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关于口腔健康的内容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1.1调查对象
本研究是一项横断面调查,调查对象(受试者)为本院口腔科门诊或住院患者,符合轻度至中度慢性牙周炎的临床诊断标准,目前在接受基础治疗。受试者纳入标准(反之为排除标准)包括:在不同象限至少有4颗牙的探诊深度(probingdepth,PD)≥4mm,有骨丧失的放射影像学证据,健存牙齿数≥20颗且至少有4颗磨牙,纳入调查前6个月内没有接受广泛的牙周治疗,全身健康状况良好,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数据采集
在牙周病基础治疗前,通过临床口腔检查和问卷调查采集相关数据。临床口腔检查:在采集完整病史后即行牙周检查,在每颗牙的6个位点记录下列牙周参数:
①PD:检查时用Williams探针,精确到毫米(mm);
②牙龈出血记分:记录为上述探针检查后有无出血。排除以下几个牙齿的检查:阻生牙、残根及残冠。
③菌斑记分:采用“菌斑控制记录”(plaquecontrolrecord,PCR)方法记录有无龈上菌斑,以百分率(%)表示菌斑控制率。问卷设计与调查:根据文献和理论来设计问卷内容。通过文献回顾确认口腔卫生和自我照料的几项关键行为(后述),基于“自我照料”和“口腔健康促进”两个理论引入口腔健康态度和信念。经过预测试并征求口腔医师的修改意见后,本问卷最终版本由14个问题组成,其中前12个为“选择回答”,后2个为“自由回答”。调查时由护士督促患者现场完成问卷,以确保所有问题能够被正确理解。
1.3统计方法
数据录入Excel电子表格,并进行校正和检错。对于问卷调查数据,因不能确立变量的定性界值,故将应答频次二分化(转换为二分类变量)。应用Fisher精确检验来评估应答频次变量与口腔卫生状况的关系。所有统计分析均使用SAS9.1统计软件,P值经双侧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2.1一般情况共有72名患者参加本次调查,其中男性27人,女性45人,平均年龄(53±16)岁,年龄范围24~76岁,受试者平均每人完成问卷调查的时间为5~11min。调查人群的临床特征:平均牙齿数为(25±3)颗,PD为(3.47±0.84)mm,探诊后出血的位点占(27.1±21.5)%,PD≥4mm的位点占(32.3±20.8)%,PCR为(48.5±21.6)%。
2口腔卫生
在口腔卫生(行为)方面,1/2受试者表示1天刷牙3次或以上,17%的人表示1天仅刷牙1次;绝大多数受试者使用牙膏;近2/3的人表示定期用牙间隙刷或牙线清洁牙间隙;35%的人使用漱口液或其它辅助洁牙产品。为便于分析与菌斑的关系,将每个PCR值二分化,界值设为40%(考虑到PCR均值、受试者处在起始治疗阶段,这个界值设定是合理的),PCR成为分类变量。分析发现,刷牙次数和牙间隙清洁与菌斑有统计学显著关联性(P<0.05):每天刷牙3次以上的习惯与PCR改善有关,清洁牙间隙的习惯同样与PCR改善有关。
3口腔健康观点
关于自我口腔检查的次数,45%患者表示每周至少有1次自我检查;大多数患者强烈希望自己的牙齿能尽可能长久地保留;61%的患者表示他们愿意做一切事情来改善口腔情况;不到1/3的人定期去牙科接受检查(1年内至少有1次);虽然知道预防的重要性,但仍有17%的人表示从不听从或接受口腔护理的专业建议;27%患者不愿意接受挑战和(或)改变他们的日常生活习惯(未列入表);66%的人相信他们的行动能够影响口腔卫生。至于最后两个“自由回答”的问题,对“你对自己口腔健康的期望”的讨论在牙周病领域应强调口腔问题的多维性以及考虑患者的行为和口腔健康观点,这将有利于牙周病的综合治疗。用一种完善的调查工具来进行综合评估固然好,但可能由于医生们工作繁忙、时间有限而难以实施。因此,有必要探寻一个简易问卷,既能很快完成、同时又能提供制定牙周治疗计划所需要的信息。本研究设计的这份问卷简短(打印仅需1页纸)、容易回最多回答可归纳为“享受吃东西”和“没有口腔异味”,对“你可能采取什么行动来改善自己的口腔健康”的最多回答可归纳为“执行医护人员建议的口腔护理计划”和“接受必要的牙科护理”。
分析发现,“定期做牙科检查”和“接受专业建议”与菌斑有明显的关联,即定期进行牙科检查和接受牙科医师(护士)有关口腔卫生照料建议的患者PCR记录更佳。答,患者可以不费力地完成。由于研究证实饮食习惯对口腔卫生的影响较小,故本问卷省略这一项调查内容,以突出重点。我们认为,在本研究范围内这份问卷揭示了牙周炎患者口腔健康行为和观念的主要信息。为防止龋齿和牙龈炎进展,一般建议患者每天刷牙2次、至少清洁牙间隙1次。在本研究中,83%的患者报告他们每天至少刷牙2次,61%的患者清洁牙间隙。但是,这些似乎良好的行为并没有带来令人满意的菌斑控制效果,受试者初始检查时PCR平均仅为48.5%。尽管如此,在这些人群中,“每天刷牙3次以上”和“有牙间隙清洁习惯”还是与较好的口腔卫生状态关联。因此,在牙周病的口腔卫生指导中必须把牙齿邻面区域的清洁放在重要位置。本研究中只有28%的患者近1年内去牙科接受定期检查,而17%的患者表示他们从来不遵从或接受关于口腔照料的专业建议。
我们发现,那些坚持定期牙科检查者、更准确地理解并依从牙科医护人员建议者,他们的牙科卫生状况明显更好。这些结果也体现了自我照料过程中患者承担义务的重要性。我们选择了两个理论来研究口腔自我照料的决定因素,这些理论建立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并包含单一健康行为模型忽略的方面。自我照料理论提示:口腔医护人员通过与患者对话交流来加强激励作用,这种交流产生的结果是承担义务即患者要对自己负责,设定目标。口腔健康促进理论可概括为:口腔健康促进是与口腔健康相关的情感、行为、认知、时间等因素的函数,这个理论在国外已被应用于成年糖尿病患者口腔自我照料的分析。口腔健康理论的临床应用也具有教育意义:通过生物-心理-社会模式来理解口腔疾病预防的意义和口腔健康促进的基本要素,它们应成为口腔科护理学的内容。国外研究者一直尝试引入关于自我照料的行为认知途径,这些尝试在牙周炎患者的口腔健康预后中已显示出良好的结果。
研究表明,针对行为管理的心理学方法能改善口腔卫生相关行为。用对比研究来考察与健康行为相关的心理学特点,研究人员发现“自我效能”与口腔健康习惯及治疗依从性有关。通过这些文献回顾,我们汇集了各个口腔健康理论的精华,使本问卷中口腔自我照料的几个关键行为得以确定。但是,所有健康行为理论在解释人类健康行为的复杂性时都存在局限性,我们需要不断探索,形成有效对策,改善患者对健康促进方案的长期顺应性,特别是面对那些需要改变生活方式的慢性疾病(如牙周病)。本研究的局限性是人口的偏倚,样本量较小,不一定代表整个慢性牙周炎患者人群。此外,我们没有按性别匹配受试者,而有文献报道年龄和性别差异可能是口腔自我照料的一个影响因子。我们下一步计划在更大的患者人群中开展对健康照料行为与牙周参数关系的研究,评估年龄和性别差异的影响,进一步检验问卷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4总结
山东省淄博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口腔科,山东淄博 255000
[摘要] 目的 了解口腔内科疾病的分布情况及诊疗措施,为口腔疾病的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随机选取该院2010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460例口腔内科疾病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该院口腔内科疾病患者中,女性所占比例较多;牙髓病和根尖周病在就诊患者中高达61.52%,牙周病患者仅占7.39%;91.52%为恒牙;治疗方法主要是根管治疗和牙髓治疗。结论 口腔疾病的发病率较高,口腔医疗保健意识和宣传教育力度需要加强。
[
关键词 ] 口腔;内科;疾病;回顾性分析;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 R78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4)12(c)-0017-02
口腔内科疾病是临床上的一种常见病,在内科门诊中所占的比例较大,属于常见多发病,龋齿、牙髓病、牙周病等均属于口腔内科疾病[1]。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医疗技术的进步,人们对口腔健康的重视度也逐年增加,但近几年的口腔内科疾病的发病率却在逐年增长,严重影响着患者健康与生活[2]。口腔内科疾病中,龋齿病已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危害人类健康的三大疾病之一,在青少年与儿童患者中,龋齿的发病率可高达60%~80%[3],为了解口腔内科疾病了解口腔内科疾病的分布情况,该院随机选取2010年1月—2014年1月收治460例口腔内科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2010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1800例口腔内科疾病患者,从中随机选取4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男 200 例,女 260例,年龄3~65岁,平均年龄(36.8±5.9)岁,研究内容主要有:患者性别、年龄、疾病分类、牙位以及治疗类型等。
1.2口腔内科疾病的诊断标准及治疗
1.2.1诊断标准所有患者根据口腔内科学中关于口腔内科疾病的诊断标准分为龋病:包括浅龋病、中龋病和深龋病;根尖周病:包括急性根尖周炎、根尖脓肿、根尖囊肿、根尖肉芽肿等;牙周病:包括牙龋炎、牙周炎、牙周脓肿、牙龋牙周联合病变等;牙髓病:包括急性牙髓炎、慢性牙髓炎和牙髓变性、牙髓坏死、牙髓退变和特发性吸收;另外还有牙釉质发育不全、畸形牙、楔形缺损、磨损、隐裂等[4]。
1.2.2治疗方法龋病患者主要采用填充术治疗,一般情况向采用一次性充填的方法,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详细分类;对于根尖周病治疗多采取根管治疗,对于牙周的治疗,主要采取齿良上洁治、齿良下刮治、牙周上药等方法;对于牙髓病的患者主要采取失活封药、去髓术、干髓术以及切髓术;对于其他口腔疾病的患者主要有药物治疗、漂白、磨改、脱敏等方法。
1.3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5.0统计学软件对文中所得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进行独立t检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口腔内科疾病患者男女构成比
该研究所选择的460例口腔内科疾病患者中,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其中,女性患者有260例,所占比例为56.52%,男性患者有例200,所占比例为43.48%。
2.2患者乳、恒牙的构成比例
该研究中,患牙多为恒牙,共421个,所占比例为91.52%,乳牙39个,所占比例为8.48%。
2.3患者疾病分布情况
该研究中,口腔内科疾病患者以根尖周病和牙髓病为主,其次是龋病和牙周病具体情况见表1。
2.4患者的治疗方法
该研究中,口腔内科疾病患者所接受的治疗中,以根管治疗最多,其次为牙髓治疗和充填术,牙周治疗最少,具体情况见表2。
2.5充填术治疗所涉及的牙面情况
该研究中接受充填术治疗的83例患者中,有38例患者累及1个牙面,36例患者累及2个牙面,具体情况见表3。
3讨论
口腔内科疾病是临床上的一种常见病,在我国的发病率较高,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该研究为了解口腔内科疾病的分布情况及诊疗措施,为口腔疾病的临床治疗提供依据,对该院收治的460例口腔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结果发现,女性患者高于男性患者,该结果与刘鲁川等[5]的结果相近,分析可能的原因主要有:女性比男性更喜欢吃零食,尤其是甜食,过多的甜食极易导致口腔内科疾病的发生;另外,女性会比男性更加重视对口腔疾病的诊治,该研究还发现,恒牙的就诊率高达91.52%,乳牙的就诊率仅为8.48%,但有研究报道[6],儿童龋病的发病率高达70%,但在该研究中,儿童的就诊率却很低,主要原因可能是人们对乳牙疾病不够重视,大多数人都认为,乳牙迟早会被恒牙替换,因此,即使儿童得了龋齿病,只要还没有发生肿胀,多数家长均不会给予重视。但实际上,儿童如果过早的发生龋坏,会极易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甚至导致儿童出现面部现缺陷[7-8]。因此,口腔卫生保健应从儿童抓起,使儿童从小就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保健意识,防治口腔疾病。
临床上一般认为牙病发展主要经过3个步骤:龋病-牙髓病-根尖周病,该研究中牙髓病和根尖周病在就诊患者中高达61.52%,而龋病的治疗仅为15%,这也说明人们对龋病的治疗确实不够重视,哈斯也提·玉素甫,郭慧丽,邵刚[3,9-10]等也得到了与该研究相近的结果。多数患者认为,只要没有发生牙痛,就不需要治疗,这种错误的观点导致了龋病向牙髓炎甚至是根尖周炎的发展,因此在临床治疗的过程中,采用根管治疗和牙髓治疗的方法也比较多。
综上所述,应加强对口腔卫生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保护口腔的保健意识,对于龋病应及时预防和治疗,减少口腔疾病的进一步发展,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轻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
[
参考文献]
[1]李丽.1000 例儿童口腔内科疾病的回顾性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09,6(18):37.
[2]章巧丽.口腔内科疾病的临床治疗效果观察[J].健康必读杂志,2012(11):65.
[3]哈斯也提·玉素甫. 口腔内科疾病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2,2(9):161.
[4]王向荣,孙礁礁.7494例儿童门诊口腔疾病分析[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3(4):38-40.
[5]刘鲁川,温秀杰,贺慧霞,等.重庆市口腔内科疾病患者调查分析 [J].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2002,12(6):337-340.
[6]王向荣,孙嬿嬿.7 494 例儿童门诊口腔疾病分析 [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3(4):38-40.
[7]沈佳丽.口腔病的防治援[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0:36-37.
[8]卢飞,应丽芬.口腔内科患者口腔基本保健知识认知的调查与分析[J].护理与康复,2013(10):928-929.
[9]郭慧丽.口腔内科疾病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5):472-473.
【关键词】口腔医疗;PEST分析;产业生命周期
一、行业现状概述
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居民口腔患病率高达90%。虽然相比前两次调查,我国居民口腔健康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其主要体现在儿童口腔健康方面,但中老龄人的口腔健康状况无明显改善,单就龋齿一项,我国35岁~44岁的人群,患龋率为88.1%,龋均4.5颗,治疗率为8.4%,65岁~74岁老年人患龋率为98.4%,龋均14.65颗,进行有效治疗的更低,仅为1.9%。
另一方面,直到2014年,我国口腔医院机构数为432所,相关从业人员为107,818人,同期全国人口为136,782万人,平均每家医院需要覆盖300多万人,每位从业人员需服务1.27万人,对比发达国家的人均牙医配比等口腔医疗资源,我国口腔医疗资源非常紧缺。随着国民健康意识不断提高,对口腔健康越来越重视,口腔疾病的高发病率和口腔资源的紧缺导致我国口腔医疗行业长期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
20052014年,我国口腔医院收入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9.53%,同期GDP增速为14.64%,在整体经济高速增长的情况下,口腔医院的增长成绩仍然非常抢眼;再关注近年来口腔科用设备及器具制造企业的相关数据,规模以上企业合计收入的复合年均增长率为29%,增长情况超过了大多数行业。
参考世界卫生组织数据,一国卫生费用支出与该国GDP正相关,其中美国、瑞士人均GDP增长带来的卫生费用支出的增加更多,目前中国、印度该数据比较接近且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增长和卫生费用支出占GDP比重向发达国家靠拢,我国口腔医疗行业将迎来广阔的发展空间。由于医疗行业是国家重点监管行业,在行业迅速发展的同时,政府制定了行业准入门槛和产品质量标准并根据实际情况逐步完善,行业发展将更加规范有序。
二、监管及政策
目前,我国口腔医疗行业采取市场化运作的代表之一是口腔科用设备及器具的制造相关环节,行业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卫生部联合监管。其中发改委负责从宏观层面对医疗器械行业进行把控,比如拟订行业发展规划、调整行业结构、补充制定行业产业政策等,卫生部主要负责拟订卫生改革与发展相关的目标、政策以及起草行业相关法规草案,国家食品药品监管管理总局的监管重点是制定行业准入、技术标准并对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和产品进行行政监管。
(一)法律法规
编号法律/法规法律/法规文号生效日期
1《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276号2000年1月4日
2《医疗器械经营监督管理办法》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令第 8 号2014年10月1日
3《医疗器械生产监督管理办法》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令第 7 号2014年10月1日
4《医疗器械注册管理办法》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令第 4 号2014年10月1日
5《医疗器械临床试验规定》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第5号 2004年4月1日
6《医疗器械说明书、标签和包装标识管理规定》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令第10号2004年10月1日
7《医疗器械说明书和标签管理规定》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令第6号2014年6月27日
8《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质量体系考核办法》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令第22号 2000年7月1日
9《医疗器械广告审查标准》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令第40号 2009年5月20日
10《国家重点监管医疗器械目录》食药监械监〔2014〕235号2014年9月30日
11《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分类分级监督管理规定》食药监械监〔2014〕234号2014年9月30日
12《医疗器械召回管理办法(试行)》卫生部令第82号2011年7月1日
13《医疗器械分类规则》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令第15号2000年4月1日
医疗行业对企业资质、产品质量、安全性能的要求较高,因此,政府制定了行业准入门槛和产品质量标准,并不断加强企业注册、产品备案、广告营销等环节的监管,以切实保障产品安全和性能、促进行业良性发展。
(二)行业政策
序号相关政策政策文号相关内容
1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国务院,2006年人口与健康作为规划的重要内容之一,优先主题有城乡社区常见多发病防治、先进医疗设备与生物医用材料等
2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2010―2030)国发〔2010〕32号文加快先进医疗设备、医用材料等产品的研发和产业化,促进规模化发展
3国务院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2013―2020)国发[2013]40号文到2020年,基本建立覆盖全生命周期、内涵丰富、结构合理的健康服务业体系,健康服务业总规模达到8万亿元以上,成为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
4医药工业十二五规划工信部,2016年制定了医药工业十二五发展目标,包括行业增长速度、创新能力、质量安全、行业集中度等
5医疗器械科技产业“十二五”专项规划国科发计〔2011〕705号提升行业创新能力、完善产业环境、突破若干医疗器械方面的关键技术、开发一批高性能、低成本以及目前主要依赖进口的基本医疗器械产品
6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十三五规划纲要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包括增加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覆盖面、鼓励社会资本兴办健康服务业、发展医疗保险,加强妇幼健康、公共卫生、精神疾病防控、儿科等薄弱环节建设
为了促进医疗健康行业的发展、尽快实现健康中国的目标,国家出台了长短期配套、不同期完美衔接的一系列产业政策,长期政策确定了产业中长期发展目标,短期政策主要包括十二五、十三五规划医疗行业相关的政策。
十二五期间在医药工业十二五规划、医疗器械科技产业“十二五”专项规划等产业政策的支持下,医疗行业的年均增长率在25%左右,远高于同期GDP增速。时值十三五开局之年,十三五规划纲要更是将健康中国战略上升到了国家战略的高度,政府对国民健康的重视程度不言而喻。
三、行业环境分析
(一)宏观环境分析(PEST)
十三五规划纲要打造健康中国、政府加大医疗投入
行业标准逐步建立、法律对消费者和劳动者的保护加强E
人均收入增长、整体经济增长放缓但包括医疗行业在内的部分朝阳产业增长迅速、政府制定了一系列健康相关产业政策
劳动力成本快速上升
S
人口老龄化、口腔医疗资源紧缺、口腔疾病的高发病率和低就诊率、生活水平提高带来就医能力和意愿的提高强T
行业准入门槛逐渐提高、技术进步加快产品更新换代、互联网的应用促进业务多元化发展、企业商业模式创新
(二)产业环境分析―生命周期分析
口腔医疗设备及器具制造行业目前处于成长期向成熟期过渡阶段,主要体现在:
1.行业内竞争加剧,成长期销售收入增长快、利润空间大的特征开始消失,行业内企业对销售的投入增加,部分规模以上企业开始亏损,能有效控制成本的企业在竞争中更有优势。从2014年数据发现,行业整体销售收入出现一定程度的下降,但相应的成本下降更快,故在销售费用略增的情况下,行业实现了利润总额的增长。
2.行业内企业资质良莠混杂,产品质量参差不齐,终端消费者对产品性能、质量不了解,导致行业内存在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但政府从14年9月起密集了一系列办法和规定对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的生产、经营及企业分类进行监督,不符合资质要求的企业逐渐被淘汰,行业正在形成良性、健康发展的局面。
3.行业毛利率水平趋于稳定,关注行业近10年数据,行业毛利率在2009年达到了最高水平,为31.83%,从2012年起,行业毛利率基本维持在19%左右。
四、发展趋势
综合来看,行业呈现出如下几大趋势:
(一)行业标准逐步建立,不合格的将被淘汰。目前行业内仍有部分企业不符合行业准入的资质要求,产品不合格、成本低于市场水平,一方面导致合规企业不得不降价与之竞争,另一方面产品不合格不能切实保障消费者利益且存在重大的安全隐患。
(二)技术进步加快产品的更新换代,消费者将能享受到性价比更高的口腔医疗服务。一是企业原材料、制造工艺的改进有助于研发出性能更好的口腔医疗设备,二是利用计算机技术辅助设计和制造将大大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同样产品的价格势必会跟着下降。
(三)随着互联网应用的日渐普及和企业经营理念的转变,将逐步出现新的商业模式,比如临床连锁化将口腔医疗服务标准化,建立与消费者的实时沟通渠道可以对消费者的需求更快作出反应,企业向消费者开放可供参观并向消费者科普口腔健康及基本口腔设备的知识,可减弱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促进行业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齐小秋.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报告〔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2]刘思麟;李刚;公文,等.社会大众口腔医疗支付的现况分析与发展对策〔J〕.现代口腔医学杂志,2013年第27卷第1期
[3]南东旭;陶红兵;张汝柠.基于我国社区口腔健康需求的公立口腔专科医院营销策略分析〔J〕.医学与社会,2016年第1期
[4]瞿星;王萌;施文元,等.中国口腔医疗保险发展之分析〔J〕华西口腔医学杂志,2011年01期
【关键词】《生命周刊》 年轻化 专家团 互动性
医学科普读物越来越受到欢迎,这对报纸医学科普专版的编辑记者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如何抓住机遇为读者架起“健康知识与健康行为之间的桥梁”,并从大思维、大健康的思想角度去干预人们的行为?怎么样将专家的高深理论转化为普通读者“一看就懂、一读就会、一用就灵”的科普知识,让广大读者受惠?笔者立足于自己工作的新安晚报《生命周刊》,尝试性的以实践做出回答。
一、“内容为王”争取年轻读者
新安晚报《生命周刊》于2004年初创刊,笔者从2006年起在《生命周刊》从事采编工作。在2007年创刊4周年之时,笔者曾专门做过一个调查,调查结果显示:阅读《生命周刊》的读者55%为55岁以上的中老年人,而30岁以下的读者仅占15%左右。在获取信息多样化的年代,传统媒介的健康周刊如何抓住年轻读者的眼球,成为笔者一直努力尝试的方向。
众所周知,在社会现代化进程加剧和社会竞争压力增大的背景下,许多“老年病”逐渐年轻化,同时,由于有的年轻人生活不规律,作息时间颠倒黑白,滋生了许多“时代病”。但是作为社会顶梁柱的年轻人群,由于受工作和生活所迫,并不把早已“潜伏”在身边的健康危机放在心上。笔者以为,这群“顶梁柱”应该成为《生命周刊》争取的阅读对象。如何吸引这群潜在读者,是《生命周刊》的编辑记者所要思考的问题。
“高血脂、糖尿病、痛风,以及高血压、动脉硬化、冠心病、骨质疏松、脑梗塞等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年龄都是60几岁。然而,随着现代生活习惯以及饮食结构等的改变,近年来这些疾病正悄悄逼近年轻人,降临到了20岁至45岁的年轻人身上。”2008年,笔者通过采访省内众多三甲医院专家,以连续报道的形式,在《生命周刊》连续刊登《聚焦越来越年轻的“老年病”》,分别从疾病的形成、预防、治疗等方面加以阐述,让广大年轻人关注自身健康。
随着现代互联网的发展,年轻人越来越习惯从网络获取各种信息,但他们往往分不清众多不同,甚至是观点截然相反的信息,帮助他们提高分析能力是争取他们的重要手段。因此,周刊的选题以及选择的对象就显得尤其重要。时下,很多年轻女性热衷从网络上获取美白嫩肌的知识,有的甚至照搬网友的经验,带来了很多严重的不良后果。笔者在2011年7月份的《生命周刊》上,连续撰文“时尚美白误区”、“美容大王的歪理”等,并配合大量临床中出现的事件,以科学的数据和医学权威专家的客观分析,让年轻读者走出误区。
另外,由于现代性观念的开放,不孕不育患者增多。为此笔者在《生命周刊》开辟“医生论坛”,邀请从事生殖健康的专家从医生的角度分析门诊中的案例,并教读者如何避免同类事故。文章除了科学性、趣味性之外,在措辞上还尽量有亲和力,使人觉得有个关心你的医学博士在指导你的私生活。此类科普版受到了赞赏。
减肥是时下十分热门的话题,许多年轻人尤其是女性热捧各种减肥新方法,甚至盲目追求骨感美,一些人因方法不当或者被误导,导致很多不健康的事件发生。如何引导正确减肥成为笔者关注的内容。为此,每周四出版的《生命周刊》整形美容板块,编辑从多方面搜集目前国际上最为流行的减肥信息加以分析:物理、化学、药物手术等各种方法,然后有倾向性的让营养专家去引导科学减肥,读者反映较好。
二、广邀专家构筑健康新理念
笔者虽涉足医疗卫生新闻报道,但由于并非医学专业出身,对一些疑难问题并不能做出科学的解析。在遇到此类问题特别是面对几种不同观点该如何取舍时,笔者均请专家核实后再发表,并虚心听取专家意见,与专家保持密切联系,得到专家的认可和信任,这一无形资产使笔者获益颇多。
2004年《生命周刊》创刊以来,在报社领导的支持下,我们专门开辟“安医生问答”栏目,广邀省内知名三甲公立医院专家作为《生命周刊》的专家团成员,其中包括省卫生厅原厅长、著名保健专家戴光强,省立医院妇产科专家赵卫东、安医大一附院皮肤科专家刘盛秀、省中医院专家王宗殿、合肥市一院急诊科专家程立顺、合肥市二院心血管病专家徐明安、省立儿童医院专家冷志勤等,专家团成员均来自省内各大公立医院,设计专业包括妇科、产科、心脏内科、急诊科、儿科、营养科等多个学科。2006年以后,每期《生命周刊》均开通热线和邮件形式接受读者咨询,并邀请专家进行权威解读,最后以“安医生问答”的形式刊登。此栏目成为健康领域的无形资产和品牌,由于专家们的参与,凸显了稿件的权威性,版面很受欢迎,自然也得到了读者喜爱。
全国爱眼日、世界睡眠日、世界哮喘日、世界精神卫生日……一年之中多达60个以上的健康节日,成为笔者重点关注的对象。由于人民健康意识的增强,抓住健康节日这个关键点,有针对性的进行宣传,成为《生命周刊》的一大亮点。
2009年9月20日为“全国爱牙日”,记者通过采访安医大二附院口腔科专家夏荣,从口腔疾病为何多发、口腔疾病带来的危害、口腔疾病预防等三个方面对口腔疾病进行解读,为读者提供最权威的口腔健康知识;2009年10月20日为“世界骨质疏松日”,笔者采访了合肥市二院骨科专家郑曙翘,通从骨质疏松的现状、病理、危害和防治等四个方面,为读者解读骨质疏松这个“默默的流行病”,提醒广大市民对骨质疏松早发现早治疗;2009年三八妇女节之际,《生命周刊》推出特刊,以“女性健康新生活”为主题,分别从女性疾病、妇科检查、女性整形、女性营养、女性心理等多方面,以8个版的形式推出,受到广大女性读者的关注……初步统计,一年之中《生命周刊》以头版形式推出关注健康节日达到20期以上。
这些健康稿件地推出,与《生命周刊》专家团有密不可分的关系。笔者以为,作为健康周刊的编辑记者,一定要牢牢把握专家资源,一方面可以提高健康新闻的可读性和权威性,另一方面,也可达到提高专家知名度的目的,从而实现一举两得的效果。
三、加强读者互动提高传播效果
如何使健康宣传在较少投入的情况下得到较好的宣传效益?笔者认为,谁能以最吸引人眼球的手段开展宣传教育,传授读者最新的健康理念和技能,使其对健康的渴望不断变成现实,谁就能收到更大的宣传效益。
为了提高健康宣传的传播效果,笔者在《生命周刊》加强与读者互动性方面做出有益的尝试,收效较好。首先,根据季节的变化和不同的社会需求,采写关于四季保健的知识,并多次面向读者开展有关肿瘤、高血压、心脏病、失眠等方面题材的征文活动,以此来响应读者需求,与读者增强互动。这与选题的准确性有很大关系,比如在父亲节之际,面向读者征集“我与父亲的故事”征文并进行刊登,文章故事多娓娓道来,以真情来触动读者的心灵。2010年,笔者在生命周刊开辟“生活小窍门”、“民间偏方”等栏目向读者征集稿件,一时间收到众多读者的投稿,不仅吸引了健康人群的关注,更受到其他行业读者的喜爱。这样的征文形式很受读者欢迎,有商业敏感的商家立即与本刊开展类似合作,比如黄金搭档、减肥产品等,与本报开展“母亲节征文”和“我的减肥故事”等征文活动,一方面提高了周刊的知名度,另外也收到了颇好的经济效益。
除了报纸上静态的征文活动外,我们还开展动态的户外活动。比如,在2006年10月本报的读者节上,笔者邀请著名中医针灸专家王振琴出席,现场接受患者咨询并给予治疗,一天共给200多人进行义诊,成为当天读者节上的亮点。每年本刊都会与多家医院合作,开展多场大型义诊活动,邀请著名的医学专家根据读者的需求讲授多发病、常见病的预防和治疗误区等,现场通过有奖问答、专家问答的形式与读者进行互动,并派发由本刊与医院共同编写的小册子,成为读者喜闻乐见的健康宣传形式。
【关键词】 肝硬化失代偿期;健康教育;需求;护理对策
肝硬化较为常见的致病原因主要包括:暴饮暴食、饥饱不时、过食烈酒、烟、油、酸甜、辛辣、咖啡或药物等,一旦患病,其病情较为严重,并且多伴有呕吐、恶心、疼痛等不适感。通过细心的护理,能更好地减少患者不适感。本文中就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健康教育需求及护理对策,进行探讨和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4月-2012年3月我科收治的100例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为研究对象,男性70例,女性30例,年龄34-76岁,平均48.7±3.5岁。
1.2 方法 自行设计调查问卷。调查表的内容包括患者所选择的健康教育方法,患者所需求的健康教育内容以及患者出院后所要求的健康教育方式。教育方法包括由医生或护士一对一宣教、病人讲座、设立宣传栏、发放宣教资料;教育内容包括关于疾病的知识、治疗方法和效果、用药注意事项和预防诱因的措施;教育方式包括电话干预、院内咨询、短信提醒、发放健康手册。问卷经相关专家审定,效果合理,信度可靠。由发放者向患者具体讲解填写要求,发放问卷1h后收回,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00份,回收有效问卷100份,有效回收率100%。
1.2.1 心理护理 肝硬化失代偿患者并发症较多,病情反复,预后差,且普遍存在焦虑、烦躁、失望等不良心理[1]。做好心理护理十分重要,鼓励指导病人学习适当的有关疾病的健康教育内容,增强自信心,耐心安慰病人,帮助适当参与自我护理,减轻痛苦[2]。以同情和理解的态度和家属进行沟通,得到家属的积极配合。共同参与护理。
1.2.2 饮食护理 少食多餐,肝硬化患者要绝对禁酒、避免食用损害肝脏的食物,最好不抽烟。当高血氨症时,则禁食蛋白质饮食。出现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时饮食应进软食[3]。肝昏迷的饮食宜供给低蛋白,高碳水化合物,丰富维生素和适量热能的饮食。血氨中度增高,应控制蛋白质摄入量,随着病情的好转,蛋白质可逐渐加量,防止可能引起的负氮平衡。肝硬化伴腹水的患者应限制钠、水的摄入,防止进食减少,加重营养不良。对于早期稀释性低钠血症需严格限制进水量,总人量控制在1L/d左右[4]。
1.2.3 腹水护理 ①对大量腹水患者,采取舒适(如半卧位等),以保证呼吸功能的稳定[5]。减轻患者呼吸困难和心悸症状,轻度腹水患者,应尽量取平卧位,以增加肝脏血流量,保护肝细胞。②要定期测体重、腹围、记录出入量。③肝硬化失代偿期抵抗力低下,胃肠道菌群失调,易引起败血症,腹膜炎,长期卧床易引起肺炎、褥疮、口腔炎等。护理主要加强基础护理,保持床整、干燥、清洁,注意皮肤的清洁护理。要保证充分的睡眠和休息,加强营养,以增强抵抗力,预防感染的发生或加重。
1.2.4 出院护理 患者均接受常规的出院指导,包括服药知识、复诊告知、疾病注意事项、饮食禁忌等。主动地随访也激发了患者家属对健康的关注,进一步密切了医患关系,也增强了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2 结 果
2.1 患者所选择的健康教育方法分布,见表1。
2.2 患者所需求的健康教育内容,见表2。
2.3 患者出院后所要求的健康教育方式,见表3。
3 讨 论
众所周知,肝硬化作为一种危害人民生命健康的疾病,会给患者造成极其严重的心理负担和经济负担,此类疾病一经确诊会给病人及家属带来巨大的打击。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往往具有焦虑感、失望感和恐惧感,因此患者不仅需要临床中细致的治疗护理,对疾病相关知识及饮食注意、治疗效果和用药注意事项、预防措施的均有需求。因此加强患者这些方面的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对相关知识的重视是治疗中应该重视的一个方面。
本文中我们就健康教育在改善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掌握及健康教育的方式需求进行问卷调查,通过不同的健康教育方式可能影响患者临床疗效的因素进行干预宣教,从而引起患者的重视,使患者在平时的治疗护理过程中引起足够的重视,从而达到较佳的治疗护理效果。在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中因其多数存在病程较长的特点,因此对此类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尤为重要,其可以对治疗起到更为有效的辅助效果,从而达到有效的治疗护理效果。综上所述,我们认为健康教育在改善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疾病相关知识掌握及行为表现中的效果,从而达到较佳的辅助治疗护理目的,在此类患者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不同健康教育的实施,不仅满足了患者的健康需要,提高了患者、家属的满意度;而且密切了医护人员的协作,得到医生及同行的认可;同时健康教育的实施,进一步深化了整体护理,落实了健康指导,激发了护士工作的积极性及成就感,提升了专业价值。进一步推进了优质护理服务,丰富了服务的内涵。
参考文献
[1] 孙兰英,李景良.临床疾病的现代治疗与护理[M].吉林:吉林技术出版社,2010:1066.
[2] 王连红.肝硬化失代偿引起电解质紊乱的观察与护理[J].江苏医药,2007,33(5):528.
[3] 张字雷,欧阳龙.肝硬化失代偿期的饮食护[J].内科杂志,2007,2(4):556.
【关键词】幼儿健康;教育;意义作用;方法改进
幼儿的健康教育是指促进幼儿健康成长,依据他们身心发展的特点而进行的系统性教育活动,对幼儿的发展具有独特的价值。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或虚弱现象,而是一种个体在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方面的健全状态,健康是幼儿身心和谐发展的结果。增强幼儿的健康不仅能提高幼儿期的生命质量,而且有益于多种疾病的早期预防,为其一生的健康赢得了时间,对其一生有重要的影响。怎样提高健康教育的质量呢?自己在实践中体会如下:
一、要明确健康教育的目的、任务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要求: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在重视幼儿身体健康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因此,幼儿园的“健康教育”要以实现幼儿的身心健康为目标,提高幼儿对健康的认识水平,帮助幼儿逐步形成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习惯,提高自我保健和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促进身心和谐健康发展,帮助幼儿逐渐地学会以健康的方式来生活的教育。
对幼儿进行健康教育首先是健康知识的传授,一是要让幼儿知道什么是健康,如何才会健康,才懂得为什么要这么做,该怎么做;二是要对幼儿进行健康态度与健康意识的培养,让幼儿有健康意识才知道要这么做,使行为产生动力,促进身心和谐、健康发展;三是进行健康行为和健康习惯的培养,帮助幼儿逐渐从学习到学会以健康的方式来生活。
二、选择适宜于儿童的培育方法
幼儿健康教育的方法一般有观摩、共同讨论、自我学习、动作技能练习、感知体验等,《纲要》要求“既要高度重视和满足幼儿受保护、受照顾的需要,又要尊重和满足他们不断增长的独立需要,避免过度保护和包办代替,鼓励并指导幼儿自理、自主的尝试。”
1.引导幼儿亲身感知体验。例如:在大班“食物的旅行”活动中,让幼儿喝豆浆、吃饼干,启发幼儿通过感知并说出食物在身体中经过了哪些地方,使幼儿知道了食物在身体中经过的器官,并且通过体验饼干在口腔中变软变碎的过程,从而了解食物在各器官中的变化。
2.反复练习一些生活知识。通过技能行为训练,形成稳定的动作、行为习惯。例如,穿脱衣服、叠被子等。通过实际操作活动,学习怎样刷牙、保护牙齿、预防龋齿的,唤起幼儿的生活经验。
3.根据活动需要进行情景表演(包括木偶表演)、听故事和念儿歌等孩子们喜爱的活动形式,对幼儿讲一些有关健康的故事和儿歌,通过浅显的故事内容,让他们了解有关健康的知识,了解为什么要这样做的简单道理。
三、注重日常行为的引导
1.培养自理能力。《纲要》指出“根据幼儿的需要,建立科学的生活常规,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睡眠、盥洗、排泄等生活习惯和生活自理能力。”由此,我们根据幼儿的不同年龄特点设计了不同的教育活动。例:小班午睡后孩子穿衣服、裤子很慢,都坐在床上等着老师帮忙,于是笔者想到用儿歌激发幼儿自己穿衣裤的兴趣:"小朋友来穿裤,就像火车钻山洞,呜呜呜出了山洞真高兴。"孩子们边说儿歌边完成了穿衣裤的动作。这样把游戏运用到生活中,孩子们又高兴学得又快。
2.培养卫生习惯。殃及全国的"非典"留给人们的启示之一就是提高国民的公共卫生意识。所以,在生活中笔者和孩子们一起争当"环保小卫士",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乱扔果皮、纸屑,保持环境卫生,并设计了主题活动“争做健康的孩子”,提高孩子们的环保意识。
3.争当健康宝宝。 卢梭认为,"教育的核心是怎样看待饮食"。儿童的饮食必须符合儿童体质。要培养幼儿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有意识地向幼儿灌输一些饮食制作及营养价值,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认识到偏食的危害。孩子在进食时往往只图美味,于是笔者把很多蔬菜、水果“艺术化”后介绍给孩子们。例如:我们班的吴展宇间食不吃水果,笔者就把橘子剥开,告诉他你看橘子多象小船呀!让小船划进他们的海洋吧!这种方法不仅让吴晨宇开心的吃完橘子,其他小朋友也纷纷效仿。为了帮助幼儿改进偏食的毛病,笔者还设计了''争当健康宝宝"的主题活动,看看哪个宝宝的脸色最好、身体最棒,让幼儿了解饮食对身体成长的重要性。
四、加强幼儿健康教育的管理
1.加强幼儿健康教育的法律法规建设。我国关于健康教育方面的文件和条文很少,只有1990年国家教委和卫生部联合会颁布的《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和1992-1993年国家教委分别下发的《中小学学生健康教育基本要求》。 国家的法律法规相对来说较少,所以说,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的管理部门要在贯彻落实上述两个条例之外,进一步加大管理的力度,并能督促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部门进一步完善健康教育方面的规章制度。
2.提高幼儿园健康教育人性化管理的水平。要制定合理的幼儿园管理制度,这在很大程度上有利于工作的顺利进行。因此,在制定幼儿园管理办法时要遵循人性化的原则,既要尊重教师和幼儿的权益,又要起到加强管理的作用。具体做法主要有如下三个方面:第一,赋予教师一定的教材选择权;第二,给予幼儿一定的自由时间;第三,实行问责制。对幼儿的各项事宜都安排专人负责,一旦出现问题直接找负责人。可见,幼儿园如果实行人性化管理对健康教育的实施会起到重大的推动作用。
关 键 词:学校体育;健康相关行为;青少年;中国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116(2011)06-0101-03
Comparison of the tendenc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researches on
teenager health related behaviors
WU Jie
(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Xuchang University,Xuchang 461000,China)
Abstract: The author studied the tendenc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literatures of researches on Chinese teenager health related behaviors, and revealed the following findings: in term of research method, questionnaire survey was adopted in most researches; in terms of investigation subject selection, there were researches on college, middle school and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but they were not evenly distributed; in terms of research content, there were more researches on health harming behaviors than researches on health promoting behaviors; level 1 indexes for investigation were relatively unified, but level 2 indexes were different. The author thought that the perspective of researches should be expanded, and that researches on the extensiveness and profoundness of harming behaviors should be strengthened.
Key words: health related behavior;teenager;China
青少年健康状况关系到祖国的未来,而他们的健康相关行为又是促进和影响健康水平的关键因素。查阅有关我国青少年健康相关行为的研究文献发现,无论是对健康相关行为理论的探讨还是有关青少年健康相关行为的调查研究都存在问题。所以有必要对我国青少年健康相关行为研究的文献进行梳理,提出存在问题,认清后续研究的着力点和方法论上的突破口。
1 健康相关行为的分类
健康相关行为类别划分目前存在多种形式,其中有两种类型的划分比较常见,即健康行为和疾病行为、健康促进行为和健康危害行为。
1.1 健康行为和疾病行为
健康行为学强调从心理和社会文化两个角度去理解人们健康和疾病的行为表现,诱导和激励公众的健康行为,去除或降低非健康行为和疾病行为[1]。由此可见,健康行为学注重将与健康有关的行为划分为健康和疾病行为。这种划分是基于行为的结果来说的,行为指向性比较明确,即健康行为主要指向健康,而疾病行为主要指向疾病,这种划分能够让人们明确哪些行为可能会导致疾病发生,而哪些行为是可以促进健康。但采用这种划分方法在研究中不多见。
1.2 健康促进行为和健康危害行为
相对较多的研究在行文中谈到与健康有关的行为时,将其分为健康促进行为和健康危害行为[2]。即便有的研究尚未明确说是分类,其实已隐含其中。这种划分是基于对健康的作用来说的,即健康促进行为对健康起着促进作用,而健康危害行为对健康起着危害作用。有的研究将“促进”和“危害”两个词提到了“健康行为”的前面,即“促进健康行为”和“危害健康行为”。还有个别研究者将健康危害行为称作“健康危险行为”,或采用“积极健康行为”和“消极健康行为”等来划分。
目前,人们对与健康有关的行为从正负双向性上进行划分已达成共识,但是在核心词的确定上还不够一致。正向的除了健康行为、健康促进行为,还有促进健康行为和积极健康行为等;负向的除了疾病行为和健康危害行为,还有不良健康行为、危害健康行为、消极健康行为等[3]。本文认为,将健康相关行为划分为健康促进行为和健康危害行为较为明确。
2 健康相关行为研究的群体分布和研究内容的倾向性
2.1 健康相关行为研究的群体分布
目前,对于青少年健康相关行为的研究,有着不同的群体选择:小学生的9.09%、初中生的3.41%、高中生的9.09%、中学生的12.50%、中小学生的3.41%、大中学生的6.82%、大学生的38.63%、大中小学生的17.05%。
大多数研究是按照学段来划分群体的,如有的对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大学生等各学段的学生进行了研究;还有把初中和高中作为中学生来研究的[4];还有的把大中小学生作为一个总体[5]来研究。从以上研究的群体分布发现,人们在研究对象的选择上有较大的差异。
虽说健康行为理论有其共同性和普遍适应性,但对于群体整合性研究,不应该采取统一的问卷来对不同群体进行调查,因为对于大学、高中、初中、小学生群体而言,由于其认知发展、生理发展水平不同,接受教育的形式、内容和所处的教育环境各异,因此,健康行为的形成各有不同,甚至是同一个健康行为指标下的不同群体,其各健康相关行为的分布是有一定差别的,这就要求尽量区别对待,尤其是研究学段跨度较大时,更应该多加关注群体差异性的客观影响。
2.2 调查内容的分布
本研究在梳理前人调查内容的基础上,将研究内容归纳为饮食营养、个人卫生、睡眠保健、运动休闲、吸烟饮酒、冒险伤害、药物、两性与生殖、控制体重等9个方面。这9个方面呈现如下规律:
1)都有对各学段饮食营养、个人卫生、运动休闲、睡眠保健这4个方面的调查,而对小学生的调查尚未涉及到吸烟饮酒行为、冒险伤害行为、生殖两、药物行为和控制体重行为[6]。另外,除大学外,初中和高中两个学段也尚未涉及控制体重行为的调查。
2)每个学段所调查的内容各有侧重。如小学侧重于对个人卫生行为的调查,所有对小学的研究都有涉及;初中则侧重于饮食营养与运动休闲的调查,也是所有的研究都包含这两项内容;高中比较侧重于吸烟饮酒和冒险伤害行为的调查,对这两类行为的研究分别占80%和60%[7];大学则注重饮食营养、运动休闲、吸烟饮酒及冒险伤害行为[8]的研究。以上规律反映出不同学段的学生其健康相关行为倾向性是有一定差别的,随着年龄的增长或学段的变迁,对人身可能产生一定伤害健康危险行为将会改变并逐渐增多,如初中以后可能会开始出现吸烟饮酒、冒险与伤害,甚至。因此,对不同学段学生进行负向健康行为干预与研究时,不可忽视不同年龄阶段的行为倾向性。
3 健康相关行为调查群体的指标选择差异
在关于青少年健康相关行为调查研究中,不同的群体调查指标的设定呈现出1级指标的统一性、2级指标的差异性。
3.1 小学生群体健康相关行为调查指标及特点
在所有对小学生的健康相关行为的调查中,研究者都关注到了个人卫生行为,其他比较关注的依次是:饮食与营养(71.43%)、运动与休闲(42.86%)和睡眠与保健(28.57%)。但在同一个1级指标下调查内容呈现差异,如对小学生个人卫生习惯的调查,有的侧重于刷牙、脸手清洁、衣服整洁等,有的细化到刷牙次数以及刷牙方式等,还有的则同时关注到平日是否有喝生水以及躺在床上看书的习惯。由此可见,尽管不同的研究者都注意到个人卫生习惯的养成对小学生来讲是非常重要的,但衡量或考察小学生个人卫生习惯的关注点却有所不同,这或许与研究者所接触到的小学生的生活学习环境以及对其的影响不同所致。
同样,在对小学生的饮食营养行为进行研究中,不同的研究者也出现了指标选择不一的现象。有的偏重于是否吃早餐和蔬菜水果等,而有的则侧重于偏食和挑食行为的调查。
3.2 中学生群体健康相关行为调查指标及特点
所有研究者都对初中生的饮食营养和运动休闲行为进行了调查,对个人卫生、睡眠保健、吸烟饮酒、冒险伤害、生殖与两的调查都在60%以上。而研究者对高中生的健康行为调查侧重于吸烟饮酒、冒险伤害行为。在调查指标的确定上又出现了各自为战的现象,如有的研究在生活习惯方面侧重于中学生的吸烟、饮酒、睡眠等常规指标的调查,而有些研究却更侧重于参与赌博、药物成瘾等特殊指标方面的调查[4,7,9-10]。
3.3 大学生群体健康相关行为调查指标及特点
当前关于大学生健康相关行为的研究相对较多,占所有群体的38.63%,调查的维度也最多,即9个维度都有所涉及。研究比较多的维度依然是饮食营养(62.39%)与运动休闲(63.12%)两大类行为。对大学生体重以及减肥控制体重的研究受到关注。尽管只有11.11%的研究者对此问题进行调查,控制体重行为大学生中是确实存在的,而且相对于初高中生来讲比较突出[11]。
在2级指标确定方面,不同的研究者有不同的倾向性。如在研究冒险伤害行为时,有的侧重调查有否酒后驾车的经历,有的侧重于自杀行为意向。除此之外,像饮食营养、运动休闲、吸烟饮酒、生殖与两的调查中也同样出现类似现象。
当前对大中小学生健康行为的研究很难全面而准确地衡量学生目前的健康相关行为的状况。一是因为调查的指标不同,实际所反映的问题是有差异的,因为不同的行为可能接受着不同的教育和周围环境和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二是没建立相关行为的评价体系,评价大中小学生的健康相关行为指标究竟有哪些?当一个学生存在一个或多个不利于健康的行为时,应该如何定位他的健康行为度?这都是值得人们去思考的问题。
纵观我国与外国对青少年健康相关行为的研究,无论是研究视角还是研究深度,都有一定的差距。如国外的研究更多的是研究危害健康的行为,如青少年吸烟行为、饮酒行为、性危险行为、暴力行为、自杀行为等[12]。在健康相关行为的分类上,类别的命名比国内的分类更加细化,如有人在研究中,把健康相关行为划分为健康行为、低度危险行为、中度危险行为和高度危险行为;有人划分为正向健康行为和负向健康行为[13]。当然,还有很多研究在分类上有一致性,如也有国外的研究把健康相关行为划分为健康促进行为和健康危险行为的。在健康相关行为与影响因素的关系研究上,国外的研究涉及到的有健康态度与行为、吸烟行为与健康等[14]。
从国内外关于青少年健康相关行为研究的比较上,国外对敏感的话题如自杀行为、并不回避,而国内涉及到这两个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15]。其实,自杀行为和在当今社会青少年学生中的发生率逐渐攀升的情况下,研究者的视角也应该拓宽,并需要加强危害健康行为的广度和深度的研究。
当前,我国青少年学生的健康促进行为不容乐观,健康危害行为的出现与学生所处的学段有着一定关联,学段越高,健康危害行为类别越多,且危害健康的程度越大。因此,在了解不同学段学生健康相关行为发生情况的基础上,设计干预方案并进行积极有效的干预,对促进青少年学生的全面健康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 谢佩娜. 大学生体育与健康行为的培养[J]. 体育科研,2005(6):82-85.
[2] 潘茜. 成都市职业学校学生健康危险行为调查[J].职业卫生与病伤,2009(5):272-274.
[3] 郭艳萍. 关于高校学生不良健康行为的诊断和矫正[M]. 周口师专学报,1998(5):93-94.
[4] 牛晓丽. 银川市中学生危害健康行为状况调查[J].宁夏医学院学报,2006(6):504-506.
[5] 郑思明. 青少年健康上网行为的结构及其影响因素[D]. 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07.
[6] 邢秀莲. 萧山市242名小学生口腔健康行为调查[J]. 浙江预防医学,1997(4):30-31.
[7] 邵丽文. 慈溪市1 172名中学生健康行为调查[J].中国学校卫生,2002(2):174-175.
[8] 代金芳. 大学生不良健康行为及其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J].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0(10):953-955.
[9] 刘全斌. 高中男女生健康行为调查与分析[J]. 中国科技信息,2008(18):223-227.
[10] 季成叶. 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J]. 中国学校卫生,2007,28(4):289-291.
[11] 章燕. 大学生危害健康行为及其心理社会因素预测作用研究[D]. 合肥:安徽医科大学,2010.
[12] Arthur L W,Kimberly F. Behavioral health in multiracial adolescents:The role of Hispanic/Latino ethnicity[J]. Public Health Reports,2006,121(.2):169.
[13] Haralambos Tsorbatzoudis. Evaluation of a planning behavior theory-based intervention programme to promote healthy eating[J]. Perceptual and Moto-Skills,2005,101(2):587.
唇腭裂是口腔颌面比较常见的一种先天性畸形,据世界卫生组织权威机构统计,全球约700个新生儿中就有一个唇腭裂患者,占人类先天性畸形的25%。唇腭裂患儿的降生给其家庭、父母带来的心理压力及患儿长大后承受的心理损伤是难以估量的。该病症治疗期间,通过医护人员的精心护理与科学心理疏导,可有效缓解患儿家属的心理压力,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1 患儿家属的心理状态分析
1.1 亏欠感 由于家长知识缺乏对唇腭裂这种疾病的病因认识不全面,又顾虑孩子今后的生活、事业、前途等会受到影响,使患儿父母倍感压力,心理上更是觉得亏欠孩子太多,平日常常百倍的呵护、溺爱,甚至娇纵成性,我行我素。
1.2 焦虑情绪 家长带孩子到医院就医,初来到一个陌生环境,口音的不同以及受长期负面心理阴影的影响,一时间沟通交流会比较困难,往往医护人员善意的建议也不被理解和接受,以至于给护理和治疗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1.3 顾虑重重 很多家长对手术情况不了解,有些家长已咨询了很多地方患儿手术后的情况。根据他们了解的情况,个别不成功的手术、不良的病例及严重的后果,进一步加剧了患儿家属担心手术失败和手术预后的压力。
1.4 抵触情绪 住院后患儿家属看到别的孩子手术前禁食、静脉穿刺等非常痛苦,出于心疼孩子的心理,有时会对医护人员正常的治疗护理产生抵触情绪。
1.5 素质差异 患儿和家属来自天南地北,从农村到城市、从省内到省外,生活方式、日常习惯各不相同,对喂养知识了解不同,以及孩子营养状况不同,家属的文化程度、家庭背景不尽相同,这些都会影响医疗护理的正常进行。
2 减轻患儿家属心理压力的护理措施
2.1 不定期与患儿家属进行彻底的、细致的沟通和交流 帮助其克服不健康的心理障碍,打消不必要的顾虑和担心,对年龄较大患儿进行同样的健康心理教育,帮助其尽快恢复心理健康。确保医护治疗正常进行。关于沟通交流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如:可利用多种场合与患者家属交谈,内容包括喂养孩子的日常知识;给孩子穿衣、保暖等知识;还可利用晨护、交班、查房及治疗过程等多种机会与患儿家属真诚、友好地谈话,使其能更好地服从医护管理,配合治疗。
2.2 根据不同情况,针对不同家庭背景帮助家属做好患儿看护 由于受区域文化氛围影响和城乡差异,一般情况城镇家庭对孩子喂养知识了解较多,相比之下很多农村家庭孩子较多,受各种条件制约,家长往往不能对孩子有正确的看护方法。笔者在工作中应“对症下药”,结合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不同内容形式的宣传教育,使患儿家属能及时了解治疗过程中的有关知识,从而服从医护管理。
2.3 术前术后治疗要服从医护人员的要求 伤口护理要严格按照医护宣传知识进行。针对患儿实行科学喂养,饮食必须符合规定要求,患儿家属遇到疑难问题,不可盲目自行解决,可随时找医护人员协助处理。
根据国际劳工组织(ILO)的估计:到2000年在世界范围内就业妇女达9亿人,占劳动力总数的34.5%。在我国,女职工人数每年约增加100余万人,目前已占职工总数的52%。
关于职业压力的问题在世界范围内愈来愈受到重视。1994年日本工业卫生年度报告显示典型的职业中毒病人逐渐减少,而由不良工作方式所致疾病的人数逐渐增多。这些原因所引起的缺勤率男性为62.9%,女性为72.5%。在英国,每年因工作压力所导致的冠心病死亡者约18万,每年所造成的工作日损失为7000万天;所有因病缺勤的30%~40%是由于心理和情绪失调所致,每年所造成的工作日损失为4000万天。在美国,自从加利福尼亚州最高法院于70年代初确认首例压力性残疾以来,目前每年因精神损害的压力相关性赔偿高达3000例以上。
在对北京10000名25-45岁的城市职业已婚妇女调查显示,有80.75%的女性认为压力很大。由于社会竞争、婚姻问题、经济压力等种种原因,城市已婚职业女性面临着事业和家庭的双重压力,使其在生理、心理上不堪负重。其特点是:①城市职业女性的体力劳动强度和时间比过去小,但精神压力明显加大。②59.6%的被调查者表示,她们是家庭成员健康的主要维护者,但对自已健康总是的关注程度排在老人、孩子之后,表现出对自身健康的忽略。③城市环境喧闹,住房拥挤,加之作为女儿、妻子、母亲、雇员等角色的矛盾与冲突长期存在,带来较大的心理压力,普遍处于“亚健康状态”。
压力的概念及影响力
综合当代科学文献所提出的定义,压力至少有3种含义:第一,压力指那些使人感到压力的事件或环境刺激。第二,压力指的是一种主观反映,是压力或唤醒的一种内部心理状态。第三,压力也可能是人体对需要或伤害侵入的一种心理反应。
工作压力可产生以下三个消极个人后果:心理症状、生理症状、行为症状。
(1)心理症状:心理失调与工作条件有重要的关系。下面列出了不同职业产生的工作压力的典型结果:焦虑、压力、迷惑和急躁;疲劳感、生气、憎恶;情绪过敏和反应过敏;感情压抑;交流的效果降低;退缩和忧郁;孤独感和疏远感;厌烦和工作不满情绪;精神疲劳和低智能工作;注意力分散;缺乏自发性和创造性;自信心不足。
(2)生理症状:心率加快,血压增高;肾上腺激素和去甲肾上腺激素分泌增加;肠胃失调,如溃疡;身体受伤;身体疲劳;死亡;心脏疾病;呼吸问题;汗流量问题;皮肤功能失调;头痛;癌症;肌肉压力;睡眠不好。
(3)行为症状:拖延和避免工作;表现和生产能力降低;酗酒和吸毒人口增加;工作完全破坏;去医院次数增加;为了逃避,饮食过度,导致肥胖;由于胆怯,吃得少,可能伴随着抑郁;没胃口,得快;冒险行为增加,包括不顾后果的驾车和赌博;侵犯别人,破坏公共财产,偷窃;与家庭和朋友的关系恶化;自杀和试图自杀。
在感受压力的过程中,一般可有下列情况的发生,继而导致疾病:
脑――压力可能激发如焦虑及沮丧等行为及情绪上的问题。
头发――压力可致斑秃等秃发症。
嘴――压力会造成口腔溃疡和口腔扁平苔癣等口腔疾病。
肺――在压力情况下,哮喘患者的病情常会恶化。
心――在压力或之后不久,常会出现心绞痛、心律紊乱症状。
肌肉――人在压力状态下,各种轻微的肌肉震颤现象及“神经质”现象会变得更明显。
消化道――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溃疡性结肠炎及过敏结肠炎等消化道疾病,有的是由于压力所造成的,有的会由于压力而更加恶化。
生殖器官――人体此部分与压力有关联的问题包括月经紊乱(如月经周期紊乱)男性的阳萎、等。
膀胱――许多人的膀胱在压力状态下的反应是“尿意频繁”。
皮肤――有些人在压力状态下,会发生湿疹及牛皮癣等皮肤病。
压力与女性生殖系统心身疾病
北京市妇幼保健院对519例职业女性所面临的职业压力运用较高信度与效度的问卷进行了多因分析研究。
结果显示:职业女性总的工作不满意感发生率为17.9%,医生为24.2%,企管人员为21.2%,银行及商业人员为18.4%,教师为11.8%。通过多元逐步回归的分析,证实职业女性较为突出的压力因素为:角色冲突、工作冲突、角色模糊、工作危险、工作心理控制源、工作自主性、工作期望等,这些因素与心理健康感、抑郁症状的发生,工作满意感的获得密切相关并产生不利的影响。
压力通过中枢神经系统(CNS)对各内分泌腺发生着巨大的影响,并经由后者影响着心身健康,甚或促成心身病症。
1.原发性痛经:
人格因素:人格因素影响疼痛的表达,具有不同人格类型的人对月经、疼痛的理解不同,因此其痛经症状及严重程度也有所不同。25岁的女性有42%有痛经,5%痛经较严重以至影响日常活动。15岁的痛经少女更加缺乏自信与自尊,而25岁痛经者较非痛经者成就动机高,进取心强。而且痛经妇女较非痛经妇女更具有传统的女性气质。
情绪因素:抑郁和焦虑是原发性痛经研究最多的两个情绪因素。抑郁和焦虑等情绪因素影响痛觉表达。
社会因素:包括年龄、文化程度、种族、婚姻状况、经济收入、吸烟、饮酒、运动等都可能与痛经有关。
原发性痛经是生理、心理、社会、文化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2.经前期紧张综合征:
经前期紧张综合征是指妇女在月经前期出现生理、精神以及行为方面的改变,严重者影响生活和工作,常于月经来临之前的10天左右发病。
人格情绪因素:经前期紧张综合征患者常常情绪不稳定,有神经质、内向、抑郁焦虑、急躁易怒、自我评价过低、适应能力不良、甚至自杀等心理学特点。具有比较脆弱的人格特点的妇女,对适应环境的变化常存在较大困难并易产生焦虑威胁感。
社会因素:经前期紧张综合征患者常因家庭不和睦、工作紧张或不顺心而激发。Coyne认为,当人们在社会环境中的支持、舒适感消失后,以及已获得的价值观破灭后,容易产生抑郁。
3.围绝经期精神障碍:
女性从出生到衰老,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妇女卵巢功能逐渐衰退,生殖器官开始萎缩向衰退过渡的时期为女性更年期。
绝经时各种抑郁症状增加可由社会心理因素解释,如与性角色、婚姻状况、子女问题、工作环境、社会经济地位相关的压力及失去亲人的痛苦等,而不单纯是生物因素。
4.产后抑郁症:
与产后抑郁症发病有关的社会心理因素:许多研究认为,在疾病发生前的某些因素在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中,比疾病本身对病人的影响更为重要,这些影响包括生物因素,社会心理因素和环境因素等。
产后抑郁症是由于妇女对成为一个母亲而产生一系列紧张感不能适应所致。这些紧张的应激源来自经济、婚姻关系、社会和重大的生理变化以及新角色的心理需要等,无论对初产妇或经产妇均如此。详细内容包括额外经济负担,睡眠剥夺,工作量增大,责任增加,孤独感、被迫学习新的生活技能、虚弱感、不能预料的各种工作任务,长时间劳累,得不到丈夫的足够支持,母亲幸福感的不真实或对自已要成为一名好母亲期望过高等。
5.慢性盆腔疼痛:
慢性盆腔疼痛是妇科常见症状之一,一些病人可以找到诸如慢性盆腔炎、子宫内膜异位症等器质性原因,但许多人仅有微小病理变化或器质性变化,对于这类病人可以从社会-心理方面得到一些解释。慢性盆腔疼痛和情绪障碍、人格障碍等有关。
与慢性盆腔疼痛有关的社会、心理因素:研究发现慢性盆腔疼痛可能是情绪障碍,如抑郁、焦虑、人格障碍及无明显病理变化及创伤性性经历等造成。
Reiter等对106名慢性盆腔疼痛患者的研究发现,48%的慢性盆腔疼痛患者有创伤性性经历(包括性搔扰、或等),而对照92人中仅有6.5%具有该经历。研究认为慢性盆腔疼痛患者障碍发生率高于对照组,临床实践也表明,慢性盆腔疼痛患者婚姻不幸福和障碍,尤其是疼痛发生率高。
6.不育症:
人格特征:国外对不育症患者的人格特征没有专门报道,仅在一些心理测试的文献中涉及到这个问题。Wright(1991)认为不育症患者的心理反应不同与其各自的人格发育有关。Barbara(1990)等提出不育男女都有人际关系疏远、焦虑的人格缺陷。张占英等(2000)对不育症患者及健康对照人群进行Eysenk个性问卷调查发现,男女不育症患者内外倾向分低于对照组,神经质分高于对照组。说明与同性别健康人群相比,不育症患者偏于内向,情绪不够稳定、易怒、紧张。不育与人格特征的因果关系目前不清楚。
不育症患者的压力问题:国内外研究发现不育症患者表现出明显的烦恼忧伤、焦虑压抑。Domar等对不育症妇女和健康女子进行对照研究显示,不育症妇女的抑郁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张占英等(2000年)的研究显示不育症患者心理健康状况明显低于对照组,男性的躯体化,焦虑明显;女性的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精神病理性明显
职业女性压力与保健措施
国际劳动组织已把职业压力、饮酒、滥用、暴力及AIDS作为一个工作中的心理与社会问题进行综合考虑。实施项目:英文简称为“SOLVE”(stress. alcohol. drugs. violence. HIV/AIDS)。通过该项目的活动使理论概念成为政策,并把政策在国家或企业水平上变为行动,付诸实施。
我国目前在职业女性压力研究方面尚没有形成有系统、有规模的学科,理论研究与科学调研的资料较少。因此,这一领域需要进一步研究与探讨。目前,部分学者较为一致的观点是:预防职业女性压力首先应探寻和明确压力源,并从组织和个人两个方面来采取预防措施。前者应设法消除压力源,改进作业环境、工作内容和劳动安排,后者则设法增强对职业要求的适应能力,实施亚健康期的保健措施与健康促进。但无论从哪个方面干预,都需采取综合性措施。
(一)监测与评估
一个人对工作能否适应,通常是指他在特定的条件下对特定的工作是否适应。在评价一个人对工作的适应性时,应考虑到职业人士须在不损害身体健康的前提下完成工作任务,并为个人、企业和国家的共同利益充分发挥自已的能力。为此,应对职业人士与其工作环境间在体力、脑力、社会和经济多方面的适应情况进行调查研究或监测,并评估作业者与工作环境间的适应情况,查明其职业性压力的压力源。在此基础上,针对压力源建立作业者与管理者直接对话的有效途径,采取同时兼顾医学、保健学、社会心理学和技术或经济需要的综合措施,使工作岗位基本与作业者相互适应。
(二)立法措施
即从立法上明确生产技术、劳动组织、工作时间(包括倒班)和工资制度都应有利于促进生产,并应避免对作业者产生心理和生理的负面影响;在工作中保证作业人员了解生产要求和有机会获得职业安全卫生的信息,并有自主决定发挥和保持其技术的机会;允许职业人士参与生产计划和民主管理等。
(三)组织措施
促进组织管理机构创造人与环境一个较好的适应关系,在工作方式和劳动组织结构的设计和安排上符合卫生学的要求,并应尽可能满足作业者的心理需求,如作业者对完成工作的意义的认识,工作的自主性和责任感,生产过程中发挥技能的条件和提高知识,和上级管理者的对话以及与其他作业者的合作交往的机会等。
(四)培训与教育
人的先天和后天的各个方面都存在差异。为了增强作业者与工作环境的适应能力,可先借助能力测试、工作分析,了解作业者的能力差距,针对需要进行职业指导或就业技术培训,帮助其克服物质、精神和社会上的困难和障碍,鼓励作业者自已身边的环境,创造条件改善人与环境的协调性。
(五)健康促进
世界卫生组织赋予健康的定义为“健康乃是一种身体、精神及社会适应能力的完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残疾”。为此,在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的同时,建立健康的工作场所及工作环境,采取措施促进精神健康,增强职业女性抗御职业性压力的能力。
专家简介
丁辉 教授 主任医师高级心理保健师 首都医科大学公卫学院儿少与妇幼卫生学系主任,瑞典于默奥大学医学院访问学者,国家级科技成果奖获得者。现任首医大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及妇幼保健院副院长,兼任世界卫生组织母婴健康与妇女保健研究培训合作中心副主任、卫生部CDC妇幼保健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华妇产科学会学术委员、中华预防医学会妇女保健学术委员、北京预防医学会妇女保健学会主任委员等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