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各国数字经济战略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战略特点分析
宽带一直是发达国家信息化战略重点,尤其是2008年经济危机后,发达国家无一不把宽带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迄今已有80多个国家启动了国家宽带计划。各国新一轮的宽带战略以高速接入技术和普及服务为目标,政府支持力度更大,对国家的竞争力和经济的影响力也更为突出。
首先,宽带发展的核心目标上升到了“经济社会发展”战略高度。宽带被众多国家视为“拉动内需、创造就业、抢占国际竞争制高点”的重要手段。比如,韩国希望通过UBcN计划为该国在5年内创造17.1万亿韩元的附加值和48.5万亿韩元的效益;美国宽带计划作为奥巴马复兴美国经济的五大措施之一,成为大规模刺激美国“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推手。
第二,“光纤化、无线化、超宽带”成为下一代网络发展主流。基于光纤接入和无线宽带技术,以实现“超高速、无所不在、有线与无线融合发展”的目标。第三,重视公众宽带权,普遍服务成为主要目标。芬兰以立法形式将宽带权上升为人权,保障每个芬兰公民从2010年7月1日起拥有不少于1Mbps的“宽带连接权”,现计划到2015年将其上升为100M。英国、欧盟分别宣布在2012、2013年建成覆盖所有人口的宽带网络,美国宽带战略重点之一是“提高速率、扩大覆盖面,实现全民共享”。
配套政策及措施
国外政府非常重视在宽带发展中的政策引导、扶持和监管。从目前发达国家宽带战略发展来看,主要推进政策及措施包括;
投资和刺激宽带基础设施建设。许多国家政府,尤其是日本、韩国、瑞典,都在宽带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进行长期的投资,以此拉动并吸引社会资金投入宽带建设,促进宽带基础设施向下一代高速互联网升级。
从投资方式来看,发达国家政府通常采用直接投资建设或与运营商或企业合作投资,以及提供免息贷款、补贴、降低赋税等方式来刺激宽带建设,尤其重视推进无源基础设施(如道路、管线、铁塔)的建设以及宽带向农村及边缘地区的覆盖。比如,日本对运营商NTT在农村建设宽带的投资给予加速折旧政策和无息贷款支持,金额达到NTT在农村部署光纤到户成本的三分之一。
营造公平竞争的宽带发展环境。目前各国电信行业正处于向下一代网络过渡的时期,行业管制政策在下一代网络相关方面出现了空白,如何防止下一代网络出现垄断,促进宽带市场有序竞争依然是各国的政策重点。
在下一代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模式上,发达国家为鼓励竞争和设施共享,主要动向是通过政府投入吸引和刺激第三方机构(包括电信运营商资产剥离后成立的独立公司)建设网络基础设施,并无歧视的出租给宽带服务提供商。同时鼓励运营商的共建共享,尤其是有源基础设施(如基站、光缆)的共享。目前,北美几大运营商已基本完成物理资产的剥离,甚至还培养出一整条完备的共建共享产业链。在美国可以看到专门负责站址资源协调的律师、铁塔共享评估和改造设计机构、通信基础设施专业投资银行,基站数量远超运营商的第三方巨头。
在电信业务运营模式上,英国、瑞典、意大利、日本等国都对主导运营商实行“功能拆分”,将电信运营商的业务分拆,一部分投资并运营国家电信基础设施,进行宽带租赁业务,另一部分成立独立运作的子公司,与其他宽带提供零售业务,但允许保留所有权不变。比如,日本最大的电信公司NTT的ISP业务和宽带业务是相分离的。
在运营商网络开放和共享政策上,“非捆绑政策”(unbundljng)在促进竞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日本、韩国、英国、法国、新西兰等众多国家都要求电信运营商向竞争对手开放宽带网络。但各国在实施本地环路非绑定(LLU)政策中,所应用的成本计算模型、共享义务以及政策实施的进度、配套的价格管制、互联互通管制等都会有所差异。比如,韩国对于网络开放的具体条件、程序和方法均由MIC(韩国信息通讯部)来决定,出租的价格则由MIC依据长期增量成本来确定;德国则要求电信运营商公开互联参考价格,遵守以成本为基础、事前评估的价格原则,或以价格紧缩测试为基础;对于下一代光网的开放和共享方面,欧盟、日本、韩国等大多数国家依然沿用“非绑定”政策,继续要求运营商向竞争对手开放光网,但美国为鼓励运营商投资下一代网络废除了对光纤接入“非绑定”义务。而欧盟提出“网络租用者应和建网者分担财务风险,想租用光纤网络的服务商在运营商建网之初就要签订合同,预付租网费用”,及“要保证欧洲的主要固定电话运营商能够从高速宽带投资中获得合理的回报,在光纤网络投资上,电信公司应该获得8%~12%的投资回报”,这在促进竞争、保护消费者权益的同时兼顾了主导运营商利益。
在促进宽带竞争和发展的配套政策上,为有利于光纤的发展,一些国家和电信监管机构修订了相关政策为光纤到户提供政策支持,确保服务提供商能有效且公平地使用通信线路、管道、屋顶等资源;为宽带无线网提供更多的频谱也是许多国家正在进行的工作。美国对国有资产进行有效分配和管理,鼓励频谱拍卖,确保频谱的分配和使用透明化。此外,美国、日本等都重视为公众提供全面、透明的宽带服务信息,形成舆论竞争机制。
基于此,中国数字经济百人会依托中国电子学会的专业研究团队,深入分析全球各国数字经济主要战略,调研走访在数字经济领域具备领先水平和突出能力的典型企业,系统梳理了国内外顶尖学者的最新观点,以及权威智库和知名战略咨询公司的公开成果,对全球数字经济发展趋势做出十点研判,具体如下:
一、数字化的知识和信息成为新的关键生产要素
人类生产、生活及治理的数据基础和信息环境正在得到大幅加强和显著改善,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持续普及部署,智能终端和传感器加速应用渗透,人、机、物逐步交互融合,与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相关的各项活动已启动全面数字化进程,呈现出从被动到主动、从碎片到连续、从单一分离到综合协同的三大转变,源源不断地产生着呈现爆炸式增长态势的海量数据,蕴含着巨大的价值和潜力。数据已成为与资本和土地相并列的关键生产要素,被不断地分析、挖掘、加工和运用,价值持续得到提升、叠加和倍增,有效促进全要素生产率优化提升,为国民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充足新动能。
图1 新摩尔定律主导下2015-2035年全球数据总量增长态势
数据来源:IDC,中国电子学会整理
二、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是首要战略任务
全球经济仍处于相对稳定的复苏阶段,以先进制造业为代表的实体经济将继续作为主要增长点,在与数字经济的深度融合中不断焕发新的动力。下一阶段,各主要国家和地区的数字经济相关战略会陆续深入实施,普遍将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赋能先进制造业作为重要举措,积极推进从生产要素到创新体系,从业态结构到组织形态,从发展理念到商业模式的全方位变革突破,持续催生个性化定制、智能化生产、网络化协同、服务型制造等新模式、新业态,推动形成数字与实体深度交融、物质与信息耦合驱动的新型发展模式,大幅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有效推动全球经济增长的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图2 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
资料来源:中国电子学会
三、平台化、共享化引领经济发展新特征、新趋势
企业之间的竞争重心正从技术竞争、产品竞争、供应链竞争逐步演进为平台化的生态体系竞争,一批用户基数庞大、技术积累丰富、资金实力雄厚的行业领军企业已率先启动,通过提供开源系统、营造开放环境、促进跨界融合、变革组织架构、重塑商业模式、孵化创新团队等多种方式,持续构建完善资源集聚、合作共赢的生态格局。同时,飞速发展的新一代信息科技,高频泛在的在线社交,以及渐趋完善的信用评价体系,为大量未能得到完全有效配置的资源提供了成本趋近于零的共享平台和渠道,吸引了共享者数量的指数级集聚,弱化了生产生活资料的“所有权”而强调“使用权”,逐步创造出新的供给和需求,促使共享经济快速兴起。
图3 共享经济行业渗透趋势
数据来源:罗兰贝格,中国电子学会整理
四、全球创新体系以开放协同为导向加快重塑
创新仍是推动经济数字化发展的源动力,受技术开源化和组织方式去中心化的双重作用,知识传播壁垒开始显著消除,创新研发成本持续大幅降低,创造发明速度明显加快,群体性、链条化、跨领域创新成果屡见不鲜,颠覆性、革命性创新与迭代式、渐进式创新相并行。创新主体、机制、流程和模式发生重大变革,不再受到既定的组织边界束缚,资源运作方式和成果转化方式更多地依托互联网展开,跨地域、多元化、高效率的众筹、众包、众创、众智平台不断涌现,凸显出全球开放、高度协同的创新特质,支撑构造以数据增值为核心竞争力的数字经济生态系统。
图4 具有典型意义的开放式协同化创新平台
资料来源:中国电子学会
五、基础设施加速实现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升级
持续提升数据获取的量级和频率,不断丰富数据传输的渠道和方式,以及扩大数据存储空间,强化数据加工能力,创新数据使用能力,都是数字经济能够得以蓬勃发展的重要基础条件。万物互联和人机物共融将会成为网络架构的基本形态,各国信息基础设施的规划与部署都面临着扩域增量、共享协作、智能升级的迫切需求。同时,电网、水利、公路、铁路、港口等传统基础设施也正在逐步开展与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向着智能电网、智能水务、智能交通、智能港口转型升级,显著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和资源调度能力,支撑数字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
图5 基础设施加速转型升级
资料来源:中国电子学会
六、国家和地区的核心竞争力延伸至信息空间
全球各个国家和地区的核心竞争力构成要素呈现数字化发展趋势,传统产业纷纷面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升级,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的融合日益广泛深入。人类社会、物理世界的二元结构正在转变为人类社会、物理世界、信息空间的三元结构,国家和地区之间竞争和博弈的重心逐步从土地、人力、机器的数量质量转移至数字化发展水平,从物理空间延展到信息空间,并将很快呈现出以信息空间的竞争和博弈为主导与引领,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格局。掌握信息空间核心竞争优势的国家和地区,将在围绕新一轮国际分工态势展开的博弈中抢先占据价值链制高点。
图6 2016年主要国家数字经济规模
资料来源:《数字经济 迈向从量变到质变的新阶段》
七、数字技能和素养推动消费者能力升级
新兴的数字化产品、应用和服务大量涌现,已形成规模巨大的消费市场,不啻于是对消费者提出了新的能力要求,需具备一定的数字化技能和素养,才能更好地发掘数据价值、使用数字化产品和享受数字化服务。消费者所具有的对数字化资源的获取、理解、处理和利用能力,将成为影响数字消费增长速率和水平的重要因素,直接关系到数字经济的整体发展质量与效益。全球各主要发达国家将会愈益重视对公民数字素养的挖潜和培养,并将持续提升公民数字素养上升到构建国家新兴战略竞争力的高度,作为推动数字消费、扩大内需市场、强化内生动能的重要举措。
图7 数字经济时代对公民素养提出新要求
资料来源:中国电子学会
八、社会福利水平依托数字化手段得到有效改善
满足人类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是数字经济孕育、诞生、发展的重要动力及目标。大幅提升公共资源供给效率,显著增强公共服务效用,进一步推动教育、医疗、慈善等公共事业的便捷化、普惠化、均等化,是数字经济在创新变革生产方式、促进实体经济提质增效之外的关键着力点和突破口。多种类型、多个领域的网络化、智能化的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将被搭建,面向公众持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互联网远程诊疗将成为高频次、低门槛、易得可选的常规医疗方式,并引入人工智能助手有效提升诊疗精准度,缓解全球性的医疗资源紧张难题。区块链技术将在慈善资金募集和捐赠过程中得到大规模应用,强化互信关系,减少交易成本,溯源资金去向,保障慈善事业的公正、透明、有效。
图8 数字化手段提升社会福利水平
资料来源:中国电子学会
九、数字城市与现实城市同步启动规划、建设和管理
随着信息基础设施的规模扩张、功能升级和网络构建,以及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城市运行管理过程中广泛深入地推广应用,大量完整、连续、系统,具备一致性、关联性、价值性的城市数据将被持续获得,为构建与现实物理城市精准映射、智能交互、虚实融合的数字孪生城市提供了可行基础。全球一批形成技术、人才集聚发展,产业规模与创新能力较为突出,具备主动比特化条件的现代化城市将率先尝试数字城市与现实城市的同步规划,并逐渐上升为两者的同步建设和同步管理。为匹配真正海量数据的采取、传输、存储和计算,专门用于数字城市运行管理决策的系统级平台将得到持续的开发与完善,并逐渐形成可推广复制的标准体系。
图9 数字孪生城市功能日趋完善
资料来源:中国电子学会
十、社会治理体系的数字化程度持续提升
知识产权是国?H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有利于国际贸易的长足发展,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跨国合作档案编研的重要保障。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申长雨在2015年全国知识产权局局长会议上指出,要通过知识产权工作支持“一带一路”核心区发展,积极参与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顶层设计。“一带一路”战略涉及65个国家和地区,知识产权环境复杂,各国知识产权运用及管理水平的差异,使他们在知识产权保护问题上产生了碰撞和冲突。如何合理运用知识产权为“一带一路”跨国合作档案编研保驾护航,是值得档案界关注的问题。
一、“一带一路”背景下跨国合作档案编研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要意义
(一)保护国家战略机密和利益不受侵害的有力措施
档案编研部门同国外档案机构合作编研或多或少地会涉及各国战略机密和利益。例如,在和俄方档案机构开展合作汇编时,战略文件的合作编研会涉及国家战略机密,在开展编研前如果和俄方商议好著作权的归属并签署合作协议文件,就可以通过知识产权的保护,有力保障中俄合作编研的顺利开展,保护中俄双方的国家战略机密和利益不受侵害。
(二)保护著作权归属的迫切要求
一般来说,在一国国境内根据该国法律取得的著作权,原则上只在该国境内有效,不受其他国家法律的承认或保护。如果著作权人希望自己的权利在其他国家也得到保护,只能根据其所在国与其他国家签订相互保护知识产权的条约或者两国之间采取的对等保护原则来获得,并按照其他国家的法律规定重新办理手续后取得知识产权。随着欧洲专利组织、欧亚专利组织、东盟知识产权合作组织的建立,以及知识产权国际条约的签订,知识产权的地域性原则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松动,呈现国际化趋势。但是,还没有完全打破知识产权地域性的界限。因此,明晰跨国合作档案编研著作权的归属,可以避免侵权等国际纠纷的产生,维护著作权人的合法利益。
(三)实现编研成果效益最大化的保障
以企业在具体项目工程和科研、开发、生产为跨国合作档案编研的选题,其成果能够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如中国在和“21世纪经济带”沿线国家印度、缅甸、孟加拉、巴基斯坦等国档案部门合作编写《基建工程简介》,就可以利用和参照工程图纸的有关数据。利用者通过查阅编研成果,可以节省查找相关档案资料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为其他工程建设合作起到示范作用。
二、“一带一路”跨国合作档案编研知识产权保护中的各项权利
“一带一路”跨国合作档案编研知识产权保护涉及著作权、商业秘密权、专利权、信息网络传播权。其中,由于商业项目秘密合作方主体清晰明确,较少涉及知识产权的纠纷。对此,本文重点对著作权法、专利权及信息网络传播权进行详细阐述。
(一)著作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第十三条规定,两人以上合作创作的作品,著作权由合作者共同享有。构成合作作品的要素:一是共同创作人的合意,即对共同创作作品的行为以及后果有明确的认识。二是共同的行为,创作作品并不要求共同写作,进行其他创造性劳动(如口述、修改定稿)都属于共同创作。同时,汇编作品由汇编人享有著作权,但行使著作权时,不得侵犯原作品的著作权。尽管《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有涉及编研成果应受到相应保护的规定,但是编研成果的著作权归属目前仅适用于某个国家或一定区域,并不适用于各个国家。因此,跨国合作档案编研的归属仍然需要根据各国国情和各国著作权法加以明晰。
(二)专利权
目前,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沿海国家的专利合作领域较窄,如东南亚地区专利合作的众多领域中表现最为突出的3个技术领域分别为:声像技术、计算机技术和半导体技术。中蒙俄的专利合作主要集中在电信和数字通信技术领域。张明倩在《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跨国专利合作特征研究》中,用欧洲专利局开发的全球专利数据库数据分析了专利合作成果的分布,其中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机械零件方面为数不多的专利合作成果主要分布在中东欧地区。如何对有可能申请专利的档案进行编研或对已经申报专利的档案进行编研,是“一带一路”跨国合作编研的新课题。在开展编研前需要注意:一是对已经申报专利的科研成果档案进行编研,必须获得专利权人的同意,将其必须公开的内容,摘编成独立的专利文摘。二是由于申请专利的技术一般是没有公开过的技术,具有独创性,一旦公开就不能再次申请同样的专利。因此,对具有创新意义并有可能申请专利的科技成果档案的开发要慎重,以免因破坏独创性和新颖性而影响专利申请。
(三)信息网络传播权
编研成果数字化是跨国合作档案编研未来发展的一大趋势。数字化的档案编研成果通过网络传播,不得侵犯权利人的信息网络传播权。如果合作方的数字化档案编研成果在公共网上提供利用,则必须经得合作方著作权人的同意,否则是对权利人信息网络传播权的侵犯。同时,虽然跨国合作编研成果数字化是正当合理的行为,但是也必须保护作品的完整权,注明著作权人姓名与作品名称,并尊重作者的署名权、修改权。
三、“一带一路”跨国合作档案编研知识产权的保护策略
“一带一路”涉及65个国家,实施跨国合作档案编研知识产权保护,不仅要保证编研的整个流程,包括选题、选材、编辑和排版,及时规避侵犯知识产权的法律风险;而且要厘清待编研的档案是否存在著作权、公布权、商业秘密权、专利权等知识产权问题。
(一)“一带一路”背景下跨国合作档案编研的国内知识产权保护策略
1.逐步完善跨国合作档案编研知识产权相关的政策法规。跨国合作档案编研知识产权的保护与政策法规引导息息相关,跨国合作档案编研知识产权政策法规应立足我国国情,以建立和维护良好的贸易投资环境和公平竞争环境为宗旨,进一步形成既与国际接轨,又符合我国国情的涉外跨国合作档案编研知识产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此外,还需将有效的理念贯穿到政策法规中,注重编研成果共享,规范编研成果著作权、专利权等监督程序,真正实现政府高效的指导功能。
2.创新档案编研,提升我国企业竞争力,增强知识产权内在驱动力。档案编研是一项系统的文化工程,必须坚持开拓创新,合理编制,充分调研,潜心研究,以质取胜的工作方法。具体来说,一是要将跨国合作档案编研的选题范围涵盖至“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基础设施、基建、物流、旅游等方面。二是各类编研成果要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向企业传递相关技术的运用方法及管理经验等资源,提升企业竞争力。三是面向企业,充分发挥编研成果的效用,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
3.建立高效的跨国合作档案编研知识产权风险防范机制。“一带一路”战略实施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存在知识产权侵权风险。为防范这些风险,要实时进行知识产权的追踪、评估,做好著作权、专利权等知识产权预警分析,当风险发生时,学会利用司法手段和谈判策略化解风险。同时,通过与合作国签订编研合作协议、保密协议、知识产权权属协议等,构筑外围防御。针对含有申请专利的编研成果,构筑对其是否可以公开和公开核心技术范围的防御。
4.制定和实施档案编研人才战略,加强对“一带一路”跨国合作档案编研知识产权课题的研究。建立“一带一路”跨国合作档案编研知识产权智囊团,展开对“一带一路”跨国合作档案编研知识产权课题的系列研究。?n题研究是否深入,成果是否丰硕,与档案编研人员信息素质密切相关,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档案编研人员对信息的敏感度和获取利用信息的能力。因此,档案编研人员应努力做到一专多能,具备基本的文字功底以外,还要具备文献学、编辑学、英语及知识产权等基础知识。这样才能从各国相关政策法规、知识产权发展状况、知识产权文化环境、行业发展状况入手,组织专门的档案编研人员进行深入研究,为我国制定跨国合作编研的相关政策法规提供建议,为创新主体编研合作建言献策。
(二)“一带一路”背景下跨国合作档案编研的国际知识产权保护策略
1.认真理解《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公约》,明晰知识产权国际环境。在逐渐融入知识产权国际大环境的前提下,我国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作编研属于国家之间共同的编研成果,不必向有关当局再申请著作权。除了著作权外,中国关于跨国合作档案编研涉及的公开权、专利权、商业秘密权等知识产权的有关法规都应先达到国际知识产权保护的最低要求,再逐步与世界先进保护知识产权条款接轨。
[关键词] 国外信息资源产业 发展战略 启示
世界各国普遍认为,信息资源产业将成为今后增长最快的产业之一,是推动经济增长和提高国际经济竞争的一个新的制高点。因此,各国纷纷采取措施,大力促进信息资源产业发展.
一、制定明确的信息产业导向政策
欧盟早在1996年5月就公布了《关于促进欧洲多媒体内容产业发展和鼓励在信息社会中使用多媒体内容的决定》。在此基础上,欧盟又于2000年12月颁布了《关于在全球网络发展欧盟电子内容与信息社会发展多样化语言的决定》,目标是通过全球网络来发展欧盟的电子信息内容,提高欧盟数字内容的使用率和内容产品出口能力。
英国于2000年2月公布的《英国数字内容产业发展行动计划》明确指出,应从建立数字内容产业门户网站、建立数字内容论坛、提高从业人员信息技术水平、为创业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建立长效机制、提高出口水平、鼓励开发政府信息资源等方面入手,促进数字内容产业发展。
日本的《e-Japan战略》指出,要通过各项扶持政策促使数字内容产业的合理发展。2003年7月推出的《e-Japan战略II》把发展数字内容产业列为优先发展领域之一,并指出,未来的信息化社会在知识、文化方面应达到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综合推进内容产业的发展,利用日本的知识文化资产创造新价值,从而提升日本内容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加深世界对日本文化的理解。
1.制定财政税收优惠政策
由于数字内容研发需要大量的先期投资,而市场风险较高,投资回报率难以确定。
为此,英国和日本等国家已经出台或正在酝酿税收、资金等方面的优惠政策,以扶持数字内容企业,尤其是中小型企业的发展。
英国政府在与投资机构保持对话的基础上,积极为创业企业和中小型企业提供投资来源指导;设立贷款衔接资金,以便数字内容企业在投资未到位之前开始先期运作。此外,贸工部与“数字内容论坛”协商,向财政部提交有关降低数字内容企业增值税税率的建议。
日本政府为创业企业和中小型信息技术企业提供了税收优惠政策,主要是特别折旧制度,即这些企业除了选择普通的两年折旧制度外,还可以选择特别的10个月折旧制度。此外,日本内容制作企业还可以使用银行投资基金等低风险资金。
2.法律法规和标准化体系较为完善
为了保障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工作的有序、健康发展,国外重点国家或组织很早就认识到信息资源产业的重要性,组织颁布了一系列法律法规、政策和标准。通过对一些国家信息资源相关立法的研究,可以看出,这些国家的法律法规主要涉及政府信息公开、政府信息商业化开发、电子记录管理、数字内容产业、个人信息保护、知识产权保护和信息安全等方面。更为特别的是,有些国家(如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在法律法规和标准尚未正式出台以前,还先行了一些政策性指导文件,以及时地适应发展的需要。
3.协调管理机制
为了加强对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管理和协调,发达国家都指定了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领导和协调机构。在这些机构中,一般有一个主管政府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机构。该机构对各政府部门的信息资源开发利用进行跨部门协调,其他有关机构按照各自的职责协助其开展相关工作。对数字内容产业的管理,国外许多国家或组织都积极倡导行业自律,政府只提供政策性指导,行业协会在数字内容产业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不仅如此,为了确保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健康有序地开展,发达国家还建立了监督机制和报告制度,指定某一机构或者独立行使职权的官员,对信息资源管理的实践进行监督并及时公布有关法律法规的实施情况。
二、我国信息资源产业发展现状
1.产业规模小,结构不合理
我国的信息产业规模小,产值低,手段落后,信息资源利用率低,信息产业内部各个分支行业间联系松散,缺乏“互动互补”的协调机制。一方的发展不能带动另一方的发展,一方的落后却制约着另一方的进步。信息服务业所占比重较小、“重硬轻软”的倾向严重,信息加工有些还处于手工处理阶段,信息产品或服务仍以劳动密集型为主。知识技术密集型的信息产品比较匮乏,信息技术还较落后。
2.信息法规尚不健全
经过几年的发展,我们虽然积累了一些经验,但缺乏严密的信息法规,因而影响了信息系统发展战略的实施,在全局上制约着我国信息产业的健康发展和服务水平的提高。尽管我国已经颁布实施了一系列涉及信息的法律法规,但是总体来说这些法律过于抽象、粗糙,而且间接性强,很难在这些法律中找到明确、清晰、直接、针对性强的条文。如:对剽窃商业信息、传播计算机病毒、破坏信息等信息违法犯罪行为难以援引现行法律条款,给予有效制裁。
3.信息市场发育水平低
我国信息市场经过多年的发展,走出了一条从自发无序状态向自觉有序状态迈进的道路。但是,仍存在信息市场混乱的状况:信息商品有的是假冒伪劣,信息服务有的是漫天要价,有的信息机构名不副实,信息市场竞争不平等。这种状况严重阻碍了信息市场的正常发育,对我国信息资源产业的发展带来了不利影响:一是阻碍人们信息商品意识的增强。由于市场不发育,特别是信息市场的发展严重滞后于商品经济的发展,使人们头脑中萌生的信息商品意识在现实中受到扭曲,极易转回传统经济运行的管理轨道。二是贻误或延缓信息商品价值的实现。信息产品创造的成果具有商品属性,只有纳入到市场中去,才能实现其价值和价值的增值。三是束缚产业结构的调整。由于我国信息市场的发育不良,新技术在转化中受阻,从而束缚了新技术在生产领域中的及时应用。这样就难以支撑产业结构的变化对新技术的要求,阻碍了产业结构的调整。
三、国外信息产业的发展战略对我国的启示
目前,发达国家己将信息技术作为增强国家综合实力的主要武器,成为经济增长的制高点。而我国与世界发达国家数字经济的差距正在扩大,经济竞争形势更加严峻。为了缩小我国与发达国家的距离,使我国信息技术跟上时代的步伐,必须在体制和机制创新方面抓紧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措施。借鉴国外信息产业成功发展的经验,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和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我们从中得到如下启示:
1.围绕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战略目标,加强信息技术推广应用和信息资源开发共享
坚持走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新型工业化道路,除了加快信息产品制造业的发展,更要着力在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推广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强化公共信息资源共享。这就要求社会各方面共同参与,建立全社会的支撑体系,实现社会信息化和信息社会化。为此,要大力提高计算机和网络的普及应用程度,搞好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和公共信息资源的共享。抓紧实施一批信息化重大工程,加强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不仅政府、公共服务、企业要运用数字化、网络化技术,而且要加快推进政务、金融、外贸、广播电视、教育、科技和公用事业等领域的信息化进程,并进行社区信息化试点,为消费者、企业和政府各部门提供多方位的信息产品和网络服务。
2.鼓励竞争、放松管制,注重发挥市场竞争的作用,并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
“自由竞争”是美国硅谷精神的核心,走硅谷之路,就是要放松政府管制,取消行政命令,政府要逐步地放开电信、金融等市场,要大力扶持中小企业的发展,为中小企业提供自由创新的空间。而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主要是创造一个平等竞争的市场环境和法律环境,维护企业之间的合理竞争,制定保护知识产权、鼓励创新、吸引人才和鼓励人才流动的政策,加大国家在信息技术的基础设施、基础科研和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投入,促进和支持信息技术企业的发展。
3.完善支持信息产业发展的政策法规
抓紧制定和完善有关信息产业发展的法律,包括电信、政府信息公开、电子政务、信息安全、个人信息和商业秘密保护等方面的立法。加强技术标准的制定。在取得原始创新和重大突破的领域,加快建立自主的标准体系,并鼓励本土企业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运用政府采购,鼓励使用国产信息技术产品和服务,支持国内信息企业的发展。完善风险投资机制和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强化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和信息产业部的协调职能,及时研究解决信息化进程中的重大问题。
参考文献:
[1]毛传阳孙昌宇:美日韩信息产业发展模式及对中国的启示.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3(2)
[2]谢阳群:信息资源管理.安徽大学出版社,1999
破除治理“碎片化”
目前,国际贸易增速放缓,已连续3年低于世界经济增速。除了经济增速缓慢,全球经济复苏还受到全球协作“反对者”的挑战。贸易投资保护主义措施显著抬头,多哈回合谈判何去何从面临重新选择。
针对分歧,G20杭州峰会向外界表明:全球合作能够产生重大影响。为了重振贸易、刺激世界经济,G20各国应彼此协调,实施结构性改革,并以此为基础达成一项全球性的经济增长协议。
此次杭州峰会的会标图案即表征了本届峰会全球协作、破除治理“碎片化”的精神和诉求。作为2016年G20峰会的主办国,中国会标用20根线条描绘出一个桥形轮廓,同时辅以“G20 2016CHINA”和篆刻隶书“中国”印章。桥梁寓意着G20已成为全球经济增长之桥、国际社会合作之桥、面向未来的共赢之桥。同时,桥梁线条形似光纤,寓意信息时代的互联互通。图案中G20的“0”体现了各国团结协作的精神。
贸易增长全面战略
在打破全球贸易治理“碎片化”贡献方面,《G20全球贸易增长战略》无疑是引人瞩目的。其具体内容包括7个方面。
降低贸易成本
G20将进一步采取措施降低贸易成本并鼓励所有世贸组合成员全面实施《贸易便利化协定》(TFA)。根据经合组织和世贸组织的测算,TFA全面实施可将全球贸易成本降低15%,促进贸易发展,帮助中小企业融入全球价值链。
加强贸易投资政策协调
G20保证贸易、投资以及其他公共政策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并采取促进更加开放、可持续和包容价值链的政策,以鼓励发展中国家进一步融入全球价值链并获得价值增值。
促进服务贸易
G20成员承诺实施政策以支持开放、透明和竞争市场。这将促进服务提供商,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和低收入国家的服务提供商参与全球价值链,将有助于全球价值链中货物和服务的流动,支持更加有效的生产和贸易,从而促进全球经济增长,创造新的和更好的就业机会。
增强贸易融资
贸易融资缺口阻碍了贸易和经济增长。贸易融资缺口在最贫困国家尤为明显,尤其是在非洲、亚洲发展中国家以及发展中小岛国,这些国家在获取相应知识技能以运用贸易融资工具方面也面临挑战。G20将通过加强贸易融资,支持更多的企业开展国际贸易。
制定贸易景气指数
在贸易增速相关的指标方面,掌握更多影响贸易和经济增长的信息对各国都有益。G20有信心“贸易景气指数”将作为贸易的提前预警系统,为政策制定者和企业提供更实时的贸易发展指标。这将成为G20成员政府调整贸易相关政策的重要工具。
促进电子商务发展
数字贸易和技术迅速发展引发经济贸易结构的深刻变革,鉴于这种形势,G20成员同意加强电子商务问题的讨论与合作。同时,为了使中小企业和发展中国家更好地获取数字技术,获得更大利益,并帮助其实现包容性贸易增长,G20成员鼓励政府和企业进行对话,找出电子商务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研究讨论贸易领域相关政策、标准和模式,并欢迎工商界提出的搭建世界电商平台(eWTP)的倡议。
关注贸易促进发展
G20成员认识到,贸易是近几十年来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促进贸易和投资可增强发展中国家和中小企业参与全球价值链并向价值链上游攀升;有利于发展中国家经济多元化和产业升级;支持健全的农业政策和实现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因此,G20将更好地利用贸易促发展。
中国推动“全球化”
尽管质疑“全球化”的呼声被某些政客利用得风生水起,并且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但中国政府和G20成员一致认可“贸易对各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中心作用”。此次G20杭州峰会即以“创新、活力、联动、包容”为主题,推动“全球化”在经济增长疲乏下的发展。
回顾21世纪前10年的景气时期,中国与美国贡献了全世界经济增长的一半,中国进口年均增长率达到世界进口贸易年均增长率的两倍多,拉动一大批国家搭上了中国经济快车。在次贷危机和美欧债务危机中,中国从“东亚经济稳定器”进一步上升为“世界经济稳定器”。最近两年,中国经济增速虽然有所放缓,但2016年上半年GDP增速依然保持在6.7%的较好水平,且未来前瞻在主要经济体中相对乐观。
目标一——普遍制定宽带政策。到2015 年所有国家均应制定国家宽带计划或战略,或在其普遍接入/服务定义中包括宽带。宽带数字发展委员会表示当国家制定国家宽带计划或战略,或在其普遍接入/服务定义中包括宽带时,将会加快宽带接入的发展速度。到2010 年全球144个发展中国家中99 个提出了普遍服务定义,其中49 个国家提出了Internet 拨号业务普遍服务要求,36 个国家提出了宽带普遍服务要求。而5 年前只有21个发展中国家在普遍服务中包括Internet 拨号服务,只有一个国家普遍服务中包括宽带普遍服务。
目标二——降低宽带门槛目标。到2015 年所有发展中国家应通过合理调控和市场调节,使初级宽带服务的价格达到可接受水平(例如,宽带的支出应当低于人均月收入的5%)。宽带接入的价格对于宽带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对固定宽带接入服务的调查表明,2010 年全球有49 个国家和地区(大多数是富裕的国家和地区)宽带接入的支出低于人均月收入的2%;但全球还有32 个国家和地区的宽带接入支出超过人均月收入的一半。
目标三——加大家庭的宽带连接。到2015 年发展中国家和地区40%的家庭应拥有Internet 接入。在家中接入宽带或Internet 是人们上网的最方便的方法,所有家庭成员都可接入。研究表明儿童在家中上网比在学校上网更安全,孩子们在家中通常在父母的监护下上网,因此大大减少上网的安全隐患。到2010 年底在发达国家和地区有超过三分之二的家庭拥有Internet 接入,而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仅有16%,不过2015 年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Internet 接入家庭普及率将大大增加,特别是随着移动Internet 的增长。
目标四——推动居民上网。到2015 年全球Internet 用户普及率应达到60%,在发展中国家应达到50%,在最不发达国家(LDC)达到15%。到2010 年底全球只有20 亿人(也即全球30%的人口)使用Internet,2010 年底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Internet 用户普及率为21%,而最不发达国家和地区的Internet 用户普及率低于5%。
二、宽带挑战
联合国宽带数字发展委员会近期还了“宽带挑战”文件。文件认为通信是“人类的需要和权利”,呼吁政府部门和企业共同合作,制定推动全球宽带接入发展所需的创新型政策框架、业务模式和融资计划。“宽带挑战”文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内容:
通信是人类的需要和权力。宽带技术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宽带数字发展委员会认为通信不仅是人类的需求,还是一种权力。
宽带作为一项重要的基础设施将促进经济的增长。Internet和其它的ICT 技术构成了重要的现代化资源,并且是日益发展的数字社会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宽带设施和服务将促进社会经济的增长,增加就业机会。
促进宽带发展的政策措施。宽带数字发展委员会希望政府部门不要限制市场准入,并且不要对ICT 服务征收过多的税,以保证宽带市场的发展。
宽带内容是至关重要的。在建设宽带网络的同时,发展新宽带服务也是至关重要的。“宽带挑战”文件强调有必要激励以当地语言创建内容,并加强本地能力建设,从而充分享受数字革命的益处,并为其贡献力量。
三、100多个国家已出台宽带计划
2008 年金融危机以来,全球有超过100个国家提出或更新了宽带战略与计划。很多发达国家把宽带战略作为经济刺激计划的一部分,越来越多的国家把重点放在提升个人或家庭宽带服务和应用上。
2011 年10 月17 日Economist Intelligence Unit 第三次宽带研究报告,对各国政府的宽带计划进行对比分析发现:东亚国家政府比其他国家更追求高速服务和全面覆盖。新加坡和日本还希望在此期间覆盖到90%的家庭。西欧国家更重视区域发展和农村地区普及宽带,宽带发展目标是带宽20-50Mbps,覆盖75%-90%的家庭。北欧比西欧更为积极,发展目标为带宽100Mbps,覆盖90%-100%家庭。美国和加拿大则重点在农村地区消除“数字鸿沟”。从平均为每个家庭投入的资金来看,澳大利亚政府投入最高。
关键词:现代 测绘学 数字地球
1993年和1994年美国先后以总统令的形式提出建立"国家信息基础设施"(NII),即通称的信息高速公路,以及"国家空间数据基础设施"(NSDI),这是进一步推进社会信息化,抢占信息产业发展新的制高点和主动权的重大战略步骤,时隔五年,这一计划的实施初见成效,刺激了美国的经济增长,于是去年又以美国副总统演讲形式推出数字地球的概念和构想,并计划到2020年试图达到地球信息化的最终目标,亮出了美国这一近期全球信息战略的底牌。由美国政府高层出面提出的这一"数字地球"构想引起全球各方关注,并成为学术界热点话题。中国学者尤其在地学界也作出了积极的反应,不论从科学技术的角度还是从国家利益的角度,中国要准备迎接这一严峻挑战,已成共识。作为测绘学科,测绘行业反应更显强烈,数字地球概念为测绘事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更高层次的发展前景。这里我们想就现代测绘学的发展从学科的观点稍为具体地探讨一下它与数字地球的关系和在构建数字地球中的作用。
一、测绘学的现展
空间技术,各类对地观测卫星使人类有了对地球整体进行观察和测绘的工具,好象可以把地球摆在实验室进行观察研究一样方便。由空间技术和其它相关技术,如由计算机、信息、通讯等技术发展起来的3S技术(GPS、RS、GIS)在测绘学中的不断出现和应用,使测绘学从理论到手段都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测绘生产任务也由传统的纸上或类似介质的地图编制、生产和更新发展到地理空间数据的采集、处理和管理。GPS的出现革新了传统的定位方式;传统的摄影测量数据采集技术已由遥感卫星或数字摄影获得的影像所代替,测绘人员在室内借助高速高容量计算机和专用配套设备对遥感影象或信号记录数据进行地表(甚至地壳浅层)几何和物理信息的提取和变换,得出数字化地理信息产品,由此制作各类可供社会使用的专用地图等测绘产品。我国960万平方公里国土的国家基本地图的成图或更新周期可望从十几年,几十年缩短到几年或更短,测绘业的体力劳动得到解放,生产力得到大的提高。今天,光缆通讯、卫星通讯、数字化多媒体网络技术可使测绘产品从单一纸质信息转变为磁盘和光盘等电子信息,产品分发可从单一邮路转到"电路"(数字通讯和计算机网络传真),测绘产品的形式和服务社会的方式由于信息技术的支持发生了很大变化,进入了信息化的发展。当前,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经济所有制成份和运行体制的改革,需要开放民用国家测绘产品;从技术方面看,西方国家卫星测地技术可制作全球几乎任一地区1米分辨率(相当1∶1万比例尺)的地图,卫星上的GPS又可将这种地图纳入全球参考框架和转换为他们的国家坐标系,中、小比例尺国家地图的保密价值已大大降低;对于军事敏感的重力数据,卫星重力技术所发展的低阶全球重力场模型已足够用于他们的远程战略导弹发射。目前全球高阶重力场模型(如EGM96)分辨率已达50公里,已接近我国现有重力数据的分辨率,其保密价值也需要重新评估。这一形势使绝大部份测绘产品可以作为普通商品服务于全社会,测绘业从单一国家事业逐渐转变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产业,这无疑为测绘学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扩大了发展空间,这也是一个有重要意义的历史性转变。
综上所述,由于以空间技术、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和信息技术为支柱的测绘高新技术日新月异的迅猛发展,测绘学的理论基础、测绘工程的技术体系、其研究领域和学科目标,正在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发生着深刻的变化,表现为正在以高新技术为支撑和动力,进入市场竞争求发展,测绘业已成为一项重要的信息产业。它的服务范围和对象也在不断扩大,不仅是原来的单纯从控制到测图,为国家制作基本地形图的任务,而是扩大到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中与空间数据有关的各个领域。它必将随着21世纪更加成熟的信息化社会的到来向更高层次发展,在未来数字地球的概念和技术框架中占据重要的基础性地位。转贴于 二、数字地球和现代测绘学
地球上一切事件都发生在一定的空间位置,人类社会经济活动所需要的信息绝大部分(约80%)都与地理位置相关。中国21世纪议程62个优先发展项目中,约有40个需要建立或应用地理信息系统。数字地球是利用海量地理信息(即地球空间数据)对地球所做的多分辨率、三维的数字化描述的整体信息模型,便于人类最大限度地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和合理使用,为人类认识、改造和保护地球提供一种新的手段,这里在数字地球的概念中突出显示了地理坐标的框架作用,因此NSDI是数字地球的基础设施,要求提供(地球)空间数据框架,包括大地测量控制框架(国家定位网和重力控制网)、数字正射影像、数字高程模型、道路、水系、行政境界、公共地藉等基础地理数据集。在此框架上加载各类地球自然信息和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等一切所需要和感兴趣的人文信息。为数字地球提供上述地球空间数据框架是测绘业本身的"专职",但又对测绘学提出了更高层的技术要求。
NSDI要建立在NII上,要在因特网上运行,要求开发功能强、效率高的因特网GIS软件。这表明还要大力发展测绘产品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它的技术基础是宽带、高速图形图象网络,当然其中宽带高速问题需要国家投资在NII中解决。数字地球构想的另一个高技术特点是虚拟现实模型。目前发展起来的全数字化摄影测量就能够利用功能强大的计算机系统或工作站,对数字化影象进行处理,建立立体地形或地物虚拟模型。但如何将这一技术用在因特网上对多种测绘产品和普通用户提供虚拟模型甚或虚拟现实模型,则是要进一步研究和发展的。数字地球是对真实地球及其相关现象的多分辨率、统一性的三维数字化整体表达,这里强调了统一性和整体性,要求全球多源数据无缝无边的连结和整合。从空间数据框架来说,其统一性和整体性是由大地测量来实现和给予保证的。大地测量是传统测绘的基础,对当前信息化测绘和构建未来数字地球更是基础的基础,即空间数据框架的框架。它要求全球采用统一的参考椭球模型和相应的地心坐标参考框架(如ITRF);全球统一的高程基准,即统一定义和使用的大地水准面;全球统一的重力测量基准(重力基本网);全球统一的地图投影系统。一切原有的测绘成果,特别是国家基本地图都要转换到上述全球统一的参考系中。数字地球对全球大地测量提出了更高更紧迫的要求。GPS配以少量SLR和VLBI站是各国保持和维护各自的地心参考框架的基本技术,但局部坐标到全球坐标的转换目前还难于达到优于米级的精度;全球高程系统的统一问题,大地测量学家经过几十年的研究,目前还是一个未能解决的难题,最终要通过全球重力数据,特别是新一代卫星重力计划和卫星海洋测高计划在国际大地测量协会的统筹和协调下实现。
海洋占全球面积的70%,海洋将是21世纪资源开发的主要竞争空间,海洋动力环境的变化(如厄尔尼诺现象)又是决定全球气候变化的主要控制"阀门"。数字地球向海洋测绘提出了挑战。从全球来说,目前海洋的精细测绘基本上还是空白,多波束测深技术的发展加速了各国领海海底地形的测绘,但要将陆地坐标参考框架以相近的精度扩展到海洋仍存在困难,海上GPS定位精度还低于5米;由于陆地高程基准不能用水准测量传递到海洋,在卫星测高技术的支持下用某种去掉潮汐影响的平均海面作深度基准,精度可达米级,和多波束测深精度相当。但广大的开阔深海的海底地形测绘不可能用船载测深仪完成,用卫星测高结合重力数据(低阶或中阶重力场模型)反演海底地形,目前试验精度可达10-100米。数字地球将要求海洋测绘技术有新的突破。
测绘学由于其技术的突破已日益向相关地学领域渗透。大地测量更成为研究地球动力学(包括海洋动力甚至大气动力)的重要技术手段,GPS监测已能提供全球板块运动和地壳形变精密数据,可用于研究地学灾害(地震、滑坡和火山爆发等)的预测;GPS已可以和VLBI相近的精度和频谱分辨率监测地球自转的变化,由此研究地球深部结构和动力过程及全球变化;专题GIS也成为环境灾害问题分析预测工具。数字地球最重要的功能之一是为解决21世纪人类面临的环境和灾害问题提供一个可供观察、分析、模拟和预测的全球信息系统,以期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
我们赞成活数字地球或动态数字地球的提法,因为人类是生活在不断运动变化的地球上。现在在全球性的观测中,各种对地观测新技术已可能连续快速获取地球表面(或浅层)随时间变化的几何和物理信息,了解地球上各种现象及其变化。因此测绘学或者说测绘业则应当利用3S技术结合合成孔经雷达干涉技术(INSAR)以及其他新技术(如卫星重力探测技术等)对地进行观测,为构建活数字地球提供描述地球动态变化的地理信息产品。
数字地球构想是推动人类大踏步跨进信息社会的重大战略步骤,有挑战也有风险。测绘是数字地球的基础,测绘工作者也将是构造数字地球的"尖兵",也要求测绘学有新的发展和突破。
三、测绘学和地球空间信息学
在本文第一部分已谈及测绘学在新的技术进步推动下的现展趋势。从现代信息论的观点看,测绘学本质上就是一门关于地球空间信息的学科,传统的测绘受地面测量技术、时空尺度和精度水平以及投入的局限,其产品主要是单一的地形图和在地形图基础上编绘的专用地图。它不能反映、至少不能及时反映地球表面形态的变化,特别是大范围和全球变化。其产品制作周期长,已不能满足地区经济和全球经济高速发展的多种需要。信息技术加快了人类社会的运行速度。测绘学应该是提供人类生存空间自然环境及其变化信息的学科,它的学科内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因此如何界定测绘学的含义,已是世界各国测绘工作者所关注的问题。于是从90年代开始,国际上将测绘学(Surveying and Mapping)更改为一个新词,以准确反映学科实质,Geomatics一词由此应运而生。随后,有关Geomatics的提法在我国学术界,主要是地学界成为热门话题,由于对其含义理解不同,其中文译名也是五花八门,现在将它译成"地球空间信息学",已基本得到认同。不管人们对Geomatics的含义如何理解,但根据ISO的标准定义和国际测绘联合会(IUSM)对"测绘学"的定义,两者的含义是基本类同的,只不过Geomatics所涉及的地球空间信息的范围更宽一些。Geomatics更准确地描述了测绘学在现代信息〖CD2〗通讯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适应了现代社会对地球空间信息的极大需求的特点,因而发展和提高了测绘学的研究和工作领域,符合现代测绘学发展的实际。现代测绘工程的核心技术是空间技术,包括GPS、卫星遥感和航测,测绘的范围扩展到整个近地空间,例如近地空间航天器的导航定位,近地空间重力场的测定,大气层甚至电离层的信息;其支撑技术是信息技术,主要处理电磁波信息和影像信息,加之通讯、计算机网络等信息技术,使地球空间信息学科的理论和技术体系比传统的测绘学有了很大的发展和更新,由此,Geomatics适合于纳入数字地球的理论和技术框架。
随着数字地球构想的实施,测绘学面临一个历史性的发展新机遇,传统的或现代测绘学将以地球空间信息学的新面目立于地球科学分支学科之林,以更强的活力向前发展,前景良好。
四、建 议
本文漫谈了测绘学的发展及其与数字地球构想的关系。为在21世纪加速建设我国空间数据基础设施,发展我国的测绘学科和测绘事业,以迎接"数字地球"的挑战,根据我国目前测绘事业发展的现状,从一个侧面(主要是大地测量方面)提出以下建议:
1.尽快统一我国大地定位参考框架的建设,对近年来由各个部门独立建立的各等级GPS定位网进行必要的联测和统一整体平差,此举可望进一步加强国家级的大地定位框架;
2.将沿海各部门100多个验潮站统一组织GPS联测,精密确定各验潮站水位标尺零点的大地高,填补陆海相接地带重力测量空白。此举为统一陆海大地水准面,建立海洋高程基准,研究海平面变化至关重要;
3.研究将陆地GPS定位框架向我国领海扩展的方案,着手建立我国包括海域的广域差分GPS定位系统;
4.尽快完成重建我国重力基本网,发展航空重力测量系统,加密西部地区重力测量和GPS水准,加大力度支持对卫星测高数据的利用,为下世纪确定我国亚分米级或厘米级大地水准面作好数据储备,建立可在因特网上运行的新的重力数据库;
会议审议通过了竞争委员会筹备工作报告和工作规程,选举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官庆为竞争委员会主席,并选举产生了执行主席、副主席。
点评:国际商会(ICC)竞争委员会由来自40个国家的300多位工商界和法律界的竞争法专家组成。随着我国市场经济逐渐成熟,竞争政策对于经济发展的促进效果逐步递增,在我国产业、企业竞争力的提升、转型升级和国家创新战略领域内,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我国工商界通过国际商会平台参与国际规则和标准制定,提出我们的主张,争取规则制定中的话语权,使国际规则朝于我有利的方向发展,具有关键性作用;对于维护我国家安全和企业利益,具有重要意义。
姜增伟会长出席国际商会中国国家委员会市场营销与广告委员会成立会议
5月17日,国际商会中国国家委员会(ICC China)市场营销与广告委员会(以下简称市场营销与广告委员会)成立会议在北京召开。
中国贸促会和中国国际商会会长姜增伟表示,在我国从贸易大国迈向贸易强国的过程中,工商界需要积极参与国际商业规则的制定和修改,更多地参与国际组织的竞争。市场营销与广告委员会是中国国际商会推进深化调整改革以来成立的第四个专业委员会,对我工商界通过国际商会平台参与国际规则和标准制定,提出我工商界主张,争取规则制定中的话语权,使国际规则朝于我有利的方向发展,对于推动行业自律,维护国家和企业利益,具有重要意义。
点评:国际商会市场营销与广告委员会由来自35个国家的150余位专家组成,主要工作为推广广告营销规则,研究推动此类规则实施的方法;推动各国广告营销行业自律;代表工商界向相关国际组织反映意见;跟随市场变化修订各项规则。委员会每年召开两次工作会议,研究制定委员会的工作重点、政策建议等。
市场营销与广告委员会的成立,就是要与国际广告、营销界全面对接,提高我国在国际广告和市场营销规则制定中的话语权,促进中国企业市场营销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委员会的成立将有效提升我企业的行业知名度和话语权,助推企业的国际化进程,提高企业的整体竞争力。
国际商会成立数字经济委员会,谋求国际规则制定话语权
中国国际商会数字经济委员会5月11日在京成立。大唐电信科技产业集团董事长真才基当选为委员会主席。
中国贸促会、中国国际商会会长,国际商会中国国家委员会主席姜增伟出席成立会议并致辞。他表示,成立数字经济委员会是时代所需,国家所需。随着我国互联网、电信和电子商务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和“走出去”步伐的加快,深入参与数字经济规则制定,助力企业国际化经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点评:数字经济委员会的使命是宣传推广并帮助中国企业了解和遵守ICC数字经济委员会国际规则,促进企业国际化经营能力提升;促进中国数字经济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提高中国数字经济领域企业的国际影响力;推荐中国专家参与ICC数字经济委员会相关工作,为中国企业参与全球数字经济国际规则制定做好储备;推动中国企业参与国内外数字经济相关规则制定,反映企业诉求,推动中国数字经济健康发展;提出领先的数字经济发展理念,在一些领域推动中国标准、规则走向世界,争取数字经济领域话语权。
中国贸促会搭建平台促进中多经贸交流
近日,由中国贸促会与多哥驻华大使馆共同举办的“中非产能合作―多哥推介会”在京举行,多哥政府机构代表团与80多家中国企业共同就基础设施建设、能源、工业、农业、交通和通讯等领域探讨经贸合作商机。
“中国方案”成经济全球化新范式
5月14日,主席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发表了题为《携手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主旨演讲,提出坚持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核心的丝路精神,将“一带一路”建成和平之路、繁荣之路、开放之路、创新之路、文明之路。这是创新全球治理的“中国方案”, 为全球化注入了新的动力和指引了新的方向,成为一个新的全球化范式。
和平之路。主席指出,“一带一路”建设离不开和平安宁的环境。要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对话不对抗、结伴不结盟的伙伴关系。各国应该尊重彼此、尊严、,尊重彼此发展道路和社会制度,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要树立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营造共建共享的安全格局。要着力化解热点,坚持政治解Q;要着力斡旋调解,坚持公道正义;要着力推进反恐,标本兼治,消除贫困落后和社会不公。
繁荣之路。主席提出,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要聚焦发展这个根本性问题,释放各国发展潜力,实现经济大融合、发展大联动、成果大共享。要深入开展产业合作,加强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抓住新工业革命的发展新机遇,培育新业态,保持经济增长活力;要建立稳定、可持续、风险可控的金融保障体系,创新投资和融资模式,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建设多元化融资体系和多层次资本市场,发展普惠金融,完善金融服务网络;要着力推动陆上、海上、天上、网上四位一体的联通,聚焦关键通道、关键城市、关键项目,联结陆上公路、铁路道路网络和海上港口网络;要抓住新一轮能源结构调整和能源技术变革趋势,建设全球能源互联网,实现绿色低碳发展。
开放之路。主席提出,“一带一路”建设要以开放为导向,解决经济增长和平衡问题。要打造开放型合作平台,维护和发展开放型世界经济,共同创造有利于开放发展的环境,推动构建公正、合理、透明的国际经贸投资规则体系,促进生产要素有序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市场深度融合。要有“向外看”的胸怀,维护多边贸易体制,推动自由贸易区建设,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同时,要着力解决发展失衡、治理困境、数字鸿沟、分配差距等问题,建设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经济全球化。
创新之路。主席提出,搞好“一带一路”建设要向创新要动力。要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加强在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纳米技术、量子计算机等前沿领域合作,推动大数据、云计算、智慧城市建设,连接成21世纪的数字丝绸之路。
文明之路。主席提出,“一带一路”建设要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推动各国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信任。要推动教育合作,扩大互派留学生规模,提升合作办学水平;要发挥智库作用,建设好智库联盟和合作网络;在文化、体育、卫生领域,要创新合作模式,推动务实项目;要用好历史文化遗产,联合打造具有丝绸之路特色的旅游产品和遗产保护;要加强各国议会、政党、民间组织往来,密切妇女、青年、残疾人等群体交流,促进包容发展;要加强国际反腐合作,让“一带一路”成为廉洁之路。
丰硕成果开启经济合作新空间
在本次论坛期间,各国政府、地方、企业等达成一系列合作共识、重要举措及务实成果, “一带一路”进入新的阶段,开启了经济合作的新空间,为企业带来了新的市场机遇。
270多项成果凝聚发展共识
本次论坛共形成270多项成果,涵盖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5大类。其中,在对接政策和发展战略、推进经济走廊建设、加强重大项目合作、加大资金支持等方面提出了多项新举措,包括宣布向丝路基金新增资金1000亿元人民币,鼓励金融机构开展人民币海外基金业务,规模预计约3000亿元人民币。国家开发银行、进出口银行将分别为“一带一路”有关合作提供2500亿元和1300亿元等值人民币专项贷款。
资金融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撑,为推进“一带一路”融资体系建设,在中方倡议和推动下,中国财政部与阿根廷、英国等26国财政部共同核准了《“一带一路”融资指导原则》。
经贸合作将实现跨越式发展
本次论坛在经贸领域达成的成果也非常丰硕:预计未来5年,中国将进口超过8万亿美元的商品,对外直接投资将超过7500亿美元,出境游客将超过5亿人次,这将为世界各国带来巨大商机。在推进“一带一路”贸易畅通的系列举措方面,包括“预计未来5年,中国将从沿线国家和地区进口2万亿美元的商品”“从2018年起,我国还将举办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中国将同30多个国家签署经贸合作协议,与沿线国家合作实施100个贸易投资促进项目”等。
论坛期间,中国商务部与参加“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60多个国家有关部门及国际组织,共同发出《推进“一带一路”贸易畅通合作倡议》,向国际社会表明支持经济全球化的共同立场。
中企出海市场空间拓宽
高峰论坛期间,一系列企业合作大单密集签署: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与沙特代表团代表共同见证了双方炼油、化工、零售联合项目签约;中国石油集团与国开行、阿塞拜疆国家石油公司签署关于阿塞拜疆天然气化工项目的投融资合作谅解备忘录;中国中铁与孟加拉签署了孟加拉国家数字联通项目的框架协议……
“一带一路”拓展了市场空间,毫无疑问给企业都带来各种各样的商机。首先是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一带一路”的域内国家大部分都是发展中国家,基础设施建设是优先领域。其次是带来了开展进出口贸易的机会。再次是带来了投资机会,“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发展潜力巨大,中国企业恰逢一个“走出去”的,无论是农业、矿业,还是制造业、服务业的投资,都将开展得风生水起。
“世纪工程”带来的民生红利
更多岗位和更高的收入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正在成为贸易投资兴业的沃土,中国企业已经在20多个国家建设56个经贸合作区,为有关国家创造近11亿美元税收和近18万个就业岗位。在这次论坛上,各国达成共识,将促进“一带一路”相关国家贸易和投资便利化,助力地区和世界经济增长。沿线国家民众的就业和收入将会得到进一步改善。
出行更方便
道路通,百I兴。本次论坛倡议着力推动陆上、海上、天上、网上四位一体的联通,联结陆上公路、铁路道路网络和海上港口网络。中国正在努力将这种互联互通的经济机会,扩展到那些被现有国际经济机会隔绝的地方。
更多人跨越“数字鸿沟”
在这次论坛上,中国倡议加强在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纳米技术、量子计算机等前沿领域合作,推动大数据、云计算、智慧城市建设,连接成21世纪的数字丝绸之路。这一倡议得到各国代表积极响应和高度认同。
改善生态环境
本次论坛上,中国宣布将设立生态环保大数据服务平台,倡议建立“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并为相关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提供援助。生态环保理念在“一带一路”建设中传播、落实,各国民众能够既享受到发展的好处又有青山绿水。
特色旅游更可期
本次论坛上,中国倡议用好历史文化遗产,联合打造具有丝绸之路特色的旅游产品和遗产保护。“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已成为中国民众出境游热门目的地,中国与沿线55个国家缔结了涵盖不同护照种类的互免签证协定,22个国家单方面给予中国公民免签或落地签入境待遇。沿线国家也成为中国入境游的重要客源国,预计“十三五”期间中国将吸引沿线国家游客8500万人次,拉动旅游消费约1100亿美元。
医疗水平逐步提高
本次论坛上,中国宣布将继续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加强合作,共同打造“健康丝绸之路”。今年8月,在北京将举行“一带一路”暨健康丝绸之路高级别研讨会,倡议启动“一带一路”公共卫生联盟、“一带一路”医院临床专科联盟等合作机制,共同打造“健康命运共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