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义务教育新课标核心素养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程改革;课前;课中;课后
随着课程改革的浪潮,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健康、有序、全面地推进与发展,新课程一步一步正走进学校,走进课堂。“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育成败,系于教师。”随着基础教育新课程的实验和推广,语文课程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作为一线语文教师,为了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笔者对初中语文新课程改革做了以下分析。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语文教育应该而且能够造就现代化社会所需的一代新人发挥重要作用。”这正是我们初中语文进行课程改革的原因,希望新课标能够建设与现代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语文课程,在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等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
一、课前备课深入
“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是艺术追求的目标,也是艺术之花长盛不衰、常开常新的奥秘。语文知识博大精深,奥妙无穷。根据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的要求,教师应该首先注重在课堂教学方面的改革。新课程的课到底应该怎么上?广大教师和研究人员都在进行着不同的尝试。针对传统课堂教学中存在的过分强调预设与控制的弊端,新课改倡导生成性教学的新理念,要求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待教学,使教学在系统预设的基础上体现出灵活开放与动态生成的特点。这是完全正确的。不过,我们也必须指出:在现实教学中,如果抛弃了应有的“预设”,而一味地强调所谓的动态生成,开无轨电车,这也是背离新课改精神的。因此,我们必须正确处理教学的预设性与生成性的关系。课前有效准备时教师应该深入钻研教材,与教材和作者对话,使教学三维目标与核心内容融合在一起,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和网络提供的充足教学素材,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根据学生好奇、好动的特点,组织有兴趣的探究活动。加上自己对教材研究的所得,以及学习该课的一些有效方法,形成高质量的教案。
二、课中注意激趣
在新课程体系下,教学课堂中的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而且应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帮助学生学会在实践中学,在合作中学,为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也实现了教师自身的发展和提高。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必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乐学。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主要来自于教师的调动,教师只有激发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激起学生的情感,才能激活学生的思维,才能激励起学生的干劲,这样才能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处于“我要学”的最佳学习状态。
三、课后注意实践
一、立德树人,切实强化学校德育工作
1、完善德育工作体系,加强德育队伍建设。健全和完善
团队、学生会和学校社团组织,开展扎实有效的自主管理、自主教育活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充分发挥文化育人功能。加强德育精品课程建设,开发和使用好德育校本课程,认真组织上好全市中小学“新春第一课”、“开学第一课”,扎实开展“天地杯”中小学生“汉语言文化知识”大赛活动。加强德育队伍建设,充分发挥班主任德育骨干作用,重视学科教师学科德育渗透。召开全市德育工作会。建设好“假日家园”、“乡村少年宫”,创新特殊群体学生的关爱方式和途径。
2、深入开展“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等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学校教育全过程,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形成“三爱”活动的有效形式和长效机制。开展好“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主题教育活动。做好学生唱国歌指导工作。加强全市中小学生理想前途教育、诚信教育、感恩教育和养成教育。积极探索德育新模式,组织学生参加安全、禁毒、法制、环保等专题教育活动。表彰一批优秀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团员和优秀少先队员。
3、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重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发,加强“心理咨询室”和心理咨询教师队伍建设,认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不断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启动“心理健康教育示范校”创建活动。
二、规范管理,办有质量的学前教育
4、健全完善学前教育体制机制。制定并启动新一轮《当阳市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探索创新幼儿园成本分担和运行保障机制,制定科学的学前教育管理办法。加强督导,进一步完善幼儿园年检制度。
5、全面提高保教质量。进一步贯彻落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和《宜昌市幼儿园一日活动保教规范(试行)》。组织开展__年全国学前教育宣传月活动。遵循幼教规律和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科学保教,严禁“大班额”和“小学化”现象。开展第二轮幼儿园园长、教师全员培训,扎实开展教研活动,全面提高保教质量和办园水平。
三、改革创新,深入推进课程改革
6、落实国家三级课程,加强新课标、新教材研训。进一步
明确和落实国家、地方和校本课程标准和课时安排,加强新一轮的新课程标准、新教材研究培训工作,努力提升学校的课程执行力和校长的课程领导力。开发和使用好校本课程,有效满足学生个性发展、全面发展需要,有效促进学校特色化、多样化、高品位发展。完善课程落实情况检查、督导、通报制度。
7、深入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扎实开展“高效课堂”创建活动。进一步更新教育观念,积极开展基于“以学定 教、自主合作”个性化教学模式探索。认真贯彻落实全市中小学“消除课堂低效,创建高效课堂”经验交流会精神,扎实开展“高效课堂”创建活动。继续开展学校、镇处、全市教师“比教学”竞赛活动。
8、积极推进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探索制定并实施《全市中小学教育质量评价方案》,逐步扭转单纯以学生学业考试成绩和学校升学率评价中小学教育质量的倾向,建立体现素质教育要求、以学生发展为核心、科学多元的中小学教育质量评价制度。进一步完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方法和程序,引导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进一步完善学校对教师的考核评价细则,加快建立促进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评价机制。
9、认真抓好中、高考复习备考工作。加强课程标准、考试说明、考试大纲学习和研讨,准确把握考试重点、难易度,进一步优化复习备考策略,注重学生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培养,努力适应“以能力为导向”的中、高考改革,提高复习备考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强化管理,精心组织,加大投入,营造较好的复习备考环境。注重心理疏导,切实关爱每一位考生。
四、完善制度,努力规范学校办学行为
10、规范学校办学行为。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开足开好规
定课程。严格规范中小学作息时间。加强教学用书和教辅资料管理,严格执行“一科一辅”。严禁编快慢班,严禁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严禁学校利用节假日违规组织学生补课,严禁在职教师组织或参与有偿补课。
11、规范各类招生工作。完善义务教育阶段免试就近划片入学制度,有效控制义务教育学校跨区域、超计划、超班额、超年龄招生现象。加强高中阶段招生管理,实行阳光招生,严格执行“统一网上填报志愿,统一网上录取”,严格控制超计划、超范围、超分数招生现象。
12、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严格控制学生在校时间和作业量,严格控制考试次数,不准考试排名,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颁布的《小学生减负十条规定》。建立义务教育学校学生课业负担监测通报制度。
13、规范学籍管理工作。严格学籍异动办理程序和手续,完善表、册、卡、证吻合一致的学籍档案,确保全国学籍管理系统的有序运行,巩固提高义务教育普及程度。
五、育人为本,全面加强体育和美育
14、认真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坚持“健康第一”的思想,
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确保学生每天在校体育锻炼不少于1小时。认真做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公示、上报工作,并通知学生家长。加强健康教育,认真落实体艺2+1项目,积极开展“体艺特色学校”创建工作。组织好冬季长跑活动。举办全市中小学生毽球赛、篮球赛和田径运动会。
15、着力培养学生艺术素养。加强和改进学校艺术教育工作,着力培养学生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因地制宜建立学生艺术社团和兴趣小组,定期举办艺术节等艺术教育活动,让每位学生艺术素养得到提升。继续做好“大家唱、大家跳”艺术教育活动和“沮漳之星”个性特长展示大赛活动。
六、强化措施,内涵式发展职业教育和特殊教育
16、积极发展职业教育。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
【摘要题】师范教育
【英文摘要】Itisofvitalsignificancethatthe&nb国家《艺术课程标准》的颁布,是国家义务教育新一轮改革中极具特色并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亮点。随着高速发展的资讯时代的到来,艺术早已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博物馆、音乐厅、美术馆、戏院等,而是更大程度地借助于大众传媒,通过影视、网络进入现代人们的日常生活。人们可以用相当便捷的方式与方法,在艺术中随时汲取灵感。同时又可以及时地将所获得的艺术思维方式运用到自己的工作和研究中去。综合艺术素质成了知识经济时代人们缺之不可的综合型知识结构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一
艺术课程作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必修课,明确指明艺术课程在建立学生的健全人格、陶冶学生的情感、提高学生的智能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际意义。艺术课程全方位地综合了音乐、美术、戏剧、舞蹈以及现代影视、传统书画、篆刻等艺术形式和展现手段,从而使学生学会体验与感悟艺术的魅力,掌握在生活和学习中获得享受艺术美的手段与思维方式。但它又不是各门艺术学科知识技能的叠加,而是使学生的艺术能力得到综合的发展。它不再是单一取向的技能传输,而是在培养学生感知艺术能力的同时,致力于培养学生的整合创新能力。从人文性、综合性、创造性、愉悦性、经典性等方面,建立学生在学科间转换、贯通、兼容、互置的多种能力,从而达到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艺术课程明确提出要为中小学生营造一个音乐、美术、戏剧、舞蹈、影视等学科相互支持与互补的艺术学习环境。建立多门艺术学科的相互沟通与交互,形成综合艺术的能力。并将这种学习环境与学生个人的成长环境紧密联系起来。激发兴趣,促进人际交流和情感表达,从了解艺术如何模仿生活、再现生活、如何表达情感等角度入手,自觉地把艺术学习与人类生活、人类情感、人类文化和科学发展联系在一起,加深对艺术的理解。
由于艺术课程不再是单一取向的技能学习,所以它从根本上改变了机械训练和重复模仿,是让学生围绕以人文为主题的艺术学习,是在轻松与快乐中学习掌握艺术的基本知识与技能,强调个性化的学习,主张开展具有游戏倾向的艺术活动。
二
我国高师现有的音乐专业的教学模式,长期沿用的是专业艺术院校专业教育的结构模式。多年来,在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上,存在着明显的误区,它在很大程序上重视的是专业技术与技能的建立与提高,早已形成了其自身突显学科专业的单极发展的结构模式。在这个结构模式中,贯穿始终的是对专业领域划分的过于细化。同时,也在学生的专业发展方向上,存在着定位过早或专业技能单极拔高的普遍现象。在建立学生专业学科知识与专业学养课程以及人文知识结构的综合化方面,始终鲜有自身的特色,难以做到真正地素质综合与相互兼容。因此,某种意义上说,高师音乐专业的学科教学,有些可以说是对专业艺术院校相关专业的技术型“克卤。尤其是近几年来,各地高师纷纷成立了自己的音乐学院。显而易见,其角色的定位,被人为地异化了。众所周知,一个正常走过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学生,进入高师音乐专业学习之后,无论如何是很难被培养成一个合格的演奏家或演唱家的。高师音乐专业不仅承担不了如此重任,也不应当承担这样的任务。况且音乐家是不可能批量培养的,那毕竟是少数人的事业。高师音乐专业其首要的培养目标,应该是为基础教育培养大批合格的、未来的艺术教育家。
面对现今知识经济时代,国家颁布了九年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基础教育新一轮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教育改革展开了。特别是国家《艺术课程标准》的出台,使得现今高师音乐专业日趋显露出它僵化扭曲的一面。尽管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期内,我国高师音乐专业为基础音乐教育,培养和输送了大批的专业教育人才。但面对《艺术课程标准》的实施,基础艺术教育需要的是在艺术上兼具音乐、美术、戏剧、舞蹈等多方面技能与知识的,多专多能、各项素质互置兼容的复合型艺术教育人才。高师音乐专业的发展态势,面临着新一轮巨大的挑战,可以说在基础教育的新一轮课改不断推进的同时,也必将大步推进高师相关艺术专业教育教学的改革。这是时代的必然,也是历史的呼唤。
三
高师音乐专业教育改革的关键在于思想与观念的更新,首要的是必须将现有各科传统的专业学科教学,实行真正有机地综合。切实地从艺术学的角度,全方位进行通识性的学科贯通。众所周知,除科学之外,艺术是人类认知世界的主要方式之一。艺术既具有直觉、感性、整体的思维方式,又是人类表达情感、思考人生、观照现实、追求理想的重要方式。鉴于此,高师音乐专业的学生,尤应摆脱狭隘的审美经验和偏执的审美观念、审美情趣,必须主动自觉地用人类创造的各种文化来提升自身的修养,以便适应新课改的基本要求。
比如,应将传统的《和声学》教学与键盘的学习加以紧密地结合,在键盘普修课中,加大理论和声的含量。将初级和声理论有机地引入到键盘的技能教学中,造就学生探究式学习的能力。这样,既可以大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又可以使本显枯燥的技能练习变得有趣和鲜活起来。如此,才能真正建立起高师音乐专业的特色,通过理论与技能的贯通;才能真正建立起学生探究式的学习方式;才能更进一步地造就学生实际动手能力。
另外,作为艺术的传播者,高师音乐专业学生人文知识结构的合理建构,也是急需充实的一环。国家《艺术课程标准》的总目标,就是实现人的艺术能力与人文素养的整合发展。面对这样的目标,高师音乐专业传统的学养型课程,已经突显出其在人文学习上滞后与单极化的一面。所以,高师传统的中外音乐史应在原有基础上,从人类文化大背景出发,将音乐与民族、音乐与历史、音乐与风俗、音乐与本土文化、音乐与地理等等各方面,实行全方位的互通。此外,通过小论文撰写的形式,锻炼学生分析问题、把握问题和表述问题的能力。同时,在传统的中外音乐史课程的基础上,也急需拓展人文学科的其他领域,开设诸如人类思想发展史、文化发展史、世界主要文明地区文化发展概述以及中外音乐文化比较等全新课程,从多极发展、多元建构的角度,科学合理地培养新课标需求的专业人才。
尤为重要的是,国家《艺术课程标准》将艺术设为单独一门课程,这在我国现代教育史上是史无前例的,它明确提出了走音乐、戏剧、舞蹈、美术四科综合之路,教学的内容皆以人类文化中优秀的、经典的艺术作品为核心。明确将艺术课程界定为涵盖美学、艺术史、艺术创作、艺术批评四个部分。针对这样的巨大变革,高师艺术类专业(音乐、美术)的专业学科教学,从理念更新到学科之间的合理结构,已经是迫在眉睫的事情。音乐、舞蹈、戏剧、美术的四科综合之路,必须由基础教育的母体——高师艺术类专业教学开始启动。
同时,高师音乐专业的教学,应在坚持传统的专业教学特色的基础上,走出技术学习重于一切的误区,合理调整学科结构,更进一步地明确技能学习的目标与层面,增设相关的文艺理论课程,尤其必须尽快增设通俗性的中外戏剧比较、中外画论解读、审美心理学等相关课程。并通过中外音乐作品听赏、中外美术作品赏析等讲座或阶段性课程的实施,来提升学生的听觉审美和视觉审美的能力。因为,国家《艺术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艺术课程的实施,是对中小学生实行人文关怀,意图通过艺术史和美学的学习,使学生理解接受世界各种文化是如何通过艺术而形成的,培养正确地价值观。艺术课程还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艺术批评和欣赏,使个人情感与人类情感源泉接通,艺术应视为人类的精神家园。艺术课程通过在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艺术创作和表现,来充分拓展学生的想象能力和独创能力,从而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张扬。所有这些都将对高师艺术类专业教育产生深远地影响和彻底地革新。
可以预见,随着国家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作为基础教育母体的高师教育,必将更进一步地反思自身的专业结构,高师艺术类专业的调整与改革势在必行,高师艺术类专业的教改研究与发展方向,只有与基础教育的改革相适应,才能使新一轮的基础教育改革,步入良性转道。
国家《艺术课程标准》的颁布,是国家义务教育新一轮改革中极具特色并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亮点。随着高速发展的资讯时代的到来,艺术早已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博物馆、音乐厅、美术馆、戏院等,而是更大程度地借助于大众传媒,通过影视、网络进入现代人们的日常生活。人们可以用相当便捷的方式与方法,在艺术中随时汲取灵感。同时又可以及时地将所获得的艺术思维方式运用到自己的工作和研究中去。综合艺术素质成了知识经济时代人们缺之不可的综合型知识结构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一
艺术课程作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必修课,明确指明艺术课程在建立学生的健全人格、陶冶学生的情感、提高学生的智能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际意义。艺术课程全方位地综合了音乐、美术、戏剧、舞蹈以及现代影视、传统书画、篆刻等艺术形式和展现手段,从而使学生学会体验与感悟艺术的魅力,掌握在生活和学习中获得享受艺术美的手段与思维方式。但它又不是各门艺术学科知识技能的叠加,而是使学生的艺术能力得到综合的发展。它不再是单一取向的技能传输,而是在培养学生感知艺术能力的同时,致力于培养学生的整合创新能力。从人文性、综合性、创造性、愉悦性、经典性等方面,建立学生在学科间转换、贯通、兼容、互置的多种能力,从而达到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艺术课程明确提出要为中小学生营造一个音乐、美术、戏剧、舞蹈、影视等学科相互支持与互补的艺术学习环境。建立多门艺术学科的相互沟通与交互,形成综合艺术的能力。并将这种学习环境与学生个人的成长环境紧密联系起来。激发兴趣,促进人际交流和情感表达,从了解艺术如何模仿生活、再现生活、如何表达情感等角度入手,自觉地把艺术学习与人类生活、人类情感、人类文化和科学发展联系在一起,加深对艺术的理解。
由于艺术课程不再是单一取向的技能学习,所以它从根本上改变了机械训练和重复模仿,是让学生围绕以人文为主题的艺术学习,是在轻松与快乐中学习掌握艺术的基本知识与技能,强调个性化的学习,主张开展具有游戏倾向的艺术活动。
二
我国高师现有的音乐专业的教学模式,长期沿用的是专业艺术院校专业教育的结构模式。多年来,在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上,存在着明显的误区,它在很大程序上重视的是专业技术与技能的建立与提高,早已形成了其自身突显学科专业的单极发展的结构模式。在这个结构模式中,贯穿始终的是对专业领域划分的过于细化。同时,也在学生的专业发展方向上,存在着定位过早或专业技能单极拔高的普遍现象。在建立学生专业学科知识与专业学养课程以及人文知识结构的综合化方面,始终鲜有自身的特色,难以做到真正地素质综合与相互兼容。因此,某种意义上说,高师音乐专业的学科教学,有些可以说是对专业艺术院校相关专业的技术型“克卤。尤其是近几年来,各地高师纷纷成立了自己的音乐学院。显而易见,其角色的定位,被人为地异化了。众所周知,一个正常走过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学生,进入高师音乐专业学习之后,无论如何是很难被培养成一个合格的演奏家或演唱家的。高师音乐专业不仅承担不了如此重任,也不应当承担这样的任务。况且音乐家是不可能批量培养的,那毕竟是少数人的事业。高师音乐专业其首要的培养目标,应该是为基础教育培养大批合格的、未来的艺术教育家。
面对现今知识经济时代,国家颁布了九年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基础教育新一轮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教育改革展开了。特别是国家《艺术课程标准》的出台,使得现今高师音乐专业日趋显露出它僵化扭曲的一面。尽管在过去
的很长一段时期内,我国高师音乐专业为基础音乐教育,培养和输送了大批的专业教育人才。但面对《艺术课程标准》的实施,基础艺术教育需要的是在艺术上兼具音乐、美术、戏剧、舞蹈等多方面技能与知识的,多专多能、各项素质互置兼容的复合型艺术教育人才。高师音乐专业的发展态势,面临着新一轮巨大的挑战,可以说在基础教育的新一轮课改不断推进的同时,也必将大步推进高师相关艺术专业教育教学的改革。这是时代的必然,也是历史的呼唤。
三
高师音乐专业教育改革的关键在于思想与观念的更新,首要的是必须将现有各科传统的专业学科教学,实行真正有机地综合。切实地从艺术学的角度,全方位进行通识性的学科贯通。众所周知,除科学之外,艺术是人类认知世界的主要方式之一。艺术既具有直觉、感性、整体的思维方式,又是人类表达情感、思考人生、观照现实、追求理想的重要方式。鉴于此,高师音乐专业的学生,尤应摆脱狭隘的审美经验和偏执的审美观念、审美情趣,必须主动自觉地用人类创造的各种文化来提升自身的修养,以便适应新课改的基本要求。
比如,应将传统的《和声学》教学与键盘的学习加以紧密地结合,在键盘普修课中,加大理论和声的含量。将初级和声理论有机地引入到键盘的技能教学中,造就学生探究式学习的能力。这样,既可以大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又可以使本显枯燥的技能练习变得有趣和鲜活起来。如此,才能真正建立起高师音乐专业的特色,通过理论与技能的贯通;才能真正建立起学生探究式的学习方式;才能更进一步地造就学生实际动手能力。
另外,作为艺术的传播者,高师音乐专业学生人文知识结构的合理建构,也是急需充实的一环。国家《艺术课程标准》的总目标,就是实现人的艺术能力与人文素养的整合发展。面对这样的目标,高师音乐专业传统的学养型课程,已经突显出其在人文学习上滞后与单极化的一面。所以,高师传统的中外音乐史应在原有基础上,从人类文化大背景出发,将音乐与民族、音乐与历史、音乐与风俗、音乐与本土文化、音乐与地理等等各方面,实行全方位的互通。此外,通过小论文撰写的形式,锻炼学生分析问题、把握问题和表述问题的能力。同时,在传统的中外音乐史课程的基础上,也急需拓展人文学科的其他领域,开设诸如人类思想发展史、文化发展史、世界主要文明地区文化发展概述以及中外音乐文化比较等全新课程,从多极发展、多元建构的角度,科学合理地培养新课标需求的专业人才。
尤为重要的是,国家《艺术课程标准》将艺术设为单独一门课程,这在我国现代教育史上是史无前例的,它明确提出了走音乐、戏剧、舞蹈、美术四科综合之路,教学的内容皆以人类文化中优秀的、经典的艺术作品为核心。明确将艺术课程界定为涵盖美学、艺术史、艺术创作、艺术批评四个部分。针对这样的巨大变革,高师艺术类专业(音乐、美术)的专业学科教学,从理念更新到学科之间的合理结构,已经是迫在眉睫的事情。音乐、舞蹈、戏剧、美术的四科综合之路,必须由基础教育的母体——高师艺术类专业教学开始启动。
关键词:生活资源;初中物理;实验教学
在《物理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了:“使用身边随手可得的物品进行探究活动和实验,可拉近物理与生活的距离,让学生深切感受到科学的真实性,科学和日常生活的关系。”在此理念下,初中物理教师应该从学生生活周边挖掘、捕捉与物理实验相关的课程资源,并与初中物理实验内容有机结合,展示生活中的物理知识,引导学生在生活资源中探究,激发实验学习热情,促使学生在积极、主动参与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身的动手操作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一、新课标下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现状
初中物理这一学科具有极强的探索性,物理实验是其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学生进行知识学习的有效载体,将生活资源应用于物理实验中对于激发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知识运用能力等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但是在当前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致使初中物理实验课堂教学中出现了“教师难教、学生难学”的现象,导致初中物理实验与学生生活相脱节,枯燥的实验常常使得学生没有任何兴趣,根本无法满足核心素养下的物理实验教学目标。首先,教学理念滞后。在当前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教师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制约,并未充分认识到实验教学的重要性,甚至片面地认为实验教学只会占用大量的课堂时间。因此,在这一理念下,教师常常忽视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甚至敷衍了事,严重制约了实验教学效果。其次,教师模式单一。在当前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教师所采用的实验教学方法比较陈旧,基本上都是采用讲授的方式进行的。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基本上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对物理实验学习兴趣低下,制约了学生的物理实验参与性,无法提升学生的物理综合能力。再次,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制约,整个物理实验教学活动常常流于形式,缺乏一定的教学深度。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仅仅是按部就班进行实验,很难发挥自己的探索精神,制约学生探究素养的培养。最后,实验教学资源贫乏。初中物理实验和教学必须要依托一定的实验资源。但是就当前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来说,教师很少将实验延伸到生活中,导致实验的素材和资源不足[1]。
二、生活资源与初中物理实验教学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生活教育理论”已经成为当前课堂教学的核心,强调学生在生活中进行学习。初中物理学科本身就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具有千丝万缕的联系,生活中处处有物理资源,通过实验可以对物理概念、物理规律进行探索,更好地认识物理世界,掌握物理实验的基本方法。因此,在“生活教育理论”下,教师在开展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时候,必须要充分利用和运用生活中的各种资源,将物理实验与生活进行有效结合,促使学生能够运用生活资源开展各项实验探究活动,在具体的操作和实践中感受物理知识的本质背景,进一步增强学生的生活资源运用能力和实验探究能力。因此,生活资源对于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这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有助于解决目前物理实验教学中内容单一的困境。在当前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多数学校都面临着实验教学内容单一、照搬教材等现状,严重影响和制约了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开展的效果。而通过生活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可有效弥补传统实验教学中面临的问题,保障了实验教学的顺利开展[2]。第二,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实验学习兴趣。讲解式的初中实验教学模式,常常导致学生在学习中产生厌烦的情绪,无法提升学生的实验课堂参与度。而通过生活化资源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可以将生活中的日常用品、废旧用品等作为物理实验资源。让学生感受物理实验的乐趣,加强实际生活与物理之间的联系,有效激发了学生的物理实验学习兴趣。第三,有助于培养学生物理核心素养。物理实验教学是提升学生物理核心素养的关键途径。而生活资源在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到生活化实验中,并在这一过程中逐渐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同时,在借助生活资源开展初中物理实验的过程中,也促使学生对物理实验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距离进行了深刻的感知,实现了物理知识应用能力的培养,有效落实了初中物理核心素养这一教学目标[3]。
三、生活资源在初中物理实验中的具体应用
(一)挖掘生活资源,开展物理实验教学
按照《物理新课程标准》中的要求,初中物理教师要鼓励学生利用生活中的材料自主开展物理实验,让学生以教学内容为中心深入挖掘生活周边的资源和素材,搭建生活与实验的桥梁,发挥生活资源的价值,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因此,初中物理教师可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生活资源的挖掘:1.从食品中开发实验资源。生活中的食品是物理实验最为重要的资源,并且这一实验资源还具有容易获得的特点,将其应用到物理实验教学中,可促使物理实验更加生动、明了,进而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的物理实验学习兴趣。2.从生活用品中开发实验资源。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用来做物理实验的物品非常多。如手机、暖水瓶等,可以对声音传播规律实验进行演示;借助瓷碗或者酒瓶装上水,用筷子敲击就会发生不同音调,就可以指导学生借助其对物体振动的频率进行实验;还可以塑料吸盘挂衣钩等,对大气压强实验进行演示;利用注射器、热水袋等,可以对大气压强的存在进行实验等。3.从废旧物品中开发实验资源。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身边还存在大量的废旧物品,可以用来进行物理探究实验,如此一来真正实现了变废为宝,体现了环保的特点,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培养了学生动手、动脑、创新能力等[4]。
(二)借助生活资源创设物理实验情境
初中物理内容与学生实际生活紧密相连,最终的教学目标不仅仅是引导学生对抽象物理概念、物理规律进行掌握,还要挖掘生活资源,引导学生积极开展生活化的物理实验,通过实验帮助学生学会物理知识和技能。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学习活动,给学生创设一个接近真实的实验情境,进而使得物理实验教学活动在实际情境中顺利开展。具体来说,初中物理教师可从学生实际生活中选择与实验教学相关的生活资源,给学生创设一个生活化的情境,将学生带入实际的生活情境中,加强生活与知识的联系,让生活资源在物理实验中绽放,激发学生兴趣,提高综合素养。
(三)借助生活用品,将实验过程生活化
初中物理实验是一种难度比较大的、复杂的系统活动,对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思维活动能力要求非常高。鉴于此,初中物理教师必须要对整个实验过程进行生活化,引导学生在生活化的实验过程中,顺利完成物理实验,并在物理实验过程中,提升自身的物理综合素养。具体来说,教师在设计物理实验的时候,就可以结合物理实验教学内容、学生的思维水平和学习习惯等,选择生活用品开展物理实验。如此一来,不仅实现了预习的实验教学目标,也能够拓展学生的实验思路,让学生能够运用生活中常见的物品进行物理知识的探索,加深学生对物理理论的理解,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
(四)走进生活,现场体验物理实验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在开展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时候,应结合物理这一学科的特点,立足于物理理论和实际之间的联系,给学生创设一定的条件,将物理理论知识与现实进行有效的连接,引导学生走进生活中的物理实验中,对物理实验进行深刻地了解,进而提升学生的物理综合素养。具体来说,教师在开展物理实验教学的时候,就可以结合物理实验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在特定的生活场景中体验物理知识,对物理实验形成深刻的感知和理解,进而达到实验教学的目的。同时,在这一实验教学过程中,学生也对物理知识的应用进行了形象的感知,显著提升物理实验教学质量。
(五)发掘生活资源,开展开放性物理小实验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为了全面提升初中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不仅要重视物理教材中的实验教学,还要积极开展一些开放性的小实验,引导学生自行设计实验、自己动手实验,感受到物理实验的魅力,并提升自身的物理综合能力。具体来说,教师在开展物理实验教学的时候,应立足于教学内容、已有知识掌握情况,对学生实际生活资源进行充分发掘,引导学生借助生活中的实验器材等,开展“小发明、小制作”等活动,使得学生在亲自动手的实验平台上,巩固所学的物理知识,并对整个实验操作的过程进行体验。与传统教材上的物理实验教学相比,这种开放性的物理“小发明、小制作”,可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实现了在“游戏中做实验”的目的。
四、结语
综上所述,核心素养背景下,要求教师不局限于教材实验的限制,在开展实验时鼓励学生从生活中寻找资源和素材,结合生活资源进行物理实验的设计和操作,让学生运用生活资源进行物理实验,构建生活资源与物理实验的桥梁,以促进学生的探索能力。因此,教师在开展物理实验教学的时候,必须要科学挖掘生活资源、借助生活资源创设物理实验情境、借助生活资源开展物理实验教学、走进生活现场开展物理实验教学、开展课外实践、进行开放性物理小实验等,从而获得物理综合素养的提升,最终实现新课程改革下的教学要求。
参考文献:
[1]陈魁.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生活化有效性策略研究[J].才智,2020(8):51.
[2]王发权.新课程标准下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的实践分析[J].科技资讯,2020(8):103.
[3]王金玲.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应用方法[J].才智,2020(4):104.
长期以来,中国的数学教育都是以“知识传授”为中心,以“定理―例题―练习”为主要手段的机械式课堂教学,大多数学生走出课堂后便不知道学数学干什么。自从1990年以来,“素质教育”这一新词提出,它标志着中国教育新时代开始,它符合国情,适应时代潮流,所以得到教育界的全面支持。从此,我们数学教育也被贯以“素质教育”的定义,而中学数学教师自然而然把将素质教育落实到数学课堂上作为我们的教育目的。
学习是一种个性化行为。作为教师,应当在课堂教学环境中创设一个有利于张扬学生个性的“场所”,让学生的个性在宽松、自然、愉悦的氛围中得到释放,展现生命的活力。然而,长期以来,我们的课堂忽视了学生个性的发展,过多地强调知识的记忆、模仿,压抑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最终使教学变得机械、沉闷、缺乏童心和灵性,缺乏生命活力。那么面对新课改的挑战,如何让我们的数学课堂真正活起来呢?
1 课堂上让学生动起来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倡“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人的能力并不是靠“听”会的,而是靠“做”会的,只有动手操作和积极思考才能出真知。因此,我们不能让学生在课堂上做“听客”和“看客”,要让学生动起来,动口、动手、又动脑,亲身参与课堂和实践,包括知识的获取、新旧知识的联系,知识的巩固和应用的全过程。要强调凡能由学生提出的问题,不要由教师提出;凡能由学生解的例题,不要由教师解答;凡能由学生表述的,不要由教师写出。数学课堂不再是过去的教师“一言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主动参与、积极引导、耐心辅助,与学生平等合作、努力探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真正地把学生解放出来。
2 课堂上注入情感
一个良好的课堂气氛,能促进师生双方交往互动,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观念与理念,能真正把教师转变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把学生转变为真正学习的主人。营造宽松的课堂气氛,必须用 “情感”为教学开道。夏丐尊曾经说过:“教育之没有感情,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所以教师首先要爱生,这种爱是多方位的。既有生活上关怀,也有学生的冷暖、喜恶之爱,更有学习上了解学习情况,填补知识缺陷,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多鼓励,而不轻易否定,恰当指引,想学生所想,急学生所急。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感到老师既是良师,更是益友。
3 重视“数学过程”的教学
“数学过程”是真正地理解数学,形成数学的思想方法或用数学解决问题所必须的过程。“实践―认识―实践”的哲学原理告诉我们,一个基本的“数学过程”包括“抽象表示――符号变换――检验应用”这样三个阶段。在这种思想指导下,学生会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积极探索,激发学习动力。
例如,在初中代数第一册第一课,让学生阅读教材第三面的那张“时间――路程”表,提出问题:①能否有一个比这种表达方式更好、更简洁的表达方式?②是否任一时刻都能表示出那种关系?这样,让学生自己发现代数的重要特点――用字母表示数。
要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就必须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和尝试“数学过程”的活动中来,鼓励学生运用直观和已有的经验进行大胆地估计与猜测,鼓励学生自己探索、创造和发明,用以进行计算、推理或证明的方法,从而推导出结论,并引导学生将正确合理的结论和方法应用到解决其它问题中去。
4 注重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本中的例题与习题,是经过多年研究几经筛选出来的,具有很强的代表性。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利用例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能够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加以剖析。如题目中已知哪些量、求哪些量、需要找哪些量、怎样找,有些例题还可以让学生去寻找有没有其它解法、哪一种方法更简单、还可以改编成什么样的题目。这样一来,不仅能强化基础知识,还可以拓宽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从而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近年的高考试题看,也越来越多地考查学生的这种解决问题的能力。每一个高考题目最终都是由教材中的某一个题经过一定的演变而成的,这也就是所说的“源于教材,高于教材”。潜移默化中,良好的素质就慢慢形成了。
5 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近几年来,四川、重庆、贵州、云南等地一大批学校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组织开展了“群文阅读”的改革实验。研究显示,群文阅读是创造性践行语文课程,完善阅读教学形态的创新之举,对打通课内外、家校与社会之间阅读通道,提升学生阅读能力和阅读品位有着积极的作用。
为培养学生适应现代社会发展所需要的语文素养、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四川省教育科学研究所决定成立课题研究项目组,在全省范围内开展“四川省义务教育新课标背景下群文阅读推广与深化研究”。该推广研究采取省总课题组、市(州)子课题组、县(市、区)课题小组等三级联动管理机制,采取“行政推动、教研扶持、骨干教师卷入”的工作模式,扎实有效推进项目工作。
本期编发的这组文章,从理论建设、课堂教学实践等方面展示了群文阅读推广以来所取得的阶段性成果,以期促进诸位同仁的思考与实践。
【专家观点】
群文阅读是近些年兴起的一种阅读教学新课型。基本教学形态是:依照学生当下与未来社会生活认知的思想教育和阅读知能训练的重点需求,确定一个或多个议题,并针对议题选择一组内容、形式特点或思想、表达特色与议题相关相应、鲜明多彩的文章,在教师的导引下,师生围绕议题展开共同阅读、议论和集体建构,帮助学生增加同一议题的阅读量,通过这种多层面多视角较为全面的读议实践,达成一定的共同认知,提升阅读力和思考力的阅读教学过程。就教学形态看,它让课内大量阅读有了实施路径,提供了平台,实践了课内大量阅读的愿景;还与课内单篇(课文)阅读和课外单篇文章或整本书阅读一起,共同建构成包含课内单篇(课文)阅读、课内群文阅读、课外单篇文章或整本书阅读等三种阅读教学形态的较为理想的阅读课程体系。
限于要在一两个课时的既定时间里读议好几篇文章,当下的群文阅读通常是在学生认识一定的汉字,通过一些课内单篇课文的精读教学,获得初步的阅读知识与阅读能力基础上,开展的阅读教学实践活动。每课群文阅读教学虽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增加阅读教学的阅读量,使学生围绕阅读议题,借助已具备的阅读知能基础进行大量阅读实践,增强对阅读议题的感受领悟,提升相关的核心认知;但也由于有限的时间与增加的阅读量的矛盾,它对文本的整体阅读较为快速、粗略,难以全面兼顾字词句段篇、听说读写思等语文知能训练,只能着重于少量议题较为深广地理解与感悟,阅读感知涉及的内容较为直接、单纯,教学的智能目标也较为集中、单一。因此,只有通过一次次不同议题的系列阅读实践,才能使学生从多方面加深对各种文本内容与形式等的阅读认知,得到各类文体阅读能力的锻炼与提升,达成较为全面的教学能效。
综上所述:群文阅读的基本形态是在学生具备一定知能基础的前提下,利用有限课时进行的多篇文本同步阅读活动;教学内容着重为与每次阅读的议题相关的文本内容、形式与应获得的共识;教学方式是在教师的导引、点拔下,师生共同进行自由读议实践和集体建构,达成共识;教学目标则主要为扩大阅读量,增强阅读实践体验,锻炼阅读技能,获取阅读认知,积蓄语文学养,为课外延伸课内阅读内容的拓展阅读,奠定坚实的阅读知能基础,培养浓烈的阅读兴趣。与语文阅读课程中有师指导的着重于获知得法、习语培能的学练性精读课,以及无师指导的侧重于兴趣实践、丰厚认知的自由性课外学生个体自读相比,它的主要课型特征,则是一种有师导引的侧重于培趣练能、化知蓄养的实践性读议课。它们各司其能,相互不能替代。
有鉴于群文阅读的这些课型特点,在实施教学的活动过程中,我们应注意把握好一些操作关键:
一、适时、贴切地确定阅读议题
群文阅读教学中,议题就是一组选文中所共同蕴含的可供师生展开议论的话题。它是每次阅读的核心,决定着每次阅读活动应重点关注的内容和教学目标指向。
议题的最大特征在于可讨论性,也就是说能给予读者一个思考和赋予意义的空间,让读者可以在这个空间内发挥自己的创造性,通过充分与文本对话,形成多样的不同见解和一些共识。而就不同学段学生的群文阅读教学来看,除此之外还应关注议题的可解性(这里既包含议题含义的可解性,也包含不同学段学生基于自身认知水平与理解能力对其的可解性),以及学生社会生活认知和阅读知能发展的需求性与探究价值等特征。
群文阅读的一组选文可能蕴含着不同方面的很多议题,一次群文阅读也可以依据学生的学习需求、理解能力和教学时限等确定一个或多个议题。所以,每次群文阅读教学都应针对不同学段学生当下的智能水平,以及生活学习、思想教育和阅读教学的需求,依据各类文本蕴含的不同方面议题的基本特征,适时地、贴切地精心选定每次阅读的议题。语文课程中的群文阅读教学的议题,可以是文本内容主题、意蕴文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亦或是言语表达、文体形式、语文知识方面的,也可是阅读力、思维力培养及其方式方法认知与训练方面相关的。但是,不管确定哪方面的议题,都要注意其之于学生、之于文本的适时性与贴切性,才具有合符教学实际的价值,也才能获得有益的教学成效。当然,如能按照阅读议题确定的原则与要点,尽可能的事先从阅读教学总体目标和学段目标上进行细化研究,设定出一个学期、年段甚至整个小学或中学阶段,次次不同、有序安排、螺旋上升,并能兼顾各个方面阅读训练目标整体的群文阅读系列议题体系,帮助实施目标明确、操作有序的阅读实践与训练,就将取得更为全面的大成效。
二、精准、多样地筛选阅读文本
群文阅读中的“群文”,即依据教学需要围绕一个或多个议题,通过精心选择聚合在一起供学生阅读的一组文本。选择一组文本的主要依据和同组选文的最大特征就在于它们共同具有符合某次群文阅读活动议题的具体内容,可以借助这些具体内容的感知理解,围绕议题展开多层面多视角的阅读教学,使学生获得多样的不同见解和一些共识。
由此可见,筛选阅读文本是开展群文阅读教学的一项既必要又艰辛的准备工作。它既要求选文的某方面内容具有符合某次阅读活动议题的鲜明特色,具备共性特征,一组选文的这些内容又最好能多层次、多侧面、多形式地反映相关议题的不同审视角度和欣赏特色。所以,筛选的阅读文本一定要精准、多样,以便学生能获得明确的共同认知和多样的独特感受。
三、恰当、精巧地设置阅读活动
群文阅读的主要特点是围绕议题开展实践性读议活动。由此,其活动的设置安排就成了实施教学的重要内容。每次教学从总体上看,大体上具有学生个体自主阅读与师生集体共同议论两方面的活动。这两方面活动的共同要求是围绕本次阅读议题,着重对所指向的文本重点内容进行充分的读议实践。不同的是:“自读”侧重于自我感知、形成见解,要求自由阅读、独立思考;“共议”侧重于共同交流、达成共识,要求相互借鉴、提升认知。
所以,教学活动的具体设置,首先要遵照课型特点和各方面活动的特性与实施要求,充分安排学生的读议实践,使之在充分实践的过程中,深入感受体验,形成独特的个人见解,以便通过交流比较,提升认知,达成共识;再者,要遵循学生智力发展的阶段性水平,认知思维的特点、规律与习惯,以及阅读文本和阅读议题的特色与难易等,切事适时、恰当精巧地设置与安排各项具体活动。具体活动的安排可以多种多样、丰富多彩,但一定要切合活动的性质特点,适切恰当的时机,在恰当、精巧上下工夫。
四、精到、巧妙地进行读议指点
读议实践中的导引与点拨,历来是语文阅读教学中保证阅读实施、导引理解指向、拨正思维偏颇、达成正确认知的关键。所以,哪怕是围绕议题进行课堂实践为主的群文阅读,精到、巧妙的读议指点也显得十分重要。因为,不同学段学生在精读课上初步学到的阅读知识与方法,要在阅读实践中运用,可能都还不同程度地缺乏意识或不甚熟练,具备的阅读能力也可能还不够强,加之不同文本的难易、新奇与读过的课文也可能差距较大,等等这些现象都可能导致学生出现读议不畅、目标不明、理解偏颇、成效不大等问题,使教学活动达不到熟练方法、强化能力、提高智力、积蓄学养、为学生课外自主阅读奠基的预期目标。所以,各类教学都应加强教师在教学全过程中的导引与点拨。
班主任的自身素质,道德修养,班主任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形之中会成为全班几十个孩子的榜样。因此,在班级工作中我时刻注意自身形象,事事从我做起,以良好的形象率先垂范,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我的学生。凡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自己做到,而且做得更好。下面给大家分享关于一学期的教师总结,方便大家学习。
一学期的教师总结1在政治思想方面,我坚定不移地拥护党制定的各项方针政策,认真学习“_”重要思想,学习五中全会会议精神,在行动上与思想上与党坚持一致。在师德方面虚心向老教师学习请教,从中学习高尚、严谨的教师风范。
在教育教学方面,我以严要求高标准来衡量自我,不断给自我施压,主动参加各级各类的教学活动。教学中,针对学生特点,以愉快式教学为主,不搞满堂灌,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学为主线,注重讲练结合。同时,认真做好作业批改和辅导工作。
在纪律方面,本人严格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不迟到、不早退、有事主动请假。在工作中,尊敬领导、团结同事,能正确处理好与领导同事之间的关系。
在教学成绩方面,随着新课程改革对教师业务本事要求的提高,本人在教学之余,还挤时间自学中文本科并进取参加各类现代教育技术培训。教学成绩得到了教研组内其他教师的一致认可。我所带的班级,总体来说,成绩较好。
当然,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在工作中还存在?a href='//xuexila.com/aihao/zhongzhi/' target='_blank'>种植煌晟浦Γ谆八担骸敖鹞拮愠啵宋尥耆恕!痹诮窈蟮墓ぷ髦校一帷岸嘌啊⒍喽帧⒍嗨伎肌⒍嘧芙帷⒍?a href='//xuexila.com/fanwen/fansi/' target='_blank'>反思”,以期更大的提高。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
一学期的教师总结2我担任初一级七班语文教学。由于教学经验尚浅。因此,我对教学工作不敢怠慢,认真学习,深入研究教法,虚心向前辈学习。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获取了很多宝贵的教学经验。以下是我在本学期的教学情况总结。
教学就是教与学,两者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有教者就必然有学者。学生是被教的主体。因此,了解和分析学生情况,有针对地教对教学成功与否至关重要。最初接触教学的时候,我还不懂得了解学生对教学的重要性,只是专心研究书本,教材,想方设法令课堂生动,学生易接受。
一方面,农村的学生听,说的能力相对较弱,授课采用较深的普通话教学,同学们还不能适应。而用广州话教学,又削弱语文语感教学的功能。另一方面,七班的同学比较活跃,上课气氛积极,但中等生、差生占较大多数,尖子生相对较少。因此,讲得太深,没有照顾到整体,我备课时也没有注意到这点,因此教学效果不如理想。从此可以看出,了解及分析学生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做到因材施教,对授课效果有直接影响。这就是教育学中提到的“备教法的同时要备学生”。这一理论在我的教学实践中得到了验证。
教学中,备课是一个必不可少,十分重要的环节,备学生,又要备教法。备课不充分或者备得不好,会严重影响课堂气氛和积极性,曾有一位前辈对我说:“备课备不好,倒不如不上课,否则就是白费心机。”我明白到备课的重要性,因此,每天我都花费大量的时间在备课之上,认认真真钻研教材和教法,不满意就不收工。虽然辛苦,但事实证明是值得的。
一堂准备充分的课,会令学生和老师都获益不浅。例如我在讲授『安塞腰鼓 的时候,这课的主题是“认识和理解安塞腰鼓”,教学难度比较大。如果照本宣科地讲授,学生会感到困难和沉闷。为了上好这堂课,我认真研究了课文,找出了重点,难点,准备有针对性地讲。为了令教学生动,不沉闷,我还为此准备了大量的教具,授课时就胸有成竹了。当讲到一半的时候,我拿出准备好的录象带,让学生观摩学习,学生特别用功,教学效果十分理想。相反,我没有认真备课的时候,课堂气氛沉闷,教学效果不好,与此相比可见,认真备课对教学十分重要。
备课充分,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上课效果就好。但同时又要有驾驭课堂的能力,因为学生在课堂上的一举一动都会直接影响课堂教学。因此上课一定要设法令学生投入,不让其分心,这就很讲究方法了。上课内容丰富,现实。教态自然,讲课生动,难易适中照顾全部,就自然能够吸引住学生。所以,老师每天都要有充足的精神,让学生感受到一种自然气氛。这样,授课就事半功倍。回看自己的授课,我感到有点愧疚,因为有时我并不能很好地做到这点。当学生在课堂上无心向学,违反纪律时,我的情绪就受到影响,并且把这带到教学中,让原本正常的讲课受到冲击,发挥不到应有的水平,以致影响教学效果。我以后必须努力克服,研究方法,采取有利方法解决当中困难。
语文是一门工具学科,对学生而言,既熟悉又困难,在这样一种大环境之下,要教好语文,就要让学生喜爱语文,让他们对语文产生兴趣。否则学生对这门学科产生畏难情绪,不愿学,也无法学下去。为此,我采取了一些方法,就是尽量多讲一些文化生活故事,让他们更了解语文,更喜欢学习语文。因为只有语文水平提高,他们才能提高同学们的语文写作能力,对成绩优秀的同学很有好处。
因为语文的特殊情况,学生在不断学习中,会出现好差分化现象,差生面扩大,会严重影响班内的学习风气。因此,绝对不能忽视。为此,我制定了具体的计划和目标。对这部分同学进行有计划的辅导。我把这批同学分为三个组。第一组是有能力提高,但平时懒动脑筋不学的同学,对这些同学,我采取集体辅导,给他们分配固定任务,不让他们有偷懒的机会,让他们发挥应有水平; 第二组是肯学,但由于能力不强的同学。
对这部分同学要适当引导,耐心教导,慢慢提高他们的成绩,不能操之过急,且要多鼓励。只要他们肯努力,成绩有望搞提高;第三组是纪律松散,学习不认真,基础又不好的同学。对这部分人要进行课余时间个别辅导。因为这部分同学需要一个安静而又不受干扰的环境,才会立下心来学习。只要坚持辅导,这些同学基础重新建立起来,以后授课的效果就会更好。
语文是语言。困此,除了课堂效果之外,还需要让学生多读,多讲,多练。为此,在早读时,我坚持下班了解早读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纠正。课后发现学生作业问题也及时解决,及时讲清楚,让学生即时消化。另外,对部分不自觉的同学还采取强硬背诵等方式,提高他们的能力。
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期末考就是一种考验。无论成绩高低,都体现了我在这学期的教学成果。我明白到这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在本学期后如何自我提高,如何共同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因此,无论怎样辛苦,我都会继续努力,多问,多想,多向前辈学习,争取进步。
以上就是我在本学期的教学工作总结。由于经验颇浅,许多地方存在不足,希望在未来的日子里,能在各位领导老师,前辈的指导下,取得更好成绩。
一学期的教师总结3回顾一学期来的教学工作,可谓兢兢业业,平凡中有创新,忙碌中有收获。现将一学期的总结如下 :
我认真钻研了教材、课标,及各种相关的资料,了解每位学生的具体情况。开学之初,认真地学习、研读了课标、教材,仔细研究了教材重难点及注意点和关键,了解了教材前后相关的知识体系,研究了班级情况,掌握了学生的知识结构水平,思想情况,家庭情况及学习情况和学习兴趣情况。认真撰写了课时教案。针对了解的情况内容情况,本期教案作了各章节的分析,写出了符合班级情况的教案,并注意分析了上课得失,写上了课后小记,以便知识的弥补和信息反馈。
认真上好了每一节课,认真批阅了学生的作业。在课前,我总认真熟记教案内容,分析可能出现的情况;课堂上,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教学,并遵循教学基本原则,因材施教,因势利导,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学生各方面,努力提高了随堂课的教学质量。课后,我总是留给学生适量的适度的练习题,对学生的作业,我做到了认真及时、全批全改。有的还适时注明批评,激励学生学习的兴趣。
课堂教学,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本学期我把课堂教学作为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的数学学习环境,把学生在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都能够充分发展作为教学改革的基本指导思想,把数学教学看成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课后,实施以后趁记忆犹新,回顾、写下自己执教时的切身体会或疏漏,记下学生学习中的闪光点或困惑,是教师最宝贵的第一手资料,教学经验的积累和教训的吸取,对今后改进课堂教学和提高教师的教学水评是十分有用,提倡“自主性,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与参与者。”这一观念的确立,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人,学习成了他们的需求,学中有发现,学中有乐趣,学中有收获,这说明:设计学生主动探究的过程是探究性学习的新的空间、载体和途径。常思考,常研究,常总结,以科研促课改,以创新求发展,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打好基础,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以“自主—探究”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与运用为重点,努力实现教学高质量,课堂高效率。
做好每一次的单元测验与课后辅导工作。教学完每个单元,就立即反馈检测,对学生知识掌握情况进行单元测验,测验后我认真做出成绩单,对学生成绩进行认真细致的分析,对成绩好的学生进行表扬;对成绩不理想的学生及时找出原因做相应的处理。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同时加大了对后进生的辅导的力度。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生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生思想的辅导,提高后进生的成绩,首先解决他们的心结,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对学习萌发兴趣。这样,后进生的转化,就由原来的简单粗暴、强制学习转化到自觉的求知上来。
创新评价,激励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我们把评价作为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手段,也作为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有力手段。对学生的学习评价,既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
抓基础知识的掌握,抓课堂作业的堂堂清,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定量采用等级制,定性采用评语的形式,更多地关注学生已经掌握了什么,获得了那些进步,具备了什么能力。使评价结果有利于树立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学中坚持以教学为中心,强化管理,进一步规范教学行为,并力求常规与创新的有机结合,促进教师严谨、扎实、高效、科学的良好教风及学生严肃、勤奋、求真、善问的良好学风的形成。
一学期的教师总结4本期各种工作做得不足之处:
1、新课改下的教学实践力度不够,课堂教学语言艺术性有待进一步提高。
2、对培养优秀生的拔尖工作做得欠缺一些。
3、与学生家长的沟通不足,缺乏与家长的交流。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教学工作中苦乐相伴。良好的成绩将为我今后工作带来更大的动力。不过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教总体感觉本期的工作较过去有长进,今后我将一如既往地勤勉,务实地工作,将再接再厉,争取把工作做得更加扎实有效,让各级领导放心,让家长满意,让社会肯定,让学生喜欢。教师的个人工作总结4
和每个教师一样,我认真备课、认真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后进生,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做好每一件事。下面我总结一下自己在本学期的点滴收获:
一、用德律己
我始终认为作为一名教师应把“师德”放在一个极其重要的位置上,因为这是教师的立身之本。在渭小大家园里,也深受各位领导、同事的熏陶,使我更加热爱和忠诚党的教育事业,自觉遵守教师职业道德,把培养高素质的建设人才作为自己义不容辞的职责,甘为园丁,全心全意为教育事业服务。本学期我没有因个人私事而耽误学生一节课。能主动、认真地服从和配合学校各级领导安排的工作。
二、用功学习
教学方面,学校非常重视教学常规管理,扎实有效地开展教学工作。强化教学常规管理,以“四微、四平台”为抓手,以课堂教学研究为重点,立足校本,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作为渭小的一员,本学期我能积极参加数学组的听课、评课活动。虚心向有经验的教师学习教学方法,博采众长,提高教学水平。每次讲完课,我都认真写好教学反思,通过一次次的反思积累,改进自己教学中的不足。特别在微培学习上,积极争取学习的机会。努力学习别人先进的教学经验,突破自己的教学模式,把新的教学理念运用在自己教育教学中去。
另外,利用课外进行专业知识的阅读,本学期我主要阅读《名师备课新思维》、《前行的力量》两本书,认真做好读书笔记。教学工作之余,我喜欢坐下来静静的思考,反思自己教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思考学生的管理问题,品味工作中的苦与乐。用自己笨拙的笔法认真书写“渭爱”、“教育札记”,用实际的行动,不断的充实自己。
三、用爱育人
本学期我担任一年级一班的班主任工作。初次上任,心里有些恐慌,我深知班主任工作是琐碎,繁忙的,同时也是极其重要的工作。每天除了对学生的学习负责以外,还要关心他们的身体、纪律、卫生、安全以及心理健康等情况。在一个学期的摸索及同事的热心帮助下,顺利完成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并取得良好的成绩。总结反思我的一些做法:
1.常规习惯,常抓不懈。
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不是一节课、一两天说说就行的,它必须贯穿在整个管理过程中。于是我制定出详细的班规,要求学生对照执行,使学生做到有规可循,有章可依。由于低年级学生自觉性和自控力都比较差,避免不了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因此这就需要班主任做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不能操之过急。
2.细处关爱,亲近学生。
爱,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一个班主任要做好本职工作,首先要做到爱学生。工作中,我努力做到于细微处见真情,真诚的关心孩子,热心的帮助孩子。我深信,爱是一种传递,当教师真诚的付出爱时,收获的必定是孩子更多的爱!
3.具体要求,指导到位。
我认为,首先要蹲下来,以孩子的视角观察事物,用孩子能听懂的话和他们交流。其次,要注重细节教育,把该做的事指导到位,因为他们很想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做,很想把事情做好。
4.示范带头,直观引导。
低年级的学生对自己的班主任是一个怎样的老师,他们会留心观察班主任的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眼神、每一种表情,会细心倾听班主任的每一句话,他们对班主任有着一种特殊的信任和依赖情感。班主任的自身素质,道德修养,班主任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形之中会成为全班几十个孩子的榜样。因此,在班级工作中我时刻注意自身形象,事事从我做起,以良好的形象率先垂范,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我的学生。凡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自己做到,而且做得更好。
四、用心教学
本学期,我担任的是一年级的数学教学工作。我认真地备好每一节课,在备课中,我认真钻研教材,力求吃透教材,上课时认真讲课,力求抓住重点,突破难点。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思维。根据学校教研安排,本学期我听课30余节,每一次的听课都是一次课堂理念的重新定位,在听课中学习优秀教师的教法,不断完善自己在教学中的不足,收获良多。另外,本学期我通过培训归来汇报课、王艳老师工作室展示课的磨练,收获颇多,使自己的课堂教学有了很大的转变,自身专业素养也有了很大的提高。我的小课题——《小学低段数学小组合作学习中小组长的培训研究策略》,通过后期的一系列研究探索,顺利结题。现在课堂小组合作基本能有序进行,我的数学课堂逐渐活了起来,学生普遍都乐于上数学课,教学成绩也稳步提升。
反思这一学期,我的工作虽然很努力,但仍然还存在很多不足,如:个人能力还有待提高、班主任工作中学习的地方还很多。同时,我也深切感受到了一份耕耘,一份收获。今后,我一定加强学习,不断提高工作能力,使自己的思想和工作都能更上一个台阶!
一学期的教师总结5忽然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转眼间我在成长中又度过了一年,回首这一路上自我留下的那一串或深或浅的足迹,盘点过去,期待未来。
一、让读书成为习惯
本人读书只凭自我的兴趣,依乎性灵,择己所好,有所会意,有所感受。专业的书目只读《教育新理念》和《给教师一生的提议》两本;杂书倒是看了不少,比如《问题背后的问题》、《品三国》、《读者》、《思维智慧》等。习惯于每一天浏览《智慧世界》网站、图片新闻、国内外新闻,及时了解最新的国内外时事动态;习惯于把笔记本看在电脑前,一年下来,也记上千把万字。一言以蔽之,让读书陶冶性情、启蒙自我。
二、让工作成为欢乐
“让工作成为欢乐,让追求成为乐趣”作为自我的座右铭。“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用心留意工作的每一处细节,以平和的心态,扎实地开展各项日常工作事务,认认真真做好本职工作。
学籍工作,学习不辍。为了成为一名功底扎实、技术过硬的学籍管理人员,一年来,在自学之余常向有经验的教师虚心请教,不重复自我、不断探索、不断创新。严格按照新课标《学籍管理规定》,落实事业计划,做好小学新课程管理系统的培训,做好学籍管理工作;组织好成人教育相关工作,各种名册齐全;转入、转出能及时记载学生变动情景,取证工作全部到位。建全学生学籍大、小卡,认真做好各种报表工作等,顺利经过了“两项督导”检查,“泉州市实施素质教育工作先进学校”、“教育改革管理示范校”进行的动态跟踪检查以及省级“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评估验收。
常规工作,坚持不懈。根据《德化县浔中中心小学教育教学常规工作细则(修订)》要求,从教师的备课、上课、作业批改、周工作计划的开展等入手,深入课堂,走进教师,全面做好常规检查,较好地开展了《教育教学大检阅工作“回头看”活动》,共听课
教科研工作,实中求新。学期初认真制定教研计划,并组织实施、检查、总结。深入开展“课改半月谈”、“课改展示周”等教改活动。月,组织数学“有效课堂教学”研讨会;月,组织“发展式”课堂教学展示活动和《课改半月谈——“同课异构”教学研讨会》;月,组织“提高课堂效率,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教学研讨会和市级重点课题展示课;月,课改半月谈——“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研讨会。组织教师参加各级各类教学研讨活动,并进取与之交流互动。
另外,协助黄主任推进、深化教育科研,实施“创新校本教研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研究,组织申报全国及我省教育信息技术研究“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整合的研究》。同时月在县教师进修学校教研室的带领下,参加了在杨梅中心小学举行的上涌片区小学数学教研暨我校“送教下乡”活动,执教《圆的认识》受到了与会者的一致好评。
《驾云》校报,细中求活。认真做好《驾云》校报第四版的组织、采写、栏目策划、修改、校对工作,一年来共完成了期。下阶段将努力尝试新的风格、资料、特色,比如想增加校报的亲和力,改善美工等。
其他工作,稳中求实。扎实开展校本培训工作,组织选拔各学科中青年教师和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的比赛及评选工作。认真撰写各种总结、讲话稿、方案及各类通知,其中有《你追我赶共同发展——“我为我的教学(管理)岗位订目标”工作回顾与展望》、《与时俱进谋发展,素质教育谱新章——浔中镇年教育工作总结》、《德化县浔中中心小学教育教学常规工作细则(修订)》、《精细管理促发展,和谐共进谱新章——浔中中心小学秋学校工作总结》等;组织好各类比赛,如组织教师说课比赛活动和学生绘画比赛;月,组织学生硬(软)笔书法比赛活动;月,一、二年级讲故事比赛活动;,组织开展“亮我才艺,秀我风采——浔中中心小学'教师才艺展示’”活动等。月,本人参加县教育系统廉政文化书画作品展获二等奖,书法作品一并在第三实验小学展览。
三、让不足成为动力
生活不会亏待进取进取的人,在新的一年里我将勇敢直面自我的不足——业务技术不够精堪,开拓创新意识有些淡薄,工作缺乏主动性、对数字敏感度偏低等。针对工作中存在的不足,我将努力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提高:勤练内功和提高专业知识、技巧,扩大个人的信息来源和广泛的沟通技巧,更好地服务于学校各项工作。
二:蜕变:任何的改变对于一个人都是艰难的,我将按照新的工作路径去改变一些态度、方式或思路。多学习、多实践,尽早提高自我的管理水平,增加管理主动性,在行动中时刻提醒自我在做什么,问问自我做的对不对,做的是否到位,怎样样才能做得更好,努力做一个有长远规划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