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共享资源优势范文

共享资源优势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共享资源优势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共享资源优势

第1篇:共享资源优势范文

1 全自动录播系统

该全自动录播系统主要由5个部分构成:全自动录播操作台、输入输出设备(目标定位系统、多镜头切换式拍摄系统)、全自动录播编辑机、图形图像工作站。

1.1 全自动录播操作台

全自动录播操作台包括课件显示液晶、直播监视液晶、现场视频监视液晶、外部设备接口组、多媒体控制键,录制只需按“录制/暂停”按钮就可以自动进入录制,录制结束则只需按“录制结束”按钮。一体化录播控制台大大降低了教师使用的难度,增强了系统的易用性和稳定性。

1.2 目标定位系统

目标定位系统采用超声波目标定位方式。在黑板和白板下方设置8个超声波感应器,通过超声波感应技术对讲台上的人的位置进行定位,不受光线、温度等影响,可对每个感应器分别设置不同的感应场景,触发感应器即刻切换相应场景。而学生定位同样采用超声波定位方式,录播教室内配备吸顶麦克和无线麦克,学生回答问题时,只需要拿起无线麦克讲话,镜头就可以准确定位到该学生。当讲台上没有人即讲台上超声波感应器没有感应到移动人物,并且学生没有回答问题时,系统会自动切换到全景镜头。

1.3 多镜头切换方式拍摄系统

拍摄时主要是六路镜头的切换,五路为摄像机信号,一路为VGA采集卡采集的电脑信号。四路摄像机架设在教室后方正对讲台,跟踪拍摄教室全景镜头、教师在讲桌前的近景镜头、教师在白板左侧的中景镜头、教师在白板右侧的中景镜头、教师在黑板处板书镜头。另外一路摄像机架设在黑板正上方,学生摄像机设置的镜头包括54个学生座位镜头和一个学生全景镜头。VGA采集卡采集的电脑信号,则是自动录制教师在电脑上做的任何操作,包括教师的PPT课件及其他一些操作。

全自动录播编辑机能智能地判断教师的讲授意图,根据教学实际过程以及对教师行为模式的理解,通过全自动录播编辑控制台,控制所有输入输出设备,进行智能场景调度。当教师站在讲桌处时,系统会自动切换到教师在讲桌处的近景镜头;而当教师走下讲台时,系统自动切换为整个教室的全景镜头;系统自动实时地将符合当前教学状况的场景剪辑、处理、传送给图形图像工作站做数据编码处理,从而制作成标准格式的流媒体文件,以便存储和直播。

1.5 图形图像工作站

图形图像工作站负责完成采集、编辑、录播等工作。利用SSV流媒体编码技术对视频图像进行编码处理,并且码流可以选择400 K、1 M、2 M等三种方式,在1024×768分辨率,32 Bit色彩的情况下,码流小于1 M;录播文件格式为标准的Mp4、ASF等流媒体文件格式,生成的视频文件可以直接上网,无需再做格式转换。另外,如果需要编辑,这两种格式的文件也能方便地支持后期编辑;录播文件方式以网络直播模式为主,支持电子课件和教师形象画中画方式,支持在录播过程中随时切换和移动;图像切换具有自动和手动两种模式,在自动状态下,所有视频、音频、课件资源的切换自动进行;录播特技还提供自动合成包括学校信息、教师信息、课程信息在内的片头、片尾;录播帧率可选20~25帧/秒;唇音同步效果较好,声音和图像之间的时差不得超过100 ms。

2 录播系统在高中教学中的优势

2.1 有利于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

镇江市实验高级中学为提高新教师的教学能力,一直开展青年教师“135拜师结对”活动。除需要青年教师自己努力外,还需要大量听取别人的各级公开课,请有经验的教师指导,以便发现自己的不足,加以改进。但由于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青年教师不能及时看到自身的问题,需要靠他人点评。而在录播系统的帮助下,新教师完全可以独立录制自己的教学过程,在教学结束后,参照录像对教学过程中的每个环节进行反思、评价,也可把录像提供给其他教师观看点评,有效地促进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

2.2 有利于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和多人观摩

通过录播系统,教师实时收看教学过程,学习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领悟他人处理问题的方式技巧。同时也解决了当有著名专家、学者讲课或做报告时,听课人数受限的问题。镇江市实验高级中学曾经多次举办百人以上的听课活动,效果很好。通过网络直播听课或学习,教师和学生可在本班教室实时观看,实现自主学习,最大化地实现学校教学资源共享。

2.3 有利于监控和评估

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估,对授课教师的个人优势及不足难以进行有效的评价,关键在于授课教师看不到自己的真实情况。有了这套系统以后,评估教师通过回顾即时生成的视频,既可以对每个细节、优点进行评分,也可对每一处不足进行截图,直观明了。授课教师和评课者可以有针对性地交流,实现在线评估。

2.4 有利于实现远程教育

由于中学课程相对较多,在减负增效的大背景下,校内时间有限。利用此系统可以将重点学科和重点内容的课程视频放到网上,学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回顾和有针对性学习。这样既快捷又方便,让学生真正做到温故知新。

2.5 有利于精品课程教学录像的制作

由于录播系统能够有效整合教师视音频信息、学生活动视音频信息和VGA信息,并录制成单流或多流文件,可以避免教学录像内容只反映教师活动的单调化和呆板化,有效体现课程教学录像的精品特征。录播系统中所有输入的图像均经过数字化处理,图像之间可进行实时无缝切换,并且采取硬件采集、编码方式,令画面质量明显提高,录制方式隐蔽,不影响教师发挥。同时录制的人力成本大为降低,无需后期编辑制作,极大地提高了制作效率。

3 录播系统的不足

虽然全自动录播系统能够高效高质量地完成大部分教学的需求,但是在有些方面还是不尽如人意。

3.1 人物定位

采用超声波定位方式也有弊端,当讲台上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时,系统不知道定位哪个镜头,所以当有学生上台演讲或者完成板书作业时,教师必须走下讲台;教师离黑板的距离要保证在1.5米之内,才能触发感应,所以对上课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时刻注意自己的位置。

3.2 话筒

在课堂教学中录播系统是通过话筒来切换到学生场景的,而话筒数量有限,无法满足人手一个话筒,并且移动性太差,学生只能通过话筒的传递来回答问题及切换画面。因此,在以小组合作为主的学习模式中就显得力不从心了。不同的学科分组不同,教室的布局需要随时改变,因此对话筒的要求更高,而现有的技术无法实现人手一个话筒的同时保证学生的位置可随时改变。另外。笔者观察发现,学校所用话筒的结构是切面型的,讲话时必须直接对着切面,否则无声音。这就要求学生掌握话筒的正确使用方法。

3.3 画面切换

当画面切换到VGA采集的电脑信号并且教师不再操作电脑时,VGA画面停留时间过短,对于某些字数比较多的PPT,通过直播观看的教师没有足够的时间看完PPT上的内容;教师在讲授白板上的投影内容时,如果站在白板和黑板的中间感应器前,镜头切换画面内容并不是白板,场外教师不能及时看到白板内容,所以对授课教师又提出站位的要求。笔者统计发现,绝大部分教师会随着上课进入状态而忘记站位问题,不能照顾到场外的观众。

3.4 实验课等特殊课的特写镜头

实验课等特殊课中会涉及特写镜头的拍摄,而录播系统则不能很好地完成任务。例如:化学实验课上演示氯气的制作,就无法拍摄到特写镜头,不能满足场外观众的视觉需要,教室内的部分学生也会由于角度问题看不清演示。

3.5 视音频同步

为了保证画面和声音的质量,在设置系统参数时要有所取舍,所以录播教室对外直播时会有几秒钟的延迟,不能保证完全的同步;在线观看的计算机中不能共存几种不同的播放软件,否则会导致直播有画面无声音的现象出现。

3.6 录播系统硬件

由于高中教学需要,录播系统的使用比较频繁。在2010—2012年期间,录播系统的硬件出现几次故障,其中编辑机更换两次,摄像头云台也做了调整,音频的录入和输出也出现过问题。另外,笔者观察发现录播教室灯光系统的设计有待改善,录制的图像对比度较低,色彩暗淡,还原度差。同一间录播教室,上午和下午、晴天和阴天的录制效果差别也很大。由于录播教室的灯光布局问题,整体照度不理想,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录制效果。如果尝试把录播教室的灯光改造成三基色荧光灯系统,可能会有所改善,同时也不需要对录播教室原有走线和装修做大的改动,改造费用也不高。

4 录播系统应用的制度建设与激励措施

笔者通过两年来的研究发现,大部分教师并没有熟练掌握这套系统。因此,一方面,教师专业成长需要学校政策层面的支持,更需要网络教研平台等技术平台的支撑,从而构筑一个终身学习的环境与平台;另一方面,任何先进的设备和技术都离不开教师,特别是一线教师的认同与实践,需要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和使用数字化工具的能力,但如何引导激励广大教师积极应用录播系统,需要有相应的制度保证与激励措施。

4.1 加强培训力度

录播教室建成初期,学校曾组织过培训,但当时中青年教师居多,一部分老教师并没有接受这套系统,所以培训的力度和广度要进一步加强。首先,针对各学科教研组长进行培训,帮助教研组长更新观念,认识到录播系统对学科资源建设及网络教研活动开展的重要性,并努力把录播系统软件平台作为教师终身学习的网络平台。其次,针对全体教师进行培训,让每一位教师都能认识到此平台的功能与益处,激发教师使用录播系统的热情。

4.2 以政策和制度为保障

由学校教务教科研部门牵头,从学校教学管理层面进行要求,可根据各个学校自身情况要求每位教师定期上一节录播课,要求所有的教研活动尽可能在录播教室举行,每学期举办录课评课活动,录课教师的活动可作为工作绩效奖励等,调动教师使用录播系统的积极性。

4.3 发挥名人效应

组织相关学科专家、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等进行各学科系列专题知识的录课,学生不仅能利用公共时间在线听到名师名家的课程,也可在课后登录校园网下载课程视频。

4.4 个人空间规划

可根据不同教师设计“个人空间”,空间可以共享其视频、教学课件、教案等。加不同教师为教学互动同伴,教师可自发成立教学群,如语文教学群、数学教学群等。同群的教师之间可以针对主题开展活动,亦可针对某个教师的某个教学视频进行小范围的内部教研活动。同时可以收藏教学同伴以及平台展示的优质资源,用于后期观摩学习使用。让全校教师之间进行无缝对话和经验交流。社会化的互动方式会促进教师间的群体同伴互助,使教师尽享交流和沟通的快乐。

第2篇:共享资源优势范文

关键词:路由器 网络安全 NAT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10(c)-0002-01

1 软件路由器

伴随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利用路由器实现NAT的方法以解决局域网安全和IP地址短缺问题已经成为一个发展趋势。用普通的个人电脑就可以安装软件路由器,而且设置也很简单,只要了解路由器的工作原理,熟悉Linux/BSD,就完全可以在这个软件路由器的基础之上开发新功能,甚至你自己可以对安装好的Linux/BSD系统直接配置防火墙功能。防火墙是由软件和硬件设备在网内和网外之间,专用网与之间的界面上构造的保护屏障,它的作用是保护内部网免受非法用户的入侵,保护计算机系统不受任何来自“本地”或“远程”病毒的危害,向计算机系统提供双向保护,也防止“本地”系统内的病毒向网络或其他介质扩散。这里安装软件路由器防火墙更符合我们此次构建的目标。

根据操作不同软件路由器可分为基于Windows平台的和基于Linux/BSD平台的。基于Windows平台基本是商业的,常见的有Sygate、Wingate、ISA Server、Winroute 、Firewall等。基于Linux/Unix平台的基本是免费的,常见的有BBIagent、SmoothWall、Ipcop、RouterOS、CoyoteLinux、LRP等。我们直接对Linux/BSD系统直接配置防火墙也属于软件防火墙。他们有共同的特点就是对硬件的要求较低,甚至只需要一台电脑、一个U盘和两块网卡就可以安装出一台很专业的软件防火墙。在一台已经淘汰的486以上的电脑上安装一套免费的防火墙软件,不仅专业还包含NAT功能,又可实现宽带共享,完全可以成为一台出色的宽带路由器,一举两得。

目前常见的硬件宽带路由器,大部分都是用软件来实现的,跟软件路由器是一样的,而且软件路由器一般硬件配置要比硬件的宽带路由器配置高,所以某些情况下速度比硬件路由器的还要快。不同的软件路由器功能不同,绝大部分基于Linux/BSD的免费软件路由器,功能比商业的功能还要强大,稳定性也非常好。

由此,计算机网络的高效办公使得更多的家庭、企业、学校均组建起自己的局域网。但如何使局域网共享外部网络资源,而且能保证局域网内部的信息安全呢?

解决方案如下。

采用由路由器结合硬件防火墙或软件防火墙作为途径转换内外资源的方式,或者采用服务器搭建起内部网络与外部网络间的信息传输桥梁。这两种方式都有各自的局限,路由器硬件对于中小型网络来说比较昂贵,而采用服务器需要对网内计算机逐一配置和调试,这工作对网络管理人员来说比较艰难。为此,我们寻找一个既方便维护又经济的方案,现在我们来揭开谜底—— 通过软件路由器,只需要准备一台普通的计算机就完全能够实现路由器的功能,并使局域网内的计算机可以共享同一条宽带线路或者说共享一个外部IP地址访问互联网,与此同时还可以在互联网和局域网间筑建起一道安全的防火墙。

2 软件路由器安装配置

2.1 软件路由器的配置

(1)先到下载映像文件(网站上有说明下载方法);(2)下载写盘程序,将映像文件写入软盘或U盘;(3)机了连结好两根网线。注意,内网和外网的网线不要接错了;(4)用刚刚做好的启动盘启动机子。启动成功的话,屏幕上最后一行有IP地址(比如:http://192.168.1.1);(5)下载破解软件和相关软件(到FTP上下:网址( ftp://net: );《BBIagent》目录下的《破解文件》;(6)安装《破解文件》下的《jre-1_5_0-beta2-windows-i586》(这是一个JAVA程序SUN的官方网站有下的) ;(7)启动该程序(在“开始”—“运行”):java -jar register.jar -r 192.168.1.1 (register.jar文件在什么位置要指明,比如java -jar D:\register.jar -r 192.168.1.1 D盘根目录下);(8)登录到管理界面,密码初始值为BBIagent(注意大小写);(9)注册时输入(注意,此时要将启动软盘已放在路由器机器中,要写入注册信息,不要写保护):

用户名:abc

EMAIL:

注册号:ABCDEF-a062a7a0-AB3635

单击“注册”,此时软盘应写入注册信息。写完后,单击“关于”,即可看到已注册成功(用户名与EAMIL已变)。用该软件重新启动后,即是一个注册后的版本了;(10)设置软路由上网的方法在网站上有详细介绍。

备注说明:(1)注册了的版本,可以在软盘上保留你的上网账号、密码等,出了问题重新启动机子就可以了。没有注册的无法保留信息,重启后,还要进入管理器中重新设置,拨号上网;(2)《虚拟服务》中的“端口映射”窗口没有保存在启动盘的按钮,要保存端口映射信息,只要在大的空白框上右击鼠标就会弹出菜单;(3)本人运行环境:路由器机子是淘汰的机子:赛扬:1 G 128 MB 网卡两块,内网用8139D外网用8029。

设置路由用的机子:联想学生机WIN98操作系统。

2.2 网内计算机的设置问题

由于路由器端启用了DHCP服务,随后就要对网内的计算机TCP/IP属性进行设置调整,右键单击网上邻居图标打开网络属性窗口,选择其中的“TCP/IP协议”,单击“属性”按钮,在TCP/IP属性设置窗口中勾选“自动获取IP地址”和“自动获取DNS服务器”。在客户端机器登录网络后随机便会获得先前设定范围内的一个IP地址,并在域名解析时使用指定的域名服务器。

2.3 BBIagent路由器的管理

在BBIagent路由器开始工作后,被设定为路由器的电脑是不能对路由器进行管理的,所以我们需要通过Web页面来访问这个路由器电脑,通过路由器远程维护完成管理工作,维护的地址即路由器电脑的IP地址。用户为提高网络内部的安全性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具体需要进行相应的修改和设置。

2.4 将来软路由器会淘汰硬件路由器吗

软件路由的发展不容小觑,那么以后软路由器会淘汰硬件路由器吗?我认为不会,但软件路由器会逐渐占领更多的硬件路市场,软件路由器还不能淘汰硬件路由器,它们的市场定位不同,而且在高端只有硬件路由器才能胜任,而对于一般的应用,比如网吧、学校、机关等将通过软件路由器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

第3篇:共享资源优势范文

关键词: 档案信息资源 共建共享模式 设想 客观评价 优化选择

档案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有赖于全局性的统筹规划,有赖于共建共享组织成员之间的相互协作。档案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建设的各成员将以怎样的方式进行合作共建而达到共享,这就涉及档案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模式问题。

1. 档案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模式设想

(1)集中型模式。所谓集中型模式是指具有上下隶属关系的某系统或某类型档案信息资源管理部门,在不同层次之间组织协作来实现共建共享建设的一种方式。它需要设立一个中心式的档案信息资源管理部门,所有下级档案信息资源管理部门都与中心档案信息资源管理部门相衔接,并充分利用和发挥中心档案信息资源管理部门的档案信息资源优势。这种模式主要是基于档案行政管理体制的运行而构建的。根据我国档案行政管理组织结构形态,按照上下级组织的行政隶属关系,可以构建一种基于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的集中型结构的网络化信息空间。在这种档案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建设模式下,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成为档案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系统的中枢机构,形成网络化档案信息空间的骨干结构,而其他下级档案信息资源管理部门与之相连接,实现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档案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同时,各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与各职能档案部门之间形成一种条形网络,与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骨干信息结构大致平衡。在此信息空间中,档案信息的交流基本上与权利流的要求保持一致,档案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建设的组织成员之间的利益关系也可以从属于权利流的约束。

(2)水平型模式。水平型模式是指一个地区内不同系统、专业的档案信息资源管理部门之间共同构建的一个虚拟的网络空间,然后与其他地区的档案信息资源管理部门构建的虚拟网络空间相连,从而实现档案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建设的一种模式,这是一种条块结合的档案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建设模式。这种模式主要侧重于各档案信息资源管理部门工作之间的相似性。处于同级的档案信息资源管理部门之间尽管在业务上并不存在上下级领导关系,但就其工作内容与业务程序而言,却有着极为相似的地方。加强档案信息资源交流,促进业务沟通,档案信息资源管理部门的工作效益可达到“双赢”。根据这种组织结构形态,按照同级档案信息资源管理部门之间的工作相关性,可以构建一种基于档案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水平型结构的网络化信息空间。在此空间中,档案信息资源可以进行对等交流,不受严格程序限制,而且可以做到交流的及时、便捷、准确。

(3)网络型模式。网络型模式是指所有成员档案信息资源管理部门之间都可以直接相互联结,共同构建一个虚拟的网络空间,不受地区、系统、专业的限制,可直接进行档案信息资源对等交流和档案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建设的一种模式。这种共建共享模式的构建主要侧重于各档案信息资源管理部门的独立性、特定区域性。首先,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与各档案信息资源管理部门之间尽管在业务上存在一定的上下级领导关系,但每一个档案信息资源管理部门都是一个社会单体,都有其内在的独立性;其次,根据全国档案行政管理体制的划分,每一个档案信息资源管理部门所收集、保管的范围及权限不同。在这种模式下,所有成员档案信息资源管理部门都是档案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建设网络中不可或缺的“节点”,相互连接、共同协作,从而在最大范围内实现档案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建设的目的。

2. 档案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建设模式的客观评价

对于上述几类档案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模式的设想中,集中型档案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建设模式目前还不可能在全国范围内实现。因为只有上下级机构,不可能包容我国所有的档案信息资源管理部门。从我国档案事业的发展现状来看,还是“局、馆合一”的管理体制,因而不可能从一开始就实行集中型档案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建设模式;水平型档案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模式则比较适合我国目前的实际,但是在档案信息资源共建共享体系中的各档案信息资源管理部门由于隶属于不同的专业、不同的系统,各自在档案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建设中投入力度不等,在缺乏利益平衡机制的情况下必然会使一些档案信息资源管理部门因此而持消极态度,不愿意共建共享自己所拥有的档案信息资源,从而使档案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建设无法达到应有的整体推进要求;网络型档案信息资源管共建共享建设模式初看起来是比较理想的档案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建设模式,似乎彼此之间可以自由利用网络中的档案信息资源,但实际上,我国目前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各地情况、各档案信息资源管理部门情况不同,尚未具备进行全面联网的条件。

3. 档案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模式的优化选择

综上所述,目前适合我国国情的档案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建设模式应该是:在坚持国家统筹规划的基础上,以国家档案信息资源网络为主导,集中与分散管理相结合的、多元化的过渡型档案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建设模式。这里的多元化是指在不同地区(如东、西部地区)、不同系统采取灵活多样的档案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建设模式,即东西部地区或经济发达地区与经济欠发达地区分步实施,先系统内共建,后地区性共建,实现集中与分散管理的过渡型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待这一过渡型档案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建设模式实现后,再建立全国性跨系统、跨地区的真正的无边界档案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网络体系,最终实现全国规模的档案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建设的网络机制。

从地区来看,西部地区和经济欠发达的边远地区,应采用初级档案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模式,先打好自动化、网络化基础,在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之间建立协作网,然后在档案信息资源管理部门系统建立协作网,最后在公共网上建立协作网;东部地区和经济发达地区,首先,各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和档案信息资源管理部门系统分别在系统内实现档案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建设,其次,实现地区性跨系统的档案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建设。目前,上海等地正在加紧实施档案信息资源共建共享计划,这说明地区性共建共享是可行的。再次,地区间档案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建设,即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之间依托网络体系建成档案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机制,初步实现全国档案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网络体系。

当然,档案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建设模式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将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与技术手段的提高不断地革新和改变,这一点尤其要引起社会档案信息资源管理部门的注意。

参考文献:

[1]刘省泉等.网络环境下我国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建设与共享[J].中国图书馆学报,1999,(6).

第4篇:共享资源优势范文

传统的教育模式,很多内容只能通过教师的描述让学生自己想象,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生对真知的认识是建构在自己经验的基础上,靠学生想象较难形成正确的认识。随着互联网技术、多媒体技术以及各种终端技术对人们工作生活的不断渗透和影响,教育主管部门从数字化教学的角度解决该问题,幻灯片、动画、朗读音频等的应用将抽象的、陌生的知识形象化、直观化,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注意力的保持。在教学中,孩子们被美丽的画面、形象的动画深深吸引,被朗读中不同形象的不同语气、语调所感染,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培养了学习兴趣,从而创新教学模式,增强教学效果,最终实现教育信息化。

教育部明确提出近阶段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重心是“发展三通两平台”。中国联通围绕国家教育信息化发展重心,重磅推出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综合解决方案,即“以班班通产品为核心,将丰富多样的教学应用与资源引入每个班级,实现优质资源班班通,同时为学生和家长提供延伸服务,实现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同时,中国联通“班班通”方案的建设与实施开创了政企协同、家校联动新模式,并在全国范围广泛推广,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中国联通“班班通”将优质的教育资源直接送进每个班级,服务每位师生,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使基本实现校校通的学校的大部分班级的课堂教学能够使用优质数字教育资源,能够通过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和信息技术手段提高教学质量和促进教育均衡发展。一位教师告诉我们,“在教学《生命与水》这一课的时候,为了找一个关于中国水资源现状的视频,花了大量时间在各个视频网站搜索,但是结果却不尽如人意。当打开班班通教材资源的时候,发现里面的视频资源比我自己花长时间找的还要符合主题要求。”

第5篇:共享资源优势范文

关键词:北京高等教育 高校共建 资源共享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开发与应用”“促进优质教育资源普及共享”。优化资源结构、促进资源共享,更大限度地提高优质资源利用效率,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是我们当前面临的主要任务。目前,北京地区共有央属本科院校36所、市属本科院校28所,其中“985工程”院校8所、“211工程”院校26所,同时集中了一大批在特定学科、行业范围内具备国内领先水平和一定国际知名度的本科院校,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符合高校自身建设的根本需求。北京市深入贯彻“统筹规划、分类指导”的基本原则,在鼓励不同类型高校明确定位、特色发展的同时,积极引导和支持高校间开展合作共建,实现优质资源共享。

学院路教学共同体建设

学院路是北京高等教育地标性区域,这里云集了多所行业性高水平大学,就单个学校而言,各学校特色学科在国内处于先进水平,但学科门类尚不够齐全。在北京市的支持引导下,1999年,13所高校联合成立北京学院路地区高校教学共同体,首创性地采用了“一校式”办学模式,在共同体的教学和教学管理上组建一个虚拟的单一学校,通盘考虑、统筹规划、统一管理、分散实施。国务院原副总理李岚清同志曾指示:“这种优势互补,充分利用教育资源的合作,应予以支持和鼓励”。

学院路教学共同体从校际公选课入手,各校遴选具有特色的优质素质教育课程供所有成员校学生跨校选修、互认学分,目前已发展到除军事之外的11个学科、分布合理的265门跨校选修课程体系。同时,共同体遴选专业优势明显的成员校,开设了34个“跨校辅修专业”,如北京邮电大学“通信工程”、北京体育大学“运动人体科学(体育保健方向)”“体育管理”等。另外,共同体首创多校共同开设了16个“共同体辅修专业”,其中相当一部分是国家专业目录中没有的新专业,如“总部运行及管理”“会展经济及管理”等。

为进一步保证教学工作的高效开展,共同体成立了秘书处、处长联席会及全体理事会,分别负责处理日常工作、一般全局性事务、全局性重大问题,并成立了专业委员会,负责审核专业课程、考查甄选教师,促进共同体教学有序进行。2001年“学院路地区教学共同体门户网站”正式开放,管理环节网络化显著加强,部分课程实现远程网络教学,学生也可通过网络评教。该平台在大幅度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也有力地促进了各成员校的师生交流和校际间校园文化的互通交融。

时至今日,学院路教学共同体培养学生已经超过10万人次,其成员院校也逐步发展到19所,其中中央高校13所、市属高校6所,现仍有部分高校在积极申请加入,其覆盖范围早已超越学院路周边地区。共同体正在继续发扬改革创新精神,积极筹备开展相关交叉学科主修专业优质资源共享,发挥“名师课堂”教学带动作用,不断探索优势互补、互惠互利、成本低廉、运行高效的“一校式”办学长效发展促进模式。

在京中央高校与市属高校共建

北京地区的中央高校与市属高校在办学重点、优势特色、学生培养方向等方面存在差异,这成为了两类高校合作共建的前提。2009年,北京市出台《关于开展北京中央高校与市属高校共建工作的通知》等文件,从政策上给予高校共建保障和支持。2009年9月,首批在京中央高校与市属高校共建协议签字仪式隆重举行,北京交通大学等11所中央高校分别与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等11所市属高校签订了结对共建协议。

共建高校根据协议积极开展交流合作。以北京交通大学和北京信息科技大学为例,首先,两校实现了学生互访,部分相同专业学生在校际间选课、上课,学分能够互认;其次,两校优秀教师实现互访,特别是北京交通大学部分教学名师积极为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学生授课、与教师交流和传授经验;另外,两校教学管理人员充分交流,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相关负责人还特别担任北京交通大学教务处副处长实职半年。这些工作的开展,有力地推动了两校,特别是市属高校教学改革工作。

2010年,“在京中央高校与市属高校共建”被选为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北京市在总结建设经验的基础上,继续加大政策和资金支持力度,积极开展项目发展策略研究,并成立项目促进协调办公室,负责具体的工作推进和成果验收。今后,北京市将支持共建高校通过共同建设精品课程、共同编写教材、共建实习基地、共同开展大学生科研创新行动计划、共同组队参加学科竞赛、相互开放图书馆和实验室资源、相互派遣教学管理人员等模式和机制,实现共建高校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北京市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联盟”建设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培养造就高质量工程技术人才,促进我国向工程教育强国迈进,服务国家新型工业化发展战略的重大举措。为进一步深化“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促进优质资源共享,推动高校间协同发展,经北京市教委倡议,由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牵头,16所进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高校协议组成“北京市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联盟”。2012年1月7日,教育部副部长、党组副书记杜玉波,北京市委常委、教育工委书记赵凤桐在联盟成立仪式上共同为联盟揭牌。

联盟的成立为北京高等教育工程技术人才培养开拓了新的发展空间,这种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为依托、以工程实验创新教学交流合作为重点的高校间联盟在国内尚属首创。联盟将合作重点放在工程技术人才培养协调改革和实践教学资源共享之上:联盟成员高校将共同开展工程技术人才培养改革课题研究,举办内部研讨会,探索符合时代和社会需要的高层次人才培养新模式;共同开展课程改革和编写教材,并进行师资培训;相互开放实验室、实践基地、网络数据平台,联合开展学生工程创新训练;联合开展对外交流合作,组织成员赴国内外参观考察,参与各类国内、国际会议与活动。

“北京市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联盟”是一个自主性教学联盟,在其成立和发展过程中北京市给予了诸多指导和支持。北京市将以此为契机,全面推动高校间实验教学资源的共享。

专业综合改革建设

专业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直接载体,充分发挥高校在各自优势专业方面的引领作用,对高校合作共建、资源共享具有重要推动作用。北京市将“质量工程”一期中400个“特色专业”建设成果汇总完善,通过“北京高等学校特色专业网络平台”向所有高校和社会开放,为各校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提供即取即用的优质资源。同时,北京市通过促进成立“北京高校教学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等方式,指导各高校研究新形势下的专业教学和通识课程建设,建立科学性、指导性、现实性强的专业课程教学完善机制。

为进一步推动专业综合改革建设,北京市从2011年起重点开展了专业群建设。专业群建设是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的一种新尝试,由牵头高校组织相关高校中相同、相近专业的专家学者,组成专业专家委员会,共同研究制定专业规范化的培养方案,探讨核心课程设置标准,结合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建设,在教师互访、学生互派、教材建设、专业评估等方面开展工作,使北京地区高校的特色优势专业得到进一步完善,促进新建专业和基础薄弱专业的建设,从而实现北京地区高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北京市目前已经开展首批专业群建设试点,在机械类、计算机与信息类、经济与贸易类、会计学类、英语类等5个方面进行探索,5个试点专业群各由1所中央高校和1所市属高校牵头,分别是北京科技大学和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和北京工业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和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和北京工商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和首都师范大学。这样的安排,既是出于对学校自身专业优势的考虑,也有利于中央高校与市属高校在专业建设方面加强交流合作。

教师队伍共建

教师是高校人才培养的基础力量,充分发挥优秀教师示范带动作用,促进北京地区高校教师整体教学能力的提升,始终是北京高等教育的重点工作。以大学英语教师培养为例,北京市在2011年开展了3期“北京市大学英语教师专业化能力发展专题研修班”,分别围绕普通高校公共英语课教师的行动研究方法、教学科研团队建设、科研项目设计与申报3个主题进行深入研讨,共有39所北京中央高校与市属高校的219位青年骨干教师参加。研修班探讨的问题反映了当前大学公共英语课教师普遍关注的热点和难点,参班教师普遍反映受益匪浅。2012年,北京市还将举办16期教师研修班,内容将涵盖学科管理、教学方法、研究方法、语音技术等更多方面,形式上也更加灵活多样,将通过期刊、图书、网站和论坛为教师提供宽广的学习和交流的平台。北京市主动为研修班教师提供70%学习费用,极大地提高了教师学习的热情。

另一项提高教师教学能力的重点举措是“市属高校校外名师讲学计划”。针对北京市属高校教师资源相对不足的问题,北京市划拨专项资金,在市属高校中建设了50个校外名师讲学点,鼓励学校聘请教学名师为学生授课、与本校教师合作,越来越多的北京中央高校教学名师在政策支持和市属高校诚意邀请下走上了市属高校的讲台。以北京工商大学为例,该校于2005年制定了《北京工商大学核心课程校外名师讲学计划实施办法》,并结合社会发展和学校实际于2011年对该文件进行了修订,推出《北京工商大学聘请名师讲学与学术报告管理办法》。在学校政策的保障下,北京工商大学每学期都从北京中央高校乃至国内外名校聘请水平高、作风好、品德优、能力强的知名学者和专家作为讲学名师,在正式签订合同、发放聘书后,由讲学名师在规定的时间来学校承担一门核心课程的教学任务。自2005年起,北京工商大学已成功聘请校外教学名师来校讲授了168门课程。实施校外名师讲学计划对高校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能为学校教师提供借鉴学习知名学者和专家教学经验的机会。在名师讲学期间,学校以院系为单位,积极组织新教师及相关课程的授课老师学习、观摩名师的课堂授课,在不影响课堂授课效果的前提下,对名师的课堂教学进行全程录像,作为教学资源保存,并在课程结束后组织教学理念及技能培训会;另一方面,学校本科生可获得机会了解当前经济、政治、科技、教育、企业管理等方面的发展,开阔视野,领略名师风采,这对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提升学校本科教学质量有着深远的影响。

图书资源共享

实现高校图书资源共享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其对高等教育教学的发展却意义重大。北京市成立的“北京地区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保障体系”(BALIS),将不断提升图书馆这一高等教育重要教辅部门效能,有力地推动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的共建共享。

BALIS是北京地区高等教育公共服务体系之一,其宗旨是将现代图书馆理念、先进技术手段、高校丰富的文献资源和人力资源整合起来,建设北京高等教育文献联合保障体系,实现文献信息资源的共建、共知、共享,以发挥最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北京的高等教育服务,为北京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BALIS下设原文传递管理中心、馆际互借管理中心、资源协调中心、培训中心、联合信息咨询中心,职能充分细化,力求为教师、学生做好全面服务。例如,坐落于城区南部的北京石油化工学院的一名大学生,通过联合信息咨询中心查询到城区北部的中国政法大学图书馆中有一本他十分需要的参考书,他就可以在校内提出申请,由馆际互借管理中心负责,将该书借到本校,这其中的运输和管理成本全部由BALIS负担。目前BALIS已经与多个省市地区达成协议,有望于近期内实现跨多地区图书文献资源共享。

第6篇:共享资源优势范文

关键词:优质教育资源 实践教学

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是高等教育的目标。创新源于实践,能力来自于实践,实践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重要基础。实践教学是理论联系实际的载体,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

一、引言

在麦可思研究院组织调查并撰写的《2014年大学生就业蓝皮书》中显示,全国本科平均工作与专业相关度为69%,在经济学中只有金融学专业达到78%,其余专业低于69%。(数据均来自《2014年度麦可思-大学生就业年度指标》)也就是说,经济类毕业生中有三成多毕业后从事非本专业的工作。然而,近年来,我国国民经济平稳快速发展,经济总量跃上新的台阶,但面临地区发展不均衡、产业结构不合理、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等一系列问题,迫切需要众多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经济学人才。

同时,在“麦可思――大学毕业生流向月度跟踪调查”报告,有专业相关实习经历的大学生找到专业对口工作的几率要高出至少20%,有实习经历对经济学、管理学、工学的本科毕业生半年后就业率有显著的影响。其中,影响最显著的为经济学,控制其他背景因素后,有实习经历的经济学类本科毕业生的半年后就业率比没有实习经历的增加7%。

一方面我们培养出的经济类人才未能从事本专业工作,另一方面国家经济建设急需经济类人才,这种供求矛盾,反映经济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市场需求、就业去向相脱节,说明实践教学环节对经济学人才培养和就业有较强的促进作用。

从经济学学科本身出发,理论经济学是论述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经济运行和发展的一般规律,揭示经济规律及其基本性质的科学。应用经济学是运用经济学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研究经济活动各相关领域基本理论和运行规律,具有理论联系实际、应用性强,直接服务于经济建设的特点。经济学人才的培养体现出从理论研究、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到侧重应用研究多层次的特征。

高校人才培养中,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都是同一教学活动的两个层面、同一教学活动周期的两个主要环节。提高实践教学环节的效果是培养高素质经济学人才的有效途径,经济学专业培养模式要符合市场就业需求与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要培养出大批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经济基础理论扎实、实践能力突出的高素质经济学人才,适应市场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二、经济学人才培养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1.重知识教育,轻情商教育

从目前大多数经管类本科生、甚至研究生的教学课程设置来看,主要侧重于一些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的掌握。但这些是远远不够的,在校成绩较好的学生,走向工作岗位后,眼高手低,不能很好地融入新环境,不能很好地处理各种人际关系。有些学生对挫折的耐受力有限,一旦工作不顺,便自暴自弃。

2.学生实践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较差

目前的学习模式中,学生的学习过程常常表现为“要我学”,而不是“我要学”,实践教学也是如此。一方面,学生的认识较片面,将实践工作当做一种任务甚至是负担,不能积极主动参与;另一方面,实践教学内容单一,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再有,实践教学环节一般安排在最后一学期(或学年),有的同学忙着找工作,有的同学忙着做毕业论文,对实践教学应付了事,甚至出现虚假实习的情况。

3.实践教学指导力度不够

在高校中,同时具备扎实的理论功底和丰富的实践经验的教师紧缺,尤其是指导教师自身缺乏企业管理实践经验,或缺少与企业管理实践密切相关的科研项目。人才培养只能局限于书本理论,尚未形成以科研项目或横向课题带动从而提高经济学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模式。

一些教师对实践教学认识不足,简单地认为实践教学就是是学生掌握有关的操作技能,实践内容侧重基本服务技能操作训练,对于高层次经济学人才所需要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综合应用能力培养的实践训练不足。

三、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理念

在我国,优质教育资源在不同层次高校(如“985工程”、“211工程”)存在很大差异,呈现出稀缺性,即便是在院校内部不同学科间,优质教育资源也存在很大差异。优质教育资源共享能够促进环境的范式性转换,有助于实现学习环境、个体经验环境的范式性转换,打破旧的思维方式,实现创新的突破。

财经类本科生的实践教学环节除存在上述问题外,较突出的问题是教育资源的短缺,从而束缚实践教学环节的效果。优质的教育资源可以通过整合实现共享:整合不同高校间、高校与企业间、高校与校友间、以及应用经济学学科间的优质教育资源,搭建实践教学平台,以有限的资源实现不同层次实践教学协同发展。

四、经济学人才培养实践教学协同发展途径

高等教育包括本科生教育和研究生教育,作为一个系统,将经济学本科生与研究生的实践教学,共享不同高校间,乃至高校与社会间,以及高校内部不同学科间的优质教育资源,互相促进,协同发展,是创设经济学人才培养的有效路径。

1.利用暑期学校、访学等形式,实现不同高校间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暑期学校是财经类院校在假期中,面向全国研究生,为研究生打造一个学习经典理论,并用于经济社会实践的平台。学生通过经济社会学的理论和方法,并结合中国经济社会现象,提高理论分析能力。通过经济社会学各个领域的范式、方法与核心问题的专题研究,学生可以掌握经济社会学各个分支领域的知识框架与分析工具。暑期学校中的国内外著名经济社会学家开设的前沿讲座,有助于学生了解经济社会学界最新研究进展。学生也可以参加读书会,选择经济社会需经典文献,进行讲读、评析和讨论。在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学生结合自己的兴趣进行研究。

暑期学校打破高校教育资源的封闭状态,使学生利用假期的黄金时间,充分共享不同高校的优质教育资源,采用理论学习与实践分析相结合的形式,通过讨论、批判等方式,推动研究生思考经济发展与社会现状,提高理论与实践能力。

财经类院校不仅加强国内校际间的交流与合作,更应该拓展国际合作与交流项目。组织学生到国外的大学学习走访考察,切身感受到国外优秀院校的氛围,了解不同国家的文化背景、经济特色,培养国际化视野和国际沟通交流能力。

2.利用企业的实践活动,实现高校与社会间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深入企业生产经营中的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是提高经济学人才实践应用能力最有效的途径。与企业、研究所共建高水平专业实践平台,作为经济学人才培养校外实习实践基地。以实践基地为基础,开展产学研合作项目的深度合作,促进教学与生产实际相结合。

学生切实参与企业的相关项目中去,带着问题去实习,带着问题去调研,真正实现自身实践能力提高。学生深入企业顶岗实习,切实参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将实习中发现的问题,结合理论,去思考探询解决的方案,真正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校内导师积极承担企业的横向课题,通过课题研究,深入了解企业生产经营中的实际问题,与企业专家合作研究并解决问题,在此过程中也不断提高导师的实践能力和对学生的实践指导能力。

3.利用案例教学、实践平台,实现学科内本科生研究生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

校内专业课教学是人才培养的基础环节,也是对经济学本科生研究生进行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案例教学是已经被证明的美国商学院非常成功的教学方式。通过精心采编的案例,学生设身处地的对实际经营管理问题进行思考、探讨,可以有效地提高他们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利用经济管理信息化实验室资源,搭建实践平台,举办多种形式的实验教学和技能培训,提升学生实践能力。

教师可以将本科生与其指导的研究生组成学习团队,实施研究性教学,将教学过程变为学生探究性学习的过程。充分发挥研究生的专业知识基础性较系统、本科生学习精力时间较充沛等等各自优势资源,按不同层次明确调研目标,调动学生深入社会进行调查研究,将调研成果在课堂上汇报讨论。在学习合作中,强调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充分发挥学生们的组织协调能力,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理论应用能力、调查研究能力和分析思考能力,更加可以切实提高学生们的沟通交流能力、组织协作能力,提升情商水准。

4.利用双导师制、校内社团活动等形式,实现不同学科间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学校内不同学科教育资源也不尽相同,利用双导师制,吸收不同学科领域的专家、学者和实践领域有丰富经验的专业人员担任兼职导师,承担部分教学工作,丰富不同学科间的实践经验、理论,提高学生们的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学生们还可以通过参加校内社团活动、不同学科举办的各类讲座,丰富参与各类实践活动的机会与平台,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罗尧成. 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理念下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的思考.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3(8).

[2]杨稣,史耀波. 经济学研究生实践教学环节改革探讨.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2(5).

[3]孙卫,侯凯,唐树凯. 美国商学院研究生实践教育环节及其启示[J].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6).

[4] 张杨,张立彬,马志远.哈佛大学拔尖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2(4).

第7篇:共享资源优势范文

【关键词】版权专有性 资源共享性 合理使用 法定许可

三面向版权公司自2004年在全国各法院向众多网站提起了几百起著作权(版权)侵权索赔诉讼案。做法是:从互联网上搜索文章,与作者签订文章版权转让合同,“买断”该作者相关文章除署名权外的全部著作权(版权);发现有关网站上登载相关文章后,以对方侵犯其版权为由发函索赔或提起诉讼,要求侵权赔偿。截至2008年底三面向版权公司已通过版权侵权诉讼的和解或者判决,频频索赔,获利上百万元。专家将这种类型的公司及其引发的讨论通称为“三面向版权现象”。

“三面向版权现象”的出现,是因为科技不断进步,新作品使用方式不断产生,现有法律规定不足造成网络环境下作品版权专有性与网络资源共享性之间的冲突。

一、版权保护与网络资源共享之间的冲突表现及原因

“没有合法的垄断就没有足够的信息资源产生,有了合法的垄断,又不会有太多的信息资源被使用。”版权保护与信息资源共享二者之间的冲突及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版权专有性与网络资源共享性的冲突

版权是“客体共享,利益排他”,客体的共益性和利益的排他性就使版权保护与公众的信息共享存在潜在的矛盾和冲突。随着网络化、数字化等新技术的应用,作品的发表、复制与发行不再单纯依赖出版商,特别是对于许多原本就以数字形式存在的信息,普通的用户都可以轻易实现复制,通过互联网很快就能进行广泛传播。但是,在这种技术条件下,版权人的权益也受到威胁。

(二)版权保护标准不断提高,信息资源的公共利益空间受到挤压

近几年来,国际组织和各个国家对网络环境下的版权全面保护问题都给予了高度重视,一系列国际条约和国内法纷纷出台。如世界版权组织通过的《世界版权组织版权条约》和《世界版权组织表演和录音制品条约》等极大地提高了对权利人权利的保护。随着版权保护的不断扩张,资源共享的范围必将相对缩小。

(三)信息的快速传递、更新与版权保护的时效性的矛盾

版权的时效性,即受法律保护的有效期限,一旦保护期限届满,权利自行终止,作品进入公有领域。对版权采用时间限制,是出于对权利人拥有智力成果的成本收回周期和社会公众利益二者的平衡来确定的。一方面它尽可能合理地让权利人收回在智力成果的完成中有形价值和无形价值的投入,取得相应的经济效益,鼓励人们创新获得版权;另一方面,它又不让权利人享有绝对的垄断权,使社会公众能有机会利用过了保护期限但仍存在价值的智力成果,以便促进全社会的科技进步与文学艺术的繁荣。

二、版权保护与网络资源共享之间冲突的解决

为促进网络文化以及整个科学文化事业的繁荣,我们必须寻求合适的方法既要妥善解决版权保护问题,保护作者的利益,又要保护网络环境下的信息资源共享。

(一)利益平衡是协调资源共享与版权保护的基本点

利益是信息共享和版权保护冲突的焦点,而利益平衡则是解决这对矛盾的根本。我们要在资源共享和版权保护之间寻求一种制度平衡,确定在二者所共同促进的社会总体效益的最大化上。

从“三面向版权现象”来看,由于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得网络上作品快速复制、快速传播成为可能。这就让我们对网络环境下资源共享和版权保护之间寻求一种制度平衡提高了难度。必须通过寻求新的制度、新的方式来协调二者之间的冲突,平衡两者之间的利益。

(二)对版权人利益实行必要的限制来实现二者之间利益平衡

我国《著作权法》规定了合理使用和法定许可使用,对“三面向版权现象”中遇到的问题,我们应该从合理使用和法定许可使用两个方面寻求突破口,完善相关法律,实现资源共享和版权保护之间的平衡。

1.合理使用

合理使用是指在特定条件下,法律允许他人自由使用著作权作品而不必征得著作权人的同意,也不必向著作权人支付报酬的情形。

从“三面向版权现象”来看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新的作品使用方式的不断产生,合理使用制度受网络技术挑战的程度越来越深。笔者认为针对网络作品的特有性质,在保护网络著作权人的合法权利的同时,应扩大传统合理使用制度在网络环境下的范围,在严格保护著作权人精神性权利的前提下,适当限制网络著作权人的财产性权利,扩大第三人合理使用的权利范围,即对于一些非营利性的、仅供学术和科研交流的网站进行转载复制一些为了科研交流的文章时,只要表明了作者、指明了出处,就应当认定为合理使用,而不应该认定为侵权。

2.法定许可使用

法定许可是指根据法律的直接规定,以特定的方式使用已发表的作品,可以不经著作权人的许可,但应向著作权人支付使用费,并尊重著作权人的其他权利的制度。

我国现行网络版权制度是授权许可制度模式,既要在网络上转载他人作品既要经过作者授权,又要支付报酬。但在网络环境中,既无法及时完成“海量作品”的“海量许可”,又无法成本经济地收取和落实与分配版权许可使用费。笔者认为授权许可的基本模式操作性差,不适合互联网上作品的转载。必须寻求既能保护作者合法权益,又能促进网络文化传播与发展的模式构建我国的版权法律制度。

笔者提出两种方案,一是修改法律或者司法解释,将网络媒体视同为我国现行《著作权法》意义上的报刊,适用我国《著作权法》第三十二条第二款“报刊转载法定许可”的规定。另一种方案是恢复2006年11月20日修订《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计算机网络著作权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时删除的2004年司法解释第三条“已在报刊上刊登或者网络上传播的作品,除著作权人声明或者报社、期刊社、网络服务提供者受著作权人委托声明不得转载、摘编的以外,在网络进行转载、摘编并按有关规定支付报酬、注明出处的,不构成侵权。但转载、摘编作品超过有关报刊转载作品范围的,应当认定为侵权。”

以上是从合理使用和法定许可两个方面来探索网络环境下资源共享和版权保护之间冲突的方法,只是初步构想,也可以根据我国现实情况选择其中较好或者更好的方式通过立法或者司法解释的方式来实行。

参考文献

[1]高云鹏.互联网环境下著作权合理使用范围的新变化[J].电子知识产权,2007,(11).

[2]林茵.信息资源共享与版权保护的法律思考[J].中国行政管理,2008,(1).

[3]吴汉东.论著作权合理使用制度研究[M].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5.

第8篇:共享资源优势范文

[关键词]项目进度控制;网络计划;关键路线;动态管理;计划优化

[DOI]10.13939/ki.zgsc.2016.36.082

1 引 言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市场经济制度得到不断完善和发展。因此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为工程项目建设的效率和质量,工程建设项目按照合同规定的质量、成本、工期、劳动力消耗及物资供应条件下顺利完成工程项目,并能保证工程的投资生产效益及发挥生产能力是工程项目建设成功的标志。工程进度优化控制的最终目的是确保建设项目在规定的时间内交付使用,并保证工程的效益和质量。工程进度优化有助于保证工程施工质量、降低消耗、按期交付使用。所以工程进度优化管理在工程建设中是非常重要的。

近几年来,随着项目管理技术的不断发展成熟,其中的项目进度管理尤为重要。项目进度管理是一项集项目时间和费用控制、资源优化、作业进度计划与调整于一体的管理方式。项目进度管理的目标为严格控制项目时间期限,最大限度地节约时间,缩短工程周期,提高施工效率。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成熟,项目进度管理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问题,企业对项目管理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在此背景下,如何优化内部管理环境,提升项目管理总体水平,越来越成为施工单位关心的主要问题。

本文在超越机电数控液压夹具生产线厂房建设项目中,以制订项目总工期最短和工程总费用最低的进度计划为目标,以项目施工阶段各工序的工期和费用为研究对象,利用工期优化基本原理和网络计划工作总时差等性质,建立了工期―费用优化的基本数学模型,得出工期―费用优化的可行性方案。为项目建设的顺利实施提供了有效的保证。

2 项目概况

西安超越机电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是1998年成立于西安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一家机电一体化的专业公司,公司主要从事数控设备改造、数控设备、数控设备维修、机械零部件的加工等项业务。

该建设项目位于西部大道西边,经三十二路与纬十四路东南角,该位置交通配套完善,项目净占地面积10.5亩,项目规划面积是10446.8平方米,钢结构5层,地面规划的停车位42个。一层按标准工业厂房设计层高6米,适用于中小型设备的机加企业,也适合于做电子产品的企业,2层至5层的层高是4.5米,适用于电子产品企业,也可用于办公、科研。

3 项目进度优化

目前,项目已经由承包商开始施工,本文利用工期―费用法进行项目进度的优化,以期高效科学的对项目进行管理。

3.1 双代号网络进度计划的编制

经过对本项目各种工序前后关系的分析,可以将项目分解为A、B、C、D、E、F、G、H、I、J、K、L、M、N、O、P、Q、R等十八项工作,每项工序都由大写字母代表,各项工作的名称、工序之间的逻辑关系以及持续时间列于表1中。

根据表1中各个工序之间的逻辑关系可得出超越机电数控液压夹具生产线厂房建设工程项目的双代号网络计划如图2所示。

双代号网络图中关键工序是自由时差为0的工序,可知关键线路为ABCDHLQR,通过计算得出项目的计算工期为151周,各工序的所用时间与直接费用如表2所示。

3.2 双代号网络进度计划的优化

双代号网络计划的原理就是借助费用与工期优化的原则,找到最佳方案。其对工期―费用优化的主要步骤如下。

(1)分别求出总直接费用和总费用。先令项目的间接费率为0.2。根据总直接费用等于各工序正常历时直接费用总和的原则,计算出总直接费用为28.3(百万元)。工程总费用=总直接费用×(1+0.2)=33.96(百万元)。

(2)计算出项目的计算工期并找出网络计划的关键线路。总时差最小的工作为关键工作,由关键工作构成的线路为关键线路。通过双代号网络图可得出项目中的关键线路为ABCDHLQR,理论工期为151周。

(3)直接费率的计算过程如表3所示。

(4)第一次优化。从关键工序中选择直接费率最小的工序依次进行压缩。由表3可以看出,关键路线(加黑标示)上的工序D、L、Q的直接费率小于间接费率0.2,总费用呈下降趋势。从直接费率由小到大的顺序分别依次压缩工序D、L、Q。

(5)第二次优化。依次压缩非关键工序中直接费率最小的工序。由表3可以看出,非关键线路上(下划线标示)工序E、I、J、P 的直接费率小于间接费率0.2,压缩后总费用会减少。按直接费率由小到大的顺序分别依次压缩工序E、I、J、P。

4 项目进度优化成果

第9篇:共享资源优势范文

据可靠数据显示,我国经过GMP认证后,有3773家制药企业生存下来。这些左冲右突最终活着的幸运儿,在前期认证过程中,投入了大量的物力、财力与精力,等到想缓过气来的时候又面临着市场的重新分割和洗牌,重组、并购,医药行业的大吃小、快吃慢正逐步演变成各自为了生存不择手段之间的惨烈搏杀,现实的严峻逼得每家企业不得不在产业链上做进一步的延伸和整合。以往众多的药企由于多年来的仿制体制和市场保护已经形成了过分的安逸和依赖,企业现代制度的缺失,营销手段乏力,产品上市的过程简直就是一个处处被动挨打迷失自我的闹剧。那么,为了寻求突围,找到差异化的路径,药企今后的出路到底何在呢?与药店结盟,从生产环节迅速导向零售环节,在各自的利益和促销手段中彼此共享各自优势和资源带来的力量,以抵制市场风险和高额成本投入带来的不确定性。

截止2004年6月,中国零售药店已经突破20万家,其中连锁药店已达13万家以上,这说明中国零售药店的数量在不断增加,药店连锁程度在不断扩大,药店的经营管理在逐步系统化。

PTO(Pharmacy Trade Organization)药店联盟的简称。作为下游产品价值链的一部分需要与上游制造结成共享资源优势,出发点是在敏锐的把握市场脉络建立新的平台,传统的营销思维往往认为营销就是竞争,甚至于不择手段乘其不意攻其不备,运用差异化、多样化的招数克敌制胜,当然,这是严峻的现实打压所致,那么有否新的策略彼此结成统一的战线呢,化散为整的力量往往具有整合集中效应。著名经济学家詹姆斯·穆尔在《竞争的消亡》一书中提出:企业竞争不是要击败对方,而是要联合广泛的共同力量创造新的优势。

药企与PTO的合作,从长远角度讲是强调整合聚变,完善营销中的产业价值链最大化,突出协同创新,平衡不同理念基础上的重新定位。目前,我国80%的农村人口只享有20%的医药资源,而农村医药市场正以15%的速度迅速递增,这绝对是潜力无穷的大市场。尤其是一些中小药企,应该看到这种新兴的发展业态,在与众多同行竞争中,需避实击虚,绕开一、二级市场锋芒毕露的争夺,充分整合乡镇农村的药店集群,精耕细作、扎实经营,从而打造规模化层面上的竞争优势。

蓝哥智洋营销机构的专家认为,无论是渠道终端还是制造企业,最终的利润来源一方面来自消费者的消费,另一方面来自于双方合作成本的降低。何谓新型厂商关系?它指的是医药供应链的整合,包括信息共享、物流合作和服务的无缝衔接,最终形成消费者需求,企业研发生产到销售商销售的扁平化平台。因此,作为药企采取与POT的合作。在创新中能不断增进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获得新机遇、新发展。这种共享利益,同担风险的做法,改变了企业传统意义上的单打独斗的营销理念,我们最终会发现原来企业与企业之间实际上既有竞争,也有合作。事实上其营销理念对医药企业的影响开始显现。比如一些药企建立了生态联盟系统,提出要象“生态链”那样集成企业产销群体,充分发挥销售商、供应商等协作者们的积极性,从而实现高速发展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