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微课的本质特征范文

微课的本质特征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微课的本质特征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微课的本质特征

第1篇:微课的本质特征范文

微课与慕课,是近几年来教育领域的一个新生事物,越来越多的中小学校和教育研究机构认识到微课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性,形成了一股开发、应用和研究微课的热潮。于是乎“翻转课堂”“电子书包”“混合学习”等教学改革项目开展得如火如荼。但在微课制作热的背后,我们基层一线广大的教育工作者是不是也该作一些冷静的思考。

微课实践和研究表明,微课的制作并不仅仅是一个技术开发过程,更应是一个在先进教育理念支持、精细创意的教学设计方法指导下进行的一项创造性工作,最终的决定因素还是“人”。我们调查发现,许多中小学校课堂上使用的微课作品,并没有教师精心教学设计理念的支持,顶多只能算是一个外表华丽、中看不中用的精美“视频式课件”,仍然摆脱不了传统课堂的“翻版”或“束缚”。

综观上述一些现象,笔者认为当前微课制作过程中的误区主要有以下四点:一是相当多教师对微课的本质特征认识不够,仅认识到微课的“外表”,即微、短、小,而没有掌握其“本质”――种支持学生自主个性高效学习的微型在线网络课程。部分老师开发的微课基本等同于“课例片段”“微型视频”“微型讲座”,或者是“浓缩课”。二是许多教师把更多重心放在微课制作技术上,而忽视了微课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过程,注重课堂教学活动的视频拍摄,甚至把教师的讲解和师生活动全程对话都打上字幕,而对微课的内容选题、教学设计、教学策略、教学活动的实施等核心环节却重视不足。三是现有微课的资源构成单一,仅提供了单个知识点教学的视频片段,不利于师生的学习、观摩和研究。四是缺乏系统规划和顶层设计,导致微课建设各自为政、重复建设现象严重,质量良莠不齐。

鉴于以上问题,笔者有如下建议。一要高度重视微课程的教学设计与开发,当前要大力推进“以学生为中心”的微课开发。微课程的设计关键是要从教学目标制定、学习者分析、内容需求分析、教学媒体选择等方面考虑,这样才能制作出“让教师在较短的时间内运用最恰当的教学方法和策略讲清讲透一个知识点,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按自己的学习完全掌握和理解一个有价值的知识点”的目的。二是要加强微课的应用环境平台开发,整合与汇聚整个区域的微课资源,使其产生集聚效应。如我所在的地区教育主管部门就十分重视微课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由电教中心负责全区微课的应用环境平台开发,整合与汇聚各优质资源学校的微课作品,电教中心的网站全天候开放,供全区中小学校的师生使用,这样做的效果是既互通了资源,也放大了优质微课资源的效应,同时也更能促进广大老师制作精品微课。三是要在注重对单个知识点的微课开发的同时,更要注重对某个学科系列化、专题式、结构化、完整性的微课程建设。可以鼓励广大的一线教师,组成研发团队,以学科教材为蓝本,将教材内容制作成系列化、专题式的微课作品。四是要注重团协作开发,提高微课特别是专题化、系列化微课程的建设水平与开发效率,避免教师个人或学校闭门造车、各自为政、低水平重复建设。如每年暑假期间,我所在区域的教研部门就组织各个学科的特级教师和学科带头人,由他们牵头组成五到八人的研发团队,进行专题式的微课程建设。这样做的好处是既避免了低水平重复性的微课制作,又发挥了特级教师和学科带头人的名师作用。

第2篇:微课的本质特征范文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 Web前端技术 项目化 微课

一、推进实施IT专业现代学徒制的重要性和意义

“学徒制”是一种在实际工作过程中以师傅的言传身教为主要形式的职业技能传授形式,通俗地说即“手把手”教。现代学徒制是传统学徒制融入了学校教育因素的一种职业教育,是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不断深化的一种新的形式,顶岗实习、订单培养、现代学徒制是一种递进关系。现代学徒制作为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深化,其内在的逻辑体系和运作流程蕴含着丰富的职业教育思想,具有深刻的教育价值。这种“工”与“学”的交替、将工作与学习相融合的教育模式的建构和发展,是新形势下高职教育本质特征赋予现代学徒制的新内涵。

《Web前端技术》作为IT专业的职业方向课程,多年来,一直深入长三角、无锡国家软件园和江阴地方IT企业进行交流和调研,结合IT企业的人才需求目标,实现课程校企共同建设和开发,积极将工作岗位中的真实项目引入教学内容,教学实施模拟仿真企业员工岗位情景,为地方IT企业输送了大批合格的Web前端工程师,课程建设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Web前端技术》获无锡市精品资源课程和《Web前端开发项目化教程》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公开出版。

二、传统教学视频和微课建设的不足

08年《Web前端技术》课程在建设中,按照课程教学内容和项目化实施录制了教学同步视频,每个视频课件时长为45分钟,每个视频大小在400M左右,视频总容量在20G左右,由于教学同步视频以上的特性,直接决定了学生在课后预复习和项目实践操作中无重难点,并且在观看、传播等方面出现了不人性化等障碍因素,不利于学生的学习效率等问题。

近年来,在混合学习和移动学习日益盛行的趋势下,微课成为当前我国高职教育信息化资源建设的重点和研究热点。微课的“短小精悍”很好地解决了学习者的问题,把教材内容进行碎片化、情景化、重组整合,有效地解决了教学同步视频带来的问题。但目前国内高职院校的微课资源都以知识点来组织和拍摄,虽然能够有效地为学习者解决某一理论知识的学习和理解,但是,对于现代学徒制下的高职课程学习并非是最有力的保障措施。因此,围绕现代学徒制下“工”、“学”交替的高职人才培养目标,按照工作项目标准化过程,分解项目任务,以任务技能知识和操作为重难点的同步教学微课的开发和利用就显得尤为重要。

三、项目化微课开发和应用流程和步骤

(一)课程实施项目导入,任务驱动

《Web前端技术》课程经过多年深入一线IT企业对Web前端工程师等岗位的调研、交流及校企共同建设,积极引入了企业真实项目――叮当网上书店电子商务平台作为课程教学导入项目,遵循IT软件开发的标准化工作过程,精心分解任务和组织教学内容,模拟仿真IT企业员工岗位工作情景,开展情景化教学实施,于2015年2月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了《Web前端开发项目化教程》,教材组织结构如下图所示:

(二)分解任务技能知识技能,拍摄项目化同步微课

以《Web前端开发项目化教程》的任务8(“叮当网上书店”页面布局与定位)为例,本任务主要实现“叮当网上书店”各页面的功能模块的浮动定位的页面效果。本任务中的任务技能知识和操作的重难点主要有CSS盒子模型的理解和文档流浮动定位的实现两个,因此,针对以上重难点,课程组教师和超星公司结合“叮当网上书店”首页的功能模块,录制了项目任务制作和实现过程中的两个配套同步微课,有效地帮助了学习者理解和掌握本任务的制作实现。其他任务的项目化同步微课,同上流程进行录制和开发。

(三)通过云视频平台和二维码等媒介,充分利用项目化同步微课

随着校园信息化和移动应用等学习模式的不断深入,课程组将已有的项目化同步微课视频,通过云视频平台进行,实现了基于多终端响应式访问和学习交流模式。为能够更加结合《Web前端开发项目化教程》教材的同步学习效果,课程组将云平台上的微课视频访问地址生成了二维码,后续将联系清华大学出版社进行教材改版发行,将同步配套的微课视频二维码融入到每个任务中去,让学生在纸质教材学习的同时,通过手机等终端设备进行扫描二维码观看同步微课视频,将固定不变的纸质教材跟实时动态的微课视频有机的紧密联系在一起,为现代学徒制和翻转课堂的实施提供有力的保障。最终任务8中文档流浮动定位的微课访问二维码如下图所示:

随着高职教育的不断深入改革以及混合学习和移动学习日益盛行,以人为本,以生为本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和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终将会渗入到高职教育的各个环节,要实现以上目标,项目化微课的开发和利用就显得尤为举足轻重,它终将会成为实现以上目标的保障利器。本文旨在通过《Web前端技术》课程为例,为高职教育教学的改革作抛砖引玉的探索和研究。

参考文献:

[1]王玮璐.基于翻转课堂的高职室内PS课程微课设计[J].艺术科技,2016,(03).

[2]瞿新忠.高职艺术设计专业课程项目化教学微课开发研究――以《Flas设计与制作》课程为例[J].大众文艺:学术版,2015,(17).

第3篇:微课的本质特征范文

1.1研究对象

以昆明医科大学继续教育学院2013级成人护理专业127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其中女生118人(92.91%),男生9人(7.09%)。

1.2研究方法

主要采用问卷法研究,问卷为医学教育环境评估量表:医学教育环境测量工具(DundeeReadyEducationEnvironmentMeasure,DREEM量表)由英国Dundee大学研究开发,中国医科大学翻译修订而成。分别为学生对学习的知觉、学生对教师的知觉、学生对学术自我知觉、学生对环境的知觉、学生对社交自我知觉5个维度,共50个项目;所有项目均采用Likert5分制,从不同意到非常同意分别以0~4分表示,满分200分;DREEM量表是尤其适用于改革变化中的医学院校教育环境测量的世界性测量工具,于课程结束后采取无记名方式作答,集中发放并当场收回。共发放127份DREEM量表,最后得到有效问卷126份,有效率为99.21%。调查资料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

2结果研究

结果显示,DREEM量表的5个下位量表中学生对学习的知觉得分率最高,该项得分为(39.69±4.14)分,得分率82.69%。教育环境子领域内得分最低,3项分别是我感到太疲倦而无法用心学习课程,得分仅为(2.14±1.24)分,得分率53.50%;教学过于以教师为中心,得分为(2.62±1.14)分,得分率65.50%;教学过分强调死记硬背,得分为(2.77±1.02)分,得分率69.25%。教育环境子领域中得分最高项依次是学校严格按照课程表安排教学,得分为(3.67±0.49)分,得分率91.75%;教学重点明确,得分为(3.65±0.56)分,得分率91.25%。

3讨论

纵观本研究调查结果可以发现,本校成人护理专业教学呈现以下特点:学生求知欲高;学习时间明显不足;学生对教师要求高。成人教育的本质特征是由其教育对象决定的。成人学生以往接受过系统的专业教育,同时又具备工作经验,他们具有强烈的“充电”意识和提升愿望,因此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强。学习时间不足一直是困扰成人教育师生的棘手问题。这种时间短缺并非“为赋新词强说愁”,而是绝对性时间不足,身兼数职的成人学生往往是有心无力地学习。与此同时,具有丰富工作经验的成人学生对教师和教学提出更高的要求,专业教师不仅要关注“教”,更应关注“学”,注重培养学生的有效学习和终身学习能力。微课作为一种新型教学资源和应用模式,具有以下主要特点:

(1)主题突出,指向明确。相对于传统课堂所要完成复杂众多的教学内容以及多个教学目标而言,微课的教学目标相对单一,教学内容更加精简,教学主题更加突出,有利于实现有效学习。

(2)资源多样,情境真实。微课营造了一个与具体教学活动紧密结合、真实情境化的微教学资源环境。教师和学生在这种具体的、典型案例化的教与学情境中更容易实现教学观念、技能、风格的模仿、迁移和提升,最终达到教学相长。

(3)短小精悍,使用方便。微课的形式可以使学习者有效利用碎片化时间,从而实现随时随地学习,满足个性化的学习需求,这对成人学生来说更加重要。

第4篇:微课的本质特征范文

关键词:中学思想品德;微课;翻转课堂

1微课与翻转课堂

1.1微课的定义

先后有学者从教学资源、课程等方面来进行界定,郑小军、张霞在《微课的六点质疑与回应》中阐释微课,“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精心设计开发的一种情景化、趣味性、可视化的数字化学习资源包。” 胡铁生认为,“微课是微课程的简称。”何秋兰、徐占春在《梳理中国微课研究现状》中提出微课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微课是指“包括微视频、学习单与学生学习活动流程的微课程。”

当前,微课还在发展当中,我们的研究也还处于不断探索的阶段。因此,关于微课的定义,到目前为止仍没有统一的答案。本文所探讨的微课,主要立足于中学思想品德“翻转课堂”教学实践,分析现代教育技术的最新表现形式,以及它区别于传统课堂教学的优势所在。

1.2翻转课堂的定义

翻转课堂,最初起源于美国,由“Flipped Class Model”翻译而来,又被称为“颠倒课堂”。它是将知识传授与知识内化进行颠倒安排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以实现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学生学习方式、教师教学方式的变革。

在翻转课堂中,师生之间的交流增加,这与新课改要求的开放互动式教学理念相契合。

2 微课与翻转课堂的关系

翻转课堂主要由微课视频、教学活动、支撑环境三部分构成,使学生学习知识在课外,内化知识在课堂,以微课视频为主要教学方式,打破教学时空限制。由此可见,微课作为传统教学的补充,是翻转课堂的基础和核心,而翻转课堂则是微课发展的主要载体。

3 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在中学思想品德中的应用

当前,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在教育各阶段、教学各环节都产生了广泛影响。每门学科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对思想品德这门课而言,课程设置与同学们的成长生活密切相关,课程内容决定了思想品德教学要与时俱进、密切联系实际。因此,运用微课、翻转课堂等新兴教学模式是尤为重要的。

在翻转课堂的模式下,学生在课外可通过微课自学教材相关知识点,在课内可通过合作探究的方式开展自主学习。而思想品德教师则需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这就有别于传统“满堂灌”的教学模式,是真正意义上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开放互动式教学。

3.1以学科为轴心

思想品德课程是一门与社会生活和品德养成紧密联系的学科,将微课运用于中学思想品德教学中,凸显了学科特色和优势,翻转课堂给学生更多的空间,极大地丰富了教学活动。

正是因为思想品德教材取材于社会生活,更要充分体现学科与生活的关系,注重教材资源的开发。在微课制作中,要充分挖掘与学生成长生活息息相关的素材,不照抄照搬,要有代表性、针对性、接近性。教学内容与社会生活实现同步,凸显学科特色,从而激发学生参与热情,带动学生探究热情。结合学科本质特征,运用翻转课堂优势,使原本枯燥抽象的知识转化为真切形象的认知,这样的教学才会事半功倍。

3.2以学生为中心

新课改要求,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翻转课堂也特别提出,在教学活动中,要还原学生主体地位,从传统教学模式中走出来。尤其是思想品德这一课程,更要彻底摆脱以往“一讲到底”的教学风格,把更多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进行启发式教学。

教学活动要以学生为中心,不仅体现在学习主体,还要充分考虑到中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认知规律。在微课制作的过程中,要将抽象难懂的知识点进行切割,分版块分小节阐释,采用循序渐进的原则,这样才有利于学生个性化学习。根据学生不同的学情,可以自定义微课视频,比如设置视频的播放次数、进度快慢、重点标记等,实现“一样的课程,不一样的私人订制”,使每一个学生都能体会到翻转课堂的乐趣,并且都能学有所得。

3.3以学习为核心

微课形象生动、触手可得,翻转课堂也把更多的时间交给了学生,一方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热情,但另一方面也存在诸多问题。在中学阶段,学生自我管理能力较差,在相对自由的教学环境里由于缺少敦促,加之微课教学本身的自由行和灵活性,学生的学习精力容易涣散、学习热情可能消退,这就需要教师担任好“教学促进者”的身份,把学生引到“学习”这一核心上来,不可本末倒置。

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初衷在于解决教材内容与学科知识发展脱轨的问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翻转课堂将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但作为教学促进者,教师也不能完全旁观,要时刻关注、实时跟进。在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同时,要注意借助网络平台,建立起教师与学生之间、与家长之间的对话体系,辅之以各阶段各环节的学习任务清单、作业与反馈、教师评价栏等,为学生创设最佳自学环境,最优资源配置,真正实现学生个性化、自主性学习。

4 结语

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这类新兴的教学模式在业内得以广泛而快速地传播,教学反馈良好。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它是顺应教学发展趋势的,因此在教育各阶段各学科广泛运用。本文仅从中学思想品德这门学科展开讨论,它给教学带来的影响不可小觑。但同时我们更应该以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看待新生事物,如何继续完善,使它们在变化中永葆生机、在教育行业持续发挥光和热,还需要广大同仁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第5篇:微课的本质特征范文

关键词:课堂 优质课 传统课堂教学 网络课 论优原则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6)02-0268-02

一、引言

时代在发展,教育在进步,人们一直在追寻更全面的优质课堂标准、更有效的教学模式。过去,优质课模式较单一,仅为教师面授和板书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现今,优质课模式逐渐多样化,大部分地区将现代化的教育技术融入教学活动中,提高了教学效果,与此同时,更诞生了以网络视频为主的网络优质课如慕课、微课及翻转课堂等形式,而今后的优质课更注重的是公平与优质并重、理论与问题并举、移植与实证并行、开放与融合并论[1]。本文运用样卷调查的方法对学生群体进行问卷调查得出传统优质课堂在学生心中的标准,同时通过对比分析法得出网络优质课的特点,最终得出优质课堂的共同原则。

二、优质课堂

1.传统优质课堂

传统优质课堂是利用板书教学、教师面授、学生坐听形式的好的教学课堂。通过对初中、高中、大学三个学生群体的问卷(253份)调查统计,把学生心中的传统优质课堂标准进行整理归纳如表1。

表1 学生心中的传统优质课堂标准

2.网络优质课

2.1网络优质课的定义及分类

网络课程是指把某一门学科的教学内容及教学活动通过网络视频形式而展现的课堂表现形式,最具代表的就是慕课、微课和翻转课堂等。

2.1.1慕课

简称MOOC,是由具有实力和权威的组织或个人为增强知识传播、促进社会学习化而与互联网的开放课,其特点为:(1)免费性。只要在网络慕课的平台上注册,任何人都可以免费的进行慕课学习。(2)权威性。慕课的授课者都是知名大学的知名教师,他们的讲课经过严谨的布局和分析,可作为所有课堂教学的权威代表,具有前沿性和真理性。(3)高效精品性。网络慕课一般是10到20分钟的小视频课,制作精益求精,时间虽短,但讲授内容包含了学习的重、难、疑点,轻松易懂,学习者没有长时间学习的疲劳,且可选择在精神状态好的时候进行高效学习。(4)交流方便。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知识惑点可借助免费交流的平台,立即与其他学习者或老师进行交流咨询,不会对他人造成影响与干扰。

2.1.2微课

“微课”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而开展的精彩教学活动过程,时间一般控制在10分钟以内。微课还具有慕课以外的特点:(1)短时性。微课的教学视频只有核心内容组成,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规律把时间压缩得更短,结构更加缜密。(2)针对性。微课不以课本章节知识点分节讲授,而只是针对某个学习突出问题或学科知识点进行讲授,内容具体,一个问题一个主题。(3)创作性。微课内容微小,涉及众多领域,草根研究、趣味创作不胜枚举,人人都可以成为课程的讲授者。(4)易传播性,微课视频内容少,所以成果会更加突出,传播会更加快速、便利,更容易转化研究成果。

2.1.3翻转课堂

翻转课堂是指通过颠倒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改变传统教学中的师生角色并对课堂时间的使用进行重新规划的新型教学模式[2],决定学习权利的角色从教师转移到学生,让学生在家中通过网络教学视频进行自主学习,课堂只是一个老师与学生之间交流的场所,其特点在于把授课的主要任务落于互联网上,它的课程结构以网络教学为主,课堂教学为辅,同时具有了慕课、微课及其它一些网络课模式的特点,这让它所达效果胜过单一网络课程教学或单一的传统课堂教学,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合作者[3]。

2.2 网络优质课的共同点

慕课、微课、反转课堂等网络优质课的共同点如下:(1)无成本且可重复的学习。它是以视频的形式存在于网络上,学习者只要拥有网络任何时候都可以反复学习,直到解决自己学习中的问题为止;(2)自由而纯粹的学习。网络优质课的学习没有固定的时间、没有固定地点、没有任何多余的束缚,是一个只为学习而存在的学习环境;(3)高质量且高效率的学习。网络优质课要面对全世界的学习者,任何的不足都可引起强烈的反应,因而它的课程设计必须精益求精,是高质量、高效率的优质课;(4)网络优质课是把传统优质课进行模式更改,制作成为网络视频,实现传统优质教学资源向网络优质教学资源的转变[4]。

3.优质课堂的论优原则

通过对传统和网络优质课模式的讨论得出优质课堂遵循的几个原则:(1)应用导向原则 新时代下的优质课堂设计应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以学生为中心,强化突出理论学习能力、社会实践能力、技术应用能力、创新能力[5],好的课堂不只是为了学习者学到知识,而是学习者将知识运用于社会实践。(2)教学有效原则 教学效果突出是一堂好课的本质特征,网络和传统优质课堂都是为了培养目标而组织的教育活动,它们都对培养目标进行有效的教学而达到教育目的。(3)教学多元化原则 课堂优质化即保留传统课原有的优点,又融入现代教育技术及课堂扩展活动而呈现多元化特点。(4)学生中心原则 网络优质课为学生塑造了自由、高效的学习环境,是经过多次实践的检验和提炼形成的相对稳定的、系统化和理论化了的教学模式[6],传统课堂教学中的优质课营造了活跃、和谐的课堂氛围,是各方面教学因素达到优质的最佳状态。塑造的环境和营造的气氛都是以学生为中心的,以让学生能有更好的状态进行学习。(5)科学评价原则优质课的标准是多方面的,只有尽量避免片面性、主观性、形式主义,才能全面地、实事求是地、科学正确地评价优质课[7],应是遵循科学依据,结合各方面的因素,理智的、公平的进行评价。

4.课堂教学优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建议

4.1教学优化过程存在的问题

4.1.1对优质课的重要性不够认识。面对教育的模式改革,很多教育者和教育管理者的观念没有改变,不明白教育改革目的为何,教师只是为上好课而上课,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无责任心,教学行为的不端正等都让优质课的普及与推广举步维艰。

4.1.2课程实施的诸多因素不完善。教育只注重教案的设计和教材的编写,至于教学效果和实施程度如何并不深究,对课程改革的实施对策和具体措施考虑甚少。

4.1.3落后的传统教学方法及观念依然存在。传统教学模式依然盛行,教师讲授、学生听记的填鸭式教学极大地限制了学生的思维与创造能力[8],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教育方法让学生倍感痛苦,成绩决定学生一切的落后观念让学生失去多向发展的潜力,破坏了新型人才的培养。

4.1.4学校对于优质课的评选,大多是通过试讲、公开课、赛课等形式产生,评判的标准由学校及老师决定,这不把学生放在中心位置而脱离教学对象评判出的优质课并非真正意义上的优质课。

4.2解决办法建议

4.2.1增加对优质课重要性的宣传力度,普及和推广优质课的运用,对教学活动中出现的教师不负责行为进行监督管理,建立奖惩机制。

4.2.2在制度上进行变革对课程的实施提供政策指导,社会、学校、家庭各方面加强沟通,协调处理不利与学生身心发展的影响,优化师生关系,营造宽松环境[9],共同营造良好课堂环境。

4.2.3以教育思想观念转变为先导,改善教学方法,以促进教师教、引导学生学为主,有尊重个性的教育观和遵循认知规律的学习观[10]。

4.2.4优质课评选应是以学生中心,站在学生的角度对课堂进行设计和构思,从当前受学生喜欢的课堂入手才是最有意义和有价值。

三、结论与研究意义

无论教学模式如何变化,课堂教学如何改革,适合于学生的教学模式改革是课程优化的重要手段,教学有效、受学生喜欢是优质课堂的基本要求,教学目标指向、教师基本素质、教师技能方法、学生自身习性是影响课堂好坏的重要因素,而学生中心原则、教学有效原则、教学多元化原则、应用导向原则、科学评价原则就是一节课的论优原则。本文的研究意义是通过传统与网络优质课的讨论,为优质课研究奠定一定基础,为课堂论优标准的统一化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李立.高校精品课程建设的几点思考[J].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6,(8):92-94.

[2]张金磊,王颖,张宝辉.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 2012, 30(4): 46-51.

[3]迟学为.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构建的文化思考与行动策略[J].课程教材教法,2012, (5):37-40.

[4]廖宏建,吴涛, 庄琪.精品课程中优质网络教学资源建构策略的研究与实践[J]. 中国教育, 2006, (3)7:77-79.

[5]陈阳.刘雷艳. 浅谈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目标下的课程建设[J]. 科技致富向导, 2013, (2) :92-93.

[6]吴也显.课堂教学模式浅谈[J].教育研究与实验, 1988, (1)1:12-15.

[7]谭广.如何正确评价优质课[J].中国学校体育, 2000,(1):10-15.

[8]杨云云.图书馆推广MOOCs的必要性研究[J].现代情报,2013,33(01):151-157.

第6篇:微课的本质特征范文

关键词:新课程;试卷讲评;高中地理

【分类号】G633.55

地理讲评课的内容有试卷、作业、学生观点的评价等多方面的。讲评课教师常常感觉容易但又觉得最难上,下面以试卷的讲评为例,对地理讲评课的策略做一些探究,旨在抛砖引玉。

一.地理问题解题的一般步骤

一是审题;地理题目一般格式是“在某某时间某某地点发生某某现象”,看看时间、地点、现象那个成为解题的充要条件。二是审图;主要包括图名、图例、经纬线度数、纵横坐标轴表示的要素和数值,图中的注记、名称、数值。看看那些成为解题的显性条件。三是根据设问和选项进行二次题并作答。

例如,地理材料分析题的解题思路一般为:(1)认真阅读题目所给材料,正确全面地理解材料含义,包括材料本身、注解、图表及一切文字说明,任何一项不可遗漏。(2)仔细分析题问,准确把握题问的要求;根据题问的要求分析材料,并将其回归到教材系统和教师的教学中去,找准和课本内容相结合的切入点;进行由表及里的思维加工,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3)归纳、整理以简炼准确的文字表达。

二.地理试卷讲评的基本策略

1.强化基础注意查漏补缺

教师在上课之前一定要精心准备,认真仔细地写好讲评教案,要对阅卷过程中收集到的素材进行整理分析,从中抽出带有普遍意义的典型问题进行讲评,哪些该粗讲,哪些该细讲,做到心中有数。比如,如果在做自然地理的试题时发现自己对于时间计算、地理原理、规律掌握不好,那教师就应该多在这方面下些功夫;如果是答题方法不对路,教师就应该去找学生在做题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给他们讲答题的方法。

2、注重分工-合作-探究学习

讲评课上的合作有学生之间也有学生和教师之间,这种合作是为达到共同解决疑惑、获得思维训练、情感体验、科学知识的目标所显现出来的自愿和协同的精神。它可以调动团队成员的所有资源和才智,如果团队合作是出于自觉自愿时,它必将会产生一股强大而且持久的学习动力。在小组合作探究中充分暴露问题,将不同的见解包括错误的摆在桌面上,通过讨论、问答和教师的讲解加以解决。当然教师也要控制过分的冲突,以免带来不和谐的音符,保护学生的自信,维护学生之间的团结。

3.精心构建试卷中的微专题

教师在讲评时应有意识地把遗漏的知识点联系起来,形成一个完整而牢固的微专题,以便在下一次考试中能迅速判断和提取有关信息。试卷分析还需从侧重基础知识转移到综合能力训练上来,对试卷内容的分析也就不能仅仅停留在知识点上,要从地理学科的能力角度进行试题分析,对于学生能力结构的欠缺点加以重点分析和指导。加强横向联系,注意学科渗透、提高综合分析和知识迁移的能力。

例如,区位理论中的农业、工业、城市、旅游景点的选址问题时归纳出共性因素和差异性因素。

4 .注重地理信息获取和解读

在试卷讲评时,不仅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而且应重视解题能力的培养,重视解题技巧的指导。对于选择题而言,可引导学生学会运用直接法、排除法、推理法等怎样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解题方法;对于读图综合分析题,重点指导学生如何从材料和地理图表中获取有效的地理信息,阐述和论证地理问题,归纳地理区域特征和分析区域差异。

5.有效进行规范和拓展教学

很多学生综合试题的得分不高,反映综合运用地理知识与能力的水平有待提高。因此教师讲评时,一定要由点扩大到面,联系综合复习课讲授的知识体系,尽可能多地构建知识间的广泛联系,拓展学生地理知识的广度与深度;通过综合试题的反复练习,提高学生运用地理能力的水平。

在试卷讲评课中,运用发散性的原则从题目出发寻找疑问、复习知识,进行思维的训练注意知识辐射。讲评内容要反映地理知识的前后联系,使学生掌握地理事物的成因、分布和规律。讲评时,不能只针对某个错误就题论题,而应通过典型的例子,联系到若干相关或相通的其它问题,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引导学生扩展思路,这样的讲评学生才能融会贯通,达到做一题、学一法、会一类、通一片之目的。

三、 讲评课教学注意的问题

教学是双边活动的,讲评课中教师和学生在活动中都要确定好自己的地位与作用。就教师来说,要注意做到:

1、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讲评课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启发他们的积极思维,不能成为教师的“一言堂”,教师应把握好讲评的“度”,提高讲评课的效率。先让学生谈自己是如何思维的,错在哪儿?其他学生可进行评议,教师最后总结,其目的是找到学生出错的根本原因。对于学生的错误教师坚决避免讽刺或借题批评,尤其是学习自信心不足的学生,教师要从问题的多方面给予认真剖析,鼓励学习的信心与兴趣。

2、突出试卷讲评的高效性

试卷的讲评应注意及时性,一般试卷应在考试的当天或第二天批改完及时评,这样做,符合学生学习心理原则。教师讲评前首先要认真分析统计试卷中知识点(即考点)的分布情况,并对各单元各考点所占分数比例进行分析和研究,同时要分析试卷中各题的难易情况,明确各难、易点所占分数的比例;其次要认真分析统计学生的答题情况,掌握学生在各考点的得分、失分情况及典型错误,根据以上的统计信息,设计讲评的内容,明确哪些该讲,哪些重点讲,做到心中有数,忌面面俱到,泛泛而谈。应突出重点、难点和关键点。

3、忌只讲评不练习,走过场不反思

第7篇:微课的本质特征范文

关键词:高中政治;兴趣;培养

兴趣支配着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方向,是一种带有情感色彩的认识倾向,它以认识和探索某种事物需要为基础,是一个人学习和生活中最活跃的因素。

兴趣大致可分为三类:直观兴趣、自觉兴趣和潜在兴趣。直观兴趣是一个人的一种本能,自觉兴趣是有着明确的追求目的,潜在兴趣表现为有强烈的追求、经久不衰的爱好。著名的心理学家林崇德说过,“天才的秘密在于强烈的兴趣与爱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有效地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是教师教学的有力法宝。那么,教师应该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教师的课堂效率呢?

在前面我们已经对兴趣的定义和分类做了了解,对三者的作用和特性也做了初步的认识。下面,教师就应该从这三方面入手,有针对性地分门别类,对三者采取相应的激发手段。

一、提升教师个人魅力,激发学生的直观兴趣

直观兴趣是一种最直接也是持续性最短的一种兴趣,犹如大家所提及的“一见钟情”,是一种最简单也最直观的感官效果。教师针对直观兴趣的这一特性,就应该准确把握,并能采取相关教学策略。在教学过程中,和蔼可亲的教态、幽默风趣的语言、生动鲜明的板书都是提高教学质量,增加学生学习热情的有效途径。尤其是在政治教学中,尽管其属于比较理论性的学科,但是,政治教育是与学生思想素质、生活等最直接、最直观的教学。所以,提升自身个人魅力,是教师教学的先决条件。

二、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激发学生的自觉兴趣

在激发学生的自觉兴趣时,由于这种兴趣伴随着情感、思维活动而产生,是有着明确的追求目的的心理因素,所以,教师就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政治热情,提高学生的道德意识,让学生明确自己在政治课堂的地位和作用。很多学生普遍认为,政治课堂就是一位老师在三尺讲台上说评书,将新闻联播的常用词汇搬到课堂当中,或者就是将老少皆知的道德规范再彻头彻尾地复述一遍。有些政治教师甚至过于夸张地把高中生当成了三四岁的幼儿园儿童,嗲声嗲气地告诉他们不要做什么,不该做什么,高中生既觉得好笑,又在心里对政治老师产生厌恶之感,更加对政治课视而不见,不将教师放在眼里。如此,学生的政治分数一直处在低谷。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该让学生明白政治课的地位和作用,改变传统的教学“灌堂式”,真正将高中生作为政治课堂的主体,让高中生真正明白政治课的独特性和重要性,使其自主探究政治教育和政治新闻的区别与联系。

三、利用多种途径,激发学生的潜在兴趣

1.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激发学生潜在兴趣就是让学生永久地热爱这门学科。教师要在课堂上充分利用网络和多媒体技术,制作幻灯片,观看纪录片、影片等。有时候,报纸上的一张图片,网络上的一段视频,微博里的一段博文,可以比书本上的上千文字更具有张力。比如在教学孩子们个人、集体与社会一节内容时,让学生了解自己作为青少年的身心发展特征,促进身心健康发展,明白自己的社会角色已经发生变化,增加了很多社会责任重难点:每个人都有很多种不同的角色,以及要为这些角色所承担的责任,就需要教师铺陈出新,将常见的功德意识讲出创意,在讲课中注意增加教学内容的闪光点,让学生产生听课的兴趣。在课程进行之前,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婴儿、幼儿、小学、现在不同时期的照片,让学生联系实际,看看自己的成长都有哪些变化?最大的变化是什么?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比较,找到自己的变化,除了相貌之外,更多地变化。这样就会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效调动学生和教师的互动。然后,再让学生回想自己父母的变化,学生想到父母在一天天变老,不再年轻,而他们一如既往地为我们的学业和生活操心,学生们集体背诵“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让学生通过朗诵懂得感恩,利用放假时间帮助父母,缓解爸妈的压力。然后,联系语文《背影》,并在幻灯片上插入“父亲”的图片,播放《常回家看看》和《听妈妈的话》等歌曲,让孩子们在身心得到暂时愉悦的同时,也让孩子渐渐明白角色的转变:长大了,就要学会付出和感恩,学会理解和包容。之后,再播放电视上最常见的公益广告,让孩子们感到熟悉的同时,也让孩子在广告这种短小精悍的文艺形式中,为自己找到一个合理的定位。比如公交车上主动让座、随手捡拾地上的垃圾、帮助老人和孩子,使学生明白自己在社会的作用,树立其主人翁地位,不讲大话、空话,真正以实际行动实践课本内容,以上环节,都是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的,机能更加直观地构建政治与生活的联系,又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2.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加强鼓励和指导

因为当代高中生心理素质低、遇事忍耐性差,情绪具有两极性,情绪犹如暴风骤雨,有时会热血沸腾,有时又会心灰意冷,反复性很强,所以,作为政治老师,我们不仅要做好学生的政治教育,更有责任做好高中生的心理疏导,使得他们健康、快乐地度过青春期,使得他们心里只有阳光,在风雨过后见到彩虹。教师要多加强和学生的课余沟通,随时了解孩子的心理动态,疏导孩子的心理障碍。

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建立有效的课堂奖励机制。有效的鼓励,需要教师不吝啬溢美之词。在观看《放牛班的春天》这部评分很高的法国电影,我得到了一些启发和启示。奖励、赏罚因人制宜,因时制宜,因地制宜,不能一味地娇惯、鼓励,让孩子认为教师虚伪,没有威严感,也不要任何事都批评,让孩子认为教师威严得不容亲近。

第8篇:微课的本质特征范文

【关键词】自主学习;微课;翻转课堂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B

【论文编号】1671-7384(2015)03-0039-04

微课,为支持自主学习而产生,是提供给学习者开展自主学习的微型视频。微课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形式主要有三种:课前预习型、课堂穿插型、课后查漏补缺型。课前预习型主要以微课作为一种前置性学习辅导的资源,让学生在课前自主学习知识,在课堂上则通过师生间答疑辅导、对话交流、展示汇报等教学形式,解决教学重点、难点问题,实现知识的内化。

基于教学实践,笔者认为,课前预习型微课应用可由微课设计、课前自学、课堂内化等模块构成。下面以一节具体的课为例,简述其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微课设计

微课的设计不仅要考虑如何在课前完成知识的传授,还要考虑如何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因此,教师要根据学情和学习目标,设计精细的学习任务单来指导学生的自主学习。

1. 微视频设计

微课的核心是微视频。与传统教学视频相比,微视频的课程内容要“短小”而“精悍”,主题要突出,知识点要明确,过程要完整,注重学生“学”的设计。

宁波版初中《信息技术》八年级下册第7课《动作补间动画》是Flas制作的第一课,教材选取“球体运动”为载体,描述了Flash动作补间动画中帧、关键帧、过渡帧、起始帧、结束帧等基本概念,说明了制作动作补间动画的基本步骤及动画属性设置。以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很难理解上述概念与原理。比起教材文字介绍,微视频具有传递信息形式丰富、直观等优势。因此我设计了“动画制作基础知识”微视频,通过对“奔跑的豹子”“鸡蛋孵化”“篮球下落”动画的分析,讲授相关知识点(如图1)。

图1

运用动作补间动画模拟球体运动,要经历一系列烦琐的操作步骤。由于学生是首次制作Flas,没有动画制作的经验,因此掌握动作补间动画的制作方法、理解其原理分别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为此,我又设计了一个运用动作补间动画模拟篮球下落效果的“球体运动”微视频,通过对球体运动制作过程的分析,来讲授相关知识点。

2. 学习任务单设计

信息技术是一门以实践为基础的学科,教师要设计好以任务为驱动、以学习指南为导向的学习任务单,来指导学生的自主学习。

(1) 学习指南

它的功能是告诉学生学什么、怎么学,让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与学习的路径。本课的学习指南可以这样设计:①观看“动画制作基础知识”微视频,理解动画产生的原理、补间动画的原理;了解帧、关键帧、过渡帧的概念。②观看“球体运动”微视频,模仿制作篮球下落的动画,体验动作补间动画制作方法。③阅读教材中的相关内容,探究制作使篮球下落更逼真的动画(在篮球下落过程中有大小、旋转、速度的变化),掌握动作补间动画的制作方法及属性的设置。

(2) 学习任务

信息技术教学主要以任务驱动为主,课堂翻转后,教师也需要针对微视频精心设计学习任务,引导学生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完成一系列任务,以巩固微视频学习的成效。本课的学任务是制作球体动画,可以分解为模仿、探究、应用三个依次递进的细化任务,应用型任务需要在学生知识内化阶段完成。本课让学生根据“球体运动”微视频和教材相关内容,完成“模仿制作篮球下落的动画”和“探究制作使篮球下落更逼真的动画”这两个学习任务,并上交到信息技术教学辅助平台。

(3) 自我检测

测试的目的是帮助学生了解自主学习的成效,并对自己的学习情况做出判断。如果发现对有些问题的答案不是很明确,学生可以再次观看微视频,对问题重新进行思考。测试也能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以便在课堂上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在设计测试时,在内容上要根据自学内容设计练习,在形式上要利用技术手段,实现测试结果的实时反馈与自动分析功能。我利用在线测试系统,设计了测试题如图2。

图2

课前自学

课前自学,指学生在课前借助计算机和学习任务单、微课、教材等资源,利用“碎片化”时间,按照自己的需求、进程和方式自主学习。当然,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若遇到困难,可以请求帮助。教师要借助QQ群、在线学习平台等方式,为师生完成课前知识的传授提供支持。

如我借助信息技术教学辅助平台(如图3),通过“课程管理”功能把学习任务单、微课等资源上传到教学辅助平台,供学生随时下载与学习;还利用“师生答疑”等功能,开展协作学习,提供在线辅导,并实时查看与掌控学生的学习情况。

图3

学生则首先要查看学习任务单,明确学习的要求和任务。其次,通过观看两节微课和阅读教材完成任务单中的学习任务,并将作品上交至信息技术教学辅助平台。再次,学生根据任务单中的提示信息进入在线测试系统,完成相应的测试。

课堂内化

课前的自主学习,为课堂面对面的互动学习争取了充分的时间。学生需要将当堂知识完全掌握内化,而不要把任务继续留到课后;教师应根据学生自主学习情况,组织好翻转课堂的教学活动。

1. 设计问题

教师一方面要收集学生课前学习所产生的问题,当作一种生成性资源,汇总梳理出具有探究价值的真问题;另一方面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重难点设计一些问题。制作动作补间动画,关键帧概念的理解是关键。查看学生作品、教学辅助平台中学生提出的问题和在线测试系统提供的数据,我发现很多学生对关键帧、动作补间动画的原理在认识上比较模糊。因此,我围绕这些生成性资源,结合教学的重点、难点,梳理出以下几个问题。

问题1:理解关键帧的概念,并辨析帧、关键帧、空白关键帧、过渡帧的含义及在时间轴上的表现形式。

问题2:打开“纠错包”文件夹,查看源程序,请探究表中动画制作不成功的原因(见表1)。

表1 纠错表

序号 帧在时间轴上的表现形式 原因

2. 探究问题

通过课前自学,学生已经有了与本课相关的学习经验。在课堂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围绕梳理出来的问题,师生间、生生间展开交流。

对于问题1的探究性学习活动中,教师要选择和呈现合适的练习,促进学习者对概念的理解。概念的学习最后都要经过变式练习才能形成做事的技能。

在教学“关键帧”这一概念时,首先,教师可以依次呈现这样三个动画:一个球体下落的动画;球体掉落再弹起的动画;球体运动几秒消失后, 出现 “球体运动”字幕的动画。其次,根据动画的运动效果,让学生讨论每个动画有几个关键变化的画面,即需定义几个关键帧,并指出相应关键帧的画面内容及状态。最后,学生查看三个动画的源程序,来验证讨论结果。理解了关键帧的含义后,结合动画的源程序可以很容易地辨析帧、关键帧、空白关键帧、过渡帧的含义及在时间轴上的表现形式。

这种通过亲身探究而获得的知识是学生主动构建起来的,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学生对不同变化形式的练习有不同程度的理解,一般来说,从简单到复杂的呈现顺序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对于问题2的探究性学习活动中,请学生分析错误原因,提出并实践改正措施。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倾听、观察、发现,并适时引导、分析与总结。

通过对教师设计的问题的探究,一方面展示了学生课前自主学习的成果,另一方面学生在多方面的意见与思维碰撞中,对知识从开始的一知半解,到逐渐有了正确的认识。

3. 变式应用

信息技术课程注重学生对所学知识与技能在实际学习与生活中的灵活运用。为帮助学生提高应用知识的能力,在课堂上,教师应提供适当的变式练习,由提供与学习情境相似的问题情境, 逐渐演变为与学习情境完全不同的多种新情境,以便让学生熟知规则适用的各种不同条件,从而将知识完全掌握内化。本课提供了以下变式练习。

练习1:模拟小球做匀速直线运动 (如图4)

练习2:模拟小球从斜坡滚落运动(如图5)

练习3:模拟秒针运动(运动时间为3秒)(如图6)

当然,在练习时,教师要个别辅导有困难的学生,指正问题,同时对出现的共性问题,教师要集体辅导或引导学生讨论解决。如果个别学生在课堂上没有完全掌握知识,则可以在课后利用微课,按照自己所需复习巩固。

4. 反馈评价

翻转课堂倡导过程性评价和多元化评价。评价主体可以是教师,还可以是学习者自己、同伴及家长等。评价内容包括课前完成学习任务的情况,课前自我检测的成绩、提出问题的情况、课堂探究问题的表现、课堂练习完成的情况等多方面。评价之前给出具体评价内容,让评价主体通过星级打分法来评价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见表2)。

表2 反馈评价表

教学流程 获得星数

实现小球下落运动

实现小球下落过程由小变大运动

实现小球旋转下落运动

实现小球加速下落运动

与同学或老师进行了网络交流

对学习过程的收获和疑问进行了记录

实现小球做匀速直线运动

实现小球从斜坡加速滚落运动

实现秒针运动

这种量化的评价指标不仅可以相对准确地衡量学生的学习情况,还可以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作用,使师生获取教与学的反馈信息,以便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反思和调整。

第9篇:微课的本质特征范文

文章编号:1004-4914(2016)05-187-02

计算机和互联网的普及,使我们跨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时代中――微时代。科技的进步不仅改变了社会经济方式,人们通过微信、微博可以进行交易,为经济带来了重大的发展机遇,并且还对教育领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为高等院校的教育教学提供了技术支持。目前,大多数高校的大学英语课程是由综合课、听说课和网络自主学习课三个模块构成,听说课很难达到期望的听说效果,综合课教材内容与现实脱离,教师无法添加新的内容,需要按照教学进度来完成,更新较慢;网络自主学习课学生学习效果不佳,往往缺乏自主学习动力。随着无线网络的地域普及和移动终端设备功能拓展,大学英语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出现了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微课程”。相比之下,微课程核心内容是5~10分钟的课堂教学视频,是在短时间中,以视频为载体,以碎片化教学的方式,涵盖了与教学主题相关的教学设计、教学课件、学生反馈等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了视觉、听觉的双重感受,满足了学生渴望高效、便捷、碎片化学习的需求。

一、微课程的内涵

2008年,美国的David Penrose首次提出了“微课程”这一概念,指出为了“更加聚焦的学习体验”,微课程核心是要求教师把教学内容与目标紧密联系,将微课程称为“知识脉冲”。而我国是在2011年,由广东省佛山市教育信息中心主任胡铁生率先定义的。他指出在课程教学中,微课的主要载体是教学视频,是根据新课程标准和课程教学实际,针对某个知识点、教学环节,以短小精悍视频为表现形式的教学视频。而李玉平则认为微课程倡导的是利用碎片化学习实践,主要是利用数字呈现的方式。由此可见,微课程是以微型教学视频为载体,教师通过制作1~10min的视频文件,根据某个主题鲜明的知识点,融入演示文稿、影音文件和图片等,对学生进行情景化教学的视频网络课程;并配以教学设计、教学课件和练习材料等资源,能够为学生提供了“自助式”的学习资源,能够形成一个主题式半结构化英语教学“小环境”,充分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微课程能够方便学生的理解和应用,容易打开教师的教学思路。微课程的教学重点设置必须十分明确,教师实践应该控制在20分钟左右,能够方便学生线上线下随时观看。微课程的教学活动具有强大的功能、鲜明的针对性,虽然短小,但是精彩,具有极强的互动性、设计面广,资源容量小等特点,其本质特征就短小精悍。

二、微课程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应用的优势

目前,在微时代经济背景下,通过对教育教学研究发现,微课程正在悄悄改变传统英语教育模式,在中小学英语教学中,微课程已经被广泛运用。并且部分学校还开设了一系列的微课程教学大赛,不仅让学生和教师充分感受到了微课程的优势,还促进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参与,促使教师在竞争中不断完善教学方法。而目前,大学英语教育虽然在微课程教学理论研究上做了很大的努力,但事实上,在大学英语教学体系中很难找到微课程教学实践的影子,实际操作几乎没有。然而,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微课程也具有自己本身很多明显的优势。

1.能够提升高质量内容的内容和比例,知识点更加明细化。一般情况下,微课程的教学时间设置在20分钟左右,因此,在制作微课程教学视频的过程中,要求教师要必须制作出高质量、高效率的知识点精华;同时这个过程也是教师对教学视频提炼加工,总结、升华自身知识内涵的过程。另外,为了提升高质量内容的空间和比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筛除那些不必要、知识含量低、冗杂的信息,才能在短时间内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效率,通过视觉、听觉、感知,使学生获得信息资源的学习和感悟。学习效率提高了,能够推动学生综合英语能力的提升,因此,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微课程的运用具有非常大的优势。

2.教学内容具有知识针对性,简短完整,有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中,学生主要是从教师那里获取知识和信息。但是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偏离教学要求的教学内容,这是由于教师个人知识储备量、知识点的理解程度、知识掌握程度等因素造成了教师教学水平高低的问题决定的。而将微课程引入到大学英语教学中,可以很好地打破这种教育教学局限。在制作微课程教学视频时,为了提升学生全面发展,教师通过互联网,到网上对相关辅助资料、新闻视频等进行搜索和查找,采用利用信息技术,将简短完整、具有知识针对性的教学美容呈现在学生的面前。然后,学生再通过互联网,不断地进行与时俱进的知识反思和更新,能够对知识具有更加清楚的理解。因此,微课程教学能够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全面的学习资源,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具有非常大的优势。

3.对师生的互动具有很大的提升作用。微课程教学中,简短的视频教学,可以随时随地让师生及时地互动交流,使教师和学生跨越了时空的界限,利用互联网的线上和线下,摆脱了传统教学方式的局限性。微课程的视频是由文字、图片、口语等组成,具有良好的互动性,教师能够实时地对学生的口语错误进行纠正,也能实时地与学生进行知识点的交流探讨,从而提高了大学英语教学的质量。另外,信息技术的全面发展,为微课程教学提供了技术支持,微课程教学打破了课堂教学的时空界限,教师可以按照自己的实践,来安排对学生的教育,随时随地地进行教学。并且通过网络,教师可以线上线下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检查,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通过互联网,学生可以在家自主完成学习任务,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自主能力,积极地促进了学生对整个学习状态的调整。

三、微时代经济背景下,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微课程教学模式

1.如何设计、制作教学视频。为了设计出主题明确、内容生动有趣、侧重点分明的视频,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学习接受能力进行微课程视频的设计和制作。同时,为了提高教学内容的质量,教师要控制好小知识点的时间,不要超过10分钟,不能因为视频短,而提高知识点的质量,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充分地吸收知识点,也不能因为视频短,而降低教学内容的质量,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学生学习和掌握住知识点。具体的做法是:选择合适的录制工具,引入恰当、提纲指令的内容,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选取的视频进行非线性编辑,并且,根据实际内容,将音乐、图片等教学辅助材料适当地添加进去。为了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做好辅助指导工作,要适当地保留与学生互动的时间,从而提高信息的质量和数量。

2.课堂中教学的互动关系。微时代经济背景下,大学英语教学的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中心,改变过去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发言,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理念,鼓励学生自己阐述英语学习方法以及学习观点,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自主争当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扮演引导学生学习的角色,让学生自主找出知识点讲解的突破口。并且在上课的前几分钟,为了充分展现出学生的观点,可以让学生进行自主讲课,并且对其观点进行分析概括。另外,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讨论研究,在视频以及课堂教学完成的时候,教师只需要在比要的时候,纠正和完善学生的学习,不能对学生的讨论过程过多地干预。同时还要鼓励学生利用互联网等方式,同教师线上线下进行互动交流。

3.学生学习微课程教学视频的情况。为了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地辅导和纠正,教师要建立一个学生微课程视频学习情况一览表,不定时、不定期地分析总结学生的视频学习情况,并对学生的进行摸底考查,建立由针对性的学习情况数据库,总结核对好信息情况。如:针对同学学习语法知识点能力差的问题,教师专门为学生开设语法辅导课,提升他们学习语法知识点的耐心和信心,并且通过视频,教师可以增强与学生的互动交流。最后,为了督促学生合理调整学习方法,教师可以根据学生不定期的学习成果反馈,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分析出学生的进步程度和落后程度。

4.线上线下课后交流互动。目前一些学生认为通过课堂、视频等方式,已经掌握好了学习的知识,存在着一种严重的认识偏差,认为没有必要与教师进行交流沟通,从而导致血胸出现了断裂和分离的现象。因此,教师要随时随地通过网络平台,鼓励学生及时与教师进行交流互动,在有问题或者需要向老师请教的时候,与老师共同探讨知识点的难点、困惑点和疑点。如:学生可以把自己认为行之有效的教学、学习方法与教师分享交流,教师可以帮助学生真正地解决问题,从而使教师能够根据学生的意见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及水平的提高,与学生形成良性的知识循环,从而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相关热门标签