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多媒体教学理论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现代教育技术的推广和应用,使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改变,基于Intemet的多媒体教学系统设计和研究已有诸多专家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如何将现代的教育理论和科学教育理念应用于当代的网络教育技术平台建设,本文从网络通讯模式的确定、运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实施教学设计和系统开发实践等作了一定的尝试和探讨,在此加以论述。
一、选择建构主义作为系统教学设计和开发的理论依据、原则和方法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经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情景即社会背景下,借助他人(教师、同学等)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情境、协作、会话与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的四大要素,它提倡的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即强调学生的认识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和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输者与灌输者;学生是信息的加工者,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收和被灌输的对象,它与传统教育理论相比有如下的区别,如表1所示。
在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教师和学生的地位、作用与传统的教学相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利用建构主义理论进行教学设计应遵守如下原则:一是强调以学生为中心:重点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让学生有更多不同环境使用所学知识的机会,让学生能根据信息反馈提出认知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二是强调“情境”对意义建构的重要作用:学是与一定的社会或文化背景相联系。三是强调“协作学习”对意义建构的重要作用:学习者与周围环境的交互作用,对知识意义的建构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四是强调学习环境(而非教学环境)的设计:学习者有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索的场所。五是强调各种信息资源是为了支持学习者的主动探索和完成意义建构。媒体资源主要用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和协作式探索。六是强调学习过程的最终目的是完成意义建构。教学目标高于一切,它是教学过程的归宿。
基于以上理论基础和原则,开发和设计的教学设计方法有多种。这里选择建构主义教学设计中常用的支架式教学设计方法,以单片机多媒体实验教学仿真系统教学设计和教学开发为例。由学生知识和技能的意义建构方法设计,对应建立网络系统仿真功能的开发方法。如图1所示:
二、教学仿真平台的总体设计与实现
依据网络系统管理和知识技能逐步建构的要求,基于建构主义场景的多媒体教学仿真系统,教学平台总体结构设计为网络控制中心设立Web服务器,用来响应浏览器的具体请求,并将处理结果返回给浏览器。服务器内部将分为两层:高层是请求接收层;底层是请求处理层,包括监听线程、处理线程、监测线程和数据库操作线程。Web服务器接收浏览器端的请求,向数据服务器端提交处理数据的请求。系统配置数据服务器用于管理数据库服务器处理浏览器端的一般数据请求,包括系统仿真演示、BBS资料、考试及实验报告提交信息等;实时数据库服务器则用来接收、处理远程监测和远程实践终端的实时数据等。这样教师、学生及管理人员可以根据自身不同的身份提出登陆请求。
如学生可以通过系统的仿真浏览器观看典型实验操作演示,通过实验仿真开发系统实现网上虚拟仿真实验操作,并根据自主学习情况编写并提交实验报告,对不了解的芯片可通过芯片查询了解其功能、通过BBS辅助系统的操作向老师请教,以及时寻求疑难问题答案,教师可通过远程操作实现系统答疑、实现远程学习指导;学生通过网络模拟操作练习,并通过考试系统实现单片机仿真实验技能测试等。远程学习平台由Web服务器和数据库服务器提供后台程序及数据库支持,学习终端通过浏览器登陆服务器仿真系统,实现多媒体仿真系统学习辅导和实验仿真操作。基于以上系统功能设计要求,以下从仿真实验系统平台的逻辑功能和各子系统功能的开发与实现作如下具体研究。
1.仿真教学平台的逻辑功能:本平台在客户端采用“瘦客户”技术,客户端不需要任何附加软件,通过浏览器就能完成所有的操作。在服务器端,系统信息全部保存在数据库中,非常便于维护和管理。该平台从逻辑功能上分为三大功能模块:管理员模块、教师模块、学生模块。管理员模块为系统管理员使用,用于批复访问者注册申请、增加实验项目、安排实验指导教师以及维护实验平台;教师模块供教师使用,用于教师进行课件制作、指导学生学习、组织讨论、课后答疑和批阅作业等;学生模块供学生使用,用于学生进行自学、答疑、实验仿真、接受学习指导、自测和参加讨论等。平台各模块的具体功能如图2所示。
2.平台系统结构及实现:平台从逻辑上分为三个功能模块,但由于教师和学生的很多操作是交互的,因此在具体物理实现上,有些子系统存在很多的逻辑功能交叉。
三、教学系统各子系统各模块功能的开发与实现
基于以上功能特点,依据受教育者个人基础和素质特点,以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要,从教师的备课到学生的实验仿真操作,以学生为中心,实现学生知识和技能的逐步建构为目的,设计和开发系统的主要功能参见图2所示。下面介绍几个主要子系统的开发与实现。
1.仿真系统管理系统。设计和开发的目标是:管理员管理整个仿真实验教学平台,他既可运行在客户端也可运行在服务器端,有严格的口令限制和安全检查,保证系统安全。该系统的主要功能有:对系统所需的各种文件路径等配置信息进行设置;为各类人员分配所需的权限;添加教师、学生,负责管理系统的资源分配和功能升级等。
2.教师备课系统。设计和开发的目标是:教师根据不同层次学习者的知识基础和技能水平,专业的教学教学大纲要求制订教学方案,知识与技能逐步建构的方法,通过网络客户端不断开发或建立新的仿真实验项目和教学内容,通过布告牌课程相关信息或通过E-mail向学生提出学习要求,并通过BBS或聊天室向学生解答疑难问题,以实现网上交互功能,提高学习实效。同时,教师也可在系统管理员授权的情况下,从客户端登陆对服务器端管理系统进行数据库数据更新或系统功能的升级。
3.视频动画演示系统。设计和开发的目标是:将常见的典型实验用视频拍摄或多媒体动画制作等方式,将实验操作、系统使用及功能调试的全过程制作成多媒体动画演示或视频形式展现给学习者,以提高开发者或学习者对系统的使用能力和操作兴趣。
4.单片机实验仿真系统。该子系统为网络教学系统的核心,其主要通过面向对象设计思想,实现单片机各系统功能仿真。其设计目标是:用户可通过该系统实现交互操作,掌握单片机实验操作的必要知识点、技能操作方法和单片机程序设计、开发和调试方法等。
5.实验报告编写与提交系统。设计和开发的目标是:建立后台网络数据库实验报告编写和提交系统模板,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验内容完成情况,在实验报告模板上填写实验报告作答实验思考题和练习题,并将相应内容上传管理系统,提交老师批阅。
6.实验报告批阅系统。设计和开发的目标是:教师依照课程大纲、学生实验操作的完成情况、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和实验操作的技能水平,综合反映在提交的实验报告中,教师给予批阅,指出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并将实验成绩发送学生和学校成绩管理系统。
7.实验考核系统。设计和开发的目标是:建立实验结果评价和考核子系统,可在网络平台上进行单片机实验的基础理论、教学内容和操作要领的考核,使每一个学习者能够在完成实验后,对自己完成实验的知识和技能进行测试,了解学习者对课程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的掌握程度。
8.在线咨询系统。设计和开发的目标是:在Web服务器上建立网络邮件服务器、BBS系统或聊天室。使学生通过E-mail或BBS提出课程学习中疑难问题,并将这些问题汇总到课程的专用邮箱中,由教师定期开启邮箱回答问题。一些经常被问及的普遍问题,由教师汇总起来,进行统一解答,并将答案列在课程站点的专用公告区域,以减少重复回答,提高答疑的效率。个别问题则发送至学生个人邮箱个别解答。同时,BBS系统或聊天室可使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能够方便地通过该系统进行实时讨论,达到交互操作和实时讨论功能。
[关键词]初中历史 科技辅助教学 情感艺术效应 实践与思考
[中图分类号] G63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
自新课标实施并纵深推进以来,多媒体教学模式已经成为一种流行性时尚和有着不可逆转的发展之势。它以图文并茂、音像和谐、储存海量、动静自如和操作便捷等优势功能,赢得了广大师生的认可和推崇。教育教学理论和实践表明:把多媒体技术与历史课程教学科学、合理、巧妙地结合起来,一方面能有效还原历史画面,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另一方面还能优化课程结构,提升教学效率与质量,激发学生学习情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本文结合初中历史教学的实践,试对此作出一些抛砖引玉之论。
一、多媒体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众所周知,初中历史属于“副科”和“豆芽课”,若还缺乏情趣化教学手段,就更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多媒体技术能让久远的历史现象跨越时空,生动形象地再现在学生面前,为课程教学源源不断地提供活力。比如,尤其日本无条件投降是初中生热切关注的内容,教师可通过多媒体技术,有重点有选择性地让学生听到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的声音,看到美国“小男孩”“胖子”原子弹在广岛、长崎上空卷起的蘑菇云,观看日本代表在“密苏里”船舰上垂头丧气签约的历史性一幕……这势必能给学生留下持久深刻的印象。
二、多媒体教学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历史学习效率
心理学和现代认知学研究表明:仅眼睛和耳朵两种视听感官接受外界的信息量就占人体各类感官接受外界信息总量的94%以上。而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使用原理,正是通过其声像技术作用于人的视听感官――课件界面美观,版面保留完整,实现超强链接,进而有效地刺激学生的内在心理。所有这些,都是传统教学手段所无可企及的。多媒体教学不仅能丰富课程内容,拓展教学视野,且大量节省板书时间,有利于开展高强度、节约化的历史教学活动,向学生传递丰富多元的知识信息,从而极大地提高历史学习的效率与质量。比如复习“近代中国如何一步步走向半殖民社会”专题内容时,可通过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中日》《》签署的历史背景、主要内容及其深刻影响等。这样既有助于学生形成科学的认知体系,又帮助学生提升学习效率。
三、多媒体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既有其相对的独立性,又存在着某种内部的联系性。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实际需要,借助多媒体课件,组织和引导学生开展以独立、合作、探究为主要形式的自主学习活动。以学习重大社会变革历史事件为例,比如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王安石变法、以及雅典的梭伦改革、日本的明治维新等内容时,学生可借助多媒体学习资源,自主学习上述变法以了解其详细内容,也可将其联系起来开展比较学习活动。不仅如此,多媒体技术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比如学习《新航路的探索和开辟》这一课时,学生可通过多媒体技术,自由选择学习途径来了解哥伦布等航海家们的航海路线、生活世界及其为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影响。学生在“跟随探险”过程中也能获得不尽相同的新学法、新体会和新思维。可见,多媒体教学能有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多媒体教学有利于强化历史课程的德育功能
【关键词】建构主义;多媒体教学;听力
一、引言
在英语专业听力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疲于花费大量时间完成各式练习,却往往收益甚少。听力教学的传统模式为听录音—讲解答案—再听录音,学生在课堂上被动地听,完成练习,而没有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在这样的传统教育方式下,教师是课堂活动的中心,其把扮演的角色仅仅是操作手。教学活动简单枯燥,教学效果低下。这种费时低效的现象多年来得不到有效地解决。
然而,“随着信息理论和认知学习理论研究的深入,听力理解过程被看作是积极的信息处理过程”(苏远连:2002)。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设备条件的不断改善,使得教师能够创造出各种声音、图像等逼真的生活场景,学生则可以同时接受视觉与听觉两方面刺激来完成知识的建构。与此同时,多媒体教学为提高教学质量带来的一系列改革,转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根据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打造以学生为课堂活动中心的教学模式。
“无论多么出色的教师都不能代替学生学习,学习终究是学生自己的事情”(孔惠洁、李志荣:2002)。在建构主义理论的指导下,多媒体教学成为学生根据自身情况,调节学习步伐,最终达到学习目的的有效途径之一。
二、建构主义教育理论
建构主义观点是由瑞士心理学家让·皮亚杰于1966年提出的,他创立的学派被称为“皮亚杰派”,是认知发展领域中最有影响的学派。建构主义理论的内容很丰富,但其核心可以概括为:课堂活动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
建构主义教育理论要求建立新的学习环境。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与周围环境的交互作用,对于学习内容的理解(即对知识意义的建构)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威尔逊(Wilson,1996)认为,建构主义的学习环境是“一种在追求学习目标与问题解决的活动中,使用多种认知工具及学习资源,学习者一起工作并相互支持”的学习环境。学生成为信息的制造生产者,而不是信息的消费者,而教师成为学习的促进者、指导者,以及学习团体的一员。按照建构主义的观点,必须为学习者提供尽可能丰富的学习活动环境。教师选择生活中有真实意义的内容、时间或问题,并提供作为学习的出发点。现实问题为学生提供了发展更深层次、更丰富的知识结构的可能性。学习者能够通过互相交流,相互协作学习获益。也就是说,在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中,教师要考虑有利于学生建构意义的情境创设问题,考虑教学目标分析设计练习。因此,教师就成为课堂活动的主导者、组织者,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知识的灌输者和传授者。在发现学生问题后应进行错误诊断与纠正,努力调到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注重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当然,建构主义还强调学习效果的评估。学习的质量是学习者建构意义能力的重要指标,而不是学习者重现教师思维过程能力的指标。换句话说,获得知识的多少取决于学习者根据自身经验去建构有关知识的意义的能力,而不是取决于学习者记忆和背诵教师讲授内容的能力。学生在建构意义的过程中,主动搜集并分析有关的信息和资料,把当前学习内容所反映的事物尽量和自己已经知道的事物相联系,并对这种联系加以认真的思考。如果教师能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协作学习,一方面让学生独立思辨并做出判断,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组成学习小组,内部之间进行讨论和争辩。通过这样的协作学习环境,学习者群体(包括教师和每位学生)的思维与智慧就可以被整个群体所共享,即整个学习群体共同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而不是其中的某一位或某几位学生完成意义建构。
建构主义教育理论对教学环境的要求以及对学生自主完成意义建构的过程,在多媒体教学条件下能够促进学生达到学习效果。因此,在现代教学条件下,英语听力教学可以走出费时低效的传统教学模式。
三、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传统的听力训练一般采用播放录音带的方式,但是这种听力训练有很多不足。录音带经过多次播放容易变得音质模糊,影响学生听音效果。教师上课是录音带的倒带和快进实践不易掌握,常常浪费上课时间,学生也容易烦躁。另外,录音带资源有限,往往不能满足听力训练的需要。
然而,语言的学习不同于其他学科,是一个长时间习得的过程,语言学习需要连续性、大量信息的输入和真实的语言环境。也就是说,语言学习强调实践性。“语言学习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语言是一种生存和学习的工具,语言只有在实际使用中才能真正掌握。在一个无法使用外语的环境里学外语,大量实践是提高外语水平的根本保证。这一事件过程的主体是学生,教师不可能代替”(束定芳:2004)而多媒体能够通过视频、音频同时刺激学生,以多种学习资源组合的形式,创造真实的语言环境,使他们成为实现学习目标的学习过程的活跃参与者。通过多媒体教学设备,能在课堂学习中触发学生多种感官体验形式,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
学习的魅力在于师生间的交流,同学之间互相合作、互相竞争,多媒体教学的目的之一就是促进和深化这种交流,使同学之间和师生之间交流更顺畅。这也就是多媒体教学的另一个优点。这一优点更是支持了建构主义的学习观,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互相协作、辩论,从不同角度交换对同一问题的看法。多媒体教学更好地支持了学习小组的活动,帮助小组成员理解各人的不同角色,并包容不同的或有冲突的观点。
四、基于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的多媒体听力教学
多媒体设备条件的发展使得建构主义教育理论得到广泛应用,英语专业听力教学也是如此,教师可以将教学实践和建构主义理论联系起来,提高听力教学的质量,具体的应用方法如下:
1.听前讨论:在听材料之前,利用多媒体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一小组针对某一听力材料,教师也可以实现将材料中出现的关键词或具有文化意义的词汇及短语给出,学生则可通过学习词汇、查阅背景知识以及分析联系题目中给出的问题,对材料的内容进行预测。学生可以运用集体的力量和智慧,搜集于听力材料可能有关的材料,然后确立材料可能的中心意思。
应特别注意的是,有时听力材料的内容并不是学生理解的障碍,学生有时候完全能听明白材料的内容,但很难理解内容的具体含义。其问题在于文化背景知识的匮乏造成了理解上的困难,这是学生较难把握的方面。如果碰到这样的问题,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通过大量的图书资料,网上资源,及相关的音像制品学习并掌握文化差异的要点,熟悉中西方文化的不同,减少因文化差异造成听力理解困难的可能性。
免疫学是重要的医学基础学科之一,是医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该学科的特点是教学内容抽象,涉及多门医学学科的知识,如生物化学、分子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病理学等。在教学实践中,免疫学是医学生公认的难度较大、内容抽象、知识性强、知识更新快的一门学科。传统的教学方法,利用黑板、粉笔和图片等进行讲授,教学效果往往不理想,特别是在介绍现代免疫学知识的过程中,学生对新的知识难以理解,枯燥的教学法很难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新世纪,为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探讨新的教学模式。多媒体技术正是解决这一矛盾的理想教学方法。多媒体技术传输的信息量远高于传统教学[1]。根据信息学理论,教师口授、板书讲课传播出的信息量只能维持在较低水平,不能有效利用时间,而多媒体教学具有图文并茂、灵活多样、信息容量大等特点,可以从多个方面、不同角度启发学生的思维,提高教学质量。
1 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势
1.1 节约课时,提高教学效率
免疫学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近年来, 免疫学知识迅速增长,学生需要掌握的新内容越来越多,传统的教学方法(如黑板板书)很难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任务。多媒体教学可直接将图片和文字显示在屏幕上,节省了板书和讲述的时间,让学生主动思考和联系,在有限的时间内,使学生获得更多的信息。
1.2 增加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免疫学教学要取得好的效果,第一步就是要使学生对这门课产生浓厚的兴趣,利用多媒体教学可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免疫学知识性强、理论抽象、各章节既相对独立又相互紧密联系。因此,利用多媒体教学图、文、声、像并茂,形象生动的画面结合flash动画,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枯燥的医学免疫学教学变得生动活泼,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我们组织的问卷调查中,学生反馈通过多媒体教学,激发了学生对免疫学的学习兴趣。学生一旦对课程产生浓厚兴趣,就会激励他们以积极的态度去学习和探索,利于学生对新知识的获取和理解,以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1.3 形象直观地展现教学内容,利于讲清难点
多媒体技术有利于将抽象的内容形象化,便于学生理解。免疫学不同于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这些形态学科,后者可通过让学生观察大体标本对理论知识加深理解,而免疫学缺乏直观性,内容分散,大多表现为抽象的理论,学生难以理解和记忆。很多学生学起来感到力不从心。因此采用多媒体技术可将这些内容形象化、直观化,使学生更易理解,也更有利于记忆。例如:免疫学理论中“ADCC效应和调理吞噬作用”的讲解,通常是在黑板上以箭头图标来叙述,学生往往感到枯燥乏味。利用多媒体动画的形式,逐步地讲解抗体是如何通过Fab段结合抗原后,再通过Fc段与不同细胞上相应的受体结合,从而发挥ADCC效应和调理吞噬作用。又如在讲解“补体经典途径的激活过程”中,多媒体动画可清晰的显示补体从C1(C1q)到形成C3转化酶和C5转化酶,最后形成膜攻击复合物(MAC)的全过程。
1.4 合理使用多媒体课件,优化学习环境
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精美的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图画,播放一些悦耳的音乐或有关录像,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强化学生学习动机,挖掘学生非智力因素。因为非智力因素主要包括情感、意识、兴趣和动机等因素,它虽然对学生学习不起决定作用,但对智力因素有明显的促进和调节作用[2]。总而言之,多媒体教学改变了以黑板和粉笔为主要工具的传统教学模式,使课堂变得声像同举、图文并茂、动静成趣、生动而又高雅,对创设教学情境、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教懂、教准、教活、教精,促进学生乐学、善学、活学、勤学,师生共同进入教与学的自觉状态和最佳状态,增加课堂教学的活力,优化课堂教学过程,促进素质教育的实施。
2 多媒体教学存在的问题
2.1 课件文字繁多,教师过分依赖课件上的文字
多媒体仅仅是一种辅助教学工具,在教学中我们不能过分地依赖多媒体。有些教师的课件内容和文字过多,将书本上或平时自己设计在教案上的内容和文字过多体现在课件上,使学生不能在极短的时间内阅读完课件的内容, 使学生产生厌烦情绪,没有耐心学下去。此外,多媒体的图文并茂容易使教师对其产生过分依赖思想,不注意认真备课[3]。运用多媒体课件教学不是为了使用而使用,不是盲目的和任意的。运用它本身不是目的,它只是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手段来更好地实现教学目的。因此,选择CAI课件教学,必须要有利于教学目的的实现。有些老师对上课内容不熟悉而过分的依赖多媒体屏幕,在课堂中照着课件读文字,结果使学生不知道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哪里。在使用多媒体时,教师不自觉地会加快讲课速度,有时学生还没理解,就将这张幻灯片翻过去进行下一个内容了。所以在讲课时,教师要控制好幻灯片的放映速度,将本课的重点随着课程讲解,结合多媒体的动画,让学生一目了然,对重点和难点知识理解掌握。
2.2 教师的计算机应用水平有待提高
个人计算机在我国普及时间相对较短,大部分医学院校的教师没有受过正规的计算机知识及操作培训,多是自学成才[4]。如果缺乏必要的操作知识,教师在课堂实际应用时也就因操作不熟练、误操作或软件本身的缺陷导致软件不能正常运行,影响教学效果。因此提高教师自身的计算机应用水平仍是目前提高多媒体教学质量的关键。
如何把多媒体技术与传统的教学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探索和建构符合学科特点的新型教学模式,以优化教学环境,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适应新世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本领的高级医药学人才[5],满足社会发展需要,是当今教育教学工作者所面临的重要课题。我们将在多媒体技术上进行更多的探索,使免疫学教学更科学、更合理、更有效。
参考文献
[1]陈森洲,农子军,莫刚,等.浅谈病原检测基本技术实验教学方法的改革[C]//李业.高等教育教学研究论文集.南宁:广西科技出版社,2006:186-191.
[2]陈森洲,农子军,莫刚,等.CAI在病原生物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华夏医学,2005,18(6):1050.
[3]王建杰,罗文哲,梁立春.免疫学教学中发挥多媒体教学优势的体会[J].黑龙江医药科学,2005,28(4):92.
【关键词】医学影像设备;网络多媒体理论教学;模拟实验教学;应用物理;
中图分类号;O46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引 言
医学影像设备学是一门近年来发展起来的学科,是医学影像学的分支学科,是医学专业中一门专门介绍医学影像设备的发展历程、分类、结构、工作原理和操作使用等内容的课程。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医疗器械的更新,医学影像设备在医疗领域的广泛使用,医学影像设备学已经成为医学类学生学习的基础课程,也是获得临床医学影像设备操作知识的基础。医学影像设备分为两类:医学影像诊断设备和治疗设备。这门课程主要倾向于诊断设备,临床医学当中最主要的就是应用诊断设备来诊断患者的病情。诊断设备包括诊断X线机、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设备(X-CT)、计算机X线摄影装置(CR)、数字X线摄影装置(DR)、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装置(DSA)、磁共振成像设备(MRI)、超声成像设备(USG)、核医学成像设备(SPECT和PET)等。这些设备结构复杂,工作原理繁琐,所以需要大量的物理、医学、机械、电子信息和计算机方面的知识。学生一时很难接受和掌握这种跨越学科和交叉学科的课程,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提出了网络多媒体理论教学和模拟实验教学方式。
2 多媒体理论教学
2.1 医学影像设备理论教学遇到的问题
在医学影像设备理论教学中,往往是教师讲解的知识只是文字层面上的东西,文字层面的知识很抽象,加上使用的专业术语,学生既难理解,又有难以掌握。因此理论课程教学过程中遇到诸多方面的问题。例如:
问题1:当提到X线机,学生很难想象出这种医学影像设备的结构和工作原理。而且教师也很难用语言描述医学影像设备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问题2:讲到X线管时,教师不能把X线管的带进教室当中,给学生讲解X线管的基本结构。X线管种类繁多,每一种X线管带到教室无法实现。只能讲解几种有代表性的X线管,而代表性的X线管需要面对图片或者结构图来讲。
问题3:当提到第五代CT(超高速CT和动态空间重建机),这种CT,一般的医院中很难见到,学生很难想象到这种医学影像设备外观和内部结构。
上述的常见问题如何解决成为努力改进的方向,经过三年教学,已经掌握基本方法和探索一些新的方法。
2.2 解决理论教学出现问题的方法
1.板书教学
传统的板书教学,思路清晰,学生易于掌握,有时间记录板书。然而这门课程的内容图片、电子电路设计图和工程设计图纸需要书写图画,所以进行得缓慢。
2. 挂图教学
挂图教学,是在传统的板书基础上引进的,比板书教学生动,节约时间。然而挂图也具有局限性,由于课程的图表很多,把课程所需的图表和工程设计图纸、以及一些电子电路设计图制成挂图困难,而且挂图的质量也有待考量。
3. 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教学要比挂图教学要方便很多,也比传统的教学更加生动,更加节约时间,但是也有缺陷,这种教学方法没有传统板书教学思路清晰,最重要的是学生无时间记录板书。
2.3 板书、网络和多媒体融合教学(网络多媒体理论教学)
通过板书来梳理教学内容,让学习思路更加清晰,再通过多媒体显示和辅助教学,以及通过网络来课后辅助教学,巩固教授的知识。这样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改变传统的学习方式。教师把课件发给每一个学生,节省记录笔记的时间,大量的时间可以用来学习和实践这门课所学知识。教师建立QQ群和微信平台,进行网上答疑。
3 模拟实验教学
3.1 医学影像设备实验教学遇到的问题
在医学影像设备实验教学中,往往是教师面对实验设备讲解,而不能把实验设备拆开,来了解仪器设备的内部结构,再加上抽象的专业术语,学生既难理解,又难掌握。因此实验课程教学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实际应用方面的问题。例如:
问题1:当X线-电视系统中的影响增强器(I.I.)时,学生难以想象出这种内部构造。并且教师难用语言描述医学影像的结构和工作原理。仪器设备极其昂贵,不可能拆开观察。
问题2:讲到核磁共振设备(MRI),不能为了了解其内部结构而拆机观看,也不能完全由学生自己来操作仪器,只能有指导老师来操作仪器。而学生不能单独实际操作,也锻炼不出能力。
问题3:当超声仪器设备(USG)实验时,虽然学生有机会实际操作的机会,如何准确定位患者的身体具体器官是一个问题。是否正确操作也是问题。
上述的诸多的常见问题如何解决成为努力发展的方向,经过多方面的考察研究,已经掌握的一些方法,但还需要引进新的方法。
3.2 解决实验教学出现问题的方法
1.实验室教学
实验室教学是传统的实验教学方式,教师实地讲授,学生的实践的时间充裕,易于理解。但是这种方式对于这门课程远远不够,实验室的设备仪器往往不能满足学生学习的需求。学生需要更多的实践。
2. 医院实习教学
医院实习教学对于学生而言,有了更多的实践过程,而缺少系统的讲授,同时由于医学影像的实验仪器极其昂贵,很少单独让学生操作,学生缺少自主操作的能力。为了解决这一矛盾,提出了模拟实验教学方式。
3.3 模拟实验教学
模拟实验教学,很多学校、单位在上岗前都采用此种方式对专业人员进行培训。这种教学方法采用的是模拟软件在计算机上进行操作,也可以在计算机上进行模拟实验考试。这对学生来说既增加兴趣又增强实践能力。
4 .总结
利用计算机模拟、网络和多媒体可以改变医学影像设备学理论和实验教学。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发展,医学影像设备成为医疗领域必不可少的医疗诊断和治疗仪器。采用多种技术能够满足这门学科发展和教学的需要,通过网络多媒体理论教学和模拟实验教学能更好的为各大医学院校和医学相关以及应用专业开设这门课程。
参考文献:
[1]陆晓萍. 浅谈影响临床护生教学质量的原因与对策[J]. 大家健康,2015 9(2):271-272.
[2]韩丰谈,李建民. 强化医学影像设备学课程建设提高教学质量的探讨[J]. 医用放射技术杂志,2002(9):1-2.
[3]岳若蒙. 设计性实验在医学影像设备学实验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J]. 卫生职业教育,2014,32(4):76-77.
[4]冯楠. 医学影像设备学多媒体教学应用与探讨[J]. 现代医用影像学,2014(4):456-457.
Abstract: The instructional design Based on constructivism focus on students to build self-learning situations. How to take instructional design approach used in teaching database construction under network environment was put forward preliminary ideas, constructive opinions and suggestions by this paper and useful attempt was done so as to promote the multimedia teaching database construction under network environment.
关键词:建构主义;教学设计;多媒体教学;资源库建设
Key words: constructivism;instructional design;multimedia teaching;database construction
0引言
由现代教育技术推广和应用所引领的当代职业技术教育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改革,是当代职业技术教育教学改革的一次新的革命。基于网络技术平台的多媒体教学资源库建设和开发正伴随着新一轮教育教学改革悄然兴起,基于网络技术平台以现代教育理论和科学教育理念为理论指导,如何构建多媒体网络资源库,本文运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进行教学设计,基于网络通讯模式构建进行系统开发,并进行了有益尝试和探讨。
1确立网络通讯管理模式
1.1 基于B/S模式的建立基于Internet网络技术平台,实现资源共享和协同工作是网络教学和资源库建设的必由之路,基于Internet标准协议的浏览器/服务器B/S(Browser/Server)模式[1]。B/S模式是以Web为中心,客户通过客户端访问Web以及与Web相连的后台数据库,改变了文件共享模式,使信息共享度提高。基于B/S模式的系统结构具有使用简单、扩展性好、安全性能好、易于维护等特点。
1.2 基于B/S模式的系统结构总体设计基于以上特点的B/S模式系统结构总体设计,是在基于Internet的校园网络控制中心,建立远程教学系统的Web服务中心站。校园网络各客户端或其它远程多媒体计算机客户端,通过网络通信及Internet的各种通信方式登陆中心网站,各客户端通过Internet网络系统授权验证后可登陆多媒体资源库,浏览和使用资源库平台提供的各种信息和服务。以下是网络资源库总体结构图,如图1所示。
上图为网络资源库总体结构图,它由资源库终端的客户终端通过交换机与系统集群服务器相连接,网络服务器与服务器、服务器与各客户端的地址、协议、应用等采用与Internet完全一致的系统结构,这种结构设计对提高网络处理能力效果极佳。针对远程学习特点采用客户端登录网络资源库平台,访问远程教学资源库,通过客户端浏览器访问资源库内容,全部操作功能均可在服务器端实现,用户看到的均是HTML页面,系统无论如何升级和改动,客户端无需升级和变更,仅在需要扩充浏览器功能时,通过plugin插件下载等方式便可简便、快速完成。这一工作仅需在客户端点击主页面或相应的链接,下载和安装软件即可自行完成。
2基于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实施系统结构设计与开发
2.1 基于建构主义教学设计和开发的原则、依据和方法建构主义者认为知识和技能不是经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学习情景即社会背景下,借助教师、同学及其他人的帮助,充分利用有限的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自主学习获得相应的知识和技能。它提倡学生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为中心自主学习,即学生是认识的主体,教师是意义建构的促进者和帮助者,教师不是的知识和技能的灌输者与传输者;学生是获取知识和技能的加工者和意义的主动建构者。不再是通过外部刺激被灌输和被动接收的对象。传统教育理论与其相比有如下本质的区别。如表1所示。
基于建构主义学习情景,师生的地位和作用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有本质区别,建构主义教学设计遵守的原则是:①强调学生的中心地位:让学生能充分利用周围的学习资源获取所需知识和能力,培养其提出认知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其主动性得以充分发挥。②强调“学习情景”的重要作用:学习者的学是与一定的文化氛围和场景密切相关的。③强调“协作学习”的重要作用:重视学习者之间及与周围环境的交互作用,对知识能力的意义建构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④强调为了支持学习者的主动探索和完成意义建构,必须搭建各种资源充足的信息资源平台。如:为学生的协作式探索和自主学习提供大量的媒体资源等。⑤强调学习环境设计:学习者有自主探索和自主学习的空间。⑥强调教学过程的归宿是完成意义建构,是学习过程的最终目的。
【关键词】泛在学习;多媒体网络;英语教学体系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2010)07―0078―04
一 引言
泛在学习(Ubiquitous Learning)是指无时无刻的沟通,无处不在的学习。[1]从技术层面上讲,它使用带有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电子标签)、红外数据通信端口、蓝牙端口或GPS 卡等通信接口的PDA、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等移动设备,利用IEEE 802.11b、3G、WiFi等无线通信技术,能够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学习任何自己感兴趣的内容。简言之,即可以在任何地方、任何时刻获取所需的任何信息的方式,又可称作嵌入式的学习(Embedded learning)。
泛在学习的特点包括:(1)持续性:学习者能一直保持在学习状态除非自己取消学习要求,并且学习过程是连续的、无缝的;(2)可访问性:学习者可以访问到的学习资料形式包括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任何形式;(3)直接性:学习者不管在哪里,都可以直接从服务器或是从对等网络中获取信息;(4)交互性:学习者可以通过同步或异步的方式与其他学习者讨论交流,实现信息交互、学习互动;(5)主动性:当服务器定位到有用户进入所属区域时,会主动发送服务内容,供用户选择,主动提供服务。
二 泛在学习的要素
泛在学习的基本原则就是要为学习者提供实用而便捷的学习服务,使学生能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并且以任何方式获得个性化的、高质量的学习内容。泛在学习与其它网络化学习方式相比,其要素包括:
1 多通道宽带接入
该接入模式能够使英语学习者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以任何方式访问网络学习目标内容。用户可以通过现有的宽带网络(如家庭或宿舍局域网、特定热点的无线局域网、移动3G或WiFi),采用最为合适的方式(任何可及的电脑上的互动学习目标,任何方便的文字-语音读出设备,以及移动的PDF格式),来使用该网络学习系统〕。
为了最大限度地提高成本效率,并达成尽可能广泛的用户群,该体系建构是基于一个强大的中央服务器与多个“瘦”客户机[2]。这就为客户组织提供了一个极高的安全级别。此外,它还允许终端用户广泛地选择低成本的客户终端。该组件能够使用户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以任何方式访问网络英语学习内容。用户通过点对点排列,可以在各种各样的网络上(譬如,DSL、WiFi、WLAN、3G等的宽带接入),采用最合适的方式访问环境学习网络服务。
该传输类型是协议列表实用程序,用来传送由用户客户机到用户服务的数据。有一个网络服务器使用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传输数据。HTTP的好处就在于,发送至服务的请求不会被防火墙所阻。通过HTTP传送的请求,因为防火墙的问题,对于所有协议都是可互用的。然而,有大量的传输类型可用于服务调用。用户自己设定的属性将决定最适合的运输类型。学习管理服务(Learning Management Service,LMS)负责对学习内容的传送和管理,它通过静态的和自动适配的可重复使用的学习对象顺序机,可以灵活地支持多种教学模式。[3] [4]实际上它是一个中立的传送和跟踪工具,只要符合标准的XML协议,就能运作由发射控制与监察系统(Launch Control and Monitoring System,LCMS)或者第三方所输入的任何内容。
2 内容管理及互操作性
学习内容管理服务所使用的是工作流程驱动的方法,使用允许弹性课程应用的元数据语言显示并汇编学习内容。学习材料可以通过信息管理系统(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 IMS)互操作性标准从其它的内容系统输入,同样也可以因学习传送而输出至学习管理服务。
内容集成允许访问现有的知识目录和电子学习资源,它能快速转换现有的课程内容和强大的课程汇编。通过使用所输入的与文字、文本、共享内容对象参考模型(Sharable Content Object Reference Model,SCORM)一致的内容以及任何HTML文件的内容,便可以快速而容易地创建基于学习目标的课程以及综合测试。该系统可以整合现有的电子学习内容和其它高品质的内容。
3 环境和资料管理
电子学习平台必须尽可能地适应各种服务并根据用户的需要和情景进行服务传送。该组件能够为用户提供基于其环境的电子学习内容。其中,用户环境包括计划表、任务、个人资料、以往的经验、可利用的装置以及兴趣爱好等因素,允许个体化的、基于环境的使用[3] [5]。个性化的过程就是修改网页使其适应于个体用户的特点或偏好。这种手段能有效地满足用户的需要,从而更快更容易地进行互动,因此,更能提高学习者的满意度以及电子学习活动的可能性。根据环境和资料,完全适用于用户的学习内容就能够通过最适当的多模式宽带接入进行特定环境的传送。
该框架内的所有服务代表着用户和组的管理到中央服务环境和资料管理的任务。该管理服务为该框架内的所有服务的用户认证和授权提供了主干网。所有服务能访问一个单一的日程管理系统,控制服务与用户之间的同步和异步信息。案例包括跟踪学生申请注册过程提醒信息,学生作业,或导师对学生答疑等。该日程管理服务也具备用户日历功能性。
三 泛在学习环境下教学体系的设计与应用
1 常规多媒体教学
所谓常规多媒体教学指的是课内教学模式[6],其一充分体现多媒体手段在课堂内的全方位应用,亦即任课教师通过利用计算机技术将授课内容预先制作成PowerPoint课件,同时,适时将图像、声音、添加文字、动画等媒体融入其中,很多难以理解的问题可以比较直观、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使抽象的内容具体化、清晰化,便于学生理解和接受。多媒体教学辅助教学的应用,降低了教学的难度,增加了教学的密度,省时高效;可以即时反馈,体现反馈的广度;真正让学生“动”起来,实现五官的“全频道”接受,“多功能”协调,“立体式”渗透,从而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和思维时空;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生动的教学素材,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更好地培养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探索能力和创新精神。其二在于课堂教学内容的 “非满足性 ”,这里的“非满足性”并不是指不完成课堂教学任务,而是指基于课堂授课内容延伸下来的需要学生进一步解决的任务,以备学生去探索、去发现,从而去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而不是局限于满足对于课堂内容的消化与吸收。
2 网络自主学习活动的设计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是在认知主体与客观环境的相互作用中获得的;认知主体的认识发展是通过意义建构的途径而形成的。该理论特别强调学生对学习过程的自我控制,强调学习者要更多地对自己的学习负责,教师的主要作用是指导与咨询。网络环境下的自主学习实际上就是元认知监控的学习,是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学习任务的要求,积极主动地调整学习策略和努力程度的过程,即自主学习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在整个网络学习过程中,学习者自定计划,自定步调,自我控制,自主选择媒体和资源,自我评价,应该是一种意识观念和行为控制上的自主。通常情况下,自主学习是以“外显的”个别化的学习方式出现,但自主学习不是“自学”。故而,在网络环境下,学习模式不必拘泥于固定模式,像个别化学习、协作化学习、基于资源的学习、基于问题的学习模式等等,都是自主学习下的子模式,表现形式是多样化的。网络自主学习是虚拟空间的语言实践教学[7],也可称之为第二课堂活动,其目的旨在使学生利用丰富的学习资源库和信息库,促进他们主动参与、主动探索英语学习的各种能力,并在各种形式的语言文化实践活动中,让学生体验英语文化活动的愉悦,深度发掘学生的成就感和自信心,强化语言技能的训练和实际交际技能的实践,提高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网络环境下自主学习模式为:任务选择――学习计划――自主学习――自我评价――结果反馈。
为了便于学生个性化的网络自主学习,基于泛在学习的基本原则,我校成立了语言综合实验教学中心,搭建了智能化、网络化、系统化的英语教学平台,实现了网络辅助外语教学和开放化、个性化外语学习体系的构建;卫星接收与采编系统监督接收和传输VOA、CNN、BBC、NHK等20多个国家电视新闻节目,并通过数字闭路电视系统将信号实时发送到每个语言实验室和多媒体教室。网络自主学习平台和网络测试平台的建立为学生进行个性化学习、教师监控与答疑、学习评估提供了有效保障。网络自主学习平台装有新时代交互英语学习系统、蓝鸽英语在线、雅信达智能英语学习平台、大学体验英语学习系统等,供学生练习口语、听力、查阅资料。网络测试平台中的银符等级过关考试模拟平台、起点自主考试学习系统中的在线自动测评习题库为学生进行自我学习评估提供了便利。各类学习平台的建立为学生进行个性化、自主性学习提供了快捷、高效的学习媒介。
同时,每位教师建立了个人“Blog教学交流平台”。该平台包括教学信息、资源下载、在线互动交流、学习方法专题、网上办公、教学服务等内容。教师将课程教学大纲、教学进度计划、章节热点、参考文献、教学要求、课后作业、课件等上传网络。学生根据讨论区中教师的留言和文章进行自学,也可以在讨论区发文或以跟帖的方式与教师或其他同学进行交流。“Blog教学交流平台”的建立,为学生提供了进行研究型学习、协作学习和自主学习的平台,成为学生的电子档案袋,可以实现教师对学生学习进程的记录和评价;同时,成为教师的知识管理系统,记录教师的专业成长历程,促进了教师的个人隐性知识显性化。
3 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
语言实验教学中心建立了完整的相对独立的语言课程实验教学体系,按照“分层次、模块化”的要求开设实验课,在“语言基础实训”、“专业技能与综合实训”、“模拟及实践应用实训”三个层次的基础上,又依据语言学习目标和各专业人才培养需求,整合实验教学内容,实现教学模块化,构建了“三层次、八模块”的语言实验教学体系。
三个层次既相互独立,又相互促进。语言基础实训培养学生语言听、说能力,提高学生语言实际应用能力,为专业课实验打好基础;专业技能与综合实训为相关专业学生及有兴趣和能力的学生提供专业技能提高的平台;模拟及实践应用实训促进了学生就业技能的训练和培养。该体系强调抓基础、重应用、分层次、模块化的特点,涵盖了“语音语调”、“视听说”、“阅读写作”、“语言翻译”、“口译”、“英语教师技能”等语言学习过程中重要的实验教学环节。
(1) 语言基础实训
语言基础实训主要是在任课教师的主导和实验教师的协助下,利用语言综合实验教学中心的语言实验室和网络自主学习中心等对学生进行语言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实验教学,主要集中于语言基础知识的训练和强化,即外语语音与视听以及普通话与教师口语。
在语言基础实训层次中,主要采用自主探究、自我诊断的教学方式,充分发挥学习者的学习主动性,以任务为驱动,让学习者在自我评价和教师评价中不断获取语言基础知识和技能。如“外语语音”的教学,任课教师以人本主义和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为基础,借助网络的交互性优势,在优选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构建了一个“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网络自主学习”的外语语音教学模式,使教学过程具有更强的交互性和针对性,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标。“外语听力”课程通过语言实验室学生端电脑主机上储备的海量听力资源以及网络化的听力训练网站,以学生独立开展自主听力训练为主,极大地提高了学习者的学习主动性,提高了学习者的学习绩效。
(2) 专业技能与综合实训
专业技能与综合实训是在语言基础实训内容的基础上,根据不同专业和学科的要求,对语言能力和技能要求高一级的课程进行能力训练与提高式的实验教学内容与操作。专业技能与综合实训包括:阅读与写作,语言翻译,语言学与语言学研究,以及英语演讲与辩论。
在专业技能与综合实训中,主要采用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引导,以知识和技能为导向,课堂教学和学习者自主学习相结合的多样化语言实验教学模式的理念,充分采用课堂教师讲授与课后学习者自主训练相结合的方式。教师在课堂上主要讲解、示范技能和评估标准,利用多媒体课件和网络视频资料替代教师的原语发言人角色。中心网站根据学生的不同语言水平提供了不同训练阶段、不同知识难度的练习,学生可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适合的练习,使课堂教学与课下训练成为统一的训练体系,从而大幅度提高学生的训练效果。
(3) 模拟及实践应用实训
模拟及实践应用实训主要是利用先进的设备,融合先进的教学理论,对技能要求高,能力要求强的技能类的课程进行实验教学的层次。充分借鉴国内外的先进理论、利用先进的教学技术,实现资源共享,开展利于学习者技能提高、知识扩展及就业准备的新型教学方式,提高学习者的学习效率,主要应用于高技能和高交际能力的课程训练。该模块包括:口译和教师技能。
在模拟与实践应用实训中,以技能为出发点,注重学习者实际能力的训练与获取,从原来单一课堂教学转变到为学生提供全方位教学服务,努力为学生创造学习与实践有机结合的多角度、立体式语言学习环境,把语言知识的学习过程与技能的获取过程转变为实际的跨文化交际过程。如在同声传译课程的教学中,利用会议型同传实验室,创设口译实战训练的现场,训练学习者口译的临场心理素质和口译技能。利用同传实验室可开展 “可视同传训练”、“双通道录音点评”、“电影配音”等特色功能,可切实培养学生的实战能力,使实验教学与实际应用实现了无缝对接。
实验教学改变了以书本、课堂、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方式,变以讲授为主的教学形式为多样化的教学组织形式,采用小班多媒体教室讲授与组织操练、课外网络学习中心自主学习、课外强化训练、第二课堂活动相结合等多种教学组织形式,形成了一个“课堂教学引导――课后自主学习再组织――课外训练与第二课堂活动再强化”的教学模式,为学生创造了良性的、呈螺旋式上升的学习循环体系。课堂教学采用启发式、互动式、任务式教学方法,并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为学生提供了充满大量信息、快捷方便的学习环境和条件,形成以学生自主式、合作式、研究式为主的学习方式。实验教学除采用一般的实验方法外,还开展了课堂讨论、语言竞赛、开放实验室、课外训练及文化活动等多种形式,改变了以往由教师讲解、学生被动学习的程序。在整个实验教学过程中,通过建立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语言教学方法,使学生由浅入深、由简单到综合,逐步认识、理解和掌握的方法,有利于调动学生实验的积极性、主动性,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研究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提高英语语言综合应用能力[9]。
在泛在学习原则指导下,我校注重网络化英语教学环境建设,打造数字化校园,购买了具有互动教学、自主学习与监控、网络测试、后台记录、成绩管理等功能模块的英语教学与管理平台,引进了融资源下载、同步辅导、在线自测等为一体的拥有海量学习资源的英语学习资源库,安装了具有人机对话、网络测试功能的口语训练与测试系统,构建了以计算机、多媒体、数字化教学为载体的课堂教学与学生个性化自主学习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大学英语教学依托千兆校园网主干和高速出口带宽,以数字化网络教学环境、多媒体教学环境、网络教学资源建设、在线技术服务为支撑构建了一个跨时空、跨平台的数字化教学环境,实现了教学手段现代化、教学模式现代化和教学管理现代化,从而形成了以英语语言知识与语言应用能力,学习策略与人文素养为主要内容的课程教学体系。网络教学与管理平台不仅为师生提供了丰富的网上教学资源,而且逐步实现网络教学个性化、课程化及教、学、练、考一体化,基于网络课程库的远程教育能够将有价值的课堂信息数字化,并归总收集到数据中心,使学生能够通过计算机网络,获得教师指导和可视化信息、进行网络交流,实现了网络辅助语言教学。网络教学综合平台链接了交互性和实践性的网络精品课程,课程的总体设计结构合理、内容丰富、深广度合适,学生可选择性地自由查阅相关的课程教学资源,方便了知识的重温,提高了教学效果。
(4) 实验考核方法
考核以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建立了结构化实验成绩评定方法,重视平时实验训练实践与训练效果考核。建立了“平时实验室使用情况记录簿”、“成绩档案和计算机管理数据库”,平时成绩以实训表现、网络自主训练时间与内容、阶段性测试成绩、课外集中训练等为依据;期末考试以课堂考试、网络测试为主要方式,检查学习效果。同时,教师可以通过资源中心选择实验测试内容,学生通过网上外语教学辅助网站自行测试。通过学生实验成绩评定方法改革,使之能更科学、准确、全面地评价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使学生能够根据自身情况随时了解自己的不足并加强训练,激发学生实验学习兴趣,提高其语言能力。
四 结束语
泛在英语学习模式兼顾语言知识的学习和语言技能的培养,摆脱了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英语教学模式,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保证了学生主体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同时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同时,我们也应清楚,这种模式绝非是对传统教学替代式的进入,而是不断与传统教学相互碰撞,在碰撞中逐步融合,在融合中不断补充和完善,形成实践中有效可行的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方法体系。在该体系下,既要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使得学生的认知方式发生改变;同时,教师的教学模式、教学策略、角色也都发生改变[10]。这种改变不仅只是形式的改变,而是在分析学生需要、教学内容、实际教学环境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在线教学和课堂教学的优势互补来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李卢一,郑燕林.泛在学习环境的概念模型[J].中国电化教育, 2006, (12): 9-12.
[2] CAS teamWorks[DB/OL].
[3] K. Georgouli, I. Paraskakis. A Web Based Tutoring System for Compilers [A]. Proceedings of 14th Annual Conference on Innovation in Education for Electrical and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EIE) [C], Gdansk, Poland, 2003.
[4] Laurillard D. Rethinking University Teaching: A Framework for the Effective use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M]. Routledge, London, 1993.
[5] Weber G., Brusilovsky P. ELM-ART, An adaptive Versatile System for Web-based instruction [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IED, 2001, (12): 351-384.
[6] 何克抗. 网络教学模式与结构探讨[J]. 教育技术通讯, 2001, (4).
[7] R. S. Grabinger and J. C. Dunlap. Rich Environments for Active Learning [J]. Association for Learning Technology Journal, 1995, (3).
[8] 方明, 口裕幸, 赤松亮, 等. ユビキタス学境を指向した学学境の[R]. 子情通信学会
技研究告, 2003, (2): 43-48.
[关键词]细节多媒体情境创新
呼唤生命的细节
很多人没有察觉到一种珍贵的爱——爱的细节。没有察觉往往是因为细节太细太小,不惹人注意,或者是熟悉的地方没风景。其实世界上还有什么东西比细节更能诠释爱?敬爱的总理曾以那些生活细节感动了一代又一代的人民,展现了一代伟人的伟大人格。一首《常回家看看》之所以流行全国,是因为它唱出了人们对生命细节的渴望。
细节是生命精灵的凝聚,细节是至情至爱的自然流露。在这缺乏生命细节的时代,人们应当格外留心去孕育细节、体验细节,我们从小需要细节的滋养。正如《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
当代作家刘戈说得好:“观察自细节始,知识自细节来,文学自细节出,哲学自细节入,人生自细节明,文明自细节进,意义自细节显。作为人,你怎能不认识和把握细节,学会观察和深入细节,仔细品味细节。”
细节教学需要多媒体的帮助
要让学生接受教育如同柏拉图所说的那样:“像从一种清幽境界呼吸一阵清风那样来吸收对他们的好影响”。
电教媒体作为现代化教学手段,以其独特的方式触动心灵,具有美育之功效。如光学设备幻灯、投影,可储存,再现、放大教学中的文字和图像,鲜明地表现主题,清楚地展示细节,直观、形象,生动,感染力强,突出地展示静态的美。录音机是一种录音、放音的声响设备,能协助教师课堂教学,朗读示范欣赏,给学生以音乐美。电影、电视、录放机,活动性强,声画并茂,视听结合,又有其动态美、情境美、色彩美。
这种超越时空的现代教学手段使得我们可以将文学中种种生命的细节及种种思想感情的因子在潜移默化中积淀在学生深层心理上,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感化和启迪,从而更加热爱生命,热爱生活。
一、在阅读教学中,多媒体帮我们解读细节
1、导入课文时,创设细节的情境
语文教学是形象思维的教学。这个特点启发我们可以用多媒体帮助创设情境,在学生头脑中积累表象。表象丰富的学生思维灵活,感情丰富,学习效率高。表象贫乏的学生思维迟钝,感情淡漠,学习效率低。没有丰富表象储存的大脑,就像是干涸的池塘,是没有任何生命力的。在导入过程中要尽可能地利用电教手段,使学生获得感性知识和情感体验。有一位老师在教《“诺曼底”号遇难记》一文时,就播放了影片《泰坦尼克号》的片断。看过影片《泰坦尼克号》的人,谁能忘记那些感人的细节呢?年轻母亲温柔的故事,老夫妻紧紧的拥抱,乐队如水般的音乐,船长紧握船舵的双手……让学生感悟细节表现出的伟大人格的魅力。再领会课文中船长的“一个伟大的灵魂”时,就很容易了。
2、讲解重点时,再现细节的精妙
如《鸟的天堂》一文,有两处描写大榕树的大和美的特点。尽管课文描写极为细致,但由于学生年龄小、知识面窄,对榕树是如何大,如何美仍觉得很陌生,也就很难理解“鸟的天堂”的真正含义。尤其是对文中叙述的“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一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很难置信。在这种情况下,借助投影片从各个角度以及特写画面展示榕树的千姿百态,可以使学生获得大量的感性认识。
3、在适当的时候,补充精彩的细节
有些课文,尤其是略读课文,有的是原著的缩写,有的是大略地介绍,我们可以运用多媒体再现部分细节,欣赏原著的精彩。如学习《厄运中的海伦》时,教师补充关于海伦学习的片断,让学生具体感受她学习的艰难(可以在网络上点击出有关资料);学完《鲁滨孙漂流记》,由于它是原文的缩写,因此可以在课堂上和学生共读原著。我就和学生共同阅读了鲁滨孙救星期五的一节。逼真的细节,细致的描写,把我们都给深深地吸引住了。
二、在作文教学中,多媒体帮我们创造细节
1、定格镜头,为观察描述创设条件。
著名的艺术家罗丹指出:“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只要世间还有人类生活存在,细节就永无穷尽之时。细节时时可以发生,天天可以创造,人人可以开掘。关键是要练就学生发现生活美的火眼金睛。因此在作文教学中要非常注重利用电教媒体教学,对学生作文进行指导。
如要指导学生写一次活动的作文,教师可以先在班上举行一次拔河或者打球或者智力比赛或者联欢晚会,把比赛过程录下来。在指导比赛场面描写时,教师把画面上表现特别明显、有趣的几个同学的镜头定格后,指导同学细致观察其动作、神态并领悟内心活动,然后让学生进行描述。由于画面生动直观,停留时间长,学生可以充分感知画面每一细节,捕捉特点和深化理解,描述起来也就能惟妙惟肖,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了。
2、自选细节画面,培养文思的独创性。
我们不能光像摄像机一样把客观的事物摄入自己的眼帘,印入自己的脑海,而要能在极其普通极其平凡的事物中发现一般人所看不到的东西。对人、事、景、物要教会学生既要整体把握,又要认清局部,更要拆开来看,洞悉生活的细节。拆穿来看,才能由此及彼,由表及里,透过现象,抓住所观察事物的本质。在看图作文中,教师应指导、启发、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印象深刻的画面做为自己习作的要点进行描述,借电教手段展开想象,创造细节,激发创新。
如第九册第一单元的看图写话训练中,我引导学生抓住不为人注意的可又很有味道的细节:花上的蝴蝶结、女孩的笑脸、灿烂的阳光、美丽的野花、小女孩的眼神等。又如第十册第一单元的看漫画作文《假文盲》,可指导学生从那几个大男人漠然的眼神想到假文盲的自私、冷漠;从抱孩子妇女怯怯的神态从而同情母亲的弱小,及社会对弱者的保护制度还不健全等。
3、激发想象,引起创作灵感的源泉。
美并不是静止不动的,它可以在孩子多维的世界里得到升华。电教手段不仅可以成为他们认知事物的工具,又可以成为他们激发想象,引起创作灵感的源泉。
贝多芬的《月光曲》一文带给读者无限的遐想。学完这篇文章我们意犹未尽,又欣赏了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让学生充分展开想象,调动全身心,把自己融进音乐中去:你能看到什么?你能听到什么?你能把音乐化为什么形象?你能听出旋律的变化吗?
随手摘录一位学生的片断:“仿佛天黑了,一颗颗眼睛似的小星星闪烁着。我好像飞了起来,飞到了弯弯的月亮上,月亮像小船似地摇着。一颗小星星摘来一朵云,盖在我身上,我很快地睡着了。我睁开眼睛,已经天亮了,我变成一个活泼可爱的小天使,在天空中自由自在地飞,我觉得特别幸福,特别快乐。”
一、前言
多媒体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特点,通过教学设计,合理选择和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并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组合,共同参与教学全过程,以多种媒体信息作用于学生,形成合理的教学过程结构,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在历史课堂的教学当中,通过多媒体技术运用,实现了对课堂学习资料的整合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气氛塑造、知识结构展示等方面,为历史教学带来活力。
二、历史教学过程中多维历史资料的展示
历史教学是通过对人类历史发展脉络的整理,让学生实现其对人类社会发展轨迹和社会运动规律的总结在历史教学当中,会涉及大量史料和历史人物,历史学习的难点在于对历史资料的记忆和整理而多媒体技术则可将文字性的历史资料,通过声音、图片和影像的形式展示出来。
在历史资料的整理中,历史人物是历史教学当中的重要内容在课堂上,历史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为学生播放其个人的历史传记电影及相关视频在传统教学模式当中,我们的课堂往往是基于对人物及历史事件的记诵由于大的历史环境的缺失,学生往往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命运走向的认识不清晰而这便无法实现其对历史必然性和历史规律的掌握而传记电影,往往是以历史人物的一生为主线,将历史人物放置到大的历史背景当中,通过对其一生的经历,展现其在历史发展的关键时期发挥的重大作用多媒体教学在历史课堂的运用,有效弥合了历史发展与现实环境之时间的阻碍,实现了历史场景的再现而这将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整体把握和感知。
另外,通过多媒体技术,学生可以对历史文物有着更为直观的把握在历史课本之上,往往以小面积彩图出现的文物图片,很难引起学生的注意而历史教师通过多媒体教学系统,利用互联网从网络上下载大批清晰的图片和相关资料,这种视觉化效果更好的课堂效果,可以有效增强课堂气氛,大大提高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喜爱之情而多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和迅猛发展,在另一维度上,也大大提高了课堂组织的效率和课堂效果。
多媒体教学使得教学资源的广度和深度得以大大加强,丰富的史料和大量的更为详实的历史记录让本来扁平化的历史课堂和历史人物,凸显出其棱角,展现其个性学生听过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社会背景和人物历史作业的把握,可以有效实现对历史发展轨迹逻辑和规律的把握在多媒体教学的环境中,历史课堂由单纯的记忆性质的学科,变成内涵更为广阔具有深厚人文色彩、具有历史深度的科学这一转变,也使得其内涵更加广阔 。
三、多媒体环境下历史课堂知识结构展示的发展
历史学科的性质决定,其在学习的过程当中,关键是对其历史脉络的整体把握在这一主题之下,学生通过对史料和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记忆,才能形成能够贯穿历史发展的整体架构与历史空间的构成在多媒体环境下,历史课堂知识的总结,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予以更好的展示。
首先,历史教师通过对历史事件因果联系的把握,将历史发展的脉络与空间,进行综合整理在教学提纲的整理中,教师可以以历史事件发展的时间脉络为主线,整理出一条线索,将全部的知识点纳入其中而对于比较分析的题目,历史教师则通过对相同题材具有相似历史事件进行整合对于相同主题的考点,比如以中国的税收制度为例,将不同历史时期的财政税收制度进行组合,让学生形成具有针对性的记忆。
其次,在历史知识结构展示的方式,也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而发展历史教师将教学内容的知识点和相关考点,通过图表、表格、图像的形式传达给学生,学生在进行知识点的记忆时,其不仅仅再是对文字的记忆,而是对整个历史学科的史学思维和史学逻辑进行整合学习而这对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空间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再次,从历史课堂的记忆效果来看,学生对于多媒体所展示的知识结构和分类的知识结构,更容易记忆这些分类的知识点,在记忆上具有相似之处,并且,历史考试当中,其考察形式也往往是进行发展脉络的相互比较,这对于提高学生记忆的针对性和提供学习成绩具有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