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精神文化丰富的体现范文

精神文化丰富的体现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精神文化丰富的体现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精神文化丰富的体现

第1篇:精神文化丰富的体现范文

关键词:武术教育 民族精神

绵延几千年的中华武术,是在中国传统丈化的滋养和哺育下发展过来的,它吸收和渗透了中华民族的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和风俗等多种文化形态,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在武术教育过程中培养和弘扬民族精神,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

一、民族精神的实质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形成的民族意识、文化、性格、信仰及价值观念和价值追求等共同特质,是民族传统文化中维系、协调、指导、推动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粹思想,是一个民族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的集中体现,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发展的核心和灵魂。

民族精神是源于一定社会历史条件,孕含在特定文化传统中,随社会历史发展而不断发展的民族主体意识。中华民族精神就是蕴含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又代表传统文化优秀特质的文化精髓。在这个意义上,弘扬民族精神,必须注重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二、武术的文化价值

武术是我们的先民在千百年的生存实践中提炼出来的独具中华民族特色的一朵奇葩,是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优秀代表,被人们称誉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和民族精神的象征。在崇尚道德的国度中,武术文化不可避免地注入“礼义之邦”的文明。文明的“礼义之邦”,创造了同样古老而文明的武术文化。中华武术文化从一个独特的视角揭示和展现着中华民族深刻而丰富的文化内涵。

武术注重武德教化,反映了中国自古“仁义之邦”的优良传统美德。“重义轻利,舍己从人”,“尊师、谦和、忍让”,“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等,这些思想的体现正是长期占中国文化思想统治地位的中国儒学思想的折射。武术运动讲究“天人合一”,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主张术道并重,内外兼修等思想理念。可以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缩影。

三、在武术教育中培养和弘扬民族精神

1、加强武术历史教育,激发爱国热情。武术,作为我国优秀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运动特点方面,既保留了民族传统文化特色,又展现了具有现代体育的文明精神。从锻炼方法到技法原理,都蕴藏着丰富的文化背景和民族风格,具有表现中华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的体育项目。

作为我国传统体育项目的武术,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中的仁、义、礼、勇、侠、忠等密切相关。早在先秦的儒家思想,即把仁爱和侠义联系在一起,认为做人的最高准则是做“仁人”。

2、加强武德教育,继承传统美德。武德,是中华民族自身发展和武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是在自然经济、血缘关系、宗法家庭、封建等级的社会关系、社会生产和生活模式基础之上,并且受儒、墨、道、佛等伦理思想的影响,是社会各种道德理论、观念通过习武者的道德实践转化为社会现实行动的桥梁,使习武者借助于它而以实践理性和实用精神在处理自身与外部社会关系的行为中,表现和存在的共同心理特征。

3、加强武术技术教育,培养意志品质。伴随着社会发展而发展的武术,内容丰富多彩,运动形式多种多样。武术的动作素材以攻防性能为本质,兼容攻防再现性和表现性。武术动作要求意、气、劲、形四者和谐统一,一动俱动、一到俱到。古语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习武者在坚持不懈的追求身心全面发展的过程中,体魄不断强健,攻防技能不断提高,这是自强不息精神赖以存在的基础。强健的体魄能保证机体承受住社会劳作的苦累,抵御严寒、酷暑等对人体的侵袭。防身制敌技能能保卫自己,打败对手,使习武者养成不屈服、战胜困难、勇于拼搏的精神,这正是自强不息精神的具体体现。

四、结语

中国武术萌生于中国文化土壤,中国传统文化孕育它成形、成长,促进它不断发展、完善,形成了具有完整体系的武术文化,武术文化又反映了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在武术教育过程中,通过武术历史、武术道德、武术技术等方面阐述武术的文化教育内涵。武术文化思想中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的国魂。武术的教育功能将在学校体育教育和国民素质教育过程中扮演重要的角色。我们坚信,武术将会以自身的优势、特有的魅力征服世人,为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田广林:《中国传统文化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6。

[2] 康戈武:《中国.武术实用大全》,今日中国出版社,1990.8。

[3] 葛晨虹:《弘扬民族精神与传承文化传统》,《伦理学研究》,2003.7。

[4] 朱瑞琪:《浅谈武德教育与精神文明建设》,《北京体育大学学报》,1999.1。

关 毅: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体艺部。

第2篇:精神文化丰富的体现范文

关键词:茶具造型;艺术文化;传统文化;和谐关系

茶文化的发展有着丰富的历史积淀,作为茶文化的一个代表,茶具经历了不同的历史时期,展现了丰富的艺术功能。茶具根据不同的使用场合有不同的分类,这也形成了许多具有特殊用途的茶具,例如商业茶具、专门茶具、生活茶具等等,种类丰富、形式多样。在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赋予了茶具丰富的文化功能,历史上许多文人雅士在饮茶清谈的同时,也更喜欢将文字刻于茶具上,不仅体现了茶具的文化韵味,也营造出了诗情画意的意境之美。除了在茶具上刻字,也有许多文人喜欢在茶具上作画,绘画的内容不仅有山水花鸟、也有人物肖像,十分丰富。茶具在诗与画的融合中,提升了文化氛围,营造了人、茶与诗画相融合的自然之美。茶具是茶文化浓缩的精华,它的存在不是独立的,而是需要与其它艺术形式相融合在一起,无论造型还是内容都需要艺术的配合。茶具的造型中,为了能够更加适应人的身体结构及动作和环境,需要自然科学的支持。为了能够与人类的情感、道德及价值取向相融合,则需要人文科学的支持。为了能够提高茶具的产量,降低污染,实现茶具的可持续发展,需要技术科学的支持。为了满足人们对于茶具的精神追求,从中获得愉悦,提升产品附加值,就需要艺术科学的支持。多种科学的需要与支持都集中融合在茶具中,这就需要茶具体现其人性化的一面,满足人们物质与精神的双重享受。对于人们来说,茶具除了它的物质效用外,更多的是一种精神内涵的载体。

1我国茶具造型发展概述

作为茶文化的代表,茶具发挥着积极的传承作用。从历史发展进程可以看出,中国茶文化发展曾经历了一段繁荣时期。我国唐宋时期正是茶文化发展的鼎盛时期,这期间,从采茶、煮茶到饮茶都展现了丰富的茶事活动。茶具的造型与形态也极具地域特色,为茶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茶具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器具,随着物质文明的发展与进步,茶具也从最传统的物质用途逐渐转为工艺用途。在古代,茶具最初的功用是饮茶,造型也十分简单,重在实用功能,随着茶文化进入繁荣发展的时期,茶具也从简单的饮茶功能逐渐向工艺品方向发展。传统茶具的造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茶具的外观及造型都更加丰富多彩,同时也体现了更为深厚的文化内涵。茶具也成为人们表情达意的重要载体。如何将茶具用途与其文化内涵相融合,充分体现其“人性”特色,是茶具制造者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当今文化正呈现多元化发展,许多茶具已然成为流水线上的器具,外观造型相同,没有任何体现当代文化特点的符号,这种现象制约了茶具的发展,对民族传统茶文化的传承不利。因此,茶具造型的创新发展首先要从茶具与艺术的结合来进行突破,通过对传统茶具的造型工艺的分析研究,了解传统茶具的造型特点和烧制技术,以及在不同历史时期所体现出的时代特征,结合现代美学理念,创造出符合现代人生活所需要的时尚茶具,体现时代的艺术特性,创新茶具造型艺术的发展。

2茶具造型艺术与传统文化的关系

2.1茶具是茶文化的代表

传统茶具造型艺术的保留和推广,是当代茶具造型创新发展的一个重要依据。在中国茶文化发展的历史进程中,保留精华、去其糟粕是当今茶具造型艺术的一个关键之处,也是茶具创新的难点所在。茶具造型的发展不仅仅体现了其实用价值,也展现了人们的道德原则和喜好,是一种极富精神内涵的艺术形式。现代陶瓷茶具造型与其特有的文化环境是不可分割的,在追求创新艺术的现代社会中,也不能摒弃传统艺术造型对茶具的影响。因此,在茶具造型设计中,要保留传统艺术特色,同时满足现代人的物质和精神需要,使茶具能够在传承中得以发展,在发展中促进传承。

2.2茶具造型是茶文化与传统文化的结合

茶叶起源于中国,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茶文化的发展也经历了不同的繁荣时期,彰显了不同的时代文化特征。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茶已经成为一个不可或缺的内容,存在于生活的各个角落。人们对茶不仅越来越喜爱,而且对其也有了一定的了解,茶在古代成为文人创作的灵感来源,许多茶题材的作品都成为传世之作,为后世研究茶文化提供了宝贵资料。茶文化不仅是民族传统文化的代表,也是人们抒怀的重要方式。茶具有清新淡雅的品质和意蕴,因此,茶文化也更倡导和谐的社会关系,重视修身养性,能够减少现代人的焦虑困惑,使人的心态更加平衡。茶文化是传统文化的体现,茶具造型作为茶文化的代表,也成为传统文化与茶文化融合的产物。

3茶具造型艺术与传统文化的发展

3.1提高人文素质

茶具造型文化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感情。无论是茶具赏玩、欣赏茶艺还是品饮茶水,都能带给人们自然闲适的艺术享受。在现代信息技术高速发展下,茶具造型设计也与现代技术相结合,在借鉴传统文化特色的基础上融入了现代元素,使茶具造型更加具有现代时尚特点,这种理念的融入也加速了茶文化的推进与传承。在新时期茶具造型的推广与传播过程中,形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使其更具有现代化和国际化,影响也越来越大,受到世人关注。茶具造型文化的发展不仅具有较强的美学价值,而且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力,展现了茶文化深厚的民族传统底蕴。因此,茶具造型对人们的影响是积极而深远的,茶具不仅仅影响着人们的审美情趣,更升华为一种人生的信仰。茶文化也不再单纯地存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而成为了社会文明进步的动力与标准,茶具造型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结合带有强烈的时代精神。

3.2保持与时俱进

茶具造型艺术的发展并不是独立的,无论从茶具的形象还是层次,或者是制造技术来看,都应该与时展步伐相一致,这样才能适应当代人的精神和物质需求。科技的高速发展也带动了茶具的进步与发展。茶具在历史变革过程中,无论从造型还是材料或是烧制工艺上都有所改变,不仅增强了茶具的生产方式,而且使茶具的内容更加多元化。对于设计者来说,从茶具造型到刻画方式,都要考虑茶具的特点以及收藏价值,这也有效地促进了当前茶具造型艺术发展进步的重要方式。每个时代都有其特有的审美方式,美的内涵与方式都在发生着不同的变化,具有极强的时代性。每一个时代的美都有其独立的一面,只要与时展相呼应,与自然相和谐,就符合美的要求。在当代艺术发展中,新的审美观念丰富多样,传统美学与当代美学观念产生了不断的冲击和碰撞,使艺术的发展更具多元性,但艺术价值也更难以固有的标准来评判。对于现代茶具造型发展来说,无论是形式内容还是观念内涵,都可能出现不规则的地方,但是这些地方又蕴藏着潜在的艺术潜能,这种极具生命力的东西正是时代精神的体现。当设计理念出现差异性时,需要在相同的矛盾中选择同样的目的,需要使用不同的方法和理念去解决这种差异,设计者要把传统与流行的现代思想方式进行选择性的结合,最终在产品的实际效果里形成一定的艺术特色。

3.3内外统一的艺术审美

茶具是饮茶的重要器具,最基础的功能是实用。在传统饮茶习惯中,茶具要具备大小合适、便于掌握、便于饮用的功能,这就对茶具造型提出了一定的要求,例如手柄设计要合理,壶嘴大小要合适,还能方便于倒水,能够保温等。其次,还要考虑茶具的材质、制造工艺等,使茶具与人的结构以及兴趣能相互吻合。此外,还要考虑茶壶的造型要美观大方,在品茶同时还可以欣赏,突出茶具的文化气息和艺术内涵。人们在品茶清谈时,能够从中感悟人生,传达一种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茶具的特性,即造型、手感以及文化底蕴在此时得到全面的体现。茶具带有浓浓的文化气息,这也是茶文化所赋予的,茶具寄托了人们内心的气质及渴望。人们借助茶具所展现出来的精致、大气和脱俗,素雅的颜色以及光滑的质地,赋予了茶具深厚的文化意义。不仅讲究整体的和谐统一,同时融入更多的装饰性,将山水、花鸟等自然之物融入其中,进行不同的搭配设计,茶具也从人物到鸟兽,由形及神,回归自然,彰显出茶具灵气合一的气韵神态,这也是茶具造型设计体现和谐性的重要体现。

4结语

中国有着几千年的文化积淀,茶文化的发展也经历了繁荣的发展时期。茶具作为茶文化的代表与传统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历史文化流传下来的茶具制造工艺,以及长期的文化洗涤,给当今茶具造型文化的发展提出了坚实的基础和前进的动力。中国茶文化底蕴深厚,如何将传统文化融入到现代造型艺术中来,不断开创更新的艺术品类,是设计者们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现代造型艺术的发展并不是单独存在的,它需要以传统艺术文化作为基础,在传统文化的土壤中吸引养分,获得可持续性的创新发展。我国当代的茶具造型艺术也是吸取了传统文化艺术的精华,融入更为丰富的茶文化,以现代社会中人们的物质和精神需求为目标,在茶具的造型艺术发展中创新出更具时代性和艺术性的茶具作品,为促进和传承中国传统民族文化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李雨苍、李兵.日用陶瓷造型设计[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

[2]吴山.中国紫砂辞典[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07

[3]杨永善.陶瓷造型设计[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

第3篇:精神文化丰富的体现范文

一、美国动画中人文关怀的体现 在美国动画中,人文关怀的体现随处可见。一方面美国作为一个移民国家,具有比较开明的思想和生活方式,融合了各国的文化,具有包容性、多元化、人文性、开放性的重要特征。另一方面能够包容不同国家的文化与习俗,汲取各个国家的文化思想、宗教习俗等,作为美国动画多元化发展的基础,在动画创作中不仅注重丰富的人文内涵,还给观众强烈的代入感以及深刻的反思。

(一)文化关怀的体现

在动漫文化方面,美国动画不仅坚守本国的核心文化、特色文化,而且也具有强烈的包容性、开放性,注意吸收整合多元文化元素。如:1998年,由梦工厂出品的动画《埃及王子》,以圣经旧约中“出埃及记”为故事蓝本,反映了摩西带领希伯来人逃出埃及的故事。该片在制作中有数百位历史遗迹宗教学者作为顾问,人物形象和场景非常到位地体现了埃及的独特文化和历史风貌,主题体现了对和平、自由的向往和追求,成为艺术性和商业性完美结合的典范。

(二)情感关怀的体现

情感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动画影片中赋予角色人性的光辉,使影片中的角色具有了与人类共通的情感、品质,它们善良、正直、团结,具有伟大的亲情,高尚的友情,纯洁的爱情。在美国动画电影中,人类的情感是一部影片的核心所在,是影片主题的关键和精髓。例如2009年皮克斯动画工作室出品的《飞屋环游记》中,不仅诠释了对梦想的执着追逐,对爱情坚定的信仰,对承诺的坚守,还能看到对老年人真挚的关怀,甚至有评论家能联想到中国孩子和美国孩子接受教育的差异。

(三)成长关怀的体现

动画片是上帝献给童心未泯者的礼物,它承载着我们长大后无处安放的童心和深埋心底却未曾放弃的童梦,所以“成长”这一主题始终贯穿在美国动画作品中。如:美国迪士尼在1942年的作品《小鹿斑比》是一部主题强调爱与温馨的作品,故事描述斑比从出生便与森林伙伴们一起在神奇的大自然里学习成长,但是当人类带着猎枪闯入森林,摧毁了它们的家园,只有爱是抚平伤痕的唯一力量。影片中对森林的和谐气氛与动物们善良的本性,处理得十分深入,展现了纯真的童心及处处有爱的寓意。

二、美国动画中人文关怀的特点

美国有着自己独特的文化价值体系。多年来,美国动画一直处于全球动画市场的领导地位,美国动画成功的关键在于:动画电影的创作具有文化内涵,以各种手段将人文关怀融入丰富的文化土壤中,以此不断发展。

(一)题材来源的多元性

动画是一种视觉艺术,它囊括了一切绘画表现手段,对主题起到了渲染和烘托作用。以动画电影《功夫熊猫》为例,影片中处处展现着中国元素:中国乐曲、中国功夫、国宝熊猫、中国的饺子、包子、馒头和阿宝家传的“秘制汤面”等,将中国元素及中国文化潜移默化地、具体地应用于影片中,把传统的中国文化和中国武术直观、幽默地展示给世界。

(二)思想内涵的深刻性

美国动画有着丰富的内涵。一方面来自于美国文化的开放性、包容性、进取性和创新性特征,影响着美国动画的文化取向;另一方面作为美国文化价值核心的个人主义精神,同样存在于美国动画中,并促进着美国动画的发展;此外,美国人的消费文化、大众文化也同时推动了动画产业。在美国动画中,经常可以看到蕴含在其中的个人英雄主义、爱情、真善美等丰富的文化和哲理。在动画影片《机器人总动员》中,体现了动画影片思想深度上的复杂性和新颖性,在讲述爱情的同时,也给人类上了一堂丰富的环保课,促使观众对自己行为和对地球未来的思考;本片中也涉及了美国中产阶级理想价值观对美国世俗价值观的冲击,人与人之间的漠视以及人对机器的依赖。

·电影理论程娅:探析美国动画中人文关怀的艺术体现 (三)关注对象的广泛性

美国动画电影,将人文关怀关注于每个年龄段的受众,在主题内容上寓教于乐。比如《玩具总动员3》激起的怀旧是属于已经长大的80后;《海底总动员》通过“万里寻亲”的亲情故事使家长懂得如何教育孩子,影片通过“大逃亡”的成长故事教会孩子如何变得勇敢和坚强;《超人总动员》则体现出了对中年危机的关注和关怀;虽然这些动画关注的焦点不同,但美国动画从未放弃最初的受众群体——孩子,在不同类型的影片中总是有一种挥之不去的童趣,保持童趣的同时给孩子们树立起了真正的美德和品质榜样,这点也是美国动画人文关怀的精髓。

三、人文关怀在美国动画中的影响意义

(一)在美国动画中的温情风格

美国动画以主流动画为主,有较强的主流化倾向。动画题材强调影片的教育作用和民族文化,以表现人与人之间的温情。迪士尼动画《狮子王》的故事构架来自莎士比亚的悲剧《哈姆雷特》,影片突出表现了父子之情;而《勇敢传说》是迪士尼与皮克斯工作室首次以女性为主人公的动画片,影片以中世纪的苏格兰为舞台,讲述主人公梅莉达抗争传统束缚,为了争取自己获得真爱的权力,从而改变自己命运的故事。影片对于主人公与母亲经历矛盾与和解过程的细致刻画,使这部影片获得了很高的评价。

(二)在美国动画中感受到的生活感悟

第4篇:精神文化丰富的体现范文

关键词: 中国传统文化;现代艺术设计;影响与融合

一、中国传统文化融入现代艺术设计的重要意义

传统文化是民族文化精神实质的真实的体现,具有较大的号召力和凝聚力,是我国人民不可缺少的一笔精神财富,中国传统文化在五千年的文化沉淀过程中,为我们民族积淀了丰富的民族文化素材,主要体现在汉字、传统精神、传统图形、水墨意境、传统手工艺等各个方面。设计大师靳埭强先生曾说过:“我们不一定要画上京剧脸谱,穿上龙袍,才能让人认出是中国人。” 要在充分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取其“形”,延其“意”,从而传其“神”,让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艺术设计中得到创新与拓展。中国现代的艺术设计不但需要“传统化”和“本土化”的回归,更需要跟上时代的步伐与时俱进,与世界接轨,同时将它发扬光大,这是中国设计师对传统民族文化的一种反思,更是一种责任。在现代艺术设计过程中,国家的传统文化始终是支撑整个艺术设计始终的灵魂,将中国传统文化有机融入到现代艺术设计中,是我国当今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

二、中国传统的设计理念对艺术设计的影响

中国传统文化在各个方面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现代艺术设计的思想。儒家“以人为贵”的思想影响着中国现代艺术设计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走向,道家体现出的潇洒和飘逸对中国现代艺术设计也有深远的影响,佛家清净无为的思想也影响着现代中国艺术设计的价值取向。五千年前的仰韶文化时期,彩陶已成为具有时代特色的艺术品。夏、商时代,人们已熟练地掌握了青铜冶炼、铸造技术。从商周青铜器到汉代工艺品,从举世闻名的“唐三彩”到古朴优雅的宋代瓷器,从明代苏绣到清代家具,构成了中华民族的工艺设计历程。再看中国的绘画、书法、戏剧、建筑艺术、民间艺术,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底蕴体现的淋漓尽致,这些都对现代艺术设计的各个方面产生了巨大影响。特别是中国绘画中丰富的构图和笔墨技巧中讲究的黑白、聚散、疏密、虚实、浓淡、粗细、曲直、刚柔等手法都已经被后人运用到了现代艺术设计当中,形成了艺术设计中的形式美法则,还被当代设计师结合新的设计手法频频用于设计作品中。

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是来源于我国当时民间流传的手工艺品,这些民间手工艺都带有时代的气息和浓厚的民族风特征,对现代艺术设计来说,是一笔巨大的文化遗产和精神财富,也最能使设计者的心灵得到触动。我国流传的民间传统手工艺品在几千年的历史传承长河中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理论技巧,对于现代艺术设计来说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中国传统文化记载的传统造型艺术设计有着非常重要的继承价值和传承的意义,我国民间流传的传统图案的造型与色彩是当代艺术设计师吸取精华的创作源泉。可以说,中国传统文化是当代艺术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中国传统文化是以华夏民族为主流的多元文化,从甲骨文到象形文字,从图腾崇拜到,从易学兴起到诸子百家,中国传统文化最不缺乏的就是民族的创造精神,这种民族精神中,有精神觉醒,有人文关怀,有道德修养。中国现代艺术设计要想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就必须建立在民族传统文化基础之上,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文明给我们留下丰富的艺术财富,想要让现代艺术设计有更深的民族传统文化底蕴,同时要想达到有不僵化的效果,必须将民族传统文化与艺术设计创新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才能更好的反映现代艺术设计的精髓。

三、传统文化和现代设计的融合

当代的每一位设计师都应该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吸取养分,使自己的设计作品在继承和发扬传统的基础上有不失现代气息。现代设计是当代文化组成的一部分,现代的中国艺术设计师应该保持中国传统的民族特性,只有这样,世界设计史上站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民族风格是一个国家的文化传统,也是各种艺术设计的文化基础,审美情趣和审美习惯的具体体现,设计中如果失去了中国的传统风格,那么设计作品将显得苍白无力。当代设计要在坚持自己民族风格的同时,要在其他不同国家,不同种族的风格,色泽,时尚元素和用料中寻求灵感,使得自己的设计作品更具备国际性。总之,现代设计就是在坚持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吸取优秀的外来文化。使其更加丰富中国的传统文化的内涵。如2008年奥运会的标志采用了传统的中国元素,中国印和书法,采用写意的手法来表现开放和包容的北京,这个设计不但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特有的民族元素,开放的构成应用受到的西方设计同行的赞许。所以形成了自己具有东方特色的艺术风格,并且完美的奖民族传统文化融合到现代艺术设计中去。当下越来越多的东方元素被西方的设计所认同,也验证了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

四、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

(一)中国银行是中国金融商界的代表,要求体现中国特色。设计师采用了中国古钱与“中”字为基本形,古钱图形是圆与形的框线设计,中间方孔,上下加垂直线,成为“中”字形状,寓意天圆地方,经济为本,给人的感觉是简洁、稳重、易识别,寓意深刻,颇具中国风格。中国银行标志之所以能给人们留下如此深刻的印象,主要还是得归功于一直以来人们对象征财富的古代铜钱形象的根深蒂固的认识。

(二)上海世博会中国馆的建筑外观以“东方之冠”的构思为主题,表达了中国文化的神韵与气质。建筑设计在融合当今世界建筑潮流的同时,恰当地融入了中国文化传统元素。例如建筑外观的颜色采用了不同纯度的几种红组合而成,令人视觉震撼,的栏杆运用了中国传统的图案,49米的大展厅,合理地采用了中国经典绘画作品《清明上河图》加以装饰,在展示中国传统艺术博大雄伟的同时,精妙地阐述了人与人、人与建筑、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三)2008年北京奥运会会徽的设计,以中国传统文化符号DD印章作为主体图案,会徽印章中的篆字“京”,代表着古都北京青春焕发,以开放的胸怀、融会古今、吸纳万方的文化凝聚力,热烈欢迎世界各族人民的到来。其中印章中的阴文还将“京”字幻化成一个飞奔着撞向终点线,舞动着双臂迎接胜利的运动员形象。整个会徽造型传达了人类体魄与精神的双重之美,神在像外,像在言外,言在意外,完美诠释了体育精神。

(四)香港凤凰卫视中文台的台标就成功地借鉴了中国传统图型中的凤凰纹样,且以中国传统图案有的“喜相逢”的结构形式来设计,凤凰,和鸣铿锵,淋漓尽致地表达出了现代传媒的特色、品牌的立意高远、厚实的文化底蕴。凤凰两两相对旋转盘旋的翅膀极富动感,代表了陆港两种不同文化的互补与交融,体现了荟萃南北、融会东西的文化观念。

参考文献:

[1]赵希岗. 现代图形设计与传统图案[J].美与时代.2015. 08

第5篇:精神文化丰富的体现范文

中国剪纸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独具特色的艺术样式,其造型丰富多彩、异彩纷呈,饱含着中华民族的智慧,体现着中华儿女的丰富的设计思想。剪纸艺术的独特魅力也逐渐被现代设计者所关注,而且也被不断地运用到招贴设计中,在传达招贴作品的深刻内涵方面起着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现代广告招贴设计师要深刻挖掘剪纸艺术的独特魅力,多层次、多角度地对其进行再认识、再发掘,以便将其恰如其分地应用到设计中,使招贴作品更有深度,更具民族特色。

现代广告招贴设计师一定要深入研究中国民间的剪纸造型,要对剪纸造型进行有深度的剖析,在此基础上准确把握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底蕴和审美精神内涵,将剪纸艺术融入到现代广告招贴设计中,使其更具表现力和民族风格。中国的剪纸艺术历史悠久,剪纸造型也在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着。现代设计师一定要清醒地认识到,剪纸造型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是物化的艺术符号,剪纸不仅是简单的图形,而且具有丰富深刻的内涵,是中华儿女智慧的结晶。只有深刻体会和把握中国剪纸艺术的文化底蕴,并且恰到好处地将剪纸艺术运用到招贴设计中,才能有独具特色而又富于感染力的招贴作品的出现。

二、现代广告招贴中的中国水墨山水

水墨山水艺术在经历了悠久历史的沉淀后,更加彰显出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色,其以简单勾点即可表现意蕴等的独特魅力也越发被现代设计者所追捧,其在招贴设计中的应用也充分发挥出了应有的功效。现代水墨山水艺术在精神上更加倾向于追求与中国传统文化积淀的有机循环,在追求共识、共慰文化语境的同时,向往与民族文化本性的一致,这也是水墨山水艺术发展的必经之路。现代设计师在对水墨山水艺术的认识和把握的过程中,切忌流于表象,应将对其内在意义的思考向更高、更广的方向推进,探索其丰富的精神领域,只有深刻理解水墨山水艺术文化底蕴,才能将其恰当地将其运用到招贴设计中,使作品更具感召力,更彰显出民族特色。如世界设计大师靳埭强先生,一直在自己的作品中探索中国水墨画语言与设计语言的交融,追求构图的简略与传达的丰富性的融合,以求把作品风格体现得一览无疑。

在文化交流日益丰富的今天,现代设计师一定要运用独特的认识手段、以品格标识作为基础,在吃透招贴设计展现意蕴的同时,将水墨山水艺术融入进来,以深刻体现出现实文化发展中现代中国人丰富的思想深度与人文水准,使现代水墨艺术走出中国人自己的艺术之路,成为时代文化的旗帜。面对中国文化的历史和现实语境,现代设计师一定要为了中国现代水墨山水艺术的发展努力,使其在视觉设计领域中发扬光大。

第6篇:精神文化丰富的体现范文

关键词:高校;茶艺社团;校园文化;意义

传统文化在高校校园中的传承,对校园文化建设工作发挥着不容忽视的推动作用,而以社团形式推动我国传统文化在高校校园中的弘扬,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参与性,并促使传统文化更好地推动学生成长。茶艺文化在我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下,展现出了独特的魅力与吸引力,在高校中开设茶艺社团,不仅能够丰富高校校园文化内容,而且能够引导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向着积极向上的方向发展。

1利用茶艺社团推动校园文化建设的必要性

在当前高校工作中,校园文化建设工作得到了高度的重视,但是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仍旧有许多问题制约着校园文化的繁荣与发展,其中传统文化建设的弱化以及校园文化呈现的封闭性与功利性倾向,都决定了利用茶艺社团推动校园文化建设的必要性。

1.1传统文化建设的弱化

我国传统文化在高校中传播,有利于陶冶学生情操、丰富学生知识、活跃学生思维、升华学生的精神境界,从而促使学生强化自身社会责任感、文化责任感,并培养学生的民族自信心与民族自豪感。由此可见,在高校校园文化中重视传统文化建设工作的开展,是十分必要的。但是在科技迅猛发展的新时代,高校与大学生群体都体现出了更加重视时代文化精神建设与科学文化精神建设的倾向,特别是竞争意识、创新精神的培养得到了重点强调。这种强调是无可厚非的,因为在社会节奏与生活节奏逐渐加快的今天,高校必须通过培养学生的这些品质来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但是在此基础上忽略传统文化建设却是一种有失偏颇的做法,同时也难以让当前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体现出中国特色。因此,在高校中开设茶艺社团等具有中国传统文化色彩的社团,是推动校园文化建设中时代精神建设与传统文化建设得以平衡的必要策略,同时也是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体现中国特色的必然要求。

1.2校园文化的封闭性与功利性

校园文化的发展要求校园文化建设体现出开放性,即通过对社会优秀文化的汲取,来丰富校园文化并推动校园文化的创新。但是在高校文化建设实践中,校园与社会之间的文化交流存在着一定的障碍,许多高校将校园文化建设局限在校园当中,与社会相关的文化活动并不多。虽然许多学生组织会自主开展社会文化活动,但是由于学生群体欠缺丰富的阅历与成熟的思想,难以取得良好的成效。在此背景下,校园文化建设难以实现对社会优秀文化的有效汲取,从而凸显出了创新与发展动力的欠缺。另一方面,在校园文化建设工作中,功利性倾向也逐渐显现,这种倾向体现为高校以及学生群体将功利性动机当做开展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动力,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校园文化的发展空间甚至会导致校园文化向错误的方向发展。而茶艺社团的建设,能够为高校及大学生群体提供一个与社会优秀文化开展交流与学习的组织载体,并且这种蕴含丰富传统文化的学生组织也能够向学生传达出积极向上的思想,从而推动校园文化向着精致雅逸的方向发展。

2高校茶艺社团的开设对校园文化建设的积极意义

通过分析利用茶艺社团推动校园文化建设的必要性可以发现,高校茶艺社团的开设对于强化高校文化建设中的传统文化社会工作以及解决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封闭性与功利性问题具有着重要意义。除此之外,高校茶艺社团的开设,对于丰富校园文化内容、推动校园文化净化也能够发挥出重要的作用。

2.1丰富校园文化内容

当前高校中的学生社团涉及到了多样化的领域,这些社团具有灵活的活动方式,同时也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通过引导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可以让学生在社团活动中学习更多的知识,并让自身的课余文化生活更加多姿多彩。茶艺社团在高校中的开设,同样能够发挥出丰富校园文化内容的作用,这种作用不仅体现在拓展学生茶艺知识、推动学生利用茶艺开展交际方面,而且也体现在对传统文化的弘扬方面,这对于实现高校、学生与差异文化的协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首先,通过在高校中开设茶艺社团,能够为大学生群体提供一个学习茶艺知识的平台。虽然当前大学生群体都对与茶和茶艺相关的基础知识具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大部分学生都是浅尝辄止。缺乏学习茶艺知识的平台,是造成大学生对茶艺以及茶文化缺乏了解的重要原因之一。事实上,茶艺文化中包含着多样化的知识内容,如对茶叶种类的认知、对茶叶与茶具的选择、泡茶技艺以及融合各类艺术形式的茶艺表演等,通过对这些知识内容的了解学习,对丰富学生的知识结构具有着重要意义。另外,茶艺蕴含着丰富的精神文化内容,如茶道精神、待客礼仪、茶德、茶禅意味等,这些内容的推广和普及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推动我国传统优秀文化的传承能够发挥出重要作用。其次,高校通过开设茶艺社团,能够为大学生群体提供一个交际的平台。交际属性是茶艺文化中重要的组成内容,通过在高校中开设茶艺社团,能够引导学生自主组织各类茶事活动,使大学生群体拥有以茶会友的平台,能够将更多的课余时间用于交际而非热衷于一些诸如网络游戏等极具娱乐性又缺乏教育价值的活动。同时,通过参加茶艺社团开展交际活动,大学生群体的协作精神、团队能力也能够得到较大程度的提高,并促使大学生群体在理解茶艺中的“和合”思想基础上实现高校和谐文化的建设。最后,高校通过开设茶艺社团,能够推动传统文化在高校中的传播。茶艺的发展与我国许多优秀的传统文化都具有紧密的关联,在这些传统文化中,不乏一些极具教育价值的思想内容,通过开设茶艺社团、推广优秀的传统文化,对于大学生思想素质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如茶艺与儒道释思想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其中入世思想、乐道精神与和合思想等,能够对大学生个体的自我提升发挥重要的推动作用。入世思想能够引导大学生群体自强不息并努力实现自身价值,乐道思想则能够引导大学生群体通过茶感悟人生并提升自身精神境界,和合思想则能够引导大学生群体与他人、与自然构建一种和谐的关系等。由此可见,茶艺社团在拓展大学生知识、推动大学生交际以及弘扬我国传统文化等方面都能够发挥出重要的作用,通过在高校中开设茶艺社团,不仅能够丰富校园文化的内容,同时也能够推动校园文化内容向着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这对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发展以及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都具有着不容忽视的积极意义。

2.2推动校园文化净化

在大学生群体进入高校校园之后,虽然课程较少但是却更加忙碌,由此可见,高校校园中具有着丰富的文化内容,能够填充满大学生群体的课余时间。但是客观而言,当前高校中的校园文化体现出了庸俗化的倾向,即具有娱乐性质的文化内容较多,而具有启迪价值的文化内容却十分欠缺,诸如走廊文化、厕所文化以及课桌文化等,与高校的社会角色定位以及高校校园的文化发展方向欠缺契合性,而这些低俗文化堂而皇之的存在,给高校校园文化的净化与先进性的体现带来了很大的障碍。而根植于我国农业文明的茶文化,在发展过程中受到了传统优秀文化的影响,并在千年的沉淀中体现出了稳定的特征。通过茶艺社团的开设,可以推动茶文化在高校中的弘扬,这对于净化高校文化环境具有重要价值。首先,茶艺社团的开设,能够推动校园文化建设实现物质文化建设与精神文化建设的协同发展。茶艺与茶文化本身就实现了物质与精神的紧密结合。茶叶有丰富的种类,并且在香气、色泽等方面都具有多样化的特色,同时,茶艺融合了艺术、利益、道德等多个层面的文化因素,因此,茶艺社团对于校园文化建设的意义不仅体现在校园物质文化建设或者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等单一的方面,而且能够推动校园物质文化建设与精神文化建设的结合。其次,茶艺社团的开设,能够推动校园文化实现高雅文化建设与通俗文化建设的协同发展。茶艺具有着雅俗共赏的特征,在茶艺发展过程中,文人品茶、宫廷茶宴等展现出了茶艺高雅的一面,其中,与茶艺相关的茶诗、茶词也在这些高雅文化的熏陶下具有了更高的艺术性。而对于民间而言,饮茶是一种重要的习俗,茶艺也具有通俗化与大众化的特征,这种与社会生活紧密结合的文化形式,推动着茶故事、茶传说以及茶谚语等文化的发展。通过在高校中开设茶艺社团并对茶艺文化做出全面的传播,可以让大学生群体认识到茶艺所具有的两面性,同时也可以推动校园高雅文化建设与通俗文化建设的协同发展。最后,茶艺社团的开设,能够推动校园文化实现审美文化建设与娱乐文化建设的协同发展。茶艺具有丰富的审美性。在茶艺表演过程中,精致的茶具、优美的音乐以及精湛的茶技等,都能够带给人以美的享受。同时,在观看茶艺表演的过程中,人们也能够放松身心、体验和谐之美。由此可见,茶艺本身具有审美性与娱乐性,因此在高校中开设茶艺社团,可以有效推动校园审美文化建设与娱乐文化建设的有机结合。由上可知,茶艺社团的开设对于校园物质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高雅文化建设、通俗文化建设以及审美文化建设和娱乐文化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开设茶艺社团并组织茶艺活动,能够有效抵制高校校园文化中庸俗文化的盛行和庸俗文化对大学生思想的消极影响,推动高校校园文化的净化。

3结语

当前校园文化建设中传统文化建设工作的淡化以及校园文化发展方向的封闭性和功利性等问题,急需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向高校校园传播发展。在此过程中,具有着极高审美性与文化性的茶艺文化对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发展能够发挥出重要的推动作用。因此,我国高校应当重视茶艺社团的作用,并通过强化对茶艺社团的扶持、推动茶艺社团建设制度的完善、提高茶艺社团指导教师素养等策略来为高校茶艺社团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从而确保茶艺社团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能够充分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1]林育真.茶艺社团与中职生就业能力的培养[J].电子制作,2015,06:163-164.

[2]程善兰.发挥茶艺社团在大学生精神文明建设中的积极作用[J].中国西部科技,2010,25:90-91.

[3]周玲,侯艳,居倪萍,邵宛芳,吕才有,周红杰.以茶艺团建设为龙头培养高素质特色人才[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7:184-186.

第7篇:精神文化丰富的体现范文

论文关键词:大学;校园景观;校园文化

在世界科技、经济竞争日益激烈的形势下,党和政府提出了在中国建设若干所世界一流水平大学的构想。要建设面向新世纪的一流大学,除了一流的师资和一流的学术环境以外,还要建设一个一流的校园环境。美国斯坦福大学的第一位校长大卫·乔丹就曾说道:“那些长廊和庄重的柱子,那一排排棕榈树将对学生起着教育作用,实实在在的和化学实验室一样……这庭院中的每块石头都在进行着教育。”加拿大著名作家、学者、大学教授斯蒂芬·利考克在其著作《我见之牛津》撰写道:“对大学生真正有价值的东西,是他周围的生活环境”。一个优美的校园环境,会给在其中学习和居住的人们有一种归属感、安全感和舒适感。环境对人尤其是青年人的培养和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的超常发展使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有机会走进大学校园。对于学生来说,课堂学习只是其接受教育的一个方面,校园更像一个无声的第二课堂。优美的校园环境中,一花一草一木都孕育着丰富的思想内涵,富于启迪感。校园环境中的各种因素像空气一样包围着每一个学生,对在校大学生的一言一行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然而,目前许多大学校园景观美则美矣,却因为缺乏文化底蕴而让人感觉是一座没有自己个性与灵魂的校园。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深厚文化底蕴的综合反应,对人的成长具有深刻而持久的熏陶和影响作用。丰富的大学文化内涵,唯有借助于校园景观做载体,才能得以充分的表达。例如北京大学的师生一谈起自己美丽的校园,就首先想起“一塔湖图”,未名湖岸边的博雅塔的身影映在湖中,每个到北京大学的人都向往看到这样一幅湖光塔影的图画。正是这种既有皇家园林的宏伟气度,又有江南山水秀丽特色的风景如画的校园环境,使北大师生可以同时感受到自然的风景和浓厚的人文气息。美丽的湖光塔影伴随着大师的背影,给了北大人充分的个人发展空间,在这里可以选择“格物致知”,也可以选择“修身齐家”,更可以选择“治国平天下”,而这正是北京大学的精神所在。

一、校园景观

校园是育人的环境,在校园中,大到一座纪念性建筑,小到一个标示牌,都应该能与周围的事物相匹配,共同营造出一个优美的校园景观,从而满足学生们生理及心理上的要求,培养学生具有健康的体魄、丰富的个性。

校园景观主要包括校园所处的自然环境、规划布局以及校园建筑、内外陈设、雕塑、绿化等。我们可以把校园景观分为校园自然景观和校园文化景观。校园自然景观是指校园内自然风光、地形地貌;校园文化景观是指为弘扬校园精神、校园文化、校园风气等在校园自然景观之上叠加人类活动而形成的景观。校园景观的独特之处就在于校园是专门的育人场所,育人的意向性要求景观本身包含丰富的教育意义与教育价值。校园景观由于与人类活动广泛接触,自然景观的人文化程度不断加深,因而在许多情况下使用“校园景观”一词,几乎都指的是校园文化景观概念。

校园景观是影响高校校园品质的重要因素。实践证明,学校的形象、品牌、荣誉和质量与校园景观环境紧密相关。

二、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是在学校办学过程中长期形成的一种文化成果和价值认同,包括学校精神、办学理念、道德价值观等。校园文化应包括校园物质文化、校园精神文化、校园制度文化和校园行为文化等多个方面。校园文化是学校所具有的特定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气氛,它包括校园建筑设计、校园景观、绿化美化这种物化形态的内容,也包括学校的传统、校风、学风、人际关系、集体舆论、心理氛围以及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和学校成员在共同活动交往中形成的非明文规定的行为准则。

高校校园文化是校园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活动文化的有机结合,是历史积淀与时代精神的有机结合,是校园整体面貌、水平、风格、特色及凝聚力、感召力和生命力的体现,是学校历久常新的动力和源泉。校园文化具有“培养什么人”和“怎样培养人”的精神特质。校园文化的最终目标是培养人才,学校的教育思想、办学方针、教学模式、治学态度以及相关制度都是由此出发的。如何有效地利用各种资源、培养更多更优秀的人才,成为高校校园文化区别于其他文化的显著标志。“实际上,一流的大学,特别是历史悠久的大学,无不有意无意地都在培育一种文化生活”。

因此,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深厚文化底蕴的综合反映,对人的成长具有深刻而持久的教育、影响作用。

三、校园景观与校园文化的共同功能

良好的校园景观和校园文化共同发挥着指导引领、熏陶塑造、凝聚整合、调适激励、传播辐射、继往开来等六个方面的功能和作用,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1.指导引领作用

校园古老的建筑、名人的雕像、道路、水体以及四季植物的变化都在无时无刻愉悦学生的身心,它们和校园文化一样,蕴含着教育目的,直接或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鉴赏力、感受力,影响着他们的心理和精神创造力。

2.熏陶塑造作用

校园景观和校园文化共同形成了一种学校师生员工长期生活于其中的、可知可感的、具体生动的微观社会环境,犹如“春雨润物细无声”一样感染、熏陶、启迪了大学生们,让他们滋润心田,涵养德性,锤炼精神,浇铸灵魂。 转贴于

3.凝聚整合作用

校园景观和其表达出的校园文化精神使师生产生一种凝聚力及向心力,对学校产生归属感和认同感,以学校的生存和发展为已任,将自我的发展与学校的发展联系在一起,将学校视为自己的家园。

4.调适激励作用

造型优美、布局和谐、绿树成荫的校园景观和高雅有趣、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一样,让广大师生在紧张的工作、学习之余可以消除放松身心,消除疲劳,保持高昂的情绪和奋进精神。

5.传播辐射作用

校园景观塑造着学校的形象,它深刻地反映出学校自身的特点及内涵。它和校园文化一起营建的环境和精神氛围,不仅对身处校园内的师生员工具有强烈的传播力,而且对社会也会产生辐射作用,影响并推动社会发展。

6.继往开来作用

校园景观的设置与解读使广大师生在认识自己与环境的过程中改变着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广大师生们已经不仅仅限于感受身边的人文景观,而且开始以自己的角度审视身边的环境,在探寻其中故事和历史之后对它们又有了新的认识,更加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奋发读书,报效国家和社会。

四、校园景观与校园文化两者之间的关联和联系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一种生机勃勃、稳定和谐、健康向上的环境氛围,本身就具有广泛的教育功能”。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一所好的学校连墙壁也能说话,校长教师的言行是教育,优美整洁的校园也是教育。”

大学是各种知识、文化、人才的融合之地。体现校园文化的大学校园景观担负起沉淀学校历史、传统、文化和引导正确的社会价值取向等重任。良好的校园景观和校园文化都应具有一种奋斗精神的感染力,营造一种高雅的、富有人情味的氛围,展现一所学校特有的精神状态。它们相互影响,相辅相成,互为需要,有着重要的关联和联系。[11]

1.校园文化是校园景观的灵魂

世界上许多著名高校的校园景观中都体现了一种人类的价值观、审美观或伦理道德观。作为特定文化背景的人群对文化的不同选择,景观设计师们借助景观造型、色彩、材料空间等来表达精神文化的含义,从而由不同校园文化选择会创造出不同的校园景观。

纵观世界院校著名景观,凡是有特色、被人称道的校园景观,一般都存在一种独特的“校园文化”。一个不能体现校园文化的景观是苍白的、缺乏说服力的,也不容易被人们记住。美国哈佛大学的校训是“与亚里士多德为友,以柏拉图为友,更要与真理为友”,但是来到哈佛大学绝对不能错过校园里最著名的雕像,这个雕像因为把哈佛建校日期刻错、雕像本身非约翰哈佛本人,以及非创校者等三项错误,而被哈佛的学生称为“三大谎言雕像”。对于许多一心向往哈佛学风的年轻学子来说,这个雕像恰因反映了哈佛精神而成为哈佛的象征。因此,校园文化是校园景观的灵魂。

2.校园景观是校园文化的物质载体

第8篇:精神文化丰富的体现范文

【关键词】仫佬族文化;动画剧本;应用;民间艺术

中图分类号:J95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03-0207-01

一、方面

仫佬族信仰道教,崇拜的“神”、“仙”很多,随着多种信仰而来的是频繁的敬拜活动。在广西,仫佬族依饭节是罗城仫佬山乡人民最为独特、隆重而又富于神秘色彩和鲜明个性的传统节日,其法式包含安坛、请延、点牲、唱牛歌、祭大庙等,过程相对复杂,宗教意味浓重,并且涉及36神,是剧本创作题材的绝佳来源。

如何将这些丰富的资源运用于动画创作中,《千与千寻的神隐》为我们提供了启示。《千与千寻》故事发生的地点“油汤屋”,它起源于寺院为了救济众生和传教而设立的浴场,有清洗污秽、净化身心的作用。而这个“大浴场”在影片中成为故事发生的主要地点,影片中出现的众神也是日本所谓“自然神信仰”的体现,这一点与我国仫佬族人民所崇拜的“神”“仙”如出一辙。

二、文学艺术方面

中国动画从创始之初就与民间艺术紧密相联,动画作品中的民族特色成为我国动画的一大亮点。例如我国第一部长篇动画《铁扇公主》就是取材自文学作品《西游记》;中国学派探索民族风格之路的作品《骄傲的将军》也是采用将京剧脸谱、动作以及民乐与动画艺术完美融合的方式进行展现。在民族色彩这一方面,仫佬族作为我国55个少数民族之一,也有着自己的独特之处。

仫佬族世代流行着许多内容丰富多彩且语言通俗易懂的诗歌、神话、谚语、戏剧等,其中山歌和民间戏剧是保存和传播仫佬族文学的重要途径。山歌通常触景生情,具有很强的随机性,最能够直观反映仫佬族人民的生活状态;戏剧则属于需要提前排练的文艺节目,能够集中体现仫佬族的艺术风格和审美特点。类似于《骄傲的将军》将京剧用于动画,仫佬族人民喜爱的“彩调戏”同样可以运用于动画创作并且为动画增添民族色彩。

三、传统民俗方面

仫佬族的民俗文化体现在节庆、习俗、婚俗、食俗以及丧葬风俗方面,其中以食俗最具特色。以丰富的饮食文化为资源,进行动画剧本创作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

以食俗为题材的动画片《中华小当家》《料理鼠王》《美食的俘虏》《梦色糕点师》《日式面包王》等,就从独特的视角处理饮食方面的素材,将美食作为动画片的表现对象,再添加历史背景、角色性格特征等,使得剧情更加丰满、更具吸引力。其中,《中华小当家》以13岁的天才厨师的成长之路为情节线,介绍了中国的美食和各种烹调方法,完美地将各个情节冲突与各类美食融合到了一起,取得了非常不错的结果,为我们提供了诸多借鉴。

四、神话传说方面

丰富的神话故事素材为动画剧本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空间,而神话故事中呈现出来的民族精神更是能够展现中国性格,进而引发观众的共鸣。我国将神话故事改编为动画片的先例有很多,也塑造了不少经典的动画角色,例如《大闹天宫》里不畏权贵、勇于拼搏的孙悟空,《哪吒闹海》中调皮捣蛋却又忠义孝顺的哪吒;《宝莲灯》里孝感动天的沉香等,这些动画作品无一不展现着民族精神。

仫佬族的民间传说对于动画剧本创作也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如《垦王山》《凤凰山》《三堆造罐》等。这些神话传说生动地刻画出朴实勤劳、百折不挠、富有斗争精神的民族形象,能够极大地丰富动画的创作素材。这些民间故事的深入挖掘主题思想,取其精华,适当进行剧本改编,根据时代特点和受众基础,设置更容易吸引观众的戏剧冲突。

五、总结

仫佬族民间艺术包含着丰富的文化资源,这些文化资源经过长时间的演变,已形成仫佬族独特的风格,具有极高辨识度。将仫佬族民间艺术运用于动画剧本创作,需要把握剧本创作素材的民族性,另一方面也要考虑时代背景和受众基础,使得仫佬族民间艺术与动画艺术有机结合。

参考文献:

[1]王骞.仫佬族[M].乌鲁木齐:新疆美术摄影出版社,2010.

[2]过伟.仫佬族民俗风情[M].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2012.

[3]刘晓东.广西壮族民间艺术在现代动画创作中的应用研究[J].传承,2009(8).

[4]叶峻榛.四川民间艺术在现代动画创作中的应用研究[J].艺术科技,2014(3).

[5]王桥.中国神话故事对动画创作的影响和意义[J].美术大观,2010(10).

作者简介:

第9篇:精神文化丰富的体现范文

关键词:古琴;琴学;美学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2.08.013

文章编号:1672-0407(2012)08-040-07

收稿日期:2012-06-20

说到古琴,包括大多数中国人在内的人对它基本没有认识,略有音乐知识的人也时而会将它与古筝相混淆。这也难怪,这一世界上最古老的艺术,尽管延续发展几千年,但它更多的是作为一种文人修身的艺术,而非公众性的娱乐表演艺术而存在,其根本目的也在于悦己之心而非悦人耳目。所以在今天来说,名列联合国科教文组织的“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性文化遗产”,不知是它的幸运还是不幸,幸运是因为它毕竟受到了重视保护,不至于消亡;不幸的却是,这种保护是否真是让这种古老艺术延续发展下去的最好方式,如果不从其人文精神的传承和知识分子内在修养的角度入手,能否真正把古琴艺术的精神实质保存下来?或许是仅仅保存了一种艺术形式而已。无论如何,正因为它是一种典型的一息尚存的文人艺术,在现今的中国艺术与美学中都是非常值得研究的。

一、与华夏精神并存的琴道

古琴,中国(同时也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具文化内涵、最有哲人味道的艺术之一。千百年来,古琴艺术在中国艺术与文化的历史长河中,所具有的内涵远远大于一门简单的艺术种类,它凝聚着中华民族文化精神的内核,体现了中国知识分子修身立业的德行。古琴琴器,简洁却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古琴琴制,包含着中国文化“天人合一”的思想精髓;古琴琴道,与中国古老高深的“天道”相互契合;古琴琴德,蕴含着士大夫对人生哲理持之以恒的追求精神;古琴琴曲,生动丰富的故事内涵与艺术表现韵味,是体现中国古典美学艺术意境的最佳方式;古琴琴歌,古朴悠扬,记载传颂着中国历史上美丽动人的典故;古琴琴谱,精炼而传神,是世界上流传至今最古老的音乐曲谱;古琴琴学,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古琴琴境,回味无穷,臻于妙境。本文将从这些方面探讨古琴艺术的美学价值。

1.琴道与天道

宋代朱长文《琴史》中通过师文习琴的过程,给予古琴艺术道与器、道与技之关系一个很好的概括:“夫心者道也,琴者器也。本乎道则可以用于器,通乎心故可以应于琴。……故君子之学于琴者,宜工心以审法,审法以察音。及其妙也,则音法可忘,而道器具感,其殆庶几矣。”可见在中国古人那里,习琴、操缦从根本上讲是心得以通“道”的一个途径,如果“道”不通,纵然如师文先前“非弦之不能钩,非章之不能成”,也仍然不能领会其真谛,达到其至高境界,正如师文自己所言“文所存者不在弦,所志者不在声,内不得于心,外不应于器,故不敢发手而动弦”。此处之“道”,并非仅仅指琴道,对于君子而言,同时也是其终身所力求体认的“天道”。

古琴虽然只是一种乐器,但从历史上看,从它的诞生到整个发展过程中,自始至终凝聚着先贤圣哲的人文精神。按《琴史》的说法,尧舜禹汤、西周诸王均通琴道,以其为“法之一”,“当大章之作”,而且他们均有琴曲传世,尧之《神人畅》,舜之《思亲操》,禹之《襄陵操》,汤之《训畋操》,太王之《歧山操》,文王之《拘幽操》,武王之《克商操》,成王之《神凤操》,周公之《越裳操》等,其中大多一直流传至今。孔子等先哲更是终日不离琴瑟,喜怒哀乐、成败荣辱均可寄情于琴歌琴曲之中。琴既是先贤圣哲宣道治世的方式,更是他们抒怀传情的媒介。缘何如此?原来在琴道中,无论上古时代的天人合一,还是后世所崇尚的“和”的精神都有最好的体现。中国最早的诗歌集《诗经》说明了这点。《小雅·常棣》中有“兄弟既具,和乐且孺。妻子好合,如鼓瑟琴。”《小雅·鹿鸣》也有“我有嘉宾,鼓瑟鼓琴。鼓瑟鼓琴,和乐且湛。”可见,和谐美妙的琴瑟之声,体现了也有助于亲人友人之间的“和”。明代徐青山在《溪山琴况》二十四“琴况”中,将“和”列为首位,其意也在于强调琴之道与德所在。其中说:“稽古至圣,心通造化,德协神人,理一身之性情,以理天下人之性情,于是制之为琴。其所首重者,和也。和之始,先以正调品弦,循徽叶声。辨之在指,审之在听,此所谓以和感,以和应也。和也者,其众音之■会,而优柔平中之橐■乎?”可见,古琴从琴制,到调弦、指法、音声,都是以“和”为关键,而“和”正是中国古典精神的最好体现。王善《治心斋琴学练要》说:“《易》曰‘保合太和’,《诗》曰‘神听和平’,琴之所首重者,和也,然必弦与指合,指与音合,音与意合,而和乃得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其要只在慎独。”可见,通过琴达到“和”的境界也并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