工作呈现停滞状态。全年融资总额为1040亿元,同比降幅达77%。

2009年IPO市场的压力仍将继续,不适宜再增加更多的发行量,而2007年和2008年大量发行带来的新的增量流通股,也需要一段时间进行消化。另外,2008年有较多已经过会还未IPO的企业也在等待机会,监管部门何时开闸会参考全局情况。

然而这并不是说企业就只能打消IPO的念头了,很多经济学家认为,这次金融危机对于中国实体经济造成的影响更多的在于心理,而不是基本面的影响。准备IPO的公司可以等市场企稳时再上市,在这段期间内提高企业实力,以良好的业绩增加上市的成功率。

债券市场牛势依旧

2008年12月8日,国务院办公厅推出金融30条,为债券市场向广度发展提供了依据。其中明确表示将扩大债券发行规模,积极发展企业债、公司债、短期融资券和中期票据等工具,稳步发展中小企业集合债券,开展中小企业短期融资券试点,并推进上市商业银行进入交易所债券市场试点。

2009年的债券市场将迎来质的飞跃,一方面是债券发行品种不断丰富,另一方面是巨额银行资金有望进入交易所市场。另一个重要原因是,09年上半年经济依旧处于通货紧缩状态,依旧有强烈的降息预期,在经济形势严峻和强烈的降息预期背景下,债市作为资金避险的主要通道,依然会受到市场追捧。

此外,如果股市持续走弱,企业债的规模有可能进一步增大。由于增发等股权融资方式困难重重,越来越多资质优异的企业将会选择发行企业债券募集营运资金。债券融资市场规模将不断扩大,成为举足轻重的融资方式之一。

第4篇:上市公司市值管理案例范文

>> 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现金股利政策与投资者保护 上市公司的股利政策与中小投资者的利益关系问题研究 机构投资者偏好对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影响研究 投资者保护视角下交叉上市与现金股利政策研究 基于中小投资者保护的上市公司公司治理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上市公司投资者保护工作初探 基于投资者利益保护的股利政策研究 上市公司控制权转移中的投资者保护研究 上市公司会计盈余管理与投资者保护的实证研究 成为备受投资者尊敬的上市公司 基于中小投资者视角的上市公司内控信息披露的研究 基于市值的上市公司投资者关系管理 基于投资者角度的上市公司财务风险分析 注册制背景下上市公司与投资者的博弈分析 投资者情绪、股利政策与公司价值研究 上市公司退市制度的投资者保护路径:公司治理的外部机制视角 东北地区上市公司投资者保护与公司价值的实证研究 美国会计改革和投资者保护法案对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的借鉴 上市公司投资者保护与公司绩效实证分析 基于投资者保护视角的我国上市公司控制权私有收益实证分析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2012-10-30.

[3]李丹,任晓卓.股份回购与中小股东利益保护[J].北方经贸,2009,(5):39-42.

[4]【美】弗里曼.战略管理:利益相关者管理的分析方法[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

[5]王小哈.股票回购:中国与国际对比[J].决策借鉴,2002,(3):30-33.

[6]高文娟,赵丽萍.股份回购信息及其披露现状研究——基于沪市上市公司股份回购数据分析[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2010,(4):114-120.

[7]周熙乾,林孝敏.基于利益相关者视角的股票回购价值分析[J].中国经贸导刊,2009,(15):48-49.

[8]林敏.基于可持续发展的股利决策:现金股利与股票回购[J].生态经济,2007,(9):61-63.

[9]石涛.股份回购的市场效应和财务效应——基于华海药业、九芝堂和天音控股的案例研究[J].财务与会计,2011,(4):32-34.

[10]谭劲松,陈颖.股票回购:公共治理目标下的利益输送——我国证券市场股票回购案例的分析[J].管理世界,2007,(4):105-117.

[11]尹蘅.中国上市公司股份回购理论分析与现实检验[J].经济与管理,2007,(5):61-65.

[12]周伟迪,郭岱维.股票回购及库存股制度研究[J].经济与社会,2011,(26):241.

[13]Dann, L.Y. Common Stock repurchases: A analysis of returns to bondholder and stockholder[J].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1981,(9):113-138.

[14]Konan Chan, David L. Ikenberry,Inmoo Lee. Do managers time the market? Evidence from open market share repurchases[J]. Journal of Banking & Finance,2007,(9).

[15]姜国华,徐信忠,赵龙凯.公司治理和投资者保护研究综述[J].管理世界,2006,(6):161-170.

[16]Beiner S.,Drobetz W.,Schmid M, Zimmermann H. An Integrated Framework of Corporate Governance and Finn Valuation[J].European Financial Management,2003,(2):249-283.

[17]Black B S.Jang H, Kim W. Does Corporate Governance Predict Finns’Market Values? Evidence from Korea[J].Journal of Law,Economics and Organization,2006,(2):366-413.

第5篇:上市公司市值管理案例范文

对于分拆上市,实际上我们并不陌生。早在2000年的时候,美国的AT&T分拆无线业务上市,成为美国历史上最大的IPO。摩托罗拉公司本次分拆上市的理由是为了改善公司多项业务的市场估值,听起来有点1+1>2的意思。拆分后,摩托罗拉移动公司包含了公司的移动电话业务和线缆机顶盒业务,而摩托罗拉解决方案公司则继承了公共安全业务。

我们可以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摩托罗拉移动的市值约为90亿美元,摩托罗拉解决方案的市值则约为128亿美元。也就是说,摩托罗拉公司的主营业务的估值还低于解决方案的业务。

这样的一宗拆分案子,放在国内肯定是说不过去的,一定是被认为有掏空上市公司资产的嫌疑。

分拆上市的海外模型

上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的上市公司频频使用分拆上市作为工具。俗话说合久必分,每个经济上行的周期,总是要经历大的并购浪潮,上个世纪美国企业发展也不例外。冒进的扩张性并购后,往往容易消化不良,并购后的公司问题多多。将子公司价值通过分拆上市独立出来,股价大多会上升至合理的水平,这符合投资者价值最大化的要求。

1997年4月28日,肯纳金属Kennametal公司的子公司――JLK直销公司,向美国证监会递交了430万美元的IPO申请。JLK直销公司IPO的股份占公司总股本的16.9%,其余83.1%的股份由肯纳金属持有。JLK直销公司以经营板金消耗品和相关产品为主业,而Kennametal公司则以经营机床为主业。在JLK直销公司递交IPO申请当天,Kennametal公司股票价格微涨5.6%。JLK直销公司发行价格为20美元,首次交易当天达25.5美元。

事实上,早在2000年左右,国内上市公司就开始分拆部分业务到海外上市。其中,2000年10月31日,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分拆并控股的同仁堂科技在香港创业板成功登陆。2001年6月1日,联想分拆出神州数码在香港实现单独上市。

自立门户,难以服众

对于分拆上市的理由,包括我在内的很多人都想不通,这其中也包括易凯资本的董事总经理王冉。他笑称,有的企业喜欢把一张饼越摊越大(比如微软,通用,谷歌),有的企业好像更愿意在一个大篮子里堆满金灿灿的鸡蛋(比如华润,旗下上市公司不少于十家)。

有人说企业分拆有利于旗下高增长业务获得更高的估值,这种说法表面看不无道理。不过把高市盈率的业务分拆出去,也就意味着把低市盈率的业务留了下来。就好比分家的时候好的资产都让儿子挑走了,老爸剩下的家产在价值上也要打折扣。

也有人说把企业分拆上市是把鸡蛋装进不同的篮子,有利于分散风险。按照这个逻辑,通用电气早就应该至少分拆成四、五家公司;同样按照这个逻辑,贝尔斯登和雷曼兄弟如果当初把证券交易业务分拆和资产管理业务出去,可能也不至于如此下场。

从财务的角度来说,把一个上市公司拆成多个上市公司,表面算账一定是不合算的,因为要维持几个上市公司的成本,比一个公司是要大很多的。这也就是为什么2010年的5月,戴姆勒公司选择从纽交所退市的原因,因为这样可以降低财务成本。

还是上面举的例子,在JLK直销公司上市后的第三年,公司股价仅为4.875美元;同期,母公司盈利为-54.6%。可见,拆分上市,看上去很美,卸妆后有落差。

分拆上市是“富人的游戏”

如果分拆上市,对于公司在业绩层面帮助不大,那么究竟是什么在驱使内地的企业对于分拆上市如此热衷?

2010年3月31日,证监会首次在内部沟通会上认可境内分拆上市,并提出主板公司分拆至创业板上市的六大明细条件。一个月后的4月30日,分拆上市首单落户中兴通讯,其参股26%的国民技术华丽登陆资本市场,发行价87.5元,开盘便翻倍至161元。国民技术的前身是由中兴通讯出资60%发起设立,历史上通过股权转让、增资等,中兴通讯持有国民技术的股权在上市前稀释到26%。

图1中,我们可以很清晰地在调整后的股权架构中发现创投机构的身影。在40名自然人股东名单中,国民技术的高管们悉数进入,而且这些高管,相当一部分是来自于中兴通讯。中国人,向来有“宁为鸡首,不为牛后”的说法。从上市公司的职业经理人,摇身一变成为另一家上市公司的股东高管,这样奋斗愿景,是中国的职业经理人们很愿意尝试的。

在2010年9月,证监会官员特地澄清,创业板原则上不鼓励分拆上市,只有主板一些大的企业满足特定条件,才可以申请在创业板分拆上市。这似乎是在说明,分拆上市,只是大公司的游戏。

分拆创业板圈钱被严控

将母公司的优质资产分拆出来上市,有损母公司投资者的利益。很明显,分拆上市注定遭到业内人士的广泛质疑。尤其是这种行为可能存在巨大的道德风险,有圈钱的嫌疑。一方面主板公司将子公司分拆到创业板上市,图的就是创业板的融资的高溢价;另一方面,创业板的高价发行与高估值,为高管们提供了暴富的机会。高回报驱使之下,难避免腐败行为产生。

美国国内的调查研究表明:在48个样本案例中,34个案例存在新申请上市公司CEO在原上市公司担任管理职务的情形;57个样本案例中,56个新申请上市公司董事会成员中至少有一名是原上市公司的管理者。尽管国内没有这方面的数据统计,但是分拆上市中的利益输出是难以避免的现象。

第6篇:上市公司市值管理案例范文

在A股市场低迷、IPO暂停以致退出渠道不畅的情况下,一些投资机构尤其是关注后期项目投资的PE,开始把目光盯在已上市公司项目,甚至是ST上市公司项目的投资中。

根据纵横合力日前披露的投资案例,中国无线移动数据业务服务商空中网刚刚宣布在纳斯达克上市,诺基亚成长伙伴就以5年期可转换债券的形式,投资680万美元。而在不久前,IBM中国投资基金刚刚向四川长虹注资1.08亿元人民币。江苏瑞华投资也向一上市的输配电设备制造商投资2.99亿元人民币。

“这类投资近来确实开始出现,而且有一类PE专门做这类投资。我们也在密切关注可操作的市场空间。毕竟这只是投资市场低迷状态下的一种反向操作。投资机构赌得就是中国A股市场能在2009年开始回升。”东方富海投资副总裁周绍军在接受《中国联合商报》记者采访时如此表示。

选“壳”不易

当下上市公司的重组,大都采用向优质目标资产的股东定向增发的方式进行,这使得在市场存量没有增加的同时,却使优质资产逐步注入到ST公司内,提高了上市公司整体的质量。更重要的是这种方式管理层(证券监管部门)也较支持。

在这个背景下,投资已上市公司项目,甚至是ST上市公司项目就有了基础条件。根据深圳君盛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披露的信息,他们正在筹划一个规模为3亿元人民币并且只针对A股市场的并购型基金,投资重点集中在医疗、健康、消费、轻工业制造、新能源等行业,目标公司则是已经有3000万以上净利润的Pre-IPO公司,而其主要的操作模式为通过对企业进行股权投资,并以“借壳”的方式在A股实现上市与退出。

对此,深圳创投创新投资发展研究中心总经理李夏博士对《中国联合商报》记者表示:“企业的扩张发展需要有资金来助推,而IPO的暂停使得其融资渠道停顿,因此通过借壳的方式会是一个可选的途径。但通过‘借壳’这种方式,其最主要的不确定性在于买到合适的壳资源,要去选和该未上市企业盈利估值规模相称的上市公司‘壳’资源并不容易。”

“在中国的股权分置改制以前,境内许多的借壳上市参与方更多着眼于短期利益,出现了不少的投机性重组。但在当下全流通的市场格局下,既能让目标资产的股东转化为上市公司的新股东,分享二级市场的股权增值成果,又能让原上市公司的老股东分享新注入资产的利润增值结果,这就为A股市场的并购型基金提供了基础条件。”嘉富诚投资总监刘健对《中国联合商报》记者分析。

“这就需要有严格的投资纪律,即使收益少一些,也不能违背纪律去犯方向性错误。” 深圳君盛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总裁廖梓君对此表示。

成本优势

“通过对已上市公司项目(包括ST上市公司)进行投资,可以使所司的资产迅速改善、并进一步优化。进而拉升股票,并选择合适的时候获利退出。这在IPO暂停的情况下,不失一种投资策略,而且收益也相对稳定。而这类投资也有了新名词叫PIPE。”美国光速投资董事总经理曹大容对《中国联合商报》记者说。

根据清科统计的数据显示,2008年,熊市造成了PIPE的萎缩,当年PIPE在整个私募股权基金投资案例中占比7%,比前一年下降了5个百分点。但2009年已开年,PIPE就爆发出能量,并出现了井喷迹象。

“国内大多PE或VC机构存在投资二级市场的历史基因,对二级市场比较敏感,当股市有回暖迹象,便会选择出击。如进入2009年后,大小非的减持力度加大,尤其是2月。据金融数据分析工具服务商万德资讯统计,在‘大小非’累计抛售的4.86亿股中,通过大宗交易进行减持的股份达到1.99亿股,占比超过40%,这些动作的背后都存在PE或者VC影子。”李夏博士对《中国联合商报》记者说。

谈起这种现象,联想投资董事总经理刘二海向《中国联合商报》记者表示:“之所以投资上市公司项目,是因为股权投资资金实在别无去处。当下经济正在调整,企业利润在下降,投资机构不敢也不会轻易投资。但为了生存也必须将资金用来产生收益,而已经上市的公司显然具有优势,毕竟二级市场的资产价格足够便宜。”

据刘二海介绍,一级市场当下的市盈率水平大致是好的企业7、8倍,差的企业5、6倍。而当下二级市场不少企业的市盈率已经达到或者接近这个水平。更重要的是大型PIPE投资还会同企业进行议价,成本往往低于市场价。

对此,周绍军也向《中国联合商报》记者做了进一步地分析:“这种情况,比较适合于具有技术优势的投资机构。比如,刚刚宣布投资上市公司的诺基亚成长伙伴、IBM中国投资基金等。这些公司在投资上市公司项目后,能把相应的技术带进去并能在短时间内提高所司的市值。而二级市场低迷、银行贷款缩减等原因导致上市公司资金链趋紧,通过PIPE获得资金支持将在短期内成为新趋势。”

■记者观察:短期趋势不会成为投资主流

从去年9月11日发审会最后一家IPO公司博云新材的会议公告后,至今A股市场IPO已暂停达5个月,而IPO重新开闸的时间表目前仍无法看出端倪。

在这种情况下,一些投资机构开始进入逐渐回暖的二级市场,进行已上市公司的股权投资。而从投资法人股到借壳的转变,则是这些本土资产管理者顺应当前市场形势的应变之举。但在复杂的形势与操作中如何控制风险并为投资人增值,无疑考验着这些本土的资产管理人。投资上市公司项目可以在避免因IPO遥遥无期,进而造成股权投资资金流动性停顿方面表现出优势的同时,与上市公司管理层的沟通整合成了最关键的内容。

股市市场低迷的情况下,许多企业、项目的价格没有体现其内在价值,因此所表现出来的价格与价值之间的偏差也可能越高。这大概是一些投资机构投资上市公司项目的最大理由。

但问题是并不是所有的投资机构在向上市公司投资后都能在短期内提升所投上市公司的市值。而根据记者的多方了解,好多投资机构几乎一致认为只有那些拥有相关技术背景的投资公司,才可能做的更好。而对于普通的投资公司仍将以投资未上市公司,并借助上市退出为主。

第7篇:上市公司市值管理案例范文

CVSource投中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并购市场宣布交易案例数量达5233起,披露案例数量为4496起,披露交易规模高达3328.51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17.15%、21.35%和5.72%,创下近7年新高。仅就A股市场来看,据Wind统计,当年沪深上市公司涉及的并购事件为2007起,其中完成交易的657起,交易总价值6044.48亿元;未完成的1350起,涉及金额9853.67亿元。

2013年中国并购市场的另一个突出特点是跨国并购活跃。商务部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境内投资者共对全球156个国家和地区的5090家企业直接投资,实现非金融类直接投资901.7亿美元,同比增长16.8%。

热闹非凡的中国并购市场上,最大的亮点是券商系并购基金的逐渐成长,以及“上市公司+PE”式并购基金得到市场的认同。

券商系并购基金崛起

2013年是并购基金崛起的一年,券商系并购基金尤其引人注目。自2012年6月中信证券旗下金石投资获准筹建第一只券商系并购基金后,海通证券、广发证券等券商纷纷跟进,成立了并购基金(表1)。

相比券商的直投业务主要对处于发展初期的项目进行股权投资,且只能使用自有资金投资,券商并购基金一般投资于成熟项目,部分资金可以向社会定向募集。并购基金通过收购目标企业股份,获得其控制权,然后对其进行整合和重组,待经营改善后,通过上市或转售等方式实现退出。跟其他并购基金相比,券商丰富的客户资源、专业性较强的投行团队、强大的行业研究能力,为其在基金募集、项目筛选方面提供了一定的优势;但在标的企业整合上,如何选择具有资深经营经验和优秀整合能力的决策管理团队,是其面临的最大挑战。

作为一项重要的投行业务,券商参与并购基金不仅能够获益于企业价值的重新发现,也可为并购客户提供过桥资金支持,从中获取回报,目前国内已有类似案例。在A股市场的并购狂人蓝色光标(300058)2013年收购博杰广告时,华泰紫金投资有限公司作为这一交易独立财务顾问华泰证券的关联公司,即为蓝色光标提供了2.3亿元的过桥贷款。此举使国内投行在并购中的收入由原有单一的财务顾问费扩大至资本中介收入,被视为投行并购业务盈利方式转型的一大突破。

“上市公司+PE”式并购基金

不仅券商纷纷介入并购基金,PE与上市公司也开始联手发力这一领域。据不完全统计,2013年至今A股市场有近10家上市公司与PE合推并购基金,基金规模从5000万元到30亿元不等(表2)。

PE携手上市公司成立并购基金,完成对目标企业的收购,打破了以往上市公司直接向目标公司增发股份完成收购的传统方式,也是其参与私募股权投资的一种新尝试。上市公司参与私募股权投资,一般通过三种方式实现:一是作为LP参股PE基金;二是设立直投部门或通过子公司进行产业投资;三是独立发起并设立产业基金。在第一种模式下,上市公司只能作为财务投资者分享收益,第二、三种模式则要求其具备足够的资金实力、丰富的并购经验与专业的人才,符合这些条件的上市公司只是少数。

第8篇:上市公司市值管理案例范文

【关键词】东南融通 财务舞弊

一、东南融通公司舞弊事件介绍

东南融通公司于1996年在厦门成立,是中国领先的金融IT综合服务提供商,也是中国金融机构重要的IT综合服务提供商和战略合作伙伴。2007年10月24日,东南融通正式在纽约证券交易所挂牌,成为第一家登陆纽交所的中国软件企业。被质疑前东南融通是中国在美上市市值最大的软件企业,市值超过10亿美元。

二、东南融通公司舞弊的手段

(一)利润率远远高出竞争对手。

东南融通财报公布的利润率高得惊人,远远高于其他中国同行企业。东南融通公布2010年财报显示,毛利率为69%。其他竞争对手的财报显示毛利率为15%到50%之间,营业利润率为10%到25%甚至更低。

管理层对高利润率的解释是,他们的标准化软件销售比竞争对手更多,而标准化软件的毛利率约为90%。东南融通宣称,这些解决方案和软件模块为新客户安装时可以节省工时和费用。即使标准化软件毛利率高达90%,然而东南融通在定制软件开发方面有60%到65%的毛利率,依然远远高于同行企业。

(二)违反常规的员工模式。

根据香橼的报告,东南融通的大部分员工都不是公司直接招聘来的。截止到2010年3月31日,东南融通有4258名员工,其中3413名员工(80%)都是通过第三方人力资源企业,即东南融通人力资源服务公司招聘的。

香橼大胆断言东南融通进行欺诈,通过组建自己的人力资源企业来逃避一定的责任,少计员工福利,导致利润虚增。报告认为可能存在两种情况:一是东南融通没有为特定员工支付社会福利费,涉嫌违反中国《劳动法》;二是东南融通按照厦门最低保障线900 元和最低扣缴率的标准为非厦门籍员工支付了相关社会福利费,这可能给投资者带来误导,如果按照员工所在城市的具体标准为员工扣缴相关税费,则可能对公司的毛利带来负面影响。

三、东南融通舞弊事件的启示

首先,需要检讨境外上市中国概念公司自身存在的问题。目前,中国企业境外上市已具相当规模。其中,既有具全球视野、严于自律的企业为追求卓越而选择境外上市、融资融制,也有因境内上市困难而选择到境外上市的企业。后一类企业中就有部分可能属于自身动机不纯并通过造假上市的企业,或因知识、经验不足而“被”中介机构境外上市的。因此,往往可能存在粉饰财务报表乃至财务造假等行为。

其次,进一步加强国际合作,稳妥推进国际板建设和筹划跨境对等监管。一要完善上市标准、上市公司内控体系与信息披露等方面的制度建设,提高上市公司内控报告提交频率及违规惩罚力度,以防范风险、保护投资者利益。二要考虑国际板上市公司的融资成本和维持成本,保持境内证券市场的国际竞争力和吸引力。三要思考跨境监管对国际板的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第9篇:上市公司市值管理案例范文

澳大利亚是一个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幅员辽阔、物产丰富,领土面积居全球第六,是南半球经济最发达的国家,是全球第四大农产品出口国,也是多种矿产出口量全球第一的国家。

澳大利亚的政治和经济环境十分稳定,拥有世界公认的稳定、高效、透明的政治、经济和法律体系。澳大利亚延续英联邦欧美法律的案例法体系,经济体系更是与欧美主流国家一脉相承。

澳大利亚和中国有良好稳定的外交和经济关系。中国是澳大利亚第一大商业合作伙伴,2012年澳洲向中国出口量达到789.8亿澳元,使中国成为澳大利亚在亚洲地区的第一大出口国。《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总理特别指出,要求加快与澳大利亚自贸区谈判进程。同时在2014年2月18日,中国银行与澳大利亚证券交易所(Australian Securities Exchange,ASX)在悉尼签署了人民币清算协议,有利推进了中澳经济合作前进。

点击并拖拽以移动

澳大利亚拥有连续23年不间断经济增长的卓越经济环境。按照GDP增长衡量,2013年澳大利亚居世界自由贸易排名第三位,超过了美国和英国。同时,澳洲资本市场增长快、通胀低的特点使其成为全球公开认可的上市与投融资平台。

点击并拖拽以移动

2013年澳大利亚国内生产总值(GDP)达到1.5万亿美元(《澳大利亚财政部年报2014》),经济结构以服务型经济为主占据了GDP总值约80%,澳大利亚也是GDP增长最快的发达国家,2013年实质GDP增长率达到3.4%,远远超越了英国2.3%和美国的2.6%。同时,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曾在2013年10月的未来发展报告中预测,2012到2018年度,澳大利亚的年度实质GDP增长应达到每年增幅3%,该预测使澳大利亚成为预计增长率最高的主流经济体。

点击并拖拽以移动

澳大利亚的未来增长型行业,如旅游、留学和财富管理走在世界前沿,同时也是澳洲经济的支柱性产业。根据2014澳洲财政年报显示,澳大利亚20个主要支柱性行业中有16个超过全球行业生产力平均值,其中医疗、教育、旅游和天然气行业超过全球平均值20%以上;农业、矿产和石油行业更是超越全球生产力平均值40%以上。根据IMF预测,2014年澳大利亚负债净额将仅占GDP的14.5%,远远低于发达经济体平均78.7%的负债净额。世界行业分布中,澳大利亚还在农业、教育、旅游、矿业以及财富管理这五大行业中占据世界性重要地位,全球行业排名中财富管理行业排名名列第三、矿业第四、教育产业全球排名第五。

点击并拖拽以移动

澳大利亚资本市场

澳大利亚是亚太区最主要且高度发达的资本市场之一,吸引大量来自世界各地的投资者,拥有具备国际竞争力的商业环境。

澳大利亚资本市场目前拥有超过2300家上市公司,涵盖各行业及众多地域的不同企业。澳大利亚资本市场拥有稳健的融资能力,常年被视为首次及后续融资的领先市场之一。按照自由流通市值计算,澳大利亚拥有全球第三大可投资资金池,管理资产超过1.7万亿澳元。

2008年至2013年这5年期间,澳大利亚证券交易所(ASX)上市股票发行商的证券融资总额高居全球第四位,据彭博社(Bloomberg),澳交所ASX成为继纽约证交所(New York Stock Exchange)、伦敦证交所(London Stock Exchange)和香港证券交易所(Hong Kong Stock Exchange)之后的世界第四大证交所,融资能力在纳斯达克之上,2008年至2013年6月,5年连续融资总额达到2910亿美金。

点击并拖拽以移动

在澳大利亚上市的企业囊括多种行业,更是以能源、金融、消费、高科技行业为主。这些企业兼具不同的公司规模与发展阶段,从行业龙头企业到初创期的高增长企业均有。

点击并拖拽以移动

同时,澳大利亚资本市场是高度成熟的资本市场,具有极高的流动性,市场交易总额和平均总市值显示,2000年至今,澳大利亚市场流动性已经翻了三倍。

全球几大资本市场的区别和优劣分析

美国资本市场:

美国资本市场规模最大,体系也最复杂。美国有五个全国性的股票交易市场,公司无论大小,在投资银行的支持下,均有上市融资的机会。从美国资本市场的发展现状来看,尽管存在多个不同层次的证券和股权交易市场,但各自都有自己明确的特点和市场定位。美国作为全球最大的资本市场,拥有其他市场不能比拟的资金容量和流通量,其发展的阶段也决定了它拥有最强的资本运作能力,同时股价变化更为活跃。

中国企业在美国上市有两个选择:纽约证券交易所和纳斯达克股票交易中心。纽交所主要面向发展成熟、有良好业绩的大型企业,因此上市门槛相对较高。纳斯达克相对门槛较低,因而具有更好的市场适应性和更为多元化的参与者结构。

在美国,IPO(首次公开发行)、RTO(反向收购)及ADR(美国存托凭证)都是常见的上市方法,但是,在美国IPO整个程序性过程加上前期谈判和路演大致为一年,且成本较为昂贵,平均费用大约150万美金。加上目前进入到中国的美国投资银行是美林、摩根士丹利这样的第一梯队成员,一般中等规模的中国企业很难通过其对企业的规模筛选要求。

优点:资金充足、流动性好、壳成本低且是净壳。

缺点:IPO费用昂贵,文化背景差异大造成中国企业市场认知度低。

新加坡资本市场:

新加坡市场的上市公司以制造业和高科技企业为主,尤其是在新上市的外国企业中,制造业比重超过50%。新加坡交易市场的总市值是香港市场的1/3,因此,虽然其交易值只有香港市场的1/2,但以1/3的市场容量完成1/2的交易量,在事实上,新加坡市场的活跃度反而高于香港。

新加坡交易所二级市场的配股和增发也很活跃。新加坡市场规则相对制定比较宽松,企业上市6个月内如果有再融资要求,可以和交易所沟通后进行融资。二次融资不但费用更低而且周期也短,许多企业上市后的再融资成功募集到比首次上市更多的机会。

优点:二板门槛低、上市成本较小、上市周期短、语言和文化差异小。

缺点:规模相对较小、国内企业对其市场缺乏了解。

英国资本市场:

英国市场以伦敦交易所(主板市场)和AIM(全国性的二板市场)为主。伦敦交易所的会员公司中,有1/3是由外资控制的,世界上著名的大银行和证券商大部分都是伦敦国际股票交易所的会员。

在主板上市一般须有3年的经营记录,并须呈报最近3年的总审计项目,如没有3年的经营记录,某些科技产业公司、投资实体、矿产公司以及承担重大基建项目的公司,只要能满足证券交易所《上市细则》中的有关标准,也可上市。通过伦敦证交所进行国际募股,其总股本一般要求不少于2500万英镑。

AIM相当于中国的创业板市场,与主板相比,上市条件宽松得多。对于中国企业而言,要在AIM上市,通常包括以下条件:最好有3年营运历史,最近2年获利(税后净利),且呈增长状态;最近一个财务年度的税后净利润在3000万元人民币以上;企业具有一定的行业地位;企业有一定的国际地位;系统、规范的运营管理制度;完善的公司治理制度,包括董事会(外部董事)、监事会、审计监督委员会等;对于高科技企业、生物科技企业及矿业企业无盈利要求。

优点:伦敦证券交易所是世界第三大交易所,股票持有者可随时将股票变现,流动性好,换手率高。

缺点:与美国股市同步性较强,易受事件和市场的驱动暴涨暴跌。

日本资本市场:

日本的交易所分为三个层次:全国易中心、地区性证券交易中心和场外交易市场。东京证券交易所是日本证券市场的主板市场,具有全国中心市场的性质,在此上市的都是著名的大公司;大阪、名古屋等其他交易所构成地区性证券交易中心,主要交易那些尚不具备条件到东京交易所上市交易的证券,这几家地区性市场构成日本的二板市场;场外交易市场包括店头证券市场和店头股票市场,在此交易的公司规模都不大,但很有发展前途,其中店头市场的债券交易市场占了日本证券交易的绝大部分。

优点:小企业机会多,市盈率较高,上市后仍方便灵活融资。

缺点:股票价格几乎是由外国投资机构操纵的,外资交易频繁,快进快出,在给市场增加流动性的同时也给市场带来波动。

香港资本市场:

香港是离大陆最近的优质融资地,也是长久以来企业寻求海外上市的首选之地。香港的投资者对中国公司的认知度比较高,再加上香港拥有全球最为活跃的二级市场炒家,使得香港的资本市场拥有很好的流动性,通常优质的中国企业在香港市场的流动性都很令人满意。

通常情况下,香港IPO整个过程需要7个月左右,但由于一些民营企业的不规范操作,联交所加强了审批的谨慎性。同时有太多中国企业申报香港上市,大大延长了时间并降低了成功率。在香港首次上市费用为主板15―65万港币,创业板10―20万港币,加上保荐人、包销商的佣金和相关财务法律和宣传推介专业费用,总体超过100万港币。但若是反向收购,则香港的壳成本较高,主板约5000万港币,创业板约2000―3000万港币,且资金注入较为困难。总体来看,在香港上市虽然有地理优势,但成本相对较高。

优点:市场规模大,流动性好,对中国企业认知度好。

缺点:上市费用高,壳成本高昂且不是净壳。

加拿大资本市场:

加拿大的上市公司必须成立一个由至少3名成员组成的审核委员会。审核委员会制度是公司治理和财务申报的基石,涉及大量境外运营业务的公司,其审核委员会的成员组应熟知加拿大证券法知识及财务申报要求并通晓境外业务所在地的语言和关税等事宜。

在多伦多证券交易所主板(TSX)上市的公司,要求其在上市时发售至少100万加元可自由买卖的股票,总市值达到400万加元,股票必须由至少300名加拿大公众股东持有,每位股东都持有一个或多个买卖单位的股票。

多伦多证券交易所创业板(TSXV)要求其上市申请公司至少发行50万可自由买卖股票,且公众持股总市值应达50万加元。在申请过程中,公司需让多伦多证券交易所创业板(TSXV)相信,上市时其已发行的股票中至少10%由公众自由买卖和持有股票至少有200名公众股东持有,每名股东都持有一个或多个无转售限制的买卖单位的股票,公众持股量至少达20%。

优点:融资渠道广,对不同行业的公司制定不同的上市规则,适合不同成长阶段的上市公司。

缺点:高流通性、高换手率,带来波动较大。

澳大利亚与中国经济的关联

澳大利亚和中国一直有良好稳定的外交和经济关系。中国是澳大利亚第一大商业合作伙伴,2012年澳大利亚向中国出口总量达到798.8亿澳元,使中国成为澳大利亚在亚洲地区的第一个出口国。2014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也特别指出,要加快与澳大利亚的自贸区谈判进程。而在2014年2月18日,中国银行还与ASX(澳大利亚证券交易所)签署了人民币清算协议,有力推进了中澳经济合作前进。

澳大利亚在中国一直都有投资行为,且进入的时间很早,规模也很大,只是他们本身做事比较低调,往往不为大众所知晓。中国很多高科技企业,包括阿里巴巴、智联招聘都得到来自澳大利亚的资金扶持。不久前,澳大利亚总理还亲自带队到中国招商,四五百名澳大利亚政府官员、企业家在北京、上海、成都举办澳大利亚周,目的就是进一步加深两国企业的交流合作。

国内资本市场及企业上市状况

中国大陆的上市条件:

对中国企业来说,选择在本土上市,理应是首选,但是,面对《公司法》规定的中国企业的上市(主板)要求,很多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只能望而却步。《公司法》规定:公司的总股本达到5000万股,公开流通的部分不少于25%;公司在最近3年连续盈利;公司有3年以上营业记录;公司无形资产占总资产的份额不能超过20%。

证监会2000年通过了《创业板市场规则》,但企业仍然面临很重要的问题:一是中小企业的门槛不会比主板低很多,二是一样需要审核。

国内上市的局限性表现在:

1、漫长的审核过程。在中国大陆上市采取的是核准制。由企业和中介机构向证监会提出上市申请,由证监会对企业的上市资格进行一系列的审核,符合条件的给予上市。但由于申请上市的企业众多,而证监会每年审核批准上市的数量又局限在一定的数量,因此就造成企业上市必须经过漫长的等待审核过程。

2、上市门槛高。《公司法》规定的企业上市的要求,尤其是对股本方面的要求是很多中小企业无法达到的,而中小企业板块,虽然是为中小企业服务,但其实上市的门槛并没有降低太多。

3、上市费用并不低廉。在很多企业印象中,在中国本土上市所需要的费用应该是最低的,但实际上,在本土上市的费用并不低廉。基于对已经上市的公司的统计,在中国上市的平均前期费用大约为1500万元人民币。

因此,可以说适合在中国本土上市的企业是大型企业,并且企业不是基于需要发展资金,能够接受长时间的审核过程。

国内资本市场现状:

1990年12月,我国建立了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二十多年来,我国资本市场在拓宽融资渠道、促进资本形成、优化资源配置、分散市场风险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A股市场已有两千多家上市公司,股票总市值位居全球前三位。国有控股或参股的重要骨干企业基本都已成为上市公司,在中小企业板和创业板的上市公司中,民营企业占比超过80%。借助资本平台,大量科技型、创新型企业脱颖而出。

虽然我国的资本市场对于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了重要支持,也为企业开辟了一条融资渠道,但却存在着一些不得不面临的问题。

1、投资主体结构不合理

我国资本市场投资主体结构不合理,投资者现在还是以个人投资者为主,机构投资者数量相对较少,两者比重相差较大。个人投资者的投资行为主要是以投机为主,其投资行为取决于个人对证券产品的投资偏好,这种投资偏好的市场随机性很强,增加了不稳定性。国际证监会组织的数据显示,2010年马来西亚的境内专业机构持股市值占总市值的69%,境外机构占22%,境内企业和个人仅占9%;韩国的境外机构占36%,境内机构占23%。我国境内专业投资者仅占16%,境外专业机构只有1%,更不合理的是,A股市场个人投资者持有的市值占26%,但完成的交易额却占到全市场的85%左右。

2、上市公司结构不合理

一方面表现在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不合理,主要体现在:国家股、法人股等非流通股过于集中,导致“一股独大”现象;公众流通股比重非常低,绝大部分股份不能上市流通;流通股过于分散,机构投资者比重小;上市公司的最大股东不是自然人,通常是一家控股公司。在国家股和法人股占主导地位的情况下,流通股规模较小,很容易形成机构大户操纵市场的局面。

另一方面表现在上市公司组成结构不合理,主要体现在:国有企业比重大,非国有企业比重小;大中型企业比重大,小企业比重小;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多,企业整体上市公司少。

3、资本市场层级结构不合理

我国的资本市场体系结构单一,缺乏层次性。首先从监管、防范风险角度出发,形成了全国简单划一的,以沪、深两个交易所为中心的单一资本市场,而缺乏适应市场需求的多层次市场体系。我国目前只有主板市场,虽然推出了中小企业板块,但离真正的二板市场还有距离,三板市场还远未形成气候,资本市场缺乏层次性,不能满足投资者和筹资者多样性投融资要求。

国内上市公司遭遇尴尬

1、上市公司面临高税赋

以今年为例,随着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上市公司面临的经营压力也有所加大,其中税费负担过重成为企业普遍反映的问题。中国上市公司协会今年的调研情况表明,全国两千多家上市公司中有一百多家公司上缴的税费是其净利润的5倍以上。研究表明,我国A股上市公司的经营绩效与税赋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税赋越轻,上市公司的盈利状况越好。

2、2014上市公司财务安全状况近6年来最差

商务部研究院信用评级与认证中心的《中国非金融类上市公司财务安全评估报告》显示,今年以来我国上市公司整体财务安全水平继续下降,为近6年来最低。

2014年,中国上市公司优秀企业的总体数量减少,同时,存在风险的上市公司数量正在增加。已有财务风险的上市公司将面临严格的审查,可以预计,中国上市公司退市数量和比例将快速增加。

从板块分布来看,2014年,主板上市公司的财务安全状况基本保持平稳,这与中小板和创业板上市公司财务安全状况仍在快速下降形成鲜明对比。2011年以前,中小板和创业板上市公司财物安全状况远高于主板,但到了2014年,虽然中小板和创业板上市公FSI指数仍略高于主板,但差距已经非常小了。从投融资角度看,如果这个趋势继续延续,中小板和创业板上市的投资价值将失去优势。

在所有行业中,财务安全指数下降幅度最大的是第三产业的休闲服务行业,行业整体呈现断崖式快速下跌态势;第三产业中的房地产行业跌幅超过10%。第二产业的钢铁、化工、轻工制造、采掘、农林牧渔等行业的财务安全指数也呈现较快速下滑趋势。其他财务安全指数下降的行业还有建筑装饰、食品饮料、计算机、纺织服装、医药生物、商业贸易、电子、有色金属、机械设备等行业。

中国企业到澳洲上市是快速实现企业上市融资和走向国际市场的途径

中澳经济具有很强的互补性,澳大利亚拥有丰富的矿产及畜牧业资源,而中国拥有强有力的需求市场,在澳洲上市有利于资源类及农业企业进行产业链整合。

澳洲证券市场的国际化程度高,可以提升公司国际知名度和品牌,以澳洲为新的平台进入国际市场,引进丰富的国际合作资源。

澳洲投资者对外国股票有强烈的兴趣,容易获得投资者青睐,有利于提升股价,同时澳洲上市周期短,通常9―12个月即可完成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