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里约大冒险影评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当3月3日晚上《冰雪奇缘》获得第86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动画长片奖以及最佳原创歌曲奖时,尽管国内很多影评人都已是预料之中,但应该都没有料到《冰雪奇缘》引进到中国后配音版能如此之火。其由姚贝娜演唱的中文版主题曲《随它吧》第一时间就获得迪士尼高管赞赏,称“姚贝娜欲罢不能的情绪被演绎得恰当好处,充满感情与力量”。影评人碟中谍在微博上对这部影片的中文版大赞,“《冰雪奇缘》无愧是一部‘视’‘听’俱佳的动画佳作。两天两刷仍不过瘾!”
“上译厂的配音非常良心,我看完都情不自禁回来搜配音和歌曲的中文人员。”“配得非常不错,声音质感,节奏的把握,与人物混合得非常好。让人没有‘出戏’的感觉。歌唱得也很好。”
对于如今译制片的市场反响,能够让挑剔的影评人与不留情面的观众开口夸赞,实为难得。
对于一部动画片来讲,其配音演员是否能够赋予这个角色及整个故事一定的深度是影片能否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而“亦配音亦表演”则是做好配音工作的重要议题。作为一部译制片,当它出现在中国观众面前时,中文配音演员也就不可避免要与人物情绪一致。不同于有些译制片的变种现象,《冰雪奇缘》配音版之所以备受好评,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其无论是声音本身的音色,还是声音内含的表情,甚至是其中文版歌曲,都与原版影片故事和人物特征完全融合。
翻看《冰雪奇缘》中文版配音的工作人员表,以张安琪(片中安娜配音)、周帅(片中艾莎配音)、赵乾景(片中克斯托夫配音)为主的新生代配音演员,和曾为《七年之痒》中玛丽莲・梦露和《ET外星人》中的德鲁・巴里摩尔配音的实力派詹佳,甚至程晓桦、戴学庐等老一辈著名配音演员都位列其中……《冰雪奇缘》的中文配音阵容难得的专业、强大。也许正是这份名单,成为这部影片中文版配音获得赞誉的保证。
除了《冰雪奇缘》,当《神偷奶爸2》中的小黄人操着一口流利的普通话集体卖萌时,当《里约大冒险》里的蓝色鹦鹉用中文说着“我喜欢你,虽然你说的都是废话”时,相信坐在大银幕前的观众们集体都会被逗乐。
译制片的必然与偶然?
在北上广等一些大城市,如果你是一名想看原版引进大片的观众,当你走进电影院发现恰巧原声版票刚刚售罄,你是否会选择时间相近的配音版?看似简单的问题,背后却蕴含着很大的学问。究竟在放映一线,一部引进片的原声版与配音版在市场上反响如何?
在谈到原声版和配音版的排映比例时,“动画片”是如今诸多院线经理首当其冲提到的名词。的确,说到今年上半年比较有代表性的配音版引进片,除了上面讲到的《冰雪奇缘》,《神偷奶爸2》、《考拉大冒险》、《里约大冒险》等几部大片都是动画片。对此,星美影城世界城店院线经理表示,如果是家长带着孩子观看电影,大多数家长会给孩子选择配音版。“孩子也能明白这部动画片笑点在哪儿,这部动画片主要讲的是什么。他也不可能单凭画面就特别了解。”
同时,位于国贸三期百丽宫影城的院线经理也认同这个看法。“以《里约大冒险》为例,我们排片是中英文交叉排映。中文和英文的上座率其实差不多。尤其是早场,配音版会多一些,那时是很多小朋友观影比较多的时间段,因为小学、初中的英语水平还在学习阶段,家长带着来看电影更愿意看配音的。”
在北京,这种“配音版现象”只适用于动画片。随着近年来观影观众群素质的整体提高,外语似乎已不再是观看一部引进影片的最大障碍。以国贸百丽宫影城为例,由于观影人群多是20岁到40岁左右的白领甚至高级白领,他们大多拥有高学历,英语水平不在话下。因此他们愿意看音效、对话都“原汁原味”的原声版。而在年轻新新人类聚集的星美影城世界城店,即使是儿童观影,英文版也相较中文版更加受欢迎,“原声版‘够真实’”。
“像《蜘蛛侠》或者《美国队长》,男孩儿都特别喜欢看,配音版很多人都听不明白,连贯性不是特别强。毕竟原声版和中文翻译还是有一定差距,你就会觉得故事的概括情况和内容都不是那么接近,或者说,不太明白中文的笑点在哪儿。”星美影城世界城店院线经理说。
在星美世界城店,刚刚下档的《美国队长2》英文原版和配音版排片比例达到7:3,也就是说,英文原声版影片隔一个小时就会有一场。而《超凡蜘蛛侠2》则完全没有中文版。因为“这边大多数人对这种热门3D美国影片都已接受英文版,即使听不懂英文,也可以看字幕。”
相似的情况在国贸附近的电影院也是如此。
《里约大冒险2》上映初期时,排片比率一般都是“两场原声版,一场配音版”。但是放映一段时间后,则会全部改为原声版。
根据院线经理的问卷调查可以感受到,如今像北京等一线城市的大多数观众更愿意选择原声版影片。在该院线经理看来,“现在配音其实已经很专业,包括情绪等很接近原版状态。只不过从现在的市场观众发展来看,更多人愿意看原版”。
而针对如今开始有译制配音相当不错的版本,像《冰雪奇缘》这样的电影,“很多观众也是听到朋友的推荐与口口相传,会来选择看这样的版本”。这取决于的确在一部引进片上下了功夫与精力来配音的影片。“但就现在的情况来看,数目还是少数。”
当然有一些特殊情况除外,“有的人,像深度影迷,可能就是奔着原声版来的,他们愿意再多等一小时”。星美影城世界城店院线经理介绍到。
译制片在二三线城市是春天
正如上文所说,在像北京这样的一线城市,引进片字幕版的占有率是70%。但在一些二三线城市,情况却并非如此。配音版在这些城市的需求量达到50%以上。对此,本刊记者专访上海译制片厂著名配音导演、配音演员狄菲菲。
狄菲菲,上海译制片厂配音导演。从1987年起,她导演配音了《E・T外星人》、《达・芬奇密码》、《玩具总动员2》、《盗梦空间》、《冰川时代》系列、《疯狂原始人》、《功夫熊猫》系列、《哈利・波特》系列等多部热门经典的影片。
Q:您本人在看引进片时,是喜欢看字幕版还是配音版?
A:我看字幕版多一点儿。因为工作需要,我们的工作性质就是看字幕版,有时也看原版。但遇到一些好的配音版,像上译出品的动画片,台词密度很大的影片。或者北京、长影的同行做的一些译制片我也会看。
Q:您是否了解国外一部引进片的配音流程是怎样的?
A:像德国这方面做的就很好,还是有很完善的。我们译制一部影片,从翻译,到剧本制作,到演员配音,到导演……上译厂有很多老艺术家,还有中年、年轻人,在传统的基础上都力求创新。每一步片子不同在哪里,导演的一些想法,包括录音合成的一些新想法。上译厂的这套流程目前来讲非常严谨、科学。
Q:都知道一个电影导演如何拍电影。一个配音导演,如何来导演配音能介绍一下吗?
A:比如要吃透剧本,对剧本把关考虑配音演员的角色安排是否恰当等。其实导演也是演员出身,在译制、导演时要加上自己的表演、演绎,理解,包括自己的审美,可能跟翻译之间也有一些偏差,所以要处理台词,包括语速处理。我一直在说,译制片不是纯艺术的东西,它有很多技术含量。
Q:就你了解如今中国电影市场是否越来越重视译制片的配音问题?
A:应该是,从全国票房来看,目前字幕版和配音版的需求是各占一半。像有些动画片,小朋友听不懂英文,也看不懂字,他一定得看配音版。还有一些老人也是这种情况。当然我们不止是为老人和孩子服务,我们有很大一批忠实的观众。
Q:可否具体说说?
A:就我了解到的情况,像北京、上海、深圳、广州这四座城市90%甚至100%是字幕版,少有配音版。但纵观全国来看,在一些中小城市,包括城市之外的乡村,他们对译制片的需求很明显的。既然有那么多人需要,我们通过艺术手段和处理能够让他们了解到国外的文化、历史。
Q:你觉得一部译制片好的配音应该是什么样的?
A:一个好的配音,一定不偏离影片本身太远。我们做译制片的原则就是要向影片靠近。我们中国语言很美,我们怎样尽所能用各种艺术手段忠实于原片,怎么能用母语更好的欣赏外国电影,能够让观众觉得看的时候不分心,这是我们要做的。
Q:比如您配过的片子呢?
A:像《盗梦空间》这部片子,我们当时译制的时候很费心,我跟我们的翻译,研究一层层的梦境,到底怎么个说法。比如到最后那一层,网上之前都是音译,我们通过研究觉得最合适的翻译就是“潜意识边缘”,但这么多字,英语就一个单词limbo,口型又对不上,所以我们只能减少这一句的其他口型,来给这两个口型让位置,费了很多周折修改。英译中,中文可以用很多个词,但用哪个词最准确,最符合当时的情景、语境、心境,这是要仔细琢磨的。
Q:配音的难度问题是什么?
A:对于我们来讲,可能就是工期的问题。一部片子如果要的急,我们就得加班加点。一般一部片子配音需要3~4天的时间,但如果着急,就得早中晚三班倒,不停连轴转。如果时间充裕演员们的状态就会更好。
Q:配音行业的前景如何?
A:其实经常有人说译制片不行了。但实际上我们的录音棚比原来多很多。原来一个录音棚,现在3、4个录音棚都不够。每个棚都是满满的。现在这个市场需求更大了,译制片、动画片、国产片、有声读物,市场越来越繁荣,包括对这方面的人才,有更多工作要做。
[关键词]动画电影;后现代;叙事手法;狂欢化
基金项目: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立项课题“青年手机亚文化的建构及其影响研究”(项目编号:11YJC840064);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江苏省新媒体生态中的青年亚文化研究”(项目编号:2012SJB840012)。
随着全球经济发展与消费文化的盛行,当今世界电影产业发展得如火如荼,动画电影作为一个独立的片种也是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不少精品甚至能够力压真人电影,雄踞票房榜榜首,得到全球影评人及普通观众的好评,并逐步进入传媒学者的研究视野。在其辉煌发展的过程中,动画电影的发展经历了从早期传统工业向后工业时代的巨变,无论是人物造型、叙事结构和技术手段都日新月异,并鲜明地呈现出后现代语境下狂欢化的叙事转向。
一、狂欢化:集体梦幻的创造
展望现今全球影坛,不少动画电影都表现出了狂欢化的艺术魅力,“狂欢化”理论是俄国文艺理论家巴赫金提出来的,他在其著作《拉伯雷研究》中对狂欢化作了细致分析,他认为中世纪的人们过着两种生活:一种刻板严谨,严格遵守规章制度和宗教清规;另一种则是恣意妄为、自由自在的狂欢节式的生活。“狂欢具有宇宙的性质,这是整个世界的一种特殊状态,是人人参与的世界再生与更新。”[1]
这一思想精髓在不少动画电影中可见一斑。英国木偶动画电影《僵尸新娘》虽然题材看似阴森诡异,事实上却借助笑噱和狂欢场景轻松化解了恐怖的氛围。电影展现出一幅绚丽多姿、五光十色的鬼界画面,在这里音乐永不停歇,啤酒从不间断,俨然是一个欢笑永无休止的极乐世界。而人间却愁云惨淡,罪恶滔天,由此顺理成章地促成男主人公做出这样的抉择——和僵尸新娘结婚,哪怕丧失自己的生命。《快乐的大脚Ⅱ》中也有不少类似狂欢节似的场景,帝企鹅族群每日都以载歌载舞来赞颂生活,遭遇灾难时,他们同样也以歌舞来鼓舞士气,笑语欢歌飘荡在南极这片寒冷的土地上空。很多动画电影正是描绘了一个与现实制度相区隔的平行世界,这些生活场景由于摆脱了特权、等级、禁忌,从而成为一种真实存在的生活方式,没有等级、权威、神圣或必然,动画电影中的人物可以毫不拘束地随意交往。动画电影的这种狂欢性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它的否定气质,在电脑特技呈现的虚拟平台上,动画电影上演了一幕幕的狂欢节,毫无理性逻辑可言,也不能用真实的科学技术来衡量。动画电影本质上是一种虚幻电影类型,正如本雅明所言:“电影与其说是对梦幻世界的表现,不如说是对集体梦幻的创造。”[2]
同样,这种狂欢化叙事也表现在对真人电影的戏仿上,在《虫虫特攻队》《玩具总动员》《怪物公司》等影片的结尾,出现了真人电影才有的“拍摄花絮”,即玩具们和动物们在拍摄过程中的NG镜头。动画人物滑稽的动作和搞怪的表情成功赢取了观众们的笑容,同时也表达了动画力争与真人电影分庭抗礼的愿望。动画电影中更有对经典真人电影的戏仿,比如《超人总动员》中超人遭受控告的一幕,全球各大报纸头版头条竞相报道,政客们络绎不绝地上台控诉,这些场景均采用黑白影像,完全是奥逊·威尔斯《公民凯恩》的翻版。动画电影中的狂欢化作为一种民间文化,使人摆脱一切等级、约束、禁令,采取非官方的、非教会的角度与立场,人们趋向亲密,以逻辑颠倒来向现实权威挑战和否定,以粗鄙表现自由。
除了对于真人电影的戏仿,更有对于传统经典电影的恶搞与颠覆。在这方面以丑陋怪物为善良主角的《怪物史莱克》真可谓是一马当先。它的娱乐性及其标榜的“对以往经典的颠覆”息息相关。该片的制片人杰弗里·卡赞伯格这样说道:“它打破了传统意义上的动画模式,是常规童话的搞笑版。它嘲讽了所有的经典童话,彻底颠覆了一切伴随我们成长的传统童话故事,丑化了许多最受人喜爱的童话人物。”[3]无独有偶,2012年第84届奥斯卡奖最佳动画长片《兰戈》中,也是大量复制了美国早期西部片的场景。兰戈在峡谷中遭遇骑着蝙蝠的鼹鼠空袭时,背景音乐奏响了瓦格纳的女武神,明显是在向《现代启示录》致敬,画面则神似《星球大战》中卢克攻打死星的场景。
二、“超真实”的狂欢化
电影发展史和科技发展史可谓是息息相关,早期动画电影制作以全手工绘画为基础,其后,电脑二维技术极大提高了动画绘制的效率,到了20世纪90年代,迪斯尼出品的《玩具总动员》实现了无纸动画片的突破,全三维电脑动画的出现彻底改变了传统动画片的制作模式。
现今电影镜头日益追求生动性和真实感,动画电影的狂欢化叙事也迫切需要更为真实地展现。许多动画电影凭借电脑科技革新与变迁,营造出精美细腻、变幻莫测的画面氛围与叙事结构。在《亚瑟和他的迷你王国》一片中,主人公身体缩小变成迷你人进入神奇的迷你世界,被形态各异的花草植物包围,并和昆虫们狂欢畅谈,这些景象似乎就呈现在观众的触及范围内。英美公司联合制作的《亚瑟·圣诞》一片中展现出圣诞狂欢的场景。圣诞老人是如何在一夜间给遍布全球的小孩子送礼物的?原来是圣诞老人驾驶着巨大飞碟,在全世界瞬间转移,数以亿计的小精灵趁着夜色用绳子从天而降,将圣诞礼物精确地送到每个小朋友家中。必须指出的是,这种真实是动画电影营造出来的真实,是一个完全脱离了客观世界的虚幻存在。虚拟的动画世界是凭借高科技手段制造出来的,是通过电脑技术模拟出来的,进而产生了一种普遍的“超真实”(hyperreality)效果。“超真实”由法国后现代主义学家博德里亚提出,是后现代文化理论的一个核心概念,指由许多无源无本的幻象组构成的新的社会现实。[4]
在《丁丁历险记》中,随着丁丁侦探探险历程的展开,电影银幕前的观众们屏气凝神,在荒漠中举步维艰,在大海上畅快航行,或是在大街小巷中自在穿梭,沉浸在逼真现实的奇幻世界中。电影画面中鲜艳的色调,逼真的质感、流畅的动效,来源于发达的电脑特技。现代动画电影将电脑技术、艺术、美术和创意融于一体,使得电影剧作人员的狂欢化叙事手法得以充分的延展,不必受到现实环境的制约,从而创造出犹如梦幻般的电影画面,带给观众强烈的视觉冲击和更为深刻的心理感受。可以说,正是电脑技术给电影观众带来的非凡的观影感受,没有电脑技术创新就没有那种身临其境的观影体验,观众就不能切身体会《亚瑟》中迷你王国的那种神秘瑰奇,不能感受《驯龙高手》中身骑飞龙翱翔的速度,不能领会《老雷斯的故事》中硅胶树森林的色彩,不能感知《里约大冒险》中里约城市的热辣与喧嚣。而这一切的感受都隶属于动画电影的狂欢化叙事结构,是确保故事逼真、情感真切的关键。
.在许多动画电影中,真实与非真实的区别已经日渐模糊,甚至从某种程度而言非真实超过了真实,比真实显现得还要真实。动画电影中的真实并不是自然的自在之物,而是现代电子符码模拟出来的幻境,自然意义上的真实消逝了,人们以前对真实的那种体验以及真实的基础也都消失了,但与此同时却又能获取比真实更进一步的超真实感受。.
三、“拼贴”式的广场化语言
动画电影中的语言有不少是大杂烩式的广场化语言。巴赫金认为由于受到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民间诙谐文化的浸染,使得拉伯雷笔下的小说自始至终贯穿着粗鄙戏谑的广场腔调,创造出轻松欢快、无所束缚和坦白直率的言语。动画电影中的“广场语言”在遵循狂欢化的原则下,通过插科打诨、打情骂俏、粗俗肮脏式语言而创造出了一种混杂式语言来满足。
在《功夫熊猫》《兰戈》《怪物史莱克》等动画电影文本中充斥着大量的广场化语言,尽情地彰显并宣扬着语言的狂欢化效果。《怪物史莱克》中的驴子就是这样一个典型表征,由黑人演员威尔·史密斯担纲配音的驴子其饶舌贫嘴的形象已然深入人心,他嘴巴时刻不停,令其同伴非常不爽。但在主人公遇难之时,都有其在一旁周旋化解危机。在生命危急关头,他甜言蜜语平静应付,最终获得了超越种族的爱情。这样的角色设定在动画电影中屡见不鲜,譬如还有《冰川时代》系列中的水獭希德,《马达加斯加》系列中的企鹅们。动画电影正是通过一种调侃方式,让剧中人物在语言游戏中自得其乐,也使得电影观众能够从文本阅读中获得极大的愉悦。通过解构程式化、刻板性的语言,传达出后现代式话语的幽默、诙谐色彩,以营造狂欢化的语言氛围。梦工厂出品的《功夫熊猫Ⅰ、Ⅱ》可以说是广场化语言的一个集合地,剧中主人公阿宝的台词,将各种雅俗共赏的俚语、俗语、谚语、广告语,南腔北调式的方言话语,妙趣横生的中英文混合语,夺人眼球的数量词语还有引领潮流的新潮词语加以拼贴,把后现代式的狂欢和幽默进行了一番别开生面地演绎。以黏土动画著称英国阿德曼公司推出的《神奇海盗团》一片中,更是假借主人公之口,以尖酸刻薄的语言,讽刺了象征大英帝国“日不落时代”的维多利亚女王,以及大科学家达尔文。不少动画电影正是通过这种方式对于政治权贵进行了深刻的讽喻。正如杰姆逊所言:“现代派的语言是非常高级的语言,只有通过自我塑造才能驾驭。而后现代主义在把这种语言杂乱化和庸俗化。”[5]动画电影秉承了这一语言模式,彰显了后现代主义绚丽多彩的审美意蕴,能让电影观众无拘无束地观看,喜笑颜开地欢笑,放下现实的沉重心理负担,达成了普通观众在日常生活中无法企及的愿望。
在前工业时代,人类还对启蒙理性持有幻想,追逐自由平等。但随着科技和制度的权威化与物化,后工业社会这个以信息为基础科技为先导的智能机械技术的社会到来了,传统权威中心失去了约束能力,人类逐渐陷入冷漠世俗的陷阱难以自拔。动画电影通过表现狂欢化的场景、语言、动作等,恰好是对现代社会技术化导致的精神错乱的人类无意识的治疗性宣泄。
四、结语
综观当代动画电影的后现代主义叙事转向呈现出狂欢化的鲜明特性,传统的动画电影叙事手法正逐渐被后现代主义美学颠覆,在表层内容和形式方法上的革新正是后现代性美学反抗制度化与反抗权力化的本质使然,由于其对叙事原旨的追求走向了体制化的相反结果,从而实现对现存文化规范和价值的批判和否定,形成当代动画电影叙事手法中的内在联系和基础。
[参考文献]
[1] [前苏联]巴赫金.巴赫金文论选[M].佟景韩,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6:102.
[2] [德]瓦尔特·本雅明.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M].王才勇,译.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2002.
[3] 马华.影视动画影片分析[M].北京:海洋出版社,2008:198.
[4] Jean Baudrillard.Paul Foss, Paul Patton and Philip Beitchman[M].Simulations, trans.New York:Semiotext(e),1983: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