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化工企业能源管理体系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煤化工企业 成本控制 对策
煤化工企业的生产特点是大批量连续生产,工艺流程复杂,有较多的联产品和中间产品。产品由若干个有顺序的生产步骤连续加工完成。各个步骤既生产半成品也生产副产品。有些半成品是下一步骤继续加工的对象,还有些半成品为厂内几种产品共同耗用。由于这些生产特点的存在,导致企业的成本核算及时性较差,许多费用的交互分配比较复杂,成本控制粗放、被动。这些现状的存在,需要煤化工企业对于成本管理更加精细、全面。焦化厂属于煤化工行业,焦化厂的成本核算贯穿于煤、焦、化工艺的全过程。因此,科学、准确地核算产品成本将为企业提高竞争力提供强有力的支持。现作如下讨论:
一、煤化工企业成本控制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人员观念问题
目前,较多的企业及人员还将成本管理简单地视作相关生产部门、操作工作以及财务部的事情。而管理者也只关注和生产直接相关的成本。全面成本管理要求关注于和企业所有相关活动所发生的成本。在这种体系下。公司全员都会成为成本控制的主体。目前,较多的企业对这样的要求还是有差距的。
(二)核算体系问题
现有的成本管理体系是将车间作为成本核算的一个单位即作为成本中心来考核。成本中心是对成本或费用承担责任的中心。不对收人、利润、投资负责。在成本中心模式下各个车间只是关心自身的成本情况,因为对外服务并不作为考核那么车间在“本位主义”下,往往忽视了车间协同的关系,从而对外提供的产品和服务也会大大折扣。
(三)核算方法问题
焦炭与化工产品所耗用的主要原料都是洗精煤,且具有相同的生产工艺流程,而且在计算各自的生产成本时,无法划分成本核算对象。根据中国冶金财务会计分会焦化分会1998年1月下发的《炼焦化学工业企业成本核算规程》要求,无法划分成本核算对象的可以合并为一个成本核算对象,先归集联产品总成本,然后按焦炭、煤气和各关联产品系数换算为焦炭产量,最后分配计算出各品种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在焦化行业产品制造成本结构中,洗精煤占整个制造成本的90%以上,材料成本分摊是否准确、合理直接影响到各种产品的成本。
由于煤化工焦化行业在生产工艺方面的复杂性和在成本核算中的特殊性,这种方法其实也就是一种折衷处理的办法,如果要真正实现精细化管理,上升到完全成本控制角度,还是应该考虑尽量对全产品,全过程进行测算,制定适合自己企业的成本分配系数与模式。
二、煤化工企业加强全面成本控制的可行性分析
(一)煤化工行业属于资源密集型行业,存在全面成本控制的必要性
煤化工行业产品成本中,煤的成本占完全成本(总成本)80%以上,在物料管理上需对关键材料或添加剂加以严格控制;动力成本在总成本也中占有较大比重,准确地了解各级能耗对象(部门、设备)的能耗(水、电、汽等)数据,对加强能源管理,节约能源,提高成本核算的准确性,降低产品成本十分重要。
(二)煤化工行业属于新兴行业,同时依托于资源型行业。具有实施全面成本管理的现实条件
多个辅助生产车间提品和服务,需要采用合理方法分配相关费用:设备占固定资产中的比重高达80~90%以上;多道工序中都会产生副产品,核算需要准确的核算副产品成本。此外。该行业往往由大型煤田企业组建,具有雄厚的实力与资金投入优势,也比较注重系统化制度建设。因此,煤化工行业也具有全面成本管理实施的现实条件。
(三)目前该行业中已经实施的全面预算管理制度与成本核算制度,具有向全面成本控制过渡的有利条件
目前,较多的煤化工企业都制定了基于工厂、车间的成本控制体系。对于成本计划与控制也有了一些措施与对策。但是随着生产的逐步稳定,管理的重点也由安全稳定生产转为如何“降低成本。增加效率”。这时,原有的工厂级别成本体系已经无法满足这个阶段的需要。在成本管理体系不断深入应用过程中。公司更需要成本管理体系“升华”,通过利用成本的“挤水”效应来提升利润。这就引入了精细化管理与全面成本管理的思路。
三、煤化工企业全面加强成本控制的对策
(一)增强成本意识,树立全员参与成本管理的观念
以唐山中润公司为例,该公司属于开滦能源化工股份公司的子公司,因此,公司首先应从集团整体的角度考虑,按照集团《关于加强全面成本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和本公司《关于加强全面成本管理工作指导意见的落实方案》要求,进一步加大全面成本管理宣传培训力度,开展好“全面成本管理宣传月”活动,充分调动广大员工参与成本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成本管理理念深入人心,实现从“要我降成本”到“我要降成本”的转变,形成全员参与成本管理的局面。在全员重视的基础上,企业管理层要带头重视并贯彻成本管理工作,从人、财、物等方面给予全面成本管理以支持,对于生产、财务、运营等方面。提出具体、可操作性的实施指导意见。
(二)加强制度建设,完善成本管理基础工作
1 要积极吸收借鉴国内外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方法,运用到公司的生产实践中,不断完善企业成本控制流程和质量管理体系。在企业的实践工作中,企业还应考虑引人计算机信息介入企业成本管理,比如DCS(集散控制系统)、MES(制造执行系统)和ERP(企业资源计划),将会提高业务与财务的集成度。将成本信息通过统一的平台收集,改变以往的手工收集方式。信息系统应用后,来自一线的成本信息将更加准确。同时,成本的信息将具有可追溯性。
2 转变管理模式,由事后补救变为超前管理,将质量管理作为公司的重要工作,贯穿到每一个生产环节之中,降低返工成本与售后成本。如对于原材料选择低成本的采购渠道,较低的运输成本等。
3 公司应着力于建立成本管理长效机制,完善全面成本管理制度体系,把精细化管理思路融入到成本管理工作中,加强对管理机构与岗位的考核,把成本管理落到实处,使降低成本成为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持续动力。
(三)抓好生产管理,降低生产成本
1 加强指标管理,完善生产系统,提高产品质量。以完善指标体系建设为基础,强化指标考核管理。这个方面,可以结合制造流程进行标准指标的制订。如从原料煤合格率、焦炭热量值、煤气含苯、氨量。氧气、氨气纯度及产品合格率等方面建立标准。制定标准可以考虑借鉴同业一般情况、行业标准、国家标准结合本企业实际得到。通过组织开展与同行业的对标工作,查找成本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差距,
2 强化生产过程管理。有效降低生产成本。按照生产指标规范管理考核。生产过程中要进一步强化指标控制,粗苯耗洗油≤110kg/t,硫铵耗酸≤800kg/t,吨蒸汽耗标煤
3 做好原料与废料的综合利用工作。如做好中水回用、甲醇弛放气等回收利用工作。加快推进干熄焦项目早日实现并阿发电,减少公司网购电量。
(四)加强成本柱算,做好成本计划与控制工作
1 做好全过程的成本计划与控制明细管理。煤化工企业成本管理的核心是成本计划、控制。生产初期成本计划根据“设计值”来进行设定。生产稳定运行后,基于成本数据库按照“成本构成”估算成本计划。物料成本根据“配方”估算,相关费用根据全面预算的费用计划估算,间接人工按上月人工费用估算。化工原料从投料、生产都需要记录过程。需要通过生产记录取得投料数据,成本按批次计算,直接按生产批次计算材料成本;制造费用的分摊,按设备的实际生产使用时间分摊(根据生产记录)。
2 合理分解企业成本动因。成本动因是指导致成本发生的因素。通过准确的找出成本动因可以正确的分配各项间接费用。
3 正确核算煤化工企业联副产品。煤化工企业有大量的副产品产出,而且副产品对外销售并给企业带来很大的经济效益。所以,副产品的准确分离直接影响到企业的成本准确性。
关键词:国外 石油化工公司 环境行动
经过几十年的持续改进和不断完善,国外大型石油化工公司的环境管理水平已经达到较高水平,在环境政策和实践方面,各公司均非常重视生物多样性保护、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应对气候变化和温室气体减排、水资源有效利用以及防止化学品泄漏工作,致力于减少生产经营过程的生态足迹,为公司和周边社区创造稳定、健康的环境,且十分重视开展关于环境问题的公众交流。
1.皇家壳牌
壳牌石油公司在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拥有2000多个子公司,位列2012年世界500强第1位。壳牌秉承“要创建一个更可持续的能源未来,最好的办法就是立即行动”的理念,在以下方面采取了主要措施:
1.1积极开展可再生能源开发。壳牌公司1997年即承诺将可持续发展融入公司的商业原则中,重点发展车用先进生物燃料和氢燃料,设立了在未来20-30年使可再生能源成为公司的大业务板块的目标。
1.2重视生物多样性保护。公司2001年制定了行业内第一个生物多样性保护标准,把生态系统评估作为新、扩建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部分。在全世界40多个国家开展了生物多样性保护合作。
1.3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大力供应天然气,开展二氧化碳捕获与封存技术,发展生物燃料,提高能源效率,实施碳定价,减少生命周期排放,提高新项目适应性等多方面措施。
1.4加强化学品泄漏管理。壳牌公司制定了船舶质量保证标准,要求大型远洋油轮设置双层船壳;建立了石油泄漏应急机制,以降低石油泄漏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1.5使用先进的工艺技术和生产装备。公司通过不断改进技术,解决运营过程中造成的污染物排放,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在阿曼利用河床种植芦苇来净化采油污水,不仅节省了污水回注消耗的电能,净化后的污水还可用于农业灌溉。
1.6加强与相关方的合作。积极与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国际湿地组织、大自然保护协会等环境组织合作、沟通,帮助公司识别和管理环境挑战,发现改进的机会。
2.埃克森美孚
埃克森美孚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跨国石油公司之一,是世界第一大炼油商、油基础油生产商及成品油的主要生产商,位列2012年世界500强第2位。埃克森美孚注重自身环境责任,在多领域开展环境保护工作:
2.1注重运用环境管理体系。公司从1992 年开始运行运营完善性管理体系(Operation Integrity Management System,or OIMS),环境保护是OIMS的关键要素,被纳入公司业务的整个生命周期中。
2.2开展资源节约。监控企业用水数据,因地制宜地制定各子公司的水资源使用计划,检查各子公司的水消耗速率来确定是否采取了相应应对水资源短缺的措施;在油气开采方面,加强循环水和污水回用,合理使用采出水,采用耗水少的工艺过程等措施管理水资源。公司开展环境和能源节约计划(EESI,the Environmental and Energy Savings Initiative),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2.3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公司力争成为应对气候变化的行业先导者,2000年累计投资超过15亿美元,启动“全球能源管理系统”(GEME),将炼油和化工生产能效提高15%-20%;10年内共同投资2.25亿美元开展全球气候变化和能源项目(GCEP),与斯坦福大学、美国通用电气公司(GE)、斯伦贝谢公司、丰田等公司合作,开展了氢能、太阳能、二氧化碳捕集贮存和分离、生物质能、先进材料和催化剂等30个项目的研发;在世界30个地点建设了85套热电联产(CHP)设施。
2.4加大新能源开发。投资超过6亿美元与美国硅图公司(SGI)组建战略研发联盟,研发与海藻基生物燃料有关的产品技术。
2.5重视生物多样性保护。通过ESHIA程序协调生物多样性保护目标、生态系统功能和勘探开发活动之间的关系。加入了Business for Social Responsibility’s Ecosystem Services Tools and Markets (ESTM)工作组,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相关活动。
2.6严防泄漏事故。日常加强程序预防,使业务运行建立在层层检查保护的基础上,注意定期设备维护,进行必要的试验和训练;注重技术创新,重视泄漏控制设备的研发及改进,预防和控制双管齐下,力求把泄漏的可能性及危害降到最低。
3.英国石油公司
英国石油公司在百余个国家从事生产经营活动,2012年世界500强位列第4位。是能源界率先承认有必要采取行动防止气候变化的企业,认为公司有责任引领潮流,致力寻找并贯彻全球气候变化解决方案。
3.1重视OMS体系管理。BP公司OMS体系确立了在环境方面开展负责任运营所需的各项标准和流程,帮助世界各地的业务部门在整个运营生命周期中管理环境和社会影响。
3.2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在新项目投资评估和工程设计中计入碳排放成本;在运营中注重提高能源效率;减少放空燃烧和排放;开发高效率的燃料和油;支持技术和政策研究;在气候变化相关问题上与各国政府、非政府组织、行业组织、高校和其它公司进行接触、合作。
3.3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系统服务。在项目规划阶段早期,就对敏感或受保护区域、濒危物种以及生态系统服务可能受到的影响进行筛选和评估。公司开发了一系列新兴的生态系统服务工具,用以在当地和地区层面评估其影响和依赖性。
3.4大力开发新能源。BP公司在风能、生物能源、电气化和碳解决方案等领域进行投资,2011 年向替代能源业务投资了16 亿美元,与13所领先的研究型大学合作,开展持续性科学研究,推进“能源可持续性挑战”计划。
3.5深化水资源管理。在淡水提取和消费两方面寻求提高效率,同时在废水处理中应用新技术。
3.6加强泄漏管理。2010年墨西哥事件发生后,BP公司与相关州和联邦机构合作,监测和评估事故环境影响,并实施了恢复计划。承诺在10 年期间贡献5 亿美元支持独立研究,与行业和监管机构分享其从漏油应对行动汲取的经验教训。
4.雪佛龙
雪佛龙石油公司是美国第二大石油公司,2012年世界500强位列第8位。雪佛龙公司将“以安全和对环境负责任的方式开发能源”作为公司立足于世界的关键,尽可能减少生产经营过程中的生态足迹,注重现场管理。
4.1完善管理体系。2007年建立的ESHIA(Environmental, Social and Health Impact Assessment)是雪佛龙公司HSE管理体系的重要特色,用来预测和评价新项目潜在的环境影响,提出削减和控制危害的管理措施。ESHIA体系现已在全球900多个项目中得以应用。
4.2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公司提出应对气候变化的7项原则:全球参与、能源安全、最大化节约、灵活方法、广泛平等对待、可行技术、透明;采取的行动措施主要包括减少排放降低消耗、减少放空燃烧、碳封存、废热发电、投资研究开发和技术等方面。
4.3发展新兴能源。公司发展地热能、先进太阳能、生物燃料,开展聚光太阳能驱油可行性研究;建设太阳能光伏发电厂。
4.4保护生物多样性。公司在ESHIA体系中明确要求将生物多样性保护纳入工程项目的评估、决策和生产运营中。
4.5保护新鲜水资源。公司在加利福尼亚州最大的石油基地克恩县,与当地水务局合作为当地农民提供农业用水。加利福尼亚的Richmond炼厂实施了RARE(Richmond Advanced Recycled Expansion)水计划,生产一加仑(1加仑相当于3.8升)汽油,只需要一加仑水,节约新鲜水1.3万吨/天,2011年4月被当地重复用水协会授予“优秀循环水用户”的称号。
5.康菲
康菲石油公司是美国第三大石油公司,也是全球第四大炼油商,2012年世界500强位列第9位。公司承诺在任何方面都设立卓越的标准,向世界提供可信赖的能源,致力于保护地区乃至全球环境。
5.1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系统服务。公司将生物多样性保护整合到运营管理系统中,作为项目投资的一部分;在高生物多样性区域的项目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计划;与公共机构、社区团体等利益相关方合作,增加生物多样性保护容量和生态系统功能。
5.2开发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公司在可再生能源利用(尤其是可再生燃料)方面积极开发新技术,对新能源开发技术进行评价,提供可持续的解决方案。
5.3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具体行动在五个方面展开:将气候变化问题管理纳入公司发展战略、规划与行动中;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寻找新的商业发展机会;开展技术创新和碳交易;积极对外界提供适用的、可持续性的气候解决方案和公共政策。
5.4加强泄漏管理。公司每五年对设备进行审定和检测,确保设备管理标准得到落实。
5.5强化水资源管理。对有重大影响的项目开展水资源评价;开发和利用新技术,减少废水排放,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关键词:计量管理;企业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3-0-01
计量工作是企业的一项技术性基础管理工作,其工作延伸到企业生产经营中的各个环节,具有提高产品质量和管理效率的作用,然而现实社会中,存在对计量工作认识不足或有偏差的现象,给企业内部生产和外部经营带来了各种困难。对此本文着重研究计量工作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作用,让我们充分了解并认识计量管理,进而希望企业意识到健全、优化计量管理是企业改革发展的重要保障。
一、计量工作是安全生产和环境监测的保证
计量管理为企业安全生产、环境保护提供了技术保证。以某些化工企业为例,在生产过程中必须配备计量器具,如:压力表、真空表、氧气表、天平、温湿度计等以确保生产活动中可能发生的危害及后果,从而能及时、有效地防范与控制,保证生产的安全。同时,针对有害气体、粉尘、废液、放射性物质的排放问题,国家采用环保监测计量管理。企业必须把健康、安全和环境管理体系纳入企业管理体系中,并利用安全环保监测仪器,对生产过程进行了全方位的安全监控和环境监测,并核对国家和行业规定的排放标准。因此计量管理工作完善了企业生产工艺和保护环境的工作。
二、计量工作是提高产品质量的重要手段
质量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根本。优质的原材料、先进的工艺设备和科学的检测手段是现代工业的三大支柱。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没有准确的计量和可靠的数据就无法正常控制工艺过程,更不可能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影响产品质量优劣的因素很多,如技术标准、原材料、工艺。因此利用不同的测量手段对工艺控制、原材料、出厂产品等进行质量监控,可以及时、动态地反馈产品质量情况,各个环节都有计量测试,层层把关、严格控制。用客观标准判断产品质量是否满足规定指标,保证整个过程中工艺的控制,正如美国质量管理大师威廉·戴明所说:“产品质量是生产出来的,不是检验出来的。”
此外,要提高产品质量,就必须不断地推广采用新技术、新工艺,也要求全体员工参与做好产品质量,通过检定人员及其培训加强对企业计量管理工作进行技术指导,切实提高企业产品质量的实际水平。
三、计量工作能减少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计量工作是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必要保证。通过计量工作,对企业的收入支出进行准确计量,如对公司各部门、车间、班组进行独立的经济核算,对产品的数量、质量,生产过程中所需的原材料成本、燃料成本即平均每件产品成本总额及其组成进行深入分析,进而在此基础上,为物料进、出厂环节配备准确的计量器具,避免因物料不足或过剩带来不必要的经济损失,达到“零库存”的标准,进而减少生产成本。以A公司2009—2012年物料采购信息为例(见下表)。
从上述表中得知A公司在物料采购方面中,甘草是采购的主要项目,也是主要财政支出,甘草采购主要根据生产量来确定,但公司近年来业务相对平稳,由于物料采购到投入到生产线需要一段时间,为保证生产不被中断,物料必须连续供应,且有一定的储备,而根据近4年来物料采购情况、经济环境及仓库剩余情况分析,2013年公司甘草采购可定为2600kg,麻黄955kg,桂枝750kg,西洋参30kg,这样通过对物料采购的计量管理,可以大致知道下一年的物料采购量,避免药材在储备过久而失去功效,或应储备过多造成资源的浪费等现象。
计量工作不仅体现在生产环节的减低成本,还表现在经营过程中的“节能”。具体表现在在能源管理中通过对水、电、煤、油等计量器具的准确计量降低经营成本。对各部门进行水、电及公共产品的计量管理,培养企业员工节能意识,为节能考核提供依据,进而创造经济效益。
四、计量工作为企业管理提供科学的依据
企业计量主要反映生产和管理两个层面。计量的最终目的是为企业生产经营提供各类计量数据。这些数据包括了生产工艺过程参数的检测与控制、安全监控与环境监测、能源和原材料的消耗及贸易结算等。而这些计量数据能为企业管理者实施科学的决策和管理提供有力的依据,生产部门能根据这些数据优化生产工艺,或通过对能源、原材料消耗的数据分析,进而有效地节省成本。对于企业的股东而言,通过计量检测数据的收集、传递、加工分析和判断,及采取相应对策的过程能充分了解企业的实际状况,进而尽早地发现并解决问题。
五、计量是推动技术进步,高效低耗的动力
企业通过计量工作,能及时发现企业存在的问题。计量工作与企业生产、企业产品质量有着紧密的关系。通过各种定量参数的计量检测体现产品的优劣、技术的先进性,使科技水平有一个量化的评价指标,进而促进落后的生产工艺与生产技术的淘汰,推动企业在追求利益、谋求发展的同时,不断进行设备改造、工艺改革、产品的创新等等,所以从某个层次来讲,企业计量工作是推动技术发展、社会进步的动力,促使其走向高效低耗的资源节约型发展道路。
综上所述,计量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中最具量化的管理,能充分挖掘企业生产潜力,创造更大的效益,是企业的经营发展、生产管理中的必要管理环节。随着社会竞争的日趋激烈、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计量工作将不断被企业所关注及应用,企业计量管理方面的研究也会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王吉力.对计量确认体系的管理与运行的几点体会[J].计量技术,2002(5).
一、美国
从“去工业化”到“再工业化”,美国正借“第三次工业革命”初露端倪的契机试图引领全球产业分工新的布局,重塑美国新的竞争优势。
(一)国家战略
近年来美国經济陷入低谷,美国开始实施“再工业化”战略。为刺激經济增长,解决就业问题,联邦政府对当前实体經济发展趋势进行了细致研究,制订了一系列发展计划。
(二)主要领域的发展现状
新能源。主要体现在太阳能发电产业、风电产业、清洁燃料和高效发动机行业等。美国的新能源产业已进入相对大规模的应用阶段,相关生产企业致力于降低太阳能发电和风力发电设备的生产成本,并积极研究和掌握关键核心技术。伴随智能电网(SmartGrid)的设计和建造,太阳能发电厂和风力发电厂正在加紧布局和建设。
新能源汽车。美国汽车制造商倾向于加强传统能源汽车的节能技术,混合动力汽车和纯电动汽车销量增长较慢。2012年3月,美国混合动力汽车和纯电动汽车总销量为5.2万辆。美国汽车制造商已在传统汽车节能技术上取得一定进展,提高了燃油經济性,减轻了材料重量,发动机也进入涡轮增压的直喷时代。
新材料。美国的新材料产业起步较早,在特种材料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近年来,新材料不断与生物产业相结合,催生出新的发展方向。以美国为主导的“材料基因组”计划目前进展顺利。2011年6月白宫的“材料基因组计划”白皮书,有可能把新材料研发和应用的速度缩短为5~10年。
生物产业。美国的生物产业起步较早,目前发展迅速。联邦政府制订了“分子生命过程研究计划”,还大力扶植人类胚胎干细胞基础研究。另外,美国还积极设立生物技术产业园,在实力雄厚的大学和研究机构聚集的地区设立了5大生物产业园;食品药品管理局(FDA)对于采用生物技术方法生产出来的药品与传统药品给予平等待遇。
(三)优势和机遇
企业优势。美国拥有数量众多、实力雄厚的大型企业,同时也拥有一大批颇具活力的中小型企业,形成了良好的“金字塔”型企业数量结构。企业对于产业发展动向格外敏感,具有变革和转向的内生动力。
技术优势。美国具有技术上的深厚积累和先发优势,拥有众多科研人员和较完善的产学研用体系,一旦政策对路和市场条件成熟,便有可能在短期内突破技术瓶颈,迅速实现第三次工业革命所需要的技术条件。
创新环境优势。纳斯达克公司拥有和操作的纳斯达克电子证券交易机构主要面向创业型企业和中小型企业,现已成为全球第二大证券交易市场。2011年,美国10大风险投资机构共获利96.247亿美元,资助了众多创新创业型企业。
新成本优势。但随着經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一些新成本要素的重要性开始凸显。如美国的石油、电力等能源价格在世界尤其是发达国家中处于较低水平;同时,美国拥有完善的交通基础设施和流畅的运输管理体系,使其具有高效低成本的物流系统。
二、欧盟
2007年5月,欧洲议会宣布把第三次工业革命作为长远的經济规划以及欧盟发展的路线图。目前,欧洲委员会的诸多机构及其成员国正在执行第三次工业革命路线图。
(一)国家战略
持续低迷的經济增长和愈演愈烈的欧债危机使得欧盟各国重新认识到实体經济的重要性。近年来,英国、德国等国家和欧盟委员会相继出台措施,力争在新兴产业发展上占得先机,客观上对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到来起到准备和推动作用。
(二)主要领域的发展现状
新能源。目前,欧盟的电力生产已經达到了能源多样化的目标,一些可再生能源技术的市场应用和产业,如光伏发电、风电等在近10年的年增长速度都在20%以上,可再生能源发展已成为欧盟能源领域的热点。法国目前拥有59座核反应堆,80%的能源来自核能,15%来自水电,5%的调峰用电来自煤和石油。
新能源汽车。近年来混合动力汽车增长较快,2010年达的10.7万辆。占据混合动力汽车销售前三位的分别是英国、法国和德国。欧盟的环境保护和能源废弃排放管制相当严格,即将于2014年执行的欧6标准规定几乎将达到汽车尾气零排放,促使汽车企业发展新能源汽车。生物产业。欧盟各成员国在生物产业上的研究和应用开始较早。
欧盟各国也纷纷确定生物技术的研发重点。如,法国将基因组学、癌症等方向确定为研究重点;英国相继设立了“生物技术协调指导委员会”、“医学研究理事会”、“贸工部”的生物技术处等专管部门;德国为专利技术成果的产业化提供20年的法律保护等等。
新材料。欧盟在航空航天材料、建筑材料、特种材料等领域具有领先优势。目前已相继制订了包括“第六个框架计划”、“欧盟纳米计划”、“COST计划”等在内的若干专项行动计划,计划在光电、有机电子、超导复合、催化剂、光学、磁性、仿生、纳米、生物医药和智能材料等方向有更大突破。
智能制造。欧盟十分重视数控机床工业的发展。目前,欧盟各国着重发展绿色机床、用户导向的智能机床,并努力发展突破性的高效加工工艺,将数控机床推广到新的經济活动领域。欧洲的工业机器人占据全球的半壁江山,已成为柔性制造系统(FMS)、工厂自动化(FA)、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的自动工具。
(三)优势和机遇
文化优势。欧盟各国的文化历来重视创新,引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蒸汽机及其后一大批重要的发明均诞生于欧洲,创新文化已經深入欧洲人的思想。欧盟委员会近日一揽子方案以释放文化与创新领域的潜力。重点关注技能开发、融资、开发新的商业模式、发展受众、帮助进入国际市场以及促进与其他领域的联系。
产业基础优势。欧洲各国很早就开始了大机械生产和工业化发展。欧盟成立后其内部的市场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资本、人才、原材料和产品等要素的流通成本显著降低,金融、咨询等服务行业也实现了跨国經营,更大的市场、更多的生产要素和更加广泛的竞争,具备了第三次工业革命的产业基础。
技术工人优势。欧盟国家拥有众多技术工人,长期积累下来的經验和较高的知识素养使其既能够出色完成现有工作,也能较快接受新事物、学习新知识和技能,从而适应新的产业形式。欧盟国家的人口流动性相对较低,劳动力队伍较为稳定,技能和經验能够得到传承和扩散。
三、日本
日本向第三次工业革命迈进,主要体现在高度信息技术和新能源管理的结合上,可再生能源用高度信息技术控制。
(一)国家战略
日本依托于自身国情,对涉及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新兴产业各行业领域进行了积极部署和发展,利用既有优势积极发展本国所亟需的产业门类。
(二)主要领域的发展现状
新能源。目前,日本在新能源领域拥有诸多世界领先的技术。此外,自上世纪80年代起,日本就开始发展风电、太阳能发电、生物能、废物发电等新能源。按照日本官方的预测,到2030年,日本对传统能源的依存度将仅有40%。
新一代信息技术。日本处于全球电子信息产业的核心圈和产业链的高端,是世界电子信息产业的第二大国,在微电子、光电子产品以及计算机等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目前,日本的半导体产业收入占全球的1/5,消费电子占全球的16.5%,电子设备占全球的13.9%。
新能源汽车。目前,日本混合动力车已形成产业化,丰田、本田、日产等日本厂商的混合动力汽车不仅在国内热销,在国际市场上也令其他国家厂商望其项背。同时,日本非常重视燃料电池和生物燃料等技术开发,并且为推进新能源汽车以及环保汽车实行“绿色税制”。
智能制造装备。日系工业机器人公司主要有安川、OTC、松下、FANUC、不二越、川崎等,生产的机器人占世界70%以上的份额,为提高工业生产效率和人们生活水平提供了重要的途径,被广泛应用于焊接、油漆、组装、操纵等领域。
新材料。日本在新材料领域比较突出的有两个方面,一是精细化学品,二是碳纤维。日本的化工企业在世界各主要的精细化学品细分市场均占据很大的份额。日本企业在碳纤维和芳纶纤维等高附加值材料也上具有很强的国际竞争力,日本企业占据了近70%的世界碳纤维市场份额。
(三)优势和机遇
体制优势。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新兴产业领域主要由日本企业主导推进。政府以“产业政策”和“行政指导”为新兴产业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比如,政府为家用太阳能、新能源汽车等产品提供了高额补贴和极为优惠的免税政策,在“大飞机”等需要“国家意志”的行业,日本政府同样积极制订发展战略,提出行动纲领。
文化优势。日本是传统的技术大国,且“技术立国”思想深入人心。在全球金融危机中,日本企业受到冲击相对较小,主要大企业的现金流普遍较为充裕,所缺的仅是有长远前途的投资对象。在雄厚资本支持下,近年来,在核电、高速铁路、新能源汽车、太阳能电池等产业,日本企业正在加大投资,抢占产业制高点。
市场优势。相对于欧盟各国,日本人口众多;相对于其他人口大国,日本的国民人均收入水平较高。较大的国内市场需求量,为本国企业提供了充分的保障。同时,二战以来飞速的发展使得日本国民习惯于接受新事物,乐于尝试新产品和新工艺,这也一定程度上促使日本企业在經济形势不好的时候仍然致力于创新研发。
创新效率优势。凭借长期以来的技术积累、高效的科研制度、充裕的科研投入和經验丰富的科研队伍,日本企业和科研机构在基础技术研究、应用技术研究和新产品研发等方面具有很强竞争力。日本企业在技术与市场衔接上拥有良好机制,使二者形成良性促进。在内部运营、科研设计、质量管理和控制、营销服务和市场推广等方面也普遍拥有较高水平。
四、启示
(一)需要充分发挥既有优势
第三次革命虽然对制造业带来巨大影响,但要在发挥既有优势的工业基础上,确定未来新的竞争优势。日本、德国等工业强国的发展經验表明,工业基础能力水平决定了工业整体素质、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凭空而为难以成就第三次工业革命。从第三次工业革命涉及的产业领域看,需要依托既有制造业基础生产大量装备设施,才能在足够大的区域范围内构成第三次工业革命的现实基础;第三次工业革命所依托的产业链条和技术需要通过传统产业的持续发展得来。
(二)集中力量突破一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
为了在第三次工业革命之中寻找新兴的产业增长点,各国纷纷制定了战略、计划、行动等措施,圈定未来发展的重点领域,并给予大力支持和引导。迎接第三次工业革命到来,关键是发展一批符合第三次工业革命特征和要求的特色产业。从各国发展情况看,重点领域的选择必须结合本国产业发展实际和未来市场需求的变化。为了实现重点领域的加速发展,必须突破一批薄弱环节、关键环节和共性技术。美国、欧盟、日本等国家和地区在财政吃紧的情况下,都纷纷出巨资,对第三次工业革命相关产业给予了大力支持。
(三)突出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全链条管理
科技创新是产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发达国家在推动新兴产业发展过程中,突出强调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是新兴产业发展的保证,在新兴产业发展阶段,政府管理上必须注重对产业全链条的管理。从发达国家发展經验看,必须推进重点领域产业链改造升级,完善新兴产业链条,形成一批先进的规模化生产能力。努力营造产业发展的良好环境,积极培育消费市场,提高要素保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