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生态修复的重要意义范文

生态修复的重要意义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生态修复的重要意义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生态修复的重要意义

第1篇:生态修复的重要意义范文

    1.1水污染现状及处理目前我们的城市水污染主要来源于两方面,一是工业用水的污水排放问题,二是成水生活用户的排放。这些的污水排放在工业方面大概有三分之一没有经过处理直接排放,而生活污水基本上都没有经过处理就排放。污水处理的方法:主要有物理法,目前常用的有过滤、渗透、沉淀、分离等;化学处理,主要有消毒、化学分离、氧化中和等等;物理化学结合法,有吸附、膜分离技术、离子交换等;生物处理,通过生物分解污水中的有机成分和一些微量元素。

    1.2空气污染现状及处理(1)工业的发展,大量的二氧化碳的排放形成的全球性的温室效应。导致了温度升高,冰雪融化。(2)人类生活繁衍生息,工业的快速发展,氟氯碳、氮氧化物等物质排放的增多,破坏了距离地面二十到二十五千米中大气臭氧层。臭氧层对地球起着保护作用,主要是吸收紫外线,保护地球。(3)对于酸雨对于地球的危害主要是使土地性质发生变化,再一个就是对人的呼吸道和皮肤造成损害。所谓的酸雨就是PH小雨五点六的雨雪以及其他降水的总称,能够形成酸雨的主要原因是我们的汽车尾气和燃烧排放。主要原因是:燃料的不完全燃烧,产生大量的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汽车尾气的排放也是酸雨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工业的发展,汽车产业的发展,其产生的气体势必会对环境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对于空气污染的治理问题,除了从原因方面减少排放外,还要加强对于空气环境污染的重视,提高自我的环保意识,从思想上入手,从我做起。不断的减少对空气的污染。

    1.3固体废物污染情况大自然中对于固体的废物种类比较多,不外乎来自我们工业生产产生的固体废物,生活垃圾中的固体废物和农业生产中产生的废物,这三部分。固体废物对环境的影响主要是在处理方面,如果处理不当就可能产生二次污染。目前主要的处理方法,主要是填埋、处理成肥料、资源回收等几方面的技术。

    2水域生态环境对于区域环境的意义

    城市的河道建设是城市生态自我清理工作的提升,河道生态循环系统能够让城市更贴近自然,能够体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景象,城市水循环系统能够有自我净化,自我修复的功能。城市的生态环境良好,就能带来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能够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在河道周边进行相应的开发。为城市的生态建设带来澎湃生机。

    3企业对于环境的责任重要意义

    企业对于环境保护的责任意义重大,企业的环境信息要及时公开透明,要提高企业的自我意思,加强对企业的环境保护投资力度,保障企业员工和周边居民的生态环境系统。企业的环境报告要有方针政策,有环境量化的指标,能够在环境报告中体现那些污染物如何去处理,都应该有详细的报道。企业的环境报告是民众判断企业良好的重要标准之一,企业有责任义务,并采取积极的态度对环境加以保护和改善。企业的环境保护的意义不能停留于纸面上,要通过实际的行动真正对民众做出自己的责任。企业的环境责任,环境报告表要体现出一环境保护方针、指导思想、落实措施、计划任务、规划远景、取得成绩等几大方面。

第2篇:生态修复的重要意义范文

【关键词】生态修复技术;现代滨水园林;应用

中图分类号: TU986 文献标识码: A

一前言

国民经济持续、快速的发展,民众更加重视生活质量,特别是对户外空间的需求越来越高。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水体、环境的污染比较大,面对严重的社会环境问题,,滨水景观的建设应强调生态环境建设。增强生态修复技术在滨水景观建设中的应用,对实现局部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生态修复技术原理及作用

滨水生态修复是指对湖、江、河、湿地的水质改善、水土保持、动植物栖憩和绿化美化等方面的修复治理,对沿岸的空间、设施、环境等进行规划设计,以创造优美、生动、特色的滨水生态景观。同时,在保护生态环境及可持续发展思想下,从生态学的角度提出了植物修复、重构系统食物链、重建缓冲带及滨水绿化、实施生态护岸、增加物种重建群落等一系列恢复滨水生态的方式与途径。

1.原理

在利用表面积很大的植物根系在水中形成浓密的网,吸附水体中大量的悬浮物,并逐渐在植物根系表面形成生物膜,膜中微生物吞噬和代谢水中的污染物成为无机物,使其成为植物的营养物质,通过光合作用转化为植物细胞的成分,促进其生长,最后通过收割浮岛植物和捕获鱼虾减少水中营养盐;通过遮挡阳光抑制藻类的光合作用,减少浮游植物生长量,通过接触沉淀作用促使浮游植物沉降,有效防止“水华”发生,提高水体的透明度,其作用相对于前者更为明显;工浮岛本身具有适当的遮蔽、涡流、饲料等效果,构成了鱼类和水生昆虫生息的良好条件;同时浮岛上的植物可供鸟类栖息;为了吸引某种鸟在岛上搭窝,根据该鸟的筑巢习惯在人工浮岛上进行特殊布置,为该鸟创造筑巢的条件;此种设计有利于恢复物种多样性和保护当地特有物种。

2.作用

生态修复技术在水质净化、创造生物(鸟类、鱼类)的生息空间、改善景观、消波效果对岸边构成保护作用。具体来说主要体现在:

(一)提高水质

良好的滨水堤岸带能捕获流失的土壤和营养物质,减少岸坡上的营养物质流入河流,使水质得到提高。

(二)稳定生态系统

良好的滨水堤岸带是岸上和水体之间的廊道,能够担当起两者生物间季节性迁移的任务,可减少甚至避免河流生态系统的破坏。

(三)吸收营养物质

滨水堤岸的植被能够吸收利用人为排放和地下水中的很多营养物质,降低因水体富营养化而导致浮游植物和藻类大量繁殖的风险。

(四)改善小气候

滨水堤岸植被改善了小气候,能够降低新生体的死亡率,并通过对温度的调节来促进动植物的生长。

(五)降低水面

深根系的滨水堤岸植被在一些情况下能降低河流沿程的水面,减少地下水中盐类和营养物质进入河流。

(六)控制藻类生长

滨水堤岸带植被能够减少进入河流生态系统中的光照并降低水温,控制浮游植物和藻类的生长。

(七)增加水生动物

健康的滨水堤岸带植被能维护水生动物(包括昆虫和以他们为食的鱼类)的栖息地,并为水生动物提供重要的食物,包括掉落于水里的树叶、果实等。

(八)增强景观的宜人性

草木丛生的城市滨水堤岸在沿水带构建出的绿色风景,与周围的景色相结合,呈现出一种舞台层次感,为城市居民提供了休息、娱乐等活动场所。

三、生态恢复关键技术研究

受水陆生态系统共同影响,滨水带形成独特的生境类型。发育良好的滨水带具有一定的结构,而退化滨水空间带来的却是生境破碎化,不仅使滨水生境面积减少,同时使各小生境间产生一定空间距离隔离。滨水带生境的消失和破碎是人类发展对生物多样性最严重、最直接的威胁。因此,滨水带生境恢复技术,为滨水带生态修复创造良好的生境条件,是退化滨水景观带植物群落生态恢复的前提。

1.基底改良技术研究

为防洪防汛与经济开发,我国许多滨水带已被建立成近直立人工护岸、鱼塘滩地及农田,这对滨水带的基底结构造成严重破坏,且致风浪经护岸岩壁反射形成驻波,浪高增至两倍,更不利水生植物生长,导致植物对基底作用减弱,破坏程度进一步恶化。基底是水生植物扎根的基础,淤泥底质特征、有机质和营养盐限制等因素都会影响植物生长和群落结构。水岸带基底的突出特点是水分多,土壤肥力较高,空气湿度也较高

2.驳岸改造技术

驳岸设计形式对滨水带生态景观影响较大。现今由于缺乏合理的生态规划意识,多数城乡的滨水带以混凝土近直立式人工驳岸为主,隔断了水陆生态交错带,且其地面污染物经雨水冲刷后直接进入水体,加重水质污染。因此,驳岸改造也是退化水岸生态修复的重要手段之一。

生态型护岸是指恢复后的自然河岸或具有自然河岸“可渗透性”的人工护岸。它具有增强岸坡的稳定性、防止水土流失、成本小、工程量小、环境景观协调性好、适应性好等优点。

3.水文恢复技术

水文情势(HydrologicalRegime)是水生生物群落重要的生境条件之一,水生态系统的生物过程对于水文过程的变化呈现明显动态响应。反之,生物过程对水文过程也产生重要反作用。Poff等早在1997(就提出自然水流范式(NatureFlowParadigm,NFP),认为未扰状况下的自然水流对于水生态系统整体性和支持土著物种多样性具有关键意义。

四、生态修复技术在滨水园林建设中的应用

1.滨水生态环境的保护

滨水景观设计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滨水生态系统建设,涉及水体、水陆交错地带与近水陆地。滨水生态系统修复应考虑多空间尺度:从水体及流域的整体观出发,重视来自上下游、左右岸和水域、流域的影响;而在实际中,滨水环境整治常常由于用地权属而限于河流或湖泊的某一区段,生态环境整治往往从局部入手。生态修复的前提是控制和治理从水体周边至流域范围内的污染,包括工业污染、生活污水和农药化肥等各种点源和面源污染。

2.滨水景观设计建设的生态修复思路

滨水景观环境治理通常指特定的水体和滨水地带的环境修复和重塑,应积极坚持和采取生态化的方向和途径。当前景观生态学理念正逐渐影响着各种行业发展的主流,生态城市、生态工程和生态景观的理论和技术不断出现。景观生态学最重要的应用领域之一就是景观与城市规划,而滨水景观规划是现代景观规划的重要对象和范畴之一。滨水地带承载着丰富的生命信息,是生物多样性种群依存的生境,生态良好的水体及滨水环境是流域和地区景观安全格局的有力支持和保证。景观规划设计的宗旨是调整土地开发、工程建设与自然环境之间的保护利用关系;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对资源环境问题进行科学分析,寻求通过土地及空间的规划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案。在滨水景观设计建设中,应强调和遵循生态保护和修复的思路:(一)根据滨水空间的规模尺度和环境容量,合理确定水体周边土地利用的目的、性质、规模和方式,避免决策不当造成利用强度过大而影响和破坏生物生境的多样性。(二)按照景观生态修复的机理和生物生态技术,进行水体环境的自然或半自然景观形态重塑,控制外部污染,实施水生态治理,恢复水体水岸的多种生物生境。(三)推行生态化景观建设技术,林草植被从选种到分布,水利工程从护岸到堤防等设计改造采用生态技术,营造一个生机勃勃的有利于多样化动植物生存的滨水生态环境。

3.城市滨水区生态恢复研究展望

目前,城市滨水区保护和开发利用已引起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如何对退化的滨水生态系统进行恢复,使城市滨水资源能在有效保护的前提下带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艰巨课题。根据对国内外城市的相关研究情况的综述和分析,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研究:(一)滨水区生态恢复的基础理论研究。如不同干扰条件下滨水生态系统的受损过程及其响应机制;滨水生态系统退化的景观诊断、动态监测、模拟、预报及其评价指标体系等。(二)退化滨水生态系统恢复关键技术,物种与生物多样性的恢复与维持技术研究等。(三)景观生态学理论的结构、功能、背景、碎裂化以及动态变化因素在城市河流的生态恢复中的应用研究。(四)借鉴国外成功经验,建立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城市滨水区生态恢复的研究方法和技术。

五、结束语:

现代滨水园林的开发建设是建立在水资源合理利用基础上,既要确保工程项目安全,也要关注生态效益,滨水生态修复的具体技术就有着极强的实用价值。在这一方面不同学科的协作十分必要。从保护资源环境以及可持续发展角度讲,滨水园林等景观建设需要从组织机构与运行、使用机制上实施保障。滨水园林环境生态修复是长期、复杂的任务,相关的方法技术应该反复试验,积极的进行创新。

参考文献:

[1] 荣先林.生态修复技术在现代园林中的应用[D] .浙江大学.2010(4):78-79

[2] 张娟峰.生态修复技术在现代园林艺术中的应用[J] .城市建筑.2014(2):189-191

第3篇:生态修复的重要意义范文

首先,生态林业的建设有利于发展林业,生态林业是当今林业发展的主题,是充分利用适当地自然资源、社会资源和人力资源对林业重新建构的过程,有助于林业与其他行业和领域的不断交往和练习,起到进一步发展林业的作用,对林业意义重大。其次,生态林业的建设有利于生态的发展,通过生态林业的建设,保持水土有重要意义。森林生态治理是一个缓慢、长期、渐进的过程。只有把森林生态治理作为改善生态环境、造福人民的重点工程来实施,坚持不懈努力,大力培育、增加森林资源;才能逐步培育和演替成长白山生物顶级群落,森林生态功能得到明显加强,构建自然复合生态系统,生态环境质量继续保持优良水平。建成经济繁荣、资源丰富、环境优美、生态宜居,经济、社会与自然环境协调发展,富有山区特色的生态文明示范县。

2森林生态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

(1)产生问题的原因。产生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一是只顾经济效益,过度采伐;二是农民侵占蚕食林地种粮种参;三是不法分子乱砍滥伐、乱采乱挖、乱捕乱猎;上述行为破坏了森林自然生态环境。

(2)生态治理的必要性。生态环境的严峻形势,制约了县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阻滞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人民群众认识到改善生态环境对提高生活质量的重大意义,要求加快森林生态建设步伐的愿望也更加强烈。因此凸显了森林生态治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3)生态建设存在的问题。该县改革开放初期,人们片面追求经济效益的增长,对森林资源进行掠夺式开采,严重破坏了正常的生态环境。虽然近期抓森林生态建设取得一定成效,但仍然是中幼林多、成熟林少,大路树种多、优质树种少,生态功能弱的森林多、生态功能强的森林少。森林“三多三少”的问题,使森林生态功能呈弱化态势。主要表现在森林的生态功能降低、水土流失、水资源缺乏、自然灾害多发等方面问题。

3森林生态治理的措施

(1)推进城乡绿化美化。继续实施城乡集中连片整治,抓实绿色城镇、绿色新村、绿色通道建设,巩固“全国绿化模范县”、“全国绿色小康县”、“吉林省森林城市”创建成果,构建以森林为主体、城乡一体绿化美化的城镇生态系统。

(2)扎实开展森林经营。森林经营是加快培育森林生态系统的有效措施,要结合实际做好森林经营规划和实施方案,鼓励经营主体自觉开展森林经营。以科学的森林抚育理念,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实施森林抚育及低产低效商品林改造,提高森林质量和生态功能。(3)深入推进植树造林。吸引社会投资,丰富造林形式;选用适生优质树种,加强重点生态功能区人工造林。该县今年将把被侵占林地全部清收还林;继续抓实退耕还林工程;推进江河防护林体系建设;广泛开展义务植树;提高造林质量,确保造一片、活一片、成林一片。

(4)强化森林资源保护。教育群众植绿、爱绿、护绿,落实管护责任,加强未成林地封育管护;严格执行天然林限伐政策,抓好公益林建设,扩大公益林管护面积,落实集体公益林补偿,大力实施封山育林工程;加大各类破坏森林资源案件的查处力度,依法惩治滥砍盗伐、滥捕乱猎、非法侵占林地、乱开小片荒等违法行为,为森林生态修复创造良好环境。

(5)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通化县申报的吉林通化蝲蛄河国家湿地公园,面积2055公顷,2013年已通过国家专家组评审,已开始建设;吉林通化石湖自然保护区,面积15200公顷,正在申报中。这两个高层次保护项目将对全县森林生态修复发挥重要的示范和带动作用。同时进一步探索森林和湿地生态保护修复新途径、新方法,加强森林和湿地保护监测和试点示范,使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

第4篇:生态修复的重要意义范文

经济性和可行性的原则生态修复是一种时间长、见效慢的工程,在生态修复的过程中需要持续性的投入资金,才能达到生态修复的目的。因此,在干旱地区的生态修复当中必须考虑到方案措施的经济性与可行性,所制定的修复方案应该在国家和当地政府能够承受的资金范围之内,超出资金范围的或者不具有可行性的方案,根本没有实施的意义。这就需要生态修复工程设计人员充分考虑到各项措施的成本,制定稳定的、持续的生态修复方案。

保持生态系统完整性和多样性的原则生态系统的修复主要目的就是恢复当地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多样性,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恢复原有生态系统的目的。以干旱地区土地资源的生态修复为例,除了要重视各种植被与水资源的恢复与保护之外,还应在方案中对土地资源的生态化开发和利用提出具体的措施,并综合利用各种工程、生物措施,使方案能够保持当地生态系统的独特性和多样性。在保护措施上应该体现出针对性和特殊性,决不能照搬所谓其它地区的成功经验,而是应该在消化这些经验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独特的措施方案。

修复模式长期化的原则一个地区生态系统的恢复绝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需要持续性的生态修复措施才能慢慢的恢复以前的生态系统。这就需要长期不懈的坚持各项生态修复措施,将生态系统保护的观念贯彻到当地各级政府和人民群众当中去,制定详细的生态修复规划,全面设计生态修复的设计、施工、运行和管理各个关节,并能长期执行下去,只有这样才能看到生态修复的效果。

根据现有的研究资料和笔者对干旱地区生态破坏形式的认识,认为干旱地区的生态修复主要有四种模式。具体内容如下。

工矿园区生态修复模式新疆是我国资源大省,蕴含着各种丰富资源,而目前正处于各种工矿园区的开发建设,由于气候干旱在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受到自然因素的影响很容易造成生态环境破坏。不仅如此,资源开发开采过程中受到开发形式、粗放生产等方面因素的影响,会给这些地区的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的破坏,对于工矿资源开采引发的生态系统破坏的修复,应该采取工矿生态修复模式。在这种模式当中主要是要根据当地的土壤、地貌条件,结合水土保持和生态修复的一般要求,重点做好工矿区水土保持和保水护土工作。这些措施既可以保证生态修复的进程和效果,又可以恢复干旱地区土地的生产能力,还可以为下一步的植被恢复创造条件。目前,工矿区的生态修复技术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种。(1)非生物或环境要素的恢复技术,这种技术主要适用于工矿区土壤的恢复,包括表土转换、土壤改良等措施。(2)生物生态修复技术,这种技术包括先锋种种植技术、土壤种子库引入技术等等,主要是合理配置工矿区的固氮生物、消费者和分解者。(3)生态系统的整体规划设计修复技术,这种生态技术是综合利用各种生态修复技术,从中找到最适合工矿区生态修复需要的措施。

第5篇:生态修复的重要意义范文

【关键词】营林工作;发展方向

我国处于社会快速转型的时期, 随着居民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对资源提出了更多的需求。现代林业做为最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在人们生活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林业是关系着国家环境的重要行业,不仅影响着生态环境的平衡,而且还影响着林业企业的经济效益。营林管理能够让森林得到自我的修复,逐渐的被人们认识,国家已经逐渐认识到发展林业的重要意义。我国现阶段提出了“新林业”的新概念,提及新林业概念的目的则是要倡导保护原始林的效益,达到缓和木材的收获与木材的采伐之间的冲突。保留一定的数目成熟的活立木,是为野生的动物栖息而提供一些有效的空间。目前,在我国现代林业营林工作中,仍然存在类似资源分布不平衡,重法律轻宣传、重传统轻科技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已经越来越严重的影响着现代林业营林工作的发展。营林管理能够让森林得到自我的修复,逐渐的被人们认识。虽然森林覆盖率有所提升,实现了面积的增长,但是其中亦存在着一些问题,制约着林业的持续发展。因此,制定营林工作完善策略,并积极地落实就显得十分重要。

一、现代营林工作的重要意义

造林育林有利于减少水土流失。植树造林工作对于保持水土平衡有着积极的意义,如若地方植被覆盖率低,在雨季就可能造成泥沙流入河,对田地土壤层造成毁坏,大量泥沙会使河床升高淤塞入海口,危害比较大。缓解水土流失这一现象,植树造林就是重要的手段。通过植树造林,可以提高森林覆盖面积,森林发达的根系将土壤牢牢抓住,而土壤中的水分,被植被根系吸收,并不断地进行储存。

有利于抵御风沙灾害,服务于人类生活环境。营林工作的有效落实,可以美化生活环境,风沙能够填没田园,破坏美好的环境,让繁华的都市成为荒芜的废墟,对风沙袭击进行抵御,造林护林能有效削弱风力。防护林的存在,有效的将刮起沙砾控制在一定范围内,达到防风固沙的目的。同时也有利于减少城市噪音,保持自然生态环境的平衡,从而为人类提供一个工作、学习、生活和娱乐的理想场所,注意其防护林带并行排列,从而达到抵御风沙的根本目的。同时树林可以吸收灰尘和一氧化碳,并释放氧气,对于保持空气结晶,更好地满足人们生活。

获取额外价值。现代营林工作的开展可以获取许多的额外价值,森林中的药材、水果都属于林产品,猴头 、橡胶、茶叶等来自于林木。可以说,营林工作在植树造林,创造经济价值的同时,也同时收获了宝贵的自然珍宝。

二、做好营林工作的相关策略

实现现代营林工作的可持续发展。实行森林采伐限额管理,控制森林资源消耗。加强林地管理,严惩乱占林地的违法犯罪行为;认真执行对木材经营加工企业的监督管理。要做好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就要实施科技营林,提高林业产业结构,为营林工作保驾护航,以促使林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做好调查和规划工作。构建迹地需要加大调查力度,特别是对于大面积的迹地,要全面地进行调查,确保迹地底子清楚,并做好相关登记,做好迹地档案的建设工作。为了确保获得项目资金,应该尽早安排好植树造林工作,做好早规划、早落实。树立林业部门的良好的形象,提高政府的监督作用,确保辅助经费按时发放到位。

调整生产结构,强化市场竞争力。实施科技营林,提高林业竞争实力。在营林推向市场的形势下,大力发展林业,对于营林生产结构的调整,应以发达产业体系为指导,按照分类经营实现造林的多元化投入,强化森林抚育力度。这样可以缓解全球气候变暖的进程。如何在发展经济的前提下提高林业营林工作效率,必须在林业营林过程中实施科技营林。优化林业产业结构,有针对性的开展营林工作,减少林业资源的消耗和环境的污染。在确保经济效益的同时将营林工作的社会效益最大化。提高营林生产力,实现人工纯林功能和生物多样性的有效增加。

三、提高造林技术

加强法制建设,提高现代营林技术水平。在我国很多地区,出现了重造轻管的现象,造林的只管造林,林业主管部门知识按照种植数量发放补贴,之后就很少再有人去管理,这样就导致了营林管理的落后。因此,林业管理人员对林木的管理必须纳入其工作考核中,奖优罚劣。对树木进行管理的时候,要以科技为先导。例如:播前种子处理的过程分为消毒到拌种再进行浸种最后进行催芽的工作。春播之时要让种子休眠,要进行浸种。采用哪一种处理方式,要准确的掌握墒情和雨情,适时播种,对于粗放型的作业,种子易被植物们截留或者是被风吹走,特别幼苗根系比较纤弱的难穿透地被层,因而可以考虑种中小粒的树种。按照一定比例进行条播、镇压、镇压,这种方法的操作简单、灵活、用工的量较少。机械化的播种方式要因地制宜,不要使种子的消耗量较大。对于种子而言,只要是种径大的种子都可。营林工作中融入更多的农业科技,提高树木成活率,同时也需要加强森林生态系统的研究,开展森林生态系统的监测,推进林木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森林面积辽阔,资源丰富。既是国家的木材和林产品的主要供应基地,又是维护自然生态平衡,发展农、牧业生产的天然屏障。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使其不断巩固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我们务必深刻认识科学营林工作对未来发展的重要性,充分发挥科学营林在林区发展中的主导作用,以更加务实的工作态度,积极进行成林抚育,搞好种子生产基地和苗圃建设,使林业建设转移到以营林为基础的轨道上来,全力推进营林科学化工作。

参考文献:

[1]张育才,王彩云,江晴.中国林业科技现状与发展趋势[J].安徽科技,2001,10.

第6篇:生态修复的重要意义范文

德州市通过实施“碧水”工程,在“治、用、保”水污染防治的基础上,进一步确立完善了具有德州特色的“点源———污水处理厂———湿地———河流”的递进式治污模式,即:生活、工业污水经过污水处理厂初步处理后,最终汇入人工湿地,人工湿地会对富氧成分及重金属等物质进行多重吸收,并最终形成清澈的可用之水。目前,德州市先后投资建设了8座潜流与表流相结合的人工湿地水质净化工程,将城市污水处理厂、工业企业处理达标的水再经人工湿地进行入河前治理。到2015年底前,规模以上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将达到90%以上,全市新增城镇污水日处理能力28万t,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90%以上,再生水回用率达到40%以上。全市水生态环境得到明显好转。

2建议对策

2.1重视创建水生态文明城市的重要意义

德州市自古就有“九达天衢、神京门户”之称,黄河、京杭大运河穿境而过,交通便利、生态优越,但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资源环境约束日益增强,生态文明建设问题日趋严峻,特别是水利工程设和运行管理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也不断加剧。因此,要以水生态文明城市创建为抓手,全面转变发展方式,不断探索水生态建设的新机制,创新工作举措,通过实施蓝天碧水工程,抓好“三河六岸”水系开发、重要河道维护清淤、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城乡供水管网建设,推进创建工作不断向纵深发展。

2.2完善大水网体系规划

德州市于2010年全面启动水网建设规划,计划10年投资175亿元,建设防洪除涝、农业灌溉、南水北调、饮水安全4大工程体系,构建灌排结合、丰蓄枯用、河渠相连、水量互济的德州大水网。目前,按照十会议精神,根据《山东省水生态文明城市评价标准》,应对水网规划再进一步完善和提升,把水生态文明建设作为现代水利示范市建设的切入点、突破口和总抓手,努力将生态文明贯穿到水利规划、贯穿设计、体制机制建设等工作的各方面和全过程,实现全市水利建设从水利工程向景观工程延伸,从工程治理向生态治理延伸,从工程水利向现代水利、资源水利、人文水利的延伸。

2.3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

德州市水资源严重短缺,在加强水利建设、提高供水能力的同时,必须按照《德州市实施〈山东省用水总量控制管理办法〉细则》,严守用水总量、用水效率、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加强水资源管理,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做到开源节流并重。在水资源开发利用上,不仅要考虑量与质的问题,而且要把握好开发利用的“度”,切不可盲目地进行竭泽而渔式的开发,应该在不超过生态系统自我调节和自我修复能力的基础上合理开发利用。

2.4发展水生态文化旅游区建设

发展水生态文化旅游区对于建设水生态文明,传承水生态文化,提升城市生态品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要科学地开发与利用德州市水资源优势,优化水资源布局,着力发展亲水旅游业,作好“水文章”,加快推进“三河两岸”和以太阳湖、太阳山为核心的南部生态片区等生态精品工程建设,打造“水清、水活、水美”、水景互映、人水和谐的城市河道景观带,把中心城区建设成为独具特色的水城一体风貌的生态城市,实现德州市水体资源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三位一体的效益最大化。

2.5加强水生态保护和修复工作

水生态保护与修复工作是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人居环境改善的必然要求,也是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一项重要工作。德州市在漳卫新河、马颊河、德惠新河、徒骇河等重要水体防洪大堤内全面开展生态修复、退耕还湿工作,大力建设环湖沿河生态带,加大水资源调配力度,保持生态流量,修复受损水生态环境,把全市的河湖打造成“既安全又生态美丽”的生态河湖,从而加快推进水系生态建设。

2.6加强水生态文明理念宣传

一是树立水生态文明理念,在全社会广泛开展水生态文明教育,充分调动群众参与水环境保护的积极性,大力推动绿色创建活动,推行绿色健康的生活方式。

二是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等传统媒体以及网络、微博、手机等新兴媒体,形成强势主流舆论,加大对德州市尤其是基层在水生态创建、水生态文化、执法监管、水污染整治、环境科技、机制创新的实践与成果等方面的宣传力度,切实让群众了解水利部门为改善水生态环境质量采取的重要措施和付出的努力。

三是建设一批水生态文化载体。以水生态文明建设教育基地为龙头,充分发挥图书馆、博物馆、科技馆、文化馆、社区活动中心等在传播水生态文化方面的作用,使其成为弘扬水生态文化的重要阵地。坚持保护和开发并重原则,加强湿地公园和水利风景区的建设和管理,使其成为承载水生态文化的重要平台。

3结语

第7篇:生态修复的重要意义范文

论文摘要:群力外滩湿地是哈尔滨松花江沿线重要湿地之一,对调蓄松花江江洪水、涵养水源、候鸟与湿地多样性保护等具有重要意义,随着哈尔滨经济发展,湿地保护、恢复已刻不容缓。文中在对群力外滩湿地主要生态功能、生态环境问题进行分析评价的基础上,提出了该湿地生态保护的对策。

1 引言

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是自然界最富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景观和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湿地具有抵御洪水、调节气候、涵养水源、净化水体、维持生物的多样性等多种生态功能。在各种类型的生态系统中,湿地生态系统的服务价值最高。

群力外滩是哈尔滨市区唯一的自然状态湿地,经过城市不断的向外扩展以及人口的增加,并受人为因素干扰,部分已被开垦为农田,湿地机能遭到严重破坏。为了促进城市健康发展、可持续发展,对该湿地的保护、恢复工作已刻不容缓。

2 国际经验比较与借鉴

2.1 德国莫海姆市湿地保护

他们以“让河流做自己的事”为理念,用更自然化的手段来达到防洪、环境改善、生态修复等多重长效作用。通过重建缓冲带、增设与河道垂直的开口、鼓励小规模泛洪、控制洪水淹没范围等手段,不仅可以培育河滨生境,逐步实现河道半自然化;而且可以减低洪水累计风险,减少洪水危害。该项目由堤防后退1.3km获得2.02km2圩田,作为泛洪用地,并在圩田内开辟了3.5 hm2林地,提升了滞洪空间的景观和休憩价值。

2.2 安姆斯湖湿地恢复计划

美国圣保罗市的PHALEN购物中心,始建于一个填平的安姆斯湖湖区上。后来,这个购物中心被废弃,圣保罗市政府决定恢复原来的安姆斯湖,重建为湿地公园。规划彻底拆除所有的人工建筑,开辟蓄水盆地和小运河通道,并在其底部填入腐殖质丰富的淤泥层,以构造接近自然状态下的土壤结构。接下来,引入活水,在水体内外栽种多种原生的沉水、浮水、挺水和旱生植物,构筑完整的湿地生态景观。

通过以上研究,可以得出结论:世界上城市湿地规划设计也逐渐从纯粹的水景规划设计过渡到对湿地系统的设计或改造,重视湿地保护和恢复,尤其重视湿地的生态系统设计。在进行湿地的规划设计时,兼顾美学与生态,把生态学引入到传统规划中,并与其有机结合,经过科学的设计,达到重建生态系统,防灾并兼顾生态良性循环和为城市生活服务的目的。

3 群力外滩生境分析

群力外滩滩地地势平坦,高程在116.00-120.00m之间,平均高程117.57m,在松33大断面处,高出20年一遇水面线(116.52m)1.05m。该滩地以耕地为主,大部分渔塘也被改为耕地。人工利用土地面积占总面积的74.31%;自然状态下的土地占总面积的25.69%。土地多为当地村民开垦种植,农田基本成片。 对其所在区域的气候条件和土壤状况进行分析,包括温度、水分状况、光照、风等因素,认为该地区现状气候和土壤条件较为优越,适宜动植物的生长,为生物多样性和景观异质性提供了基本保证。

经过分析,可知:由于湿地基本条件缺乏,现状原生湿地植物遭到较为严重的破坏。现状较大面积的田地上主要是农作物,其余植被以草甸植被为主。一些撂荒地已经开始向自然植被演替,主要为田间杂草(占植被总面积的50%以上);在比较低湿的地方分布有沼泽植被,面积占5%左右。群力外滩的夏季常见鸟类中,除大量的鹭类及常见的麻雀、家燕之外,其余鸟类遇见率均较低。

论文关键词:湿地;生态;景观;生境

论文摘要:群力外滩湿地是哈尔滨松花江沿线重要湿地之一,对调蓄松花江江洪水、涵养水源、候鸟与湿地多样性保护等具有重要意义,随着哈尔滨经济发展,湿地保护、恢复已刻不容缓。文中在对群力外滩湿地主要生态功能、生态环境问题进行分析评价的基础上,提出了该湿地生态保护的对策。

1 引言

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是自然界最富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景观和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湿地具有抵御洪水、调节气候、涵养水源、净化水体、维持生物的多样性等多种生态功能。在各种类型的生态系统中,湿地生态系统的服务价值最高。

群力外滩是哈尔滨市区唯一的自然状态湿地,经过城市不断的向外扩展以及人口的增加,并受人为因素干扰,部分已被开垦为农田,湿地机能遭到严重破坏。为了促进城市健康发展、可持续发展,对该湿地的保护、恢复工作已刻不容缓。

2 国际经验比较与借鉴

2.1 德国莫海姆市湿地保护

他们以“让河流做自己的事”为理念,用更自然化的手段来达到防洪、环境改善、生态修复等多重长效作用。通过重建缓冲带、增设与河道垂直的开口、鼓励小规模泛洪、控制洪水淹没范围等手段,不仅可以培育河滨生境,逐步实现河道半自然化;而且可以减低洪水累计风险,减少洪水危害。该项目由堤防后退1.3km获得2.02km2圩田,作为泛洪用地,并在圩田内开辟了3.5 hm2林地,提升了滞洪空间的景观和休憩价值。

2.2 安姆斯湖湿地恢复计划

美国圣保罗市的PHALEN购物中心,始建于一个填平的安姆斯湖湖区上。后来,这个购物中心被废弃,圣保罗市政府决定恢复原来的安姆斯湖,重建为湿地公园。规划彻底拆除所有的人工建筑,开辟蓄水盆地和小运河通道,并在其底部填入腐殖质丰富的淤泥层,以构造接近自然状态下的土壤结构。接下来,引入活水,在水体内外栽种多种原生的沉水、浮水、挺水和旱生植物,构筑完整的湿地生态景观。

通过以上研究,可以得出结论:世界上城市湿地规划设计也逐渐从纯粹的水景规划设计过渡到对湿地系统的设计或改造,重视湿地保护和恢复,尤其重视湿地的生态系统设计。在进行湿地的规划设计时,兼顾美学与生态,把生态学引入到传统规划中,并与其有机结合,经过科学的设计,达到重建生态系统,防灾并兼顾生态良性循环和为城市生活服务的目的。

3 群力外滩生境分析

群力外滩滩地地势平坦,高程在116.00-120.00m之间,平均高程117.57m,在松33大断面处,高出20年一遇水面线(116.52m)1.05m。该滩地以耕地为主,大部分渔塘也被改为耕地。人工利用土地面积占总面积的74.31%;自然状态下的土地占总面积的25.69%。土地多为当地村民开垦种植,农田基本成片。 对其所在区域的气候条件和土壤状况进行分析,包括温度、水分状况、光照、风等因素,认为该地区现状气候和土壤条件较为优越,适宜动植物的生长,为生物多样性和景观异质性提供了基本保证。

经过分析,可知:由于湿地基本条件缺乏,现状原生湿地植物遭到较为严重的破坏。现状较大面积的田地上主要是农作物,其余植被以草甸植被为主。一些撂荒地已经开始向自然植被演替,主要为田间杂草(占植被总面积的50%以上);在比较低湿的地方分布有沼泽植被,面积占5%左右。群力外滩的夏季常见鸟类中,除大量的鹭类及常见的麻雀、家燕之外,其余鸟类遇见率均较低。

4 群力外滩湿地生态保护

自然生态系统具有净化能力,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处理尘埃、污染和废水。考虑减少风沙侵蚀、水土流失和噪音、并减少能量的消耗。规划中需要在遵循生态规律的基础上对植被进行合理的恢复。该湿地保护和利用基于以下几方面原则:①生物多样性与主导性原则;②群落配置层次性原则;③生态系统稳定性原则;④经济合理性原则;④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其生态修复的主要方法包括:重建、改良、改进、修补、更新和再植。

4.1 基质和土壤恢复

调查研究表明,群力外滩地区土壤类型以草甸土为主,由于水土流失严重,该地区的土壤基质需要恢复,运用生态学的改良、改进、更新的手法对该地区的土壤基质进行恢复,根据现状调研分析,选择若干区域土壤条件好的,进行改良,无法恢复的板结土壤通过更新的手法进行恢复,主要是从其他地方搬运一些湿地土壤来恢复该地区土壤基质。

4.2 水体环境的培育

规划中重视水体、绿化的有机结合,引入活水,将部分水体加以串联,形成整体水循环,增加土壤的含水性能,保证生态的连续性,该地区生态系统融入区域生态系统之中,为水生动物提供良好的栖息环境,为植物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河道之间、绿脉相连,形成“河畅、水清、岸绿、景美”,形成良好的景观环境品质。

4.3 生物的修复和培育

野生动物微生物培育:湿地的植被必须体现生物多样性,不仅需要满足水生动物和其他野生动物,尤其是水涉禽的需求,而且必须在美学上具有吸引力。在保护现状生物和环境基础的同时,为了引进动物,在原来弃耕水田的基础上,规划了贫营养型和富营养型水池数个。在新建的水池中,为了动物的生息,使用了松木桩,留有弯岔、小岛等。除利用现有水渠外,还新建和扩建了一些水渠。栈桥和平台都选用了耐腐材料,为防止对水生生物的影响,一律不使用防腐剂。混凝土构筑物可能对周围的土壤、水、生物产生影响,一般都用木结构。

湿地植被培育:主要是湿地植物种类的植入和人为辅助的自然修复;保持植被的完整性和异质性(或称多样性)。适当构建一些地表较高、水位较低的生境,在这些新的生境中种植乔木、灌木等中生植物,以提高生物多样性;保持植被的连通性;建立树木廊道;草本植物物种源的本地优先原则:培育大面积的芦竹群落、低湿的香蒲、苔草等,并采用能自我维持的乡土植物,如野生结缕草、狗牙根等;适当地运用树木的快速构建原则;丰富仅存的山林季相景观,增加植物景观层次;根据生态规律配置湿生群落,尽量演替到稳定阶段群落的种类;尽量减少园林植物种类的应用,保持湿地的自然特性;大大增加树木的比例。因为树木是许多生物(特别是鸟类)的栖息地和隐蔽所。

湿地植被物种选择:要满足湿地以上提出的对植被功能的需求,植物物种选择和配置必须根据湿地建设的进程,即不同阶段,而有所侧重的变化。第一,种植的多样性可以抵消种植的失败。第二,多样化的植物群落可以更适应条件的变化和随机事件的发生(例如暴风、水淹等)。第三,植物群落的式样化可以支持野生物物种的多样化。根据湿地建设的进程,即不同阶段和不同功能需求,提出不同的阶段性的植物名录。例如,目前只是湿地修复阶段,即复绿阶段,除了本地现有的物种,基本都是草本植物,增加适合在本地生长的木本植物种类。随着时间推移,引鸟功能的增加,增加水生/野生动物,尤其是水涉禽的适生植物种类。随着时间推移,生态旅游的开展,增加景观植物物种。为此把各类适合群力外滩生长的工程物种分为四类,即:本土植物、复绿适生植物、对水生与野生动物具有价值的适生植物以及景观植物。

5 结束语

由于湿地系统在生态上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故生态思想成为其规划的一条主线,始终贯穿其全过程,生态学的方法成为城市湿地保护不可忽视的手段,纵观城市湿地保护与开发,都是根据恢复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对自然生态系统的修复和重建,概括起来,主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的思想内容:崇尚生态、自然,让城市湿地恢复到自然状态;将自然生态系统作为湿地复合生态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强调人工环境和自然环境相协调。规划师进行规划设计时,应充分考虑生态方面的内容,做到美学与生态兼顾,使自然与人类生活环境有良好的结合点,使人与自然达到和谐。

参考文献

[1]汪永华.基于生态恢复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理念探讨.

[2]王祥荣.生态与环境-城市可持续发展与生态环境调控新论.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0.

[3]马世骏,王如松 .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生态学报,1984.

第8篇:生态修复的重要意义范文

【关键词】水土保持; 示范园; 景观生态; 规划与设计

中图分类号:S1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809(2010)08-0287-01

水土流失的日益严重为人们敲响了环境的警钟,因此,建设水土保持示范园、加强景观生态的规划与设计,对保护环境意义重大。

一、水土保持示范区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的意义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化进程也不断加快。但是与生态环境的矛盾却日益突出,尤其水土流失问题,这是水土保持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的主要原因。运用景观生态规划及设计的方式加强对水土流失严重地区的建设,不仅能够改善生态环境,还能加强该地区的生态功能,同时协调经济与环境发展的关系,促进地区经济发展。

另外,水土保持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的特殊意义还表现为,它能够为可持续发展战略理论与实践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通过可持续思想与景观生态学理论的指导,将区域化的水土保持作为最终目标,通过各种规划方式,在一个地区分析景观、综合评价的基础上,最终决出适宜本地区持续发展的规划方法,并提出可行方案、建议及对策。

二、水土保持示范园景观生态的规划与设计分析

根据景观规划的理论基础,及水土保持示范园的实际设计需要,一般将示范园划分为四个基地,分别为:技术示范基地、技术培训与推广基地、水土保持科学试验和研究基地、、科普教育试验基地。根据四个基地的不同目标细分为不同的功能区。各基地与功能区之间相互作用、共同发展。

1、科研试验区

开展水土保持的相关科研项目,是水土保持发展的基础与保障,也是其进步的动力来源。以科研成果作为生产指导、以科技服务社会作为试验区的设计宗旨。在科研试验区内,主要包括:水土保持的效益监测设施、野外人工模拟降雨的设施、径流观测区域、可变坡面径流场以及化验室设备仪器、气象站等,该试验区主要研究内容为不同坡长、坡度,以及不同的工程措施、植被覆盖率、施肥与降雨程度等对水土与养分流失的影响状况。通过与径流小区实验的观测相结合,总结土壤侵蚀规律和土壤养分等化学物质在径流泥沙中输移的规律,进而为研制丘陵漫岗区的水土流失情况预测模型提供有力依据。

2、推广措施示范区

在该区域内,主要是以科技手段为支持,因地制宜地开展各种功能、各种特色的示范工程,作为水土保持措施的示范区。在该区内,通过科技手段,提高治理水平,加强治理效果。

首先,改造坡耕地是综合治理水土流失的重要内容,耕地受到侵蚀是流域内产沙的主要来源,也是限制区域内生态平衡与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在水土保持示范园内,主要通过地埂、水平梯田以及改垄等方式,同时加以地膜覆盖、深松免耕以及秸秆还田等措施,减少化肥使用量,加强生物肥料的绿色农业发展,做到科学控制水土流失,合理改善生态环境。

其次,林草保护措施是防止水土流失的根本性措施,能够有效衡量治理成果。对示范园内目前已有的各种适宜开展林化的荒地,按照因害设防、因地制宜的原则开展治理。林草措施大多是通过建设坡面的水土保持防护林作为示范典型。在示范区的景观生态选择树种时,可采取工程整地进行造林,应选用改良的树种作为辅助措施。

3、苗木展示示范区

该区主要负责引种、培育优良的保土植物来提高开发水土保持的经济效益,同时一些奇特的园林植物,也能起到教育引导的作用。例如种植落叶松、柏树、柳树、杨树、桦树、樟子松、云杉、刺龙牙、胡枝子、火炬树、丁香、胡枝子、玫瑰、水腊、红瑞木、榆树、地锦、椴树等各地较常见的保图树苗,通过树立说明牌的方式,示范其所属科目、用途和用于水土保持的特别功能等。

4、科普教育区

在水土保持示范园内,建立科普教育楼,在该楼内设置水土保持展览室、电化教室、监测管理室、水土保持观察室以及植物标本室等,通过展览的方式向参观者宣传水土保持的功能及作用,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

5、生态自主修复区

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功能,是提高植被恢复率、有效加强水土保持的重要途径,为了提高区域内生态修复的能力,可在示范园内规定的区域设立水土保持的效益观测小区,对生物生长情况、生物的多样性以及水土流失状况等相关要素进行检测,为设计生态修复功能提供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刘立新.水土保持示范园建设中应当重视的问题[J].中国水土保持.2009(2)

[2]张崇庆.建设水保科技示范园区提升水土流失治理水平[J].中国水土保持.2005(5)

[3]王治国、王春红.对我国水土保持区划与规划中若干问题的认识[J].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07(1)

第9篇:生态修复的重要意义范文

关键词:生态林业;建设思路;探讨

1森林资源现状

鲁甸县国土总面积148700 hm2,林地总面积64635.6 hm2,占土地总面积的43.47%。在林地中:有林地面积39400.5 hm2,疏林地面积22.4 hm2,未成林造林地面积247.4 hm2,灌木林地面积18540.6 hm2,无立木林地面积3855.3 hm2,宜林地2569.4hm2,森林覆盖率为30.96%,林木绿化率 39.23%。全县活立木总蓄积188.21万m3。公益林48500hm2,占75%,商品林16135.6hm2,占25%。

2生态林业建设的重要性

2.1 特殊的生态区位是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必然要求

鲁甸县地处滇东北昭通市南部长江上游,金沙江下游,地理位置介于东经103°09′~103°40′,北纬26°59′~27°31′之间,境内的 “一江四河”即牛栏江、龙树河、沙坝河、龙泉河、昭鲁河均属长江水系直接流入金沙江,全县1487km2全部属于金沙江流域;下游分布有溪洛渡、向家坝、三峡、葛洲坝等巨型水利枢纽工程和众多经济发达地区和大中型城市。因此,鲁甸县的地理位置和生态地位十分特殊,生态环境的好坏将直接关系到上述各巨型电站和长江中下游经济发达地区的安全。

2.2 是建设绿色生态安全屏障的迫切需要

目前,虽然森林资源逐渐增加,生态环境状况总体趋于稳定,但是森林资源总量不足、质量不高,一些地方陡坡耕地面积大、过度垦植的现象依然存在,局部地区生态恶化的趋势还没有得到有效遏制,水土流失在一些地方依然突出,离建设绿色生态安全屏障的目标还有不小的差距。

2.3 是建设生物多样性宝库的基本要求

种质基因资源是人类未来的战略性资源,近年来,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物种资源日渐减少的趋势并没有得到有效遏制,外来物种对本地生物多样性的威胁日益增多。生态林业建设保护和扩大森林生态系统,可以有效保护和改善野生动植物的栖息生存环境,对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2.4是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的重大举措

通过生态林业建设,保护、经营好这一区域的森林,对于确保实现森林资源“双增”目标、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在国际上树立负责任大国形象,赢得更多的话语权和更大的发展空间,将发挥特殊作用。

3生态林业建设思路探讨

3.1 恰当区划生态林业建设区域

根据生态需求、立地条件特点、森林分布状况,区划生态林业建设区,因地制宜、分区施策、突出重点地建设生态林业。区划鲁甸县生态林业建设区5个即牛栏江流域干热河谷生态修复区、牛栏江流域高海拔生态修复区、渔洞水库径流区生态屏障建设区、黑颈鹤栖息地湿地生态屏障区、昭鲁坝子及城镇面山绿色生态屏障建设区。

3.2 各生态林业建设区特点及建设建议

3.2.1牛栏江流域干热河谷生态修复区。该区海拔600~2000m,位于梭山、乐红、龙头山、小寨、火德红、江底6镇的干热河谷区,干旱少雨、生态恶化、水土流失、岩石、石漠化严重,立地条件较差。采取封山育林为主,对个别特殊区域的低效林进行适度改造,推广沼气池、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减少森林资源消耗,促进生态的正向演替,逐步修复生态。

3.2.2牛栏江流域高海拔生态修复区。牛栏江流域海拔2000~3300m的梭山、乐红、龙头山、小寨、火德红、江底、水磨7镇的河谷冷凉地区。人少地多、丢荒轮歇地多、森林覆盖率低、水土流失、岩石、土壤荒漠化严重是该区域的特点。采取退耕还林、人工造林措施增加森林面积,采取低效林改造提高林木林分质量,采取封山育林人工补植补播措施促进天然更新,使生态正向演替,逐步恢复自然植被,维护区域生态系统的稳定,保护生物多样性。推广节柴灶、太阳能等农村能源建设,减少森林资源消耗。全面提高生态防护功能、发挥生态屏障作用。

3.2.3渔洞水库径流区生态屏障建设区。该区域位于水磨、龙树、新街3镇,海拔2060~3100m。山高坡陡,土质疏松,气候寒冷,陡坡垦植面大、浸蚀突出、水土流失严重、植被覆盖率低;基础设施落后,产业结构单一,贫困人口多,面大,程度深;采取退耕还林为主增加森林面积,低产低效林改造提高林木林分质量,推广节柴灶、太阳能等农村能源建设,减少森林资源消耗。全面提高生态防护功能、发挥森林的蓄水保水、净化水源、保持水土、防止水土流失等生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