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微生物学的意义范文

微生物学的意义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微生物学的意义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微生物学的意义

第1篇:微生物学的意义范文

Abstract: This paper conducted an innovational reform research and constructed scientific teaching system of veterinary microbiology experiment from the aspects of the system of teaching content of veterinary microbiology experiment, teaching method and teaching security, around the practice skill training of students' comprehensive quality training, the ability of beginning, experimental comprehensive, independent thinking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 etc. Based on some problems that the teaching method of veterinary microbiology experiment was inflexible and single, which separated from actual working procedure of veterinary clinic and was not conducive to the realization of training target of applied talents.

关键词: 兽医微生物学实验;实验教学体系;构建

Key words: veterinary microbiology experiment;system of experimental teaching;constructing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35-0258-02

0引言

兽医微生物学是动物医学专业必修课程又是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是一门应用型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1]。兽医微生物学实验技术和方法广泛渗透其它专业课程,对动物疾病的诊断、预防和治疗等控制动物传染性疫病工作能力的综合培养有着重要意义。目前,兽医微生物学实验教学体系仍以传统教育模式为主,教学内容完全依附于理论课,教学方法刻板单一,脱离了兽医临床的实际工作程序,不利于培养学生独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不利于学生实验技能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不利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教学模式改革刻不容缓。

本研究拟从兽医微生物学实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评估体系等方面入手,围绕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强调动手能力、实验综合能力、独立思考能力、临床应用能力等实践技能的训练,进行创新改革研究,构建科学的兽医微生物学实验教学体系。

1确立兽医微生物学实验教学体系改革指导思想

基于教学研究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特点,确立使学生得到微生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强调动手能力、实验综合能力、独立思考能力、临床应用能力等实践技能的训练,使学生学会利用这些技能解决兽医临床出现的问题作为兽医微生物学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的指导思想。

2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2.1 实验教学内容体系构建与实践

2.1.1 对实验内容进行合理的删减和整合传统的兽医微生物学实践教学项目是为了配合理论教学内容安排的,设置的实验项目具有局限性、孤立性和单一性,并且与其他专业课程实验项目有重复,这样实验项目对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及兽医临床综合应用能力无疑是无益的,并且可能阻碍了学生创新思维和系统综合分析思维的发展。这与素质教育的要求格格不入。根据专业培养需要及实践教学改革需要,删去单纯验证理论知识的验证性实验项目,例如微生物数量的测定和细胞大小的测定实验项目、消毒和灭菌实验项目等。将一些孤立性的实验项目整合,例如将消毒和灭菌实验项目整合到培养基的制备及微生物学实验室常用玻璃器皿的洗涤、包扎和灭菌等实验项目中,不单独设置实验项目。细菌的分离培养技术(平板划线技术)与细菌菌落特征观察实验项目整合为细菌的分离培养和菌落特征观察,将细菌的简单染色和复染色技术整合为细菌的形态学观察,将细菌的形态学观察与细菌的纯培养技术实验项目整合为细菌的形态学观察及纯培养技术。要求学生对可疑菌落的细菌形态染色特征进行观察,同时对该菌落进行纯培养,以求获得可疑菌落的纯培养物,纯培养物的成功获得为后续的实验项目顺利开展打下基础。通过对实验内容合理的删减和整合,使兽医微生物学实践教学体系更加系统、完整和科学。

2.1.2 调整实验顺序,注重实验项目的连续性和完整性兽医微生物学实验教学体系是一个连续、系统的知识体系,实验教学最总目标是教给学生一种连续的微生物技术方法和手段,以便解决临床工作实际遇到的问题。据此,对实验项目开课顺序进行了调整,强调实验过程的整体性、系统性。调整顺序为:①微生物学实验室常用玻璃器皿的洗涤、包扎和灭菌;②培养基的制备和灭菌;③细菌的分离培养(四种未知病原菌)与细菌菌落特征观察;④细菌的形态学观察(简单染色、革兰氏染色)和纯培养技术;⑤细菌的生化实验;⑥细菌的药敏试验;7)动物实验法。通过调整,把一些孤立分散的实验项目有机整合成连续、系统、完整的组合实验,整个实验过程尽量符合病原微生物临床检验及科学研究的实际程序,模拟了现场工作中实验室诊断程序,培养了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和理论知识联系实际的能力,使学生养成工作有程序的良好习惯。

2.2 实验教学方法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2.2.1 以学生为本,构建能力开发型教学模式从查阅资料、制定实验方案、实验材料的准备,实验步骤地实施、结果的记录和分析及按研究论文形式撰写实验报告等方面,放手让学生自己完成,教师发挥指导作用,为学生创造科学研究的情境与途径,突出对学生独立工作能力的训练。在教学中,教师布置实验教学课题方向,要求学生查阅资料、制定详细实验方案,教师启发分析评价,引出兽医微生物学实验课堂教学内容。每个实验小组选出代表组成兽医微生物学实验兴趣小组,兴趣小组同学自行为本小组同学准备实验材料(实验所需试剂的配制、实验所需材料的消毒和灭菌、玻璃器皿的洗涤、带菌材料的处理等)。课堂教学时,向实验小组内每个同学提供不同实验对象(病原菌种类),确保实验小组内所有同学的实验步骤在大体相同前提下略有不同,致使小组内每个同学实验结果各不相同,要求学生认真观察自己的实验结果,并注意与小组内其它同学实验结果相比较,充分讨论分析,严格依据实验结果按照研究论文形式撰写实验报告。实验实施过程中,教师发挥引导作用,对不规范的操作加以纠正,注重审阅学生实验报告的结果和分析,以便更好了解学生在实践教学中实验技能和综合分析能力掌握情况。发现的问题可通过课前讨论,集中进行点评和指导,为学生创造科学研究的情境与途径,突出对学生独立工作能力的训练。

2.2.2 采用启发式、渐进式教学模式,教学设计采用环环相扣式 兽医微生物学实践教学体系是一个连续、系统的知识体系,良好的启发式教学开端对于学生顺利完成整个实践教学体系内容具有重要作用。整个实验教学过程可以从教师提出的对感染动物的某一未知病原微生物的分离和鉴定,并要求筛选到有效抗生素对症治疗课题开始,学生讨论解决办法,教师启发分析评价,引出课堂教学内容。由于设置的实验内容是解决临床工作实际遇到的问题,并与学生今后工作应对技能相联系,极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生顺着教师问题的启发,开展一系列的实验项目,每一实验项目的顺利完成,直接关系到下一个实验项目的顺利开展,通过一系列环环相扣的实验项目解决了教师在实践教学前设置的问题,整个实验教学过程完整、系统,教给学生一种连续的微生物技术方法和手段。具体操作为:课前教师可将未知病原菌编号,并向学生告知每个编号的未知病原菌引起疾病的临床症状表现,要求同学通过整个实践教学环节完成病原菌的分离,确定微生物大致的种类和筛选到有效的抗生素对症治疗。由于设置的实验内容是解决临床工作实际遇到的问题,并与学生今后工作应对技能相联系,极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生会顺着教师问题的启发,开展一系列的实验项目来完成课题。首先学生将完成常用《玻璃器皿的洗涤、包装和灭菌》实验项目,用自己处理并灭菌的玻璃器皿进行下一实验项目《培养基的制备(血平板的制备)和分装》;用自己配置的培养基进行下一实验项目《细菌的分离培养和菌落特征观察》;对分离培养所见的可疑菌落进行下一个实验项目《细菌的形态学鉴定和纯培养》;获得的病原菌纯培养物可进行下一个实验项目《细菌的生化鉴定实验》,同时可进行《细菌药敏实验》项目,筛选有效的抗生素对症治疗;也可将病原菌纯培养物进行下一个实验项目《动物实验》,在动物实验项目中可同时进行接种和采血技术的实验。整个实践教学采取“教师提出课题―学生讨论―教师启发点评―引出课堂教学内容”的启发式教学模式,课题相关实验项目函盖《兽医微生物学》重要基本实验,并且实验项目间环环相扣,与兽医临床实际工作紧密结合,组成完整的实验教学体系。加之每个学生待鉴定的病原微生种类不同,极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和综合素质。

2.3 实验教学测评体系的构建与实践改变传统实验测评体系,建立基本操作技能为考核重点的科学新型实验测评平台。兽医微生物学实验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得到微生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学会利用这些技能解决兽医临床出现的问题。传统实验测评体系仅针对单一孤立的实验内容进行简单的笔试,考核结果不能很好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性思维能力水平。研究尝试将考核内容整合为对微生物实验常用玻璃器皿的处理技术、培养基的配制和灭菌技术、细菌分离培养技术(平板划线分离法)、无菌操作技术、细菌抹片的制备和染色技术、动物接种和采血技术等几个重要技能的测评[3]。采用学生随机抽签方式,现场让学生公开操作并回答教师问题,教师当场打分和点评。教师可根据学生技能掌握情况、操作的熟练程度、回答问题的情况以及学生的实验报告书写等方面综合给出学生考试成绩。这种测评方式能使学生将已作过的实验再重复操作或观察一次,加深实验内容的理解,可操作性强,具有很强的实践性。

3实验教学保障体系构建与实践

3.1 修定兽医微生物学实验教学大纲大纲实验教学内容的选择必须涵盖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实验技能,能较密切地联系临床实际,体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以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目标,以实验技术为主线,精选兽医微生物学实验项目。

3.2 建设实验教材实验教材是指导学生上好实验课的重要工具。教材应在原则上与理论教材保持一致的前提下,对实验内容进行合理删减和整合,注重实验内容的连续性和完整性,尽量符合临床检验实际和科学研究的实际程序,突出对学生独立的工作能力的训练。

3.3 建设“双师型“实验教学师资队伍为了保证实验教学的质量,必须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体系。这是实践教学的基础性工程。为此,一方面鼓励专职教师参与各种类型的生产实践横向课题项目的研究,努力使其成为“双师型”或“双师素质”教师;另一方面引进“双师型”教师,或外聘具有实验经验的业界行家作为兼职教师,充实师资队伍力量。

参考文献:

[1]杨璇,轩小燕.浅谈医学微生物学和免疫学实验课改进[J].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2004,16.

第2篇:微生物学的意义范文

有文献报道,医科大学生在社会艾滋病防治宣传教育的社会实践中,在具体的活动中做贡献,长才干,从而实现其自身的思想认识、知识掌握、专业能力提高与社会公众艾滋病预防知识普及提高相统一[1]。学生参与“防艾”宣传教育活动前,由学校专业课教师、附属医院皮肤性病科教师或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艾滋病防治科教师对其进行4学时的“防艾”知识专题培训,培训结束后方法宣传资料让学生自学,学生掌握艾滋病防治的专业知识后再向青年学生、家人及社会公众进行“防艾”知识宣传教育。自2003年以来,我校有3万多人次大学生参加了艾滋病防治宣传教育为主题社会实践活动。本研究分析了参与“防艾”专题培训及艾滋病宣传教育活动对学生医学免疫学和微生物学成绩的影响,探索改进这两门课程教学效果的方法。

一、对象与方法

选取毕业后参加临床执业医师考试2008―2014届3160名毕业生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整理参加艾滋病相关活动的学生信息,包括社联大学生红丝带协会志愿者、寒暑假红丝带小分队社会实践活动学生和参与教师“防艾”科研项目的学生,2008―2014届毕业生中有1087人在校期间多次参与“防艾”社会实践活动,其中926人又参加了临床执业医师考试。

参加“防艾”专题培训及宣传教育活动的学生为实验组,其余为对照组。用SPSS17.0统计软件分析,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两组考试成绩之间的差异,P值≤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一)在校临床本科生最早参加“防艾”社会实践时间

收集学生2006―2012年参加大学生红丝带小分队或社联大学生红丝带协会组织的“防艾”宣传教育活动情况,整理学生最早参加“防艾”活动时所在的年级。大一、大二学生参与“防艾”活动占总参加人数的63.5%。

(二)参加防艾活动对医学免疫学和医学微生物学课程成绩的影响

毕业1年后参与临床执业医师考试2008―2014届3160学生中有926人参加了防艾活动,2234人未参加艾滋病防治宣传活动。“防艾”组执业医师医学免疫学和医学微生物学课程成绩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三、讨论与结论

第3篇:微生物学的意义范文

关键词 医学微生物学 实验教学 留学生 多媒体技术

中图分类号:G642.423 文献标识码:A

留学生教育是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重要体现,也是衡量高等医学教育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随着教学科研实力的提升,我校自2005年招收临床医学专业留学生,目前已招收来自五大洲20多个国家近1000名留学生,在校留学生人数达400多人。本教研室承担了临床医学专业留学生医学微生物学课程的理论和实验教学任务。医学微生物学是基础医学的必修课程之一,也是学习其它相关拓展课程,如免疫学、生物化学、传染病学、内科学等课程的基础,是连接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桥梁。医学微生物学实验与基础理论课紧密相连,是一门着重操作技术的实验课程,通过学生的亲自操作和观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对病原微生物的感性认识,使学生将理性知识与感性认识有机结合,将书本知识应用于实验,在实验中更透彻地理解基础理论知识。通过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教学,还可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以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本教研室将多媒体教学模式应用到留学生医学微生物实验教学已有两个学期,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本文主要对比传统留学生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教学的授课特点,分析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多媒体技术应用的必要性,实践过程及注意事项,为留学生实验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1传统留学生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教学的模式及局限性

我校留学生大部分来自巴基斯坦、印度、苏丹等国家,除此以外近年还接收来自卢旺达、叙利亚、科威特、埃及、坦桑尼亚、索马里、刚果、赞比亚、不丹等国家的留学生。大部分留学生以英语作为官方语言,所以我校留学生实验教学采用全英文授课,但是部分学生地方口音浓重,与标准英语发音差别较大,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与中国教师之间的沟通与课上互动。

我校留学生的医学微生物学实验课程根据医学微生物学教学大纲要求,并参考他国职业医生大纲的要求,为留学生开设了八次实验课:实验室安全和显微镜的使用;革兰染色;细菌的接种技术;细菌的分布;外界因素对细菌的作用;抗酸染色;球菌、杆菌形态及培养特性观察;真菌及其他微生物形态观察。每学年留学生实验课开设两个教学班,每个班配备两位教师,一人讲授,另外一人辅助主讲教师解决学生实验进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每班按学生意愿分组,每组5-6人完成实验。前几年,实验室没有配备多媒体教学设备,每次实验课,授课教师主要利用板书进行讲授。实验目的、材料、原理、步骤、结果观察等内容都在授课过程中一一书写到黑板上,或者在课前把部分板书书写好,讲授结合示教,然后学生动手操作。

传统板书的特点是停留时间长,能够清晰地体现出教学意图,使所讲内容按顺序逐次展开、层次脉络一目了然、教学重点突出、直观性强,便于巩固记忆和梳理。但是知识信息的日益增多受到了授课学时限制,利用传统板书进行实验教学的局限性越来越明显,这种局限性在留学生的实验教学中更加凸显,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板书教学传达的信息量较少。黑板的书写空间是有限的,授课时间是有限的,这两个因素限制了板书教学的信息量。这不符合医学微生物学教学内容多且琐碎的特点,也不符合知识信息大爆炸的时代,向学生高效率传输知识信息的授课特点。其次,板书教学缺乏直观性。医学微生物学的研究对象为肉眼不可见的微生物,相关知识抽像,学习起来比较困难。实验课内容以理论知识为基础,一方面要加强学生对微生物的认识,如学习独立使用显微镜观察各种常见微生物形态及特殊结构等,另一方面要加强微生物学基本操作技术的掌握,如无菌操作技术这一贯穿实验始终的基本操作技术、接种技术等。板书教学中,单纯用语言文字描述这些知识和操作技术,留学生很难在实验课学习时限内将全部内容接受理解,而且留学生和任课教师之间的语言沟通本来就存在一些障碍,更不利于教师灵活地控制整个课堂。再者,板书教学影响师生间的课上互动和交流。传统的板书教学书写板书会占去实验准备和课上的一部分时间,不利于授课教师的课前准备和对课堂时间的掌控。书写的板书是静止的,教师的语言表述是抽象的,这样不能动态地向学生展现实验原理、实验步骤等内容,不利于留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反思,而且也不利于教师及时观察留学生对授课内容的理解程度。教学实践证明,板书教学缺乏高效性和灵活性,不适应我校留学生的实验教学。

2留学生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及优势

多媒体辅助教学利用计算机将文字、图像、动画、视频等多种形式的媒体信息有机结合在一起,将授课内容直观、生动地展示给学生,这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重大变革,课堂内容更丰富,师生互动更灵活,更符合高校课堂高信息量的特点。2014年我校为实验室配备了多媒体教学设备,使多媒体教学课件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得以实现。基于留学生实验课板书教学的局限性,我们优先尝试将多媒体课件应用到留学生的实验教学中。

2.1留学生医学微生物学多媒体实验教学课件的制作

教研室集体备课讨论,参照《Laboratory Exercises in Microbiology》英文原版教材和张玉妥主编的《医学微生物学和微生物检验》中文实验教材,结合留学生的特点,并结合实际教学内容精心编排,制作了适合临床医学专业留学生的英文实验教学讲义和多媒体课件。多媒体课件课前发到学生邮箱供学生提前预习,讲义课前发给学生供上课浏览使用。课件内容包括八个部分:“Safety in the laboratory and methods of handling microscope”,“Gram-stain”,“Cultivation methods of bacteria”,“Distribution of bacteria”,“Effects of physical, chemical and biological agents on bacteria”,“Acid-fast stain”,“Morphology and cultivation properties observation of pathogenic cocci and Enterobacteriaceae”,“Morphology observation of other microorganisms”。

除了原来英文实验的内容,在多媒体课件中插入了大量微生物形态染色的图片,我们还精心录制一些示教视频,如高压蒸汽灭菌器的使用及注意事项,细菌的各种接种技术。每个小视频控制在5分钟左右,录制过程由任课教师亲自操作和英文解说。我们还将预实验中观察到的鞭毛的运动录下来,插入幻灯片中供学生参考。此外,从网络上搜集了一些有关致病微生物的英文视频,这些视频资料大大丰富了实验教学课件的内容。

2.2留学生医学微生物学实验多媒体辅助授课的实施

多媒体实验教学课件制备完成后,我们进行了一遍遍的演练,严格控制讲授的时间。我们对于实验教学安排是这样的,先通过多媒体课件进行讲解,包括实验目的、原理 、方法、预期结果如何观察等内容,然后给学生几分钟时间对不理解的地方进行提问,教师进行解答。最后如有需要示教的内容通过播放录制好的或从网络上收集来的示教视频来完成。对于学生实验中遇到的问题通过多媒体课件再次强调讨论并解决,并对实验中的不足进行点评和总结。实验结束后学生记录实验结果,完成实验报告。实验考核除了对实验报告评分之外,我们参考医学教育同仁在实验考核方面的经验,还把重点实验考核内容做成多媒体课件,题型包括辨图、填空、选择等形式,这种考核模式省时省力,节约了教学资源,而且极大地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3留学生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多媒体技术应用的意义

2.3.1丰富教学信息量,节省教学时间

近年来,随着生命科学的发展,医学微生物学的知识大量增加,如何合理地安排一次实验课,既传授了更多的相关知识又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我们要攻克的一个难题。应用多媒体教学,可以缓解教学内容多与课时少之间的矛盾,而且多媒体课件可以替代传统的挂图、幻灯,在保证实验质量的前提下又节约了教学资源和成本。比如在没有使用多媒体课件授课前,高盐蒸汽灭菌器的使用、细菌的接种方法等内容需要授课教师亲自示教,由于空间的限制,每次示教时学生都想在最前面观看示教,导致学生全都围在老师周围,而后面的学生不能清楚地观看示教。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每次每班学生分2-3次进行示教,虽然问题得到了解决,保证了所有的同学能清楚地观看示教,但无疑延长了授课时间,每次课下来教师也是筋疲力尽,不利于实验教学的顺利进行。随着多媒体设备的配备,我们把录制好的或收集来的示教视频在大屏幕播放示教,教室中每个学生都能清楚地观看,而且能给学生实验过程的真实感受,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使学生注意力更加集中。如果没有观看明白,学生在操作时,授课教师还可以再次播放该视频,既不耽误学生动手操作,还能更好地起到示教的作用。

2.3.2避免师生沟通的语言障碍

全英文授课对于留学生的任课教师来说是个极大的挑战,一节留学生实验课的准备工作至少是普通实验课准备工作的五倍,授课内容需要书写出完整的讲义,具体到每个单词的发音都要保证没有错误,因为一个关键词语的发音错误可能导致学生整节课听不明白,影响整体教学效果。教师虽然对授课内容进行了长时间的准备,但英语毕竟不是我们的官方语言,不可能做到像中文授课那样游刃有余,再加上部分留学生发音带有地方口音,这两个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师生交流和授课质量。而全英文多媒体课件的应用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利用多媒体技术将实验操作过程及注意事项通过清晰的文字、图片、视频或动画展示给学生, 弥补了教师讲述的不足,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实验教学的顺利进行。

2.3.3 激发留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教师对留学生实验课的管理

我校留学生来自多个国家,他们有着不同的文化习俗,其学习习惯与中国学生有很大差别。他们思维活跃、乐于提问,听不懂随时提问,如果问题没有得到解决,还会产生抵触情绪,作为教师的我们应尽量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图文并茂的多媒体教学课件兼具直观性、生动性、形象性和灵活性等特点,更有助于授课教师对整个课堂氛围的控制和实验教学的顺利进行。如细菌革兰染色这节课,要求每个学生亲自制片染色,很多学生忘记了已经学习过的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在开始时找不到镜下微小的细菌在哪里。如果再完整地讲解一遍显微镜的使用,这在时间上是不允许的,于是我们把多媒体课件播放到显微镜的使用方法那一页,让学生参照使用流程操作,授课教师再稍微强调一下显微镜使用的关键点,这样很多学生找到了染色区域,并很快找到了镜下清晰的图片。同时我们把预实验中革兰染色阳性和阴性的结果投映到大屏幕,让学生对比一下自己的染色结果和老师的预实验结果是否一致,这样进一步激发学生去思考自己哪里操作对了,哪里操作错了,染色的关键步骤在哪里等等。总之多媒体教学课件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能有效地避免错误操作,有利于师生间互动,同时大大提高了留学生学习本门课程的积极性,整个课堂氛围融洽,学生对课堂质量也很满意。

3留学生医学微生物学多媒体实验教学的注意事项

3.1 多媒体课件的内容与形式

实验教学多媒体课件内容多侧重于实验原理、操作方法及结果等方面内容的展示。由于课时的限制,(下转第40页)(上接第38页)课件中不应出现大篇幅的语句,内容应言简意赅、直观、形象。实验原理可以引导学生参考理论课本具有哪一章节的内容,切不可大篇幅的描述,实验方法和步骤可用简洁词语构成的流程图来展示。课件整体要简洁、朴素,不要过于华丽,过于华丽的多媒体课件容易分散留学生的注意力,这样反而影响教学效果。

3.2合理使用多媒体课件,正确处理多媒体课件和教师的关系

多年的实践经验告诉我们,在教学中只有科学、有效地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才能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多媒体技术作为教师授课的一种教学工具和手段,它不能完全取代教师的主导地位,作为教师也不能完全忽略板书教学的作用。只有将传统教学手段与多媒体教学手段相互融合,充分发挥多种媒体组合的综合优势,才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比如在介绍细菌的特殊结构鞭毛、荚膜和芽胞时,单纯的多媒体课件中的图片不利于留学生很好地掌握这些特殊结构,相反采用板书教学边画边讲解更能吸引留学生的注意力,还可以请几个学生在黑板上画出这些特殊结构,这样更能加深留学生对特殊结构的掌握。此外,对于多媒体课件我们不能完全依赖,不能机械性地讲解,应多观察学生的反应,加强与学生的互动和交流。

总之,经本校留学生医学微生物学多媒体实验教学的实践证明,合理有效地运用多媒体教学方法开展留学生实验课,极大激发了留学生实验课的学习热情,有效地提高了医学微生物学实验课的教学质量,为留学生其他课程的实验教学改革提供了参考。教育教学是一个不断摸索的过程,为了更好的提高留学生实验课的教学质量,我们不应只关注多媒体技术应用这一方面,还应融入如启发式教学,案例式教学等教学方法,更进一步提高留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将实验课教学质量提高到一个更高的水平。

参考文献

[1] 陈丽萍,田小苗.试点高校来华留学生教育“内涵发展”研究―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调研报告[J].中国高教研究,2014(11):49-53.

[2] 李明,申晓冬,胡晓梅等.推行本科生导师制 提升医学微生物学教学质量[J].微生物学通报,2011,38(5):774?778.

[3] 郭晓光.多媒体教学与板书教学的再认识[J].中国教育学刊,2014(2):71-74.

[4] 王娟.影响高校多媒体教学效果的因素分析与建议[J].电化教育研究,2009(5):95-98.

第4篇:微生物学的意义范文

PBL教学即是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模式(problem-based learning,PBL),由美国Barrows教授于1969年在MeMaster大学首创,其核心理念强调由问题为基础,从临床问题入手调动学生兴趣,将学生置于教学主体地位[2]。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PBL教学更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生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同时学生学习过程不再被动接受,其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象选择我校2012级临床医学专业专升本层次学生,因我校理论课教学采用大班制教学,所以选择1大班为实验班,学生人数为86人;对照班则选择2大班,人数为90人。两组学生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教学内容与方法

教学内容根据教学计划及大纲要求,选择与临床联系紧密的一类病原体作为教学内容,如肠道杆菌等,进而搜集临床病案整理形成问题。学时数安排为6学时,实验班的教学我们应用传统教学与PBL教学结合的方法,先行传统教学1-2学时,主要讲授基本概念及原理,随后采用PBL教学。对照班则沿用传统教学法。

2. PBL教学模式的实施

2.1. 分组及小组学习

实验班所辖3个班随机组合分为3~4小组,每小组人数约为10人,每小组推选一名负责人,由负责人组织组员开展小组学习、讨论及汇报等。相关课程开始前1-2周,由教师将问题交给各小组负责人,各小组得到问题后先由组员自主搜集资料、文献查阅、整理及分析资料等。

2.2. 小组讨论

课程开始前各组负责人组织组员汇总各自材料;此外,还需在小组内进行问题集体分析及讨论,讨论内容应包括所给问题及病例的发病机制、疾病类型、诊疗及防治等;讨论中要求做好详尽记录。

2.3. 总结与汇报

小组讨论后,负责人总结自己小组讨论结果,并形成汇报PPT,在教学的第5个学时时进行大班汇报,汇报过程由负责人回答其他小组提问。课程结束后,由教师点评及总结各组问题,同时综合各组团队协作情况及综合素质表现等给予评价。

3. 教学效果评价

相关章节课程结束后,对两班学生进行病例分析题考核,两班为统一试题,分析成绩并采用t检验统计分析;同时就学生接受度、学习兴趣及能力等方面对实验班进行问卷调查。

4. 结果

4.1 考核成绩

两班所有学生参加课后考核。实验班考核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90.17±6.36 vs 73.19±6.22,p

4.2 调查问卷结果

课后考核结束对实验班发放调查问卷86份,回收86份,统计调查问卷结果(见表一),发现95.5%学生认可PBL教学且94.3%学生希望今后继续开展,93.1%学生认为PBL教学有助于其学习兴趣提高及理论知识巩固;90.8%学生在综合分析能力培养方面表示赞同。

5. 讨论

近年大量同行的PBL教学研究发现,与传统教学法相比,学生更喜欢开放式的PBL教学,与我们的实践结果一致[3]。通过引入PBL教学模式,学生由以往的机械被动地接受知识转变为自动参与知识获取过程;由于PBL强调以问题为基础,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在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了相关理论知识;同时由于需要进行分组讨论与总结等,培养了学生的表达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以及资料归纳分析能力等;在分析病例、解决问题时,培养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基础知识与临床病例综合的素养,提高了其综合素质。

另一方面,PBL教学的引入也极大地提高了教师教学水平等。教师在PBL教学过程中,其角色由以往的“灌输者”转变为“引导者”,因此,在面对学生可能提出的各种问题时,在把控整体教学进程及方向时,均需要教师有更广的知识面以及整体协调能力,此外,还对其教学思路及综合业务能力提出较高要求。为了顺利且完整地完成PBL教学,教师需努力完善自身业务能力,这就促使“教”与“学”的相互增长,促使教师与学生进行更多地沟通与交流。

第5篇:微生物学的意义范文

关键词: 高职教育改革 动物微生物及免疫 实训技能教学

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不需太多理论知识而主要依靠动作技能和经验技艺在生产、服务第一线从事现场工作的直接操作者。但是,目前的高等职业教育存在着学生培养效果与企业要求不相符合的状况,为达到“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高等职业教育目标,需要进行适应企业要求、适应学生特点的职业教育课程改革[1]。开发以企业工作过程为课程设计基础的教学内容,实施以真实工作任务为载体的教学方法;从职业工作出发选择课程内容并安排教学顺序[2]。

动物微生物及免疫作为畜牧兽医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它是通过综合运用动物微生物学、免疫学和病毒学等基础知识来分析和解决农牧业生产中各种问题的基础学科[3]。动物微生物及免疫理论课包括微生物基本知识与检验技术、免疫学基础及应用、主要病原微生物及检验和微生物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四个篇章,该课程与生产实践联系十分紧密,起到由理论到实践、由基础到专业的桥梁作用。然而传统教学中存在教学方法落后、知识陈旧、与生产实践脱节等问题[4]。目前,笔者所在的江苏畜牧兽医职业技术学院正在进行国家示范性(骨干)高职院校建设,涉及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包括拓宽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面、开阔学生视野的教学改革,以及动物微生物与免疫的实训技能教学适应高职特点的改革与探索等。

为了满足就业岗位要求,要合理地设计、选择实验内容。动物微生物及免疫实训技能教学是对理论课的延伸与运用,为了使学生能够系统学习实验操作技术,避免实验课依附于理论课的问题,根据岗位要求整合课程教学内容,并按科研项目方式进行实验顺序调整。高职高专畜牧兽医专业毕业生大多从事畜禽疾病诊断与防治、动物检疫、畜禽生产、饲料与兽药售后服务,以及畜牧兽医综合服务等岗位专业技术应用与推广工作。这不但要求毕业生具有扎实的动物疾病防治知识,更要求他们掌握消毒与灭菌技术、病原微生物诊断技术、免疫原理及其应用技术等。首先,要求教师针对学生就业岗位所需要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要求,在充分了解和调查学生就业岗位后对动物微生物与免疫实训技能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其次,按照病原微生物实验室诊断的程序,开设综合设计性实验。由于实验使用未知菌种或是发病动物的病料,因此要求学生在器皿写上学号,并始终使用自己分离到的菌种进行一系列实验。这样学生就会一丝不苟地做好每一步实验,详细观察并记录每次实验结果,使他们在实验中步步深入,从而大大提高学习主动性。

为了取得预期的实验效果,教师先进行演示,注重培养规范意识。首先,要求学生必须严格遵守遵守实验室的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认真进行操作,否则极有可能造成实验室污染和实验人员的感染,甚至会向外散播病原。其次,实验过程中老师可边示范实验步骤边讲解要注意的细节,操作要求规范、速度适中,然后要求学生严格按实验指导书的内容、步骤、方法进行操作。

为了锻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参与实验教学全过程。比如,新城疫的抗体检测实验,笔者提前两周布置给学生,要求学生熟悉教学目的意义(免疫监测、诊断疾病和流行病学调查)、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根据实验要求,学生要做如下几方面的工作。

(1)设计实验方案,提前一周交与教师查看。

(2)准备实验,包括实验相关仪器准备(96孔v型底微量反应板、微量加样器、离心机、离心管、微量振荡器、电热恒温培养箱等)、试剂准备(3.8%柠橼酸钠抗凝剂、生理盐水、1%鸡红细胞、鸡新城疫抗原、鸡新城疫血清)、无特定病原体种蛋的孵化(提前9~10天)、鸡场血液采集及血清制备等。

(3)部分学生参与预实验,通过预实验可以检验实验前的工作是否充分,以确保每次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4)学生亲自操作实验,培养动手操作意识。老师检查结果,合格后才能离开,凡没有结果或结果不理想的,老师和学生一起分析原因后马上重做,直到得出满意结果为止,从而培养学生严谨的学风和科学的态度。

(5)实验的善后,对所用物品、培养物进行无害化处理,实验器皿清洗等。要求通过老师的引导作用,鼓励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

另外,笔者通过开放实验室,避免了受实训技能教学课时的限制、教师准备过多的弊端,鼓励学生或部分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加强基本实验技能训练,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加了学生动手操作机会,有利于实验的良好开展和学生技能的提高。

为了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让学生互相监督。在实验中有些学生由于实验操作不规范,导致实验结果不准确,他们便擅自更改或抄袭实验结果,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采取展示实验结果和教师现场逐一打分的做法。一方面让学生自己发现存在的问题并讨论解决,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另一方面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实验本身的严肃性,从而有助于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将操作能力培养贯穿始终,考核方式多样化。动物微生物与免疫实训技能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一系列基本技能,包括使用实验仪器观察微生物和研究微生物的技能,采集、培养和处理实验材料的技能,独立进行观察和实验设计的能力,以及团队合作能力等。为了真正提高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真正掌握实验技能,我们将实训技能教学的考核方式多样化。实训课程考核平时成绩包括课堂提问、实验操作、实验报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态度、纪律和团队协作精神等。在实训技能教学的最后一天进行终末考核,采用当场考核、当场打分的方式。上午对学生进行逐一考核,考核内容分为理论题和操作题两部分。下午采用随机抽查的方式,抽考比例为学生总数的20%,因为考核前学生并不知道自己会抽中哪一项考核项目,必然会使学生关注教学目标中要求学生掌握的全部基本操作技能。让学生将已经做过的实验再重复操作或观察一次,将会进一步加深他们对实验的理解,其中的重点、难点也更易掌握。教师根据学生的技能掌握情况、操作的熟练程度,以及回答问题的情况综合给出学生的总成绩。最后,教师借助考核反馈的信息,发现教学中可能存在的教学问题,提出解决方案,提升实训技能教学质量。

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成功一方面需要每一位教师真正地参与进去,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另一方面需要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动物微生物和免疫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实训技能教学改革与创新是多方面的,充分树立学生在实验中的主体地位,根据岗位要求合理地设计、选择实验内容,用科学的方法对学生进行考核,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和良好习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金彦平.高等职业院校项目化课程的教与学[J].考试周刊,2012,7:179-180.

[2]王金合.《动物微生物学》适应岗位需求的教学改革与创新[J].安徽农业学报,2009,15(5):196-197.

第6篇:微生物学的意义范文

细胞核的分化程度较高,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胞质内有完整的细胞器,其菌属于此类型微生物;

2、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细胞核分化程度低,仅有原始核质,没有核膜与核仁,细胞器不很完善,种类众多,有细菌、螺旋体、支原体、立克次体、衣原体和放线菌医学搜集整理;

3、非细胞型微生物:

第7篇:微生物学的意义范文

【关键词】 初中语文 学生为主 感悟权利

1 利用生动的课文朗读,帮助学生想象

传统语文教学中,在朗读方面长期存在两个失误:①学生课堂朗读少;②放录音或教师范读多。课文录音我们已无可挑剔,甚至某些有较高朗读水平的教师与课文录音相比,简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准确的朗读,圆润的发音,感情的把握等等,无不让人交口称赞。如此以来,教师个人水平是得到较好的发挥了,但在佩服之余,我们是否也该为学生想想?在老师读之前,学生有没有读过课文,找出生字词,查查字典?对课文内容理解了吗?对文章感情吃透了吗?若没经过学生的自主探究老师就读了,那么学生不用解决字词,也就省去了查字典的麻烦;不用去分析内容把握感情,就更省去了一个大麻烦。他们完全可以模仿老师去朗读,甚至也可以读得声情并茂,但他们真正理解了多少呢?充其量只是学到了一点“形”而已,真正的“神”却领悟不出,形神兼备也就无从谈起。针对这些失误,新课标注重学生的自我朗读体验,倡导“四步读书法”,即读准(要动手查字典)、读畅(要反复读,达到熟练)、读情(要分析内容,把握感情基调)、读境(要发挥想象,仔细品味)如此步步深入的读,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由浅入深的把握课文,重视了学生的个体参与,强调了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实现了自我与作者的心灵交流,这样读出来的声音才不会空洞无物,矫揉造作。特别是后两个层次,学生在有感情的朗读中可以尽情发挥想象,用“内在的眼”去看作者描绘的世界,用“内在的耳”去倾听作者的心声……在这个无形无声的世界里,每个人的看法可能不同,因为“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每个人的看法却又都是深邃的,有鲜活生命力的,因为这不是别人强加给自己的,而是植根于自己内心深处的。此时的朗读便不再是“见字出声”而是“内明于心,外达于人”了。在真切感受基础上的朗读,或如小溪流水,丁丁冬冬;或如激流奔泻,汹涌澎湃;或如置身桃园,鸟语花香,于人于己,谁能说这不是一种真正的享受呢?

2 巧妙设置疑问,置学生于“山重水复疑无路”之境地,让学生始终保持“愤悱”状态,启发学生去积极思考探究

“疑”是人类打开宇宙之门的金钥匙,好的课堂提问,对启发学生的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课堂教学中,作为语文教师,我们更应该围绕课文主题,善于创造问题的情景,设置新颖、有趣、巧妙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促使学生兴致盎然地去思考、去探索,养成科学的学习习惯。如《变色龙》一课,可设计这么几个问题:奥楚蔑洛夫的性格是什么?在课文中有何具体表现?他“善变”的明显特点是什么?他有很多的变化,那么有没有不变的一面呢?不变的是什么呢?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边看书边思考,这比上课前不做任何预习,一上课就讲的效果更佳。又如在教学《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时,提出问题:今日罗布泊是怎样的一个地方?过去罗布泊是怎样的一个地方?罗布泊为什么会消亡?同样的悲剧还有哪些?最后上升高度,提出:作为中学生的我们应该如何来保护我们身边的环境呢?层层推进,巧设问题,让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在思想上受到了教育。这样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参与教学活动,大大增强了学生质疑的能力,学生的创新思维也得到了培养。

3 创新方法,释放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

无论哪一种方法都要以人为本,一切从学生的未来着想。我们应该还学生一个自由的空间和时间,让他们自由地去书海里遨游,在生活里感悟。

让课堂成为每一个学生自主阅读的乐园。教师要把平时教学中用在多余的分析、无效的复述、拉锯式提问的时间节省下来,还给学生支配,保证他们有充分的时间“识、读、议、写”,让他们独立主动地学。同时从素质教育的要求出发,自主学习更应面向全体学生。其衡量的标准是看学生个体参与活动的程度和效度,也就是每一位学生是否都积极地、主动地投身到了学习活动中去。

第8篇:微生物学的意义范文

变1:如图1,四边形ABCD中,BE=ED, ∠ABC=∠CDA=90°,BEAD于点E,且四边形ABCD的面积为4,则BE=?

图1

这是一道初三期中考试题,当时一些学生没有做出来,原因是不知从何下手。在讲评卷子时,我不仅讲了此题,还总结了几种方法,并留了作业让学生重做。在中考复习时我们又遇到与此题十分类似的习题:

变2.(2011枣庄)如图2,直角梯形ABCD中,AD∥BC,

∠A=90°,AB=AD=6,DEDC交AB于E,DF平分∠EDC交BC于F点,连接EF.

(1)证明:EF=CF。

图2

结果一些学生又将变2作为他们的难题还给了老师,在此,我做如下引导:

1. 设置问题,为学生的“悟”做铺垫

在学生不能“吃一堑长一智”的时候,老师讲不如不讲,但不讲不等于什么都不做,老师应该为学生营造反思、探索的氛围,为学生的“悟”做适当的铺垫。首先拿出与这两道题都有关的基本题(见例),让学生从“最基本”入手。

例: 正方形ABCD,E,F分别为BC,CD上一点,∠EAF=45°,试判断线段EF,BE,DF的关系,并说明理由。见图3.

图3

然后让学生回答以下思考题:

(1) 用什么方法解决这个例题?

(2) 此例除了所给的结论,还可以得到哪些结论?

(3) 此例的条件和结论是否可以互换?怎么换?

(4) 能否用解决此例的方法或此例的一些结论来解决变1和变2中的问题?

(5) 你发现此例与变1、变2之间的关系了吗?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你能找到哪些?

(6) 例题、变1、变2都包含的条件是什么?解决它们的基本方法是什么?

经过解答和思考,学生可以很快地答出(1)问:用旋转的方法,将ABE绕点A逆时针旋转90°,使点B与点D重合,然后利用全等可得。见图4.

图4

经过引导学生可以通过证明回答问题(2):SADF+SABE=SAEF;AEF边EF的高=正方形边长;旋转后可以得到AE=AG, AEAG, ∠G=∠AEB,∠GAF=∠EAF=45°,或说AF平分∠EAG等。

问题(3)可以由老师点出:此例可以换条件和结论,如变成:正方形ABCD,E,F分别为BC,CD上一点,EF=BE+DF,求证:∠EAF=45°或求∠EAF的度数。并让学生解答。

经过分析、比较、尝试之后,学生可以得出:利用例中旋转图形法可以解决变1和变2,因此,问题(4)的回答是肯定的。

通过解答、比较、归纳、概括,学生可以得到问题(5)的答案:在图4的基础上减线,就可以使图4变成图1或图2;变1和变2的解法都与例类似;只是条件与结论和例有所不同。通过这样的引导,使学生认识到问题的本质,抓住它们之间内在的联系,并从中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点。

在回答问题(6)时,尽量引导学生用数学符号和文字两种形式表示,如用数学符号表示前面三道习题都包含的条件是:在四边形ABCD中,AD∥BC,AB=AD, ∠A=90°,DEDC交AB于E(见图2),然后尽量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叙述这段符号表述;解决前面三道习题的基本方法都是旋转图形法。通过回答问题(6),使学生清楚地认识到:在基本条件符合之后,就可以用类似的方法来解决问题,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总结出一类题的通法及认识到通法的作用。

2. 给出变式,给学生“悟”的机会

此时学生也许会有些感觉,但真正做起来还是困难重重,而且,在前面三道习题的铺垫下,学生尚不能对问题的本质有比较深刻的理解和认识,需要给学生自己发现、观察、对照、尝试的时间,这是一个“悟”的过程,老师应该给出适当的变式,并尽可能地放手让学生自己做及开展独立思考后的讨论交流,必要时再给予适时、适量的指导。

变3:在梯形ABCD中,BCAD,AD∥BC, ∠D=90°,BC=CD=12, ∠ABE=45°,若AE=10,则CE的长为多少?见图5.

图5

变4:(2008年齐齐哈尔市)(本小题满分8分)

已知:正方形 中, , 绕点 顺时针旋转,它的两边分别交 (或它们的延长线)于点 .

当 绕点 旋转到 时(如图6),易证 .

(1)当 绕点 旋转到 时(如图7),线段 和 之间有怎样的数量关系?写出猜想,并加以证明.

(2)当 绕点 旋转到如图8的位置时,线段 和 之间又有怎样的数量关系?请直接写出你的猜想.(此题只让学生做第(2)问,将“请直接写出你的猜想”换成“写出猜想并加以证明”)

变5:在梯形ABCD中,AD∥BC,∠ADC=90°,BC=CD=12,∠ABE=45°,点E在DC上,AE、BC的延长线交于点F,若AE=10,试求AD、DE、CF的长。见图9.

图9

3. 要让学生“悟”到点上

通过前面的习题和思考题的设置和解答,老师应该给学生这样的讲解:很多题是一个题变出来的,所谓的“万变不离其宗”可以在这里略见一斑。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对基本题进行深挖掘,并在它变化的过程中透过现象看本质,把握题与题之间的内在联系,用已解决的问题的方法来解决新问题。这样的讲解可以体现老师“授之以渔”的教学理念和风格,也给学生的“悟”画一个小句号,帮助学生“悟”到点上,并能在一定程度上引导学生从“同一个问题隔一段时间再做或稍作变型再做又不会了”的困惑中走出来。

第9篇:微生物学的意义范文

一、教学氛围要民主、平等、和谐

研究表明,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时间和机会越多,学生参与学习的时间就越多,有效教学的可能性就越大。可见,有效教学必须致力于营造民主、平等、和谐、愉悦的学习氛围,给学生以友爱、平等、快乐、成功的享受。

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一是发扬教学民主,优化教学组织。课堂上教师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学习,鼓励质疑问难,发表不同意见,形成师生“互动流”。二是教师要提高业务素质,优化教学艺术。三是注重情感投入,加强师生情感沟通。教师如能在具有较高的教学素质的基础上,予以情感投入,努力采取与学生心理情感相接近或相容的态度和方法,形成与学生和谐共振的情感基调,那么,良好的教学气氛自然会形成。

二、注重学生课堂参与

参与式教学的成功需要我们创造宽松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有利于创造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的安全和心理的自由,也就是说创新需要心灵的放松,有了宽松的学习环境,才能激发兴趣,提问才会大胆,思维才具有实际意义,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才会提高。教师要把能否创造宽松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作为衡量教学是否得法的标志。在生物教学中,要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参与观察、实验和讨论。有了稳固持久的学习兴趣,学生便会自发产生对科学的热爱,树立主动学习精神,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参与式生物课堂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利用各种可利用的教学资源,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学习情境,让学生身处情境之中。学生在各种疑惑的引导下,主动地搜寻、分析、处理各种信息,亲身体验发现新知的成功喜悦,开发潜能,逐步形成生物知识体系。如在上述生物分类的教学过程中,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后我们可以设计分组学习,以小组形式讨论动植物分类,老师提供相同的材料,学生分小组提出自己的分类方案同时解释理由。小组的竞争,也给参与式学习增添了活力。这个过程,难免纪律有些“乱”,教师要灵活组织,尽量减少学生间、小组间的相互干扰,让学生能感受到课堂是宽松自由的,不要有太大的心理压力。如果一味害怕影响课堂秩序而限制学生的活动,就是限制学生的思维。

在小组汇报环节,教师要认真聆听学生的发言,及时准确地给予激励性评价和点拨引导。小组讨论是参与式教学中学生活动的一种常用形式,在小组讨论结束后一般都需要一个小组汇报的环节。在小组汇报时教师要认真聆听学生的发言,仔细观察学生的学习过程,争取深入了解学生对生物概念的理解和思维的发展,并及时给予点拨引导,直到他们很好地完成学习任务。在学生参与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表达自己的看法、收获,发现错误也要及时启发、引导、纠正,要鼓励学生把讨论引向深入。

三、优化教学方法

一堂课的核心是教学主体内容,怎样才能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呢?我认为首先是选择好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师生在教学过程中,为达到预期目标而采取的教与学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称,主要有以下几种。

1.讲授法:这是传统教学中主要的方法之一,学生只要把教师所提供的材料经过整合、贮存到自己的头脑中就可以了。当然不能整节课都采用这种方法,但对一些新知识的教学来说,讲授法也不失为一种好方法,它可以节约大量时间用于其他教学活动。

2.谈话法: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已有的感性经验或知识基础,有计划、有目的地提出问题,引导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和师生间相互交流进行教学的方法。这种方法在目前的教学活动中是很常见的方法之一,能很好地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3.讨论法:在教师指导下,由全班或小组成员围绕指定的问题展开议论,发表自己的看法,从而进行相互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方法是体现学生合作学习的方法之一。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可以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认识,有助于集思广益、互相启发、加深理解、提高认识,这种方法也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

4.直观教学法:在教学中用亲身实践或具体事物激发起学生的感性认识,使学生比较全面深刻地掌握和理解知识的教学过程。常见的方法包括演示实验、教具、多媒体课件等,这种方法能直观地展示学生周围不易观察到的自然现象和自然规律,提高学生对生物学的感性认识。

除以上几种教学方法外,还有许多方法,比如探究法、学生自学法、观察法、启发法、角色扮演法、调查法,等等。一节课中有不同的内容,不同的环节,可以选择不同的教法。如有些内容可能采用探索式最好,有些采用谈话法最好,而有些可能适于用启发法。在选择时要充分考虑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特点和教学条件等因素,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着眼于学生的整体发展。

四、改变评价标准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