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骨折的康复方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文章编号:1003-1383(2007)06-0691-02中图分类号:R 681.7文献标识码:B
我院自2003年3月以来应用Herbert螺钉治疗MasonⅡ型桡骨头骨折21例,术后早期指导主动运动,并配合CPM锻炼、局部冷敷等康复措施以预防肘关节功能障碍的发生,取得了满意的结果,现报道如下。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本组21例患者中,男10例,女11例,右侧骨折14例,左侧骨折7例。按Mason分型[1]均为有移位分离的(MasonⅡ型)桡骨头骨折。年龄21~57岁,平均39岁。致伤原因为坠落伤3例,自行车上跌下9例,平地滑倒6例,车祸伤3例。手术时间:急诊手术7例,伤后1天8例,伤后3天4例,伤后4天1例,伤后7天1例。术中16例在导向器内行Herbert螺钉内固定,另5例复位后临时用克氏针固定再行Herbert螺钉内固定。所有患者均以2枚螺钉固定,以达到牢固的内固定,防止骨折块旋转,并能早期功能锻炼的目的。术后所有患者均不用石膏托固定。
2.方法
(1)早期主、被动功能锻炼 所有患者于术后第1天拔除伤口内皮片后即开始肩部摆动运动。第3天开始,增加肩部主动运动和主动握拳、肱三头肌等长收缩练习。恢复初期作关节屈、伸和腕关节的主动运动,肱三头肌抗阻练习。第5天开始,增加前臂旋转主动练习,肱二头肌抗阻练习并逐渐增加前臂旋转的抗阻肌力练习和前臂旋转的关节被动运动。术后第2周开始鼓励患者应用患肢进行免负重日常生活训练,术后第3周配合行肘关节周围肌肉渐进式抗阻训练。
(2)辅助功能锻炼 患者术后3周内均以CPM辅助功能锻炼。术后第1天即开始行CPM锻炼的患者为15例,术后3~5 d开始CPM锻炼的患者为6例。第1周每日2次,每次15~30 min,1周后逐渐增加至每日2次,每次30 min~1 h。避免强力的引起疼痛的主动运动、被动运动。
(3)物理疗法 肘关节康复治疗后局部施以冷疗,化学冰袋或冰块袋置于肘关节周围压力包扎30~60 min。患肢康复训练后颈腕吊带或支具固定肘关节于功能位1~3周。康复期间每周拍片复查,以检查骨折及内固定物是否发生移位。
3.疗效判断标准 患者肘关节功能按Mayo评分标准[2]进行评定:优为肘关节功能总分≥90分;良为总分80~89分;可为总分60~79分;差为总分<60分。
结果
本组21例患者,在院康复时间3~4周,随访7~12个月,平均随访9.6个月。所有患者肘关节伸屈和旋转力量及手指握力均恢复至正常范围。工作不受限,平均恢复工作时间为3.5个月。肘关节功能恢复情况:优15例,良6例,优良率100%。随访中X线摄片检查未发现桡骨头坏死改变和螺钉的移位,骨折均完全愈合。
讨论
肘关节由肱尺关节,肱桡关节和上尺桡关节所组成,其周围包裹着关节囊及众多的韧带。从功能角度考虑,肘关节屈曲重要性要大于肘关节伸直,另外由于和重力作用的自然趋势是伸肘,因而当肘关节功能一旦不能完全恢复时,往往是屈肘受限较多,而伸肘正常,失去了发挥手的作用最有利的活动范围。所以肘关节功能障碍的康复重点是恢复屈肘,其次为伸肘。与上肢其它关节相比较,肘关节由于其解剖特性,更容易产生僵硬和关节囊、肌肉、肌腱的挛缩。按照AO理论,本组均为关节内骨折,一般认为受损关节软骨愈合潜能非常有限,故易并发创伤性关节炎和肘关节僵直。据Sojbjerg[3]报道创伤后肘关节僵直发生率约为5%。Josefsson[4]认为术后肘关节制动时间超过1周就可导致肘部僵硬。这就要求术中尽量使骨折端获得良好的复位和稳定的内固定,以便术后早期进行功能锻炼。我们使用的Herbert螺钉无螺帽,可以完全埋入桡骨头软骨面下,能提供牢固的固定,允许早期功能锻炼,以使关节功能获得最大的康复。
对患者强调早期、无痛、主动功能锻炼,有助于关节软骨及关节囊组织形态学及韧带抗张强度的恢复。通过主动活动关节能够牵伸关节囊及韧带组织,改善关节血液循环,促进关节内滑液分泌及循环,有利于代谢产物的吸收及静脉回流,从而消除水肿;主动活动关节能防止关节僵硬、消除关节内外粘连,降低关节腔及周围韧带、肌肉的张力[5], 有利于关节解剖结构恢复正常,增加关节的稳定性及活动范围;同时通过关节功能锻练,能促进患肢运动条件反射功能的恢复,使肌肉收缩力及关节灵活度增强,有效预防废用性肌萎缩的发生[6]。术后CPM辅助功能锻炼可增加关节软骨的营养和代谢活动,加速关节软骨和关节周围组织的损伤修复,并刺激具有双重分化能力的细胞向关节软骨转化等作用[7],所以本组病例未出现肘关节僵直,其肘关节功能恢复良好。CPM装置应用时应注意患肢放在CPM机上后要系好固定带,防止肢体离开机器支架,以至于达不到要求的活动角度。一般应从小角度开始,逐渐增加至最大角度。停机时间,一般在伤口愈合,肿胀停止或消退时(大约3~4周)。
本组均为肘关节内骨折,加之手术的进一步损伤,极易并发肘关节异位骨化,如锻炼不当将会加重关节功能障碍。因此桡骨头骨折患者术后不宜作强力的引起疼痛的主动主被动运动。在治疗过程中,应注意遵照循序渐进原则,避免产生过快、过强的运动,防止出现肘关节异位骨化等继发性损伤。进行主动和CPM辅助功能锻炼的强度和时间应以患者的耐受度,或者轻度疲劳为宜。治疗中一旦出现肿胀,或者疼痛超过患者的忍受,应该减少锻炼强度和时间,预防发生骨化性肌炎的可能。我们采取康复治疗后立即进行局部冷敷,有效减少了出血,阻断了形成骨化的途径,故本组均未发生异位骨化。总之,肘部骨折术后早期指导主动运动,并配合CPM锻炼、局部冷敷等康复措施,不仅能减轻术后伤口疼痛和肿胀,更能够促进骨折愈合,最大程度地恢复肘关节的功能,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 术后康复治疗时间越早越好,应鼓励患者对其有足够重视。年轻患者肌肉、韧带弹性好,易恢复,在保护范围内活动以力量型,多次重复为好;老年人因骨质疏松,肌肉、韧带力量差等特点,以少量多次,逐渐增加强度为主。本组患者均取得了满意疗效,明显优于KS Leung 等[8]的报道,说明综合康复疗法对预防桡骨头骨折术后肘关节功能障碍是行之有效的,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ML MASON.Some observations on fractures of the head of the radius with a review of one hundred cases[J].Br J Surg,Sep 1954,42(172): 123-132.
[2]MR Modabber,JB Jupiter.Reconstruction for post-traumatic conditions of the elbow joint[J]. Bone Joint Surg,Am,Sep 1995,77: 1431.
[3]JO Sojbjerg.The stiff elbow[J].Acta Orthop Scand, Dec 1996,67(6): 626-631.
[4]PO Josefsson,CF Gentz,O Johnell,et al.Surgical versus nonsurgical treatment of ligamentous injuries following dislocations of the elbow joint[J].Clin Orthop Relat Res,Jan 1987, (214): 165-169.
[5]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政司.中国康复医学诊疗规范[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8,308.
[6]刘 颖,陆一帆,杨少锋.运动对大鼠骨骼肌废用性萎缩的恢复及血清雄激素水平的影响[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1,23:133-136.
[7]陆裕朴,胥少汀,葛宝丰,等.实用骨科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1,1587-1590.
【关键词】 膝关节 骨折 康复护理
膝关节周围骨折包括股骨远端和胫骨近端骨折,多为高能量暴力所致,手术治疗较困难,致残率高,且近年来发病率有上升趋势。膝关节骨折术后关节粘连是其常见并发症,主要原因是未能早期合理的功能锻炼,常导致肢体功能受限或需二次手术关节松解治疗。作者总结2004年8月至 2007年2月62例膝关节周围骨折的术后疗效及护理,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62例患者中男33例,女29例;年龄19~68岁,平均41岁。其中股骨髁上骨折14例、股骨髁间9例、髌骨21例、胫骨平台18例。受伤至手术时间为1~13d。本组患者均行内固定术。其中股骨髁上、髁间骨折采用解剖型钢板、逆行髓内钉或国产锁定钢板;髌骨骨折采用张力带固定;胫骨
平台骨折采用解剖型钢板或国产锁定钢板。应用持续硬膜外麻醉,术后镇痛泵留置48h止痛。
1.2 方法
(1)心理教育:让患者及家属认识到早期康复锻炼的重要性,术前即让患者了解康复的原理和方法,做好治疗前的解释工作,使其消除功能锻炼可能导致骨折移位或延缓愈合的顾虑,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主动配合治疗。遵循循序渐进的规律,有计划的康复活动,防止消极逃避锻炼,又要避免急于求成。
(2)常规护理:术后应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局部有无红、肿、热、痛的急性炎症表现及患肢局部血液循环征象;评估术后患者的疼痛程度给予止痛剂;围术期常规使用抗生素以预防感染。所有患者均于术后立即股四头肌舒缩活动,踝关节背伸和跖屈交替练习,24h后连续被动运动(CPM)康复锻炼。
(3)康复方法:术后功能锻炼是手术成功的关键,对关节活动障碍的防治,莫过于早期进行康复锻炼。康复前先向手术医师了解患者骨折的特点、手术过程、内固定稳定程度。让患者在健侧行股四头肌功能锻炼,有节律地进行,以髌骨能上下移动为有效。这是一种主动锻炼的方法,可维持肌力、减少粘连。术后早期进行膝关节CPM康复活动。应根据康复医学原则和康复护理内容与手术医师共同制定出CPM应用计划,包括CPM的开始时间、初始角度、每天增加的度数及活动时间、治疗周期、出院后的活动方法[1]。术后镇痛,使膝关节在无痛下在可动范围内进行功能锻炼。运动速度一般选择1个周期/min。运动时间2次/d,1~2h/次。在CPM间歇期,作股四头肌主动舒缩锻炼,防止肌肉萎缩。主动锻炼可促进血液循环,防止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减少关节腔积液、促进消肿,增加动力肌对关节的稳定作用。主、被动运动相结合,最大限度改善膝关节屈伸功能。骨折术后的稳定性必须与主刀医生沟通、分析,如骨折未获足够稳定性,术后肢体仍需制动。
转贴于
1.3 疗效评定标准
术后6个月行膝关节功能评定,根据Kolmert[2]标准进行评定:优:膝关节完全伸直,屈>120°,无疼痛和成角、短缩
外成角>10°、短缩>2cm。
2 结果
62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12个月,术后6个月时行膝关节功能评定,优良率82.3%。
3 讨论
膝关节是人体结构最复杂的滑膜关节,长时间的固定极易引起关节囊粘连、挛缩、关节僵硬或强直,最终导致膝关节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3]。膝关节周围发生骨折经过内固定术后,活动障碍主要因关节韧带、关节囊和关节周围肌腱挛缩或关节内外粘连所致。缺乏运动和负重的刺激,软骨细胞和纤维软骨细胞的营养受影响。制动后肌肉发生萎缩,肌力下降。下肢关节内骨折的术后康复特点是早期活动和延迟负重,若固定稳定,建议使用CPM,可增
加关节活动、减轻肢体肿胀,改善关节软骨的营养[4]。康复介入的早晚与膝关节功能成正比[5]。作者认为膝关节周围骨折术后,根据患者的心理及骨折特点,加强患者的康复教育及疼痛护理,提高患者康复治疗的依从性,早期康复介入,最大限度地改善骨折术后的关节功能活动度。另外,除锻炼关节活动外,中、后期需指导下逐渐负重活动,还应包括全身血循环、心、肺功能的锻炼等,改善患者整体活动机制,重新融入社会并恢复职业生活。
【参考文献】
1 鲍素珍,马清亮.CPM用于膝关节周围骨折术后的护理体会.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6,15(8):188~189.
2 Kolmert I,Wullf K.Epide miology and treatment of distal femoral fractures in adults. Acta Orthop Scand,1982,53(6):957~967.
3 Li YR,Chen XW, Fan Y,et al. The therapy of paraffin wax and joint mobilization for dysfunction of knee joint.Zhong Guo Linchuang Kangfu(Chin J Clin Rehabil),2001,5(6):100.
关键词:骨折;距骨;康复锻炼;固定
【中图分类号】R68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526(2012)08-0102-02
距骨骨折是足踝外科严重的创伤之一,发生率占足部损伤的3.4%,占全身骨折的0.3%,其中距骨颈骨折占距骨骨折的50%~80%,是最为常见的距骨骨折损伤。Canale和Kelly[1]认为对于距骨颈骨折若移位
1临床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2005-01~2009-03,共治疗距骨颈骨折患者30例,随访28例,随访中男18例,女10例:年龄19~52岁,平均34.5岁。致伤原因包括车祸伤12例,占42.8%;高处坠落伤11例,占39.2%;足额重物砸伤4例,占14.3%;机器绞榨伤1例;占3.6%,其中合并踝部骨折8例,合并颅脑、胸腹部损伤2例。所有患者均常规拍摄正、侧位以及Canale位X光平片,并行CT及三维重建,按Hawkins分型:I型2例,II型16例,III型8例,IV型2例。并放性骨折6例(Gustilo分类:I型2例;II型4例),无陈旧骨折病例。本组共有18例合并有不同部位的损伤,其中踝部骨折8例(双踝骨折2例),颅脑损伤2例,肋骨骨折合并血气胸2例,腹部闭合性损伤2例。
1.2手术方法:28例患者采用克氏针或3.5mm皮质骨拉力螺钉内固定治疗,伤后至手术时间平均6天(1~14天),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或静脉复合麻醉,患者采取仰卧位。I型采用经皮闭合2枚皮质骨拉力螺钉内固定,II型经皮或者切开直视下复位克氏针以及皮质骨螺钉内固定。III、IV型均采用切开复位,常用的切口为前外侧、前内侧切口以及联合切口,后者优点在于可充分显露距骨颈的内侧和外侧面以及部分距骨体。本组有13例采用联合手术入路,其中Hawkins II型6例,III型5例,IV型2例。
1.3术后处理:术后所有闭合性骨折患者术前后给予静脉滴注抗生素3天,开放性骨折患者抗生素使用时间1~2周;术后进行系统功能锻炼[2],①术后3天抬高患肢30°,止痛、脱水、对症治疗,主被动活动足趾。②所有患者术后给予踝部支具中立位固定6~8周,根据X光片的结果,8周后拆除支具,部分负重功能锻炼,以后逐渐完全负重,直至康复。
1.4评估标准:主要结果观察指标:1)Weber踝部骨折的功能评分,2)手术并发症。采用Weber踝部骨折的功能评价标准,随访患者有无疼痛、步态是否正常、活动情况以及X线片并记分,每项0-1分优;2分良;3分中;4分差。
2结果
随访28例,其中3例随访4.5年,15例随访3年以上,10例随访1年以上。平均随访时间2.8年,根据Weber评分标准评估。本组患者治疗后评分优12例(42.9%),良9例(32.1%),中5例(17.9%),差5例(7.1%),优良率为75%。再根据典型病例术前、后X线片。距骨体缺血坏死5例(17.9%),踝及距下关节创伤性关节炎3例(10.7%),畸形愈3例(10.7%),所有患者骨折完全愈合,无骨折不愈合病例,有1例发生伤口感染,1例发生切口皮缘坏死,经换药处理后伤口愈合,未行皮瓣转移。
3讨论
对于距骨颈骨折的治疗,近年来大多数学者倾向于切开复位内固定。选择不同的手术入路,其目的在于恢复距骨的完整性。常用的切口为前外侧、前内侧切口以及联合切口,其优点在于可充分显露距骨颈的内侧和外侧面以及部分距骨体[3]。本组有13例采用该手术入路,其中HawkinsⅡ型6例,Ⅲ型5例,Ⅳ型2例。随访结果显示:发生距骨缺血坏死5例,创伤性骨关节炎3例,并且多数是Ⅲ型和Ⅳ型患者。在随访中我们还发现,克氏针固定的8例患者,有1例发生距骨缺血坏死,虽然关节活动正常,但负重行走时出现轻微疼痛。克氏针仅有旋转作用而没有折块加压作用。因此,笔者主张内固定物最佳的选择方式仍为加压螺钉或松质骨螺钉,尽量避免单一使用克氏针。
传统的前外侧、前内侧切口仅能显露部分距骨,而对复杂距骨骨折(主要是Ⅲ型和Ⅳ型),则不能达到这一目的。有报道中采用内踝截骨治疗复杂的距骨体骨折[4],术中充分显露骨颈及距骨体,使距骨骨折完全解剖复位,短期临床随访疗效满意。Garcia [5]等报告中微小钢板辅以螺钉内固定技术治疗23例粉碎性距骨颈骨折,认为该技术可降低足内翻畸形的风险,无骨折不愈合发生,但病例太少也及随访时间太短,无法评价其功能结果。
既往有学者认为,严重粉碎性距骨颈骨折Hawkins Ⅲ型和Ⅳ型患者,常需一期关节融合,张弛[6]等认为急性创作阶段主要治疗的目的是维持后足的高度,对于Ⅳ型骨折治疗采用外固定支架而不是一期行胫距或距跟关节融合。笔者赞同这种观点,
伤后他伤性骨关节炎的严重度并不与影像学的观察一致。临床上出现踝关节疼痛,不能行走,以至影响工作和生活,才是关节融合的手术适应征。
在术后的恢复方面患者的健康教育很重要,让患者明白早期锻炼的意义。由于肌肉肌腱挛缩,关节滑膜肥厚,瘢痕粘连、挛缩所致踝关节骨折后关节僵硬,严重影响了踝关节的功能,带来不必要的功能障碍,严重的需要再次手术。另外,康复锻炼应循序渐进,避免早期负重,可以明显减少术后骨坏死、骨关节炎等并发症的发生率[7]。
参考文献
[1]Sinha S, Kelly CP. Fixed angle locking plates for proximal humeral fracture fixation[J].Annals of the Royal College of Surgeons of England, 2010,92(8):631-634
[2]张卉. 优质护理模式对骨折患者骨折愈合及功能恢复的影响观察.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9):576-577
[3]李晓刚,杨茂清. 闭合复位小切口支撑植骨治疗跟骨骨折[J]. 当代医学, 2010,16(36):94-95
[4]何锦泉,马宝通,庞贵根. 距骨体骨折的手术治疗[J]. 中华骨科杂志, 2011,31(3):233-237
[5]Garcia EJ, Treatment of osteochondral lesions of the talus with a biosynthetic scaffold: a report of four cases[J]. The Journal of Bone and Joint Surgery, 2010,92-A(8):1774-1779
方法:本组37例第一掌骨基底部骨折的患者,均应用中医正骨手法复位拇指外展板及“8”字形外固定,实施有效的心理护理、功能锻炼和康复指导等护理措施。
结果:本组37例中优27例,良8例,差2例。
结论:辅以中医药功能康复锻炼有力的促进了拇指功能的恢复。本组操作方法简单,固定可靠,是治疗第一掌骨基底部骨折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第1掌骨中医正骨手法复位拇指外展板及“8”字形外固定护理
【中图分类号】R224.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1-0074-01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共37例,男30例,女7例,年龄18~39岁,平均26岁,损伤原因:运动致伤14例,跌倒时拇指着地致伤15例,其中有8例为车祸致伤,均为闭合性骨折(其中5例皮肤浅表擦伤,不影响手术安排),就诊时间数小时至数天不等,平均为2d,伤后急诊行X线片检查确诊者37例,立即给予中医正骨手法整复37例。
1.2治疗方法。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下,患者坐位或者仰卧位,在维持牵引及骨位下在骨折部安置压垫及拇指外展板,将第一掌骨固定于外展、背伸、拇指对掌位。分别在指间关节、掌指关节及虎口处、掌腕关节处和前臂下段放置减压缓冲棉垫。先用粘胶带环形固定指间关节与外展板上,指尖呈对掌位;后用长约30CM、宽约2CM的粘胶带中间部分沿第一掌骨头掌侧部粘贴并在第一掌骨基底部桡背侧的外展板上交叉下压,将两尾端粘压于腕部呈“8”字形固定,最后分别在腕部、前臂下段做粘胶带环形固定以加强固定,防止滑脱。固定完毕检查固定松紧度、拇指远端循环和感觉情况,予以适当调整后用三角巾抬高患肢悬吊于胸前休息。
1.3结果。本组37例均及时复查,及时评估,从患者拇指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感觉恢复、血液循环状态、外观五方面进行评定,优27例,良8例,差2例。后期并发症主要是压疮及畸形愈合,本组2例。
2护理
2.1临证护理。①《内经》曰:“善诊者,必先医其心,而后医其身[1]”。及时消除其紧张情绪及思想顾虑,定期与患者沟通,鼓励和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热情劝导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2]。②局部以掌骨夹板固定的病人应定时检查固定情况既保持有效固定又不能压迫过紧,嘱其不可随意拆开夹板。③鼓励病人自己料理生活,凡整复固定后若无其他禁忌应尽量做力所能及的事。
2.2饮食护理。①早期:骨折后1—2周,主要为散瘀消肿,饮食以清淡为主,忌酸辣、燥热油腻。不宜过早给予肥腻滋补之品。②中期:骨折后2—4周,主要为祛瘀生新,接骨续筋,饮食由清淡转为适当的高营养,以补给更多维生素A、D及钙和蛋白质。③后期:骨折后5周以上,主要通过补益肝肾、气血,以促进骨痂生长,舒筋活络,饮食上可解除禁忌。
2.3用药护理。①早期:骨折后1—14天,宜用行气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七味三七口服液或玄胡伤痛片、创伤消肿片等。②中期:骨折后14—28天,宜用活血化瘀,接骨续筋的归香正骨丸等。③后期:骨折28天以后,经过早期和中期治疗后,宜着重养气血,补肝肾,壮筋骨,可内服双龙接骨丸,或双龙接骨丸加复方鸡血藤胶囊;解除夹板后外用郑氏舒活酊及各类洗药以舒筋活络、通利关节。
2.4健康指导。①患肢固定后保持抬高患肢或将患肢悬掉于胸前。②解除外固定后全面练习手掌活动握拳等,范围由小到大,次数由少到多。③定期复查,逐步恢复功能活动。
3讨论通过中医正骨手法复位拇指外展板粘贴带“8”字形外固定及采取有针对性的个体化护理措施,使患者尽快的恢复患指功能,积极进行功能锻炼,是取得治疗效果的关键。
参考文献
[关键字]四肢骨折;骨折愈合;注射用骨瓜提取物;疗效
[中图分类号] R68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6)08(a)-0094-03
[Abstract]Objective To observe and analyze the clinical effects of cervus and cucumis polypeptide for injec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limbs fracture.Methods 80 patients with limbs fracture and who accepted treatments in our hospital from October 2012 to October 2014 were taken as the research objects,and according to the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 th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the study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40 cases in each group.In the control group,they were treated with the open reduction and internal fixation and were given the rountine symptomatic treatment,anti infection and limb function training guidance after the operation while in the study group,on the basis of the treatment in the control group,they were treated with the cervus and cucumis polypeptide for injection.Then,the treatment effect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observed and compared.Results Two groups of patients after treatment,the VAS score in the study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 (P
[Key words]Limbs fracture;Fracture healing;Cervus and cucumis polypeptide for injection;Clinical effect
四肢骨折在老年人群中极为常见,且发病率相对较高,由于四肢受到外伤进而引发骨折,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较大的影响[1-2]。若此时不尽快进行治疗,在很大程度上造成患者出现血液循环障碍,从而导致骨痂生长较慢,严重影响患者骨折愈合,同时还可能引发患者深静脉血栓等不良并发症,因此,在治疗四肢骨折时,不仅要提高治疗的相关技术,同时还要给予有效的药物辅助治疗,并且积极对患者术后的并发症进行预防,从而提高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目前临床上促进骨折愈合的药物种类繁多,疗效和毒性反应不一,给临床选择用药带来一定困扰,大量的临床经验表明,在四肢骨折患者治疗过程中给予合理的辅助药物有助于促进患者骨折的恢复[3]。本研究给予四肢骨折患者治注射用骨瓜提取物辅助治疗,且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10月~2014年10月收治的四肢骨折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男性25例,女性15例,年龄19~73岁,平均(53.74±11.34)岁;受伤至手术时间为6~44 h,平均(27.23±4.71)h;骨折部位:下肢骨24例,上肢骨16例;致伤原因:摔伤12例,车祸受伤15例,高空坠落致伤9例,砸伤4例。研究组男性28例,女性患者12例;年龄21~76岁,平均(55.43±13.21)岁;受伤至手术时间为8~47 h,平均(28.41±5.12)h;骨折部位:下肢骨26例,上肢骨14例;致伤原因:摔伤14例,车祸受伤13例,高空坠落致伤11例,砸伤2例。纳入标准:①通过四肢骨折诊断标准[4-5];②无糖尿病、高血压及冠心病等慢性疾病的患者;③无多系统损伤的患者;④均择期进行手术,且术后具有疼痛和肿胀情况;⑤未接受过激素治疗的患者;⑥患者及其患者家长均签署了知情同意书。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接受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且术后常规给予对症治疗、抗感染处理,同时给予患者肢体功能训练指导进行干预[7-8]。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注射用骨瓜提取物进行治疗,具体包括:给予注射用骨瓜提取物[通用名:(迪可安)注射用骨瓜提取物,规格:25 mg,黑龙江迪龙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2730]50 mg加入250 ml的生理盐水或250 ml的5%浓度的葡萄糖溶液中,进行静脉滴注,1次/d,持续接受20 d的治疗。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均不采用其它止痛药物。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和骨折愈合时间,其中疼痛程度通过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进行评价,①0分:无疼痛;②1~3分:轻度疼痛;③4~7分:中度疼痛;④8~10分:剧烈疼痛。
1.4疗效评价标准
①优:患者的骨折愈合,患处关节活动完全恢复;②良:患者的骨折愈合,患处关节活动受限程度≤30°;③可:患者的骨折愈合,患处关节活动受限程度>30°,日常生活受到影响;④差:患者的骨折愈合,而上肢关节旋转受限,下肢关节疼痛,均无法负重[9]。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
2 结果
2.1两组患者VAS评分及骨折愈合时间的比较
治疗前两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VAS评分及骨折愈合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患者功能恢复情况的比较
研究组患者治疗后优良率为92.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四肢骨折术后无法避免疼痛,70%的患者均有明显的疼痛感,从而降低活动量,严重的影响以后的生活及工作。同时由于患者骨折部位出现血液循环不畅,在一定程度上加重术后骨折部位的肿胀程度,造成软组织出现粘连等情况,最终导致患者疼痛感加重,活动时部分关节受到一定限制。针对该情况,若不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则可能造成患者后期出现慢性疼痛,对预后造成严重影响,而对于老年患者而言,还可能在很大程度上导致患者出现失用性骨质疏松。由此可见,四肢骨折术后给予及时的抗炎、镇痛以及消肿等治疗尤为重要,是加速患者骨折愈合的重要手段[10-11]。
临床表明,采用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方法以及手术复位与小夹板外固定对四肢骨折患者进行治疗,治疗后患者的患处均容易出现充血和软组织水肿的情况,导致患者产生局部疼痛、肿胀,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身心健康造成严重的影响[12-14],因此,在治疗四肢骨折的同时还需要给予患者合理的辅助药物来促进骨折的愈合,以有效促进患者的康复[15-16]。
注射用骨瓜提取物是一种由甜瓜的干燥成熟种子和猪四肢骨骼分别提取后割成的无菌冻干品,其包含有多种骨诱导多肽类生物因子和骨代谢活性肽类物质,能够有效促进骨折的愈合,使患者预后得到有效的改善。同时甜瓜籽提取物可有效降低患者毛细血管的通透度,并阻碍炎性扩展,降低其血液黏稠度,提高患者血液循环,从而解除骨折部位的血流障碍,消除血供不足的情况,最终起到镇痛的作用。
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治疗后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研究组治疗后的上肢及下肢骨折愈合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研究组治疗后优良率为92.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5%,这表明注射用骨瓜提取物除了能够促进患者骨折的愈合及降低患者的疼痛感外,还可以改善患者的预后情况。
综上所述,在四肢骨折术后给予注射用骨瓜提取物辅助治疗临床疗效较高,可有效改善患者预后,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以及推广。
[参考文献]
[1]梅杰,彭昊,尹东等.鹿瓜多肽注射液治疗四肢骨折疗效的文献系统评价[J].中国临床新医学,2011,4(1):22-25.
[2]王斌,邓高鹏,侯平,等.骨肽与复方骨肽治疗中老年四肢骨折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34(13):3764-3765.
[3]黄咏红,伍瑞云,覃茂林,等.鹿瓜多肽与复方骨肽治疗四肢骨折的药物经济学研究[J].亚太传统医药,2014,10(4):129-130.
[4]陈晓波,李丽.骨瓜提取物注射液促进骨折愈合的疗效观察[J].中国药业,2011,20(3):73-74.
[5]张雷,林艳.骨瓜提取物注射液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疗效观察[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34):8388-8389.
[6]杨晓.骨瓜提取物注射液辅助治疗骨折的临床分析[J].中国基层医药,2012,19(1):88-89.
[7]平少华,曹凤英,杨健,等.复方七叶皂苷钠凝胶治疗老年四肢骨折肿胀和疼痛的效果观察[J].山东医药,2012,52(9):71-72.
[8]程建文,苏伟,谭桢,等.Ilizarov外固定联合负压封闭引流修复四肢骨折合并骨筋膜室综合征[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4,(44):7162-7166.
[9]张传开,史跃,刘英,等.经皮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术治疗四肢骨折骨不连41例[J].山东医药,2012,52(2):95-96.
[10]徐海栋,陈勇.胎盘多肽注射液对四肢骨折患者骨折愈合时间及感染发生率的影响研究[J].重庆医学,2013,(21):2468-2469.
[11]王成伟,艾尔肯・阿木冬,李璐兵,等.金属植入物内固定治疗四肢骨折后的骨不连[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11,15(9):1667-1670.
[12]樊洁,徐宏辉.MIPPO治疗四肢骨折并发症分析[J].山东医药,2010,50(30):61-62.
[13]卢强,陈华,许猛,等.微创经皮LCP钢板内固定治疗四肢骨折[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9,17(6):468-469.
[14]赵锦秀,王红霞,刘淑萍,等.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四肢骨折合并大面积皮肤缺损治疗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09,24(16):1522-1523.
[关键词] 股骨干骨折;钢板内固定术;骨折不愈合
[中图分类号] R687.3 [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3-7211(2008)11(b)-143-02
股骨干骨折是临床上最常见骨折之一,约占全身骨折的6%[1,2]。手术内固定是临床主要治疗手段,骨折不愈合为严重的并发症,一旦发生将严重影响患肢功能。笔者对1995~2007年在我院治疗的股骨干骨折钢板内固定术后不愈合病例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影响骨折愈合的因素,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以最大限度地减少骨折不愈合的发生。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995~2007年,我院共收治股骨干骨折钢板内固定术后不愈合病例21例,其中,男14例,女7例;年龄26~69岁,平均38.2岁;病程8~23个月。本组患者入院前均有手术史,其中,13例为外院手术患者,8例为我院手术患者。
本次手术前所有病例根据X线表现分为肥大型和萎缩型[1],其中,17例为肥大型,4例为萎缩型。所有病例均存在局部压痛、异常活动和功能障碍。
1.2 治疗方法
所有病例均重新行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和自体骨植骨。在取出原固定物和清理骨折断端时,尽可能地保留骨质和软组织;在复位时力求严格解剖复位;将加压钢板准确地固定在张力侧;根据骨质情况予以周围植骨或嵌入植骨。
1.3 疗效评价
优:局部无压痛和异常活动,骨痂与皮质骨融合,骨折线消失,可负重活动;良:局部无压痛和异常活动,骨痂跨越骨折断端,仍可见骨折线,可部分负重活动;可:局部压痛存在,但无异常活动,可见明显骨痂形成。
2 结果
对所有病例进行随访,随访时间最短6个月,最长16个月,平均12.3个月。临床效果:优10例,良9例,可2例。
3 讨论
带锁髓内钉技术不断完善,已逐渐成为临床首选治疗骨折的方法,但钢板内固定由于适应证广泛、操作简单、成本低廉等原因仍是临床主要的治疗方法之一。影响骨折不愈合的因素有许多,本文仅探讨涉及临床治疗过程中影响骨折不愈合的因素。通过本组病例的分析,笔者发现,治疗过程中仍存在以下几个影响骨折愈合的因素。
3.1 内固定不牢固
包括钢板的长度不足、螺丝钉数目和长度不够等,不能使骨折端紧密贴附达到稳固的固定。钢板长度至少为骨折端长轴的5倍,远近端分别应有至少4枚穿透两层皮质的螺钉[3]。本组病例中,钢板长度不足7例,螺钉数目不够6例,螺钉长度不足8例,还有2例使用非加压钢板。内固定不牢固可能是造成本组病例骨折不愈合的主要原因。
3.2 钢板的位置不正确
股骨的张力侧为股骨外侧偏后,如果没有将钢板置于股骨的张力侧,不仅没有减少反而增加了骨折端的张力,致使骨端分离,最终导致钢板疲劳折断。本组病例中有8例将钢板固定于股骨的前外侧,甚至是股骨的前侧,而没有将钢板固定于张力侧,可能是造成内固定失效、骨折不愈合的又一原因。钢板位置如置于前侧,同时还会增加螺钉损伤股骨嵴处的滋养血管的机会,进而影响骨折端的血液供应。
3.3 植骨问题
植骨是公认的促进骨折愈合可靠的方法[4],尤其是对于原始有骨缺损的病例。植骨可以起到“桥接”作用,引导新生的细胞通过骨折部达到愈合。此外,移植骨还可以提供成骨细胞和钙质,对宿主骨也可起到刺激成骨功能的作用。本组病例初次手术均未行植骨,因此可能是导致骨折延迟愈合、不愈合的又一原因。
3.4 不合理的功能锻炼和负重练习
任何部位的骨折都会造成肌肉损伤,如果缺少及时的功能锻炼,必然引起肌肉挛缩、纤维增生、粘连,严重影响膝关节的功能。因此,应尽早进行无痛的主动活动,但应避免过早负重,禁止一切使骨折端产生剪力、成角及扭转应力的活动。要根据患者的身体恢复情况、骨折固定的牢固程度、固定时间、骨端愈合进展等因素,适时进行功能锻炼。负重的时间取决于骨折愈合情况,只有通过临床和X线证实的情况下,才能完全负重。骨折愈合和内固定失效实际上是一个竞赛过程,若骨折在内固定失效之前已愈合,那么就不会发生内固定失效,因此必须要明确“骨质必须保护内固定”这一概念[3]。本组病例中膝关节屈曲<90°有8例,可能与没有早期功能锻炼有关。不适当负重练习也会在骨端产生应力,引起内固定松动、失效,进而影响骨折愈合。
3.5 如何正确判断骨折延迟愈合和骨折不愈合,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促进骨折愈合
内固定并不能缩短骨折愈合的时间,新鲜股骨骨折愈合大约需4个月的时间,临床上通常认为愈合时间超过6~10个月就可以诊断骨折不愈合,但骨折愈合时间长短因个体差异和损伤的严重程度有很大差别,简单的闭合骨折可能为3个月,复杂的开放骨折可能为6个月或1年,甚至更长。因此,在判断骨折愈合时,要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必须综合考虑临床依据和愈合时间,不能仅凭愈合时间长短来判定骨折不愈合。
骨折愈合是一个自然机体修复过程,任何干扰因素都会影响骨折修复的正常进行。要辨证地应用动静结合的治疗原则对待复位、固定、功能锻炼这三个主要治疗环节。良好的解剖复位为骨折断端的接触和稳定提供了条件,牢固的固定可以保持整复后的位置,同时也可以是愈合的基础,早期、无痛、合理的功能锻炼可以促进骨折的修复。在骨折治疗过程中,需要实时监测骨折愈合的进程,制订合理的治疗康复方案,及时祛除影响骨折愈合的因素,才能达到治疗目的,尽早恢复功能。
[参考文献]
[1]胥少汀,葛宝丰,徐印坎.实用骨科学[M].第3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5.723-740.
[2]宋贵凡.股骨干骨折内固定术后不愈合27例报告[J].中国医药导报,2006,3(5):74.
[3]蒋协远,翟桂华,危杰,等.钢板治疗股骨干骨折失效原因探讨(附102例临床报告)[J].中华骨科杂志,1995,15(9):579.
[关键词]膝关节周围骨折术;康复训练;施行意义
[中图分类号] R274.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7)01(b)-0192-03
随着交通、建筑等行业的不断发展,膝关节周围骨折的不良事件不断增多[1]。膝关节周围骨折主要有股骨髁上骨折、髌骨骨折、胫骨平台骨折等,手术是治疗该类骨折的主要方式[2]。临床上通常以复位、固定以及功能锻炼为原则来对膝关节周围骨折患者进行治疗,其中良好的复位和固定能为患者骨折愈合创造良好的条件,而功能锻炼能促进患者肢体功能恢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3]。选取本院行膝关节周围骨折术的患者进行研究,探讨膝关节周围骨折术后的早期综合康复训练方式及施行意义,取得一定的成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5月~2016年5月在本院行膝关节周围骨折术患者82例进行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1例。研究组中男24例,女17例;年龄25~73岁,平均(48.62±9.83)岁;骨折部位:16例股骨髁上骨折,15例髌骨骨折,10例胫骨平台骨折。对照组中男23例,女18例;年龄26~70岁,平均(48.39±9.17)岁;骨折部位:17例股骨髁上骨折,14例髌骨骨折,10例胫骨平台骨折。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康复方法,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并根据患者身体恢复情况予以患者康复指导,指导患者进行关节、肌肉锻炼。研究组患者应用早期综合康复训练方法,其内容主要如下。
1.2.1术前康复护理 ①心理康复护理:护理人员积极与患者交流,密切关注患者心理状态,向患者讲解复位、固定和术后早期康复训练方法,耐心地解答患者的问题,消除患者的紧张情绪。护理人员重点向患者讲解早期进行肢体功能锻炼的重要性,让患者了解早期康复训练是保证治疗效果的重要环节,激发患者主观能动性,争取患者主动配合进行康复锻炼。②术前健康教育:护理人员加强对患者及其家属的健康教育,向患者讲解骨折相关的知识,让患者及其家属了解术后需要注意的事项,并着重向患者及其家属详细讲解康复训练的方法,并通过展示图片、播放视频或现场演练的方式讲解相关步骤,保证患者及其家属掌握相关训练技巧。
1.2.2术后康复护理 护理人员指导患者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康复锻炼,逐渐增加活动强度和活动量,且嘱咐患者不可屈膝、下蹲,尽可能地锻炼肌肉和关节。①被动训练:护理人员予以关节被动训练,术后1~2 d,进行关节屈伸被动运动,屈伸角度为30°,每天训练1 h左右,之后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患者身体状况,逐渐增加训练时间和屈伸角度。②主动训练:术后1~2 d,护理人员指导患者进行股四头肌收缩、踝关节屈伸训练,锻炼50~100次/d;术后3~6 d,护理人员将患者膝关节垫30 cm左右,指导患者进行伸直膝关节训练,锻炼50~100次/d;术后6~8 d,护理人员指导患者取坐位,进行直腿抬高、膝关节伸屈训练,锻炼100~200次/d;术后9~10 d,护理人员指导患者进行屈膝屈髋训练,锻炼100次/d;术后1 d,护理人员指导患者进行抱小腿中下部屈曲训练,锻炼100~150次/d。③恢复期康复指导:根据影像学检查结果,如果骨折线相对模糊,骨折位置对位正确,则形成骨痂、拆除外固定后进行康复训练。如果患者膝关节存在较严重粘连情况,则予以理疗,并进行伸屈牵引膝关节的训练。给患者应用关节松动术,向外、向内侧推动髌骨关节,上下推动髌骨,胫关节内旋、外旋、前后及侧向滑动,术后予以冰敷以减轻炎症。护理人员指导患者主动屈伸受累关节,并逐渐增大屈伸角度和锻炼次数。④心理指导:护理人员主动询问患者康复训练情况,倾听患者主诉,耐心地解释相关问题,并告知患者坚持进行康复训练的重要作用,指导患者充分利用健康肢体完成康复锻炼。护理人员加强与患者家属的沟通,让患者家属了解康复训练对患者身体康复的重要作用,指导患者家属多支持、鼓励患者,从旁监督、协助患者努力完成康复训练。
1.3观察指标
术后第3个月进行随访,采用膝关节活动范围(ROM)、膝关节功能Lysholm评分标准评价患者膝关节情况。膝关节ROM是指膝关节活动时可到达的最大弧度,用量角器进行测量。膝关节功能Lysholm评分标准主要包括跛行、支撑、交锁、不稳定、疼痛、肿胀、爬楼梯、下蹲8个内容,满分100分,分数越低,表明膝关节功能越差。两组治疗效果评价标准如下。优:患者关节肿胀、疼痛等症状消失,关节活动范围≥91°;良:患者临床症状基本消失,关节活动范围为61°~90°;一般:患者临床症状减轻,关节活动范围为31°~60°;较差:患者临床症状无改善,关节活动范围≤30°。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
2 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的比较
研究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患者组膝关节ROM、Lysholm评分的比较
研究组膝关节ROM、Lysholm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膝关节是人体重要的组成结构,对运动的要求较高,且膝关节骨折通常导致膝关节结构及其周围组织受损[4]。因此,许多患者行膝关节周围骨折术后存在膝关节功能障碍,通常表现为关节活动障碍、软组织肿胀、压痛等症状,使得患者生活、工作受到严重影响[5]。相关研究指出,术后早期综合康复训练能有效促进骨折处愈合,能避免骨痂硬化持续升值,可减少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6]。有学者指出术后1周是膝关节周围骨折患者最佳康复训练时期[7]。本研究中,研究组患者治疗有效率、膝关节ROM、Lysholm评分存在较大差异(P
综上所述,早期综合康复训练对膝关节周围骨折术患者关节功能的恢复具有重要意义,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王志林,李景进.中药熏洗法配合常规术后康复训练对膝关节周围骨折术后的治疗效果观察[J].中医药学报,2013, 41(5):116-118.
[2]潘艳,周玲,胡三莲,等.图谱法在膝关节周围骨折术后患者康复训练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3,19(5):519-521.
[3]张英霞,德琳.兔膝关节周围骨折术后康复训练的时机选择研究[J].现代仪器与医疗,2015,21(1):44-46.
[4]张丽红,孟立芳.膝关节周围骨折术后综合康复训练的临床效果[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24(27):3054-3056.
[5]单志文,徐建华,刘会娟,等.穴位按摩配合训练器对膝关节周围骨折术后康复训练的影响[J].河北中医,2015,37(4):602-603.
[6]李肖媚.膝关节周围骨折术后综合康复训练研究[J].吉林医学,2013,34(27):5561-5561.
[7]田艳玲,邵雯君,肖艳波,等.早期康复训练对膝关节周围骨折术后功能恢复的影响[J].宁夏医学杂志,2013,35(8):747-748.
[8]周水利.中西医综合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的临床效果[J].中国当代医药,2016,23(29):132-134.
[9]肖星明.\谈康复训练在膝关节术后康复中的应用[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26(18):4292-4293.
[10]赵晓梅.早期功能训练指导预防膝关节周围骨折术后膝关节僵硬的效果[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22):209-210.
[11]陈红明.功能康复锻炼在膝关节周围骨折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保健营养,2016,26(15):93-94.
[12]Yau DT,Chung RC,Pang MY,et al.Knee muscle strength and visual acuity are the most important modifiable predictors of falls in patients after hip fracture surgery:a prospective study[J].Calcif Tissue Int,2013,92(3):287-295.
[13]Meyer C,Szalay G,Alt V,et al.Triple fracture during rehabilitation after revision total knee arthroplasty[J].Knee Surg Sports Traumatol Arthrosc,2014,22(11):2662-2664.
[14]Gilbert A,Li CS,Sancheti P,et al.The natural history of knee osteoarthritis:india-based knee osteoarthritis evaluation (iKare):a study protocol[J].J Long Term Eff Med Implants,2013,23(2-3):93-104.
[关键词]漂浮膝;内固定;CPM;多发伤
[中图分类号]R6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210(2007)12(a)-088-02
“漂浮膝”损伤是一种发病率不断增加的严重损伤,其具有伤情重、并发症多、病死率高的特点,治疗非常困难。我院自1998年3月-2004年5月,共收治42例,其中获得随访36例,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42例中,男31例,女11例;年龄21~56岁,平均32岁。合并颅脑损伤2例;胸部损伤4例;腹腔脏器损伤3例;神经、血管损伤3例;其他部位骨折5例;合并开放骨折33例,其中股骨Gustilo I型骨折6例。GustiloⅡ型骨折2例,胫骨Gustilo I型骨折5例,GustiloⅡ型骨折18例,GustiloⅢ型骨折7例。创伤性休克34例。平均ISS评分25分。平均手术时间为伤后6d。
1.2 早期治疗
本组42例入院后均于急诊完善各项检查,先行处理创伤性休克及危及生命的重要脏器损伤,骨折仅做股骨髁及跟骨牵引或石膏固定,开放骨折清创后在皮肤无张力情况下缝合皮肤,待生命体征平稳且无手术禁忌证后则采用手术内固定治疗。对无并发症的闭合性和开放性骨折(12例股骨、胫骨闭合骨折,3例胫骨GustiloⅡ型开放骨折)行急诊切开复位内固定(图1~2)。
1.3 股骨骨折的治疗
34例闭合性股骨骨折采用带锁髓内针固定,8例Gustilo I、Ⅱ型开放骨折行伤口清创后以加压钢板内固定。
1.4 胫骨骨折的治疗
12例闭合骨折行带锁髓内针固定,23例Gustilo I、Ⅱ型骨折清创后以加压钢板固定,7例GustiloⅢ型骨折清创后行外固定架固定。
1.5 术后处理
本组术后常规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待患者切口疼痛基本消失后,即以CPM行膝关节被动活动。其中4例患者因合并膝关节韧带损伤,术后辅以石膏外固定,平均于术后6周开始行膝关节功能锻炼。
2 结果
本组患者术后伤口感染2例,骨髓炎1例,经持续引流和应用敏感的抗生素后痊愈,未发生脂肪栓塞、ARDS等并发症。本组患者42例中,有36例获得随访,平均1年6个月。其中3例骨延迟愈合,2例骨不连,经二期植骨后骨折愈合。其余骨折均一期愈合。患者平均住院时间30d。根据Karlstrom等的评价标准,随访情况见表1。
3 讨论
早期通过手术使骨折获得良好的复位及坚强的固定是治疗“漂浮膝”损伤的关键。“漂浮膝”损伤是膝关节上下的同时骨折,在处理方式及关节功能恢复方面与单纯的股骨或胫骨骨折不同。伤后由于关节两侧力臂均失去了完整性,恢复两侧力臂的完整,进而最大限度地恢复膝关节的功能则是治疗“漂浮膝”损伤的重要目的。保守治疗虽可避免手术带来的危险及并发症,但膝关节固定的时间却大大地延长了,导致关节功能恢复困难、骨不愈合、畸形愈合及长期卧床导致的压疮、坠积性肺炎等并发症。而通过手术对骨折行内固定或外固定架固定治疗,不但优良率明显高于保守治疗,而且早期手术亦能降低脂肪栓塞及呼吸功能障碍。
我们通过本组病例的治疗观察,认为通过术前及术后预防性地使用抗生素和术中彻底清创及慎重选择内固定器材,采取在同一次手术时行股骨和胫骨骨折坚强内固定,这样并不会增加手术的并发症,而且为患者接受早期功能康复治疗创造了条件。
在内固定器材的使用上,我们认为带锁髓内针不但具有保持肢体长度、控制骨折旋转、应力遮挡作用小、固定效果可靠的优点,而且手术用时短、创伤小,并且对骨折局部干扰少、骨折愈合快且牢固,减少了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可作为首选,但对于开放性骨折,髓内固定可能造成感染扩散,应避免使用。我们对于Gustilo I、Ⅱ型开放骨折在彻底清创后,采用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术后亦未发生感染并且可早期锻炼膝关节,但钢板固定手术创伤大,骨折局部骨膜剥离易导致骨折延迟愈合或不愈合。对GustiloⅢ型开放骨折,采用外固定架固定既可使骨折获得坚强固定,手术简化,又不影响伤口引流换药,还能随时调整骨折对位。但其对胫骨骨折固定效果较好,股骨由于周围肌肉较多,外固定架固定稳定性差。
[关键词] 肱骨;内上髁;骨折;治疗;体会
[中图分类号] R683 [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3-7210(2009)05(a)-236-02
肱骨内上髁骨折是肘部损伤中最常见的一种,多见于青少年,幼儿少见。约占肘关节骨折的10%,仅次于肱骨髁上骨折与肱骨外髁骨折,占肘部损伤的第3位。我院2000~2007年共收治此类患者128例,根据其不同骨折类型分别采取手法治疗和手术治疗,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128例,根据其移位程度分为Ⅱ度45例、Ⅲ度38例、Ⅳ度45例。其中,男86例,女42例;左76例,右52例;年龄7~14岁,平均10.5岁。其中,所有Ⅱ度骨折均采用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Ⅲ度、Ⅳ度骨折均先行手法整复,夹板绷带固定,其中,有10例Ⅲ度骨折患者手法整复失败,于骨折后7 d采取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
1.2 治疗方法
1.2.1 手术方法及固定采用全身麻醉。患儿取仰卧位,患肢置于胸前或外展于手术台侧台上。取肘关节内侧以骨折为中心的纵切口,长6~8 cm,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及深筋膜,即可显露骨折端。清除积血及骨折断端间嵌入的软组织,探查骨块移位方向及大小。如骨块较大接近尺神经时,应给予游离,妥善保护尺神经。屈肘,前臂旋前,用巾钳夹住骨块向上牵拉复位,骨折复位后,用2枚克氏针交叉固定,尺神经常规予以前移,并用周围组织缝合保护。克氏针针尾留在皮外,冲洗切口,逐层缝合切口。术后功能位长臂石膏后托外固定,4周后拔出克氏针,拆除石膏,功能锻炼。
1.2.2 整复方法及固定术者及助手均站于患侧,助手的两手扶持上臂,术者左手固定肘关节,右手握持患手掌指关节处,用力使肘、腕、掌指关节过伸,同时在助手的对抗牵引下,使前臂极度旋后、外展,致使前臂屈肌极度紧张,这样屈肌牵拉骨折块,使之向内离开肱骨滑车下方,然后整复肘关节,即可在肱骨内上髁触及活动的骨块,被动屈伸肘关节,见无屈伸功能障碍。一般整复成功后内上髁骨块稳定,骨擦感明显减轻。将肘关节屈肘90°前臂旋前位固定,内上髁处加一中心凹陷的圆垫,固定过程中及时调整绷带的松紧度,以保证固定的可靠。4周后去除外固定,加强功能训练,并用本院自制的中药熏洗(主要成分有艾叶、青椒、透骨草、红花、威灵仙、麻黄)。
2 结果
优:肘关节屈伸活动范围120°以上(屈曲≥120°~伸直为0°);良:肘关节屈伸活动范围达90°,有轻度疼痛或其他不适;劣:肘关节屈伸活动范围为30°。本组结果,优110例,良18例,劣0例。
3 讨论
3.1 骨折特点
肱骨内上髁骨化中心在8岁左右出现,18~20岁时与肱骨干融合,前臂屈肌腱抵止在内上髁前面,肘关节内侧副韧带也止于此。其受伤机制常为肘关节的外翻劳损,通过屈肌群对内上髁产生牵拉。分离移位的肱骨内上髁骨骺容易与滑车和尺骨鹰嘴的二次骨化中心相混淆。其中,Ⅳ度骨折易误诊为单纯的肘关节脱位,以致复位后转变为Ⅲ度骨折。儿童骨折较成人骨折愈合快,遗留的关节功能障碍较少,但临床上时常可以看到由于选择治疗方法不当造成的关节功能障碍,所以,选择正确的治疗方法非常重要,而早期及全程的康复训练指导同样不可忽视。
3.2 治疗方法的选择
多数学者认为内上髁骨折切开复位的指征为:内上髁严重移位(超过5 mm和旋转90°)或外翻牵拉时肘关节不稳。据此,笔者认为Ⅱ度骨折应常规选择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根据经验,Ⅱ度骨折因其肘关节稳定,加之屈肌群的牵拉,骨折块移位后,手法复位很难使其再次回到原始位置,而骨折块移位后易引起纤维愈合,并导致尺神经损伤和激惹,因此,对于Ⅱ度骨折,常规治疗方法是切开复位。而对于Ⅲ度和Ⅳ度骨折,在整复过程中,如果操作得当,由于屈肌群的牵拉,会使移位的骨折块回到原始位置,并保持相对稳定,如果整复后骨折块不稳定,仍存在手术指征,应尽早选择切开复位,避免反复整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3.3 手术及注意事项
虽然横切口的瘢痕在外观上较好,但稍靠后的纵切口能使尺神经得到较好的暴露。关节内血肿必须清除,因其可能导致异位骨化。有学者认为,术前有轻度或中度尺神经压迫症状的患者,可能存在显著的软组织肿胀和神经挫伤,对神经通道进行减压和神经松解,常能使症状改善。笔者认为,术中应细致游离尺神经,并常规进行尺神经前移,减少尺神经损伤和激惹的发生;骨折片应用两根克氏针固定,以减少旋转的机会。
3.4 整复及固定注意事项
整复中手法要轻柔准确,以防引起其他骨折及暴力对周围软组织损伤的加重。复位时首先极度过伸腕及各掌指关节,以便前臂屈肌极度紧张,使屈肌腱止点附着的骨折块向内离开肱骨滑车下方,避免骨折块嵌插于关节间隙而变为Ⅲ度骨折。在复位过程中,正中神经可能被夹入滑车-尺骨关节,为减少这种少见的损伤,有学者建议在肘关节屈曲位作前臂轻柔的牵引。复位前不应预先让肘关节过伸。固定是保证骨折复位后稳定性的关键,固定时注意防止压迫性肱骨内上髁压疮和绷带过紧所致的肢体血液循环障碍,过紧的绷带还会压迫尺神经出现尺神经症状。
3.5 早期肘关节锻炼和康复指导
早期功能锻炼及全程康复指导对患儿肢体的全面康复非常重要。骨折早期局部的软组织损伤严重,出血、渗出较多,造成明显的肿胀,适当的各手指自主伸屈活动有利于血肿的吸收、肢体的早期消肿,促进血液循环的建立。骨折两周左右,应主动练习肱二头肌收缩和腕关节伸屈活动,不仅可以防止粘连,还能防止肌肉的萎缩、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在骨折临床愈合去除外固定后,应进一步加强功能练习,配以局部热敷和我院自制的洗药熏洗可利于肘关节功能的恢复。
[参考文献]
[1]Ogden JA. Skeletal injury in child[M]. Philadelphia:Lea&Febiger,1982.
[2]Canale ST. Campbell's Operative Orthopaedics[M]. 9th ed. St.Louis:Mosby,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