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儿科护理安全范文

儿科护理安全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儿科护理安全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儿科护理安全

第1篇:儿科护理安全范文

【关键词】儿 科; 护理安全; 病房管理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4)2-0151-01

儿科病房收治的对象为心理、语言、行为发育不够成熟的小儿,患儿年龄小,病情变化快,症状不典型,意外事件多,护理技术操作难度大,护士工作量大,容易发生差错事故。针对儿科服务对象的特殊性,我们应善于识别潜在的和客观存在的各种不安全因素采取相对应对策,使护理安全风险防范于未然[1]。

1 影响儿科病房护理安全的因素分析

1.1 护理人员的责任意识: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岗位职责是工作的指南,是护理的法宝[2]。护理人员的责任意识直接影响儿科病房护理安全。实际工作中,少数护理人员责任意识欠缺,诸如查对不严,交接班不认真,违反操作规程,巡视患儿不及时,导致打错针,发错药,抽错血,为患儿抽血或静脉穿刺后忘松止血带等现象的产生。值班时未体现慎独精神,不能及时发现病情变化,从而延误治疗和抢救时机。

1.2 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儿科护士不仅需要具备一般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还需要具备儿科护士特殊的素质要求,要求护士具有爱心、耐心、同情心。由于护士超负荷工作,加上社会地位相对较低,使护士身心疲惫,工作质量下降,易发生差错事故。个别护理人员对业务不熟练,观察病情不到位。服务态度不好,解答问题语言生硬,或不予解答,不能和家长进行有效的沟通,甚至与家长发生冲突。这些因素容易影响儿科病房护理安全。

1.3 带教因素:由于护生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熟悉程度欠缺,基础理论薄弱,操作能力较差,必须在带教老师指导下进行工作。带教老师的指导十分重要,直接关系护生业务能力的提高和责任心的加强,从而影响儿科病房护理安全。

1.4 病房管理因素:病房是患儿治疗和生活的主要场所,应当加强管理。特别是上呼吸道感染和肠道感染的流行季节,患儿多,房间拥挤,恢复期和急性期患儿共处一室,如果不能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易发生交叉感染,这些也会成为影响儿科病房护理安全的因素。

1.5 用药安全因素:小儿在用药上特殊性强,用药剂量小,个体差异大,加药程序复杂,新药品层出不穷,药物的商品名称繁多,剂量复杂,不易掌握,易发生配错药,剂量换算错误等。家长不遵医嘱给患儿服药。由于儿童血管壁薄,通透性高,在输液过程中使用对血管有刺激性的药物,穿刺部位常出现皮肤苍白,渗出肿胀,甚至坏死等,给患儿带来痛苦。这是影响儿科病房护理安全的重大隐患。

1.6 患儿及家长因素:患儿年龄小,不配合治疗,一些家长缺乏医学常识,不遵守医院规章制度,不配合治疗和护理,经常住院患儿家长的依从性差等。这些行为也给儿科病房护理安全带来影响。

2 针对影响儿科病房护理安全因素的护理对策探讨

2.1 加强护理人员责任心:由于护士的工作有章有循,通过完善各项规章制度,规范护理行为达到安全和满足患者的需求,提高和保障护理质量[3]。应严格履行岗位职责,遵守护理工作制度,执行各种护理操作常规,真正用制度约束自己,用制度来管理自己。护士的责任要具体化、明确化,要求每个人要到位尽职,第一次就把工作做到位,对工作负责,对患儿负责。要熟练掌握儿科护理技术操作,减少患儿的痛苦和不必要的伤害,将护理隐患消失在萌芽状态。

2.2 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重视专业理论学习和技术操作训练,尤其是对急救技术的培训,通过培训,护士的专科理论水平得到提高,熟练掌握护理抢救知识和抢救技术,能做到反应速度快、稳、准。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才能得到家长的尊重和理解。提高自律性,尤其倡导值班护士的慎独精神,自觉遵守职业道德准则,不要侥幸某次用污染的针头给病人注射没有引起感染,也不能轻视值班时减少巡视病房次数的做法,要学会换位思考,加强与家长和患儿的沟通,增进理解,使他们有安全感和信任感。儿科病房陪护家长频繁更换,面对每一位家长的提问应心平气和,耐心地用通俗易懂,符合个性化的语言向家长说明,杜绝护理纠纷的发生。

2.3 加强护生的带教和管理:加强对护生的带教和管理是儿科护理安全的一个重要环节。分配到本科室的护生首先要接受护理安全方面的教育,了解护理对象的特殊性,熟悉本科的环境,疾病护理常规,儿科特殊的治疗和护理,使他们明确自己的职责范围。工作中应有带教老师正确引导,全程监督,严格执行各项护理操作规程,同时要求带教老师加强责任心,做到放手不放眼,耐心讲解、示范,因人施教,带教期间在保证护理安全的前提下,要让护生学有所获,完成实习进修计划。

2.4 加强病房管理:改善患儿的就医环境,分流患儿,分室收治不同时期,不同病种的儿童,减少探陪人员,做好消毒隔离工作,地面湿式打扫,病室内每日空气消毒2次,每日开窗通风2~3次,保持病室内空气清新,保持温湿度适宜。每月对空气、无菌物品、工作人员的手、物品、消毒液进行检测。做到一婴一用一消毒,控制示教人数,加强医护人员手的消毒,避免交叉感染[4]。

2.5 确保患儿用药安全:组织护士学习保障用药安全的重点内容,如通过收集药品说明书,组织业务学习,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无菌操作原则等。儿科用药根据公斤体重计算药量,具有用药量小,用药种类多,间隔时间短,护士在配药时要精确计算,忙而不乱。经常进行技术操作培训,提高护士的技术水平,力争“一针见血”,尽量使用留置针,如病情需要可实施PICC,减少对患儿的伤害,确保护理安全。向家长宣传安全用药知识,让家长了解药物使用的目的,服药注意事项。

2.6 做好健康宣教:对患儿应给予关心爱护、抚摸、微笑,经常给他们激励性的语言,让他们配合治疗和护理。针对一些家长缺乏安全意识,以及医学知识缺乏,对治疗护理不了解所存在的问题,采取不同的健康教育方法。

3 结论

儿科护理人员要做好安全隐患的防范,消除不安全因素,提高专业理论水平和护理技术操作水平,认真落实各项规章制度,认真执行各项护理常规和操作规程,加强对儿科病房的安全护理管理,确保护理安全。体现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以患儿为中心,把患儿的生命放在第一位,为患儿提供安全、满意的优质服务。

参考文献

[1]李冠芳.新生儿病房护理安全管理[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7,10:133.

[2]张风清,李珍,黄体纯.护理安全的影响因素及对策[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21(6):67.

第2篇:儿科护理安全范文

关键词 儿科护理 安全隐患 对策

护理安全是指在实施护理的全过程中,患者不发生法律和法定的规章制度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残疾[1]。语言表达能力差、独立性差、活泼好动而自身保护能力又较差是儿科患儿的特点,极易发生各种护理安全意外使儿科成为一个高风险科室。儿科护理安全隐患与对策已是广大护理人员关注的焦点,现将我科安全隐患及对策介绍如下。

儿科常见的安全隐患

护理因素:①护理业务水平:儿科住院患儿大多患有严重的基础病及并发症,临床疗护涉及多个医疗专业,而临床护士特点:低年资,学历较低,专业知识、操作技能不扎实熟练,不能及时对病情作出准确的判断并施以正确的疗护措施,缺乏病人潜在危险的预见。年轻护士语言简单表述不清甚或态度粗鲁在与患儿及家属沟通时。②核心制度不健全或落实不到位:交接班、分级护理、三查七对等制度执行不到位,护士不能及时巡视病房、发现问题、处理问题以及护理交接不到位缺乏必要的交接手续,疗护前后“三查七对”执行不力,从而存下安全隐患。③护士人力资源不足:医院重视经济效益及限于编制问题,床护比达不到国家临床护理的规定,处于疲劳状态超时间、超负荷工作,造成观察不到位,处理不及时,易于产生安全隐患[2]。我科病区现有护士14人,年出院3000人(次)以上。患儿多,护士配备不足,责任护士一轮打针没结束,先打的又面临换药,如换药不及时,引起患儿家长不满。④对医疗环境评估不足,缺乏法律知识和风险意识:对病人宣教不到位,防范措施不够,极易发生坠床、跌倒、非计划性拔管等。护理人员学习阶段只重视专业知识的学习,法律知识知之甚少,加之年轻护士护理安全意识不强、应急能力差,工作中只重视患儿的疗护,不注重证据的收集与管理[3]。

医院因素:医院普遍存在:医院制度不健全、执行力不高、管理不到位。对护士继续教育培训不够重视,护理人员不能迅速提高自己的专业技术水平,加之年轻护士自身的一些特点。医疗环境、病房设施陈旧等如地面过滑易致摔倒,病床无护栏造成坠床,春冬季节患儿多,感染性与非感染性患儿同住一室极易感染[4]。容易引起患儿家长不满情绪。医疗仪器陈旧、修护不当特别平时闲置的抢救器械,疏于维护,极有可能出现故障在抢救患儿时,给患者带来严重的后果。

患者因素:本院儿科住院患者大多来自农村,家长文化水平低,对疾病认知不够,对护理宣教接受能力不高,如随意调节输液速度、对检查收费不理解、等而引发医疗纠纷。擅自离院外出或不按时回院,如果发生意外,一定引发医疗纠纷;家长宠爱患儿对护理人员注射要求一针见血,如事与愿违,极易发生纠纷;患儿好动易使针头滑脱就要反复穿刺,引起家长不满。

社会不良因素:护理工作的完成需要护患双方共同参与密切配合,传播媒体对医院的片面报道加之社会对医院的关注度及要求越来越高,造成社会对医务人员的质疑不信任,极易引发医疗纠纷。患者对医院医疗的期望值过高,患儿病情稍有变化或恶化,家长将责任加之于医护人员,“大闹大赔小闹小赔”的思想一定程度上助长了患者的纠纷意识。

对 策

全面提高护士业务素质:①提高业务能力,加强护士职业素养:为护士提供多种形式的继续医学教育,获得护理领域的新知识,新观念,新技术。新老护理人员合理搭配,取长补短;年轻护士轮转科室,护理骨干到上级医院进修、短期培训学习,不断提高科室护士整体素质。鼓励护理人员学习心理、人文等知识全面提高自身修养,提高与患儿家长的沟通能力,解答患儿家长疑问的能力。②新护士要进行儿科安全教育:儿科护理工作不同于其他科室,安排高年资护理人员一对一帮带,加强操作、考核,快速成长迅速掌握儿科的护理业务,如体温测量、留置针的封管、药物剂量换算等独具儿科特点的护理。对新护士做到放手不放眼,保证护理安全。③严格执行各项医护核心制度:儿科护理要认真执行三查七对、给药等疗护核心制度,完善各项操作规程,规范护理文书的书写,提高护理人员责任心,改善服务态度。重要健康宣教内容要体现在护理记录上。护士长严格执行分级护理病房巡视制度并加大对护理文件督查,及时发现、纠正处理问题。加强医疗护理工作的证据收集和管理。④重视护士的法律教育,提高护士自我保护意识:护理管理部门要经常进行安全意识、安全责任、安全法律等学习。护理人员要增强法律意识和护理风险防范意识,在工作中要强化护理安全教育,引导护士学法、知法、守法并严格执行落实各项规章制度,知道自己该做什么,怎么去做,既维护了患者的权益也加强了自我保护意识。⑤合理配置护理人员:医院要按照国家规定配置儿科医护人员。护理部门根据儿科实际,合理安排护理人员。护士长根据动态工作强度安排弹性值班,住院儿科患儿较多,中午或晚间安排业务过硬、经验丰富、沟通力强的护士值班以加强护理力量,保证护理工作的质量。

医院:儿科专用药品,急救器材须安排专人管理,放置于固定位置,储存量足,用后要随时补充,及时检查药品过期失效事宜;定期维护、保养抢救仪器并及时维修,降低仪器故障率,延长仪器的寿命,确保急救仪器时刻处于备用状态。加强护理人员培训,要求熟练掌握急救仪器的操作。

患者:针对患儿的特点,在健康宣教主要是监护人:熟悉病房环境、各项规章制度及安全防护措施,如床边要使用护栏,防止坠床;不可使热水袋直接接触患儿皮肤防止烫伤,可以毛巾包括;保管随身的贵重物品;看管好患儿要离手不离眼;患儿的静脉留置针局部不要碰水,可以套个袜子手套,避免针尖脱出;患儿手圈要松紧适宜;竖抱患儿喂奶或喂药,注意速度要慢,防止呛奶窒息[5]。

总之,树立“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服务观念,具有高度的工作责任心,掌握过硬的专业技能,为对护理环节进一步调整、补充、完善,才能为病人提供高质量、温馨、安全、满意的优质服务。

参考文献

1 王文荣.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差错事故,减少护患纠纷的应对措施[J].临床护理杂志,2005,4(3):45-46.

2 周旋.护理安全的影响因素及预防[J].全科护理,2010,8(3):814-815.

3 陆翠玲,熊丹.ICU护理人员医学相关法律知识认知程度调查[J].护理研究,2010,24(6):1528-1529.

第3篇:儿科护理安全范文

【关键词】儿科护理;护理安全;防范对策

护理安全是指在实施护理工作的整体过程中,患者不出现法律和法定的规章制度允许范围以外的生理、心理及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障碍、损害、缺陷或者死亡[1]。对于儿科护理工作属于医院的一项特殊性的护理工作场所,儿科护理工作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相对较多,护理人员必须提高警惕,在护理工作中多做关于不安全因素的防范对策,才能更好的将儿科的护理工作发展下去,笔者现将儿科护理中护理安全的影响因素及防范对策汇报如下。

1儿科护理工作中的护理安全的影响因素

1.1工作人员自身因素①护理人员的工作态度不严谨,对慎独精神欠缺,有少数的护理人员在工作中随意简化护理操作流程不能自觉遵守规章制度,不严格执行“三查七对”,临床经验不足,操作技术不完善;②护理工作技术因素:为患儿进行动静脉穿刺技术不娴熟,常会发生穿刺失败,造成患儿哭闹家属不满意;③护患沟通不完善:有些护理人员只注重操作技术但是未重视与患儿的家属进行沟通交流造成护患沟通效果欠佳,这样护患沟通很难在护理工作中开展起来,延误了有效工作;④护理文件书写不规范:对于护理方面的工作记录不完善,与实际工作中的护理操作有明显的出处及有主客观成分缺乏的现象,语言与内容缺乏连贯性,无法准确的反应患儿的动态病情变化,与医生的记录不协调,这样会增加医院纠纷隐患的发生率[2];⑤感染知识的意识淡薄:在护理工作中的每个环节的行为操作都可能存在医院感染的相关隐患发生,工作人员自身缺乏院内感染知识,对于新生儿院内感染控制要进行加强管理,在有关的护理工作中护士未注意按先清洁后治疗的原则进行操作,从而导致交叉感染的发生。

1.2患者及社会因素由于现代社会模式的改变,家庭中均为独生子,家长对孩子比较娇惯,因此对医院的医疗和护理水平的期望值过高,其中对护士的护理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静脉穿刺要求能够做到“一针见血”,但在护理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小儿静脉自身原因导致穿刺失败,会造成家长的不满意。现在社会因素存在着看病难、看病贵的主要问题,社会舆论将所有的责任推向医院,关于社会中人群的呼声以及新闻媒体的有关报道关于不良医风等,加之患儿家长对医疗中出现的高技术、高风险不能够理解,他们潜意识中认为到医院就医就好像进了保险箱。医学科学是相当严谨的学科,在救死扶伤的同时存在一定的风险性和局限性,对于存在疑难杂症的病例、诊断治疗以及愈后等都会出现不同的风险,患儿出现治疗效果不明显、费用较多而且住院时间长的情况下常常会产生家属的不满情绪,在每一项的治疗过程中护士是直接的执行者,因此矛盾较多都会归结于护士。加之儿科的患儿具有天生活泼好动、自我防范意识差的特点这也是诱发不安全因素的重要原因。

1.3缺乏安全法律护理人员缺乏法律法规,对于护理中的风险意识差,而患者及家属的维权意识不断的增强,只有护士在护理工作有存在一点缺陷,家属马上会出现不满意,甚至发生医患纠纷。

2护理不安全因素的防范对策

2.1加强护士责任心,增强法律意识护士在工作中严格执行分级护理的工作制度交接班制度、查对制度等核心的各项工作制度,以强化护士工作的责任心[3]。护士要时刻与患者沟通交流,无论在查房中还是进行各项操作技术前,必须得到患者的允许才能够进行各项操作,学会懂得理解患者、尊重患者、时刻从患者的角度出发。每次与患者沟通时要用通俗易懂,清晰、准确的语言行为来解释和交待注意事项,并耐心的听取患者的主诉,并进行相应的解答或者处理。

2.2加强护士专业技术培训在护理工作中要不断的加强护理人员的业务学习,保障护理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加强护理理论知识的学习和操作技术的考核训练。同时要做好护理人员的人才梯队的培养,弥补护理技术操作中的不足。护理操作有时带有强制性,例如小儿静脉穿刺技术、导尿、灌肠等操作技术。有些操作患者对护士的期望很高,希望护士做到耐心细致、安全准确,各项操作都在自己身上能够顺利的成功不要出现失误,但是如果护士出现失误时,则会引起护患之间的矛盾[4]。因此护士在做各项护理操作时要向患者解释清楚操作的目的和注意事项,在操作过程中动作要轻柔、准确、熟练。

2.3完善后勤保障系统为了确保优质护理落实到具体环节,加强后勤工作的社会化管理如:陪检、送标本、领物等非护理工作都由相关职能部门专业人员来完成,这样可以让护士有更多的时间静下心和患儿进行心里辅导和健康教育工作宣传。在儿科配备必要的基础护理设施如:小方凳、沐浴盆、婴儿推车、电吹风、微波炉、雨伞等生活设施可以方便住院患儿各个环节使用。

参考文献

[1]徐健.护理安全与风险管理[J].医药产业资讯,2009,2(8):639.

[2]李遵清.儿科重症监护病房优质护理初深[J].现代护理报,2012.9.6.

第4篇:儿科护理安全范文

1.1明确儿科护理安全管理职责,成立护理安全管理小组小组定期召开护理安全管理会议,及时查找安全隐患并提出针对性地防范措施。对已发生的护理安全问题及时上报护理部,对潜在性问题要做到预见、预查、预防。不断总结工作中的经验教训,保证护理安全,提高护理质量。护理安全管理小组的另一个职责是提高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对其进行护理风险意识培训,学习相关法律知识,学会用法律武器进行自我保护。

1.2制订护理风险应急预案根据儿科情况,总结影响护理安全的相关因素,制订可能发生的各项护理风险应急预案,并装订成册,人手一册,熟练掌握。

1.3提高儿科护理质量,加强业务学习护士的素质和能力与护理安全有直接联系,是确保护理安全的重要基础。因此,要通过护理业务查房、护理知识讲座、晨会接班提问、技术技能比赛等多种形式,丰富护理人员的理论知识,增强其急症、重症抢救护理技能,使其在紧急情况下可对患儿及时准确地实施救治,以避免护理风险发生。

1.4严格落实各项规章制度严格落实查对制度、分级护理制度、消毒隔离制度、交接班制度、危重患者抢救制度、药品安全管理制度等。护士若不严格执行这些规章制度,极有可能导致严重差错事故的发生,对患儿造成不可挽回的伤害。加强用药安全方面的管理,儿科用药应根据患儿年龄、体重及病情严格计算药量,若护士责任心不强、计算错误、给药时间不准确,就会延误病情,出现严重后果。

1.5加强护患沟通,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儿科护患关系比较复杂,是护理人员、患儿与家属之间的三方关系。所以,护理人员要充分处理三方关系,尊重患儿的12项合法权利,在各种操作、用药前均需告知清楚。护理人员要学会换位思考,热情服务,取得患儿充分信任,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从根本上杜绝纠纷发生[3]。

1.6做好病区管理工作定期检查病房设施,保证病房设施正常使用。患儿睡眠时要拉起床挡,避免其坠床。病室地面要保持清洁干燥,避免患儿滑倒、跌伤。还要做好病室的防火、防盗工作,防止发生火灾、财物甚至是患儿丢失。

2小结

第5篇:儿科护理安全范文

【关键词】儿科护理安全;影响因素;对策

【 abstract 】 to study the influence factors of pediatric nursing safety and its countermeasures. Randomly chosen from March 2010 to October 2011 pediatric patients with 126 cases, in-depth analysis of factors affecting the safety of pediatric nursing, probes into the corresponding solution countermeasure, draw the conclusion: to ensure the safety of pediatric nursing is the prerequisite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pediatric nursing staff should take effective measures to reduce all kinds of factors affecting the safety of pediatric nursing.

Key words: pediatric nursing safety; influence factors; countermeasures

护理安全是反映临床护理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也是保证患者获得优质护理服务的前提[1]。护理人员应该在护理工作中加强对护理安全的重视,尤其是儿科这种比较特殊的科室。影响儿科护理安全的因素很多,为保障儿科护理安全,提高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护理质量是十分必要的[2]。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我院2010年3月至2011年10月儿科收治的患儿126例,全程跟踪和调查这些患儿的日常护理情况。这些患儿中男75例,女51例,年龄在3-14岁之间,平均年龄(7.21±3.15)岁;所有患儿均无特异性疾病,收治的病例均属于儿科常见病,均在家属的陪同下接受常规治疗。护理人员均为女性,共21例,年龄在22-45岁之间,平均年龄(31.25±2.51)岁;

1.2方法

根据患儿病情的差异对126例患儿进行常规护理,在护理过程中全面跟踪护理情况,及时准确记录护理中出现的问题,分析影响儿科护理安全的因素,并探讨相应的解决对策,然后进行分析总结。

2.结果

影响儿科护理安全的因素主要有护理人员技术因素、护理人员缺乏法律意识、护理人员与患者沟通不足和护理人员配置问题等,其中护理人员与患者的沟通问题所占的比例最大。临床上应该加强对儿科护理工作的管理,并定期组织开展护理人员专业培训,以此保障儿科护理安全。

3.讨论

护理安全是指在护理全过程中患者受到法律法规范围之外的,心理或者身体上的损伤、缺陷等,或者直接导致死亡[3]。护理安全是反映临床护理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也是保证患者获得优质护理服务的前提。影响儿科护理安全的因素很多,如护理人员技术因素、护理人员缺乏法律意识、护理人员配置不足等。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体制的不断深入改革,人们对护理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护理人员应该在护理工作中加强对护理安全的重视,尤其是儿科这种比较特殊的科室。目前我国很多医院的护理安全事件逐渐增多,护理安全指数有逐年下降的趋势,这就要求医护人员认真分析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了解影响护理安全的因素并探讨相应的解决对策。

本次研究显示,影响临床儿科护理安全的因素主要有护理人员技术因素、护理人员缺乏法律意识、护理人员与患者沟通不足和护理人员配置问题等,其中护理人员与患者的沟通问题所占的比例最大。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的解决对策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护理人员在护理工作中应该加强与患者的交流沟通。研究表明医护人员与患者的沟通在护理工作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直接关系到护理工作能否顺利开展。护理人员加强与患者之间的交流沟通,能够缩短医护人员与患者之间的距离,有效避免各种医患纠纷。通过有效的交流和沟通,两者之间可以建立起相互信任的关系,并且受到彼此的影响。如果两者的意见一致,还可以缩短彼此心灵上的距离。儿科护理中医护人员应该主动和患儿及其家属交流沟通,及时给予鼓励和帮助,关注患儿及其家属的感受。在与患儿及其家属沟通时,尽量保持语言简洁、清晰,注重倾听和暗示。

②提高护理人员的整体护理水平。医院应该定期组织护理人员护理技能和专业知识培训,并对护理人员的日常工作给予适当的指导。增强护理人员的服务意识,让护理人员充分认识到沟通的重要性,了解到良好的沟通可以增进对患儿及其家属的了解,有助于患儿康复。护理人员在医疗过中应该提升自身修养,时刻牢记自己的工作职责,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认真负责地对待护理工作,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并且加强自身学习以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

③对护理人员进行合理分配。医院应该根据护理人员的具体情况和患者数量,合理设计护理人员排班表,避免由于护理人员疲劳导致的护理安全事件。各个医疗科室应该根据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和具体需求制定具有弹性的排班计划。由于儿科护理工作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可以适当增加夜班和中午的护理人数,加强对医疗过程中薄弱环节的管理。在护理工作中细致观察患儿病情,时刻保持警惕状态,以此避免各种安全隐患。

保障儿科护理安全是提高儿科护理质量的前提,医护人员应该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减少各种影响儿科护理安全的因素,以此为患者提供高效、安全的护理环境,提高儿科护理工作水平。

【参考文献】

[1]赵晓青.基层医院儿科护理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及防范措施[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0,10(22):45-46.

第6篇:儿科护理安全范文

1.1临床资料

选取120例2014年1月-2014年6月来我院进行儿科护理的患儿。其中男性患儿为69例,女性患儿为51例,年龄分布在1-9岁,平均年龄为(5.31±1.14)岁。其中呼吸系统疾病患儿有36例,循环系统疾病患儿有25例,消化系统疾病患儿有21例,血液系统疾病患儿有19例,外科疾病患儿有16例,其他疾病患儿有3例。

1.2方法

通过回顾性的方法,对120例儿科护理中所出现的不安全因素进行研究与总结,分析不安全因素产生的原因,并进行相应的统计学分析。

1.3统计学分析

在本次的分析中,所涉及的相关数据均采用SPSS13.0数据包进行处理分析,计量数资料以真实原始数据及平均数据表示,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用X2检验,以P<0.05差异为存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护理中所出现的不安全因素中,服务的态度原因占36.67%(44例)责任意识原因占30%(36例)业务水平原因占12.5%(15例)其他原因占10.83%(13例)素质问题原因占10%(12例)。

3.讨论

第7篇:儿科护理安全范文

【关键词】儿科门诊输液 安全隐患分析 护理管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4)05-0619

1门诊输液的安全隐患因素分析

1.1社会环境因素 :在我国特定的国情下,城市一对夫妻只有一个孩子,独生子女占大多数,往往是一个患儿就医有几个家人陪伴,导致儿科门诊就医及护理操作过程中环境嘈杂人流量大,加上孩子的吵闹声、家长的哄劝声、家长的反复询问,护士多次、反复的解释,造成医护人员心理压力、精神压力过大,影响正常的思维和操作的准确度,加上儿科急症多、季节性强,特别是中午和晚、夜间护理人员短缺,当护士沟通或工作不到位时易发生矛盾和冲突。

1.2医嘱及药房方面的因素:正确的医嘱是安全输液的基础,医嘱存在缺陷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一是门诊病历书写不规范,医生字体潦草且每个医生笔迹不同,药名的拉丁文书写不清晰、不规范,导致药房工作人员辨认困难甚至错误。二是现在新药多,每种药物有多种规格、制剂,同种药物有不同商品名,导致医生对新药的规格、每公斤体重的药物剂量不熟悉,药物剂量过小则达不到治疗效果,剂量过大易引起不良反应或加重不良反应。三是不合理配伍用药:因目前新药的配伍禁忌对照表尚未公布,药物配伍无法核查,在药物配制过程中,可因两种药物混合后发生不良反应。还有一种情况是医生在开应该做皮试的药物时,在处方上面漏写了皮试两字,患儿家属在门诊药房取药时,药房工作人员未仔细核对将输液药物全部发出,患儿家长来到门诊输液,护士如果没有仔细核对和询问,极易在没有做皮试的情况下,给患儿注射了药物,如遇对该药物过敏的患儿会造成不良后果,引发医疗纠纷。

1.3护理管理及护士自身存在的问题:

1.3.1执行查对制度不严格:儿科输液室内患儿及家属人员众多,患儿同名同姓或名字同音的较多,许多家长不说或说不好普通话、外地口音较重,有的患儿是爷爷、奶奶辈的带来就医,年纪大听力不好,加之护士在接诊时大多未说普通话,在这种嘈杂的环境中,核对姓名极容易出错。

1.3.2“三查七对” 不严格,护士接到输液单后没有2人核对,凭感觉经验,错做药物皮试,轻者增加痛苦,重者致不良反应;皮试前询问过敏史,有的患儿及家属记不清或不理解含糊作答,如遇护士观察不仔细,致皮试或输液后发生反应。

1.3.3输液中巡视不及时观察不仔细:小儿疾病的特征是病情急、变化快、病情易发生反复,而患儿不能准确的表达自己的感觉或年龄小根本无法表达,护士在患儿给输液时,注意力通常过于集中在穿刺过程中,而忽略了对患儿病情的观察,在耳后行头皮针静脉穿刺时易引起患儿呕吐窒息、屏气、发绀等现象,需要护士仔细的观察和及时的处理。年龄较小的患儿对注射反应强烈,自我约束力差,语言表达能力不足,常常会用手牵拉头皮针,导致针头被拉出血管外或穿破血管引起局部药液渗漏,造成局部肿胀、淤血,一些对局部组织刺激较强的药物,特别是氯化钾可导致局部疼痛和组织坏死。

1.3.4缺乏护患沟通技巧:孩子生病,家长极易产生焦虑、恐惧心理,而儿科急症多,如常发生高热惊厥、急腹症、窒息、误吸、中毒等,此时在治疗中稍有不顺性急的患儿家长就会出言不逊。同时儿科输液室环境嘈杂工作量大,护士的情绪容易急躁,有时护士只注意护理技术操作而忽略了与患儿或家长的沟通和交流,从而产生误解引发纠纷 。

1.3.5健康宣教不到位:孩子天生好玩好动,致使部分患儿无法在输液间完成整个输液过程,由于护理人员宣教工作不到位、家长缺乏医学知识或担心孩子哭闹,便会顺从孩子带其到室外走动或逗留,由此可能引起一系列不良情况发生如:一些药物不能长时间暴露在阳光下,光合作用下会使药物变性,发生输液反应;再者由于行走、牵拉原因易发生静脉输液的药物外渗肿胀,导致重新穿刺,给护理人员增加了工作量同时给患儿带来痛苦。最危险的是有可能出现回血、空气进入血管、药物污染等意外情况。还有部分家长希望尽量缩短输液时间,擅自调节输液滴数,加快输液速度,导致患儿不适、呼吸困难,严重者出现心衰,肺水肿的不良反应。

1.3.6低年资护士增多:由于儿科护士精神和心理压力大、工作环境嘈杂工作量大,静脉针、头皮针穿刺要求高,年纪大点的护士体力和眼睛都不适合在儿科一线工作,儿科护士年轻、 低年资护士增多,她们在临床工作中操作技能不娴熟、临床经验欠缺、沟通协调能力不强,大部分家长对静脉穿刺“一针见血” 的期望值较高,在未能如愿时对护士就会有意见,护士若未能调整自己的情绪和心态,耐心对家长做好解释和安抚工作,很容易激发矛盾,引发纠纷,同时增加护士心理压力。低年资护士,大多是80后、90后的独生子女,在家娇生惯养责任心不强,有章不循,不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和护理常规,违反操作规程,观察病情不仔细,健康宣教不到位,还有的护士疏忽大意,在配药时查对不严格,药物剂量使用不准确、输液故障排除不及时等,都可能对患儿的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2护理管理对策

2.1创造舒适、温馨的儿科输液室环境: 根据儿科特点和需求扩大输液室面积,并在装修时充分考虑儿童特点,在墙壁上设置一些儿童健康宣教知识和符合儿童心理特点的卡通画;增设垃圾桶及各种告示牌,可有效减少患儿家长随地乱扔垃圾的现象; 配置沙发输液椅、小儿玩具车,在输液大厅安装电视机、DVD,播出健康教育的内容,中途穿插播出孩子们爱看的动画片、动物世界或喜欢听的音乐、儿歌,这样可吸引患儿的注意力,消除其紧张和恐惧感,使患儿在和谐、轻松的气氛中安全的完成整个输液过程。

2.2规范输液流程强化查对制度:依托我院刚刚实行的信息化平台,在门诊全面推行了电子处方管理并配有合理用药软件,可以对医生医嘱的合理性、有无配伍禁忌进行电脑审核,医生医嘱开好后,经电脑审核通过后,完成了划价、取药过程后,电脑会直接将信息传送到输液室护士工作平台,可自动打印输液卡和输液巡视卡,自动生成输液编号,家长拿着编号在休息等候区等侯,当轮到该编号时,我们实行了反问式询问患儿姓名的方法:“您孩子叫什么名字啊?”护士和家长共同核对姓名外,还要核对编号是否一致,准确无误后才进一步治疗。我院实行信息化以来,药房的工作人员没有了因为医生字迹潦草而错发药的现象,我科也没有因姓名相同造成错用药的现象发生,减少了医疗纠纷,提高了患儿及家长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2.3加强护理管理和护理人员业务培训

2.3.1落实操作规程和查对制度,强化服务意识和核对意识,提倡普通话服务,特别是针对家长是外地口音的,一定要说普通话。将“你做好了三查七对了吗?”用红色字体制作成警示卡,张贴在电脑桌前、治疗室、操作台墙面上。实行配药、输液、接瓶签名负责制。

2.3.2输液中加强巡视:输液卡做到“四签” 即:注射、半小时内巡视、换药、拔针签名,护理质控人员和护士长定期检查,检查结果与绩效奖金发放挂钩。护理巡回护士根据医嘱调节输液速度同时注意观察患儿面色,神志变化,注意患儿用药后有无不良反应如发冷、心悸、皮疹、头晕、恶心、呕吐等情况;观察输液部位有无针头移位、局部肿胀、胶布脱落等情况,及时采取措施,确保保证输液的安全及顺利进行。

2.3.3注重健康教育工作:儿科门诊输液的健康宜教应采用家长教育为主,患儿教育为辅的方法。 口头宣教:输液前向家长和大龄患儿进行简单、易懂的药物知识、护理方法和治疗效果以及注意事项的宣教,特别强调输液时自行调节滴速及自行离开输液区的危害,以取得家长的理解和配合。拔针时正确的按压方法,顺血管方向按压5―10分钟 ,按压过程中不要揉搓、不宜过紧;书面宣传:结合小儿疾病和传染病的流行特点发放健康教育小处方、定期、定时更换宣传栏;电视宣教:利用输液室墙壁上的大屏幕电视机滚动播放健康知识、小儿护理常识和技巧、体温表的使用和消毒、热水袋及冰袋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等,中途穿插小儿喜欢的动画片及儿歌。

2.3.4提高护士与患儿及家长的沟通能力 :由于患儿家长都希望护士静脉穿刺时能“一针见血”, 导致儿科护士承受越来越大的工作压力和心理压力,我们应用心理学知识,护士在输液操作时采用鼓励表扬、赞美、倾听、触摸等多种支持方式,以取得患儿的信任,建立平等友好的护患关系从而减少患儿对护士的惧怕及陌生感,减少患儿哭闹时间,达到患儿主动配合的目的,提高了一次穿刺成功率。同时,护士应保持良好的心态,在穿刺不成功的情况下,要敢于主动向患儿及家长表示歉意,作出必要的解释,安抚,取得家长的谅解和支持,必要时也可以请同班的护士进行静脉穿刺,缓解矛盾。

2.3.5加强专科知识及技能培训:科内成立输液安全管理小组,有5位护士组成,包括护士长及高年资护士,充分发挥高年资护士的才能,定期组织护理人员集中学习应急预案、静脉输液流程、各类药物的相关知识,惊厥、过敏性休克和心肺复苏的抢救程序,护士长经常对护士进行口头提问及操作演示。定期组织全科人员特别是年轻的护士,学习穿刺技能,从穿刺前如何与家长沟通,如何选择静脉、消毒、穿刺时的进针角度及固定方法,穿刺后的护理观察及交代家长应该注意的相关事项等。

2.3.6实行弹性排班加强薄弱环节的管理:儿童输液时间有一定规律性,夏秋季节补液高峰在早晚,冬春季节补液高峰在中午,护士长从实际工作出发,根据季节性、时段忙闲弹性排班,加强早晚、中午及节假日的护理人员,及时修订各班岗位职责,同时在人员和班次安排上充分考虑新老护士搭配,这样既能确保护理质量与安全,又能合理利用人力资源。

3小结

儿科门诊输液室是医院的重要窗口之一,其特点是患者多、小儿病情变化快、症状不典型,工作环境嘈杂、患儿不能表达或表达能力差,护理技术操作难度大,使得护理风险系数高。在儿科门诊护理安全管理工作中我们深刻体会到,护理安全措施不仅仅停留在对护理人员法制观念的教育及各项规章制度的学习,更重要的是落实在平时的工作中 ]。我院改进了输液室环境、实行信息化自动打印编号,按照编号与姓名双查对输液、输液中加强巡视,观察病情,做好家长健康教育,实行弹性排班、加强专业知识及技能培训,降低了输液安全隐患,保证了输液顺利完成,提高了护理质量及家长和患儿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凌云,陈塑晖,诸纪华.儿科门诊输液存在的安全隐患及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2007,42(4):329―330.

第8篇:儿科护理安全范文

收集我院2011年6月至2014年6月儿科上报的用药错误护理不良事件和院科两级护理质量检查中发现的用药安全隐患共32例,分析其原因并提出对策。

2结果

32例儿科护理用药错误引起的不良事件或安全隐患的原因为:执行医嘱错误11例(34.4%),未严格执行查对制度8例(25.0%),操作不规范6例(18.8%),护士职业素质因素4例(12.5%),实习带教不严格2例(6.3%),药品过期1例(3.1%)。

3讨论

3.1原因分析3.1.1执行医嘱错误(1)主班护士处理医嘱时注意力不集中,常被其他事情干扰(如接待来访者、接听电话、处理呼叫器等),将医嘱转抄到执行单和输液卡时,易误抄漏抄;(2)儿科医嘱复杂、变化多,特别是临时医嘱多时医护疏于沟通,导致医嘱处理不及时或护士执行错误;(3)责任护士正忙时,有临时医嘱需其执行的,主班护士未交待清楚;(4)个别护士违规执行口头医嘱。此外,儿科护士工作强度大也是医嘱执行错误的一个重要原因[4]。

3.1.2未严格执行查对制度(1)护士未能做到每班认真查对医嘱,或查对时未做到医嘱单、电脑、执行单、输液卡或口服药卡的四核对,导致不能及时发现医嘱执行错误;(2)配制药物时未认真查对,导致药品拿错、配错;(3)在给药前、中、后未认真查对药品和患儿身份,导致发错药、打错针、换错液体等。

3.1.3操作不规范(1)儿科输液分组多,有的护士常简化操作程序,一次配制多组液体,导致配制好的药物放置时间长,增加输液反应风险;(2)儿科用药剂量计算复杂,容易计算错误而致剂量不准确;(3)溶媒选用不当;(4)使用双头输液器时,同时开放两组液体,导致药物相互作用,如酚妥拉明与地塞米松、果糖二磷酸钠与10%葡萄糖酸钙同时输入会出现混浊、变色现象;(5)静脉滴注速度控制不合理,如脱水患儿需快速补液,而新生儿、心肺疾病患儿则需严格控制滴速,过快会发生肺水肿等严重后果;(6)药物用法不适宜[5];(7)在未询问清楚药物过敏史的情况下,未行药物过敏试验。

3.1.4护士职业素质因素(1)责任护士对分管患儿病情、用药不完全了解,未向患儿进行用药指导,使患儿用药依从性下降;(2)口服药未做到监督用药,患儿易漏服;(3)护士交接班不详细,对特殊时间用药、特殊用药或未及时用药的患儿未认真交接,导致换班后患儿药品漏用或错用;(4)儿科护士药学知识欠缺,对药品注意事项、不良反应、配伍禁忌等了解不够,不能科学地指导患儿用药,不能合理地安排静脉输液顺序,不能及时、全面地观察药物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

3.1.5实习带教不严格有的实习生带教老师不严格,常让实习生单独操作,增加了用药安全风险。

3.1.6病房药品管理因素(1)科室药品未按要求进行管理,备用药品未进行不定期清点、检查,导致药品过期;(2)应该冷藏的药品未放入冰箱保存,需避光的未避光保存,使药品失效;(3)急救药品未按“四定”管理,班班交接,影响急救用药;(4)高浓度药品未单独分类保管,药物未入原装盒或多种药混放一起,容易出错;(5)毒性、品未专柜、专锁管理,存在隐患。

3.1.7其他如工作环境因素等。儿科护士在操作中常伴随着患儿的哭闹和躁动,除要付出较大的体力外,还要承担沉重的心理压力,影响其判断力和操作准确性[6,7]。

3.2管理对策

3.2.1加强规章制度的落实力度贯彻落实规章制度是保障用药安全的前提,具体措施:(1)重新优化医嘱核对及处理流程,各班护士认真落实执行医嘱制度和查对制度;(2)进一步明确主班护士工作职责,对重整医嘱、新医嘱、特殊用药及在转抄执行单和输液卡时实行双人核对;(3)加强医护沟通,在执行医嘱时遇到疑问必须询问清楚,一般不执行口头医嘱,必需执行口头医嘱时,要求复述两遍双方确认无误后方能执行;(4)加强责任护士责任意识,尽量让患儿不出病房就能解决问题,减少呼叫器响铃和患儿家长到护士站询问的次数,减少主班护士处理医嘱时的干扰因素;(5)每天做到对全病区所有医嘱认真查对,同时核对第二天输液卡后再行摆药,摆药时要双人查对,尤其注意查对早、中、夜班产生的新医嘱,及时发现、补救用药问题;(6)用药前、中、后要严格落实“三查七对”,杜绝错、少、漏用药发生;(7)在护士站,全院统一制作了安全信息提示板,把需在下一班使用的特殊用药、特殊时间用药在上面作好登记,每班交班前要认真查对所有药物治疗落实情况,同时做好床边交接班,严防遗漏。

3.2.2严格遵守用药操作规范(1)认真执行无菌操作规范,液体现配现用,预防药物污染、变质;(2)配制液体时注意配伍禁忌,使用双头输液器输液时严禁一个通道两组液体同时开放;(3)准确计算药物剂量,特殊用药(如地西泮、氨茶碱等)需双人核算,<1mL的药量,须用1mL注射器抽吸;(4)根据患儿年龄、药物性质、病情合理安排输液顺序及调整输液速度,对需要严格控制滴速的药物使用微量泵或输液泵;(5)勤巡视病房,严密观察用药过程中患儿病情变化,注意有无液体渗漏,输注完毕及时更换;(6)做药物过敏试验前要认真评估患儿有无过敏史,如有过敏史者严禁做皮试。

3.2.3加强护士职业素质管理(1)护士正确认识安全护理的重要性和树立较强的法制观念是安全用药的重要保障,故应经常组织护士学习相关法律知识,利用典型案例进行教育,加强护士责任感和自我约束力,提高其慎独精神与风险意识;(3)责任护士要充分了解分管患儿的病情、药物治疗方案,做好患儿家长用药健康指导,让患儿或其家长知晓所用药品名称及药理作用,提高用药依从性;(4)加强口服药品管理,制定口服药品发放流程,做到“看服到口”;(5)科室要加强护士药学知识的培训和学习,儿科用药复杂,护士应拓宽自己的药学知识,掌握儿科常用药物的治疗作用、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在使用新药、特殊药品前应详细阅读药品说明书。

3.2.4加强病区日常管理(1)护士长要加强病区管理,尽量保持环境安静,倡导使用静脉留置针,减轻护士工作强度和焦躁情绪;(2)每天做好“五查”,随时检查全病区护理质量,重点关注新进护士的工作情况;(3)中班、夜班、节假日要合理搭配值班人员,新老互补,实时监管各班次用药治疗情况,及时发现安全隐患;(4)加强实习护士管理,要求带教老师“放手不放眼”。

3.2.5加强药品安全管理(1)科室设专人管理药品,定期检查药品质量,避免药品积压、过期,病房药品每周清点一次,3个月内要过期的药品使用红色笔记录失效日期以示提醒;(2)药品定位存放,入原装盒、统一标签,合理制定药品基数,严格按说明书要求存放;(3)遵循“先进先出、近期先用”的原则,急救药品使用完毕及时补充;(4)高危、毒、麻药品专柜专锁管理,应有警示标识。章飞雪等[8]建议使用合理用药监测系统(PASS),对高危药品医嘱进行重点监测和管理,确保用药安全。

第9篇:儿科护理安全范文

关键词:儿科;护理;安全隐患

近些年来,随着国家各种政策的出台,人们的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对医疗的期望也越来越高。而近年来,我国独生子女的比例很高,家长们对独生子女的关心程度很高,当自己的孩子生病住院时,家长们对儿科护理工作更是给予了很高的关注度[1]。着重分析护理安全存在的隐患,提出更好的防范安全隐患的对策迫在眉睫。作为儿科护理管理者,面对的儿科患者,尤为脆弱,身体各项机能还不成熟,尤其要加强忧患意识,注意分析护理隐患问题,制定相应的管理规范,把风险降到最低[2]。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选择2015年11月~2016年2月来我院儿科就诊的患者234例。年龄3个月~11岁,平均年龄(1.54±1)岁。

1.2方法 收集整理患者的病历资料,对其进行分析,积极与患者及其家长进行交流,获得尽可能多的反馈。结合获得的资料,整体分析探索影响护理安全的因素,并对此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2 结果

用药失误,护患关系冷漠,护理工作繁重,预防措施不完善,病房管理差等是影响护理安全的主要因素。其中,预防措施不完善与护患关系冷漠导致护理不安全的比例相当高,分别为47.86%和38.46%。见表1。

3 讨论

3.1本文研究探索表明用药失误,护患关系冷漠,护理工作繁重,预防措施不完善,病房管理差等是影响护理安全的主要因素。其中,预防措施不完善与护患关系冷漠导致护理不安全的比例相当高。在平常的护理中,影响护理安全的相关因素有很多,分析如下。

3.1.1护士专业护理能力不足 年轻护士工作时间短,工作流动性大,无闲暇时间进修学习,专业知识陈旧,临床经验不足,资历较浅,操作不规范,心理承受能力差,引起患儿种种不良症状。

3.1.2护理工作繁重 护理管理方面儿科护士人员紧张,编制严重缺乏,与正常的床护比要求有很大的差距,护士都在超负荷中工作。如果值班的人员不足,护士稍微不注意就可能导致护理纠纷和差错。

3.1.3护士责任心不强 未严格执行审查制度,不核对瓶签药名或不查看完整药名,未将患儿的姓名与床头卡核实清楚,出现给药和输液错误。有些护士甚至不严格执行医嘱,医生在非紧急情况下的口头医嘱,未弄明白就去执行。

3.1.4护理记录不完善 在护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主要是护理记录书写不规范,资料过于主观,忽略了患儿的个体差异;言语与书写内容部分连续性差,与医生记录不符合,都会影响着儿科护理工作的进行。

3.1.5护患关系冷漠 护士由于工作繁忙缺乏沟通时间,易忽视一些特殊操作和药物应用及生命体征的检测时与患儿家属的交流。医疗与护理在临床上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3]。

3.1.6病房管理差 医院的复杂环境兼人流量大,造成细菌容易滋生,小儿本身免疫功能较差,疾病抵抗力低下,长期处于这种恶劣的环境,极易发生交叉感染,加重病情。

3.1.7预防措施不完善 跌倒、坠床、烫伤、摔伤、碰伤、输液架坠落、输液管扯脱,头皮刮伤、误吸误吞等情况严重影响患儿安全。

3.2对以上影响护理安全相关因素的分析应采取响应的防范规范,如下。

3.2.1加强护士的责任心 提高护士的整体素质,加强护士的爱心、责任心[4]。

3.2.2提高护士业务技能 提高待遇,增加编制,稳定护理团队,合理安排班次与休息时间,定期院内组织进行业务技能培训,加强专业与基础知识学习。

3.2.3营造良好的护患关系 加强与患儿家属交流,做好健康宣教,向家长详细介绍一些特殊操作和用药注意事项,告诉他们遇到紧急情况切忌自行处理,应与护士医生沟通,避免事故发生,建立良好和谐的护患关系。

3.2.4改善环境及设备设施 对跌倒状况的出现,护理人员应在病房内粘贴防跌倒坠床卡通警示图;对由于床栏杆没有拉起造成的坠床、摔伤、碰伤状况,护理人员应该加强巡视,随手拉好床栏杆,为病床改装加密床档,且儿童床栏杆一律用圆形,不用直钩、直角的,窗外安装儿童安全护栏;对于烫伤的状况,护理人员应将洗手池热水设定温度50℃以下;护理人员对由于输液架固定不牢而引起的输液架坠落、输液管扯脱等状况,护理人员在输液前应检查输液架,避免用力拉输液钩和输液管;因新生儿吃奶后,不当引起的误吸误吞状况,护理人员应将新生儿喂奶后抬高床头,防止溢奶;因患儿哭闹、备皮刀未放在合适的位置而造成患儿头皮刮伤的状况,护理人员应该严格执行操作常规。

让患儿家属了解医院环境的特殊性,注意加强孩子的营养,保证其抵抗力,不要带着孩子在医院闲逛,同时注意患儿的个人卫生。

作为护理人员,儿科病房由于收治对象年龄较小,均为幼儿,大部分患儿面对医护人员提供的治疗及护理服务时会存在哭闹表现、对于陌生环境的恐惧感会加重患儿不配合情况,而患儿年龄较小,无自我照顾能力,需依赖家属及护士提供疾病治疗及日常生活照料工作。而针对儿科患儿提供护理及治疗服务过程中出现安全隐患可能性较大,主要与护患沟通不到位、护士日常工作量较大、导致细节护理工作疏忽、用药核对方面、病房管理制度等方面有关,而本次研究中针对此些危险因素制定全面预防措施,包括护士在幼儿入院时及时通过适当措施减轻幼儿不适感,如为其提供图画书、玩具、糖果等,取得家属信任,积极就患儿病情加以沟通;科室应积极制定相关风险预防工作流程,护士长定期检查科室护理操作质量,强调三查八对工作的重要性,预防用药失误,科室合理安排医护人员排班制度,保证得到合理休息,缓解医护人员职业疲劳感,提高工作效率及质量,且护士平时一定要注意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与责任意识,作为护理管理人员,要加强忧患意识,注意分析护理隐患问题,制定相应的管理规范,把风险降到最低[5]。

参考文献:

[1]曾芬.儿科护理管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分析及防范对策[J].河北医药,2013,35(12):1915-1916.

[2]许新连.儿科护理安全隐患相关因素分析及防范对策[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3,32(8):1867-1868.

[3]张建蓉.儿科病区护理安全隐患分析与防范对策[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20):5025-5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