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养殖业的特点范文

养殖业的特点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养殖业的特点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养殖业的特点

第1篇:养殖业的特点范文

关键词:护理学生培养职业素养

【中图分类号】R-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1-0423-02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人们对健康认识的发展,现在的护理工作范围已经由单纯的疾病护理扩大到了全身心的整体护理;护理工作对象也由原来的少数患者扩大到了全社会的人群。随着护理工作的扩展,人们对护理要求的提高,要求护理教育必须培养出具有高素质的护理人才。结果就是社会对护理从业人员职业素养要求越来越高,因为只有从业人员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才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才能献身护理事业。

临床实习对于即将踏上工作岗位的学生的重要意义在于临床实习是学生在即将工作前的一段培训阶段,加深对职业与行业的了解,是理论联系实际应用和巩固所学专业知识的一项重要环节,是培养学生能力和技能的一个重要手段。为此作为学生实习指导人员的带教老师的德育工作和育人目标也必须与社会需求相适应,应从传统的技术教育向市场驱动结合德育教育作出调整和转变。

临床护理实习生都是从职业学校中出来的,传统的技术教育,在“一技行天下”的思想指导下,多年来教师往往把职业训练看成职业学校教学工作的主要甚至全部内容,成了技术至上主义者,深深地陷入了唯技术至上的泥潭。从而忽视了学生的整体发展。带来的严重后果已经在学生的就业中有所体现。护理这个岗位是最容易受气的岗位,许多护理专业的学生由于不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无法坚持下去,极大地影响了学生的个体发展。故在新形势下对护理专业学生进行职业素养的培养已经是迫不及待了。

围绕对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思路及所达到的目标,笔者建议采取以下三个步骤的养成教育。

1以教学为经,以活动为纬,明确职业素养的内涵

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要以教学课程化的形式进行,一方面保证了学生对职业素养培养认知的深度,避免肤浅;另一方面保证了学生对职业素养培养认知的广度,避免狭隘。让学生尽快完成从职校人到职业人的角色转变。

1.1职业素养培养立足教学。加强对学生职业素养的认知教育,根据企业的用人标准,立足教学,构建实践教学、课堂教学、第二课堂教学“三位一体”的教学体系。

1.1.1课堂教学。在各类培训中积极渗透职业素养培养教育。如新员工始业培训课的开设,要做到学科性、专业性、职业性的统一,加强对学生职业岗位要求等的认知。

1.1.2实践教学。积极倡导“做中学”的教学理念,在实践中,让学生体会合作精神、加强学生对与人沟通等的重要性的认识。

1.1.3活动课教学。通过医院、学校两个层面落实第二课堂教学,通过讲座等形式,把礼仪教育、心理调适、艺术熏陶、团队合作、与人交流、生涯设计、时间管理等都纳入课程教学体系,完成了对学生职业素养认知的通识教育。

1.2职业素养培养强化活动:以活动为载体,对学生进行职业素养认知教育,带教工作的始终。

1.2.1开展形式多样的认知活动。如开展实习生间竞赛活动,加强学生对团队的认知;开展见习、参观、交流等活动,加强学生对岗位、行业等的认识。

1.2.2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如:为了加强对学生的合作精神的教育,医院可以经常以科室为单位开展各类活动,如工作操比赛、大合唱比赛等。为了强化学生的自我发展的意识,医院可以在学生中开展职业生涯设计比赛等活动。又如开展“三句半”表演,邀请本院或者院外专家来院作讲座、优秀毕业生评选等活动强化学生对职业素养的全方位认识。

2以训练为纲,以实践为目,强化职业素养的锻炼

实习本质上是正式就业前的教育,因此,我们应把学生培养成“准职业人”所谓准职业人就是按照企业对员工的标准要求自己,初步具备职业人的基本素质,能够满足用人单位的要求,能够适应在企业的发展。

通过以训练这种方式,强化学生职业素养的养成,达到“学生的就业观与自己的能力水平的对接、用人单位的用人观与岗位的需要的对接;学生的择业观与用人单位的人才观的对接、学生的学业观与就业岗位的实际需求的对接。”的目标,在训练中,让学生成为准职业人。

在训练中应做到“以管理为保障,以课堂为主阵地,以实践为突破”。

2.1以管理为保障,全面推行7S管理。所谓的7S就是“整理”(Seiri)、“整顿”(Seiton)、“清扫”(Seiso)、“清洁”(Seikeetsu)、“素养”(Shitsuke)、“安全”(Safety)、“节约”(Save)。酒店中著名的“五常法”就是“7S管理”的延伸。

7S构成要素及相互关系见表1所示。

我们医院对实习生已经开始全面推行7S管理,这种与企业的管理方式接轨,营造真实型的学习工作环境,让学生在整理、整顿、清洁、清扫自己的寝室、工作台面、操作用具、学习资料等的时候,在学习计划管理、职业规划管理中,体会到了“职业素养养成的过程”,培养学生养成良好习惯,遵守规章制度,从而增强学生自身的职业竞争能力。

2.2以课堂为主阵地,引入行为导向教学法。“行为导向”教学方法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组织教学,创设学与教,学生与教师互动的交往情境,使学生形成会学的能力;强调学习的内在动机、利益动机、社会动机,并学会展示学习成果。在教学上实施上将课堂置于准职业人培养的教学情境中,强调以能力为本位,以国家职业技能标准为依据,以职业活动为学习领域内容。运用“行为导向”教学方法组织教学,用行为活动的方式来引导教学全过程,实现改变人的行为活动及习惯,培养学生具有综合职业素养的技能型人才。

因为行为导向教学法的基本组织形式是小组合作学习,常见的方法有项目教学、角色扮演、张贴板教学、头脑风暴法、模拟教学法等,其一个显著的特征是“职业活动”,在这个“职业活动”的实施过程中,学生的团队合作、与人交流、解决问题的职业技能就得到了训练。

2.3以实践为突破大力强化职业素养实践周活动。笔者认为应开展学生职业素养实践周活动。这种想法缘起医院对卫生问题的认识,可每个周期安排一批实习生,统一着装、统一规范、统一礼貌用语,通过实践周活动的开展,引导学生做人,训练学生做事,全面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

2.3.1落实“五个一”的实践内容。塑造一名礼仪使者、行使一份准员工职责、设计一份职业生涯规划、了解一个企业文化、体验一周劳动艰辛。

2.3.2实施五项教育活动。礼仪教育、成才教育、生涯教育、就业教育和企业文化教育,教育活动过程中将聘请有一定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的老师、专家、企业家给学生作专题讲座和培训,以增长和提高有关职业素养方方面面的知识和技能。

护理行业日新月异,变化无穷,同行竞争日趋激烈,现代护理行业选择人才时不只看重学生拥有的证书。而更看重学生的个人基本素质、基本职业技能、职业精神三大方面,即职业素养。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是新时代对护理职业教育的迫切需求和任务,职业素养已经成为学生迈向成功、实现梦想的金钥匙。

第2篇:养殖业的特点范文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 天津 300222)

摘要:在职业教育师资培养方面,德国、美国、澳大利亚三个国家在健全的法律保障体系框架下,形成了完善的师资培养模式,制定了严格的教师准入制度,构建了科学的职业教育教师评价体系。研究分析德、美、澳三国职业教育师资培养的特点和优势,可以为发展和完善我国的职教师资培养模式提供若干启示。

关键词 :德、美、澳;职业教育;师资培养模式;特点;启示

中图分类号:G7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4)11-0174-04

作者简介:周秀峰(1977—),男,江苏海安人,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高级政工师,纪委、监察室副处级纪检监察员,研究方向为公共管理。

基金项目: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十二五”规划重点项目“我国职业技术师范院校职教师资培养模式的研究”(项目编号:VE2004,主持人:任雪浩)

为国家培养数量更多、质量更高的适应社会经济、科技、文化及教育发展需要的专业化教师队伍,是世界各国教育改革的重点,也是全球高等师范教育所面临的共同问题。在世界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职业教育在各国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举足轻重,因此,职业教育师资培养的任务与使命尤为重要。

2012年,我国有675万中职毕业生、321万高职毕业生和304万本科毕业生走向社会,除去继续升学的,1 200多万大中专院校毕业生需要就业。另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统计,2012年全国城镇新增就业人口1 266万人,由此可见,大中专毕业生成为我国新增劳动力大军的主体,其就业问题不仅事关千家万户,而且关系我国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到2020年,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将达到2 350万人、高等职业教育在校生将达到1 480万人,职业教育已然成为我国由人力资源大国迈向人力资源强国的主导力量。发挥职业教育的主导作用,一方面,需要弥补师资数量的缺口;另一方面,更要优化职业教育师资培养模式,提高师资培养质量。

放眼世界,德国、美国和澳大利亚等经济发达国家在职业教育师资培养模式方面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他们在职业教育师资培养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独特模式和成熟经验。

特点之一:完备的职业教育法律体系

德、美、澳三国职业教育能够长足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拥有科学全面的职业教育法律法规,并施行了有效管理。

德国在20世纪中期至本世纪初,先后针对职业教育颁布了一系列法规,形成了较为完整的职业教育法律体系。德国在职业教育方面最重要的法律有: 《联邦职业教育法》(1969年)、《联邦职业教育促进法》(1981年)、《手工业条例》(1965年)、《联邦劳动促进法》(1969年)、《企业宪法》(1972年)以及《联邦青年劳动保护法》(1976年)。2005年,德国将《联邦职业教育法》与《联邦职业教育促进法》合并,经修订后颁布并实施了新的《联邦职业教育法》。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德国不断调整职业教育相关法律,如1981年,德国对之前的《联邦职业教育法》进行了补充与完善,颁布并实施了《职业教育促进法》,确保了“双元制”职业教育体系的正常运行。

在美国,迄今为止,已颁布多达159个与职业教育相关的法律法规。美国职业教育体系的形成始于1917年通过的《史密斯—休斯法》,之后又相继通过了《乔治—里德法》等数项法案。1963年通过了《职业教育法》。美国国会于1968年、1976年分别通过了《1968职业教育修正案》和《1976年职业教育修正案》。修正案对职业教育投入、试验科目有了更详尽的规定,以立法的形式提出了包括职业教育规划、评价、统计及数据说明等一套完整的要求,促使更多的人接受职业教育,并确保了职业教育与劳动力市场的协调统一。另外,诸如《职业训练协作法》(1982年)、《伯金斯职业应用技术教育法》(1984年)更保障了美国职业教育的科学高效发展。

在澳大利亚,学徒制的改革与发展是职业教育法律法规制定与健全的基础。1967年,澳大利亚联邦经济部起草了职业培训法草案,1969年这一草案被批准,成为澳大利亚最早的职业培训法。澳大利亚的职业教育法在宏观方面包括联邦法和州法,在微观方面包括职业教育与培训法、澳大利亚技术学院法、职业教育与培训经费法、澳大利亚教育与培训署法案等。1992年,澳大利亚通过了专门的职业教育与培训拨款修订法案,之后每年修订一次,名为“某年职业教育与培训拨款修订法案”。澳大利亚是联邦制国家,其职业教育由州和领地直接管理,因此,各州都有自己的职业教育法。与联邦职业教育法相比,州职业教育与培训法内容更为全面系统,如昆士兰州的《职业教育、培训和就业2000 年法案》等。

特点之二:科学的职业教育师资培养方式

在职业教育师资职前培养上,德国非常注重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一是教学实践,主要培养教学组织与实施能力;二是生产实践,主要培养生产劳动组织与实施能力。在德国,拥有企业实际工作经历的职教教师备受青睐。目前,德国的主要综合性大学和理工科大学都设有职教师资培养专业。大学培养一般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理论学习阶段,所修课程分为必修专业、选修专业及教学教法三个部分,其课时比例为2∶1∶1,德国对教学教法知识培养的重视程度可见一斑。第二个阶段是实践教学阶段,学员至少要进行一年半的教育实践和技能实践。教学中没有固定的课程计划,以开放式教学和研究式教学为主。在教师职后培训中,除了要参加许多考试、考核外,还必须参加定期的进修、考核和企业实践,并考取相应的技术证书。

早在1917年,美国的《史密斯—休斯法》就明确要求具有一定的实践工作经验才能从事职业教育师范类院校的教育工作。与德国相比,美国更注重职业教育教师的职后培训。经常组织职业教育教师研讨教学教法,以促进个人教学水平、组织能力的发展。培训方式有教学培训、研讨班、技能实践等,同时还有指导教师制、同事互助等丰富多样的培训方式,有力促进了职业教育教师职后专业能力的发展。

澳大利亚在职业教育师资培养上除了注重大学教育外,更注重兼职选聘和职后培训。在兼职选聘方面,按照标准将社会上长期从事一线专业技术工作并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选聘充实到兼职职业教育师资队伍中来。这些兼职教师在开展教学的同时,还要赴高等师范大学参加1~2年的师范教育活动,才能获得教师职业资格证书。在职后培训方式上,针对不同的师资队伍的结构特点,采取不同的方式开展师资职后培训工作,主要方式有新教师岗前培训、企业实践培训及在职进修等,并给教师建立了培训历程档案袋。澳大利亚职业技术教育学院的每个教师每学年必须到企业工作,工作时长两周或更长时间。到企业挂职锻炼的培训方式可以帮助教师及时了解行业最新发展动态,更新技术与知识,特别是自身实践能力和指导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能力可以得到有效提高。值得一提的是,教师挂职锻炼期间享受带薪待遇。

特点之三:严格的职业教育教师准入制度

在德国,要成为一名职业教育教师,必须在品行、专业技术等方面符合教育教学工作的要求,入职前还须参加所从事专业以及教育学等知识的考试。德国的职业教育教师除具备教师任职的一般要求(如学历等)外,还有一些特殊规定,比如“拥有至少3年的行业工作实践经历”。要成为一名应用技术大学的教师,需要具备博士以上学历、5年以上的职业实践经验(含3年企业专业工作经历)。

在美国,新入职的职业教育教师至少应具有大学学士学位,同时须拥有教师资格证书,并辅以至少一年的工作经验。如果申请者有5年以上的工作实践即可代替学士学位。教师上岗教学,除了持有教师资格证书外,还必须持有所在州教育主管部门颁发的任教许可证。严格的入职要求保障了教师的质量。

在澳大利亚,职业教育教师资格准入制度非常严格。澳大利亚职业技术教育学院对教师的知识、技能、素质都有严格而明确的要求。一是从业者要取得教学所需专业技术的大学本科文凭,新入职的教师必须具有相应的专业硕士学位;二是从业者要拥有3~5年与专业教学相关的行业工作经验,或者经过培训并取得行业四级证书。对于入职年龄在35岁以上的教师,则要有十几年的工作经验,并取得教师资格证书。对于不同的州和不同的专业,职业技术教育学院的具体规定也会有所区别,但是实践经验、技能证书、教育学习始终是任教的重要条件。同时,澳大利亚还针对职业技术教育学院不同学科、不同类别的教师制定了相应的专业标准。比如,要求职业技术教育学院的专任教师必须符合教师的通用标准及特定的专业标准;对兼职教师和希望成为职教教师的专业技术人员进行“以能力为本位”的职业教师教育能力培训等等。另外,澳大利亚政府鼓励专业技术人员到职业技术教育学院兼职授课,或开展专题技术讲座。严格的从业标准和灵活多样的教师聘用政策,使得澳大利亚职业教育师资能够及时更新、调整知识和技能,始终处于行业发展的前沿。

特点之四:完善的职业教育教师评价体系

德、美、澳三个国家都建立了专门的教师评价机构,制定和完善了职业教育教师评价体系,对教师的职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早在1948年,德国文化教育部就组建了教师教育委员会,委员会成员主要以教育行政官员和学科专家为主,负责对当时的德国教师教育进行全面的考察和评价。六十多年来,德国教师教育评价制度不断优化和完善。目前,德国对教师评价的外部机构,一部分由评价机构或委员会进行,一部分由代表当局的独立机构进行,一部分由所在学校教育督导进行。在美国,为了对教师的专业教学进行评估,组建的实施机构是“全国教学专业标准委员会”。

专门建立并不断优化针对新教师的评价体系,是三个国家推动教师发展的重要举措之一。如为了推动新任教师的专业发展,美国专门组建了“美国州际新教师评估与支持联合会”。三个国家针对新教师的评价体系既有形成性评价,也有终结性评价。运用形成性评价,可适时评价新教师在每一个阶段的教育教学能力,并及时反馈给新教师,促进了新教师的教学技能水平不断提高。运用终结性评价,可对新教师一学期或一学年的教学情况进行整体评价,如果终结性评价合格,新教师就可以继续任教,否则不能继续任教。

除了严格的考核外,德、美、澳三国在评价体系中还引入了激励机制,从而能最大限度地挖掘教师的潜能,提高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在具体评价过程中,针对不同类别的教师实施分别考核。比如,对专任教师和兼职教师的绩效考核方法就是分别制定或修订的。评价内容中的考核指标和权重既有定量指标,又有定性分析。这些做法最大限度地保证了客观公正、公开公平,从而可科学、合理、准确地评价教师的各项工作表现和实绩。

几点启示

对照德、美、澳三国在职业教育师资培养方面的优势和特点,我国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应在以下四个方面着力发展和完善。

首先,要完善职业教育法律体系。法律内容不应一味偏重原则,还需要增强可操作性。我国对于职业教育不作为的现象目前缺乏相应的法律责任约束,应着力增加相应的责任条款,不断完善法律体系。可以学习澳大利亚,对职业教育特有的内容进行专门的规定。还应根据实际需求,完善修订制度,使法律适应教育改革发展实际。

其次,要选择科学的培养方式。在职前培养方面,我国有许多新的模式,如“双证书一体化”、“本科+技师”等。但师资培养场所一般局限于校内,在与企业合作培养方面还有欠缺,从而导致师资的理论知识、专业技能和师范能力与社会需求脱节。因此,应注重校企合作、校际合作,走出校门,到企业锻炼专业技能,到中高职学校检验师范能力,形成校企、校际协同育人机制。在职后培养方面,我国有许多国家级师资培训项目,但偏重于专业技能和理论知识的培训,师范能力的培养还需进一步加强。总之,职业师资培养方式要兼顾“师范性、学术性、职业性”,三性融合,互为补充。只有这样,才能全面提高师资培养质量。

再次,要制定严格的准入制度。目前,我国职业教育教师准入以学历文凭为主导,缺乏“以能力为本位”的职业教育教师选聘机制。职业教育教师准入机制的“严格”应体现为“重质量、轻学历”,不能以学历代替质量,可广泛引进生产一线的技术能手充实职业教师师资队伍。

最后,要建立完善的评价体系。我国职业教育教师业绩评价体系还不尽完善。应真正发挥绩效评价体系改革的积极作用,在工作中引入激励机制,全面科学地评价教师工作,不断促进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

2014年6月,国务院了《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要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激发职业教育办学活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发展保障水平。这一决定的颁布进一步推动和深化了我国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同时也对职业教育师资培养提出了迫切和更高的要求。因此,我们应积极借鉴和应用国外成功的职业教育师资培养经验,立足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实际,积极探索和创新职教师资队伍建设途径,切实提高职业教育师资队伍整体水平,为我国职业教育的创新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王姬.德国职业学校师资培养培训模式与特点[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33).

[2]罗嗣安.主要发达国家职教师资培养的比较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学理论,2010(10).

[3]管祺骐.澳大利亚职业教育体系研究与借鉴[J].职业时空,2011(9).

[4]郭靖文.澳大利亚职业教育的特色及其启示[J].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3).

[5]温小英,李兴韵.中澳职业教育师资队伍的比较与启示[J].职业时空,2013(2).

[6]蔡燕.中美职业教育师资培养模式的比较研究[D].武汉:湖北工业大学,2011.

[7]房振宏.浅析职业教育师资队伍的培养[J].教育学研究,2012(2).

[8]陶红.高素质高职高专师资队伍建设的硬件构成及存在问题分析[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7(8).

[9]黄日强,邓志军.澳大利亚职业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教版),2003(1).

[10]赵玉.澳大利亚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发展探析[J].职教论坛,2010(27).

[11]卢玮.澳大利亚职业培训绩效的评价与启示[J].对外经贸实务,2013(3).

[12]邓小妮,熊正安.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师资队伍结构现状、原因以及对策[J].武汉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2).

[13]任雪浩,刘新钰.发达国家职教师资培养的特点与启示[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10(4).

第3篇:养殖业的特点范文

以推广小额信用贷款为契机,助推农户发展养殖业

东辽联社以“简化办贷手续、提高工作效率”为重点,采取调查摸底,逐户建立经济档案,积极开展评定信用户、开办“惠民卡”活动,大力推广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截至目前,在全县15个乡镇的259个行政村中已评定信用户15947户,总授信额度23600万元,有效缓解了农户发展养殖业生产的资金需求。安恕镇在农信社的大力支持下,养猪专业户发展到1,283户,占全镇农户的31%,年出栏优质瘦肉型育肥猪10万余头,户均增收12000元,人均增收3000余元。育肥猪远销白山、通化、长春、沈阳和哈尔滨等大中城市。

积极开办养殖大户联保贷款,支持规模化养殖

为有效解决规模化养殖户资金需求量大又无法提供有效抵(质)押担保的问题,东辽联社创新贷款方式,推出了养殖大户联保贷款产品。符合条件的2-3户养殖大户在自愿组合的基础上组成联保组,根据养殖规模、信誉程度、资金实力等情况,差别授信,每户最高授信额度50万元,有效解决了养殖大户想扩大规模而缺资金的难题,受到广大农户的好评。金州乡的黄牛育肥产业在信用社的大力支持下,逐步发展壮大, 20头以上养殖户达到525户,50头以上的达到120户,100头以上的15户,年出栏育肥牛20000余头,仅养牛一项农民人均增收600余元。

适时调整信贷政策,支持产业链条接续发展

为更好地推动全县养殖业发展,东辽联社主动适应农业发展新变化,突出“三农”信贷资金第一顺序,在信贷资金的使用上首先保证信用户和联保户的贷款需求,并将能繁种畜禽的养殖、良种繁育、商品畜禽出栏加工等作为信贷支持的重点。在贷款限额上给予提高,将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由原来的最高限额5万元提高到10万元,在贷款方式选择上推出了组合贷款。信用户可申请信用贷款、保证担保贷款和抵(质)押贷款;非信用户可申请保证担保贷款和抵(质)押贷款,并在贷款约期上进行合理调整。吉林省大志禽业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种鸡、育雏、饲料加工、禽类加工于一体的养殖龙头企业。在东辽联社2000余万元信贷资金的大力支持下,该企业形成了产供销一条龙的公司+农户的经营模式,带动全县2400多农户发展肉鸡养殖业,每年可为企业和农户增加收入近10000万元。

认真做好跟踪服务,力促养殖业健康发展

信贷人员经常深入养殖户家中,及时了解畜禽购进、饲料购买等资金需求情况,使养殖户在短时间内就可获得所需资金。信用社主任和县联社领导经常深入村屯调研,通过广泛调查,及时掌握了养殖业信贷资金使用情况、生产经营变化以及下一个时期的资金需求量等,为制定切合实际的资金筹集计划,主动适应农村养殖业发展方向,准确把握农村经济发展的走势和特点,有针对性地提供支农金融服务创造条件,有效促进了全县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第4篇:养殖业的特点范文

关键词: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对策

我国畜禽养殖业得到迅猛发展,提高了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但是,畜禽养殖业所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已成为全社会关心的热点问题。多地方的畜禽粪便污染物排放量已超过居民生活、农业、乡镇和餐饮业的污染排放量,成为许多重要水源地、河、湖、海洋严重污染及其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因此,加强畜禽养殖业的污染治理已成为现阶段农村环保工作的重大而紧迫的任务。作为地处淮北平原的太和县, 规模化畜禽养殖业迅速发展,特别是生猪饲养量的不断增加,大量废弃物给周围环境带来了较大的压力,导致农村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畜禽粪便年产量逐年增加,绝大多数未经处理,带来了日益严重的污染问题。加强畜禽养殖业的污染防治与环境管理已成为现阶段农村环境保护的紧迫任务和重要内容,也是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措施之一。

一、太和县畜禽养殖特点和排污状况

太和县辖26个镇、5个乡,畜禽养殖的特点是:养殖鸡、猪、羊、牛覆盖面较广,主要以农户散养为主,还有近200家规模化养殖业,基本覆盖了太和县郊区和各个乡镇的大部分地区。养殖户均为单一养殖。随着养殖结构的调整,规模化养殖在我县得以不断壮大,促进了畜牧业的发展。但大部分养殖户及养殖场没有污染治理措施,在污染处理方面投入不足。养殖场污染物主要有尿液、残余的粪便、饲料残渣和冲洗水等组成,有的还包括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生活废水,前者是主要部分,其中冲洗水占了绝大部分。养殖场废水水质特征与畜禽舍结构、清粪方式与冲洗水的使用、饲料营养、畜禽消化功能和生产管理等有关。由于养殖业粪污中含有大量的氮、磷、悬浮物、致病菌、重金属元素和兽药残留等成分,这些污染物如不进行适当处理,一旦进入天然水体、农田就会导致严重的环境污染 。

二、对环境的影响

1.对水体的污染

畜禽养殖场污水中含有大量的污染物质,其中生化指标极高,如猪粪尿混合排出物的化学需氧量浓度最高可达近100 g/L,细菌总数可达104~105个/ml数量级,高浓度畜禽有机污水排入江河湖泊中会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畜禽污水排入鱼塘及河流中,使对有机污染敏感的水生生物逐渐死亡,严重威胁水生产业的发展。此外,其有毒、有害成分易进入并严重污染地下水,使地下水溶解氧含量减少,水质中有毒成分增多,严重时可使水体发黑、变臭,失去其使用价值,而畜禽粪便污染的地下水极难治理恢复,将造成较持久性的污染。

2.对农田及作物的影响

畜禽养殖业废水中含有较多的氮、磷、钾等养分,如能做到合理施用可有效地提高土壤肥力,改良土壤的理化特性,促进农作物的生长。但如果未经任何处理就直接、连续、过量的施用,则会给土壤和农作物的生长造成不良的影响,如引起作物徒长、返青、倒伏,使产量大大降低,推迟成熟期,影响后续作物的生产等。废水中的大量有机物质在土壤中不断累积,虽然可为土壤中栖居的小动物、昆虫、真菌、细菌等提供营养物质和适宜的环境,但也可导致一些病原菌大量孳生引起病虫害的发生;此外,大量有机物的积累也会使土壤呈强还原性,而强还原性的条件不仅影响作物的根系生长,而且易使土壤中原本处于惰性状态的有害元素得到还原而释放;大量无机盐在土壤中的积聚则会引起作物的盐害。

3.对环境空气的污染

畜禽养殖产生大量恶臭气体,其中含有大量的氨、硫化物、甲烷等有毒有害成分,严重影响工作人员的身心健康和周围的空气质量。在高温下,这些粪便发酵以及含硫蛋白分解,会产生大量氨气和硫化氢等臭味气体,造成空气中含氧量相对下降,污浊度升高,使空气质量下降。

4.对人体健康和畜牧业发展的影响

畜禽粪便污染物中含有大量的病原微生物、寄生虫以及孳生的蚊蝇,使环境中病原种类增多、菌量增大,造成人、畜传染病的蔓延。带来了仔猪、仔鸡成活率低,肥猪增重慢,蛋鸡产蛋率少,阻碍了畜牧养殖业的发展。

三、太和县畜禽养殖环境的现状分析

畜禽养殖产生的污染,已成为我县农村环境污染的主要问题,目前畜禽养殖业的环境管理仍相当薄弱。

1.畜禽养殖业的管理机制尚未理顺

目前, 太和县尚未建立起完整的畜禽养殖业管理体系,环境保护部门偏重于环境执法的职能,尚未建立完善的畜禽养殖环境监测网络,在畜禽养殖业方面缺乏有效的工作手段。对畜禽养殖业的管理权限分割严重且存在交叉。

2.畜禽养殖废弃物的处理缺乏应有的政策扶持

近年来, 太和县对畜禽粪便等生活废弃物进行有机肥和沼气生产,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畜禽养殖对环境的压力和污染,但在财政政策等方面缺乏支持,阻碍了畜禽污染物处理的健康快速地发展。

3.畜禽养殖场内部环境管理薄弱

从整体上看, 太和县畜禽养殖场内部管理粗放、薄弱,基本处于低水平管理,大多数养殖场缺乏必要的环境治理措施,而且对环境治理及综合利用的投资力度明显不够。

四、对策及建议

1.强化畜禽养殖污染的管理制度

一方面针对畜禽养殖污染的特点,实施专项的系统性环境管理行动,另一方面,将畜禽污染控制纳入到总体环境保护计划中,突破传统环境治理和污染防治的局限性,对畜禽养殖废弃物的环境管理进行原则性规定,将畜禽养殖业的环境管理纳入到有关的管理范畴。

2.依法建设,合理布局,积极推广标准化、封闭式小区养殖模式

规模化养殖场在建设前应依法建设、合理布局,远离居民点、水源地。要据实际的纳粪、纳污能力及粪污处理水平,控制养殖规模,做到就地消纳养殖场的粪便和污水。

加快生态畜牧养殖小区建设。各地实施表明,畜牧小区的建设对改善农村环境产生了良好的作用。各地要十分重视畜牧小区建设,建设一批配套土地和一定污水处理设施的畜禽养殖小区,以吸引中小规模户进场饲养,分散式养殖应尽量做到人畜分家,改变原有的饲养方式,达到规模化养殖的程度。积极推广封闭式小区养殖模式,既便于对畜禽粪便的无害化集中处理,又能有利于疫病防治、标准化管理。

3.建立完善的生态环境保护管理监测体系

建立健全养殖场建设环保审批制度、排污申报制度和排污许可制度,排污工程执行“三同时”政策,对超标排放或严重污染环境的畜禽养殖场,要进行限期治理,环保部门要进行相应的监督和监测。应加强对畜禽养殖场地进行防渗处理,确保地下水不受污染,对养殖场定期空气监测和水质监测,逐步建立一个对畜禽养殖污染的在线监测和评价体系。

4.发展可持续农业技术,促进畜禽养殖业健康发展

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是实现畜禽养殖业污染控制的重要保证。一方面,要提高畜禽养殖业标准化生产水平。目前,太和县畜禽养殖以粗放式生产为主,畜禽养殖生产标准化水平低。要完善畜禽养殖标准体系,围绕畜禽养殖的各个方面,出台有关标准,推动规模化畜禽养殖的力度。另一方面,要推动技术创新。应借鉴国内外的畜禽养殖场粪便污水处理方法,筛选适合我县畜禽养殖场的粪便、污水资源化处理方法。粪便等废物经过堆积发酵处理,可成为肥料、饲料、燃料等资源,不仅可解决农村污染问题,而且可提高农村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5.建立多元化种养相结合的循环经济模式

第5篇:养殖业的特点范文

1畜牧养殖业污染及危害分析

在我国畜牧养殖业中造成的污染问题主要包括:水体污染、大气污染、农田污染、传染疾病等,每一种污染状况都会带来一定的危害,各级畜牧管理部门只有在畜牧养殖业污染及危害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才能积极制定改善我国畜牧养殖业发展环境的策略。

1.1水体污染及危害在畜牧养殖业中,牲畜排泄的尿液如果未经处理就流入到水库、河流、湖泊、田地等处,都有可能导致水体出现发黑、变色、细菌增加等问题,而且难以在短时间进行净化。如果牲畜的尿液过多的流入田地则有可能超出土壤自身的净化能力,土壤的吸附能力将明显降低,进而导致地下水遭受不同程度的污染,危及到农村居民的生活饮用水质量。

1.2大气污染及危害在微生物的分解作用下,牲畜排泄的粪便、尿液等经过发酵,有可能形成NH3、甲胺、硫醇、H2S、CH4等有害、恶臭的气体,尤其是畜牧养殖规模较大的地区,将超出区域大气的环境承受力,而对于人类和动物的生存造成严重的危害。在遭受污染的大体环境下,牲畜的应激反应会明显增强,会影响它们的正常发育和生长,最终降低牲畜的整体产品质量。

1.3农田污染及危害部分地区的畜牧养殖户因缺乏环保意识,而将未经处理的牲畜粪便直接作为农家肥使用,由于牲畜粪便中含有大量的寄生虫卵、病原微生物等有害物质,将对农田造成严重的污染。另外,如果养殖场的粪便污水直接排入到农田中,容易引发引起农作物的贪青、疯长、倒伏,最终造成农作物的大量减产或成熟期推迟,严重影响到农民的经济收益。

1.4传染疾病及危害近年来,世界各国不断爆发各种人畜共患传染疾病,其具有种类多、分布广、传染性强等特点。据我国畜牧主管部门统计:目前,我国已经查明的人畜共患传染疾病有100多种,其中与牛、羊、猪、狗有关的传染病约为50多种,如结核病、日本乙型脑炎、布鲁氏杆菌、口蹄疫、破伤风、狂犬病、布鲁氏杆菌病等;由猪传染的有30余种;由禽类引发的传染疾病约有20种,如禽伤寒、高致病性禽流感等。

2我国畜牧养殖业中清洁生产技术的应用

在我国现代畜牧养殖业的发展中,因各种因素引发的污染问题不断增多,各级畜牧管理部门和养殖户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并且积极应用清洁生产技术,以防止各类环境污染和疾病传播问题的扩散,促进我国畜牧养殖业的健康、稳定、和谐发展。

2.1畜牧养殖业的场地选择必须坚持“农牧结合、种养平衡”的基本原则,并且合理布置场地中各类基础设施,严格控制畜牧养殖的规模和数量。在进行畜牧养殖场址的选址时,应符合乡镇的整体规划方案,场址的地势要平坦,远离城镇。畜牧养殖场与公路、铁路、医院、学校等公共场所的距离都应控制在500m以上。同时,为了有效解决各类污染问题,应保证畜牧养殖场靠近种植区,以保证周边的耕地可以消纳一定数量的牲畜排泄的粪便、尿液等废弃物。

2.2污水处理在大规模的畜牧养殖场中必须根据实际需要建设分级沉淀井和污水井,主要用于接纳牲畜排出的尿液和其他污水。各类污水经过一级沉淀后,将流入到下一级沉淀井中,以达到固体与液体废物的分离,使污水在生物处理后得到净化,进而降低畜牧养殖场排放污水中的有机物排含量。

2.3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的清洁生产技术体系在我国畜牧养殖业的今后发展中,必须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的清洁生产技术体系,在生产工艺上要不断改进和完善牲畜粪便、污水的治理模式,国内现阶段主要循环水清系统或干清粪工艺,以减少污水的排放量,达到干粪与尿污水的分流排除。在牲畜粪便和尿液的处理中,还要注意保存粪便的肥效,尽量减少污水中的微生物和细菌浓度。同时,在农村地区还应大力推广沼气发酵、堆肥、有益微生物发酵除臭、立体养殖等现代化畜牧养殖技术,以实现“就地化污”的目标,从而使用科学、合理的技术手段控制畜牧养殖业的各类污染问题。

2.4进一步加强清洁生产技术的研究在畜牧养殖业的污染防治中,对于清洁生产技术的研究必须进一步加强,尤其是要注重微生态养殖技术的推广和应用。例如:在生猪的养殖中,可以利用秸秆、锯末等作为原材料,同时添加专用的微生态制剂铺垫成发酵床,在发酵床上饲养生猪,不但有利于猪粪便的分解而且实现了猪舍的免水冲洗和免清粪,猪舍的养殖环境也将明显提升。同时,在现代畜牧养殖业清洁生产技术的应用中,还应构建以益生菌培育为主的良性微生态循环环境,在各类牲畜、禽类的养殖场地中通过抑制各种病原菌的生长和繁殖,以减少各种传染性疾病的发生与传播。

第6篇:养殖业的特点范文

关键词:畜禽养殖业;环境污染;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S8-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2)-02-0140-1

进入21世纪以来,人民生活水平得到全面提升,随之而来的是人们对肉类、奶制品、蛋类等高蛋白食品的需求量逐渐提高,从而促进了城郊居民以及乡村农民畜禽养殖业的健康高速发展。人们在大力发展养殖业的同时,农村畜禽养殖业的环境污染问题也日益突出,对农村生态造成严重的破坏,极大的影响了农民群众的身心健康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抓好畜禽养殖业环境污染防治工作,对建设生态省、生态市、生态区县和松花江流域水污染防治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1 畜禽养殖业现状

据2008年统计,吉林省牛存栏722万头,其中肉牛695万头,每头日粪便产生量是13kg。奶牛27万头,每头日产生粪便量是25kg,总产粪量是3550万吨/年。鸡、鸭、鹅类共存栏21550万只,每只日产生粪便量分别是肉鸡0.15kg,蛋鸡0.12kg,鸭、鹅类是0.15kg,禽粪量为1065万吨/年。猪存栏1550万头,每头日产生粪便量是1.35kg,产生猪粪760万吨/年。羊存栏数是520万只,每只日产生粪便量是0.45kg,产生羊粪85万吨/年。这样每年共产生畜禽粪便5460万吨。全省畜牧业每年化学需氧量(COD)排放量约65万吨,是全省农业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

数据统计显示,吉林省畜禽养殖业近几年发展迅速,其中现代化、规模化、系统化的养殖场养殖的畜禽数量约占全省畜禽总量的63%,非规模化养殖的占全省畜禽总量的近36%;现代化、规模化的畜禽养殖场每年会产生畜禽类粪便2800万吨左右,大多数粪便能够进行适当处理,充分循环利用,其中72%的畜禽类粪便经过处理后可做农家肥,大约3%的畜禽类粪便排入沼气池进行发酵,剩余残渣及未能及时处理的粪便在养殖场周围露天堆放;而非现代化、规模化的养殖普遍出现于农民家中的庭院养殖,利用率极低,环境污染境况也最为严重,除极少数的畜禽类粪便用于制造沼气和人工堆肥外,绝大多数畜禽类粪便在没经过任何处理的情况下任意堆放,在雨水季节随着雨水排入河流,给水体造成了较大的污染。

2 畜禽养殖业对环境造成的危害

2.1 对空气污染严重

畜禽的粪便经过长时间的露天堆积和暴晒,会将其自有气味及分解产物所产生的气体排入大气层,从而使养殖区周边的空气成分比例发生较大变化,再加上空气自净能力有限,其产生的气体长时间在周边地区流通,必将给周边的人类和动物造成较大的危害。畜禽的粪便在长时间的堆积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恶臭气体,在厌氧条件下,畜禽类粪便会在某些微生物的作用下,碳水化合物分解为甲烷、有机酸等带酸臭味的气体;蛋白质和脂类会分解为氨、硫化氢和粪臭素等具有恶臭气味的含氮化合物。这些气体的存在不仅严重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还会影响畜禽的生产性能,降低其生产力水平。

2.2 对水体的严重危害

畜禽粪便污染水体的类型主要有富营养化、有机物污染和生物性污染三类。富营养化污染是由于畜禽粪便排入水体后,水生植物的氮、磷等植物营养物质含量过高,从而引起的水质污染现象,轻则造成杂草丛生,重则堵塞河道,影响防洪和排涝工程建设。有机物污染是指由于畜禽的粪便中有机物含量很高,在排入水体后,会消耗水中大量的溶解氧,造成水体发黑、缺氧,同时给水生动植物的生存带来严重的威胁。生物性污染是指畜禽粪便自身携带着许多病原微生物元素,这些元素经过流动会渗透到地表水和地下水,并造成严重污染。

2.3 对土壤的危害

畜禽粪便进入土壤后,会将其分解产物和自身的污染物质带进土壤,当粪便浓度过高时,土壤的自身自净能力不足以对抗粪便有害物质时,土壤的组成成分会发生较大程度的改变,土壤的性状也会随之变更。当畜禽排泄的粪便长期堆积,周边土地将出现严重的富营养性状,严重影响周边农作物的收成。

2.4 对人体的危害及对畜禽业发展的影响

畜禽的粪便及分解物中含有大量的病原微生物、寄生虫卵,并能够滋生大量的蚊蝇,从而造成周边环境病菌和寄生虫的大量繁殖,严重时可导致传染病的恶性蔓延。

3 畜禽养殖业造成环境污染的成因

畜禽粪便造成环境污染的原因有很多,但主要原因在于以下三个方面:

3.1 没有足够的防治意识。

当今广大农村养殖户单方面只顾及养殖的产值和效率,没有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没有深刻意识到畜禽粪便造成环境污染会对人们的居住环境造成多么严重的影响。

3.2法律制度不健全。

现在,国家环保部虽对畜禽养殖场粪便的污染防治工作提出了一些较为合理的要求,但其一部分条款都不具有权威性和强制性,不能作为有关部门的监督和执法依据。

3.3 基础防治设施不配套

基于我国养殖业的特殊情况,畜禽养殖没能实行一定标准的准入制度,具有一定规模的养殖场和养殖小区都没能进行合理的规划,严重缺乏粪便处理设施,不仅不能循环高效利用,而且严重污染当地的环境。

4 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的对策

4.1根据监测情况制定污染防治规划

逐步开展全省范围内的畜禽养殖业环境污染情况调查、监测工作,根据现有污染形势,制定出未来的防治规划,并在该规划的制定和执行过程中,赋予其强制性和权威性。

4.2 着力发展生态养殖业

根据各地区各养殖区域的特点,采用目前实用而流行的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的畜禽粪便处理方式。对较大规模的畜禽养殖场,采取固液分离、脱水干燥、循环利用的处理方式,在此过程中,对不同的粪便根据相应特点采用不同的资源化处理,因地制宜,推广种养结合的生态畜禽养殖发展模式。

4.3 严格执行准入制度

第7篇:养殖业的特点范文

养殖业的创建和生产经营,完全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产物,与之相适应的会计核算,需根据行业特点来摸索与完善。为此养殖业会计一定要将市场经济与现代会计制度、将行业经营特点与会计科目设计、投资主体结构与记账方法选用紧密结合起来,形成一套新兴的、灵活的、可操作性强的会计核算办法。

一、受市场经济的抑制,养殖业会计核算趋于灵活性

当前,绝大部分猪场、鸡场、奶牛场为私人开办,没有统一的会计制度可遵循。所以,会计核算趋于灵活性。

(一)核算基础两者并存。《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会计核算应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养殖业不确定因素很多,生产周期较短,现金收支比重大,经营管理随意性强,没有主管单位。这样仅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是不够的,应同时以现收现付制作为核算基础,形成二者并存的局面。

(二)购销价格随行就市。受猪(鸡、牛)源、疫情、供求关系、季节性等因素影响,购销价格完全随着市场行情的波动而升降。所以,养殖场的各种财物除按取得时的实际成本计价外,猪场的仔猪和育肥猪的购销、自产仔猪转为育肥猪、自产仔猪或育肥猪转为种猪、年终存栏猪盘存,均按市场价计算;养鸡场亦然,种蛋、雏鸡、育肥鸡、成龄产蛋鸡、商品蛋、淘汰鸡等计价也完全按市场价计算;养牛场也不例外,幼牛购销,牛奶销售等也完全按市场价格计算。

(三)结算方式以现金为主。养殖人、原料供货人、产品收购人绝大多数为个人或是国营食品部门的租赁者、承包者,现金管理制度名存实亡,交易方式一般为一手交钱,一手提贷。

(四)年终清库计入收益。由于猪场的存栏猪、鸡场的育肥鸡和笼鸡、奶牛场的育肥畜不同于一般库存材料物资,日日喂养,时时增殖。因此,与投入成本配比,应将年终盘存数与账面库存数差额作为当年收益处理。以存栏猪为例,为了接近实际,盘点的存栏猪应按不同估计毛重划分等级,再按市场价算出猪价,进行入账处理。一方面作为存栏猪调整账目,将其作为下年度售猪成本;另一方面以库存溢价(或损失)计入当年收益。

(五)年度划分以农历日期为准。养殖业实属农牧业生产,又是个体经营,且没有主管部门向其索要报表,新年前后又是最为繁忙的一段时期,养殖户没有条件,也没有必要以公历作为会计年度的期间划分,只有到过春节,他们才有一定的精力和时间对全年的经营成果作出判断。所以,目前养殖场一般以春节为决算年度。

二、根据行业经营特点,形成独特的科目设置

养殖业会计科目的设置应最大限度地凸显它的行业特征。同样是养殖业,养猪、养鸡、养牛之间既有相似的特点,又有生产流程和经营管理方面的明显差异。因此,会计科目的设置既具有相似性,又具有不同性。

(一)资产类科目中应分设“存栏猪”,“笼鸡”等结存性科目。存栏猪是猪场活的、主要的、不断变化的生产资料。为了随时掌握存栏猪的数量和估价,需从“库存实物(材料)”性质的科目中把这部分核算对象剥离出来,分设一个“存栏猪”科目。养鸡场的产成品主要是商品蛋和淘汰的产蛋鸡。产蛋鸡一般在鸡笼内圈养。这些笼鸡既是生产商品蛋的“材料”,又是生产商品蛋的“机器”,从单位价值与使用年限来看,均不够固定资产条件。为了及时掌握这部分流动资产的增减变化,同样需把这部分核算对象从“库存实物(材料)”性质的科目中剥离出来,分设一个“笼鸡”科目。养牛场则不同,无论成龄奶牛还是育肥阶段的幼牛,均符合固定资产的条件,应分别归在“固定资产”和成本类科目中核算。

(二)负债类科目中应泛设“贷款”科目。养殖场从金融机构所能取得的贷款一般只限于流动资金贷款(短期贷款)。但只要按期结付利息,也能用于购置或建造固定资产。普遍情况是,从银行、信用社取得的贷款十分有限,相当一部分资金来自民间借贷。所以养殖场的借入资金没有必要分“短期借款”和“长期借款”。为此泛设一个“贷款”科目,既核算从金融机构取得的贷款,又核算从民间借贷取得的计付利息资金,以直观地反映养殖场的各项贷入款项。

(三)损益类科目应改设收支科目。工商企业的损益类科目中一般设“产品销售收入”、“商品销售收入”,以及与之相对应的“产品销售成本”、“商品销售成本”科目。为了突出各种养殖业的特点,将类似这些科目的名称分别改设为“养猪收入”、“养鸡收入”、“养牛收入”,以及与之相对应的“养猪支出”、“养鸡支出”、“养牛支出”。其明细科目可根据各种养殖业的成本项目设置。以养猪场为例,“养猪收入”可设:⑴育肥猪销售收入;⑵仔猪销售收入;⑶公猪配种收入;⑷猪粪销售收入。“养殖支出”可有取舍地设置明细科目:⑴饲料;⑵玉米;⑶麸皮;⑷工资;⑸猪成本;⑹防治费;⑺水电暖费;⑻固定资产维修费;⑼配种费;⑽挑骟费;⑾利息支出;⑿折旧费;⒀摊销费(开办费、租赁费、承包费、待摊费用摊销);⒁管理费;⒂其它费用。

(四)成本类科目中应新设“雏鸡及育肥鸡”、“幼牛及育肥牛”科目。不论是自己孵化育成的还是买进种蛋孵化的产蛋鸡,还是直接购入雏鸡,在育成产蛋前会发生一系列饲养成本。为了专门反映雏鸡孵化及幼鸡培育阶段的饲养成本,应新设一个“雏鸡及育肥鸡”成本科目。其明细科目可按“批次”或“棚次”设置。育肥鸡成龄产蛋时,将其饲养成本转入“笼鸡”科目。

养牛与养鸡有类似之处。购进或自产的幼牛要经过一年左右的时间才能育为成龄奶牛。这期间的一切饲养支出应新设一个“幼牛及育肥牛”成本科目,以核算成龄奶牛的全部成本。其明细科目可按编号设置。育成产奶牛后,将其成本转入“固定资产―xx号奶牛”科目,产乳奶牛按固定资产管理。

养猪业则不同,从仔猪到育肥的商品猪随时可以作为产品出售,设“养猪支出”科目核算其全部成本即可。

三、按照投资主体结构的不同,记账方法呈现多样性

养殖业的投资主体目前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独家投资办场;一种是合伙投资办场。其记账方法可采用单式记账法,也可采用各种复式记账法。

对于独家投资的养殖场,应了“肉烂了在锅里”的俗话,一般不要求严格核算,甚至不配备专职或兼职会计人员,多为经营者自己粗略计算。因不采用复式记账法,就是单式记账也不规范,所以不可能做到单据合规、账簿齐全、记录完整;更做不到“日清月结”,只能在年终通过盘点有个大体结算。正如他们所言,一年到头的经营成果是“母猪养儿,在的算数”。其计算大项有三项:

一是货币资金(现金、存款)有多少;二是实物资金(流动资产、固定资产)有多少;三是往来资金(债权、债务)有多少。将上述三项内容加总起来,算出的总数与上年(新办场者与全部投资额)比较,得出盈亏情况。

如果经营规模较大、经营者有经济头脑、有严格核算要求、能单独设立财会部门或聘用兼职会计人员,就一定要采用复式记账法。

第8篇:养殖业的特点范文

关键词特种养殖业;现状;存在问题;环境条件;对策;安徽黄山

中图分类号F32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11)03-0384-03

特种养殖业是一种新兴的产业,通常是指一种产品具有特殊利用价值、新奇、特殊的养殖业,泛指除传统饲养的家畜(猪、牛、羊)、家禽(鸡、鸭、鹅)和家鱼(草鲢、鲤、鳙)以外的能不同程度被人工驯养还没有达到“家畜化”的各种动物[1]。特种养殖具有饲养品种特殊、管理技术特殊、用途和市场特殊等三大特点。特种养殖是高投入行业,投入大,技术难,风险高于一般的养殖业,更高于其他行业[2]。近年来,特种动物养殖业逐渐受到各地重视,已成为我国农村经济新兴的一支养殖大军。特种动物养殖业的特点是种类多、涉及范围广、经济价值高。为切实做好“十二五”期间特种养殖的指导工作,笔者对黄山市“十一五”期间特种经济动物的养殖现状进行了调查,并对“十二五”期间的养殖品种选择、市场前景和养殖对策进行了总结。

1黄山市特种养殖业现状

“十一五”期间,黄山市特种养殖品种发展迅速,许多养殖品种已由最初的饲养分散、规模小、缺乏深加工、开发能力弱、经济效益不好开始向专业化、规模化发展[3]。一是数量增长迅速。根据黄山市2010年农村统计年鉴记载:全市特种畜禽饲养总量:蜜蜂14万群,占安徽省的33.3%;产蜂蜜8 900 t,占全省的67.5%;绿壳蛋鸡50万羽,肉鸽10万羽,湖羊2万只,尖吻蝮2万条,鳜鱼20万尾,黄粉虫200 t,特种养殖数量和品种较“十五”期间翻了2番。二是规模经营步伐加快。全市特种养殖已由20世纪90年代的小农户自发养殖发展到一些品种呈规模养殖。在徽州区,蜂群规模已由“十五”初的4万群发展到现在的9万群,人均1群,蜂业产值6 500多万元,占畜牧业产值的32%,占农业总产值的14%。蜂业已成为徽州区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从全市来看,特种养殖业以獭兔为代表的特兽类集中在山区,以绿壳蛋鸡为代表的特禽类集中在丘陵地带及畈区,以鳜鱼为代表的特种水产多集中在库(湖)区。三是品种多,种属高贵。目前,黄山市特种兽类主要有野猪(限杂交种)、梅花鹿、獭兔、藏獒、尖吻蝮等;特种禽类有肉鸽、信鸽、鹌鹑、乌骨鸡、山鸡、鹧鸪、孔雀、各种观赏鸟等;特种水产有鳜鱼、鱼、鳖、牛蛙、泥鳅、黄鳝、河蟹、河虾等;其他特种动物类主要有蜜蜂、蜈蚣、地鳖虫、蚕蛹、蝗虫等。四是加工企业多,附加值高。到2010年底,全市共有蜂产品加工企业14家,其中出口企业1家;禽类产品加工企业5家;鳜鱼加工企业2家;蛇毒研究机构2家。

2存在的问题

一是组织方式落后。黄山市特种养殖业的组织方式多为小户散养,虽然养殖户多,养殖的领域广,但是规模养殖的比重不到5%,在养殖过程中都是摸着石头过河,缺少真正的实用技术。二是销售渠道不够畅通。缺少与江浙沪养殖加工企业的对接,直接导致特种养殖产品的销售渠道不畅通。三是专业化程度低。从全市特种养殖来看,主要是农民自发养殖,大多缺乏正确有力的引导和技术培养,盲目性很大,加上专业的研究机构少,使得养殖过程中出现的很多问题无法解决。四是盲目引种和跟风。少数企业为牟取暴利,往往大肆宣传,倒种卖种,加上技术服务跟不上,质量得不到保障,给养殖业带来了不可预测的风险。

3黄山市发展特种养殖业环境条件分析

3.1法律法规保障,良好的政策环境

2006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的实施,为规范畜牧业生产经营行为、保障畜禽产品质量安全和合理利用畜禽遗传资源、维护畜牧业生产者的合法权益提供了法律保障。2003年8月,国家林业局了首批54种驯养技术成熟、可商业经营利用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使人工饲养野生动物得到条约限制。2007年1月26日,国务院了《关于促进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国发[2007]4号)。这是改革开放以来国务院首次以规范性文件对畜牧业发展提出指导性意见,为今后一段时期我国畜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近年来,黄山市委、市政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以生猪、蜜蜂为主的畜牧业作为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重要支柱产业,并作出了相应的战略部署,全市建设现代畜牧业具有较好的内外环境氛围。

3.2区位优势、服务优势明显

黄山市对外已建成徽杭、合铜黄和黄塔(桃)3条高速公路,在建和拟建的还有5条黄山机场开通了境内外近20多个航线和直航包机特是黄杭高铁、京福(安徽段)高铁和皖铁路扩能改造三大项目的开工建设,黄山将进入高铁时代,将为现代畜牧业发展所需的人流、物流提供全方位、低成本的运输服务。目前,全市有畜牧协会及专业合作经济组织103个,会员社员达40万人,技术推广体系已初步形成,为全市合理利用资源、发展生态特种养殖、增加农民收入来源、促进乡村旅游业发展提供了条件。

3.3气候条件适宜,自然资源丰富

黄山市地处北亚热带,属于湿润性季风气候,具有温和多雨、四季分明的特征。年平均气温15~16 ℃,大部分地区冬无严寒,全年无霜期236 d。平均年降水量1 670 mm,水热资源十分丰富。境内高山密林、崇山峻岭,为发展特种动物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黄山市农副产品资源极为丰富,全市可开发利用草山草坡16.13万hm2,其中可利用15.33万hm2,天然牧草年产量达50万t。加上2008年以来退耕还林还草项目的实施,全市年人工种植优质牧草面积达6 666.67 hm2以上。这些都为大力发展草食动物业开辟了广阔的饲料来源。黄山是一座依山傍水、古朴典雅的旅游城市,每年接待海内外游客500万人以上,星级酒店及乡村土菜馆遍布全市各旅游景点,为特种动物产品消费提供销售平台。

3.4产业地位突出

改革开放30年,黄山市的畜牧业生产持续稳定增长,畜牧业产值已占全市农业总产值的34%以上,以蜂业发展为特征的畜牧业已挑起了农民增收的大梁,托起了农村经济半边天,实现了由家庭副业成为农村经济支柱产业、畜产品供给已由长期短缺转向大量外销、由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由数量需求矛盾转向结构性和质量性矛盾转变的历史性跨越。黄山强英鸭业有限公司、黄山养生源蜂业公司、徽州宏星实业、黄山味美佳等一批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在引领市场发展特色养殖方面已独具鳌头。

3.5保障体系健全

一是具备产业健康发展的良好机制。黄山市在“十二五”规划中,明确了到2015年,全市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将达到40%以上,畜禽规模养殖比重达70%以上,并以“做强主导品种,做大特色品种,开发地方良种”为原则,重点加强和建设皖南中蜂、黄山黑鸡保护区,并进一步加大特种养殖扶持力度,形成较为稳定完善的现代畜牧业体系,努力打造面向长江三角地区,乃至全国的优质畜禽产品生产、加工和供应基地,实现黄山市畜牧业的大跨式发展。二是产业发展保障体系逐步完善。近年来,黄山市在国家项目资金的支持下,初步建立健全了促进畜牧产业发展的畜禽标准化生产、动物保护、饲料供应、市场流通和市场服务等保障体系,多年来全市未发生一起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

4“十二五”期间特种养殖品种预测

4.1蜜蜂

养蜂是我国农村的一项传统养殖业,我国现有蜂750万群,年产蜜20万t,王浆1 000 t,花粉2 000~3 000 t,蜂胶250 t,饲养蜂群数和产蜜量居世界首位。全国各省(除以外)都有饲养,主要蜂种有中华蜜蜂、意大利蜂、喀尼阿兰蜂及高加索蜂等。蜜蜂以植物的花蜜、花粉为食物,一般农户都可饲养,养蜂收益较高,一群蜂一年可生产蜂蜜60~100 kg、蜂王浆1~2 kg、蜂花粉2~5 kg、蜂蜡1~2 kg,群产值400~800元。建国以来,国家对养蜂采取免税、贷款、稳定价格等一系列扶持政策和措施,使养蜂业得到持续发展。黄山市蜜源植物丰富,四季有花,养蜂历史悠久,为发展蜜蜂特别是皖南中蜂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和人文条件。

4.2黄粉虫

黄粉虫俗称面包虫,其幼虫含粗蛋白质51%、脂肪29%,营养价值高,为蛙、鳖、蝎子、蜈蚣、蚂蚁、观赏鸟、药用兽、珍贵皮毛动物的优质饲料。对畜牧业来说,动物性饲料蛋白是制约畜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当前,我国畜牧业正处于一个迅速发展的时期,对动物性蛋白饲料的需求量将愈来愈大。黄粉虫的开发与利用既为人类提供蛋白,又为蛋白质饲料提供了来源。黄粉虫生存条件很低,适应性较强。其特点是惧热不惧冷,对温度、湿度要求不高。只要夏季注意降温、排湿,冬季注意保暖、通风,一年四季都可饲养。由此可见,黄粉虫养殖是一项低投入、高产出的新型养殖业。

4.3黄山黑鸡

黄山黑鸡是安徽省特有的地方品种,全身羽毛黑色,胫为青黑色,皮肤和肉色均呈白色。它以滋补性强、味道鲜美、抗病性强、易于饲养、毛色鲜亮的特点深受当地农民的喜爱。在民间,素有冬季食黑鸡进补治疗头昏头痛和“斤鸡马蹄鳖”的民间食补习俗,其中的“斤鸡”指的就是刚开蹄的黑鸡仔公鸡,多用于儿童进补。黄山黑鸡在黄山市仅有7 000羽,是黟县继皖南花猪之后唯一列入省畜禽保护名录的家禽品种。因此,发展珍禽规模养殖,促进农民增收,对全市打造乡村旅游特色产品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4.4绿壳蛋鸡

绿壳蛋鸡独具乌鸡优势,而吃乌鸡的习惯几乎遍布全国城乡,历来是我国的畅销产品,无论何地其价格都比其他禽类高。绿壳蛋鸡的面世,符合当今人们对天然保健食品的需求。据《中国食品报》报道:目前全国平均每市(县)普通蛋鸡养殖数量已超过100万羽,基本饱和,养殖者大多亏损。现绿壳蛋鸡存栏仅有10万羽,其中种鸡仅3.5万羽,不及市场需求的1/1 000 000。特别是加入WTO后,绿壳蛋鸡作为我国优质土特产品,将大步跨出国门,这是千载难逢的机遇。近年,绿壳鸡蛋价格一直很好,每枚价格始终在1元以上,是普通鸡蛋的2倍。专家预测,绿壳鸡蛋10年内难以饱和,并将逐步取代普通禽蛋,市场潜力巨大,养殖前景十分诱人,是养殖爱好者、下岗就业者的首选项目,捷足先登者必有高额利润回报。

4.5肉鸽

肉鸽细嫩味美,为家禽类之首,是高蛋白、低脂肪的理想食品,又是高级滋补营养品,集食用、药用于一体。肉鸽饲养业也是近年兴起的特种养殖业之一,以其简单易养、生产周期短、投资少、见效快等优势成为一项发展地方经济、农民发家致富的新兴财路。

4.6鳜鱼

俗称鳜花鱼、季花鱼、桂花鱼,为我国特有的名优水产品,历来被认为是鱼中上品、宴中佳肴,深受人民喜爱。黄山市丰乐水库及太平湖库区水流平缓,水质良好,小型野杂鱼、虾众多,十分有利于网箱养殖鳜鱼。比如在位于青弋江上游的太平湖及长约44 km、集水面积有5 944 km2的新安江干流等都适宜发展特种水产。目前,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黄山美味佳有限公司年加工鳜鱼200万条,其品牌“臭鳜鱼”享誉全国。

4.7鱼

斑点叉尾鱼(Channel catfish )源于北美,是美国第一大淡水鱼,因其肉质鲜美,一直深受美国民众的喜爱。我国于1984年由湖北省水产研究所从美国引进斑点叉尾,经过移植、驯化及养殖试验后,于1987年人工繁殖成功。我国斑点叉尾年产量为10万t左右,以池塘养殖为主。黄山市于1998年引进斑点叉尾进行网箱养殖和流水养殖,并取得很好的经济效益。经过近10年的推广,斑点叉尾的大规模苗种生产和养殖技术已经相当成熟,普遍投喂颗粒饲料,浮性饲料也逐渐被接受。黄山市位于新安江上游,水温适宜,适宜斑点叉尾的规模养殖。由于其肉质鲜美,在黄山各星级酒店备受顾客青睐。

4.8尖吻蝮

蛇是经济价值很高的特种经济动物,其皮、肉、血、胆、蛇毒等各具不同的药用价值。特别是蛇毒是目前国内外极为短缺的动物性药材,在国际市场上被誉为“液体黄金”,其价格比黄金贵几十倍,供不应求。尖吻蝮,俗称蕲蛇、五步蛇、翘鼻蛇,是蛇类中应用价值较高的一种动物。其喜欢在久晴的雨后活动,傍晚常栖息于水边,特别适宜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养殖。行家说,养一条蛇,胜养一头猪。随着野生蛇类日趋减少,市场需求将平稳上升。

4.9獭兔

作为毛皮经济动物的獭兔经济效益很高,饲养1只种母兔可年获利700元以上,且无需太多人工,也不会影响主业生产,一次投入,年年产出,其优势是其他养殖项目无法比拟的。獭兔的皮张主要通过外贸出口,它的价格是由国际行情决定的,不会受某一个地区饲养户的多少影响。随着黄山市草山草坡的开发利用及獭兔专用颗粒饲料的推广应用,将为獭兔的规模养殖提供丰富的物质条件。

4.10鹌鹑

鹌鹑肉和蛋营养价值高,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维生素,是极好的营养补品,有动物“人参”之称,是宴席上的佳肴。鹌鹑还可作药用和观赏鸟,长期食用对血管硬化、高血压、神经衰弱、结核病及肝炎都有一定疗效。鹌鹑抗病力强,耗料少,40 d开产,平均蛋重12~13 g,年可产蛋300多枚,料蛋比(2.5~2.7)∶1.0,成鹌鹑重量达150 g左右。因此,在南方一些省市,鹌鹑饲养发展很快,现已成为最经济的家禽。黄山市饲养鹌鹑已有近30年的历史,现全市仅有20家鹌鹑养殖场,其所产鹌鹑肉和鹌鹑蛋,远远不能满足黄山旅游需要,发展潜力巨大。

5发展对策

5.1政策扶持

各级有关部门要加强调研,摸清实际环境,精确认识和把握特色畜禽产品发展客观规律,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科学制订关于特种养殖的优惠政策和特种养殖品种的标准。规范供应良种行为,把野生动物和非野生动物之间的界限划清,把濒危动物和一般野生动物的界限划清,正确处理好保护和利用的关系。

5.2资金扶持

金融部门要结合畜牧业发展特点,改善服务,提高效率,探索创新信贷担保抵押模式和担保手段,对符合信贷原则和贷款条件的特种畜牧业生产者与加工企业提供贷款支持,彻底解决资金困难的问题,从而加快特种养殖业的发展。保险公司要大力开发畜牧业保险市场,发展多种形式、多种渠道的畜牧业保险,加快特种养殖政策性保险试点工作,探索建立适合不同地区、不同畜禽品种的政策性保险制度,以增强特种养殖抵御市场风险、疫病风险和自然灾害的能力。

5.3加大宣传,技术指导

一是加大对特种养殖产品发展典型的宣传活动,营造全社会都来关心特种养殖产品发展的氛围,要让人们认识到特种养殖业和其他一般养殖业一样能致富;二是大力宣传特种养殖业的市场导向和市场的周期性变化,使各个养殖户及时掌握最新市场动态;三是加强消费特种养殖产品的舆论导向,以拓宽销售渠道,增加经济效益。畜牧部门要利用畜牧科技入户和新型农民培训,对特种动物养殖户给予技术支持,提高其养殖水平,帮助其解决特种动物养殖中遇到的各种实际问题。

5.4招商引资

充分利用国家加大对农业投入的机遇,争取各级政府、各部门对特种养殖的投资力度[3]。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吸引外资和鼓励民间资本、民营企业投资特种养殖,共同创造地方特种养殖经济。加大部门协调力度,组建行业协会,引导特种养殖户走产、加、销一体化的道路,使特种养殖业健康有序发展。

5.5创新方式

一是定优势项目,建立商品生产基地,发展主导产业。在充分利用当地资源优势的基础上选择具有国内外市场需求较为旺盛、发展前途看好、科技含量高、产业成熟高的项目。二是设计行之有效的产业化经营组织形式。根据不同的标准、不同的功能和不同地区、不同特种养殖项目设计行之有效的产业化经营组织形式。三是实现特种养殖专业化。特别是龙头企业要具有市场开拓精神,在生产引导、技术推广、加工深化、产品销售上多做文章。要全面推进标准化生产,加强产品质量监控,挖掘文化底蕴,打造区域特色产品知名品牌,鼓励有条件的企业或行业协会注册特色农产品商标。

6结语

特种养殖对养殖业的发展有很重要的补充作用。最近几年来,全国各地的特种养殖热潮越发高涨,呈现出勃勃生机,已成为前景看好的新产业和农民增收的新途径[4]。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吃腻了大鱼大肉的一些人产生了猎奇尝鲜的要求,由此推动了特种养殖业的发展。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和黄山生态旅游业的发展,特种养殖将成为黄山市未来养殖业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7参考文献

[1] 童祥明.特种养殖业现状及发展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0(13):396,399.

[2] 张振兴.我国特种养殖业的现状与发展[J].经济动物学报,2002,6(1):1-4.

第9篇:养殖业的特点范文

1鞍山市规模化畜禽养殖基本情况

1•1养殖概况

为了掌握鞍山市规模化畜禽养殖基本情况,我们对该市规模化畜禽养殖进行了调查,统计了蛋鸡、肉鸡、猪、肉牛、奶牛、羊的基本情况。养殖存栏数汇总排序见表1。

1•2养殖规模概况

鞍山市规模化畜禽养殖共有554户,其中,达到Ⅰ级规模的有养殖蛋鸡7户,养殖肉牛1户,养殖奶牛1户,养殖猪5户;达到Ⅱ级规模的有养殖蛋鸡8户,养殖肉鸡4户,养殖肉牛3户,养殖奶牛1户,养殖猪11户。

1•3养殖特点

鞍山市规模化畜禽养殖的特点是,养殖鸡、猪覆盖面较广,基本覆盖了鞍山市郊区和各个县的大部分地区;养殖户均为单一养殖;大部分养殖户没有污染治理措施。

2鞍山市畜禽养殖业的排污状况

2•1畜禽粪尿排放情况

根据畜禽的生长周期以及其排泄指数,可计算出畜禽每年废弃物的排放量。鞍山市畜禽排泄的粪尿总量为209725•2t/a。畜禽排泄量见表2。

2•2各类污染物排放情况

畜禽粪便中含有大量的对环境造成严重影响的污染物质。为此,根据畜禽的排泄指数和畜禽粪便中污染物的浓度,可以计算出鞍山市规模化畜禽养殖各县(市)区污染物的排放情况,见表3。

3对环境的影响

3•1对水体和土壤的污染

畜禽养殖场污水中含有大量的污染物质,其污水生化指标极高,如猪粪尿混合排出物的化学需氧量浓度最高可达81g/L,生化需氧量为17~32g/L,氨氮为2•5~4•0g/L,一个采用人工清粪的万头猪场,每天产生化学需氧量浓度为16~18g/L的污水达60多吨。高浓度畜禽有机污水排入江河湖泊中会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畜禽污水排入鱼塘及河流中,使对有机污染敏感的水生生物逐渐死亡,严重威胁水产业的发展。此外,其有毒、有害成分易进入并严重污染地下水,使地下水溶解氧含量减少,水质中有毒成分增多,严重时可使水体发黑、变臭,失去其使用价值,而畜禽粪便污染的地下水极难治理恢复,将造成较持久性的污染。此外,未经处理的畜禽粪便及畜禽场污水过量施用于农田可导致土壤孔隙堵塞,造成土壤透气、透水性下降及板结,严重影响土壤质量;并可使作物徒长、倒伏、晚熟或不熟,造成减产、甚至不产。

3•2对环境空气的污染

畜禽养殖产生大量恶臭气体,其中含有大量的氨、硫化物、甲烷等有毒有害成分,严重影响工作人员的身心健康和周围的空气质量。奶牛、猪和鸡饲料中的70%左右的氨被排泄出来,肉鸡饲料中50%的氨变成了粪便。在高温下,这些粪便发酵以及含硫蛋白分解,会产生大量氨气和硫化氢等臭味气体。另外,畜禽粪便中含有硫化氢、氨等,若未及时清除或清除后不能及时处理,会产生氨、甲基硫醇、硫化氢等恶臭气体,造成空气中含氧量相对下降,污浊度升高,使空气质量下降。根据中国农业大学李国学教授(1999年)的研究,畜禽养殖场产生的恶臭气体对周围环境的污染甚至会殃及200~500m方圆内的区域。

3•3对人体健康和畜牧业发展的影响

畜禽粪便污染物中含有大量的病原微生物、寄生虫卵以及孳生的蚊蝇,使环境中病原种类增多、菌量增大,出现病原菌和寄生虫的大量繁殖,造成人、畜传染病的蔓延。据对畜牧场所在地排放的污水进行分析,大肠杆菌和肠球菌的平均含量为33万个/ml、69万个/ml。在此环境中仔猪(鸡)成活率低、育肥猪增重慢、蛋鸡产蛋量少,阻碍了畜牧养殖业的发展。尤其是人畜共患病时会发生的疫情将给人畜带来灾难性危害。

4鞍山市规模化畜禽养殖环境管理的现状分析

畜禽养殖产生的污染,已成为该市农村环境污染的主要问题,目前畜禽养殖业的环境管理仍相当薄弱。

4•1畜禽养殖业的产业发展和环境管理严重脱节

相应的环境政策明显缺乏;相应环境管理体制脱节;受职能制约,各级环境保护部门过去忽视了畜禽养殖业带来的环境问题。

4•2规模化畜禽养殖的环境管理严重滞后

从总体上看,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的宏观管理水平较低,经过环境审批和环境影响评价的规模化养殖场尚不足1%。从品种上看,较大规模的生猪和奶牛的环境管理水平相对较高,而其它品种则相对较低。

4•3畜禽养殖场内部环境管理薄弱

从整体上看,该市畜禽养殖场内部环境管理粗放、薄弱,80%的养殖场缺乏干湿分离这一最为必要的环境管理措施,而且对环境治理及综合利用的投资力度明显不够,95%的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缺乏必要的污染治理设施及投资。从养殖品种看,不同养殖品种的养殖场之间的内部环境管理水平有一定的差距,养猪场和养牛场平均环境管理水平相对较高,而养羊场、养鸡场等其它畜禽养殖场的环境管理水平较低。

5对策及建议

5•1统筹规划,合理布局

规模化养殖场在建设前应进行系统规划、合理布局,应保证养殖场与居民点、水源、旅游景点有一定的间距。要根据当地的消纳粪污能力及粪污处理水平,控制养殖规模,做到就地消纳养殖场产生的粪便和污水。

5•2建立健全环境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养殖场建设环保审批制度、排污申报制度和排污许可证制度,排污工程执行“三同时”政策,即养殖场粪污处理工程应与主建筑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和同时使用,对超标排放或严重污染环境的畜禽养殖场,要进行限期治理,县级以上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要进行相应的检查和监测。

5•3研究开发粪污处理方法及技术

应对国内外的畜禽养殖场粪便污水处理方法进行研究,筛选投资少、节约能源、适用面广的畜禽养殖场粪便污水处理方法。

5•4合理进行资源配置,促进规模化畜禽养殖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粪便等废物经过适当处理,可成为肥料、饲料、燃料等资源,不仅可解决农村污染问题,而且可提高农村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