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教育心理学培训课件范文

教育心理学培训课件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教育心理学培训课件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教育心理学培训课件

第1篇:教育心理学培训课件范文

在他们身上,或许我们都能多多少少看到自己的影子。开始的时候,大家都是摸着石子过河的,其实也不足为怪。自己何尝不曾有过这样的经历:拙劣地借助多媒体,羞愧地念着PPT上课呢?但如果老停留在原来的水平上不改进,经常让播放课件代替老师的讲解,势必会冲击教学效果。因为虽然多媒体教学能够在某种程度上丰富教学手段,增加信息的输入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莫锦国,2003),但其本身并不能保证生生、师生间交际的充分实现,没有为学生提供真实的交流环境(黄露,韩金龙,2003)。时间一长,新鲜感一过,学生极易产生疲倦、注意力分散、对学习感觉厌倦。不言而喻,这样的教学效果不佳(王超英,朱建年,2003)。在外语教学中多媒体只是起辅助作用,它不能完全替代教师的作用。诸如PPT等控制性很强的手段有时更容易导致输入过量,消化不良、教师的一言堂倾向。多媒体强大的播放功能也容易淡化教师的指导作用,影响教学效果(冯奇,万华,2003),因此应避免过度依赖多媒体教学设备。多媒体教学只有和课堂教学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和传统课堂教学的优点,克服各自存在的缺陷(蔡基刚,武世兴,2003),才能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然而也有不少老师在多媒体实践教学中格外出色,成为学生心目中的教学名师。他们不但熟练掌握各种现代化教学手段,还能拿捏得当,让其很好地为教学服务。曾经有学生这样评价我的一位同事,说她的英语课上得很好,教学资源非常丰富、语言生动,课前要求和课后跟进都非常到位,在她的课堂上想睡都睡不着。显然,在她课堂上听课的学生是幸福的。

二、听课中关于多媒体教学的启示

听一听优秀老师上的课,体会他们如何运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会让我们受益颇多。因此,每当有听课学习的机会时,我们要分外珍惜,仔细观摩,努力挖掘老师们在多媒体教学中不可多得的优秀经验。例如在本文作者2010年参加的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的课程中,不少身经百战的老师在多媒体教学方面就给广大学员们留下了深刻印象,做了很好的示范作用。从他们的成功教学过程中可以得到一些启示:

(一)在课堂上老师本身是最重要的媒体第一位是孙炳海博士,他给我们上教育心理学。由于他深谙教育心理学的缘故,因此在他的教学过程中可圈可点的地方很多。比如他注重遗忘规律,在每半天学习新内容之前都会把已学的内容从新梳理一遍,因此在课程的整体衔接上做得很好。又如在面对近百名学员的两天半的授课过程中,他坚持不用话筒,不加任何音响修饰的嗓音听起来特别真实感人,追求完美课堂到了极致。而最值得一提的是他做的课件也非常科学,从字体大小、颜色的变化,文字的精简与细致,图片与文字的结合,到内容呈现的先后次序及位置,不露痕迹却处处可见制作者教育心理学内功的深厚,让人看得兴趣盎然,目不转睛。每一张看似平常却又渗透了教育心理学研究成果的PPT都很不平凡,很值得推敲。每一张PPT都来得很自然,不突兀,恰到好处地融合在非常流畅的教学过程中。他从来不会为了操作电脑把自己束缚在讲台上,其实他好像几乎就没怎么站到讲台上,而是一直交替地站在学生座位中间两条走廊的不同位置上。随堂有很多引人思考的问题,他一定是走到学生座位面前请他们回答,在学生回答问题的时候,他一定是用探究、微笑、不置可否的幽默眼神面对他们。所以他的课堂就像吸铁石一样,在他的带动下理解、消化、思考,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员们学得非常开心。课堂上充满了“对话”,老师频频提出问题,让学生积极参与。正如唐淑梅,王雪梅(2003)所述,问题解决活动使学生获得了胜任感和成就感。而每当要用到一张新的PPT,或在原有PPT上依次呈现新的内容,无论他身处教室的哪个位置,他只要扬起手对准屏幕按一下从不离手的遥控器按钮就可以轻松实现了,非常自由。因此,老师们制作课件时一定要考虑到它的使用效果,让它恰到好处地出现在课堂中,于细微处科学设计,以教学理论与心理学理论为依据(唐淑梅等,2003),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要熟练驾驭它,不要因操作繁琐等而浪费宝贵的课堂时间,不要被它束缚在讲台上,一定要不时地走下讲台站在学生中间近距离地面对学生,让学生时刻感觉到老师就在你的身边。在课堂上老师本身就是一个最重要的媒体,不要让自己低头淹没在PPT的海洋中,要面向听众,“你的脸才是讲课中最重要的因素”(李芒,2012)。

(二)Word文档是一块可以随时更新的黑板、随时记录的留言板还有一位课堂气氛异常活跃的老师是黄爱凤教授,她给我们上的是教育语言哲学。她的课同样热情饱满,亲切感人,尤其是她创造性地使用计算机辅助手段使我们深受启发。除了提供几张用于发问的来自她生活的亲手摄制的照片和一些供分析的文字材料以外,黄老师使用现成的课件并不多,但听课时的画面感却是极强的,这就完全体现了老师的语言魅力。确切地说,整个教学过程黄老师并没有使用PPT,而是Word文档。那Word文档简直就是她手下的一块白色的“黑板”,她随时轻松地在她的“白板”上敲出一个个问题和信息,随时记录打动她的来自学员的精彩发言。我讶异于她飞快的打字速度,如果没记错的话,当时黄老师告诉我们再过一年就要退休了。在我们的听课过程中丝毫没有因为黄老师的打字而产生任何等待,她总是边点评边打,话说完字也打完了,一气呵成。很快我们发现原来黄老师喜欢用Word,是因为它可以随时更新、随时记录。在活跃的课堂上,老师和学生都会不时迸发出思想的火花,而被及时记录下来的这些火花既是师生继续深入探论,又是老师日后教学研究的良好的素材。在PPT课件上不方便做这些更改,而Word就像黑板,既可以随时在上面书写,还能保证每位学员看得清清楚楚。而看老师打字的过程就像看老师转身在黑板上写板书的过程,是一个期待的过程,是会在我们脑子里留下痕迹的过程。北京师范大学李芒教授在他的《大学课堂教学方法与艺术》的网络培训课程中指出老师在上课时一定要有板书,比如和同学们从头到尾在黑板上推导一个公式的过程其实就是师生之间进行的美好的思维过程。不少人认为课件里的内容出来快,不需要老师一个个字母写出来那样麻烦,学生学得更轻松。其实当这些内容很清楚地呈现时,大脑处于机械被动的接受状态,缺乏思考的过程。而老师的书写不但激发学生不断对下文进行预测,而且能够加深印象。课件和黑板两种媒体结合使用既保证了信息的容量,又给大脑锻炼的机会,效果良好(刘丹丹,肖健,2003)。在我看来,事先准备好的课件就像饭店里的冷盘,不乏美味,却不及那热菜——当堂的板书新鲜诱人。去饭店吃饭期待的不就是那一盆盆鲜香的热菜,而冷盘在热菜上来之后就鲜少有人问津了。黄老师单单用一张洒满阳光的油菜花的照片,外加一个看似简单其实并不简单的问题就能勾起学员们内心许多热烈的想法,听她的课,内心是喜悦的。由此可见简单到一张照片、一个可供随时操作的Word文档辅助的教学,也可以很精彩。因为装在老师和学员脑子里的鲜活的材料一旦被提取和激发出来,就会让课堂显得异常地饱满。撑起课堂的不该过多依赖炫目的课件,而是师生之间思想的碰撞。

(三)化繁为简、条理清晰、富有个性的特点赋予课件生命力应单君博士的教学行为研究也颇为实用和有趣。第一次课上,学员们首先注意到的是她随堂带来的白色苹果电脑又抢眼又漂亮,继而老师一开讲就马上感受到从她那台迷人的白色苹果电脑里输出的她惯用的Arial字体一如她本人一样亲切可爱而充满个性(平时老师们通常用TimesNewRoman比较多)。有别于之前两位老师的课件,应老师课件的文字不得不要多一些,因为全用英文展示极其具体细致的教学行为研究的方法和步骤。所有内容对我们来说是全新的、陌生的。但尽管如此,所有文字都按要点编排,非常清新自然,配上清晰的流程图,淡雅的颜色,读起来很轻松悦目,没有很多压力。繁复的程序呈现出来的形式却是如此条理清晰、有条不紊,这也是一种无声的艺术。严谨中不失亲切,随着课件的展示和步骤的讲解,应老师带着我们一层层地揭开教学行为研究的神秘面纱,让我们不禁跃跃欲试。对比之下,我们在课堂上经常做的是截然相反的事情,常常一上来就把学习搞得晦涩难懂、面目可憎,非得先给学生来个下马威才过瘾,孰不知学生还没开始学就被我们吓倒了,还哪来那么多的学习勇气和兴趣。因此借着多媒体的帮助,我们应该做化繁为简的工作,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心理需求和承受能力,让学习内容以更具亲和力的形式出现在学生面前。此外,由于教学任务繁重的缘故,有的老师会简单借用现成的教科书配套的课件或共享其他老师的课件,带着没有经过自己融会贯通的课件在课堂上现学现卖,使用起来就会缺少生命力,无怪乎学生会频频低头。

三、结语

第2篇:教育心理学培训课件范文

1调查的目的、意义

本调查研究的目的是为了如实反映我国师范院校数学教育专业在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评价方式以及学生的学习状况、毕业生的数学教育教学能力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亟待解决的矛盾,以期为高师数学学科教育课程改革探索方向。我们期望通过调查获得真实有效的数据,并在数据分析的基础上窥见数学教师在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中所真正期待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同时研究中学生的数学学习情况以及他们心目中数学教师的理想形象。

2调查问卷的设计、样本的选取和调查的实施

为了获得更多的信息,同时考虑到研究的必要性,我们针对部分师范院校数学专业本科三四年级学生(下称本科生)、在职中学数学教师(下称数学教师)以及中学生分别设计了三份问卷。这三份问卷分别有不同的侧重点:对本科生,我们侧重对被调查者的数学学习状况、对数学教学与数学课程改革的认识情况、对所在院校数学学科教育课程设置的认识情况等的调查;对数学教师,我们侧重被调查者的数学教学状况、对当前数学课程改革的认识情况、对母校数学学科教育课程设置的认识情况等的调查;对中学生,我们侧重于被调查者的数学学习状况、被调查者眼中的数学老师等的调查。在对中学生的调查中,我们试图通过他们所欣赏和喜爱的数学教师的品质中反映出数学教师所应具备的相应数学素养和教育素养。同时,我们在这里也同时考虑到三份问卷的关联性,即共同反映数学学科教育课程的设置的科学性与合理性。这也正是此次调查的目的所在。关于样本的选取,我们综合考虑了调查研究的科学性和可行性,选取了华南师范大学(211重点大学)、贵州师范大学、西华师范大学、通化师范学院、惠州学院的部分2002级学生开展调查,一年后对西华师范大学2003级学生也进行了调查;选取了四川省南充市、遂宁市、吉林省通化市以及贵州省贵阳市部分中学数学教师开展调查;同时选取四川省南充市、贵州省贵阳市、广东省广州市部分中学生开展调查(均为不记名调查)。针对本科生的调查于2006年5月和2007年5月对2002级、2003级的学生在各师范院校分别进行。针对数学教师以及中学生的调查于2006年3月-2006年10月在各地分别展开。①同时,我们于2008年7月对参加调查的2002、2003级部分毕业生进行了回访。针对数学教师和中学生的访谈分别侧重于他们在数学教学或学习上存在的困惑与问题。针对本科生的访谈主要在于他们在数学学科教育课程的学习上的困惑与问题,同时包括让他们回答2-3个关于中学阶段的数学学习状况小问题。调查过程中,我们总共发出本科生调查问卷515份,回收有效问卷449份,有效问卷回收率87.18%;发出数学教师调查问卷287份,回收有效问卷228份,有效问卷回收率79.44%;发出中学生调查问卷166份,回收有效问卷130份,有效问卷回收率78.31%;总共参加访谈(面对面访谈、电话访谈)的人数为39人。调查问卷总体回收率较高,调查数据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

3调查的数据分析及讨论

由于问卷所涉及的问题选项都不是易于量化的,因此问卷设计为选择题的形式,部分问题设计为多项选择题。在统计分析时,我们主要采取计算百分比的方法。由于涉及问题较多,我们将对主要问题以及三份问卷具有较强关联性的问题进行比较分析。以下分4个方面分别阐述。

3.1关于被调查者对数学、数学教学、数学学习的看法

在调查问卷中,我们设计了一系列针对被调查者的数学观、数学教学观、数学学习观的问题。首先我们来分析本科生和中学教师关于“你为何选择数学教育专业”、“你对数学教学(学习)有兴趣吗”等问题的回答(要求选择最匹配的选项)。问题1:你为何选择数学教育专业?A.热爱数学教育事业B.喜欢数学并愿意与学生分享自己的数学学习体会C.只是愿意做老师,教什么无所谓D.一不小心,入错了行问题2:你对数学教学(学习)有兴趣吗?A.很有兴趣B.比较有兴趣C.没多少兴趣D.讨厌数学调查结果显示,本科4年级学生和在职数学教师关于问题1(你为何选择数学教育专业?)、问题2(你对数学教学(学习)有兴趣吗?)所作回答的各项百分比基本持平,但仍有一些相异之处。对问题1的A选项“热爱数学教育事业”,数学教师(45.6%)比本科生(52.8%)低近7%,是否暗示出随着工作时间的延长,数学教师对数学教育的热情反而有所减退呢?同样,对于问题2的C选项“对数学教学(学习)‘没多少兴趣’”,数学教师(11.4%)比本科生(6.5%)高出近5%,这也是否同样意味着随着数学教学的经历反而消减了数学教师对数学的兴趣呢?当然,这两个问题有待进一步的深入研究,值得思考的一个研究取向是纵向研究数学教师的教龄和对数学教学的热情、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之间的关系。接下来我们分析中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看法。我们在让中学生对上述问题2(你对数学学习有兴趣吗?)作答时,同时让他们回答问题3。问题3:你认为自己的数学学习是()A.没有困难B.有一定困难C.困难很多D.难以补救调查结果显示,中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较浓。但是,通过对中学生的访谈发现,中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主要受数学教师和数学考试的影响,如果数学考试屡遭失败,他们将对数学学习失去信心。同时对比本科生(33.0%+57.2%)②和中学生(36.2%+39.2%)对问题2的回答显示出数学教育专业本科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高于中学生,其实这不难理解,因为这些本科生毕竟是从中学生中择优录取的并且已接受3-4年的大学数学教育。中学生对问题3的回答显示约有30%的学生在数学学习上存在很大困难。这与文献[1]中的数据基本吻合。

3.2关于被调查的中学生对数学教师的看法

关于中学生对数学教师的看法,我们设计了如下4个问题供被调查者选择。问题4:你喜欢你的数学老师吗?A.非常喜欢B.比较喜欢C.不喜欢也不讨厌D.讨厌问题5:你认为你的数学老师的课堂教学效果是()A.很好B.一般C.较差D.很差问题6:你认为你的数学老师的课堂教学是()A.照顾全体学生B.因材施教C.总是讲得过快、很深、很难D.照本宣科问题7:你认为你的数学老师还需要加强下列哪些方面?A.课堂教学基本功B.对数学思想和方法的讲解C.关注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表现D.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能力问题4、问题5的A、B两项百分比之和显示,中学生对数学教师的认可率在80%左右。问题6的C项所占百分比为31.5%,反映出在数学教学中,数学教师往往人为加大了教学内容的速度和难度,使得部分学生学习有困难并产生厌学情绪。根据3.1中问题3的统计数据,约有30%的学生在数学学习上存在很大困难,这与数学教师的教学是有很大关系的。对于该问题,需要做进一步的专门研究,笔者将另文阐述。同时,中学生对问题7的回答显示出,中学数学教师主要需要在“对数学思想和方法的讲解”(41.5%)、“关注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表现”(28.5%)等方面给予足够的关注。#p#分页标题#e#

3.3关于被调查的本科生和在职中学数学教师对自身数学素养、教学能力的看法

关于数学教师与本科生对自身数学素养、教学能力的认识和看法,我们设计了如下四个问题进行调查:问题8:你认为你能否胜任中学数学教学?A.完全能够胜任B.能较好胜任C.基本能胜任D.难以胜任问题9:作为(未来的)数学教师,你认为你目前非常欠缺的知识是哪些方面?(可多选)A.基础数学和应用数学知识B.教学基本功和多媒体技术的应用C.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D.数学教育学和数学学习心理学E.数学教案设计与课件制作F.数学教育科研与论文写作问题10:你是否学习过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或高中数学课程标准?A.已经系统学习过B.粗略地阅读过C.略有所知D.仅仅听老师(同事)提起过问题11:作为(未来的)数学教师,你是否经常阅读数学杂志,尤其是数学教育杂志?A.经常阅读B.更愿意阅读数学教育类文章C.很少看专业杂志D.从不看专业杂志调查数据显示,对问题8的回答,约36%的本科生认为自己完全能够胜任或能较好胜任中学数学教学,有50.8%的本科生认为自己基本能够胜任,但是仍有约13%的本科生认为自己难以胜任。超过70%的中学数学教师认为自己完全能够胜任或能较好胜任中学数学教学(是本科生的2倍),有23.7%的中学数学教师认为自己基本能够胜任,有3.5%的中学数学教师认为自己难以胜任。考虑到此次调查并未涉及农村中学,3.5%的数字已经不小了,而且这是数学老师们自我评价的结果。与本科生的数据相比较,可以看出,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大部分中学数学教师已经能够胜任自己的教学工作。但如何使本科生尽快适应中学数学教学,仍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关于多选题问题9,被调查的本科生总计选择1310项(累计),人均选择2.918项;被调查的数学教师总计选择617项(累计),人均选择2.706项。本科生和数学教师都认为自身最欠缺(超过50%的选择率)的知识是“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和“数学教育学和数学学习心理学”。而且,数学教师(44.7%)认为自身欠缺“基础数学和应用数学知识”的百分率比本科生(31.4%)高出约13%,这或许是因为数学教师对这部分知识已经遗忘得所剩无几,但同时这也说明数学教师对新课程中新加入的知识尤其是高中数学选修系列的部分知识不是很熟悉甚至陌生。另外,调查结果也显示出本科生在对“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数学教案设计与课件制作”的选择上比数学教师分别高出约15%和18%,这也许更多的是因为本科生出于求职的需要。问题10、问题11的调查结果显示,50%左右的本科生和超过90%数学教师学习过“课程标准”,但仍有很大一部分本科生和数学教师对课程标准了解不多。通过被调查者对问题11的作答,我们了解到,数学教师和本科生“更愿意阅读数学教育类文章”,但同时也看出,约50%的数学教师和35%的本科生基本上不阅读专业期刊。

3.4关于被调查的本科生和在职中学数学教师对高师数学学科教育课程设置的看法

问题12:你认为目前师范院校在培养数学师资方面应重点加强哪些方面的教学?(可多选)A.基础数学与应用数学B.初等数学研究C.数学文化、数学史、数学思想方法D.数学教育基本理念和数学教育热点问题E.数学教育科研能力与论文写作F.教学基本功和教育实践能力G.课件制作与常规数学软件的使用问题13:在《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学习过程中,你的感受是()A.效果很好B.有一定的效果C.效果一般,泛泛而谈D.效果很差,理论太抽象,缺乏具体的教学案例分析问题14:你认为是否有必要学习《数学教育学》和《数学教育心理学》(或《数学学习心理学》)作为对《教育学》和《心理学》的补充?③A.很有必要B.应该作这方面的努力C.建议作为必修课D.没多大必要对于多选题问题12,被调查的本科生总计选择1628项(累计),人均选择3.626项;被调查的数学教师总计选择776项(累计),人均选择3.404项。本科生和数学教师都认为师范院校在培养数学师资方面应重点加强(超过50%的选择率)的知识是“数学教育科研能力与论文写作”和“课件制作与常规数学软件的使用”。这意味着师范院校数学教育专业应该大力加强这两方面的教学。而且关于“数学教育科研能力与论文写作”,数学教师(71.9%)的选择率比本科生(56.3%)高出近15%,这说明数学教师更希望能够在这方面有所提高。而在图1中,有42.5%的数学教师认为自己最欠缺数学教育科研能力与论文写作的能力。同时,关于“数学文化、数学史、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教育基本理念和数学教育热点问题”,本科生的选择率超过了60%,比数学教师分别高出14%和17%左右。问题13、问题14的调查结果显示,本科生认为《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学习效果不甚理想,数学教师的反应更加强烈。同时,30%以上的本科生和数学教师认为很有必要学习《数学教育学》和《数学教育心理学》作为对《教育学》和《心理学》的补充;33.2%的本科生和39.0%的数学教师认为《数学教育学》和《数学教育心理学》应作为必修课开设。

4结论与启示

第3篇:教育心理学培训课件范文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乡镇中学;地理教学

1多媒体技术与地理教学

1.1多媒体技术的含义

多媒体技术全称“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发展于20世纪90年代。这种技术是利用计算机采集、处理、储存、传递多种媒体信息,包括各种语言、文字、图形、图像、动画、音频、视频、通信等,并使这些媒体信息有机联系起来的一种人机交互式新型技术。目前,多媒体技术已经运用于社会生活中的各个领域,包括教育、医学、金融、军事等行业,并且在无形之中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方式[1]。

1.2地理学科的特点

地理学是一门综合科学,研究范围极为广泛,它包含了丰富的自然科学、人文社会、以及各种各样的地理事件及时空变化,具有综合性、地域性、空间性等特点,从整体上反映的是人类生存的客观世界。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对于地理课程的性质是这样阐述的:“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它具有两个显著的的特点:第一,综合性。地理环境由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等圈层构成,是地球表层各种自然要素、人文要素有机组合而成的复杂系统。地理学兼有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性质。第二,地域性。地理学不仅研究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和空间结构,而且阐明地理事物的空间差异和空间联系,并致力于揭示地理事物的空间运动、空间演变的规律。地理学在现代科学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在解决当代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等问题中具有重要作用[2]。”

1.3多媒体技术在乡镇中学地理教学中应用

目前,大部分乡镇中学已经开设了计算机课,有的已经安装了多媒体教室,地理学科的特点为多媒体教学提供了可能性,与其他学科相比,地理学科有更多的图片、数据需要演示,而很多中学生的地理基础不好,教师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就可以改变农村学生只有一本课本和练习册,其他便什么都不知道的现状。另外,多媒体技术可以突破时空的限制,运用其强大的信息处理的能力,把地理课本中一些抽象的、难以理解的知识变成生动有趣的画面,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更有信心地去学习地理知识。因此,乡镇中学教师要全面贯彻素质教育的方针,适应时代的新要求,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优势,开展地理教学活动。

2武汉黄陂二中多媒体地理教学概况

2.1黄陂二中概况

黄陂二中位于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李集镇,于1956年建校,是一所乡镇中学,校园占地面积138亩,目前大约有近3000名学生,189名教职工,学生大多来自于老环城的农村,是一所规模较大的城乡结合中学。学校目前建有4栋教学楼和1栋科技楼,其中包含66间标准教室,2间阶梯教室,2间多媒体学术报告厅,还建有微机室、图书室、理化实验室、美术室、音乐厅、陈列室、电子备课室等。黄陂二中建校57年来,以“诚朴勤毅”为校训,积累了丰富的教学和管理经验,是武汉市文科特色高中,是黄陂区第一所心理健康教育合格学校。

2.2黄陂二中多媒体地理教学应用现状分析

为了了解学校在地理学科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情况,笔者在学校进行了问卷调查(表1)。

本次调查选择了黄陂二中高一、高二、高三共3个年级的学生及其地理教师,发出问卷120份,收回100份,从调查中可以看到以下结果:

①地理教师学历较高,有80%的是本科学历,20%的是研究生及其以上学历;②学校具备了开展多媒体教学的硬件条件,有2间阶梯教室内安装了多媒体设备,所有标准教室内都安装了电视,教师备课有电子备课室,教务处安装有电脑,学校内安装有宽带,可以充分利用相关网络教学资源;③教师中大多数教师没有参加过有关多媒体技术的培训,有93%的教师只是偶尔参与多媒体技术的培训;④在教学过程中,只有2%的教师在地理教学中能够做到经常使用多媒体技术,而其余教师只能够做到在公开课上使用多媒体;⑤在课件制作方面,课件有85%来自于下载的课件,只有15%来自于自制课件。⑥绝大多数地理教师认为应用多媒体技术辅助地理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兴趣、理解力。⑦因为工作压力大,制作课件时间有限和技术不足等原因,大多数教师无法经常用到多媒体技术。

2.3黄陂二中多媒体地理教学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黄陂二中的硬件条件已基本齐全,但是多媒体技术还没有普及到每一间标准教室中去,学校虽然已经建有校园宽带网、校园广播网和双向电视网,但这些更多的是方便了教师及其家属,学生平常大多数时间还是在标准教室上课,也就是传统教学——粉笔+黑板,微机室只是为了上计算机课。阶梯教室里安装有多媒体,教师如果有需要的话,可以向学校申请用阶梯教室,学校批准后,还要在上课之前把学生召集过去,学生们知道要用多媒体上课就会异常兴奋,那样的话纪律就很差,因此,老师们,宁愿选择在标准教室用粉笔黑板讲课。此外,还存在资源不足,资源库不全面和资源不系统等问题。

3黄陂二中多媒体地理教学策略研究

3.1引进多媒体设备,健全资源库,普及多媒体教学

针对黄陂二中的实际情况,应多建立几个多媒体教室,尽可能实现在标准教室里都安装上多媒体设备,教师办公室内人手一部电脑,以方便教师电子备课以及进行多媒体教学。同时,还应健全资源库,网罗武汉市乃至全国优秀教师教学资源,使资源系统化、专业化,以利于教师充分利用相关网络教学资源。另外,还需不定时地对教师进行有关多媒体技术方面的培训。

3.2利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一位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夸美纽斯家曾说过:“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光明的教学途径之一”。[3]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在上课的时候集中注意力,才能在课堂中发挥主体作用,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而农村学生信息比较闭塞,知识面狭窄,单凭教师语言讲解很难掌握这些知识,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发挥其音、形、像等功能,图文并茂、声像俱佳、动静结合地向学生进行教学,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也会更容易地掌握,教学效果也会提高。

3.3利用多媒体化复杂为简单知识,突出教学重、难点

在日常生活中是可以感知到许多地理事物现象的,但是学生是很难理解这些地理事物的成因及其运行规律的,比如说什么是成云致雨,冷锋、暖峰是怎么运动的,火山与地震的形成等,如果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而多媒体技术就可以把些抽象难懂的知识变成动态具体的画面,从而生动地演示这些变化过程,当然也可以把这些过程分阶段进行演示,从而使重点、难点得以突破,学生看了一目了然,极大地节省了讲授的时间[4]。

3.4利用多媒体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及空间思维能力

学好地理,看懂地图无疑是最重要的,地图是地理知识的载体,如在讲述区域地理的时候,需要学生在地图上找出该区域的地形、河流、交通、工农业生产等众多因素。而培养地理空间思维能力,有利于学生更加准确地掌握事物及现象,如地球的公转和自转,需要学生在脑海中建立一个空间立体模型。在传统的地理教学中,主要教具是一些地理挂图、课本插图,这些平面图形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地理空间的思维能力,而且挂图的信息量很大,学生往往只能筛选记忆,效果非常差。而在多媒体教学中,教师可以从网络中搜集各种地图资源,还可根据需要对图形进行缩放、增加文字、添加动画和声音效果,这样便有利于学生读图、填图、图文转换,提高认识,发展思维,少花时间,多学知识[5]。

参考文献:

[1] 尹俊华,庄榕霞,戴正南,等.教育技术学导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2] 张立祖.现代教学媒体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06.

[3] 张乘芬.教育心理学[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

第4篇:教育心理学培训课件范文

一、我校教师教育面临的新问题

(一)教师教育观念逐渐淡化。湖南科技大学是由湘潭师范学院和湘潭工学院两所本科院校合并而成,有几十年教师培养和培训的历史,它凝集子几代人在教师教育方面的聪明和经验,在社会上也产生了比较大的影响。两校合并后虽然保留了原有的师范专业,但学校基于提升学科水平、提高师范毕业生考研和到非教育领域就业的竞争能力等方面的考虑,将工作的重心转向了追求专业的学术性和综合性,教学内容向综合性大学靠拢,直接导致了师范专业的教师教育特色的削弱。比如我校从2(0刃年到205年,师范类的招生人数依次是1841、1955、1553、1772、1589、1492,在校师范类学生人数呈下降趋向。

(二)教师教育的目前状况和未来的需要存在较大差距。我校目前尚缺乏教师教育的整体观念,对教师行业的师资培养缺乏整体性的制度布置,师资培养并没有把从幼儿园到大学、从普通教育到职业教育的师资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来看待,从而导致教师培养和培训一体化程度不高,和各级各类学校的师资衔接不够。高等教育和中小学教育缺乏衔接,综合性大学的学科辐射和职业教育师资的养成缺乏衔接,教师的双专业特征没有能够体现,不利于教师资源的整合。

(三)教育类课程设置不合理。在传统的“学科本位”的师范教育课程体系中,大部分时间和精力用于提高学生的学科水平,因此,学生的本体性知识把握良好,而教育学、心理学等教育类课程所占比例太小,学生的教育教学能力较差。近些年来,实习单位和社会用人单位对我校师范生的普遍评价是教育教学能力不强,我们的学生不是自己“不会”,而是老师不知道怎么教学生“会”。目前,在我校的师范类专业课程体系中,属于教育类的课程一般是“老三门”,即心理学、教育学、学科教学论,再加现代教育技术、教育测量和评价。以我校2(0)4级师范类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育类课程为例,教育心理学犯学时(2学分)、现代教育学犯学时(2学分)、现代教育技术犯学时(2学分)、教育测量和评价犯学时(2学分)、语文教学论70学时(4学分)。教育类课程总学时为18时(共12学分),仅占总学时数的8.2%。而发达国家的师范教育类课程普遍在20一30%之间。如美国教育类课程所占比例为73%(教育实习占21%),法国占巧%,德国占03%,新加坡占60%。

(四)教学实践环节薄弱。教育实习时间短,模式单一,成为影响教育质量的重要因素。目前,我校师范生基本上采用四年级利用6周的时间集中到中小学进行实习的模式。在此期间,实习生除了进行教学实习和班主任工作实习外,还要进行课外活动指导、教学实验、社会实践、教育教学调研等。由于实习时间短,上述许多内容只是走过场,很多实习生刚刚进人角色,实习就已结束,加之实习期间经常受到就业和考研的干扰,使得教育实习效果大打折扣。另外,目前的实习只是一次性的,不重视“模拟实习”和“见习”的功能,实习生缺乏对中小学的感性熟悉,更不了解中小学的教育教学规律。这样的实习,难以使师范生迅速积累个人实践知识,形成教育教学能力。

二加强我校教师教育的若干举措

(一)建立组织机构,加强教师教育探究和管理

1.成立教师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由党委书记和校长任顾问,主管教学工作的副校长任组长,另一名副校长任副组长,教师教育工作相关的职能处室和教学院的主要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和教师基本技能、现代教育技术、艺术三个探究小组,分别由教务处处长和人文学院、教育学院、艺术学院院长担任办公室主任和探究小组组长。

2加强教师教育理论探究,在学校教研经费中拨专款积极支持教育类课题的立项和申报工作,使教师教育探究常规化并提高针对性,以课题探究带动和提升教师教育整体水平。

3.每年从教学经费中布置专项经费,逐步建设好教师教育所需要的基本技能练习的物质平台。

4教师职业技能课程实行归口管理。教师基本技能归口人文学院,班主任工作技能、多媒体教学设计和操作、CIA课件制作等归口教育学院,艺术类课程归口艺术学院。提高教师授课的专门性,提高教学的质量,更好地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

(二)创新培养模式,适应不同人才的发展需要

根据教师的双专业性质和学生的不同需求,积极探索师范类专业培养方案的“3l+”模式及部分非师范类专业培养方案模块化,努力提高教师质量规格和专养成,后一年进行专门的教师技能练习,享受师范生的待遇。培养方案模块化即非师范类专业在第四年都布置一个教师培养模块和专业深化模块供学生选择,以发挥非定向型师范的学科优势,并培养各种类型的师资(尤其是职业教育方面的师资)。

(三)优化课程结构,提高课程内容的实用性

1.优化课程结构,加大教育类课程比重,提高课程内容的实用性。教育类课程主要由教育理论课和教育技能课两部分组成。教育理论课开设现代教育学、教育心理学、教育社会学、教育哲学、教育经济学和职业道德和教师专业发展等。教育技能课开设教师教学技能、班主任工作技能、学科教材教法、现代教育技术、教育科学探究方法、教育测量和评价、中学生心理咨询和治疗、教师基本技能练习等。通过调整,逐渐使教育类课程达到总学时的02%左右。

2精选课程内容,提高教学内容对不同专业的适应性。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加大师范类专业的师德教育;公共基础课的内容要根据不同专业的需要进行合理的取舍和选择,做到有用和够用;选修课程要合理规划,必须有利于满足专业加深、专业转换或职业适应等需要而系统开设,以利于促使学生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和素质结构。

3合理配置资源,促进互通共享,提高利用率。协调教师教育课程资源建设工作,加强教师教育教学资源的整合利用,推进教师教育教学资源的共建和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加强多种媒体教学资源一体化设计。发挥CIA课件和网络等媒体资源的功能,实现多种媒体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综合利用。

(四)加强教育实习,增强实践教学实效

1.教育实习是教师职前教育中强化实践教学的主要环节,是提高学生实际教学能力的基本途径。为了切实增强实习的实效,要在以下三个方面强化教育实习:一是创造条件保证低年级学生每年都有一定的时间到中小学见习,增加师范生对未来职业的感性熟悉和归属感;二是增加试教、模拟实习的机会,充分利用观摩教学录像、“微格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丰富和充实师范生作为未来教师的真实情景感受;三是延长实习时间,逐渐探索周乃至一个学期的实习模式,让教育实习真正成为培养高素质教师的重要一环。

2要建立一支稳定的实习指导教师队伍,提高师资培养的质量。采用“校内教师+校外导师”相结合的模式,聘任校外有丰富基础教育经验的教师担任专业发展导师,充分利用校外导师所具备的先进理论和实践经验,指导学生开展专业拓展活动。

3.加强实习基地建设。要建立所比较稳定的实习学校,每年投入一定建设资金,使其成为教师教育的实训基地和改革阵地。

(五)改善育人环境,强化职业道德教育

1.充分调动教职员工教书育人、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的积极性,尤其要充分发挥广大教师的示范功能。不仅要关心学生的学习,而且要关心学生的生活,关心学生的思想状况。

第5篇:教育心理学培训课件范文

1.1临床教学的重要性不明确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医疗事业的进步为临床教学提供了更为丰富的教学资源,但由于我国医院均实行成本核算制度,医护人员的工资奖金与医院效益有直接关系,临床教师并不明确临床教学的重要性,收到个人利益的影响,重视医疗环节,轻视教学环节。

1.2临床教师专业背景及培训渠道受限

目前大多数临床教师来源于临床医学或医学相关专业毕业生,缺乏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教育背景,对教育教学的经验积累主要来源于教学实践中的摸索。在实践教学环节,尚可根据个人经验进行床边示范或模拟教学,但对理论教学中的课堂规范、授课艺术、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以及教学目的、大纲、考核等的把握和分析,非多年教学积累不足以成就。在实践中,少有单位会安排临床教学专门去进行教学方法、技巧方面的培训,临床教学也不会愿意放弃医疗工作安排脱产学习,导致临床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个人魅力、教学天份和自主学习积极性。

1.3教学条件和手段更新不够

随着高校扩招政策的实施,我国众多医学院的临床老师数量、质量都无法满足日益增加的医学生临床教学需要,就医患者数量的增加和维权意识的增强也不适宜在真正的病人身上进行更多的床边临床教学,由此,大大刺激了以仿真教学模型和计算机设备为教学手段的现代模拟医学教育。

1.4缺乏完善的教学管理体系

传统的教学思想使得医学院校临床教学质量和学生实践能力考核流于形式,标准不规范,内容不完整,形式不统一。师生关系的松散,学生在科室间的频繁流动,使教师更注重临床技术学习,无法做到因材施教,纪律监管,更疏于进行学生职业道德、团队合作、创新精神、批判意识等教育。导致教师对学生表示不满,学生亦对教师不够认可。

2.医学院校临床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发展途径

2.1改变传统观念

医学院校临床教师教育能力的提升,需要从改变传统观念开始,重视临床教学,强化临床教师的教学热情,加强临床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并通过临床教师的教学资源,吸纳更多优秀医学人才,提高临床教学的整体师资水平。

2.2重视知识结构创新

医学院校的临床教师往往是经验丰富的资深医疗工作者,而由于学生人数的增加,医学院校也出现了许多年轻的临床教师,这些临床教师对临床教学的相关知识和规律掌握较浅,因此医学院校应当重视临床教师资深只是结构的重组和创新,加强教师专业能力的培训和深造,加强临床教师的创新能力,并制定与教师自身条件相符合的培训计划,不断补充教师的教育教学专业知识,强化临床教师的教学能力。

2.3强化临床教师自身建设,完善管理体制

第6篇:教育心理学培训课件范文

关键词 PPT课件;课堂;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2)06-0141-03

Strategies Research of PPT Effectively into Classroom//Gao Yuefei

Abstract The problems encountered in PPT into the classroom were researched. The reasons for these problems were analyzed, and strategies of improving PPT capabilities (design, making, utilization, management and evaluation) were proposed. Some suggestions to changing concepts and teacher training of PPT were put forward. So have made the better teaching result.

Key words PPT; classroom; strategies of teaching and learning

Author’s address Baise University Educational Technology Center, Baise, Guangxi, China 533000

由于大量的多媒体教学硬件系统在课堂教学中投入使用,使得PPT课件逐渐走进课堂,且成为课堂教学的“常客”。的确,PPT课件图文并茂、声像结合、信息量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但是PPT课件课堂教学效果并不令人满意,尤其对于改善课堂教学质量和提高学生学习效益方面值得反思,有人甚至认为PPT课件对课堂教学产生负面影响。鉴于此,本文从PPT素养(设计、制作、使用、评价和管理)的角度,分析其不能有效融入课堂教学的原因,并提出可操作性的策略,以提高PPT课件辅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1 PPT课件未能有效融入课堂存在的问题

1.1 课件设计与制作方面的问题

1)课件设计缺乏交互性,以文本陈述居多。在课堂教学中,尤其是很多高校教师的课堂上,因其教学容量大,教师便把大部分教学内容呈现在课件上,且用文本陈述的形式。学生要么急着读屏幕,要么用手机拍屏幕,要么干脆放弃,这一学习行为致使有的学生无暇思考,有的蜻蜓点水不深入思考,有的甚至感到反感,当然,也就不可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潜能。这样无交互性的课件占用大量宝贵的课堂教学时间,也使教师与学生之间失去交互。

2)课件设计缺乏逻辑结构,容易迷航。由于将大量的教学信息搬进PPT课件,导致课件逻辑结构不清晰,教师在设计课件时没能冷静分析课件的逻辑结构和层次,对于整套课件的结构没有宏观把握,再加上课件中设置很多超级链接,自然就会使学生毫无头绪,挫伤积极性。当然有些教师的课件结构就是书本的章节,这样的结构对于制作完整的一门课是可以的,但是对于一堂课并不一定采用这样单一线性的逻辑结构,应认真地分析本节课的内容,以学生为中心,建立有利于学与教的灵活的逻辑结构体系。

3)课件制作延续“黑板+粉笔”的教学方式。PPT课件只是一种辅助教学的工具,现在很多教师将其作为课堂的“主角”,将教学内容统统打在课件上,甚至扫描到课件上,这样的课件就像传统教学的板书加课本。且播放PPT课件存在投影仪使用多年而成像模糊的问题,此时往往将教室的窗帘拉上,将前排的照明灯关掉,这样做就更凸显了教室中的这位“主角”,而真正的主角――学生却“暗淡”了下来,与其这样不如用板书,板书基本不存在使用多年而变模糊的问题。与此同时,教师将鼠标当做粉笔在屏幕上写字,一般情况下这样的“鼠标字”应该不如教师的粉笔字,一手好的粉笔字也给学生美的享受。这样的课件使多媒体教学表现出的整体效果偏重于教学手段操作的简易化,对于教学内容的改变与教学质量提高的影响并不十分理想[1]。

4)多媒体元素呈现策略不考究。合理利用各种媒体表现形式具有创设教学情境、吸引学生注意力、方便学生理解内容的作用。但是很多教师在课件中充斥了很多视频、音频、动画等多媒体元素,没有认真地研究素材的适用性和对教学的辅助作用,这样做很可能淹没教学主旨,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导致教学形式大于教学内容。

另外,多媒体元素形象直观的特性固然有助于学生更好、更快地理解和把握相关内容,但是不是所有的课程都需要展示多媒体信息,有些课程是需要学生耐心品味和想象的。如果这个时候教师给出图像、音乐等信息,就限制了学生的思维,把学生禁锢在教师设置的思维环境里。

5)界面设计和颜色搭配不够和谐。界面设计和颜色搭配不够和谐统一是很多教师存在的问题。①界面结构缺乏平衡感。界面上充斥很多元素,且杂乱无章,对画面缺乏整体平衡的把握,界面上每个重复元素(如背景、按钮等)缺乏统一的外观样式。②界面信息冗余,与教学无关的信息过多。③色彩上主色调混乱,甚至没有主色调,色系复杂。这些问题往往会造成学习者视觉疲劳,影响PPT整体的和谐感与教学效果。

1.2 课件使用理念方面的问题

1)盲目使用影响教师临场思维与活动。也许用过PPT课件上课的教师会体会到教学变得“轻松”了一些,这个“轻松”一定程度上是由于教师的临场思维少了。首先,PPT课件预先设定好教学流程,这样教师就要按照流程进行,否则,教学会因为教师和PPT之间衔接不好而不流畅。这样做本身就限定了教师的思维,或者说教师临场发挥少了。其次,传统的板书书写,教师可以任意更改文字,教师擦除、更改板书是教师带领学生思维的过程,而制作好的PPT课件不便在课堂上改写,因此也减少了教师的课堂思维。再次,由于PPT课件大屏幕投影在教室的前方,如果教室的光线较暗,就会淡化教师的手势、表情、眼神等肢体语言,而这些对一次有效的课堂教学是不可或缺的。

2)过度使用增加了学生的认知负荷量。使用PPT课件教师可以轻易地将大量的信息插入其中,且有些教师要赶课时还会快速地播放课件。这样信息在学生的头脑中停留的时间变短,目不暇接,增加了学生的认知负荷量,没有时间消化内容,更没有时间记下自己思考过的高质量的笔记,这样的学习很难保证知识的获取与吸收。尤其很多高校教师由于教学信息量大就习惯将大量的信息填充进PPT课件,机械地点击,不停地播放,长此以往,教育质量无法保障。

1.3 评价和管理方面的问题

PPT课件虽然天天用,但课件的制作、使用和管理都存在很大的随意性,也尚无有效的评价机制。教师一般都是依据自己的经验行事,没有可操作性的标准可依。对于课件的管理,目前大部分学校还处于自主管理阶段,教师个人制作课件、使用课件和管理课件,而学校没有统一的监管。PPT课件对于教师和学校来说都是不可或缺的教学资源,资源的制作、使用重要,评价和管理更加重要,后续的环节不完善必然不能保证前期的教学质量。

2 问题的归因分析与策略研究

2.1 顺应多媒体教学规律,转变观念

使用PPT课件的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很多教师也不愿多去关注,认为PPT课件简单没有技术含量,更不愿下工夫去学习和研究。根本性的原因是:1)没有认识到PPT课件强大的辅助教学的功效;2)对多媒体教学规律认识不足,认为只要用PPT课件上课就是多媒体教学,就可以改善教学质量;3)硬件、软件变更了,可是教师的观念仍然滞留在“黑板+粉笔”的教学方式上,不转变教学观念就不能很好地适应多媒体教学。

利用PPT课件教学,应顺应多媒体教学规律,转变教学观念,而不是一味地延续传统的教学方式。如果在教师的头脑里没有清楚地认识到PPT教学已与传统的教学发生变化,那么开发出的课件就会不经意地类似于传统的黑板,自然也不会去探索PPT课件的辅助教学功能。PPT课件不仅是辅助教师教的工具,也是辅助学生学的工具。所谓有效教学(Effective Teaching),是指教师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使学生获得具体的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2]。教师需顺应多媒体教学的规律,如可以运用PPT课件创设问题情境,营造学习环境,关键时刻解决疑难,激发学习动机,促进知识吸收,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等,以达到有效教学的目标。

2.2 提升PPT设计、制作与使用素养

PPT课件的设计素养不仅包括教学内容、逻辑结构、交互功能、多媒体以及界面的设计与安排,还包括教学策略的设计,这一点尤为重要,这一点影响以上各点的设计。诸如设计以教为主的PPT呈现策略和以学为主的PPT呈现策略所制作出来的PPT是截然不同的。教师要多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在教学内容的呈现上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激发学生兴趣,这就需要课件内容更多的是教学重点、难点、疑点、扩展内容而不是书本的搬家;在课件的结构上根据学习者原有的认知基础和学习风格,设计非线性的教学内容,从任意一个节点(知识点)开始选择合理的分支、路径、顺序进行学习,并可在各个相关的知识点之间任意跳转,真正实现非线性的“按需学习”。在多媒体元素的呈现上依据设计好的教学内容去选择,并不是越多越好,有时一幅简单的图片就可触动学生的思维,一个简单的动画就可解决学生的认知疑难。在界面的设计上,需不断地提高教师的美学修养,当然这是一个漫长且渐进的过程。教师可以多看优秀的多媒体作品,多留意这方面的知识,初期可模仿制作,后期慢慢形成自己的特色。

当然,设计多媒体产品理解多媒体学习认知理论是必不可少的。正如美国当代教育心理学家、认知心理学家Richard E.Mayer所说:“按照人的心理工作方式设计的多媒体信息比没有按照人的心理工作方式设计的多媒体信息更可能产生有意义的学习。”多媒体学习认知理论有Paivio的双重编码理论、Baddeley的工作记忆模型、Engelkamp的多模块理论、Sweller的认知负荷理论、Mayer的多媒体学习理论以及Nathan的动画理论[3]。

设计的层次决定着制作和使用的水平。制作是实现自己设计的过程。当然,制作一方面是PPT软件自身的使用,另一方面也是PPT软件的使用,如专业矢量绘图软件Edraw、动态报表制作软件等,这些软件方便易学,用它们制作的*.jpg或*.swf文件都可以插入PPT中,增强PPT的教学性和艺术性。

PPT使用方面的素养包括多媒体设备操作技能、PPT辅助软件操作技能和理性使用观。PPT辅助软件运用得恰当可以有效提高PPT教学的生动性、灵活性。例如手写笔和放大镜软件ZoomIt和E-Pointer电子教鞭等,这些软件擅长圈注各种图形和屏幕缩放功能,配合教师随堂讲解很方便,也能起到吸引学生注意力的作用。PPT课件理性使用观是指很多教师没有分析好本节课是不是要使用,在什么时间使用,使用多少的问题,就盲目使用PPT课件,导致课件不但没有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反而影响了教师与学生的思维与活动。所以,教师需做好充分的PPT课件设计以避免后期的工作徒劳无功。

2.3 积极探索PPT课件评价与管理机制

目前,对制作的PPT课件与利用课件教学所取得的教学效果无有效可操作性的评价机制,导致教师在制作PPT课件的时候仅凭惯例,无标准可依。PPT课件在管理方面也存在缺失。原因是:1)PPT课件在很多课件大赛中地位较低,导致学校层面对PPT课件不重视;2)PPT课件可以说是很多教师必备的教学资源,但是学校没有针对PPT课件评价和管理的意识;3)学校缺少负责此项工作的专业人员。

学校管理层面应正确认识PPT课件对于教学的作用,积极探索PPT课件评价与管理机制:在评价方面需更深入更细致,在过去的一级评价指标(科学性、教学性、技术性、艺术性等)下研究二级、三级可操作性评价指标;在管理方面可建立学校的PPT课件资源库,分门别类地存储课件,不断更新完善课件,以期更好地实现资源共享;培养多媒体技术应用型人才,为学校的多媒体教学奠定人力资源保障。长此以往,才能够更有效地推进PPT课件的制作水平和教学效果,以提高课堂教学水平。

2.4 转变教师培训策略与内容,增强实效性

当前,教育部、各省市都开展了高等学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项目。可以说,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已有一定数量和规模,可是教学效果仍不容乐观,培训工作在许多方面还有待改善和提高。一方面,培训策略需要调整。一般情况下都是请被培训教师到实施培训的单位接受培训,这种形势造成被培训教师在陌生的环境下被动接受知识,虽然这些知识比较有新意,但是不一定对被培训教师有实效性。可以采取“走下去”培训策略,实施培训的单位或教师到被培训单位去临场教学,培训之前提前去几天进行需求调研,之后再针对情况实施培训。这样对被培训单位既有针对性也有实效性。另一方面,培训内容需要调整。当前进行的信息化教学培训很多就等于多媒体技术培训,只是单纯地讲技术,技术固然重要,但将技术与教师的实际教学结合起来更重要,针对教师的课堂,培训教师设计、制作、使用、管理和评价PPT课件的能力,并使教师在培训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信息化教学的观念。教师是课堂的主导,只有切实提高教师的信息化教学水平,才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3 结语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关键环节,PPT课件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资源,在课堂上如何使学生得到最多的收获,取得最大的发展,是PPT课件设计与应用的主旨,而这一主旨的实现取决于课件的设计、制作、使用、管理和评价,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活动和课件优势的共同发挥。研究PPT课件有效融入课堂教学的策略对于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十分必要。在平时的教育教学过程中要进行更深入的探索和研究,更具智慧的运用将会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李海平,娄金凤,金.对高校多媒体教学的思考[J].北京教育:高教,2008(7-8):71-72.

第7篇:教育心理学培训课件范文

近年来,青年教师在高校师资队伍中所占比例越来越大,青年教师已成为本科病理学教学的骨干力量,而病理学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后续学习临床课的效果。因此,如何尽快地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改进教学效果,是值得我们病理学科每一位教师思考的问题。

1 积极参加岗前培训

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相应的人才岗前培训计划,尤其从事医学专业教学的教师都是毕业于非师范院校,没有接受过教育方法、教育理念的教育,而这些知识是今后教学工作中不可缺少的,是教师必须掌握的。培训内容是由相关专业的教授、专家系统地讲授教育学、教育心理学、教师法、教师职业道德等相关理论知识。新近的青年教师必须积极参加,认真对待。

医学院结合自身专业特点,推出了“一对一”的传、帮、带人才培养模式,制定了培养计划和方案,原则上由本学科的一位高年资、高职称的教师指导培养一位新教师,由指导老师写出具体实施细则,负责传、帮、带。1年以后由学院组建的教学委员会进行理论知识的听课和实践技能的考核,合格者才能正式成为一名医学专业教师,走上工作岗位。

2 认真听课,做好听课笔记

古人云“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新教师在工作之初,在组织教学、方法、内容等方面往往存在经验不足,培养方案要求新教师必须完整地听完指导教师一学期的课,认真做好每堂课的听课笔记,这样有助于提高青年教师对教学活动的感性认识,不断积累授课的经验[1],如教材内容的弹性增减、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多媒体的应用等。在听课的过程中,从指导老师那里还要学会如何书写教案,我们要求新老师刚开始授课时必须书写完整的教学教案,以利于钻研教材。当然,每位教师都有各自的风格,授课手段、方法不尽相同,有的老师上课风趣幽默、生动,有的老师临床经验丰富,我们只有通过听取本学科不同教师以及其他相关学科有经验教师的授课,取之所长,为己所用,同时也可以与这些教师互相交流,提出自己的观点,达到共同提高。

3 积极参加集体备课

教师集体备课是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一般来说,每次集体备课时,都会安排1名教师预讲。预讲是上好一堂课的关键,尤其是对新教师,预讲更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参加集体备课的每位教师听完预讲后,都会针对预讲的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教师的仪表、教学态度等,说出自己的看法[2]。作为新教师,参加集体备课,反复多次地进行预讲,可以说是受益匪浅,一方面能够从资深教师那里学到很多有益的教学经验,弥补个人备课的单一性、片面性和局限性,对自身教学水平的提高和做好教学工作帮助较大。另一方面,由于刚刚进入教师队伍,与其他教师之间尚缺乏交流和沟通,通过集体备课,可以增强团队协作和互助精神,有效地发挥集体智慧,达到优势互补,为将来正式走上讲台作好充分准备。

4 加强实践技能训练

病理学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病理学的教学过程中,实验课教学与理论课教学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实验课教学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对大体标本及病理切片的观察,验证理论课讲授的知识,加深对理论课的理解,训练学生基本技能和观察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工作作风[3]。在教研室,要求新教师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加强自身实验技能培训,在有丰富经验老教师的指导下,学习观察实验室里所有大体标本和病理切片,熟悉显微数码互动实验设备的基本操作。一旦条件成熟,将安排新教师参与实验课的辅导教学,逐步实现独立完成实验教学任务。

5 熟练掌握多媒体网络技术

多媒体网络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已经非常普遍,病理学作为一门形态学科,使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向学生展示大量病理图片,并可用动画形式动态阐述疾病的发病机制及病变过程,从而达到图、文、声、像并茂,动静结合的效果,能多层次、多方位、多角度地呈现病理教学内容,使枯燥的学习变得生动、形象、逼真、直观,从而有效地吸引学生注意力,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病理学知识的掌握[4]。通过网络可以共享丰富的病理学资源,为教师的备课及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极大的帮助。在指导老师的精心辅导下,新教师要独立制作病理学多媒体教学课件,并且在集体备课的预讲中使用,听取其他老师的修改意见,逐步完善多媒体课件,优化课堂教学内容,对提高教学水平有极大的帮助。

6 注意病理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病理学是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学科,其学习必须以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等学科为基础,只有在掌握正常机体的解剖结构、组织形态的基础上,才能领会病变器官的病变特点,只有运用正常人体的形态、功能和代谢的基础理论知识,才能更深刻地理解异常变化的发生机制[4];同时它又是学习临床医学各门课程的基础,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具备一定相关学科的知识。在教学中过程中,结合典型的临床病例分析,才能灵活运用基础医学知识阐述疾病的发生发展及病变规律,解释与临床之间的联系,使学生深刻地认识到学习病理学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病理学的兴趣和热情,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际应用能力,提高学习效果。

7 成为学生的朋友,倾听学生的心声

对于青年教师来说,由于年龄优势,更容易与青年大学生产生共鸣,成为他们的贴心朋友,因此,我们要积极地融入到学生之中,关心、爱护学生,用自己的一份真情换取学生的一片真心。由于初为人师,知识含量的相对不足和教学经验的欠缺,病理学涉及的知识内容又多,在承担教学任务之初,出现错误在所难免,教学目的不明确,方法不灵活,重点不突出,难点讲不透,学生听课以后会有一些问题及信息向老师反馈,这就要求青年教师谦虚谨慎,主动地与学生沟通交流,倾听学生对讲课的意见,认真解答学生的问题,及时调整讲课方法,使讲课更有针对性,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陈永林,李 敏.青年教师如何上好病理课[J].兰州医学院学报,

2003,29(2):89.

[2] 付 华,文继舫.病理学教师集体备课的内涵和意义[J].中华医学

教育杂志,2006,26(5):58.

[3] 陶晓峰,金晓明,叶 菲,等.青年教师参加病理学教学的几点体会[J].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6,8(3):246.

[4] 卓丽娟.病理学教学初探[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

第8篇:教育心理学培训课件范文

目前,我国的诸多幼儿园都倾向于多媒体技术教学。但是,由于多媒体技术的局限性,在教学中仍旧存在着不足之处。通过探究多媒体技术在幼儿园教学中的实际应用,希望能够为幼儿园在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提供更多地启示。

关键词:

多媒体技术;幼儿园教学;问题;对策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多媒体技术在幼儿园教学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多媒体技术教学与传统教学相比,具有直观性、生动性、灵活性及可操控性。因此,目前我国的诸多幼儿园都倾向于多媒体技术教学。但是由于多媒体技术的局限性,在教学中仍旧存在着不足之处,本文通过探究多媒体技术在幼儿园教学中的实际应用,希望能够为幼儿园在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提供更多地启示。

一、多媒体技术的概念鉴定

多媒体技术是指综合处理文字文本、图形图像和音频视频等多种媒体信息,使它们建立逻辑连接,成为一个具有交互性系统的技术。其中用得较多的PowerPoint。它制作简单,操作方便,容易掌握,因此在教学中得到广泛推广与应用。

二、多媒体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的地位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已经在人们的生活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部分。由于多媒体技术在幼儿园教学中具有能够优化情境的作用,同时还能更加生动、形象、直观地展示教材内容,使得幼儿在教学活动中更加积极主动,进而能够更好地帮助教师提高教学质量。就某种程度而言,多媒体技术就是将人的五官电脑化的技术。多媒体技术能够将声音、图像以及文字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为幼儿创设一个生动、形象、视听结合的情景。因此,在物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多媒体技术在幼儿园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也越来越受到幼儿教师们的青睐。在现代幼儿教育事业中,多媒体技术越来越受到幼儿园的重视,在幼儿园教学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部分,并且成为了幼儿园教学辅助手段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多媒体技术在幼儿园教学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一)幼儿教师在进行多媒体教学中计算机操作技能不强

当今社会,由于多媒体技术的革新,很多教师对计算机的操作技能掌握不熟悉,哪怕只是简单的计算机操作都不掌握,对于利用计算机制作课件这一问题就更加无从下手了,这在一定程度上就直接影响着多媒体技术在幼儿园教学中的应用质量。还有一些教师只是会简单的计算机操作,当一遇到计算机出现一些简单的故障这些突况时,她们便感到手足无措,因此这不仅严重影响了教师在教学中的实施,更是严重影响了多媒体技术在幼儿园教学应用中的质量。但是,对于一些能够熟练掌握计算机操作技术的教师而言,她们更加青睐于多媒体教学,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多媒体技术在幼儿园教学中得到广泛的推广及应用。

(二)多媒体技术在幼儿园教学中的浅用或滥用

曾有报道显示,在进行多媒体技术教学时,一些幼儿教师只是将图文进行简单的整合,在开展教学时也只是照本宣科,被计算机主宰,失去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导地位,使得多媒体技术在幼儿园教学中没能真正发挥其优势。

(三)资金短缺,缺少多媒体设备

在我国多媒体技术在幼儿园教学中的应用起步晚,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相差甚远,尤其是我国农村更为严重。因此,即使一些幼儿园有意引进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也会因为资金短缺,不掌握计算机的操作技术而始乱终弃。很多幼儿园并没有配备多媒体教室,由于资金短缺的原因,哪怕一些幼儿园配备了多媒体设备,引进了先进的多媒体教学,但是因为幼儿教师对其技术的不掌握,所以在选择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时也只能望而却步了。

(四)幼儿教师缺乏先进的多媒体技术教育教学理念

在我国学前教育起步晚,资金投入低,教育资源严重缺稀,师资力量薄弱,很多年轻的幼儿教师并不愿意从事幼儿教育事业。因此,在幼儿园教育中从事幼儿教育的人员多是老教师或是外行人员,因此这些幼教工作者多多少少存在着教育教学观念陈旧,不愿意接受多媒体技术的革新。因此,很多的地区多媒体技术在幼儿园教学中并没有得到重视和广泛的推广。

四、解决多媒体技术在幼儿园教学应用中的对策

(一)加大幼儿教师在计算机操作技能的培训力度

我国政府或是幼儿园的管理者应当加大对幼儿教师在计算机操作技能中的培训力度,让幼儿教师能够熟练掌握计算机的操作技能,转变她们在幼儿教育事业中的观念,使得多媒体技术在幼儿园教学中能够最大程度地发挥其辅助教学的作用。除此之外,幼儿园也应该有自己的特设教育教学资源,能够制作出具有自己幼儿园特色的多媒体课件。

(二)不完全依赖多媒体课件,适时、适量、适度

使用多媒体作为幼儿教师不能完全依赖于多媒体课件进行教育教学,在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时要遵循适时、适量、适度的原则。碰到幼儿不易理解的教学内容时,可借助多媒体进行模拟,这样可以更加直观地展示教材内容,使幼儿更加直观、生动地理解教学内容,获取新的经验。在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时,幼儿教师要把握好时间,并且要注重与幼儿的互动,发挥幼儿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三)增加对幼儿园硬件设施的投入力度

硬件设施是幼儿园开展多媒体教学的基础的物质条件和前提。就中西部地区而言,幼儿园的硬件设施条件差,设备落后,师资力量更是薄弱。因此,中西部地区的幼儿园在引进设备这一方面做得还不理想。我国政府应该在教育投入上增加对中西部地区的投入,同时在引进硬件设施的时候还要注重量力而行,不要盲目追求先进。在引进时,要根据本幼儿园的需要进行适度运用,幼儿教师不能过度依赖多媒体技术教学,而是应该根据学科特点、教学内容进行选择,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教学功能,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四)改变幼儿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

教育观念是指人们对教育现实的一种价值取向的理性认识,是指导教育行为的一种思想意识。它对教育实践起着重大的指导作用。在我国存在着这样一种现象:有配套的硬件设施可以在上级领导进行检查时达标,有多媒体设备就是拥有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正是因为这一错误的观念使得多媒体技术在幼儿园教学应用中没能真正发挥其作用,反而起到了适得其反的作用。因此,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是否需要运用多媒体技术以及如何运用多媒体技术,归根结底也就是教育观念的问题。多媒体技术是信息革命在幼儿园的具体体现。只有让幼儿教师充分认识到信息时代的挑战及多媒体技术的进步与利用在促进传统教育向现代教育转变中的作用,充分认识到多媒体技术的利用在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和实施素质教育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才可能在幼儿园教育中积极创造条件,全面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五、总结

多媒体技术作为先进的信息科学技术,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越来越显现。多媒体技术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的应用也得到广泛的推广和应用。多媒体课件以声画并茂、生动形象为主要特点。由操作性、互动性强等特点,使得多媒体教学较传统教学而言更具有诸多无法比拟的优势,在一定程度上也大大提高了幼儿园的教学质量。但是作为新兴的科技产业,多媒体技术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尤其在教育教学的实际应用中仍然有不完善的地方。因此需要幼教工作者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多媒体技术在幼儿园教学中的应用,还需要得到各界人士更大的支持与关注。

参考文献:

[1]李爱娟.多媒体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M].教育信息化,2003.

[2]林泳梅.幼儿教育心理学[M].商务印书馆,2006.

[3]徐军.多媒体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教育信息化,2005.

第9篇:教育心理学培训课件范文

关键词:任职教育;起点;边界

军队是肩负守土之责的武装集团,在至高无上的国家安全大背景下,其特殊人才培养的教育问题,直接牵涉社会全局利益,所以更应强调这种高视点的立意,强调以人才个体的内涵发展为牵引,直面国家教育转型所带来的种种影响和军队建设自身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着眼于教育目的与效能,致力于人才质量,使微观与宏观、个体与整体有机统一,协调发展。我们知道,军队建设目前也正在面临重要转型,立足于信息化战争这一新型战争形式的军革战略构想,对于军队人才队伍的培养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这是所谓军队建设新情况、新问题的根本原因和依据所在。总部关于“五支队伍”建设立体性框架的提出,充分考虑了新时期围绕军队建设总目标而展开的人才队伍建设新特点,可以看作是军队人才培养建设工作的总体纲领。国家教育转型与军队建设转型,对目前任职教育问题研究具有决定性意义,把握住“两个转型”便可正本清源、提纲挈领,直切问题的要害。反之,游离于“两个转型”之外,所得出的任何结论,都必然是空泛的玄谈或有失偏颇,不足以准确回答理论问题,也无助于正确理清改革思路,更不可能妥善解决现实矛盾。

军队卫勤管理专业人才任职教育的起点与边界,实际上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简而言之,它是给特定专业的特殊教育类型予以本质性的界定。正如“两个转型”牵涉到教育改革方方面面的微观领域一样,这种界定同样可以体现在多个具体问题上,但我们认为,最重要的、带根本意义的问题是人才价值、培养价值和专业价值问题,即培养什么类型的人才(培养价值取向)、怎样培养新型人才(培养精英理念)和如何赋予人才品质(培养质量内涵)。总体上是在现代教育观念的烛照下,对教育现实问题提出一种探索性思考和意见,分述如下:

1 培养“学习型人才”是时代赋予军队卫勤管理人才任职教育的首要任务

“岗位任职培训”是一个特定的培训概念,因其本身具有“岗前”、“岗中”和“提升岗位”等不同培训类型的区分,在任职教育培训过程中的要求显然不同。通常认为,岗前培训是培训对象面对岗位的适配性教育,应以本岗位的职责规范为核心,定位其培训内容,注重职业知识与职业道德等有关职业自身应具备的素质要求;岗中培训是在培训对象已具备一定职业经验的基础上,延伸与扩展职业知识与道德素质的培训,具有“充电”性质。所以,它应以本岗位的职业基础知识与从业经验为依托,注重扩充其履行岗位职责的能力,提高本岗的从业质量;而“提岗”培训的重心则应在本岗位职业知识和道德素养基础上,融会理论与实践的积累,进一步提升从业水准,以便适应高一级岗位的职责需求。应特别强调的是,所有这些岗位任职培训内容,都存在着很强的实践操作性要求,不是单位时间内可以在远离本岗的工作环境,在课堂教学中或有限的实验场所能够完成的,而需要更为广阔的学习实践空间。由此,培养学员自主学习的素质问题,客观上提到了“岗位任职培训”的议事日程。

在现阶段,在探究任职教育内涵与外延的实践活动中,我们如果仍旧由于某些传统的教育理念,不在教育的核心价值上作出一些方向性的调整,就势必要犯历史性的错误。从培养“学习型人才”做起,切实在教学内容、方式、手段等方面逐渐调整到“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轨道上来,使新的教育价值理念具体落实到课堂教学中,是当下教育教学改革的必然之选。作为具有一定岗位指向的任职教育更是如此。另外,我们还应从教育实践层面看到这样—个问题:任职教育本身就是教育转型的孪生兄弟,不可能脱离大的背景多谈其理论支点,只能以普遍的教育原则来指导其教学实践活动,有时甚至不得不“摸着石头过河”。但在任职教育的教学上,努力变知识传授为方法传授,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强调“授人以渔”,而不只是“授人以鱼”,肯定是调整改革的基本方向。回到宏观视角,我们不难理解:只有人人都成为学习型的人才,才能建立起学习型的社会;而就微观而言,一个生活在当下的现代军人,只有真正学会了自主学习,才能实现随时随地的自我知识更新,永远挺立在知识变革的潮头。伴随知识更新的步伐一同前进。这样,我们的任职教育才能经得起现实的摔打和时光的推敲。

2 提高职业兴趣是军队卫勤工作岗位人才任职培训的现实需要

教育心理学早就论证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样一个被千万人认同的观点。但我们所具体讨论的军队卫勤工作岗位人才培养问题所关注的“职业兴趣”话题,却并非只是一个理论性的论题。我们所面临的是一个现实问题——个具有理论意味的现实问题,必须、也可以从理论上获得回答。首先,经验告诉我们,在现实的人才培养活动中,当任职教育的培训对象对于自己将要从事的职业并不十分了解,甚至毫无兴趣可言的情况下,我们所提供的教育就绝不能仅仅局限于专业知识传授。其次,即便是培训对象个人的心理素质上不存在上述缺陷(职业陌生,毫无兴趣),军队卫勤工作岗位客观上所处的边缘性质,也要求在人才培训过程中必须充分注意到个人的从业兴趣培养。第三,回到教育心理学,我们从“终身教育”的论点出发,也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人才的专业素质必然包含着人才对于专业工作所拥有的兴趣因素。

如何针对卫勤管理人才处于职业边缘交叉的特点,从教书育人的角度,强化一些岗位兴趣、职业信念等方面的教育,是当下军队卫勤管理人才培养必须着力探究的重要议题。通过具体的、丰富多彩的正课教学和第二课堂活动,使学员在提高任职水平的同时,充分热爱自身的岗位,热爱与这个岗位相关的各项工作,并对本岗的专业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达到自我痴迷、百折不挠、锲而不舍的程度,在此基础上,增强其自主获取新知识、掌握新技能的能力,是我们今后任职教育应该着力探究的方向。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使培训对象内在的潜能充分发挥出来,从而有效扭转一切依赖老师、依赖课堂“给予”的思想,真正做到自己走路、走自己的路、自我发现和解决问题,它应该成为任职教育普遍遵循的一条特殊教育理念。

3 与学历教育的密切联系是提高任职教育培养质量的重要保证

任职教育与学历教育在教育品质上没有根本的差别,但任职教育须在学历教育充分发育的条件下,才能获得必要的学科支撑,具备可靠的质量保证。这一判断起码包括了3个方面的支持点:其一,学历教育隐含着对于师资队伍的专业塑造。学历教育必然要在学科意义上,对于师资队伍的专业素质予以规范和要求,使其有一个深度指向,形成良性发展的趋势。其二,学历教育将对专业知识进行体系化处理,使任职教育教学内容获得科学合理的优化,从而保证任职教育培训活动的计划性、系统性、有效性,减少盲目性。其三,学历教育培养的价值指向,恰好可以作为一种专业标尺,对任职教育培训的价值定位客观上起到参照作用,以利于准确发现问题、调整误差,给任职教育带来明确的方位感,产生积极的意义。

回顾本校几十年的办学经历,有一个事实不容忽视,那就是任职教育刚刚起步,实践经验不是很丰富。内力不足的问题并非存在于任职教育,而恰恰存在于学历教育。具体到教学建设实际,学历教育几乎在每一个教学环节都有补建和完善的空间。教学计划、课程教学大纲(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课程教案(课件)、教材体系等要素的不够完整,教学质量督导制度和评估体系的不够完备等等,都有伸手可触的问题。诸如此类紧要的建设方案,才是我们真正需要提出讨论、详加落实的,它应该成为研究探讨任职教育的起点。假如脱离这一“起点”多谈任职教育的原则问题,很容易不知不觉超越专业轨道,从理论到理论坠入形式主义的深渊,其结果会将我们的思维拉进无边无际、无本无末、无凭无依的茫然状态。在实践方面,离开专业学科体系与课程建设,试图解决任职教育的问题,必将使任职教育成为一个可以包装任何货物的筐子,只要培训对象愿意接受、师资也利用的顺手,就可以随心所欲地往这个“货筐”里面扔东西。不管什么样的培训活动,只要没有学历问题,都可以美其名曰“任职教育”。任职教育这只筐子将变得其大无比,“岗位需求”成为一个没有边界的概念,任何性质的教学活动都可以无所顾忌地囊括其中,如此这般,其结果自然不言而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