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初中数学教学措施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由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整体教育规模不断扩大,教学也有了一些改革并有了一定的成就。但就目前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来看,数学教育的现状尚不能适应其需要,并且与当前发展要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作为一位初中数学教学老师,应适应时代的需要,对当前初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深度剖析,并制定出改革的新措施,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在初中阶段就具备一定的能力,为其将来进一步深造打下坚实基础。
一、初中数学教学改革的依据
根据心理学和教育学显示,由于初中生正处在青春期,其生理和心理都处在半成熟阶段,特别是其思维也处在具体到抽象过渡的关键时期,青少年在这个时期可塑性比较大,并且对知识的渴望比较强烈,因此该阶段是教育的黄金阶段。而在该阶段,青少年的自制能力差、注意力不容易集中、持久力不足等弱点。但作为教师就应该按其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不断重视非智力因素所起的作用,如,采取提兴趣、引导得法等措施,就可以得到预期的效果。
二、初中数学教学改革的新措施
2.1 把握新措施教学的大方向。新措施教学没有任何先例可循,在一定意义上讲它就是一种教育改革。正如刚建国时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就是摸着石头过河,对于教学改革也不例外。首先作为初中数学教师,就应该完全理解数学课程标,然后结合自身教学具体情况来对初中数学教学方面做出一些改进,通过循序渐进,不断地总结与改进,这样就能把握新措施教学的大方向。
对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来说,它要求学生在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以及态度等方面集中表现在素质教育和人才培养目标上。初中数学教学改革的新措施,最终目的是要完成引导学生思维以及发现问题能力,然后激发学生主动通过学习,达到解决问题的意识。也可以具体通过以下措施:(1)有机会也可以让学生多参与实践活动,从而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2)在授课过程中,要因材施教,能够及时发现学生在某些方便的不足,并能发挥其特长;(3)要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互结合起来。
2.2 改革课堂教学结构。我国课堂教学一直以来都存在一些问题,例如,诸多学校的课堂教学都存在一个非常严重问题,即只注重教师与学生之间填鸭式教学,却常常忽视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学习,这也导致了学生自己思考时间和相互交流思考的时间大大降低。这种情况具体表现为:老师的话就是圣旨,对学生的要求过于严格;课堂气氛紧张、沉闷,缺乏活力;并且形成了学生获得知识的多少在于教师所教多少的模式。这些表现严重违背了我们所要求以教为主导,以学为主体的基本原则。长此以往,就会造成学生在学习上依赖性增强,从而使其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最终将导致学生厌学现象的发生。如果要想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就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教师在课堂上给学生灌输知识的同时,应该给学生多留出一些自主学习和讨论的时间,使他们能有时间进行独立思考、相互讨论,乃至发表各自的意见。
(2)可以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地位,从而不断指引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的过程。对于数学教学的本质来说,就是把数学思维活动进行展开,而作为学生在数学课堂上学生的主要的思维活动就是通过动脑、动手、动口参与数学。教师的主导作用,为传道授业解惑也,最主要的目的是让学生不仅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主体能动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和发展,从而不断提高数学教学效果。
2.3 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基本的学习方法。想要是学生能够学习不断地进步,就需要有基本的学习方法作为指导。作为老师可以根据教学的各个环节,来给学生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学习方法。
(1)可以根据每个教学环节的基本特点,来制定出具体的措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还要根据数学学科和学习阶段的具体特点,来对学生进行具体学习方法的指导工作,使其自身养成良好的思维方式。
还要让学生亲自动手、动脑,只有这样才能使他们透彻掌握知识,从而形成能力。除了让他们亲自体验之外,还要对知识进行深化处理,帮助学生克服思维定势,不断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强化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
2.4 大力发扬民主精神,转换师生角色。只有师生之间彻底实现了民主,才能使学生对学习很有热情。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学生与教师的角色、地位以及关系发生了改变,于是学生就很愿意主动去解决问题,为了解决问题就会主动地去学习,这时的教师也不再是一个威严的传授者,而是作为学生教育过程的组织者以及平等的参与者。而对于学生来说,他们是在一个比较开放的学习环境中进行学习,教师当然也就失去了权威的地位,和学生变成了平等关系。这样学生如果遇到很棘手的问题,就可以很愿意地去请教老师,从而使学生更愿意去解决问题。
三、经验总结
总而言之,初中数学教学改革需要有新措施,而新措施最重要的就是能使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再加上引导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以及转换师生之间的角色,就能使学生不仅学习数学知识,而且还使他们的能力得到锻炼,为将来更好成为社会有用人才做准备。同时,我们还可以把初中数学教学的一系列改革新措施进一步拓宽,将其应用到更多的教学中去,使这些教学改革的新措施得到更广泛的应用,使受益的学生更多。
参考文献
[1]靳玉乐.探究教学的学习与辅导[M]
[2]王华.课程改革对初中数学课程与教学的影响[J]
【关键词】 初中数学 激励 学习效率 兴趣
管理学上有个激励机制,其实也可以将其归于心理学范畴,它是一种从心理上对人的管理和调节,激励机制一旦形成,对人本身既有助长作用又有制弱(客服缺点)作用,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懂得通过激励,调动学生的学习激情和主动性(助长),降低学生的懒惰性和消极心理(制弱),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下面我们来具体的谈谈教学中的激励措施。
一、激励要因人而异
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这是给我们的提示,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也要注意到这个实际,具体到这里,就是我们说的因人而异,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实际情况,做出不同的激励。在初中的数学教学中,我们就要因人而异的对学生做出发展计划,制定合理的奋斗目标。
这里就体现出因人而异的必要性了,如果没有差异的定下相同放入目标,如果这个目标过于简单,学习好的学生就会没有奋斗的动力了,骄傲自满或者失去进取心;如果过高,接受能力相对较弱,理解力差的学生就会觉得压力太大,目标太遥远,就会出现厌学的心理,最后甚至会破罐子破摔,失去了激励的意义。
二、激励要抓住时机
其实,激励不是单指语言上的激励,还有各方面的间接性激励。在学习新知识的时候,教师让学生产生发现问题的自豪感,这是抓住学生的心理时机进行激励,尤其是成绩比较优异的学生,他们几乎时时刻刻都受到外界的夸奖,这种口头激励对他们来讲没有什么具体性的意义了,反倒是这种非语言的行动激励对他们激励性更强,因此,在教学中,要抓住授课时的时机,无形中给这些学生以激励。
对于学习成绩偏中下的学生,自然是口头的激励能够鼓励他们,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所以,在讲课或者做题以及考试的时候,都要对他们的小进步或者小发现给出激励,鼓舞他们坚持努力下去。激励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通过不断的强化,成为他们心理的一个指明灯,引领者他们不断前进,走向成功。
三、激励要把握原则
1、激励要因人而异。这个问题我们在前面已经具体的做出阐述了,就是说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实际情况,做出不同的激励,教师在进行激励的过程中一定要认真的思考这个原则,并根据具体情况做出策略分析。
2、激励要做到奖惩适度。奖励和惩罚不适度都会影响激励效果,对于那些数学成绩进步很快或者考试考不错的学生,可以奖励,那些以前不认真学习现在上课认真听课了的学生也可以进行相应的鼓励。对于那些上数学课注意力不集中、开小差、睡觉、不交数学作业等表现的同学,可以惩罚。但这个奖励和惩罚要有一定的度,奖励过多或者过重会使学生产生骄傲自满的情绪,奖励过轻则起不到它的效果,甚至会让学生产生不被重视得不到老师关注的感觉。惩罚过重也不行,不仅不会激励他们改正,反而会自尊心受伤害,会消极。所以,一定要适度。
3、激励要做到公平合理。学生尤其是处于身心快速成长时期的中学生,内心都非常的敏感,他们很容易受到教师或者别人的行为影响情况,尤其是这个阶段的学生都会有对比的心理,会拿自己跟别人比较,如果有不公平的处理待遇,学生都会强烈的感受到,甚至会夸大它的事实,在自己心里压抑着,严重影响他的学习效率和学习情绪,并且影响激励效果。
4、激励要注重时效性。激励要及时地进行,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励学生。学生在取得进步或者发现某些创造性的问题时,教师要及时的给出正面激励,在第一时间就给出评价,这样能够大大的调动学生积极性,如果等到学生热情过了再激励,就起不到高效的作用了。
四、激励措施
1、情感激励。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尽量增加与学生的情感交流,通过情感作用,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的方法。表现在教学中,需要教师对学生多多关心,给与信任和尊重,多多了解他们的内心想法,并及时解决他们的心理问题,提高学生学习的极积性。
2、评价激励。教师不要吝惜对学生的夸赞,经常对学生表现出对他的欣赏和看重,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长处和闪光点,并及时适当的给出评价。
3、竞争激励。学生的竞争意识很强,有一股不服输的精神,这种竞争意识能够加强学生的求胜意识,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关键词:数学教学;创新思维;好奇心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过程不能单纯依赖于模仿与记忆,教师应该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观察、推理与交流的学习过程,从而使学生自身形成对数学知识的认识,并且形成一个知识体系,从而对知识进行理解并且制订有效的学习策略,做数学学习的主人。
一、教师要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观念
教师要将“填鸭式”的传统教学模式改变,营造适合学生学习的氛围,在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上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并且引导学生用心去思考这些问题,让学生感受知识的魅力,使学生乐于享受新知识所带来的乐趣。在课堂教学中要把学生放到主体地位,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而不是一个灌输者,并且要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到数学的学习中,通过情境设计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激发学生内心对探索数学奥秘的渴望。
二、保护学生的好奇心
好奇心是人与生俱来带有的天性。只有拥有一颗好奇的心,才能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才能促使学生不断创新。因为好奇心的存在,学生时时刻刻都会有想要创新的欲望,有一种想要揭开万事万物神秘面纱的冲动,这种欲望在成长中的孩子身上就是一种光辉,照耀着孩子探索知识的道路,这也是孩子非常可贵的一种品质。但是随着孩子年龄的逐渐增长,好奇心随之慢慢减弱,而只有一个始终用好奇的眼光去看待世界的人才能成为一个创造型人才,而每一个想要成才的人也必须保持这份纯真的好奇的童心。例如,教学“勾股定理”一课时,我是这样做的:“请同学们任意画一个直角三角形,只要你报出两条直角边的长度,老师就能算出斜边的长度。”一试,果真如此。当出现这种神奇的情景时,大大激发学生内心的求知欲,非常渴望想要知道这种计算方法是怎样得来的。这样的学习方案设计利用了学生好奇心的特点,来引发他们渴望学习的心。再通过自己的计算来找出其中所蕴含的规律,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教学是为了让学生学习更多知识,能够举一反三,把所学习的知识运用到各方面。不把完成教学任务作为教学重心,而是教导学生如何利用自己的思维来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出一个有创新思维的学生。
三、运用多种方式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奠定基础
1.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观察是信息输入的通道,是思维探索的大门。观察之前,教师首先要给学生提出具体的目标和任务。其次,要指导学生有顺序地观察,并对观察结果进行分析总结,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这方面在几何课上运用较多。
2.在数学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发散思维是指从同一个原材料探求不同答案的过程,在教学中可以培养学生根据一个条件得出不同答案的能力,加强一题多解的练习等等,都可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四、分清学生错误行为是有意的,还是思维的结晶
教师要主动改进自己教学中的不足,充分利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实现传统与多媒体的有机融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创造条件。成长阶段中的学生是一个思想不成熟的个体,对于知识的渴求也同样是不成熟的。因此,在求知过程中难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这都是可以允许的。教师对于学生的这些行为不能急着给予否定评价,首先要分析学生出现这种错误的原因,然后从根本上去纠正,让他们试着去改正并且承认自身错误。例如,教师讲课时有学生插嘴的现象,这种现象可以归类为学生不守纪律,但也可以说学生是在思考教师所讲的内容,这要从他们在插嘴时所说出来的内容是什么来判断。培养具有创新思维的人才是每位教师应尽的责任,作为数学教师义不容辞,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作为教师既要教育学生勇于创新,又要防止学生把创新当时髦,既要着手解决现在的问题,又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有可能出现的新问题。总之,教学实践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多方位的,只有师生共同配合,营造和谐的创造氛围,才能最大限度地为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提供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一、营造轻松的课堂环境
课堂教学是教师教学基本功的展示,在初中数学的传授中更是如此,因此教师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将知识传授给学生,如何能让学生全部理解并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成为初中数学教师的一大难题。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在初中数学的课堂上,教师应该营造出一种相对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例如,在传授人教版数学“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时,需要让学生们正确区分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两组,使用两组比拼的方法对生活中的物品进行分类。这样将生活实际与课堂的知识相结合,在比赛的过程中点燃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对该知识点的记忆力更加的深刻。同时,还加强了学生和教师间的交流,学生更为主动地进行学习,从根本上营造了一种轻松的学习氛围。
二、优化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初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课前备课尤为重要。上课之前认真做好备课,对于要讲的知识点进行全面的梳理,在教学的过程中涵盖尽量多的知识点,强调易出错的知识点。与此同时,还要多加训练学生的解题能力和实践能力,让学生高效掌握课堂上的知识点,从而提高教学的质量。如今,单一的由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教学正在逐渐被淘汰,要想实现教学模式的创新,就要改变单一的课堂结构,将其变为多元化的课堂。我们可以使用角色互换的方式,让学生登上讲台进行知识的传授,通过这种方法是来强化学生的预习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通过在课堂上设置问题,一可以检验学生对新知识的接纳吸收程度,二可以让学生对新知识产生探索的欲望。例如,在人教版七年级数学“平行线”这一章节中,要求教师教师传授给学生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关系,在确定两天直线是平行关系之后,了解平行的定义以及平行公理。教师可以通过火车道、双杠、电梯扶手等常见的生活物品来对两条直线在同一平面内的关系进行研究,学生也可以使用筷子来对同一平面内的两条直线关系问题进行探究。在得出平行的结论后,教师引导学生利用手中的格尺和三角尺对平行公理的探究,最后在课上对新传授的知识进行随机提问。充分利用课堂的45分钟,不但减轻了学生的负担,还能在学生保持激情的同时传授知识,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合作完成的,在教师与学生进行合作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学生的课堂要求,要尊重学生原有的知识储备和实际做题经验,这对于学生的个性发展是极为重要的。作为教师,无论是课上课下,都要勤与学生进行沟通,做到真正了解每一个学生的特点以及知识的掌握情况,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三、做好课后作业批改和讲评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衔接
一、初高中教学衔接中存在的问题
(一)初高中的某些知识有些脱节
初中阶段的数学学习是一个重难点,这一阶段的学习主要是为高中的数学学习打下基础。初中数学不同于小学数学,它的知识点更难理解。初中数学也不同于高中数学,它没有那么多的知识体系,对解题的能力要求也不高。但是,初中阶段又是一个承上启下的阶段,这一阶段既要衔接好小学的知识,同时也要为高中的数学学习打下基础。但现在存在的问题是,初高中在某些知识上存在脱节现象。例如,在学习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时,初中教材一般都是用较为复杂的求解公式,但是高中阶段在解一元二次方程时最常用的是十字相乘法,这种方法比较简便,在做题的时候可以节省时间,但是这种解题方法在初中阶段很少涉及。所以,在之后的高中数学学习中,学生对此接受起来就会比较困难。
(二)初中知识比高中知识更具体
初中阶段的学习是高中阶段学习的基础,所以在这个阶段,掌握方法是关键。许多学生在刚开始进入高中时,都会出现不适应的情况,因为初中教材和高中教材的内容不相同,难度也不同。在初中阶段,学生基本上都是在学基础的知识,容易理解,而且题的难度也不大,对于学生来说没有较大的困难。但是,高中是冲刺的阶段,高中阶段的数学学习难度更大,要求更高。要想在高中阶段学好数学,单靠做大量的习题是不够的。这一阶段对学生的理解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刚开始的时候,学生刚开始接触函数,对于函数的理解不够,而且函数计算也很繁杂,给学生做题带来了很大的困难。所以,要想在高中阶段保持很好的学习势头,就要在初中为高中的学习做好准备。但是由于教材的原因,显然学生做好这一点是有困难的。
(三)初高中的授课方法不同
初中阶段数学知识比较少,而且也比较好理解,教学时间也很充足。所以,教学进度很慢,一般都是学一点练一点。教师有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做练习,巩固学过的知识。这样的学习方式并不适合高中阶段,因为高中阶段知识多而难,学生理解起来有困难。同时,高中数学的教学时间很紧张,教学进度比较快。这时,学生没有充足的时间去做大量的练习题,也没有充足的时间去理解。这种教学方法上的不同,也导致了初高中的教学衔接有难度。初高中阶段的教师教学方式是不同的,初中阶段的教师采用传授知识和讲解题目的方式开展数学教学活动,教师是主动的一方,教师带领学生学习。但是高中阶段学生成了教学的主体,教师不再亲自指导学生学习,而是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只起到一个辅导的作用。所以,教师在初中阶段就应该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让学生可以提前适应高中的数学学习。
二、做好初高中的教学衔接
(一)让学生提前适应高中的教学模式
为了让学生可以更好地适应高中的数学学习,教师在初中阶段就要加强这一方面的训练。所以,在初中数学教学的初级阶段,教师要做好学生的适应工作。教师要在讲解初中知识之余,也适当地向学生提一些高中的知识,最好是与初中的知识相关的数学知识。一开始,学生不可避免地会出现理解上的困难,学生可能不太理解一些高中的知识。所以在这个时期,教师要注重和学生的交流,要及时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针对每个学生的困难进行相应的指导,让他们慢慢适应高中数学的教学模式。但是每个学生的基础不同,所以教师要根据课堂上的情况和学生的理解能力进行高中知识的拓展,做好知识的衔接,让学生明确目标。同时在课堂上,教师也要创造轻松自在的教学氛围,认真备课,找出初高中相似的知识,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同时也要将课本知识和实际相联系,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无处不在以及重要性,必要时可以利用多媒体等教学资源,让课本知识更加形象化,这样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
(二)为学生创造一个类似高中教学环境的氛围
教师为了让初中阶段的学生提前适应高中的学习氛围,教学情境的设立是很重要的。教师可以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创造出高中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高压下进行学习。为了做好这个教学工作,在课堂上,教师应先创造一个类似高中课堂的情境,让学生在类似高中的教学情境中学习数学知识,同时也要针对学过的知识让学生进行练习,可以布置一些有难度的练习,让学生自己去解决。这种教学模式能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的探究能力得到发展。在课堂的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需要,制定不同的练习。不同程度的学生进度不同,所以教师不能制定同样的标准。学生一般都有不服输的精神,为了满足学生的成就感,教师就要给他们制造难题,让他们自己去解决。教师可以在教学活动中利用这一点,将学生分成大致水平的小组进行数学学习,给不同的小组制定不同的练习,让他们相互之间可以讨论。当然,现在初中阶段的学生都有好奇心,他们对于高中的知识都会好奇,会主动去探究。为了让学生对于高中知识提前有一个了解,教师就可以通过这种方式做好初高中知识的衔接。这种学习方式,既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走出课本,自己去拓展自身的数学知识面,去学习高中的知识,有可能的话还可以用高中的知识去解决初中的问题,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对高中的知识有一定的了解,而且也能提高学生自己做题的速度。
在初中阶段的数学学习过程中,知识的衔接是一个重点。初中阶段的学生不仅要学好这个阶段的知识,也要对高中阶段的数学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同时还要培养自己的自主学习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做好初高中知识的衔接。
参考文献: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教习情境
新课标的实施向广大初中数学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习过程中要充分地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此基础上,灵活多样地开展课堂教学。
一、提供讨论研究的机会
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学习理论知识,并在将来生活学习中加以运用,而高效的学习不可缺少的一步便是人与人间相互交流、相互探讨的共同学习,为各个学生独特的个性观点提供了发展空间。教师要尽可能多的给学生提供互动机会,让大家各抒己见,互相学习他人长处。如作者曾在“圆的面积”教学中开了2个课时的研讨课,大家都获益匪浅。
例如以下课堂讨论实录:[师]问题如下,写出下列各式:(1)X的4倍与2的和;(2)X与2的差的一半;(3)Y的3倍;(4)a与3的和的两倍;(5)3与2的和是5(边说边放出幻灯片)。并让同学们归纳这5句话的特点,看有无相似处,可以将相同的分为一类,按照班级划分的小组进行讨论。例如有的小组会把“3+2=5”分作一类,因为他没有含未知数字母;有的同学将他分为一类则是认为他是一个等式;也有的小组将“3+2=5”与“2(a+3)”当做一类,由于其都未含未知数x。[师](老师有在3X+2后面补上一个“=5”}鼓励大家找出这个式子与前几个式子的异同点,各个小组开始讨论交流最后得出方程概念。看似平常的方程引入,教师通过在课堂上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自发的发现规律,加深学生的理解,符合教学以学生为本的思想。
所以,教师要提前备好课,精心设计好讨论题,给同学们设下递进问题,结合教师指导,让同学们自己发现规律。如此教学使得学生在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及犯错并纠正的过程中加深对理论的认知,并且也断了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提高教学效率。
二、情境融入教学,让学生亲近数学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了教学要贴切实际的观点,将数学理论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学习实践相结合,假设各种情景,并对生活中出现的各类现象与理论数学知识相联系介绍,加深学生对理论公式原理的理解,发现数学的应用价值。情景设计必须具备全面性和互动性,例如,我曾在“圆的面积”知识点讲述时进行了情景设计,激发同学们的思考热情,大家互动讨论,通过各个疑问解答思考,加深他们对知识点的思考记忆。
1、以“趣味”入境,引入新课
以有趣的小故事引入所讲课题。例如老师举例:“小明家养了一只调皮的小狗,小明妈妈把它拴在阳台的凳脚上,气的小狗胡乱窜动,吓得一旁鱼缸中的小乌龟躲了起来(一边讲述小话题,一边播放幻灯片)”,问题是:“依据图片内容,判断小乌龟有无危险”?然后同学们就会各抒己见,表达自己不同的观点,进而提出:如果学习了“圆的面积”后就可以解决此问题。通过像这样提出小问题来引出教师要讲授的知识点,引起学生求知欲望
2、以“操作”入境,建立概念
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后,深入讲解理论知识,并根据所学知识理论,提供实践机会,比如让学生参加各类数学实验,进行数据调查等,只有经历实际操作,才能深刻理解并掌握所学知识,以便记忆以后提取。例如对“圆的面积公式”知识点的实践教学,可以让每位同学做一个圆纸片,并把它剪成以前学过的长方形,让他们在制作拼剪的过程中,深刻理解到把圆分的等分越多,拼成的图形就愈与长方形接近,进而加深对圆面积公式的理解。实践给学生创造了真实的环境,并建立了联系,加深对理论的掌握。
3、以“直观”入境,突破难点
数学教学过程中,有时许多抽象的知识点不能很好的被学生理解,这就需要教师利用各种直观的教学手段和形象的实际运用,帮助同学们解析理论公式和定理的应用。在“圆的面积”教学中,可以将学生们的实验成果展示给大家看,相互交流,加深直观理解。
三、活用教学方法,重视选用适合学生的学习方法
选用正确合理的教学方法,并对原有的教学方法合理改进补充。这要求教育的目标主要是指导学生往正确的方向发展,主要服务学生有效学习,灵活的教学方法设计必须能够有效的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依据教学内容的多样性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手法和练习方法。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不可枯燥的一味讲解,而忽略了不同板块知识的差异,将所有的内容用同一种风格方式教育学生,引起学生们的抵触;尽量做到因内容而变化,多联系实际,将理论知识以通俗易懂,形象的方式表达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要善于总结,保持良好的部分,并丰富改进不足之处,可以征询学生们的意见看哪中教学方法使学生们更易接受,尽可能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另一方面,要与同行相互交流,取长补短,针对参差不齐的学生因材施教,寻找适合学生的独特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和课堂讲授效率。
四、精讲多练,进行有效的课堂练习
教师讲授完毕以后,有效的检测学生知识接受程度的方法便是进行随堂练习。以前的教学体制中,经常存在这种情况,学生在老师讲解的过程中感觉接收良好,讲课互动氛围也比较融洽,这似乎可以说是成功的教学,但课后所布置的家庭作业却错误率很高,虽然教学过程进行的有条不紊,但教学结果却不尽人意,这说明我们忽略了某些重要的东西。这归咎于学生在老师讲授之后没有自行独立的思考,并对当时所学知识进行练习巩固,教师也没有深入了解到学生不懂的地方进一步讲授,所以出现后来低质量的家庭作业。如何解决这类在实际教学中常见的问题,提高教学的实效性?“数学高效课堂”主题关于分层教学的构想为我们高效的讲授联系提供了指导。
五、结束语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初中数学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作用。让学生尽可能地参加到课堂教学中来,这样不仅能够让学生有效地建构数学知识,还可以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张玉敏.论开放性教学走进数学课堂[J].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一、创新教学思维,以学生为主体
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初中数学教学采用“满堂灌”的方式,教师在课堂上一直说个不停,而学生则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下,这种教学方式虽然与数学课程相契合,能使学生保持稳定的数学成绩,但是无法使学生的自主能力得到发展。因此,教师应该改变传统单一、枯燥的教学模式,剔除旧的教学思想。新课标要求初中数学教学中重视学生学习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实施创新性策略,提升数学课堂教学质量。
例如:在学习“二元一次方程”时,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基本概念和内容,而是要通过例题让学生理解知识内容,让学生自己去发现例题中的二元一次方程式,然后再由教师引导课堂教学内容,让学生间自由讨论,指导学生通过自己主动学习去获得知识,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的印象。新?n标对初中数学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创新教学思维,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让学生自己去获取知识,使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二、转变教师角色,营造和谐气氛
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所扮演的角色形象都比较威严,让学生心生畏惧,因此,教师应该转变这种角色。现代教学过程中,师生间的地位应该是平等的,师生间相互理解、相互尊重,这样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中接受知识,完成学习任务。
例如,在学习“二次函数”时,学生对于教师讲解的内容“二次函数的图象是一条对称轴与y轴平行或重合的抛物线”不是很理解,于是就向教师提出了心中的疑问,教师对此又耐心为学生讲解了一遍,解除了学生心中的疑惑。师生间的良好互动,为学生创造了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数学知识。这说明,师生间建立和谐平等的关系,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使学生轻松、愉悦地接受知识,对知识的理解也就自然深刻了许多,从而提高了数学教学质量。
三、利用多媒体,改变教学方式
新课程标准规定,教学应当对现代化信息技术资源充分利
用,现代科学技术领域有形形的教育产品,如课件、软件、多媒体等等,初中数学比较抽象、枯燥,很多学生对数学不感兴趣,很容易影响教学质量,而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改变这一状况。
例如:在学习“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视频,让学生观看直线移动,与圆相离、相切、相交的各种动态,学生可以一目了然地看到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半径与直径的数量关系,让学生在观察的同时,推出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利用多媒体教学使抽象的概念更加形象、具体,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教学质量也随之提高了。
四、分层次教学,共同进步
实施分层次教学模式,就是为了满足学生在学习方面的需
要,充分关注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关爱每一位学生,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实施不同层次的教学,使每位学生都在教育环境中得到进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基础、中等和优质三个层次,通过分析全面了解学生,知道他们的差别,然后教师根据之前的分析进行分层教学的设计。
【关键词】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现状 措施
课堂,是教学活动开展的主要场所. 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直接决定了课堂教学目标能否顺利实现.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许多教师的教学思想比较传统,使用了过于单一的教学模式,没有在课程改革过程中,通过教学理念与教学方式的更新,快速提高课题教学效率,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的整体成效. 初中阶段的数学教学,对于学生数学基础的夯实以及能力的提升都十分关键. 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效率,是数学教育的发展重点.
一、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现状
首先,部分初中数学教师的教学思想落后. 教师的教学思想,可谓是教学设计的支撑. 教师具有先进的教学思想,才能以提高教学效率为目标,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设计. 但是,许多初中数学教师没有跟上教学改革的步伐,仍然重视学生的学习成果,将学生最终的考试成绩,作为评价自身教学成效与学生学习效果的唯一指标. 这些教师往往会选择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开展教学活动,无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主动性,更很少在课堂中进行师生互动,影响了数学知识的高效传授,不利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其次,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不高. 与小学数学教学内容相比,初中数学教学内容难度明显有所提升,一些学生便产生畏难情绪,缺乏学习自信心,认为自己学不会这些相对复杂的数学知识. 另外,教师死板的教学方法,让课堂氛围过于沉闷,影响了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除此之外,部分学生没有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认为一切学习就是为了应付考试,是为了满足家长与教师对自己提出的要求,导致课堂学习积极性不足.
二、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提升方法
要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就需要教师丰富教学方法,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开展教学,促进学生数学能力的快速提高.
(一)利用现代教育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让多媒体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地位逐渐提高. 多媒体,是科学技术发展过程中的必然产物,也是让课堂教学活动更加生动与形象的法宝. 多媒体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应用,能够让抽象的数学概念变得更加形象,易于理解. 加上多媒体可以利用声音、动画、图片与视频等多种形式呈现信息,极大地提高了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视觉与听觉冲击效果,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具体教学内容以及初中学生兴趣爱好,找到学生兴奋点,利用多媒体的优势去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比如在讲解《轴对称》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一些轴对称图形,让学生在观察形象的轴对称图形之后,对轴对称的概念进行总结. 在多媒体的引导下,让学生探索数学概念,远比让学生直接理解课本上的数学概念要简单得多. 丰富多彩的课件内容,有利于初中学生数学学习积极性的提高,从而促进教学效率的提升.
(二)利用实践活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正所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初中数学教学的最终目的在于:让学生利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实践问题. 在初中数学课堂中,教师组织学生利用数学知识开展一些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自己的动手操作中理解数学知识,会让数学课堂乐趣有所提升. 教师要从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出发,组织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会数学知识的价值,提高数学学习主动性.
比如在学习《平移》和《旋转》的时候,教师只给学生一种图形,让学生通过一种图形的平移、旋转去绘制一幅他们认为具有美感的图画. 这样的活动具有挑战性,能够激发初中学生的斗志,促进学生深入到数学学习中,全面理解数学知识.
(三)利用反思活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反思,对于课堂效率提高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教学中,笔者发现,一些问题可以很容易地在课堂中解决,但脱离了教师,面对同样的问题,学生很有可能找不到解题思路. 如此可见,学生对教师形成了过强的依赖性. 而引导学生进行日常总结与反思,有利于学生将更多的课堂内容内化为自己的数学知识,以此提升他们自主学习能力,如在讲解《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时候,经过课堂练习,教师要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失误与不足,积极总结,认识到自己学习问题. 让学生发表自己的反思成果,对于数学课堂效率的提高较为重要.
三、总 结
综上所述,关注课堂教学效率,通过教学方法的改革以及思想的更新提高初中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是让数学教学服务于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措施. 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丰富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活动,发挥初中学生的数学学习主动性,有利于高效课堂的构建. 只有教学效率得以保障,才能让学生的学习成果更加丰硕.
【参考文献】
[1]张春峰.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特点的变化[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2(12).
在数学教学中,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技术,能使学生学得开心,教师教得舒心,课堂效益和教学质量也随之提高。但是随着多媒体教学普及,许多问题随之出现,本文将对多媒体教学中出现的弊端进行分析。
问题一:拿来主义
根据数学的学科特点,数学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比其他学科麻烦一点,要进行图形和符号的制作,还有安排好数学知识中的逻辑化问题,更重要的是根据自己本版学生学习数学知道的特点去安排结构。所以数学多媒体课件的制作要经过仔细研究精心制作。
在我实习的过程中,数学课件的来源是从网上下载,老师找好资源下载好后,将它放到学校数学组的网络平台上,老师都可以从哪里下载使用,着就导致了整个年级都在使用同一个课件。
这种“拿来主义”,对初中数学教学有很大的影响,老师在这个过程中,逐步把备课这一关键环节给省去,而且也不符合因材施教。
矫正措施:
1.可以从网上下载课件,可是数学老师应根据自己的计划好好修改课件,使之更为完美,更好地被学生理解掌握。
2.要因地制宜选择制作课件的软件,一些难度较大、要求较高的课件,可用比较流行的、功能强大的flash等多媒体制作软件,再辅以其它工具制作完成。一般的课件可用powerpoint制作。
3.是在管理上要有严格的考核制度,可以硬性规定每册初中数学教材必须要运用多媒体教学的内容。
目前,真正具备条件的学校还不多,所以一定要充分利用现有条件,提高多媒体教学的使用面、使用率。
问题二:以电脑为中心
运用多媒体教学时,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有些教师想用多媒体教学,但又怕操作失误,就让计算机将课件设计成顺序式结构,上课时只需按一个键,课件便按顺序播放下去。教师则想方设法将学生的思路引到电脑的既定流程上来。这实质上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思想蜕变成了“以电脑为中心”的教学思想。
矫正措施:课堂教学过程是由教和学两方面构成的有机的、活动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各种不同的情况甚至是一些事前难以预料的情况适时调整教学方案。再说,教师恰当的、精要的讲解,有条理的、必要的板书,及时的操作示范等,是计算机所不能完全替代的。因此,那种流水线式的、一放到底的多媒体课件,是难以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的。教师在备课时要注意不能跟着软件跑,上课时不能围着屏幕转,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发挥好主导作用。另外,还要避免滥用课件,以免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问题三:盲目使用多媒体
数学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应用多媒体教学容易造成授课内容“罗列化”“离散化”。由于多媒体教学过程是由教师设计好程序模式,此时已提前假设学生具备某种数学基础,另外应用多媒体教学中教师通常缺乏与学生交流,这样易形成知识“罗列化”即一个紧接一个内容顾及不到学生接受与否,同时知识点之间的衔接会受到限制,教师不可随意改变方法方式、增补内容,这样会出现知识“离散化”。其次,应用多媒体教学容易形成教师与学生的沟通障碍,使数学教学仍为“填鸭式”教学。在数学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展开情感交流是课堂教学活动得以顺利展开的重要条件,由于数学本身比较抽象、枯燥,应用多媒体教学时教师与学生的注意力都集中在计算机上,教师与学生缺乏交流,学生出现疑问得不到解决,学生的注意力就会分散,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必然得不到发挥甚而被抑制,教学效果当然不会好。我们教学一贯注重“言传身教”,先进的教学手段不应完全取代传统教学,板书、语言描绘、手势比划、模型展示、实物演示、师生情感交流等传统做法仍然是十分有效的,只有教师和多媒体两方面的优势都发挥出来,才能达到一种完美的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