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古典园林的现代意义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中国古典园林艺术在现代室内空间设计应用中的研究目的与意义
现代室内空间装饰设计要面对时代的发展就必须创新,要充分表达人们的情感需求。人类最初的劳动,正是针对人们最普通最基本的需要展开的,几千年来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地理环境沉淀了不同的文化,室内本土化设计也应符合不同民族需要。室内设计作为一门学科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和广泛的认可,这就要求我们从社会文化中汲取养分,把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思想运用到室内空间装饰设计中将传统文化回归,从现代设计环境下,演义出本民族设计文化。
1.是探索建立带有民族内涵的现代室内空间设计文化的需要:
近些年,随着公众生态意识的不断增强和技术手段的不断改进,人们对于生活品味要求越来越高,生态自然的生活方式逐步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中国园林艺术具有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内涵以及自然朴实的美学特征,他的理念对现代室内设计的影响与启示是多方面的。
中国古典园林造园理念内涵丰富、意义深远,它强调要顺应自然、因地制宜的规划和设计,并巧妙地处理人与自然的冲突,以获得和谐的生活环境。在现代室内设计中运用传统建筑文化以及其美学思想,对现代室内设计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
2.是营造带有民族特征室内空间设计形式、塑造现代中式设计文化的必然选择
近代由于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等受到了西方严重的冲击,一味的模仿西方设计,而迷失了自我的方向。随着西方设计理论和思潮的涌入,城市化加速发展及过度开发带来的经济效益,令我们失去了古代人造园的执著与宁静,也失去了古代文人对平和心境、如诗意境的追求,更使设计缺乏文化内涵,流于形式,忽视对心灵的关注。
在现代社会的日渐进步和人类物质水平不断提高的影响下,人们对室内空间的物质和精神功能有了新的理解。现代室内装饰设计的物质功能已不再是设计的唯一要素,民族化、个性化和多样化的需求愈来愈引起足够的重视,中国园林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产生与流传已足以证明它顽强的生命力以及与社会生活息息相关的血脉关系。因此,把它引入现代室内装饰设计毫无疑问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我们只有更深入地了解、学习传统文化,并将其运用到当代的设计中,既着眼未来又尊重传统,才能寻找到适合我们的人文居住方式,把我国传统文化传承下去。
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表现形式及造园手法分析
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表现形式为自然山水式园林,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把人工美和自然美巧妙地相结合。从而真正的做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通过对空间的序列化处理分隔而使其融入自然的布局,顺应自然和师法自然是中国古典园林所遵循的艺术表现形式。另外,与当时的哲学理念是分不开的,朴素的自然辩证思想在造园方面的体现也是师法自然、顺应自然。
空间布局是影响到造园的整体结构关系的全局性问题。中国古典园林的空间布局具有多空间、多视点和连续性变化等特点,以小见大。为了丰富空间美感,采用借景、分景、隔景、障景、等手法来布局空间、组织空间和创造空间。中国古典园林的景观形态构成的基本要素包括空间序列的布局、边界的空间构成、内外空间的流动和空间的景深,其景物高低错落,前后变化都存在着一种和谐有机的空间关系,具有多空间多景物连续变化的特点。无论是独立的单体空间还是空间的序列布局都沿循一定的轴线,如空间组织关系在统一中式变化,在均衡中求突破,通过对比和衬托使空间主次清晰明了。
中国古典园林从内在的气质和外在的环境要素着手造园,叠山筑石、庭园理水、花木配置、经营建筑,各个要素之间互为景观相互映衬,使其达到共通融合,以求达到物境、情境、意境的完美统一。
中国古典园林艺术在现代室内装饰设计中的运用
自然观是指人们对自然的看法,中国古典园林乃至现代园林艺术始终把如何处理好的内外空间的关系放在重要的地位。如园林中的亭、台、厅、榭、栏等都是置身于山水之间,其目的就是与自然环境融合在一起,既能得到自然环境之映衬,又能成为整体环境中的一部分。堆山叠石在我国传统造园中占十分重要的地位,山石是对自然山石的艺术摹写,它不仅师法于自然,而且还聚集着设计者的艺术创造。“片山有致,寸石生情”说明山石兼备自然山石的形神外,还可以具有传情的作用。水是设计中常用的要素,水面能使人感到开朗宁静,若整个室内以水为中心,便形成一种内聚的格局,若分散用水则是用化整为零的方法把水面割成互相连通的若干小块,这样便可因水的来去无源流而产生隐约迷离和不可穷尽的幻觉,给人以深邃藏幽的感觉。花木以直接观赏为多,同时借花木间接地抒发某种意境和情趣。通过嗅觉可以让人未见其花先嗅到其香,给人以舒适放松感,植物的花香远比化学形成的花香来的更让人嗅觉的满足。室内多种盆栽,起到点缀的作用,同时透过枝叶扶疏的网络去看某一景物使其更加具有含蓄感。设计中加上建筑构件起到了装饰和符合人体工程学作用,满足了使用者视觉效果及除美学外的功能性使用,满足了使用者的心理和生理需求。
1.中国古典园林空间布局在现代室内装饰设计中的运用
中国古典园林受哲学思想“天人合一”的影响,体现人与自然界的和谐,源于自然,高于自然,把人工美与自然美巧妙的结合,运用传统造园中障景、框景、对景、借景及欲扬先抑、步移景异等基本手法表达艺术意境,追求自然美。园林艺术的关键在于“景”,为了求得移步异景、意境的深远并引人入胜。“曲径通幽”给人以曲折、狭长之感,可以借助大小的对比以及开敞和封闭的对比而使人有心旷神怡之感。现代室内装饰设计中,空间设计是整个室内设计中的核心和主体,因为空间设计中,要对室内空间分隔合理,使得各室内功能空间完整而又丰富多变。同时在平面关系上要紧凑,要考虑细致入微,使得建筑的实用率提高。空间处理的合理性能影响到人们的生活、工作生产活动。现代室内设计借用古典园林“曲径通幽”而后“豁然开朗”每经过一次曲折,便可以产生一种新的领域感,而随着不同的时空变换,便会使人产生一种玩味不尽的妙趣避免一览无余。在室内装饰设计中合理恰当的利用花窗、门、挂落等装饰构件,形成半开敞的空间,将室外景致“借入”室内,形成无中生有,使得主要空间,过度空间,次要空间有机的结合起来,运用不同的色彩搭配,表达室内造型的美感,起到丰富造型、突出使用功能、表现室内不同气氛和性格的作用,增强整个室内的艺术效果,这种层次与渗透让近景、中景、远景,层层景致都各自独立又统一在整体系统之下,能够反映出居住者的情操,能够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使用者的精神、情绪以及心理活动。
2.意境的创造在现代室内装饰设计中的运用
文学艺术的运用可体现在为室内提名,例如中国古代园林中为每个宅院和每个亭、台、厅、榭、栏都有不一样的名字,从中体会到不一样的意境效果,以及像我国古代诗人是以一首诗做整个园林的名号或匾额的提名,即富有诗意又很贴近此时此景,我国文学艺术博大精深,在设计者设计的时候要以文学色彩贯通,才会给人以遐想的空间与空间写照。文学艺术的运用使得现代室内装饰设计已被赋予新的含义。对建筑内部固定表面的装饰和可以移动的布置所做的表面的、视觉的整体效果设计,偏重于对室内地面、墙面、天花等界面的艺术处理,同时兼顾门、窗、家具、帘幔、地毯、灯具、陈设等精心构思。是符合现代人们追求形式的民族化、个性化、多样化的审美需求的室内装饰设计。
3.现代材料在现代室内装饰设计中的运用
贝律铭先生深清中国古典园林,在他的设计中常运用具有传统内涵精神的竹子作为视觉元素,同时结合现代的灯光、石材、玻璃等设计元素,成为中国古典园林艺术与现代室内装饰设计相结合最好的典范示例。
正是源于现代人对现代都市喧闹的厌倦,使现代人越来越深刻地体会到返璞归真的可贵,大胆地利用砖石、木材、金属复合材料等现代材料。意在显示素材的肌理效果或原材料的本来面貌,加以精密的打磨,或是像透过滤色镜看材质一样的倾注视觉的材料运用。这种空间效果具有冷静的、光滑的视觉表层性,他牵动人们的情思,使生活在城市中的人具有潜在的怀旧、回归自然的情绪得到补偿。对材料的肌理效果和质感的重视,更令人感受到一种自然的柔情和生命的韵律。
结论
现代室内装饰设计中的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文化的相融合是一个不断发展和互动的过程,室内装饰设计中真正的“中国味”不是停留在表面效果追求形似,而是讲求神似的追求意境,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中式风格并不是元素的堆砌,而是通过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提炼,将现代文化元素与传统文化元素相结合,以现代人的审美需求来打造富有传统韵味的空间。我们在看待中国古典园林造园理念和现代的建筑室内设计时,不仅要看到它的形式,更要看到创造这种形式的思想、精神、和哲理,对待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怎样利用并加以发扬光大,这是我们今天急需研究的课题。中华民族能够创造出辉煌的过去,相信也必将创造出美好的未来。
参考文献:
[1] 彭一刚,《中国古典园林分析》,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6
[2] 吴家骅,环境与设计史纲[M].重庆大学出版社出版,2002
[3] 江婷,现代商业空间的展示设计,[硕士学位论文] 东南大学,2006
[4] 王其钧,《中国古建筑语言》,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5] 托伯特・哈姆林,《建筑形式美的原则》,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0
[6] 王澍,2012年普利兹克奖颁奖典礼获奖感言,北京人民大会堂 ,2012
[7] 白钊义,“曲径通幽――论中国古典园林的意境与内涵”载《山西大学学报》,2005
[8] 王琼,《王琼室内设计作品集》,中国电力出版社,2006
[9] 金学智,《中国园林美学》,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10] 姚亦峰,探析自然理想景观对于中国古代园林的启示,建筑师,2005
[11] 曹林娣,中国园林文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12] 苗鹏云,苏州园林景观和意境构成手法分析解读――以拙政园为例,山西科技,2007
关键词:古典园林;现代园林;继承;发展
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 A
1中国古典园林与现代园林的相对比较
1.1所表达的哲学思想的比较
园林艺术统筹于美学,它同其他艺术的形式一样,带给人以美的感受。而每一个国家的美学,都是要受到其哲学思想的支配的。所以归根结底,影响各时代园林艺术走向的其实是当时占主导地位的哲学理念。中国的古典美学,受道家思想影响较深,讲究“师法自然,天人合一”等。因此中国的古典园林所要表达的哲学思想,也正是这种人与自然的完美结合,地形地貌是山水景观的艺术概括,山水景观是人文建筑的衬托形式。通过将人造景物与自然景观相融合,从而达到一种“虽是人为,宛自天开”的艺术境界。中国有很多老话都道出了这个道理,比如“山贵有脉,水贵有源”、“疏源之去由,察水之来历”、“未山先麓”、“自然地势之嶙”等等。中国古典园林会在建筑过程中加入自然元素,如假山树木、岩石山洞、园林小路、曲径通幽等,能够体现出自然山岳构成规律;又如园林内的小河水流等等,能够展现出自然山水的特征,这些理念对于现代园林设计都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如今,人类所要面对的种种自然灾害越来越多,人口增长、气候变暖、植被面积下降等等,都使得人们意识到合理开发大自然的重要性,认识到人与大自然应该和谐共处,共同发展。有关部门不断开展相关活动,为城市建设生态低碳型园林,这正与中国古典园林所要表达的观点不谋而合。而重视自然生态环境的园林景观园林景观建造,也为现代人类的环境设计理念提供了借鉴。可以说,在现代的园林景观的设计体系中,有很多都是从中国古典道家学说上发展而来的。这种把园林的设计艺术建立于自然要素之上,用人对自然的敬畏作为园林设计的整体理念,对现代园林景观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1.2布局的不同
在我国,由于古人受到了一些特殊条件的限制,使得他们在性格方面比较偏向于含蓄,这也是国人普遍讲究“内敛美”的原因之一。这种思想自然而然的映射到古典园林的设计当中,让中国古典建筑在布局形式上充满了含蓄的表达。比如,在环境设置上,古典园林的中心时常会形成院落而四周则较为零散,这在空间上给人一种崇尚内在的感觉。这些含蓄的特点在一些南方园林中表现较为突出,通过院墙把内部空间和外部环境隔开,让园林主人拥有更大的私人空间,在这里他们可以尽情的观景抒怀,使自己的思想意识达到更高的境界,代表做有苏州园林和皖南的徽州园林。另外,由于中国古代群体意识相对复杂,园林要具备更多的功能,因此,这种布局形式也就潜移默化的对人们的思想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让人们觉得沉闷、难以与其他人沟通。现代园林的设计与这点大为不同,其在造园的布局形式方面深受思想维度的影响,讲求建筑的对称性,注重构成园林的每一个元素都能给人一种整体上的视觉及精神上的满足。同时加入几何知识,使整个园林看起来更加的和谐。
1.3造园手法的比较
构成中国古典园林的因素主要包括山、水、石、植物与建筑等等。这些元素的巧妙组合,使得中国古典园林达到一种“步移景异”的艺术效果,实于虚的结合、藏与露转换,让整个园林景观浑然一体。这也是古典园林含蓄手法的一种体现。在造园的过程当中,园林是整体建造的核心,景观是园林的陪衬。因此,中国的古典园林主要采用借景抒情的形式。景观从某种程度上代表着园林主人的内心思想,是其情操和抱负的完美体现。古人云:“夫借景,林园之最要者也”。通过在园林中运用借景的手法,将使隔绝封闭的园林空间与外界形成虚实相连的整体,把外界美景充分融入到园林当中,这样不仅对园林空间实现了扩大,更是充分丰富了园林的景观,使其显得更有层次感。在借景方面应用的比较好的古典园林建筑有很多,以北京的颐和园为例,其巧借玉泉山的美景,加上自身建筑的独特建设,此景映彼景,构成了颐和园的整体美观。还有苏州的网师园,也是中国古典园林的代表作,始称“渔隐”,几经沧桑变更,至公元1765年(清乾隆三十年)前后,定名为“网师园”,并形成现状布局。几易其主,园主多为文人雅士,且各有诗文碑刻遗于园内,历经修葺整理,最终形成了这一古典园林中的精品杰作。现代城市的造园手段大多局限于高楼包围下的狭小空间,在借景方面无法完全的施展开来,不能让人在有限的空间内感受到无限的园林之美,这正是现代园林所要加强和改进的地方,也是加强对古典园林借景手法研究的重要意义。
2中国古典园林在现代园林中的继承与发展
2.1现代园林对于新理念的容纳和创新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越来越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而融入绿色生态的思想观念,也逐渐成为了现代园林设计的基本方向,人类需要创造出在满足人们的观赏需求与展现个性的同时,保护生态景观,为我国的可持续发展做出相应贡献的园林。相较于古典园林的内容与形式,现代园林应该充分摆脱传统的束缚,不断融入与时展相适应的新理念新元素,不断包容、发展、创新,走出古典园林中相对单调的的设计模式,摒弃不符合当代社会建设节奏的东西,创新内涵,升华主题,加强对园林整体以及细节设计的双方面重视,使现代园林向着多元化、创新化的方向发展。同时要知道,园林的创新必然伴随着人们审美情趣及组景方式的改变。现代社会,人们的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审美观念也在不断的变化,园林风格也应该随着这些变化不断做出相应的改变。因此对于园林设计者而言,关注园林建设的主流发展才是重中之重。
2.2古典园林对现代园林的指导意义
中国古典园林的建设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其对中国文化以及中国人民的影响可见一斑。甚至很多古典园林建筑已经成为了一种民族的标志。在现代园林的设计过程中,很多人或多或少的受到了西方思想的理论冲击,往往看只注重几何曲线的结构,这种设计图从表面上来看,确实是很“美”很有“个性”,视觉冲击力“极强”,但这种设计也具有非常大的缺陷,就是忽略了中国人内心对园林建筑的感受和理解。所以,无目的的引荐西方建筑设计理念,做出的园林景观只能够在纸面上获得一定成功,却不能真正投入到实际建设中去。从这一角度出发,古典园林对现代园林就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其中许多的设计手法和意境的表达方式,都是我们可以借鉴的。比如中国古人讲究“相地合宜”,在园林开始建造之前,人们会对周围的自然景观做出严格的考察,从而设计出适宜的园林建筑。还有,古人经常是在园子造成之后才画出建筑图纸,这对现代景观设计图纸的存在意义也是一种挑战,值得人们反思。综上所述,虽然古典园林已经成为历史,但是它还是对现代园林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的,充分利用它在设计层面上的优点,可以引导设计者设计出更加合理的优秀园林作品。
2.3古典园林为何要在现代园林中得到继承
改革开放以来,各国文化思想不断引入,其对中国文化的冲击也越来越大,中国古典园林中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意义也逐渐被人们所丢弃。尤其是一些经典的造园手法,能够系统、娴熟的掌握和应用的人已经越来越少了。而随着时间的流逝和实践过程中的不断证明,中国古典建筑中的很多手法都被证明是具有现实意义的,因此,将传统园林艺术与现代园林建设相结合,不仅仅是一种对历史的传承,更是适应了当代社会发展的需要,还起到保护和重塑城市历史地段价值的意义,创造出更符合中国国情的中国园林!
3结语
在现代园林的景观设计中,设计者往往忽视了文化内涵和历史意义的传承和发展,只有不断加强对古典园林的研究,才能将其中优秀的理念应用具体的设计活动中,建设出具有中国古典特色和时代气息的中国现代园林景观。
关键词:中国古典园林;中国现代园林
中图分类号:K928.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中国古典园林在世界园林发展史上独树一帜,是人类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也是世界造园艺术的奇观。中国古典园林是人类用勤劳和智慧创造出的境界独到、风范高雅的工艺造物,以其沉静典雅、平淡含蓄、心物化的美学风范,成为世界造园艺术宝库中一朵魅力永恒的奇葩。中国的造园艺术追求“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自然审美旨趣,它深浸着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内蕴,是中国五千年灿烂文化造就的艺术珍品,代表着中华民族内在的精神品格。
中国现代景观园林要取得进步和发展,既不能片面照搬中西方古典园林的内容和手法,又不能忽视中国本土自然景观资源和地域文化的特征,必须通过对传统园林深入研究,提炼中国园林文化的本土特征和西方园林文化的精髓,抛弃传统园林的历史局限,把握传统观念的现实意义,使其融入现代生活的环境需求和设计理念。
一、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特色
1.园林的空间布局
中国古典园林造园的主旨是表现自然美,追求意的优雅环境的深邃。她将大自然中的各种美景再现在小小的庭院中,在二维的园址上突出三维的空间效果,通过借景、对景、分景、隔景等种种手法来组织空间,造成园林中曲折多变、小中见大、虚实相间的艺术景观效果,表现出具有中国传统特点的空间组织手法和空间的曲折变化,让山水风光、自然气息渗透入园林建筑,使人们在建筑环境中能尽情领略大自然的天趣。园中园式的空间布局原则上将园林整体分隔成许多不同形状、不同尺度和不同个性的空间,将形成空间的各要素糅合在一起,分别表现自然、山水、人文景观等,使人们看到了空间局部的交错,以有限的面积,创造无限空间,形成丰富得似乎没有尽头的景观,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一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假自然之景,创造真山水之趣。
2.园林的景观配置
中国古典园林是自然山水式园林,园中多以自然山水为主体。这些自然山水虽通过叠山理水、植物配置等人工模拟而成,却浓缩了自然界美好的山水风光,在园林中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艺术效果,体现着自然天成之美、自然天成之理和自然天成之趣。
中国古典园林多以山水取胜,配以适当的植物,其山石采自太湖流域的太湖石。山体自然,神似真山,一些山石还具有“透、漏、瘦、皱”等特点。园林中花木的品种繁多,具有季节性、地方性、艺术性和民族性的特色,如拙政园的紫藤,留园的银杏,网师园的桧柏等有着数百年树龄的古木,尤为珍贵。园林通过亭、台、楼、榭、轩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和花草树木的映衬,体现出近景远景的层次。
3.园林的建筑群体
中国古代园林除了有自然的趣味,还有密集的建筑。为了使园林成为可望、可行、可游、可居之地,园林中必须建造各种相应的建筑,如厅、堂、轩、馆、楼、阁、榭、舫、亭、廊等。园林中的建筑不但不能压倒或破坏主体,而且应该突出山水的自然,力求达到自然与建筑的有机融合。在使山、石、水、植物和建筑之间协调融合时,应顺其自然、追求大趣,使人与自然十分和谐地溶入建筑环境之中,让人们虽然身处有限的人造环境中,却能够感受到一种天然环境的无限情趣。
4.淳厚丰富的园林文化
人们常常用山水诗、山水画寄情山水,表达追求超脱与自然协调共生的思想和意境。中国古典园林中大量的楹联、匾额、雕刻、碑石、文学、书画、音乐等不仅表达着中国古代哲学理念、文化意识和审美情趣,还承载着淳厚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信息,是综合性地历史文化艺术宝库,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底蕴。
二、中国现代园林的发展
时代在变迁,社会在发展,时代的变化推动着中国现代园林建筑的发展,这是园林发展的客观趋势,更是时代的要求。在中国建造园林不能简单的模仿、抄袭,或是将各景点的精美元素拼凑、组装在一起。这种一成不变、生搬硬套的造园模式已经满足不了当代人的需要,新条件下的创作应该既适应时代的需要,又具有典型的传统风貌。
中国古典园林是中国现代园林设计的灵感之源,其造园的思想精髓是现代园林设计的理论基础。中国园林设计师应对中国传统园林积极地进行探索研究,吸取她的造园精髓,保留其“人与自然的和谐”、“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思想,同时挖掘古典园林的现实意义,将其造园手法、造园要素、空间布局形式以及文化特征等应用到更广阔的领域,继承和发扬极富现代意义的理念和手法。设计出的现代园林作品应富有地域性景观文化特征,使中国园林文化得到延续和发展。
中国现代园林的发展,既不能生搬硬套中国古典的园林形式,也不能完全依赖于西方园林的造园模式,而是应该深入研究中国古典园林和西方园林杰作中所蕴含的典型特征,遵从中国古典园林的造景方法、合理借鉴西方的表现形式,取西方园林之长,补中国园林之短,从而将中国文化思想与西方现代观念完美融合,并把握好中西方古典园林设计的精髓。
三、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
在国内,古典园林同样也是一切造景设计的基础。近些年来,在它的基础上已经形成了多个学科交叉的新型学科,如:园林设计、环境设计、规划设计、风景园林设计等等,这些学科虽然名称不一样,但其所共同追求的“普遍和谐”的传统观念都是一样的。古典园林中“天道与人性和谐”的一贯思想指引着他们将自然山水比德、仁智、“道发自然”为探求规律,遵循“反璞归真”、“朴素自然”为审美标准,以自然而然的大自然才是真、善、美的。
3.1中国古典园林是现代园林设计的灵感之源
中国古典园林是现代园林设计的灵感之源,古典园林的造园思想精髓更是我们现代造园设计的理论基础,因为一个好的园林作品并不是凭空臆造出来的,而是从“乡土”中“生长”出来的,正如“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道理,一方水土出一方园林景观。
3.1.1对中国古典园林的研究是了解本土地域文化的捷径
中国现代风景园林的发展,需要本土风景园林师的艰苦努力。中国的风景园林师必须关注风景园林的本土地研究,积极探索富有地域性景观的文化特征,这样才能设计出“土生土长”的风景园林作品。
3.2中国古典园林面对西方思潮的冲击需把握两点
3.2.1开拓思路,拓展中国园林的设计领域
面对西方思潮的冲击,现代设计师更要开拓思路,挖掘古典园林的现实意义,把中国的古典园林造园手法、空间布局形式、造园要素以及文化等等,应用到更广泛的领域。
3.2.2融会贯通,探索科学严谨的设计方法
古今结合、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是必然的趋势。遵从古代的造景方法、合理借鉴西方的表现形式,取西方之长,补中国园林之短,融中国文化思想之内涵与西方现代之观念,创造中国特色的现代园林。
老子有提出:“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遂有“天人之际,合而为一”的宇宙观,认为对立物的统一,则有创新,能够有新生事物的出现。我们在现代园林建设中既要继承传统,又要有所创新;既要考虑民族文化的文脉,又要考虑时代的发展,在现有的条件下,结合新材料、新工艺和新技术,努力创造出具有现代特色而又不失中国古典园林的“魂”的景观。
参考文献:
[1] 周维权.《中国古典园林史》,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
关键词 古典园林 现代景观 园林设计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A
自古至今,环境无论是自然环境还是社会环境以及科学技术等都产生了巨大的变化,与之相适应,人类的自然观、审美观也在不断丰富和发展着。古典园林与现代景观进行对比分析则对今后景观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我国山高、水长、地广的地理特点形成了中国人大尺度的观念,园林代表为通过人力、物力、财力来展现的皇家园林,其气势和规模都是无与伦比的,对于私家园林,较小的以亩为单位,大的用百亩或公顷为单位。宗教园林一般与大自然结合为一体成为风景区的一部分,因此用具体单位来衡量就没有意义了。而现代的景观园林大多面向的人群多且广,所以其尺寸依然不小。当然,这个尺寸也是相当灵活的,与地理位置、政府的政策、其功能用途等各个方面相关。
布局方式上皇家园林王者风范浓厚,私家园林更重诗情画意。在理水方式上,以聚为主,以分为辅;在叠山方面,也讲究园必有山;在交通安排上,中国古典园林一般以“路游”为主,故园林中路上曲径通幽,水上曲桥卧波。古典的造园是“有法无式”,其实这不仅是古典园林的特征,也是当代景观设计的共同点。但现代景观设计更为多元化,其不仅具有中国古典的一些设计理念,同时也融合了世界各国的景观手法,使得许多园林多具有中西合璧的风格。古典园林无论是宏大壮美,还是诗情画意,它的受众只是针对一小部分人群,即皇室贵族或文人雅客,大众百姓是没有资格去欣赏的,或者说也是没有那个鉴赏能力的。而现代景观设计是面向大众并服务大众的,所以在设计中考虑的是大多数人的需求,如休闲空间、活动集散广场等的设置。
在古典园林中主景的发展是有一定规律可循的,或以山水本身、或以高台建筑、或两者融合,审美重点由表及里不断深入。虽其要素无非山、石、水、动植物、建筑,只是每个时期侧重不同。在现代园林景观之中,设计师的个人因素、大众的需求、政府政策等都使得景观形式更加灵活,主景也就没有那么明确的规律可循了。中国古典园林中,轴线是造园的一个重要营造法则,皇家园林一般运用的是中轴对称的方式,以此体现其庄严大气之感。在江南园林中则多用给人以轻松活泼之感的不对称轴线。但现代的园林景观中空间轴线的运用则越来越淡,对于视觉轴线在古代还是现代都有广泛的运用,如留园中的绿荫轩,在轩中观鱼赏水,对景见小蓬莱,或越过外廊远眺华步小筑,丰富景象空间同时利用山水布局完成了景观的深远变化。武汉解放公园中将涵虚广场、嘉汇广场、乐春广场串成一条轴线,而其他景点之间基本都是以曲线交通相连既营造一种曲径通幽,增加游览趣味的效果,也使得景观对景、借景形成。同时景观体验的连续性也是很重要的一点,如扬州个园以时间作为其逻辑轴线,四季的更迭创造出一种“无往不复、天地际也”的意境。而武汉解放公园湿地便是围绕自然生境规律的逻辑线索展开的,让人沿着迂回曲折的木质栈道亲身体验湿地生趣。古典园林中讲究对景、借景,像留园中分为主题不同、景观各异的四个景区,各区由围墙相隔,又以廊贯通,以空窗、漏窗、洞门使两边景色相互渗透,隔而不绝。而现代景观设计中很少使用实墙围合,大多通过植物、铺装、设施等来进行区域的划分,所以空间围合形式多样灵活。例如武汉解放公园园景和街景相连,公园三个大门及周边区域建成三个城市绿化开敞空间,使得公园景观和街道景观融合。
植物配置是园林的重要组成。古典园林在植物选择上种类少,局限性强,因此植物种植的重复率较高讲究的多是“留得枯荷听雨声”、“雨打芭蕉”的诗情画意。而在现代植物配置观赏同时还强调防风、固土、净化等生态功能。除了进行外来树种的引种外,还进行拟自然景观的群落化培植,这样既可以强化地域特征也可以避免不当的植物搭配,有利于将自然环境的生动性引入城市景观建设中。
现代景观设计将尊重自然、尊重场所、尊重使用者作为基本原则。这样可以更大限度的发挥出场所的潜能,不仅适宜于人的休憩游乐,而且也可以适当的方式求得营造与环境的共生。对古典园林进行学习同时不能机械、教条化,古典园林的建设更多的依赖于直觉以及经验,现代的设计发展要更好的把握理性与感性的尺度,在理性分析的基础上进行设计构思及创造。
参考文献
[1] 陈世珍.园林的印记.中国发展出版社,2009.4.
[2] 成玉宁.现代景观设计理论与方法.东南大学出版社,2010.3.
[3] 曹礼昆.风景园林设计要素.中国林业出版社,2009.5.
中国古典园林有着非常独到的表现手法和设计手法,其对于现代园林景观的设计有着非常重要的借鉴作用。本文从我国古典园林的六大特点出发,论述了其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希望能给相关工作人员带来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古典园林;现代园林;景观设计
中国古典园林作为园林的一个典范,其表现手法和设计手法都有着独到之处。且我国古典园林博大精深,历史悠久,不仅包含了多种传统的哲学思想,还可以丰富的展现出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因此,研究古典园林的创作手法对于现代园林景观的设计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天人合一”的自然观
我国古典园林很好的体现了“天人合一”的自然观,具体说来,主要体现在将我国传统的哲学思想、地理特点以及人文历史等因素有机的统一起来。纵观我国各处古典园林,其选址大多集中在山水形胜之地,否则就因势利导,人为创造出一个巧夺天工的山水园林。这种做法并不是简单的利用或者模仿出自然的原始形态,而是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体现。
现代的生态大园林观与我国古典园林的“天人合一”思想不谋而合。近年来,人们逐渐认识到了过度开发大自然将会引起各种各样的自然灾害,认识到了建立良性生态循环系统的必要性,也认识到了人和大自然的关系应该从过去的对立、征服关系向和谐共荣的关系转变。为此,我国相继开展了多项园林城市创建活动,并努力推动各地创建生态园林城市。这体现了我国传统的环境观、自然观、宇宙观以及审美观等得到了升华,并且,人为环境、自然环境和园林景观的高度统一,也符合了现代人类设计环境的理念。
二、采取“巧于因借”的园林建造手法
我国古典园林的另一个重要的特征即为“巧于因借”。在古典园林的造园过程中,借景以及成为一种最为重要的手段,其追求的是造景空间的无限外延。一般来说,借景主要包括远借,俯借、仰借、邻借以及应时而借等很多手法,其主要把相对隔绝封闭以及有一定界限的园林空间,从而形成同外界虚实相连的一个整体。事实上,在造园中通过“俗则屏之,嘉则收之”的园林手法,从而把外界的美景纳进园林中,以实现局部大环境的完整和统一,这样一来,不仅增加了园 林空间,也使得园林景观的层次更加丰富。
在现代景观设计中,多在城市内建造园林,这样一来,就难免会受到高楼林立中狭小空间的限制,排除不和谐因素的干扰,古典园林中的“借景”手段能够很好地扩展有限的空间,让人们能够感受到富有层次感的美景。这种手段让园林和周围的美景相互因借,从而实现整体的大空间,进而建造天人合一的城市园林。
三、“因地制宜”的原则
我国古典园林在整体布局上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随形就势,宜水则水,宜山则山,根据基址的特点建造。比如著名的颐和园,其充分的利用了该地区特有的地貌,依托山林之势,并通过对水利进行疏导建造而成,它是造园艺术和水利工程极度统一的典范,其既有艺术的外貌,又有科学的内涵。不仅如此,颐和园内的建筑大多依山傍水,既是院内的主要景点,又是最佳的观景所在。
四、生态理念的体现
我国古典园林在植物造景中也有着独特的理念和手法。其植物的种植形式通常都采用比较自然的方式,以力求和园林的风格保持高度的统一。在大型园林和私家园林当中,一般采用单株、双株、多株以及丛植的方式,并配置少量的树木来概括的表现出植被的天然气象。比如拙政园的梧竹幽居、海棠春坞等景点,其植物造景在简洁的同时又能给人以较深的想象力。另外,园林内的植物配置,其目的是为了展示不同植物的个体美与个体之间相互配置的和谐美,并努力使植物的线条和姿态都能尽显出自然天成之美。而在大尺度的园林空间内,则主要注重表现出自然的群落美和植物的群体美,比如承德避暑山庄的苑林区。
我国古典园林中的植物造景常常会从植物的观赏效果与生态习性的角度出发,赋予植物多种多样的意境与性格,或者是通过拟人化的手法来展示园林的主题,使园林人格化,从而使得园林主人的品行和文采恰当的展现出来。不仅如此,相当一部分园林都会按照植物的不同花期、色相以及季相演替等特点来营造园林的时序景观。而现代造园的植物配置理念是重视园林的个性美与季节景观的变化,力求符合园林景观植物群落的生态性,这一点与古典园林植物造景的内涵是一致的。因此,生态理念的体现是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应该遵循的原则。
五、构建完美的人居环境 构建完美的人居环境也是中国古典园林的重要手法。在古典园林中,不管是私家宅院,或者是皇家园囿以及寺观园林,其主要的建筑布局就是随形就势、因山就水、错落有致,通过多变的布局和丰富的形式,将其融入到自然园林中,并运用形状各异的门窗当做框景和媒介,将舒适的外部园林大空间和建筑室内的小空间融合在一起,以形成一幅美丽的图画。这种和谐完美的建筑环境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我国传统的天人合一思想,从而在人们面前展现出了一幅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画面,使人们能够充分的享受物质和精神的双重享受。这一理想的居所境界,也是现代人所追求的完美的人居环境。
六、意境的蕴含
我国古典园林大多蕴含着非常深刻的意境,这种意境是园林主人情感的表达和投入,也是其精神的升华和体现。在园林建造中,通过园林题咏来点景,并对景物的意境进行升华,从而使园林从物质空间向精神空间转变,进而使得人们在观赏园林时能够产生共鸣,并随之陶冶情操。
关键词:苏州古典园林;道路铺装;图式
中图分类号:J5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1)11-0060-01
一、苏州古典园林室外铺地中的图案的类型与铺装材料
苏州古典园林室外铺地图案类型多种,形式灵活,大体可分为几何图案、植物图案、动物图案、字体图案、混合图案。几何图案常见的有等边三角形、正方形、菱形、六角纹、套六角、套八方、席纹、人字纹、斗纹、水纹等;植物图案常见的有莲、海棠、松树、牡丹、石榴等:动物图案常见的有鱼纹、鹤、蝙蝠、鹿、蟾蜍、凤纹等;字体图案常见的有寿字纹、福字纹等;混合图案,如五福捧寿、鹤鹿同春、平生三级、松鹤延年等。除了以上常见的类型,还有其它类型的图案。
古典铺装多就地取材,。走廊地面用侧砖铺成各种几何图形,也会用方砖铺砌。室外的露天地面铺地采用多种材料,有的用条石、侧砖、规则石板,有的用不规则石板、卵石与碎砖、瓦片、瓷片、缸片等废料相配合铺装,组成各种色彩调和的精美图案。这些地纹除条石外通常称为“花街铺地”。{1}席纹、人字纹、斗纹、网纹多只用砖瓦铺装,六角纹、套六角、套八方、海棠式等多以砖瓦为界线,内部嵌以卵石、碎瓷片。香草纹、波纹、球门纹、芝花用砖、瓦和鹅卵石混合铺砌。卵石铺地较多,也有瓷片、缸片铺成繁琐的动植物图案的,都十分美观。
二、苏州古典园林室外铺地中的图案的象征意义
在苏州古典园林室外铺地中,在铺装的重点位置常点缀一些具有象征意义的图案,有的象征吉祥平安,有的表达文人情趣。其中植物纹样中莲是盘根,其枝、叶、花生于其上,故寓意本固枝荣,是花中君子。在古典园林道路铺装中常见的图式有单枝“荷花”纹样或“因何得耦”纹样,即荷花、莲房及藕组成的统一纹饰,荷与何同音异声,一般的植物都是先开花后结实,而唯独莲是花、实同生,因此寓意早生贵子;藕与耦同音异声,意为意料不到的姻缘,并祈求早生子。松树的图式寓意长寿。牡丹是我国最为知名的传统花木之一,“惟有牡丹,史称国花”。牡丹的图式寓意富贵吉祥,在苏州古典园林中的应用历史悠久。“石榴”寓意为有子福,有“榴开百子”的吉祥纹样,从果实转义,其花也被认为吉祥。拙政园海棠春坞地面的海棠图案,象征了文人高雅的品格。动物纹样中鱼的图式有着多子的寓意,“年年有余”、“渔翁得利”、“吉庆有余”都是与鱼有关的吉祥图式;鹤的图式有长寿的寓意,在室外铺地中经常有单鹤或双鹤亭亭玉立或展翅欲飞的吉祥纹样;“蝙蝠”中“蝠”谐音“福”,,所以蝙蝠的图案有多福的寓意;“鹿”谐音“禄”,所以鹿的图式代表着俸禄。留园蟾蜍和凤纹图案象征了长寿,表达了园主人希望长寿的精神思想。字体图案的寿字纹有长寿的寓意,福字纹有多福的寓意。网师园中地面铺装的寿字纹,表达了园主人希望长寿的精神追求。在苏州古典园林道路铺装中的混合图案中的“五福捧寿”,以“寿”字纹为中心,周围饰以五只蝙蝠,表示福寿双全;“鹤鹿同春”是桐树配鹤与鹿的混合图案,“鹤”象征长寿,“鹿”代表俸禄,桐和同同音同声,与松鹤长春一样,意为夫妇同葆青春;“平生三级”的吉祥纹样是花瓶中插戟三支,花瓶两旁有升起的云气纹,寓意平平安安,官职连升三级,即荣达很快。
三、苏州古典园林室外铺地的图案的美学价值
要正真了解苏州古典园林室外铺地的图案的美学价值必须要了解苏州古典园林所体现的美学思想。苏州古典园林是具有中国风的真、善、美“三位一体”的王国。“真”就是在园林美学思想中是崇尚自然之真。计成《园冶》中“虽由人作,苑自天开”{2},是道家“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3}的哲学在古典园林各个领域的具体体现。“天”、“真”是《园冶》的最高的美学境界,同时也是对历史上古典园林的艺术境界,特别是江南古典园林的艺术境界所作的美学概括。苏州古典园林都有着对“天国仙境”的理想追求,人们脚踏于现实世界,头脑中却对于理想世界晨翘暮想的执着追求,其中也无不掺杂着强烈的审美意愿和对“善”的热切向往。所以苏州古典园林体系在最高境界上可以说是在实现一种,一种企望,一种企求,一种人的“善”。因为在江南古典园林系统中积淀了更多文人写意园的形质,“崇文”之美在江南古典园林系统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宋代宅院的崇文之美已趋于极致,这也是园林合目的性的表现之一。《荀子・乐论》提出“美善相乐”的观点,在苏州古典园林里有着鲜明的感性显现。{4}园主和游人在游赏中实现美和善的统一。
苏州古典园林追求的“真”、“善”、“美”的美学思想渗透于其道路铺装中的文化图式。
苏州古典园林铺地基本都是人工铺砌,也没有机器生产和加工材料的技术,虽然也讲究一些施工原则,但更多地给人一种不规则的感觉,具有乡土的自然气息。苏州古典园林室外铺地图案多追求不对称性,植物、动物图案多是具象化的,形态如真,气韵生动。如拙政园道路铺装中一“因何得耦”的图案,荷花、莲房及藕形态多写意,充满自然之趣;留园道路铺装中的三条鱼组成的图案,三条金鱼造型逼真,形态优美,仿佛游动起来。铺地图案施工和形式上讲究精致,色彩运用上讲究调和,符合美学原理。这些体现了“真”和“美”的美学思想。
铺地图案所表现的娴静清逸的情调符合具有隐逸思想的士大夫的审美情趣,正是这种园林情调使士人远离红尘之扰,喧嚣之声,清静悠闲地过着“乐逸无忧患”的理想生活。多数图案含有的吉祥寓意,适应着中国人的传统文化心理,如“五福捧寿”的图式表示一种福寿双全的美好寓意,“平生三级”的图式寓意平平安安,官职连升三级,表达了人们在现实生活中的一种美好企求,一种理想。这些体现了“善“的美学思想
四、古典园林铺地图案在现在景观铺地设计中的借鉴意义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不断增加。我们珍贵的传统文化保护和继承,并为满足现代社会中人们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而服务。苏州古典园林铺地图案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图案的铺装材料的综合运用技法,很值得现在景观铺地的借鉴,其所蕴含吉祥的寓意,文人情趣,以及“真”、“善”、“美”的美学价值,不仅是中国古典园林艺术体系中精华,是形成古典园林的道路娴静清逸的格调关键因素,也对现在景观铺地设计,特别是纯中式和现代中式景观铺地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现代景观铺地设计,不仅仅是要借鉴传统铺地图案的外在形式,更重要的是把握其深刻的美学价值和内在文化内涵。
俞孔坚的“反规划”,“回归自然”的思想在中国景观景观界和国际上引起较大的反响,说明现在中国景观园林界和国际上越来越重视生态观和乡土观,这与苏州古典园林“虽由人作,源自天开”的造园要求是不谋而合的。这对回顾、吸收传统的造园思想,借鉴运用传统的造园要素又提供了契机。我们应抓住机会,通过多方面分析学习古典园林铺地图案的优点,运用于现在景观铺地的设计中,为现在景观设铺地设计注入活力。
注释:
{1}刘敦桢.苏州古典园林.[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2}计成.园冶.[M]
{3}老子・二十五章.[M]
{4}.中国园林文化史.[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
参考文献:
[1]金学智.中国园林美学[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
[2]计成,赵农注释.园冶图说[M].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03.
[3]刘廷风.中日古典园林比较[M].天津大学出版社,2003.
[4].中国园林文化史[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
关键词:园林;园林设计;中国古典园林;古典元素
中图分类号:TU98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1)04011102
1 引言
[HJ1.3mm]
园林是指一定的范围内,以植物、园林建筑、园林小品、园路、山石、水体等为物质要素,根据师法造化的原则,按照工程和艺术规律,将各构图单体组合而成的环境优美、供游人休憩的境域。而园林设计则是一种在一定的地域运用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或进一步筑山、叠石、理水、种植花草树木、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途径创作形成美的环境和游憩境域的过程。园林设计必须要遵循自然的和谐之美和人文精神的宁静之美,同时把这两者设计在一个环境状态中,而后达到彼此之间的和谐之美。
2 古典元素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分析
2.1 古典元素在园林空间设计中的体现
园林空间是园林设计的主体,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目标。而园林设计的本质即是把园林划分为不同的景区,利用空间分隔法,可以把不同的园林要素打造成景区的分隔线,同时又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层次。通过空间大小、开合和动静等不同对比效果,来增加园林的趣味性。园林空间的分隔有实隔和虚隔之分,在量空间互不影响的前提下,如果要求互通气息的则可设计成虚隔,例如廊道、透景窗、水面和稀疏的种植物等;实隔是根据两空间的性质、风格、用途的等空间需要的不同,用实墙、构筑物、山体、密植等分割空间。苏州的拙政园中的园中园,多空间的庭院组合以及空间的分割渗透、对比衬托;空间的隐显结合、虚实相间空间的蜿蜒曲折、藏露掩映;空间的欲放先收等手法,其目的是要突破空间的局限,收到小中见大的效果,从而取得丰富的园林景观。这种处理手法,在苏州园林中带有普遍意义,也是苏州园林共同的特征。北京紫竹院中,刚步入园中入口广场,即是树林环绕,遮挡游人视线,使游人不能清晰地看到园内主景,通过通道,又可隐约窥见一斑,曲径通幽,勾起游人的好奇心。
2.2 古典元素在园林素材应用中的表现
抽象的存在方式总是让人们去不断的思考,古典元素也总是伴随着此种思考不断地涌上人们的心头,它包含着人们对自身生命和社会生活全部感受,这些感受人们又通过具体的事物集中地表现出来。从抽象视角来看整个园林艺术,就可以感知园林艺术所蕴含着抽象的古典元素,它总是表明人们对内在心灵安宁和思想开放的追求,也表明人们对全部事物在不同视野中所表现出来的美感形态追求。
园林是融合地形、地貌、水体、构筑物、道路、动物和植物等多种素材于一体的的艺术统一体,是人类模仿自然,用人工的力量实现自然再现的表现形式。园林大多寄托着人们的一种意境或者是美好的情怀。中国古典园林多是源于自然,而又高于自然的,因为对自然界山水的崇尚而又得名风景式园林。中国古典园林将建筑美与自然美融合在一起。
2.2.1 古典元素在植物素材中的应用与表现
在中国传统文化里,植物都有一定的象征意义.古人以垂柳示依恋,与友人惜别,常以柳相赠,表达相思依恋之情;梅的枝干苍劲挺秀,宁折不屈,象征着刚强不屈的意志;而荷花则是“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因其“出淤泥而不染”象征着高贵纯洁的品质,“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古人“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常比喻一个人的高贵气节。这些植物在园林中很普遍,也是今人很喜欢很欣赏的植物,所以多用来点缀园林。不同的园林环境中,所选植物也是不尽相同的,例如,佛家僧院,常选用菩提树、七叶树、忘忧树来装扮院落,罗汉松、文殊兰、南天竹等也很常见,但却不能种植韭菜、葱、姜、蒜、香菜等代表荤腥含义的植物。
2.2.2 古典元素在园林雕刻作品中的呈现
中国古代园林很早就开始使用雕刻艺术,汉武帝时,建章宫北太液池畔曾有石鱼、石龟、石牛和织女,以及铜仙人立于台上。如现在颐和园门前的铜狮等,既是优雅的艺术珍品,同时也是构筑成庭院的一部分,现代园林中“特置”的山石,虽然不是人工雕塑物,但是却起到了雕塑的作用。园林雕塑按内容可分为:①纪念性雕塑。纪念历史人物或事件,如南京雨花台烈士群像、上海虹口公园的鲁迅像等。②主题性雕塑。表现一定的主题内容,如广州市的市徽“五羊”、南京莫愁湖的莫愁女等。③装饰性雕塑。题材广泛,人物、动物、植物、器物都可作为题材,如北京日坛公园曲池胜春景区中展翅欲飞的天鹅和各地园林中的运动员、儿童及动物形象等。
2.2.3 古典元素在园林名称中的表现
中国园林的景题、楹联、匾额上的书法、诗词为园林增添了不少文化氛围,令人回味无穷。如镇江沈括的梦溪园,因其30岁的时候,常梦见自己到了一个风景秀丽的地方,后到镇江见一地宛若梦中所见,于是举家移居于此,见草舍,筑小轩,又将门前小溪命名为“梦溪”,庭院因此就称为“梦溪园”。北京颐和园的知鱼桥,取自典故《庄子•秋水篇》;“庄子与惠子游赞濠梁之上,庄子曰‘蛛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而苏舜钦的沧浪亭则是蕴含屈原被放逐,逢渔父劝慰的“沧浪之水清兮可以灌吾缨,沧浪之水可以浊兮可以灌我足”的典故。
2.3 古典元素在园林结构上的表现
从园林设计的总体结构上看,很多的园林从纵的视角上都是几进式的和有多个庭院所组成的,每个庭院都有自己独立的结构和功能的意义。这些庭院内含着不同的文化价值和人文精神,它不断把中国古典的内敛之美蕴含在后面的庭院中,如:花园和湖都放在后院。这种几进式的园林艺术所蕴含的古典元素就是文化和道德上的谦虚和内敛,同时这种多庭院页凸显出不同的庭院所给人们塑造的精神,或者就如同“道家”所表现的人生追求。正如道家的空间意识,以自然无为的“道”为尺度,道家的“无”主要是一个抽象而模糊的空间概念而这种空间的进一步延伸即呈现空间意识清晰化与自然化的双重特征。
纵向的几进式园林从空间和结构上不断地表现出现实价值和精神境界的多层次,同时又不断地把这种抽象价值放在某个范围内来谈论这些美与道的思想。伴随纵向几进式庭院结构的总是横向空间的多层次,在这些横向的空间中,设计者总是不断地从对称和和谐的视角去构建它的结构。
在每个庭院中间的房屋结构和亭廊总是对称和协调,房屋的结构主要是由堂屋和偏房组成,堂屋在结构上总是高与偏房的阶位,它总是面朝太阳。与堂屋相差异的则是相对称的偏阳的偏房,它在整个院子中的结构处于配角的角色,这就是设计者在设计上抽象权威和社会经验势力的考虑,但它蕴含的古典元素也许是具体的.堂屋和偏房以及还有门亭、花园、假山、树木、亭上的木雕和绘画和亭中圆形石座和石台都蕴含着大量的古典元素,这些古典元素包含中国文化中天道和人道。
2.4 古典元素在园林艺术中的表现
园林艺术是实现人类对抽象美感思想的全部集结,它把人类对自然和人文精神的美感融入到一起,把这种自然之美和人文精神结合园林加以表现。研究园林艺术中所包含的古典元素就需要从抽象园林艺术中所蕴含的美感思想出发,来分析它所包含的古典元素,同时也要更深的去认识这些古典因素在园林设计中的意义。自然之美在园林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自然之美就主要在于楼亭、山水、植物、鸟鸣等这些元素相协调的自然和谐之美。如“圆明园的40景,每景都由楼台殿阁和奇石秀水组成。它集中了天上的‘仙境’和人间的美景,真是‘移天缩地在君怀’。这就是自然元素塑造的古典元素,它就是这种和谐的自然之美对人类心灵世界的强大震撼。
虽然自然元素构成园林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园林艺术并不排斥人文因素对自身的影响,这些人为因素包括传统习惯和美德。在很多的园林艺术中有很多的书法和绘画,同时还可能有很多的石雕和铭志等,这些都增加了园林艺术的人文精神。但是这种人文精神主要是由于理想的精神寄托之地,正如说园林创造是第二自然,而“自然”当然是物态化的,它是可以观赏的,也是可以直接诉直于人们感官的。它体现古代文人士大夫实现人生理想的方式的一种选择,其精神充分体现了古代士大夫的内心世界,特别是人格精神,而“人格是文化理想的承担者”。 这些都是园林艺术包含的自然之美和人文精神之美,这些元素不但是古典元素的精髓,而且也是园林艺术的生命和灵魂,它不断地在支撑着园林的自然之美和人文之美。
3 结语
中国文化和思想的悠久性使得自身的文化和思想变得悠扬和质朴,同时这些文化和思想也不断地在塑造着建筑艺术上的对称与和谐,这些尤其出现在我们古代的建筑与园林设计中。悠久的历史形成非凡复杂古典元素,但是这些古典元素的实质却总是不能脱离古典文化和思想,同时也与我们生活的地理场域有多重的联系。但是对于古典元素的研究以及它在园林设计中的影响不断地勾起人们对古典元素的思考,这些思考就是表明这些古典元素对现代园林设计积极作用,也为不断证实古典元素在现代园林设计中的卓越表现。
参考文献:
[1] 周锦琳.论中国传统园林设计中的造园手法[J].湖北工业大学学报,2005(6):17~18.
[2] 曹林娣.中国园林文化[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3] 刘碧君.中国大百科全书――建筑园林规划卷[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8.
结合许多学者关于对中国古典园林的历史沿革和西安以及周边地区在历史上园林建筑和艺术发展的脉络归纳,总结西安及其周边地区园林建筑的特色和发展,并浅要分析其对西安当代城市绿化建设的意义。
关键词:
园林建筑;西安;文化传承
西安自古以来就是西北重镇,依托六朝都城,西安及其周边地区的园林建设在我国古代园林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从皇家园林到私家苑囿都有典范代表。作为城市生活展开和衍生的场所,研究西安的园林建设文脉对西安现代城市园林绿化的建设都有重要影响以及对中国古典园林的探究都有重要意义。
1西安及其周边园林建筑发展的文化脉络
1.1卷阿园林景观文化
关于西安地区最早园林营造的记载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100年到公元前600年。《诗经•大雅•生民之计》中描述:“有卷者阿,飘风自南,岂弟君子,来游来歌”卷中“卷阿”就是今天陕西岐山县西北的凤凰山,周成王曾到此处游历,后来此地有周公庙,庙中有石刻、壁画等,并且常有后人来此进行祭祀、朝拜等各项活动。这种民俗风情场所的形成是早期游乐地的原型。
1.2秦汉上林苑文化
西安古时为汉长安城,基于长安城周围水源充足,气候适宜以及汉代生态环境的完整性,西汉的园林建造生机勃勃,以西汉上林苑最为代表。西汉上林苑是沿用秦上林苑建造的,汉武帝时国力强大,建造上林苑以满足汉武帝的奢望,据记载:“上林苑门十二,中有苑三十六,宫十二,观二十五。”除了皇家园林的浩大,西汉茂陵富民袁广汉的私家园林是中国古代私家园林的起源。据记载:此园“东西四里,南北五里。奇树异草,糜不培植。”并且园内配有激水、山石、楼阁,与后世成熟的园林并无大的区别。
1.3隋唐园林文化
唐代园林文化是中国古典园林及其兴盛之时,唐代园林继承隋唐之前所有园林的长处,园林与建筑的营造更加契合与成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强大,唐代逐渐修建了大明宫、翠微宫、曲江池、大雁塔、兴庆池、玉华宫等,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园林建筑文化体系。
1.4明清园林文化
长安城的园林和园林建筑的隋唐繁荣之后,在明朝有了新的发展,明代园林的属性更加明确,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文教园林、公共园林在此时更是蓬勃发展。明代引龙首渠、永济渠2条水,为明代市民生活和军事防御提供了方便的同时,也使得明代的园林建设因有了水面的点缀而富有生机和活力。以山水为摹本,虽为人作,宛若天开成为这一时期的造园法则,出现了关中书院、兴庆宫、云居寺等园林建筑和公园。园林建筑与绿化共同构成城市的公共活动空间。明代园林在城内繁盛一时之外在城外园林绿化业可圈可点。明代在城外以护城河沿岸和永济渠沿岸修建了2条大的城市绿化带,在军事防御和城市绿化上有积极的作用,也为今天西安城市的绿化提供了历史参考。
2西安及周边园林建筑发展对今天城市建设的影响
现代西安的城市园林建设中依然继承了历史上长安城的自然风貌和人文情怀。如今对历史文物和历史风貌保护日益重视,西安在保护和修复历史遗迹的同时,在城市公园景观建设上积极汲取历史上园林建筑的格局和文化元素,其中尤以唐代园林建筑对西安现代城市建设影响最为深远。其中大唐芙蓉园、大慈恩寺遗址公园、曲江池遗址公园都是结合唐风运用现代造园技术实践的典范。以大唐芙蓉园为例,大唐芙蓉园中以亭廊坊桥等唐风建筑群为主,还有围合的精致小院落,其间曲水环绕,茂林修竹,建筑群和景观环境相得益彰。园中还有许多具有历史形态的雕塑小品和实物展示,如拴马桩和石马等。融入古典元素的同时,为了展示西安文化,园中还加入了许多陕西特色的民俗元素,使得大唐芙蓉园的建造在时间维度上具有前进的意义。西安的城市公共绿化在公园小品上继承了大量唐风元素,在街景的绿化和格局上也极具历史风貌,西安道路呈方格网状布局,道路绿化沿用唐代盛行的柳树、槐树,但是现在自然条件的变化及城市建设的需要使得园林绿化困难重重。
3总结
从历史上的园林建设中汲取长处并结合现状提出了几点关于西安城市绿化建设的建议:(1)对现有珍贵树种进行保护,对现有的绿化园林加强治理和管理。(2)结合汉唐城市建设的风貌,对特色植物进行推广和种植例如牡丹等具有历史意义的物种并结合气候和技术对物种进行适当改良。(3)防止千园一面,城市公园要打造独有的特色,可以以不同植物或水景等定义园林特色,增强城市园林公园的市民活力。
作者:刘逸飞 单位:长安大学
参考文献
关键词:园林植物配置;人居环境;关系
中图分类号:S688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0230189
园林植物配置传统上定义为:运用各种乔木、灌木、藤本、竹类及草本植物等园林植物材料,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通过艺术手法与其它园林要素有机组合来创造景观,供人们观赏、游憩。
1 古典园林植物配置与人居环境关系
1.1 古典园林植物配置特点
师法自然,回归自然―建立相对较完整的植物群落,不是简单的植物堆砌,中国人“天人合一”的思想,对自然情有独钟。以少胜多,咫尺山林―营造意境,艺术的表达,在有限的空间创造出层次丰富的园林景观,小中见大。蕴含特殊意义,情感表达―寄情于植物,与文化、精神紧密相联。与“风水”密切相关―建立舒适的人居环境背山靠水的地方常常作为风水宝地。
1.2 古典园林植物配置与人居关系
中国古典园林闻名世界,是世界3大园林体系之一,从古代起,造园者就十分注意植物配置来美化人居环境,中国古典园林的植物配置就与人居关系密切相关。秦朝时期,植物配置模式主要以自然为主,人为种植甚少。唐朝时期,街道两侧槐树成行排列,街景单调,相对发展的经济环境下,人们开始做简单的植物配置,以满足生活需要。宋朝时期,道路绿化出现色彩,有意识的在河里种植荷花,道路两侧在种植桃李梨杏,并配以草花,出现简单的搭配。元朝时,此时的城市引入并栽培了奇花异草,宫廷内定的花园也会着重植物配置,“师法自然”的植物配置模式开始出现雏形。明朝时,主要种植梅花、柳树等。私人园林和寺庙园林多栽植槐、榆、松、柏等树木,自然式植物群落的配置得以发展,并开始结合人文因素。清朝时,保留了明朝的都市特色,风景园林体系走向成熟,大规模皇家园林营建,结合水系整治,形成著名的“三山五园”。民国时,城市发展较快,此时的园林植物配置开始尝试引进国外植物,著名的有法国梧桐,加拿大白杨等树种。并出现先造林活动,但就全国而言,风景园林资源利用较少,植物配置模式上更多得受西方文化影响,开始出现不同形成的配置模式。而到如今,许多城市都在大兴土木,国外树种被大量引用,植物配置模式多样化。
2 现代园林植物配置与人居环境关系
2.1 现代园林植物配置模式
孤景树配置模式:以1株植物为主要景,配以辅助的树种或灌木、草花,烘托主景。这类配置模式主要体现主景树的形态美或色彩美。地被配置模式:以大面积地被植物种植为特色,营造开阔的视野。乔木、地被型配置模式:几株植物根据几何原则搭配,并配以一定面积地被植物,主要利用草坪或鲜花的色泽为背景,既体现了景色之美,也打造供人休息的场所。乔木、灌木型配置模式:搭配几株乔木,并种植灌木,可表现高低层次不同树木的层次美韵律美。乔木、灌木、地被型配置模式:3种不同高度和形态的植物类型搭配在一起,更能体现丰富的层次,并能形成良好的植物群落,生态效益明显。
2.2 现代园林植物配置与人居环境的关系
现代园林植物配置形式多样,能顺应潮流及时代的发展,大量引种和驯化对植物的运用更加多样,使植物能实现跨地区生长,丰富地方景观。当然现代园林植物配置也存在诸多问题:像配置植物时只重植物的观赏性,忽略植物的生态效益,如大面积种植草花,如模纹花坛。景观同质化严重,缺乏人文元素。只注重绿化率指标,大面积种植物草坪,导致植物达不到量的要求,不能起到改善环境的作用。植物多样性缺乏,地带性植物没有得到充分的运用。大量盲目地大树移栽,或盲目外引树种,只有短期效应,且不能充分体现地方特色。生态环境的恶化也严重影响着园林植物的生长。并没有居民要求的绿色,生态,和谐美好的人居环境要求。
3 对策及展望
3.1 营造良好的人居环境
为营造良好的人居环境,设计者应充分认识我国观赏植物的特点,充分利用植物多样性特点,营造最佳的本土人居环境,在引入植物时慎重筛选,避免植物入侵,要因地制宜,以群落生态学理论基础为指导,掌握自然植物群落的形成和发育,人工构建稳定的生态群落,使园林植物能充分发挥改善人居环境的作用。
3.2 注重艺术性
园林植物配置中也不能忽视艺术性,注意花木搭配、分层搭配以及植物的季节性变化,美化人居环境。
3.3 注重文化的表达
植物配置要支持文化、表达文化,体现当地浓厚的风土人情,历史文化,植物不仅能赋予园林丰富的文化内涵,其构建的意境也能感染游人,使人居环境更具历史意义。
3.4 注重环境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