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环境设计的看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向国际市场打开大门,社会经济活动中的各个领域都开始融入国际元素。在环境设计领域,很多境外的设计师在国内环境设计工程中中标,并参与到国内的环境设计活动中来。这让国内的环境设计行业在惊呼“话语权丧失”的同时,也深深的意识到国内环境设计领域传统、民族文化的缺失。进而在我国环境设计领域掀起了一股融合传统文化的浪潮,也因此,传统文化得以在中国的环境设计活动中重生。同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国内的科教文化行业进步迅速,人民群众的文化心理也逐渐苏醒,对外来文化开始有了较为理性的认识。对环境艺术设计领域中的国际和异域文化产生了异议,认为这些建筑、景观不能反映出自己民族的特色,不符合自己的审美观念。在这种社会和民众需求的推动下,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传统文化的融入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趋势。
二、现代环境艺术中传统文化的融合优势、局限性及发展思路
(一)传统文化要素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优势和局限性
在环境设计领域中,传统文化要素的影响是极为深刻的。以建筑设计为例,环境艺术设计中的传统文化因素是很容易区分的,因为现代建筑设计更加趋向于建筑原本的形态,也就是说更加倾向于建筑的实用性。基本上当前建筑物的每一个结构、每一个组成部分都有其自身的功能作用。那么在建筑中除去建筑本身的功能需求,剩下的就可以认为是传统文化对建筑的影响。由此可见,在环境设计中,传统文化因素往往是非理性的,是为了提升更深层的建筑品格和审美形象才加入进去的,这就意味着从实用主义的角度出发,传统文化在环境设计中的融合是有局限性的,或者说是要付出一定代价的。但是这只是从实用角度出发对传统文化在环境设计中应用的一种看法,单纯从环境艺术设计的角度来看,传统文化在环境设计中的应用是一种对环境的塑造理念,传统文化的应用能够让环境塑造更加具有历史的沿承性,彰显出中华民族的历史、创造和审美追求,这是其他任何文化理念都不能起到的作用。
(二)传统文化要素与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可持续性发展思路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主要有儒、释、道三种学说,这三家在对文化的阐释上,各有各的特点。但是在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上,三种思想达到了空前的一致,都认为人和环境应该是和谐共存的,人与自然之间应该是息息相通的,这就为传统文化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所以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传统文化融入应该根植于传统民族文化的沃土,将传统文化与未来文化、传统文化与现代元素有机结合起来,向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共同发展的方向发展。
三、现代环境艺术中传统文化融合的应用
(一)树立自信心,破除对西方中心论的迷信
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因为国门的初开和经济的跨越式发展,使得国内的环境设计项目绝大部分都是对西方思想和西方设计理念的模仿,但是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趋稳,这种思想的盲目和急躁退却以后,环境设计人员开始认识到环境设计必须根植于民族和国家的土壤,并以此为起点。我国的环境设计事业开始对符合中国国情和民族特色的环境设计理念进行探索,走上了一条自我发现和自我认证的新道路。当前我国的环境设计主体,应该树立对民族传统文化的信心,相信在经过几千年的积累和沉淀以后,中国的传统文化将呈现出更加无可比拟的深厚底蕴和内涵。同时,根植于传统文化的环境设计理念必将破除西方中心论的迷信,能够让中国的环境设计回归到传统文化延续、传承和融合创新的道路上。
(二)对世界各地文化进行比较研究
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一切发展和创新都源自于对旧有事物、理念、思想的总结与提炼,在环境设计领域,我国的发展不应该仅仅局限于外国理念的一隅,也不能逡巡于传统文化的桎梏。而应该博采众长,既要研究自己民族的文化,同时也要研究一切外来文化,在了解自身的同时也了解世界。只有这样才能认识到什么是自己的,什么是世界的,两者之间有什么差距,我们有什么优势,因为只有掌握了这些环境设计发展的基本概况,了解了我国和世界环境设计的最新发展,才能够在此基础上形成对环境设计的全面认识,才能清楚当前环境设计发展的方向。进而在根植于传统文化并不断吸收外来文化精髓的基础上,创造性的继承和发展中国的传统环境设计理念。
(三)传统文化和现代元素完美融合
我国文化不仅具备无所不包的广域性,同时也具备纵向千年的时域性。在中国发展进步的历史上,文化的发展进步总是先驱,是历史向前的引路者。当前我国的环境设计行业也站在这样一个承前启后的关键点上,我们的环境设计不仅要继承传统文化,同时也要兼顾现代元素,并结合中国环境设计的实际将传统文化与现代元素完美的融合在一起。传统文化是基于传统社会实际创造的,在现代环境设计活动中传统文化的结合应用一定会产生不适应的现象。所以在当前的环境设计领域中,设计主体一定要创造性的继承传统文化,才能将传统文化结合在现代社会的血脉中,与环境设计的现代元素一起促进我国环境设计的发展和进步。
四、结语
笔者从事州县级博物馆陈列设计工作20余年,感触颇深的是:在州县级的博物馆的陈列设计中存在一些概念不清的问题,即把博物馆的陈列工作同室内设计混为一谈,认为只要把墙面和版面装饰的花里胡哨的就是博物馆的陈列设计。
室内环境设计的定义
室内设计是根据建筑物的使用性质、所处环境和相应标准,基于一定设计理念和物质技术手段,对建筑物室内环境的空间及界面、家具、灯光、陈设和绿化等要素进行的组织与设计,从而创造合理、舒适、优美的、并具备鲜明特色和独特艺术吸引力的室内环境。这一空间环境既具有使用价值,满足相应的功能要求,同时也反映了历史文脉、建筑风格、环境气氛等精神因素。
博物馆陈列设计的定义
《中国大百科全书・文物・博物馆卷》对博物馆陈列的定义是:“以文物、标本和辅助陈列品的科学组合,展示社会、自然历史与科学技术的发展过程还规律或某一学科的知识,供群众观赏的科学、艺术和技术的综合体”。
另一说法是:“博物馆陈列是在一定空间内、以文物标本为基础,配合适当的辅助展品,按照一定的主题、序列和艺术形式组合成的,进行直观教育和传播信息的展品群体” 。
博物馆陈列设计和室内环境设计的相互关系
1.空间的定位
从定义得知,室内环境设计是以一定的建筑空间为依托的,《文物教材中国博物馆学基础》的定义同样提到了一定空间内,而《中国大百科全书・文物・博物馆卷》的定义是没有提到空间一词。我的看法,不是《中国大百科全书・文物・博物馆卷》对博物馆陈列的定义不全面,而是一种发展。《中国大百科全书・文物・博物馆卷》是90年代出版的,《文物教材中国博物馆学基础》是80年代出版的。可以这样理解,80年代以前中国博物馆的陈列还停留在室内空间的范畴内,到了90年代已经跨越了这个范畴,延伸到了室内空间以外的范围,是一种理念的进步。而室内环境设计是不能脱离空间及界面的,这就是博物馆陈列和室内环境设计在空间定位上的区别,当然大多数博物馆还是要以建筑室内空间为依托的。只是空间的划定要求不同。
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在博物馆出现了虚拟现实技术的空间运用。虚拟现实是近年来出现的高新技术。是利用电脑模拟产生一个三维空间的虚拟世界,提供使用者关于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的模拟,让使用者如同身历其境一般,可以及时、没有限制地观察三度空间内的事物。这就为博物馆陈列设计开拓了更为广阔的运用空间。
2.材质取向的不同
博物馆陈列用材品种繁多,几乎包括人们认识的各种材料。我国目前还没有专为博物馆陈列、展览制作用材的厂家,基本上使用的材料为室内外装饰、装修材料,大体分为:竹、木材、玻璃、陶瓷、金属、石材、人造石材、塑料、纺织品、有机涂料(油漆)、胶粘剂、常用小五金等。虽然二者使用的材料相同,但取向有很大的区别。室内外装饰、装修材料在博物馆的陈列中只能是辅助材料,当然它是必不可少的。“文物、标本和辅助陈列品”才是博物馆陈列的“主人”,所有的材料应用都必须服从“文物、标本和辅助陈列品”的需要,而室内外装饰、装修材料本身就是室内外装饰、装修的“主人”。它们的区别就在于“主体”与“辅体”、“主人”与“仆人”的关系。
它们二者都是空间艺术,都是为人的活动提供空间、都具有实用功能的空间设计,它们具有共通之处。陈列展览设计应该从建筑、室内设计中吸收、提炼并加以运用。
3.造型取向的不同
博物馆陈列的所有造型均为陈列主题服务。主要造型是陈列设备的设计,它除了实用功能外,同样具备审美功能,它的类型是:陈列柜、假墙、展板、标牌、台座、屏风等。在展示空间里人是知觉空间的基础,一切的展示都是人与物之间的相互关系,情感传递就是建立人与展示环境与商品(文物、展品、辅助展品)之间的一种互动。要到的这个目的,设计者就必须在设计时,从各种形态好形式中去寻找表达语言,用艺术手法来满足人的精神和物质的双重需求。室内设计的造型主要是室内界面、家具陈设的设计。
4.灯光取向的不同
光是室内设计和博物馆陈列设计的基本要素之一,它直接关系到人们对其他要素的感知。对光的处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最终的效果。但室内设计和博物馆陈列设计在光的应用和处理上也存在差异,这是由它们要表现的对象不同造成的。从照明方式来看,两者大体相似分为:1.整体照明;2.局部照明;3.重点照明。室内设计的重点为整体照明、和局部照明。整体照明主要是靠漫反射光源漫射整个环境,比如客厅、大厅等;博物馆陈列的基本照明即在陈列空间的顶部上有规律地安排灯光,均匀的明度照亮地面和壁面,使人能看清陈列品与陈列说明文字。重点照明是固定发光装置将产生的光线聚焦在空间的某一个点上,这种方式的照明博物馆陈列的重要部分,因为博物馆的陈列是以表现突出实物为主,采用这种方式强调、刺激、重点突出实物的效果。可以表现展品的仪态造型、刻划展品的色泽感,或使展品与背景之间产生出空间感,以特殊的色光烘托出一种气氛的展示效果来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室内设计重点照明主要用在艺术品的陈设上,以博物馆的陈列相比,比重小的多。但值得一体的是,博物馆的灯光的使用一定要考虑灯光温度和射线对文物的伤害。
结语
【关键词】绿色建筑;设计
引言
现如今,伴随着我国现代社会的发展,城市化建设也逐渐的在提高,住宅设计从生存型逐步向功能型、舒适型转变,开始出现体现人文关怀、节能环保;科技创新理念的住宅。绿色生态住宅充分利用环境自然资源,以有益生态、健康、节能为宗旨,确保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确保居住着在身体上、精神上、社会上完全处于良好状态,从而实现人与自然的融合,建成人与自然双赢的住宅。
1 概念
生态建筑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
1.1节能和利用再生资源
节能的技术原是是通过蓄热等措施减少能源消耗,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并充分利用可再生的自然资源,包括太阳能风能、水利能、海洋能、生物能等,减少对于不可再生资源。
1.2材料的再生利用
使用再生或可循环利用的材料和资源,例如在建筑的建造过程中使用再生的建筑材料,减少建筑垃圾。
1.3减少废物排放
避免向外界环境排放有毒有害的污染物,通过各种手段在排放之前进行无害化处理。
1.4环境与文化属性
广义范围内的生态建筑和可持续发展建筑还涉及环境和文化领域。
2 绿色生态建筑设计原则
绿色生态建筑在设计过程中,必须针对其各个构成要素,确定相应的设计原则和设计目标。同时,这些构成要素又是设计人要具体操作的对象。在现代绿色生态建筑设计体系中,对设计原则的分析和把握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这里以生态要素为主要对象,扼要阐述其设计原则。
2.1讲求节约能源
绿色生态建筑,最重要的是要遵循节能原则,也就是节约能源、资源,无害化、无污染、可循环。建筑材料使用应尽可能利用可降解、可再生的资源,同时还要严格做到建材的无害化(无污染,无辐射)。绿色生态建筑的设计,要求利用各种手段来创造一个有利于人们舒适、健康的生活环境,实现向自然索取与回报的平衡,构建一个和谐高效利用能源的生存环境。
2.2讲究生态和谐
建设绿色生态建筑,其次要做到生态和谐。也就是要注重研究建筑物旁边的植被、微生物、动物和人之间的关系,强调各种物体之间的共生共荣,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这些都可以通过植被的多样性、自然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化学污染的降低来体现,这样就营造建筑旁边的环境质量。
2.3健康舒适的原则
绿色生态建筑应保证建筑的适用性,体现对用户即人的关,增强用户与自然环境沟通,让人们在健康、舒适、充满活力的建筑中生活和工作。主要体现在创造良好的通风对流环境,增加建筑的采光系数,保证室内一定的温、湿度,创造良好的视觉环境及声环境,建立立体绿化系统净化环境等。
2.4从实际出发,不照搬盲从
绿色生态建筑应该着重强调的是要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不能照搬盲从。我国的绿色生态住宅设计存在一种很普遍的现象。很多设计者喜欢照搬西方的现成设计,认为西方的就是好的。殊不知,西方发达国家与我国的建筑模式很不相同。其次,绿色生态建筑设计也应该讲究地域性特点。建筑设计应充分结合当地的气候特点及其他地域条件,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采光、自然通风、被动式集热和制冷,从而减少因采光、通风、供暖、空调所导致的能耗和污染。
2.5整体及环境优化原则
建筑应作为一个开放体系与其环境构成一个有机系统,设计要追求最佳环境效益。建筑要体现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生态环境的关心和尊重,主要表现在保持当地文脉,保护历史人文景观,重视建筑场地对地形、地势的利用,加强建筑对当地技术、材料的利用,加强绿化,减少环境污染,用独特的美学艺术让建筑体现时代精神。
3 绿色生态建筑设计的实现策略
下边着重对绿色生态建筑设计的实现进行分析,并给出其实现策略:
3.1建筑内部环境设计的实现
3.1.1能源系统设计的实现
绿色生态建筑能源利用的实现,不但要对常规能源系统进行优化设计,更要注重绿色能源的利用,要将建筑节能放在首位。绿色生态建筑节能,设计师首先要做好以下三方面的工作:(1)把建筑设计提高到比较高的水准。(2)找到合理的优化的新能源的解决方案。(3)寻求建筑艺术与能源方案的完美结合。当然,在做好上述的工作后,还可以因地制宜地利用绿色能源,如采用太阳能、风能和地热能等,这些能源都具有无污染、可再生的优势。
3.1.2声光环境系统设计的实现
在绿色生态建筑平面设计时,针对光环境设计来看,提倡使用新能源提供的绿色照明,如利用太阳能发电,可解决部分日常照明。其次,室内应尽量采用自然光,鼓励使用节能灯具,节约能耗。另外,还要注意避免由附近建筑的玻璃折射以及其他的光污染。针对声环境设计来看,设计师应考虑将卧室设置在背向噪声源的方向,这样可降低噪音30dB;采用隔音窗也能显著阻隔室外噪音;在住区沿路适当栽植绿色植物,对降噪也有一定效果。
3.1.3水热环境系统设计的实现
绿色生态建筑的建设关键是节水,同时要考虑水质和水量两个问题。一般的,绿色生态建筑可采取的节水措施有:采用节水节能型供水设施;建立雨水收集系统、污水处理系统就地将污水处理成中水(中水意为城市污水或生活用水经处理达到一定的水质标准,可在一定范围内重复使用的非饮用水);景观用水要专门设计并将其纳入中水系统一并考虑。热环境的实现更为重要。建筑区的热系统应满足居民的供热舒适度的要求,以及建筑节能和环保的要求。冬季供暖的室内温度宜在20~24℃,夏季空调的室内适宜温度为22~27℃。可采用采暖、制冷、生活热水三联供的热环境技术,或在各户安装散热器温控阀,避免不必要的浪费。
3.1.4智能系统设计的实现
目前,大量电子通讯和自动化技术在建筑中得以运用,出现了智能化建筑,可以根据温度、湿度、风力的情况自动调节“智能壳体”的开闭和空调量,保证了智能化大楼中智能化生产和脑力劳动的高生产率。因此,绿色生态建筑的发展也需要推进智能化的发展,进行智能系统设计。
3.2建筑外部环境设计的实现
建筑外部结构设计主要体现在环境绿化上边。(1)绿化可以有创造性思路,可以与当地自然环境、资源、社会、人文等背景相结合,创造性地保护和利用已有条件。例如从整体出发,通过借景、组景、分景、添景多种手法,使住区内外环境协调。(2)应该注重建筑周围环境的绿化。应该尽量减少硬质铺地,扩大草坪面积,并尽可能多种植高大乔木。因为乔木的绿化效果要比同面积的草坪高几倍。目前,多数住宅小区常采用水泥砖铺地,这对小区环境很不利,应尽量采用具有渗透性的生态铺地,如格状铺地砖,方格中可以种草等。这样,通过两个方面的努力,建筑外部环境设计要求就得以实现。
刚刚结束的米兰设计周上,作为今年北京国际设计周在米兰推广的重头戏,由著名音乐人朱哲琴发起的当代民艺设计展“大中国的味道”吸引了众多的关注。展览通过家居、产品以及环境设计,折射出中国城市文化的变革。
展览选择与民生最为贴近的“吃、喝”为切入点,以“大中国的味道”为主题,通过家居、产品以及环境设计,折射出中国城市文化的变革。展览由一系列内涵相互关联的单元组成,意大利著名的展览设计公司dotdotdot担纲展场空间设计,中国元素的使用不仅给人以喜庆的感觉,也展现出传统与不断变迁的习俗如何渗透进私人或公共空间,影响当代的生活方式、流行趋势和时尚选择。
这次展览邀请来自中国大陆、香港及台湾的10余位著名设计师共同参与。展览按照“家宴”、“自在间”、“茶道”、“杯碗壶瓶”四个场景进行陈设,参观者犹如穿行在家居环境、餐馆中的私密“包间”,甚至是露天餐摊,每个场景都配着香港知名设计师陈幼坚挑选的、来自上个世纪30、40年代的复古插画,将中国的宴饮艺术、用餐礼仪等物质及非物质文化以及传统与现代的气息进行了完美融合,演绎出当代大中国艺术与设计的跨界精神。朱哲琴表示,未来三十年是中国当代文化发展最关键的三十年,发现民艺与设计的内在关联具有着重要的意义。
刚刚获邀成为2013北京国际设计周创意总监的意大利策展人毕月认为,设计文化始终是一个彼此借鉴、互相启发的过程,全球化更加凸显了这是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世界,“从今年开始,很多中国设计师向我们建议,今后在米兰展示的主题不再强调‘中国的设计’,而应该呈现‘中国和设计’,这一字之别,意味着大家对设计、对世界的看法正在发生一个实质性的变化。相信世界会感受到中国年轻设计师身上这股崭新的朝气和自信”。
一直以来,中国式抄袭一直被外界批评。而今,随着产业升级转型的日益加快,中国不能再继续走低端加工和无底线抄袭的老路,必须“向那个‘以廉价劳动力代工、模仿抄袭、过度开发、价值观和精神迷失无序的过渡期’告别”。而此次米兰之行无疑勾起了人们对于中国设计的好奇。这次是中国设计的一次表态,让世界看到:中国一直提倡原创,并且致力于原创的道路上继续前行。“我们不为炫耀作品有多好,只想说这是重塑中国精神的时代。爬上山顶并不是为了让全世界看到我们,而是让我们看到整个世界。中国创造的路才开始,中国设计的路还很长。”朱哲琴寄语中国设计。
1.1 环境艺术设计的概念
阿纳森在巨著《西方现代艺术史――绘画、雕塑、建筑》中, 把偶发艺术的创立者阿伦.卡普罗称为环境艺术的创立者。许多现代设计家、艺术家把环境艺术同西欧、北美城市的公共艺术或街道艺术有机联系起来。认为环境艺术是指与环境有关的环境雕塑、绘画等造型艺术, 其实这样去理解人类的居住环境是达不到提升环境艺术质量的, 环境艺术是广义的具有多种不同层次的。环境艺术设计是一门新兴学科又是一项系统工程。它涵盖了城市及地区规划设计、建筑设计、园林、广场等公共空间设计、景观设计、雕塑、壁画等环境艺术作品设计以及室内设计、设施设计等。它是人类生存环境中从宏观到微观的整体设计,是人们生活方式的协调设计,又是社会和人类行为的设计和引导,是指回归人们生存环境的各系统工程的综合艺术。
1.2环境艺术的表现意境及媒介作用,环境艺术可以分为三个不同的表现层次。
1.2.1环境艺术所表达的不同意境
人居环境中由于经济、商业、休闲娱乐环境给人们创造了充满生活情趣与活力的空间环境,这种空间环境更多的是人与环境互动共同创造的。人居环境包括自然环境,这种自然环境是向居住在该地区人类传递着自然信息的特定环境, 它包括山川、空气、阳光与水。在自然环境与人造环境中,人本身的素质与自身的生活经验、审美观点、审美情趣以及对环境的判断力有内在的联系。只有在这三个表现层次上达到统一,才能使人们在心理、生理上得到享受。
1.2.2 环境艺术的媒介作用
我们可以看到环境艺术的媒介作用, 这种媒介作用一船容易被人们所疏漏。也就是通过环境艺术的作用使居住在某一特定环境的人与某一特定的环境之间相互制约、相互连动、相互感应, 人与环境产生共鸣。它不仅仅是视觉方面、也是功能方面的、从精神到物质方面的。我们祖先在城市选址中已经选择了具有临山、择水、明媚的阳光、清新空气的地区去建造自己的乐园, 以达到天人合一。人们可以在自然的保护下去尽情享受大自然, 相反破坏大自然也给人带来灾难。
2、环境艺术设计中的个性化
谈环境艺术设计过程中的个性化设计问题是针对近年来在环境艺术设计过程中公式化、概念化, 存在照搬、照抄现象的一种反思。个性化设计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同时是设计家本身经过多年的设计实践, 从中积累的丰富的设计经验, 是在实践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个人的设计特点、与设计风格。环境艺术设计过程中的个性化的展现是设计师对整体设计构思中的整体与局部关系的设想与把握。这种个性体现, 需要设计师带有较强的主观色彩, 这种色彩在环境设计中往往能激起人们的思想解放, 摆脱传统的羁绊, 给人们带来某种文化和艺术形式的启迪。上个世纪初曾经风靡一时并起过卓越历史作用的少即是多、装饰即罪恶的建筑哲学, 发展到今天, 越来越暴露出它反人性的偏颇。建筑为人而不是为物? 的建筑哲学, 今天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对历史主义、民族情调、怀旧情绪、人情味的追求, 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建筑思潮中一种不容忽视的力量。
2.1 个性设计受环境艺术设计中风格化的制约
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师带有个性的室内设计绝不是浪漫主义的自我表现, 更多的来自设计师想象力、创造力的发挥, 是设计师为摆脱设计构思的一般平庸, 追求新、奇、特, 追求更高艺术境界的表现。个性化设计是设计师对自然界认识过程中一种本能的反映,有时是一系列抽象认识过程, 是从概念上升到理性的构成, 是有条件的把握着自然界的一般规律及特殊规律, 这些规律既是现象又是本质, 有时是瞬间的想象。在城市和居住空间设计的过程中,设计师往往注意的是城市设计的理念, 即空间文化形式的想象表现, 这种想象表现是改善城市居住空间的有效方法, 使整个城市的规划更加有规律性。但有时过分强调这种规律性会使城市设计忽略了人生活在之一环境中的心理及生理因素。居住在城市中的不同居民在用视觉审视城市空间的过程中, 会对它的使用功能、审美功能产生不同的看法。
2.2个性化的室内设计会不断提高空间的使用功能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 现代环境艺术设计所涉及到的内容和范围更为广泛, 在艺术上和技术上都要有独到之处, 更应该注意环境质量的提高。融入环境意识, 是环境设计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 环境设计应该满足不同业主的要求, 在空间使用功能上由于业主的文化程度、个人爱好、从事职业、阅历的不同,要求设计师在进行设计的过程中, 应该考虑到业主的实际情况,科学的、合理的进行规划、创意, 充分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条件服务于不同业主。
关键词:住宅居住环境住宅建筑周围环境
环境艺术设计是一个包含着丰富内容的学科,它不仅涉及到多方面的专业知识,而且在现在的社会建设中被广泛地运用到生活中的各个方面,时时刻刻对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做着努力。在这里本文选择“住宅与居住环境”这一角度来论述和探讨人们生活和居住环境的关系,希望从中找到一些更为科学和先进的方法把我们的住宅与居住环境这一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场所建设得更好。
一、住宅与居住环境的发展规律
“住宅与居住的环境”一直是我们很关心的一个问题,也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开始越来越多地关注这个关系到人们自身身心健康的问题。长久以来,人们一直都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精心设计着自己的居所,而它却在设计工程中受到多方面的制约,如生产力水平、建筑技术、建筑材料、生活习俗、等。尽管在这些客观条件的制约下,人们仍然积极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努力改善自己生活环境。在住宅与居住环境的发展过程中,我们看到,从原始社会简陋的山洞到宽敞、整洁的楼房;从现有的宽敞的楼房到品质更好、更满意的别墅;最后到远离噪音、远离污染的大自然,人们的这种心态历程,反映了无论在任何境遇下人们都不懈地追求着美好生活和居住环境,向往绿色的生态家园。有了这种生生不息的美好追求,我们相信,在我们的努力下,在设计师精心的设计下,我们的生活会更加丰富多彩,我们的居住环境会更加地和谐与静谧。
住宅建筑与住宅建筑周围环境之间的关系是我们环境艺术设计师研究的重心和关键,我们只有正确地了解和把握住宅建筑与其外部空间及内部环境之间的关系,才能设计出符合人们要求的居住场所。下面本文将针对住宅建筑与住宅建筑环境之间的关系展开详细的论述。
二、住宅建筑的风格对其空间的影响
住宅与居住环境在一定程度上是指住宅建筑周围的环境问题。住宅和住宅周围的环境各为一个单独的个体,但同时又是两个相互统一的整体,只有综合考虑两者之间的关系才能设计出真正的好作品。在我国的建筑事业发展过程中,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都拥有大量的建筑与环境的文化遗产。拿丽江古城来说吧,它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级的文化遗产,这充分说明了丽江古城的总体规划、广场布局、商业网络、水系桥梁、道路系统、环水民居、曲折弄堂以及民族风格、景观小品等,都达到了住宅与居住环境混为一体的完美境界。如果说威尼斯是西方的骄傲的话,那么把丽江古城誉为东方的威尼斯一点也不为过,尤其是它含蓄的东方风韵美,可以说比西方的威尼斯更胜一筹。在丽江古城的居住中心,多功能的四方广场,环绕淌流的水渠,再加上穿插交错的石拱小桥,共同构成了居民们购物、文娱、玩赏、交流等活动的步行区,其气氛异常祥和与亲切,大可与圣马丁广场相媲美,堪称为立体的中国画卷。另外,在居住群落中,有幽深的水畔楼舍,也有弯曲的曲径石路,还有若隐若现的院落深居,使整个居住区既有统一又有变化,达到了居住与环境高度的结合,显得完整统一、相得益彰,是值得学习、继承和借鉴的。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越来越关注生存环境对人们生活质量的影响,这些在现有的各种小区的住宅设计中都有体现。住宅环境是否有利于人们的心理和生理健康,是人们密切关注和着重解决的问题,这就把小区绿地、公共休闲广场等设计思路引入到我们的设计。近几年来,由于居住商品房的急剧发展,公寓住宅与环境紧密结合的好作品不断涌现,在一定的程度上满足了居民的新要求。例如无锡市新建的“太湖花园”小区,是住宅与环境结合的良好的例子。在总体布局中,把住宅群寄予于环境之中,而环境同样寄予于住宅群之中,两者相辅相成浑然一体,给人们以美的感受,其布局可称匠心独具,别具一格。白墙橙瓦错落有致,花坛座椅、垂荫石路清幽淡雅,可谓江南水乡遗韵与时代风貌的有机结合,体现了清新明快、高度文明的性格。又例如昆明市的“春苑小区”,在环境处理上有令人难忘的精彩之笔,尤其是居住区入口的环境设计构思,更是在整个小区的设计中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如此美不胜收的综合效果,绝非单体居住建筑艺术所能达到和胜任的。另外,这个小区中心的环境设计,也是别具匠心和耐人寻味的。环绕水塘不仅布置了小丘、丁步、凉亭、垒石和花坛树木,还布置了文娱性的建筑和建筑小品,使整个环境空间体现出和谐幽美、亲切宜人的境界。
住宅与居住环境的和谐这个问题虽然已被广泛地提到,但从目前的情况看,并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住宅与环境的和谐统一。要达到这一统一,需要经过综合的、多方面的考虑。
三、住宅内部装饰设计
在住宅装饰问题中,其别重要的本质的问题是如何理解“环境艺术”的深层含义。透彻地理解这个问题不是三言两语的事,只有经过不断地研究和探索,才会逐步地明朗和清晰。住宅装饰好的例子有许多,在此不一一列举了。本文着重要论述的是一种普遍的,但却是错误的认识,这就是把环境艺术设计简单地理解成居室内外的装修,这种想法把一些人引入误区,他们不从实际出发,而是简单地套用各种各样的设计风格、设计流派,其中不乏形式主义的东西。在这样的环境中生活的普通人不得不接受这种不合理的设计和由此带来的生活方式。
事实上,我们环境艺术设计师应给人们超越形式的设计,让人们从思想上重新去考虑,去认知。在这个环境中人们感受到的是什么样的房子,什么样的草地,这样的景观给人们带来什么样的感受,它对人们的生活有什么启示,人们是否适合并愿意在这样的环境中生活,这些才应是设计中最重要的东西。只有达到这样的要求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住宅与环境的完美和谐。这个过程就是因人、因地、因时,实现建筑与环境之间既相互独立又相互统一的辩证关系。真正优美的环境,不仅可以陶冶人们情操,有益于身心健康,而且还可以诱发出美好舒畅的心态。
四、中国传统住宅之一——园林
我国自古就有崇尚自然、热爱自然的优秀传统。无论儒家的“上下与天地同流”(《孟子·尽心》),还是道家的“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庄子·齐物论》),都把人与地、万物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并视为不可分割的共同体。这种“天人合一”的思想促使人们去探求自然,亲近自然;另一方面,山河的壮丽,景象的万千,又启发着人们热爱自然,讴歌自然的无限激情。对自然景观的开发以及独具匠心的自然式山水园林就在这种观念形态下形成,并得到源远流长和波澜壮阔的发展。同时,住宅建筑又有着明显的地域性。说到建筑影响人的情绪,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中国园林给人带来的感受了。比如江南地处长江中下游,气候湿润,雨量充沛,四季分明,有利于各种花木生长;地下水位也高,便于挖池蓄水;方便水运,各种奇山异石易于罗列等。这些都是发展园林的有利条件。中国传统的园林设计可以说是世界建筑中的瑰宝,其中的亭台楼阁、庭亭轩榭、曲径通幽的设计思想和手法是中国传统思想的完美表现。在那里你可以找到中国人独有的思想、风情,可以说那是一种人生哲学。这些园林的种种设计在中国的建筑汇总都能找到相应的表象,它是造园主思想的物化表现。同时,这样的环境又强化了身在其中的人们的这种美好的感受,人因景而生情,景因人而有意,是物与人的完美统一。我国这种传统的古代园林的设计恰恰说明了环境艺术设计中环境与人的相互关系,体现了设计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五、现代住宅花园设计
纵观今天的建筑环境设计,大多数是指住宅周围的花园之类的场所设计。花园和房子相结合已成为人们居住环境中最为重要的景观之一,它在人的尺度上,界定了个体的人与日常行为和自然景观的关系。在这里,我们度过了大部分户外生活,也正是这里,使得房子和户外环境相交融,建筑与景观设计相交叠。在欧洲,花园是指建筑周围的全部私有空间,在美国,房子周围的空间叫院子,在中国,由于四合院的布局,屋外空间多半在建筑的围合中,因而叫庭院,而贵族还有后花园。花园是与住家相联系的休息和娱乐的场所,也是花园主人进行其他活动的场所。花园可以狭义地定义为以审美和休闲为主要功能的户外场所,是一种人造的理想化的景观,是文化与自然的交流场所,是人们文化价值观的反映,是抒发理想、畅想灵感的场所,是纯真的、理想的自然场所。在这个意义上讲,花园最基本要素应该是自然,植物、岩石、地形、水和其他生命,自然是永恒的主调,是人对自然和生物天生的依赖与热爱的表现。花园的一个最具有魅力的含义是再造的天堂,是一个能满足人的一切欲望的、凭想象力创造的最美的地方。在西方,它是一个伊甸园;在东方,它是桃花源和蓬莱仙境。因而,它在不同文化、不同时代和社会背景下,在不同的设计师的笔下,会有非常不同的形式和风格,它们都会唤起欣赏者不同的、幸福的景观体验。中国传统山水园林的曲折幽深、情深意长,日本山水所引发的沉思和哲理,英国自然风景园的惬意和浪漫,法国雷诺特花园强烈的秩序感和纪念性,伊斯兰花园的圣洁和庄重等,这些不同文化的传统造园风格都为现代花园设计提供了丰富的语言宝库。
六、住宅及其环境设计对人的心理作用
你有没有静下心来仔细想过,“家”在你的生活中是个什么样的位置呢?它会给你的生活带来什么呢?“家”的内涵,包括了历史文化、风俗习惯、、自然环境等丰富的背景和内容。当今时代是一个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高度发展的时代,家的概念,也是不断发展与更新的,它已不完全是婚姻和血缘关系为基础的社会生活组织形式,更重要的是通过居住的家,沟通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生成亲切温馨的家庭氛围。因此它既是倾诉衷肠的场所,也是相互依存的生活空间,更是彼此激励、传递爱慕与情感的“巢窝”,正如俗话说的那样:“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草窝”,其核心的内涵就是家中有“温馨”二字,家就是要舒适、温馨,是能和朋友、家人聊天谈心的地方,可以说它是一个家庭中不可以代替的精神氛围。举个例子来说,美国科罗拉多州黄金区的山地住宅,多数居民的住宅装修不仅是朴实的,室内外的环境也是极为优美的。所以要想把家庭装修好,就得提高环境的意识,或者说空间寄于环境之中,反之环境也寄于空间之中,即争取空间的目的是为了获取优秀的环境,最终要达到提高现代生活质量的目标,通过创造出来的环境,体现出人工环境的理性素质和艺术品位。毫无疑问,要使家庭室内环境具有诱导健康的思绪、陶冶高尚情操的感染力,这就要求这种境界既能体现设计的内涵,也能把室内空间升华为环境设计。
结语
作为一名合格的设计师,要综合考虑以上的种种问题,要了解住宅建筑和住宅建筑周围环境的问题之间的继承关系,更重要的是面对新情况要有新方法。美国的《建筑实录》杂志(ArchitecturalRecord)曾于1996年组织过关于“美国建筑的回顾与发展”笔谈会。这个国际建筑界的新倾向,虽然是泛指建筑创作的,但它也同样适用于室内设计,因为整体的“环境设计和景观设计”早已融进了建筑室内空间。著名建筑师勒·柯布西耶(LeCorbusier)曾表明过“……任何空间都存在于环境之中,故提高人造环境的物理素质和艺术性,就成为提高现代生活质量的重要构成因素。”这就把这个问题与人们的现代生活联系起来了,它不是用一种形式主义代替另外一种形式主义,而是两种形式的结合和贯通。这样的思想对我们今后的关于住宅环境设计会有很大的启发,可以说是我们设计师今后的努力方向!
以上内容是针对住宅与住宅周围环境的一点认识和看法。在此要强调的一点是任何设计工作都处在时代的变化之中,我们设计师或者是从事设计的工作者,都应该时刻关注时代的变化,了解人们在不同时期不同的消费心理和精神追求,这一点对我们环境艺术设计师来讲更为重要。
现代生活节奏的紧张,人们希望有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来缓解工作的压力和生活的烦恼,因此对住宅和住宅环境的要求更加严格。在物质文明越来越丰富的今天,我们环境艺术设计师应给人们带来怎样的精神设计境界呢?设计以人为本,以人的需要为最根本的出发点,设计师应多方面综合地考虑住宅与居住环境的关系问题,并能够在设计作品中引发人的思考,使人在环境中发现自己、提高自己,并得到精神上的惬意和满足。只有将住宅与周围居住环境紧密地结合,使二者之间相互贯通、相互交融,这样的设计才能满足人们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营造温馨和谐的生活。
参考文献:
[1]潘古西中国建筑史(第四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6)6—1
关键词:城市园林,环境艺术 , 要素,应用,平面布局 , 空间构成
Abstract: the environmental art originated in the person of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beautification, improve and use natural to improve the environment these two needs. Since human mastered after grow up a vegetable garden, orchards, nursery; Learn to raise, became a priest around the garden. Environmental art started rooted in human these first la activities, garden slowly from the practical to watch type transition and change. In the social urbanization trend more and more apparent today, the environmental art used in the construction of urban garden has very importan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Key words: the city garden, environmental art, elements, application, layout, space composition
中图分类号:TU986.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现代造园产生以来,环境艺术的形式空前丰富。形式完全是自由的,然而不论形式如何地变化,终究存在着一种相对原始的基础原则,制约和引导着形式的发展。功能永远是环境艺术形式的重要原则。环境艺术来自于大自然,因此它必须与自然之间取得最大限度的和谐,尤其是在城市中,除了工业化的环保设施隐瞒,环境艺术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最佳方法。
一、城市园林中的环境要素
1、植物
植物是最早、最为基本的环境要素。环境设计是探讨如何将绿化演进为一种艺术创作当然它还包括其它许多内容,但是植物在环境艺术中的确是一种极为重要的创作元素。通常来讲,植物美学方面的问题,需要环境设计师与园艺师共同负责。人与人之间在对一些总是上有着不同的看法是正常的。譬如说种花,有人喜欢将不同颜色的花聚在一起,因为觉得那样是姹紫嫣红的;但有人认为将所有的颜色聚在一起远看就是灰色,因此更喜欢将红色的花种在一起,黄色的花种在一起,紫色的花种在一起,看上去红一片、黄一片、紫一片。从环境艺术设计的角度来看,两种方式都是对的,不过是前者宜近看,后者宜远观的区别而以。
2、水
除了植物之外,水是环境元素中最有生命力的了,总给人一种能够孕育生命的感觉,事实上也是如此。水滋养了植物,可以养禽鸟、观赏鱼等园林动物,还可以清洁物体、降低温度、提高湿度。水还具有趣味性,现代的许多城市园林都会设计喷泉,这种设计不仅供人观赏,而且要吸引人进入。水的另一特性是水的声音,处理得当的话,潺潺的水声非常悦耳,流速缓慢的水声像蝉声一样会使空间变得更加恬静。喷泉的水声在大空间里会压制人的喧闹声。由于静的存在,人们会加以注意,进而放弃自身的喧哗,但在一些较封闭的空间内,人又不可能不说话,这时要小心,不恰当的水声会增加噪声的分贝。
3、园林建筑
园林建筑不应该包括和园林没有必然依存关系的大型主体建筑,但主体建筑应该为环境艺术设计提供方便条件。孤立式建筑要用环境艺术来弥补其对室外空间产生的不良影响,而围合式建筑、伸展式建筑、组合式建筑等会为环境艺术提供较好的空间,建筑物突出的门廓、连廓、构架则有可能起到园林建筑的作用。
中国的园林中有最优秀的空间,也有最丰富的园林建筑。中国的传统建筑一般尺度较小,建筑群采取单元组合形式。正式的主体建筑也可以完全融于园林空间中,大山大水的园林还可以容纳相当大体量的建筑物,如颐和园的佛香阁。真正的园林建筑更多的是指亭子、廓子、桥梁、大门、重要的围增和一些有功能用途的小建筑,如棚、暖房、管理用房、设备用房等等。在现代园林中还有许多运动设计、纪念物等内容。
除了上面谈到的几种外,还有园林构筑物、园林的地面、园林内的艺术品、运行设施等多种园林环境设计要素。
二、环境艺术在园林平面布局上的应用
环境艺术的形式多来自于造园,而造园的形式原则与建筑及其它艺术类型有密切的关系。巴洛克的轴线和图案秩序总是将建筑群与庭院整体安排,园林因素也归入其中。对园林因素本身的安排,当其处于整体的局部中时,则采用与整体相关的形式,树林、草地、水池像安排建筑物那样来安排。
中国的园林形式是仿自然的,从自然形态中发现适合的秩序这更符合现代造园的理念。从形式上看,现代造园可以像一张抽象画,像一次构成实验,但现代形式绝非信手拈来,做好一个现代园比做好一个古典园难得多,需要很强的创造力和表现力。除能力之外,影响现代造园平面布局的因素还有地形、基地资源、功能、性质、场所等。
以地形为例,园林建设最理想的是利用自然界原有的地形,它是亿万年逐步形成的,具有自然界本身固有的协调,利用起来既省工省力,又有丰富的自然风趣。事实上现在的城市已经很少保存着原有的自然地形了。无限制地开垦、开采、修建工程等,城市生态平衡早已被破坏。为了后世子孙造福、为了研究地形的利用和改造,以便充分发挥地形的环境艺术效果十分重要。地形的环境艺术设计要注意下面几个问题。
1、尽量不要大动干戈
在园林环境艺术的构成设计中,应正确地利用原有的地形,无论是建造房屋、修路和种树。一切属于园林建设的内容都要尽量使原有的地形变动越少越好。一切人为的设施只有一条原则就是“因地制宜”。我国的许多名园的人文构景都是因山就势,很少有大动干戈的。这是前人积累的宝贵经验,具有一定的科学性、艺术性和经济合理性。
2、要远近结合
自然地形在必要时可以容纳人为的设施,其中包括各种人文构景。在时间上要远近结合,要考虑为将来的发展留有余地;在空间上也要远近结合,因为任何一个人文构景既用来观赏风景,又被远处的游人观赏,本身要能增加风景的观赏效果。同时,既成风景的组成部分,对四周的影响也十分重大,尤其高大的建筑更要慎密地考虑。要知道自然风景一旦被人文景观破坏是人力无法恢复的损失,因此时间与空间的远近结合十分重要。
3、利用植物来展现环境艺术
天然地形力求保留,但地面植物是可以进行补充或改造的。它们既相互依存又是相得益彰。植物一定是园林的主角,在园林建设的时候要充分利用地面上原有的树木,从而体现出风景的历史。从艺术角度而论,树木可以起到平缓地形的作用,也可以强调地形以表现其高耸。所以树木既可丰富景观,又可改造地形的外貌,还能维护和提高生态环境。因此要重视树木在园林环境艺术构成中的作用。
三、环境艺术在园林空间构成上的应用
环境艺术在园林空间中至少能起到下面几个重要的作用:一是制造园林内的空间;二是充当园林内部空间中必不可少的内容;三是进行自身的空间构成。
成排的树木形成的屏障很早就在园林中起到划分空间的作用。园林中需要围合的空间边界上,树木可以起到建筑围墙和柱廊的作用,而且具有自己的优势和特点。行道树可以划分出车行道、自行车道和人行道的空间,但细节方面需要善加处理。车行道与自行车道之间不宜种植一两米高的乔木,那样会在一些转弯处影响视线,也会造成地面空间的拥挤感;种植低矮花草又不能形成分割效果。此处应以种植经过修剪的高树为宜,在两米以下只留光溜溜的树干,像一排长长的柱廊。人行道要自行车道之间,则以高树和低矮的花草相结合为宜。
进行环境设计,实际上与城市设计、园林设计很相似,重点都是在设计空间。环境艺术可以帮助完善园林空间,进行自身的空间创造。我国的皇家园林模仿大山大水,利用广阔的湖面和山体营造园林;私家园林则采用象征性的山水,利用空间的转折、收放,力图小中见大。小是空间尺度的小,大是心胸的大。现代园林的环境设计形式灵活,但大园一般要有强烈的主景和空间等级,要有明确的秩序,如轴线、图案。轴线可以只是一条鲜明的主渠道,并不意味着对称、基准,而图案也不必是明确的几何图形,只是有几何属性的构图。这些可使大园具有其应有的空间结构,而小园则需适度地灵活一些、模糊一些。
四、结语
在现代化城市日益追求生态平衡的背景下,城市园林担负了重要的、美化城市环境的责任。如何运用环境艺术理论、手法,建设富有观赏性、人性化的城市园林值得深入的探讨与研究。
参考文献
[1] 张斌,杨北帆《城市设计与环境艺术》[M] 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 2000.4
关键词: 住宅小区 建筑设计 思路 问题
【分类号】:F284
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人们的物质与精神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住宅小区的建筑使用功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要求设计人员在住宅小区建筑设计时应充分考虑人们对居住条件的潜在需求和自然环境的保护问题,最终设计出满足现在和未来使用功能的住宅建筑。本文就住宅小区建筑设计中应该注意的问题,浅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住宅小区建筑设计思路
住宅小区建筑设计涉及的方面很多包括户型布局、采光通风、节能保温等等。随着房地产开发逐渐走向成熟,近几年住宅设计的整体水平有了较大提高。为了加强住宅设计管理。进一步提高住宅的设计水平,保证住宅的质量,同时也为了适应我围城市建设发展和人民群众牛活水平提高的需要,国家建设部提出,住宅设计应当贯彻适用、经济、安全、美观的建设方针和“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要以现代家庭的居住行为方式为依据,合理组织室内空间,提高室内空间的利用率,努力完善住宅的使用功能。随着国家住房制度改革的深入,住宅开发及住宅产业化的发展,住宅的建筑形式也越来越呈现出多样性。在设计过程中,如何在多样的住宅建筑形式中。能够设计出经济适用、外形美观、又富有个性的住宅建筑。
二、住宅小区建筑设计应注意的问题
1、建筑要与环境相和谐
各地近年建成的优秀小区都十分注重建筑的立面造型和色彩。外立面可以说是建筑的时装,城市的面容。有的住宅以现代、明朗、动感为主调,表现生气勃勃、积极向上。其外立面使用红褐仿石面砖,墙体由米黄色喷涂向上过渡到顶部乳白色,轻快、简洁。有的楼房采用白色为墙体主色调,与大面积的绿带、树林相衬,显得醒目、明朗。有的高层住宅楼以素色墙体与浅绿色小弧度玻璃窗相配,矗立在湖畔、江边,构成悦目的景观。有的住宅外墙采用暖色调,烘托暖融融的住家氛围,并与围合组合相呼应,受到好评。有的住宅立面采用横线条,黄色为主色配顶部白色檐线,局部红色勒线,香槟色窗框,弧形窗,显得飘逸活泼,建筑立面造型和色调采用可多式多样,但应根据特定的环境精心设计。应注重协调性、和谐性、耐看性。立面要防止单调沉闷,尽量做到流畅大方,简洁明朗,虚实有度,刚柔相济,有节奏韵律感和时代特征,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建筑立面不强求一致,有的显现浪漫情调,给人新潮之感。有的以清雅色彩、质朴形象,表现另一种风格。有的突出典雅端庄形象,使造型表现高贵。
2、建筑设计要讲究文化性、艺术性
文化性、艺术性最能反映住宅小区的品位。住宅小区的建筑外观和内部设计都应力求美观、高雅、和谐、明快、简洁,营造高尚的视觉环境,满足人的心理需求,反映深刻的文化内涵、蒸蒸日上的时代精神。外地的、外国的住宅设计可借鉴,但不宜照搬。成功的做法是,通过汲取其精华,发扬本身的长处,创出有地方特色和风格的高雅作品。
建筑造型反映城市的文化,地区的风貌,也是商品(房)的包装。不少发展商都十分注重这一环节,到处请名师精心设计,对方案反复推敲,甚至十易其稿,才拍板定案。成功的作品都是文化内涵丰富,艺术性强的结晶。
3、环境景观设计要融入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住宅小区的环境质量是通过在好的规划设计的指导下,科学合理的部署景观环境设计来实现的。只有好的规划设计,没有好的景观绿化设计,住宅小区的环境质量难以收到预期的效果;同样,如果规划设计未完善,势必给后面的景观绿化设计造成难以处理的问题,也不能很好的达到预期的效果。换言之,景观设计可以在原规划构思的基础上锦上添花,进一步完善环境功能。通过植物的种植和小品的配置,绿化、美化生活环境,尤其对于重要公共空间的环境设计,首先应具有较强的功能性和参与性,为居民提供各种方便;其次要注意感觉效果,要让大家喜欢和热爱自己的家园。住区环境不同于公园或其它公共场所,它是小区居民重复使用的场所,如果缺少观赏性和趣味性人们就不会有新鲜感,很少去。此外,景观设计还要追求生态化。
4、住宅设计应创设舒适的居住空间
住宅商品化之后人们非常重视居住空间的舒适性,“住得下,分得开”的简单布置已不符合时代要求。要体现人性化建筑设计,应认真考虑:
(1)各功能空间既要明确齐备又要保证各自的私密性。功能分区要明确齐备并有相对的独立性而联系又方便合理,满足不同功能区的使用要求又保证各自的私密性。如客厅、餐厅设置应相对独立,避免人员穿行的影响;客厅与卧室相对分离,卧室不直接对厅开门,避免客厅来客对卧室一览无遗;卫生间不正对餐厅开门,以免引起不雅联想;主房卫生间不正对卧室开门,消除心里的不良影响;房间通风顺畅、平面交通便捷通顺,面积紧凑实用率高等。建筑师要重视这些细节的处理,它往往是一个方案成功与否的关键。
(2)重视空间的动感与灵活性。空间是住宅建筑的灵魂,它既是一个包容生活的容器,也是一个感受建筑魅力的主要场所。要提高现代住宅室内空间质量,必须在室内空间效果的趣味性和丰富性、空间的动感流畅、交通空间的定位以及室内自然光照环境设计等方面下功夫。①注重室内空间效果的趣味性和丰富性,可以满足居民对居住舒适度的心理需求。室内空间的高度、形状,不同空间在平面及竖向上的联系,开窗的位置及形式等在满足相应法规的同时,可根据居住者的爱好加入更多的个性化因素。②空间的动感流畅,通透灵活也是住宅室内空间设计的重要内容。可通过对户内公共空间、私密空间、交通空间的巧妙布置,保证室内空间的通透流畅,使每个独立空间的空间感都得到延伸和扩展,营造小中见大的空间视觉效果。③交通空间在经济型住宅中占有较大的比例,必须将其从仅仅满足水平及垂直交通的简单功能中解脱出来,赋予其组织空间序列的意义,使走廊、楼梯成为室内空间景观的一部分,形成一条流动的景观轴线。④室内自然光照的综合设计,是产生高质量空间氛围的重要环节。以往室内设计多用人工光照渲染空间气氛,但相对来说还是自然光更加亲切自然,且易与建筑立面、形体密切结合,在创造丰富空间效果的同时,更体现了人与自然的交流。通过开窗方式(如顶窗,侧窗,高窗,低窗,落地窗,转角窗等)和采光材料(如透明玻璃,磨砂玻璃,玻璃砖,百页等)的运用,形成光影丰富、多彩、明暗变化有致的室内空间。
(3)空调机位置要结合外观造型考虑。居住小区新建住宅楼应多利用外观造型将室外空调机巧妙隐蔽,冷煤管就近接到外墙,由竖向预埋排水管排出,既保证墙面完整,在外观设计上也能达到美观的要求。
5、住宅层数构成应结合城市实际合理确定
住宅层数的构成应从有利于提高土地利用率,丰富建筑空间,保证环境良好的原则出发,合理地科学地规划。一般来说,小城市和镇的住区应以多层、低层住宅占绝大多数,适当建一些中高层;大、中城内住区应是多层、低层、中高层住宅相结合,适当建一些高层;特大城市郊区住宅小区应以多层、中高层住宅为主,适当建一些高层;特大城市中心区还可以适当建一些超高层。别墅小区应适当控制。七层及七层以上的楼房均应设置电梯。各类住宅区都应将住宅空积率、建筑密度控制在符合规定,并保证能有良好居住环境、能有足够的绿化面积、能相应兴建配套设施的原则上。绝不应为了经济收益,牺牲环境,影响环境,盲目增加容积率和建筑密度。
三、结束语
总之,要建设富有特点和具有新颖的居住空间环境的居住小区是完全可能的,只要我们每个设计者在规划设计上搞创作,不拘泥于教条,不难出现具有特色的与周围环境协调适合人们居住心理的居住小区,尽可能地给人们提供舒适、安静和新颖优美的居住环境。
关键词:空间;合理分割;光线;利用
中图分类号: S6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空间的合理分割
对于室内设计来说,首要考虑的问题就是如何进行空间的合理分布。布不合理,会浪费很多资源,使用起来也不方便。布合理,并给人们以美的感受是设计基本的任务。一个设计师要勇于探索时代和技术赋予空间的新形象,不拘泥于过去形成的空间意识。我认为,室内整体空间中所必须具备的建筑构件,如柱子、墙面等,一定要结合功能的需要来加以装饰,共同构成室内环境的美观。
某院图书馆设计中,利采用办公桌椅、灯具、多媒体设备等一些具备实用功能的组件,利用它们相对地可以脱离界面布置于室内空间里的特征进行设计布置,使它们成为整个设计的一部分。取得了实用和观赏的双重作用,都极为突出。它们尽管有些时候并不是处于室内最中心的位置,比如灯具,但是由于实用的关系,一定在视觉中处于显著的位置,直接与人进行打交道,所以对图书馆整体环境的构架和文化气氛的烘托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大门是一个建筑物的最重要的位置,它对建筑物的重要性,相当于脸对于人的重要性。某图书馆的主体建筑基本上是一个长方体形状,因此,作为这个建筑一部分的大门,要与它相协调。出于这个考虑,设计者将它的入口设计成长方形。这道门共分为四层,每一层都采用规格和尺寸一致的条状造型,其中一条嵌进建筑墙面,三条突出来。突出的三条门柱在原本平面的建筑墙面中形成一个凸起,显得很引人注目。这三个造型柱没有承重的功能,不具备实用性,但是使整体建筑不显得那么平板,有视觉上的审美怠义。读者通过大门时,尤其是在有阳光的时候,可以感觉到光线从每一个造型柱的空隙中照进来,好像是通过重重的大门遨游知识宝库,但是进入宝库的过程并不显得单调,反而十分美好。从这个方面来说,它就具备了象征的意义,能给堵着带来无尽遐想。这就是恰当的空间布置所带来的美好感觉。
图1 某图书馆大门造型柱正面
图2 某图书馆大门造型柱侧面
在进行空间设计时,采用了中国传统民居里面所特有的一些结构元素。比如天井的利用,天井的下方,就是一个巨大的蓄水池。在传统的民居里,天井具有采光的功能,而天井下方的蓄水池,又具有防火的功能。不过,这仅仅是就这种民居结构的表面功能来说的。深层次的文化原因,还在于人们对于风水的看法。所谓风水,简单地文字来看,就是风和水。房屋要通风,空气流通,人体体内与外界的能量交换才顺畅自然;而水则是生命体的基本成分,人体内有百分之七十的成分都是水。这些并不神秘,也不是迷信。
用现代的科学术语来看,就是学者们所认为的,自然界的超微离子和磁场会对人体产生明显的正负影响,且认为在自然界中任何物质都会产生与人体发生作用的超微离子和磁场,这些能量也随着环境不断改变,也随着人体自身的场态信息的改变而改变。
因此在一个图书馆的大厅里,采用这种传统的风水观念并结合现代的技术材料,设计这么一个蓄水池,也是很必要的。在审美视觉上,它也打破了平整的地面的单调性。很多时候,设计者都认为,室内设计中的空间布置中,审美性一定是基于它的实用性,或者反过来,实用性也大部分都有它的审美功能。
传统的大学图书馆,藏、阅、借、管布局是固定分隔的,按其服务对象及所提供服务的内容而分害成小块,是一种近似封闭状态的空间布局,给读者带来很大的不便。而现代国外的一些图书馆建筑打破了这种封闭结构,以人为本,阅览区采用大空间、灵活隔断的大格局。
图3瑞士苏黎世理工大学图书馆
2光线的合理利用
光环境在任何室内设计中都是必须考虑的因素,而对于图书馆而言,这个因素尤其重要。好的光环境会对人的精神状态和心理感受产生积极影响,它能给读者和图书馆工作人员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和工作场所,能振奋精神,提高工作效率和学习效率。
光环境设计是现代室内设计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并不是说传统的建筑中就不考虑这个因素,而是说,直到现代,才正式在学理上提出这么一个概念。所谓光环境,就是由光照射于建筑物的内外空间时所形成的环境,包括了室外光环境和室内光环境。室外光环境是在室外空间由光照射而形成的环境。它要求光线要满足物理、视觉、心理、美学、社会等方面的要求。而室内设计师要考虑的主要是室内光环境,它是指室内空间由于光照射而形成的环境。
它除了要满足物理、视觉、心理的功能外,还要求满足人体功效学及美学等方面的要求。光环境设计的目的是追求合理的设计标准,使用节能的照明设备,引进自然光线,美化室内环境,使科学与艺术完美融为一体。国内的许多图书馆的阅览室中,对光线的设计都十分美观实用。例如武汉大学图书馆的一个阅览室,通过灯光营造出一个静谧的环境,方便了学生的学习。
人类来自于大自然,从心底里热爱大自然的美景,即使在现代的房子里也常常希望能把阳光直接引入室内,消除室内的黑暗感和封闭感。尤其是顶光和柔和的散射光能使室内空间更为亲切自然,并且随着光影的变幻,能使室内的有限空间变得更加丰富多彩。设计者一向都认为,光环境和空间两者之间其实是互相依赖的,它们有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不能脱离了空间而孤立地谈论光环境,空间中只有光的存在,才能使眼睛发挥它的功效,才能在空间辨认人和物体的存在;同时,光环境也是存在于空间中的,并以空间为依托显现出它的状态、变化及表现力。合理的室内光环境的营造,还可以达到节能环保的功效。因为天然光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源。其实,直射阳光进入室内,还可以给人们提供时间信息,同时也可以可增加室内视环境的情趣,赋予人有大自然的感受,从而产生一种独特的艺术效果。
所以在进行光环境设计的时候,首先考虑的就是自然采光。设计者仔细考虑了图书馆的窗户面积和方位,充分利用自然光线。室内装修也采用浅色调,增加二次反射光线,通过这些手段,图书馆能够获得足够的室内光线,至少在白天能减少人工照明,节省照明能耗。除了金字塔式的采光顶之外,还有其它很多种类的采光窗作为建筑构成的一个元素。
以往的室内设计师在考虑采光时,都是假定天空是阴天,没有将阳光直射的场景考虑进来,对阳光多变所引起的采光不稳定,过热,眩光等问题采取直接避开的态度。但是由于节能环保理念的产生和逐渐影响,现在的许多设计师都开始将阳光本身的变化纳入到室内设计中来。
国际照明委员会还编写了《国际采光指南》,为设计提供了设计依据和标准。这本小册子指出:“利用晴天采光计算方法设计采光,约可减小巧%的开窗面积,具有重要的节能和经济意义。”这点应该给我们室内设计师很多启示。某图书馆的设计中这层透明的玻璃,,设计者对于金字塔采光顶的应用,就考虑到了这个因素。透光能抬头看到室外更为高大的建筑物,还有蓝天白云,偶尔飞翔而过的小鸟。冬日的晴朗天气,坐在这个玻璃金字塔采光顶下面读书,会觉得非常温暖。而大门口造型立柱的间隔设计,同样也有这方面的考虑。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